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政策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12-07 17:37:47
公司财务政策范文篇1
关键词:旅游公司;财务政策;规划
近年来,各国的货币作为价值流通的主要工具都在不断升值,从而使得通货膨胀充斥着全球的经济市场,令旅游业的净利润逐渐减少。从长远来看,这对未来旅游公司的经营极为不利。财务政策规划工作变成一项关键的企业管理工作,这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己的盈利目标,而且还能够帮助企业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当前,每个旅游公司都应该积极探寻适合本公司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市场运作方式,以及规划契合自身旅游公司情况的长远财务政策,其中大致包括筹资策略、经营策略、投资策略和利润分配策略。旅游公司可以通过筹资活动吸收经营所需资金,再凭借恰当的经营政策以及适合自己公司的投资方案,进而充分利用全部资金赚取收益,然后在保证旅游公司拥有未来期间所需的可利用资金后,合理分配所有者权益中的剩余收益,或者通过建立相应的利润分配机制,将利润最大化地利用起来。通过以上步骤最终使旅游公司各类活动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提高其的财务管理水平,规避或最大化减少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让收益和风险达到平衡。
一、旅游公司财务政策规划的主要策略
(一)筹资策略
筹资策略是旅游公司按其行业特点和相关业务,对旅游公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进行深度分析,合理估计旅游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所需资金,以此为基础制定旅游公司筹资计划,包括“先内部后外部”的融资方式,即内部筹资包括接受股东的权益性投资、发行自身权益性工具如普通股等,外部筹资包括发行债券、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这些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旅游公司拥有充足的周转资金,而且可以使其满足基本的经营发展需求,由此也就产生了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两个主要的资金来源。旅游公司要想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源配置,形成合适的资本运行结构,必须正确处理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的大小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过高的负债无疑会增加旅游公司潜在的财务风险,严重时会使其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这对旅游公司长远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威胁。然而,过低的负债又不能充分最大化地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因此,旅游公司需要结合自身的能力和发展需要,考虑负债和股权占比,得出合适的负债比例,同时旅游公司在吸收股权融资时,应同时加快资金周转速度,管控好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当然,旅游公司在实际进行筹资活动时,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综合选择筹资策略,不能一味盲目筹资,导致最后无力偿还。
(二)经营策略
经营策略是所有财务政策里面最主要的一环,这关系到旅游公司的兴衰。目前可供利用的经营策略主要有高盈利与低周转、低盈利与高周转这两种经营策略。其中,高盈利与低周转就是通过个别高价旅游定制项目赚取大额利润,做到服务好少量消费者就能赚取大额盈利。而低盈利与高周转即是通过定低价吸引大量消费者,做到消费者花费的金额虽少但数量大,使最终利润总额变大的经营策略。而对于旅游公司的经营战略而言,就主要分为公司层战略、业务单位战略和职能战略,针对不同层面的各类战略均有着不同的含义,而具体选择何种战略才能促进其长远发展,这就取决于不同旅游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的优劣势。只有通过合理选择经营战略,才能使旅游公司更好地扬长避短,进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市场占有率,在该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三)投资策略
投资策略是指旅游公司凭借资金的再利用,以此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通过投资项目选择、数据可行性分析、投资方案比较等手段,明确旅游公司未来的资金利用方案及投资方向,将多余的营运资金分别投入到选定的可行性投资项目中,从而相互相对冲投资活动中的风险,并获得闲置资金的投资收益。换句话说,就是管理者依据旅游公司的战略目标将公司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不同投资对象中,以此获取投资收益,实现资金利用价值的最优化。旅游公司的投资策略首先需要分析公司层战略目标为前提,以公司的业务单位战略为基础,运用职能战略的同时来选择恰当的投资项目。再者,必须依据旅游公司自身的财务实力制定对等的投资策略,然后对投资策略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最后还需要内部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并将已有的信息共享,这就可以使所有资金的价值得到运用。当然,制定合适的投资策略,一方面可扩大旅游公司的ag尊龙app的业务范围,增强旅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可赢得投资收益,为旅游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从而促进旅游公司将来稳步发展。
(四)利润分配策略
利润分配策略是指旅游公司纵观全局后,根据其业绩确定收益额和分配形式,从而保障股东的基本权力。收益分配策略的主要原则包括剩余股利分配政策,即在得出本年未分配利润金额,同时扣除下年旅游公司全面发展所需资金后,再决定分配多少利润的方案;固定股利政策,指不论旅游公司是否盈利,均分配固定的股利;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指以固定的股利支付率为基础,计算每年分配给股东的股利;低正常加额外股利政策,一般是每年支付固定且数量少的低股利,但在盈利多时,旅游公司会额外支付部分股利。旅游公司的财务能力决定了利润分配政策的选择,只有拥有好的财务状况,才能够为利润分配策略提供保证。具体而言,当旅游公司拥有较高的盈利能力时,就能为利润分配策略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在保证公司现金流充足、未来发展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如果此时旅游公司偿债能力高,各项偿债能力指标也处于合格水平,这时就可以在不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的情况下,选择向股东多分配股利,为此不仅可以提升股价,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二、旅游公司财务政策的规划
(一)筹资策略的规划
1.明确筹资政策的具体类型。筹资策略主要分为普通股筹资、混合筹资、借款及贷款等筹资方式。具体使用何种筹资方式直接关系到旅游公司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选择,间接上也影响到旅游公司的利润分配金额。从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角度来说,首选的筹资方式就是“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筹资模式。即先进行内部筹资、再进行外部筹资;先选择债务筹资、再选择股票筹资。不同的筹资方式,是否必须还本付息的情况不同,产生的风险也就因此不同,所以明确筹资策略的具体类型对后续选择至关重要。2.建立相对完善的筹资渠道。旅游公司应当在创立初期,挑选对筹资活动熟练掌握的人作为该部分的管理者,同时不断完善公司已有和潜在的筹资渠道,增加可供选择的筹资对象,并在其中选择最优筹资渠道。相关的管理者在任职过程中,不仅应当确定好本公司的具体筹资方式和发展途径,而且应当持续提高自身对本公司自身发展情况的掌握,并积极学习新的筹资策略,最终为旅游公司的股东获得更多资金收入,以此也可以增强公司发展规模,更能进一步拓宽公司的筹资渠道,使公司拥有更多的融资选择权。3.规范公司自身的融资活动。针对旅游公司可供选择的各类融资活动,管理层应当在适当债资比的情况下,合理预计所需融资金额。在吸纳公司股东时,不能仅因为资金需求而盲目吸收不合格的投资者,否则就会导致公司的声誉在经济市场中因为不合格投资者的出现而下降。旅游公司在规范自身的融资行为时,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融资活动审核制度,及时评估拟入伙的新股东资质,尽量选择对公司在资本市场发展有利的股东,首先排除那些不合格的股东,以此保障旅游公司现有股东的权益,避免筹资活动发生不必要的风险。
(二)经营策略的规划
1.选择与公司生命周期相适应的经营政策。旅游公司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第一,对于处于初创期的旅游公司,收入几乎很少,甚至出现大量亏损,这就要求旅游公司必须拥有足够的资金储量,并且加强资金的灵活使用,为公司后续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二,成长期的旅游公司在成功打入市场后,其销量开始逐渐增长,此时需要强化销售活动,管控资金结构中潜在的财务风险;第三,成熟期的旅游公司有着稳定的销量,经营风险比较低,公司可采取相对激进的经营策略从而有效利用财务杠杆效应;第四,当旅游公司进入衰退期后,销量变得很低,公司就需要对那些毫无希望的销售业务采取撤销政策。2.与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展开交流和合作。旅游管理部门作为当地旅游监督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协调各类旅游资源,积极为国家推行有利于旅游公司发展的相关政策,是旅游公司在经营发展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因此,旅游公司必须与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打好交道,积极了解各类有利于旅游方面的政策,为自身旅游公司发展创造好的环境。旅游公司还需要努力增强自身服务水平,不断开拓各类旅游资源,选择与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携手创造绿色产业环境,提高该产业的美誉度以此吸引大量顾客,为旅游者们提供周到的服务,这不仅使旅游公司获得收入,而且也增强了顾客的忠诚度,从而为旅游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3.积极培养相应的高质量人才。每个旅游公司都需要高质量的人才来管理旅游公司才能推动旅游公司的不断发展。有了高质量的管理层人才,可以为旅游公司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同时增强旅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鉴于旅游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基本的产品均以服务为主,消费者是通过服务感受到旅游公司的产品好坏。因此,这就对提供服务的员工要求更高了,这直接关系到旅游公司的销售业绩,培养高质量人才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进而增加旅游公司的知名度。但是,要吸引这些高质量人才,必不可少的就是激励计划,旅游公司应该以此为目标,推行一系列奖励方案,比如业绩奖励、股票期权等。
(三)投资策略的规划
1.将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策略相结合。一般来说,投资分为短期和长期投资。前者属于在一年之内变现的投资,其流动性比较强,不确定性和收益均比较小,故利率不高;后者属于在超过一年变现的投资,其流动性比较弱,不确定性和收益均比较大,利率比前者高一些。可见两者各有利弊,而想要使风险降到最低,收益最大化,最好的途径就是选择两者的最佳组合进行投资。这样既可以规避一定的风险,也可以使利润达到最大化。当前大部分旅游公司现金的流入主要来自于旅游业务活动,现金的流出主要是职工薪酬和相关税费等,正常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基本是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而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基本是现金形式的银行借款、贷款利息和非现金形式的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由此可见,对于那些几乎没有投资活动的旅游公司,当其经营异常时,难以及时拿出充足的资金来解决危机,进而使其陷入资不抵债的状况,最终导致破产收场。所以,这类旅游公司完全应该适当选择通过将短期投资策略和长期投资策略相结合的投资方式来赚取资金,解决各种突发情况。2.制定预警机制,加强风险意识。由于投资活动的收益大,也就导致相应的风险也很大,并且在旅游公司投资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风险,故必须在投资风险出现之前对其进行一定的监控,将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变为可预见性。旅游公司可以通过制定预警机制,加强公司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做到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最大化地减少投资风险。其中,可以在旅游公司内部开设相关风险管控部门,派遣专人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督和实时监控,同时加强对这些部门人员的再教育,不断提升其风险管控能力。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投资问题。在旅游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可以选择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各类投资问题,例如:寻找可行的投资渠道、寻找适最合旅游公司的稳健投资策略,同时增强对旅游公司资金来源和去向的了解,可以选择结合计算机管理技术类软件或者建立相应的监控平台,实时监控各类投资动向。信息技术手段是时代的大趋势,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企业管理必备载体。当旅游公司管理好自己的资金,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资金,就能更加明确地知道旅游公司如何更好地发展。还可以选择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投资活动,同时在该中心设立投资风险问题小组,并且安排专业的人员,科学地分析投资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或者积极推进“互联网 投资问题解决办法”的模式,使用大数据技术对投资风险展开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为投资策略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四)利润分配策略的规划
1.优化旅游公司股权结构,促进公司正确发展。对旅游公司而言,合理的股权结构可以优化公司的资源配置,是公司向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有了恰当的股权结构,不仅可以提升公司的发展速度,还可以减少公司的资源浪费。而旅游公司想要做到优化股权结构,就应该从根本上增加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控股股东的绝对控制权,使得公众投资者对控股股东形成一定的约束,从而有效预防控股股东通过一些不正当的交易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以此保障公司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2.保障股东股利分配,构建管理体系。旅游公司在对利润进行分配时,主要应当考虑的是股东的需求,其中能够选择的分配方案主要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这两种方式。现金股利的分配会减少公司现有的资金,但不会稀释公司所有者的控制权,适用于公司目前拥有多余现金且没有合适投资项目的情况,而股票股利的分配只是所有者权益内部的此消彼长,完全不影响所有者权益的总额,但是会稀释原股东的持股比例,适用于公司资金短缺但又不得不进行利润分配的情况。总而言之,不论哪种利润分配方式,均可以稳定各个股东的信心,向资本市场展示旅游公司正在不断发展的正面信号,从而间接提升公司股价。3.注重员工要素分配,完善激励计划。除了给股东分配利润外,还应该注意职工要素的分配,员工作为旅游公司经营活动的中坚力量,应当参与到旅游公司要素分配中来。旅游公司首先应将每个员工负责的产品和服务所得利润作为分配根据,实行绩效管理,让员工在付出劳动得到应有回报的同时得到一定的鼓励,这样会增加员工的忠诚度,使其更加全心全意地为旅游公司做出贡献工作,带动旅游公司销售额的增长。比如,旅游公司可以选择通过绩效考核的奖惩机制及股票期权等方式,对其高层管理人员、基础业务人员给予奖励,使其自身经济利益与旅游公司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这样就有助于旅游公司的经济效益指标快速增长。
三、结语
在当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之时,旅游业和各类旅游公司也应当看准时机,从制定筹资策略、经营策略、投资策略和利润分配策略的角度出发,针对自身旅游公司的实际情况,对未来发展的财务策略制定计划,再对其中可能产生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预测,最大化降低旅游公司的成本、提高旅游公司的利润,同时还需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吸引更多消费者。
参考文献:
[1]杨雪莲.试论旅游公司财务策略规划[j].中国商论,2020(06):126-127.
[2]林怡.旅游公司投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建议探析[j].商讯,2020(09):93 95.
公司财务政策范文篇2
(一)上市公司自身因素。1.公司应变能力的影响。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现阶段上市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在现金股利分配中会将现金流量作为基本前提,当公司中的可变资产逐渐增多时,资产的应变能力也就逐渐增强。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公司的应变能力逐渐优化,而且,在这种状况下,公司在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2.公司筹资能力的影响。在于非金融上市公司而言,在发展中由于财务状况良好,资金的筹资能力相对较强。当公司在发展中面临投资需求时,公司就需要承受不可避免的损失,所以,在规模较大的上市企业股权支付问题分析中,就不需要考虑筹资风险的问题。但是,在一些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发展中,存在着筹资渠道相对有限的现象,针对这种状况,在财务选择中通常会选择支付率的政策。3.公司偿债能力以及投资机会的影响。在上市企业运行中,当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不佳时,其资金的资产负债率以及公司中的各项偿债指标都存在着不乐观的现象,这就意味着公司的偿债能力相对较低,若这种问题不能解决,会使公司在发展中面临着偿还借贷的风险。通常状况下,公司会选择低股利支付率的政策解决上述风险。在公司投资机会的影响因素分析中,主要是上市公司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当达到一特定标准时,公司就会将长期资金投向项目内容中,旨在获得最高的项目回报,针对这种状况,公司通常会优先考虑投资需求[1]。(二)上市公司股东因素。1.股东对股权的控制要求。对于股东而言,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股利,若公司在发展中为股东分配了较高的股利,在留存收益以及债务筹资的状态下,财务资金的收入无法满足股东的需求,针对这种状况,就需要上市公司发行更多的股票,这就会逐渐稀释股东的控制权,为股东的切身利益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在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分析中,一般不允许管理层发放较高的比率股权,以实现对股东自身利益的保护。2.股东对收入稳定的需求。通过对上市公司运行状况的分析,在财务工作管理中,股东对股本利以及股利收入的需求存在差异,对于项目的投资者而言,通常会偏向于实际派发的鼓励分配,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状况并不关心。这种现象针对多数股票的小股东,因此,在项目投入中,会采用高股利支付政策对较高的比率进行现金股利分配[2]。(三)外部环境影响。1.通货膨胀。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上市企业中的财务状况在物价变动的状态下经济利益会逐渐增多。一些上市企业在发展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物价变动的状况,并逐渐提取折旧储备金,这种处理状况无法满足资金重新配置的需求。因此,为了弥补部分资金短缺的问题,需要运用预留收益以及外部筹资的方式,以保证企业运行的经济性。2.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分配股利收益呈现出多数公司派现的策略,这种现象的出现会限制资金变现,在一些经济走势相对较低的状态下,公司会面临投资机会较少的问题,这种状况导致公司筹融资渠道狭窄的现象。所以,在上市公司中,需要选择少发放管理多留存税后盈余的问题,以保证上市企业的财务资金的正常使用需求[3]。
二、非金融上市公司财务政策的优化策略
(一)规范财务管理状况,提高公司的经营水平。在现阶段非金融上市公司发展中,一些企业存在经营管理能力相对较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通过财务政策的科学优化,保证资金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在现阶段非金融上市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及时排除解决这种问题的限制,要通过对企业产品开发、管理能力提升、财务工作整合以及财务政策的优化,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案,逐渐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基本优势,促进非金融上市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上市公司在财务政策整合中,应该保持股本扩张速度与公司盈利一致的现象,及时避免盲目扩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上市公司长远发展状况的分析,在资金项目整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并在整个周期中采用鼓励政策或是发行股票的方法保留企业资金,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并保证上市企业财务政策的稳定执行[4]。(二)构建合理资本结构,促进股利分配的合理性。在非金融上市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财务工作构建的合理性,应该创设科学化的资本结构,并在保证企业在获得财务收益的同时,进行财务风险以及资金成本的控制。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并不成熟,上市公司中的融资渠道相对较少,非金融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一定的制约因素。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应该通过对企业资本结构状况分析,进行股利分配政策的合理控制促进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研究中发现,上市企业中的权益资本相对较低,导致非金融企业在发展中为了保证资金的合理分配,在一些行为会严重侵害投资者的权益。因此,在股利分配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增加资本市场,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使上市企业中的资本成本率达到平衡的运行状态。非金融上市企业在发展中,应该认识到上述影响因素,通过对收益以及股市状况的分析,实施科学化的财务管理办法,以保证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5]。(三)提高国家的扶持力度,提升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伴随上市企业的运行及发展,非金融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状况,需要通过对市场运行及金融发展状况的分析,进行企业资金以及投融资能力的提升,以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能力,满足现代企业的经济发展需求。通常状况下,在国家扶持力度提升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国家政策构建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并充分利用人才的优势性,逐渐增加政策的支持力度,满足技术的创新需求,而且,在企业财务整合中,也应该充分利用人才的优势,增加产品以及技术的创新,构建特色化的创新管理体系,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完善奠定基础。第二,在国家政策整合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对企业产业结构化、策略化的项目创新,优化产业中的扶持力度,并逐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优化企业中的财务经营管理方案,促进产业经济的高效化运行。第三,在上市公司财务政策优化的过程中,应该制定科学化的产业扶持政策,完善企业中的知识产权、财务政策等内容,提升产业经济的长远性,满足非金融上市公司的财务政策的执行需求,提高上市企业经济性[6]。(四)完善股权政策信息披露机制,实现股权的规范分配。通过对非金融上市企业运行状况的分析,财务政策分配中存在着原因不明的问题,对资金以及股资金的使用状况没有加以说明,导致财务信息出现了不对称的现象,为上市企业的股东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因此,在上市企业财务政策完善中,应该将企业的财务费发展作为重点,上市企业中的相关监管部门,需要完善信息化披露制度以便投资者掌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投资者的利益。对于财务报表中信息不完善的内容进行科学分配,提高上市企业的发展效益,提升产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申请配股的过程中,财务工作需要在配股方案中进行投资项目的详细说明,提高配股资金的使用价值性,满足企业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7]。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上市公司企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政策执行策略,应该将企业财务管理作为重点,认识到公司财务政策中的影响因素,总结财务政策的相关办法,以保证企业经济运行及发展的稳定性。同时,在非金融上市企业运行中,为了促进财务政策的稳定运行,需要将财务管理状况、资本结构、国家扶持政策以及信息披露机制的完善进行管理方法的完善,提升企业经济的价值性,为上市公司企业的财务政策优化奠定基础,促进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芝慧.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会计师,2015,222(15):3-4.
[2]连晓.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收益分配与财务指标政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11).
[3]许如意.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6.
[4]王伟.广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5,30(4):47-49.
[5]虞金菁.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金融资产投资活动的市场反应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学院,2012.
[6]周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影响因素及优化政策[j].财会通讯,2013,(20):71-72.
公司财务政策范文篇3
关键词:经理;管理防御;公司财务政策
长期以来,对于经理人进行约束的方法一般都是股东通过负债或者是接管的方式从内部以及外部对经理人进行一定约束,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经理人成本,在不断的发展研究当中,一些专家学者表示,公司一定程度的负债不仅可以弱化经理人的成本,而且还能对股东之间的矛盾缓解起到一定性的作用。相关学者认为负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出现经理人乱用资金的现象,并且能够在负债的影响下有效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但是整个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以及潜在风险因素。股东把负债看作是能够有效提升经营效率手段的同时,经理人却把负债当做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措施,经理的管理防御对公司财务政策的决定和选择上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经理管理防御对公司财务政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经理管理防御的含义
管理防御的实际内容就是指经理人在公司的内部以及外部的操作控制体系下,选择一种能够将自己自身效益最大化的一种行为,或者是对自己职位、权利的一种维护手段,从根本上来说,公司的业绩和经理人之间的关系是管理防御的基础构造条件。经理的管理防御问题大多数都是因为自身职业危机的影响下展开的,经理人的管理防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经理人对于外界一些项目的合并或者是收购、接管而产生的一项防御系统;其二就是经理人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公司内部所在职位而作出的管理防御,针对公司财务政策,经理人作出的选择和决断能够有效的满足经理人自身的效益。
二、经理管理防御下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财务政策选择
为了能够有效的促使经理人在作出财务决策的时候能够与目标实现统一,股东们会从内部控制体系中入手,一般常见的两种方式包括激励方式和约束制度,约束制度最明显的表达方式就是解聘或者是劝退,但是在经理人的角度来看,解聘员工自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人员流失的严重情况,而且对经理人自身的财务也形成了一种约束,对经理人自身的利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经理人对整个公司的财务决策。
1.针对资本结构的决策
资本结构决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中包括对融资的方式以及负债权益比率的问题,经理人的管理防御在融资的角度上来分析本身就与股东的整体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甚至严重的情况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影响。股东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认为吸收利用负债是能够将效益最大化实现的有利措施,但是经理人考虑的问题却是为了减轻支付利息的绩效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为了能够有效的减缓财务困境所造成的工作成本,经理人在整个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财务方面带来的一些问题,就必须要承担一些工作成本的问题,经理人在公司财务政策的选择上,一般都会选择股权融资而尽量的避免负债融资,这样对经理人自身的效益存在一定的益处。另外,在融资方式的选择方面,股东与经理人的想法和目标也是不一致的,股东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负债作为能够提高公司经营效率的有利工具和手段之一,在这个基础上,股东的目的就是将股东自身的财富最大化;而相对于股东的目标,经理人只是将负债当做是一种防御策略而已,经理人在选择这种融资方式的时候,是想要将经理人自身的价值最大化,这与股东的目标在本质上就产生了分歧。公司在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大不相同,经理人选择权益融资公司的时候,一般都是公司自身的投资机会不多等一些自身的特点,而当公司使用的负债这种融资方式的时候,大多数的经理人由于防御动机的存在而选择了权益融资,经理人在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市场上一些因素的约束和影响,从整体方面来看,经理人与股东在利益的目标上是大同小异的,股东只是一味的想要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经理人更多的是为躲避负债融资而作出的股权融资选择。
2.针对股利的相关政策
管理防御结合股利政策这种方式在实际公司运营中使用的比较少,而且股利的受益者只是单纯少数的股东,而并非公司全部人员,所以从整体管理防御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政策已经严重影响了股东自身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股东的财富造成威胁或者是影响,也间接影响了其他股东的经济利益,所以这种股利政策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少。在一定形势下,股利政策可以说是能够直接影响大多数股东权益和利益的一种存在,经理人的管理防御也是如此,在某种程度上,经理人的管理防御与股利政策产生了同一种功效。针对这种现象,一些私下协议回购的项目逐渐出现,这种私下协议回购的方式能够为股东提供很丰厚的利益支持,但是从管理防御的角度来看,这种私下协议回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造成股东财富偏离的情况发生,虽然对一部分股东来说能够提供有效的利益保障,但是对大部分股东来说这是一项有损股东利益的方式。收购威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作是对经理人的一种约束行为,但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经理人私下阻拦收购的成功,为了自己的权益,不仅降低了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和经营成果,而且将其他股东的利益借机牺牲掉,经理人为了能够降低收购率,甚至出高价来迎合一些具有收购压力的股东,不仅对其他股东的财富以及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损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违反了相关合同。
三、经理管理防御下的外部控制体系以及财务政策选择
外部控制体系就是区别于公司内部的管理控制,公司以外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经理人的权争夺、合并、收购等等现象的发生,这些现象对经理人来说属于一种潜在的威胁,对经理人自身的职位稳定性以及所获取的利益都形成一定的威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理人经常利用转变资本的这种方式来解决公司在遇到收购或者是接管这两面的危机,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经理人自身的职位能够持续稳定。比如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是仍然经历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收购和反收购的经历,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在美国企业中的资本结构里面,股权所占的比重不仅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而且负债比率不仅没有呈现上涨的趋势,反而一直程序降低的状态,这一现象表明如果一旦外部操控体制权利对经理人自身的职位和利益产生影响和威胁,经理人就会寻求各种能够调节这种现象的解决方式,甚至严重的情况下,经理人会利用负债来干预法人对控制权的相关争夺。在某种程度上,如果经理人发现有其他竞争者的存在,而竞争者的存在对经理人自身的经营控制权会造成威胁和影响的时候,经理人会利用增加债务融资的办法来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股份比例,其中还包括收购其他外部股东的股权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这种方式能够让经理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在整个企业中占据主体地位,并且拥有很强的主动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经理人自身的职位权益,而且能够降低一些竞争对手成功的可能性。另外,竞争者还可以利用要约收购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竞争者获得更多的表决权,利用这种方式就会产生现任经理人与竞争者之间竞争的情况,最终由票数来决定控制权归谁,在这种形势下,经理人如果筹集到的负债资金多,那么外部股权比例也会因为经理人的负债资金多而增加。所以当一个企业如果成为被大家想要收购的目标的时候,现任经理人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优势条件,选择一个最适合、效益水平最大化的负债水平来调整原有的股权比例,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影向收购发生的概率和频率,而且对经理管理防御的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理管理防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政策选择,不仅对股东利益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对经理人自身的职位、效益也产生间接的影响,传统的理论是公司在遇到财务政策抉择问题的时候,以股东的权益作为首要目的,但是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和条件因素,从根本上将股东的目的与经理人的目的达成一致。经理人与股东在制定公司发展目标的时候以及公司运营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利益矛盾,这就导致公司的财务政策选择是建立在利益矛盾的基础之上,对经理人自身的职权、地位以及股东人员的财富利益都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作者:王贵宾 单位:北京弘高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袁春生,杨淑娥.经理管理防御下的公司财务政策选择研究综述[j].会计研究,2010(07).
[2]刘星,魏锋,戴玉光.经理管理防御下的公司股权政策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10(02).
公司财务政策范文篇4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财务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关系越来越激烈,对上市公司来说,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加强财务工作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上市发展公司财务管理提供借鉴。
1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1.1增加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
随着证券市场的建立与逐步发展,为了提高上市公司对自身信息披露程度,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这些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市公司对自身信息的披露程度,但是总有一些上市公司出于自己不当利益的考虑,没有完全的披露自身信息,对自身信息进行部分隐瞒或者造价,严重的干扰了投资决策。新会计准则这一体系在对会计信息披露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规定的同时,还为在选取会计政策时规定了前提条件。同时,《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第4条规定企业在披露公司分部信息时,必须将业务分部与地区分部区别开,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的提出在扩大了财务信息的数量的同时,还扩大了财务信息的数量。
1.2提升了境内外资本市场信息可比性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经济市场中我国企业数量迅速增多,公司的境外上市与境外融资现象也普遍存在。因此,对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是必然趋势,新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提升了公司在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的境内外资本市场信息的可比性,对在国际经济体系中融入中国公司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1.3顺应上市公司发展新趋势
上市公司的业务活动正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化发展进行着不停地发展进步,上市公司的一些衍生金融工具就是明证,顺应着上市公司的业务活动发展的特点与需求,新会计准则在有效填补以往的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等方面不足的同时,还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借鉴,从发达国家的企业业务活动中吸取先进会计处理理念与经验。新会计准则的提出提升了上市公司业务评价体系的科学程度以及规范程度,促使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向最大化企业价值转变。新会计准则的提出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进行财务决策时,上市公司比以前更注重利润的可持续性,更注重将内在衡量标准转化为现金流入。除此之外,新会计准则的提出使上市公司在进行收集子公司、合营企业的相关信息、对会计政策中存在的差异进行调节以及对相关信息系统进行拓展等财务管理工作时更加细致,更加理性。
2当前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导致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活动失效的原因有许多,在进行实际财务管理工作时,上市公司缺乏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指导是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管理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在缺乏决策力度、授权机制不明确、不相容岗位彼此融合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2.2缺乏准确的会计目标定位
受到自身境界的限制,上市公司往往过分追求利润,特别是短期利润的最大化,这是上市公司会计目标定位错误的原因。这种为追求利润而建立的财务制度以及财务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较为实际,不足之处是仅仅考虑到追求最大化的获取利润而忽略了别的方面的影响因素,因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长期实行这种财务政策以及管理模式将会导致企业对自身定位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多种经营现象的发生。在这种财务政策下,在公司的主要产业或主要经营项目经营效果不理想时,自身竞争优势的缺乏或者自身原始竞争优势的丧失就会导致上市公司被市场淘汰。
2.3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
就理论上而言,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督机制应该是较为科学严谨的,在每个会计初期,每个上市公司的下属企业都对自身财务预算进行编制,通过外派财务总监的监督下将经营指标传达给上市公司总部。但实际是公司总部缺乏对子公司的财务政策的监督和处理手段,也缺乏对子公司财务政策进行监督指导的执行者,从而导致下属子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财务伪造、财务舞弊等不良状况的发生。总的来说,上市公司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询机制亟待完善,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的监控力度不足。
2.4理财观念过于激进
上市公司进行的财务管理通常都会以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上市公司在这样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理财活动,并通过资产的运营获利来确保自身的发展、企业价值的保值和增值。但就当前而言,大多数上市公司在理财观念上过于激进,受理财观念的影响,这些上市公司财务政策也不够稳健。受到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的吸引,忽视了项目可能存在的高风险,过于冒失的进行投资,这种危险性较大的行为给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投资损失以及坏账损失,不仅没给上市公司带来巨额利润,反而降低了企业自身盈利的能力。由于对资本结构理解不全面,有的上市公司向银行大量借贷,从而将自身逼入了绝境。
3新会计准则下强化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体系
功效法由于其良好的绩效评价方法在我国公司财务预警体系中被广泛使用,并且效果明显。上市公司应以遵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前提,结合自身实际,对财务管理环境进行足够的认知,树立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政策。财务管理人员应将公司财务制度进行全面的贯彻落实,并对公司财务制度进行到位宣传。财务评价上市公司是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通过财务评价的恰当使用,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能帮助企业保证财务计划圆满完成、维护财经纪律、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对财务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之后,可以通过财务评价来减少浪费、侵占上市公司财产等恶劣现象发生。为了增强公司财务管理对经济管理的是习惯性,可以将财务评价与内审工作结合起来,这样还能增强公司活力。除此之外,上市公司还根据自身财务管理基础以及财务管理规模大小,根据精简的原则确定自身财务管理的形式以及级别,确立适合自身实际的财务管理机构,对公司财务进行监督,完成财务任务。
3.2对公允价值确定技术进行规范
企业应对公允价值的确定技术进行规范。在进行公允价值的确定时,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根据存在于市场的有实际报价以及近日进行交易的市场价格进行公允价值的确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估值技术进行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通过资产交易价格、行业基准价格、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进行估值。在确定使用估值技术后,应选择市场参与者认同率较高的、在以往市场实际交易价格验证中证明可靠性较高的估值技术。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公允价值的估价措施在整个上市公司中的一致性,企业还应建立计算机跟踪系统来及时更新信息,收集整理有活跃市场报价的相关信息。
3.3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在旧会计准则与新会计准则衔接更替的期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由于衔接更替不完善而造成的漏洞,上市公司很可能利用漏洞对利润进行操作。比如说,新会计准则会引起上市公司利润变动,会计估计同样会引起上市公司的利润变动,如果上市公司将这些信息混合后编制进财务报表,就会隐藏利润变动的真正原因,无法根据财务报表分析出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进而无法判断出企业的真正价值。因此,为了保证上市公司利润变动原因的公开透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上必须将影响利润获得的关键信息分类披露。为了使企业立足于本业,进行扎实经营,在诸如重大债务重组、资产评估等重大事项涉及到的资产额度与预计净利润的比值达到一定比率后,必须进行强制披露.
3.4培养引进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
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常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以及会计造假。在当前新旧会计准则更替、市场经济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培养引进专业素质过硬、具备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能有效避免由于财务管理人员而导致的会计造假等现象发生。
3.5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越高会计信息越可靠,可靠的信息能极大地帮助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决策。因此为了促进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议决策时,应以经过仔细确认以及计量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作为参考,这样制定出来的决策才能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除此之外,在制定财务管理政策时,还应根据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要求,注意财务稳健和风险的防范。
3.6完善岗位职责及岗位设置
上市公司财务部门应根据业务需要配备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财务会计人员,并将岗位职责落实到人,落实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公司财务部门除了财务部经理以外,还应设置主办会计人员、材料会计人员、成本会计人员、销售会计人员以及往来会计人员以及固定资产会计、出纳会计、总账报表会计、资金会计等诸多会计人员。同时上市公司应完善资本公积工作制度,资本公积不足以满足冲减需要的,应对留存收益进行适当调整。
3.7对财务管理任务予以明确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多种办法实现公司财富最大化的目的,比如进行企业资金活动的组织,对企业以及各方面的财务关系进行处理,进行财务预测以及财务控制分析等。通过组织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将经济指标层层落实,从而达到公司发展的目标。在得到企业的授权后,在授权范围内对产品成本以及产品经营成果进行核算。必须建立以公司总经理为领导,由财务总监进行主管的财务管理机构来进行财务与会计工作。设置财务部对公司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管理,领导各子公司的财务工作,财务部经理由总经理聘任,财务总监在总经理提名后,由董事会进行聘任。对公司财务部的主要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加快财务审核工作的办理以及费用报销等会计工作的工作进度,对公司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监控。
4结语
在新会计准则的大环境下,上市公司必须对新会计准则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新旧会计准则的异同之处,对自身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控制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公司财务政策范文篇5
1.以现金流为中心。我们知道在当下的经济生活中,企业的现金流量指标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利润指标,它比传统的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指标,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质量。因此,现金流管理也是财务预警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现金流的利润可以真实地反映公司的收益情况,而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应记制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对公司财务管理的反映比较主观,容易受到管理者主观所控制。现金流指标可以弥补传统权发生制的不足,从而按照实现制编制,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现金流量的指标也是国外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常用的指标之一。提高可持续增长公司的会计信息的可比较性。现金流作为一项关键指标,不仅可以实现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估价方法,而且还可以排除由于传统的权责制以及配比制进行估算的不足,剔除了企业以及公司之间进行会计处理的不统一性,促进了企业及公司之间处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现金流估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全面反映可持续增长公司的偿债能力。我们知道,对于破产倒闭的企业来说,有大部分企业的盈利状况较好。而通过现金流指标可以充分的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促进可持续增长公司的发展。所以,现金流指标相对于其他传统的权责发生制的指标来说,对于可持续增长公司偿债能力的预判更具有说服力。
2.可及时调整公司的战略导向。对于可持续增长的公司来说,其发展正处理有力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各项工作战略以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增长。由于对于创业以及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的公司来说,更是如此。所以,财务预警系统中的战略导向,便于可持续增长公司根据企业发展的计划以及市场的状况,来调整自身的财务战略,使得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化。所以,通过财务预警系统中的战略导向能够大大提高公司财务战略的科学性,提高财务预警效率。
3.预警系统积极性明显。对于可持续增长的公司财务预警系统来说,积极性是其中的明显特征。由于可持续增长公司对于财务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积极通过财务预警系统建立预警方案,合理使用资料,设定财务预警管理小组,从而提高对于财务风险预警、处理的积极性。由于在现金制下的财务系统具备积极性这一特点,所以在财务预警的反映速度以及处理结果上,它比传统的权责制的预警系统能够更快地做出相应的反映,从而可以快速地采取措施,减少被动性。
4.稳定、可靠。相比于传统的财务预警系统来说,通过以现金流为中心进行对比的财务预警系统能够更加稳定可靠地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节约了可持续增长公司对于信息收集以及加工的成本。除此之外,对于可持续增长公司来说,现金流为中心的财务预警模式更容易操作,便于财务管理人员使用和维护。
二、可持续增长率在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应用
公司财务政策范文篇6
财务政策一般指财务主体利用一定的办法有意识地改变财务对象,以达到企业理财目标的指针。
就国家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国家以财务规则、制度等形式对企业财务方面所作的规范,它是一种强制执行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配合,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限制。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资本金的来源形式和管理的规定、现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规定、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利润及其分配政策的规定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是《企业财务规则》和各行业的财务制度。
就企业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企业在国家财务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现实要求所制定或选择的一套自主的理财行动指南,它是一种自主选择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配合企业经营政策,调整企业财务活动和协调企业财务关系,力求提高企业财务效率。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风险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资管理政策、营支资金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它是一套自主的、灵活的内部财务制度。
2财务政策选择的外部影响因素
(1)经济周期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市场经济主题的公司被推向市场,不仅要自主经营,同时要承担盈亏责任。市场经济不同于以往计划经济,她有着一定的周期性,即必然要经历复苏、繁荣、衰退、萧条这四个阶段的循环。与此相对应,上市公司在不同阶段所选择的财务政策也不同。一般来说,在繁荣期,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供给也成上升趋势,投资政策选择上应增加投资以扩大生产,同时要在短期内筹集资金来满足投资需要;在萧条期,由于整个宏观环境不景气,市场需求减少,可能给上市公司造成大量产品库存,企业现金流不畅,并且难以找到新的可行性投资项目,促使企业采取紧缩的财务政策。
(2)产业政策因素的影响。
产业政策是国家制定的关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方针和策略。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上市公司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这就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有一些受政府保护的传统产业受到冲击,而依靠新技术优势发展起来的高新企业日益壮大,这种产业结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资源的转移,毫无疑问,不同的上市公司面对这些政策性导向,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财务政策。一般来说,对于受政府保护的传统行业,它们积聚了大量国有资本,在政府逐步放开管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融资、投资、资金营运都应采取较为谨慎的财务政策,以便成功适应转轨时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减少经营风险;而对于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企业,应顺应国际形势,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寻找最佳突破点,合理选择各项财务政策。
(3)金融环境因素的影响。
随着政府行为的减少,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限制的逐步开放,上市公司融资渠道、方式呈现多样化,金融市场,金融货币政策、金融体制等金融环境的变化,制约着企业投融资政策的选择。如作为企业投融资场所的金融市场,其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逐步完善,为企业投融资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组合方式,上市公司不仅可以在国内市场上融资,也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融资,融资工具的日益丰富,既可以单独选择股权融资或负债融资,也可两种融资方式并用。相应的,这就加大了金融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对不同的融资方式所产生的资金成本进行比较,选择资金成本较低的渠道来融资。当然。除了资金成本外,还应考虑融资渠道的资金潜力、约束条件、风险率的大小以及公司本身的资金结构、投资方向,不要从事高风险的投融资事宜,以免公司资不低债,甚至破产。
(4)财税政策的影响。
财税政策作为收入分配政策,对上市公司资金供应和税收负担以及生产经营和财务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若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税赋增加,其利润必然减少,因此财务政策的选择离不开财税政策的影响。一般来说,当国家紧张时,有可能会增加税收,公司就应当采取适当的投资方式和规模,由于无论投资什么形式的公司或是何种项目及业务,都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不同的税收政策,这时上市公司可以选择投资国债,因为购买国债的利息可以免税,在融资政策上,可以采取负债融资,因为负债融资的利息费用可以税前扣除,在股利分配政策上,应处理好积累和分配的关系,既要满足再生产的需要,又能保障股东的基本利益;而当国家财政宽松时,税收的减少使公司财务政策选择更为灵活。此外,应根据国家财税作好纳税筹划,这有利于选择出最佳的融资方案、投资方案、资金营运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5)法律环境因素的影响。
法律环境主要是指影响企业理财的各种法律因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依法治国的思想逐步形成,国家对企业的干预由原来的行政手段转变为经济、法律手段,特别是法律手段正不断增强。如今,我国已制定了很多经济法规,从各个方面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了规范,同时也为企业正常的理财活动提供保证。因此,在这样一个法制环境中生存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政策的选择必然受到影响。一般来说,只有充分认识法律环境,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从事理财活动,避免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才能使上市公司持续发展。比如税法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公司地处不同的地区,经营不同的产品,属于不同行业,其承担税赋各不相同,如何通过各项融资、投资、利润分配组合以达到企业税赋最轻,是进行财务政策选择时需要研究的。此外,还应不断增强财务政策选择过程中法律、法规意识,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其利益。
(6)外部利益相关者因素的影响。
①政府。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公共规划、提供优化信息指导、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公共设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支持,这就要从企业的剩余中获得税收。不可否认,政府是影响企业财务政策选择的最重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一般来说,企业在选择财务政策时,除了要实现企业自身的经营目标,还应关注企业的社会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公司财务政策范文篇7
财务政策一般指财务主体利用一定的办法有意识地改变财务对象,以达到企业理财目标的指针。
就国家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国家以财务规则、制度等形式对企业财务方面所作的规范,它是一种强制执行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配合,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限制。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资本金的来源形式和管理的规定、现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规定、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利润及其分配政策的规定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是《企业财务规则》和各行业的财务制度。
就企业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企业在国家财务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现实要求所制定或选择的一套自主的理财行动指南,它是一种自主选择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配合企业经营政策,调整企业财务活动和协调企业财务关系,力求提高企业财务效率。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风险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资管理政策、营支资金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它是一套自主的、灵活的内部财务制度。
2财务政策选择的外部影响因素
(1)经济周期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市场经济主题的公司被推向市场,不仅要自主经营,同时要承担盈亏责任。市场经济不同于以往计划经济,她有着一定的周期性,即必然要经历复苏、繁荣、衰退、萧条这四个阶段的循环。与此相对应,上市公司在不同阶段所选择的财务政策也不同。一般来说,在繁荣期,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供给也成上升趋势,投资政策选择上应增加投资以扩大生产,同时要在短期内筹集资金来满足投资需要;在萧条期,由于整个宏观环境不景气,市场需求减少,可能给上市公司造成大量产品库存,企业现金流不畅,并且难以找到新的可行性投资项目,促使企业采取紧缩的财务政策。
(2)产业政策因素的影响。
产业政策是国家制定的关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方针和策略。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上市公司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这就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有一些受政府保护的传统产业受到冲击,而依靠新技术优势发展起来的高新企业日益壮大,这种产业结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资源的转移,毫无疑问,不同的上市公司面对这些政策性导向,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财务政策。一般来说,对于受政府保护的传统行业,它们积聚了大量国有资本,在政府逐步放开管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融资、投资、资金营运都应采取较为谨慎的财务政策,以便成功适应转轨时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减少经营风险;而对于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企业,应顺应国际形势,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寻找最佳突破点,合理选择各项财务政策。
(3)金融环境因素的影响。
随着政府行为的减少,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限制的逐步开放,上市公司融资渠道、方式呈现多样化,金融市场,金融货币政策、金融体制等金融环境的变化,制约着企业投融资政策的选择。如作为企业投融资场所的金融市场,其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逐步完善,为企业投融资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组合方式,上市公司不仅可以在国内市场上融资,也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融资,融资工具的日益丰富,既可以单独选择股权融资或负债融资,也可两种融资方式并用。相应的,这就加大了金融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对不同的融资方式所产生的资金成本进行比较,选择资金成本较低的渠道来融资。当然。除了资金成本外,还应考虑融资渠道的资金潜力、约束条件、风险率的大小以及公司本身的资金结构、投资方向,不要从事高风险的投融资事宜,以免公司资不低债,甚至破产。
(4)财税政策的影响。
财税政策作为收入分配政策,对上市公司资金供应和税收负担以及生产经营和财务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若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税赋增加,其利润必然减少,因此财务政策的选择离不开财税政策的影响。一般来说,当国家紧张时,有可能会增加税收,公司就应当采取适当的投资方式和规模,由于无论投资什么形式的公司或是何种项目及业务,都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不同的税收政策,这时上市公司可以选择投资国债,因为购买国债的利息可以免税,在融资政策上,可以采取负债融资,因为负债融资的利息费用可以税前扣除,在股利分配政策上,应处理好积累和分配的关系,既要满足再生产的需要,又能保障股东的基本利益;而当国家财政宽松时,税收的减少使公司财务政策选择更为灵活。此外,应根据国家财税作好纳税筹划,这有利于选择出最佳的融资方案、投资方案、资金营运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5)法律环境因素的影响。
法律环境主要是指影响企业理财的各种法律因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依法治国的思想逐步形成,国家对企业的干预由原来的行政手段转变为经济、法律手段,特别是法律手段正不断增强。如今,我国已制定了很多经济法规,从各个方面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了规范,同时也为企业正常的理财活动提供保证。因此,在这样一个法制环境中生存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政策的选择必然受到影响。一般来说,只有充分认识法律环境,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从事理财活动,避免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才能使上市公司持续发展。比如税法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公司地处不同的地区,经营不同的产品,属于不同行业,其承担税赋各不相同,如何通过各项融资、投资、利润分配组合以达到企业税赋最轻,是进行财务政策选择时需要研究的。此外,还应不断增强财务政策选择过程中法律、法规意识,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其利益。
(6)外部利益相关者因素的影响。
①政府。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公共规划、提供优化信息指导、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公共设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支持,这就要从企业的剩余中获得税收。不可否认,政府是影响企业财务政策选择的最重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一般来说,企业在选择财务政策时,除了要实现企业自身的经营目标,还应关注企业的社会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②债权人。债权人向企业投入了债权性资本,也要从企业剩余中获得利息。但与股东相比,债权人对企业剩余的要求权是固定的,具有定期、定额和定率的特点。尽管如此,由于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目标不一致性,信息不对称性和风险偏好不平等性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就会使债权人也存在着收不到本息的风险,因此,企业财务政策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债权人的利益,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采取较为稳健的财务政策,以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③竞争者。竞争者是指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根据市场占有率为标志可分为领导者、挑战者、追随者和拾遗补缺者。企业从事的经营或是财务活动,一旦其行为影响到了竞争者的利益,竞争者就会做出相应的决策来应付,这些决策所产生的后果,常常会间接的影响和作用于企业。因此,企业在选择财务政策时,要先分析竞争者的政策取向、经营策略,以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公司财务政策范文篇8
一、融资财务管理时期(1900-1950)
融资财务管理时期研究的重点一是融资,二是法律。
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商品供不应求。公司普遍存在如何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筹措资金的问题。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当时财务管理问题就是融资管理问题,融资管理问题就是财务管理问题。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适应当时的情况,各个公司纷纷成立新的管理职能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独立的公司理财活动应运而生。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也主要是融资问题。1910年美国学者米德(meade)出版了本世纪第一部专门研究公司筹资财务管理的著作《公司财务》,1938年戴维(dewing)和李昂(lyon)分别出版了《公司财务政策》和《公司及其财务问题》。这些著作主要研究企业如何卓有成效地筹集资本,形成了以研究公司融资为中心的“传统型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学派。索罗门(solomon)认为这种“传统财务研究”给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完善奠定了基础。但这种财务理论忽视资金使用问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legalisticperiod)”。
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也使如何维持公司生存成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的首要问题。危机使许多公司意识到,财务管理的任务并不仅是融资问题,还应包括对资金的科学管理与使用,只有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严格控制财务收支,才能使经营立于不败之地。这样,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些专家、学者根据30年代后出现的这种趋势,认为30年代后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实际并非如此。直到40年代未,公司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财务管理的重点仍停留于外部融资,财务理论的内容仍以介绍法律、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为主。至于怎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强化内部控制等问题,尚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因此笔者认为,筹资财务管理时期长达50年。
二、资产财务管理时期(1950-1964)
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做好资金利用的决策。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而与融资相关的事项已退居到第二位。这样,公司财务决策与生产决策、营销决策一起,构成决定公司生死存亡的三大决策支柱。美国各大公司纷纷设立财务副总经理,由其制定公司的重要财务方针和计划,编审财务控制预算和评估重大投资方案等。基于这一原因,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decision-makingperiod)”或“综合财务管理时期”。
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美国人迪恩(joeldean)于1951年出版了《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此后,财务管理的中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西方财务理论获得较大发展,主要的财务管理学家有美国的洛夫(lough)、英国的罗斯(rose)、日本的古川荣等。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所以,遇有重大决策时,首先必须评估决策对公司价值将会产生何种影响。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1958年至1961年米勒(miller)和另一财务学者(modigliani)经过大量实证研究,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即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上,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与其证券价值无关。西方财务界对此反响强烈。最初该定理被看作是离经叛道的奇谈怪论,但今天它已被学术界公认为显而易见的道理,大多数财务学者认为它是财务管理理论中最重要的贡献,奠定了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基础。
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三、投资财务管理时期(1964-197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日益增多,金融市场日益繁荣,市场环境日益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早在1952年,马考维兹(h.markowitz)就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的
基本概念。1964年和1965年,美国著名财务管理专家夏普(williamf.sharpe)和林特纳(j.lintner)在马考维兹的基础上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iassetspricingmode1,简称capm)”。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财务管理理论的又一飞跃发展。
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其结果,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
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融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1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pricingmolde1,简称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二是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三是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一般认为,7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四、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80年代后,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阶殷,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1.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价格不断上涨,严重影响到公司的财务活动。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70年代未和80年代早期,西方各国开展了关于通货膨胀条件下怎样进行有效财务管理的研究工作。严酷的经济现实迫使企业财务政策日趋保守。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21世纪一旦发生严重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仍将大行其道。
2.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伴随现代通讯技术和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公司不断朝着国际化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空前活跃,在新的经济形式下,财务管理理论的注意力转向国际财务管理领域。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融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财务管理将更加得到重视和发展。
公司财务政策范文篇9
一、财务政策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政策一般指财务主体利用一定的办法有意识地改变财务对象,以达到企业理财目标的指针。财务政策因具有国家和企业两个不同的主体而产生两种不同的目标取向和表现形式:
(一)就国家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国家以财务规则、制度等形式对企业财务方面所作的规范,它是一种强制执行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配合,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限制。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资本金的来源形式和管理的规定、现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规定、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利润及其分配政策的规定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是《企业财务规则》和各行业的财务制度。
(二)就企业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企业在国家财务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现实要求所制定或选择的一套自主的理财行动指南,它是一种自主选择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配合企业经营政策,调整企业财务活动和协调企业财务关系,力求提高企业财务效率。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风险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资管理政策、营支资金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它是一套自主的、灵活的内部财务制度。
在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无独立自主经营权,企业财务行为只能是一种被动行为,财务政策也基本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强制执行性财务政策,供企业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导致企业“无财可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特别是具有法人地位的财务主体的确立,企业财务行为成为一种积极的、主动行为,自主选择性财务政策成为理财人员自主理财的外在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财务政策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是实现整个企业经营政策和财务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规范和优化公司理财行为,提高企业理财效率的重要基础。
二、当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原有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们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创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企业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问题,现代企业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资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排斥智力劳动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剩余分配权,从而,会加剧所有者(股东)、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应该以谁的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2、风险理财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2)由于知识积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作出反应那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3)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4)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市风险进一步加剧;(5)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资金等有形资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但现今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资决策的需要。
4、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习惯地一切听从领导,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三、财务风险的预测和衡量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
(1)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2)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
(3)现金流量风险,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
(4)外汇风险,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经济风险、交易风险和换算风险。经济风险是指未预料到的外汇市场汇率变动,使企业外汇业务受到的影响。交易风险是指企业进行外币业务时,由于交易发生日和结算日汇率不一致,使企业可能受到的损失。换算风险是指企业将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为一某一特定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时,由于汇率变动而对会计报表造成的影响。
正确了解财务风险的来源和种类是进行财务风险预测和衡量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建立财务信息网络,保证及时获得数量多、质量高的财务信息,为正确进行各项决策和风险预测创造条件。企业收集和整理有关预测风险的资料,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和生产技术资料、计划和统计资料,企业对部的市场信息资料和同行业中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情况的资料。
在初步预测的基础上,可以借助简化模型来衡量财务风险,即计算有风险情况下的期望收益。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情况的分析判断和数据的整理计算结合起来。由于风险和概率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常借助概率统计方法来衡量风险程度。先分析各种可能出现情况的概率和可能获得的收益或付出的成本,计算收益或成本的期望值、方差和标准差,最后根据变异系数判断风险程度。还可以运用敏感性分析来测定各风险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尤其在投资风险的预测中,常通过测定每年现金流入额、投资回收期和内含报酬率等指标的敏感性,选择投资项目,以降低风险。
四、财务风险的管理策略
1、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降低风险。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分散风险的首选方法。多元化经营,是指一家企业同时介入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若干类无关联的产品,在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市场上与相应的对手展开竞争。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理论依据在于:从概率统计原理来看,不同产品的利润率是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利润上相互补充抵消,可以减少企业利润风险。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条件下,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度涉足多元化经营和多元化投资,分散财务风险。
2、风险转移法,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将产品卖给商业部门,将一些特点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等。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交纳保险费。
3、自保风险,就是企业自身来承担风险。
企业预先提留风险补偿基金,实行分期摊销。目前,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提取应收帐款坏帐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正是上市公司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重要措施。在财务活动过程中,有些风险能够在计划阶段进行预测控制的,可以将实际状况与计划状况相比较,分析控制效果。有些风险是突发、未能预测到的,应查明风险的来源及性质,测算损失、力求找出最优方法来控制或削弱风险。
公司财务政策范文篇10
关键词:财务分析;企业;经营决策;作
用财务分析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相应的财务依据,提升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1财务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1.1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是衡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主要是指企业对应偿还债务的及时偿还能力。偿债能力指标从时间跨度上划分为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三项。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性较高的资产对短期债务及时偿还的能力,是衡量企业当下综合财务状况(尤其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标准[1]。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三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是指企业对长期债务及时偿还的能力。目前主要从资金结构的构成、稳定以及企业的长期盈利状况来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也叫负债比率)、产权比率(也叫负债权益比率)、带息负债率、利息费用保障倍数(也叫已获利息倍数)。1.2运营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是指企业在现有的外部经营环境下,综合运用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使其对公司的经营目标发生作用的大小。运营能力指标主要由人力资源运营能力指标和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指标构成。其中人力资源运营能力一般通过劳动效率指标进行衡量。劳动效率是指企业营业收入或净产值与平均职工人数的比率。对企业劳动效率进行考核评价主要是采用比较的方法。这种比较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例如,将企业现实劳动效率与相同生产条件下的其他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行比较,也可以将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与历史时期的生产效率进行比较,从而对企业目前的生产效率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生产资料的运营能力是企业对其拥有资产的统筹、周转以及利用的能力。这一指标可以通过资产的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况、资产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衡量。1.3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盈利能力就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赚取资产资金的能力,其高低可以通过利润率进行体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的关系。分析盈利能力可以推动企业改善其经营管理战略,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止损[2]。由于盈利能力与利润率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盈利能力,来体现利润率的变化。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六项。其包含种类繁多,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上市公司主要采用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等,从侧面体现盈利能力。1.4具体解决方法。1.4.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指对企业相同含义的数据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一般是以时间为变量,比较不同时间段内指标的变化状况,可以分析指标变化的幅度、数量等。比较分析法主要有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会计报表的比较等几种方式。不同时期财务指标的比较主要有两种方法:定基动态比率,这是一种动态比率,与环比动态比率的不同之处是,其分析数据来源于某一期。环比动态比率,这种比率需要分析每一期数据,这也是一种动态比率。会计报表的比较;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这种分析方式以会计报表为基础,它要求财务分析人员对会计报表中涉及到的各种比率进行分析,然后得到其变化速率、幅度等各项数据。1.4.2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各种数据所占比率的大小以及变化等进行分析的方式。其主要包含构成比率、效率比率和相关比率等几种类型。构成比率。构成比率又称结构比率,是分析某项数据所占整体份额大小的方式,它可以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效率比率。效率比率是分析财务活动盈利能力大小的指标,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相关比率。相关比率是将某一项目与其相关项目进行比较,可以帮助企业优化选择,提升资本回报率。
2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的作用
2.1推动制定科学财务政策。财务政策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良好、规范的财务分析可以推动科学的财务政策的制定[3]。企业日常经营业务较为繁琐,资金往来较为频繁。生产、经营、销售、人力等几个方面都与财务政策息息相关,良好的财务政策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资源统筹,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企业经过严谨的财务分析得到科学的财务政策,这份财务政策与企业现实的经济水平、发展水平等契合,如果此时企业财务分析状况良好,那么企业就可以选择扩大经营规模或者开发新产业,增加企业的收入来源。如果企业此时的财务分析状况不乐观,那么企业就可以对各个生产经营环节进行分析,减少对盈利状况较差的产业的投入,提升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调整企业的收入构成。同时,科学财务政策的制定也是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约束与规范,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工作依据,降低其工作的难度与不可预测性,推动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对接,促进公司内部运营的连续性与有序性,利于公司发展。2.2以财务分析为基础,科学防范风险。财务分析可以为公司提供相应的风险预警,运营决策人员可以根据相应的风险预警,对经营决策政策进行调整,做到良好的风险规避,降低企业损失,提升其应对风险的能力。例如,公司收入的各项来源及其比重都会在财务报表中有所显示,财务人员可以分析比较各季度财务报表,准确掌握各项业务收入比重的变化情况。当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时,此时公司工作人员应及时调整公司的运营决策,一方面可以适量减少对主营业务的投入,增大对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业务的投入,增强公司发展的综合优势;另一方面,公司可以对主营业务的内部构成进行调整,分析其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如果是暂时性的,公司可以不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如果短期内无法恢复,公司可以利用其它方式进行弥补,全面综合的对风险进行防范[4]。同时,进行财务分析有利于经营决策人员掌握真实的公司财务状况,避免进行决策时的盲目性,在公司财务状况允许的前提下,优化经营决策,从源头减少非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提升公司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3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保障
3.1推动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其发展的准则与依据,影响着一定时期内企业具体经营方针的制定等。但是经营决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经济环境、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其中,财务分析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推动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提升其科学性。例如,财务分析可以为企业调整未来经营方向提供依据,财务部门通过进行经济分析可以了解各项业务目前的盈利状况,对于那些高增长型的业务可以增大投入,更新设备,扩大其经营规模。对于那些盈利能力减弱的业务,可以逐步缩小生产规模,减少投入,逐步形成业务的更新换代,保持公司经营的生命力与活跃力,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5]。运用财务分析进行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策略与公司真正的财务实力契合,增加企业经营决策的可行性,降低其实施难度。3.2推动企业经营决策的执行。财务分析不仅可以推动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也可以推动企业经营决策的执行。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财务分析了解经营决策执行的进度,发挥良好的监督作用。当财务报表显示相关资金的输入输出有异常时,可以及时与决策执行人员进行沟通,出现意外情况及时纠正,保证经营决策的严格执行。另一方面,经营决策执行的效果可以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直观反应,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财务分析状况及时对经营决策进行调整,当财务分析显示的决策实行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可以及时调整,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4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不足及应对策略
4.1财务分析的局限性。财务分析在分析企业经营状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使企业财务分析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下面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三个方面分析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4.1.1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偿债能力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但这些指标在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时也是不完美的。我们以其中的流动比率指标进行分析,流动比率是用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充足率的重要参考标准。但是它不能作为衡量企业短期变现能力的绝对标准。一是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流动资产所占资产比率较高,并不是指企业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债务的偿还。还应考虑各项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因此,分析流动比率时,应将流动资产的比率与其变现能力结合起来,可以设计一个将二者结合的计算系数,只有这样,得到的流动比率才能比较科学的表示企业运用流动资产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二是计价基础的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在计算该比率时出现偏差,无法实现统一。计算流动比率时,分母中的短期债务一般采用到期值计价,但是分子上的公司现存流动资产有的采用现值计价(如现金、银行存款),有的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如存货、短期投资),还有的采用未来价值计价(如应收账款)。分子与分母在计算过程中用到的资产或者是负债的计算单位不同,可能会导致两者在计算或者是最后的换算过程中出现不一致。因此在分析流动比率时,应尽可能得使分子与分母的计算单位一致,增强其科学性[6]。三是该比率是一个静态数据,在每日内无法随着企业内部实际状况的变化而改变,不利于展现各种细节性的变化,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企业财务分析人员要注意分析期前后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动情况,随时关注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变化状况。通过对流动性变化状况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的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根据对问题的分析及时调整企业内部的经营策略与财务策略。4.1.2运营能力财务指标分析。运营能力指标包括人力资源运营能力指标和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指标。其中企业财务分析人员主要通过检测存货周转率来观察生产资料运营能力状况,存货周转率可以有效的衡量企业的库存状况以及产品的销售状况,对财务人员分析企业的经营能力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存货的计价方式是影响存货周转率核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分析企业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财务分析人员应统一运用标准化的存货计价方式。但是,受资产报酬率与企业实际运营需求的影响,部分管理层会希望降低存货水平和周转期从而优化其资产报酬率,这样通过人为操作对其进行影响,可能会降低其准确度,可能会使该指标不能准确地反映存货资产的运营效率,这时企业运营能力就不可单纯的依靠存货周转率,应同时综合考虑多种参考因素,提升其准确性与可信性。同时,因存货水平变化而附加的其他成本也应纳入考察范围。举例来说,如果企业生产产品的库存过低,这样就不能保证为客户提供充足的货源,可能会发生违约、到期无法提供充足的订单货物等问题,这样会大大降低企业在商场上的口碑以及在顾客心中的可信度,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4.1.3盈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可以通过企业销售过程中的利润率来进行分析。销售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产品销售净收入的比值,其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销售能力与盈利能力存在着同向变化的关系,即利润率越高则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强,利润率越低则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弱。值得注意的是,利润率只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的整体盈利能力,无法反映这一段时间内每个时间段内盈利能力的变化。4.2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分析人员是财务分析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分析的质量。因此,应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与水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企业在招聘财务人员时,应注重对其专业能力的考察,这样可以减少企业后续进行人才培养的成本。第二,引用师徒制,财务工作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工作,大部分财务人员都会因为工作经验不足等原因,无法及时恰当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产生工作疏漏。师徒制的运用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公司可以将老员工与新员工进行配对,新员工前期在老员工的指导下熟悉工作流程,同时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提升自身财务分析的能力[7]。4.3定期开展专业素质培训活动。财务分析注重实时性,追求与时俱进。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世界,财务分析方法与技巧也处于不断革新的状态中,为此,公司应定期开展专业素质培训活动,推动员工的工作能力水平与时俱进。一方面,可以邀请专业老师进行授课,将财务分析的先进技术与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同时员工也可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请求老师解答。另一方面,公司内部可以开设网络学校,要求员工一年内修完相应学分,这样可以督促员工将财务学习贯穿到日常生活的全过程,提高员工培育素质的积极性。4.4增加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风险与收益往往相伴而生,风险不可消除,但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规避,为了增强企业财务分析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企业应增加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例如,企业内部可以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分析部门,针对每日的资金波动、资金链状况、备用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登记、分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上级部门可以针对问题召开紧急会议,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防止风险进一步恶化。
5结束语
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企业未来经营策略的制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企业应完善自身财务分析系统,提升财务分析的科学性,推动企业长期、稳定、良好发展。但是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遵循相应的科学规律,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林徽.论财务分析在公司经营决策中的支撑作用[j].会计师,2015(21):24-25.
[2]曾红.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6(15):160-161.
[3]李焕.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江苏商论,2016(12):153-154.
[4]袁晓燕.财务分析在公司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分析[j].港澳经济,2016(23):81.
[5]高春林.浅谈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j].商,2016(24):4-5.
[6]齐慧生.财务报表分析对管理层决策的参考意义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新租赁准则对航空公司的财务影响研究 2023-05-06 14:58:51
建筑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2023-03-07 15:24:05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探究 2022-12-28 08:25:37
城投公司财务管理研究 2022-12-26 08:30:36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思考 2022-12-23 09:08:19
水泥销售公司产品营销渠道探讨 2022-12-09 14: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