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论文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4-03 02:40:46

平面构成论文

平面构成论文篇1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是在二维平面空间里按照一定的方法原理和要求,对设计元素进行各种视觉形式的设计与组成,使组成效果具有较为强烈的视觉信息和美感的创作活动。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平面图形创意和思维的科学。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平面构成是一种偏重于理性和逻辑思维形象的活动。通过对主题的深度挖掘,形成一种设计与创意的能力。其次,平面构成研究的主要方面是点、线、面及其发展的形态。通过对点、线、面等单个视觉元素的研究,并结合形式美法则,综合运用重复、特异、发射、渐变等方法以达到完美的愉悦视觉的效果。再次,平面构成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它舍弃了具体事物的某些形态特征,并且把相对复杂的形态概括成简洁、抽象的设计元素。从上面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平面构成有着自身的特点。通过学习和掌握平面构成,可以更好的理解现代设计。

二.平面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基础作用

平面构成是现代视觉传达的基础理论,也可以说是现代应用设计的基础。现代设计充分表达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构成是一种手段,而设计才是最终的目的。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是现代平面设计的最基本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现代设计与平面构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平面构成对于现代设计的指导意义。平面构成是抽象的,而设计作品是具体的;平面构成是概念性的,而现代设计则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平面构成是符号性的,而现代设计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平面构成训练是手段,现代设计才是最终的目的。这就是平面构成与现代设计的关系。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平面构成的地位就是这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宗”。现代设计的发展已经逐渐呈现多元化,种类繁多,门类也是越分越细致。但是平面构成始终是最为基础学科。其基本理念和构成元素深入到现代设计所分出的各个学科。平面构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既有应用设计的构成部分,又有其基础设计的训练内容。要研究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它的构成形式原理,我们就必须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平面构成的设计语言。也就是掌握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它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和视觉效果重新设计和构成空间深度,并突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具有超越时间空间的图形效果。

平面构成论文篇2

[关键词]机构评价 h2指数h指数

[分类号]g30

1 引 言

2005年美国物理学家hirsh提出了一种新的文献计量学指标一h指数…,用于评价科学家个人的终身科研成就。h指数将传统的论文数量和引文数量两种文献计量学指标巧妙地结合起来,为评价科学家的科研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h指数提出后不久就得到了广泛关注,文献计量学家们不仅仅把它应用于科学家个人的评价工作中,还扩展到期刊、机构、国家等各个层次的科研评价工作中。利用h指数评价科研机构,国内外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和实践,如spires(斯坦福公共信息检索系统)将h指数应用于研究小组的评价,这是h指数在团队层面评价中的首次应用;荷兰莱顿大学对147个化学研究小组1999-2000年产出论文的h指数进行计算,并把h指数的评价结果与同行评议、其他指标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赵基明等对h指数及其应用的研究中,对h指数在机构评价中的实践活动进行了介绍;万锦垄等人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引文数据库论文和sci数据库的数据计算了中国部分重点大学的h指数并排序。

综上所述,对机构h指数的研究已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向分别展开。本文将在上面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析h指数在机构层面的两种定义的差异,研究h:指数用于科研机构评价的特殊性,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论证h2指数在机构评价中的实际作用。

2 h2指数的理论分析

2.1 h2指数的提出

2006年,prathap给出了机构h指数两种不同等级的定义:机构h.指数(h指数)是指机构发表的论文中有h2篇论文的被引频次至少是h2次;机构h2指数是指机构内的科研人员中有h2个科研人员的h指数都至少为h2。

2007年,schubert指出“h指数”由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层面的系列指标组成,即个人(h2指数)一机构(h2指数)一国家(h2指数)三个层面。其中,机构h2指数定义为:假设机构内共有n位科研人员,有至少h2位科研人员的h指数为h2,另外的n―h2位科研人员的h指数低于h2。

在prathap对机构h指数的描述中,h2指数是个人层面h指数直接拓展到机构层面的应用,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机构h指数计算方法。而prathap印提到的机构h2指数与sc}mbert对机构h指数(h2指数)的定义完全一致。

机构h1指数的计算与个人h指数的计算过程完全相同,是把机构的所有论文汇集在一起,计算机构全部论文数据的h指数。机构h2指数的计算与h1指数有所不同,先分别统计每位科研人员的个人h指数,依据机构科研人员的个人h指数最后计算整个机构的h:指数。从计算方法的差别可以看出,机构h.指数重在测度机构论文表现出来的水平,而h:指数则主要揭示机构研究人员个人h指数的差异。

2.2 h2指数的理论分析

在文献计量研究中,论文数量、引文频次和h指数是评估研究状况最常用的指标,这三个指标都是以论文为基本统计单元。在机构评价中,以机构发表的论文为统计对象,测度机构论文整体表现出来的研究水平。而h:指数与上面三个指标都有所区别,它以每位研究人员为基本统计单元,重在测度机构拥有研究人员的数量及影响力水平。

科研机构作为科研人员汇集的共同体,每位研究人员都是构成机构整体研究能力的源泉之一。通常情况下,机构拥有越多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机构论文中就会有越多的高被引论文。因此,从理论上讲,h1指数与h2指数存在相关关系,但是这不等于说两者完全等同。例如:机构a和b具有相同的h1指数,为11,即两个机构的h核论文影响力水平大致相同,但科研人员的个人h指数分布却迥然不同,如图1、图2所示(同类型标签代表同位科研人员):

分析图1、图2可以看出,机构a的h核论文全部源自1位研究人员的贡献,机构b的h核论文则来自多位研究人员。显然,机构a与机构b研究人员个人h指数的分布特点有明显区别。机构a呈现出一面倒的分布,由一位首席科学家领衔,其余研究人员与首席科学家差距较大;而机构b的研究人员依据个人h指数分布则较为平均,研究人员的个人h指数整体水平高于机构a。在机构h。指数的得分上,机构b与机构a不相上下,但从拥有较高个人h指数研究人员的数量来看,机构b占有优势。

如果说,个人h指数反映了研究人员的科研产出能力和影响力水平,那么,机构h2指数从拥有高水平科研人员的角度反映了机构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在机构a与机构b的例子中,机构a依靠个别个人h指数很高的研究人员(大部分研究人员的个人h指数处于较低水平)获得了相对较高的机构h1指数,而机构b虽然拥有一批个人h指数较高的研究人员但机构h。指数并不占优势。机构a与机构b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的机构类型,机构a拥有一位领衔科学家,科学家个人在科研机构中发挥着关键引领作用,但用其个人的研究水映机构整体研究水平无疑会存在一定片面性。另外,机构的研究能力过度依赖于个别研究人员,可能导致机构的研究水平容易发生波动。而机构b由于集中了相当数量的高水平科研人员,不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团队研究能力,而且容易推进机构整体科研能力的可持续提高。可见,比起机构a,机构b由于拥有较多数量的高水平研究人员,更有利于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通过机构a与机构b这样分布比较极端的例子说明,在机构h。指数的计算中,个人h指数有可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构h.指数,几乎等同于用个人h指数代替机构h1指数。而h2指数则从拥有高水平研究

人员的角度来评价机构水平,为科研机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3 h2指数的应用试验

3.1 数据来源和试验结果

在对机构h2指数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笔者利用自编程序对h2指数在机构评价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案例研究。笔者选择了thomson reuters科技集团旗下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下简称wos)为数据来源,以"hiv感染与治疗”主题为例进行分析。该主题的数据集构建基于以下检索式:

ti=f“hiv”or“human immunodefici*virus”oraids or“acquired lmmunodeficiency syndrome”or“haart”)

在机构评价的实践中,采用不同的统计口径(例如通讯作者、全作者两种不同的统计口径),评价结论也会有所差异。前者突出揭示通讯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后者则全面考虑科学合作中每位研究者的参与作用。由于2008年之前的wos数据仅提供通讯作者及其机构对应关系,无法获得全部作者与机构对应关系的数据,因此,笔者采用了通讯作者统计口径的方式。

考虑到引用数据的时滞问题,笔者统计的时间范围为1987-2003年共计76450条wos数据。17年间按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过10篇论文以上的机构共1033个,其中h2指数大于5的目标科研机构共37个,分别计算每个科研机构的h1指数和h2指数(见表1)。

3.2 数据分析

3.2.1 指数、h1指数得分双高的机构表1列出的37所机构中,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h:指数、h2指数排名均为第一:h2指数为9,这意味着该机构拥有9位h指数高于或等于9的科研人员;h1指数为130,说明该机构发表了130篇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130次的文章。

除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外,笔者注意到:美国国家过敏及感染疾病研究所(niaid)、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约翰霍金斯大学、哈佛大学、美国疾控中心等机构属于得分双高的类型。这样的机构不仅产出的高影响力论文数量较多,而且在拥有高水平科研人员的数量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3.2.2 h2指数高、h1指数低的机构 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大学(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的h1指数仅列第45位,但却在h2指数中获得了高分,名列排名榜的第7位。分析托马斯杰弗逊大学的论文、引文数量指标,均处于中下游的位置,可以看出该机构在本领域的研究规模较小,却拥有6位个人h指数超过6的研究人员,属于小而精的机构典型。意大利的ist supersanita等机构的情况与托马斯杰弗逊大学类似。

3.2.3 h2指数低,h1指数高的机构在37个目标机构中,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与托马斯杰弗逊大学的表现相反,其h1指数位于目标机构的第9位,而h2指数仅排名第19。这说明,洛克菲勒大学产出了众多的高水平论文,但这些论文集中由较少量的科研人员完成,而多数科研人员产出的高影响力论文较少。在这种类型的机构中,领衔科研人员在整个机构科研工作中起主导作用,但其他科研人员表现一般。

3.2.4 h2指数,h1指数均表现一般的机构 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意大利米兰大学(universityof milan),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等机构的h2指数与h.指数都处于较低水平,无论从机构高影响成果还是拥有高水平科研人员两个方面都不占优势。4结语

平面构成论文篇3

【关键词】 科技文献 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科研评价发展的高峰时期,科研管理专家和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评价方法[1]。科研评价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内容之一,是推动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2]。而在科研评价中,科研产出始终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科技文献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各个要素以及要素间的语义关系。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在原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科技文献产出评价体系重新设计,分别从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核心作者学术力、学科发展、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需求信息特点等五个方面,建立了一个相对系统全面的针对科研机构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

1 科技文献产出评价体系的作用

科技文献是基础性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表征一个国家、地区基础性研究实力的主要指标[3]。近二十年,一直被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作为评价科研能力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科技文献产出评价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宏观上评价国家的科研创新水平,反映一个国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水平;中观上评价科研机构的科研业绩,反映了科研机构的学术、科研水平及科研机构间的竞争力;微观上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反映某个机构的团队或个人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2 科技文献产出的要素

本文通过对科技文献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到各种要素以及要素间的语义关系。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统计分析,可以展开计量分析、主题揭示、关联挖掘和综合评价,从而获取对科技文献产出相关要素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2.1 科技论文产出的相关要素

从科技文献中可以获得题名、摘要、作者、作者机构(单位)、关键词、参考文献、分类号以及基金项目等相关要素。科技论文的相关要素如下:

(1)科技论文是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科学研究成果。科技论文(题名、作者、机构(单位)、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发表期刊或会议)。

(2)作者,科技文献的主要创作者,是科技文献产出的源头。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单位、邮箱、研究兴趣)。

(3)期刊,科技文献产出的媒介和主要载体。期刊(名称、issn、主办单位、地址、邮箱、出版周期、是否核心、影响因子)。

(4)机构(单位),是科研人员联系形成科研团体的主要方式。机构(名称、地址、邮编)。

(5)基金,是资助基础科研工作的主要方式。基金(名称、编号、类别、起止时间、额度、主持人、依托单位)。

(6)关键词,作为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内容提纲挈领的体现,是科技文献产出的主要内容特征。

2.2 科技文献产出要素间的语义关系

要素与要素之间关系有三种:父子关系(等级)、相等关系(等同)和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根据紧密程度,又分为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直接相关是指直接定义了概念间的关系,没有经过任何其他的概念;间接相关是指某两个概念虽然没有直接定义关系,却通过其他概念产生了关联。

科技文献产出要素的间关系如下图1,其中的父子关系如文献与参考文献;相等关系如作者与项目参与人员;直接相关如作者与文献之间是撰写与被撰写的关系;间接关系如基金项目与文献之间通过作者产生关联。

3 科技文献产出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科技文献产出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围绕科技文献产出分别从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核心作者学术力、学科发展、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科研人员需求信息特点等五个方面设计评价体系。

3.1 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评估指标

科研机构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创新能力、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基于文献计量的角度,通过文献发表数量、被引篇数及频次、专利数量以及合作论文数量等指标,对科研机构的成果(科技文献)进行分析得出科研机构的综合科研实力总体情况。

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分别从产出力、影响力、创新力和合作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指标包括:

(1)科研机构生产力:反映科研机构科研产出能力。论文产出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数量;(2)科研机构影响力:反映科研机构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引文量(篇/次):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篇/次);篇均引用次数: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篇均被引用次数;sci/ei收录的论文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被sci/ei收录的论文数量;核心期刊刊载的论文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被核心期刊刊载的论文数量;(3)科研机构创新力:反映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专利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公开的专利数量;基金立项数: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立项数量;科技成果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科技成果数量;(4)科研机构合作力:反映科研机构与国际、国内交流的活跃程度;会议论文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会议论文数量;合作论文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与其他机构合作的论文数量的比例。c=no/(no ns),式中c:合作率;no:合作论文总数;ns:独立论文数。

3.2 核心作者群学术力评估指标

科技文献的作者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体,对机构或学科的核心作者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作者群是具有较高的学术产出和学术影响力的作者集合,是学科发展和创新的主体。通过对作者的发文量、被引次数等多方面指标,采用文献计量、引文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综合以上指标用定量的方法对核心作者学术力进行综合评估。核心作者群学术力评估指标包括:

(1)发文方面。

作者论文产出数量: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数量;

作者合作论文数量: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与他人合作创作的论文数量。

(2)引文方面。

总被引次数: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

自引次数: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自己引用自己文献的数量

3.3 学科发展评价指标

学科发展评价则在于客观科学地分析被评学科目前的发展基础、发展状况和态势,预测将来发展可能达到的程度,发现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促进学科发展的对策。开展学科发展评价,从而为制定学科发展战略以及进行学科建设和管理提供直接、有力的支撑。学科发展评价指标包括:(1)学科文献数量分布: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在各个学科分布数量;(2)学科文献数量增长趋势: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各个学科论文数量的增长趋势;(3)学科关键词及频次:该学科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论文的主要关键词以及关键词的出现次数;(4)学科题名及频次:该学科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论文题名以及题名的出现次数;(5)学科文献引文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该文献被引用的数量。

3.4 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分析指标

基金论文的生产能力是衡量这个学科科研实力和水平、科研组织能力及学科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而权威期刊刊载基金资助论文往往代表着该研究领域的新动向、新趋势、制高点。研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论文生产能力,对了解科研机构科学学发展动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金论文总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基金论文数量;

基金论文增长趋势: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论文的增长趋势;

基金论文主题分布: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论文的主题分布;

基金论文高频关键词: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论文的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

基金论文被引用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论文被引用次数。

3.5 科研人员需求信息的特点分析指标

分析引文是研究科研人员使用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根据科学文献的引文可以研究人员的信息需求特点。一般来说,附在论文末尾的被引用文献是科研人员所需要和利用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献。因此,引文的特点可基本反映出用户利用正式渠道获得信息的主要特点。通过对科研人员所发表的论文的大量引文统计,可以获得与信息需求有关的许多指标,如引文数量、引文的文献类型、引文的语种分布、引文的时间分布、引文出处等。这样就可以从中挖掘出科研人员需求信息的特点。

引文数量:反应科研人员对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的利用能力;

引文国别:弄清与国际文献交流的数量和流向;

引文语种:分布反映科研人员对外文文献利用能力;

引文文献类型:有利于确定文献情报搜集的重点;

引文时间分布:吸收新信息和新成果的能力。

4 结语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在基于科技论文产出评价体系研究已经非常丰富,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研究视角多种多样,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可以发现,我国对高校科研评价相对较多,对科研机构的评价比较匮乏,在科研评价的建设上还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本课题在理论研究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文献产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从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核心作者学术力、学科发展、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需求信息特点等五个方面,对科技文献产出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建立一个相对系统全面的科研机构的科技文献产出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作义,陈晓田.科学研究评价的性质、作用、方法及程序[j].科研管理,2002,23(2):33-40.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辑.美国社会科学现状与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70-393.

[3]henk e.moed,research assessment i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eb/ol].http://lingue.unibo.it/evaluationin-thehumanities/research assessment i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pdf.2010-10-15.

平面构成论文篇4

关键词 平面设计 构成艺术 规律

平面设计是选择“视觉”来作为表现方式和沟通方式的一种艺术创作,同时灵活应用诸多种方式,结合文字、符号图片,进而坐出能够传达某种信息、想法的视觉表现。①在进行平面设计过程中,设计是合理应用构成艺术可促进设计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提高设计作品的内涵及价值。

1 构成艺术的具体规律

从理论层面上分析,构成艺术经过了几个发展过程,对其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过程主要为包豪斯的实践、俄国抽象及构成主义影响、达达主义影响、荷兰风格派影响等等。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构成理论才逐渐形成其具体特点的理论以及规律。

1.1 构成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

“构成”一词源于德语ges-tal-tung的译语,该词被定义为对诸多视觉因素进行重新组织和结构,促进其审美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进而使得视觉因素能够达到启发人们思维,培养人们创造能力的作用。同时,构成也是指对相关构成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且该种组合是有目的性的,通过重组之后,各构成元素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均会得到明显提升。从实质意义角度上看,构成属于构成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该词的真正形成时间段为1913年-1917年期间。构成主义的奠基人物为俄国的塔特林。塔特林是提出构成主义实质意义的第一个,其认识在实质上,艺术是一个不断进行创造的过程,是整体感受材料、形态等的过程。在理论体系上,构成学是对包豪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凭借美学观念、新思维方式加强进行造型原则构建,最终建立起了崭新的造型原则,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将这些原则应用于艺术设计实践中。总体而言,构成为一个构成主义概念,其指的是视觉因素进行重组和结构,进而促进其审美能力和艺术脚趾得到提高,进而使其能够表现出更加丰富的启发思维,更具创造力培养价值,给予某种目的将各种元素进行有机组合,使其通过组合后能够表现出更高的审美价值。

1.2 构成艺术对平面设计产生的影响

在艺术设计形式上,美国创造者直接承袭了包豪斯的正统,其进行平面设计的支点主要有三个要素,分别为点、线、面。凭借线条的黑白对比,创造出欣赏者视觉山上的胀缩感,使欣赏者能够感受到丰富而生动的艺术动感。上世纪20年代,美国展出平面设计作品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在艺术设计上,日本创作者也是受到包豪斯思想、理念及方法的影响。在上世纪40年代,日本的大智浩便开始投身于伊顿理论的研究中,其认为,在平面设计过程中必须突出线条的渐变,凭借疏密程度变化展现渐变效果,通过对直线、斜线等进行各种方式的组合表现构成的生动和形象。中国对包豪斯设计进行研究的时间始于上世纪30年代,通过诸多研究及实践之后建立起了包豪斯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于教学世纪中。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速度和程度均还相对滞后,因此,这种研究者的观点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包豪斯设计思想理论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被设计界采用,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进而推动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步伐。在构成上,平面设计主要有三种构成,其具体为空间、色彩以及时间构成。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色彩及平面构成,而应用相对较少的是立体构成。平面构成的应用对平面设计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设计过程中,将形态的不同组合、布局的不断变化等因素作为设计的基点。也正是这些因素充分体现了设计的思考性和抽象性。

构成艺术所具有的独特思维理论及思维方式使其相关研究均能够紧跟社会、时代的发展步伐实现不断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相关学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积极理论联系实际操作,将艺术与技术二者的发展统一起来,重视逻辑和形象思维的同时应用,所以构成艺术经过悠久的发展过程之后能够得到不断深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构成艺术均对相关艺术创作均产生巨大影响。

1.3 构成规律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分类

就内容而言,构成具体可分为三大内容,其分别为时间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空间构成。在空间构成又包含有两个部分内容,其分别为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在实施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色彩和平面构成,而在实施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较少应用到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合理应用对平面设计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平面构成为一切构成的构成,是进行艺术设计必须要学习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平面构成适应范围极为广泛,其不仅适用于平面设计,同时还适用于工业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等。在平面设计的应用上,在表现出来的审美效果上,平面不同的结构、形态、布局均会通过不断的变化来实现各种重新组合,通过这些形式要素便可促进平面设计的审美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在合理应用平面构成的基础上再加入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抽象性设计,可大大拓展平面设计作品蕴含的内容,进而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在构成艺术中,色彩构成是一个最具价值的组成部分。按照色彩构成的相关理论以及法则,色彩构成实现理性与感性色彩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通过这种融合使色彩的感觉得到不断提升。②通过融合之后,色彩的感觉得到不断升华,其审美境界得到有效升华,表现出更加宽广且科学的审美效果,使色彩表现出更加丰富和富有深意的审美境界。最后,在更加实际设计需求,合理使用相关方法及理论进行色彩设计。对于构成艺术而言,立体构成是凭借相关法则和方法,重新组合各种不同形态要素,使其最终成为各种各样的立体形象。

2 构成艺术对平面设计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诸多因素均实施抽象性的思考,然后实施理性设计。通过这些环节来为平面设计的具体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平面设计的技法得到不断增强,进而不断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视觉审美。构成艺术规律对平面设计产生的影响较为广泛和深远,具体主要表现在功能影响、价值影响、应用影响三大方面。

2.1 构成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功能

在研究内容上,平面构成体现为二维空间设计、设计方法相应的理论。在构成艺术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从欣赏者的视觉、心理角度寻求艺术表现的可能及可行性。实质上,平面构成表现为理性设计基础,注重对抽象构思及创造、设计思维方式进行培养。因此,平面构成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抽象性、单纯性、高度概括性。平面构成是将最单纯、简单的形态作为原型实施相应创作。在实际创作过程中通过原形存在的重组、变化等各种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设计者的个人情感、实施设计活动的意图的具体表达方式进行研究,最后将设计规律、设计方法进行归纳。在内容上,色彩构成主要包含几大部分其分别为对比、调和、调性、采集构成。丰富多彩的颜色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相互矛盾、对立、差别便构成了色彩对比。按照属性进行分类,又可将色彩对比分为三种,其分别为以明度变化、色相变化、纯度变化作为基础的色彩对比。而在立体构成中,其研究内容主要首先为一些构成要素,例如点、线、面等,然后对形态要素、相关构成原则的造型活动进行研究,最后再对造型材料进行研究。

2.2 构成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

在平面构成中,构成形式、基础理论均与实施平面设计所需应用到的思维方式、方法存在密切的联系,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③创作者在实施平面构成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从理论思维到抽象,再到实践的一个具有形象性的思维过程。将具有抽象性的几何形态作为对象展开丰富的思维活动可更好地实现对结构与构成二者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实现视觉及方式的探寻。在各种造型的设计过程中,选择简单、高度抽象的“形”作为基本元素,对创作产生的影响得到有效降低。

在色彩设计过程中,色彩构成是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对设计地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色彩的合理应用可促进艺术的欣赏者产生不同的视觉心理反应。由此可见,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色彩构成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价值极为突出,其是实施平面设计的基础。而色彩调和则主要是体现设计过程中色彩构成所具有的规律。有序、协调地将超过两种的色彩进行组合,各种不同色彩的调和通常会应用到共性、面积、秩序三种调和方式。色彩构成规律还体现在采集重构,具体指的是把存在于原物象中的色彩元素注入新的组织结构,展现新的色彩形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通过色彩重构来促进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价值得到有效提升。

2.3 构成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平面设计的实际过程中,设计者需要进行考虑的因素较为复杂,其不仅包含整体、展示空间的平面,同时还需充分考虑整体灯光、材质、人流量等因素。由此可见,展示设计既是空间设计又是平面设计。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平面构成相关规律,按照各种面形态实施具体设计,在进行图形转换。通过这样的设计环节,充分体现理念到抽象再到具象的整个设计过程,这便是构成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对现代广告进行研究可知,色彩为使欣赏者能够产生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广告自身产生艺术感染力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在实施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合理使用色彩,科学进行色彩搭配可促进作品的视觉传达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在构成艺术中,与图形、文字相比,色彩的应用更具价值。通过色彩了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达,能够吸引欣赏者的目光。对色彩元素进行合理配置可实现对欣赏者的记忆、感知、情感、联想等进行调节。色彩是构成艺术应用于平面设计的最重要体现,对平面设计艺术效果、艺术价值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

3 结束语

在艺术作品的设计过程中,构成是核心,通过构成可有效地将各个元素、节点进行有机组合,进而起到相互统一、相应控制的效果。对作品或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均离不开构成艺术。构成艺术所具有的规律为进行平面设计的思维方式及方法论。因此必须加强对平面设计中的构成艺术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深刻认识并把握二者间的相互关系。

注释

① 曲猛.平面构成原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4(15):362-363.

平面构成论文篇5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迫切需要我们多角度地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通过考察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地区差异发现,除了盈利能力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存在地区差异以外,企业规模、有形资产、税收和非债务税盾对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地区的影响还有待继续研究。

[关键词]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地区差异;实证分析

一、引言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06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21.087万亿元,在世界经济中排名第四。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出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趋势。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如2004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561元/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上海为55307元/人,而最低的贵州仅为4215元/人,相差高达12倍多。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迫切需要我们多角度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二、文献回顾

区域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国际、国内地域分工的深化,针对国家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而发展起来的理论。埃德加·m·胡佛认为,区域经济学即“空间”经济学。杜贝(v.dubey)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以经济的观点,研究在资源不均匀分配且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世界中,各个地区的差异以及各地区间的关系的科学。我国学者大多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如李京文(1999)认为,从本质上看,区域经济学就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理论界对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一派是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以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模式和纳克斯的恶性循环理论模式为代表的部门、区域的均衡增长;另一派是从相反方向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包括以赫希曼的区际非均衡增长理论模式、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模式、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模式、佩鲁的“增长极”理论模式、约翰·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模式、点轴开发理论模式、梯度转移与反梯度转移理论模式和经济跳跃发展模式等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证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区域经济学的整个理论框架并不成熟,所以从微观领域来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公司金融视角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是有一定理论价值的。

资本结构理论已有的研究表明,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制度对资本结构有着一定的影响。不同国家的资本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如我国的上市公司在2000年的资产负债率为45%,g-7国家在1991年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64.4%,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等十个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51%。由此可见,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资本结构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明我国的金融系统还不够发达,企业现有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手段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目前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时期,理论界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区域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还不多见,仅有郑长德(2004)以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资本结构的地区差异,发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上市公司有较高资产负债率的可能性较高,而且各地区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企业规模正相关。因其未控制行业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故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①在我国,经济发达省份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低,而欠发达省份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则普遍较高。如2004年北京和上海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1.61%和50.25%,而江西和贵州分别为65.2%和66.07%。本文主要考察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部分地区,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之间是否同该地区的企业资本结构之间一样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实证研究与数据分析

1.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的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股票市场和会计研究数据库(csmar),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试图考察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某些区域特征。为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选取了北京、上海和广东三个发达地区、湖北、湖南、山西、吉林四个中等发达地区和云南、江西、青海三个欠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同时为避免行业差异的影响并保证样本数量,选取了上市公司最为集中的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本文还选取了中国上市公司2004年十个地区的数据进行横截面回归分析,以期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区域特征是否与一般企业的区域特征一致,并对比国外实证研究的结果,检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对中国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2.研究方法及模型构建

在资本结构理论中,对于资本结构决定因素的研究和争论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盈利能力(profitability)、公司规模(size)、有形资产(tangibility)、税收(tax)、非债务税盾(non-debttaxshields)、公司成长性(growthop-portunities)、经营风险(volatility)、股权结构与管理层持股(ownershipstructureandmanagerialshareholdings)这些因素展开。

资本结构的实证文献大多是对横截面(cross-sec-tional)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②本文横截面回归的基本模型是:

γi=α xiβ εi(1)

其中,γ就是本文研究的企业资产负债率(tr),脚标i表示是第i个企业,α是截距项,β是5维的向量(β1,β2,β3,β4,β5,即模型的斜率。xi是模型的解释变量,也是一个5维的向量(roa,size,tang,tax,ntds),如果解释变量取得样本值,就得到样本矩阵x。εi是模型的扰动项。

基于各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实际影响,本文将检验企业的盈利、企业的规模、企业的有形资产、企业的所得税、企业的非债务税盾这5个影响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的作用,并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主流的实证结论做出实证检验。

3.中国上市公司区域资本结构的描述性统计

对我国十个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制造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描述性统计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平面构成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的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优化大学生素质结构,不断改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切实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是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素质结构及其现状

大学生素质结构是指大学生各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整体,其内在要素和层次结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功能联系,并且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制约和促进作用。当代大学生素质结构主要应该由思想道德素质、文化和专业素贡,身心素质、创新素质等四部分组成。在整个大学生素质结构中,思想道德索质是大学生素质的灵魂,文化与业务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前提和基础,身心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保障,创新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核心,是各素质的提高和升华。

当代大学生把全面提高素质作为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客观需要,注重思想修养,热爱知识学习,重视能力锻炼,呈现出积极向上锐意进取、渴望成材、立志有所作为等特点。但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大学生素质结构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酐一是大学生素质结构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素质的结构呈阶梯型,即知识结构强于能力结构,能力结构强于文化结构,文化结构强于品德结构,品德结构叉强于心理结构。二是大学生素质结构内容发展不全面。大学生素质结构的内容无论从横向还是从纵向来说都十分广泛,但从目前大学生素质内容的发展来看,既存在着片面性,又存在着肤浅性。比如,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却缺乏基本的政治修养;有改革的思想,缺乏创新的意识;有求知的欲望,缺乏刻苦的精神;有自立的要求,缺乏自律的能力;如此等等。三是大学生素质水平发展程度不高。一名大学生的政治水平、思想水平、道德水平、业务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反映出其素质达到什么高度。目前大学生的素质发展程度较过去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远远没有达到时代和形势所要求的高水平,特别是在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修养水平、创造水平等方面,都还处在中低程度上。

二、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大学生索质结构的各个方面构成一个系统,要同步协调发展,必须综合提高,这就是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的过程。具体来讲,即紧扣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育的重点,根据大学生已有的自然素质和知识基础,对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精心选择和组织安排,使教育系统性强、逻辑层次清晰、梯度适宜和有新鲜感,起到补充、健全、完善、拓展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素质和能力的作用,以实现大学生素质结构诸要素功能的最大发挥千诸要素间的最佳配合,争取大学生素质结构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

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具有明显特征:一是既有自觉性,又具有受教育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保证其主动接受教育;保证学生有受教育的条件与机会,也能促进其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二是既有共性,又具有个性,在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过程中,共性发展,有利于个体素质的提高;个性的提高,也自然有利于全体索质的发展。三是既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这就要求必须把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全面推进。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明其合理性、可行性。

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程,使之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其中高校教学活动就是关键内容之一,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保证其原有历史功能的基础上,要在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挥其作为个体的创造性、自由全面地实现自身价值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注意提高大学生团结合作、协调发展、良性竞争等能力,要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能力并使之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先导,但这些恰恰是我国当前教育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还存在着教学方法上的灌输式、教学手段上的应试化、教学内容上的狭隘性等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绝不能停留在—般的道德和知识灌输的层面上,应重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自我塑造能力,认识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对其自身的精神起支撑作用,还渗透于其他各项素质之中,并起统帅作用。思想政治理论的各门课程虽然具有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但作为系统课程都必须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首要任务。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战场作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发展起主导、政治保证和促进作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充分发挥在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中的导向作用,并且主动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有效地结合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更好地服务于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和谐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思路

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渐进,要充分尊重历史上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合理成果和一般规律;但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观念、方式、内容、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也成为了当务之急

1.切实转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观念

教育教学改革中,观念转变是关键。相对思想政治理论而言,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是从教育单一政治功能向教育政治与知识功能相结合的转变,就是从单纯地灌输式教育向有效灌输与启发引导相结合的转变,就是从教师主体教育向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转变,就是从单纯地说理教育向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转变,就是从单纯地应试教育手段向综合素质形成和考核的转变,等等。

2.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素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在传授知识、巩固政治功能地位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以及创造等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学校和教师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是要强化当代教育理念,树立素质革新的整体观念,形成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观;二是要有全面而完整的知识,教师要重视终身学习,与学生一起学会学习,构建充实、稳固、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加强理解、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业务素质;三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诸如热爱本职、教书育人、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等等。

3.确立价值目标,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着重解决教学实效性的问题,通过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改革,开展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当代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注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理解社会,培养其解决实际新问题、新情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其自我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并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考评体系,从而使各项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和人性化。

4.坚持民主化道路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当代教育体系中民主化的趋势已越来越强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面对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过程和教育教学的民主趋势,也要从总体上尝试朝这个方向发展。教育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就是肯定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走民主化的道路,就要改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中的被动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作为教学关键地位的教育者,要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探讨,扩大共同自由探索的空间要强调的是,这种民主化,不是自由主义,不是放任自流。

5.切实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实践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离不开理论知识的传授。但联系丰富的社会生活开展实践教学,却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价值目标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涉及到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但归根到底要围绕增进其教学质量和效果来进行。只有抓好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才能为其他教学环节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合理的凝聚点,才能使师生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连结,从而赋予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以更大的活力。

平面构成论文篇7

[关键词] 公平理论 和谐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 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人民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企业作为经济社会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论述了“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亚当斯公平理论的价值蕴涵,使之成为构建和谐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进程中应然的价值参考,从而实现了公平理论与和谐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历史耦合,进一步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亚当斯公平理论的内涵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adam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公平导致员工对薪酬的满意, 从而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公平理论反映了“每一个人都应公平地得到报酬”这个古老原则。

亚当斯认为,当一个人察觉到他投入(put into) 于工作的努力对由于工作所得到的结果(result) 的比与其他人的投入对结果的比相比较后若得出的结果不同,这个人的感觉就不同。这里所提到的比较是:他要将自己获得的报偿(金钱、工作安排以及获得的赏识等)与自己的投入(教育程度、所作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它无形损耗等)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

员工产生不公平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企业在客观上确实存在不合理分配的现象。第二,不同员工在投入和所得上存在不可比性,人总是过多地估计自己的投入和别人的所得。第三,不同员工对投入和产出的认知不同,他们总是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与人进行比较。第四,组织中的一些绩效考评和奖励制度不透明,增大了员工的猜测和不公平感。

员工在企业工作中的这种不公平是创建和谐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消极因素,严重损害了员工的情绪,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构建,科技的创新,最终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和谐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创建

所谓和谐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是指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在“自为”和“差异”的条件下,根据环境和活动能力特征进行自主协调,达成的一种合理、有序的状态和氛围。适度的“冲突是和谐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里的应有涵义即“和而不同”,恰当“激励”。和谐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能形成奋发进取的催化剂,而且能够塑造和谐企业,最终达到精神变物质,促进企业生产力的目的。

构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和谐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把企业建设成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营造和谐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思想信念和群体意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正像劳伦斯.米勒所说“了解企业是在为崇高的目标努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化解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建立和谐员工关系、劳资关系、干群关系,p以及员工与企业协调发展的关系,使企业在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构建和谐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资源,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

三、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现实意义

公平理论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相互间的社会比较和历史比较。因此,必然会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公平还是不公平的问题,公平感对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组织公平感的形成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对员工之间良好的关系的建立、组织的发展有重要意义;(2)公平感是一种主观感受, 是每一个人价值计算标准下的一个主观结果, 要想保证组织公平感的形成, 就要在组织内部倡导公平、公开、公正的管理氛围; (3)在信息不对称、公平计算因子等变量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 企业需要借规章制度的力量,尽量实现过程公平, 同时加强同员工的沟通, 减少不公平感的产生;(4)公平感的改善, 将最终取决于个人价值的优化。“职工既是和谐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主体,又是和谐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创造者。”只有创造一种企业与职工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才能有效降低员工的压力,消除当前企业与员工的对立情绪。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促使员工自觉地投入到 “企业的发展中来”,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永无止境,构建和谐发展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更是没有终点。只要坚持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来指导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利益矛盾,必将会实现企业系统中各部分和要素的和谐发展,实现企业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r].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

[2]s. p. robbins, mary coulter.管理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463,484

[3](美)哈罗德.孔茨 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社,1995.10

[4](美)劳伦斯.米勒:美国企业精神[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85

[5]金锡万 吴连生:略论现代激励理论的发展和创新[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3(3)

平面构成论文篇8

    在高等学校,一方面学生要撰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通过撰写科技论文来达到交流科技成果与推动科技发展的目的,因此论文写作能力就成为论文撰写的关键。从目前国内高校教师的任职经历来看,大多数教师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是通过自学、模仿或导师指导的方式而训练获得的。这种形式的能力训练突出的是自我学习和总结。作为一种科技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其自身的要求与特点,比如论文的框架组成、描述的用词与语句安排、图表与文字的搭配等等,都有着与其他语言作品显着的差别,而这方面的能力如果通过专门的训练会取得显着提高。目前能撰写外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英文)已成为对高校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但通过初步调查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方面还没有固定的机构或者组织,且已有的培训多注重形式,没有考虑到实践可行性,更没有可持续性的规划与实施思路。[3]最近几年,由于职称评定或者考核的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同时,还需要发表足够数量的科技论文,这种要求可能导致出现论文重复发表、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虽然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论文写作的系统培训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国外大学写作培训项目中,通常会安排专门的课程来讨论如何分辨重复发表、抄袭等行为,从而避免出现因疏忽而引发的不良影响。对比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大学(csm)的语言培训项目可以发现,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撰写论文(包括学生毕业论文、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等)、论文的语法与表达、对英语是第二语言人员(esl)的语言培训、论文相关的伦理与道德等。而国内写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学术规范知识。另外,csm写作项目的初衷与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具竞争力、更有自信、更易成功,并最终取得更高职位从而影响他们所从事的领域甚至是整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开展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目的明确、意义重大。

    二、写作培训的形式与方法

    当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写作培训项目还比较少,尽管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推出了在线培训课程,但课程只针对教师,且无法系统考虑写作培训目的,因此对比美国高校的写作培训项目,探讨适合国内高校的写作培训形式与方法尤为重要。作为一种能力培训,讲授与训练必须相结合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培训的目的,根据目的制定培训课程大纲。可以通过集中讨论授课、集中专题讨论(针对某一方面开展专题研讨,如针对论文用词、语法和表达等)、分散教学讨论(针对某问题所涉及小群体开展的讨论)等形式进行培训。另外,还可以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培训。从实践情况来看,网络在线培训具有方便、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针对性差、不能起到积极督促作用等缺点,因此建议综合这两种模式,开展面授讨论与网上在线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以达到高校教师写作(包括学生写作)能力培训之目的。在具体培训方法方面,由于培训对象多数已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因此培训以理论方法为辅,实例讨论教学为主,并结合培训进展以及教师正在准备的论文进行实际训练点评,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由于培训内容涉及的面较广,因此针对不同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科技论文伦理道德培训方面,除了讨论辨别重复、抄袭的技术定义与方法外,更需要结合实例,辨明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等行为。另外,对学术不端涉及的法律、规范方面要做出解释,培养良好、严谨的治学与研究操守,这也是我国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写作培训机构或平台

平面构成论文篇9

关键词:功能交际应用语言模型;句子;话语句;三个平面理论;四个平面理论

1.引言

在语言学中对句子的多层面的研究起源于捷克语言学家фр.данеш(frantishkedanesh),他在《句子三个平面的句法研究》[1964]一文中提出了“从三个层次的不同角度研究句子”的思想,即从语义、句法、交际三个平面研究句法。这一思想被俄罗斯语言学家л.п.ломтев[1979],а.е.кибрик[1979],в.а.белошапкова[1977]等继承并发扬,其中белошапков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项式”理论,指“在句法学研究中,存在三个不同的研究侧面,亦可称作句法结构中的三种机制:结构机制(конструктивноеустройство)、语义机制(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еустройство)和交际机制(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еустройство)。这三种机制(侧面)相互支撑、互为补充,构成了整个句法学研究的完整系统。”[杜桂枝,2000:118]

三个平面理论在现代汉语言学界也得到广泛应用。提倡将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相区分又相结合的代表人物有胡裕树、范晓、胡附、文练等*。

任何语言学理论都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有其传承性。句子的三个平面理论也是如此,亦在继续不断地完善着。句子的四个平面理论就是在三个平面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下面我们就详细阐述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在功能交际应用语言模型框架内提出的句子的四个平面理论。

2.句子的四个平面理论产生的依据

在功能交际语言学中有两个研究语言模型的流派:一种是科学院派(包括г.а.золотова),一种是理论实践(大学)派。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属于后者,她对句子的研究完全是从功能交际的角度出发的,她研究的是带有作者观点在内的具体的话语句(предложение-высказывание),即抽象样板的具体言语体现(речеваяреализация),是交际单位,而不只是结构单位[2000:195]。

如果在句子中只看到词形链条上词汇和语法意义相加得出的句子意义,那么句子машачитаетбегло和另外一些句子умашибеглоечтение;чтениюмашиприсущабеглость;чтениемашиотличаетсябеглостью;маша—этобеглостьчтения就都成了原始言语句,对它们的选择只取决于篇章的类型。如果按照传统句子结构模式理论,即句子是最低限度述谓的抽象样板,那么句子влесуживетмедведь中的влесу是全句限定语(детерминант),即补充限定整个句子的成分。

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对句子的学习将成为不考虑句子内容而只是对篇章类型和相应句子模型的机械记忆,这会大大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而这个负担远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承受的。

如果在句子中首先看到的是其内容常体(содержательныйинвариант),而且这个内容是可以用不同的句子形式结构表达的,那么上面列举的关于маша的句子就是拥有相同所指内容的句子,也就是说这些句子在内容平面上是相同的,但在其他平面(交际、语义和形式平面)却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差别也正体现在这里。

应用语言模型框架研究的对象是话语句,即抽象样板的具体言语体现。话语句与抽象样板的区别在于前者具备述谓化关系(предикация)。跟п.а.лекан[1975,1983]一样,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2000]也区分述谓性(предикативность),即句子的情态、时间、人称语法意义,以及构成话语平面的述谓化两个概念。述谓性的标志是有或没有动词,而述谓化的标志是语调。“句子是述谓语段的词的组合”[реформатский,1996:332;шмелев,1976:41-42,79]。

句子就其称名功能本身(比如画的名称)来讲只有述谓性,而不具备述谓化,故不是话语句。试比较下列句子的语调。在读саврасов画的名称«грачиприлетели»时,两个词形只有一个调位,而некрасов诗歌的第一行øпоздняяосень.øграчиøулетели则有三个调位。同样,шишкин画的名称«осеннийдень.сокольники»的语调和以这句话做背景陈述时的语调也是完全不同的:осеннийøдень.øсокольники.以上每个句子都有述谓性,但述谓化只出现在第二类句子里,因为读它们时要用述谓语调。

话语句是反映具体类型事件的内容常体的言语体现。比如地质学家根据湖周围的岩石是红色的,可做出湖里有水银的逻辑推断。这一事件在不同论述中可有不同的陈述。在描述性言语中需要用在谓语位置上明确指出逻辑推断或复合句主句中的主语位置上有信源说明(авторизатор)的句型,如从属复合句:таккакцветскалбылкрасный,ядогадался/думаю/подумал,чтовозереестьртуть.并列复合句:цветскалбылкрасный,иядогадался,чтовозереестьртуть.或者简单句:покрасномуцветускалядогадался(不能用подумал或думаю),чтовозереестьртуть.在交际性言语中,当直接观察和讨论参加者已知的客观事实时,需要选择逻辑推断转移至边缘而信源说明省略的句型:судяпо(красному)цветускалвозереестьртуть.或者述谓化关系用原因特征与推断之间的关系表示:(красный)цветскалсвидетельствуетоналичииоозерертути.此时的信源说明意义保留在动词свидетельствовать中。

最适合表达内容常体的形式是形义对称结构(изосемическаяконструкция)*[золотова,1982]或称原型*结构(прототипичнаяк.)[лакофф,1996],比如句子машачитаетбегло和вроссииживетмного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而话语句умишибеглоечтение–умиши—беглостьвчтении–чтениемишиотличаетсябеглостью–чтениемиши—этосамабеглость;以及россиюнаселяетмного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населениероссиимногонационально–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вроссиимного–количествонаселяющихроссию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вроссиивелико等等则是用不同形式结构对句子常体的展示。

这些话语句之间还有更深的区别,因为不只形式本身很重要,而且内容相同的同义句系列在相同模型的包装下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由形义对称结构表示的内容常体就好比剧本,而其可能的体现,则好比按该剧本排演的话剧。

а.е.кибрик[1992:19]的“自然模型论”(естественныймодель)(即相应的语言模型应该能解释语言事实上是如何建构的)和“语义先决论”(无论是句法内容还是形式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语义内容预先决定的)促使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看到话语句是个多平面的单位,而且其每一个平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结构。

3.句子四个平面理论的内容及四个平面的相互关系

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2000:199-201]提出,句子不是象фр.данеш主张的那样只有三个平面,而是有四个平面,而且其顺序也不同:第一个平面是所指平面(денотативныйуровень),这是基础平面,体现在所指结构中;第二个平面是交际平面(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ыйу.)和交际结构,即实义切分。第三个平面是语义平面(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у.)和语义结构;第四个平面是形式平面(формальныйу.)和形式结构。

3.1所指平面反映的是语言外事实——即类型情景(типоваяситуация)*。类型情景由述体及其必有的参加者——论元(аргументы)构成。论元可能是题元(актанты),也可能是状元(сирконстанты)。比如句子влесуживетмедведь中的处所状元(сирконстант-локатив)влесу就是存在述体的论元[арутюнова,1976]。述体是连接题元和状元的行为、状态、关系、存在和特征(质量和数量)。题元是事件的参加者,它包括:

1)主事(протагонист)——所指平面上主体类角色,是构成情景的唯一或首要题元参加者[шмелева,1994:42]。它与存在述体连用时是存在主体(экзисциенс):влесуводятсяволки;与动态述体连用时可能是生命主事,即施事(агенс):рабочиестроятдом;也可能是非生命主事,即力(сила):течениемунеслолодку;或者是机能(функтив):самолетприземлился;与状态述体连用上时是状态主体(экспериенцер):старикстрадаетастмой;与特征述体连用时是被描述者(дескриптив):этопальтоновое;与关系述体连用时是关系对象(релянт):петя–братмиши;олеинадесмерть.

2)受事(пациент)——情景的第二所指参加者,是主事行为的涉及对象:якупилкнигу.

3)与事(адресат)——主事和受事之后的第三情景参加者,它不受主事的直接影响:онподарилотцучасы.

4)工具(инструмент)——帮助情景实现的物体。按照顺序它可以是第二位的:онходитнакостылях;第三位的:ямоюрукимылом;第三和第四位的:мамакормитсынакошейсложкой.

5)情景元(ситуант)——使情景变复杂或具体的参加者。它要么使基本命题复杂化,比如句子ясиделскнижкойвруке中的книжка没有改变基本命题,而只是使命题复杂化了的参加者,叫共事(комитатив);要么使题元或状元复杂化,如上句中的рука是主事的一部分,叫伙事(партитив);而наобложкежурнала中的обложка是处所伙事。

所指结构反映的是类型情景的具体体现,亦即具体事实、现实生活原型事件的结构,故进入该结构的还可能有补充角色,即不是该述体的论元,但是是话语句的必有角色,因为这些角色反映了该事实的结构。всеволодова将其称之为“助元”(партиципанты)。比如话语句вроссииживетмного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中的述体жить的论元有:主事——具体表现为存在主事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и,处所词россия和助元——数量词(квантитатив)много,这个数量格是该话语句所必须的。就象句子машачитаетбегло中的бегло一样,其述题位置已经证实了它的必要性。

所指结构的成素就好象剧中人物和话剧的舞台场景。原型话语句машачитаетбегло和вроссииживетмного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就如同按照剧本——事实结构排演的话剧,没有任何发自说话者的主观意愿,也就是说没有交际前景(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аяперспектива)。

3.2交际平面反映的是情景发话者的认识平面。这个情景是受情景制约的。它确定思维的对象——主题(тема),亦即被述谓化成素(предицируемыйкомпонент),以及思维对象的特征——述题(рема),亦即述谓化成素(предицирующийк.),也就是指包括带主要句重音词在内的词群[падучева,1985:112]。依此确定语义结构的述体框架。关于маша读书的句子可有以下几种实义切分形式:

1)主题是施事名词,述题是述体及特征,可有以下言语体现:маша//читаетбегло;умаши//беглоечтение;маша//отличаетсябеглымчтением;маше//свойственнабеглостьвчтении;маша–самабеглоечтение等等。

2)主题是行为名称,述题是特征,而施事名词在切分符号前,可有以下话语句:читаетмаша//бегло;чтениеумаши//беглое;машинномучтению//свойственнабеглость;чтениемаши/машиначтение//отличаетсябеглостью;чтениемаши–этосамабеглость.

3)主题是特征,述题是施事或施事和行为的结合,如:беглочитает//маша;беглостьчтения–умиши;беглостьюотличается//машиночтение;беглостьювчтении//отличаетсямаша.

正是这个建构话语句的平面决定着话语句成素的基本词序。即使象арутюнова[1976]曾指出的那样,有一些形式结构直接依赖于词形次序的情况,但交际平面不总能决定句子的形式结构。交际平面紧跟所指平面之后的原因是它对位于其后的语义平面结构和形式平面结构都有直接的影响。这个平面就好比导演意图与话剧主角的关系,但不总是与剧本主角的关系。

3.3语义平面反映的是向受话人传达事实时说话人的主观认识。语义结构有几个界面,每个界面都与其他各个平面连接着,可以说,语义平面是连接其他各平面的句子核心。

1)语义结构的第一个界面与所指平面连接。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情景参加者的数量成分和特征成分,比如关于俄罗斯人口的句子可以省略述体жить,试比较:вроссии–много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россиямногонациональна等等。但句中可加入某些结构词,如количество一词:вроссии(живет)большоеколичество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在关于маша读书的句子中省略掉了客体名词,但可加入象характеризуется,свойствен,отличается一类词,因为句子内容中带有特征的特点。

正是在这个语义结构界面框架里,既可以引入作者的主观信源说明补充(авторизационныедобавки):вроссии,какизвестно,много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маша,по-моему,читаетбегло;又可以引入作者的主观态式补充(модусныедобавки):именномашачитаетбегло;нетольковроссииживетмного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引入句子结构的信源意义使所指结构变复杂,因为它们在句子结构内部建立了补充事件命题,而态式意义则只留存在语义结构中,也可能出现在形式结构中。

2)语义结构的第二个界面与实义切分相关联,因为主题总是主体、思维的对象。正是实义切分建立了述谓化关系。但有时由于某种原因已有的述谓化关系不能进入某些陈说类型,这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在口语陈说中主题是行为名词的句子很正常,如:øчитаетмаша//øбегло.但在公文语体陈说中就不适宜,因为这种句子要求强烈的重音切分。为了避免这种“不适宜”就要选择将主题中的谓语换成主语的句型,这种句型的主题不要求强烈的重音切分,如:чтениемихаиласергееваотличаетсябеглостью.然而,这种做法已经与语义结构的第三个界面相关联了。

3)语义结构的第三个界面反映的是被作者传达的事实结构的缩影(ракурс),它与形式结构直接相联。正是在这里才可以提及由主体-述体对构成的纯语义结构。为了与所指结构相区别,纯语义结构应该被称为命题。确实,话语句(1)олегхорошоучится和(2)олегхорошийученик的所指结构相同,区别就在于其命题不同。在例(1)原型句中是事件命题,而在例(2)中却是逻辑命题。这个类型情景的所指结构跟有关маша的句子一样,都是由动态述体、施事和行为的性质特征构成的。然而,在例(2)中我们从外部看到的却是另外的情景,一个由描述主事(протагонист-дескриптив)(即性质或数量的承载者)及其性质特征构成的情景,试比较:олеготноситсякчислухорошихучеников.但是所指结构显示,这不过是同一剧本的另外一出戏,也就是说其中的性质特征不过是类似的假象,没必要让这些假象使生活变复杂。所以在语义结构里最好用主体和述体这两个述语。正是主体-述体关系构成了句子模型的类型意义(типовоезначение)[золотова,1982:98-99]。类型意义在形式结构中也有所体现,一定的形式结构决定着一定的类型意义。

正如г.а.золотова指出的那样,由名词一格形式和动词陈述形式构成的模型,如:машачитает;отецкопаетгрядки;подъехаламашина等都拥有“主体及其动态特征(行为)”类型意义。

由一格名词和形容词构成的模型,根据形容词的词汇意义可拥有以下类型意义:

1)“主体及其性质特征”:машакрасивая;домвысокий;водавречкепрозрачная.

2)“主体及其状态”:верабольна;онбылзол.

3)“主体及其与其他人或物的关系”машадружнасолей.

助元的出现能够影响模型的类型意义,比如句子машачитаетбегло一句中性质特征的出现使其类型意义变成:“主体及其所发出行为的特征”或“主体及其被修饰行为的特征”,试比较有类似类型意义的话语句:девушканакубетанцуютудивительнотемпераментно;сашарешаетзадачибыстро等等。

如果语义结构和所指结构相同,那么内容常体和模型的类型意义就是同构的(изоморфные)*。我们在带中性词序的原型话语句和词序有变化但形式结构不变的话语句中看到的正是这种情况。然而,语义结构可能与所指结构不同,比如句子олег–хорошийученик,由带类型意义“主体及其所修饰行为的特征”的特征动态模型句变成了带类型意义“主体及其性质-区分特征”的句法变体。于是,关于маша的剧本可变成主体及其特征的故事,主角不再是маша,而是其行为:машиночтениебеглое或чтениемашиотличаетсябеглостью;чтениюмашисвойственнабеглость。此外,还可用存在情景表示完全不同的内容,比如人的智能状态,试比较:янадеюсь和вомнеживетнадежда.或者物体的参数特征,试比较:рыбавеситпятькилограммов;бассейнимеетвглубинунеполныхтриметра和вэтойрыбепятькилограммоввесу;вбассейненетитрехметровглубины.

由此可见,语义结构实际上是一种话剧体裁,经常与剧本体裁不符。

3.4由形式结构表示的形式平面由句子成分构成,是展示语义结构(因为形式结构是体现类型意义的保证)和交际结构的手段。句子成分不只是词形可能结合的成素,而是有交际意义位置的等级系统(иерархизованнаясистема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значимыхпозиций[вопросы,1989:23]。这些位置一方面保障句子形式结构本身和句子的构造(每个句子成分的位置都被一定形式的一定词类占据着),另一方面又是说话者划分所指结构的每个组成成素交际级(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ыйранг)的保证。

всеволодова将句子成分看成是由以下三个形式特点决定的位置:1)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2)能够占据该位置的词的词类属性;3)能够占据该位置的词类的形式。

词形的位置在多命题和多述体句子中有三种可能:1)在首要述体对中(примарнаяпредикативнаяпара)的位置;2)在词中的位置(依附词位);3)被结构制约的位置。

3.4.1首要述体对中的位置指词形的任何直接述谓伴随关系[лекант1975,1983;золотова1982],比如类似下列句子маша–красивая;отецчитает;влесу–тишина/тихо;умамы–ангина;изроссии–слюбовью;здесь–накурят;всеволодова都看成是述体对。首要述谓化与二次述谓化(вторичнаяпредикация)的区别出现在述谓关系中加入了中性词序不表达该述谓关系的词形的时候,试比较:句子онавчеракупилаинтереснуюкнигу讲的是个人简介的某个事实,而句子книгуонавчеракупилаинтересную的意义是书的特征,而买书的事实在发话者的视野中已不重要。同样,句子усестрыиспортилсяхарактер中主谓语之间的述谓关系已淡化,而补语усестры和主谓统一体之间的述谓关系变得重要起来。

3.4.2依附词位是由保障语义一致关系,即保障词组语义完整的共同义素决定的(正是因此乔姆斯基的句子бесцветныезеленыеидеияростноспят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其中每对词之间都没有共同义素)。依附词位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依附,数词或数词名词词组依附也是成体系的。如此一来,所谓的“全句限定语”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位置,因为其一,总有具体词形与之有语义一致关系;其二,在事实结构中有其法定的位置。所谓“全句限定语”与某一情景参加者有语义联系极易用带时间名词词组(传统上称之为全句限定语)загод和скаждымгодом的句子来证明。

词形загод在义素成分中有延续和期限之意,它要求与之连用的语境伙伴(контекст-партнер)要么指出行为或过程完成的结果:заэтотгодпостроилдом/написалкнигу\оченьизменился(但不能说*заэтотгодприехал/позвонил,因为这里缺乏过程义素,也不能说*заэтотгодстроилдом/писалкнигу/изменялся,因为这里缺乏结果义素);要么罗列几个由一定数量事实构成的行为或事实,以至于它们能够抵消期限义素:запрошлыйгодоназащитиладиплом,вышлазамужиродиларебенка;要么指出行为的数量标志:загодонамногоплавала(但不能说*загодонаплавала);загодприезжалодинраз/позвонилтрираза.而且这个语境伙伴的句子成分级并不重要。比如句子загодунееужевторойотпуск中的词形загод就是与定语второй紧密相联的,因为去掉второй,句子便不成立:*загодунееотпуск;而去掉отпуск的句子загодужевторой在一定的交际情景中却是完全成立的。

时间格скаждымгодом除了有过程义素外还有渐次性义素,其语境伙伴应该有“成为”义素,这个义素要么是动词固有的:скаждымгодомменяется/увеличивается(=становитсядругим);要么出现该义素的专门说明词всебольше,всехуже及其数量等价物всеновые:скаждымгодомплавалавселучше(不能说*скаждымгодомплавает),该句的时间格是依附于副词形式вселучше的;又如:скаждымгодомчитаетвсеболеесерьезныекниги(不能说*скаждымгодомчитаетсерьезныекниги),该句的时间格是依附于比较级всеболеесерьезные的。或者如:скаждымгодомвсеновыелекарствапоявляютсявнашихаптеках(不能说*скаждымгодомновыелекарствапоявляютсявнашихаптеках.但句子каждыйгодновыелекарствапоявляютсявнашихаптеках却是对的),该句的时间格是依附于修饰主语的数量等价物всеновые的。[参见всеволодова,1983]

3.4.3结构制约位置的特点是不具备情态上的形式联系和述谓联系,如:онегинларинымсосед;характерусестрыиспортился.不具备形式上的依附义素不等于不具备语义联系,如:соседлариных/лариным;характерсестры\усестры.

由此可见,确定句中词形位置的特点需要一定的条件。每个句子成分都有由以上几个特征组合在一起的自己特有的特征。

应该强调的是,语义结构和形式结构是绝对不一定相符的,比如句子усестрыплохойхарактер的所指结构和语义结构的主体сестра是在补语位置上的,而述体本身却在主语位置上。而句子поваризнее(получился)плохой中的主体在补语位置上(изнее),而述体成素占据的是形式主语和谓语的位置,试比较:она–плохойповар.

4.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发现将话语句看成一个多平面的整体能够建立起具有极大说服力的句子语言模型,能够形成解决一定交际任务的句子转换规则。

всеволодова从句子的四个平面研究句子模型似乎有些过于复杂,然而正是这种复杂的描写反映出语言复杂的实质。况且人的思维,包括语言思维在内,本来就是复杂的。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力将从功能角度研究的句子模型完全表述清楚,这还有待于我们继续不断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арутюнован.д.(1976)предложениеиегосмысл[m].м.

[2]арутюнован.д.,ширяеве.н.(1981)русскоепредложение.бытийныйтип[m].м.

[3]белошапковав.а.(1977)современныйрусскийязык.синтаксис[m].м.

[4]вопросы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гоописания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огостроя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m].подред.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ой,с.а.шуваловой.м.,1989.

[5]всеволодовам.в.(1983)категорияименнойтемпоральностиизакономерностиееречевойреализации[d].дисс.докт.филол.наук.м.

[6]всеволодовам.в.(2000)теория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госинтаксиса[m].м.

[7]фр.данеш(1964)athree-levelapproachtosyntax[a].//travauxlinguistiquesdeprague1[c].prague,academia.

[8]золотоваг.а.(1973)очерк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госинтаксиса[m].м.

[9]золотоваг.а.(1982)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ыеаспектырусскогосинтаксиса[m].м..

[10]кибрика.е.(1992)очеркипообщимиприкладнымвопросамязыкознания[m].м.

[11]лакоффдж.(1996)когнитивнаясемантика[a].//языкиинтеллект[c].м.

[12]лекантп.а.(1975)видыпредикациииструктурапростогопредложения[a].//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йсборник[c].м.вып.4.

[13]лекантп.а.(1983)предикативнаяструктурапредложений.//средствавыраженияпредикативныхзначенийпредложений[m].м.

[14]падучевае.в.(1985)высказываниеиегосоотнесенностьсдействительностью[m].м.

[15]реформатскийа.а.(1996)введениевязыковедение[m].м.

[16]шмелевд.н.(1976)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аячленимостьвысказываниявсовременномрусскомязыке[m].м.

[17]шмелеват.в.(1994)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синтаксис.текстылекций[m].красноярск.

[18]杜桂枝(2000)20世纪后期的俄语学研究及发展趋势1975-1995[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屈承熹(1998)汉语功能语法刍议[j],《世界汉语教学》第四期。

作者名字的俄文:гошуфень

论文俄文名称:《концепцияочетырехуровняхорганизациипредложенияврамках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йприкладноймоделиязыка》

通讯地址: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100089

电话:010-68944246

平面构成论文篇10

    关键词: 功能交际应用语言模型;句子;话语句; 三个平面理论;四个平面理论

    1. 引言

    在语言学中对句子的多层面的研究起源于捷克语言学家фр.данеш (frantishke danesh),他在《句子三个平面的句法研究》[1964]一文中提出了“从三个层次的不同角度研究句子”的思想,即从语义、句法、交际三个平面研究句法。这一思想被俄罗斯语言学家л.п. ломтев [1979], а.е. кибрик [1979], в.а. белошапкова [1977]等继承并发扬,其中белошапков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项式”理论,指“在句法学研究中,存在三个不同的研究侧面,亦可称作句法结构中的三种机制:结构机制(конструкти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语义机制(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和交际机制(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这三种机制(侧面)相互支撑、互为补充,构成了整个句法学研究的完整系统。”[杜桂枝,2000:118]

    三个平面理论在现代汉语言学界也得到广泛应用。提倡将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相区分又相结合的代表人物有胡裕树、范晓、胡附、文练等*。

    任何语言学理论都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有其传承性。句子的三个平面理论也是如此,亦在继续不断地完善着。句子的四个平面理论就是在三个平面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下面我们就详细阐述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在功能交际应用语言模型框架内提出的句子的四个平面理论。

    2. 句子的四个平面理论产生的依据

    在功能交际语言学中有两个研究语言模型的流派:一种是科学院派(包括г.а.золотова),一种是理论实践(大学)派。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属于后者,她对句子的研究完全是从功能交际的角度出发的, 她研究的是带有作者观点在内的具体的话语句(предложение-высказывание),即抽象样板的具体言语体现(речевая реализация),是交际单位,而不只是结构单位[2000: 195]。

    如果在句子中只看到词形链条上词汇和语法意义相加得出的句子意义,那么句子маша читает бегло和另外一些句子у маши беглое чтение; чтению маши присуща беглость; чтение маши отличается беглостью; маша—это беглость чтения就都成了原始言语句,对它们的选择只取决于篇章的类型。如果按照传统句子结构模式理论,即句子是最低限度述谓的抽象样板,那么句子в лесу живет медведь中的в лесу是全句限定语(детерминант),即补充限定整个句子的成分。

    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对句子的学习将成为不考虑句子内容而只是对篇章类型和相应句子模型的机械记忆,这会大大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而这个负担远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承受的。

    如果在句子中首先看到的是其内容常体(содержательный инвариант),而且这个内容是可以用不同的句子形式结构表达的,那么上面列举的关于маша的句子就是拥有相同所指内容的句子,也就是说这些句子在内容平面上是相同的,但在其他平面(交际、语义和形式平面)却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差别也正体现在这里。

    应用语言模型框架研究的对象是话语句,即抽象样板的具体言语体现。话语句与抽象样板的区别在于前者具备述谓化关系(предикация)。跟п.а. лекан[1975,1983]一样,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2000]也区分述谓性(предикативность),即句子的情态、时间、人称语法意义,以及构成话语平面的述谓化两个概念。述谓性的标志是有或没有动词,而述谓化的标志是语调。“句子是述谓语段的词的组合”[реформатский, 1996:332; шмелев, 1976: 41-42, 79]。

    句子就其称名功能本身(比如画的名称)来讲只有述谓性,而不具备述谓化,故不是话语句。试比较下列句子的语调。在读саврасов画的名称 ?грачи прилетели?时,两个词形只有一个调位,而некрасов诗歌的第一行 ?поздняя осень. ?грачи ?улетели则有三个调位。同样, шишкин画的名称 ?осенний день. сокольники?的语调和以这句话做背景陈述时的语调也是完全不同的:осенний ?день. ?сокольники. 以上每个句子都有述谓性,但述谓化只出现在第二类句子里,因为读它们时要用述谓语调。

    话语句是反映具体类型事件的内容常体的言语体现。比如地质学家根据湖周围的岩石是红色的,可做出湖里有水银的逻辑推断。这一事件在不同论述中可有不同的陈述。在描述性言语中需要用在谓语位置上明确指出逻辑推断或复合句主句中的主语位置上有信源说明(авторизатор)的句型,如从属复合句:так как цвет скал был красный, я догадался / думаю / подумал, что в озере есть ртуть.并列复合句:цвет скал был красный, и я догадался, что в озере есть ртуть. 或者简单句:по красному цвету скал я догадался (不能用подумал或 думаю), что в озере есть ртуть. 在交际性言语中,当直接观察和讨论参加者已知的客观事实时,需要选择逻辑推断转移至边缘而信源说明省略的句型:судя по (красному) цвету скал в озере есть ртуть. 或者述谓化关系用原因特征与推断之间的关系表示:(красный) цвет скал свидетельствует о наличии о озере ртути. 此时的信源说明意义保留在动词свидетельствовать中。

    最适合表达内容常体的形式是形义对称结构(изосемическ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золотова, 1982]或称原型*结构(прототипичная к.)[лакофф, 1996],比如句子маша читает бегло和в россии живет мног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而话语句у миши беглое чтение – у миши—беглость в чтении – чтение миши отличается беглостью – чтение миши—это сама беглость; 以及россию населяет мног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 население россии многонационально –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в россии много – количество населяющих россию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в россии велико等等则是用不同形式结构对句子常体的展示。

    这些话语句之间还有更深的区别,因为不只形式本身很重要,而且内容相同的同义句系列在相同模型的包装下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由形义对称结构表示的内容常体就好比剧本,而其可能的体现,则好比按该剧本排演的话剧。

    а.е.кибрик [1992:19] 的“自然模型论” (естественный модель) (即相应的语言模型应该能解释语言事实上是如何建构的)和“语义先决论”(无论是句法内容还是形式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语义内容预先决定的)促使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看到话语句是个多平面的单位,而且其每一个平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结构。

    3. 句子四个平面理论的内容及四个平面的相互关系

    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2000:199-201]提出,句子不是象фр.данеш主张的那样只有三个平面,而是有四个平面,而且其顺序也不同:第一个平面是所指平面(денотативный уровень),这是基础平面,体现在所指结构中;第二个平面是交际平面(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ый у.)和交际结构,即实义切分。第三个平面是语义平面(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 у.)和语义结构;第四个平面是形式平面(формальный у.)和形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