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解决措施范文 -ag尊龙app
时间:2023-12-14 17:4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解决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评价筛选、确定评价范围、确定影响源和受影响者、影响的定量化、提出缓解措施以及剩余影响评估6部分[5]。评价筛选评价筛选用来决定某个项目是否需要部分的或者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是确定评价范围的基础,确定了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影响因子。考察工程项目影响的区域是否位于已确认的生物多样性敏感区(如自然保护区等),工程是否影响到重要物种的栖息地,是否直接危害到珍稀物种的生存。如果存在上述问题中的某一问题或多个问题,则需要评价工程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确定评价范围确定评价范围要充分立足于现状的数据信息基础,需要的基础数据资料包括:保护区的位置及边界、珍稀动植物生活环境、受保护物种的分布区、被受保护物种所利用的动植物的分布等,在划定评价范围的时候都要给予充分的考虑。确定影响源、受影响者和影响途径从影响成因、影响结果确定工程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包括确定是否侵犯了珍稀物种的栖息地、破坏了非生命环境或直接引起某物种的灭绝;确定工程的哪一部分哪一阶段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是施工过程还是工程的正常运营,还是工程设计的问题;确定工程如何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也就是确定影响途径。影响定量化根据上面对影响源、受影响者和影响途径的分析,科学预测生物多样性受影响的程度。如:生物栖息地将遭到破坏的面积,受影响珍稀物种的数量,受影响生物体数目占该种生物体全部数目的比例,物种数量的变化对其它物种将造成的影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造成的影响等。制定解决措施根据定量化影响分析结果,针对性提出减少负面影响的对策。依据生物保护目标,解决措施分为3类:避免、减缓和补偿措施。避免措施:采取可行性措施最大程度上避免潜在影响;采取合适的替代方案;针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巨大的项目考虑采用“不实施”方案。减缓措施:对于不可避免的影响,应采取一切可能的可行的减缓措施,包括:工程设计时尽量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采用影响较小的新技术;移植或迁移保护;将工程施工限制在特定的地域和季节内;工程建成后改善或恢复受影响区域的生态系统。补偿措施:因工程建设而消失的物种或栖息地可以在其它地方得到重现。补偿性种植(如森林等);重建新栖息地(如湿地、人造海岸等);原有栖息地的扩建及改善。生物多样性具体评价过程中优先考虑采取避免措施,其次考虑减缓措施,最后是末端措施也就是考虑采取破坏后的补偿措施。剩余影响评估与决策综合分析结果,预测执行缓解措施以后工程所剩余的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出现的可能性。在剩余影响评估中要创建公众参与平台,积极进行公众调查,确定剩余影响的可接受程度。决策者根据剩余影响判断是否实施该项目,或确定实施哪套可选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生物本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表征生态系统的资源属性,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贯彻坚持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全面加强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途径。我国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衡量和监测、工程的间接影响、未列入保护范围的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非珍稀物种的保护、不同利益团体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水平等方面的问题没有深入考虑,亟待于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纳入到环评中,深入研究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在水电开发过程中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4水利水电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开发方式有:大江大河上的区域性重点工程(如三峡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河流梯级开发、地方性中小型电站等。水利工程和水电工程可能带来的生态影响有如下:一般的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0]:(1)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包括河流平面形态直线化,即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河流;河道横断面几何形态规则化,即把自然河流断面的复杂形状变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规则几何形状;河床和边坡材料的硬质化,即渠道的边坡及河床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自然河流渠道化必然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两岸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水文环境的改变,对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2)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非连续化包括沿水流方向及垂直水流方向的非连续。一类是筑坝使沿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改变了天然水文情势的变化,流动的河流生态系统变成了相对静止的人工湖,流速、水深、水温及水流边界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生物的生境与栖息地产生极大的影响,导致生物种类与数量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另一类非连续化是由于河流两岸建设的防洪堤造成的侧向水流的非连续性,堤坝妨碍了汛期主流与岔流之间的沟通,阻止了水流的横向扩展;把干流与滩地和洪泛区隔离,使岸边地带和洪泛区的栖息地发生改变;原来可能扩散到滩地和洪泛区的水、泥沙和营养物质,被限制在堤防以内的河道内;该类非连续化终而导致两岸植被面积明显减少,鱼类无法进入滩地产卵和觅食,失去了避难所,鱼类、无脊椎动物等减少,导致滩区和洪泛区的生态功能退化。水电工程(尤其是大型工程)的兴建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水体的天然状态,必然会对其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水电工程(尤其是水库大坝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水库蓄水、下泄受阻、流水贮存以及下泄控制4个方面造成的[11]。本文从影响途径来进行大坝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1)水库蓄水。①增加岩石压力——增加地震频次——影响陆生动物数量——改变陆生生物多样性;②库区土地淹没——损失岸边栖息地——岸边动植物数量改变——改变岸边生物多样性;③地下水位上升——增加库区周围土壤湿度——影响岸边植物数量——改变岸边生物多样性;④增加浅水面积——形成新的岸边栖息地——岸边动植物数量改变——改变岸边生物多样性;⑤坝上形成湖泊——改变坝上水生生物栖息地——昆虫种类及数量增加;⑥被淹没的有机物分解——释放营养物质——影响浮游生物数量——富营养化风险/鱼类食物增加——影响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改变水生生物多样性;⑦有机物分解增加氧消耗——形成厌氧环境——影响浮游生物及水生动植物数量——改变水生生物多样性。(2)下泄受阻。①水库入流流速减缓——库尾泥沙沉积——库区水生栖息地改变——影响上游河滨植物数量及库中浮游生物的繁殖——影响水生动物种类及数量——影响河滨及库中生物多样性;②水库泥沙沉降——库中水体混浊度下降/营养物累积——影响水库浮游生物繁殖——影响水生动物种类及数量——影响库中生物多样性;③下游清水下泄——改变下游河道冲淤——改变下游河道形态——影响下游水生动植物种类及数量——改变下游河道水生生物多样性;④清水下泄——减少河漫滩泥沙淤积——改变河漫滩形态及营养含量——影响河漫滩动植物种类及数量——改变下游河漫滩生物多样性;⑤清水下泄——减少河口三角洲泥沙淤积——改变海岸形态及营养含量——影响河口三角洲植物种类及数量——改变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⑥阻挡迁徙物种的运动——影响河流中的迁徙物种——改变下游河道、河漫滩、河口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3)流水贮存。①水库表面热辐射——调节局部空气温度——影响岸边植物种类及数量——改变岸边生物多样性;②水库表面蒸发——增加局部空气湿度——有利于昆虫生长繁殖;③水库水体热量分层——改变水库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浮游生物繁殖及库中植物种类及数量——影响库中动物种类及数量——改变库中水生生物多样性;④水库热量分层——影响下泄水温——改变下游河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下游浮游生物及植物数量——影响下游动物种类及数量——改变下游河道水生生物多样性;⑤减少年平均下泄流量——增加下游河水盐度——影响下游浮游生物及植物数量——影响下游动物种类及数量——改变下游河道水生生物多样性;⑥下泄水流吸收空气中的氮和氧——影响坝下鱼类生存环境——改变下游河道水生生物多样性。(4)下泄控制。①水库水位波动——库岸侵蚀——影响库区植物数量——改变岸边生物多样性;②库岸侵蚀——水库中侵蚀物分解——库中营养物增加——影响浮游生物及水生动植物的数量——改变库中水生生物多样性;③水位波动——影响库中水生栖息地——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种类及数量——改变库中水生生物多样性;④降低下游洪峰流量/改变河流自身规律——减少下游漫滩洪水——改变河漫滩的盐平衡/减少河漫滩营养物泥沙含量——影响河漫滩动植物种类及数量——改变河漫滩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⑤下游频繁快速的流量变化——改变河岸及河床侵蚀——改变下游河道形态——影响下游水生动植物种类及数量——改变下游河道水生生物多样性;⑥改变洪峰的大小及时间——改变迁徙信号——影响河道中迁徙鱼类的数量——改变下游河道水生生物多样性。基于以上分析,水利水电工程通过改变流域和河流的水土资源时空分布、工程产生的占压、水力隔断和遗传基因阻隔作用,最终对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特别在我国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与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相重合。因此,开展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尽可能地避免或缓解不利影响,是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现状
篇2
关键词:电气设计 防灾减灾 雷电灾害 电气火灾 建筑环保节能
abstract: briefly summarized in the general civil building, and electrical related natural disaster or man-made disaster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in influence, and analysis of the electrical desig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nd common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electrical design should be gradually improv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design.
keywords: electrical design light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electrical fire buil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经济化建设的发展迅速,电气新技术,新产品逐渐增加,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提高,建筑电气呈现出系统多,产品类别多,技术参数多,设计复杂化等现象。因此,建筑物一旦施工投入使用,就会面临一系列的考验,其中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所以,建筑物应具备一定的抵御和减少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能力,以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各种灾害是建筑设计中必须要充分重视的方面。
1,电气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防灾减灾问题。
建筑物的防灾减灾问题首先要从设计抓起,有效的防灾减灾设计为建筑物的安全化运作提供了可能。现阶段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在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设计意识问题,在设计中没有深入全面的考虑减灾防灾的重要性。有时候,设计过程中只满足规范的基本要求,而没有考虑业主的舒适、使用安全等方面,使建筑物不能有效的防灾和减灾。为此,结合我国自身灾害特点,和以往的经验教训,民用建筑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大致有以下几种。如雷电灾害,供电故障灾害,人为操作不当,火灾,盗窃破坏等。
对一些与电气有关的灾害的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
接地故障灾害,指导体与大地的意外连接所造成的对人身及财产的损害。用电设备的接地,一般可区分为功能性接地和保护性接地。功能性接地又分为工作接地和重复接地;保护性接地又可分为防雷接地、静电接地、保护接地。为了保障人员的用电安全,用电设备和配电系统的保护功能器件大都依赖于有效的接地系统,因此,有效的接地系统设计是减灾设计的保障。在面对不同的建筑,根据建筑的功能和业主使用目的,来采用合理的接地方式,以提高建筑电气使用的安全性。
用电灾害,包括:漏电灾害,漏电会引起人身触电危害,同时通过对周围可燃物的放电还会引起火灾。用电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灾害。所以,在供配电设计中应给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方便的用电方案。科学的供配电设计,要满足建筑防灾减灾管理的要求,以保障建筑电气装置的安全使用,还要尽量避免系统过于复杂繁琐,以减少投资。
雷电灾害,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分直击雷、电磁脉冲、球形雷、云闪四种。其中直击雷和球形雷都会对人和建筑造成危害,而电磁脉冲主要影响电子设备,主要是受感应作用所致;云闪由于是在两块云之间或一块云的两边发生,所以对人类危害最小。雷击的发生取决于多种条件,不能简单的认为在建筑物上采取了防雷的措施就安全了,如果不恰当的采用防雷措施,结果必将事与愿违。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1024-1把建筑物防雷装置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类。外部防雷主要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内部防雷装置用来减少楼内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主要有等电位联结、加装相关避雷器等措施。
人为安全灾害,建筑物安全防范工程建设,建筑物落成后,就会出现入侵、盗窃、抢劫、破坏、爆炸等违法犯罪灾害。安全防范技术常分为三大类:物理防护技术、电子防护技术、生物统计学防护技术。就电气防灾减灾方面来说,要做好安检技术、入侵报警技术、出入口控制技术、电视监控技术及其相应的工程设计和施工等。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范围,防灾减灾设计大致分为:防爆安检系统设计(炸药探测、金属武器探测、x射线安全检查);入侵报警系统设计(周界入侵报警、建筑物内入侵报警、有线报警、无线报警等);电视监控系统设计(银行、文博、超市、珠宝店、旅馆、档案馆、医院等);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门禁、巡更、可视对讲、磁卡、ic卡、指纹、掌纹及其识别装置等);关键场所的紧急报警联网系统设计(金融网点等)。
火灾灾害,目前建筑物规模日趋庞大,也呈现各种式样。所以在对建筑物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将火灾隐患消灭到萌芽状态。关于在电气设计的火灾减灾方面,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问题:一,减少和预防由于电气原因引起的电气火灾,如乱接线,长期过负荷运行,用电设备绝缘老化,漏电等。二,对发生火灾初期能够及时自动探测报警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灭火措施,并根据建筑物类别和重要程度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
2,其他电气防灾减灾的分析及解决措施
此外在建筑物装修装饰过程中,应能按业主后期使用的需求和相关规范得规定,做好防灾减灾的措施。如,做好疏散组织设计,以减少灾害发生后人员伤亡。另外智能建筑应充分发挥智能作用,对用电设备的监控,当用电设备遭到破坏或不能工作时,应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减灾措施。对火灾的智能监控和灭火设施的控制;对盗窃、破坏等人为灾害的预警。如,一些自然灾害(暴风雪,雷电,地震等)给建筑物带来的衍生灾害。以上等方面,智能建筑都应及时作出反应,并做到以人为本。做好建筑智能化设计,应以建筑物为基准,将各功能子系统进行规范的整合,建立应急处理措施和管理模型,实现自动控制,重要建筑和大型建筑应能与城市灾害应急指挥中心联网,作为城市救灾体系的一部分。
另外,用电设备和电力电缆(线)选用国家3c认证的环保节能产品也是防灾减灾的措施之一。环保和节能是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体现。环保产品在建筑物发生火灾事故时,能够减少有毒气体和烟尘的排放,从而大大降低了二次灾害的发生,并且对人员的疏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例举事例说明防灾减灾重要性。
某公共活动中心为市区内一个重点项目,主要功能为接待市民平时健身活动,也承揽一些小型的组织活动,该建筑物的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不确定因素多;用电设备集中;智能化高;管理复杂等。在整个建筑的规划设计到装修使用过程中,设计人员根据以往相似建筑的经验,在防灾减灾方面积极与建设方进行沟通和探讨,由于前期充分考虑到了防灾减灾方面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逐一的进行了分析和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使该项目在后期的投入使用中有效的避免了多起灾害,并且一些已发灾害在萌芽状态中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从而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篇3
m: 目前来看,中美两国政府都对欧盟提出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不满意。航空碳税征收等于把企业节能减排方面创新和研究的资金相应减少,不利于解决航空业减排。现在大家希望在ets碳税的问题上全球能够达成一项决议,而不是将欧盟达成共识的碳税征收强加到航空公司上。航空航天业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不能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征税标准,这是不对的。通常情况下,在航空业遇到问题的公司,会去向国际民航组织―一个联合国下面的下属机构,向他们寻求帮助,并且希望通过国际民航组织,来制定相应的全球性的标准,所以我认为欧盟的这项举措,将会对整个航空业造成长期的损害。
c: 有什么措施有助于减少航空业对环境的影响?
m: 无论从降低航空业对环境影响,还是油价高企,航空公司降低成本来考虑,飞机制造商都需要提供燃油效率更高的飞机,与1960年代的飞机相比,飞机的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已减少了70%。今天,航空运输在人为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只占约为2%。
生物燃料之所以受青睐,因为这些来自植物和其他生物质来源的创新性燃料不会给食物和供水带来负面影响,也不会妨碍土地的有效使用,其原料在种植阶段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来计算,就大为降低。但是由于生物燃油成本高企、原料不足等问题,生物燃料不会一夜之间产业化,这个时间起点应该是在未来的5到8年之内。在燃油的混合配比上,可能会跟汽车工业有所类似。一开始可能会掺10%到20%的生物燃料,但是由于生物燃料的优势巨大,有一天我们将使用100%的生物燃料。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tm)的优化同样重要。最佳的新型导航系统可将所有飞机的燃油效率提高10%以上。atm系统的进步可能是比生物燃料研发或者提供更高效的发动机更重要的一个因素。飞机不仅仅在空中需要提高效率,在地面上也需要改进,使运营更具有效率。
篇4
【关键词】混凝土离析;原因;解决措施
0.引言
混凝土离析是当前混凝土制备工程中的质量通病,而混凝土工程中出现离析现象时,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还造成了巨大的成本浪费,在现代的建筑工程建设中,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施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施,从而也为解决混凝土离析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有效的解决混凝土离析问题,首先必须要对产生混凝土离析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当前混凝土离析的实际情况而言,产生混凝土离析的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质量不足和配合比不符合相关规范。因此在研究离析混凝土离析问题时,首先必须要从混凝土的原材料出发,只有找出混凝土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才能够对症下药,使混凝土离析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文从离析及其危害出发,对混凝土离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今后的建筑工程中解决混凝土离析问题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离析及其危害
离析就是指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拌合物原材料之间的凝聚力不足,从而导致粗集料出现下沉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就叫做离析。混凝土离析主要表现为混凝土原材料的骨料分离以及分层和抓底等。在混凝土工程中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不仅严重地影响到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而且还会增加建筑工程的成本。而混凝土离析现象所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混凝土离析能够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性能,并且还会造成混凝土粘罐、堵管等问题,从而影响混凝土施工的工期等,进而降低了混凝土的经济效益。
(2)致使混凝土结构部位出现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现象,破坏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影响混凝土的表现效果。
(3)混凝土的匀质性差,致使混凝土各部位的收缩不一致,易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特别是在施工混凝土楼板时,由于混凝土离析使表层的水泥浆层增厚,收缩急剧增大,出现严重龟裂现象。
(4)使混凝土强度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破坏结构的安全性能,严重的将造成返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极大地降低了混凝土抗渗、抗冻等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2.混凝土离析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导致混凝土离析的因素多种多样,而通常的原因就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用水量过大和碎石级配较差以及减水剂掺量过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很容易造成混凝土产生离析。然而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因素还远不止这些,由于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要加强对用水量和碎石级配以及减水剂掺量的控制,并且几乎所有混凝土的原材料变化都极有可能使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下面将逐项分析原材料对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影响。
2.1水泥
如果是因为水泥的原因导致混凝土的离析,一般的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1)水泥进厂后,必须按要求试验项目进行检测,特别注意水泥的需水量情况,发现需水量异常时,及时做水泥与现使用的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必要时重新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2)在保证混凝土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的调整减水剂的用量。(3)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改用粉煤灰等掺合料的用量较大的配合比进行生产(商品混凝土公司应具备相同强度等级的不同配比),这必须以试验为基础。(4)用硅粉、沸石粉等少量取代水泥,将能很好的控制混凝土的离析现象,改善混凝土和易性。
2.2外加剂
而如果是因为外加剂的原因导致混凝土的离析,则应该采取如下措施:(1)如果混凝土减水剂的掺量过大,就应该减少减水剂的掺入量。(2)外加剂的缓凝组分、保塑组分掺量过大,特别是磷酸盐或糖类过量,也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添加剂。
2.3粉煤灰
而如果是因为粉煤灰的原因导致混凝土的离析,通常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检测,最好能对每车进厂的粉煤灰对进行检测,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进场,起到预防作用。(2)调整粉煤灰的用量,选用掺量较低的配合比进行生产。(3)当粉煤灰质量较好情况,可适当的减少用水量,加强搅拌。或选用外加剂掺量较低的配合比进行生产。
2.4矿物掺合料的品种、细度
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矿物掺合料,一则改善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二则能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矿物掺合料的使用在各混凝土搅拌站非常普遍,如:矿渣粉、钢渣粉、硅粉、沸石粉等。各种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离析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硅粉、沸石粉对抵抗混凝土的离析现象的能力很强,能极大改善混凝土和易性。钢渣粉由于其比重较大,掺入后能提高砂浆的密度,对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帮助。矿渣粉的掺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粘度,混凝土容易离析,其影响程度与矿渣粉的细度关系很大,一般,细度越高抗混凝土离析性能越好,在使用时应引起重视。
2.5其他
以上分析了许多有关混凝土离析的原因,然而在实际工程中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原因远不止这些,如水泥用量、水泥及掺合料品种,计量等问题都是引起混凝土离析的原因。
篇5
农村水电站生态环境补偿措施
通过对已建农村水电站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农村水电站的特点,给出了一些解决农村水电站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以期达到农村水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平衡的发展目标。
修建过鱼建筑物农村水电一般建在山区河流中,其中有些洄游性鱼类需要到上游产卵,鱼卵孵育成小鱼后,小鱼再游向下游发育成长。挡水建筑物建成后致使河流隔断,阻止了洄游性鱼类繁殖生活的通道,使洄游性鱼类不能到上游产卵。国内已建的农村水电站很少考虑洄游性鱼类的生活习性,枢纽布置时一般没有考虑过鱼建筑物或者相应的保护措施,致使某些洄游性鱼类数量减少甚至消亡。同时致使鱼类种群结构单一,产量急剧减少,严重影响以鱼类为食物的动物的生存和繁殖[8]。如:1996年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黄河兰州段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9],结果显示,由于电站的修建和运行,黄河河口段自1996年至今除捕到少量的鲫鱼、鲤鱼、兰州鲶及泥鳅外,无其他鱼类捕捞记录。为了更好地保护洄游性鱼类、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在鱼类种类繁多的流域内水电枢纽布置时需要布置过鱼建筑物或者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10]考虑到回游性鱼类产卵问题,在进行水电枢纽布置时,根据鱼类生活习性精心设计过鱼建筑物,结果表明合理的过鱼建筑物可以较好地保护洄游性鱼类。如:法国的泰德莱小水电站,装机容量680kw,设计水头3.7m,为了保护洄游性鱼类,泰德莱小水电站在改造过程中修建了仿自然鱼道。监测结果证实了鱼道的有效性。
合理布置引水建筑物农村水电站在进行规划时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在一条河流上需要修建上下游互相联系的一系列水电站,这些水电站称为梯级水电站。梯级水电站一般在上游梯级建造较大的龙头水库,通过引水建筑物将水库或上游河段中的水引到水电站进行发电[11]。目前有些已建农村梯级水电站和引水式水电站中,由于引水建筑物布置和设计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特征,致使引水建筑物的引水口和下游水电站间河段干枯,出现断流,从而危害整个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鱼类大面积死亡。
部分坝体采用植被护坡农村水电站坝体一般采用混凝土护坡,与周围景观不协调,同时也减少了坝区附近生物的栖息地。为了增加农村水电站的美观度和保护生态环境,可利用生物控制或生态建造坝区坡面工程。植被护坡[12]主要是利用活性植物并结合一些特定的土工合成材料等工程材料,在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生长能力的功能系统,通过生态工程系统的自支撑、自组织与自我修复等功能来实现坝坡的抗冲刷、抗滑动、坝坡加固和生态恢复,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平衡以及美化环境等目的。
库区修建人工浮岛农村水电修建大坝蓄水改变了河流的基本水文特征,原河道径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将发生变化,致使局部水环境恶化。同时由于水库蓄水淹没,造成部分浅水鱼类、水生生物以及鸟禽类等失去栖息地和玩乐场所。针对以上修建挡水建筑物可能会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可在农村水电站的库区内修建人工浮岛。人工浮岛[13]是在水体上建造浮岛,栽种植物。人工浮岛具有净化水体,不同浮岛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率[14]如表2所示。另外,人工浮岛也可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增加水域生物多样性美化水域景观以及削波护岸等功能。
合理确定下泄生态流量在开发农村水电站时,生态流量的多少对于水利枢纽布置比较重要[15-17]。生态流量设计过多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过少则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坡坏。若没有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流量问题,可能造成局部河段断流干枯,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以及破坏该流域内水生生物、鱼类和沿岸动植物的生境。因此,要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水资源掠夺式开发,就必须在水资源配置中,保证生态环境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拥有符合质量和数量要求的水量。
结论
篇6
关键词 西南旱灾;农业;影响;原因;对策
近年来,我国频频遭受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通过对西南旱灾的损失结果分析,笔者充分认识到旱灾对我国农业的危害性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旱灾所带来的损失。
1西南旱灾对农业的影响
自2009年9月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省、市、自治区遭遇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气象干旱,其中云南、广西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省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100年一遇。截至2010年3月23日,西南5个省耕地受旱面积643.6万hm2,作物受旱473.13万hm2, 1 805万人、1 017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旱灾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人畜饮水困难
越来越多的群众的基本生活受到影响。云南省742万人饮水困难,缺粮人数也达700多万人;贵州省受灾总人口1 728万人,有557万人、26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需要口粮救济的人数为312.9万人;广西有218.12万人、111.1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需要送水才能解决生活饮水的人数为31.86万人,其中百色市18.89万人,河池市12.97万人;四川省受灾人数828.8万人,184.9万人饮水困难,全省138.2万人需救济;重庆有94万人出现饮水困难。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西南干旱地区的人民的基本生活受到影响,面临着重大的生存危机,政府需要采取一些应急措施解决受灾地区群众目前的饮水困难。
1.2农业减产严重
冬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绝收或大幅减产,春播、春种难以进行,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备耕和生产受到影响。据有关数据显示,云南旱区逾200万hm2农作物受灾,小春作物基本绝收。农业部门预测,粮食产量将下降50%,甘蔗将减产20%;贵州省的农作物受旱面积82.97万hm2,约占夏收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其中重旱28.95万hm2,干枯11.83万hm2;广西农作物受旱面积75.092万hm2,其中轻旱48.92万hm2,重旱23.90万hm2,干枯2.27万hm2;水田缺水15.18万hm2,旱地缺墒33.88万hm2,因旱灾而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66亿元;四川省农作物受灾面积51.1万hm2,成灾面积24.8万hm2,绝收面积5.7万hm2;重庆市农作物受害18万hm2,其中重旱4.33万hm2、干枯6 000 hm2、水田缺水15.33万hm2、旱地缺墒10万hm2,42万头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1.3当地物价上涨
部分地区受干旱严重影响,农业作物的产量大范围的减产,粮油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量严重不足,因此大部分地区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另外,干旱造成水电发电量减少,一些地方用电偏紧。旱灾既影响生活、生产,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正常秩序。
2造成干旱损失重大的主要原因
2.1全球气候变暖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20世纪50年代多5倍。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云南区域平均气温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变暖趋势,尤其是2001—2006年,云南区域气温增幅达到0.64 ℃,升温的幅度大于全球及北半球的平均值。而1961年以来,云南区域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同时极端降水事件开始增多。分析1961—1976年全球偏冷时段及1987—2006年全球偏暖时段云南平均年降水量及四季降水量发现,偏冷期的秋季、夏季及年降水量比偏暖期多,而且这种差异十分明显。可以得出,气温变暖使云南的降雨减少,进而导致干旱。
2.2政府投入力度不够
西南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在面临着这次特大旱灾时,西南地区抵御灾难的能力却远远不足。在对四川省凉山州的调查中发现,凉山共268座水库,但只有1座大型、1座中型,其余都是小型水库,目前凉山州小型水利缺口在50%以上。在攀枝花市的一些资料中显示,2010年2月全市水利工程共蓄水10 633万m3,比2009年同期减少3 268万m3,减少23.51%。攀枝花市仅有4座中型水库,由于该市地处山区,每个水利工程能覆盖的区域有限,而其他的小型和微型水利工程抗旱作用小,其中一些水利工程长期处于病险状态,缺少及时的恢复修建。缺少抗旱骨干工程,已有水利工程抗旱保障率低。大部分受灾地区都属于贫困地区,财政能力有限,自身无足够的财力修建高质量的水利工程。而国家在对这些老边少地区水利投入又不足,导致在旱灾面临时,这些小型的水利工程设施不能发挥抗旱作用。
2.3防范意识淡薄
早在2005年,云南就遭遇了此前5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初夏干旱,那时因旱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超过42亿元、工业经济损失近80亿元。长期以来,一些地区的水利工程处于老化失修、不能正常运行的状态,地方群众和干部缺乏及时修理这些工程设施的防范意识[1]。水库的蓄水量在不断减少,如整个云南省水库蓄水量仅为11亿m3,不足常年的1/2。另外,灌溉利用率低也是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之一。目前,大部分地区灌溉方式落后,田间工程不配套,水库灌区只有干渠和少量支渠,再加上土地瘠薄,导致水、土、肥流失严重。缺乏科学改造灌区节水方式的意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完善相应的设备,导致该区在面临灾难时力不从心。
3对策
3.1解决当前应急问题
一是解决群众饮水问题,这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对旱区的缺水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饮水解困方案,落实供水措施。重点抓好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各类抗旱设施[2],尽可能多引、多拦、多蓄水。严重缺水的地方,要动员社会组织力量去打井找水并配合组织运水、送水,缓解当前的人畜饮水困难。二是扎实做好春耕备耕。2010年西南地区干旱,小春作物减产已成定局。应采取有效措施,从春耕备耕做起,扎实落实各项农业生产措施,努力克服灾害和不利天气的影响。加大春季田间管理的力度,落实越冬作物促弱转壮的技术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做好化肥、农药、种子等供应,宣传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鼓励农民努力扩大春播面积,努力夺取农业丰收。受旱严重的地区,要通过调整结构、推广抗旱技术,化解农业生产难题。根据不同作物的受灾程度,科学规划农业生产。受灾较轻的小春作物,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受灾特别严重的,要及时改种。依靠科技力量改变种植结构和模式,引导群众扩大旱育秧面积和旱粮播种面积,搞好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的备耕。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非农补,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三是严密防范森林火灾。持续的干旱使旱区的森林火险长时间处在高危险等级。一定要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强宣传,加强火灾隐患排查,严密监测火情,完善应对预案,努力避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四是保持灾区市场和社会稳定。保证灾区粮油、肉类、蔬菜等市场供应,搞好重要商品物资的运输调度,政府加强市场监测和调控,防止价格大幅波动。避免出现春夏粮荒和因旱致贫。西南旱区贫困面较大,有些地区一次旱灾就可以致贫。相关部门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灾民生活救助方案,加大对受灾群众特别是重点旱区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3.2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旱田节水灌溉耗资巨大,没有足够的资金,就失去物质保障。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旱区抗旱救灾资金物资的支持力度,加快应急水源等项目建设;并且建立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合理分配。抗旱救灾资金要落实到对灾区地区,起到实际的效果。气象部门要加强天气预报和灾情监测,适时开展人工增雨;粮食、商务部门要根据灾区市场变化,加强粮油等的调剂、调运,及时做好储备粮油、商品粮周转库存的出库,保证灾区粮油和各种生活品的供应和价格稳定;工商部门要加强市场秩序管理,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的行为;电力、石油等部门要优先保证抗旱用电、用油;铁路、交通等部门要优先保证粮油等基本生活用品以及各种救灾物资的运输;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受灾群众的救助力度,妥善安排好灾区困难群众的生活[3-4]。同时,各受灾地区更要自力更生,继续增加抗旱投入,细化各项抗旱救灾的方案和措施,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3.3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受灾地区河流很多,常年雨量也不少,水资源总量排在全国前列,但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旱灾仍然列自然灾害之首。其主要原因是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源工程不足,灌溉设施不配套。要吸取先前的教训,下定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水利建设。大中小水库统筹考虑,水库、塘坝与水窖统筹考虑。做到有水存得住,没雨时用得上。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水利建设要重点抓好3个方面[5]:一是加强控制性骨干工程建设。这有利于提高供水能力,提高抗灾能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解决城市及其他人口稠密地区的用水问题,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改善都有好处。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二是加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这次旱灾暴露了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问题,也激发了农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强政策支持,通过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形式,鼓励农民大力兴办小型水利设施,把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要优先安排农民群众要求最迫切、最急需、效益最显著的工程。三是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全方位加大节水力度,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鼓励农民发展集雨节灌等。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创新节水机制和节水模式。
3.4增强自然灾害防范意识
面对自然灾害,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缺乏科学的危机管理意识,缺乏正视灾害的态度,一旦出现问题就不知所措,导致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随之扩大。一是各地方政府要克服侥幸心理,树立灾害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思想,随时准备应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同时面对灾害发生,要建立起一支能够迅速正确决策、迅速调集各方力量、迅速调动各方物资的抗灾救灾机构。二是政府要有预防判断灾害发生的能力,积极领导对自然灾害进行预防评估。对于旱灾来说,开展对天气的监测、预警、预报,同时开展对干旱地区不同土壤结构的含水量进行监测,加强乡镇雨量站的降雨监测,增加各站点的天气加密观测,加强灾情调查和普查,开展科研工作,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和抗灾救灾服务。三是在预防旱灾可能发生的同事,政府要提前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科学合理地分配水源。同时,政府要加大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培养民众的抗灾能力。4参考文献
[1] 徐雪高,沈杰.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现状、成因及应对机制[j].天府新论,2010(1):62-66.
[2] 付林,周晶晶.浅议我国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j].商业经济,2010(2):24-25.
[3] 赵庆昱,杜菲,王宇.林甸县旱灾成因分析及抗旱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3):250-251.
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外墙施工;防渗漏施工
在对高层建筑外墙发生渗漏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到高层建筑发生渗漏主要是因为高层建筑整体结构部分和相应规定,而且一旦高层建筑物发生渗漏现象,对整个高层建筑物的实用性、美观和寿命等方面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另外在高层建筑物发生渗漏的情况时进行相应的维修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这就需要在高层建筑物没有发生外墙渗漏之前,对其进行有效防护,借以提高高层建筑物自身质量,促使我国高层建筑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1 高层建筑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
要想对高层建筑外墙进行有效防护,减少其发生渗漏的现象,就需要对高层建筑外墙发生渗漏的原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我国高层建筑发生外墙渗漏的原因非常多,而且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对整个高层建筑发生外墙渗漏的原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根据相应了解提出有效防护措施。
1.1 墙体的自身裂缝
在研究中发现高层建筑物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墙体自身裂缝的现象,在发生这种现象的时候主要是由三个方面导致的,在这里笔者就针对于导致高层建筑墙体发生裂缝的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第一,高层建筑在完成施工时,需要对整个墙面进行有效浇筑,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剪力墙外部浇筑不明显的情况,在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就会导致剪力墙实际密度和理想密度之间存在差异,在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就会导致整个高层建筑外箱发生裂缝漏水的现象。第二,大多数施工商为了减少在施工过程中投入的时间,经常将墙体和板面施工同时进行,这就导致墙体上的混凝土还没有达到完全凝固的情况下就在上面覆盖相应板面,加大了墙面裂缝的出现。第三,总的来说要想对高层建筑进行有效的裂缝防护,除了需要对建筑墙面进行浇水处理,还需要对整个高层建筑物外墙进行合理的防护,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建筑墙面发生裂缝的现象,而且在建筑物外部温度过高的时候,还会导致建筑物墙面涂料发生干缩的现象,导致高层建筑物外墙发生大幅度裂缝。
1.2 外墙面抹灰层的裂缝
在目前实施的高层建筑物来说,施工的时候不仅仅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全面考虑,还需要保证其自身规划的合理性。但是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施工的时候,经常忽视对建筑物的整体规划,这就导致建筑物在施工的时候发生难以预料情况的可能性大幅度提升,尤其对整个建筑物的垂直角并不能做到完全符合建筑施工要求,在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就需要采取针对性技术方法对其进行有效解决。一般在对垂直角误差进行解决的时候没有对保护措施起到高度重视,这种情况会加大高层建筑墙体发生裂缝的可能。
1.3 外墙施工中留下的孔洞处理不当
在进行高层建筑外墙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在其中进行合理的打孔处理,在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就需要对整个外墙施工中留下的孔洞进行有效处理,减少外墙孔洞对整个高层建筑物造成的影响。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相应孔洞的处理,导致高层建筑物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会通过没有进行有效处理的孔洞发生高层建筑外墙渗漏的现象。
2 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2.1 外墙细部结构的施工
2.1.1 在建筑的窗户旁边应该留下一定的用于排水的坡度,来防止窗台处有积水存在,窗框周边应该打上隔离胶,全方位地封住各个角度,防止雨水进入建筑内部,建筑的窗顶应该设计成特有的鹰嘴结构,防止雨水的存积,而导雨槽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大,并且充分润湿基层。
2.1.2 在建筑物的外墙应该设置一个20厘米高的混凝土导水槽,并且控制在相同的高度,来辅助墙体进行导雨,防止雨水渗透等,增强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外墙周围铝合金框之间应该留有孔洞,并且采用发泡聚氨酯塞堵塞墙缝,确保建筑物的防水性能达到预期。
2.2 墙体空洞的处理
如果在施工后,建筑物外墙出现了孔洞,应该及时进行再施工,堵住那些空洞,并且在孔洞合适的时候用膨胀水泥砂浆填堵严密。
2.3 外墙装饰面层的施工
建筑物的基层是一个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因此对于基层的处理也是我们防水措施的关键之一,在检查剪力墙的时候要格外严格,防止有空洞的出现,像是蜂蜜麻面这样的地方应该用砂浆抹平,清理好表面的污染物,然后在穿插螺栓孔的时候要注意用砂浆密封住各个孔洞,基层的表面也要进行相应的界面处理,譬如拉毛或甩浆的粘结层处治,像是那些甩浆不均匀造成的厚度不平的表面,应该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处理,确保表面平滑整齐。
2.4 框架结构墙体的施工
在进行建筑物外墙的施工之前应该对每一个堆砌块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尽可能采用那些抗压强度在5mpa之上的,干燥收缩值在0.5毫米每米的砌块,在出釜后尽可能达到28d的养护期;加气砼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小于15%,以克服砌块自身收缩引起的裂缝。在使用砌块施工的时候应该首先按照顺序摆放起来,并且做好相应的放水准备,在施工之前先把砌块进行湿润操作,确保拥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还顺良,而不同的砌块因为用途和部位的不同,应该注意密度和强度的不同,加气的混凝土砌块尤其不能和其他种类的砌块混合使用,砌块堆积到记住上之后应该再用实心的辅助小型砌块进行加固,同时刷上放水涂料防止渗水情况的发生。
2.5 外保温层的施工
外层保温层施工的材料也是我们控制渗水问题的关键点之一,我们可以选择热镀锌材料,并且在施工的时候留下足够的长度进行搭接,并且涂上放水涂料,窗户旁边应该设置加强网,来帮助导水。
结束语
在上述研究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高层建筑物发生外墙施工渗漏的原因非常多,因此这就需要在发现高层建筑出现外墙渗漏的时候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而且在制定高层建筑外墙裂缝防护措施的时候,还需要按照相应图纸展现出来的方案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高效合理,更好的解决建筑外墙渗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芬,程为金.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原因分析和治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2]何战宇.浅谈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j].科学之友,2010(2).
篇8
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结构已由初级制成品向中高级工业制成品结构的转变,拓宽了出口产品的门类和范围,再加之我国的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市场的比较优势,使出口贸易每年以25%以上速率增长,又因人民币相对低估和进口商品市场的萎缩,使进口贸易一直维持在20%左右的增长率。逐年累积使进出口贸易失衡形成巨额的贸易顺差。2007年达到2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2亿元,相当于gdp的8.4%,占外贸出口总额的21.5%。由于商品出口量大于进口形成的贸易顺差,使国内市场减少了一个相当于顺差额的商品量。市场的商品虽然减少了,但是出口商品换回来的外汇通过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又回到了企业。使国内市场形成钱多货少的市场不平衡。这就是形成当前流动性过剩和通涨压力的主要原因。这就说明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而人民币的合理汇率又是使进出口贸易平衡的重要条件。
上面提到的这种钱多于货的不平衡是由出口企业按照正常业务程序完成的,它引起的流动性过剩不同于一般的因货币投放过多形成的流动性过剩,一般流动性过剩是可以通过银行减少投放量或其它调控手段得以解决,在此银行掌握主控权,而由于贸易顺差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是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贸易顺差的增加其流动性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量的增加解决难度也不断加大。目前我国把流动性过剩单纯看作是金融问题,拟利用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发行央行票据等方法来冲销,或是利用加息来增加回收资金等办法来解决。其作用肯定是有效的,至少在没有彻底解决贸易顺差之前更是必要的。但是这些方法都只能暂时冲削部分过剩的流动资金,而不能根本解决其产生的根源,随着经济的发展,还有酿成更大的流动性过剩危机的可能。
为了彻底解决由外贸顺差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应该尽快做到,外贸进出口的基本平衡和由经常项目形成的外汇的基本平衡,或外贸略有顺差和外汇略有盈余的控制目标。而贸易的平衡与外汇的平衡是相互相承的二个重要方面。
情况分析
出口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的进口,创汇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的用汇,但事与愿违,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着巨额顺差,,一方面使国内商品产生一个等额的减少量,商品量的减少造成总供给的不足,使国内消费和投资大幅减少;另方面又使国内外汇资金产生一个等额的增加量,外汇兑换成人民币形成流动性过剩资金。所以外贸顺差是造成供给不足和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
国内市场商品的减少使得流动性相对过剩,形成通涨压力。最近连续几个月的cpi超过6%,11月份达到6.9%。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认真分析了当前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后,做出了坚决的部署“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结束了历时十年的“稳健货币政策”。会议决策是英明的,适时的,可相对稳定住当前由偏热转向过热的经济形势。但是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使用紧缩资金的办法以减少社会总需求来适应因顺差而减少的总供给。这样作会压缩了经济规模,从紧的经济政策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若要积极发展进口来增加市场总供给,一可使进出口贸易趋向平衡,二可通过增加的进口商品去冲销过剩的流动性资金,可消除或减轻通胀压力,使国内经济得以正常健康发展,早日结束从紧的货币政策。岂不是更好吗?
造成贸易顺差除出口商品本身的原因外,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币基础汇率过低,人民币币值的低估,使出口商品价格低廉,进口商品价格昂贵,这样就激励了出口,限制了进口,加大了外贸顺差,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可使出口量减少、进口量增加,是减小外贸顺差的有效办法。
用汇率耒调节外贸的顺逆差,是常用的手段。但在我国汇率深度失衡时,有时调节效果不一定很明显,这是因为人民币升值使商品的外汇出口价格升高,而出口数量减少并不明显,随出口价格升高创汇明显增加,因出口基数大,使顺差不会立刻减小。我国2005年人民币开始小幅升值以来,顺差占进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不减反增,2005、2006、2007年外贸顺差分别为:1020、1774、和2600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2%、10%、12%。以上足以说明人民币仅小幅升值,出口创汇还会有更强劲的增长能力,而且这种增长还会延续相当一个阶段。只有外汇汇率调节到足够程度后,顺差才会明显下降。日本从1974年至1988年日元升值2.8倍,经常项目还保持一定的顺差。日本给我们的教训是:1989年后日本结束紧缩,放松银根后,使大量紧缩的资金进入了股市和房地产业,形成泡沫,之后银根稍紧,泡沫破裂,形成十几年的经济不振。由此可见:紧缩资金进入股市等资本市场是一大忌。
我国今年外汇储备己超过了1.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今年外贸顺差超过260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多输出了2600亿美元的商品,使国内供给和总需求也相应减少了2600亿美元,用这笔钱至少可解决2亿人的温饱或2千万人的就业问题,每年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但更重要的是顺差造成总供给和总需求矢衡,形成流动性过剩,使货币步入从紧的、经济进入紧缩的环境中,被迫减少了国内消费和放慢了国家的建设步伐。
措施与对策
为防止经济过热,缓解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近两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调控政策和措施。在此我们将其内容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有关经济紧缩调控政策如:今年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率从2003年初的7%上调到今年底的14.5%,创历史新高。央行多次发行定向央票和特种存款,5次提高贷款基准利率等一系列紧缩调控措施。第二类是有关调整外贸的出口政策如:今年取消或降低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对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出口产品反征出口税;扩大加工贸易限制和禁止类产品范围等多项措施。第三类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5年7月21日央行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约上调了10%。这些措施对缓解流动性过剩,减轻通涨压力,防止经济过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其中第一类措施属经济的宏观调控范围,保证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给外贸结构调整和外汇汇率调整创造一个良好的必要的经济环境。而第二、三类措施属于对外贸的进出口平衡和外汇平衡进行直接调控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经济形势的好转起到了有效的积极作用。今后应采用更大的力度,更多的办法,加快进度逐步达到外贸进出口的基本平衡或略有顺差的控制目标。
应该看到要解决外贸和外汇的双平衡,进而基本解决由外贸顺差导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整治过程。为此拟将在此期间的整治措施分成近期措施和长久措施二部分来考虑。近期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在现存的流动性已过剩的情况下,采取措施予以缓解。具体措施是:在政府已采用的上述三类措施中,建议强化后二项的执行力度,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各种有效手段强化进口,使用一部分外汇,增加进口商品,用商品通过市场直接有效的冲消已经过剩的流动性。强化进口的意义在于:强化进口本身就是减少了外贸顺差,进口更多商品去冲消社会上过剩的流动性是用扩大供给的方法去适应已扩大的内需,而不是紧缩内需的方法去适应已减小的供给。这种增加商品,提高消费,扩大需求的办法即达到了供需平衡,也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具体强化进口的手段可以是根据不同商品减征或免征进口税,对一些重要的战略物资或其它有进口价值的商品可采用进口补贴的办法,促进货物的进口。把以前支持出口的资金用于支持进口。
整治中的长久措施主要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毫不犹豫的进行汇率改革,较大幅度的逐步使人民币升值,以促使对外贸易的进出口逐步达到平衡。使经常项目内的外汇达到平衡,在汇率调整初期要强化对外汇金融业务的管理,以防止各种方式的热钱涌入,随着调整的到位再更大程度的开放资本自由度。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应该是在外贸进出口税率基本合理的条件下,逐步达到或基本达到外贸和外汇的双平衡。不应该再追求外汇储备的数量,外汇储备不宜过多,以基本不影响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和不严重影响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为准,许多发达国家外汇储备均为负值。措施二是出台一系列政策控制出口业务的过快增长,同时采取积极支持进口的政策,尤其在近期要加大力度鼓励进口,以尽快冲消过剩的流动性。第二项措施实际上是措施一的配套的过度性措施,随着外汇汇率的调整到位,贸易进出口平衡也就会逐步解决,届时流动性过剩问题也就必然迎刃而解了。
篇9
关键词:质量;产量;节棉;节约用工;节电;机物料消耗;安全管理
纺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较多,当前又面临招工难,部分企业因开机不足,影响企业生产正常运行。这些问题将对我国纺织企业带来较为严重的冲击和挑战。某公司借鉴许多先进纺纱企业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在质量、产量、节棉、节约用工、节电、机物料消耗、安全、基层管理及创新管理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走访总结,现以一个4.7万锭车间为例简述,以期对纺纱界同仁有所启发。
1原有措施
1.1质量管理方面
坚持“5个机制”。一是不断完善质量要点及措施。凡生产中出过或用户反馈过的问题,都将其要点记录下来作为教材;针对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制定措施,每周进行修订并组织员工学习。二是及时制定质量预案。对新产品及曾出过问题的产品都要制定工作标准,在产品准备生产前就明确新的工作标准,并组织所有员工开会学习。三是明确上工序为下工序、上轮班为下轮班服务的理念,不让问题流入到下一环节,形成一个良性的把关系统,避免质量问题的蔓延。四是全员参与。重奖把住质量问题的员工,激励、激活员工自动自发把关的积极性。五是有问题快速发现,快速解决,快速回报,快速跟踪。利用微信群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沟通、解决、跟踪,杜绝质量问题蔓延。针对氨纶包芯纱无丝、断丝、偏丝、丝异常的情况,细纱工序各管理人员分区域每班检查两遍以上,细纱落纱后职工逐个拽纱查丝。定期试验和检查钢丝圈、钢领质量及使用周期;络筒值车工打纱时逐个检查;络筒落纱后由专人检查;包装工逐个检查。严格下脚管理,尤其是本色涤纶、莱赛尔、吸湿排汗涤纶、维劳夫特、莫代尔、本色粘胶及色纺黑涤纶、黑粘胶、黑棉、黑吸湿排汗涤纶和其他颜纺品种,必须做到类别分清、单独存放,班长亲自检验后送回花房存放,清棉三班班长责任区域明确,查出问题追究责任,避免了回花下脚混色混号。针对机台本色纺改色纺或色纺改本色纺频繁情况,制定各工序清车和铺车标准,调度员与各工序管理人员科学确定改纺台位,避免异纤附入,工序管理人员必须检查每台改纺情况并签字确定。针对用户反映氨纶包芯纱品种捻接头个数多、布面上接接头集中的问题,在村田络筒机上设立管纱b4报警功能,并根据b4报警纱追踪前工序。对每天出现的连续性疵点组织员工开现场会,及时采取措施;关注电清单锭乱切现象,改纺人员随时检查,有问题及时清洁并重新采样,处理不了要关闭单锭及时反馈,自动络筒电清切疵控制在百万米300个以内。针对自络单锭改纺采样后的纱车工不处理、处理不彻底问题,改用设备倒吸100m。
针对特殊品种捻接强力低问题,积极与用户沟通,做好记录,为今后生产做参考;通过研究捻接头在布面显示长短来改善捻接情况。针对竹节纱断头多问题,保持车间温湿度稳定;检查消灭落后锭子造成的细节、弱捻等;优化纺竹节纱品种电清参数,减少切疵数;优化捻接参数,杜绝捻接头滑脱。对于特殊品种由原来条混改为盘混,杜绝了混和不匀造成的灰白异纤。针对甲配棉(破籽含量70%左右)转杯纺纱棉结杂质多的情况,梳棉出条速度由130m/min降到110m/min,转杯纺转杯速度由88000r/min降到85000r/min;上盘前认真挑拣破籽,按照配棉标准严格把关上盘,并对尾盘及盘地进行清扫;对破籽落杂点每2h掏一次,每天清一次梳棉排杂管,杜绝堵糊;每周抄针3次;对于断头多的锭子,检查输纤通道,擦车时保全工对分梳辊针布、输纤通道、分梳腔全部检查一遍,值车工巡回时随时做三角区清洁。针对乙配棉(破籽含量40%左右)转杯纺纱短粗多的情况,保全工每天早晨8:30通过面板检断头多的落后锭子并及时修复;改纺品种时,逐锭检查专件状态;随时清洁接头机刮片,不能有挂花、脱落现象;对木纹纱、条干cv值高的锭子做摇黑板试验,凡出现问题的锭子要立即修复;转杯纺揩车时,保全工逐锭子检查输纤通道、分梳辊针布、分梳腔等部件,消除挂花现象;值车工在巡回中发现有电清失灵的锭子,应及时通知电工修理,并对处理前后纱进行试验;对重新生头的锭子必须进行转杯清理;转杯纺车工随时做三角区清洁。
1.2产量管理方面
一是制定产量标准。制定每个品种的千锭时产量,每天汇总,低于产量标准5元/kg考核有关人员。二是精准计划。计划单注明下卷、下条、下粗纱、下细纱时间及数量要求。三是消灭长期机械空锭(包括电器空锭),随着空锭的逐步减少,有时达到瞬时100%效率,月产量突破500t。四是严格24h改纺要求,杜绝停台。
1.3节棉管理方面
对于色纺品种,清棉破籽经认真挑拣后上盘回用;梳棉落物调至最小1%,管理人员一天查一次。下脚料回送落实计量制度。每班回送下脚料必须称重,严格控制每品种的用棉量,班长及时掌握情况,有不正常下脚及时汇报并查出原因,严格考核。外卖下脚分类清楚,防止混入可用纤维;对一些特殊配棉品种,合理安排投料,将前纺梳棉下来的卷头卷尾及并条回用条子重新打卷,及时回用,尽量将原料全部用上,提高制成率。本色棉、化纤、色纺风箱花全部挑拣可用作回花。及时分析疵点形成原因,采取措施降低疵点数量,根据用户要求优化电清工艺,减少切疵并优化捻接质量。降低回丝,每月节约回丝500kg左右。对各工序出现的坏条子、坏纱和控产不准,按1元/kg考核责任人。
1.4节约用工管理
制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制度,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竞聘上岗,去掉工段长4名,补充到生产一线。合岗并岗,先后减少清棉挑丝工1人,前纺扫地工3人,三班试验员3人,空调工3人,后纺扫地工3人,胶辊房和专件合并掉2人,前纺滤尘工3人,粗纱落纱工2人,细纱扫地工2人、清理纱管工6人,清理三班长事假人员,对技术差的进行培训调岗或淘汰。共减少用工63人。
1.5节电管理
清棉主避尖峰用电,前纺主避峰期用电,清棉、前纺和后纺尽量在尖峰期、峰期停车,谷期开满,使谷期用电基本达到总用电的34%以上。峰谷平、空调用水、压缩空气日统计,当天分析,当天公布奖罚。梳棉1#滤尘主电机由45kw改为37kw,3#滤尘主电机由55kw改为45kw,2#滤尘主电机由37kw电机改为22kw。转杯纺一套fa103型开棉机和fa108型开棉机之间加装三通,纺化纤时可以直接从fa006型抓棉机到多仓,跳开fa053型纤维分离器和fa103型开棉机,这样既节省了2个4kw的电机,又减少了短绒的形成。
1.6机物料管理
对外加工配件出入厂,主管领导亲自审批,严把机配件申报关,报计划要查库存,价值200元以上的原则上只存1个配件。建立修旧利废奖励办法,按原件价值5%奖励。
1.7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安全培训制度。一是新工的培训,认真执行7天培训内容,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二是对老工的培训,一月一培训,确保牢固树立“时时有隐患,处处防隐患”的思想。认真抓好“安全特区管理”,做到重点部位重点查。每周检查消防器材完好和使用情况,每月各工序组织消防实战演练。规范、严查高空作业和梯子质量,凡超过2m高度的作业必须戴安全帽,并由监护人监护。对违章行为严惩不贷,重视薄弱环节检查,如节假日检查、吃饭时间检查、夜间12点至凌晨5点之间的检查。
1.8基层管理及创新管理
要求管理人员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眼睛向内,坚持5个机制,及时解决问题。敢于否定自我和传统思维,工序管理人员一天必须提出一个问题并改进这个问题,每天与10名员工交流,和员工交朋友,要学会倾听,让员工倾诉。继续加强夜班管理,中层干部24h轮流带班,各工序同时安排24h带班执行长,快速发现、跟踪解决问题,一直跟踪到解决为止。
2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1质量管理方面
在继续坚持质量5个机制的基础上,坚持络筒纱疵分析、追踪、整改机制。络筒设定好b4报警把关,每天按样照进一步分析切疵原因,抓好清棉、前纺和细纱基础管理降纱疵,尤其是清棉、前纺连续性疵点、异纤、细纱飞花纱疵。优化络筒清纱参数减少切疵,力争百万米切疵数由300个降至200个以内,减少包芯纱品种因氨纶丝断裂形成的布面纱疵,减少回丝。针对竹节纱断头多,捻接头断头、滑脱、强力低、捻接头集中的情况,首先减少纱疵,同时要通过调整加退捻时间、气压,变换压纱杆,调整大吸嘴倒吸长度,减少纱线退捻长度,减少捻接断头。杜绝氨纶丝品种间断性断丝现象。针对配棉种类多的情况,做好台位安排、防护和品种分类,杜绝异纤和错混号问题。调整好梳棉隔距,杜绝锡林挂花、绒辊轴缠花,杜绝粗纱棉球纱。解决黑棉包白长丝、白棉包黑长丝时偏丝造成的芯丝外漏现象。具体措施:细纱车速偏低控制;加装长丝张力控制装置,防止长丝游晃;落一排纱,调一次丝。解决细号长丝包芯纱细节问题,对于细号双包赛络纱品种长丝外漏问题,在用户认可的前提下,改用普通环锭纺生产。针对氨纶丝小牵伸(2.0倍)游丝的具体措施:氨纶丝使用中小丝,换丝时要检查,不允许有塌边现象。每排纱值车工调两遍丝,杜绝氨纶丝跑出左须条。导丝轮的清洁随时做,防止小轮凹槽过浅过宽,丝来回游动形成偏丝。调丝员必须保证导丝轮无左右摆动。落纱后值车和落纱工逐个挑拣。细纱前罗拉速度一般控制在165r/min~180r/min。解决转杯纺电清失灵多造成的漏疵多问题。
有些锭子电清检测头在检测到疵点后,由于控制罗拉供电的三极管未起作用,给棉罗拉的供电板还在持续供电,致使罗拉齿轮没有脱开而造成继续给棉没有断头,致使疵点漏掉;罗拉齿轮中心孔及吸合面有积尘,致使电清检测头在检测到疵点时,虽然罗拉已停止供电但因齿轮没有脱开,纱线没有断头还在继续纺纱而漏疵;控制板、供电板、电清头、电清板使用多年,老化现象严重,致使电清失灵现象频繁。具体措施:随揩车逐锭用棉条塞入电清检测孔进行检查,分析原因并修复;随揩车逐台把罗拉齿轮拆下,将吸合面和罗拉轴用砂布抛光,以减少罗拉中心孔与轴之间的灰尘和吸合面灰尘造成齿轮脱不开出现的漏疵;车工每班把关电清亮灯而不断头的锭子,并查看纱的表面是否有疵点,保全工及时查找原因并修复;电工及时分析供电板和控制板、电清头、电清板,查找原因并修复以减少漏疵。转杯纺接头处细节问题。接头后细节主要与附加喂入纤维的多少和接头时抽纱与喂入棉条时的配合时间控制相关。喂棉时e1的喂入时间和e1的停顿时间也影响接头后的细节。接头过细容易在织造时断头,过粗又会形成疵点。接头机的传动配合间隙精度降低,造成接头外观不易调节。采取措施:从源头抓起,让每个设备人员知道参数控制和调节接头的部位;每天由设备负责人逐台检查接头并调整;改纺后逐一调好接头,方可让接头机接头。继续攻关转杯纺机械波,借揩车停台,把喂给轴重新用隔距定位后连接一遍,用隔距逐锭调节蜗轮与罗拉齿轮的啮合位置,更换车头喂给胶木齿轮等措施。
2.2产量管理
控制各工序改纺时间,做好品种衔接,杜绝脱节和细纱停台现象。严格检查细纱落后机台、落后锭子,杜绝空锭,减少断头。保证各工序设备运行状态,继续研究提升包芯纱品种车速以提高产量。重新修订产量绩效,提高员工对产量的重视。杜绝转杯纺空锭,研究改纺后有个别品种效率上升慢、接头机不好接头、调整时间过长等问题。
2.3节棉管理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色纺下脚、车肚、抄斩量,梳棉落棉率控制在1%以下。对一些特殊配棉品种要一计划、一总结。一计划:计划准投料,精准到卷个数、筒个数、粗纱个数。一总结:单子结束,彻底排查剩余卷个数、筒个数、粗纱个数。对一些氨纶包芯纱纱样,在安排台位时,尽量安排在了机台位上,以达到节约的目的。细纱粗纱换纱必须控制在一层以内,减少粗纱头。各工序严格清车用料,减少浪费,细纱制定改纺、揩车调丝标准,减少不合格纱。
2.4节约用工管理
继续核算各岗位的工作量,看能否“兼、并、代”岗。提高员工操作技术,针对落后员工进行重点帮教,拉开工资差距,多劳多得,优胜劣汰。
2.5节电管理
随时关注室外温湿度,合理使用室外新风,保证温湿度情况下,调开空调室主风机和水泵电机,节约用电。每天关注滤尘滤网的透气性,减少阻力,节约用电。夏季制冷温度标准30℃,低于30℃停开一台制冷设备或者降低其频率。2.6节约压缩空气用量百万米切疵降到200个以内,提高捻接合格率90%以上,减少不合格结头。每天检查压缩空气管道及接口,有漏气时严格考核。2.7基层管理及创新管理提高管理人员对工作实事求是、上心、细心、有责任心,快速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为了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制定处罚规定。为了抓好节假日、夜班,坚持管理人员带班制。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宽容失败、鼓励创新。一月验一次创新,利用各种办法让职工提意见、建议,鼓励全员创新突破否定,打破旧思维,以此来解决问题。
3结束语
2015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环锭纺产量8474.4t,同比增长8.6%,其中色纺2640t,同比增长15.9%,转杯纺产量5293.8t,同比增长2.9%。客户反馈3次,2014年反馈11次,反馈次数大幅度减少。节棉53.55t,节约生产用电216454.6kw•h,节约空调用电633840kw•h,节约压缩空气折合用电168660kw•h,节约用水折合用电90860kw•h,节约机物料10482元,减少用工63人。车间在现有设备、人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质量管理、产量管理、节棉管理、节约用工管理、节电管理、节机物料管理、安全管理、基层管理及创新管理等基础性管理,开展技术改造管理,在满足质量和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缩短了设备的运行时间,缩短工艺流程,减少用工,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章友鹤.积极采用纺纱新技术,对节约用工和提升纱线品质的探讨分析[j].现代纺织技术,2011,19(5):24-27.
篇10
关键词森林健康;营造措施;改造措施
人类需要健康的身体,陆地生态系统需要良性循环,森林更需要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健康成长。森林健康问题在林业生态建设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中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它的实施将架起我国林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桥梁,将从根本上转变林业粗放型经营的局面[1-2]。森林健康的基本内涵为:通过对森林的科学营造和经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自身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满足现在和将来人类所期望的多目标、多价值、多用途、多产品和多服务的需要[3]。近几年来,气候变化异常,干旱少雨、地下水位降低明显。持续干旱不但增加了植树造林难度,甚至使一些成林也出现了枯萎死亡现象。由于整体树势减弱,造成各种森林病虫害及次生灾害发生。面临如此的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永恒法则,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若违背自然规律将会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1营造健康森林措施
1.1科学划分立地类型,实施标准化造林
以县为单位,在借鉴过去土壤调查和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按不同树种详细划分造林立地类型,因地制宜,从根本上解决适地适树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实施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将各种类型造林模式纳入各级政府地方标准,实行标准化造林,解决粗放到集约经营的跨越,为营造健康森林打好基础[4]。
1.2以地带性植被为主,建立多类型植被
地带性植被是大自然经过千百年来优胜劣汰的择优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对于能够通过封育恢复及人工方法促进其恢复原生植被的,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不必再引进外来树种。对无法恢复原生植被的,在营造生态林中应首选乡土树种,提高树种适应性。在造林规划中,应择优筛选出一批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乔灌木,进行优化组合,营造多类型森林,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做到乔灌草结合,以灌草为主。乔木营造要以防护林为主,减少片状纯林数量。平原农区,应以乔木防护林及速生丰产林为主,在生态与经济效益问题上,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主,重点发展杨树、泡桐及果树经济林。沙区要以乔、灌为主,重点治理沙源。山区发展要以用材林和经济灌木林为主,适当发展常绿树种。
1.3加强种子繁育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随着造林苗木品种单一和无性系繁殖苗木比例不断增加,给森林病虫害暴发埋下了隐患,对森林健康形成了潜在威胁,该问题将严重影响林业事业健康发展,如何保持物种基因的多样性问题,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针叶和阔叶纯林严重发生森林病虫害,特别是松材线虫病在九江市不少地方出现,损失严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贯穿林业生产全过程。必须把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纳入造林规划设计,从选育良种、培育壮苗、造林、抚育、管护、采运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森林病虫害防治因素,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验收。
2改造措施
2.1加大现有林抚育间伐力度
从现在林分状况看,以往营造标准要求乔木造林密度大多过大。从现存人工林看,土壤水肥供应严重不足,使树木产生恶性竞争,造成林分整体树势衰弱,为一些森林病虫害的大流行创造了条件。现在应立即对林内枯死及发病严重的林木进行卫生伐,清理病源物,之后应有计划进行抚育间伐,最后达到合理密度。
2.2提高低产林改造强度
以往由于栽植品种不适及未达到适地适树要求的林分,现在大部分已形成小老头树,并成为森林病虫害暴发的发源地。对这部分林地应进行超强度改造,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但是对于天然次生林应以减少人为干扰、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为主,尽量保护原生植被。
2.3改善现有林木采伐方式
采伐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周边现有林情况,更新树种要合理搭配,科学布局,更新林分要与周边林分形成块状或带状混交。今后采伐应以隔带间伐为主。不应提倡皆伐或只控制采伐强度的单株间伐。采伐应分3步实施:第1步带状间伐;第2步带状更新;第3步隔3~5年后,将剩余带进行采伐及更新,使更新林分形成不同树种、不同品种和不同林龄的混交林,以形成稳定生态系统。
3参考文献
[1] 张慧,杨学民.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主体与基本步骤[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0-43.
[2] 杨清培,杨光耀,李鉴平,等.森林健康项目信丰示范区主要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9(4):1-4,12.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