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技术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8-24 17:37:13

医药生物技术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篇1

1国际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自从美国发明了生物技术以后,该技术就迅速被应用到新型药物的研制上,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自1971年世界上第1家生物制药公司诞生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并将此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生物制药产业市场广阔,但是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洲[1-2]。

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首次应用该技术的国家,美国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面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目前已有超过1000家的生物技术企业,约占世界总量的2/3;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了400亿美元,每年的科研经费超过了50亿美元;已经成功研发出30多个重要的治疗药物,正式投放市场的生物工程药物也达到了40多个。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癌症、糖尿病、肝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给社会创造了极大的价值。

欧洲在生物制药方面整体落后于美国,但是发展迅猛。英、法、德、俄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品方面成绩斐然,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美国。如俄罗斯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莫斯科大学生物系、莫斯科妇产科研究所及俄罗斯医学遗传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近年来在研究和应用基因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日本在生物制药产业上也发展较快,并将生命科学相关的产业作为21世纪重点扶植培养的产业,从而能够增加同美国和欧盟等的竞争力;同时重点展开生物信息技术及纳米生物技术等的基础研究、疾病相关遗传基因及其产生的蛋白质结构研究等,以“基因新药”为目标来推动日本的生物技术产业。目前,日本已有65%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于生物医药研究,部分公司的技术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日本之外的其他亚太国家在生物制药产业方面也发展较快,尤其是澳大利亚、中国、印度等国家在政策引导下,不断吸纳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在世界范围的市场正不断拓展壮大。

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晚,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目前,全国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了200家,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近10年来,我国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这些药品对肿瘤、心脑肺血管、免疫性、内分泌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明显低于传统药品[3]。

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发展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当前,我国已将生物制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当前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地区正在不断建立部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前景看好,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4]。

3生物制药业发展趋势

3.1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2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得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自身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将技术较强的研发内容分包给具备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来完成,充分发挥小公司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开发新药,大大提高新药开发效率,使新药研发周期缩短,实现技术与资金互补。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生物经济;金融服务平台;融资

一、引言

生物科技是目前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发展前景广阔。河北省在生物医药、生物能源和生物农业等领域基础良好。但近年来,河北省传统的竞争优势正在消失。为促进河北省生物经济发展,本文建议设立河北生物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助力在生物技术企业和金融机构、政府之间搭建专业化的信息共享与对接桥梁,以提高金融支持的精准性和融资对接成功率。

二、建立河北生物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河北省生物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增强

河北省生物产业起步较早,且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但在近些年的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浪潮中竞争力却逐年减弱。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2008-2019年河北省医药制造业企业从175家增加到282家,在全国的占比也从2.7%上升至3.8%。但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多而不强”的特征,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2008年河北省医药制造业企业累计净利润38.4亿元,占全国医药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的6.0%,到2019年河北省医药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至116.2亿元,但在全国的占比却下滑至3.3%,与医药制造业大省江苏、山东、浙江、广东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二)金融支持不充分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河北省金融创新相对不足,仍以传统抵押贷款为主,信用贷款占比过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较为受限。而河北省内大量中小微生物技术企业普遍缺少抵押物和征信记录,且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商业银行往往不愿向其提供贷款。由于此类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得到风投基金的大力支持,而社会投资公司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参与投资的积极性也较低。河北省有大量中小微生物技术企业的资金需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河北省生物产业的发展。河北省虽已出台包括《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内的系列措施,但所提及的金融支持政策却较为有限,且主要集中在创业投资基金方面,并未涉及科技金融这一创新手段。生物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建立可以利用大数据优势将金融资源与生物技术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精准匹配,从而有力地助推河北省生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河北省现有金融服务平台未能有效改善生物技术企业的融资困局

河北省已建立了部分省、市、县级金融服务平台,如河北省金融服务平台、石家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现有的平台在促进银企对接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金融资源汇聚能力较弱,覆盖企业范围有限,平台的影响力和利用率不高。二是仅将企业的融资需求信息在平台上进行,而未采取进一步的撮合措施,许多企业的融资困局未得到有效改善。三是平台多属于政府主导下的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转依赖于财政资金,运营效率偏低。此外,河北省现有金融服务平台多数面向所有行业或科技型企业,尚无针对生物技术企业的专业化金融服务平台。然而生物产业作为河北省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其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生物技术企业的金融需求存在显著差异,现有金融服务平台难以精准解决各个生物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问题。因此,河北省有必要尽快设立覆盖省内所有生物技术企业的河北生物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和专业化的管理服务来弥补现有平台的缺陷,确保金融支持的精准性,切实提高融资对接成功率。

三、建立河北生物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议

为推进河北省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建议河北省有关部门牵头设立河北生物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省内生物技术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性、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在生物技术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搭建信息共享、有效对接的桥梁。为确保平台建设的有效性,本文在充分总结省内现有金融服务平台问题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内其他平台的成功经验,就河北生物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机制、模式层面的关键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合理确定平台参与主体和ag尊龙app的业务范围,增强资源汇聚能力

河北生物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应包括生物技术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三大类参与主体。平台是面向省内所有生物技术企业的专业化金融服务平台,所入驻的金融机构应覆盖银行、保险、证券、小贷、担保、私募股权和融资租赁等多种类型,能够为生物技术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所需的各类金融服务,并不断增强汇聚金融资源的能力。政府可利用平台政策或进行宣讲,为企业更好地掌握国家政策和更高效地利用平台资源提供便利。

(二)建立平台信用信息系统,减少信息不对称

平台应将生物技术企业在人民银行的征信记录与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共信用信息有机整合,打破“数据孤岛”瓶颈,并实时跟踪企业在平台上的信用活动记录,形成平台自身的信用信息系统,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以降低金融机构获取企业信息的难度和成本,有效解决小微生物技术企业因缺少抵押物和征信记录而陷入的融资困局。

(三)建立有效的撮合机制,提高融资对接成功率

平台应建立一套精准高效的撮合机制,在初次对接失败后进行二次撮合。金融机构可以在平台上产品信息供企业选择,企业也可将自身的需求信息在平台上供金融机构选择。初次对接失败后平台应主动采取进一步的撮合措施,除了提示企业补充资料外,还要根据各个部门的信用信息对企业信用进行初步评级,并将资料推送给数个业务相关且风险偏好程度相近的金融机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融资对接的成功率和速度。

(四)引入招投标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除撮合机制外,河北生物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也可引入招投标制。平台可初步筛选出部分资信较好的优质生物技术企业,对其融资需求进行分类汇总,并将各类需求项目在平台上进行招标,组织相关金融机构竞标,最终确定融资方案和投资方,通过市场化竞争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五)建立省市母子平台架构,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河北生物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可参照江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母子平台体系,建立一套省、市两级有效衔接的平台架构。其中,市级平台负责所在地区生物技术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具体项目对接,并实现当地已有金融服务平台相关数据资源的导入;省级平台负责管理信用信息系统,并监管市级平台的运行。两级平台各司其职,协调运转,全面提高平台运营管理效率。

(六)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便利

平台应以线上为主,开辟网页版、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线上渠道,精心做好页面设计,提高系统访问速度。同时,在各市设立线下网点,用于平台日常工作和项目磋商等事宜;在河北省主要生物产业集群地带设立金融超市,方便生物技术企业进行咨询和办理业务。此外,平台也应在线下组建一个可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团队,全面提升平台的金融服务能力。

(七)实行市场化管理的经营方式,增强可持续性

河北生物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可借鉴烟台金融服务中心的成功经验,实行保本微利的可持续经营模式。该模式能减少平台对财政资金的依赖,且通常比公益性平台运营效率高。建议设立河北生物科技金融服务公司来负责平台的市场化运营,同时实行会员制并定期向会员单位收取管理费,平台自身团队向企业提供的服务则可按照市场标准进行收费。通过市场化管理方式和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平台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平台运营效率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吴国平.加强我国生物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j].经济导刊,2005(11):46-49.

[2]贺正楚,王姣,潘红玉.生物医药产业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效率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0(1):48-54.

[3]吕建黎.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j].市场周刊,2020(33):46-47.

[4]贺兰雪.基于生物医药行业的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20(28):107-108.

[5]张洁贞.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探索[j].中国产经,2020(16):33-34.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篇3

一、生物技术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世纪的一百年,人类凭借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发明和创造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和交通设备与工具、电子与系统集成化的通讯设施与器具、家用电器、电脑以及化学合成物质,极大改变了自身的生活、生产和经济方式,迈进现代化的阶段。欢欣之余,人类也不能忘记在发展中付出的惨重代价:在准备大踏步向现代化迈进的20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却面临着全球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与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粮食生产滞后、能源耗竭和资源短缺的五大危机。这些问题显然是发展中带来的,它们直接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毋庸置疑,一项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工业革命发展进程表明,人类一味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和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而忽视技术对人类自身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时,人类最终要饱尝在技术发明初期未曾预料的苦果。曾几何时,滴滴涕一问世便被誉为人类技术史的里程碑,声称它可以杀死害虫却对人畜无“害”,可以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1946年,该产品在美国上市引起巨大轰动,以至引来化学公司投巨资开拓杀虫剂市场。仅在1947~1949年间,滴滴涕的投入就达38亿美元,旦利润逐年直线上升,到1951年利润额猛增1.1亿元。它的发明人保罗·米勒被人们称为救世主,获1948年度诺贝尔奖。然而时隔6年后,滴滴涕就被发现具有激素效应,严重影响动物(包括人类)的性分化和生殖,并且通过母体传递后代,导致许多的野生动物数量急剧下降。到1970年,美国率先下令禁止使用滴滴涕。

20世纪70年代末期,人类开始意识到,技术的安全性对于人类自身生存与繁衍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技术的先进性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价值。因此,由联合国提出、各国政府共同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意味着今后的科学和技术发展具有双重使命:既促进生产力进步和为人类谋福利,又保护人类及其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和产业日益显示出强大、高效、经济与生态和谐的特点,体现和代表着可持续发展方向。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正在悄然地影响并改变着传统的工业、农业和经济的性质、结构、模式和价值取向,其范围和程度令人耳目一新。难怪,美国生物技术工业组织把生物技术产业定义为:利用细胞和生物分子进行药品、农产品生产开发和环境治理的产业。该产业技术由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环境生物技术共同组成。医药生物技术重点攻克癌症、艾滋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危害人类的顽疾;农业生物技术着眼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环境生物技术重点用于清除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生物垃圾是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废弃物,是制造许多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产品的原材料。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和再生技术的三"r"模式,即对垃圾和废物采用消除、再循环和再生(remove、recycle、regeneration),清除石油副产品污染物及其他有毒物质,进行资源利再利用意义重大。

2.认识、开发和利用生命系统的要求

在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中,几项划时代科学与技术成果扮演着重要角色。汽车、飞机和航天器因为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因而主宰20世纪经济的半壁江山。电子计算机、通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成就改变人们的交流方式,缩短人们与世界交流的时空距离,而引领20世纪经济的新潮流。然而,这些技术只是提供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手段和条件,还不足以导致认识生命内部包括人类自身奥秘。

从19世纪达尔文进化论诞生起,一直到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理论问世,生命科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整整积累了一百年,它给整个生物学界带来了一场科学和技术革命。随之,在1973年,dna重组技术和“基因克隆”策略建立,以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分离、鉴定、克隆基因的方法诞生。运用dna重组技术,人们可以用生物反应器(包括植物、动物)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药用蛋白。从此,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一发不可收拾。

以dna重组技术为特征的基因工程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其他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影响,比如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基因工程学逐步成熟和发展对生命科学的所有领域都产生了革命性的深远影响,包括动物行为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进化论等,从而使得生命科学日新月异,进展迅猛,成为20世纪以来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可以预见,在21世纪,生物技术产业必将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二、生物技术具备技术革命的能力条件

1.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衔世界科技界最高研究水平

生物技术发展至今,充分体现出生命科学领导21世纪科学前进方向的特点和趋势。(1)20世纪90年代科学史,几乎就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编年史,几项重大的具有全球性的科学计划和成果均是在该领域诞生的,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脑科学的十年”、“干细胞研究”,克隆羊和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等。(2)政府投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巨大。以美国为例,从1992年至2000年8年间,政府机构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的经费,主要用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仅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就达200亿美元,累计增长了111%,远远超过美国自然基金委员会(nsf)的68%、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21%、美国国防部(dod)的11%和美国能源部(doe)的-1%。(3)当今世界科学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与产出比率最高并成正比的学科领域当属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以反映当今世界科技水平的sci刊物论文数量为例,美国排在第一位,日本排在第二位,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荷兰依次占据三到八位名次。(4)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充分体现经济实力和科技研究水平同步的特点。从国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科学计划启动的时序、经费的投入、论文产出来看,美国的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当仁不让处在第一位,欧盟国家紧随其后,日本居第三。(5)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吸引和汇聚了全世界最多的生命科学家群体。仍以美国为例,持续8年的经济景气使其每年能够吸引全世界的科学家精英及大批的博士生、博士后人员来到政府和私人研究机构的实验室中从事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因此,美国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成果当然是世界性的科学智慧大脑汇聚的结晶。

2.生物技术的特点和作用

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建立在“基因克隆”策略和dna重组技术为基础上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分离、鉴定、克隆基因的方法体系。它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转基因技术、组织工程、动物克隆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工程等内容。这些技术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开发与利用、动植物品种改良和培育、粮食和食品生产与加工、农药生产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体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产品的目的性、有效性和功能更强大。基因工程可将原核生物细胞和真核细胞都作为生物工厂或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病毒抗原、抗体等大量的外源蛋白,成为最具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产业——生物制药业。转基因技术可以有效地研究高等动物的基因表达和发育、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开发出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保健和医疗蛋白,称为畜牧动物生物反应器技术,相对于细胞培养技术,其产量可提高100~200倍,成本降低到1万分之一还少。高等动物克隆技术对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克隆动物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相结合可以生产移植器官(治疗克隆)、培育优良畜禽品种、生产人类所急需的蛋白质药物和提供临床实验替代动物。

(2)产品的生产过程简化。基因工程可简化许多有用化合物和大分子的生产过程,并广泛和充分利用植物及动物作为天然生物反应器以生产人类所需的基因产物。蛋白质工程技术可以自如地改造基因和大规模生产所需的蛋白。

(3)产品的开发和检测过程简化。基因工程可简化新药的开发和检测系统,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4)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废弃物无污染。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接近天然,废弃物是次生代谢产物,可以自动降解,不会在自然界残留。

3.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1)基因操作技术创新化、专利化和商业化。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层出不穷,日臻完善,一经问世通过专利形式和商业渠道出售技术,在市场上便可以加以应用。

(2)基因工程蛋白药物和疫苗研究与开发突飞猛进,将导致21世纪医药工业全面更新和改造。

(3)转基因技术以及动物克隆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化前景广阔。转基因技术应用将带动农业结构的全面更新,推动大农业发展的新飞跃;同时极大地提高生物医药的生产水平,并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前完成,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人类基因组测序在2000年提前完成,接下来将研究多个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如何协调、调控和表达。

(5)基因治疗将取得重大进展。克隆器官和组织工程将使攻克恶性肿瘤、艾滋病等人类重大疾病取得突破性进展。

(6)蛋白质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发展,通过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一门高度综合、应用广泛的边缘性技术学科。

(7)生物信息学是在生命科学尤其是基因组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兴分支学科。它将最终导致庞大而松散的生命科学走向统一,而产生全新、概括、前瞻、严密的普通生物学。

(8)脑科学研究将取得重大发现和突破。它使了解动物与人类认识、思维和决策的奥秘产生飞跃,很可能导致把继承人类文明遗产的活动浓缩在出生前的胚胎发育过程,而将传统上须用出生后20多年时间的学习与记忆活动变成一件自由、愉快和前所未有的创造性活动,从而变革社会人才的生产方式。

(9)生物技术走向社会化、安全化、智能化。社会化发展将解决新的生物技术所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双刃剑效应,是否和平与安全利用、是否共享等问题以及人种与智商的差异问题。

简而言之,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成就,将全方位和深层次地提升人类生存(衣食住行)、成长(发育和成熟)、健康(疾病防治和延年益寿)和发展(生育与繁衍、学习与创造、精神需求和消费)的水平,进而带动整个科学技术界的腾飞。

三、市场需求提供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在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医药行业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对全球最大的500强企业1998年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情况的比较分析,医药和电信行业不仅增长最快,利润和收益水平也大大好于其他行业。从发展趋势看,伴随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医药行业需求的快速增长还将持续较长时期。据预测,2002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4000~406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6800~7200亿美元。目前,全球药品消费85%以上集中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药品消费观念的转变,购买力正在快速增长。

1.按地区分的市场销售现状

北美仍是药品销售业绩最好的地区。1997年美国销售处方药品665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0%;加拿大则为41亿美元,年增长12%。欧洲地区销售居首位的是西班牙,销售额为49亿美元,年增长率10%。英国和荷兰的销售额分别为77亿和19亿美元,增长幅度均7%。

2.按药品种类划分的市场销售现状

(1)神经系统用药。1997年以神经系统用药销售额增长最大,增幅达12%,销售额达到235亿美元。美国和英国这类药品的销售额均增长16%,西班牙的增幅达到20%,但日本市场不仅不升反而下降,降幅为2%,销售额为26亿美元。

(2)降胆固醇药。1997年降胆固醇药在心脏病发病率高的地区销售颇佳。其中美国为124亿美元,年增长13%;英国为149亿美元,上升11%;日本和德国分别为76亿美元和37亿美元,与1996年基本持平。

(3)免疫病和皮肤病治疗药。世界用于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以年增长8%的速度增长,1996年为286亿美元,2000年将为420亿美元。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药物年平均增长率为10%,从1991年的2.31亿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17亿美元。艾滋病的治疗药物在该类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7年皮肤病治疗药物的世界市场销售额为110亿美元。其中粉刺治疗药物的市场销售额增长最为显著,占世界该类市场销售额17%,而类固醇类的皮肤病治疗药物的市场将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市场占有率的14%下降到1997年9%。

(4)抗癫痫病药。世界抗癫痫病药销售增长迅速。据有关资料,目前全世界有5000多万癫痫病患者,发病率年龄差异较大,儿童最高,15~65岁居中,老年再次升高。近百年来,人们已经开发了数十个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癫痫病的药物。20世纪末有20多个抗癫痫药物先后上市。1999年该类药物的销售额达到28.5亿美元,而新药的销售份额增加了20%之多。

3.按销售份额分的市场销售现状

1999年和2000年,全世界十大畅销药均为专利处方药。排名前5位的药物就占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其中奥美拉唑41.9亿美元、氯雷他定33.1亿美元、氟西汀30亿美元、辛伐他汀28.1亿美元、克拉红霉素25.3亿美元。

表12000年十大畅销专利处方药(亿美元)

排名通用名专利持有人功能销售额

1奥美拉唑阿斯特拉抗溃疡41.9

2氯雷他定先灵-保雅抗过敏33.1

3氟西汀礼来治抑郁30

4辛伐他汀默克降血脂28.1

5克拉红霉素雅塔治呼吸道感染25.3

6马来酸默克降血压23.0

7普伐他汀施贵宝降血脂18.4

8法莫替丁默克抗溃疡15.1

9环丙沙星拜耳抗感染14.2

10洛伐他汀默克降血脂10.1

4.中国医药市场的需求

中国医药消费的增长十分迅速,据预测,到2005年,中国药品的需求量将达到2180亿元,比2000年净增长940亿元。促使药品消费持续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居民人均收入提高等因素。预计2005年中国人口将增长到13.88亿,届时药品消费将提高80亿元。老龄人口将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2005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多,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7%。按照目前老龄人口人均用药每年385元水平计算,2005年我国药品消费将提高616亿元。随着城乡生活水平提高,保健与长寿的消费要求,将使2005年的药品消费提高200亿之多。

由于技术本身的内在冲动和生命科学本身所能承担的重任以及人类健康对医药产业的巨大需求,生命科学和以生物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生物制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而且,我们完全可以断言,人类在21世纪必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以生命科学的大发展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时代。

【参考文献】

[1]瞿礼嘉,顾红亚等.1998年现代生物技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92.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篇4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生物信息技术;生物医药

生物信息技术的基础是生物技术。所谓生物技术,类似于仿生学,在基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之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某一种特质的新物质或者新品系。而所谓的生物信息技术,则是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实现生物技术的目标,是典型的学科交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获取、加工、传输及存储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给生物技术注入了新的可能,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更加重要和广泛[1]。

一、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

生物信息技术的起源,一般认为是来自人们对基因组的研究。众所周知,生物的基因组当中携带着海量的信息。人们通过修改dna和蛋白质序列,就能实现某些生物特性的转变,因此,生物信息技术成为了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金钥匙。但是,基因工程及dna序列的重构,涉及一定的伦理禁忌。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相关研究人员往往如履薄冰,久而久之,生物信息技术变成了单纯对dna和蛋白质序列上某一片段的功能的对比分析[2]。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相关支撑技术频繁更新迭代的情况下,生物技术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准确地获取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更加合理的处理。这些都使得生物信息技术将不再局限于dna和蛋白质序列的解码、构筑工作,而是在生物技术的基础上,得到更加广泛、深入的应用。目前,在生物医学、生物制药领域,生物信息技术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包括可视化医学对生物信息的获取,计算机辅助下的生物制药等。就目前来讲,生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生命科学技术在当代的延伸和主要发展方向,为生物学开启了新的篇章。基于此技术的各个领域,都必将发生变革。生物信息技术将在这中间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生物信息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一)应用于临床医学信号的处理

临床医学信号一般指的是携带生命体征、状态和成分的信号。对这类的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分析,能够对目标生命体的状态、局部功能、生命体征、和生物成分进行分析。这是生物信息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当中的一个主要应用。一方面,由于信号中含有当前目标的生命体征和状态信息,因此,通过接受这类信号,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准确地了解到当前目标的真实状态,可以在临床上辅助进行诊断和治疗(帮助确定病灶等);另一方面,由于生物信息技术能够对目标生物成分进行分析,因此,能够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近年来,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这与生物信息技术对中药材的成分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它能够将传统的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紧密结合,使得我国的传统中医药理论大放异彩,以此作为基础技术的中成药制备工艺和名药方的应用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进展。

(二)基因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信息技术最初就是被应用于基因生物领域,但是受限于伦理方面,始终没能更进一步。实际上,限制生物信息技术在基因生物学领域应用的更加主要的因素,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滞后性。现阶段,生物信息技术已经能够同时对人体内不同空间、不同位置甚至不同时间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和比对,这能够帮助我们在研究各种绝症、罕见遗传病方面取得不小的进展。笔者相信,当信息足够多、信息处理能力足够强之后,我们就能够发现这些病症在基因组当中留下的痕迹,并通过特定的手段修改基因组来治疗相应的疾病。不过,目前这项技术仍然处于研究当中,并且还会研究相当长的时间。

(三)应用于生物制药

生物信息技术能够对生物的成分进行分析,这给生物制药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生物制药领域始终存在的问题就是难以把控药物当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质量。我们通过生物信息技术的检测和控制,利用计算机在生产环节进行适当的辅助,能够精准控制有效成分的含量,在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的同时,更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其他副作用。当收集到足够多的生物成分信息之后,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对成分的组合进行模拟,实现新药品的研发。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一种成分被发现之后,我们能够快速地进行相关信息的匹配,并提出几种组合方案进行尝试,这样能够降低新药品研发的成本和周期,并且使得研发的结果更加具有可控性。利用该项技术,还能够实现对我国传统的重要名方的检验。我们通过模拟各种药材的有效成分并按照不同剂量进行搭配,其能够产生何种治疗效果以及造成何种副作用将会一目了然。众所周知,中医药发展上千年,其中有很多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但也有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江湖杂方。我们通过生物信息技术对这些药方进行检验,能够进一步净化中医药理论体系,帮助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3]。

三、生物信息技术在未来的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当前,生物信息技术仍然是高精尖技术,仅由少部分企业把持,一般的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都很难接触到相关的技术。这限制了生物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从宏观角度来讲,并不利于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使得生物医药应用生物信息技术的成本过高,导致的结果就是相关的科研成果(诊断和治疗方式以及药物)价格非常昂贵,难以应用于普通百姓。笔者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信息技术也会飞入寻常百姓家,帮助更多的人治疗和保障身心健康。因此,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技术得到开放,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这样的红利。其市场发展规律如同电子产品一样,最开始的时候,核心技术被严格把持和控制,导致电子产品的价格昂贵;随着相关技术的研发、迭代和不断开放,电子产品的价格一路下跌,如今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必需品。生物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是如此。其作为未来医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笔者相信,随着竞争和迭代,生物信息技术更多的核心技术将面向大众开放,届时相关药品的成本将会逐渐下降、产能将直线提高,不仅能够提升药品市场的整体质量,还能够降低患者的用药成本,一举多得[4]。但是,生物信息技术是对生物的体征、特性、成分等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技术,在这过程中很容易触碰到伦理的底线。例如,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强行修改新生儿的部分基因序列,使其具备某些能力,这对于人类的安全会造成巨大的威胁,也是对人类伦理的挑战[5],违背了大自然的法则。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生物信息技术的使用门槛将会降低,上述的情况将会更加不可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当核心技术全面开放之后,这可能也会给相关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其可能导致大量的低质量药品流入市场,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未来我们在逐步开放管制的同时,也要对生物制药领域保持严格的质量监督和检查,避免出现这些问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物信息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先导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其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生物信息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给治疗、诊断和药品的生产、研发都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笔者相信,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学领域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人类健康和生命延续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平,张晔.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路线图构想[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5.

[2]刘昌孝.创新生物医药研发的再思考[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3,28(04):469-475.

[3]金家贵,王建东,张红,杨林.医药生物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7,5(01):113-116.

[4]“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文)[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5(01):57-81.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篇5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在*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陈至立国务委员、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海内外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生物技术创新速度不断加快,生物经济被誉为人类的第四次科技革命,逐步成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经济形态。生物技术已成为确保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技术,将推动农业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工业的绿色制造、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发展生物技术及产业,成为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共同行动。2年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已经在生物经济领域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这次大会是在全世界生物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召开的,是一次高水平的国际性会议。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对促进我国乃至国际生物经济发展将会发挥重大影响。

*高度重视生物经济的发展。*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10个新兴科技产业之一。*在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的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我们拥有南开大学、*大学、*药物研究院等一批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国际上首次分离、鉴定、制备出一个新的干细胞因子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po),开发出抗艾滋病膜融合抑制剂等一批已进入临床研究的创新药物,培育出首例克隆波尔山羊,在干细胞、生物芯片、生物药、中医中药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现有生物医药企业100多家,其中3家居中国前10大制药企业之列,在现代中药、干扰素、抗生素、激素、酶制剂等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各位来宾,本次大会在*滨海新区召开,我相信诸位都会感受到这里追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氛围。这里是一片充满活力、大有希望的土地。1986年,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欣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指示我们利用这里的优势,大胆改革开放。、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视察*滨海新区,明确*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指导思想。*年3月,全国人代会把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写入"十一五"规划。*年5月,国务院下发文件指出,要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与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要把*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已成为规划建设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环渤海经济区,促进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面开放,更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热潮正在兴起。今年*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亿吨,成为国际第六大港;一年多以后,乘坐京津快速铁路,京津相通只需半个小时;二年后,在*组装的空客a320飞机将升空起飞;三、四年后,*轿车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辆。

推进*滨海新区进一步开发开放,必须要坚持科技改革与创新。我们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在办好现有高新技术园区的同时,规划建设30多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率先推动科技创新、政策创新、金融创新。

加快生物技术创新,发展生物经济,是提升滨海新区产业层次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是滨海新区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重要内容。为此,*市已采取下列措施。

第一,与国家科技部和商务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我们将用5到10年的时间,将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创新与人才的聚集区、药物研发和药品生产贸易基地。由财政投资10亿元的*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已于去年9月开工建设。我们还将吸引国内外资本,利用2年的时间,建设规划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的、国际化标准的,由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和孵化器等多种功能区组成的建筑群,成为全球有影响的生物医药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

第二,与中国科学院共建"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提供300亩土地,建设4.2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以及4-5个联合实验室和2条中试生产线,并给予经费支持。中科院负责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招聘100人以上的研发骨干,纳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管理,提供相应的工作经费。努力把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建设成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基地之一,成为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第三,办好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委和相关国际组织,已决定把*滨海新区作为国际生物经济大会的永久举办地,每两年举办一次。我们将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我们有信心,将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办成与美国生物产业大会(bio)、欧洲生物展望大会(biovission)和深圳高新技术交易会一样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生物技术交易和产品博览会,成为生物经济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的一个大平台。

各位来宾,滨海新区是*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滨海新区的发展必须融入世界。我们相信,凭借生物经济兴起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凭借大家的关注和支持,凭借所有有志于推进生物经济发展同仁的不断努力,我们在生物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必将大有作为。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篇6

为加快推进*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促进项目及企业入驻基地,加快各专业园区、产业示范区、重大示范工程等规划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自治区发改委及市领导指示精神,现就项目、企业、专业园区、产业示范区、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进入基地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入基地项目产业及技术领域界定

(一)进入基地项目必须符合产业规划要求

进入基地项目(包括单个项目、专业园区、产业示范区、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等)必须符合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中所规划的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等产业领域。其中:

生物能源:主要包括非粮能源植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农村及工业化沼气、生物质气化供气及燃烧系统、生物质燃气制燃油、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生物质发电等产业。

生物医药:主要包括研究开发诊断、治疗、检测检验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的医药产品和诊疗技术的生物创新药物、疫苗与诊断试剂、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

生物制造:主要包括生物基材料、生物化工产品、生物环保、微生物制造等。

生物农业:主要包括与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产业相配套的农业良种、农林业新品种、中草药材良种与品种保护、绿色农用生物产品、水生物产业开发等。

(二)进入基地项目核心技术及比重界定

进入基地的产业项目必须符合利用或研发生物技术,并且达产后生物技术产品产值占该项目总产值的75%以上。本通知所指生物技术包括:生态工程、分子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转基因技术、组织工程、动物克隆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工程等。

二、进入基地企业及专业园区、产业示范区、重大示范工程条件

(一)进入基地企业条件

凡要求入驻基地的企业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独立企业法人。包括内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

2.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或*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

3.从事生物产业。必须是从事与生物技术、生物产品有关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销售、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的企业;

4.注册资本100万元及以上;

5.从事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

6.用于生产或研究的生物技术必须是自有(专利证明)或利用现有(转让或合作)生物技术;

7.企业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与生物产业直接有关内容不少于70%;

8.其它有利于证明企业身份及实力的条件。

(二)进入基地的专业园区应具备的条件

1.在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或县、城区产业规划区域内可以设立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专业园区。专业园区名称可采用“*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产业园”;

2.专业园区规划必须已获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设立或备案;

3.专业园区土地必须已经落实或大部分落实,土地使用权属清晰、无争议;

4.必须是已有项目入驻(附企业名录)或有项目计划入驻(企业入驻意向书或合同);

5.专业园区规划面积不小于500亩;

6.有符合要求的园区管理办法或章程;

7.有符合要求的园区管理组织机构和专职人员;

8.其它有利于园区建设管理的条件。

(三)进入基地的产业示范区应具备的条件

1.在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或县、城区产业规划区域内可以设立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等产业示范区。专业园区名称可采用“*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产业示范区”;

2.产业示范区规划必须已获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备案;

3.产业示范区土地必须已经落实,土地使用权属清晰、无争议;

4.必须有龙头项目入驻(附企业名录)或有龙头项目计划入驻(企业入驻意向书或合同);

5.产业示范区规划面积不小于1000亩;

6.有符合要求的产业示范区管理办法;

7.有符合要求的产业示范区管理组织机构和专职人员;

8.其它有利于产业示范区建设管理的条件。

(四)进入基地的重大示范工程应具备的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的示范项目可认定为“*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以下简称“重大示范工程”):

1.重大示范工程必须在项目内部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外延产业带动作用较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2.重大示范工程项目规划必须已获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核准或备案;

3.重大示范工程必须落实土地、环保等条件;

4.重大示范工程必须有核心项目为支撑,核心项目必须是以生物技术为主要技术,核心项目产值不低于该示范工程项目总产值的60%;

5.重大示范工程必须有龙头企业来承担,龙头企业在此工程项目中的产值不低于全部产值的1/3;

6.重大示范工程核心部分原则上不跨越现有县级行政辖区;

7.重大示范工程带动的产业领域不少于三个,带动效应不低于3倍;

8.其它有利于重大示范工程建设的条件。

三、认定程序

1.编制项目或产业规划,报当地政府核准或备案;

2.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方案);

3.提交认定申请报告;

4.市生物基地办内部审核建设方案;

5.市生物基地办召开专家评审建设方案;

6.市生物基地办下文核准或认定,并授予牌匾。

四、进入基地项目、企业及园区管理办法

1.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报送本园区内相关统计数据;

2.新入园项目须报市生物基地办审核、备案;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生物经济;税收负担;生物成品

生物经济(bio-economy)的概念是由斯坦·戴维斯(standavis)和克里斯托弗·迈耶(christophermeyer)于2000年正式提出,但是,他们对此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目前,多数人认为,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的经济形态。美国《时代周刊》预言:2020年世界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生物经济的能量将10倍于信息经济。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体系,生物经济初现端倪。目前,我国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并以每年递增近100家公司的速度迅猛增长,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建立20多家生物技术园区。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生物产业还存在产业化规模小、产品少、支撑技术及生产装备落后、研发与产业化严重脱节等问题。税收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杆杠,在促进生物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税收促进生物经济发展的缺陷

1.政府对生物经济的发展缺乏统一和长远的规划,财政资金的支持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在美国,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发展生物产业的战略思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用于生物技术基础研究的预算在今后5年内将翻一番,达到230亿美元。全美超过40个州政府颁布新政策,用以鼓励科学研究中商业价值的实现。在欧洲,许多国家如法国、爱尔兰、芬兰、丹麦都调拨专款以扶持生物技术产业。在新加坡,政府计划在5年内投入17亿美元用于行业的建设,以促进生物产业的发展。日本也已经提出了“生物产业立国”的口号,了《开发生物技术产业的基本方针》。我国作为一个生物资源大国,尚未制定国家生物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没有明确生物经济的战略地位、战略指向、产业化举措,国家的生物经济发展缺乏明确的方向。同时,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全国性统管生物技术产业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政府组织管理机构,生物经济的发展缺乏全局性的战略部署。从事生物技术的企业分别隶属于各个主管部门,有些属于医药、轻工、化工,也有些属于高等院校。企业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财政资金的支持缺乏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难以形成合力,生物技术产业缺乏整体优势。

2.税收负担重于一般传统企业

在增值税方面,生物企业产品的成本结构与一般产业不同,能抵扣的直接材料成本所占比重低,以研究开发费、技术开发费、中试费用、技术引进费用为主的间接费用所占比重大,这些开支一般不能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纳入进项税额进行抵扣,从而造成技术含量越高,税收负担越重,税收成本越高;其次,目前,生物技术行业按6%的优惠税率计算缴纳金额,但流通渠道中的经销公司大多都是增值税税率为17%的一般纳税人,如果经销公司销售生物制品,进项中的增值税只能抵扣6%,其余11%税款无法抵扣。在实际操作中,流通企业认为,他们代生物技术企业缴纳了11%的增值税,因此,要求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为他们提供相关的足额税票,或用其他形式补偿多承担的税。许多流通企业表示,要不就不经销生物制品企业的产品,要不就要求企业用现金补齐11%的税额差。从而导致国家对生物制品企业实行6%的税收优惠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落实。导致生物制品企业增值税的税收负担增加;在所得税方面,首先,生物企业的一个特色是人才、智力高度密集。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有较高比例,尤其是企业在未发展成规模的早期,而企业所得税税前计税工资最高不得超过800元的限制,再次加大了生物企业的税收负担;其次,“免二减三”政策也不适应生物企业发展,例如生物医药企业需要较长的研究开发期,从成立到赢利时间比较长,企业成立至少3-5年后产品才能获准上市销售,因此,“免二减三”的税收优惠难以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五个根本要素,其核心问题是需要大量既懂生物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双向人才。但目前的个人所得税难以适应我国现阶段生物技术人才发展的需要。个人所得税门坎较低,边际税率较高,人才的个人所得税偏高。直接影响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性。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高素质人才将更多地在全球流动,如果在中国他们觉得所做出的贡献与所得到的回报不相符,他们就会流向别的国家和地区。

3.目前我国生物产业规模还很小

目前我国包括医药在内的广义生物产业规模只有500亿美元左右,其中现代生物产业产值约为50亿美元,占世界相关产业的比重约为1%左右。生物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主要是中小型企业,缺少拥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和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产品缺乏创新,技术含量低,多数产品为仿制品,企业设备陈旧,更新换代慢,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分散,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集聚效应尚未形成。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行业的新品开发经费投入过少。在国外,科研开发的费用要占到销售总额的10%以上,有的跨国公司已经达到30%,而我国的制药企业科研开发费用仅占销售总额的1%左右,好一点的也不过在3%左右。科技开发费用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后劲。

二、税收促进生物经济发展的对策

根据我国生物产业目前财税政策的现状,应当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调节作用,盘活我国技术、设备与设施、人才等方面的存量,使各方面的优势系统有效地集成。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应对全国生物技术产业及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从而做到整体协调,避免多头指挥和政出多门,实现生物技术创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以及开发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具体在财税政策上包括:

1.对生产生物产品的生产企业可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税收优惠政策。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25号)文件规定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生物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赋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生物产品和扩大再生产。考虑到生物技术产业能抵扣的直接材料成本所占比重较小,可在条件成熟时对生物技术产业实行消费型的增值税,降低生物技术产业的税收负担。

2.经认定的生物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所组建企业的工资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新创办生物企业在税率为15%的基础上,自获利年度起,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为提升生物产业的技术含量,对经认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及企业引进经认定的生物技术经过消化、吸收的新项目,在享受“两免三减半”优惠期满后,继续享受三年减半征收。增加产品开发经费。目前,针对我国生物技术行业新品开发经费投入过少,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有必要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国家生物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孵化器,以加快成果产业化的步伐。首先,经有关部门认定的生物技术企业可按当年销售额6%-10%提取技术开发费用,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可按20%的比例提取,所提取的技术开发费当年未使用完的,余额可结转下一年度。其次,设立国家生物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扶持有潜力的生物技术产业的研究与转化。再次,发行一定规模的10年期甚至时间更长的国债,利用国债项目为发展生物高科技提供比较雄厚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鼓励生物技术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制订相应的政策,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设立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及境外资金参与风险投资。对生物产业领域的投资额占其总投资额的比重不低于70%的企业,给与税收优惠,允许其按当年总收益的3%-5%提取风险补偿金,用于补偿以前年度和当年投资性亏损。对个人投资生物技术产业而获得收益的,政府将对此收益免征所得税。激励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解决生物产业发展资金问题。此外,在生物技术企业或生物技术项目的生产和科研设备,根据实际情况,并按有关制度规定,经企业申请实行加速折旧,以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3.对生物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含生物)及配套件、备件,除列入《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的商品外,均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考虑到技术设备具有对提高生物企业的技术含量作用,还可酌性对这些产品提供融资补贴,以推动这些产品进口的增长。

4.对经认定从事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企业,其自行研制的技术成果转让及其技术成果转让过程中所发生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所得,年净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出的部分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对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进行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上述技术成果转让及其转让过程中所发生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以技术作价投资入股参与企业分配,其按入股份额取得的收入,不征收营业税。

5.在人才战略上双管齐下,尤其是对双向兼通的人才,要实施培养和引进双管齐下的战略。培养人才,不仅要侧重基础理论方面的培养,更应该重视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方面的培养。通过新的办学机制建立生物技术工业硕士、工业博士和工业博士后体系,培养大批一流技术和管理兼通的人才。同时,还应努力创造条件,适当引进海外生物技术人才,尤其是学有所长、事业有成的专家型人才,让他们回国发挥一技之长和领军人物的作用。对生物技术企业和生物技术项目奖励和分配给员工的股份,凡是再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可考虑免征个人所得税,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前提下,让生物技术人才得到真正的实惠。

6.通过税收政策,建立若干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推动我国生物产业集聚化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种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具有非常大的外部规模形,一旦生物产业基地形成,在解决融资、加大技术研究、推动技术转化、培养人才方面动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它将通过技术外溢、丰富的劳动力市场、完备的供应商、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对其它生物企业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加快生物产业基地的形成,是未来在国际上获取生物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而生物产业基地的形成又取决与在生物产业基地的企业数量,目前,一些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基地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应的技术、人才基础,可以在这些地方实行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更多的生物企业加入到这些基地,推动产业基地的更快形成,进一步获取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产品优势,形成良好的正反馈机制,从而获取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在生物产业基地的真正形成前,应认识到生物产业基地形成后的巨大收益,认识到对这些企业实行如此优惠的政策是会获得巨大的回报的。如对生物研究开发实行零税收的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到基地建立研发中心,增强技术研究实力;加长对生产企业税收优惠的年限,推动生物技术向生物产品的转换;对产业基地内的企业提供财政贴息的贷款,甚至于对企业投资的风险资金由财政提供一定的配套资金,使企业获取资金的能力降低;对在基地内的新增企业可以设定一定年限的免税期,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基地;生物技术人才对生物产业基地的形成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方面,生物产业基地对生物技术人才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生物技术人才的增多,对生物企业也更具吸引力,在产业基地内的生物从业人员,国家应以技术补贴或其它的方式减少所得税,将企业从业人员对产业基地内企业的投资从所得税税基中扣除,增强基地对生物技术人员从业人员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中药;研究;生物技术

abstractinthe21thcenturyhumankindiseagertoreturntothenature.chinesemedicineisfacingagreatchallengeandopportunity.atpresent,inchinesemedicineresearchfiel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research,preparationresearch,newdrugresearch,biotechnologyplayaleadingrole,sochinesemedicineworkersshouldstudyhardertofindanessentialwayforthechinesemedicine.

keywordschinesemedicines;research;biotechnology

世纪之交,生命科学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超微量分离分析技术和药物分子设计,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国际药品市场竞争日趋激化,许多跨国制药集团加强国际合作,加强联合,重组,使我国医药面临重大的挑战和历史机遇.有论著〔1〕指出抢夺科学制高点,催生科学生长点,实现药学研究战略重心转移,将是21世纪我国药事研究的根本出路.

1传统中药研究现状

据统计,我国药用资源种类达12694种,其中药用植物383科233属11020种(含种下等级),药用动物414科879属1590种,药用矿物84种〔2〕.可见我国药用资源80%多的种类是中草药类,当今人类回归自然热持续升温,为发展我国传统医药提供了广阔前景.

“九五”期间对常用中药材进行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其成果对澄清品种混乱,提高鉴定水平,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标准化,国际化,开发利用新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但中药材品种混乱和质量下降的局面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我国先后对400多种中药材做了较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填补了一大批中草药化学成分空白,筛选出800多个生物活性成分.目前已完成500多种中药的传统炮制经验的收集整理及技术规范制订,在遵守古老炮制的基础上对近100种常用中药进行现代炮制技术,工艺及其机理研究,较具民族特色和医学体系的藏、蒙、维等民族医药己相继制定了地方标准.牛黄麝香、虎骨、犀牛角、冬虫夏草菌丝等名贵中药的人工制品或代用品大大缓解了对其天然野生资源的压力,但中草药品种退化依然严重,生产管理粗放,名贵药材资源长期紧缺,不少品种已濒临灭绝.本着立中药材国际名牌,扬中医药世界美誉,我国已建立了一大批名优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全国约有200个品种,中药材道地性的系统研究已经启动.

2生化制药研究

我国生化制药,尤其是对胰岛素、超氧化物歧化酶、尿激酶、肝素、低分子肝素、甲壳质、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牛磺酸等的研究,近年来均取得明显进展〔3〕.生物技术药物是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热点,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晚,但跟踪仿制,发展迅速.经过1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有1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和1种疫苗批准上市〔4〕,基本做到国外有的产品我国也已上市或正在研究开发中〔4〕.

3制剂研究

我国制剂研究长期滞后,约有三分之二的原料药只有一种剂型,且传统制剂和低水平重复的制剂多.据统计〔4〕,我国氧氟沙星制剂已申请新药证书108份,生产文号148份,其中单注射液就有40个厂家生产,而缓释控释等新剂型很少,许多国际上先进的剂型仍处于空白状态.几年来申报新药项目中涉及制剂研究的不多,少数与制剂有关的项目也多是研究颗粒剂、胶囊、冻干剂等老剂型,个别研究脂质微囊,靶向给药,缓控释等新剂型,能立项研究的极少,说明药物给药系统研究至今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4新药开发现状

近年我国密切注视国际上新药研究开发的进展,积极吸取先进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研究开发水平有所提高,但创新能力差.已批准立项在研究1类新药中,全新结构的化合物很少,是全新化合物又有专利保护的更少,多数是已知结构的化合物发现了新用途,或已知药物的结构类似物,其中相当一部分因已发表或其它原因已经不能申请专利;在研究的生物技术产品,基本上是国外已进入ⅱ,ⅲ期临床,我国跟踪抢仿,无论是在下游技术还是知识产权方面,都有较大的风险;研究开发中草药本是我国的优势,但ⅰ类中药的有效单体要求纯度在98%以上,在分离纯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较多,且往往纯度与药效不完全成正比,毒性都有可能越纯越大,因此在研究的ⅰ类中药不多.另外在研究新药成熟度差,进展慢.近年新药研究开发中除继续存在低水平重复仿制外,又出现热门项目一哄而上,“高水平”重复研制的现象.从全国范围看,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缺乏统一部署,及时协调和得力的管理.药品与其它产品一样受市场规律及临床需求的制约,重复研制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时间上的巨大浪费.

5国际生物技术的发展

有学者〔5〕认为,生物化学与现代药学的结合,促使药学研究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加速了生物新药的研究与先导化合物的深入发现,开创了以重组dna技术为基础的制药工业新门类,发展了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药物设计新途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以化学模式为主体的药学科学已迅速转向以生物学和化学相结合的新模式.为此,美国将“nih药理学科规划”从1993年3月起改为“药理及生命有关的化学学科规划”,其中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化学研究占到三分之一以上.我国药学工作者必须据此更新观念,有准备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phrma主席geraldmossinghoff预言,再过10年,生物技术将使许多老年性疾病得到治疗,是新药“黄金时代”的新开端.开发中的生物技术疫苗迅速增加,年增加品种达40%.最近生物技术药物还试用于普通感冒、帕金森氏症、遗传性慢性舞蹈症.有些疾病如肿瘤与心脏病是多基因性疾病,因此一种疾病一种药物的治疗模式已行不通,针对个体发病的基因型差异选用特殊治疗手段将会诞生新的医药市场.随着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阐明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或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影响因素,实现中药品质人工调控,将在21世纪成为可能.中药药性理论也将在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获得实质性进展.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数量医药学或数量中药学将日趋成熟,目前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数值分类学等技术应用也相当活跃.

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约12000种,但药典或部颁标准收载的中草药种类约500种,可见从民间民族开发新中草药或原料药潜力巨大.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山区科技扶贫开发,重大工程移民开发等计划的实施,发展以种植加工为依托,以产品开发为突破的区域中草药资源系统开发将成为山区国土综合治理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6新药的开发研究

新药的研究开发需要大量经费,且有增加之势,而且时间长.发达国家仍需10~15年,成功率仅为万分之一,但只要成功,利润丰厚,一般2~3年便可收回投入.为加强医药的研究开发,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幅度,制定有利于制药企业投资新药的政策,使企业逐渐成为新药研究开发投资的主体;另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药品专利及商标等产权的保护,保证投资新药的企业对专利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保护期内拥有独占权,尽快建立市场,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运行体制,促使我国新药研究开发进入良性循环.

医药的研究开发应以大院大所多创新,不同类型的研制单位具有相应的研究层次为架构,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总体水平.提倡组织多学科合作攻关,加快研制和推广口服缓控释制剂,提高制剂设计与工艺水平.

加强信息科学研究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借助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三维重建,体视学和图像分析系统等手段,可将药学研究更科学,更全面,更客观.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篇9

根据国家《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和《*省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结合*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趋势及现状

(一)世界生物产业发展趋势。

生物产业是指将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应用于生产以及应用于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称。当前,生命科学正在向揭示生命本质规律和控制生命过程方面发展,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农业、医药、能源、海洋等领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一批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群正在形成,生物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及主导产业。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10年全球仅生物制药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生物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对人类及社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产业重点发展,纷纷制订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促进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国生物产业发展态势。

*国生物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基本上能跟踪世界生物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趋势,是高技术领域与世界技术水平差距较小且最可能实现突破的新兴产业。近年*国在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基因测序、功能基因组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产业发展方面,基因治疗、组织工程、诊断试剂和芯片等医药生物领域,已有20余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上市;农业生物领域,抗虫棉种植面积已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0%,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和开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物制造领域,*国是化工、发酵、制药等行业的原材料出口大国,农业废弃物制备功能糖已实现工业化生产;以生物柴油、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能源、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材料及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国家正着力打造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已在全国建立了20个生物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产业密集区。

(三)*生物产业基础及发展状况。

1.生物资源丰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适中,光照时间长,平原、山地、丘陵、湿地分布各异,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各类生物繁育生长,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各种植物3100多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占全国种数的21%;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海洋生物资源得天独厚;黄河三角洲尚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国重要的农产区,是水果、蔬菜、海产品及蚕茧、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高,多年来粮、棉、油、蔬菜、水果和肉类、水产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工业较为发达,有利于推动工农业副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系列开发,发展生物质经济和循环经济。

2.研发实力较强。全省现有省级以上生物技术研发机构46家,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1.3万人,两院院士13人;有44个省级以上生物技术领域重点实验室,其中涉及生物科学的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0个,食品发酵工程行业技术中心1个,部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1个,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园(基地、县)10个。特别是在*省*市集聚了大量海洋生物领域的顶级人才队伍和科研机构,是国家海洋生物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

3.产业基础良好。进入新世纪,*省在农林生物、生物医药、生物制造、海洋生物等领域的一大批高技术成果实现了产业化,*省生物产业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速度快速健康发展,规模迅速扩大。

农业生物:转基因抗虫棉的产业化开发居国内领先地位,脱毒甘薯、马铃薯等的产业化开发已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利用生物技术选育的小麦、玉米等作物新品种已大面积推广;利用胚胎移植技术进行优质肉牛、波尔山羊等的良种繁育,形成了国内最大的牛胚胎移植群体。

林业生物: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培育林木、花卉新品种取得较大进展。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干旱、瘠薄的地理环境,利用生物技术对四倍体刺槐、苜蓿、狗牙根草抗旱、耐盐碱基因转导成功,已进入田间推广。利用无花果、薄荷等植物开发生物制剂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现已研制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病虫害新型生物制剂。

生物医药:目前全省近20个生物技术药物已投入生产,拥有鲁南制药、齐鲁制药、新华制药、先声麦得津、东阿阿胶、威高、新华医疗等一批全国知名的生物制药高新技术企业,医药制造业产值全国第一。

海洋生物:以海带、对虾、贝类、海参、名优鱼类养殖和海洋药物为特色的*国历次海洋蓝色浪潮均发端于*省。*省在水产良种引进、海水生态养殖、海洋生态修复、海洋精细化工生产、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及加工利用和深水网箱设计制造等领域的产业化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海洋天然产物的筛选提取、海洋药物的研究和产业化也取得显著成绩。

生物制造:轻工食品生物技术和产业化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玉米芯为原料制备功能糖已实现产业化,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酶工程技术具有较高水平,纤维素酶已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无污染(生物酶)制浆新工艺已在造纸行业推广。

生物能源:以秸秆、玉米芯废渣、木薯等非粮食作物为原料制备燃料乙醇取得重要进展,国内首条万吨级纤维废渣制备燃料乙醇生产线正在建设。以棉籽油、豆油、油脚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发展迅速,华骜植化公司8万吨/年生物柴油、创世纪公司10万吨/年生物柴油项目已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夏津三融集团20万吨/年棉籽油转化生物柴油项目正式立项。生物质能发电开始起步,单县秸杆发电、禹城纤维废渣发电等项目已投产。

生物环保:近年来,*省生物环保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运用全封闭生物脱臭装置治理污染走在全国前列。造纸方面,应用生物酶液预浸催化剂低温无压蒸解反应制浆法,使逆向回用水及中段过滤处理用水利用率达90%。

4.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生物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地方和部门尚未真正认识到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将生物产业放到战略性产业的高度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产业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20*年,全省重点调查的169家生物企业的总销售收入为383.3亿元,平均销售收入仅为2.26亿元。三是投融资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由于缺乏政府资金引导,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许多生物企业难以得到金融机构支持。四是各类人才比较匮乏。科研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师数量远不适应生物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化人才更为缺乏。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重点,充分发挥*省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产业化的新突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尽快使生物产业成为综合效益好、增长速度快、带动效应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

1.自主创新,引领未来。加快建立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联合,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促进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推动生物产业做大做强。

2.整合资源,集成优势。充分利用*省生物资源、技术、人才和产业优势,促进教育、科研及技术、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构建完善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培育生物产业区域增长极,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相对集中布局的产业基地。

3.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既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作用,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处理好技术开发与产业化、产业发展与生物安全的关系,为生物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构建良好的支撑平台。

(三)主要目标。

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生物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海洋生物、生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生物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产业规模实力、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得到明显增强。逐步把*省生物产业建设成为技术先进、产业密集、特色明显、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集聚地。

———至2012年,生物产业产值达到39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5%以上。其中,生物与新医药产值达到2300亿元,生物农业产值达到600亿元,生物制造达到600亿元,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达到400亿元;实现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5%,成为国民经济和高技术领域的重要产业。

———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大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未来5年间,在努力争取国家项目的同时,省级高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向生物产业倾斜,力争实施100项部级和省级生物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能力强的生物产品。

———构建生物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以建设公共研发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在相关产业领域组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并努力争取生物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落户*,加快建设优势集成、手段先进、机制灵活的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研发和工程化验证平台,提高生物产业技术的科技创新能力。

———建设一批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加速产业集聚、培育局部强势为目标,选择生物产业发展优势领域,在有条件的地区组织建设生物制造、海洋生物、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等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使之成为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到2012年,争取建设10个生物产业基地,其中再增加1个部级生物产业基地。

———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生物技术骨干企业。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同时扶持一批技术领先、研究开发实力强、机制灵活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推动全省生物产业的优化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大约8年的努力,力争使*省生物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到2020年,全省生物产业增加值突破35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三、产业发展重点

发挥*省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产业化为工作重点,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海洋生物、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等产业,培植壮大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生物经济。

(一)生物医药。

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目标,积极运用生物高技术改造医药工业,注重从源头上进行创新,高度重视致病基因的发现和保护,抢占上游知识产权,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以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和现代中药为重点,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形成一批拳头产品和骨干企业,促进*省医药工业由单纯仿制跟踪向技术创新和仿制并重的方向转变,尽快形成*省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1.创新药物。以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的生物制药企业为依托,以基因工程药物、发酵工程药物、生化药物、新型诊断试剂和海洋药物五大领域为重点,加强对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的研制开发,提升药物的原始创新能力;加大对处于研发阶段和临床试验阶段药物的扶持力度,为产业化储备一批新药。重点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广阔、具备产业化条件的基因工程药物、重组蛋白质药物、核酸类药物、天然药物、抗感染药物、老年病治疗药物、代谢综合症治疗药物、新型诊断试剂和新型疫苗、单克隆抗体加快实现产业化,尽快形成规模效益。以鲁南制药、齐鲁制药、新华制药、东阿阿胶、福瑞达等企业为龙头,在全省打造一批创新药物示范基地。

2.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制药工业是构成现代医疗体系的两大产业支柱。*省拥有威高、新华医疗、福瑞达医疗器械等一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骨干企业,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具有一定基础和有利条件。未来几年,应以生物医学材料制品、生物人工器官、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医学电子仪器和监护装置、现代医学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和装置、组织工程等领域为重点,依托骨干企业,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实施人工肾、人工关节、血管支架、人工皮肤、肿瘤放疗一体化设备、血液分离净化器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形成和发展具有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3.现代中药。积极开展野生与栽培药材的资源调查、种质保藏、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技术的研究,利用细胞融合、克隆、组培脱毒、转基因等技术加快改良和选育中药材优良品种,加大中药新品种、中药制备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力度,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制药标准化及标准样品制备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尽快完善中药种植gap、生产过程gmp标准化体系建设,有重点地培植一批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县)和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扶持一批市县级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

(二)生物农业。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眼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等目标,进一步加强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工程育种和疫苗、生物反应器和高效新型生物农药、生物制剂等高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推广具有明显增产和改善品质的农、林、牧、渔良种选育与快繁技术,以作物育种、畜牧胚胎工程、畜禽疫病诊断试剂和生物疫苗以及绿色高效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和酶制剂等的产业化为重点,实施“四项工程”,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农业生物产品、企业和示范基地。

1.农作物生物工程。以推动具有明显增产和改善品质的农林牧渔高效育种和快繁技术的研究及其产业化为目标,积极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高技术,着力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抗逆、广适、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加快农产品高效、无公害、标准化设施种植技术工艺研制推广,通过对农业生产各环节投入要素的优化控制,促进名、特、稀、优农产品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创造具有地域特色、资源优势和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建设一批特色突出的农作物生产示范基地。

2.林业生物工程。加强抗逆、抗虫、高产和优质基因工程主要林木新品种选育,推进林木优良品种产业化。加快林木生物质能源产品、生物质化工原料及适宜沙荒地、盐碱地、山坡地等边际性土地大面积栽植的生物质树种品种改良与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开发,建立优质果树、林木、中药材、花卉快繁等特色生产示范基地。加强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推进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技术开发,加快建设一批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基地,不断扩大野生种群,为野生动植物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3.畜牧和水产生物工程。运用生物技术改良和扩繁优良品种,加强主要畜禽品种品质改良,积极开展牛、羊、猪、鸡胚胎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建立健全良种胚胎库,改良和推广优良畜禽品种。重点支持畜禽、渔业产品高效、无公害养殖技术产业化示范。建立主要畜禽及水产生物种质库,加强珍稀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完善畜禽、渔业良种繁育体系,重点扶植一批良种繁育场,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养殖。重视研究开发生物反应器并加快产业化进程。

4.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及畜禽、淡水鱼疫苗等产业化工程。加快各种生物杀虫、杀菌、促生长制剂及新型农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积极推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微生物制剂实现产业化。加强新型畜禽、淡水鱼疫苗与诊断试剂的开发应用,支持禽流感、鲤春病毒病等重大畜禽、淡水鱼类疫病病原检测快速诊断试剂、淡水鱼高效多价多联新型疫苗、分子检测生物芯片、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疫苗的开发和产业化,争取在3年内发展新型畜禽、淡水鱼药物或诊断试剂3-5个,基因工程疫苗2-3个。支持一批高效、安全、绿色环保的肥料、农药(含兽药、疫苗)、生长调节剂、饲料(及其添加剂)等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示范,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动物生物制品效益。

(三)海洋生物。

进一步发挥*省在海洋生物技术产业领域的技术、人才优势,加快生物高技术对海洋产业的改造和渗透,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一是加快引进、培育和改良海水养殖动植物的种质,培育驯化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海水养殖新品种,重点开发鱼类、甲壳类、贝类及海珍品的多倍体、性控及转基因等新品种,推广规模化苗种繁育、设施化养殖和清洁无害化养殖,发展一批育苗养殖示范场。加快渔业饲料、绿色渔药和免疫制剂开发,建立并推广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养殖模式和技术标准体系,提高水产养殖综合效益;加强集约化养殖设施开发和相关技术研究,提高设施渔业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加快养殖业产业化进程。

二是积极开展水产品深加工、综合利用和高值化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建设。建立主要养殖对象及大宗、优势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全面提高*省水产品加工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延长产业链;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原理与手段,建立水产生物产物资源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推动*国水产生物产业发展。

三是加快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化制品等领域深度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开发,为海洋加工工业和生物功能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生物资源;加强对共轭亚油酸、岩藻聚糖硫酸脂、文蛤多糖等新型海洋药物和脑营养物系列产品开发,为医治肿瘤、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爱滋病等重大疑难疾病提供新型药物支持;加强对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型、功能型海洋食品和生态化妆品的开发,满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需求。

(四)生物制造。

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微生物发酵、催化剂、工业酶制剂、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提取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发生产一批功能性、保健性、绿色环保食品、新型高档食品添加剂。重点加强高效工业用酶制剂、氨基酸、有机酸、木寡糖、木糖醇、低聚异麦芽糖、聚乳酸、赤藓糖醇以及快速生物检测装置及其相关制剂、酶试剂盒等产品的开发,大力支持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重点扶持禹城功能糖等一批生物制造产业基地。

(五)生物能源。

根据*省生物质资源特点和技术状况,积极支持开发秸秆和纤维素制造酒精系统、降解生物质气化机组焦油技术、生物质压块设备、生物质炭化专用炉、沼气压缩储藏运输系统等新型生物质利用设备,推进以甜高粱、秸秆、纤维废渣等非粮食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以棉籽、油菜籽、废弃油及其他木本油料植物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以秸秆、农林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生物质成型燃料,以及以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农村户用沼气和大型工业化沼气的产业化进程,提高生物能源在能源中的比例。

(六)生物环保。

开发各种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和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品。引进、培育和规模化种植特色植物,用于防治辐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并用于改良盐碱地。积极开展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和替代石油基产品的基础化工材料的产业化。重点发展可降解塑料、高效分离纯化介质、生物环保厕所等环境治理用的生物产品,开发生产生物技术浮选与提取稀有矿物质、工业“三废”污染和海、陆面源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培育具有*省特色的环保产业。同时,重视生物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产业布局

加快培植一批特色产业链和产业基地,是加快产业规模膨胀、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今后5年,要优化*生物产业布局,在生物产业重点领域,选择已初步形成产业优势和具备一定基础的地区,以特色产业链为基础,以发展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为目标,采取综合的配套支持政策,逐步形成上中下游相关配套产业,互动发展,培植一批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从*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出发,重点培植壮大10个生物产业基地。

(一)加快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应完善基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形成以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和海水种苗繁育为主体,以海洋新材料与活性物质提取、海水养殖病虫害防治为辅的海洋生物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以禹城*生物产业基地为核心区,加快建设以农业生物制造为特色的部级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使之成为带动黄河中下游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区。

(二)规划建设济南、临沂、淄博、济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济南、临沂、淄博、济宁等市是*省传统医药企业集聚地,应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规模的集聚式扩大,努力成为全国重要的医药产业基地。济南应发挥各类医学、医药科研院所、人才集中的优势,重点强化医药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重点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发展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同时加快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的发展,建设成为以生物医药为主体、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济宁的抗生素和生物制造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应明确发展思路和战略,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加快建设以生物发酵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临沂的生物与新医药、现代中药都具有相当规模,应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研发力量的合作,提高创新能力,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淄博应继续强化原料药和生物医学工程优势,以新华制药、新华医疗、山川药业和中保康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建设现代医药和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基地。

(三)规划建设聊城、烟台、威海、泰安等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聊城的棉花、小麦、玉米等作物育种及牛羊胚胎工程基础较好,应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扩大规模,建设特色鲜明的农业生物产业基地。烟台、威海应发挥海洋水产育种与良种产业化、水产品深加工、海洋药物的优势,加强规划引导,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尽快建设成为专业性的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生物产业基地。泰安应充分发挥*农业大学生物育种科研力量,推进产学研结合,培育骨干企业,强化产业发展的引导,尽快建设成为以生物育种为特色的生物产业基地。

五、保障措施

*省生物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实现本规划的目标和任务,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一)强化生物产业自主创新。

1.加强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完善原有生物技术创新平台的同时,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海洋国家实验室、*农大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部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同时在生物制药、中药质量控制、医用植入器械、作物分子育种、酶工程等优势领域争取国家在*省设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国家工程实验室,力争使*省生物产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积极构建区域性生物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在重大关键技术领域,依托优势企业,加强产学研联合,组建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生物工程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构建区域技术创新平台,提高生物产业系统集成和工程化能力。

2.推动企业尽快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认定一批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支持具备条件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积极申报部级技术中心,引导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3.大力推进生物技术成果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加强生物技术科研成果的登记和转移工作,鼓励跨国公司和部级研究机构在*省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完善生物技术成果的评价体系和转移机制。

4.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和个人申请专利、植物新品种、商标等知识产权,加大对重大发明专利的保护和支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加速规模化生产和应用。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标准制定,抢占生物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二)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1.加强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以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依托,开展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产业高级人才基地建设,加强博士、硕士等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在大型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复合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在中高等职业院校扩大生物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模。

2.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鲁创办生物企业或从事开发性研究,鼓励重点大学和省属以上生物科研机构公开向海内外招聘高层次生物技术人才。结合国家和省级自主创新战略和重大专项,对引进人才在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完善人才使用机制。扩大“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中生物专业岗位数额,在收入分配方面加大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力度,完善技术参股、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

(三)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1.加大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投入。整合政府项目计划,逐年加大在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方面的投入,支持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各类省级科技计划和结构调整等财政专项资金优先扶持生物企业产品研发、产业化示范、公共创新平台等项目。

2.落实国家关于财政性资金优先采购自主创新生物产品制度。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优先购买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生物产品。

3.落实国家对燃料乙醇、完全可降解生物材料、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等重要生物产品进行补贴的政策,鼓励生物产业快速发展。

(四)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1.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物产业。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生物产业发展。支持建立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对生物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扶持生物产业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和发展,加强对生物企业发展初期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生物企业,特别是具有自主专利技术、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生物企业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加大有效信贷投入。支持企业以专利技术为担保向银行贷款。

2.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生物产业的投入。加强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导国家政策性银行对生物产业基地基础设施、生物技术产业化和生物产品出口给予信贷支持,建立相应的贷款运作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有力支持中小型生物企业发展。

3.支持生物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对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优先支持到深圳中小企业板和即将推出的创业板上市。鼓励符合上市条件的生物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筹资。鼓励未上市生物企业到全国及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交易。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和企业融资券,支持省级以上生物产业基地内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

(五)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积极培育生物产品市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农民使用农业良种、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完全可降解生物薄膜等产品给予适当补助。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计划免疫覆盖范围,加快培育和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市场。逐步扩大车用燃料乙醇试点地区,积极推进生物柴油试点推广。

2.完善生物产品市场准入政策。在规范审查、安全评价和安全监管等保障生物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加快推进转基因农产品技术、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完善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生物技术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检查和惩处力度,依法保障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

4.积极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卫生投入,解决医疗机构收入补偿问题,尽快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完善药品定价管理,规范药品采购行为,提高企业开发、生产和销售国产生物新药的积极性。

(六)加强生物资源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

1.加强生物资源保护。开展生物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收集、保护濒危稀缺的重要生物资源。加强物种种质资源库(圃)及保护场(区)、原生境保护点、试验基地和信息与管理体系建设,加大鉴定评价特异生物资源的工作力度,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宣传。

2.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按照国家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制定和完善生物安全信息采集、评价标准及评审、检测、监测、监督与体系。开展转基因生物的调查、环境监测和监督管理,完善引进转基因动植物、生物产品的准入制度,加强转基因生物检疫检测,提高转基因生物监管能力。加强检疫检测,提高安全监控、监管能力。建立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加强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御体系建设。

3.加强生物伦理审查和研究。遵循国际通行的生物伦理规范,建立健全医学、农业等领域生命科学研究伦理审查制度,积极开展生物伦理方面的教育和研究。

医药生物技术范文篇10

新医改背景下的医药科技促进政策医药行业作为高技术产业,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而国外纷纷出台了促进本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法律与法规,如美国的《国家创新法》、欧盟的《建设创新型欧洲》、日本的《医药、医疗器械创新5年战略规划》、英国的《英国研究与发展国际合作战略》、德国的《高技术战略》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颁发了多项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引导政策,2009年的新医改政策更加重视医药科技创新活动与广大群众用药的安全问题。从1999年开始,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与医药产业研发活动的法律与政策,如《医药科学技术政策(2002~2010年)》《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为促进药品上市前研发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2009年3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倡导“把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努力攻克医药科技难关”“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在国际和国家科技促进政策的宏观环境下,大大激发了国内医药企业科技创新活动。

国内外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分析

国外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欧美国家医药研发市场专业化分工程度比较高,这与政府提倡专业化分工服务市场和积极的科技引导政策密切相关。2004年3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表了《创新/停滞新医疗产品的关键路径上的挑战与机遇》白皮书,提出“核心路径计划”,呼吁通过全国的努力推进新药研发上的关键环节,改进研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工具。2009年,欧盟发起了一项创新药物研究计划,将在7年内出资10亿欧元,而大型制药公司则提供等值资助以提供人员和设备。该计划的最大目标即是预测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核心路径计划”类似。欧盟创新药物研究计划,其实质就是为欧盟创新活动提供中介服务活动,以促进企业药物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加快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发展。英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居世界第二,占世界市场份额的一成以上,生物技术产业涉及多个领域,专业化分工需要加强合作的问题日益突出。英国良好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服务体系,促进了英国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的发展。目前已拥有270家生物技术中小企业,约占欧洲生物技术公司的1/3,且在不断衍生。针对生物技术专业分工的问题,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内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临近,对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它可以为生物技术专业化公司提供管理、市场、法律、财务等服务;在集群的孵化器和科技园区内,具有完善的法律服务体系,为生物技术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国内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医药研发活动是复杂的,不可能由单一的制药企业全部完成,客观上促成了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研发专业化的开展,制药企业不得不与众多临床研究服务组织(cro)或者其他机构合作,并进行技术交易。国内外制药企业为了协调更多的cro组织,尽量缩减信息传递等额外产生的成本,将更多地依赖于各种研发服务机构。目前,国外跨国公司在我国药物上市前研究的服务市场已经拥有一定的市场渗透力,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姚晨等[1]通过查阅clinicaltrials.gov网站数据库登记的有关内容,以2007年5月8日前所登记注册临床试验的检索结果为分析数据,发现在中国由制药企业赞助的临床试验有97个,其中58个是国际多中心试验,外国制药企业让中国参与更多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加快新药研发进程。刘雪梅等[2]经过调查发现,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共注册94个试验,其中71个为各种基金资助。中国中心注册试验总数不多,但97%为非赢利性机构资助,商业机构资助仅占3%;目前在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hoictrp)首批一级注册中心注册的中国主持的临床试验383个,仅占5%(383/8102)。由此可见,基于国外跨国公司专业化服务市场的渗透,以及我国新医改背景下的科技创新引导政策,我国药物上市前研究的服务市场有待推进和大力发展。

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的发展问题

药物创新过程中分工的研究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3]在《对国民财富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中提出了分工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产业分工,是个人间分工与企业间分工的宏观表现。当前,新医改提出的医药科技引导政策目标,进一步强化了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分工进程。国内药物创新活动的加强,促进了药物研发专业化分工的出现,进而为药物上市前研究产业链出现奠定了基础。国内学者对医药创新系统性问题、协调合作和研发产业链构建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思路和成果与新医改政策目标相一致。金泉源等[4]认为,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研发队伍不稳定、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阮梅花等[5]认为,医药创新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需要政府机构、相关行业中的利益集团与行业中每个人、每个团队和组织加强合作。郭宗儒[6]提出了药物研发中的模拟创新,即研制药物的作用靶标是已知的,由于首创性药物未必充分优化,为模拟创新留有研发的空间,为上市前产业分工提供了思路。解育静[7]提到国内创新药物的来源地有3个方面,科研单位与制药企业合作,由制药企业出资,科研单位研究,共同报批新药。张晓兰[8]认为,我国新药研发需经历“三重门”,新药研发的主体是企业,从研发到产业化是企业发展的思路。蒋毅等[9]认为,我国应加强政府监管的规范性,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任正华等[10]探讨了专业化分工对于创新药物研发的意义,并提出了以产业链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创新药物研发模式。区域医药研发分工水平和收益不同区域医药研发分工水平的深入发展,是与我国经济体制的制度变迁方向相一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为了保证全国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实施,实行计划手段,一方面压低原辅料价格,另一方面抬高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西部低廉的原辅料流向东部,导致了区域经济的收益分配不合理。改革开放后,由于实行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域发展战略,强化了东西部的产业分工,医药制造业的产业链条上的中西部市场主体主要提供原辅料,而东部的分工主体则主要侧重于技术研发与最终产品提供,这使得医药制造业分工主体在分工水平和收益分配上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虽然近年来政府提出发展中西部、开发大西北、振兴东北等宏观经济政策,但业已形成的医药制造业分工水平和收益分配不同的局面,使得东西区域药物创新水平迥异。基于新医改背景,实现药物上市前研发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由药物研发专业程度较高的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流动,是减少东西部药物创新水平差异的有效举措。在国际医药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也是世界各国之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通过国际医药创新分工,各国可以发挥各自优势,节约成本,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药物研发和生产的国际化。近年来,一种新药全球平均研发成本由过去的5亿美元上升至12亿美元,为降低成本,许多欧美制药企业纷纷把新药开发中的非核心部分剥离出来,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中国因为相关人才密集、成本低廉,成为外资企业首选地之一。据专家介绍,一方面,中国拥有大批高素质且工资低的科研人员,一个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国内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每年薪水大约为8000~10000美元,不及美国的1/4;另一方面,原材料、能源和其他配套设施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中国的药品研发成本约为美国的一半。因此,国际制药巨头们都将新药研发的非核心部分交予我国外包研发组织或制药企业来完成,真正核心业务仍集中在自己企业内部完成。要扭转我国制药企业在研发产业链上的被动局面,积极促进我国药物上市前研发产业发展,为我国药物创新活动添加活力。我国药物研发分工协作体系薄弱我国医药研发分工协作体系薄弱,主要表现为医药制造业内创新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不足,以及支撑医药产业创新的创新服务体系薄弱。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不足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医药研发产业链条上的企业缺乏不顾内部资源与要素禀赋优势,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缺乏与技术相匹配的分工协作体系,使得医药研发产业重大药物创新领域难以取得突破;二是外资企业以合作或合资形式进入我国大陆地区,形成其内部固定的分工协作的上下游外资企业。虽然可使得被引进的外资企业在当地快速进入正常运作状态,但是其分工协作体系对当地企业而言相对封闭,对我国当地的企业医药创新活动关联十分有限,不能形成具有创新优势的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目前我国支撑医药产业创新的创新促进体系薄弱。医药产业创新促进体系是由促进产业创新的要素交易平台、创新中介服务系统以及政策支持体系等构成。产业创新促进体系是产业分工深化的产物,由于产业分工发展较为深入,这一体系将对产业创新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虽然新医改提出科技创新的政策目标,但我国药物研发产业创新体系作为产业创新分工的组成部分尚处于起步阶段,创新成果、资本要素、人力资本等的创新要素市场效率不高,不利于药物研发产业整体创新效率的提升。医药企业要充分抓住新医改政策的机遇,加强企业间药物研发的分工与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