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培训教学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12-13 17:21:44

被举报文档标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中医培训教学

中医培训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训教学;团队建设

2014年8月25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工作进入新的里程[1]。2014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组织制定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入实施阶段[2]。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临床中医师的必由之路。在中医规培过程中,对中医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是中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医临床医师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就明确指出:中医规培重在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3]。为适应当前的医疗环境,既保证医疗安全又能够有效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实训教学已逐步成为中医规培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的主要方式[4]。以中医规培教学改革为契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以部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平台为依托,重视中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以培养规培生临床综合能力为目标,打造了一支北京市中医临床实训优秀教学团队,为北京市中医规培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培养的成功开展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现将团队建设经验与思考总结如下。

1教学团队建设

1.1完善人员配置,培养骨干力量

团队管理部门为医院教育处实训中心,设置首席教师与教学秘书各1名,打破医院科室壁垒,直接招募临床医教能力强、热爱实训教学的“双师型”人才加入,并逐步形成了“核心教师-骨干教师-年轻教师”的三级梯队。核心教师具备学历层次高、学科背景多元、教学经验丰富、乐于奉献与合作、沟通能力强的特点;骨干、年轻教师们思维活跃、临床专业知识更新快、可塑性强、潜力巨大。目前37名成员中,有博士20人,硕士13人,涵盖中医内、外、妇、儿、针、推、急诊、骨伤、麻醉、影像诊断等多个学科。同时按照实训课程、带教、考核需求,不断吸纳临床年轻教师加入实训团队。团队顺应中医规培教学新形势,建立了模块化实训教学团队“传、帮、带”机制,包括针灸、推拿、四诊、骨科、急救、穿刺、影像、心电图、实验诊断九大模块,每个模块师资配置及年龄结构合理。对新进入团队的青年教师由核心教师进行为期1年的一对一指导,在核心教师指导下,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训教学等活动,迅速成长为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有目的地培养骨干教师,除日常教学活动外,利用教学能力提升等牵引工程,让其多参与北京市乃至全国的规培技能考核与教师培训工作,逐步成长为能够全面带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的骨干导师。

1.2实训队伍与基地建设相辅相成

团队每学期初开展实训教学集体研讨会,围绕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统一基地实训教学标准,之后各模块分组每月1次集体备课,保证实训教学的规范化与同质化。团队教学从中医规培专业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实际出发,在临床规培之外,增加了紧密贴合临床的实训选修课程《中医临床思维》(54学时)、《中西医临床综合基本技能实训》(63学时),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与技能操作训练,在基地培养学员临床综合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8—2020年,基地学员规培结业考核技能通过率在北京市各基地中遥遥领先,团队首席教师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心中的十佳好老师”和“北京市中医规培首批培训师”,骨干教师连续6年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指定为北京市中医规培结业考试技能考核全体考官进行培训,实现了基地实训教学经验的对外辐射。

2教学特色

2.1创建良性循环培养模式

团队重视夯实理论知识,突出中医规培特色与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注重基础与临床衔接、理论与临床互补,以中医规培结业技能考核内容为切入点,整体性设计实训课程,形成了“临床-模拟/虚拟-临床”模块训练与多站式考核教学及质量评价的良性循环培养模式。

2.2加强核心优质课程建设

实训课程包括《中医临床思维》和《中西医临床综合基本技能实训》2门课程,针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里的培训要求,以中医内、外、妇、儿、针灸、推拿科常见病例为引导,进行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训练,以技能实训模块(急救、穿刺、针灸、推拿、中医骨科、舌脉、心电图、实验诊断、影像、中医问诊等)分别对学生进行临床分组实训,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思维及辨证、治疗方法,掌握临床常用中、西医诊疗基本及专科技能。配合课程,团队主编出版了《中医临床技能实训》创新系列教材及《临床综合基本技能》规培规划教材,对完善课程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2.3运用高级模拟仿真设备辅助实训教学

团队借助“基于vr技术的骨外伤院前急救及中医手法复位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与高级模拟教学设备,让学生在模拟教学设备上模拟各项技能操作,完成在临床中侵入性、创伤性、不可重复性的操作,如骨折手法固定、局部针刺、拔罐、刮痧、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穿刺等,对临床技能学习起到加强与补充的作用。

2.4定制开发名老中医病案采集系统

跟师学习是规培生师承教育的重要环节,团队通过院企联合,开发了名老中医病案采集系统,可将名老中医接诊过程与医案内容完整记录、整理、回放和分享学习,为规培学员“读经典、跟名师、悟妙道”提供了平台支撑。

2.5建设科学客观评价标准

团队拍摄制作贴近规培技能考核操作的标准视频资料,在实训教学中使用,同时制定中医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标准,全面、客观评价规培学员的临床诊疗和操作能力,目前已成为北京市中医规培结业技能考核工作的操作流程与考核标准的重要部分。

3教学改革

3.1持续优化实训项目

团队创新建立了“以器官为中心、以临床需要为目的”的实训科目,在心电图、实验诊断、影像等实训项目的开展中,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逐步引导学员建立临床思维,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同时,注重实训教学体现中医特色,在中医内、外、妇、儿、针、推、骨伤等模拟问诊、查体、制定诊疗方案和操作的练习中,实现了真实临床情景的模拟训练,不仅提高了学员的临床思维与技能水平,还为提高学员的职业道德、沟通技能、人文关怀、批判性思维、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深化教学研究改革

团队不断加强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倡导信息技术与中医实训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完成了《基于vr技术的骨外伤院前急救及中医手法复位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成功入选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并在中医骨科实训教学模块中进行运用,教学效果得到改善(骨科模块结业模拟考核成绩较传统教学模式提高6%)。团队教师不断接受各种技能和知识的交叉训练,积极总结实训教学经验,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有在研市级、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5项,不断向高素质实训教学示范团队迈进。

4小结

中医培训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基层中医院护士;院校联合;继续教育;培训体会;调查研究

在我国,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且目前中医院的护士大多为西医院校毕业,未受过系统的中医护理教育,其中医护理知识有待提升[1-2]。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问题出现并逐步明显[3],为实现要素最优配置,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必须提高医疗质量,进行供给侧改革。基于此背景,我校与湖南省部分市县级中医医院展开合作,采用院校联合模式,对中医院护士进行中医继续教育培训,以提高其中医护理水平,培养中医护理人才。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择2018—2019年全程参加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12名中医院护士进行访谈,受访者全部为女性;年龄24~45岁;工龄3~26年;临床护理管理者3名,临床护理工作者9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名,护士1名;工作科室涉及护理部、骨科、内科、外科、血透室、急诊科、妇产科、腰腿痛专科、icu。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收集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访谈法对中医院12名全程参加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访谈。首先向研究对象介绍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方法及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保证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原则,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和相关权利。访谈前,就谈话录音问题征得受访者同意并做好现场笔记。访谈过程中,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对研究对象进行提问,主要问题包括:1)请您谈谈参加此次培训最深的感受;2)您参加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3)请您谈谈近一年来,此次培训给医院、医师、患者分别带来了什么变化?4)请谈谈您对于“院校联合”教学的体会?并有何建议?5)基于中医院临床实践需要,您觉得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中医护理水平?每次访谈时间在20~40min,访谈者不把自身的价值观强加于研究对象,并运用引导、重复确认、追问等技巧获得准确资料。1.2.2资料分析及质量控制访谈结束后,研究组成员及时结合访谈记录进行资料整理,并运用录音翻译软件将访谈录音转换为文本资料,并由研究组成员对每份文本资料再次进行双人人工核校。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七步分析法[4]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和归纳。研究者反复、仔细阅读访谈记录,同时结合访谈时的情景记忆,发现其中关键的部分,从中提取重要观点和意见,必要时与受访者核实是否与其原意相符,最后通过研究人员之间的讨论,检查所得资料的可信度,归纳总结出合理结论并完成分析报告。

2研究结果

2.1培训体会

2.1.1促进了中医学的传承发展,扩大了中医学的社会影响受访者普遍认为参加此次培训促进了中医学的传承发展,扩大了中医学的社会影响。通过培训,受访者认为:“我们不再只是每天把传承中医国粹挂在嘴边,更多的是付诸实际行动。”“我们晚上在小区跳中医保健操,很多人都会跟着学,我想把广场舞改成八段锦,应该也会有很多人愿意参与。”“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中医学的认同感,真心认为应该把中医传承和发扬下去。”“医院的中医护理技术开展起来以后,乡镇医院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仍会分批派出护士来进修学习。”2.1.2提升了护士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目前我国医院管理者、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专业认可度不够,护士社会地位较低[5]。同时陈凤等[6]也提出护士职业认同感虽处于中上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间。受访者通过此次继续教育培训,普遍认为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如:“我觉得这次培训明显提高了我们的中医自信和职业自信。”“现在我们医护合作好多了,我们和医师现在都是互相提供信息、互相交流,我们也能够为制定治疗方案提出一些建议,完全改变了医师心目中只会打针发药的护士形象。”“我的副高职称是外科护理方向,正高职称准备报中医护理,我想好好学习中医护理知识。”“现在有些患者对我们的称呼由某某护士变成了某某医师,他们认为护士也能用中医护理技术治疗疾病、缓解症状,和医师一样了不起,所以我觉得中医护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护士地位的提升很有帮助。”2.1.3营造了中医护理的学习氛围,形成了护理人员自我提升的机制受访者一致认为此次培训提高了医院中医学习氛围,同时激发了她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形成了自我提升的机制,如:“医院有好几个痴迷中医的护士长,她们在此次培训后,又自发去全国各地学习,回来后还在医院培训其他有兴趣的护士。”“通过这次培训后,我们医院的中医氛围越来越好了,特别体现在我们护理方面。”“现在她们都是主动去外面学习,什么类型的学习都愿意参加,而且科室都自发买了针灸等用具。”

2.2教学反馈

2.2.1建议进行延续性教育受访者都十分肯定“院校联合”的继续教育模式,它充分将高校优秀师资和医院继续教育培训相结合。同时也提出了希望进行延续性教育的想法,如:“我们希望可以一期一期地办下去,按照分期办班的形式,深入开展一些专项技术班、提高班。”“希望以后能和学校合作推出同步的网络课程,让我们能继续听课。”“我希望以后能通过一些短视频来学习、巩固。”“我希望这种培训能连续下去!”“希望培训可以继续开展,最好可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这样就可以保证更多的人一起学习。”2.2.2建议进行反馈式教学反馈式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培训结束一段时间后,再次返回帮助护士解决实践过程中有难度的问题,以提高护士的思维探讨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的教学方法[7]。通过院校联合的培训模式,受访者建议:“我觉得我们可以开展师生交流会,因为在临床实践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很多问题,希望老师隔一段时间可以进行回访,解决我们临床遇到的实践难题。”“我希望培训后能有老师去科室进行实地指导,或者选派医院相关人员去学校的附属医院进行实地学习,同时根据科室病种进行具体指导。”2.2.3建议采用鼓励式教学受访者均表示颁发资质认可证书的奖励式教学能激发她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受访者建议:“我们希望办一些宽进严出的班,通过考核的形式来获得一个资质认可的证书。”“护士对参加我们今年护理部组织的穴位辨识大赛表现得非常积极,荣誉是很好的学习动力。”

2.3问题反馈

2.3.1中医护理项目收费标准不完善目前我国中医医疗服务普遍存在定价较低,收费项目较少且调整较慢的问题[8]。受访者指出:“现在很多中医护理项目都没有纳入医保,患者不得不考虑费用问题。”“收费标准没有明确,一般按照部位收费,总体收费很便宜,对于那些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往往予以免费。”“因为收治的患者经济条件大多不好,只能开展不收费的中医护理技术。”2.3.2基层医师中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淡化传统、偏向西化的问题,且目前基层中医院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很难吸引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使得基层中医院水平处于落后状态[9]。受访者指出:“医院很多医师是西医专业,中医基础薄弱,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开展往往是护士单方面在执行,缺少医疗上的协助,如中药、针灸等治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所以我觉得医师护士都要参加培训,尤其是西医院校毕业的医师,这样才能形成协作小组。”“我觉得医师也需要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保持中医知识的持续巩固和更新,大家共同进步。”

3讨论

3.1中医院护士继续教育培训后产生何种影响

继续教育培训能提高基层中医院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增强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同时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能更好地将中医护理知识与疾病的健康宣教相结合,提高患者满意度。培训结束后,护士也能逐步参与治疗的决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地位。这与周小兰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

3.2如何对中医医院护士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此次继续教育培训采用了院校联合的模式,充分将高校师资力量与医院临床专家相联合。此模式提升了护士中医护理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更好地满足了临床需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这与唐荣芳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但由于临床继续教育存在培训时间短和学习不深入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针对其开展延续性教育,帮助护士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知识,培养出更满足于临床需求的护理人才。同时建立反馈式教学模式,当护士工作遇到难题时,能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解决,不断提高护士的中医护理技术,并通过颁发资质认可证书的鼓励式教学来充分调动护士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促进护理人才的培养。

3.3如何更好地在临床中推广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培训教学范文篇3

由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源逐渐萎缩,学历教育不再是成人教育唯一的任务,而非学历教育则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单纯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向以职业为导向的继续教育转变,是中医药成人教育的必由之路。中医药成人教育具有职业属性和特点,以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岗位对中医药知识的需求为要,针对培养对象大部分是本行业的在岗从业人员的特点,要改变原有的办学模式,从单纯学历导向的教育向职业导向的教育培训过渡。职业导向的教育培训包括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职业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中医药在岗继续教育等。为应对中医药人员知识技术老化,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工作转岗等状况,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充实和更新专业知识及技能,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中医药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其工作岗位胜任能力。要顺应终身教育的大潮,更新观念,科学定位,抓住机遇,紧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步伐,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调整办学方向,改变单一学历教育模式,代之以职业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中医药在岗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模式,尽快实现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办学模式转型,促进中医药成人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基于上述认识,为贯彻落实国家“双证”制度,江西中医药大学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在校大学生取得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双证”的意见》,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开展中医药及食品营养类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精心组织培训教学与鉴定考试,现已开展的项目有:保健按摩师、保健刮痧师、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美容师、养老护理员、中药调剂员、中药炮制工、医药商品购销员、药物制剂工、育婴师、芳香保健师等职业中、高级技能培训与考核鉴定,通过中医药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提升了我校学生的就业择业竞争力,增强了我校社会服务能力。

2以市场为导向,服务行业与地方

中医药成人教育的转型要遵循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律,要充分理解、吃透、用足国家有关政策。非学历教育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很高,中医药成人教育的转型要以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为导向,以提高中医药在职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抓手,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中医药行业发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贡献。因此,中医药成人教育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机制,增设社会紧缺的学科专业,适度发展成人本科学历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和资格培训,大力发展大学后的继续教育。中医药成人教育转型既不能等、靠、要,又不能盲目乱转,要切合当地实际,本着为中医药行业和社会服务的宗旨,整合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把发展战略重点向农村、社区基层转移,送教上门。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发网络教育资源,提供远程教育服务,构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辟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的办学模式,加强与政府、行业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大力开展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结合工作实际,确保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通过中医药继续教育服务,取得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的认可,争取更多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继续教育项目。近年来,中医药成人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倾向,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保健意识增强,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提高中医药文化修养,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有部分成人学员有学习中医药知识的需求,从终身教育角度讲这是将来潜在的学习对象和发展方向,启示我们从中可以寻求新的教育增长点。为此,我们通过加强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合作,从2005年开始,面向省内中医药行业、县级医疗机构和农村社区等,开展了几十项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培训学员超过一万人次。尤其近年来,我校中医药继续教育在项目的规格、数量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年均获4~5个国家及省级培训项目。先后承办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西学中”、卫生部“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江西省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中西医结合人才培训、县级医院精神专业医师(护士)骨干师资培训、新录用卫生监督人员培训、康复治疗师培训等项目。此外,为县级中医院开展了“西医人员学习中医”培训,为江铃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职工开展中医养生讲座。

3提高办学质量,维护良好声誉

中医药成人教育在转型过程中,不应忽视提高学历教育质量,要注意维护成人教育办学的声誉。近年来成人学历教育虽然招生势头逐渐减缓,但学历教育尤其是专科生本科层次在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阶段还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人才市场对继续提升学历文凭还有大量需求。但就我国目前高等成人学历教育总体情况来看,其质量令人堪忧,甚至已受到社会垢病,成人学历教育文凭在人们心目中贬值,社会认可度降低“,含金量”急剧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成人学历教育办学机构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管理不规范,质量监控乏力,教学投入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下放和转移成人学历教育办学权,随意设立教学站点,同时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站点良莠不齐,以创收羸利为目的,急功近利。为抢夺生源,常常恶性竞争,违规招生,沦为招生中介机构;为节省开支,常常出现违规办学,少开课程甚至不开课程,编造成绩,变成变相出卖文凭的机构。如不及时改变这种现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将自断生路、自毁前程。因此,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医药成人教育必须端正办学思想,从过去一味强调扩大招生规模,转到以提高办学质量,规范办学行为的轨道上来,在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同时,要稳定学历教育规模,加强内涵建设,落实各个教学环节,夯实质量基础,制定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控和管理,增加办学投入经费,解决“函授不函,夜大不夜”的窘境,使之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实践中,我们确立了“稳定规模、提升质量、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成人教育生源普遍下滑的不利形势下,主动出击,采取多项措施,稳步发展学历教育。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历教育质量,规范学历教育,启动实施了《江西中医药大学本专科继续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同时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落实主要教学环节,组织专业教师到教学站点对毕业生进行实践环节考核、主干课程抽考,起到以考促学的作用。加强学生自学环节的督导,要求任课教师进行自学指导,为学生制定自学计划、布置批改作业、答疑解惑。为进一步加强对函授教学站点的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各教学站点的办学行为,我们还制定出台了《江西中医药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站管理办法(暂行)》,定期召开教学站点工作会,加强对站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教学站点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落实教学站点淘汰制度,培育扶持办学条件好、生源好的站点,淘汰办学规模小、招生不规范、办学条件差、教学管理乱的教学站点。推进现代化网络管理技术应用,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此外,为了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我们还加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用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丰富办学实践。近三年,组织申报立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1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改项目2项,江西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4项,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项目5项。

4结语

中医培训教学范文篇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是指医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医学教育后,经过规范化、系统化的临床培训,掌握基本的临床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的过程。其对培养临床高层次、高素质及高能力医疗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医学终身教育中占据着承前(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面对如此大的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医疗机构如何培养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儿科规培医师普遍存在中医儿科基本功的训练不足、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中医儿科临床示教存在困难、培训基地带教模式缺乏中医特色等问题。如何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处理情境中面临的问题,以教学互动的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临床实际案例或设计临床案例供学生参照,有助于促进医学生思考。并且师生间的互动行为能帮助医学生在面对临床各种实际问题时学会寻找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使医学生适应临床思维和决策的程序化,提高临床的决策能力,进而学会从临床复杂的现象中运用正确的梳理方法、合乎规范的临床思维路径,做出有效的临床决策。

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大量典型案例的支持,而典型案例来源于不同地区的一线临床工作。如何获取大量的案例信息以供教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正值疫情的当下,要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互联网平台作用必不可少。本课题通过研究互联网和案例教学模式相结合,建立中医儿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典型案例库,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结合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的有机衔接。目前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教学中,不仅能够为临床教学提供多元化依据,而且还弥补了中医儿科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典型案例库在多媒体平台上的不足,可以实现全国乃至国际的案例资源共享。现将此次研究报道如下。选取48名在某医院儿科规培轮转的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名。两组学员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线下授课模式,每星期进行一次儿科理论知识学习,时间为60分钟,由带教老师进行讲授,结合规培教材系统讲解有关儿科专业理论知识。每月学习内容包括两次教学查房、一次小讲课和一次疑难病例讨论。

试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培训:1邀请中医儿科优秀教师成立教学培训小组。教师根据住培大纲要求,选取中医儿科学中规培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并总结研究,不断完善,进行典型案例库的建设,同时负责住培学员的教学活动。案例教学应包含中医儿科学的常见疾病。案例内容应包括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与体征、诊断与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案例可以配图片、音频、视频等,介绍典型体征、表现等,但要注意保护患儿隐私。案例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每次儿科轮转结束前一周以电子版形式发给教学秘书,再由教学秘书整理发给指导老师,最后进行汇总、分类与整理,建立内容丰富且实用的儿科临床案例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2在前期试用目前市场上所有常用的线上教学软件后,我们选取钉钉、学习通两种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有效弥补不同平台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3采用钉钉结合案例库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包括4个方面:第一,在上课前一天老师会第二天的学习内容,学员可提前预习。第二,在上课期间,老师会带领学员详细学习儿科相关理论知识。对实操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提前录制好视频或音频资料,向学员讲解操作要点。之后学员需录制操作视频上传,由教师和学员一起进行观看及评价,加深操作印象。第三,老师向学员展示教学案例,并依据案例引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员思考问题。第四,学员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及讨论,最后与老师一起进行总结。每月安排四次钉钉教学,时间60分钟左右,由教师与学员一同参与。研究人员通过观察两组学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及满意度,研究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培训时每个月末需对住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当月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学员所在科室培训时间结束后对培训的所有内容进行出科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在学习通软件上在线答题,题目全部为选择题,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教学试题库中随机抽取,满分为100分,在线提交答题后可自动阅卷,计算得分情况。临床操作技能考试包括西医体格检查和中医传统技术操作,如心脏查体、肺部查体、小儿推拿、穴位贴敷、针刺四缝等,随机抽取考核内容。综合能力考核为情境型考核,学员在对标准化病人实行问诊、查体后,需做出诊断并说明原因,最后由指导教师统一打分,计算成绩。学员满意度调查采取线上问卷方式,共收到48份学员问卷反馈,对两种教学模式给予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档评价,综合比较传统教学法和互联网平台案例库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研究人员采用相关的专业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中医儿科住培医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中医儿科住培医师对教学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优秀中医儿科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中医儿科规培医师来说,在面对患儿时,能否敏锐地观察、准确地判断,能否充分地将理论运用于临床的操作中,直接影响着患儿后续的治疗与预后。儿科临床教学的目的是把临床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持教学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针对中医儿科住培医师的教学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步完善教学资源,提高师资力量,建立中医儿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案例库,通过互联网将案例教学模式与之相结合,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结合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的特点,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的有机衔接,对中医儿科规培学员有效地理解、掌握及灵活地应用中医儿科学是极其必要的。“互联网 ”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至2012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这种全新的理念,不仅在经济领域发光发热,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优势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医儿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案例教学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以不同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在技术型情境中开展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构建中医儿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案例库的理论研究、实际操作,邀请多位临床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具体要求分级筛选典型案例,规范中医儿科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教师的教学活动均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形式丰富多样、趣味性强,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采用互联网平台中医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案例库的教学方法,试验组中医儿科住培医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中医儿科住培医师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优秀中医儿科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中医儿科学典型案例库的组建,将多媒体技术融入中医儿科教学中去,可以使各院校间资源共享,丰富和提高教学资源的分布以及利用率,提高教学师资水平,改变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该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国杰 余媛媛 陈雁雁 梁晓丽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二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二科 广播电视大学

中医培训教学范文篇5

1核心职业能力———规范化培训课程的内涵

1998年1月,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首先发表了“医学生教育的培育目标(learningobjectivesformedicalstudenteducation)”,而由此确立21世纪医学院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价值观。而后,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评鉴委员会(acgme)于1999年提出各专科住院医师在其训练规划中,纳入六大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ies)的培养,以确保及提高住院医师教育的质量,藉此改善病人健康照护的质量。acgme所订定的六大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在医学知识(medicalknowledge,mk)、病人照顾(patientcare,pc)、人际关系及沟通技巧(interpersonalandcommunicationskills,ics)、职业精神(professionalism,p)、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practical-baselearningandimproving,pbli)以及医疗系统中的执业能力(systems-basepractice,sbp)[1]。核心职业能力是每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教育者及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尽管在上海市规范化培训内容与要求中提及了对住院医师职业道德和政治思想的要求,并且在公共科目中有相关课程[2],但具体考核方法仍以技能测试为主,不能全面体现医师的综合素质,故有必要在培训及考核过程中添加核心职业能力相关内容。由此,医师培育以院校医学教育为起点,以毕业后医学教育为重点,并透过次专科医师的发展,将医学教育培养训练整合并形成完整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

2“六大核心能力”融入临床教学———规范化培训课程的实施

2010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部门部署下,上海市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纳入“规培”培训体系中。经过评估认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成为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曙光临床医学院的传统中医科成功地将中医理论、pbl教学、医患沟通和团队协作整合起来,成为“六大核心能力”融入培训课程的载体和支撑。2.1夯实中医理论基础,强化中医临床能力。通过中医特色查房、病例讨论、系列讲座等形式,巩固“规培学员”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临床基本技能、完善临床辨证思维方法、提高临床诊疗能力[3]。2.1.1强化中医思维科室定期举行名老中医查房或疑难病例讨论,由“规培学员”介绍患者病史,类证鉴别,辨证实施等情况,专家则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各家学说观点,对患者进行分析,就学员汇报给予点评。2.1.2提升操作技能中医临床应用方式多样,内外合治,针药并施,学生不应限于一隅,应当广泛学习并亲身实践。对此,科室要求“规培学员”针药并施,实践多种中医传统治疗手段如针刺、艾灸、拔罐、刺络放血、耳针、药物熏洗等治疗方法。反复实践,体会传统中医综合诊疗技术的疗效。2.1.3拓展经典学习“规培学员”在有一定临床经验后,科室定期组织中医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中医药经典理论现代运用、中医药专病研究进展、名医经验总结传承等,拓宽知识面。通过循序渐进地理论学习,使基础知识得到了强化和扩充。2.2强调自主学习,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提出的“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和“在医疗系统中的执业能力”两项能力,是中国规培学员较为缺乏的,在前阶段的学校学习中也少有涉及。然而作为未来的医生,学员将来面对的是临床种种复杂的情况,包括如今严峻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因此,我科开展了pbl学习,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导向,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学员互动的模式,主动学习如何进行临床决策,切实提高沟通的能力。pbl客观地呈现临床实景,弥补了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的不足。临床病例本身具备结构不良的特点,繁杂的信息需通过思考逐步询问、整理,抽丝剥茧以达到最终结论,为pbl提供大量学习素材。教师在旁适当引导,学员进行头脑风暴,整合既往所学知识,并从卫生经济学方面、医患者沟通方面、患者心理学方面展开思考。2.3注重医患沟通,培养良好医风医德。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提出的“病人照顾”“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与“职业精神”占了六大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一半。在临床医疗中,懂得与人沟通,具有正义和道德感,对于坚定“规培学员”的医学信念,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员在进行规培前,先接受医院文化、规章制度培训;定期开展医患沟通技能讲座;参加院级伦理查房;要求学员深入临床医患沟通各个环节,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病情告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医患沟通培训与医德养成紧密结合,通过结合品德与能力的培训,激发学生在情感、态度层面的主动思考,促使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沟通行为自内而外展现,到达内外的统一[4]。2.4教学相长,团队协作。教学相长和团队协作都是“职业精神”的一部分,既能强化学习效果,又为将来漫长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在传统中医科学习过程中,“规培学员”身负学习与教学双重任务,除了完成自身学习目标,还需承担一定针对实习学生的教学任务。包括指导实习学生完成日常病程录的书写,示教各项中医外治操作等。高年资(2或3年级)的“规培学员”还需发挥专业专长结合病例向实习学生开展小讲座。学员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牢固专业知识,发现自身不足,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见表1)

3考核与评价———规范化培训课程的保障

考核是评价学习效果、促进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注重形成性评价与出科考结合,引入mini-cex临床评价量表、sp考核结合书面测试,强调综合能力考核,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及时、良性的反馈。mini-cex强调较高频度的有效反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均可开展,其特点是耗时短、操作性强、直观,已被证实具备相当可靠的可行性和信效度[5-6]。我们调整制定了符合中医类别“规培学员”教学要求的mini-cex量表,就临床技能、中医思维、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用于学员形成性评价。出科考试则为sp结合书面测试,sp设置为传统中医科常见疾病,从采集病史到做出处理,从专业知识到沟通能力多层面评估,以求客观、公正、标准化和量化地评价中医类别“规培学员”的问诊、体检、初步诊断等能力、技巧,并反馈“规培学员”在规范化培训轮转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提高教学水平。

4小结

国内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起步较晚,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从临床教学层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4.1培训标准“一刀切”。根据上海市规范化培训文件要求,对住院医师的培训年限主要根据高等教育学历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其学科之间的差异却未能很好地体现。现行统一年限、统一标准的培养要形成培训“一刀切”的状况,不能因材施教,影响培训质量。4.2教学资源不足、师资短缺。在受限于各类考核指标,高度重视周转率与床位使用率的形式下,各临床科室普遍存在教学资源、师资捉襟见肘。我们建议各教学基地健全网络建设,教学资源数字化,做到资源网络共享,及时互通有无。4.3中医跟师学习时间保障不够。中医教学有其特殊性,中医与西医在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中医学习自古以跟师抄方临证为主,抄方将大幅提升学员的临床能力,也与中医流派的生存和发展有巨大关系。建议从制度上确立跟师体系,保障跟师学习的实践,加入一定的考核保准。将大师班、传承班的开展方式向年轻医师开放,早抄方,早建立学员个人的中医思维,将有利中医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ccreditationcouncilforgraduatemedicaleducation.acgmeoutcomesproject[eb/ol].http:∥www.acgme.org/outcome/.accessedmarch30.2005.

[2]赵青川.中美医师培养若干特点[j].医学与哲学,2003,24(4):63-64.

[3]刘源香,考希良,杨继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机制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5,21(5):100-101.

[4]王笑莹,陈新宇,蔡虎志,等.关于中医硕士培养应注重的几个问题[j].中医药导报,2014,20(14):107-109.

[5]hauerke.enhancingfeedbacktostudentsusingthemini-cex[j].acadmed,2000(75):24.

中医培训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六心”护理带教;中医科;教学质量

随着近年来我国中医护理事业发展逐渐深入,中医护理普及率明显增高,越来越多患者愿意选择和接受中医护理管理,医疗机构也在不断加大中医护理优秀人才培养力度[1]。临床教学是中医护理学教学的重要步骤,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人才培养质量,但分析既往相关研究,发现当前国内普遍采用传统的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这种集中授课、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医院教学管理需求,需尽快做出优化改革[2-3]。对此探讨“六心”护理带教模式在提高中医科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及价值,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2020年参加医院中医科实习培训的实习护生共4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所有参加培训的实习护生均为女性,年龄为23~29岁。两组实习护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习护生接受常规教学管理,整个教学活动围绕带教老师开展,以带教老师为中心教授中医护理知识,结合临床实践操作训练,期间带教老师还要承担监督纠正的责任,学生提出的疑惑及时解答,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评定,提出意见,在下次教学活动中予以调整。观察组采用“六心”护理带教模式管理。①制定教学管理标准,科室所有带教老师共同参与协商,制定“六心”优质护理教学操作程序,临床开展护理项目时,以整体护理为核心,建立“六心”优质护理服务流程,包括以患者为中心、热心接待、耐心讲解、细心观察、诚心帮助、温心送别、爱心随访。要求所有临床护理服务都围绕患者为中心,患者入院后首先以温柔、热情的态度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管理医务人员,讲解检查结果和后续治疗方案,必要时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控制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参照《中医科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讲解健康知识,为患者提供特色中医健康指导服务。教学过程中要求所有护生学会熟练应用中医四诊技术,通过望闻问切细心观察患者身心状态、情绪状态、睡眠状态和饮食状况,着重培养护生辩证思维。强化服务意识,护生要发自诚心地帮助患者,尤其是行动不便者,要从细节入手完善各项便民措施。患者出院前一天,护生要诚心送别,前往病房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做好健康知识宣教,嘱咐其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出院后护生要学会为患者提供爱心随访服务,通过电话或上门随访,评估其恢复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提醒患者有不适症状及时回院复查。②中医护理实践教学。中医护理实践教学分四步开展,第一步要让护生学会通过中医四诊手段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观察患者的基本状态、主要症状、心理状态和临床表现等症状信息。第二步是分析,以中医辨证诊疗、护理理念为参考依据,确定患者症候状况以及需要解决的症状问题。第三步是处理,结合患者症候特点,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常规中医特色护理、膳食指导、情志护理等,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向其宣传讲解中医特色护理的优势,与主管医生沟通采集、处理分析结果,协商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进行评价。第四步是反馈,主要内容为反馈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效果。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实习护生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中医护理专科技能考核得分,两项考核总分值均为100分,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度越高考核得分越高,也反映教学质量越高。实习教学结束后,评价两组实习护生个人能力情况,包括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拓展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每项总分值为100分,护士个人能力越强,得分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选择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护生的考核得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护生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专科技能等考核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实习护生的个人能力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护生个人能力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六心”护理带教模式与常规中医护理教学模式在教学流程和教学理念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更加注重培养实习护生的中医思维和个人能力[4-5]。所有临床教学活动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医护理技术步骤及流程,不仅提高了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效率,还从中医临床思维推广、加强培训考核、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和致力于科研研究几个方面着手,提高了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积极性。期间协同开展中医护理实践教学,提升了护生运用特色中医护理专科技术的能力,如穴位按摩、艾灸、熏蒸、耳穴埋豆等,不仅丰富了护理服务内涵,还使中医护理技术理念覆盖范围显著增大,中医护理质量高,患者满意度也会相应增高,也间接促进了中医护理事业的推广和发展。综上所述,“六心”护理带教模式应用于中医科临床实习教学中效果良好,能显著提升新护士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掌握度及护士个人能力,有利于医院优秀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孙显防.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中医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4):3537.

[2]林世华,刘乾梅.目标教学法在中医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8129.

[3]潘梦蝶.一对一跟班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及科室定期集中培训对中医科低年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0):32863291.

[4]董惠娟,陈丽华,齐晓红,等.从护理教学实践看西医院校中医护理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1,25(33):30953096.

中医培训教学范文篇7

(二)政策配套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里有人认为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副业”,有剩余的资源和精力就开展一些,没有条件就不必开展。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高校即使是开展成人继续教育,也仅限于零打碎敲,不系统、不规范,更不用说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继续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继续教育长期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经费投入缺乏、没有经济手段和激励机制等问题,以致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无法盘活市场,办学效益极低。

(三)继续教育学院定位不明确

目前,许多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不仅是管理学校继续教育的职能部门,还是承担一定办学任务的办学实体,职能的双重性造成学校对继续教育学院定位的模糊不清。继续教育学院在具体实施办学任务时,被视作办学实体,但没有相应的教学资源调配权及经费使用调控权,难以很好地履行管理职能;而在福利分配时又被视作管理部门,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难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此外,绝大部分高校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仍然沿用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继续教育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买方市场,已很难适应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市场的快速变化。

(四)办学模式单一

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继续教育六七成都是医药卫生执业人员的岗位培训,且基本沿用普通中医药高等教育课堂教学、集中培训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与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传统中医药文化在百姓生活中的影响力,面向大众的中医健康理念教育、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和中医药技能培训市场十分广大,这些工作长期以来未被重视,尚未纳入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工作内容。因此,开展面向大众的中医药继续教育不仅项目多、受众广、潜力巨大,而且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义不容辞的时代任务。

二、发展对策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如何发挥自身的中医药专业优势,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逐步构建具有中医药行业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近年我们所进行的继续教育现状调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转变职能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继续教育体制改革非常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推动力,政府主管部门不仅仅要把高等中医药院校继续教育定位为社会服务的一种形式,还应把继续教育视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继续教育的使命、地位和作用,拓宽大学人才培养的对象范围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使高校在终身教育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呼吁政府主管部门转变职能,实行“管办分离”,趁继续教育转型和改革之势,能够从更高的层面明确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形成在政府主管部门宏观指导下,以高等中医药院校及附属医院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平台,通过地市、县、乡镇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向市、县、乡镇三个层次辐射,构建中医药从业人员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立体网络,彻底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呈现出多部门管理和条块分割的现状。

(二)高校提高认识

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主阵地,学科门类齐全,师资队伍雄厚,教学设备先进、图书资料丰富、实验条件良好,与国内外有着广泛深入的联系。这些独特的优势决定其应该发挥继续教育主力军的作用,积极适应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对新时期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最及时和迅速的反应。高等中医药院校发展继续教育,一方面是体现高校进一步发展自然而然的诉求,另一方面也体现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普及中医药文化与知识的职能。因此,就高等中医药院校而言,继续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首先必须要有学校领导层的重视。建议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召开有校主要领导、中层干部及学院教师代表参加的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以及学校的自身特点,制订出高等中医药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战略规划,逐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配套设施及扶持政策,从而逐步实现新形势下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三)完善配套制度

任何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都离不开规范的管理和规章制度的约束。高等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仅仅要增强继续教育办学实施主体的活力和积极性,还要加强高校层面的规范管理力度,保证办学质量和效益。

1.归口管理

目前,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基本都设有成人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建议将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学校主管继续教育的职能部门和主要的办学实施主体,归口管理全校的继续教育工作,代表学校对全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履行宏观职能工作,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和战略,进行行政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校内其他教学、科研单位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需由继续教育学院协调整合后方可对外申报、实施、开展,并作为具体的办学实体,参与到学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中,负责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项目拟定、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等具体工作。

2.建章立制

加强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继续教育学院的各项管理职能(包括立项管理、证书管理、合同管理、学员住宿管理、财务监督、教学督导等),建立起“闭环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现代管理流程。高等中医药院校将开展继续教育情况列入对教学、科研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价体系,要求各教学科研部门,尤其是重点建设专业组织申报部级、省级各类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积极开展面向大众的中医健康理念教育、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和中医药技能培训,扩大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覆盖面,扩大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扶持发展

一方面,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将高等中医药院作为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心或基地,来开展各种类型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另一方面,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将中医药继续教育经费纳入到学校经费的统筹计划之中,投入专项启动资金,积极筹建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心或基地,鼓励各教学科研单位开展各种形式与内容的继续教育项目。高等中医药院校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应修订切实可行的对外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对外服务收费分配制度,以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各教学科研单位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突出行业特色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继续教育孕育和生存于普通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环境中,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缺乏新意,难以体现中医药继续教育自身的主体性和独立性。鉴于此,中医药院校继续教育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改革单一教学模式

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课堂集中培训的教学模式,采取专家送教上门与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相结合的方式;专题讲座与系统理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远程教育与面授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学员能够方便、有效的学习。随着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医学新技术的传播速度,通过网络进行中医药继续教育成为可能,并将成为面向未来的一种新的继续教育模式和体系。通过网络可以最大程度扩大受教育的范围,有效缓解“工学矛盾”,尤其使基层及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医药从业人员都能享有同等的继续教育机会,同时可极大地降低教育成本。

2.丰富培训内容

根据中医药继续教育对象中有一般爱好者、中药技术人员、护理人员、护工人员、医师、专科专病人才、实用适宜技术人才以及乡镇基层骨干医生等不同类别,以及不同类别人群对继续教育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模块和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切实提高受训对象的中医药素质。如,面向乡镇基层医务工作者,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班;面向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者及一般爱好者进行中医治未病和亚健康理论的系统理论培训等。

3.加强合作办学

积极拓展合作办学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如:加强与各级政府及教育、卫生主管部门的合作,协助他们开展中医药成人继续教育,扩大高校的品牌影响力;与劳动主管部门的合作,获得中医药行业准入门槛的培训资格,如中医药类的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等;加强与相关医药企业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为企业培养人才;加强与社区、老年大学的合作,积极传播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养身保健知识,为社会大众的健康服务。只有与市场紧密结合,采取多渠道的合作办学模式,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中医药继续教育。

三、结语

中医培训教学范文篇8

一、培训目标与计划

(一)培训目标

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2010-2012年对在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将于2年内转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机构中工作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规范化培训,使2年后每个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都配备熟练掌握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覆盖率达到100%。

(二)培训计划

根据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现状,按照稳步推进、确保质量的原则,每年的培训计划为:

2010年至少完成40%的培训任务;2012年完成其余的培训任务。每人培训(含实践操作)15天,120学时,掌握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二、培训对象

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至少培训2名执业(助理)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培训1名执业(助理)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培训1名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

三、培训内容、方式和考核

(一)培训内容

委托市中医药学会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管理局及我市推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中遴选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推广项目。

(二)培训方式

为提高培训效率,规范技术操作,培训采用范本教学课件播放、培训基地讲解与实践操作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课件录制

(1)承担单位:市中医药学会。

(2)具体方式:由市中医药学会负责组织专家编写教学大纲,集中备课与录制课件,并将课件分发到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

2、教学培训:

(1)承担单位:各培训基地。

(2)具体方式:经各区、市卫生局推荐,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负责遴选一批师资力量较强、教学条件较好的公立医疗机构或卫生教育机构分别承担各区市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任务,由各培训基地与各区(市)卫生局、财政局签订培训协议。

(三)培训管理

1、开班审核

各培训基地在开班15日前,应填写《区(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开班审核表》(附件1)和《区(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开班审核学员花名册》(附件2),上报区(市)卫生局审核(审核材料录入微机保存),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和市卫生局中医处备案,方可组织开展培训。

2、培训实施

各培训基地培训时,应加强培训和教学管理,将参训学员进行合理分班,每班30人左右,设1名班主任,对本班学员进行学习督导和出勤考核,负责填写《区(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学员出勤簿》(附件3)。理论培训采取边看录像边现场操作讲解的方式,确保每一位学员听懂学会,而后让每位学员进行实践操作,确保熟练掌握操作要领。

各培训基地培训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审核通过的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市卫生局将会同市财政局对培训基地的培训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随意缩减培训内容、减少培训课时或学员出勤人数低于80%,造成培训质量降低的单位,一经查实,当期培训视为无效,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培训资格。

(四)培训考核

培训考核由市卫生局会同市财政局统一组织,各培训基地具体实施。培训考核时,各培训基地负责安排考官依据操作考核要点及评分细则进行打分(操作考核要点及评分细则委托市中医药学会另行制定),主要考核学员对20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掌握熟练程度与操作水平,但出勤率低于80%的学员不得参加考核。市卫生局与市财政局将在每一考场安排一名监考官,监督考核打分的全过程。

培训考核结束后,由监考官将《区(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考核成绩单》(附件4)带回,市卫生局据此分批公布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合格人员名单。

四、培训经费

(一)经费来源

培训经费由市和区(市)两级财政共同分担,分担比例为1:2。

(二)经费标准

按照600元/人的标准核定培训经费,每人培训120学时。

(三)经费审核拨付

1、经费申报

各培训基地填写《区(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经费申报表》(附件5)并附《区(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学员出勤簿》、《区(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考核成绩单》和市卫生局公布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合格人员名单报区(市)卫生局申请培训经费。

2、材料审核

各区(市)卫生局对培训基地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按规定核实开班审批、出勤情况和培训考核等情况,并将有关培训资料录入微机系统,经审核无误后,在申报表上签署意见,将申报表及附件报同级财政部门和市卫生局。

(四)经费拨付方式

按照“培训一人、合格一人、提高一人、补助一人”的原则拨付培训经费。

根据各培训基地培训考核合格人数,按照每人200元的标准确定市财政分担的培训经费,其中10%拨付市中医药学会,作为筛选项目、编写大纲、教材、备课、课件录制、刻制与考务经费,其余培训经费拨付各区(市)财政部门;各区(市)财政部门根据培训考核合格人数,按照每人400元的标准确定区(市)财政分担的培训经费,并连同市财政部门拨付的培训经费全部拨付各培训基地。不合格者可随下批学员再次进行培训。本培训一律不得向学员收费。

五、保障措施

(一)市卫生局会同市财政局共同做好全市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工作的领导、管理与督导。市卫生局负责编制计划、组织培训、安排考核并督导市中医药学会完成组织专家编写教学大纲、集中备课、录制课件、将课件分发到各培训基地等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安排市级培训经费并及时核拨到位,确保资金管理安全、使用高效。各区(市)卫生局负责做好人员组织培训、资格审查、培训质量督导及相关措施落实等工作,与当地财政部门主动做好协调工作。各区(市)财政局负责审核并及时按标准拨付培训经费。

(二)各培训基地要认真做好培训工作,加强教学管理,确保出勤率;定期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实践计划与进度,确保培训质量。

中医培训教学范文篇9

1.1重视职业道德培养

一般情况下,一提起教师的培养,人们往往重视学历、技能和科研能力等专业素质,而忽视师德建设,认为师德是空洞、不切实际的东西。殊不知,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12号)中明确指出:“要强化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学习师德规范纳入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中医药高校的毕业生一般流向各级各类医院,很难想象,没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能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医生。好师德培养好教师,好教师造就好学生,好学生谱写好未来,可见师德的重要性。基本上国内所有的中医药高校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普遍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纷纷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文件、措施等,对青年教师师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1.2提高教育教学素养

教育教学工作是高校教师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无论怎样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医药高校青年教师,大都是刚从医学院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本身拥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但缺乏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背景和经验。因而,中医药高校均对青年教师进行任职培训或岗前培训,加强教育教学方面的训练;另外,还邀请教校内外教育学方面的专家、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给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技能的训练和示范;要求青年教师多听课,多试讲、反复试讲;有部分中医药高校还要求青年教师有教育学继续教育进修的经历、学分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高教育教学素养。

1.3加强科学研究训练

自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提出“教学和科研统一”的原则,并将此思想在柏林大学实践以来,大学除了原有的“培养人才”的职能,又多了“科学研究”的这一职能。时至今日,洪堡倡导的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行为。作为中医药高校的教师,除了进行教学,也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国内大多数中医药院校均有加强青年教师科学研究训练的内容和措施,如鼓励青年教师申报或参与各级各类科学研究课题、设立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提供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并为他们进行科研提供实验室相关设备设施、人力资源和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等;安排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外进行合作研究、进修等。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青年教师的科学研究训练,最终达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

2中医药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方式

目前,中医药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方式一般有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国内外进修等。

2.1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有固定的时间、内容、形式等,培训的主要内容为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培训时间1~2周,一般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一线资深教师进行面对面集中授课。这种培训能够达到在短时间内强化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的效果,为青年教师正式走上讲台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2青年教师“导师制”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等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广大青年教师早日熟悉业务,掌握教书育人规律,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国内很多中医药院校均制定了青年教师“导师制”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导师制”不仅便于青年教师与导师的沟通,而且更有利于增强导师的责任感,加强其对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指导和训练。

2.3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为了便于青年教师一起切磋教学技能、交流教学技巧与经验,中医药高校一般都会定期举办校级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或教学基本功竞赛。同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部级、省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如“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发展论坛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以及各省的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等。通过竞赛提高了青年教师钻研教学的热情,加强了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实践教学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2.4安排青年教师国内外进修

在这个信息时代,众所周知,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如果一味地“闭门造车”,结果就只有死路一条。作为高校的一名教师,如果不及时吸纳新知识、新信息,固守原有的“一桶水”,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谈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中医药院校均搭建并提供各种平台,为青年教师赴国内外进修提供机会和便利,以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创新青年教师思维、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

3有关思考和建议

在当前各高校普遍注重学校内涵发展阶段,中医药高等院校纷纷采取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措施,确实为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就目前各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内容和方式来看,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青年教师培养缺乏长远规划、培养内容不够全面、培养方式陈旧等,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严重阻碍了整体中医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基于上述思考,本文提出加强中医药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几点建议:

3.1加强中医药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整体长远规划

虽然国内各中医药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分别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对本校而言,在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还缺乏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等角度思考的系统长远规划。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之所以走在前列,是因为其拥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美国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呼吁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合联合各中医药高校,共同探讨中医药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长远大计,制定国家层面的青年教师发展整体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医药高校青年教师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2突出特色,进一步丰富青年教师培养的内容和方式

虽然各中医药院校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的内容、培养方式,但不难发现,各校的青年教师培养内容、方式大都千篇一律,很少有特色鲜明的培养措施。因此,各中医药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趋势,积极开展校本研究,认真探讨本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进一步丰富中医药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内容和方式。

3.3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动态监控

目前,各中医药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培养过程形式化、简单化,随意性强、结果不甚理想的状况。为使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各中医药高校成立专门机构如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就很有必要。由专门的机构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从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到职后继续教育、从教学到科研、从日常教学管理到应对教学突发事件等,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实行动态监控,参与青年教师成长的每一重要阶段,不仅可以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学术动态,有利于跟他们的沟通交流,还可以给他们及时的引导和指导,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达到提高青年教师培养效果的目的。

3.4加强人文关怀,激发青年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医培训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三级中医院;临床教师;管理制度;建设;问题;对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医临床教师是指在教学中医院工作,承担着医疗和教学双重任务、具有医生和教师双重身份的医务人员。1998年,国家教委首次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其内涵是“双师素质”教师,除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有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技能之外,还要掌握中医临床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指导学生学习,并具备专题研究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目前,我国三级中医院承担着绝大多数中医院校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其培养的中医学人才的质量。本文分析了目前三级教学中医院临床教师的特点,对教师管理制度中呈现的问题及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相应的意见和思路,目的在于提高教学中医院的教学水平。

1目前三级中医院临床教师的特点

1.1学历较高。与其他级别中医院相比,三级中医院拥有更为优质的人力资源,医生学历普遍较高。据统计,在我国三级医院中,医生学历的总体分布为博士占17.5%、硕士占36.5%、本科占40.5%、大专及以下占5.5%,且高学历医生的比例在三甲医院、教学直属医院中更高[1]。谭利斌等[2]对广州中医药大学三所教学型附属中医院(均为三甲中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医生占73.5%。高学历的中医临床教师大多具有较扎实的中医理论及专业知识,加之工作了一定年限后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能胜任临床教学工作。1.2未接受正规师范教育。三级中医院临床教师基本为中医药院校毕业,毕业后直接进入中医院工作,未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或培训,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很多临床医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对授课方法、教案书写、ppt制作、教学时间分配等诸多方面概念模糊,缺乏授课逻辑性,不能高质量的进行临床带教工作。部分临床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方法陈旧,不熟悉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甚则照本宣科,不能很好的调动课堂气氛[3-4],从而影响教学效果。1.3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近年来,各高等中医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中医专业学生数量逐年增多,临床实习人数不断增加,相应的增加了临床教学任务[5]。据统计[6],1998—20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医学专业招生数平均增长速度为17.74%。而与此同时,很多教学中医院尚未建立完整的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基础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缺乏,师资队伍数量明显不足[7]。一些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超负荷工作,甚至不同班级同时授课,使教学质量严重下降。1.4临床、科研任务重。中医临床教学中的课堂授课、门诊见习、小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均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资料、备课等。三级中医院临床教师多数为临床医生,没有专门的备课时间,常需占用医疗工作和休息时间进行备课和教学,加重了工作负担。另外,由于临床和科研任务繁重,占用了临床医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过来又影响了教学工作[8-9]。诸多因素,使“传道授业解惑”这种优良的教学传统受到了冲击,很多临床教师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医疗及科研工作上,难以抽出时间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备课不充分,有的甚至到了快上课之前才匆忙准备,从而影响了整体教学水平。1.5教师地位未受到重视,缺乏教学热情。目前,教学医院的发展模式基本是医、教、研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10]。但多数医院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医疗和科研两部分,忽视临床教学工作[11]。现阶段医疗工作中,临床工作决定了经济效益,科研工作成果如申报部级课题、发表sci文章等对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均有帮助,而教学工作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成效,且多数中医院校教学津贴较低,教学质量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机制脱钩,付出与回报难成正比。临床教师存在教学工作量大、鼓励政策少等状况,在物质报酬、年终考核、晋升、评优等方面均难以得到满足,教学工作的“受益”远远落后于临床及科研,大大影响了临床教师的教学热情[12]。

2如何完善三级中医院临床教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