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案例分析范文 -ag尊龙app
时间:2023-06-16 17:3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电商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研究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这一词进入中国学者视野,国内学者真正上意义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或是农业电子商务进行研究始于2000年:2000年李小平在学术期刊《计算机与农业》2000年第6期上发表了《农业电子商务从网上供求信息做起──几种典型的免费供求信息网站实例简介》的文章,拉开了国内学者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的序幕。在对国内部分文献的内容研究发现,目前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作用、现状及对策研究、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平台建设与技术研究、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农产品电子物流研究及针对典型农产品电子商务案例的分析研究等五个方面。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国内研究内容分析
1.作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1)作用。国内学者提出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农村地区发展的主要作用有一下几点:李海平,刘伟玲提出电子商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作用有可以解决农村的信息鸿沟问题,同时,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传统经济下的流通过程,形成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组成的并以信息流为核心的全新的流通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率,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和辅导。喻红艳提出移动电子商务是融通城乡经济的快车道。
(2)现状。国内学者王勇民,赵蕾等研究发现我国国内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新技术广泛应用使农村移动电子商务成为可能;②庞大的用户群使农村是移动电子商务成长的沃土;③农村市场的需求是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动力;④政府积极引导为农村移动电子商务营造好环境;⑤试点工程推动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⑥产业链面临新的整合;⑦移动支付的发展时机日趋成熟。
(3)对策。面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国内许多学者进行研究,提出了诸多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秦绪杰,王勇民,赵蕾,金英泽等提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主要有:①积极引导农村网民对互联网价值应用的认知;②搭建农业移动数据库和移动电子商务平台;③政府协同运营商降低资费;④积极建构移动商务的安全环境。喻红艳对于以手机为载体的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提出对于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有:a.将手机的优势观念渗透到农村,b.突破技术瓶颈、解决实用性问题,c.打造综合性手机运营服务平台,d.改善手机电子商务的配套设施。
2.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与技术研究
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平台建设与技术研究”的观点:魏冬东(2007)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三级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晓哲发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及选择》;邓珊,张益民的《农业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体系模型研究》,在这个分类中国内学者主要围绕着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采用的体系结构进行研究,也有部分学者对相关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电子商务应用进行了研究如杨毅超,黄璜;李业刚,宋道金,王淑君,赵公波。
3.农产品电子物流研究
由于农产品本身对“保鲜、保生”要求很高,农产品电子商务过程中物流问题也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侯晴霏,潘春来,王小明,潘阿龙认为引人第三方物流与草根物流相结合,寻求服务范围较广的物流机构进行合作,借助其较广辐射能力和较完善的物流设施可以较好的解决农产品电子物流中的障碍。岳云康提出,依据电子商务标准,实现商流物流、信息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建设适合农产品特点的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是解决农产品物流问题的重要手段。
三、结论
通过对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分析来看,研究现状如下:
1.从宏观角度出发提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途径。主要针对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迫切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缺乏、安全信用问题等),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2.以某一具体地区为典型案例分析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就以某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分析其目前的发展及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及发展模式。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发展主流,主要在于我国各地发展有其各自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自身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才是上策。
3.针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细节性问题进行展开。主要围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大范畴,针对如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关键发展因素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对应的能够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此外,还有以衡量标准对农村电子商务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海平 刘伟玲: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模式创新[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29).
[2]喻红艳:移动电子商务融通城乡经济的快车道[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
篇2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扶贫
当前,随着电子商务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传统行业都受到电商的冲击,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发展电子商务,已不再单纯是增加一条销售渠道,多卖几件产品的问题,而是成为转方式、促消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战略举措,越来越与“三农”、就业、创业、扶贫、税收、城镇化等中心工作和战略目标相关。2014年12月24日,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动实施精准扶贫的十大工程,其中明确了电商扶贫工程的重要作用。2016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政策。”2016年4月8日,商务部了《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指引(试行)》,该文件明确指出了新时期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五大工作内容,其中之一就是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扶贫开发水平。电商扶贫就是政府及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通过运用电子商务来促进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及旅游资源无缝对接市场,带动当地的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和农村生活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家庭脱贫致富,带动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扶贫模式。电商扶贫的层次有以下四层:(1)面向个体的精准扶贫,针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的培训及后续帮扶服务,提升技能从而脱贫。(2)面向企业主体,扶持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的涉农龙头企业、网上经纪人、生产合作社、地方电商企业等,带动农产品销售和贫困户就业。(3)扶持有产业基础和地域特色的贫困区域,实现电商相关主体聚集,实现产业化运营,带来大量物流快递、包装、广告、生活服务的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4)以整个县域为单位进行对口支持,从县域电商规划、产业布局、网点建设、物流体系建设方面,促进当地双向流通,提升当地经济水平。
1湖北省县域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15年7月,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关于开展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15年发展的200个示范县名单(其中湖北省8个县)。2016年1月11日,农业部了“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方案涉及全国10个重点省(区、市),湖北省并没有作为试点地区。其中要求北京、河北、吉林、湖南、广东、重庆和宁夏等7省(区、市)重点试点发展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吉林、黑龙江、江苏、湖南等4省(区、市)重点试点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北京和海南重点试点发展休闲农业电子商务。
1.1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基础较好
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一直处于中部地区领先,2002年就获批国家科技部第一批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建设省。根据世界知名数据商akamai的统计,作为国内网购大省的湖北(全国第8,中部六省第1),在全国知名电商平台(淘宝、天猫、京东等)的入驻企业数量和交易额都偏少。
1.2湖北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情况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不断的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自2014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每年各省、自治区通过激烈的竞争评选推出发展基础和前景较好的示范县名单。从该名单分布来看,黄冈(共6个)、恩施(共3个)和十堰(共3个)的示范县入选最多。
1.3湖北省参与农村电商的主体及其特点分析
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参与主体,除了当地政府以外,还有以下7个方面的主体会参与到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生态的建设中,包括:国家机构和央企(中国邮政、供销总社、中国电信)、传统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地方电商企业(浙江赶街、山西乐村淘、深圳淘实惠)、涉农上市企业(金正大、辉丰农业、新希望、北大荒)、新农人群体(广大的农特微商)、社会化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县域电商的整体规划与方案设计、产业园及物流体系构建、再到美工、摄影、包装、品牌设计、推广、培训等)、县域当地传统零售连锁企业。
1.4湖北省淘宝村现状
淘宝村通常是聚集在某个村落的网商群体,基于淘宝电商生态系统,以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的电商产业聚集现象,其数据认定标准通常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2013年,阿里巴巴了全国20个淘宝村,湖北省无一入选。如今淘宝村数量已经达到211个,湖北仅有一家入选(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绿松石),相对于其他农村电商发达省份(浙江62个,广东54个,福建28个,河北25个,江苏25个,山东13个),反应了湖北还缺乏电商产业集聚的配套政策与发展环境,值得反思。
2电商扶贫存在的问题
2016年是湖北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元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短板。(1)思维理念问题。很多地方对电商扶贫的认识存在问题,扶贫实施过程中往往是自上而下推动,基层群众缺乏动力和基础,地方政府推行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往往照搬江浙等地先进模式,政绩思维明显。创业培训实用性和融资渠道等问题往往又得不到解决。(2)农业生产及农产品标准化问题。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商品化程度不够,而缺乏标准化就缺乏品牌化经营的基础,从而很难系统的包装和推广,从公共区域品牌发展到市场品牌。(3)信息、交通、金融基础设施整体落后。基础设施问题.面临着信息流和实物流两大主要难题(道路状况差,物流发展滞后,网络覆盖面低)。农村地区商业银行网点覆盖区域有限,造成交易支付渠道不畅通。同时农村电商融资困难,电商扶贫资金不到位,电商扶贫资金投入不足,拨付不及时,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农民贷款困难等问题也客观存在。(4)电商专业人才匮乏问题。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全面缺少专业的电商运营、技术、营销、市场、仓储物流、品控保险等人才,这也是实施电商扶贫的一大障碍。(5)县域电商缺乏统一高效的规划,造成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式协同发展环境有所欠缺。很多地方政府重视扶持电商园区和企业招商,重点关注龙头企业发展电商,对基数更大的农村草根电商创业的重视不足,返乡创业青年和大学生等新农人群体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3对策分析
探索并研究解决以上存在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对于提升电商扶贫开发水平,形成完善的农村电商市场体系,带动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创业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统一认识,利用农村电商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电商并不仅仅只是工业品、农资下乡加农产品进城,而是要借用电子商务这种新经济理念,打造重构新型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打通农业生产与终端市场的流通环节,促进贫困地区人民增收;重塑优化县乡(镇)村三级物流、金融及生活服务体系,促进农民生活的现代化。(2)推进品牌战略,主打特色创新。贫困地区当地政府必须站在全局视角,整合优化当地农产品资源,以政府背书的方式,系统打造当地农特产品品牌,从公共地域性品牌逐步发展到市场化的企业品牌。(3)充分整合各方力量,打造当地电商产业生态圈。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站建设的覆盖范围和实际运营专业指导。需要贫困地区当地政府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并增强电商扶贫专项资金拨付效率,丰富农村电商金融形式,拓宽融资途径,解决农村电商从业者的融资难问题。(4)培养高端和实用性电商人才,完善人才体系。贫困地区当地政府需要从三个方面解决电商发展的人才问题,①通过政策优惠吸引外部多元化的社会资本和力量;②通过创办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培养本地化人才;③通过配套优惠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扶持做大一批本土骨干企业。贫困地区政府必须锁定紧缺应用型人才(美工设计、数据分析、运营推广),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同时要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管理机制。(5)完善农村电商扶贫制度和扶持政策。电商扶贫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领导专班的积极推进,地方各部门积极有效的配合,在贫困地区当地营造电商扶贫的紧迫气氛,再基于深度调研成果出台电商产业布局、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方案,以及创业资金补贴、税收减免及创业贷款优惠政策,最后再通过典型电商创业致富案例的示范推广效应,进一步推进当地电商经济发展的步伐。
4结语
当前,电子商务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各方认识差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人才、组织与制度等相关问题,文章通过对其成因和应对策略的分析,旨在统一农村电商参与各方的认识,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营造农村电商扶贫的良好氛围,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通过电商带动当地传统产业的繁荣,实现农业生产与流通的现代化,农村生活的现代化,并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就业与创业,从而实现电商扶贫的最终目的———促进贫困地区群众人民增收脱贫,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局面。
作者:杜晖 熊艳芳 单位:武汉商学院商贸物流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昕,起建凌,谢圆元.电子商务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5(12)
2卢迎春,任培星,起建凌.电子商务扶贫的障碍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5(2)
3魏延安.农村电商———互联网+三农案例与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4裴小军.互联网+农业———打造全新的农业生态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5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淘宝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6张蕊,王银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9)
篇3
关键词:中低压农网;改造升级;典型经验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农网改造是国家推动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用电的重大举措,给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分析发现,农网改造主要具有工程面广、突发性、复杂性与社会影响性等特点,为了保证改造升级工作的顺利进展,必须总结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改造工作中。
一、概述
农村电网表示110kv以下,可以给农村提供的电网结构。开展农村电网改造时,必须对农村电网结构、特点进行了解,并合理分类。经分析农村电网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侧重于社会效益。农村电网规划体现了社会与外部效益,关系着农村经济水平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例如,社会性效益的发挥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还可以提升农村生活质量,但必须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体现。
第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既可以应用到生产中,也可以服务于农村生活。农村电网主要由生活用电、农产品加工及乡镇企业用电等组成,可作为农村基础性建设目标。
第三,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主要以省为组织,县作为实施单位。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开展,在一定区域中产生了较强的经济效益,可以从宏观经济上进行分析。
二、农村中低压网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较老化
目前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农村电网建设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可满足农村生活与经济用电。但是依然存在电网设施陈旧等问题。一方面,导线截面较小,一方面老化严重,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而且农村自动调压等功能依然不完善,出现了布局、线路损耗等众多问题,影响了安全用电。
(二)农村电网结构较薄弱
电网结构薄弱已经成为农村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农村高电压等级变电站匮乏密切相关,在此种情况下,110kv联络较薄弱,容易出现大面积停电。同时农村近几年符合比例开始增大,但符合密度较低下,出现了严重的线损问题。以某地电网建设规模情况为例,可以从表1与表2进行分析。
(三)供电能力低下
目前很多农网均是多年前建设的,承担着农村居民照明的作用,家用大容量较少,负荷率较低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用电量越来越大,传统的农网供电能力已经不能当前发展需求。
(四)管理水平较落后
经过分析发现,农村电网管理水平较低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农网基础数据整理技术较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下。随着农网规模的不断扩展,对人力、物力与财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当前工作方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农网员工培训的较少,工作人员水平较低下,影响了农网的科学管理。
三、农村中低压农网改造升级中的几点经验
(一)明确责任,加强进度管理
开展某次电网低压农网改造时,首先确定基建管理任务,并颁布了相关文件,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实际操作中,主要从档案管理、进度管理、造价管理、设计管理、物资管理及承包商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实现了基建项目的全程管理。
各部门设定责任人,明确责任,以高效、有序的方式开展,优化农网改造速度,建设高质量的项目。以基建项目为例,要求项目经理、安全管理工程师、技术管理工程师及档案管理员负责,完成基建项目管理。同时合理分配各个岗位人员的责任。
(二)做好协调管理,营造良好的工程建设环境
第一,进行前期宣传。让群众理解农网升级改造的作用,可以从缩小城乡差距、改善民众当前生活状态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电视台与广播等开展前期宣传,让农民群众感受中低压农网改造的作用,尤其是比较封闭的偏远山区。
第二,加强沟通交流。在中低压农网项目建设时期,必须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交流,并建立多层次沟通网络,加强改造工作的监督,保证改造工程的顺利进展。
第三,制定补偿方案。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改造中必须与当地农民沟通,按照国家相关文献制定赔偿说明,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如果项目实施中出现不良情况,必须调整方案,并与当地居民配合,提高中低压农网改造质量。
(三)做好技术管理
项目建设前期,必须对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按照质量业务指导书进行管理。将所有列入基建投资计划中的工程按照相应权限审批,结合项目情况制定执行标准与造价。确定项目设计方案时,必须经过严格的掉牙,避免出现供电迂回问题。实际操作中,项目因按照“五化”与“三通一标”要求操作,实现超前施工。
(四)加强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项目的有序进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首先,管理好食用关键点,主要从采购、建设、质量管理及竣工等环节进行控制。同时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交流,保证项目顺利竣工。其次,管理好项目档案。设置档案管理部门,及时对施工中的文件进行收集整理,按照施工顺序合理归档。最后,强化安全管理。安全是工程进展的基础,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可减少安全事故。因此必须与施工承包商签订安全合同,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施工隐患排除,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造价管理
开展中低压农网改造时所涉及的费用主要由招标限价、资金使用计划、进度款、费用变更等组成。实际实施中,工程费用主要从费用目标进行管理,加强基建项目预算费用控制,保证费用使用与相关法规,必要时可实施动态管理,实现工程费用的动态管理。
工程结算时可从建设项目总结算与工程结算两方面分析,及时对建设项目进行立项、审批与实施,加强建设全过程管理,满足工程建设中的咨询、技术、材料等需求,并进行单项工程结算;工程投产后编制预算,总结工程全过程运行情况,并编制总结算。
结语
中低压农网改造升级中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改造过程较复杂,而且覆盖面广,所以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对中低压农网改造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中低压农网改造升级中的典型经验,希望可以促进我国中低压农网改造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兴隆村有很多特色鲜明的农副产品,有葡萄、食用菌、甜玉米、柞蚕、山黑猪等,同时邻近国道,交通十分便利,发展电子商务具有天然优势。但是农民的市场经营意识不强,依然停留在坐等收货的商贩上门等传统模式上,销售渠道单一,价格上不去,制约着贫困户脱贫致富。国家把电商扶贫列入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指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径。吉林市农委具有行业优势,拥有海量的农业大数据,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依托电商平台资源,积极谋划在包保的兴隆村建设开犁网合作项目。自2016年1月份以来,组织相关业务处室先后多次对兴隆村进行实地考察对接、选址、选人。制定了开犁网建设方案和兴隆村服务站建设标准,并快速推进施工建设。目前,已投资2.4万元,开犁网兴隆村服务站已初具规模,网络、电脑、电视、牌匾、led显示屏等全部安装完毕。组织了服务站工作人员先后到长春开犁网和桦甸市参加了相关培训,已经具备上岗开展工作的能力。
贫困农民能否借助电商平台接受互联网的洗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农人,是互联网与扶贫真正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与城市相比,农村电商的差距是电商人才的差距。现阶段关键的短板是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农户对电子商务认识跟不上。对互联网思维下的现代模式方式仍然比较陌生。
开犁网兴隆村服务站上线以来,吉林市农委领导以及相关业务处室同志多次深入服务站,及时普及知识,宣传政策,解读经验,不上手不撒手,开展跟踪培训。同时联系了开犁网项目经理对当地农民进行业务指导。用高质量的培训弥补短板,以尽早实现开犁网的运转,尽早让农民通过开犁网实现足不出村,动动手指,就能买到放心的农资和生活日用品。
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051-03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正在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各个行业都在酝酿着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即便是最为古老和传统的农业也不例外。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 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渗透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全国涉农网站已经超过3000个,遍布全国各地,仅河北、山东、江浙等地的淘宝村就已多达几百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带动了巨大的乡村创业群体。“互联网 农业”已成为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在互联网的全面推动下,最为传统的农业也焕发出强大的活力,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放缓的环境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农产品电子商务,其内容是包括了农业生产管理、农副产品网络营销、农产品物流运输、客户管理等方面,总之包括围绕农业生产所发生的系列电子化交易活动。信息化技术和全球化网络系统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销售到买家的全过程监控与管理。从狭义角度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话,其主要是指网络平台农产品交易活动,通过构建电子商务的平台,实现农产品的线上交易、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监管等功能。
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1995――2005年
1995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网成立,迈出探索粮食在网上流通的脚步。2000年中华粮网成立,2005年开始中央储备粮网上交易的探索。
(二)第二阶段:2005――2012年
2005年易果网成立,2006年出现专注做有机食品的“沱沱工社”和“和乐康”,主攻小众市场。由于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消费者对于安全性高、品质好的食材需求上升,众多企业看到商机。2009――2012年大批生鲜电子商务出现,但同时行业泡沫产生,当时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而且很多生鲜电子商务都是照搬其他电子商务模式,最终许多企业倒闭。
(三)第三阶段:2012――2013年
2012年是生鲜电子商务的转折年,生鲜电子商务“本来生活”凭借“褚橙进京”事件营销一炮而红,又在2013年挑起“京城荔枝大战”,生鲜电子商务再度引起关注。移动互联网以及社会媒体的发展也让生鲜电子商务有了更多的创新。但是同时,生鲜电子商务处境并不乐观,如2013年初北京“优菜网”宣布转让,上海“天鲜配”下线。
(四)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
以“菜管家”、“顺丰优选”、“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等为代表的生鲜电商获得强大资金注入,天猫、京东生鲜频道的正式运营,代表着实力最强的综合电商平台也加入生鲜电商大战,开始了通过烧钱的运营增加新客量等一系列的活动,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三、案例分析
(一)河南万庄集团简介
河南万庄集团成立于2003年,从传统农资购销业务开始,到复合肥生产销售,再到传统的化肥交易市场和第三方物流业务,如今已然形成集农资大宗商品交易、生产经营管理、产品物流配送经营、集大数据和互联网优势和功能一体化的现代信息农资集团。该集团自主设计、规划、投资建设的万庄园农资电子商务平台是中国第一家第三方综合型农资电子商务平台,还是中国第一家在线农资供应链金融平台。
(二)成功原因分析
长久以来,农资流通模式为:由生产企业、经过市、县农资部门,再到村镇经营商,最后到农民手中。由于流通环节多渠道,产销两端不见面,厂家无法按照农民的需要生产,农民也不能够对厂家施加影响。更糟糕的是,生产厂家、经营企业、基层经销商,各自为战,自立网点,自建仓库。经过这般层层加价,成本提高,农民负担增加,优质的农资产品无法和价格低廉的假冒伪劣品种相互竞争,农民深受其害。整体而言,农资行业存在以下痛点:
一是终端成本高。从市场供求关系看,农资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市场集中度较低,令行业的无序竞争十分严重,行业毛利率较低。从整条产业链看,当前农资渠道成本过高,利润分配不合理。
二是价格波动大,导致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利润不稳定。
三是产品体系信用不健全。
四是交易链条资金短缺。
基于这些行业痛点,河南万庄集团开始思考如何通过互联网改变行业现状,并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目前我国也有农资领域的相关信息平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查询和比价服务,但线上交易业务还处于探索阶段,呈现出参与主体少、业务不精、交易规模小等劣势,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的四大痛点。河南万庄集团基于整条产业链的考虑,认为农资电商平台必须满足产业链各方参与者的利益。因此在设计电子商务平台的时候,必须满足原料厂商、化肥生产厂家、县市级经销商、乡镇级经销商、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各环节主体的利益诉求,并针对不同的业务主体,设计多元化的服务内容。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y是其核心需求;对于原材料生产企业来说,如何更短时间卖出更多商品是其核心诉求;对于经销商来说,如何吸引更多顾客购买是其核心诉求;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更加方便快捷地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是其核心需求。万庄电商模式希望通过线上为产业链各方参与者提供信息资讯、在线交易、互联网金融、仓储物流配送等服务,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河南万庄集团还认为目前国内还未培养起网上购买农资产品的消费习惯,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习惯在乡镇村的经销社购买农资产品,因而河南万庄集团根据现实情况,重视线下市场布局,将传统的农资产品经销店面纳入了“万庄电商模式”当中,在?下市场布局中注重城镇市场格局,以河南为中心选取后边省市有代表的以农资产品营销为主的乡镇门店,作为河南万庄集团的广大交易平台中一员,其享有通过万庄线上实体店进行预订享受优惠折扣,同时到实体店验货提货,或者直接由实体店送货上门。对经销商而言,通过万庄平台,可以享受更低折扣的进货以及万庄提供的一站式物流配送、小额信贷等服务。“万庄电商模式”希望通过线上极致服务,线下支撑保障体系,打造成全国首家o2o农资电商平台。
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依托大数据的优势技术,对农村的市场、产品和技术等资源信息收集,形成农村大数据库,根据数据库资料比对分析,得出可行的重塑农业产业链的规划方案。河南万庄集团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村围绕收集而来的农村种植、土壤、农场品和农资交易等相关数据大数据库,经过数据库数据量化积累后进行专业分析,以此观察判断农资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行业动态。根据目前数据来看,万庄集团在河南省内已经建立收集了1亿亩农资作物的种植信息数据和1700万农户档案数据,形成了河南省内农资大数据规模。
河南万庄集团通过上述的大数据中心数据库信息分析,合理科学地为其c2f化肥的发展布局奠定基础。根据数据库中有关种植土壤信息数据的分析对比,为各地提供了针对性的定制化c2f化肥。c2f化肥布局一举成功,万庄集团于开始建立专门的农资c2f运营中心,一旦建立起后将实现c2f定制肥的线上交易、数据分析、原材料供应管和生产加工等等功能配置。同时对于c2f运营中心的经营理念是开放式管理,对于合格的企业,经过万庄集团筛选后都可以到c2f运营中心实现集中生产。c2f运营中心的通过专项机器进行c2f肥定制生产,这样的生产方式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化肥浪费率有显著作用。同时定制化生产能大大缩短销售时间占比,对比传统化肥生产显著降低了投入成本。
河南万庄集团希望为农资行业创造一个信息透明共享的免费在线交易平台,但不会通过交易赚取利益,而是希望围绕着交易背后的物流以及资金流来盈利。例如,经销商在线预订批发,凭借电子交易凭证,通过万庄平台进行小额贷款,缓解资金压力。河南万庄集团为此打造三大核心体系:农资供应链体系、仓储物流体系、互联网金融体系。
农资供应链体系。河南万庄集团构建了完整的农资供应链体系,以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薪资平台为支撑,保证了仓储物流的及时、准确、高效。每家企业的信息,每一笔交易流程都清楚地显示在平台上。通过视频系统、gps定位系统,河南万庄集团分布于全省各处的门店、仓库可以随时看到货物从下车到出售的全过程。还可以帮助农资从生产厂家到自己手中的动态信息,可以有效地杜绝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坑害农民,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利益。
仓储物流体系。仓储物流体系是万庄模式的核心,可以减少农资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仅化肥一项,每吨的流通成本可省150元,每年至少可以为农民和企业节省20多亿元人民币。
以往公关耗费巨大,像是货物配送环节中的各种协调都需要企业一一面对解决并承担相应的经费。而有了综合电商平台体系,货物周转加速,库存量变小,在物流成本控制上有显著提升。目前河南万庄集团已经展开物流园的布局,通过自建和租赁的方式在河南多地建立起物流园,与国内知名物流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对于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河南万庄集团通过在乡镇建设服务中心,使其成为万庄电商的仓储网点和服务网点,还可以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实现物流配送在县乡村的全覆盖。目前为止,河南万庄集团已经建立了1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2000个乡镇级6s店。
互联网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体系是万庄电商模式的战略布局,用以解决农村金融服务匮乏、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万庄电商平台可以提供线上融资服务包括担保融资、仓单融资、信贷等。现在河南万庄集团已经和许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基金证券和保险等等机构达成一致,建立互利共赢的的统一发展战略目标,争取将来把河南万庄集团建设成为千亿级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另外,为了避免与线下的传统农资产品经销店发生利益冲突,河南万庄集团采取线上线下产品差异化策略。万庄通过和大型农资生产企业合作,继续其传统销售渠道维护的同时,针对线上交易开发设计合适的新产品,通过这种线上线下模式互补迅速占领市场。在营销方式方面,河南万庄集团借助微博、微信、论坛等线上新兴媒体,同时又在线下充分利用农村墙体公交广告,开展事件营销制造话题。在线上线下共同作用下迅速引爆万庄品牌知名度。
四、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信息化比较落后
在我国大多城市中,网络建设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受交通和经济等因素的制约,网络建设相比于城市较落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整体基础设施不能很好地满足网络建设需求;其次是政府对农村地区基础网络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够,加之地方政府部门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更不愿在网络建设方面耗费太多人力和物力;最后,我国农村互联网利用率较低,农业信息沟通缺乏完善的渠道,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仅仅有1%的农村家庭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相关农业信息,其中大部分人员是农业主管部门的从业人员。
(二)涉农网站内容与农民信息需求脱节
根据对我国大多涉农网站进行调查分析可以知道,其存在四个主要的特征:第一是网站分布一般比较集中,发展严重失衡。当前大多涉农网站是政府直接主管,并服务于政府,基层农业服务站点建立的网站少之又少;第二是大多网站信息重复率非常高,不具有实用性,很多由政府建设和主管的农业网站只重视农业信息服务,导致这些网站不能实现商务功能;三是信息发布不及时,大部分网站的管理权属于政府,信息更新和推送的速度非常缓慢;四是缺乏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导致不能提供有效的农业信息,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对信息的需求。
(三)电子商务品牌的信誉度差
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同时我国缺乏完善的互联网监管制度,导致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问题层出不穷,使得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更加小心翼翼,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从互联网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们在网络上购物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网站的市场信誉,第二则是网站的社会知名度,因此,对于电子商务来说,其品牌信誉对消费者选择倾向影响非常大。从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状况来看,除了几家巨头企业外,很多电子商务企业由于受资金、市场竞争、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并没有进行相应的信用评级,买方、卖方以及电子商务网站在交易中缺少保障,很多电子商务网站将问题推卸给商家,这严重影响了其市场信誉,客户也会在短期内大量流失,最终导致这些电子商务网站经营困难。
五、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建议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政府加强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着力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加快研发推广适合农民学习使用的低成本智能终端。
(二)加强农村互联网相关从业人员素质
将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等结合起来,开展远程教育、线上教育等,提高农民互联网应用水平。政府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公平前提下,对农民群体给予相应的创业支持,比如培训支持、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审批简化等。同时国家教育要给予重视,大力培育互联网信息人才,更好地推动农业电商化。
(三)实现物流配送系统的打造和完善
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因此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就必须建立起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统筹布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农业、供销、交通设施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衔接。推进农村物流枢纽战场的建立,按照县乡村三级网络架构,共同促进农村物流节点体系的建设。推广经济适用的农村物流车型,制定相关标准,鼓励电动车型和清洁燃料车型,淘汰老旧车型,提升农村物流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优化物流运输组织。
篇6
关键词:耕地流转;电商涉入;问题;萧山区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9.060
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紧接着《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要求我们在保护农户合法权益的条件下,应鼓励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现阶段,在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的经济新常态和“互联网 ”国家战略背景下,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提高农村耕地利用率,推进现代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大力倡导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智慧农业等模式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改革热点。杭州市萧山区历来因其快速发展的经济而闻名,但其在土地资源上却十分匮乏。2014年底全区人均耕地仅为0.63亩,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因此,本文将以萧山区为例进行互联网背景下耕地流转模式的探析。
1萧山区农村耕地流转现状
1.1流转意愿较强,数量较大
由于城镇化脚步的加快以及优质企业的不断入驻,萧山区农村劳动力不断向非农方向转移,农村居民非农收入比重不断提高。据调查,2015年萧山区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人均20308元,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69.2%,仍然在家庭收入来源中占据重要的主体地位。年轻劳动力就业趋势的变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导致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和耕种意愿都大幅削弱,土地流转意愿开始逐渐增强。而另一面,农业合作社、养殖专业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开始加大土地流转交易,希望通过抓住客户需求,引入新技术以培育高质量农作物,及时把握机遇。
1.2流转形式多样化
当前萧山区耕地流转形式丰富,其主要流转形式包括传统的出租、转包、互换等形式。近几年,经济的快速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大众群体消费观念发生转变。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时考虑的因素呈现出由基本的质量安全向营养、新鲜度、新品种等方面的扩展。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得务农群体看到了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种植农产品的契机。于是,随着多种经济主体的参与,农村耕地流转模式呈现更多的创新趋势,土地流转市场更加活跃。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共同发展,多种合作创新经营模式应运而生。例如像益农镇三围村的“特色产业 合作社 入股”的流转形式,力求创造品牌农业、效益农业,通过标准化规范生产,提高产品竞争力,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2耕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权关系模糊,农民利益受损
农村土地产权归集体所有,农民享有承包经营权。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农村土地所有权虚化严重的问题,权力结构不明导致流转过程混乱,收益分配不均。实际生活中,集体往往由村委会代表,但由于它身份的多重性,一方面作为农村土地的所有者,另一方面又受基层政府所指导,其权力空间较大。在大型的土地征用和转包中,村委会一般代表村民直接与政府或者第三方签订合同,农民在流转过程中的利益问题、知情权较难保障,易受到村委会相关人员廉洁性影响。由于农民文化知识有限,维权意识淡薄,一旦出现利益受损问题,难以凭借法律、扶持政策等手段进行保障。
2.2土地流转期限不长,规模化较低
由于土地存在着细碎化、固定化的特点,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地的要求不同,种植大户在进行土地选择时会考虑土地肥沃程度、面积大、距离等因素,需要与众多合适的农户进行协商、谈判,尽可能将管理成本、种植成本最小化。在进行规模化种植前,种植大户一般需要对设备、种子、技术等进行大量的投入,但面临着筹集资金困难问题。此外,种植周期长,难以预料天灾、市场需求等风险因素也被纳入考虑范围。而农户则对流转土地的收益,收回土地后的后续处理比较重视,多数农户对于土地流转仍缺乏认识,存在试探心理。这些情况使得土地流转期限一般不长,规模化程度较低。
2.3流转市场急需完善,配套机构有待设置
萧山区农村耕地流转缺乏完善的流转市场,流转的供需双方在流转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大了沟通与了解的交易成本,降低了耕地流转的数量与效率。在互联网时代,萧山区农村对于网络平台进行耕地流转交易认识度较低。利用网络实时供需信息,设置流转备案归档,分类指导并管理流转案例是当前农户和需要学习并落实的重要措施。在流转交易中,配套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也是相对缺乏的,例如流转协商环节的价格评估、法律咨询,使用环节的后续执行监督,交易全程的纠纷处理等等,都对交易价格、保障条款的公平与否,土地资源利用率的高低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农村耕地流转还是主要以私人交易为主,耕地的供需方对土地流转的认知和面临的风险尚未存在客观、充分的分析,易提高矛盾产生的可能性,加剧流转的不稳定性。
2.4土地流转程序有待规范
2015年,我国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为规范土地流转奠定了保证基础。但在具体的流转程序的安排,合同文本的设置上,较多萧山农村仍未进行标准展示,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和具体实施方案未得到有效的宣传推广,土地流转的农户切身利益难以有效保障。萧山区是杭州乃至浙江土地流转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已存在一些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但由于土地流转政策不完善,缺乏政策支持和政府补助,这些新型经营主体难以大展身手,现存规模较小,盈利水平较不乐观。同时,萧山区政府对当地存在的土地流转现象有必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帮助。
3电商涉入的土地流转模式探析
笔者认为,在互联网背景下,电商涉入土地流转将有益于改善传统土地流转模式的很多弊端,使得供求信息传递更加便捷,交易过程更加透明。并且,农村互联网普及程度提升,电商产业的飞速发展,网购环境的日益成熟,都为电商涉入土地流转模式的产生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将结合“聚土地”和“绿科秀”对新模式进行探析。
“聚土地”是一种通过网络众筹认购土地,私人订制农田耕种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土地流转模式。“绿科秀”则是通过对高科技涉农技术、高端涉农产品的展览及体验,大型商务活动、农博会、科技旅游景区的创办及承办,为农户、农业公司、科技公司提供资源支持和商业机会的“一站式”营销平台。
3.1电商
电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充当中介功能,主要负责与合作社、科技公司、评估机构、物流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签订合同,维持整个土地流转的进行。首先,电商需要和合作社洽谈收集土地使用权,签订合作协议,支付土地租金;其次,在网上公布土地信息和种植信息,公开筹集资金;然后委托合作社进行种植、采摘、收割、打包,支付相应劳务费;最后联系物流公司对农产品进行配送。当然,当耕地流转在整个城市达到一定规模和范围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营销,让顾客群进行私人农场订制,由顾客选择种植作物品种,再依据偏好推荐耕地地点。当作物丰收时,可由顾客自行采摘,体验劳动乐趣,带动休闲旅游业发展。此外,电商可以设置实体体验店,让科技公司、特色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农业企业加盟,为技术的宣传、农产品的推广提供平台,定期举办顾客体验活动、承办农业商务活动,为土地流转过程的利益相关者们搭建沟通与合作的桥梁。
3.2农户
农户主要负责和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减少因盲目耕种造成的产品滞销风险和固有风险带来的损失,避免耕地荒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收益率。在流转过程中,农户除了可获得土地的租金外,也可以参与到种植中,获得劳动工资。此外,在订制私人农场时,农户可获得顾客的作物加工费、房租等农家乐收益。
3.3合作社
合作社负责与农户交流,收集土地使用权,并将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根据网上订单耕种土地,支付土地流转租金,对作物进行培育和管理,在作物成熟时负责采摘、收割,支付受雇佣农民的工资。
3.4第三方服务机构
包括评估公司、科技公司等在内的第三方服务机构需与电商合作,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为合作社、农业公司、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中提供价格评估,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执行监督,法律咨询,纠纷处理。
4萧山区耕地流转对策建议
4.1建立并落实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其流转应当进行登记,并且土地流转应当以登记作为生效要件。我国的土地流转是建立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正确运用法律保护、政策引导手段,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土地得到确权登记颁证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流转过程中的权属纠纷,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在土地确权制度建立的同时,也应确定统一的流转合同规范、样式,在合同中明确耕地流转当事人的权利及义务,明确流转土地的具体使用用途和违约惩处机制,便于日后对流转土地的进行审查和监管。通过公平协商,使承包方与农户签订长期流转合同,改变目前土地流转合同一年一签的局面。同时,现代农业处于互联网时代,因此应加强对颁证的信息化管理,倡导耕地流转的交易双方在公开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和公示。此外,政府应加大对土地流转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宣传,使流出土地的农户正确看待土地流转问题,互相尊重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和合同的法律效力。4.2加强对耕地经营人的政策扶持
首先,资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必须要合理配置资金要素。农业部门要增加对涉农资金的投入,制定和落实资金使用的监管机制;金融服务部门要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制定更加贴近农民、更加便捷的信贷政策;合理利用资金,重点加强农村电子商务设施建设,为规模化经营提供物质基础,防止分散使用。其次,加强对家庭农场、家庭农场 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补贴力度。增加补贴的种类,在已有的土地流转补贴和农机补贴的基础上,考察并借鉴其他示范地区的经验,增加对农技培训、电商知识培训技能型人才从事农业者的补贴。在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方面,探索建立农业保险机制,制定详细的定赔理赔条款,逐步推行并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4.3提倡电商涉入耕地流转,实现多方共赢
随着“互联网 农业”的逐步推进,大规模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电商涉入的耕地流转模式或将成为今后土地流转方式的中坚力量。就农民而言,电商涉入耕地流转的模式发挥了电商对生产要素的聚合效应,可以筹集大量的可用资金,弥补了传统农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根据客户的偏好进行定向生产,为投资者提供私人农场的专品,例如无公害蔬菜水果、当地免费旅游景点的门票和住宿,并且可体验田园耕种的乐趣,还可以解决以往销售困难的问题,稳定农民的收入,这将对传统农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就电商角度而言,利用互联网的介入,可以提高原本闲置或分散的土地的利用效率,向合作社、农场等生产单位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向消费者提供高端的农产品,最后将所得的中介费用进行再投资。通过提供涉农技术培训、高端人才引入等中介服务,拓宽行业市场规模,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政府而言,该模式解决了现阶段农业发展瓶颈,缓解农业人口向城市涌入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可使农民成为真正受益者,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霞,马世猛.“互联网 ”背景下河北省土地流转创新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0):4041.
[2]韦燕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16,(5):9496.
[3]高新才,李笑含.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分析[j].兰州学刊,2016,(6):186192.
篇7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电商;聚土地;绩溪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1.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6)05-0066-06
abstract:the circulation of rural land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scale, intensity, information and modernization, and the “poly-land mode” in jixi, anhui province, getting the electricity suppliers involved in the circulation of rural land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known as the “jixi pattern.” taking the “poly-land” project in jixi as a cas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evant issues on the electronic suppliers involvement i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transfer of the land involved in the electricity business from the five perspectives: 1) the “internet ”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the electricity supplier to intervene land transfer; 2) increasing industrial capital involved i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helps increase the agricultural demand; 3) ecological needs; 4) recreational needs and 5) national policies encouraging and guiding the electricity suppliers involved in the circulation of rural land; it the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 land”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ternet business involved in the innovation of the land circulation mode, the rising pattern and market circulation, and intermediate links; thirdly, it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the electronic supplier involved i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xpanding radius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 making up for of short boards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such aspects as capital, talent,technology,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helping agri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ment,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rural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paper finally reveals the inspirations caused by the circulation of rural land in “poly-land” projects.
keywords:rural land circulation; electronic suppliers; poly-land;jixi pattern
2014年3月,安徽绩溪与阿里巴巴的“聚划算”首次推出全国私人定制农场项目:“聚土地”一期。该项目有1年期3个品种:580元1分地、2400元5分地和4800元1亩地。按粮油80%、蔬菜或水果20%的比例分配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西瓜等。认购者除了每月两次可收到认购土地上种植的蔬菜、瓜果和粮食,按照自己的需求种植农产品,闲暇时可以到自己地里体验采摘的喜悦外,还可享受去当地旅游的免费门票和住宿等[1]101。这是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的典型案例。
一、电商介入土地流转的原因分析
(一)“互联网 ”为电商介入土地流转提供了平台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互联网 ”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的重要引擎。它逐渐融入到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互联网 ”与农业的有机融合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并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1]102。由农资电商、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引发的农业信息化,可以有效提升整个农业产业链效益。电商可以利用我国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既可以加快我国农业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延伸农业下游消费,拓展销售渠道,又可以降低电商介入农业产业的交易成本。而电商借助互联网平台介入农村土地流转,既可以拓展土地流转,加快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又可以延伸自己的发展空间,中国农村因市场巨大成为电商拓展其发展的潜在市场。“聚土地”就是电商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传统土地流转模式转变为一种新型的土地流转模式――“020模式”,将线下的土地流转转变为线上交易,实现了人人均可参与的新型消费模式,极大地激发农村土地流转活力。
(二)产业资本介入农村土地流转的需求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自发地进行,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发展,不但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而且还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大量原材料,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可观的建设资金[2]。但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我国广大农村出现土地抛荒。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客观上要求土地流转。另外,我国农业的分散经营不利于规模化生产[3]。如此以来,政府及时实施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如2013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探索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与监管制度,鼓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等。再加上我国农业投资利润相对其他产业来说比较高,吸引大量社会民间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生产,需求旺盛,以及现代交通、通讯、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运用,为电商介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城市居民急需大量的零污染绿色蔬菜水果,但购买渠道不畅,而部分农村闲置土地又没有很好地利用。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可以有效地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城市居民既可以吃到安全放心的蔬菜瓜果,农村居民也可增加收入。所以,为了吃到绿色放心食品,很多消费者乐意为品牌支付差价,市场需求增加为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客观条件[4-6]。
(三)生态需求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村镇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突出。所以,目前改善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以“聚土地”为代表的电商介入土地流转后,农业生产将变传统的高污染模式为生态农业模式,如绩溪土地流转后,专业合作社聘请附近有经验的农民按照订单农业模式进行种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保证农业生产的原生态,既优化了农村生态环境,也保证了食品安全[7];另外,“聚土地”项目还涉及购买者到当地旅游,使得当地农家乐非常红火,也极大改变了当地的交通、通讯、农村村容村貌。
(四)休闲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战略重点转向关注民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休闲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受此影响,我国休闲业正如火如荼快速发展;同时,随着收入增长、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居民休闲需求潜力巨大,休闲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包括旅游消费、文化娱乐消费、体育消费等。其中,体验式生态游是未来乡村旅游的最重要模式之一,既可以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又可以亲自体验农村的生产生活,了解传承我国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例如,“聚土地”项目认购者闲暇时可以到自己地里体验采摘的喜悦,深入农村,现场体验石磨豆子、暖菇糍制作、捉鱼摸虾、捡田螺、犁田、锄地等农事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另外,每位认购者还可享受一年两次去当地旅游的免费门票和住宿服务等。这既有助于进一步传承我国农耕文明、弘扬民俗文化,也有助于加快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
(五)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尤其解决农村土地抛荒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矛盾,国家适时推出了一些政策以规范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这为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政策支持。例如,2013年中央一号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2013年11月,党的第十八届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村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探索建立工商企业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严禁农用地非农化。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制推动。”2015年的中央《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这些文件精神奠定了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设基础。
二、“聚土地”特点
(一)互联网电商介入土地流转的创新模式
“聚土地”项目已被誉为“绩溪模式”,实际上它是在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电商资本介入农村土地流转的一种创新形式。它借助互联网来量身订制私家生态农场,凭借绩溪优质生态、旅游资源,深化农业功能,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型生态休闲旅游模式。其独特之处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提前预售农作物,并以此来定制流转土地面积。所以,农业生产的订单化不但破除了区域屏障,也提高了偏僻地区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并增加了农民收入。该模式将农村土地通过“聚划算”出租使用权,让农民和消费者实现共赢。465 亩土地主要被苏浙沪、京广等一线城市3500 多人认购,交易额 228 万元。单个农民每月可增收约 4000 元。“聚土地”一期探索出一条电商支持土地流转的新模式[8],该模式有助于解决当前农村土地闲置并有效配置农村土地资源,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以及带动区域二、三产业发展。
(二)众筹模式
“聚土地”引入众筹模式,创造性地将互联网电商引入土地流转,将线下的土地流转变为“o2o”模式,实现了人人可参与的新型消费方式。它将土地流转与电子商务、网下种田与网上认筹、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有机结合起来,既是众筹、电子商务的创新,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益尝试[9]。
(三)市场化流转,去中间环节化
“绩溪模式”是市场化运作,没有政府的直接干预。首先,“聚土地”的农地使用权认购价格是通过电商平台由市场形成的。其次,该模式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农户、电商平台、当地合作社或农户组织、认购客户等,参与者自主协商各项协议。第三,没有改变农地用途,很少涉及政府审批环节[10]。另外,电商平台有效实现了农地经营者与农产品最终消费者直接交易,避免了很多流通环节,既保证消费者能吃到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也解决了农地生产与销售不匹配的难题。
三、电商介入土地流转的效应分析
(一)扩大农村土地流转半径
以往农村土地流转只限于当地的亲戚、朋友、熟人等之间进行,而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流转。例如,2014年3月,“聚土地”一期上线5天之内,465 亩土地就被3500多人抢购一空,合计曝光点击次数达5亿次,参与咨询人数35万次,购买者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等地,其余分布在深圳、内蒙古、北京等地。如此以来,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扩大农村土地流转半径。
(二)弥补传统农业资金、人才、技术等短板
以往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就是资金、技术、人才等缺乏,而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可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电商与农村土地的有效对接,借助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可以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弥补制约传统农业发展的瓶颈[11]。2014年8月,“聚土地”原团队在国内注册成立首家专业农村土地流转,电子商务服务商,而且其土地电商项目又成功获得2500万的a轮融资。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把闲置的小钱集中起来投资农业。例如,“聚土地”一期项目,客户投入228万元资金,再加上浙江兴合电子商务公司投入的资金,有5000多元投入到每亩土地上,剔除土地流转、种子、人工等支出外,大部分用于购买现代农机具、兴修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同时,引入互联网可以增加农民信息量,提高其自身素质,并把先进生产技术应用到农业各个环节。例如,引入物联网技术,在土壤中埋入传感器来搜集土壤与大气中的湿度与温度,可以适时开启或关闭灌溉系统,以保持土壤墒情,这既可以实现农民由传统的看天吃饭转变为科学种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又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而且也可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从事农业方面的研发、生产、销售,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进程。
(三)增加农民收入
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将闲置土地有效集中起来统一进行流转,流转农民可获得三重收入,即除了得到高于自己种粮收入的租金外,还可以在流转出去的土地上务工,获得比较高的工资性收入,以及办“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获取更多的非农收入。这也将有效拓展当地农民就业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也为解决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老人等社会问题提供了一条比较好的途径。例如,以土地短租形式的“聚土地”项目将小而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加快了当地土地流转,而且这种订单农业可以有效开发当地的优质农产品,流转农民不但可以获得每亩高于种粮收入的800元租金收入,而且还能在流转土地上打工,获得每月2500多元的工资性收入;另外,绩溪是典型的皖南山区,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流转农民再办“农家乐”,出售旅游纪念品,为游客提供住宿、购物服务等也可获得不菲的收入。
(四)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产品结构单一,农业资源损坏严重,是制约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而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加快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例如,“聚土地”一期项目的实施就是一个典型。绩溪处于皖南山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农业资源丰富,原生态农产品种众多。之前,尽管绩溪也极力向外拓展市场,但没有充分利用绩溪本地资源优势打出自己的品牌,产品知名度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绩溪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更不利于扩大其优质农产品销售,导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同时,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当地农业生态环境也受到影响,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而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实施“聚土地”一期项目后,种植户按照土地购买者要求进行订单生产,而且是无公害、生态环保的,既有利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配置当地农业资源,又能扩大当地农产品销售及提高其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12]。
(五)加快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进程一则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与就业的城镇化;二则在一定程度上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使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悄然发生改变。如此以来,为了化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导致土地资源配置低效与土地撂荒的矛盾,各级政府提出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相关措施。而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农村劳动力与土地两大资源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可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聚集,从而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而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加快农村土地有序高效流转,采用现代科技来实施订单农业,让农民亲身体验利用高科技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化并有效提升农业长期效益,引导农民从长远视角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并实现增值,从思想观念上提升农民转变为市民的意识,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六)加快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
乡村生态游是加快我国农业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都市型转变,转变提升农民思想观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繁荣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乡村生态游是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农村开放度与知名度,有利于农民就地现代化。自“聚土地”一期项目实施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当地乡村生态游发展。一期网上认筹者超过3500人,根据合同约定,认筹者在一年之内与家人有机会到绩溪县伏岭镇、瀛洲乡的湖村、仁里、龙川几次旅游,且可享受特定景区门票与住宿免费服务。他们来绩溪可体验亲自采摘之乐或旅玩,体味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乡村民风的淳朴敦厚,感受绩溪的美丽风光。一些人尤其是年长者或许将成为绩溪候鸟式的长期居住者,如此以来,可进一步优化绩溪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加快实现绩溪旅游业多样化进程,更好地带动当地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聚土地”的案例启示
(一)发展智能化物流弥补冷链物流短板
由于农产品保鲜的特殊性,常规物流体系不利于电商介入土地流转项目的推进,尤其是冷链物流短板。为了有效解决农产品保鲜问题,“聚土地”项目一方面调整了认购地域、认购农产品品种等以确保该项目实际操作更加切实可行;另一方面,“聚土地”利用现代科技及时接入智能化物流平台以补齐该项目一期推出时遇到的冷链物流短板,很好地解决了农产品保鲜问题。例如,“聚划算”要求商家优化产品包装,外包装抗压至少 50 公斤以便航空运输,并且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物流公司后台数据截单止损的有效对接,及时追回破损件,要求集中化配送,优化配送物流流程,缩短转运时间,确保消费者收到完好新鲜的农产品。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为了保证“聚土地”项目顺利实施及农产品安全,就需要相关方面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一方面,“聚土地”项目要建立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重点加强种植、养殖等环节监管。确保农药、施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科学有效使用,禁止使用不合格农业投入品。项目生产基地快速监测设施要齐全,做到派送的鲜活农产品批批检测、批批留样。还要充分发挥项目所在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的作用,应在项目区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例如,2014年,阿里集团实施了“码上淘”战略,若“聚土地”项目能实现与物流平台对接溯源码,消费者一扫便可知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和物流信息。
(三)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要实现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的良性化、可持续性,就要解决当前土地流转的短期化问题,而落实农民土地财产权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有序健康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扎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此项工作有利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有序推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好在安徽省比较早地在全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工作。绩溪县应结合“聚土地”项目率先在项目涉及的村、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给农民吃上“定心丸”。依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双方公平协商的基础上,扭转当初一年一签的土地流转合同现状,实现土地承包方与农户流转合同长期化,以利于“聚土地”项目进一步服务“三农”。同时,开张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防止电商“圈地”。
(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
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村与城市的生产与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探索出了一条比较好的解决农村闲置土地的途径。尤其是目前国内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城市居民急需大量零污染的绿色蔬菜水果,但购买渠道不畅。而电商向城市的居民提供安全放心的蔬菜瓜果是电商顺利介入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所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加快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建设,积极引导组建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并加大对农民相关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大力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根据各地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可组建产业联合体模式:农业龙头企业 新型农民合作社 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或能手)。电商就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一起起草制定统一的生产规划与生产标准;以比较低的价格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供应现代农业科技资料、种子(种苗)等,以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合作社积极解决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或能手)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引导他们统一种养、标准化生产;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或能手)按照订单组织生产,最后向电商提供绿色环保新鲜的农产品,电商则迅速把这些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五)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并不是为了流转而流转,而是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适度流转实现农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快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最终目的是要增加农民收入。陈锡文曾指出,为了避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工商资本过度进入与“”,务必要坚持以下三原则:农民集体所有不能变;农村土地用途不能变――农地农用;农民基本权益不能受损。所以,电商在介入农村土地流转中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而要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带领流转农户共同富裕。一方面,土地流转费用在承包基数的基础上加浮动红利。电商介入农村土地流转一般都希望流转时间比较长,在承包基数基础上加浮动红利,让流转农民能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实现电商与流转农民形成和谐的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电商应在自愿基础上尽可能把流转农户或失地农民雇佣到本企业上班,形成电商与当地农户和谐共处的良性循环。这种互利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不但可以稳定电商与流转农民之间的租赁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流转农民的主人翁责任感,避免项目的短期化。
参考文献:
[1]王小君.试论互联网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2).
[2]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0(2):54-65.
[3]钱忠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j].管理世界, 2002(6):35-43.
[4]向俊,陈晓.城市工商资本下乡问题研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3(10):25-28.
[5]叶进芬.农业电子商务主体创新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10):174-176.
[6]吴国强.腾龙与落凤共存――工商资本务农成败基因解析[j].农村工作通讯,2014(13):24-27.
[7]徐旭,蒋文华,应风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j].管理世界,2002(9):144-145.
[8]赵俊杰.对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几点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8(5):98-99.
[9]高安峰,杨刻俭.资本主导下的“股田制”利弊分析[j].红旗文稿,2008(17):19-21.
[10]胡传景,程石.适当规模化,谨防“非粮化”――对建立“公司 农户”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构想[j].国土资源,2009(3):20-23.
篇8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泸县模式;供销社;物流体系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农村电商的泸县模式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6月4日
一、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 ”成为了国家战略,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 ”行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得到国家政策的高度青睐。农村电子商务全面引爆更是各地落实国家战略与政策部署的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县域陆续被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日程,并作为推动当地中心工作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从战略规划、政策安排、资源配置等角度对电子商务工作之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高度。
农村电商得到了各种资源的井喷式涌入后,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初期发展阶段,正进入从弱到强、从单一到系统、从线性到网状、从简单到复杂的生态发展阶段,也涌现出众多的成功案例和模式,如遂昌模式、成县模式、通榆模式等等。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到1,800亿元,2016年将突破4,600亿元,呈爆发性增长。未来农资市场容量有望超过1.5万亿元,农产品市场容量将超过4万亿元,农村电商也将达万亿元级别,发展空间巨大。
然而,农村电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如:(1)现阶段的农村电商需要政府来推动,但谁来“管”?农村电商涉及部门可能有商务、供销、农业、电信、工商、邮政等等,有的地区出现多部门参与,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甚至互相拆台,有的地区则出现互相推诿;(2)谁来“做”的问题,有的地区主要发展和依靠本地企业,但无基础、无经验、无实力,盈利困难,有的地区则引进电商大企业,但外地大企业无本地基础,只想占领本地农村消费市场,和政府的意图难以兼容,往往轰轰烈烈后举步维艰;(3)由于标准化、冷链物流基础等原因农产品电商难,无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电商扶贫无从谈起;(4)农村电商生态环境差、电商服务不足、农村产业规模小、农村电商人才严重不足、农村空巢现象严重等。
在众多相对成功的地区中,我们发现地处四川省最南端的泸县提出并践行的“政府推动、商务主管、供销主抓、部门配合、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模式较好解决了上述问题,2015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构建的县村直达两级物流体系已覆盖90%行政村,电商生态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供销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国农村电子商务样板县”。
二、泸县模式定义
我们将农村电子商务的泸县模式定义为:在“政府推动、商务主管、供销主抓、部门配合、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下,商务部门和供销社密切配合,充分整合政府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培育和依靠本土企业,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县级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实施方案》的“五个一”(培育一个市场主体、搭建一个服务平台、组建一个电商协会、实施一项改造工程、营造一个生态环境)为重点任务,带动县域电子商务生态发展,促进农村和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化。是自上而下推动,低成本、重视本地化、可持续、全面普惠、基于“互联网 ”思维下的县域农村电商综合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
其中,“政府推动、商务主管、供销主抓、部门配合、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解决了现阶段农村电子商务“谁来做”的问题;县域电子商务生态发展、农村互联网化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化构成了农村电商“做什么”的主要内容;供销总社的“五个一”方案解决了农村电商“怎么做”的问题。
三、泸县模式的核心内容
商务主管和供销主抓是泸县模式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内涵:
1、行政和市场资源的整合。“商务主管、供销主抓、部门配合”理顺了县级各职能部门之间在抓农村电商项目上的关系,政府以及商务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优势,整合各种行政资源。工商、经信、农林、电信、邮政等部门支持和配合,形成了合力,供销社让政府行政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并整合市场资源。农村电商工作自上而下推动,各部门目标行动一致。
2、供销社资源优势的体现。现阶段,农村电商还处于生态培育时期,政府是最大的买家,正确理解和执行政府的意图十分关键。相对企业而言供销社具备一定的行政资源和比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相对行政部门而言供销社具有市场资源和经营主体,有相对完整的市场网络体系。供销社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并积极整合各种市场资源,特别是对原有农村流通网络体系的低成本信息化改造是泸县农村电商高速发展的关键。在推进农村电商过程中,供销社还体现出品牌、产品、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明显优势。
3、“互联网 供销社”的同步推进。泸县供销社在推进农村电商的发展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也是供销社推进“互联网 ”的过程,2015年电商新业务的贡献占到全系统利润的16%。自主研发的智慧物流中心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供销系统的互联网基因和文化正在形成,面向电子商务的农产品供应链打造、农产品网络品牌建设、农资供应电商化改造已经拉开序幕,在农产品标准化、农产品质量保障追溯体系建设方面也有了成功的探索。
4、供销系统支撑下的本土企业发展。泸县供销社控股的泸州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目前泸县农村电商的主要市场主体,其区域平台“川帮网”以及自建的农村物流体系是泸县农村电商的基础。目前,全县还有25家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电子商务信息化改造,已注册登记的电子商务企业有21家。本土化电商企业稳步成长是泸县电子商务的重要特点。与此同时,泸县充分对接全国供销社系统,实施以小接大、以点接面,借力使力,通过联合开发、多网共享、平台对接等方式,以最快捷安全的方式促进本土企业和本地农产品走向全国,全国各地的产品也有进入泸县的通道,确保了泸县农村与全国各地的有效对接。
5、县村直达的两级农村物流体系。自建的县村直达两级物流体系是泸县模式的重要内容,农村物流体系是电商落地的前提条件,泸州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财政资金支持下组建了物流车队,整合泸县原有物流渠道和资源,承接泸县邮政和部分快递公司城区到镇村的快递下行和包裹收揽业务,实现了从县城24小时内“配送到村、服务到户”,填补了泸县农村物流配送的空白,基本解决了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农村物流业务板块已经开始盈利,农村物流盈利模式的建立将是在政府“断奶”后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6、“两条腿走路”的农产品电商模式。根据长期的农产品销售经验和农产品电商的探索,泸县明确农产品电商“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对地域特色鲜明、产品质量稳定、品牌价值较高、生产规模较大、物流配送便捷的农特产品,充分利用第三方知名平台流量大、影响广的优势,把这些产品网销全国;对种养规模零散、物流配送不便的农副产品,公司通过自建的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川帮网》面向泸县县城及周边城镇居民网上销售,解决一般种养殖农户卖难和居民消费便捷问题。
7、电商生态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虽然前景广阔,但毕竟还处于探索阶段,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农民的网上消费与经营习惯还需要培养。泸县已经基本建成的一中心五体系(电商运营孵化中心、创业支持体系、农村物流体系、农产品网销体系、消费品下乡体系、便民服务体系)构建了良好的电商生态。电商生态的发展又有效地促进了电商高速发展。
8、全面普惠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泸县在推进农村电商过程中,几乎没有损伤到任何部门和个人的利益,体现了一种全面普惠的精神。党和政府的政策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落实,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得到很好的协调,供销社以及相关企业在服务过程中自身得到较快的发展,服务店(站)业主的收入得到了增加,当然更重要的是农民享受到了“互联网 ”带来的生活上和生产上的方便和实惠,电子商务带给农村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四、泸县模式的意义
1、“商务 供销”的泸县模式在相当一部分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区域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和较高的可复制性。2015年内泸县先后接待了省内外46个县市区的政府部门现场学习参观。目前,该模式已在泸州全市全面推广,并上升为“泸州模式”,以泸县模式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有望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2、泸县模式为供销社特别是县级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案例。在“互联网 ”时代,农村电商是供销社服务农民生产和生活最有力的方式,让供销社进一步回到了农民身边,和农民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证明了供销社的确是“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3、目前在电商大企业纷纷抢占农村电商市场之后却举步维艰之际,泸县模式表明本地企业可以担负发展农村电商的重任,并且在农村综合服务、助农增收以及参与精准扶贫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五、存在的问题
我们也发现泸县在开展农村电子商务中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关注:(1)政府深度参与。目前泸县的农村电商主要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靠政府的资助和补贴,市场主体的造血功能还不足;(2)盈利模式还很脆弱。在消费品下乡方面,服务网点主要卖的淘宝、苏宁易购等大平台的商品,县级运营中心和网点业主的收入主要靠收发包裹收费、各种便民服务的“返点”佣金;(3)市场垄断的风险。物流和流通体系建立后,可能会形成对农村消费市场和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垄断,政府应提前考虑如何应对;(4)农产品电商。泸县在农特产品销售方面有一定的业绩,但由于消费习惯、冷链物流等方面原因,区域生鲜电商发展还远远不足。
主要参考文献:
[1]黄京文,王睛.遂昌模式研究[j].区域经济,2014.
篇9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背景及现状简析
“互联网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现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个行业当中。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由于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的普及,2016年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将高达18万亿元。与此同时,相关的电子商务企业为230余万人解决就业问题。在社会发展与服务民生方面,互联网突显出其独特的作用。
淘宝村作为“互联网 ”经济形式下的产物,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转型契机。阿里巴巴集团将已经形成的“双核 n”的淘宝村架构,作为其农村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核”指的是农村淘宝和淘宝村,“n”则指的是阿里平台中多元化的涉农业务。2015年,通过阿里平台完成的农产品销售额高达695.5亿元,经营农产品的商家数量多达90余万个,其中零售平台所占比例为97.73%。这对于解决我国农民收入低,农村人口就业难、创业难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浙江省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诞生地,其发展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阿里集团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规划方向。据阿里研究院最新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出现780个淘宝村,广泛分布于17个省市。其中,浙江省的淘宝村数量遥遥领先于我国其他地区。
二、浙江省“淘宝村”发展分析
(一)阿里巴巴“淘宝村”计划概况简介
继2014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在美国成功上市后,便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其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物资购买及销售困难问题,阿里集团启动“千村万县电商发展计划”,将在三至五年内投资百亿元,为农村地区建立1 000个县级运营中心以及10万个村级服务站。此举,对于实现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商品物资的双向流通具有桥梁性作用,改变了农村地区人口的消费结构与消费习惯。
2014年10月13日,于浙江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国浙江县域电子商务峰会”中,浙江省被阿里巴巴集团设为全国首个与该集团合作“千村万县”计划的省份,浙江省桐庐县成为全国第一个且唯一一个淘宝村试点,由此拉开了农村淘宝建设的大幕。2014年至今,淘宝村数量迅猛增长。从地域分布来看,由浙江省逐步扩散到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从建设数量来看,由最初的几个增加至780个,并且其数量仍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当中。
(二)浙江省“淘宝村”分布情况
作为首个淘宝村试点,近年来较其他省份相比,浙江省的淘宝村增长幅度位居首位。据阿里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浙江省淘宝村建设数量为62家;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符合标准的淘宝村数量高达280家,较2014年同比增长约351%。
浙江省淘宝村数量最多的为金华市,由最初的传统农村地区转变为乡村中的“中心商务区”,带动了电子商务在浙江整个农村地区的发展,为其他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优秀典范。
(三)浙江省建设“淘宝村”的优势
1.政策支持。自2015年起,国家陆续颁布的涉及落实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文件层出不穷。中央将“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主体、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作用、改善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作为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发展的重点,从制度上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浙江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根据自身农村地区的特点及存在的缺陷,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创造便利条件。浙江省颁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指出,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主体,鼓励农村青年及返乡大学生依托?r村电子商务进行创业,并对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深度强化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人才支撑;对于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自产农产品所得收入给予免收增值税的优惠政策。浙江省政府通过实行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为该地区农村电子商务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在推进浙江淘宝村建设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指导性作用。
2.产业集群性经济优势。浙江省以制造业为主的集群性经济,使农村地区相关产业相对集中,便于淘宝村的形成。在淘宝村的不断催化下,使互联网不断与浙江省的集群性经济相融合,大大提升了产业的生产效率以及适应市场的能力,完成了以市场需求为驱动的产业升级,为浙江省的农村电子商务及经济发展提供可贵机遇。
3.人文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农村地区思想较为传统,较难接受电子商务的全新思想。因此,在我国很多地区未能形成淘宝村,且这种状况在我国北方地区较为多见。浙江自古以来便有崇尚商业的人文文化,作为淘宝村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人文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4.物流保证。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崛起,物流行业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二者相辅相成。浙江省桐庐县作为“三通一达”快递企业的发源地,被称为“民营快递之乡”。其省内快递行业的高度聚集,使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更具优势,弥补了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物资流通不畅等重要问题,使浙江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得以顺利发展。此外,经过浙江政府与快递企业的协商,“三通一达”快递企业愿意为该农村地区的淘宝村从业人员提供最低廉的快递费用,以支持本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此举大大降低了农村电子商务主体的成本费用。
5.地理位置优越。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提供便利。此外,浙江省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所在地,可以及时掌握电子商务相关信息并对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做出适时调整,增强了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时性。
(四)农村电子商务为浙江省农村发展带来的影响
农村电子商务不仅为浙江的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更为浙江省整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增长空间。据浙江省2015年最新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与2014年相比,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8%,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皆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涨幅均大于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数。由此可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效地缩减了城乡贫富差距,对浙江省的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农村电子商务的出现也大大缓解了浙江省的就业压力。2015年浙江省淘宝村的建设带动6万余人直接就业。在淘宝村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及在外务工的农村青年人口选择返乡创业,并且通过政府的知识培训,成为浙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中坚力量。此举不但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压力,也改变了农村人口的就业观念。据调查数据显示,有78%的更愿意选择通过从事农业电子商务进行创业。
如今的浙江农村,变得更加现代化。村民不仅通过淘宝平台进行产品销售,也会通过淘宝平台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使浙江的农村在真正意义上与国际接轨,实现物资的双向流通,大大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开辟了增长我国农村经济的新道路。
三、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电商人才短缺
浙江省近两年来的淘宝村的迅速崛起,离不开电子商务人才的支撑。虽然浙江省政府在引进与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方面不断给予支持,很多在外务工青年及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但面临农村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人才短缺形势依然严峻。此外,在浙江省的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中,大部分人员素质较低,严重缺乏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及企业经营策略。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进行人才培养,积极引导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平稳发展。
(二)淘宝村过于密集,行业竞争激烈
浙江省作为我国首个淘宝村的诞生地,加之政府政策的支持,其淘宝村建设数量始终位居全国首位,为浙江农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与此同时,诸多问题逐渐衍生。淘宝村过于密集,竞争形势激烈;产品趋于同质化,品牌化意识短缺等,成为浙江省淘宝村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三)农村电商创业盲目性显著
在浙江淘宝村建设的大军中,很多并不了解农村电子商务的人也加入其中。他们没有相关的电子商务知识,盲目地加入农村电商行业当中,但终究因知识匮乏而退出农村电子商务行列。
(四)淘宝村缺乏“质量”保证
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浙江省的淘宝村数量虽位居全国首位,但在“2015年网店活跃数最多的10个淘宝村”的统计数据中显示,位居前十的淘宝村均来自于浙江省与广东省。但前四名均来自于广东省,浙江省排名整体靠后,稍显劣势。由此可见,浙江省的淘宝村数量虽多,但更应注重其质量建设,才能保证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长久发展。
四、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
第一,浙江省政府加大资金投?y力度,建设专业的培训基地,为缺乏电子商务知识的农民提供专业化的培训;第二,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给予政策支持,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弥补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短缺问题;第三,树立成功典范,积极宣传成功案例,在浙江省农村地区形成良好的电子商务氛围。
(二)农村电子商务品牌化
美日两国都建有专业的品牌化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实现了农村电子商务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浙江省经济呈集群式特征,大多电商产业相类似,而且淘宝店高度集中。为了缓解激烈的竞争压力,不仅需要农村电子商务个体将产品品牌化,浙江省政府也应引导建设专业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根据浙江地区经济特色,建设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利用政府资源优势,加大宣传,形成品牌效应,以保障农村电子商务长远性发展。
(三)强化政府在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中的引导性作用
在淘宝村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正确引导对于淘宝村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文化建设指导职能,组织举办农村淘宝讲义活动,为农村居民普及农村电子商务知识,使农村人口树立正确观念,全面了解农村电子商务,引导农村人口正确从事农村电子商务行业,避免盲目跟风。
(四)淘宝村建设应转“量”为“质”
篇10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机会;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体制的因素制约,电力企业一直处于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营,特别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计划经济模式成为电力企业无忧生存的绝对屏障,“重发、轻供、不管用”的管理理念和“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根深蒂固,“电老虎”的称谓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电力企业的真实写照,由于此种种原因,严重制约了电力的发展,电力短缺在一段时期中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八十年代末随着全国改革的深入,电力工业飞速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尽管短时间或局部区域内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但从长远趋势看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呈现,电力市场份额在电能替代品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流失了不少市场。如何促进电量的增长?如何与电能的替代产品展开激烈的竞争?如何改变尚还存留的优越感?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电力是商品就需要营销,只有全面转变观念,制定电力营销的具体策略,才能改变被动局面,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加快电力事业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增加供电量,提高我们的经济效益。
一、电力市场营销机会分析
按照行业类别划分,电力市场分为:工业用电、城市居民用电、农村照明用电、商业用电和其他用电六大类。按产业类别划分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四大类,按照供电企业习惯统计口径,本文从行业类别对电力市场进行分析评估。
工业用电市场。在我国工业用电市场的规模稳居各细分市场之首,2011年全国电力生产统计数据显示,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4%,其突出特点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生产时间可以调整,是用来移峰填谷的有效市场。
城市居民用电市场。城市居民生活用电市场的规模稳居各细分市场的第二位,约占全国社会用电量的11%,其特点是随着人口增加,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量将稳步增长,同时也是电能替代品进行竞争的重要市场。
农村用电市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80%,幅员辽阔,目前电力在这一市场的占有率十分低,其主要原因是受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但近年来,国家强化了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农村的改革及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将会刺激农民的用电,加之通过近几年国家关于“两改一同价”政策的实施,为农村电力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村用电市场将极具潜力。
公用事业用电市场。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公用事业用电水平还比较低,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将来随着农村城镇化战略的实施,用电量将有所增加,但所占结构比例不会有大的变化。
商业用电市场。仅就商业用电增幅比例,近几年上升较快,但由于商业行业特殊的流通方式和生产规模,在整个社会用电量中所占比例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用电将会有很大增长。
从以上分析看出,电力市场营销应定位在工业用电、城市居民用电、农村照明用电上。在这些行业或部门开展市场营销,将是增长售电量的主要途径。
二、市场调查特征问题
市场调查具有下述特征:(1)科学性。市场调查要使用科学的方法,使调查结构准确。主要内容有:以电力消费及用电结构的现状为重点,调查内容应满足规划和营业工作的要求;(2)方法多样性。市场调查应不过分依赖一种方法,多种方法收集来的信息具有更大的可信度。调查可以采用大范围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3)创造性。市场调查最好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案,作为领导决策的依据;(4)模型和数据相互依赖性。应该看到事实是问题的典型,而模型指导要收集信息的类型,因此,在调查中要十分注意模型和数据依赖性,以此来确定我们收集信息的方向和重点(4)信息的价值和成本的可比性。信息的价值——成本分析能帮助调查部门应该进行的调查项目,采用怎样的调查方法可以搜集更多的信息。信息的价值依赖于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决定管理者是否承认调查结果和利用调查结果。如果调查成本要比增加的利润要大得多,则调查就不值得了;(5)市场营销与职业道德的相关性。大多数市场调查皆会给电力企业带来好处,但是,电力市场调查必须考虑用电客户的利益,通过市场调查使电力企业更加了解用电客户的要求,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加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协调好电力企业和用电客户的关系。
三、电力市场信息收集过程
1.确定问题和信息收集目标
一般说来信息收集目标有:
(1)全面了解各类用电客户的电力消费现状,寻求电力消费变化的规律;(2)探求国民经济增长与用电增长的关系,即弹性系数的变化规律,发现电力负荷的增长点;(3)采用相应的方法,预测未来电力需求,分析未来用电增长趋势,为电力企业经营和规划工作提供依据;(4)了解客户需求,广泛征求各类用电客户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
2.调查结果及信息分析
(1)经济增长与电力需求增长分析:
1)自然环境分析。自然环境对电力营销起着重要的作用,①原材料短缺直接造成价格上涨.致使电力销售价格也将上升,必然影响销售;②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售电量。例如,持续高温,将使空调电量增加;旱灾将使灌溉用电量上涨。
2)技术环境分析。技术环境对于电力的销售将产生显著的影响。这是因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出现了多少重大技术发明;新技术创造了低能耗的用电产品;新技术创造了科学的管理手段。
3)政治环境分析;市场营销决策很大程度上受政治环境的影响。这种歧治环境便是法律、政府机构、社会上各种集团的集合。由于约束电力销售的各种立法的存在,对电力企业的影响不断增加。尤其是电力法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法,使电力企业的生产、销售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2)电力市场现状及需求的分析。包括不同行业用户的用电状况;分类能源消费状况的调查;居民生活用电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电力消费相关因素调查,诸如电价、用电制约因素等;用电客户对电力部门的意见调查。
(3)电力需求分析与预测。分析与预测主要包括电量供需现状及特点;影响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长期、短期负荷预测;电力需求综合分析。
(4)未来电力供需平衡状况趋势分析。其中包括①电力供需平衡状况分析;②电力供需缓和状况分析;③用电水平和电力市场开发程度分析,我国与世界发达、中等发达国家的用电指标相比还是很低的;④未来发展分析,在今后,电力需求仍会很旺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电力供需形势异常变化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并随着各类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出现的,电力供需矛盾缓和是暂时的。
参考文献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