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11-23 17:24:03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中医药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引导教育,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建立和巩固完善县、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弘扬法治为核心,以满足社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需求为出发点,以防范化解矛盾纠纷为着力点,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中医药行业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全面提高我县中医药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把遵守各种卫生法律法规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首要任务,把化解矛盾纠纷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主线,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使法制宣传教育成为各单位医疗活动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工作督导力度,促进“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化建设,切实做好迎接省、市主管局的检查与验收。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
各单位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国家的基本法律及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念、方针和政策,努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主义观念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政策、方针和重大理论,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主义观念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
(二)切实加强对重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积极构建和谐县域医疗环境。
各单位要坚持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深入开展中医药“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中医药事业法律知识、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食品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条例的培训学习和宣传教育。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增强从业人员服务保障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敬业奉献精神,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积极创建“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环境人人共享”的平安和谐县域医疗大环境。
(三)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全面推进中医药行业法制宣传教育。
坚持中医药行业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落实各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奖惩兑现力度。落实院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讨论和事前法律咨询制度,加强监督、审计等制度的学习和落实。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促进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结合“六扫除六确立”、“三问三解”等活动,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和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为推动我县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各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法制宣传办公室要经常对普法宣传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各科室工作绩效评估结合起来。各单位相关科室职责和分工为:①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单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策划和实施,负责对本单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培训和考核及依法管理、依法行医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和信息反馈;②办公室、绩效科:负责本单位职工劳动保障权益的法制培训、宣传及考核;③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医疗、医技、护理卫生人员依法行医的法制宣传、培训、考核的实施以及督查和信息反馈;④院感科:负责院内感染控制、职业病防护等的法制宣传培训及考核;⑤保卫科:负责治安安全、消防安全的法制培训及考核;⑥财务科:负责重要支出事前审计、规范收费等法制宣传培训及考核;⑦防保科:负责传染病防治宣传橱窗、专栏等宣传工作;⑧中药房:负责执行中药材质等验收制度,加强中药材加工、炮制和中药制剂配制的管理,保证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的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及考核。
(二)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中医药行业法制宣传主题教育活动。
县中医医院要充分发挥我县中医药行业龙头作用,带头做好中医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各项活动。各单位要充分发挥会议演讲、标语横幅、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宣传橱窗等宣传媒介作用,利用街头咨询、社区宣传、举办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中医药行业法制宣传的浓厚氛围。要结合岗前培训、专题讲座、全国法制宣传日(12.4)、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大力介绍宣传普及中医药行业相关法律知识,促进法制观念与意识的增强。
(三)突出重点,分类实施。
1、各级管理人员要在学习中医药行业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熟悉和了解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每年不少于两次集中学习。
2、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深入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卫生部门规章。如:中医药条例、省发展中医条例、省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管理意见、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依法开展执业活动,作好学法笔记。
3、行政管理人员要深入学习各项法律和行政法规、政策规范。以管理合法性为基础,管理合理性为目标。贯彻宣传计划生育法、劳动合同法、消防法等法律,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职工的合法权利,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坚持学法、用法和守法。
1、从中医药改革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法制学习宣传。在加强法学理论学习的同时,要运用典型案例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典型案例讨论。不断提高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学法用法水平。
2、把法制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把遵守法律与遵守纪律相结合,把“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和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相结合。明确领导干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在贯彻执行中有关中医药行业法规、规章工作中应履行的法定职责,增强对法规的理性认识,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3、坚持依法行医、依法执业、依法管理,保证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方针、政策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执行。进一步落实院内依法管理、依法治院措施,充分调整临床医务人员队伍,完善院务公开制度,明确医院重大事项的议事决策程序、监督程序等,坚持事前审计制度、院内公示制度和公开招标制度,把学法用法工作贯穿于医院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第二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时期中医药发展目标任务,立足中医药工作重点,以提高全县中医药行业人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为中心,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中医药法治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入开展中医药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理,推动我县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工作原则和工作任务
(一)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扎实的中医药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等公共法律和中医药专业法律知识,进一步坚定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全面提高中医药行业全体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中医药行业法治化管理水平,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工作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百忙之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中医药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法律的需求;坚持分类指导,增强中医药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学用结合,促进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革创新,丰富中医药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三)工作任务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社会主义基本法律体系。在中医药行业大力学习宣传宪法确立的国体政体、领导核心、指导思想、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大力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等内容,进一步增强中医药行业全体人员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加强中医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加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2、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政策措施,使广大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员和人民群众能够正确认识、参与和支持医改;学习宣传与中医药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相协调;围绕群众关切、反应强烈的问题,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打击非法行医等行为,切实维护医疗服务秩序和群众就医安全。
3、学习贯彻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不断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省发展中医条例》等法规,学习中医药医疗服务、科研、教育等规章、规范性文件,让中医药行业人员了解国家和地方关于中医药的政策措施和法律制度,熟悉掌握中医药管理各方面的具体规定,形成遵规守法、加强自律的良好氛围。
4、围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学习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学习宣传信访、投诉、调解等法律法规,增强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依法化解矛盾能力;学习宣传行政复议与诉讼、侵权责任、医疗纠纷调处、引导公民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5、深入推进依法治理。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法制政府建设的意见》,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积极推进法律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提高中医药行业依法治理水平。
6、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主题活动。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加强领导,大力推进中医药法制宣传教育。针对不同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要以“10.22”世界传统医药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中医药工作实际开展社会公益法制宣传。
三、对象和要求
(一)教育对象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全县中医药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广大人民群众以及中医药行政管理相对人,重点加强医疗卫生人员、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
(二)教育内容和要求
1、深入开展中医药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广大中医药人员知法、守法和依法执业意识。要在新上岗人员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纳入中医药法律知识,学习掌握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与其执业行为密切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要通过集中培训、收看专题片、组织讨论会等不同形式,继续开展在岗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规范医疗行为,切实做到依法执业、廉洁行医。要加强中医药窗口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2、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健全并落实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的考察、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年度评估考核,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等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3、面向社会广泛开展中医药法制宣传教育。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医药法律法规,使社会各界特别是卫生服务相对人中医药法律法规,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法律法规知识的认识,提高依法维护生命健康权益的法律意识。
四、步骤与安排
我县中医药行业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从2014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在总结“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至2015年。各单位要按照本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法制宣传教育“六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提出年度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创新性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总结交流宣传经验,确保本规划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下半年。县卫生局将对各单位“六五”普法工作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对优秀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六五”普法规划、年度计划制订及中医药法制宣传教育落实情况;普法工作领导机构、人员、经费落实情况;重点学法对象学法情况;重点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情况;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开展情况;学法制度措施建立、执行情况;学法考试、考核登记情况;普法档案资料整理归档情况;学用结合,依法治理、依法行政的情况。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卫生局成立“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各股(办)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医政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实行一把手负责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和完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开展督查等制度,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确保“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各项工作任务到落处。
(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建设和人员保障。各单位要加强普法办公室的建设,保证普法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健全和完善中医药普法工作责任制,明确有关科室和人员的职责,实行目标量化管理,对中医药普法工作定期进行检查督促。
(三)创新中医药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宣传栏、发放法律宣传资料、上街入村巡讲等方式开展中医药法制宣传教育、探索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开展宣传教育。结合法治实践,采取以案说法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四)加强督导检查。县局“六五”普法领导小组每年将开展1—2次督导工作,督促检查各单位中医药法制宣传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对不重视、未开展工作,工作动静不大,措施不力的单位和人员,通报批评,严重者给予约谈,责令整改等行政处罚。
第三篇
一、落实医改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医改进程
(一)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巩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和零差率销售管理,深入了解基本药物在推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规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把基本药物制度向县级三家公立医院延伸,并零差率销售,改善“以药养医”机制,彻底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
(二)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落实新的村医补助政策,重新核定村卫生室设置和人员配备,制定《乡村医生管理办法》和完善《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兑现。完善县镇、镇村卫生管理一体化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使优质卫生资源向基层延伸,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三)全面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目标任务
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认真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逐步建立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的机制体制。根据《区域卫生规划》重新核定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完善财政补偿机制。全面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服务质量和数量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升服务能力。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继续探索支付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活动,加快完善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县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得到实惠。
(四)规范医疗机构收费行为
县级三家公立医院要严格执行省物价局、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价格公示和“一日清单”制度,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成本核算,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五)健全医疗服务长效监管机制
加强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增强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意识,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落实院务公开各项要求及《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监督考核办法(试行)》,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优化服务流程和内部民主管理决策。
二、强化医疗质量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一)加强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和重点专科建设
严格医疗机构、人员、技术、大型设备准入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推行医疗技术项目分类管理,严格申报审批程序。继续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发挥临床重点专科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专科医疗水平和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继续强化“三基三严”训练
健全开展“三基三严”训练与考核的长效机制,在全县开展医务人员临床基本技能和病历内涵质量培训与大比武活动,提高医疗队伍尤其是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基本技能。
(三)认真落实十三项核心制度
狠抓十三项核心制度的贯彻执行,不断强化医务人员依法执业和严格遵守各项诊疗规范与制度的自觉性,落实“病人安全目标”。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对医疗核心制度要做到“三个一”,即核心制度人手一册、集中学习每月一次、个人学习每周一条,定期对本单位职工进行核心制度考核检查,要求每位医务人员将核心制度熟记在心,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四)严格执行医疗纠纷(事故)问责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医疗纠纷(事故)问责办法(试行)》,通过问责,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医疗护理操作规范,切实抓好各项制度和医疗安全措施的落实,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与责任意识,把一切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服务要素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一)认真开展打击非法行医、非法医疗广告活动
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行为,认真清理违法医疗广告,维护医疗市场秩序。县卫生监督所全年开展二次大的集中清理整顿活动,并不定期开展巡查工作,保持高压态势。
(二)加强关键部门规范管理
按照“明确目标、分类指导、重点治理、务求实效”的原则,加强治疗室、手术室、抢救室、消毒供应室等规范化建设与管理。
(三)改善服务态度,打造优质诚信医院
按照优质医院创建活动要求,结合医院各项工作,重点提升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打造优质诚信医院。
(四)贯彻落实医德医风制度规范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培训,牢固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帮助医护人员判断善恶、荣辱的界限,陶冶情操,明晓对病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形成强烈的义务感、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建立医患沟通责任人制度,住院患者主要由责任医师、责任护士负责沟通;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由主刀医师沟通;门诊患者由接诊医师负责沟通。完善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建立医德医风量化管理和量化指标考评,把患者满意度作为对医务人员的一项重要考评指标,逐步形成客观公正的医德医风纠错机制。培养和树立一大批医德医风标兵,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利用带动效应,形成人人争当医德标兵的良好氛围。
四、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
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总揽,将“三好一满意”活动与“创先争优”、“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优质医院创建”、平安医院建设、“医疗质量万里行”、“医疗质量督查月”等活动紧密结合,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促进医疗服务全面上台阶。
(二)改善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医疗服务,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大推行先诊疗后结算、志愿者医院服务、便民门诊、无假日门诊、同级医院辅助检查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力度,打造一批人文服务亮点,培养一批先进典型,努力使“三好一满意”取得新成效,让群众更加满意。
(三)继续加强医疗质量督查
按照“医疗质量安全督查月”活动安排,认真扎实开展交叉督查和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督查工作。同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每季度开展一次医疗质量安全大检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医疗质量。进一步规范医疗文书书写,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能力,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一)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
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标准与规范。重点强化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重症监护等重点部门管理,加大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力度,杜绝严重医院感染和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二)认真实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士队伍结构,充实基层护理力量、建立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
(三)大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以优质护理服务为抓手,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管理水平。重点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全面落实护理职责,验收、命名和表彰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及病区。
六、加强中医药工作,巩固提高先进单位成果
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七、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一)实施绩效管理,加强内涵建设
各镇卫生院要以绩效管理为指南,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完善工作程序,落实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要以绩效管理促内涵建设,不断推进医疗服务规范化,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全面深入推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镇卫生院要切实负起责任,把村卫生室管理工作抓实抓好,对村卫生室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工作要全面实行绩效考核制,按考核结果发放村医补助、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制定乡村医生管理办法,要逐步建立健全村医末位淘汰制和到龄退出机制,不断更新农村卫生人才,确保各项农村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
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要达到“十个统一”,即:行政统一管理、人员统一管理、业务统一管理、财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管理、收费统一标准、统一公共卫生服务、统一合疗报销、统一绩效考核、统一聘用管理。严格按照“规范化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加强村卫生室内涵建设和国有资产管理,建立明细台帐、落实管理责任、确保规范化村卫生室工作不断跨台阶、上水平。
八、统筹管理,做好其它工作
(一)深入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加强药事服务管理,强化处方点评和超常预警管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进行排名和公示,对排名靠前的医疗机构负责人、医师全县通报批评或告诫谈话。
(二)做好重大医疗救治工作
组织实施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重大事件医疗保障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及演练工作。
(三)建立新机制,引进新人才
建立人才引进机制,聘请专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专科医师,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定期选派优秀骨干医师去上级医院学习进修,引进新知识新思想。健全医院新进人员培训学习机制。
(四)加大项目管理力度,不断促进项目上水平
配合卫十一项目办活动计划,加大管理与实施力度,挖掘已有的亮点与经验,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第四篇
健康教育是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健康教育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慢性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广大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促进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开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现制定2014年度全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健康教育服务均等化,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提高专业队伍素质,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教育普及率、核心信息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
二、主要工作
(一)围绕健康教育服务规范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一是设置与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乡镇卫生院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距地面1.5~1.6米高;宣传栏每月更新一次,并保留宣传档案。二是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全年县级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不少于12次,每个乡镇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不少于6次。三是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在医院、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教堂等重点场所,结合妇女、儿童、老年人、孕产妇等各类人群的健康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医疗卫生人员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乡镇卫生院每年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12次,村卫生室不少于6次。四是发放印刷资料。各乡镇提供健康知识和健康咨询服务,健康知识入户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入户率达100%;候诊区、诊断室、咨询台等处摆放健康教育折页、处方、手册、报纸等;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五是播放音像资料。各乡镇卫生院在候诊区、观察室或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每个机构每年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不少于12种。
(二)重点开展各种卫生宣传日健康教育活动。由县卫生局统一组织,各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参与,重点开展每月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主要开展元月份“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三月份“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四月份“全国爱国卫生月”和“全国预防接种日”、五月份“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和“世界无烟日”、六月份“全国爱眼日”和“国际禁毒日”、七月份“世界人口日”、八月份“世界母乳喂养周”、九月份“全国爱牙日”、十月份“全国防治高血压日”、十一月份“世界精神卫生日”和“世界防治糖尿病日”、十二月份“世界艾滋病日”等卫生宣传日健康教育活动,并做好资料收集。
(三)积极做好创国卫各项健康教育活动。要以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健康”为平台,扎实抓好各单位健康教育日常工作。开展“健康知识进农家”、健康教育示范镇(村)等活动,推进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加强指导,做好社区、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卫生、健教工作。
(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干预工作。各乡镇要积极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全面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干预、评估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营造支持性的环境,改变居民不良的卫生习惯,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继续贯彻国家教委、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的要求抓好中小学健康教育评价工作。要落实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做到有课程、有课本、有老师、有教案、有测试。要开展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举办健康教育讲座。要继续开展创建“无烟学校”、“健康促进学校”活动,以此活动推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开展企业、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社区、企业要严格按照《劳动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和要求,充分运用各种健康教育技术和传播手段,对社区居民、各种作业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训。
(七)加大控烟工作力度。充分利用“世界无烟日”等卫生纪念日,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利用电视、报纸、宣传栏、网络、入户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烟草危害相关知识,扩大控烟成果,减少吸烟人群。积极开展无烟学校、无烟医院、无烟单位等创建活动。力争到2014年9月底全县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建成无烟单位。
(八)加强新闻媒体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联合县电视台要办好卫生与健康栏目,做好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县卫生网站要及时建立并更新健康园地栏目。配合新闻媒体,及时提供有关卫生防病科普知识稿件,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及时报道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新动态。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完善工作体系。在政府的领导下,建立起以政府领导、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指导、全社会参与为特点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制和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各乡镇要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健全工作网络;开展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培训工作,全年不少于8学时;组织开展各项健康教育活动,要制定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的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要保证健康教育经费的投入,配备照像机、影像播放设备等必要的硬件设施。
(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落实。各乡镇要认真抓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每个乡镇要创建2个试点村,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县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同时要做好健康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认真做好平时工作的记录、相关资料的收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整理归档。
(三)督导检查,加强考核评估。每年要进行督导和考核评估工作,县级对乡镇每年不少于4次,乡镇对村级每年不少于4次,督导评估结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与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进行评比。
第五篇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医改各项工作。
一是扩大新农合覆盖面。提高筹资标准,农民人均资金由100元提高到150元,总资金达到近4000万元。提高保障水平,在全县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面开展门诊统筹工作,简化报销程序,使参合农民全部受益;二是做好城乡居民建档和健康体检工作,完成全县27万农民和4万城镇居民建档工作,完成全县4万名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工作,完成疾病谱的基线分析档案建设;三是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0个项目(①农村孕妇免费增补叶酸项目;②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③3岁以下婴幼儿免费生长发育健康检查项目;④老年人健康保健项目;⑤传染病管理项目;⑥全民健康教育促进项目;⑦孕产妇健康保健项目;⑧15岁以下儿童免费接种乙肝、乙脑疫苗项目;⑨重性精神病管理项目;⑩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项目);四是全面实施医务人员培训。2010年村医培训达到100%,县、乡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培训达到50%,年内培训1000人次;五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退休医生返聘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建立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村医疗机构工作制度;六是全面完成卫生服务体系12个建设项目;七是实施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八是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实施药品“三统一”(即:药品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九是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研究制定我县公立医院改革方案。
2、突出农村卫生工作,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内涵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完善工作程序,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二是开展乡镇卫生院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善服务条件;三是在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按照职能按需上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四是深入开展标准化村卫生室创建活动,在巩固提高创建成果的基础上,2010年全县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五是加强乡村医生业务技术能力培训,培训面达到100%;六是全面推行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达到“八个统一”(即:行政统一管理、人员统一管理、业务统一管理、财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管理、收费统一标准、统一公共卫生服务、统一合疗报销)。
3、狠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扩大农民受益面。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完成农民个人交费800万的筹资任务,确保参合率达到95%以上;二是简化合疗报销程序,实行“首问负责制、办事承诺制”和“一厅式”办公,方便群众;三是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定点机构医疗行为;四是加强费用控制,降低费用成本,规避基金风险,减少群众支出;五是加快合疗信息化建设步伐;六是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面开展门诊统筹补偿,扩大群众受益面。
4、强化公共卫生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以计划免疫为中心,加强传染病、结核病、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二是认真实施“农免”、增补叶酸、“降消”等妇幼保健项目工作,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等妇幼保健主要指标;三是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突出食品安全整治和医疗市场规范两个重点。
5、持续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是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推进医院管理规范化;二是抓好十四项核心制度落实,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三是进一步严格人员、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科目准入制度管理,不断开展医疗质量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活动;四是抓好医务人员岗位练兵和“三基三严”培训,全面开展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核、教育建档工作,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五是加强血液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六是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6、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一是全力抓好县医院13000平方米、投资4500万元的住院楼2期工程,力争年内封顶;二是完成国债、扩大内需及灾后重建共10个项目,建设面积10600平方米,争取国家投资1616万元;三是抓好县中医院2000平方米、投资300万元的综合楼建设项目;四是投入资金720万元,全面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五是投资200万元,按计划做好卫十一项目第二年各项工作;六是投资560万元,完成乡镇卫生院后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七是加大争取国家资金力度,力争全年争取国家资金4000万元以上。
7、深入推进爱卫工作,为广大群众创造和谐环境。
一是抓好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及时检查指导,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年度目标任务;二是继续深入开展卫生集镇、卫生村和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文明卫生程度;三是抓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及“除四害”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清理农村“三堆”,治理“三乱”,美化“三口”;四是全面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五是加强环境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篇2
1.1项目组建“中医药继承者”。关爱留守儿童成长项目,是以“弘扬中医文化,服务大众健康”为宗旨,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的新方向———健康教育志愿活动,将爱心支教和中医药文化教育相结合,将爱心助学与健康扶贫相融合,努力创建“大医精诚,青春志愿行”中医药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项目于2013年正式启动,主要依托办学历史悠久、学科特色鲜明的湖南省重点建设中医药高等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借力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建立起一个专业而稳定的工作团队。团队成员由骨干教师和来自学校中医学、针灸推拿、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等多个专业兼具中医药高等教育背景与医者仁爱之心的学生志愿者组成。1.2项目重点本项目重点是实施。“21天健康养成计划”,通过体质辨识、课堂教学、实践体验和反馈互动等4个服务环节,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健康生活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掌握简单的防病治病方法。“21天健康养成计划”主要包括:1)体质辨识(1天)。编制《儿童中医体质与判断自测表》,收集孩子们成长数据,跟踪项目效果;2)课堂授课(6天)。编写《预防通识》《中医药小妙方》《中医药文化》等系列健康教育绘本教材,带给孩子们健康的生活观念;3)实践体验(11天)。开设中医药传统保健、中医适宜技术、中草药辨识等实践课程,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4)反馈互动(3天)。通过中医药文化汇报演出、中医药标本制作、中医药特色图书馆建设、中草药种植园建设,巩固学习内容。1.3项目成效本项目着眼于将中医药健康知识融入支教、植入童心,先后赴湘黔两地共7所学校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截止到2018年,项目募集公益资金和物资近200万元,惠及留守儿童。1039人次,有效帮助留守儿童提升了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项目先后获湖南省第二届志愿服务大赛和第四届中国志愿服务大赛金奖,并成功入选2019年共青团湖南省委青年志愿品牌升级项目。项目成员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向上向善湖南好青年”“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湖南省雷锋式青年志愿者”“湖南省雷锋式当代大学生”“湖南省最美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2“中医药继承者”项目特色
2.1目标定位精确化。综观已有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行动,主要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城市感受和爱心捐赠等主题展开,很少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基本忽视其养生保健治病防病的意识和技能的培养。项目组在长期的三下乡支教中,发现留守儿童不仅学业失教、亲情失落、健康失管,而且普遍存在发育落后、生长迟缓、体质欠佳等问题。697万留守儿童,不光牵动1394万务工人员的心,也牵动着全社会的心。因此,该项目积极推广以中医药为主的健康教育,将爱心支教的关注点从“有学上”“上好学”转变为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着重提升孩子们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2.2服务内容多元化。项目组秉持“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发生”的原则,通过课堂教学、体质辨识、实践训练、资料发放等多元化方式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实施“21天健康养成计划”,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生活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掌握简单易行的防病治病方法。与此同时,项目组依托中医体质辨识收集孩子成长数据,跟踪项目效果;编写了湖南省第一套中医药健康教育绘本,有中医文化、养生保健、预防通识、中医药小妙方等内容;开展了涉及中医传统保健、中医适宜技术、中草药辨识的实践课程,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设置了包括中医药文化汇报演出、中医药标本制作、中医药图书馆和中草药种植园建设的反馈互动环节,巩固学习内容。多元化的项目实施,向受益儿童打开了通向“中医药文化”的门,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种子。2.3资金筹措社会化。项目立足自身思路与要求,不断创新帮扶理念,丰富帮扶载体,与社会各医疗机构、医药公司、教育机构等广泛开展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多方联动发力、多渠道经济保障的良性循环模式,确保了项目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后发力和生命力。同时,项目组与帮扶学校建立志愿活动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保证项目持续深入开展。
3“中医药继承者”项目经验启示
3.1创新项目实施模式,健康行为养成确有效项目组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建立起课堂、体验、互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让留守儿童在动手、观察、思考、探索中感受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前所述,项目实施“21天健康养成计划”,通过体质辨识、课堂授课、实践体验、反馈互动4个服务环节,有效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生活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掌握简单的中医防病治病方法和养生功法。项目还对部分受益儿童进行了体质辨识回访,结果发现生机旺盛质孩子的占比有所提高,孩子们的卫生习惯明显好转,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逐渐养成,因病缺勤率呈下降趋势。3.2规范项目评估体系,项目深度发展更可行。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志愿者根据儿童中医体质的划分,制定了《儿童中医体质辨识表》,采用表格式对生机旺盛质、热滞质、湿滞质等7种不同体质进行了精准量化,通过志愿者对留守儿童的信息采集、专业老师的数据分析,了解儿童学习后对健康体质改变的效果,并积极组建以服务地老师为骨干成员的常驻志愿者团队,结合驻地志愿者的情况反馈和学生反响进行项目整体效果评价,基本形成了规范化的项目效果评估体系,为项目的深度发展提供了基本框架。3.3推动健康档案信息化,项目长期服务更精准。以中医药继承者项目开展为契机,借力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尝试留守儿童中医体质档案库的建立,采集留守儿童健康信息,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根据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进行“因人制宜”的个性化干预。志愿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研究,初步制定了《儿童中医体质保健方案》,通过数据对比,对服务对象进行长期跟踪,确保长期服务的精准性。在今后的工作中,“中医药继承者”项目将开设“杏林课堂”在线支教项目,提高留守儿童健康档案的建档率,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儿童健康教育服务,推动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知识的进一步传播。
4结语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篇3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单纯地解决温饱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生命质量的追求。“健康”作为一个热点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很多鲜活的例子,如复旦女博士患癌不幸离世,中科院博士心源性猝死等,让人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疾病面前生命的脆弱,假如失去健康,财富、事业、理想等也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健康是个人获得幸福的前提,是国家昌盛富强的标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明确了健康的战略地位,健康中国的建设是实现中国梦和推动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如何才能获得健康成为人们迫切关注的问题。《“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中指出,需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疾病谱的更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占据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且其具有迁延难愈的性质,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地负担,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究其致病因素大致有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和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其中行为与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病的主要原因。因此维持和促进健康单纯依靠医疗是远远不够的,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疾病对人造成的某些损伤是不可逆的。改变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将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将预防的理念贯彻到底,才是发展健康的有效措施。
一、社区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预防的思想在我国的中医药文化中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当中就有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亦丰富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治未病即中医药文化对于预防的阐述,而实现治未病,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的核心手段就是改变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但是现实中很多人难以意识到其重要性或者不知如何为之。究其原因可涵盖以下几点:第一,物质条件的改善,肥甘厚味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佳品”,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不知收敛,导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日趋上升。而慢性病不是一蹴而就的,危险因素的不断累积,漫长的发病过程,让人们忽视了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与慢性病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第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工作压力随之加大,加班熬夜、久坐久视、低头伏案、精神紧张等成为了很多职业群体的常态,势必对人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颈椎病、腰椎病、偏头痛、焦虑症等疾病屡见不鲜。第三,有部分人认为年轻就是资本,对疾病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去保养生命,一旦发生疾病,有可能造成不完全可逆的损伤,且有一部分慢性病现已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因此亟待引起重视。第四,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对健康的需求也是不断增长的,但是这种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手段和方法却是不相匹配的。人们的健康意识已有增强,但是实现健康的方式有时是不得法的,因此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如何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掌握正确的健康管理手段,除了需要健康工作者的介入,更需要的每个人对自己健康的责任,改变错误的观念,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改变观念,纠正行为就必须要借助健康教育的力量。社区是一定人群的聚居地,有着较为密切的社会交往,维系着特征性文化的共同体,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通过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能够考虑到不同区域人们对于健康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
二、社区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
社区健康教育对于发现和解决区域内人们的健康问题,改善健康状况大有裨益,但目前社区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是现有的社区健康教育资源无法切实满足的。
(一)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陈旧
现今很多中小城市的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仍然较为单一,海报宣传、公益讲座、健康宣传手册是主要的健康教育形式,健康信息的传播以单向为主,较难获得反馈。健康教育的内容较为陈旧和固定,呈现形式缺乏吸引力,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很难激发社区居民学习的热情,导致参与度普遍较低,对健康信息的接受度亦不足。在农村地区,健康教育的开展更需细致全面,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以及健康信息的不对称,如果不能在模式和内容上推陈出新,想要获得健康素养全面提高的结果显然是难上加难。
(二)社区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紧缺
社区健康教育本质是一项社会公益性的福利事业,因此开展此项工作,对于工作者而言,经济回报率较低,而要系统、全面、长期地地去开展此项工作,任务量较大、难度也较高。如果没有固定的、足够的经费、人力和物力支持,健康教育工作将始终处于被动状态。[1]因此从事此工作的专业人员较少,且现有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者,学历、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而对于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指导与规范机制仍有待完善。
三、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探讨
(一)创新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
健康教育是系统性的工作,不是由工作者的专业兴趣所决定的。因此在实施健康教育之前,务必先调研和摸清社区居民现存的健康问题,确定某个时间段内影响人们健康的关键因素或者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健康难题。根据问题来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健康教育的模式,二者最终的呈现均需考虑到所有居民的接受程度,保证健康教育的受益面。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要保证科学、准确、简明、贴合生活等特点,在模式上多种方式相结合,如讲座、多媒体、技能行为指导等多管齐下,以使健康教育活动生动有趣,鼓励全民切身参与其中,进行互动体验式学习。
(二)培养健康教育专业人才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顺利开展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增加在此项工作上的投入力度,完善政策和配套措施,同时为建立健全补偿机制,还需积极探寻多元化的筹资路径。[2]再者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明确工作内容、目标、形式等,完善工作评价和考核体系,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切实的市场和岗位需求,吸纳更多的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加入。加强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鼓励高校设置健康教育专业,加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健康教育专业人才,为健康教育工作注入源源不断地动力。现任的健康工作者需予以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指导,定期进行考核,不断提高工作素养。
(三)整合社区健康教育资源
为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可成立专门的健康教育机构或健康教育部门,进行规范化管理,开发整合流程,依据居民健康需求的不同,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发与整合,保证课程资源的实用性和全覆盖性。[3]从而使社区健康教育获得可持续的运作模式,有效地为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科技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亦是不可多得的健康教育资源。因此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线下和线上同时并行。线上的健康教育在地点和时间上比较灵活,且容易开展,因此可积极推进线上健康教育平台的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和更新健康教育内容,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将健康教育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形成长期的健康教育模式,以潜移默化地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责任。线下健康教育以现场体验式最佳,可有效地帮助居民掌握健康的技能,但是开展容易受到地点的限制,因此还需积极整合辖区内的其他机构资源,各单位、部门协同发力,形成长期合作机制,使健康教育的点更广、更灵活。
(四)深化和拓展健康教育的内涵
健康教育的宗旨是预防疾病,与我们祖国医学的“治未病”观念不谋而合。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养生、预防、保健之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医药的文化教育亦可纳入到社区健康教育当中,让更多地人了解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当然社区中医药健康教育还需考虑居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选取可操行性强、易于理解、符合实际需求的中医药文化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如指导学习中医九种体质,帮助其了解和辨别自身的体质,同时根据体质进行饮食、运动、行为、心理等方面的调整;讲解基本的中医知识和急救措施,帮助人们简要地认识和家庭应急处理某些疾病,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指导人们掌握简单的家庭艾灸、刮痧、拔罐等养生技术,改善亚健康状态,防治常见的健康问题;具有药食同源特性的中草药,指导食用方法,可起到扶助正气、趋避邪气的功能等。
四、结语
健康教育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减少危险因素,优化生活方式以及预防疾病。社区健康教育的辐射面广泛,全民为其受益人,具有普惠性,因此对于健康梦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就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来看,仍无法满足所有人们的健康需求,因此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健康教育功能,仍需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敏.我国社区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7):157-158.
[2]钟珊,季晓辉.我国社区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01):57-59.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篇4
(一)政策落实与组织管理
1.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年度工作计划中有对中医药工作明确的要求和措施,并加以落实。
2.建立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相关的技术规范、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等。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有1名分管院长负责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成立有中医药专业人员参加的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和职责。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专题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社区中医药服务达标点建设工作有一定的认知度。
(二)社区中医药服务项目的设置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置中医科,针灸、推拿应有尊重病人隐私的遮隔措施,中医诊疗专科项目不少于2项。
2.配置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医疗设施,开展中医药治疗方法不少于4种(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敷等)以上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并做好应用情况记录。
(三)社区中医药服务人员的配备和培训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配备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并至少配备2名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中医执业医师。
2.60%以上的临床执业医师接受过市级认可的中医药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
(四)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内容和要求
1.开展中医药参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工作。门诊中医药使用率≥20%,住院及家庭病床中医药参与率≥40%。
2.运用中医药理论,制订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菜单式服务方案,对不少于1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进行干预。
3.居民健康档案要体现中医药内容和特色,并进行动态管理。
4.运用中医传统方法结合现代康复理论及技术开展院内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工作。
5.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保健及计划生育指导工作。每年不少于2次开展社区群体中医药知识健康教育讲座,发放不少于10种社区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
(五)社区中医药服务的监督管理
每年不少于2次听取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对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中医药特色服务内容知晓率不低于90%,对中医药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
(一)城区
1.承担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体现中医药特色,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
2.每个团队配备不少于1名执业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师,或每周至少有执业中医师提供三个半天以上的中医药服务。
3.配置开展中医药服务工作场地和配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设备(针灸、火罐等)。
4.运用不少于4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火罐、穴位注射等),并做好应用情况的记录。
5.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
6.开展不少于2项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导工作(如食疗药膳指导、气功、太极拳锻炼等)。
7.开展不少于4种形式的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教育工作(如电化教育、版面宣传、健康教育处方、个体指导和讲座等)。
(二)村卫生室
1.承担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体现中医药特色,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
2.每个村卫生室每周安排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提供至少三个半天以上的中医药服务。
3.运用不少于4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火罐、穴位注射等),并做好应用情况的记录。
4.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
5.开展不少于2项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导工作(如食疗药膳指导、气功、太极拳锻炼等)。
6.开展不少于4种形式的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教育工作(如电化教育、版面宣传、健康教育处方、个体指导和讲座等)。
三、其他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有中成药品种在80种以上。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篇5
一、居民健康档案
继续以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ii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重点,通过门诊、入户等方式,为辖区内常住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档案系统。截至2015年11月底,累计建档305068份,建档率达到87.43%。
二、健康教育
各基层医疗机构在年初制定了健康教育计划,按规范要求更新了健康教育宣传栏,以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折页、定时播放健康教育光盘、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咨询活动等主要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截至11月底,各基层卫生机构累计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9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咨询活动8次,共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7万余份,促进了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提升了广大群众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
三、预防接种
各乡镇卫生院按规范要求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麻疹查漏补种、强化免疫活动。2015年1-11月份,共为0-6岁儿童接种疫苗64206针次,接种率达到98%,建证率达到100%。
四、重点服务人群健康管理
1、0-6岁儿童保健管理
按规范要求及时为新生儿开展一般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病防治等保健指导,年度内化验一次血常规。按照规范要求开展随访的均提供了免费测定血红蛋白的服务。截至11月底,全县0-6岁儿童33576人,管理25639人,管理率为76.36%。
2、孕产妇健康管理
为早孕妇女建立了保健手册,早孕建册率为70.41%,按管理要求定期开展了产前、产后随访及健康指导工作,卫生院对孕产妇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妇科检查、保健指导,辅助检查项目开展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谷丙、谷草、总胆)、肾功能(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b超(子宫及附件),截至11月底,为孕产妇免费体检293人。
3、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ii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
通过对35至64岁之间非重点管理人群的免费筛查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ii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纳入慢性病管理。年度内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包括一般体格检查项目和辅助检查项目。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ii型糖尿病患者辅助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肝功能(谷丙、谷草、总胆)、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b超(肝、胆、双肾、女性另加子宫及附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辅助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谷丙、谷草、总胆)、空腹血糖、心电图。并对高血压、ii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年内开展4次随访服务,其中对ii型糖尿病患者随访必须提供免费测定空腹血糖服务。截至11月底,全县共管理高血压患者40300人、ii型糖尿病患者7868人、重型精神疾病患者1318人,管理率均超过90%;免费体检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ii型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24772人。
五、慢性病筛查
各村卫生室通过对35至64岁之间非重点服务人群开展年度健康体检,主要是进行高血压、ii型糖尿病筛查,服务内容包括提供一般体格检查和辅助测定空腹血糖的服务,对在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ii型糖尿病患者及时登记,确诊后纳入慢性病进行规范管理。截至11月底,全县共为35至64岁之间非重点服务人群免费筛查体检30812人。
六、传染病报告及处理
各乡镇卫生院均建立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落实了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准确率100%,无甲类传染病、突发传染病疫情和传染病漏报情况发生,所有传染病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置。
七、卫生监督协管
各乡镇卫生院均能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定期对辖区学校传染病防控、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进行巡防,按时对辖区农村集中式供水进行采样送检,及时报送各种卫生监督协管信息,全县100%的卫生院开展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篇6
一、**中医药进社区基本情况介绍
我区成立于**年3月,地处深圳经济特区东部,下设沙头角、海山、**、梅沙4个街道办事处、17个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72.6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2.54平方公里,人口为16.28万,其中户籍人口3.02万,暂住人口13.26万。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2个。其中有社区医院3家,社康中心16家,社会医疗机构10家(其中个体诊所8家,门诊部2家),企、事业单位内部医疗机构12个。现有医疗急救网点3个,居民拨通急救电话后,救护车可在2分钟内出车,辖区居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得到医疗救护服务。**年末,全区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10人,病床350张。**年全区卫生事业总投入6822万元,业务收入7850万元。
(一)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依托三家社区医院,即区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盐港医院(一级甲等医院)、妇幼保健院,按照“院办院管”的思路,截至**年3月底,我区17个社区居委会均建立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每个社康中心都与医疗保险支付系统联网,率先在全市实现了社康网点和医保网点两个100%覆盖率。在4个街道各建立了一个残疾人康复站,将社康中心纳入为低保人员提供医疗救助的定点机构。为13.2万居民建立了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实现了居民足不出社区,就可享受到便捷、优质、廉价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较丰富的中医中药卫生资源。盐港医院一直按照中医特色建设医院。区人民医院设有中医科、中医康复科、中医制剂室。全区有四所放心中药房。另外,我区设有2家中西医综合门诊部,2家中医诊所和1家中西医联合诊所。辖区内中医专业技术人员45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12人,医师(士)24人。在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中,中医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有23名,占社区医务人员的28.4%。近年来,我区加强了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开展了创建区级医院示范中医科活动。**年,区人民医院引进了1名全国重点培养的名中医,该院脾胃病专科、肾脏病专科和肝病专科在全市具有了一定的发展优势。盐港医院不仅注重中医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效果,而且突出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病的疗效优势,对风湿病症、痛风、软组织损伤、肩颈腰腿痛、面神经麻痹、骨质疏松症等病的治疗,采取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显示出中医药独特的疗效优势。此外,我区重视中医药研究工作。**年,全区在部级和省级刊物发表中医论文7篇,区级科研立项1项。
二、中医药进社区的主要做法
我区户籍居民以客家人居多,他们对传统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易于接受,中医药简、便、廉的治疗方法,符合老年病、慢性病人的需求,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一)政府高度重视中医中药服务。“十五”期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面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充分挖掘传统医学的特色和优势,把优先大力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构建新型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作为全民安康工程的首要任务列入十五期间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并相应制订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中医药发展规划。在社康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卫生、计划、财政、人事、民政、计生、社保、街道办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良好发展局面。**~**年,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社区卫生服务经费1943万元;每年中医事业经费占卫生事业费比例达到7.8%,社区健康服务经费占16.5%;区社保管理部门将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区规划部门将社康中心的选址在法定图则和详细蓝图规划层面具体落实,区建设部门在办理报建手续和工程验收时予以把关;在区机构编制部门、区人事局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编制、中医药人才培训等问题也逐步得到了解决,并为中医人才的引进开通了“绿色通道”;各街道办事处积极协助社康中心解决用房问题、协助入户调查和开展家庭访视等工作;稳健的人、财、物投入机制,保障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区中医药进社区工作的开展。
(二)全面配套发展中医药技术的资源。为了保障中医药技术在社区得以持续发展。我区要求社康中心在设置业务用房时,在符合《**社区健康服务基本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40~6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在设备上,为各社康中心配置了推拿床、针灸针、针灸治疗仪、拔火罐等简廉实用的中医设备。为使社区社康中心更好开展中医药工作,我区除在社康中心充实中医药人员外,还定期安排中医专家坐诊,鼓励退休老中医专家定期到社区工作等。为了提高社区中医队伍的素质,我区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对非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进行医学继续教育,并把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纳入了全科医生培训内容。
(三)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点。为了满足本地居民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年,我区对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桥东、中英街、小梅沙、海涛、**等以中医特色为主的社康中心收入中,药费只占总收入的32.3%(全区平均水平42.7%)。在调研的基础上,我区提出了“中医进社区”的总体思路,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把中英街社康中心和新建的桥东、海涛等社康中心作为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示范点。
目前,桥东社康中心为近万名居民提供健康服务,配备多名中医主治医师负责全科诊疗工作,设立独立的中药房,开展了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9种中医、针灸特色服务,配备374种中成药品种。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该社康中心添置了煎药机,方便了居民煎服中药。中英街社康中心运用中医药进行系统医疗,护理照顾,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社会环境,**省城市初保评审团认为这是“小规范,大方向”。该中心于**年被**省评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
(四)全面普及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年,我区印发了《关于印发进一步做好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医工作的通知》,把“中医进社区”纳入政府工作,形成了推动“中医进社区”工作的合力。目前,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都配备了1~2名中医主治医师,64.5%以上的全科医师接受过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所有中医执业医师接受过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或规范化培训。开设中医诊室,配备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基本设施和体现中医特色的诊疗设备等。走上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全区有13家社康中心开展了中医药服务项目,占社康中心的81.25%;**年全区中医诊疗人次为12.56万,占全区诊疗人次的22.4%。
(五)中医药技术服务融入六大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是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医疗保健机构。为了加强内涵建设,适应群众需求,在加强社康中心的内涵建设时,我区充分把中医药适宜技术融入六大功能中。一是将中医工作融入健康教育工作中。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贴近生活,百姓易于接受,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教育中,逐渐显示出自身优势。各社康中心运用中医理论与技术,参与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我局出台了《健康教育宣讲实施方案》、《关于规范我区医疗卫生单位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组建了“健康教育宣讲团”,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学校和企业的协助下,每周深入居民区、工厂、学校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提高了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目前,全区共制定了中医健康教育处方11种。此外,区广播电视台,每天准时播出中医健康保健养生知识讲座。二是运用中医积极参与辖区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年抗击非典型肺炎期间,盐港医院每天向该片区的大企业赠送煎服中药,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三是将中医工作融入保健和康复工作中。各社康中心制定和实施有中医药内容的适合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以及亚健康人群的保健方案,开展具有中药特色的养生保健工作。为了加强对老年人和慢病病人的管理,改变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中英街社康中心在老年保健、慢性病防治功能中,指导社区老年人开展太极拳、太极剑等健身活动,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老年病和慢性病。在疾病诊治、康复上,该中心积极采用中医、中药、推拿、针灸、药浴等中医药知识与技术综合手段,提高疗效。四是将中医药技术融入社区医疗服务中。我区外来劳务工占全区人口的80%,为了解决他们就医难的问题,**年,我区组建了“健康大篷车”,以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主,每周到各个社区、工人生活区轮流开展基本疾病诊疗活动,免诊金,常规检查收半费,送去治疗常见疾病的“一元药”,让外来劳务工和居民享受到了便捷的中医药服务。五是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和孕产妇保健的咨询及指导。
三、中医药进社区的主要成效
中医进社区在**的实践证明,发挥传统医学特色和优势,能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让每个家庭、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医疗保健服务,既符合民情、又顺应民意,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减负,为百姓解愁,把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国策落到了实处。
(一)缓解了群众医疗费用上涨过快趋势。近年来,我区各医院不断更新观念,拓展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办出了中医特色,使社康中心更好地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的六大任务,成为社康中心中医药工作的示范。中医的廉价服务,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深受居民的欢迎。据**卫生局公布的**年全市居民医疗费用情况统计表明,我区社区医院每诊疗人次费用、每出院者费用、每床日费用、单病种费用及药品费用远远低于全市其他同类医疗机构水平。
(二)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近年来,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从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多样化的角度,走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运用中医理论与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医药防治一体化的服务,参与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制定和实施有中医药内容的适合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以及亚健康人群的保健方案,开展具有中药特色的养生保健工作,迎合了居民的服务需求,提高了居民满意度。
(三)推进弱势群体就医难问题的解决。为解决弱势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年我区提出了的“病者有其医”计划。区民政部门利用社康中心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廉价优势,将社康中心纳入为低保人员提供医疗救助的定点机构。低保人员在社区医院和社康中心就诊,免收挂号费,药品费和材料费8.5折优惠,其它医疗费用按7折优惠。同时,低保人员可凭社康中心开具的医疗收费票据,按规定向区民政局申请医疗费用补助。通过推出“一元药”,开通“健康大篷车”,依托社康中心开展劳务工合作医疗,让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和外来劳务工的医疗保健得到了保障。
(四)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中医药进社区,在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对推动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形成了稳定的病源,促进社康中心建设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提高了社康中心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市卫生局**年组织的全市社康中心年度考核评估中,**区有7家单位参加考核评估,成绩均在900分以上,其中鹏湾和中英街社康中心在全市269个被检查单位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一名、第四名;大梅沙、小梅沙社康中心也排在25名内。**年,全市参评社康中心275个,**区7个社康中心中有5个在900分以上。
四、中医药进社区的展望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篇7
全县辖区内常住人口均可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工作内容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置、卫生监督与协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2项。
三、工作目标
按照深化医改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开展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在我县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效的基础上,继续以实施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弱势人群健康管理为主要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四、2014年主要任务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2013年版)》要求,以提升服务质量为重点,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具体要求如下:
(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1.各乡镇医疗机构要对已录入系统电子档案(包括一般人群、重点人群)的姓名、性别、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地址等信息进行全面核对,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
2.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规范健康档案使用和管理,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要加以完善,对未体检即给予建立的,要给予补充体检。要把健康档案建立、更新和使用融入日常医疗服务中,动态补充和完善,对持社保卡就诊的群众,就诊后要及时点击关联,将就诊信息关联到电子档案,确保电子档案及时更新,充分发挥健康档案在疾病控制和人群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3.电子建档率达≥85%,合格率≥80%,健康档案使用率≥50%。
(二)健康教育
1.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严格按照服务规范要求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2.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居民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知晓率≥60%。
(三)预防接种
1.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2.6岁以下儿童建证率达95%,各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单苗接种率达95%。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4-6岁每年开展一次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2.新生儿访视率≥85%,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80%,系统管理率≥75%。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
1.早发现孕妇,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产前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等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2.早孕建册率≥85%,产后访视率≥85%,系统管理率≥80%。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
1.各基层医疗机构要将每年1次的老年人健康体检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老年人的参与和认可程度,及时反馈体检结果并根据体检结果做好健康指导。
2.老年人健康体检率≥70%,健康体检表完整率≥80%。
(七)慢性病健康管理
1.对已纳入健康管理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每年进行至少四次随访和一次较全面的的健康体检。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等项目。
2.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40%,规范管理率≥60%;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25%,规范管理率≥60%。
(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
1.按照《县卫生局关于印发县进一步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卫〔2013〕102号)文件要求,对已纳入健康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开展至少四次随访和一次体检工作等健康管理工作。
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3.5‰,规范管理率≥60%。
(九)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1.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参与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2.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及时率≥9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95%。
(十)卫生监督与协管
1.做好辖区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2.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开展率≥90%。
(十一)中医药健康管理
各乡镇医疗机构要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置中医药人员,加强人员培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积极开展老年人、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确保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35%以上。
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目工作指标要求详见《县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指标》(附表1),2014年度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各项目任务指导数详见《2014年度各乡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导数》(附表2)。各项目指标要求、任务指导数如有变动另行下发。
五、职责分工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主体,应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2013年版)》要求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辖区内村卫生所签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责任书,指导辖区内村卫生所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对其完成的数量、质量进行考核,接受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的指导、培训。
2.村卫生所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收集居民信息,参与、协助提供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接受乡镇卫生院的指导和考核。
(二)公共卫生专业机构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协助县卫生局制定预防接种、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项目技术实施方案;成立相关项目指导专家库;负责相关项目实施情况的监测、指导、培训及日常督导、考核等工作。
2.健康教育机构。县健康教育促进中心要协助县卫生局制定健康教育项目技术实施方案;负责项目实施情况的监测、指导、培训及日常督导、考核等工作
3.妇幼保健机构。县妇幼保健院要协助县卫生局制定0-6岁儿童健康管理和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技术实施方案;成立项目指导专家库;负责相关项目实施情况的监测、指导、培训及日常督导、考核等工作。
4.卫生监督机构。县卫生监督所要协助县卫生局制定卫生监督协管项目技术实施方案;负责相关项目实施情况的监测、指导、培训及日常督导、考核等工作。
5.精神卫生机构。县第三医院要按照《县卫生局关于印发县进一步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卫〔2013〕102号)文件要求,负责做好全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项目监测、指导、培训及日常督导、考核等工作;及时将情况稳定、出院后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转交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健康管理工作。
6.中医药服务指导机构。县中医院应协助县卫生局制定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技术实施方案;成立项目指导专家库;负责相关项目实施情况的监测、指导、培训及日常督导、考核等工作。
六、绩效考核
县卫生局、财政局按照《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2013年版)》(安卫〔2013〕342号)要求对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情况进行考核,每半年考核一次,上半年于7月底前完成,下半年于下一年度1月底前完成。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辖区内村卫生所完成的数量、质量进行考核,每半年考核一次,上半年于6月底前完成,下半年于12月底前完成。
七、经费保障
(一)经费补助。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人均30元提高到人均35元。县卫生局、财政局按照《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偿参考标准(2013年版)》(安卫〔2013〕342号),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完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在绩效考核后,兑现补助经费。
(二)乡村医生补助经费。各乡镇医疗单位原则上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30%-40%工作量交给村卫生所承担,并兑现相应的补助经费。乡村医生补助经费要与任务完成数量、质量挂钩。各乡镇医疗机构按照《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偿参考标准(2013年版)》(安卫〔2013〕342号),根据乡村医生实际完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在绩效考核后,经公示无异议,发放乡村医生补助经费。
(三)资金使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闽财社〔2011〕28号)、《市卫生局、财政局关于落实并规范使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通知》(泉卫基妇[2012]176号)规定规范专项资金的支出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不得将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等其他支出。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项目要求,专款专用。
八、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健全管理组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和新医改实施方案精神的重要措施,各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组织领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健全管理,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到实处。
(二)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贯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年度卫生工作的始终,各单位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既要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又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促进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良性互动,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篇8
一、工作目标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眼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实际问题,注重提高卫生系统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通过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健康教育暨义诊咨询活动,加强健康和医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推行便民惠民措施,热心服务群众,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推动卫生系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树立卫生系统为民务实清廉形象。
二、活动时间
2014年4月15日至8月31日,4月15日开始全县统一启动。
三、活动主体
县卫生局、县级各医疗卫生单位。
四、主要内容
(一)举行卫生知识宣传和义诊咨询下乡镇活动
1、4月15日至25日,县级三家医院分别在3个乡镇各开展1天义诊活动。具体如下:要求每个县级医院派出业务骨干不少于6名,主要进行常见病、慢性病的咨询、初步筛查、诊断和一般治疗。
2、4月15日至25日,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新农合管理中心分别安排至3-6名业务骨干分别与县级三家医院开展义诊活动的同时,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和咨询,普及医学常识和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科学就医。
(二)举办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福寿之乡健康大讲堂
5月1日至30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我县常见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控措施,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根据我县疾病特点和医院的专科特色,组织专家走进学校、工厂、建筑工地、党政机关,讲授、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掌握适用的健康生活常识和专科防病知识,培养正确的就医理念。健康大讲堂的专题要符合群众需求,安排在群众方便的时间,使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每个单位组织2-4场的健康大讲堂,全程要有专家参与。
(三)参加市卫生局举办的首届中医科学文化节
1、参加2014年3-8月每月第三周周六下午3:00-5:00时在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系列讲座不少于4次,每次参加人员县中医医院不少于5人、其它医疗单位不少于1人。
2、全程参加9月在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国内专家进行5场中医文化与健康养生讲座。每次参加人员县中医医院不少于10人、其它医疗单位不少于1人。
3、参加广场中医文化宣传周活动
(1)宣传和专家义诊活动
9月份在市中心广场举行的宣传和专家义诊活动,县中医医院作为牵头单位,要求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做好与市卫生局和其他参加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工作;二是提前到活动现场做好各种布置和准备工作;三是配合县卫生局做好本县参加人员的工作安排和统筹协调工作,具体人员安排县中医医院不少于10名义诊宣传人员、其它医疗单位不少于1名诊宣传人员,县中医医院副主任中医师2名,主治中医师3名。
(2)文艺汇演
9月份在市中心广场舞台举行文艺汇演,县中医医院作为牵头单位,要求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做好与市卫生局和其他参加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工作;二是提前到活动现场做好各种布置和准备工作;三是安排一个以“我的中医梦”为主题的演讲节目,安排一个以“弘扬中医文化、服务人民健康”为主题彩调节目。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健康教育暨义诊咨询活动,制定可操作、能见效的实施方案,将此项活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认真抓好,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二)统一组织,统筹安排。各单位要统筹协调,做到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将活动与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三好一满意”等其他工作相结合。
(三)加强宣传。活动开始前,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将活动安排向社会公告,让群众了解健康教育暨义诊咨询活动,方便更多群众获得相关服务。活动过程中,对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并通过媒体传播健康知识和医学常识,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篇9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骨一科住院重症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62.1±18.4)岁。两组患者在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前期培训护士长参照2009年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路径指南,结合科内实际情况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指南手册,内容包括饮食指导、情志护理、用药指导、中医护理项目目的和安排顺序、功能锻炼指导及出院指导。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培训,使每名护士熟练掌握护理指南手册内容,培训后进行考核。2)人性化管理理念人性化管理理念是在管理活动中将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在满足、理解、尊重本科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双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实现管理者的目的,一方面指导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主动的为病人提供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内容,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加强护理人员自身学习。一方面帮助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自我管理体系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变被动功能锻炼为主动功能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3)护理实施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基本一致,住院期间对照组按常规做健康宣教,观察组住院期间由护理人员分层宣教,首先由责护组长(工龄在5年以上护士担任)对该疾病患者发放护理指南手册,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制定辩证施护方案,对患者进行全面健康宣教。然后再由管床护士(工龄在5年以下护士担任)根据责护组长制定的辩证施护方案对患者功能锻炼指导、情志护理、用药指导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确保患者出院后仍能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保持良好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健康教育内容:①饮食干预:根据中医症型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饮食指导及食疗方。②情感干预:加强护患沟通,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耐性倾听患者的需求,及时发现患者心理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疏导,减少负面情绪,介绍科内该疾病治疗成功案例,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用药干预:护理指南手册上有本科常用治疗该疾病相关药物的用途说明,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关宣教。④认知干预:护理指南手册上提供本科治疗该疾病开展的多种中医操作项目用途目的及注意事项,根据医嘱为患者提供相应宣教。入院时首先向患者讲解科内有关中医操作顺序安排情况,院内提供的优质服务项目,避免纠纷的发生。⑤锻炼干预:护理指南手册为患者提供各种功能锻炼方式,图文并茂让患者可以更形象生动的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恢复期先指导患者仰卧举腿,双下肢交替,每动作重复10~30次,每日三组。再进行五点式或三点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最后可进行飞燕点水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出院时指导患者进行腰部保健七节操[2]。⑥行为干预:出院时指导患者生活中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勿久站、久坐,避免弯腰拾物,注意腰部保暖,规范日常生活行为,劳逸结合。最后护士长每周进行一次专病查房,收集临床应用过程中来自患者和护士的反馈意见,对健康宣教进行临床评价,并总结经验与不足,对健康教育方案进行改进和调整,使其更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确保新型人性化健康宣教模式顺利开展。出院后定期回访。
1.3观察指标
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定:绝对依从: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完全按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偶尔依从:患者住院期间按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出院后未坚持。从未依从:患者住院期间或出院后拒绝进行功能锻炼。从患者出院后1、3、6月进行随访并评定。出院前采用科内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在住院期间焦虑程度、满意度情况评价各10道题,每题一分,根据患者回答情况计算分数,患者焦虑程度及满意度由0~10分表示其程度,患者出院前进行评定。焦虑度标准:<6分为心情平和、6~8分为心情愉快、>8分为焦虑。满意度标准:<6分为不满意、6~8分为满意、>8分为很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
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
观察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
2.3两组患者满意度及焦虑程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7.93±1.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62±0.96)分(p<0.05),焦虑度为(6.24±1.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95±1.36)分(p<0.05)。
3讨论
健康教育是骨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功能锻炼指导又是骨科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片面、无个性化,宣教内容简单,缺乏系统性,易使患者产生信息断层。而新型健康教育的实质就在于明确的、系统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向患者阐明疾病本身、治疗方法、护理要点及坚持自我保健的重要性,使患者通过对该疾病相关医疗知识的了解,能够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加快康复,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从而加强依从性,使患者由被动接受功能锻炼指导到主动进行正确功能锻炼。帮助患者建立完整的自我管理体系,树立健康观念,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复发率,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其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在患者入院时、治疗过程中、住院期间、出院后的四个阶段,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阶段护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研究结果表明,人性化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士自身学习的能力,提高患者自我调护的能力及治疗过程中的积极性,促进患者自觉采纳健康行为,长期坚持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同时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综上所述,为患者提供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可协调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开展的顺利程度,并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将护理工作引入到一个有序的,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可以更好的把优质护理与科学管理的益处发挥至最大化,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艳华 李琳 单位:荆州市中医院护理部
参考文献:
[1]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47.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范文篇10
1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1],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1]。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应用现状
2.1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2]。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2.1.1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2.1.2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3]。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2.1.3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2.1.4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2.2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医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正在逐渐完美融合。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云,赵燕利.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家庭护士,2008,6(3):665.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
2023-11-23 17:24:03
相关文章
高校中医儿科学融合教学模式 2022-11-28 11:12:52
中医论诊治慢性肾脏病经验 2022-11-17 09:40:42
中医同病理论内涵及其临床应用 2022-11-17 09:40:09
妇产科患者对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情况 2022-10-17 15:10:28
中医药学基础课程教学策略 2022-10-17 15:04:51
中医针灸护理管理综合质量探讨 2022-10-11 15: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