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考察报告范文五篇-ag尊龙app
2022-11-05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篇1
选好实习地点和路线,是完成野外地质实习任务的重要前提,实习地点应是地质现象丰富典型、且附近有已建或拟建水库,以便结合工程进行有关内容的实习。本届试点专业水电专科94-1班野外地质实习,具体在长春、四平地区(当天都能返校)安排一周实习,选择了五条路线,该五条路线上有已建水库三座(大型二座、中型一座),地质现象较齐全,另外在施工工地(满台城水电站)安排两天地质实习,主要参加灌浆实践,这样能够全面完成实习大纲中所规定的任务和内容并为提高实习技师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实习质里的关键
2. 1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识别能力
人们认识一种事物,首先从观察事物的外部开始逐步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如认识花岗岩,首先观察岩石的颜色(肉红色)着手,然后进一步观察其矿物成分·结拍与构造特征,得出酸性深成侵入岩中花岗岩的结论。
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识别能力,在每一条路线和地质观察点上首先观察岩性并反复进行观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识别能力,后来的岩性考试证明了这一点(80%铸以上同学得了优)。
2. 2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根据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总体目标,我们在实习中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用罗盘测定岩层的产状要素是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为了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这一项操作技能,在第一天实习中,我们用2-3小时的时间分组进行了罗盘的使用方法训练,然后在后来的实习中对岩层、断层和裂隙的产状,要求必须进行测定记录,后期还进行了测定岩层产状要素的现场考试,这样反复训练.使绝大多数学生较熟练的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这一项操作技能.再如,通过绘制地层实测剖面图,画各种地质现象紊描图等工作,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参加施工工地灌浆实习.不仅了解了灌浆操作工艺,而且掌握了有关灌浆基本知识,如灌浆类型、灌浆压力的确定.灌浆孔布里等,这些内容只有在施工工地才能解决。这就说明在施工工地安排2天地质实习是非常必要的。
2.3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野外实习中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净月—新立城路线上选择了两座已建水库.对两座已建水库坝址选择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从地形地貌条件:净月潭水库坝址区地形较狭窄,坝长400多米,而且附近有较低洼的地形做溢洪道,而新立城水库坝长2千多米岩性条件:净月潭水库坝区岩性为砂岩,较坚硬,而新立城水库坝区岩性为吵砾岩夹泥岩,泥岩强度很低;地质构造:虽然两个水库坝荃岩层倾向上游.倾角大对坝基防渗稳定有利,而新立城水库坝基岩层倾向下游,倾角较缓( 300左右),对坝基防渗稳定不利,实际上,新立城水库建库较长一段时期坝基渗漏量非常严重(每年渗漏量可达一千万m3.后经处理才减少了其渗漏量。另外从物理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等工程地质条件也进行了分析,总之对两座水库坝址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对比,同学们自己能够得出净月坝址优越于新二城坝址的结论。
2. 4 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生如何野外观察记录的各种地质现象按要求写成层次分明、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文章,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上述能力.代们尽量抓住学生写实习报告的这一环节。开始不少学生认为写报告不就是把野外记录抄录而成的吗?其实不然,他们通过实际写报告过程中深深休会到写报告过程,就是综合分析归纳间题的过程,也就是精雕细刻的过程。比如第一章地层岩生在野外观察记录了许多地层岩性(同一个地质年代形成的不同岩性或不同地质年代形成的同一种岩性),按照写报告提纲要求从老地层到新地层顺序排列描述,而且同一个地质年代形成的地层(不管是哪一条路线上观察的)都归纳到同一个地层中,按不同的岩性分别进行描述,同时分析评价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对工程产生不同的影响.
应当指出上述各种能力的培养.不能通过一次实习所能完成,而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反复训练才能完成的。
3改革评定实习成绩的方法,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手段
从1992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对野外地质实习成绩的评定方法进行了改革。首先我们采用了考试制度,考试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动手能力的考核即用罗盘测定岩层状要素(实习第3-4天进行),第二次岩性考试(转入写实习报告前进行),对照岩标本回答岩石的名称、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其次继续采用写实习报告的方法。通过写实习报告较全面的反映实习地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作用及选坝址工程地质评价等。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后的新方法有助于提高实习质全,具有如下优点:
3. 1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在实习中学习积机性和主动性
在野外地质实习中.采用改革后的新方法和改革前比较,情况大不一样。实习一开始学生认真记笔记,主动向老师请教弄不懂的间题,而且在每一个地质观察点(基岩观察点)上都采集矿岩标本,在走路或车上,甚至回校后继续观察研究,这种学习积极性和钻研精神,在改革前实习中是很难见到的。另外,新方法也促进了学生的上进心,如学生参加现场考试,考试结束后就知道合己的成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当场要求重新考试,有的同学表示下一次考试一定要考好等。
3. 2能够区分出学生成绩的差异
如前所述,以往学生野外地质实习成绩的评定,主要是根据实习报告且实习成绩分为及格不及格两级。因此,凡是参加实习并写出实习报告的(除缺实习2天以卫者外)均给予及格,这样,不仅难以区分出学生实习成绩的高低,而且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实习中学习积极性。但采用了改革后的新方法,即两次现场考试和实习报告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并把实习成绩分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级的方法,就能够区分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篇2
关键词:工程勘察;勘察质量控制;
搞好工程勘察,特别是前期勘察,可以对建设场地做出详细论证,保证工程的合理进行,促使工程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这充分说明,勘察质量的优劣是能否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1工程勘察的特性
1.1 基础性
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有机组成部分的第一步,是工程建设的后续部分的依据。因而,工程勘察成果是否真实可靠,评价是否准确合理,是后续工作质量的关键。
1.2 隐蔽性
工程勘察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勘测技术及数值分析等方法,正确反映场地的岩土性状及其对基础和上部建筑物的影响。它依赖于野外钻探与测试,室内实验与分析。这种隐蔽性使得质量事故的苗头不易及时发现,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其影响往往是全局性的。
1.3 复杂性
工程勘察的复杂性体现在,不仅不同的地区的岩土性状可能不同,甚至同一地区,不同的地段地质条件也可能有很大的变化;而工程勘察不仅要考虑场区的工程地质情况,还要考虑建筑结构、环境工程,季节变化甚至人类活动的影响,它要求一个工程勘察工作者不仅要从小处人手,调查分析场地的岩土体性状,对建筑物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提出意见,还要从大处着眼,分析区域性因素对场区建筑物的影响,才能真正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这种复杂性决定了影响工程勘察质量的不仅取决于资料整理的好坏、认真与否,而且要从野外钻探、测试到土工试验再到技术成果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控制。任何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引发质量事故。
1.4 后果的严重性
正是由于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具有的上述特性,因而工程勘察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其后果往往是难以补救甚至是灾难性的,这在工程建设中的事例不胜枚举。由此不难理解,工程勘察质量对于确保整个建设工程质量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切实加强勘察行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2目前勘察行业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2 . 1 勘察单位和技术人员技术素质及工作责任心下降
表现在一些单位及技术人员对技术规范不熟习,对规范条文未理解。一些单位在新规范已执行多年而不知,仍然在执行老规范。一些技术人员对规范不理解,乱引用规范条文,甚至不查图表,不作计算随意编写数据。许多勘察报告相互抄袭,缺乏工程的针对性。一些应进行的测试和试验不做,而不必做的项目却做了一大堆。一些报告资料不全,数据混乱,关键问题交代不清。一些技术人员很少去工地,也不去试验室,资料拿来,不检查不核对就写报告。在山区表现较为突出的还有许多单位勘察手段单一,依靠动探、标贯包打天下。例如江苏某边坡勘察工程,勘察单位仅采用动探进行了少量的勘几案,且未针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加上勘察人员技术素质较差,误将场区上覆大面积分布的填土判别为“老土”,将下覆土层误判为基岩,导致工程未对填土进行处理,本应置于基岩上的抗滑桩实际置于土层之上,工程完工后仅半年,便发生了地坪下沉,挡墙坍塌事故,不得不重新进行勘察和治理。野外钻探测试和室内试验是工程勘察成果的基础,是确保勘察成果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单位将
这些工作大量承包给民工完成,一些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员未经培训,毫无经验便从事野外记录和试验,导致纪录粗糙,数据不全,更为严重的是某些人员编造数据,出假报告“(赚钱不赚钱,全看记录员”),这些现象对工程建设危害极大。
2 . 2 野外作业方面的质量问题
主要表现为钻探不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施工,回次进尺过大超过规范要求,观测项目不全,取样和原位测试不按操作规程进行,造成样品等级下降和测试不准。原始记录不按要求进行,存在少记或漏记现象。执业人员没进行相关培训,职业道德水准有待提高。
2 . 3 土工试验和资料整理方面的质量问题
土工试验的仪器不符合要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力学性质指标等试验方法不符合国家土工试验规范的要求。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资料整理未按程序进行,经常出现“一人多职责”的情况,如既是编写又是审核。原始资料整理不到位,特别是存在原始资料造假的情况。勘察报告的编纂不按要求进行,内容不齐全,有的十分简单,只是一张纸,达不到设计要求。
3勘察质量控制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勘察单位及勘察从业人员的资质管理,定期对从事勘察工作的单位资质(包括人员、钻探及测试、试验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等)进行审查,对于不满足相应条件的单位,应令其限期整改或降低资质等级。对从事该行业的人员进行统一登记编号,在勘察报告中应签名并附上其编号,以便于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查并杜绝“打野”现象的蔓延。
(2)腐败是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一方面要规范业主行为和政府行为,加强廉政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真正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强制性招投标制度,通过组织勘察行业专家委员会参与评标来确保勘察方案的合理、勘察质量的可靠,并推动勘察技术的进步。
(3)从程序上加强质量控制各阶段的勘察工作一般包括以下程序:承接勘察任务,收集已有资料,组织进行现场踏勘,编制勘察纲要,出工前准备,野外作业(包括野外调查、测绘、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等),室内土工试验,资料整理、编写勘察报告文本。
(4)报告编写中的质量控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所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设计的质量。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都希望勘察资料数据准确、结论可靠,符合工程及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编写。总之,工程勘察质量控制刻不容缓,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政府均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控制,不仅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同时要严厉打击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特别是压价竞争行为必须进行整治,压价竞争的后果只能是以次充好,粗制滥造,这样建造出来的勘察报告必将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一旦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不但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终也会给单位和个人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参考文献
[1]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翟学翠,黄济.浅谈过程管理在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建筑,2006(s1).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篇3
关键词:野外地质;灌阳实习基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072-03
野外地质教学是地质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质教学中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人才的关键途径。地质学专业本科生野外实习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野外地质教学愈来愈受到重视[1-7]。近年来,地质部门也对本科毕业生的野外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野外实习经验丰富的毕业生更受青睐。
一、野外地质的定义及重要性
lonergan & andresen(1988)把地质教学的“野外”定义为“课堂之外获得第一手经验的地方”[8],而“第一手经验”的获得则需要实地考察。野外地质教学的形式和室内教学显著不同,野外是更广阔的大自然,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思索的头脑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是灵魂所在。尽管计算机模拟、先进的实验室分析测试和遥感技术等现代方法飞速发展,但原始数据的收集和重要信息的获得仍依赖于野外地质工作。野外地质考察不仅是学习的第一课堂,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野外地质工作是许多地质科学家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舞台和空间,有利于提高和发展个人的技能,有利于团队协作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野外地质教学的目标和学习成果
本科生野外地质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测量数据和采集样品的能力、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地质现象的兴趣,激发其思维能力和时空观。以桂林理工大学灌阳实习基地为例,灌阳教学实习基地始建于1986年,是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最早建立的实习基地之一。该实习基地建设先后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198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部级优秀奖(198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05年)。灌阳实习基地的岩石、地层、构造等地质现象典型、丰富,是地质填图实习的理想场所,每年接收大量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岩土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实习。这次实习主要针对大二学生,要求学生掌握实习区的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产,包括主要的组成地层以及地层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地层内所含矿脉与矿层的特征;褶皱(复式向斜)、断层、劈理等构造特征;岩浆岩的岩石特征及与地层的关系;实习区地质发展过程、野外填图方法和数字填图方法。通过野外实习和填图中各个环节的训练,使学生运用、巩固并丰富课堂理论知识,学会并掌握地层剖面的测量、地层划分、岩石的野外观察、分析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填制地质图和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工作方法,掌握观察和熟悉野外地质现象的方法,并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野外地质教学的程序方法及成果
(一)实习动员
实习动员是野外地质实习前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实习队长”教师会详细介绍野外实习的目的、内容、安排、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等,并结合以往的实习经历和经验,介绍实习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趣事”。班长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主要负责实习工具和实习资料的借用,以及与图书馆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负责实习小组的分配、小组组长的挑选、野外住宿的分配、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组织等工作,安排好班级及小组内部的工作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实习动员之后学生都会对实习充满着向往,并且做好了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二)室内课堂与野外课堂相结合
野外实习过程相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是比较辛苦的。白天要在野外踏勘填图,晚上教师则对学生进行室内授课。以桂林理工大学灌阳综合地质填图实习为例,室内授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灌阳地区的地质概况、沉积――构造发展史、gps使用与数据处理方法、地质填图方法、地质图和构造纲要图的制作、实测剖面方法介绍、数据处理和地质报告编写等内容。历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晚上室内授课的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虽然相比学校的教学条件差很多,但学生们听课都非常认真,并能很好地和授课教师互动,整个授课过程都是轻松愉悦的,也保证了白天野外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野外踏勘
野外实习的第一项工作是野外踏勘,掌握整个实习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包括地层、构造、岩体、矿产等)和地质发展史,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以灌阳地区为例,野外踏勘的主要任务包括:掌握海洋山花岗岩岩石学特征及其与下泥盆统地层的接触关系;下泥盆统与中泥盆统跳马涧组的分层标志;下泥盆统地层内矿化石英脉的特征;跳马涧组顶部赤铁矿层的特征;中泥盆统棋子桥组、上泥盆统佘田桥组、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下泥盆统邵东组地层岩石学特征以及它们的地质分层界线;灌阳复式向斜东翼地层格架及其岩石学特征;上奥陶与下泥盆统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都庞岭花岗岩的岩性特征;都庞岭花岗岩与寒武系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等。野外踏勘的路线安排是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老一辈地质学家精心设计的,能够观察到最丰富的地质现象和特征。野外踏勘期间,每到一个工作控制点,带队教师都会把该点的地质信息详细讲解给同学们,并提出疑问启发同学们思考。
(四)资料整理
晚上回到驻地,则要求同学根据野外记录复习当天的路线并相互讨论,带队教师们则到宿舍检查同学们对当天野外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资料的归纳和整理情况、作图情况,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同学们经常能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在解答和讨论过程中在师生之间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氛围,以致让同学们毕业多年仍对野外实习记忆犹新,对带队教师也有一种难忘的情愫。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鲜活,而不仅仅停留在课本的枯燥章节中。对地质专业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到野外的大课堂中锤炼,才能真正掌握它的精髓所在。
(五)报告编写及成果提交
野外实习最终以报告的形式提交,实习报告的要求类似于毕业论文,包括“绪论、区域地质概况、测区地质特征、基于3s地质填图方法、地质发展史和结语、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等内容,并有特定的撰写格式。其中,绪论部分应包括“实习任务、实习目的、实习区地理概况、完成工作量及提交成果和前人研究简史”等,区域地质概况应包含“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区域岩浆岩和区域矿产”等内容,测区地质特征包含“地层和构造”等,基于3s地质填图方法应包含“基础地图的数字化、gps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gis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和rs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等,地质发展史包含“沉积发展史和构造发展史(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等,结语应包括“实习经历、心得体会、感悟、收获、不足和建议”等内容。其中“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部分,对实习报告中的参考文献,要求学生把所读文献标注出来,可锻炼本科生查阅和引用文献的基本功。灌阳野外地质填图实习的附表包括“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节理产状统计表和gps点数据属性表”,附图包括“广西灌阳上泥盆统实测地层剖面图、节理走向玫瑰花图、区域地质纲要图、区域地层柱状剖面图和数字化地形地质图”。有了这些内容,才能使论文内容翔实、层次分明,最终提交的报告才能图文并茂。在实习报告的结语部分,有学生写道“经过了半个月艰苦的野外地质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这期间,不仅加强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提高了对于野外的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于野外地质现象及特征的辨别能力,同时还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次野外地质学习使我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地质学课程的内容有了全新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足以看出野外地质实习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四、总结及展望
a.m.celal sengor(1991)在《板块构造与造山运动》序言中写道,“与几乎所有其他的人类活动相比,科学的荣耀不一定在于证实某些观念是对的,而在于证明某些观念(包括为个人所珍惜的观念)是错误的。要证明某一观念是错误的,人们必须要有某种新颖的东西,或是一个新的信息,或是一种新的观念,推动科学前进的正是这种苛求的态度”。野外地质学的丰富信息将为我们现在的理论根基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批判性信息,这些信息将是推动我们现有的理论向前发展的强劲动力。同志在中南海与中小学教师座谈时说:“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和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内容”。南京大学周新民老师在给南京大学研究生所做的讲座中提到,“地质学学科室内和野外实践类教育相结合是体现‘五个学会’的重要场所,并要从难从严设计,在野外要有意安排‘多晒太阳多吃苦’的训练”。地质出版社副总编何蔓参与了同志作为地质工作者期间的45个地质工作记录本,深受震撼,感叹说“和许多曾经看过这些笔记的人一样,当我们看着一本本书写工整、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地质笔记时,我们编辑组成员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些笔记真实地反映了专注执着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我们的这一阅读感受传递给广大的读者,力争在有限的篇幅中还原同志在地质系统工作、成长的经历,反映我国地质行业发展和改革的进程”。可见,野外地质工作是地质学的灵魂所在,野外地质教学是地质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在前辈们的指引下使之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根厚.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地质思维的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04,(4):49-51.
[2]王冠民,陈世悦,吴智平,赵勇生.有关野外地质教学实习的经验点滴[j].中国地质教育,2008,(3):34-36.
[3]缪秉魁,吴志强,冯佐海,王葆华.强化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建设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以桂林理工大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例[j].高教论坛,2012,(5):15-18.
[4]童亨茂.野外地质教学中的科学管理与团队建设――野外地质教学二十年的经验和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13,(2):145-148.
[5]余际从,刘粤湘,李杰,吴青.我国野外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与突破口[j].中国地质教育,2013,(4):1-5.
[6]王天,刘矗彭树岱.高等院校地质专业野外实习环节现状与分析[j].石油教育,2015,(1):62-64.
[7]高红灿,王茂成,李小刚.野外地质教学中地质时空观的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15,(2):72-74.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篇4
关键词 探究性;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问题;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331-02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实践教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体系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实践教学开展研究和探索,对于逐步完善实践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的自然地理实践教学主要通过2个途径开展[3]。第1个途径是课堂实验,通过课堂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第2个途径是野外实习,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掌握野外工作流程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国内学者围绕自然地理实践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邹君[4]对地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肖海燕和陈志彪[5]认为,应该适当增加实验课时和实习时间,以确保学生掌握基础实验技能和野外观察动手的实践。艾尼瓦尔・斯地克和瓦哈甫・哈力克[6]将地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课程实验,气象与气候、水文实习,地质与地貌、植物与土壤实习,综合实习,实践实习和毕业实习等6种类型。也有学者对自然地理的课程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申洪源[7]提出,将《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普通水文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中零散的野外实习内容集中,开设《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课程。
1 当前自然地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理念缺乏创新性
传统的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是一种认知验证型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听课并记录。在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各种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而对于导致某些自然地理现象的内在原因,则没有做进一步的探究。因此,传统的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教师主导的教学,并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1.2 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
受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个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可能无法包括气候气象、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等全部实习内容,有时可能需要2~3个实习基地才能完成全部自然地理实习任务,这会使得指导教师在一个实习基地只能讲授有限的几个实习内容,不仅会导致教师讲授的内容过于单一,还造成学生对自然地理的整体性认识不足。
1.3 实践教学成绩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实验和野外实习。课堂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教师依据实验报告给出成绩,但对于实验过程却往往缺少评价。野外实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习任务,提交实习报告,教师依据实习报告给出实习成绩。与课堂实验相比,野外实习的周期较长,实习环节相对复杂,通常包括实习准备、思想作风、专业素养、实习讨论和实习效果等环节,因此只依据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就给出实习成绩,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野外实习情况。
2 开展探究性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在探究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探索研究为主线,通过开展探究性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按照模式分析的方法建构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策略体系[8]。
2.1 探究性教学是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然而,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当前许多高师院校的地理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无疑将会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产生深刻影响。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同样也要面临地理新课程改革,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造成师范生面对地理新课程改革,一时显得手足无措,使他们难以成为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2.2 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
创造性的学习能力是创新的首要必备能力,是发现新知识,提出或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的独立的学习能力。其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倡导个人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因此,探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因为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实施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现实需要。
2.3 探究性教学是加快高师院校地理教师队伍成长的需要
中学地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这既是对基础教育的教师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高师院校的教师提出的要求。高师院校的地理教师,课堂上讲授理论课程,课下开展科学研究,但二者有时并无密切联系。开展探究性教学,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师生共同探究科学问题的积极性,在完成教师科研项目的同时,促进了教师成长,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精神。
3 探究性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途径
3.1 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的特点,将其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实验型、野外实习型和创新实践型3种类型。其中,基础实验型以验证课堂理论教学、认知自然地理科学原理为主要目标,如土壤学实验、植物学实验等。野外实习型以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探究自然地理科学规律为主要目标,如地质地貌学实习、水文学实习、土壤学实习、植物学实习等;同时,在自然地理实习基地的安排上应通盘考虑,尽可能地开展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将自然地理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等实习集中安排在一个实习基地。创新实践型以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如挑战杯、假期社会实践、教师研究课题、毕业论文/设计、不同级别的课外竞赛等。
3.2 教学方式改革
3.2.1 教师指导型。首先,教师根据问题或者任务,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设疑启发学生思考;其次,通过教师引导探究,学生进行材料举证、推理证明,而后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生认知获取知识。该模式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以问题为核心,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观察、质疑、判断、推理,最后达到认知,最终获取新知识的探究过程。
3.2.2 学生自主型。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开展自主学习,发现问题,通过查找资料进行论证探究,最后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先开展自主调查,收集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开展论证探究,并最终解决问题。该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试验、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等探究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获取新知识,进而使其技能、情感获得发展的探究过程。
3.2.3 师生互动型。该模式突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地发现问题,教师对学生发现问题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学生对有科学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解决,最终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发展的探究过程。
3.3 成绩考核方式改革
鉴于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因此对于自然地理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与理论课程重在考察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了教材理论知识的考试目的不同,自然地理实践课程的考试重点在于考察学生对野外调查方法、动手实践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综合能力的掌握程度。
对于基础实验型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教师宜将考察重心放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上,从取样是否科学、预处理是否合理、实验过程是否规范、实验报告是否完整等角度进行综合评定。对于野外实习型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将野外实习划分为准备阶段、思想作风、专业素养、实习讨论和实习效果5个部分,每个部分赋予不同的权重,综合评价每个学生的野外实习成绩。对于创新实践型实践教学,则依据创新实践活动的档次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程度,量化不同的积分进行综合考核。
3.4 加强教材建设
结合专业特点、学科特点和实习基地特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野外实习指导用书,对于指导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应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学校实际,开设自然地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高自然地理实践教材编写质量,保证实用性、完整性、适用性强的自然地理实践教材进入课堂,进而提高自然地理实践教学质量。
4 参考文献
[1] 衣华鹏,张鹏宴.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建设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35-138.
[2] 胡晓东,袁天凤.高师地理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与优化对策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0):92-95.
[3] 刘长庚.浅谈新时期的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j].新课程,2012(11):51.
[4] 邹君.高师地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3):171-173.
[5] 肖海燕,陈志彪.基于地理专业特色的实验与实习课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27(3):72-75.
[6] 艾尼瓦尔・斯地克,瓦哈甫・哈力克.地理科学专业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15-219.
[7] 申洪源.高师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临沂师专学报,1997,19(6):83-84.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篇5
【关键词】地理专业;实践教学;地方高师院校
1、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
野外教学实践学习是地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方法,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地理科学专业在学习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和调查,主要收集的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录像资料等,一般通过教师讲课、学术报告、文献检阅等方式去获得。但这些资料是前人劳动成果,单纯的依赖这些的资料,是无法拓宽和突破的。在野外实践考察中,面对大自然的诸多地理现象和现实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们自己去思考、探索,这无论是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均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2、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野外实习次数少,经费投入不足
很多国外院校对地理科学倍受重视,将地理学作为公共必修或者选修课,对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摆在突出的位置。面对这种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顺应国际潮流,要积极主动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许多高校内部普遍存在一种观念,认为地理科学专业的野外实习就是像去旅游,从而在实习的实践次数和经费上给予了限制。韶关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野外实习有5次左右,每次实习学校提供的经费也比较少,对于市内的实习,学校只提供校车接送师生;对于庐山野外综合实习,学校仅补助100多元。由于物价的上升,部分学生放弃了实习的机会。面对经费不足,加上多数家庭经济比较紧张等原因,在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进行实习的情况下,专业实践只能缩减实习时间、距离,这样必然造成实践内容、范围等明显不能满足野外教学的正常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阻碍了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2教学师资力量的欠缺
受到教师编制的影响,很多地方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基本上没有专业实践的教师。韶关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由科任老师负责,教师既是理论课堂授课者,同时也是实践教学指导者,这样会造成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大。并且教师的人数也有限,面对如此多的学生,在野外考察讲解时会造成老师在前面讲,而后面学生听不清的情况,从而也导致了部分学生把实习变成“旅游”,影响了教学质量。
2.3实习基地不够完善
许多高校没有完善的野外教学实践基地,造成实习路线的不稳定、指导老师对实习地点缺乏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带领学生进入实习区域也很难起到真正的野外实践指导作用。没有完善的实习基地,就会使实习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严重影响了野外教学实习的效果。
韶关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主要依托韶关地区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已建立和在建的实习基地有“韶关市郊西联芙蓉山地质、地貌实习基地”,“丹霞山丹霞地貌实习基地”,“北江水文实习基地”,“南岭植物地理实习基地”,“韶关钢铁厂经济地理实习基地”等。这些实习基地充分体现了韶关的区域特色,若能够完全建立起来,定能满足本校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的需要。
2.4野外实习的内容不够全面和均衡
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大领域,在上述的韶关学院地理专业在建立的几个实习基地当中,“韶关市郊西联芙蓉山地质、地貌实习基地”,“丹霞山丹霞地貌实习基地”,“北江水文实习基地”建立得比较完善了,基本上满足了自然地理野外实践的需要。但在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野外实习就有较大的缺口。所以要加快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野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在满足学生专业实习的需要的同时,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3、野外实践教学建设建议
3.1更新观念,增加经费的投入
野外实习教学基地建设工作是提高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质量,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条件。因此,地方高校在地理科学专业的野外实习的方面,应该适当延长实习的时间、增加实习的次数,增大实习经费的投入。
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韶关学院在地理科学专业方面的实践教学主要由科任老师负责,这样教师既是理论课堂授课者,同时也是实践教学指导者,不仅增加了科任老师的压力,而且老师在实习的过程中面对如此多的学生,很难应付过来,使实习都逐渐失去意义。
打造野外实习的专业师资队伍是野外实践的一个必要环节,这些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基地进行研究,带领学生出去实习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3野外实习的考核
韶关学院对学生的实践考核主要以实习报告作为唯一评价的标准,这种评定考核标准并不合适,它不能完全地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也不能考察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实习考核评定只是形式,难以提高学生对实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因此,在对实践教学进行考核时,要过程与结果并重,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将实习报告做成ppt的形式通过讲解展示给全班同学,老师及同学们根据学生的ppt,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将实践内容重新回顾一遍,并把似是而非的问题弄明白,有助于理清思路、加深印象。然后根据分工合作的结果进行给分,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实习的积极性。
4、结论
高师地理专业的野外实习是一种广义的实践教学,多种实习方式要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成功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高师院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培养地理科学态度,熟练掌握地理科学工作方法,又利于其领会地理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信念与养成科学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平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4):18-20.
[2]李航飞,左盘石,罗莹华等.地方高师院校地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探讨――以韶关学院为例.高师理科学刊,2012(6):33
[3]冯文勇,吴攀升,郑庆荣.关于地理科学专业野外教学实习的几点思考――以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野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例.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56-59
[4]尤瑞玲,李琳.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08-110
作者简介
李可欣(1991-)男,广东汕头人,本科。
基金项目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地理野外考察报告范文
2022-11-05 阅读:0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