医药技术创新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4-27 08:27:33
医药技术创新范文篇1
从医药上市公司数量来看,1993年第一家医药公司上市以来,截至2013年底,我国医药行业a股上市公司共有179家,营业收入共计5644亿元,同比增长14.4%。从地域分布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是医药上市公司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中华东六省份(江浙沪、鲁皖闽)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占全国医药上市公司30%。从股权性质方面,由于我国医药上市公司主要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其国有股占股比例均较高,但随着一些民营和私人资本的注入,医药上市公司国有股的平均比例在逐渐下降,2010年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国有性质比例为53%,到2013年这个比例为47%;从股权集中度来看,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2007年为53.62%,2010年这个比例降低为51.96%;从资本结构方面看,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2008-2010年的分别为50.78%、47.51%和43.77%[2],可见平均资产负债率呈下降的态势,医药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而较忽视债务融资。总体来看,医药上市公司虽然在整个资本市场中占比不大,但是在股权和资本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将结合公司治理理论,进一步分析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
2研究假设
2.1股权性质
公司的股权性质是公司治理中的根本性因素。对于国有性质的公司而言,国家性质的股东处于控制地位,除了与非国有股东一样会关注公司资产的保值和回报以外,还会关注就业、财政收入等社会性问题。因此国有性质的股东在多种因素的约束下进行决策,而私人企业则更多关注能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因此在技术创新方面,非国有性质的企业更能集中经济力量进行研发创新。
2.2股权集中度
公司的大股东和小股东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大股东持有较高的股票份额同时也面临更大的风险,公司运作的收益对大股东的影响远大于小股东。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但是技术创新关系到公司长期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大股东对技术创新活动有更高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实力和动力去收集信息,对创新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在股权越集中越有利于技术创新。2.3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独立董事的设置是为防止内部管理人员做出有损于少数股东和公众股东的利益的主观决策,而具有独立董事资格的人员都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因而能够利用其专业知识与经验为公司的发展和董事会的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创新行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和稳定的需要,因此独立董事的设置能够正向的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
2.3高管人员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
高管人员是公司管理的直接执行者,高管人员并非都为董事会成员,通过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股权或薪酬方面的激励,能让经营者尽可能站在股东的角度进行利益取舍,在经营的过程中更多地关心公司的长期价值。因此高管人员受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的影响较大,薪酬越高往往越能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能够更高效地整合资源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2.4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
董事长关心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以及企业的长期业绩,而总经理是通过聘任制的形式确定,聘期一般3-5年,因此总经理往往更关心任期内企业经营业绩和稳定,技术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是总经理在进行资源分配和决策时所担忧的,而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可以规避所有者与人之间的矛盾,更有利于把握创新机会进行创新决策。
3研究设计
本文以医药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资本市场中主板市场与中小板、创业板在企业规模、股本要求、董事会和管理层要求的不同,为保证可获得数据的一致性和真实性,本文选取主板市场的医药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对数据进行了筛选。
4结论与建议
医药技术创新范文篇2
关键词: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中医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这是《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姗姗来迟的知识经济时代使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为赢得市场必须重视技术创新。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技术创新的根本保证。所以,根据中医药科自身的特点,加强和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推进中医药技术创新,实现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
一、技术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
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的活动,不是单纯的技术概念,更侧重的是一个经济概念。它是以市场效果为标准的,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市场价值,达到商业目的,其关键是商业化。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技术成果及其转化成的市场价值归谁所有是一个关键问题,而为了调整这其中的矛盾就产生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创造性脑力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其实无论是对商标、著作、专利,还是对技术秘密的保护,说到底是这些技术创新成果归谁所有、如何使用以及产生的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知识产权制度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它们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密切联系。认清两者的关系,在中医药技术创新过程中才能杜绝顾此失彼,做到相得益彰。
二、中医药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中医药技术创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专利、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商标、技术秘密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法规体系,基本上与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标准相一致,但中医药技术创新仍然存在一些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
第一,知识产权保护观念相对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流失严重。中国不少中医药科研院所业还不能从市场的角度真正理解知识产权的深刻内涵。不少科研人员仍然认为只要领取了国家新药证书,就取得了垄断权,根本就没想要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更不用说到国外申请专利了。在中国每年有大量的中医药科技成果通过、成果鉴定、学术研讨、公开使用等方式向国内外公开出去,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青蒿素本是中国为世界卫生组织所承认的一类新药,对疟疾的治疗比奎宁更高效,并不易产生抗药性。但由于当时未建立专利制度,而有关科研人员又连续发表了二十几篇论文,丧失了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因此再向国内外申请专利已经不可能了。有的成果即使申请了专利,也主要是为了完成课题的需要,根本不会为了保护知识产权而不断地交纳专利年费,而专利法明文规定不续交年费专利权保护就自动终止。其他需要相关中医药技术成果的单位或人员只要对专利公报稍加查新,就会轻易地享用这些失去法律保护的免费成果。这都会使原单位和国家的前期投入付诸东流。
第二,科研投入主体多样,成果权属不明晰,中医药技术产业化困难。在中医药研发过程中,特别是承担的纵向课题,形成知识产权的资金来源复杂,主管机构交叉重叠,要想厘清其中的关系很困难。由于目前国家或部委的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还是以计划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签订的技术合同不规范,要求的技术内容多,有关权属问题和成果收益问题等涉及很少,这就更加大了明晰产权的困难,造成中医药技术创新过程中科研成果的再次开发和实现产业化方面的问题也相当严重。科研院所往往在产业化方面缺乏投入热情,仅强调其对成果享有的学术权益,对自身应承担的义务和成果完成人应得的权利往往考虑不多。尤其是成果完成人实施成果转化所需要的资金、人员和场所等支持往往是很难得到的,这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科研单位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较少,技术成果质量低,技术涵盖面不广。自主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中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表现在数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其质量的高低。与国外跨国公司比较,中国中医药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远远没有显示出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医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在一些重要的高技术医药领域已对中国形成“跑马占荒”的严重包围态势。据统计,在生物制药等高技术领域,外国公司在中国的专利申请比例占60%~90%。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医药市场,其医药专利的数量也是最大的,占据了全球医药专利的41%,是申请数量位居第二的日本4倍。而且外国医药企业更注重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原创性技术的开发和申请,这些专利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中医药产品与技术几乎不可能与之匹敌。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其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不断扩大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这将使中国今后制药产业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专利的制约,给中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三、加强中医药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目前中国的中医药技术创新不够理想,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促进中医药技术创新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因此我们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更好地解决中国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
第一,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意识,加大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要从根本上转变过去那种重发现轻发明,重论文轻专利的观念,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但要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而且要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和管理能力。把发明专利、技术秘密、商标等知识产权作为竞争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提高中医药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要从观念上和意识上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管理上要系统全面地组织和策划,为中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提供资源和制度上的全方位支持。应当在本单位相关管理部门的基础上,组建有企业负责人及法律顾问参加,有专职的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并制定和实施本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研究和把握国际知识产权的发展动向,及时制定和调整知识产权的发展战略,引导中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有效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第二,加强对科研工作及其成果管理,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一套既符合国际惯例又能促进中医药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要制定和完善政府各类中医药研发计划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相关人员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注重开展有关中医药知识产权的软科学研究。中医药企业在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和岗位聘用合同时,应当根据不同的课题特点和实际情况,明确而细化约定科研人员应当遵守的知识产权保护义务。在中医药科研人员工作期间,应当明确其应当保密的具体范围,加强对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培训和教育、支付保密费用等等。对中医药相关单位的技术秘密也应当予以严格界定,并采取相应的合法、有效的保密措施。在中医药科研人员退出课题组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当按照管理制度的规定追回有关技术资料和文件,并应当告知其应当承担合同附随义务。另外由于受高校学术排行榜的影响,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国际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文章,应加强保密措施,严格审查,防范无形的知识资产流失。
第三,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收益分配和奖励机制,鼓励具有自主创新的中医药原创性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承认和保护脑力劳动创造的知识财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应鼓励和支持中医药技术创新者用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合法报酬,把创新者的报酬与其发明创造的效益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中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工作的开展。中医药企业要重视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防止在企业资产重组或组建中外合资企业时无形资产的流失。中医药专利权拥有单位在专利授权后,应及时为发明人或设计人支付其应得的报酬。中医药科技进步奖的评定,要把自主知识产权的取得作为重要条件之一。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建立专利工作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专利申请资助、专利技术实施、专利奖励、专利执法及宣传。对申报他国医药专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点扶持。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要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原创性研究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特别服务。在制定计划时要紧紧围绕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大对原创性研究的支持力度,减少对模仿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努力实现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以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产品和产业。对于原创性或专利性较强的中医药项目,在组织项目验收或成果鉴定前,成果完成者应提供完整准确的知识产权报告,取得成果后,要及时进行专利申请,以取得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傅家骥,等.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盛辉,成良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4,(5).
[3]王明旭,宋鑫,董研林.试论中药专利申请战略的运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9).
[4]宋晓亭.中医药技术创新的种类及法律保障[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5).
医药技术创新范文篇3
关键词: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分析
随着全球不同国家高新技术制造业计划的相继推出,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又需要依靠制造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来体现,而高新技术产业最能体现制造业能力和前景。因此,高新技术制造业水平是影响地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技术创新能力强的行业,其经济发展水平就会高。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近年来,各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异,如何均衡不同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区域经济布局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评价指标的选择与建立
根据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内涵与特征,结合有关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文献的阅读与研究,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分析为主及数据的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并经过相关性和适用性的检验,文章选取了17个指标构成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r&d活动的企业数、r&d人员、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外部支出、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有效发明专利数、引进技术经费支出、购买境内技术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机构数、机构人员、机构经费支出共17个变量。
2实证分析与数学模型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当今大多数学者对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较少。蒋含明、李非曾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陈忠谊、阮爱清曾运用dea模型分析温州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文章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子分析法的数学模型如下:
3数据处理与实证计算
3.1数据来源与处理
文章数据均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运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进而对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文章所有数据均已标准化)。
3.2实证计算
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相关计算,得出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并运用kmo统计量和bartlett球形检验进行判定。通过计算,得到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结果,kmo检验值为0.727,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说明原始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3.2.1提取公共因子通过分析可得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和特征值,得到表1所示结果。由表1可知,可以用以上4个主成分来解释17个原始变量的变异,其中四个主成分包括了75%的信息,用其进行计算研究是可靠的。3.2.2因子载荷矩阵分析通过提取四个主因子分量来建立因子载荷矩阵,通过分析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公因子高载荷指标有r&d活动的企业数、r&d人员、r&d经费外部支出、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有效发明专利数、购买境内技术经费支出,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产业的经济效益,故可以命名为产业经济效益因子。第二公因子高载荷指标有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引进技术经费支出、机构数,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产业对技术创新的人员与经费的投入,故可以命名为产业资源投入因子。第三公因子高载荷指标有技术改造经费支出、研发机构的企业数、机构经费支出,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产业为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技术人员创新的热情的投入,故可以命名为产业创新环境因子。第四公因子高载荷指标有r&d经费内部支出、机构人员,这两个指标都与科技有关,因此命名为产业技术人力资本因子。3.2.3计算因子得分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和第四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8.476、2.577、1.437和1.056,方差贡献率的累计值为75.252%,蕴含了大多数的原始数据的信息,因此提取前四个因子来代替原有17个指标,分别记为f1、f2、f3和f4,其中f1代表产业经济效益因子得分,f2代表产业资源投入因子得分,f3代表产业创新环境因子得分,f4代表技术人力资本因子得分,然后对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4结果分析
根据五个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因子得分可知,其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异,整体而言技术创新能力由高到低排序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4.1产业经济效益因子分析
从经济效益因子得分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最高,其次是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最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推进信息化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并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故国家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经济与资源分配比例较大,其经济效益比较高,科技创新程度提升很快;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为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政府了多项有利政策,并且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重视的程度不断提高,其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投资价值;其余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因子得分均为负值,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2产业科技水平因子分析
从第二公共因子高载荷指标、第三公共因子高载荷指标来看,都反映了高新技术制造业的科技水平。随着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逐渐成为全球高新技术的制造中心之一,而其中的科技投入与高新技术制造业的产出有着较大的联系。从公共因子高载荷指标的结果分析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因子得分最高,而从2022来我国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可以看出,其目的在于加速推进行业的发展和网络通信的全国化布局。且无论是中央与地方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还是在“互联网 ”“宽带中国”等国家战略的带动下,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相反,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因子得分最低,从分析中国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现存问题来看,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研发设计人才供需失衡,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平台管理水平落后、行业服务无序化、供应链整合度低以及行业本身的局限性等问题均影响了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对于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这三个行业来说,产业的科技水平处于中等地位,其在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机构经费支出、机构数等方面均有较高占比的投入,但从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到24393.1亿元,其中医药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784.6亿元来看,该行业的科技投入水平较高,其技术创新能力也处于前列。
4.3产业技术人力资本因子分析
从技术人力资本的因子得分来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最高,信息化学品制造业最低。由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并且由于大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较强,拥有一定的规模经济等优势,其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方面相较于小企业来说更高,所以创新活动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通过数据分析表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r&d经费内部支出及机构人员数方面均有较高的投入水平,故其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5结论
通过对五个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得到以下四点结论。第一,五个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综合水平最高,该行业的优势最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国家对该领域的高投入为电子通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大力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等背景下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未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在继续发挥活力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不断做优做强。第二,医药行业是高技术密集的行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的特点,世界各国都把医药行业作为重点产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要加快体制创新,增强技术创新,加大科技研发的资金、人才投入力度,建立有序的投入机制,增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信息化学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最低,但其有着良好的增长态势,因此需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内外部投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创新水平。第四,制造业的资源投入和创新环境会对技术创新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从五个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分析来看,具有极高水平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制造业,其在无论是政府的支持、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还是行业本身对技术经费的支出、研发人员的供给及行业的投资规模方面,均会对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蒋含明,李非.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j].亚太经济,2012(6):131-136.
[2]任凤敏,张晓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科技投入的关系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8-92.
医药技术创新范文篇4
一、目前我国中小型制药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难
1.“一小二多三低”的现象在中小型制药企业中广泛存在
“一小”指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据统计,自2004年开始,虽然国家强制对医药生产企业实施强制的gmp认证,企业的数量得到了控制,药品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就我国的4600余家医药生产企业来看,其中8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大多数企业并无自身优势产品,仅靠生产工艺相对成熟简单的仿制药品存活。“二多”指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低水平的重复生产、盲目扩大现象也十分突出,重复生产企业都在50家以上,以致这些产品供大于求。“三低”指大部分生产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
2.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
当前我国医药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普遍存在着成本控制绩效评价标准有缺陷、成本控制只局限于生产成本、成本开支缺乏总的规划、坏账损失等问题,出口型企业受金融风暴影响,利润大大降低。人才方面:一是缺少能委以重任新药研发专家和熟悉并能运用相关知识产权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专业人才;二是缺少既精通药品的管理又能拓展市场的管理人才。数据表明,2005年~2006整个医药制造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始终在总销售额的1%左右,约40亿人民币,并且分撒于数千家企业,这样研发导致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医药企业不注重研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医药产业的研发风险非常高。
3.环保问题突出
国家环保总局于2008年1月起开始正式实施的《制药行业水污染排放标准》给制药企业的环保再敲警钟,细分化的《标准》给企业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将投数百亿环保资金,而当今低迷的经济形式又给我国中小型制药企业增添了新的压力。制药行业的环保问题一直困扰着诸多企业。此前,因为环保不达标而导致停产的事件也频频出现。对企业来说,虽然在短期内会影企业的现金流,但是从长远来看,却对行业的发展有利,因为环保监督力度的加大将提高制药行业的准入门槛,无形中降低了制药行业的发展质量和环境。
二、中小型制药企业发展思考策略
1.改变经营思路,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利用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管理企业,譬如高效的界面管理有助于制药企业的创新发展。界面管理是当前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它不仅代表创新网络模式和一种集成管理方法,还代表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本质即企业应该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环节进行财力,人力,信息等资源要素的动态整合,实现网络联盟,合作信任与共同愿景,提高管理的整体功能,达到创新绩效的最优化。如中小制药企业在融资、知识、信息获取等方面长期处于劣势。市场分割现象严重,不同区域交易成本高,使得中小型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资源难以整合,阻碍了企业创新,积极开展界面管理有助于企业更多的整合创新资源,捕捉医药市场信息,制定科学的创新政策,获取社会信任与政府支持,提高企业融资与创新所需的必要资源。
2.创新营销渠道,促销模式转变向专业性学术化
规避政策风险,营销渠道创新,促销模式转变向专业性学术化。医药产品的营销渠道主要是两种:(1)患者者可以在各种药店买到药品(otc)。这种渠道模式创新就是“弱化一级经销商,加强二级经销商,决胜终端零售商”,厂家一方面通过对商、经销商、零售商的等环节的服务与监控,使自身的产品能及时、准确的达到零售终端,同时厂家能加强零售终端的管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2)处方药只能在医院买到。随着国家对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从我国医药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说应该转变以往的促销模式,带金销售的模式应逐渐被淡化,不断通过建立适应医药企业自身的专业性的学术促销模式,加快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确立产品的市场定位,通过市场理论与销售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发掘市场潜力是专业化临床促销的目的,市场利益的驱动以及国家对医药行业的加大力度整顿也要求非专业化促销必须向专业化促销的转变。专业化的促销既提高了医药企业的拜访促销效率,又保证了医生的安全用药,对医生的临床的处方技能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这将促使国内医药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公务员之家
3.培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发展战略应结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制定,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企业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一个企业的研发水平,体现着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提高研发能力,要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这是提高企业研发能力的关键措施。中小型制药企业间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合作开发等形式,资源互补与企业间互动,整合资源,大力开发有价值的产品。我国医药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研发实力弱是不争的事实,在稳步提升主业的同时,逐步兼并扩张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好路子。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享的一组知识和技能,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转移和复制的能力,是企业持续成功的原因。企业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来实现,也可以与先进的管理模式相结合来实施。
4.资源整合,研究政策,抓住机遇
医药企业并购类型及有业内人士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有利于延续医药行业的景气状态。因此,即将公开的、修改后的新医改总体方案和一个配套实施方案备受瞩目,此次医改涉及到社区医疗和新农合的普及和建设,将直接带来整个医疗市场的扩容。业内曾对医改带来的市场扩容做过估算。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新农合将带来市场新增支付能力约400亿元,社区医疗市场新增支付能力在500亿~2900亿元。医药企业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扩大社区、农村销售网络,就有望抢先占领市场,借机放量合理搭配产品组合中小型制药企业为了提高开发第三终端的效果,争取足够的市场销售费用支撑,需考虑合理的产品搭配,使高端产品与低端产品有机地相结合。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扶持,其每年的市场购买力呈逐年递增趋势,对于中小医药企业来说这更是一个机遇!
参考文献:
[1]吴宗珍:浅谈我国医药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9,(1):55~57
[2]刘辉:中国制药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7):75~81
[3]谢波:界面管理医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新趋势[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11(2):52~56
[4]杨舒杰陈晶王淑玲:论转变我国医药企业临床促销模式[j].亚太传统药,2008,(9):221~421
[5]孟令宏:浅谈新形势下国内医药企业的营销创新[j].商业经济,2008,(16):59~60
[6]施翼为:浅析如何打造我国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企业活力,2008,(10):40~41
[7]刘昱洋:医药企业并购类型及应注意问题研究[j].企业活力,2008,(11):88~89
医药技术创新范文篇5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中关系人民健康,体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方向的重要行业。**期间,浙江医药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全省医药工业系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7亿元(按90不变价计算),5年年均增长26.9%,在全国同行业的位次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医药商业销售额157.1亿元,5年年均增长16.2%。行业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名列前茅,企业改革、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成就令人瞩目。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一批大产品竞争优势明显。重点培育的36个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主导产品,多数技术经济指标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末,这些产品的销售产值已占全省医药行业的1/4,并成为创利主体。化学药品出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抗肿瘤系列、抗生素系列、抗寄生虫系列、甾体激素系列、ve及中间体系列、心血管药系列、头孢中间体系列等产品在全国化学药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产业组织优化,行业集中度提高。**年末,列入"五个一批"的19家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行业的60%和55%。海正集团和华东医药集团进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行列。6家规模最大的商业企业销售额和利润分别占全省医药商业的30%和50%。这些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支柱。
(三)科研投入加大,技术成果丰硕。**末,全行业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近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时期,共开发新药546种次,其中中药一类新药2个,中、西药三、四类以上新药135个。完成部级各类科技项目24项,省重大科技开发项目13项,省重点科技开发项目24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2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24项。全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
(四)资本规模壮大,投资规模扩张。**末,医药工业企业所有者权益达88.6亿元,比"八五"末增长2.2倍;**时期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亿元,比"八五"增长1.4倍。
医药行业成绩显著,但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大公司大集团行业龙头作用尚不显著,中小企业"低小散"状况仍需改善;一般产品雷同较多,低水平重复较为严重;高污染的原料药能力过剩,高附加值的制剂产品水平不高。二是企业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与人才储备相对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生产工艺落后。三是流通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三级批发格局打破后,新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形成,药品流通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严重。
二、**医药行业发展背景和趋势
(一)市场需求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市场开拓和国际化程度加深,**期间医药市场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进一步调整。据国家行业管理部门预测,未来五年全国药品需求量年均增长12%,到**年达2180亿元,比**年净增940亿元;国际药品市场需求年均增长8%,到**年达5400亿美元。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行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非处方药品(otc)、疗效确切和价格低廉的药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及《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的药品,以及适销对路的医疗器械产品等将有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医学、药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及其相互影响和渗透,药物资源将得到广泛而深入地研究,生物技术药物、纳米技术药物、海洋药物、天然药物等一些新兴药物将逐渐崛起并在药品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
(二)产业发展趋势
跨入新世纪,医药行业的发展环境正经历深刻变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竞争格局看: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医药行业竞争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凸现。目前,全国已设立1700多家中外合资医药企业,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均已在中国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这既为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提供了机遇,也促使市场竞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展开;既为企业提供了接受技术辐射的机会,从而带动医药高新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促使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从而增加新药开发的难度。
从政策趋势看:国家药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环境保护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将对医药工商企业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对企业经营方式和行为方向产生深远影响。国家整顿药品市场秩序、建立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将对依靠"高定价、高折扣"和"高进销差率、高费用率"营销方式生存的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对以依靠调拨购进为主、无总总经销品种优势、终端销售能力低的商业企业产生较大压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保监管的加强,也将使高污染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丧失生存空间。
从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看:长远分析,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医药管理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促使医药企业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医药新产品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借鉴国际先进的医药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短期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降低、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开放药品流通业,将对药品流通和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较大冲击。
总的看,**时期,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药品需求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医药经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准确把握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政策引导,保持快速发展,提高增长质量,是浙江医药行业**规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医药行业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以接轨国际为方向,突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药现代化和扩大化学原料药优势上取得较大进展,实现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的转变。
医药强省的内涵是:规模大、技术强、素质高、效益好。
规模大--进一步聚集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进一步保持经济总量在全国同行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发展一批企业规模居国内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控制力的拳头产品,进一步扩大区域产业优势。
技术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开发一批专利技术或行政保护的高新技术产品;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队伍。主要产品在国内确立技术优势,部分产品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素质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部分企业逐步由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医药行业的高科技特点进一步显现。
效益好--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国际划分的安全型企业标准;科技进步贡献率、销售利润率、资本利润率等技经指标达到全国同行先进水平。
(二)主要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
医药产业层次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形成以知识经济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高素质企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全面接轨国际,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能控制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发展,初步建立起医药强省的框架。
2、经济规模和增长质量目标
**时期,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总额和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均比**时期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速度保持15%左右;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到**年,净资产利润率达15%、新产品产值率达5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突出观念创新,推动制度和机制创新,带动技术、管理和市场创新,企业竞争力全面提高。
3、经济结构目标
(1)产业结构方面。到**年,中药产业占全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从**年的15%左右提高到30%以上,医疗器械产业的比重达到10%,生物药品产业的比重达到5%。
(2)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领域:按规模形成三个层次的骨干企业。第一层次:3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其中1家超30亿元,2-3家开展跨国经营;第二层次:1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0-20亿元;第三层次:2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10亿元。三个层次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省总销售收入的75%以上。流通领域:发展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的大型区域性批发企业5家;鼓励大型批发企业跨地区兼并市、县级批发企业,市、县级批发企业改组为区域性基层配送中心,形成完善的区域性配送网络。
4、接轨国际目标
3-5家企业发展成为在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具有跨国特征的现代制药企业;制剂技术与产品上取得突破,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实现药品出口结构由原料药向制剂的战略转移;重点培育的品种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医药行业重点建设的"三大工程"
**时期,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以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中药现代化工程、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三大工程"为抓手,突出重点,创出特色,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实现化学药品、中成药和医疗器械的协调发展。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主导品种,巩固和扩大化学药品的优势;加快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医疗器械的调整提高,向光机电一体化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独家或少家生产、科技含量和出口创汇高、销售额在2亿元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的主导产品,形成以规模化产品、专利产品以及行政保护产品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一)建设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
以台州椒江入海口两岸开发区为中心区域,并辐射金华、绍兴等地的若干重点企业和工业小区为卫星区,规划投资100亿元,建设部级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着眼于高起点高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进一步突出区域集约化优势;顺应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要求,坚持环境综合达标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我国主要的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基地,建成以一批在国际上品种规模最大、生产成本最低、产品质量最高的化学原料药产品为依托的世界级化学药生产基地。同时,发挥多种所有制优势,加速实施企业战略性重组,大力扶持优强企业,发展一批年出口额超过2-3亿美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争取基地全部建成后,年出口达到50亿美元,占全球化学原料药市场份额约25%。
在集中力量建好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的同时,全省的化学原料药工业突出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努力改造提高具有竞争优势和潜在优势的品种,进一步提高现有主导产品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研究应用头孢菌素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7-aca和7-acx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广泛采用高产菌种,提高现有发酵品种的发酵水平和后处理技术;提高合成、半合成药生产水平及维生素e的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水平,提高普利类他汀类、奥美拉唑等合成药的工艺水平;加强甾体激素的资源开发,运用手性药物合成技术,解决目前存在的消旋体拆分和消旋体处理等难题;加强对头孢曲松、ve、扑热息痛等大品种的结晶工艺技术研究,实现计算机辅助控制和操作。二是着力开发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高技术含量的新品种,发展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紧跟国际药品开发进程,加快仿制一批国外专利失效或即将失效的产品,特别是新型生物及化学药物,并迅速产业化,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积极占领国内外市场。
(二)建设中药现代化工程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规范,研究开发符合现代用药习惯、适应国内外市场要求的中药产品;以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和中药科研现代化为重点,建立科工农贸一体化的中药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中药产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传统中药产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竞争优势。**期间,全省中药现代化工程规划投入30亿元。争取到**年,中药工业销售收入达100亿元,经济效益居全国前列。
中药现代化工程主要从药材生产现代化、中药工业现代化、中药科研现代化三个方面着力,实现传统中药产业向现代中药产业提升,促使中药产业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推进药材生产现代化。推进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大幅提升药材生产产业化水平。实现大宗、地道中药材和重点中成药品种所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显著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以产地品质管理为中心,有重点地推行药材种植管理规范(gap),建成5个以上符合gap要求的种植示范基地,全省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积极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和新型育种、栽培技术,发展名贵中药材种植,创建优质药材品牌。
--推进中药工业现代化。突出中药提取、饮片、成药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技术、工艺、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建成5个以上中药提取物加工基地,实行中药标准提取物产业化生产;发展一批中药饮片名牌,建成3个以上现代化的中药饮片加工基地,以"浙八味"为重点,建立2个以上中药单味浓缩颗粒饮片生产点;开发一批中成药新产品,规划研究1个以上一类中成药新药,5个以上二类中成药新药,及20个左右其它新药;大规模实施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改造,部分重点骨干企业在率先建成具有90年代末国际先进生产水平。
--推进中药科研现代化。进一步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提升中药研究、开发水平。中药基础研究取得明显成效,在探索中药机理、建立中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实验基地、推广中医药理论等中药基础研究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中药制剂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推进中成药新药研究开发和传统产品的二次开发,重点选择20个传统名优中药实施二次开发,"老药新做",提高产品档次和适应现代用药习惯。争取2-3个品种以新药的标准通过美国fda认证。
(三)建设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
重点在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辅以优惠政策,建设杭州"新药港",努力使杭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全国一流的"高起点、优结构、外向型、复合型"现代化工业园区。园区发展重点:突出发展生物医药和天然药物;加强与国际跨国公司合作并加大国内外招商力度,引进和发展新的化学专利药、制剂新剂型和先进医疗器械。重视科技研究开发体系的建设,建立生物基因工程、天然药物、化学药新制剂等技术创新中心;建立生物医药、海洋药物、天然药物和医疗器械等医药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依托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与医药企业共组科技创新平台。争取经过5-10年的发展,工业总产值增长2-3倍;园区全部建成后,达到年产值150亿元以上的经济规模。
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中,制剂、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是:
--制剂产品。一方面积极开发新品种。针对病原结构的变化,开发一批老年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病等高发病源的特效药。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剂型。主要是发展控释、缓释、透皮吸收制剂和复方制剂,争取到**期末形成一批多剂型、高附加值及高生物利用度的新产品。
--生物制药。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发挥我省民间资金充足的优势,利用政府和民间力量,在瞄准国外同类产品的高起点上发展生物制药,力争有较大突破。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基因重组疫苗、诊断和治疗用单克隆抗体。针对神经系统、肿瘤、艾滋病及免疫缺陷等重大疾病,开发白细胞介素类、造血因子类和其他细胞因子类产品。
--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医用制冷设备、医用光学内窥镜、无损伤检测设备、便携式新型心电监护系统等产品。加强与省内知名机械、电子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发高精尖、光机电一体化的诊断、治疗、检验型仪器设备,开发家庭用保健、康复、理疗型医疗器械产品。
五、医药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建立健全适应国际医药竞争形势和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进一步发展医药高技术产业。到**期末,全行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达6%,重点骨干企业达8%以上。
1、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一个体系"和"三个机制"
--"一个体系":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开发体系。以组建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以抓好企业技术中心试点为突破口,以支持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项目的产业化为手段,全行业基本形成初具自主创新能力、多层次的技术开发体系。
--"三个机制":一是加速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运行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资金支持的投入体系。完善企业科技进步奖励制度为主的激励机制,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内部环境,引进和培养一批懂专业、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和外向型人才。坚持技术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坚持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质量振兴等工作相结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内外医药技术、经济交流合作。
二是加速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扩大企业"产学研"联合,吸引国内外科技力量进入企业或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建立以项目为纽带,以联合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为主要内容,多种形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职业医药技术经纪人队伍,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建立具备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作用的技术服务机构。
三是加速形成医药科技风险投入机制。增强企业对高新技术风险投入的意识,提高企业研究和开发经费中投资高新技术项目的比例。设立由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由多种资金渠道组成的医药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扶持对全行业具有导向性的、高水平的医药研究开发项目。引导民间资本和行业外资金开办医药技术风险投资公司,从事医药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风险投资。
2、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继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规模和层次。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推动医药企业发展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多种形式的合作,形成稳定有效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要从过去追踪了解科研单位在研课题、选择受让科研成果的被动科研为主,积极向先期介入科研、进而逐步主导研究进程的主动科研为主转变。二是努力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大中型企业要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列入跨国公司培育的企业在现有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优良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实验环境、紧跟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步伐的开发研究机构。鼓励企业到发达国家开办科研机构。技术开发战略的重心从单纯仿制向仿创结合转移,进而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在分析解剖国外新上市产品、进口药品和一些销售量大的非专利药品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研制开发拥有专利技术或具行政保护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特色主导品种。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研究人才,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一是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运用信息技术、集成控制、纳米技术、生物工程、膜过滤、手性反应、光化学反应技术、多肽药物固相合成技术、耦合结晶、分子精馏、超临界提取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医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争取在缓控释制剂的定速、定位、定时释放技术,制备靶向释放系统的脂质体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超声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球晶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采用先进的"三废"处理技术,把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同步发展。
二是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水平。在合成和发酵过程,推广全过程计算机控制,采用膜过滤等新技术实现封闭式生产。中成药提取采用膜过滤、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新技术,改造传统提取方法。制剂生产,采用新型的连动性的装备、先进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包装机械。推广全自控精密微孔多管过滤机、智能化多功能过滤机、全自动瓶塞清洗机等自动化、智能化制药设备。采用先进、节能的空压设备等公用工程装备,提高用气质量。
三是全面推行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认证,提高药品生产规范水平。企业要按照gmp规定,在改造硬件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期末,制药企业全部达到gmp规范要求。
(二)推进产业组织优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坚持"大上规模,小创特色"。着眼于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继续培育大公司大集团,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水平,进一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上市和利用外资;着眼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和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1、培育大公司大集团
以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企业重组为抓手,促进大公司大集团上规模、上水平,进一步发挥行业的示范、带动和整合作用。一要引导大公司大集团处理好自我积累型发展和资本聚集型发展的关系,处理好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的关系,处理好主业与副业的关系,提高企业规模和经营水平,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二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员工持股计划,鼓励经营者适当持大股,向混合所有制的现代公司制发展。属于民营企业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加快向规范的公司制转变。各类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通过资产重组设立的企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筑法人治理结构,从思想认识上、组织体系上和企业的运行机制上融合一体,使联合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内部资源得到最大优化。争取更多的大公司大集团股票上市,成为经营规范、效益优良、信用可靠的高素质上市企业,成为全省行业发展的典范。
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制订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开发、管理诊断、信息咨询、工业设计、市场开拓、外贸指导、人才培训等多方支持的行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名牌产品发展或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在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中重新定位,谋求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在某个小品种、小类别中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促使更多企业向高科技的"小而精"型、具有特色优势的"小而特"型、专业配套的"小而专"型的"小型巨人"企业发展。
3、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注重吸收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扩大和优化资本规模。推进工商企业的产权改革和企业改组,吸收海内外法人、个人参股控股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条件成熟的依法改制为现代公司制企业。引导大企业集团、各类投资机构对我省医药工商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购并,完成一批企业的嫁接改造。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继续推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帮助优势企业做好争取上市工作,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力争**期间有2家企业成功上市。
(三)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实施国际经营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为医药行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需求空间。
1、适应流通体制改革和药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趋势,建立"高效开放、宏观调控、有序竞争、科学管理"的医药流通新体制,实现减少环节、降低成本、加快物流、提高效益的目的。推动医药工商企业发展总总经销,逐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调批零一体化的母子公司制企业集团,形成全国总、地区分销商、零售连锁店的工商一体化的流通格局。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发展零售业。
2、实施全球营销策略。以全球战略眼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坚持国内外市场并举的方针,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采用自营或委托进出口业务等多种形式,发展与东南亚、西欧、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自办、联办跨国公司,以资本扩张促进商品扩张。重点出口企业要从依赖商为主,转向逐步自主开发国际药品市场,逐步控制更多的营销渠道,逐步建立一支适应国际市场的营销队伍。
3、积极探索建立医药物流中心。坚持社会化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建设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配套发展商品流和信息流。适时配置计算机管理系统,真正实现药品配送的科学管理,达到高效、低耗、安全、方便、快捷的目的。
4、重点培育的大公司大集团要发挥营销主力军作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市场调查和市场信息处理研究部门,组织一支富有开拓能力、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形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分销网络;运用新的营销策略,加大市场开发投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落实促进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对已出台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并完善,对需推出的政策积极争取,尽可能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省社保部门优先推荐本省的制剂大品种列入国家医疗保险用药乙类目录。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药保险用药范围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经贸委加强和社保部门沟通,及时调整乙类目录。按国务院纠风办等六部委关于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抑制药价虚高。
2、引导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健康发展。对工艺技术先进企业、产品出口型企业、国外大公司进区优先鼓励,对以贸易为主的工贸企业、污染不能治理的企业、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严格限制入区。基地生产的产品必须是轻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高附加值产品。基地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的项目,所需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予以计划单列;产品报批优先给予审批,尽量缩短评审时间;已批复生产的产品,其他企业原则上不再布点生产。申请新公司、新车间,简化审批程序,优先立项。指导和帮助药品生产企业尽快通过gmp认证。
3、争取设立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用以引导、扶持中药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由政府出资,吸引上市公司、国内外财团、民间资金入股,筹建中药产业风险投资机构。设立重点面向前期投入风险大、市场前景好、具有广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中药产品和中药项目的产业风险投资基金。
医药技术创新范文篇6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融资产学研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永续增长的朝阳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远超全球gdp增长水平。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以张江高科园区为核心的基地形成了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为模块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在产业规模、科研水平和企业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要推进上海生物医药走上创新之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选择适合的创新突破口
生物制药业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是新思想极少。实际上,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中,真正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的创新产品屈指可数。因此生物医药产业要加速健康发展必须寻找适合的创新突破口。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上游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中药合成、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但其整体产业规模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在选择创新突破口上,可以考虑优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生物药物,力争在基因工程、抗体药物等方面形成新突破;积极推进小分子药物、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和药物生产新工艺;大力发展新型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和新型病原体诊断试剂;力争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流行,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二、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生物制药企业是一个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维持其成长的阶段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的产业,对资本的大量需求决定了生物制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形式的融资手段来满足其资金需求。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迅速增长,但生物医药产业并未吸收到足够的发展资金。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利润低、产品竞争力差。特别是在研发方面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总体新药研发水平不高。
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金渠道相对单一,以企业自筹和国家项目基金支持为主,缺少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金融市场的支持,因此,要建立生物医药项目的技术评估平台,为风险资本进入、退出创造条件,鼓励民营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介入生物医药产业;采取优惠政策,完善鼓励技术创新信贷政策,促进有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同时,将科技资源分配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技术领域,加大开发研究、产品生产的投资,加快生物医药技术的产业化。此外通过间接的产业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与外资、本土研究机构进行横向研发合作,强化中小研发企业集成创新的能力,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技活动的研发投入,增加创新基金的启动资金规模、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加强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对中小型研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努力培育本土的大中型企业。
三、加强产学研联盟建设
生物医药业技术产业化过程包括:研发、中试、生产和市场四个阶段。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生物制药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在美国有两种模式实现成果转化:一种是通过专业力量帮企业申请专利,做知识产权的管理,或者是帮助企业做市场推广;另一种方法则是将科研成果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把试验费用和时间转嫁出去,出口无形产品,把中间环节外包出去。但这两种模式做得都不彻底。通过对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的调研发现,应当通过建立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来加快实现产业化。要实现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引进技术的主体,企业应努力培育自主科技开发力量,在各级政府的帮助和扶持下,打破条块和体制上的界限,实现产学研协作、联合。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以企业开发中心为主体,组织产学研紧密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领域,集中进行技术开发,力争实现产业某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事实上,现在要完成成果转化已不只需打通产、学、研三个环节,还应包括政府、融资以及相关服务。要做好这个多要素的联盟,就需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和投资孵化基地。
四、建立新型研发服务平台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化所需的巨额资金和现有企业一体化程度低,生物医药企业尤其需要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成本。这个共享的平台应该主要包括技术、市场信息交流的平台和产品技术评估。调研中发现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建立的一种能为科学家、企业、资本服务的研发服务平台正在受到瞩目。这个平台把新药研发的流程拆分以后标准化,在新药研发首端(科研)到尾端(销售)环节都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并且这个平台能够反复使用,因而能够降低研发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更重要的是其能充分利用中国高校和研究所的力量,效率很高。
参考文献:
[1]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报告课题组.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研究报告,2008
[2]中国投资咨询网:200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2008
医药技术创新范文篇7
关键词:医药企业;科技管理;问题及对策
1科技管理的含义
科技管理是指运用调查、决策、规划、计划、组织、调节和监督等功能,有效地管理和分配有限资源,以达到科技目标总体最优[1]。企业科技管理强调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通过制定完善的科技管理体系,优化科技管理流程,在企业中创造创新氛围,激发员工创新灵感,鼓励部门协同合作,实现科技创新成果最优化,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新产品,推动技术和管理的深度融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科技管理的重要性
2.1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党中央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重大战略部署的时代背景下,在“国产替代”和“供给侧出清”等外部机遇和压力下,医药企业要在市场中生存下来并获得发展,必须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小步试错,快速迭代”为手段,通过科技管理提升技术创新效率,形成“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局,继而推进科技成果工业化,丰富产品管线;同时良好的科技管理也能帮助企业扩大产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终达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目的。2.2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迈克尔•波特在其所著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五力模型”,模型假设企业的竞争力受到5种力量的制约,分别为: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这5种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并组合成3种常见的企业战略管理,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大量的商业实践表明,医药企业无论采取哪种企业战略管理或突破“五力”的制约,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科技管理的支持。
3医药企业科技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药企业的科技管理,常会因企业所处细分领域,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资源禀赋、战略管理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在实际运营中,医药企业的科技管理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共性问题。3.1内控制度不完善。当前,许多中小型医药企业的科技管理工作没有制定明确的制度,也未设置专门的科技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导致科技管理工作缺乏稳定可靠的运行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难以形成有效、可复制的科技管理模式。其次,科技管理制度的缺失,也容易产生重复立项、多头管理、资源整合效率低下、信息共享困难、经费利用率低、项目验收评估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建立健全医药企业科技管理制度,其出发点和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充分释放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整合优化企业内外资源,提升科技管理效率,这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2人才建设发展滞后。专业技术人才是医药企业的核心,其产出成果容易量化,而科研工作背后的“策划人”和“协调人”——科技管理人员,其统筹管理、组织推进、效率提升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却是无法量化的,因此常被误解为类似职能部门等不产生实际效益的部门,因此在企业中不容易受到重视。实际中,科技管理岗位对于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非常高,科技管理人员需要组织多部门进行系统的协同工作,涉及公司发展战略,研发规划和实施,研究开发过程的管理推进,财务上的预算和支出等。此外,科技管理人员还需要熟悉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并进行资源整合[2]。但实际工作中,企业往往不够重视企业科技管理,没有专门引进或培养科技管理人员,从而导致人才的匮乏,而科技管理效率的低下,又成为许多问题的导火索,影响企业的高质量发展。3.3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医药项目的研发往往具有投入大、环节多、周期长、风险高的特征,因此存在大量科技成果研发失败率高或难以工业化的现象。很多医药项目在理论阶段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应用价值,但在研发阶段总是遇到各种难以克服的问题而失败;即使是在实验室阶段或临床阶段已证明能产生效益的科研成果,在工业化生产时,需要面临资金投入、人员配备、工艺的可行性、生产成本、市场容量等诸多问题。因此,往往只有少数科技成果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研发投入大但实际转化率低成为制约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医药企业科技管理中遇到的普遍问题。3.4信息化程度低。除了大型外资企业或上市公司外,大多数中小医药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配置信息化系统;二是信息化管理机制陈旧;三是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四是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实际上,为了确保药品全生命周期各个方面的质量能实现可追溯跟踪的、可验证的严密监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的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生产、销售、运输和使用都制定了包括《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医药行业良好分销规范》(gdp)和《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gup)等一系列严格且缜密的质量管理规范,甚至对医药工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也要求符合《优秀自动化制造规范》(gamp)和计算机系统验证(csv)要求[3]。企业想要达到上述国家及行业规范的要求,如果没有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单靠人工检查或验证是难以实现的。
4企业科技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4.1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建设,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应结合医药行业特征,企业细分领域地位,企业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以产品立项、小试、中试放大到工业化生产的全过程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科技管理制度。一是编制药品研发管线发展路线图,明确未来研发方向。二是制定《科研项目立项和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科研项目进度和阶段管理规范》等,以加强科研项目的各个阶段的管理。三是持续开展以生产工艺技术为突破口的精细化管理,从完善工艺规范、标准操作程序(sop)入手,规范科研管理,不断强化工艺管理。四是制定与岗位职责相关的科技管理制度、流程、工作标准,量化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应根据科技管理部门所设置岗位及其工作的具体内容,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注重量化、效果化,使考核标准的导向定位能起到激励和指导的作用。4.2突破人才瓶颈,组建科技管理人才队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大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组建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工作中,一是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高层次人才政策,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引进通晓科技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利用高层次人才的国际视野和实战经验,通过“师带徒”等方式,进一步为企业培养集“技术 法律 财务 外语 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科技管理人才,形成“招之即来、来之能战”人才池和一套内生性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健全和优化企业现有科技管理人才队伍。与各大高校和研发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输送储备人才到高校进一步深造,通过在职学习、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大企业科技人才培训力度,扩大员工眼界,提升技能水平。三是细化科技管理人才激励举措。工资奖金向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倾斜,强化技术与管理参与分配的力度,通过人员岗位晋升、创新奖励等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关键岗位的人员,可采用员工持股、技术入股和期权奖励等手段,形成技术创新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的机制[4]。4.3创新项目管理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传统的科技管理的运作基础是基于“pdca”循环。即将项目管理划分为4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djust),“pdca”循环要求按照科研目标做出计划、执行计划、检查实施效果,根据目标偏离程度进行调整,然后再进入下一循环。而根据新的项目管理研究结果,企业可采用项目全过程(六阶段)闭环管理的项目管理模式,即分成需求征集(acquire)-科技计划(plan)-立项建档(do)-研发及管理监督(check)-成果应用(applicaition)-后评价(adjust)六阶段[5]。其工作方式为:向各个部门征集科研需求并汇总筛选,组织专家论证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下一年度科研计划。根据科研计划,立项建档,组织人员进入小试阶段。组织人员定期检查研发进度,对目标进行纠偏或调整。通过中试放大,将实验成果应用于小规模生产中,并实时记录运行结果。及时组织科技成果验收,协助研发人员进行成果总结和成果保护工作。汇总整理项目的评价报告,形成后评价结论,以指导下一阶段相关科技工作。实践证明,项目全过程(六阶段)闭环管理机制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下的科技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4.4建设企业管理云系统,实现科技管理信息化。科技管理信息化,是企业数据化转型的关键所在[6]。以国家和行业规范要求为基础,建设企业管理云系统,设置诸如erp、crm、数据档案管理等系统:一是有助于公司科技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各业务条线与项目组之间的协同合作;二是有助于实现数据的内部共享,推动数据来源可追溯性,加快技术工艺积累和成果转化;三是能够完善科研数据统计,提供人员配备、进度分析、经费使用等数据报表,释放数据的价值,为公司治理提供快速有效的依据。因此,科技管理信息化能极大提升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管理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资源使用效率和利用度,进一步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同时,由于云系统只在企业内部运行(内网),推动了办公的无纸化和自动化,且具有较好的保密性和网络安全性,能够尽量避免数据的外泄和人为因素干扰,保护企业科技成果。
5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医药企业科技管理工作中既存在诸多共性的问题也存在独有的特征,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提出针对性的策略。而未来10年,在“双循环”“国产替代”、带量采购、mah制度和“供给侧出清”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具有强大研发实力和科技管理能力的医药企业才能突出重围,迎来黄金发展的时代。届时,在外部竞争压力倒逼和头部标杆企业的对标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强化医药企业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促使其反思不足,总结教训,及时改进,为国家、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彭海玲,王保森,莫仁杰.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企业科技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5):38-40.
[2]周霞,景保峰.科技管理人员胜任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478-480.
[3]许小星,于姗姗.我国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9):123-125.
[4]孙守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测度分析[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1):58-61.
[5]邵璐.工程公司科技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石油化工设计,2018(2):7,86-89.
医药技术创新范文篇8
一、**市中医药发展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中医事业和中药产业加快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市共有公立中医医疗机构20所,含中医医院17所,研究所、门诊部3所。其中,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市中医医院)1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5所,二级乙等中医医院1所。增城市中医医院为国家示范中医医院(县级),花都市中医医院为省示范中医医院(县级)。市、区属中医医院共有病床2254张,占全市总病床数的14.11%。共有中医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325人,占全市医师总数的15.0%。在市、区属医疗机构(含西医机构)中医人员中,共有中医博士11名,中医硕士65名,主任中医师44名,副主任中医师275名;在读博士研究生8名,在读硕士研究生95名和参加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班20名。**年全市、区属医院总诊疗人次为2552.4万人次,其中中医诊疗798.9万人次,占31.30%。
“**”期间,**获得部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1项,省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10项、市级中医专科(专病)23项、市级治疗特色诊疗技术项目9项。有市级立项课题431项,省级立项课题94项。**年,我市荔湾区中医医院不孕不育专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年8月花都区成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年11月**市中医院“肠炎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年12月荔湾区通过创建有中医药特色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复核评估。
医药产业是**重点发展的7大产业之一。全市66户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中,有中药饮片加工业和中成药制造业21户。敬修堂、陈李济、和记黄埔、王老吉、香雪制药、中一药业等中成药企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完成工业产值69.39亿元,同比增长4.9%,分别占全省行业总产值的28.9%,其中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完成总产值近22亿元,占全市医药工业产值的31.7%。消渴丸、华佗再造丸、夏桑菊、复方丹参片、板蓝根和抗病毒口服液等6个中成药名优品种年销售收入超亿元。
二、我市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本做法和体会
我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中医工作。**年8月,市政府召开发展中医工作会议,以“111”人才培养计划和“1357”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工程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我市中医事业发展,同时,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中药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加快中医事业基础建设
我市成立了振兴中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检查督导振兴中医工作规划执行情况。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好振兴中医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年全市发展中医工作会议后,我市先后两次调整充实了振兴中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增加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领导作为领导小组成员,从而强化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工作协调机制。
为了夯实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期间,市本级财政共投入中医专项经费4210万元,支持发展中医事业。其中,用于“1357”中医专科建设近1100万元,中西医结合科研项目研究经费550万元,创建部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区)近500万元,中医药进社区330万元,中医人才培养费用180多万元。与此同时,我们增加了对中医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扩展业务用房,改善就医环境条件。增城市、花都区中医医院分别易地新建。从化市中医医院对医院发展重新规划,重建住院大楼。黄埔区中医医院**年投入上千万元对住院大楼进行装修,越秀区中医医院在业务大楼上加层扩大业务用房300平方米,越秀区正骨医院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征用土地3000平方米,新建医院住院部,**市中医医院新建门急诊大楼正在紧张的施工中,番禺区、花都中医医院都建立了icu病房。随着医疗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医院的社会、技术、经济效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科技兴医,努力提高中医服务整体水平
为切实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的能力,提高中医整体服务水平,我市印发了《**市中医科技工作“**”计划》,制订了中医专科建设的“1357”工程,即建设1个以上达国内先进水平的中医专科,3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5个以上市级重点专科,7项特色诊疗技术,着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
为了促进中医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我们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年花都区中医医院和黄埔区中医医院分别成为省高等医药院校的临床教学医院,**年**市中医医院成为**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天河区中医医院引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并于**年3月正式通过了国际质量认证。
(三)突出重点,狠抓人才队伍培养
为加强我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期间,我们坚持在职教育和临床实践为主,注重抓教学基地、师资队伍、教学制度三个方面的建设,突出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基层适用人才两个重点,实施层次分明的继续教育。市卫生部门制订了“111”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要求,到**,在本市中医系统建立一支拥有10名以上博士生,100名以上硕士生,100名以上优秀中青年中医人才的中医药骨干队伍。为确保计划落实,我们采取了多种积极的措施。**年印发了《关于推荐和评选**市优秀中青年中医骨干的通知》、《关于选送**年度在职临床医师报读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通知》,确认**市优秀中青年中医骨干107名;选送在职临床医师报读临床医学硕士学位95人,报读博士学位8人。**年,我市又启动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在全市卫生系统内选拔2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进行为期3年的中医古籍和中医临床实践的培训,旨在尽快培养医德高尚、理论深厚、医术精湛的中医大家。**,市卫生部门又制订了《**市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方案》,对100名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进行为期半年的中医药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培训,加强中医药临床能力培养,为农村培养实用型的中医药临床人才,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此外,“**”期间,共对1000多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四)分类指导,加强农村中医工作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有效缓解农村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们始终把农村中医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以创建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县)为契机,把握重点,分类指导,大力发展农村中医工作。在详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各区(县级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有重点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和工作方案,扎实推进,狠抓工作落实。各区(县级市)的创建工作各有特色。目前,我市已有花都区、从化市、增城市先后成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县)。
(五)示范带动,稳步推进中医药进社区
**年我市印发了《**市中医药服务示范社区建设方案》。**年,我们确定了10个中医药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单位,并从中医专项经费中投入10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了推进中医药进社区的工作力度。在市委、市政府统一指挥和大力推动下,我市荔湾区以“一个目标,三个到位,六大工程”来创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即以“把荔湾区建设成为有中医药特色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实现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做到资金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到位,通过推进综合改造工程、推进卫生信息化工程、加快人才建设工程、提高卫生专业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中医建设工程、体制创新工程、加强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工程等六大工程,有力促进创建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年11月,荔湾区顺利通过复核评估,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有中医药特色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六)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成药制造业是**医药产业效益的支柱。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跨越式发展,是**中成药制造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我市医药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为此,我们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我们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使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的建设取得一定进展。目前全市医药企业中,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占全省医药行业的43%;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个,占全省医药行业的37%。另外,还建有一批实验室、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医药研发人才近7000人。目前,我市医药行业中,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都设在企业;90%的研究开发人员集中在企业;研发经费90%来源于企业;科技成果80%来源于企业。这些研发机构和人才已经成为我市医药工业自主创新体系的骨干力量,有力推动了产品结构向技术高端和品牌化发展。在全市医药行业中,拥有广东省名牌20个,占全市省级名牌的20%。
二是鼓励企业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提高持续创新能力。近年来,我们引导企业进行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许多企业将名优中成药产品的二次开发作为发展现代化中药品种的重要途径。如脑心清片是白云山中药厂独家生产的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纯天然中成药制剂,是创利重点药品,现有工艺技术装备不能满足迅猛增长的市场需求,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企业投资7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及生产规模,还带动了企业在提取分离、制剂成型及分析鉴定等多方面技术的更新发展。**名优中成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示范研究的7个中药品种全部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鉴定,标志我市中成药制剂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三是促进上下游配套,建成中药科技创新大平台。围绕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过程,分批建设上下互补的一系列平台:依托广药集团汉方现代中药研究开发中心,建成“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依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建成“**现代中药质量研究开发中心”;依托中山大学药学院,建成“药物药理药效评价实验室”;依托广药集团医药工业研究所,建成“新药临床前安全评价实验室”。通过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将生物材料、产品检测、临床应用等上下游关键技术组成一个大平台,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如广药集团汉方公司于今年5月完成国家“现代中药提取、分离、纯化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经全面试产验证,工艺技术指标、产品质量、投资规模、生产能力己达到项目预期要求,综合提取车间也已通过gmp国家认证。
(七)积极培育医药企业创新机制,为**医药创造提供保障
一是推进政策创新,不断加大对医药产业创新的扶持力度。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相继出台了《**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指导意见》、《**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思路以及实施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医药产业发展。同时,向药业产业发展提供财政资金扶持。**年~**年,我市共对医药行业65个项目提供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以及技术改造贷款项目财政贴息资金7484.076万元。此外,我市初步建立了科技风险投资体系,约有6亿元风险资金投向医药产业。良好的政策环境,强力吸引了国内外医药优势企业和人才向**的集聚。德国拜尔、美国百特、新加坡虎豹集团等国际一流医药制造企业与广药集团的合资合作,有效地增强了广药集团乃至整个**医药工业发展的后劲。香港记黄埔、香港同兴药业以及欧洲排第二位的欧洲联合医药等国际一流医药销售企业,分别与**医药企业合资、参股、合作,为建立和完善**中药企业的国际销售网络,推动**医药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是推进品牌创新,实现名牌产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积极引导广药集团实行“复合品牌”战略,对同一种产品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广药集团把各品牌都统一在广药集团的大旗下,企业用“广药”作为主品牌,以涵盖企业的全部产品,同时又保留所属企业富有生命力的老字号品牌作为副品牌,从而突出功能产品的个性,占有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的市场。这样,一方面从整体上提升了广药集团的知名度,同时又利用复合品牌提升原有老字号品牌的档次。广药集团潘高寿、广药集团陈李济等,共同烘托起广药集团的知名品牌,打造中国一流药业企业。
三是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启动“225科技工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重点创新工程”和“中药现代化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加强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提高中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中药产业关键技术研究,提升中药产品竞争力;加快中药新药和名优品种二次研究,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较好地推动**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产业发展。
四是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活力。以股份制、混合经济促进广药发展,完成了“广药”和“白云山药业”两个股份公司在境内外三地上市,不但筹措资金14.39亿元,更促进**药业成员企业的经营方式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原来只是一个校办企业,1994年成立后一直举步维艰。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进行股份制改造,建全了管理和激励机制,激发了科技人员创业热情,科研、生产发展迅猛,一年后的销售收入就增长了10倍。**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利润3000余万元,并作为华南地区首家高校企业在深交所正式上市,募集资金1.48亿元。此外,原**轻工研究所、医药工业研究所通过改制,分别进入**美晨集团和医药集团,“产、研”的联合成为新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五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我们积极推动广药集团等企业的企业信息化,加快集团一体化步伐,实行管理创新。在此基础上,搭建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目前,**医药商品交易中心的电子商务平台已有917个供应商、4866个品种在实行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活动,成为珠江三角洲医药产品的集散地和辐射源。
(八)大力推进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为中药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为扎实推进中药现代化工作,我们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市共有板蓝根、穿心莲、广藿香等8个中药材gap生产基地,药材种植面积约23430亩,年产中药材7000多吨,年产值近8000万元。
一是加强对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的指导。**年,我们研究制定了《推进**中药现代化工作方案》,对gap基地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年制定《**市医药产业发展要点》,再次强调要发展大宗药材gap产业化种植基地,推行和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为中药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加大对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的扶持。近几年,**市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先后支持了白云山板蓝根、穿心莲,敬修堂九节茶和香雪广藿香等一批重点中药材gap基地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有力促进了我市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的深入发展。
医药技术创新范文篇9
一、重要意义
医药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也是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建成投产的医药化工企业有145户,其中医药企业24户。2008年,全市医药化工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3.1亿元,实现税收2.94亿元,利润总额3.84亿元,同比均增长50%以上,产业规模列全市六大支柱产业第二位。尽管我市医药化工产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由于多数企业存在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医药化工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充分认识发展医药化工产业对促进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在当前产业发展已具备相对优势,集聚效应相对明显,骨干企业相对增多的态势下,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抓住国家《石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政策出台的契机,加大扶持,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工业基础条件和优化投资环境,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医药化工产业体系。
二、发展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主攻项目、决战园区、跨越发展”战略,以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以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集约化水平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开发为重点,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特色园区和循环经济为载体,主攻生物化工、基础化工、林产化工、日用化工和医药化工。加强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确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至2012年,全市医药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实现税收7亿元,利润总额8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其中: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实现税收1.8亿元,利润总额2亿元。力争培育5-10户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3-5户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1-2户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
至2015年,全市医药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在2012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400亿元,实现税收14亿元,利润总额16亿元。其中: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实现税收3.6亿元,利润总额4亿元。
四、发展重点
各县(市、区)要按照全市医药化工产业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遵循“立足基础、发展特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合理选择符合地方条件的产业方向和产品门类,科学制订医药化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要规划建设医药化工产业特色园区,主动融入全市医药化工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医药化工产业群。
1、生物化工。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重点发展生物农药、生物医药、生物食品和生物能源等领域的产品。生物农药要依托天人生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瑞丰生化有限公司,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真菌类杀虫剂和植物生长素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经营,确保企业在该行业的国际领先地位;生物医药要发挥生物制品研究所抗病毒疫苗产品研发优势,在做大做强精制破伤风抗毒素产品的同时,积极立项开发市场前景好的抗病毒疫苗产品,促进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培育宇能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的蛋白同化素、孕激素系列产品的发展,使之成为激素类医药中间体研发、生产的骨干企业。同时,新干、峡江县要分别抓好瑞丰生物药业和三农生物药业的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兽药制剂、动物细胞干扰素等生物医药产品,迅速壮大生物医药产业;生物食品要重视新丰生物科技()公司的发展,依法帮助其处理企业经营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加大黄原胶生产工艺研究,尽快突破食品级黄原胶产品工艺技术,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使之成为全市生物食品的拳头产品;生物能源要充分利用全市草本、木本油料作物和动物油脂的生产优势和潜能,积极引进生物柴油生产项目、资金和技术,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产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2、基础化工。充分利用岩盐、荧石和优质碳酸钙等优势资源,做好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工作,重点发展碳酸钠、碳酸氢钠、硫酸钠、氯酸钠、氯化氨、氢氟酸、无水氢氟酸、液氯、液氢、双氧水等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大力拓展氯化物化学中间体和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领域,瞄准市场需求发展医药、农药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品种,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注重整合盐化工、氟化工生产技术,开发各类高附加值的有机氟化工产品。纳米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技术价值,要重视发展纳米钙新材料产业。通过各类要素的整合和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逐步打造盐化工、氟化工和纳米钙产业链,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技术水平,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要把新干县“盐化产业(新干)基地”建设作为盐化工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抓好中盐新干盐化有限公司、中盐兰太化工有限公司、碱业有限公司、雪峰化工有限公司、万安氯酸盐公司的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碳酸钠(烧碱)、碳酸氢钠(纯碱)、氯酸钠、硫酸钠、氯化氨、液氯、液氢、双氧水等系列基础化工产品,形成产业规模优势。要抓好赣中三磷厂、新干新三元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的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三氯化磷、三氯氧磷、亚磷酸和布洛芬、乙酰物、邻氯苯睛等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带动一批化学中间体、医药中间体和精细化工产品项目的发展。要抓好鸿业化工有限公司、天晟化工有限公司氢氟酸、无水氢氟酸和氟盐项目的达产达标。以此为基础,重点支持发展有机氟化工产品项目,全力建立以无机氟化工原料生产为基础,有机氟化工产品开发生产为重点的氟化产业链。要依托永丰县丰富的优质碳酸钙资源优势,发挥广源化工、三和钠米钙、正友实业等一批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抓好中孚钠米钙科技、广源化工公司纳米钙技改项目建设,建立纳米钙新材料生产基地。要重视引进一批塑料、橡胶、高档涂料、油漆等应用新材料产品项目,逐步延伸碳酸钙深加工产业链,努力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
3、林产化工。依托全市丰富的松脂、山樟子、牡荆、荆芥、紫苏、茴香、桉叶、樟脑、龙脑、油茶等芳香类天然植物资源,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开发、培育新产品新技术,重点发展松节油、山樟子油、荆芥油、紫苏油、茴香油、桉叶油、牡荆油、樟(龙)脑油和松香的深加工产品,形成医药级、食品级、日化级香精香料和改性树脂、高级涂料、油漆系列化产品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
当前,一要以各县(市、区)传统的天然香精香料产业为基础,发挥吉水兴华香料、宏达香料、福达香料、水南香料和吉水树脂公司的技术优势,抓好睿昇化工月桂烯项目建设,整合全市松节油资源,做精做强松节油深加工产业,不断扩大松油醇、松油烯、α蒎烯、β蒎稀、月桂烯系列产品的生产规模,全力提高松节油资源的经济价值。二要发挥吉水金海香料油有限公司和市林科所的龙头作用,调动一大批天然药用香料油生产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抓好赫信化学、康盛堂药业公司药用油和香料油建设项目,进一步开发天然植物香料油产品品种,提高现有山樟子油、牡荆油、荆芥油、樟(龙)脑油、紫苏油、桉叶油、茴香油等一大批传统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扩大产品产量,积极开发医药、农药、食品、日用化工等应用产品,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三要积极整合全市的松香资源,重点支持金安林产有限公司、松泰化工有限公司、科茂树脂有限公司、海州实业有限公司的发展,不断提高改性松香树脂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规模;积极引进企业、技术和资金,利用松香资源开发食品添加剂、高档涂料、油漆等高附加值产品,努力提高松香资源的经济价值,真正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4、日用化工。目前全市日用化工产业初步形成了化妆品、洗涤用品和杀虫剂三大系列产品,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和经济效益。因此,要在培育壮大现有企业的同时,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拓展产品门类,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继续培育丽人堂()日化、商迅实业公司的发展,扩大化妆品品种和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力支持新大地科技、峡江茶之杰科技油茶深加工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化妆品原料和化妆品系列新产品;充分发挥三笑集团日化、三林香业、林达炭业和安福超威日化公司家用杀虫剂系列产品的技术和市场优势,进一步扩大产品领域,增加品种和剂型,做大做强杀虫剂产业;切实支持科登科技、神你药业、达盛实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消毒剂、清洗剂和卫生用品的生产规模,不断创新品种,提高经济技术水平。
5、医药化工。按照“主攻中成药、培育化学药、发展原料药、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发展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人才和资金,重点开发国家三、四类化学药,五、六类中成药和新型颗粒中药饮片新产品,集中建设一批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努力扩大现有医药产品的生产经营规模,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一要发挥永丰、峡江、泰和、井开区等地的中医药企业优势,发挥普正药业、美媛春药业、大自然药业、半边天药业等企业的骨干带动作用,在扩大现有产品生产经营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国家五、六类中成药新产品,促进企业做强做大。二要抓好、峡江、永新等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中药饮片的生产,依托翔云制药、峡江普正药业、泰和天兰植物提取有限公司、康恩泰中药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开发颗粒中药饮片新产品和传统中药饮片产品,不断提高种植规模和加工水平。三要进一步支持新赣江制药、海天药业、宇能医药化工、华信制药、永嘉药业等一批骨干企业的发展,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在加强化学原料药开发生产的同时,重点开发国家三、四类化学药,努力完善全市化学药和化学原料药物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促进整个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五、政策保障
1、享受投资优惠政策。对在我市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含1000万美元)的生产企业或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须经省级以上有关部门认定),享受《市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兴业暂行办法》(吉府发〔2008〕3号)规定的所有优惠政策。
2、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对现有医药工业企业,可由受益财政从其当年实际上交税收比上年新增地方留成部分中列支50%奖励企业。对医药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可按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30%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超过30%的部份允许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对企业为开拓市场以及扩大市场份额而发生的营销费用(不含广告费),无法取得支付凭证的,允许到当地地方税务机关以劳务费用的名义开具正式发票,并按企业所得税法相关政策税前扣除标准予以税前扣除。
3、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凡投产当年实纳增值税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新办医药工业企业或新投资剂型和产品,可按不高于当年实纳增值税额地方留成部分的50%予以一次性奖励。凡开发成功并获得国家新药证书的,由受益财政给予一定奖励。具体奖励标准为:企业独立创新的一类、二类新药每个奖励20万元;企业与其他科研机构联合创制的一类、二类新药每个奖励10万元;三类新药每个奖励8万元;四类至六类新药每个奖励5万元。积极支持医药化工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对新认定的部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对荣获部级、省级新产品称号并有认定证书的新产品,对列入重点技术改造计划的项目或取得国家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计划的项目,按《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创优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吉发〔2009〕9号)的有关政策给予扶持和奖励。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的医药化工企业和个人,比照部级新产品奖励政策,每一项由当地政府奖励1万元。
4、鼓励采用国际标准。鼓励医药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开展国际注册、认证工作。新获得fda认证的产品,由受益财政每个奖励8万元;获得cos、dmf注册的产品,由受益财政每个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医疗器械通过ce认证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
5、扶持发展生物和医药企业。生物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生物企业,按照税法规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我市医药企业生产的药品,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医保、农保用药目录;有关部门帮助企业申报部级、省级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对符合产业导向的化工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项目,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除享受国家相关增值税设备抵扣政策外,并优先推荐申报省级以上技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对总投资在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有关优惠政策实行“一事一议”。
6、鼓励使用节能环保设备。医药化工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7、支持盐化工基础设施建设。市发改委、市物价局、市供电公司等部门要加强同省直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积极争取大型盐化企业直购电的优惠政策。同时,加快盐化基地的电网改造,大力争取新干盐化工业城新上2×300mw热电联产项目,实现盐化工业城内企业集中统一供热和直供电源,降低企业的能耗成本。
六、工作措施
1、规划建设特色园区,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各县(市、区)、井开区要按照各自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定位,规划建设医药化工产业特色园区。加强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三废”处理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医药化工产业科学、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注重产业链的培育,有选择地引进与园区主导产业配套的项目和企业进入园区,合理配置资源,鼓励资源共享,打造主导产业链,引导集群发展、集约发展,提高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2、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保证产业发展投入。大力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基地型、龙头型项目,积极承接沿海、港台地区和国际医药化工产业转移和产业扩张,努力提高医药化工产业利用外资的比重和水平。充分发挥我市是“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台资企业转移重点承接地”的优势,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活动,力争每年引进亿元医药化工产业项目20个以上,实现投资50亿元以上。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各地要根据药化产业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目标,选择发展前景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拳头产品,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并依托龙头企业发展配套产品,发挥龙头企业的溢出效应,带动上下游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建立健全优势产业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要以市场机制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手段,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开发投入,进行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项目产业化转化,积极引导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抓住国家开通创业板的机遇,加大对普正药业、天人生态等医药化工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其在主板或创业板上市和资本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快速扩张,全力培育产业龙头企业。
4、加强药材基地建设,推动医药产业发展。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产业发展要求,引导医药龙头企业采取“公司 基地+农户”的形式,建立稳固的优质中药材种苗抚育基地,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大力扶持农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允许农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自主销售中药材产品,支持其开拓市场。支持市林科所龙脑樟(天然冰片),吴茱萸、白花蛇舌草、垂盆草,永丰使君子、白术、粉绿竹,县车前子、吉固子、铁皮石斛,吉水香料油,永新县金银花gap标准药材种植加工,峡江了哥王规范化种植,新干商州枳壳gap等基地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成国家中药规范化种植基地20万亩以上。
医药技术创新范文篇10
一、发挥高新技术带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
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促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一是加快骨干企业膨胀。对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30家重点企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政策优惠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加速企业膨胀,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力争30家重点企业年实现产值400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0%以上。
二是抓好高新技术重点项目。围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梳理筛选一批发展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的高新技术项目,帮其做好策划、规划,组织实施重要科技计划,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紧密跟踪全市大项目建设,加强新上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和管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扩张。
三是加快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广泛搜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专利、工艺和设备信息,论证、策划一批具有前瞻性、超前性的技术改造,将高新技术逐渐渗透于传统产业,推动企业由传统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转变、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四是加快建设“一区五园”。大力推进高新区建设,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机构,完善设施,强化服务,发展特色,膨胀规模,确保年内通过省政府验收。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园,重点抓好以创新药物为主导的医药产业园,以新型化工原料、合成材料制造为主导的新型化工产业园,以太阳能光伏产品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园,以机电一体化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产业园,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推进战略新兴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年,争取“一区五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6.5%。
二、突出两个重点,加快提升科研水平
(一)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提升工程。年是我市技术创新提升工程实施的关键一年。要巩固发展技术创新提升工作已经初步形成的良好局面,加强工作调度,加大实施力度,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工程深入有序开展。
一是整合资源,突破重点。发挥科技部门的职能作用,争取市县大幅增加财政专项经费,扩大行动计划专项资金规模;加强政、产、学、研、金结合,综合运用投资、金融、税收、服务等手段,集聚创新资源。立足我市主导产业优势,加强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的衔接,瞄准科技发展前沿,集中支持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提升我市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年内实施技术创新提升工程重大专项10项,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科技重大专项4项。
二是统筹推进,形成合力。发挥技术创新提升工程领导小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市县、部门、企业之间的联动和配合,形成市县携手、上下联动、纵横衔接、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技术创新提升工程有序开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落实责任,强化激励。履行科技创新发展目标责任制,完善技术创新提升工程实施调度和考评制度,量化评价指标,加强责任考核。年内召开专门会议,对在技术创新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取得的重要创新成果、新认定各类创新平台、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各类创新产品、新授权专利等五类项目给予创新奖励补贴,激励技术创新提升工程持久深入开展。
(二)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
一是着力策划科技合作项目。以国家和省、市科技规划为指导,结合我市实际,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创新药物、精细化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组织企业研究策划一批科技合作项目,有针对性地与高校院所搞好实质性对接。年内重点推动50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具体的项目合作。
二是着力引进使用高端人才。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敞开引进渠道,千方百计吸纳急需的、紧缺的高层次人才。重点是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大院大所的合作。争取年内有10名院士100名专家来我市指导企业和相关产业发展。通过引进领军型人才,整合创新团队,带动新兴产业成长。
三是着力建设科技合作平台。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创新合作联盟、院士工作站等合作创新平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争取年内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0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达到6家,启动建设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院士工作站2个。此外,年内重点建设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示范中心等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使之成为资源配置、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创业孵育的重要基地。
三、抓好三个关键,提高科技工作显示度
(一)抓好科技计划与成果。
一是狠抓科技项目争取。立足我市优势产业,加强指导协调,着力抓好科技项目的培植和集成,在项目的选准、选好、选优、选出特色上下功夫,加大组织申报国家、省级项目的工作力度,争取有更多项目列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年内要争取列入省以上科技计划35项。
二是抓好科技项目实施。加大科技计划调研力度,科学编制申报指南,规范科技项目筛选,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及时安排下达各类科技计划。做好项目实施指导,及时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和水平。加强项目实施监管,完善三审制度,做好中期检查,健全项目经费内部管理,严格项目验收,确保项目实施取得良好成效。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产出。适应科技形势发展要求,完善科技成果鉴定办法,加强鉴定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工农业科技成果,丰富我市科技成果库。修订“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进一步规范评审程序,适当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励额度,增强奖励效果,激励科技人才发明创造。年内要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四是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对符合产业政策、技术先进成熟适用、市场前景广阔的成果项目进行重点支持,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推广计划,同时编制市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尽快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促进农业科技产业化。
一是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以名特优精品带动特色型农业,以主推品种的提纯复壮、品质改良带动质量型农业。年继续大力引进开发优质高效、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加工的农林品种,逐步建立粮、棉、油、林木、果菜、花卉、牧草等优良种苗规模化、标准化繁育、生产及推广示范基地;应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快高产奶牛及肉用羊品种的快繁进程,切实推进我市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
二是切实抓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围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培育农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化一批集成配套并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大力推进农村科技创业链和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现代农业和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区域特色农业资源开发,重点抓好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等10处示范园区建设,使之成为先进适用技术集合体、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地、农业现代化企业孵化器。
(三)依靠科技支撑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医药制造、资源开发利用、污染治理、生物技术、自然灾害防御、现代服务业等社会发展事业、产业与科技的结合。
一是加强节能降耗减排技术集成创新。大力发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技术,切实解决制约我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程,努力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围绕电力、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组织实施重大节能降耗减排科技项目5项,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和新装备10项。
二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协同推进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及集群发展。以牡丹工业园和鄄城舜王中药城为双翼,推动凸显科技示范、绿色低碳等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以工业园为主体,依托等重点医药企业,建设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
三是重视公共卫生和安全。坚持“发展民生科技,科技服务民生”的原则,突出提升医疗诊治技术与公共卫生健康水平、保障社会公众安全两个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或科技成果转化5项。
四、强化四项措施,确保科技事业顺利发展
(一)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总结试点经验,引导企业研究发展战略,制定创新规划,建立研发机构,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加大研发投入,突破行业、产业关键技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活动、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迅速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主动帮助企业解决试点中的实际问题,落实政策措施,加强绩效考核,严格评价验收,督促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力争年,我市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00家,验收认定创新型企业达到30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发展到18家,形成创新型企业培育的梯次结构,引导带动更多的企业走上创新发展道路。
(二)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努力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政策落实和资金扶持,稳步扩大科技特派员选派队伍,把更多具有专业特长、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下派到农村、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及部分重点工业企业。引导和鼓励科技特派员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农业经济主体之中,培育壮大农村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年底,全市科技特派员达到1200人,组建利益共同体550个,培训农民30万人次。
(三)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一是增加财政科技投入。要确保财政科技经费实现法定增长并足额到位,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不断增强政府调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要以应用技术开发经费预算执行为重点,加强县区财政科技投入的专项督查,确保达到法定的底线要求。要把握好财政资金的投向,实行追踪问效,努力提高财政投入的产出效益。
二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为重点,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研发投入制度,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促进企业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抓好企业研发经费使用的督导和检查,市级创新型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必须达到5%以上,其它试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比重达到3%以上。认真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年内力争全市企业r&d投入达到9亿元。
三是拓宽融投资渠道。与银监部门、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调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于科技创新,同时提高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非企业单位的r&d经费支出水平,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力争年全社会r&d投入达到1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0.8%。
(四)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理论武装,积极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党组织,着力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加大干部培训力度,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不断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限制个人自由裁量权,实行追踪问效和责任追究制,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科技计划和奖励的客观公正,促进科技系统廉政建设工作有效开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医药对甲状腺结节相关因素研究 2022-11-15 13:41:59
中医药学基础课程教学策略 2022-10-17 15:04:51
中医药文化如何融入课程思政 2022-09-27 08:31:35
中医护理培训对中医药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2-09-26 10:12:07
中医药救治艾滋病的实践 2022-09-09 11:44:19
中医药保健行业发展研究 2022-08-25 11: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