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论文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23 18:31:10

医药学论文

医药学论文范文篇1

我们收到一篇文稿有关“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分析”,设三组对比研究:(1)单用阿斯匹林组;(2)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g/(kg·d)×5d加阿斯匹林组;(3)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2g/(kg·d)加阿斯匹林组。结果得出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2g/(kg·d)加阿斯匹林疗效最佳的结论。众所周知,对于川崎病的治疗的确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论,但争论的热点在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g/kg或2g/kg,而不是单用阿斯匹林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g/(kg·d)×5d,因为后一种治疗方案已经被淘汰,这样的科研选题显然是不能被认同和采用的。

2、医药学术论文之选题重复,缺乏新意

尽管在医药学术临床研究中,医药学术论文真正的原创性研究占少数,更多的是借鉴、模仿或部分重复前人或他人的工作,但即或是模仿和重复他人的研究,也应该有一点新的结果,新的结论或新的观点,新的见解,尤其在药物的疗效观察方面,可根据自己的临床应用经验,进行批判性思维,进入循证实践再循证实践的良性循环,并不是简单进行临床疗效或副作用观察。

我们收到的医药学术论文的稿件中有大量的对同一种药物治疗某一种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比如同时有几篇稿件都是细辛脑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其结果都是疗效显著,但在研究设计上缺乏新意,没有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

3、医学论文写作技巧的问题:

想要医学论文要使读者喜爱就必须求"新"、"精"、"全"。文字简练达到"量体裁衣"的水平,力争达到"少一句不够,多一句嫌罗嗦"的要求。

医药学论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运用量子物理学的“超因果联系”、“能量场”和“全息场”等基本理论,探讨了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对“中医理论体系不是科学,与现代科学思想、方法、理论、体系格格不入,应该彻底地否定、抛弃”的言论进行了驳斥。

1超因果联系给中医药学的启示

以往所理解的因果联系都是很直观的,因果直接对应,甚至一一对应。但量子物理学[2]揭示出来的基本粒子间的相互联系则可以是超系统超时空的。一个几率波能够与宇宙中的任何其他部分发生联系,且不管它们之间相距多远,作用之间都没有时间间隔。这是一个令爱因斯坦都无法接受的结论,约翰•贝尔却在1964年给出了一个数学证明,并把它叫做“贝尔定理”。紧接着,法国物理学家又用实验证明了基本粒子确实受空间和时间中存在的不可见联系的影响。这个结论使得已经摇摇欲坠的牛顿-笛卡儿宇宙模型最终彻底崩塌。

基于贝尔定理-非局部的不可见的因果律,量子物理学给予第四个启示:人所受的影响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疾病发生发展所涉及的因果联系复杂到无法测定的程度,并且总有医疗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学者不应该去向建立在已经彻底崩塌了的牛顿-笛卡儿宇宙模型上的“科学”俯首称臣[1],也没有必要再用这种科学去解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去分离中药的有效成分。应该承认西医通过现代检测手段检测到了某些病因,但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病因也和通过“望、闻、问、切”所发现的病因一样,远不是导致患者生病的全部原因。既不能过于迷信那些没有思维的仪器,也不能在审症求因的缜密思维过程中过于武断和粗疏,因为中医毕竟是非常私人化的经验医学,师承有别,流派各异,或温热,或寒凉……都不乏奇效之例,也都有失误之诊。如何参佐为用,这不仅与医者能否将《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医宗金鉴》等中医典籍烂熟于心有关,还与医者是否具有杰出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密切相关。现在,中医已经按照西医的思维方式和医疗模式走了近一个世纪的“现代化”道路,传统的一对一师承关系“化”成了班级授课制的中医学院,传授了知识,丢掉了意会,遗失了自己的传统和精华,培养了一批会在西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的实际上已经不能再被称作是中医的中医师。如果目前这种情况再持续十年,现有的能够按照中医思路看病的两三万中医大夫都退休,中国也就没有中医,“疗病之功,莫先于药”的中药也就变成了一堆没有用处的垃圾。目前中国中医的状况是何等的危急。

2能量场给中医药学的启示

从量子物理学中涌现出来的最激动人心的概念就是能量场。在原子尺度上,场无处不在。这不是想象中的可视的实体,它们是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这正象磁铁的磁场不可见,但它能使铁屑产生图案一样。基本粒子跳着永恒之舞[3],它们之间或吸引,或排斥,互相碰撞,并以光子的形式释放或吸收能量,构筑起一张统一的、连接着整个宇宙的原子关系网。如果说经典物理学的核心隐喻是一台机械钟的话,那么量子物理学的核心则是一张无所不在的原子关系网。

基于能量场的概念,量子物理学给了第五个启示:应该从“场”的角度来理解医药。医药的作用,对于患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场的作用。在这个能量场中,对靶点的直接阻断所起的作用往往是不持久的,因为阻断或消灭

的只是一个靶点,对于存在于整个能量场中的导致这个靶点出现的、现在还无法知道的种种因素,是无法将其一一阻断或消灭的[4]。这些因素很有可能又会在其他地方构成新的靶点,这也就是西医常说的病灶转移。

中医虽然也没有从能量场的高度来认识人的生命过程,但它的经络学说是不是与能量场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五千年的经验使然?就目前的科学发展水平而言,别说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远未建立,丁肇中的“反物质”还只是一种猜想,就连量子物理学的基础理论都还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现在就要对积五千年经验于一体的中医药学说进行科学阐释,也许是为时太早了。现在不得而知,留待未来的科学去证明吧。当然,也没有必要轻信他人的毁谤而忍痛割爱。中医药学千万不能重蹈旧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覆辙,闹出“因为笑才高兴,因为哭才伤心”这样的笑话来。

3全息场给中医药学的启示

杰出的物理学家戴维•玻姆把场看作是宇宙之海中的漩涡,提出了用“全息场”来解释量子事件的非局部关联理论。他把不可见的隐藏的现实称作内含或者“折叠”的秩序,而把外部实在称为引申或者“伸展”的秩序[5]。在他看来,正是“感知透镜”在不断地变化,才有折叠秩序中不同的侧面不断地伸展开来。

全息图是用激光在一个全息盘上创建干涉图式而产生的。光盘本身并没有什么可分辨图形,只是当一束激光穿过它,就“好象在池塘中扔了一把小石子”时才出现的一串串同心圆圈罢了。全息盘有一个重要的属性,就是不管这个盘子破成多少片,每一个碎片都包含着所有的完整信息,只是碎片越小,信息就越模糊而已。

基于全息场理论,量子物理学给予了第六个启示:就象“盲人摸象”这个古老寓言所揭示的那样,面对外部世界和人的内在世界那“折叠”的内含秩序,在根本上是“盲”的-无法知道大象的完全的实在,而只能有关于它们的直觉的有限的经验。中医的耳针疗法,在过去看起来,也许近似天方夜谭,现在从全息场理论的角度来看它,也许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因为西医只承认可以检测到的“伸展”的秩序,而拒绝承认现在还无法检测到的“折叠”的秩序,所以,它往往比宁愿“舍症从脉”的中医更盲,也更不科学。

一言以蔽之曰,西医是建立在经典物理学基础上的科学,现在量子物理学已经让牛顿-笛卡儿宇宙模型彻底崩塌了,学者没有理由再相信它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中医药学是在几千年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格物致知而形成的理论体系,20世纪以前从未受过经典物理学的影响,它很可能与量子物理学和未来科学有着更多的相通之处[6],中医研究者应该坚定不移地自己走自己的路,力求中医药学的卓然自立,而完全没有必要去顾及别人的多嘴多舌。

参考文献

[1]f•卡普拉.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北京出版社,1999.

[2]阿莱斯泰尔•雷.量子物理学:幻象还是真实.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3]戴维•林德利.命运之神应置何方.吉林人民出版社.

[4]罗杰•s•琼斯.普通人的物理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医药学论文范文篇3

一、藏族医药学基础理论的危亡和发展机遇

由于西医诊疗理论在藏区普及,藏医诊疗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更加突出,非凡是西医解剖学、生理学的普及,使藏医的三因学和藏药学的理论受到严重冲击,故应对藏医药学进行全面探索。我以为现在应抛弃对现实存在新问题回避的心态,应抛弃满足于过去的伟大成就,满足吐蕃王朝时的光荣的心态,真正面向现实存在,对藏族医药学理论和现实状况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阐述,这是将藏族医药学理论从危亡中解救的主要途径。

当前我们所闻所见的不少论文中,有的作者只看到藏族医药学过去的光辉成就和无法胜数的医学典籍,宣称藏医是内容丰富的伟大宝库、是集聚了所有医学精华的甘露宝藏;有的专家学者,其专著像身处天国善见城中不惜人生时光和笔墨纸张探索奥义,对《脉经注释》、《尿经注释》进行再注释。但是事实上没有人否认藏族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也不可能被否认。假如过分的自我炫耀,只会处于汉族谚语“王婆卖瓜”的境地,不会产生任何好处。在今天信息时代所面临的新问题是如何发挥我们藏族医药学的功能和效益,如何使其和时代相适应而发展。功能和效益能否发挥的关键取决于是否符合科学。一般只据《四部医典》中有关“三因”在人体中形成、位置、度量和功能的论述,而认为“三因”是人体中真实存在的器官,这会造成和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相矛盾。“三因”是什么?三因学和解剖学,三因学和生理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是当前须探索的主要课题。为了全面、深入地分析三因学,首先要从传统观点的禁锢中解脱出来,用新的思维全面地对面临的各种新问题进行阐述。

三因不是四大种之风(隆)、脏腑之胆(赤巴)、土水之培根,它是熟悉和解释外界物质的本质的一种非凡辩证熟悉方法,内外界事物的性质即本质形式各不相同,但用表示三大系统概念的词语去分析观察,三因和机体机能间的新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在表示病理时并不是说隆病就是轻、糙,赤巴病就是腻、锐,培根病就是腻、柔等,而从病理和症候的本质上来说,凡具有糙、轻、寒、滑、稀、动等性相者称为隆病,凡具有腻、锐、热、臭、泻、湿等性相者称赤巴病,具有腻、凉、重、钝、柔、稳、粘的相性者称为培根病。同样有关机体构成和机能方面达布达娃坚赞说摘要:“和七种触觉功能相对应,都命名为隆、赤巴、培根名”。机体器官呼吸时几个功能活动称之为隆,感觉饥湿的几个功能活动称为赤巴,稳固机体和心神的几个功能活动称为培根。根据机体器官功能的活动而提出的三因系统学说是我们藏族医药学理论的一种非凡表述形式。传统的三因系统观点能正确地解释和反映机体器官错综复杂的活动。三因是对机体的器官的功能进行综合概括的通称。离开机体和器官功能,不存在所谓的隆、赤巴和培根三种实际存在的器官或组织。

反映机体器官机能综合性的三因系统不是孤立存在,而它们之间具有依存关系、定量关系、对立关系。

有关依存关系在《四部医典》中说摘要:“隆位于骨骼中,赤巴位于血汗内,其余各部存培根,互为依存维持情。”隆、赤巴、培根三者如亲兄弟的比喻,能形象地详释其依存关系。实际上三因的依存关系就是机体的器官组织功能间的关系。《四部医典·论述部》中说摘要:“摄入饮食首先由拌搅培根磨碎和腐熟,其后消化赤巴消化并分解,最后平火隆来分清浊。”此概括食物消化整个过程中三因的功能的论述可理解为现代西医人体生理学中有关胃的蠕动、消化液的各种酶素、胆汁的功能及肠内膜的吸收功能的论述。概括说三因的依存关系是系统和系统间的关系,具体说是细胞和细胞间的关系。

三因之间,或者说机体器官的功能之间存在互相依存的关系外,还有定量关系。“隆的定量是自身的—膀胱,赤巴的定量是自身的—阴囊,培根的量是自手棒量”中所说的定量,是指和器官及组织的功能而言,故应理解为器官及组织正常的标准量。隆的定量是自身的—膀胱,是指属于隆的系统中的器官及组织的正常量而言。如心脏每分钟跳动七十五次是心脏器官跳动的正常量。《四部医典》中所说摘要:“培根依次于脑住上方,赤巴依存于肝胆住中间,隆依存于髋腰住下方”,表明了三因所处的一定位置,是指综合器官功能的三系统范围的主要功能,不应理解为隆一定位于下方、赤巴一定位于中间、培根一定位于上方。

三因的对立关系是三因的依存关系和定量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非凡关系。如培根属寒具有水的性质,赤巴属热具有火的性质,从培根和赤巴的本质上来讲,二者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实际上培根中存在赤巴,赤巴中也含有培根。

传统的藏医三因学思想和西医人体生理学之间的矛盾,是由于观察人体生理机能所探究的着眼点即观察角度不同而造成的。三因学将由人体生理运动中所产生的共同功能表象作为主要探究对象来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现象,而西医人体生理学将器官及组织的构成和其功能活动状态作为主要探究对象来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如藏族医学依据呼吸运动的外表现象,认为这是维命隆的功能;西医人体生理学依据呼吸器官组成及功能活动状况,认为它取决于呼吸系统的肺和呼吸肌肉功能。这两种论点大体上来看是矛盾的,但探究的最后结论是一致的,这是因藏医学将外表现象作为探究的主要对象,西方医学将产生功能运动的基础(器官和功能)作为主要探究对象而形成的。正如论述人时,会说话,能从事各种劳动的是人;由血肉等各种细胞集聚而形成的任何具备发达头脑、非凡聪明的补特伽罗才是人,这两种论式,其最后的结论是指人一样。

藏族医药学理论是解释人体和疾病同体外所显示的症象的一种信息学,不是表述物质机体和器官功能如何形成的理论。比如只能将下泄隆理解为司理大小便和精血的排泄和控制、司理胎儿分娩等方面的机体运动共同现象,实际上不存在下泄隆这种器官或组织。

(一)藏医理论的信息学性质

我们将和藏族医药理论相关的症象称之为表象信息,将实体和症象间的关系称之为表象关系,故藏医理论可认为是统率表象信息和表象关系的一个巨大信息系统。藏族医药学理论和客观存在间是否有矛盾,主要取决于其理论统摄的信息和实体间关系是否可信。

对统摄信息的形成从发生学说,从内成因和外成因。内成因是指对疾病诊断医疗实践中得到的经验进行分析探究而形成的理论。它是从医疗实践范畴中产生的,故称之为内成因理论。《四部医典·论述部》中云摘要:“隆盛症象干黑喜暖和,身颤腹胀大便滞。”又云“隆衰症象力衰言微身不适,神志不清又生培根增盛状。”以三因盛衰实象为例,隆盛症状和其所属的肌肤干黑的两种症状相吻合的诊治,就是用信息学说的诊治。它是医疗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故称之谓内成因理论。所称其为内成因理论因它是对医疗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形成的,故轻易解释医疗实践中出现的所有新问题。例如,在医疗实践时,对胸部满闷、神志不安、乱语、头晕、连连嘘气的病状,按传统藏医理论,认为是隆症心风病,对治药物应是八味沉香丸、仲孜八味沉香丸、五味石榴散。医疗实践中按传统的观点认为神志不安是隆的性相中轻和动的成分亢盛,胸部满闷、心悸过猛、乱语等症候是隆即风入侵入心和命脉,其对治法则应使其服用息隆即息风的八味沉香丸等能取得良好效果。当代西医治疗理论中,无隆即风入侵心和治疗息隆即息风的说法,但按藏医理论对隆症心风病治疗中施以息隆即息风的治法,定能取得良好疗效。按逻辑学所说存在都是合理的思想,它符合客观物质存在的规律。总之很明显藏医理论和现代西医学在治疗时严谨以据症候的理论其落脚点是一致的。

和内成因并存的外成因也是藏族医药学组成的主要部分。藏医的生理学、诊断学和药理学中都吸取和发展了外成因理论,更多的吸取和发展了五大种理论,使其和藏医学的基本理论紧密结合。由于藏医学中吸取和发展了这些理论,一方面藏医学在医疗实践中碰到的疑难新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藏医中采用了这个理论的基本思想,观察了人体、疾病和外界环境间的关系,并总结了经验,内成因和外成因理论浑然连为一体。

(二)藏医学诊疗理论是医疗实践和古代哲学相结合的结晶

医药学论文范文篇4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不是学生科、团委的个别行为,而是全校性的,它涉及教学、安全、后勤服务等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建立以校党委为中心,包括学生科、团委、德育处、教务处、保卫科、总务处、党委办公室、宣传部等科室及班主任、校学生会、各班团支部在内的德育工作网络。以学生科、团委为主导,其他科室积极配合,安排全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学生的日常德育考评由学生会、班主任、班委会、团支部来具体执行。任课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保卫科对学生进行安全、消防、自我保护等方面教育,后勤对学生进行国防、饮食安全、用电安全等教育,学生科及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通过各部门、各科室的通力合作配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在全校形成“大德育”观念。

二、增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中职生绝大部分年龄在15—17岁之间,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可塑性大。学校要从改进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入手,在进行传统德育工作的同时,增加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内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的是非观、荣辱观、幸福观、职业道德、就业观等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进教育方法,避免单纯的说教,克服假大空及重理论轻实际的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追求美好的观念,形成对生命、情操、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的正确认识,养成乐观开朗、勇敢顽强、自尊自信、乐于创造、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

三、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提高德育工作时效

与普通高中学生同属一个年龄段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身心特点上与普通高中学生有许多共同之处,德育工作也应该借鉴普通高中成功的经验。然而,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中,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差异极大,而且学生思想、心理状态也有很大区别。高中生的文化素质,学习态度等明显好于中职学生。对这样一类特殊群体,应该通过我们的努力引导他们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并且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对自己和社会充满信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我们只有准确地抓住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的特点,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四、从实际出发,确定德育工作内容,构建思想道德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让中职德育工作更好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和中职学生的实际,既是制定和颁布《大纲》的初衷,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特别关注的关键问题。要使中职德育工作真正对学生成长成才起到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就必须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

现在的中职学生,独立意识非常强,特别是在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等方面,他们讨厌大人对他们指手划脚。有时明知是自己分析错了,也要自己思考后改正,而不要正确的现成答案。对于这样的学生,应顺应他们的性格特点,提出某个道德问题,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思索,以达到德育的目的。

另外,发现、发挥学生长处,突出职业道德,在明确的岗位目标下开展德育教育,可以让德育有的放矢。贴近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爱好,结合专业教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到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渗透德育目标,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德育突出专业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职业意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五、创新德育工作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活动中,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通过新生教育报告会、新生军训、毕业生典型成功创业经验介绍、职校生技能大赛等系列专业教育,强化学生专业意识、创业信念。通过“我爱祖国”、“七一”、“十一”等系列庆祝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出尊师周、家庭美德周、环境保护周和成人仪式等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倾向,成立文艺、书画、舞蹈、美术等兴趣小组,开展美术、摄影、声乐、舞蹈等活动。既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又使学生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通过值周劳动、卫生包干等校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环保意识及服务意识。同时,组织学生走向社区,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参加公益劳动,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社会,接近生活。在具体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爱劳动、能吃苦的意志品质,提高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加强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现在的中职学生,并不是没有道德认知,而是“知情脱离”或“知行脱节”。德育方法要有成效,就必须要抓住本质,有针对性。注重发展学生道德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他们的自我道德完善。比如各班团支部结对社区、福利院、聋哑学校,定时服务、探望,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助人的愉悦,体验被人重视甚至依赖的满足感。再比如利用寒暑假期,让学生有组织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工作的复杂性,理解父母为培养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和艰辛,珍惜现有的良好条件和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品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总之,创新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确立全新的德育观念,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医药学论文范文篇5

近年来,学校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方法稳步增多,通过增设专项基金,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用于促进教育思想观念转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我校有72个项目获批部级立项,由此可见广大师生的积极热情。

2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训是中医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第一,中医药文化流传千年,是我国的文化精髓,博大精深。现代中医理论早已发展为用数学、物理、化学等方法对中医学所涉及的人体生命活动、脏象、病症规律加以解释。特别是系统科学、运筹学、数理统计、模糊数学、标准分析等新理论的发展,不仅为工程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算法,也为科学技术各领域间架设了横向联系的桥梁。这些都与中医药学基本原则和认知方法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不但拉长了中医药学的纵深还与多领域多学科相结合,拓宽了中医药学的社科领域研究以及临床疗效等辐射范围。第二,坚持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作为高校评价教学体系建设与科研水平的主要指标和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我校作为一所正在从单一教学型高校朝教学与科研并重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校领导在构建学校前进思路与体系时非常重视对本科生的科研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论是在顶层设计上还是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丰富教学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让师生们感觉到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日常教学科研活动的引路者与增长剂。让师生们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并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我学习。第三,资源整合,建立激励体系。创新活动是以专业学习为基础,以良好的知识水平为基石,将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拓展创新、发扬光大。西方学者有关激励理论中内容虽有差异但是都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能力为目的,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前提,有效的激励,必须通过适当的激励方式与手段来实现。在实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激励模式的确定,激励手段的选取,对于学生群体来说至关重要。应重视传统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这两种手段。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受到激励后会在心中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对自己获奖行为记忆深刻。而经过多次激励重复,能产生积极心理动力定型,可以使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化,养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成功规划与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来,从以往的较为单一教职工为科研主导力量,已经发展成为以教职工为主,学生为辅的科研模式。更加注重结合我校现有资源,突出中医药文化。在立项之初注重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加以引导辅助,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能动性共同完成项目的协作模式。第四,健全相关制度管理办法。我校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管理,旨在进一步明确全体人员的分工,细化工作内容与形式,明确成员组个人目标。我校从2012年第一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以来,学校坚持以力争申报精品项目为目标,坚持安全、质量、进度并重,同时切实履行基本项目审核程序,实施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并邀请各方专家人员在项目策划阶段对可行性、阶段性指标、研究方法进行论证指导。在项目实施阶段对项目实施方案、团队建设、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咨询辅导。从科学管理方法出发,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必将进一步有力推进项目规范、有序完成。第五,综合评价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创新能力实践运用评价。学校一直以来把培养学生创新理念提高创新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一直以来力图深化教学改革,围绕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培养。对人才的宏微观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以团委为主,各学院之间配合,定期开展各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立综合评价量化方法,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与学生评价体系紧密挂钩,主要体现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研究,突出强调须有自己特定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主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所在,强调师生之间、项目组成员之间对彼此细化分工后的表现进行评定与提出问题。在评价理念上,要坚持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强调多元化,坚持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注重过程性,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突出科学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学校在深入分析和研究课改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能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方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为对学生综合评价制度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意义。

3实际面临问题与挑战

第一,一些激励制度流于形式。例如,学生只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管是否取得实效、不管结题情况如何、不管经费使用等情况都可加分,由于相应的监管手段与方法不健全,会导致各环节出现虚报或多加分的情况。学生如果只是为了加分敷衍参加活动,变成为了创新创业而盲目投标,不从实际经验与知识体系结构、兴趣专长入手。导致大量课题在立项之后,毫无进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影响其他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失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意义初衷。第二,创新机制不足。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亦服从这一论断。在当今,名目繁多的“创新”确实给人以应接不暇之势,但具体分析起来,大多只有治其标而不治其本的功效。到底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建立优化的帮扶手段,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量身定做实施方案等方法。机制创新,必须标本兼治,在封闭性的状态下自我革新,只能是事倍功半。

4结束语

医药学论文范文篇6

目前国内外发表于各类不同期刊的藏、汉、英文藏医药学术期刊有26种,论文约有32000篇。由于大多均为纸质版,存在语言障碍、出版周期长、读者面狭窄、传播途径窄、信息传递速度慢、论文资源散乱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藏医药学术研究与交流需求。

藏医药学术的继承、创新,始终是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藏医继承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藏医药学术论文是藏医药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重要凭借,是藏医药工作者在藏医药基础理论或原理应用实际上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科学总结。也是真实、全面、系统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传播学术信息的主要载体。代表着藏医药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电子期刊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电子期刊具有体积小,存贮密度高,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泛,利用率高,检索方便快捷等特点,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国内已建立的大型期刊数据库有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由国家统筹建设的大型综合性中医药数据库有《中医药期刊数据库》、《中药数据库》等,在满足中医药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藏医药数据库建设相对滞后,为适应国际和国内活跃的藏医药研究在网络化时代的需求,我们拟借鉴成熟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引进先进的信息网络设备,结合藏医药的特点和优势,自主开发基于信息网络技术,藏汉英互相兼容的藏医药学术期刊数据库,深度整合国内外藏、汉、英文相关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对藏医药学术期刊进行数字化研究,建立方便、快捷、准确和具有检索功能的藏医药学术期刊数据库,形成面向国内外藏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和销售企业及国内外医学界、文化界、学术界和广大患者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网络实现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广泛覆盖与快捷检索,为藏医药的长远发展与重点突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有效满足国内外对藏医药学术论文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藏医药事业取得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现有藏医药医疗机构近4000家、科研院所120多家、大专院校50余家、藏药生产和销售企业80余家,藏医药产业已经成为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区特色支柱或优势产业,为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国际上绿色化学、环保产品、回归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倡,国内外医学界、文化界、学术界和广大患者对藏医药深入了解和研究需求日益迫切,项目实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藏医药》杂志是2007年通过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的不懈努力,在全国期刊审批基本冻结的情况下,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我国首部面向国内外藏医医疗、藏医药科研、藏医学院校、藏药企业广大藏医药工作者公开发行的藏医药学术专业期刊,由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主管,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青海省藏医院、青海大学藏医学院主办,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19家藏医药骨干单位协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截止2016年,累计出版发行杂志40期,收稿1355篇,596篇,总发行量达46000册,办刊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展示和传播藏医药最新研究成果,代表国内外一流藏医药学术水平、有丰富文化内涵、珍贵史料价值和鲜明使用价值的藏医药学重要学术期刊,为传承和弘扬优秀藏医药文化,促进藏医药学术繁荣与进步,推进国内外藏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挥着积极作用。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日趋成熟,在现代信息网络社会得到广泛应用。藏医药数据库开发与应用起步较晚,至今国内外尚无藏医药专业学术电子期刊数据库。项目拟借鉴成熟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深度整合国内外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结合藏医药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自主开发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广泛覆盖与快捷检索,实现藏医药学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度共享。

以《中国藏医药》杂志已发表的论文为基础,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的藏医药学术论文,深度整合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对藏医药学术论文进行原文扫描、内容分类,组织形成具有一定格式的期刊电子文档。《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体系:为进一步完善期刊数据库建设与数字化规范,在电子论文整理的基础上,解析完善藏医药电子期刊的内容和结构,建立制定论文筛选、论文分类、数据结构、数据库模型等内容的《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基于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的结构和内容,对藏医药学术论文按照篇名、作者(第一作者)、关键词、机构、摘要、全文、刊名、刊期、分类号、年代、主题词等进行元数据的深度加工,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入库。《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根据《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和数据资源的结构,采用目前最先进成熟的数据库microsoftsql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藏汉英多语言互相兼容的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应用:采用服务器/浏览器(b/s)开发模式和国际unicode编码,建立藏汉双语的《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共享平台,通过internet实现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检索服务功能。

医药学论文范文篇7

1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栏目整理与内容分析

1.1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栏目整理。民国中医药期刊处于从无到有的探索发展期,医药界处于西学东进、废中存西、战乱频繁的社会背景下,栏目设置呈现随意性、无标准性等特点,栏目名称呈现各自为政、百花齐放的局面。研究的50种中医药期刊,46种创办时没有明确的编辑体例、收录范围和读者定位,也没有定义栏目名称和栏目内容。通过对栏目的统计和栏目内容的分析,笔者整理出民国时期只收录药学论文的栏目有“药物”、“药物研究”、“药学研究”、“药物学”、“方药”、“验方与治验”、“新药介绍”,期刊与栏目的对照情况见表1。另有些期刊中“学说”、“医药学说”、“医药杂识”、“民众医药”、“专著”、“论文”、“研究”栏目下也刊发中药学研究的文章。《神州医药学报》《绍兴医药学报》创办时就明确了药学栏目的名称和内容。《神州医药学报》“学说”栏目药学部分包括药物学、药剂学、化制学和格致学四类,规定“凡单味之天然品、人造品如草、木、金、石、昆虫、鸟兽及各种精粉、油脂、酒水等”属药物学,“凡合味方剂配合丹、膏、丸、散、酒水各方”属药剂学,“凡药品之炮制成分、之分化”属化制学,“凡植物、动物、矿物之解剖、生理”属格致学[1]。《绍兴医药学报》“学说”栏目分医学部和药学部两门,药学部分生药学和医药化学两类,要求“各科学说,择其最精要者编述之,其间中者编撰,西者译述或征求”[2]。1.2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栏目内容研究。药学类栏目是民国中药学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的体现,是杂志的重点栏目之一,栏目主要收录研究中药的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的论文,以及探讨验方临床功效、药物制剂和药物整理方面的文章。期刊由于办刊目的、编辑出版者和读者定位的不同,药学栏目的研究内容又各有侧重。《苏州国医杂志》“药物”栏目主要研究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药效,从第7期开始,栏目名称改为“药学研究”,着重从名称、形态、产地等九个方面介绍药物的功效。如陶克文的《大黄之功用及其补性之研究》。《国医导报》第1卷“药物研究”主要是民间单方的功效研究,如叶橘泉的《景开草为炎症吐血特效药》。第2卷开始,栏目名称调整为“药物”,收录以科学方式整理药物的论文,以及药物制剂、方药研究等方面的文章,如黄劳逸的《国医药物学》,沈仲圭的《方药碎语》、周慧心的《验方集解》等。《医药卫生月刊》的“方药”栏目包括药物和验方两部分,药物主要介绍单味草药,包括一些民间秘药,验方主要介绍中成药,如朱寿朋的《肝胃病方两则》。《中医杂志》“药物学”栏目对中药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刊发的论文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单味药物的研究,如许有恒的《浙贝母之形状与培植及制干法》。二是药物的整理与研究,形成方便实用的资料汇编,便于医药界人士使用与学习。如徐子石编的《药性类编》,按药性将492味中药分成宣肺祛风之品、升阳散热之品、回阳温寒之品等23品。三是有关中药理论问题的探讨。如王苇生的《辨中药之真伪》、叶劲秋抄录前人的《药品道地录》等。《中医世界》“药学研究”栏目涉及药物研究、中药学发展、理论探讨等方面的内容。药物研究方面,主要从本原、形态、产地、性味、成分、效能等方面研究中药。中药学发展方面,则呼吁重视国产药物、地道药材的整理与发展。理论探讨主要是临床应用和药效研究等,如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卫生杂志》“验方与治验”栏目记录了民间就地取材的植物药方和功效。《国药新声》“新药介绍”主要从成分、制法、功用、主治、用法、包装等方面介绍当时生产的中成药。“专著”栏目着重从名称、释名、科属、产地、辨真、形态、药用之部、性味、修治、成分、药理作用、医治效用、用法、用量、处方名称、禁忌、制剂等方面对国药进行整理与研究。《绍兴医药学报》有关中药学的文章收录于“学说”栏目的药学部,如严绍岐的《用药要决》、何振华的《本草必用》等。《神州医药学报》中药学研究论文收录于“学说”栏目下的药学类,药学类包括药物学、药剂学、化制学和格致学四小类,如郑肖严的《中西药学汇参》入药物学类,包桃初的《桂枝汤即阳日汤议》入药剂学类,包识生的《香药制造法》入化制学类,徐长卿的《以形象形论》入格致学类。药学栏目的作品是民国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栏目重视中药材和临证用药研究,注重中药资源的推广和整理,谋求中医药改良与发展道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专号整理与内容研究

期刊专号是指集中一整期的版面,专门报道、论述、研究某一主题或某种专业内容的专刊,其中的学术专号就某一学术问题进行讨论,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2.1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专号整理。药学专号是指以整期期刊的篇幅集中刊登药物学研究成果的专刊,强化了期刊的学术理论倾向,拓展了药学专题讨论的浓度和广度,促进了中药学学术交流和学术成果的积累。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专号共有7期,具体情况见表2。2.2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专号内容研究。《医界春秋》“药物学特刊”刊发了15篇有关药物学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探讨发展中草药栽培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如张汝伟[3]在《吾国地大物博荒野甚多宜设法垦种草药以应世用而挽利权刍议》一文中提出中草药人工栽培的思路,呼吁“留心国药、留心垦荒、留心弭乱、留心经济侵略”;有的探讨中药制法改良方法,如叶橘泉的《国药改良炮制谈》;有的探讨中药科学化研究的思路,如宋大仁的《中药之科学的研究》;有的是医家对中药的考证研究性论文,如杨华亭的《甘草考证》;还有的是对单味药的研究文章,如岳秀钟的《芦荟之研究》从产地及形态、释名、性质、功用、主治、用量及配合、禁忌等方面作了阐述。《现代国医》“药物专号”陈存仁对人参作了全面的考证和研究。首先介绍了处方用名、古籍别名、外国名词、花名及士名、参商隐名、异类参名,接着从基本、产地、形态、种类、种植、栽培之要点、采取、炮制、性质、近世应用、效能、医治、作用、主治等方面作了研究,然后是张仲景对人参这味药的实验和历代记述考证,以及日本学者对人参的研究成果。专号最后还收录了陈存仁的《古今药学书目考》和《近代各杂志药学稿件索引》。《中医世界》“药物讨论号”刊登了陈存仁对甘草和黄耆两味药的考证研究性论文。从处方用名、古籍用名、外国名词、药商花名、基本、产地、性质、形态、近世应用、用法、医治、作用、用量、主治、张仲景之发明、历代记述考证、成分、辨伪、著名方剂、禁忌、近人学说、参考资料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还刊载了中本汉医名著牛山香月启益著的《药笼本草》。《大众医学月刊》“中药专号”收录了当世名家和前人研究单味中药的文章,并按强壮剂、健胃剂、解热剂、制表剂、攻里剂、利尿祛湿剂、镇痛镇静镇痉剂、镇咳祛痰剂、理血剂、收濇剂、滋补剂、杀虫剂十二章进行归类。如时逸人的《党参效用之考证》、沈仲圭的《附子之研究》等归入强壮剂;章次公的《山药之研究》、叶橘泉的《石菖蒲》归入分健胃剂;贾燮卿的《石膏功用之研究》、金澄甫的《陈金汁治大肠实热之特效》归入解热剂,等等。《中华医学杂志》“国药专号”编辑目的是为“吾人研究国药,自应采取现代科学方法,且不妨利用以前中外学者研究所得之结果,以作更进一步之贡献。本志为提倡是项精神”[4]。伊博恩《中国药物近十年中曾用科学方法试验者》一文,对当时十年来所有研究国药的文献汇集作了评述。朱恒璧的《几种国药之成分及药理》对延胡索、麻黄素、莽草等15种中经进行了分析。余云岫的《三子养亲汤小治验》介绍了紫苏子、白芥子、萝蔔子三味药构成的三子养亲汤临床上治疗43个病例的效验。《新中医刊》“国药专号”收录了15篇关于中药学方面的论文。这些文章有的是对国药发展问题的探讨,如朱小南的《国药前途之展望》;有的是对药物文献的研究,如钱公玄的《香药考》;有的是对药物功效的研究,如蒋文芳的《中药兴奋剂之范围》,章次公的《论止血剂》;有的是临床药物治疗疾病的案例记录,如程绍典的《中国治疟剂之发掘》,汉河的《蔓陀罗华治气喘失眠》;有的是药物史料分析,如朱中德的《本草史话》;还有药物新研究成果介绍,如《国药参三七成分之新研究》、《蒜之新药理》等。

3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文献的价值研究

3.1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文献史料价值。民国医药期刊最突出的学术意义在于其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它不仅是研究近代医药学术发展史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也是从出版史、文化史角度研究民国科技相关学科的重要文献资源。3.1.1近代中药学发展史的见证。民国是中药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传统本草融汇、吸纳现代科学的探索阶段,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文献以文字载体的形式见证了近代中药学术发展体系的形成过程,研究中国近代药学史的发展与学术传承,民国医学期刊刊载的论文是不得不研究的重要史料。《现代国医》“药物专号”考订了当时各地中医药学校的药物学讲义,并罗列出当时全国开设药物学课程的学校及所使用的教材,这对于研究民国中药教育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中医世界》“药学研究”栏目收录的民国中医药界人士探讨中药学发展、药学人才培养的文章,揭示了当时中药学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近代各杂志药学稿件索引》梳理了1908年~1931年的38种民国医药期刊中收录的276篇药学稿件,是这一阶段中药学发展的见证,对研究中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3.1.2中药学出版文化的见证。民国医药期刊处于从无到有的探索发展期,栏目设置呈现各取所需,栏目名称和编辑体例因时而动,为从期刊文化史、出版史角度研究科技出版物提供了重要参考。《神州医药学报》“学说”栏目收录的药学文章,分成药物学、药剂学、化制学和格致学四类,并明确规定各类文章的内涵,这不仅可为研究国内医药期刊发展史提供参考,也为当代医药学期刊在内容体例、功能指向、学科传承等方面如何与时俱进予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民国医药期刊刊载的中药学著作出版广告,为当代研究民国中药学文献的出版史提供了资料支撑。《现代国医》“药物专号”收录了陈存仁的《古今药学书目考》,考订了周秦两汉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的药学参考书,清以前书目列出了书名、卷期、作者、来源、存轶情况,有些书目还列出了收藏者;清朝书目列出书名、卷或册数、编著者。民国出版的药学参考书有43种,列出书名及别名、册数、编著者。这对研究中药学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3.2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文献学术价值。3.2.1传统本草文献和中药学理论的传播与传承。针对传统中医药学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为发展中医药,中药学界有识之士积极开展对传统本草的整理、考订与诠释工作,并积极开展民间草药的整理研究工作,充实本草学内容,同时对中药理论进行重新整理和细化,以促进中药学术的争鸣、传承与发展。这些研究当时中药学发展的文献资料在民国中医药期刊的药学栏目中都有体现。如《苏州国医杂志》“药学研究”栏目着重从名称、形态、产地、成分、炮制、用量、禁忌、功用、主治等方面介绍传统药物的功效。《中医杂志》“药物学”栏目从药物名称、科属、形状、种法、播种期、收获期、制法、性能等方面研究单味药。另外,民国期刊论文中有些作品是尚未以单行本出版发行的个人著述,如王慎轩以女科著称于江浙沪,当时刊载于民国期刊上的《最新中国药物学》专著内容,作为一代名家的药物研究成果,也仅在民国期刊中出现。3.2.2中西药学理论的汇通与渗透。民国时期中药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衷中参西”,通过融汇、吸收现代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等逐步形成新的中药学术体系。传统本草知识结构主要包括药物的性状、产地、采集、炮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禁忌等内容,吸纳过现代知识的民国中药期刊论文中,往往加入药物基原、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知识内容。如周梦白《用科学方法整理过的几种中药》一文,从本原、形状、成分、试验、效能、贮法六方面整理了十种常用中药。《国药新声》“专著”栏目对麻黄、乌头等国药进行整理时增加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国药专号”中朱恒璧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对延胡索、麻黄素、莽草、当归、兰草、大风子油、洋小蘖素、白豆蔻、细辛、钩吻、闹羊花、丹参、人参、洋金花、芫花进行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这一时期的成果为以后的中药化学与中药药理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2.3中药科学化的探索与变革。民国时期出现了“中药科学化”的趋向,即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精制中药,开展实验研究。精制中药主要是改良剂型与提炼有效成分;开展实验研究,主要是运用生药学、中药化学、药理学等研究方法,对中药性效理论进行验证和补充,同时对中药的功能主治及临床作用进行科学的阐释。新方法的引入,为有效考订药物基原、扩充中药性效理论、扩展药物功效与主治范围提供了更为准确的途径。民国中医药期刊中的药学文献从一个侧面记录并见证了中药科学化的探索与变革过程。如包天白[5]在《现阶段中之国药科学化问题》一文中提出国药科学化研究工作,主要有两点:“一整理中国药科之文献,备研究生药学之参考,二将实验之有效药物及方案,依据科学,阐述经过原理,公诸研究,宣扬于世界。”《医界春秋》“药物学特刊”收录了叶橘泉的《国药改良炮制谈》、顾子静的《国药制法改良刍议》、宋大仁的《中药之科学的研究》等关于中药科学化探索的论文,这些论文是研究民国中药学创新与变革的重要资料。

医药学论文范文篇8

年1月6日医学护理论文格式来源网友提供通过实践所获得的科研论文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如下内容①题目;②作者;③摘要;④关键词;

韶关市红十字会医院

护理论文的撰写格式论文是研究工作的总结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立意新颖、内容真实、结果可靠在理论上对实践有指导意义论文要求有一定的格式由文题

护理论文的撰写格式

护理论文的撰写格式论文是研究工作的总结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立意新颖、内容真实、结果可靠在理论上对实践有指导意义论文要求有一定的格式由文

医药学护理论文格式

医药学护理论文格式写作指导论文之家论文ag尊龙app首页中国论文之家论文下载论文之家做最好的考试医药学护理论文格式写作指导来源作者未知时间

如何撰写护理论文之护理论文的撰写格式

2010-3-论文题名的要求论文的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是全文给编辑和读者的第一印象是文章公务员之家:

浅谈高校学报医学论文正文的格式撰写

与临床研究类论文只是在内容上有较大区别格式方面基本相同可供借鉴5医学护理由关键词、前言、临床资料、护理、讨论和参考文献几部分组成一般

医药学论文范文篇9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刊号:0256-7415国内刊号:44-1231/r出版地方:广东邮发代号:46-38创刊时间:1969年发行周期:月刊期刊开本:a4

复合影响因子:0.578

综合影响因子:0.293

期刊全年定价:¥180.00

所属分类: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医药卫生科技中医学

新中医杂志社简介:

《新中医》本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的部级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创刊30多年,一直以提高水平、高质量而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并在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医药学术刊物。

《新中医》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医药核心期刊,并为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医药学文摘列为重点长期收录刊物。荣获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连续多次在国家期刊评比中获得优秀期刊奖。

新中医杂志栏目设置:

名医笔谈、学术论坛、老中医经验、名专家精粹、中西医结合、临床论著、中医急症、针灸推拿

新中医杂志荣誉:

ca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新中医杂志社简介:

《新中医》杂志投稿须知1.题目应简练、明确,并能反映论文的主题,题名所涉及的医学术语请用规范名,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避免使用非常用的缩写词,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2.副标题一般不提倡使用,在必要时才使用,一般用于同一研究课题的系列论文中。

3.作者的署名只限于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研究的工作者,并参加拟定文稿、能对内容完全负责和解释者。人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排列。若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加注阿拉伯数字予以区分,如:“刘青松1,王一力2”。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对其他有贡献的人员,可在文未致谢中注明。稿件投出后要变更或增删作者,应由全部署名作者所在的单位分别出具证明确认,否则本刊不予受理。

4.作者单位应置于作者署名之下,包括单位全称、城市名、邮政编码,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广东广州510405”。若署名的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根据作者姓名上加注的数字分别一一列出。

5.摘要一般以100~300字为宜,以第三人称书写。应明确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试验的方法、研究成果和最终结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其重点是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能写入公式和图表。

6.关键词应能确切反映研究的对象,一般为3~8个,使用主题词时,主题词应从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主题词表》中查出。

7.中图分类号采用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标注。

8.文献标识码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填写。

9.文章编号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给出。

10.收稿日期以本部收到来稿日期为准,由本编辑部填写。

11.基金项目应注明基金的名称、编号,并请附寄基金立项复印件,以作统计资料用。

12.第一作者简介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3.引言应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宜与摘要雷同,也不要作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

14.正文是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书写时应特别注意层次标题、插图、表格、量、单位、数字和外文字符的正确使用。

(1)正文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

(2)表格与插图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应用电脑绘制或用碳素墨水绘制在绘图纸上。插图必须线条均匀、清晰、主线和辅线粗细比例约为2∶1。图中文字、数字、各种符号必须与正文一致。图勿过大或过小,每图不超过10cm×10cm。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如为照片时,应层次清晰、反差合适、剪裁恰当。

(3)量和单位书写时应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的使用应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部门于1986年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

(4)医学名词术语中医名词术语以《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及《中医大词典》为准。中西药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词典》、《常用中药处方用名规范表》(中国中医药学会编辑学会审定试行)为准。临床上常用的英文缩写名词在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加中文注明。

(5)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体等。生物学中的属(含属)以下的拉丁文字名下应用铅笔加上底线。数学式、化学式等带有上、下角字符时,每一字符的大小写和所处位置应非常明了。

15.讨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地指出论文的主要结果、论点和总体概括。也可以在结论和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和待解决的问题。

16.参考文献注意不同文章载体的录入格式:[1]万锦.中国大学学学报论文文摘(1993-1999).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7.联系地址在稿件ag尊龙app首页或未页的脚注注明第一作者及联系人的单位、邮政编码、地址、电话、e-mail等.

医药学论文范文篇10

1.1传统和文献研究结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将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公共管理、物流专业共56名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同步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在传统教学进行同时实施文献教学法,在文献教学法实施之前,向学生开设文献研究方法讲座,学生根据自我兴趣选择与中医基础理论相关文献进行网上检索,收集文献并整理,之后撰写论文。完成传统教学法内容和文献研究结合教学法内容后,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理论考试。两组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试验组最后成绩以理论考试成绩与论文成绩作为评价指标,理论考试和论文成绩各按照70%和30%计入总成绩。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的平均成绩是86.54,对照组的成绩是77.26,统计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叭)。

1.2传统和自主授课结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将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信息、英语专业共54名学生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方法,试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同时,实施学生自主授课方法。学生自主授课方法主要在传统教学进度的前1/3后进行,此时教师限定一定课时数,由试验组学生自主选择讲授内容,自主选择授课方式,每位试验组学生都要参与授课,进度和时间由教师全程控制,教师在学生自主授课结束后,总结和梳理知识体系,并对授课的学生进行点评和打分。试验组最后成绩以理论考试成绩和自主授课打分作为评价指标,理论考试和自主授课成绩各按照70%和30%计入总成绩。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结果证明,试验组的平均成绩是88.23,对照组的成绩是75.31,试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2对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法改革的认识

2.1培养成就意识促进知识掌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情境的创新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对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法改革,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2010级公共管理、物流专业的学生教学法的改革试验充分证明,传统教学和文献研究结合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对中医学基础内容的认识,勤加思考,激发学生探索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求知欲望,同时促进学生利用学校网卜图书馆资源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通过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尝试撰写论文,最终获得中医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享受成功的喜悦。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法的改革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达到学生主动要求学习中医知识,主动探求中医知1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