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起源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12-18 17:56:45

被举报文档标题:流体力学起源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流体力学起源

流体力学起源篇1

【关键词】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当前是一个互联网经济时代,我国物流企业建设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推动企业建设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现代物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确认识到该项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性,物流企业要结合市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和方式,创新完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此来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深入挖掘出更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潜力。

1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征分析

当前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①中小企业为主,管理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当前我国物流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的规章制度,无论是ag尊龙app的业务范围,还是工作职责与工作权限设置上都存在着模糊不清的情况,从而导致物流企业内部出现分工不合理、各部门员工职责不够清晰明确的问题。长此以往,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就会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不利于物流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科学高效运行;②物流人才需求量大,服务意识要求高。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物流市场对于高能力、高素质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并且无论是物流采购理货人员,还是物流规划设计人员[1],都对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具有较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物流行业的业务涉及面广,有着错综复杂的特点,物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引进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确保各个岗位工作能够完美衔接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物流企业各项工作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③物流企业经营分散,组织结构不严密。我国是一个地域宽广的国家,并且由于物流企业自身业务的特殊性,从而导致物流企业必须在各个地区设置服务点,这样一来物流企业就成为了地理分布最为广阔的企业。物流企业有着经营分散、组织结构不够严密的特点,通常情况下物流企业组织结构是直线职能制结构,即总部下面设置不同地区的下属分部或者服务网点,然后安排工作人员到各个分部和服务网点开展工作,这种情况造成了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为困难的现状,管理人员需要面对人员分散、工作场地覆盖范围广的问题。

2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2.1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转变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物流市场的发展要求,物流企业为了顺应全球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提高自身企业在物流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纷纷开始创新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引导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模式,有效转变物流企业发展思路。比如,在员工培训教育管理工作上的思想观念转变,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开始高度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逐步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员工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促使员工能够明确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为企业贡献出最大的价值。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开始注重搭建起内部科学公正的利益分配体系,在该体系中有效融合了现代管理理念,从员工角度出发设置不同奖励机制,从而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涌现

随着现代物流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物流企业纷纷开始组建自身更大的人才队伍,这样一来就需要在招聘、培训学习、考核以及员工激励等方面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物流企业要专门设置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培养出更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引导他们高效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创新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而帮助企业做好各部门员工协调工作,通过激励措施提高企业绩效,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2]。在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上,物流企业要想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高度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投资培养工作,物流市场对于高能力、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大,也促使我国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材生不断涌现,极大推动了我国物流行业建设发展工作。

2.3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创新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意识到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法的落后性,其不仅不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还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因此,企业纷纷开始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开始积极开展多元化的人事管理方法,结合不同业务场景科学采用不同的人事管理手段,从而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科学化;②优化调整引进员工方式。以往物流企业在员工招聘工作中,普遍采用的工作方式是先招聘工作人员,然后再具体安排其工作岗位,而现在则是通过分析企业岗位人才欠缺情况,进行全社会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人才招聘,这样就保证了凯时k66会员登录的人才招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3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问题

3.1经营管理工作理念局限

现代物流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内容:①部分物流企业领导仍未能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引进培养的工作重要性,他们普遍认为各岗位员工都易招聘,无需打造出完善的招聘培养体系,员工都是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这种经营管理理念会导致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无法充分保障该项工作的科学有效性;②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未能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从员工角度出发积极完善培训内容和方式,虽然说会定期组织员工参与到各项培训教育活动中,但该项工作更多是流于形式,无法充分保障其工作质量和效率[3];③物流企业不能够根据自身实际运营情况,合理建立起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效形成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发展和培养规划,内部员工职业规划发展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导致物流企业无法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价值作用。

3.2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全体员工日常工作表现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而更多的是通过利用规章制度约束员工行为,管理手段在于惩戒。物流企业管理领导未能够科学结合内部人才成长特点和物流市场人力资源发展规律开展员工的差异化激励,通常只会设置一些简单的金钱奖励,这样的激励会导致不同层次人才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出现不同的看法和理解,难以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从而会影响物流企业和人才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对员工岗位调整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一些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人才往往无法得到管理领导的认可,制约了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

3.3物流人才队伍不够健全

在当前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物流专业人才队伍不健全、培训工作不到位的问题。首先,各地高校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通常只是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没有积累较多的实践经验,无法在短时间从事物流管理工作,更无法成为企业核心管理者。而实际情况是,物流市场对于高端物流人才的需求是极大的,不仅要求物流人才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经验,还必须熟练掌握并运用各项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方法;其次,物流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缺少投资管理,未能够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内部人才培养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制定人才培养制度,完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导致该项工作流于形式,只是定期向员工分享一些行内知识经验。物流企业未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制度,未能根据不同部门员工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开展专业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促使他们专业性上能够与物流市场发展要求相匹配。

4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措施

4.1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理念

首先,在物流市场发展新时期,物流企业必须树立起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管理领导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优化配置企业各项资源,加强各部门协调管理工作,确保能够最大程度挖掘员工工作潜力;其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深入各部门开展互动交流工作,保证能够全面掌握不同层次员工的具体工作情况,明确本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为上级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管理决策,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此同时,物流企业还需科学有效地构建出以人为本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加强对员工的日常关怀和激励工作[4],以此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其共同为企业建设发展贡献最大力量;最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不断创新管理内容和方式,结合员工工作发展需求,制定相关激励制度,为员工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成长与晋升机会。

4.2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现代物流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出不同部门岗位员工的职能作用,推动企业稳定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合理利用激励手段有效激发人力资源潜能,为培养组建专业物流人才队伍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物流企业高层领导要主动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为企业战略发展的核心部分,科学指导管理人员去优化改善员工激励制度,切实落实好员工考核激励措施,让人才能够在和谐愉悦、公平竞争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竞争中进行学习成长,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文化平台。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积极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激励管理工作经验,打造出符合本土文化的物流企业人才激励体系,通过人员替换起到对人力资源发展的激励作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科学采用指定轮岗和交流机制,促使不同员工能够在不同部门岗位中进行强化学习锻炼,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5]。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需完善员工激励手段,根据员工反馈意见和想法,改进人力资源激励体系,从员工角度出发合理设置经济奖励、精神奖励以及职位晋升等一系列激励手段,这样就能够确保最大化激发全体员工对企业激励制度文化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4.3健全专业人才队伍

任何企业的创新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管理工作,现代物流企业管理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各个岗位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科学指导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健全内部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优化改善人才培训管理工作制度,确保能够在企业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除了要为这些高端物流人才提供高额薪酬和日常生活保障以外,还必须注重搭建良好的培训学习平台,给予他们充足的学习机会,使其能够在企业工作学习中得到成长锻炼。因此,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合理制定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业务特点和员工学习发展的需求,科学有效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真正发挥出培训教育的作用,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推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和谐稳定的发展。

5结束语

流体力学起源篇2

关键词: 电力电子;电源技术;发展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以后,已经实现了多种功能,如节能、自动化和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等,电力电子正在朝更高端的技术、绿色化的性能方向发展。电源技术则是充分利用用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综合自动控制、计算机(微处理器)技术和电磁技术的多学科边缘交又技术。电源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内容的具体延伸,在电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电源的质量、效率和可靠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末则逐步向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电力电子的发展是从低频技术处理到高频技术处理问题的逐步转变,实现了从传统电力电子学到现代电力电子学的过渡。无论是最初的硅整流器件,还是如今的大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都充分表明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正在以蓬勃向上的姿态发展。

1.1 整流器时代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电解、牵引、直流传动是整流器时代衍生的领域。大功率硅整流器把工频电流转为直流电,这三大领域就是通过直流电进行消费的。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在当时非常流行,备受重视,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1.2 逆变器时代

由于能源危机,整流器时代逐渐不再适合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现状,此时变频调速技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人们利用此技术来进一步缓解当年的能源危机。80年代以后,变频调速装置开始普及,各种电力电子器件成为当时非常普遍的器件,如大功率逆变用的晶闸管、巨型功率晶体管等。此时的电力电子技术还并没有达到先进的状态,可以实现整流和逆变。

1.3 变频器时代

80年代以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闪亮登场,这些技术与高压大电流技术经过有效的融合后,就诞生了各种全控型功率器件,从功率m0sfet到绝缘门极双极晶体管的相继问世,颠覆了传统电力电子技术的领域,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现并推动了高频化的发展。

2 现代电力电子的应用领域

2.1 计算机高效率绿色电源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源技术的发展,也促使这个时代转变为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完成电源换代以后,对于开关电源又有了新的要求。绿色电脑和绿色开关是针对保护环境而提出的,绿色电源与绿色电脑搭配,成为一种高效节能、对环境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绿色电源可以有效减少电能损耗,提高工作效率。

2.2 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

目前,高频小型化的开关电源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高频开关电源广泛地应用在通讯领域中,其代替了相控式稳压电源,通过开关的控制和高频化工作,体现了高频小型化开关电源的优势。由于通讯设备的电源电压不同,通常采取高频高密度的隔离电源模块经母线电压转化成直流电压,这种方式操作方便、灵活,还可以减少能源的损耗。

2.3 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

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主要应用于无轨电车、地铁列车、电动车的无级变速和控制,其工作原理就是将直流电压从固定变为可以变换的电压,起到节省电能的作用。直流斩波器具备调压和抑制噪声的作用,而且同样能起到节省电能的效果。

2.4 不间断电源(ups)

不间断电源(ups)是计算机和通信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电源,这种可靠性极强、性能极高的电源普遍采用了脉宽调制技术和功率m0sfet、igbt等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大大减少了电源的噪声,并提高了其可靠性和安全性。不间断电源的容量最大可以达到600kva,并通过微处理器软硬件技术的管理,实现ups智能化管理和维护。ups也正在朝小型和超小型发展,功能更加强大。

2.5 变频器电源

这种电源主要应用于交流电机的变频调速,并具备超强的节能效果。变频器电源已经受到国际的关注,如日本将变频调速技术应用到空调中,这种空调不仅舒适,而且还充分节能。

2.6 高频逆变式整流焊机电源

这种电源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焊机电源通常处于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开展工作,因此对于高频逆变式整流焊机电源的工作是否能够可靠也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利用微处理器来处理信息,这样就可以提前知晓系统工作状态,根据状态及时调整,提高了高频逆变式整流焊机电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还有大功率开关型高压直流电源、电力有源滤波器、分布式开关电源供电系统等相关电源,这些电源不断推动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在不同的领域中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3 高频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

高频开关电源与传统电源相比,更加精致,还可以提高电源的利用率。

3.1 高频化

高频可以用于减少电气设备的体积和重量,调快频率进行工作对于用电设备而言均可以利用这一原理进行自身的改造,从而达到节省材料和节省电能的目的。对电镀、电解、电加工等各种直流电源也可以改造成类似这样的电源,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3.2 模块化

模块化分为功率器件和电源单元的模块化。一些智能化的功率模块应运而生,节省了许多制作材料。模块化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利用多个模块并联工作,可以有效分担电流,提高器件容量。这样即使模块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持了系统的可靠性。

3.3 数字化

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之一。在计算机的处理过程中,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主要可以增强抗干扰性、避免信号失真等功效。

3.4 绿色化

绿色化主要体现在节电和节能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各大发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危害极大,绿色化电源系统可以减少发电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一些节电设备却很容易污染电网,使电网不能正常运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是开关电源技术发展的基础,而现代电源技术更需要与时俱进,按照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换代,并应用到更多的领域当中。

随着开关电源技术的不断更新,这一技术已经充分体现了高效率和高性能,其高频化、模块化、数字化、绿色化等特征,是对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最好的证明。在国内通信行业中,开关电源技术吸引了大批人士的目光,并对其进行深入开发和研究,开关电源技术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需求,因此只有不断的发展和研究,才能摸索出更多、更先进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张新文、张杰飞,论现代电子技术在汽车智能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0年,03期.

[2]柳超、白志中、李广志,军用车载通信电源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j].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02期.

流体力学起源篇3

1.是甘肃公司简化管理层面、提升组织管理效率的需要白龙江中下游流域位于秦岭山系,大部分地方都是高坡陡崖,沿岸的开阔区域不多,交通极其不便,距离甘肃公司本部驻地遥远,本部领导现场指导的频次受到严重制约,生产管理信息的来源主要是依靠网络以及其他电信渠道进行传递,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生产现场的掌控力度。随着梯级电站规模的增加,很大程度上稀释了现有的人力资源,电站的管理因此与严、细、实的管理要求逐渐拉开了差距。为此,三站一体管理思路,使甘肃公司由管理三家企业变为管理一家企业,极大的简化了管理层面,最大化的节约了管理成本。

2.是企业进一步优化组织职能、明细管理界面的需要碧口水电厂作为一个30多年的老企业,企业内部职能设置健全,管理相对规范。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明显滞后,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部门职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一些转变,工作界面出现了一些交叉和模糊等等,诸多的因素造成了工作效率不高,推诿扯皮现象屡屡发生。规范部室职能、理清管理界面、明确工作标准就成为企业必须解决的症结。

3.是员工成长的需要员工的成长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则会给员工带来成长的环境。三个电站水轮机形式各异,坝体结构不同,站内设备种类繁多,对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意味着为员工的知识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员工的快速成长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二、谋定而后动,做好现状

调查是重构人力资源体系成功的基础流域电站人力资源优化与组织体系重建,是企业管理流程的重大变革,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创举,这将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企业变革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对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摸清家底、形成全员共识是成功的关键。

1.对人力资源现状和组织体系进行全面而充分的调研,是决定变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流域实施人力资源优化与组织体系重建,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是理顺内部管理关系、提升管理水平的一次创新,但同时也给企业的稳定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在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之前,首先要对人力资源整体现状和组织体系进行充分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形式,从调查信息覆盖的广度和调查信息掌握的深度两个方面入手,了解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对流域电站实施统一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体系重建的真实想法和态度,掌握企业内外部环境的适应情况,为企业流域统一管理的逐步深入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2.开展流域电站统一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体系重建的全面宣传,是取得企业变革共识的重要手段“企业的创新和变革,不仅需要体制上的创新和变革,而且更需要文明形态和员工行为的改变”。这是在省委党校学习中老师讲课中提到的一句话,就是说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变革,都必须在企业内部得到广泛的认同,企业的文明形态和员工行为也是决定企业变革成功的关键,强迫而又激进的推行改革方案,是没有变革基础的,也必然会导致企业改革的流产。所以,通过全面而深入的宣传,让领导决策层了解流域电站人力资源统一管理的必要性,使他们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各项工作才能协调有效的开展;通过宣传,让企业中层掌握变革的手段和方法,得到中层管理者的支持,变革方案的实施才能得以执行;通过宣传,让广大员工掌握流域电站人力资源统一管理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变革的范围,得到广大员工的理解,变革的成果才能得到有效落地。

3.成立一把手挂帅的领导机构,为流域电站实施人力资源统一管理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企业经营班子整合、业务流程重组,将是对现有管理经验的全面颠覆,员工对变革前景的不确定性充满忐忑。而一个团结有力的领导组织,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支持和引导员工形成合力,进一步获得广大员工的认同,为流域电站的人力资源统一管理改革进程创造良好开局。

三、分析现状,“对症下药”是解决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根本

1.企业的内设组织架构重叠,各部门职能交叉,限制了企业的高效运作①碧口水电厂、白龙江公司属于两个不同的经营主体,苗家坝电站也将以独立法人企业开展运营,在同一流域的三个不同的经营主体,共同消耗着以碧口水电厂为主要储备的人力资源存量。在企业管理中,他们各为其主、各谋其政,彼此之间的协调沟通难度较大,管理效率被大打折扣,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内耗已经成为企业的主要矛盾。②企业的管理资源和人力资源在不断地被消耗、被浪费,也同时在消耗、浪费着有限的水资源。各企业只考虑自有利益,在枯水期拦蓄节流,抬高自有库水位以提高水能利用率,电站之间相互争夺有限的水力资源;在汛期上游水库独立考虑本级大坝安全,泄洪排沙又会给下游水库造成防汛压力,流域内水量难以形成统一调度,水力资源不能充分发挥而导致浪费。

2.高级管理人才、专家型技术人才与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选拔培养与成长机制亟待建立①企业关键管理岗位、技术与技能岗位是直接影响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实施落地的最为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短期内不能够突击解决的方面。目前企业这三种人才的存量难以满足企业十二五规划实施的需要,将可能导致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存在部分人才紧张、部分人才过剩的局面,这种失衡的局面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人岗匹配、企业的管理效益以及员工的工作效率。②立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起具有碧口水电厂特色的高级管理人才、专家型技术人才与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选拔培养、培训考核与成长机制,在依托企业外部资源推动员工提升学历、职业资格的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人才资源与技术积累构建起内部的学习、培训与考核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3.员工结构需不断优化且需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由于企业多年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不足或其它客观原因,导致员工结构多方面的失衡。合理的员工结构将促进人岗匹配的合理性,有助于提升员工业绩,同时也是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的人才保证;但员工结构的优化涉及太多的主客观因素与历史遗留问题,仅凭人力资源部的力量恐怕难以根本性的扭转,这需要企业高层领导乃至上一级人力资源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通过推动员工结构的改变来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

4.公平竞争与有效的业绩评估、激励机制亟待优化①企业目前推行的绩效考核偏向于粗放化,职能分工与岗位主要责任缺失、过程比较流于形式,以致大部分人员把“绩效考核”等同于“奖惩”,各层级管理者通过绩效管理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意识不强,促使员工由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的绩效结果应用重视不够。②薪酬结构中还显现着“吃大锅饭”、“奖轻罚重”与“论资排辈”等传统现象,岗位价值未能得到体现,薪酬弹低下、激励因素未发挥功能等现状,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员工不满意度的提升,造成负面影响员工履职与发展的意愿和动力。

5.各部门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与重视亟待转变①员工大多都觉得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专职工作,这种认识与思想观念直接导致各职能部门岗位设置、工作分工、选人用人、业绩评估与激励等处于随意或缺失的状态,其结果是企业许多的政策、规定都落实不到位,部分中层管理者以至企业领导实际做的都是事后补救措施,超前管理的预见性和能力不强。②各部门管理者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不懂或不会使用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导致部门内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执行力低下、培训学习应付了事、技术技能成长不见成效等等,使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存量紧张、而大众化的人才过于庞大。

6.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定位与功能发挥亟待进一步的理清与提升①人力资源部作为战略性支持部门的职能定位缺失,导致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停留于传统的事务性工作阶段,以致人力资源工作支配权责的错位或缺失等等现象的存在。②部分管理者及大部分员工对企业战略发展规划认识模糊,导致企业的战略凝聚力与传导作用低下,各层级员工对支撑战略实施的组织与岗位管理体系缺乏严肃认真对待的态度,特别是对于组织与岗位管理的分工、岗位设置及选人、用人、育人等大多数情况下仍停留于以部门意见为主松散管理的状态。

四、制定措施,全面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新体系

1.建立统一组织架构,实现统一管理按照甘肃公司统一管理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不改变企业资本关系的前提下,整合各企业的内设机构,以碧电的管理优势与人才优势为依托,以流域调度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按照“一套班子、多个实体、流域运作、精简高效”的思路,构建起流域化统一管理的组织架构,实现统一生产经营、统一水电联调、统一薪酬激励、集中远程集控等核心职能。2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思想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经断言:“人是我们最大的财产”。世界上许多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人力资源优势在企业中的作用非常明显。按照统一配置人力资源、流域运作、精简高效、统一集控调度运行管理的目标,有效整合三个电站的人力资源,以三站一体化管理总体框架下测算所需各类别、各层次人才需求,并有计划的进行选拔与培育,重点要关注人才梯队建设与职业通道构建等环节,建立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新理念,建立系统、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的开发。

3.提升人力资源部职能,定位为企业战略支持部门随着企业近几年连续滚动承建新电站周期的结束,企业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如何在现有的体制及政策环境内,以碧口水电厂为基地,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分步实现流域调度、“三站一体”远程集控少人值守模式,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满足流域化统一管理的能力。企业人力资源部将承担起这巨大的责任。要想完成事业发展赋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使命,必须对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进行再造,改变过去重于传统人事管理而疏于对企业在新的经营发展形势下对人的管理策略变化研究与应对的情形,通过引入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岗位绩效管理有效运作等管理手段,促进企业战略的有效分解与落地,真正地参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全过程。

4.加强战略性人才的选拔培养随着企业的流域化统一管理模式的推进,各层次人才是推行流域调度、远程集控、少人值守模式下必备的核心要件。目前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多数来自生产一线,是在实践中摸索成长起来的,没有接受过岗位所需的复合性的、正规的管理培训;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基本处于自主意识状态,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暴露出的技术性问题无力解决,技术积累、技术攻关与新技术的应用重视不足。所以企业当务之急是从加快选拔培育专家型管理人才、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入手,推动企业加快迈向“集中控制、流域管理、异地办公、国内一流”现代一流水电企业的进程。

5.构筑完整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①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工作分析和职务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核心的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开展的不足,致使很多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只能凭传统的认识、感觉和经验,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水平。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造,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②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薪酬体系。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全新、完整、统一的工资体系,薪点与企业的效益、个人技能、劳动贡献等因素相关,比较科学和公平。对所有员工共用同“一把尺子”,用相同的标准来确定薪酬,增加公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改变过去工资比较偏重于保健因素、不利于人才向企业发展所需要岗位流动的做法,也顺势解决目前三站间因企业体制不同、企业发展阶段不同、所处地点不同而员工又属于同一出处所产生的麻烦与心理不平衡。③建立严格科学的考核制度体系。绩效考核为各项人事政策如任用、晋升、培训、薪资等提供客观依据,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和工作水平。通过考核,加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成果意识,引导员工在本职工作中为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持续发展作贡献,同时通过帮助员工达成工作目标来实现企业营运目标。

流体力学起源篇4

作者:田飞 单位:云南大学法学院

从目前我国水资源法律保护的相关法律所构成的体系在相互衔接和法律实施可行性上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1)各法律法规之间规定过于原则,实际可操作性差,配套实施细则和办法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程序性的规定,致使一些法律制度的适用范围不够清楚明确,具体实施时困难重重,限制了水资源保护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6]。2)水资源保护仍然是以政府行政为主导,凸显出政府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从而忽视市场经济在水资源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造成水资源利用的混乱状态,更是没有成功建立健全完善的水权制度及水权交易市场,造成了水资源浪费的加重以及水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7]。3)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中关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导致在虽然对水资源污染或破坏时违法,但却不构成刑法规定的环境相关的犯罪,而在客观上又对国家和公众利益造成损害,没有适格主体可以提讼以保护水资源。4)水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缺位,使得政府部门在做出不当的行政决策时,得不到公众监督和纠正,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保护带来诸多危害[8]。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执法现状《水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水资源保护行政执法工作正式起步。《水法》第13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水法》第12条的前三款规定:“我国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因此,我国的流域管理机构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执法机构。《关于加强水政规范化建设的通知》(1995年)颁发以后,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水政监察工作,经过了16年的大力发展,全国上下基本建立健全了水行政执法机构体系。但是,实际水资源保护执法也存在突出问题。1)执法管理体制模式较为散乱,环境、林业、农业、土地等管理部门在执法工作存在交叉重叠现象,权限不明、职责不清。2)地方政府保护主义比较严重,少数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盲目追求本行政区域内眼前经济利益,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视而不见,更甚者有直接采取行政命令干涉水资源保护执法工作。3)现行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对流域的执法权限尚无原则和规则性规定,执法部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监管不力。部门立法的弊端导致了部门利益法律化的现象,致使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能相互冲突交错,出现“多龙治水、各享其利”的不利局面[9]。4)在现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过程中,水资源行政执法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能力较弱,从而出现执法指导思想偏离可持续发展理念现象[10]。我国水资源保护的司法现状水资源的司法保护指的是法院和检察院通过审判和公诉等形式,对违反水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加以的惩罚并对遵守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合法行为加以保护的行为[11]。近年来,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水纠纷案件日益增多。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的水环境污染纠纷事件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2007年一年内环保部处理水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就达108起。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的同时,水污染事故频发,纠纷案件日益增多,水资源的司法保护形式严峻。从司法实践层面来看,水资源的司法保护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1)水污染事件往往存在跨行政区域现象,此时的水污染案件在诉讼时遭遇困难,导致跨流域的水污染案件司法救济难。2)水污染案件由于取证难,多需要各相关政府部门配合;水污染案件的损害赔偿标准又不确定,在启动诉讼时诉讼标的计算难以找到具体的法律依据,导致诉讼难。3)水污染案件一般涉及的范围和主体广泛,引起原因复杂,潜伏期长等特征,导致案件矛盾突出、争议多、审理难,即使判决下达以后执行也十分困难。4)从我国目前的法院机构设置来看,多数法院至今仍没有设立专门的环保法庭。水资源保护案件的审理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性知识,而刑事、民事、行政等审判庭在审理水环境案件时,由于涉及较深的专业知识导致司法保护力度不够,环保案件审理层次不高及不到位。

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法律体系1)确立起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彻底杜绝追求片面利益、眼前利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立法思想,在厘清理顺现有的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剔除不符合现今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并对相关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加以修订完善。2)尽快对《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及《环境保护法》之间的关系加以厘清。这四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水资源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尽管它们所涉及的侧重点不同,但保护水资源方面的任务是共同的。但是,这四部法律的先后制定是基于不同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从而缺乏总体考虑和全面的平衡协调性[12]。因此,要厘清这四部法律之间的关系,修改它们之间矛盾和冲突的地方,注重它们之间的衔接协调性[13]。3)跨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一直就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点难点,在立法层面上解决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问题,可以对《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加以修订完善,加以专门法律条文细化对跨流域水资源的保护;也可以制定一部《流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在《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的框架下,针对各流域水资源特点和水污染现状,建立完善的各水流域资源保护机制,以期实现人与水资源的和谐相处[14]。4)建立健全完善的水权交易制度和水资源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水权交易制度提法和现实实践由来已久,但是在我国至今未建立起完善的水权交易机制,甚至连水权的概念界定都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不管怎样,市场经济体制在水资源的配置上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为了高效合理的保护我国水资源,应该加快我国水权交易制度的建立,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市场交易机制。水资源的保护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完善水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可以采取鼓励和奖励机制,发挥公众参与制度的监督作用,从侧面也起到了公众对自己水资源权益的保护作用。切实加强水资源执法保护工作1)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行政执法机构,理顺各行政执法机构的关系,加强统一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在水资源保护执法过程中,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始终要处于主导和统筹的地位,其他各部门都应当严格依法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15]。将现行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水利工程保护等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有效整合,建立起行政许可制度、行政收费制度和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的水行政执法新机制,把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整合起来办理水资源保护案件[16]。2)地方政府要从大局出发,着眼于长远利益,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狭隘思想,大力支持水资源保护行政执法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要吸取已经发生的水资源污染事件的教训,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对违反水资源保护法律的人和事进行严处,做到依法办案,推动依法治水管水和保护水资源[17]。3)明确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中的主导地位,流域内的各环境保护部门、水利部门、农渔林政等部门都应该是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的协助部门。在流域水资源管理方面,应当严格遵守《水法》规定,以流域管理机构为主导的管理模式,消除地方政府对流域水资源的越权管理现象,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对水资源保护的干涉[18]。4)加强水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执法能力。水资源保护行政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是落实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组织保障,各级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保护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注重对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训,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为水资源保护行政执法提供组织保障。高度重视水资源司法保护工作1)我国目前有十个海事法院,可以充分发挥这十个海事法院在跨流域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优势,赋予海事法院对跨流域水资源保护有专属管辖权,加大对跨流域水资源的司法保护力度,不仅可以解决跨流域水资源司法保护管辖权不明的问题,还可以起到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对水资源保护行政执法和司法的干预。于此同时,海事法院在对水环境案件的审理上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法律知识及技术能力,有利于跨流域水资源的司法保护,并能够有效节约国家的行政和司法资源。2)设立专门的环保法庭。环保法庭在西方国家设立已久,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贵阳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2007年11月20日设立)是我国最早设立环保法庭,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该环保法庭在对其辖区的环境案件审理和执行上取得许多成果,不仅加强了对水资源司法保护的力度,也打破了原来的地方政府对环境司法的干预,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3)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美国最早建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20实际70年代初),该制度现今已成为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该制度在我国学术界提出也是由来已久(学术界呼吁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学者和相关著作很多,本文不再赘述),但是在实践中,该制度一直未被确立,在此呼吁相关部门对该制度的重视和尽快在我国建立健全该制度。4)实行水资源环境保护诉讼举证责任倒置。我国的诉讼制度举证责任一般为“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水纠纷案件尤其是水环境污染案件和水污染公益诉讼案件中,现行的举证责任导致原告举证责任过重,举证责任分配失衡对原告不利的现状。因此,在水环境污染和水污染公益诉讼案件中,应该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把举证责任适当向被告加重,以加强对原告利益的维护和水资源的保护。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水资源最为贫乏的国家之一,而目前我国在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水资源法律保护的立法缺失、执法存在缺陷以及司法救济力度不够。强化对我国水资源的法律保护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完善立法、构建科学执法管理体系、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拓宽水资源保护路径、加强对水资源的执法、司法保护等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相信在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科学的管理体制的保障基础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水资源相关制度的逐步完善,珍惜、保护、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水资源,必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流体力学起源篇5

案例某县c村共有64户,351人。某年6月1日至7月5日共发生腹泻病人252例,罹患率高达71.79%,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为2个月,15岁以上的罹患率为68.12%,15岁以下为78.69%。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病程短暂,一般3~4天即恢复健康。经调查全村351人均饮用井水,全村有7口井,多数人饮用1号与2号井水,饮用者罹患率为77.81%;而饮用其他井水者为25%,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48.8、p<0.01)。病前有饮冷水习惯者罹患率为81.45%;无此习惯者仅为39.5%,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50.9、p<0.01)。于发病后10天采水样,从水源中分离到1株大肠杆菌。

你认为这次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流行面貌呈现什么型?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进行病因学调查?怎样控制及消灭这类腹泻病?(摘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1,12(5):319)

第一节传染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在人群中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即传染源、传染途径和对传染病易感人群。这三个条件统称传染病流行过程三个环节,当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时就造成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掌握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有助于制订正确的防制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一、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

传染源泉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患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等均为传染源。

(一)人作为传染源

1.病人(patient)病人是一个重要的传染源,因病人体内存在着大量有毒力的病原体且病人的某些症状亦有利于病原体从体内排出。例如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咳嗽,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患者的腹泻。病原体污染外界环境,增加易感者感染机会。

各种传染病的病程长短不一,按病程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各期病人作为传染意义的不同,主要取决于他是否排出病原体,排出数量与频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

(1)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这段时间称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病而异,短的仅有2~4小时(如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长的可达数月、甚至数年(如麻风病)。同一种疾病不同病例潜伏期亦有长短,但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末可排出病原体,此时病人已有传染性,例如麻疹、甲型病毒性肝炎等。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①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过程,潜伏期短的疾病流行趋势往往十分迅猛,很快即达高峰;而潜伏期长的疾病其流行波持续较久。②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有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③根据潜伏期,确定对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期限。一般按常见潜伏期加1~2天(附表6-1)。④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例如在麻疹潜伏期最初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其效果最佳。⑤根据潜伏期可评价某项预防措施的效果。

(2)临床症状期(clinicalstage):为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在该时间内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最多,有些症状又有利于并于病原体排出,故传染性最强。有些疾病在此期可有多种途径排出病原体。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除血液外,唾液、汗腺、乳汁等均可排出病原体,增加污染外界环境的机会而使易感者获得感染。

轻型或非典型病人往往未进行隔离与治疗,作为传染原的意义较大。个别病例如从事饮食工作则可导致该疾病的爆发或流行。慢性临床过程的病人,由于排出病原体的时间长,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不可忽视。

(3)恢复期(convalescentstage):在此期病人因病而引起的功能紊乱开始恢复,临床症状消失,机体产生免疫力,体内的病原体被消除,不再起传染源的作用,例如麻疹。但有些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在恢复期内仍能排出病原体,可继续作为传染源。有些疾病排出病原体的时间更长,甚至可终身作为传染源,例如伤寒慢性带菌者。

传染期(infectionperiod)指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间。传染期的长短因病而异,传染期短的疾病其续发病例呈簇状出现,每簇病例之间的间隔相当于该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长的疾病,续发病例常陆续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传染期是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2.病原携带者(carrier)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人。病原携带者是一个统称,因其所带的病原体不同而相应的称带菌(细菌)者、带(病毒)者、带虫(原由开蠕虫)者。病原携带者排出病原体数量比病人少,但携带者因缺乏症状而不易被发现,且能自由活动,有时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甚至引起疾病的爆发,一般可分为潜伏期、恢复期及健康病原携带者三种。

(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incubativecarrier):指感染后至临床症状出现前已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有人认为是传染病的前驱期。例如白喉、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等。

(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convalescentcarrier):指临床症状消失后仍能排出病原体的人。例如白喉、伤寒、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多数传染病人在恢复期病原携带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但少数传染病的病人持续时间较长,个别病例可终身携带。凡病原携带者持续三个月以内,称暂时病原携带者(transitorycarrier)。超过三个月称慢性病原携带者(chroniccarrier)。

(3)健康病原携带者(healthycarrier):指过去从未患过某种传染病而能排出某病病原体的人,多为隐性感染的结果,一般只能用实验方法证实,但隐性感染不一定均能成为健康病原携带者。此型携带者一般排出病原体量较少,持续时间短。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排出病原体的多少,持续时间的长短,个人职业及个人卫生习惯等。

(二)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

人感染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人畜共患病,目前已证实约有200余种,对人有得要意义的约90种。

1.人畜共患疾病按病原储存宿主性质可分四类:

(1)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主要在动物中保持延续,在一定条件下能传给人,人与人之间一般不引起传播,例如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等。

(2)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疾病一般在人群中传播,动物感染是偶然的,例如人型结核。

(3)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病:人畜均可作业传染源,例如血吸虫病。

(4)真正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必须以人和动物分别作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例如牛、猪肉绦虫病等。

2.作为传染源的动物家畜、野生哺乳动物、家禽及野禽均可传播一些疾病

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主要取决于人与动物的接触机会与密切程度,且与动物的种类和密度有关。

二、传播途径(modeoftransmission)

病原体为了维持其生物种的存在,需不断地更换宿主。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另一个易感机体,它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途径称传播途径。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必须依附于各种生物或非生物媒介,例如空气、水、食物、手、蝇及日常生活用品等,参与病原体传播的媒介物称传播因素。

(一)经空气传播(airbornetransmission)

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存在于呼吸道粘膜的粘液或纤毛上皮细胞的碎片中,当病人大声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其粘液或渗出物随气流经口、鼻喷出至传染源周围一定范围的空气中。根据颗粒的大小又可分类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三种形式传播。较小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被易感者直接吸入而引起感染,例如麻疹。在空气中悬浮的飞沫,当外层水分被蒸发时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核,它在空气中能飘浮一定时间,即使传染源已离开,易感者亦可因吸入飞沫核而感染,例如白喉、结核病等。含有病原体的较大飞沫干燥后落在衣服、床单或地面上,当人们在整理衣服或清扫地面时,带有病原体尘埃又飞扬,可造成呼吸道传播,例如结核杆菌、炭疽芽胞等。

空气传播的发生取决于多种条件,其中人口密度、卫生条件、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起决定性作用。

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1.患者多为儿童,且多为传染源周围的易感人群。

2.多呈周期性并伴有季节性高峰,以冬春季多见。

3.流行强度与人口密度、居住条件及易感人口的比重有关。

(二)经水传播(water-bornetransmission)

许多肠道传染病,若干人畜共患疾病以及某些寄生虫病均可经水传播。

1.经饮水传播因饮水被污染而引起疾病的水型流行早年十分猖獗,随着城市公共供水系统建立及水质的卫生管理,因饮水被污染而引起爆发在城市已很少见,但在广大农村仍是一个重要问题。经饮水传播疾病历史上已有多次记载,如1854年英国伦敦发生霍乱流行。流行强度取决于污染水源类型、供水范围、水受污染的强度和频度、病原体在水中的抵抗力、饮水卫生管理等。

经饮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1)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分布一致。

(2)除婴儿外,各年龄、性别、职业的人均可发病。

(3)停用被污染的水或水经净化后,爆发即可平息。

2.经疫水传播当人们接触疫水时可经皮肤或粘膜感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其危险性取决于人体接触疫水的面积大小、次数及接触时间的长短。

经接触疫水传播传染病的流物特征:

(1)病人有接触疫水史。

(2)呈现地方性或季节性。

(3)接触方式以游泳、洗澡、捕鱼及收割等多见。

(三)经食物传播(food-bornetransmission)

所有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个别呼吸道传染病(白喉、结核病)及少数人畜共患病(炭疽病)均可经食物传播。经食物传播可分两类:

1.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感染绦虫的牛、猪、患炭疽的牛、羊,其肉类含有病原体。患结核病的乳牛所分泌的乳汁可含有结核杆菌。感染沙门菌家畜的肉及家禽的蛋可含有沙门菌。当人们食用后可被感染。

2.食物在各种条件下被病原体污染食物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与销售的各个环节均可被污染。水果、蔬菜等只是机械地携带病原体,其数量不再增多。在另一些食品,如牛奶、肉馅等在适宜的温度下病原体可大量繁殖,人们食用后可感染而发病。

经食物传播传染病病的流行特征:

(1)病人有食用某种污染食品史,不食者不发病。

(2)易形成爆发,累及为数与食用污染食品的人数有关。

(3)多发生于夏秋季,一般不形成慢性流行。

(4)停止供应污染食品爆发即平息。

(四)接触传播(contacttransmission)

接触传播包括两类传播方式:

1.直接接触传播(directcontacttransmission)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与易感者直接接触而引起疾病的传播,例如性病、狂犬病等。

2.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contacttransmission)易感者因接触被传染源排泄物或分泌物所污染的某些无生命的物体而引起感染造成疾病传播,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某些呼吸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皮肤传染病等均可经此途径传播。被污染的手在间接传播中起特别重要的作用。

间接传播的流行病学意义,与病原体在外环境中的抵抗力、日常消毒制度是否完善、人们的卫生知识水平及卫生习惯等有关。

经接触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1)病例多呈散发,可形成家庭或同室内成员间的传播。

(2)无明显的季节性。

(3)流行过程缓慢。

(4)卫生条件差、卫生习惯不良的情况下病例较多。

(五)媒介节肢动物传播(arthropod-bornetransmission)

作为传染病传播媒介的节肢动物甚多,有昆虫纲的蚊、蝇、蚤、虱等。蜘蛛纲的蜱和螨。由于传播疾病的种类和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两大类:

1.机械性传播节肢动物接触或吞食病原体后,病原体在它的体表或体内均不繁殖,一般能存活2~5天。当它们再次觅食时,通过接触、反吐或随同它们的粪便将病原体排出体外而污染食品等,当人们食用这类食品后被感染。例如苍蝇能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

2.生物性传播吸血节肢动物呆咬处于菌血症、立克次体血症或病毒血症时的宿主,使病原体随着宿主的血液进入节肢动物的肠腔,使肠细胞或其他器官造成感染,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进行繁殖,然后再通过节肢动物的唾液、呕吐物或粪便进入易感机体。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增殖或完成生活周期中某些阶段后始具有传染性,其所需要时间称外潜伏期(extrinsicincubationperiod)。外潜伏期长短常受气温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为数极多,例如鼠疫、斑疹伤寒、疟疾、绦虫病等。还包括大约200种以上的虫媒病毒性疾病。

吸血节肢动物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1)有一定地区性,病例分布与媒介昆虫的分布一致。

(2)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季节性升高与媒介昆虫繁殖活动的季节一致或稍后。

(3)某些传染病具有职业特点,如森林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及野外作业的工人。

(4)发病有年龄特点,老疫区病例多见于儿童,新疫区病例无年龄差异。

(5)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直接传播。

(六)经土壤传播(soil-bornetransmission)

土壤可因种种原因而被污染,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使土壤污染。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尸体,由于埋葬不妥而污染土壤。有些肠道寄生虫病的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必须在土壤中发育至一定阶段才能感染人,例如蛔虫卵、钩虫卵等。某些细菌的芽胞可在土壤中长期生存,例如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等。这些被污染的土壤经过破损的皮肤使人们获得感染。

经土壤传播病原体的意义,取决于病原体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人与土壤接触的机会与频度、个人卫生习惯等。

(七)垂直传播(verticaltransmission)

孕妇在产前将其体内的病原体传给好的胎儿垂直传播,亦称母婴传播。从广义来看,可分为下列几种:

1.经胎盘传播受感染孕妇体内的病原体可经胎盘血液使胎儿遭受感染,但并非所有感染的孕妇均可引起胎儿感染。可使胎儿感染的病毒有:风疹病毒、水痘病毒、麻疹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b族病毒、腮腺炎及巨细胞病毒等。

2.上行性传播病原体经孕妇阴道通过宫颈口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例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3.分娩引起传播胎儿从无菌的羊膜腔内产出而暴露于母亲严重污染的产道内,胎儿的皮肤、粘膜、呼吸道、肠道均可遭受病原体感染,例如淋球菌、疱疹病毒等。

(八)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transmission)

医源性传播指在医疗及预防工作中人为地引起某种传染病传播,一般分两类:

1.易感者在接受治疗、预防及各种检测试验时,由污染的器械、针筒、针头、导尿管等而感染某些传染病。

2.生物制品单位或药厂生产的生物制品或药品受污染而引起疾病传播。

各种传染病流行时其传播途径是十分复杂的,一种传染病可同时通过几种途径传播。例如细菌性痢疾可经水、食物、媒介节肢动物及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因此当某种传染病在人群中蔓延时,必须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才能了解其真正的传播途径,从而采取有针对性防制措施。

三、人群易感性(herdsusceptibility)

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易感的程度称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以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表示。判断某一人群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水平的高低,可从该病以往在人群中流行情况,该病的预防接种情况及对人群进行该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而定。

(一)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

1.新生儿的增加出生后6个月以上未经人工免疫的婴儿,对许多传染病都易感,由于他们体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2.易感人口的迁入某些地方病或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区,当地居民病后或隐性感染而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当非流行区居民迁入使流行区的人群易感性增高。

3.免疫人口的死亡使人群易感性相对升高。

4.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有些传染病如天花、麻疹等病后有长期免疫力,有的能维持终身。一般传染病病后或人工免疫后,其免疫力逐渐下降,最后又成为易感者,使人群易感性增高。

(二)影响人群易感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1.预防接种对易感人群施行人工免疫是降低人群易感性最积极的方法。人工免疫所获得免疫力不能维持终身,故对易感人群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

2.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经过一次流行后,大部分易感者因感染而获得免疫,但不能依靠这种方式来降低发病率,因流行后传染源数量增多,有时反而可促进该病传播。

3.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隐性感染者虽无症状但也是传染源,不可能期望它的增加来制止疾病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与疾病流行关系

易感者大量减少能抑制疾病的流行,甚至使流行终止。但也不能认为易感者上升至某种水平就一定能发生疾病流行,因疾病的发生必须有传染源的输入。

四、疫源地与流行过程(infectiousfocusandepidemicprocess)

(一)疫源地

指传染源向周围排出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每个传染源可单独构成一个疫源地,但一个疫源地内可同时存在一个以上的传染源。一般把范围较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疫点。范围较大的疫源地或若干疫源地连成一片称疫区。

1.疫源地范围

取决于三个因素,即传染源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免疫状态。例如疟疾的疫源地范围,一般以传染源为核心、以按蚊飞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麻疹的疫源地则为传染源周围较小的范围。不同传染病的疫源地大小不一,同一种传染病有不同条件下,其疫源地范围也不相同。

2.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1)传染源已被迁走(住院、治愈或死亡)。

(2)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传染源排至外环境中的病原体。

(3)所有易感的接触已度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而未发病或感染。

(二)流行过程(epidemicprocess)

每个疫源地均由它前一个疫源地引起的,而它又是发生新疫源地的基础。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疫源地被消灭,流行过程也就中断。

1.流行强度(epidemicprocess)

(1)散发(sporadic):某病在一定地区或国家其发病率维持在历年水平。一般多用于区、县以上的范围。各个病例在时间和空间上常无联系。

(2)流行(epidemic):某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发病率的水平。

(3)大流行(pandemic):某病发病率远远超过流行时的发病率水平。它的特点是传播迅速,大流行可超越国界而波及许多国家。

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既是生物学现象又是社会现象。流行过程又受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

(1)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通过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起作用。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理、土壤、动植物等因素。其中以气候与地理因素尤为重要。自然因素可直接作用于传染源,对以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影响更大。例如疟疾、乙型脑炎的流行常受气温、雨量和湿度等影响。疟疾病例多在春夏季复发,其时如按蚊密度高,复发病例作为传染源的作用就大。自然因素对传播途径的作用亦大,夏、秋季因暴雨可引起洪水泛滥,如当地猪或鼠类中流行钩端螺旋体病,它们的尿可污染水体,当人们接触污染的水体后可导致钩端螺旋体病爆发。自然因素对易感人群亦有一定作用,寒冷季节,人群室内活动多,接触密切,常出现呼吸道疾病的季节性高峰。

(2)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生产劳动及居住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卫生设施、医疗条件、文化水平、防疫工作、经济、宗教等人类活动所形成的一切条件。社会因素作用于三个环节而影响流行过程。社会因素对流行过程既有促进作用亦有阻碍作用。

流体力学起源篇6

一、我国物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意义

1.解决人才紧缺困扰

在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21世纪12类紧缺人才之一。据统计,今后10年的物流师缺口很大,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紧俏职业之一。目前从事物流业的人员中还有大部分是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而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物流人才的职业化进程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

2.促进我国物流经济发展

加快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积极鼓励国内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开展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培养现代物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对引进的物流中高级技术人才与高级管理人才,符合政策规定的,给予相关待遇。

3.丰富我国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物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整合配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教育部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是一个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多种层次、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我国物流人才资源开发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二、国外物流人才开发的经验启示

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物流业发展很快,促进了对物流人才的巨大需求。开设物流课程的大学主要都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其中美国占了50%,德国为24%。[1]美国是世界上物流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建立了包括研究生、本科和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体系。其中部分高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学位教育,构建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2]

1.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

在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中,主要包括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大方面。[3]另外,国外物流人才的培训、资格认证等方面的工作开展也很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培训机构和认证体系。特别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产生的效果较为明显。

2.发达国家物流人才资源开发的特征

物流业发达的国家普遍认为,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关键是建立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为此,发达国家的物流教育和职业培训非常发达,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首先是在物流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全面开展物流职业教育;其次是在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并为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再次是在部分高等院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许多国家认为,对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最重要的方式。[4]

三、21世纪我国物流业人力资源开发特征分析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形势不容乐观。而我国物流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便是懂得现代物流理念的专业人才极度匮乏。[5]

1.物流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

(1)物流人才数量大幅增长。目前,我国物流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现代物流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008年中国的物流业增加值已占整个gdp的6.7%,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16.5%。物流人才数量大幅增长,各类企业中物流的从业人员总数在1000万人以上。

(2)物流人才市场缺口较大。物流人才被国家列为十二种稀缺人才,可到交通运输、现代商贸(连锁、超市、配送、特许经营等)、邮政、速递、国际贸易、港口、机场、物流园区、商检、海关、信息产业、制造企业、国际货物等各个领域、行业、部门工作。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权威预测,2010年我国物流人才缺口为600万左右。[6]

(3)物流人才专业化水平不高。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群体数量具有较大规模,但是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约20%,而其中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少。

(4)物流人才供需不对称。目前,中国的许多高校与职业院校都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或相关专业,但单从数量上已难以满足物流企业的需求,何况既懂得物流管理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权威预测,中国未来20年里,物流人才紧缺为600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为50万左右。[7]由于企业的物流人才短缺,又没有合适的物流人才引进,只好用普通员工代替物流人才从事相关物流工作,难以发挥物流的增值功能。

2.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人才高校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物流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我国高校物流专业的发展始于2001年,自教育部正式批准北京物资学院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起,物流专业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不足10年。与现代物流相适应的本科生物流教育体系才逐步形成。

1)缺乏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由于物流专业在我国刚刚建立,缺乏物流教育理论、缺少经验必然导致物流教育体系的不健全。目前在物流教育方面,我国更注重对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方向的人才培养,物流经济作为另一个发展方向,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另外,物流专业作为一个热门专业,许多学校在开设物流专业时,存在盲目性,仅仅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缺乏建立物流专业的可行性分析,简单地将传统物流专业转化为现代物流专业,使得物流专业在本科生阶段的教育良莠不齐。[8]

2)市场需求与学校人才适应能力错位。物流专业的发展在我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缺乏前瞻性和实践性,总是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作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高等院校受资金及场所的局限,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物流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岗位实践与实际上岗应用能力不足,往往需要一个过渡期来适应刚刚发展起来又更新很快的新行业,社会认可和评价尚不充分,造成市场需求不能满足,使得毕业生就业评价不高。[5]

3)课程设计重理论而轻实践。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但更注重实践性。学校教育要向学生讲授相关的物流理论,同时还要加大对实践操作的训练,由于许多学校没有良好的实训基地和相应的实践设备,学校教育多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

4)学校教师队伍和专业建设滞后。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是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地理学、物流学、工程学等许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专业。由于我国物流发展起步较晚,物流教师队伍的建设十分滞后,许多学校是在申报物流专业时根据专业课程设置来确定教学团队,因此,从事物流教学的教师大多来自于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或其他与物流相关的单一专业。另外,学校对于物流教材、教学设备、教学实践等方面的专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2)物流人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机构种类繁多。由于物流人才市场供需的不对称性,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及时地给予满足,于是形式各异的物流职业系列培训和短期培训机构发展迅猛。通过短期培训,颁发物流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也催生了培训机构的急功近利倾向,使得通过培训获证的学员缺乏物流管理知识,工作能力不强。

2)培训效果参差不齐。目前我国物流培训市场主要存在两大不规范现象:一是体系繁多,不同的政府部门有不同的物流培训体系,而实际培训内容又大相径庭,教材不统一,师资不规范。由于我国多数学校开设这类专业时间不长、教学设备不完善,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次上,无法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3)企业的技能培训浅尝即止。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经常停留在技能层面或专家讲座上,注重投入少、见效快的短期效应,虽然可以缓解燃眉之急,但并非企业物流发展的长远之计。这些再就业人员只能靠参加企业或社会培训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在就业人员培训和物流职业资格认证方面,社团组织、培训机构推出了名目繁多的培训课程和认证资格,为满足企业发展和向当代物流转型提供了急需的人才,然而,培训出的物流师与实际岗位脱节,凸显了物流职业教育面临的尴尬局面。

四、21世纪我国物流人才资源开发的重点

物流人才是物流经济发展的关键,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关系着物流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我国物流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人才素质不高、物流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因此,解决人才问题必须进一步开拓创新,将物流人才的发展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1.强化物流人才规划的经济服务功能

物流人才要认清当前国内外物流经济形势,结合我国物流经济发展现状,以便更好地为物流经济发展服务,以物流经济发展的成效检验人才工作的成效。紧紧围绕物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与社会发展的主题,确保物流人才队伍的规模、素质、结构和布局与我国物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2.强调物流人才规划的需求导向

立足于新形势下我国物流经济形势转变的特征,探究其对物流人才的作用和影响,明确对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进而分析物流人才的需求特征,并预测其需求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需求为依据,明确物流人才队伍结构、能力建设,确定物流人才资源开发的目标、方向和重点。

3.突出物流人才规划的能力本位

坚持以物流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树立先进的、严格的教育培训理念,以提高物流人才的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人才培养。重点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依托高等学校的教学优势,抓紧培养造就一批能够肩负实现跨越式率先发展重任的高素质物流专业技术人才。要突出培养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明确物流人才发展的结构目标

物流人力资本的提升,既有量的规定和质的要求,又需要结构和布局的合理。诸如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功能的优化升级,对于提高物流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形成良好的企业团队合力,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有着十分显著的意义。

流体力学起源篇7

【设计理念】让探究性学习气氛充满生物课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探究性学习在生物的殿堂里永远闪烁光辉吧。

【教学目标】①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及解决办法,了解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一般措施。②进一步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保护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①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②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生活中的生态问题有较浓厚的兴趣;学生思维较活跃,有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的能力非常强;思路广,想到的策略新颖,提出的建议可行性强。(针对将要面对的学生)

【教学策略】利用课前收集的图片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资料,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也可以针对学生提出最多的问题加以讨论、分析,引起学生的震撼和共鸣,达成“要保护环境,停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的共识;结合州内情况:提出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开发甘孜州的资源发展经济的问题,让学生学有所用、学用结合;最后提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小事做起。

【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采取措施的资料,准备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提供当地有关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调查或收集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课外收集资料 课外收集环境污染的资料: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垃圾)污染的现状及严重后果;各种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给学生布置收集资料的课题,确定查找范围和目标,进一步让学生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方法,养成遇到问题后通过分析及查阅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活动一:课堂讨论和交流 将课外查找到的资料呈现在课堂上,根据所收集资料提供的相关信息,分组讨论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让课堂氛围活起来,达到愉悦地共享资源、愉快地学习,增强同学间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活动二:留住魅力康巴 观看我地的旅游风景图片及资料,针对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药材资源的开发提出可行性建议。 展示美丽的甘孜“人间仙境”和开发资源发展经济中的生态问题,让学生提出保住“仙境”的措施,提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4、活动三:环保靠大家 认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提出从身边小事做起,

资源共享,激情引入

师:我每次到成都都会有点不适应,也许是周围的环境:立交桥、高楼、不同型号的车,踩着现代都市的步伐,害怕跟不上节奏。转念又想要是出门前装灌一瓶跑马山下的清泉该多好啊!罐上一大口袋家乡的空气该多好!此时我也会想起3年前我同学到康定旅游时说的话:“想躺在开满山花的草原上,闭上眼睛,尽情呼吸,享受大自然”。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几百万年来,地球默默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人类为了生存发展,不断地向地球索取,然而许多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直接破坏了生态环境:长江流域洪涝频频;黄河断流;淮河水因为污染严重而无法作为饮用水源;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愈演愈烈。

同学们,你们身边能感受到的生态问题是什么?

生:水污染、燥音、固体废弃物、沙尘暴……

师:今天我们就选取一些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分析其原、危害、一般的治理措施(展示图片)

生: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沙尘暴

师:选取息息相关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二:展开讨论,分析资料

师:展示课件中有关空气、水污染图片:(布置分组讨论原因?危害?措施?)

生:(1组)工业排放烟尘、有害气体,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交通工具的尾气等

生:(2组)危害身体健康: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长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影响天气和气候,例如: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师:你们总结得非常好。关于全球变暖这点,我们是有体会的。夏季,各省高温预警的次数又破记录的新闻太多了,这道让我的家乡成为了避暑的好地方,可是家乡的海螺沟冰川也发出了全球变暖的信息,我们来看专家说的。展示图片资料(之后究其原因)

师:全球变暖是最大的原因,另外冰川自身有一个衰退期,但人为的活动很可能会使这种衰退加剧。旅游旺季时,每天进沟的游客超过1000人,游客在冰面上活动,游客抽烟,坐下来休息,影响无法避免。

针对前面提到的空气污染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生:(3组)1、控制排放2、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3、 绿化造林,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特别是有害物质

师:有关水污染:(展示图片原因?危害程度?措施?)

生:(4组)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 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水土流失;矿山污水。

生:(5组)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 造纸污水, 农业污水, 都市垃圾 是死亡有机物,需氧微生物要分解这些物质,必然消耗氧,导致水中缺氧维系河流净化的能力受损,河流和溪流发黑, 变臭, 毒素积累, 危及鱼类的生存,伤害人畜。

师:措施?

生:(6组)污水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改变以往的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变为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的生物防治手段。

师:上面一幅幅画面,一串串数据让我们窒息,我国的沙尘暴灾害可以说是俞演愈烈。“沙尘暴”是大自然的语言,是大自然的呐喊,空气污染,水污染是对人类的一种报复。让我们呼吸点新鲜空气吧!(展示家乡美景 )家乡没有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吗?

生:……

师:(展示资料甘孜州、面积、人口、经济),甘孜州也会面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问题,并且只能向高山、河流、草原索取资源,掠夺式地、疯狂地索取,导致山体滑坡、公路塌方,泥石流频频发生,曾经阻断了许多条交通要道。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将森林、草原植被破坏了,2009年7月,大地发出了怒吼,爆发了泥石流灾难。(展示)

回顾1995年的洪灾

引入活动二:(畅所欲言――留住魅力康巴、人间仙境?(背景音乐《美丽的康定溜溜的城》)

生:恢复植被,颁发采矿许可证,规范采矿,植树造林、办理药材采挖许可证,相关部门定时上山清查。

师:(展示并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国家采取制定方针、政策颁布相关法律规范资源开发,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的和谐发展道路。

我们个人又该怎样?引入

活动三:“环保靠大家行”,保护我们的生物圈,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行的事?

流体力学起源篇8

关键词:multisim12.0 电子线路 实验教学 设计初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170-03

当前由于部分学生创新意识弱、知识掌握不牢固和缺乏毅力,导致他们创新能力偏低,学习的效果不尽人意[1]。为改变这一状况,引入multisim12.0仿真软件模拟实际电路,将多媒体及屏幕广播应用于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了解到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并不抽象,而是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着的,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为配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而开设的。首先采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中的multisim12.0软件来对模拟电路进行仿真运行,让学生完成eda技术方面的初步训练,然后搭接出实际电路[2]。通过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能力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均能进行全面的检验[3]。

1 multisim12.0软件简介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所用的multisim12.0是美国ni(国家仪器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12.0是目前该软件的最高版本。它具有更加形象直观的人机交互界面,包含了source库、basic库、diodes等15个元件库,提供了我们日常常见的各种建模精确的元器件,比如:电阻、电容、电感、三极管、二极管、继电器、可控硅、数码管等等。模拟集成电路方面有各种运算放大器、其他常用集成电路。采用图形方式创建电路,再结合软件中提供的虚拟仪器:数字万用表、函数信号发生器、四踪示波器等对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仿真和测试,设计者可以轻松地拥有一个元件设备非常完善的虚拟电子实验室。

2 multisim12.0软件应用实例

为了培养学生在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中对电路的分析能力、发现规律并验证结果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选择了一些既实用又有代表性的课题:常用波形转换发生器、双电源共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动、静态分析)、微积分运算电路等。下面以直流串联型稳压电源仿真为例,说明 multisim12.0软件的具体应用。

2.1 直流串联型稳压电源总体结构

当前绝大多数设备及装置都需要直流电源进行供电。这些直流电除了少数直接利用干电池和直流发电机外,大多数是采用把交流电(市电)转变为直流电的直流稳压电源。直流串联型稳压电源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直流串联型稳压电源由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和稳压电路四部分组成。电网供给的交流电压(220 v,50 hz)经电源变压器降压后,得到符合电路需要的交流电压,然后由整流电路变换成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脉动电压,再通过滤波电路滤去交流分量,得到比较平直的直流电压,但这样的电压会随着交流电网电压的波动或负载变化而变化,故在对直流供电要求较高的场合,还需要稳压电路,使输出电压更加稳定。

2.2 直流串联稳压电源原理图输入

利用multisim12.0软件友好的操作界面,建立新文件,新建项目,创建电路图,连接电路。直流串联型稳压电源仿真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虚框标注了四部分模块组成。采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稳压电路是一个闭环的负反馈控制系统。

(1)原理分析。

假设由于负载电阻的变化(输入电压不变)引起输出电压瞬时降低时,通过r4、r5,调节的取样电路,引起三极管基极电压()b成比例下降,由于三极管的,所以发射结电压()be将减小,于是与构成的复合管的基极电流(iq1)b减小,发射极电流(i)e随之减小,管压降(uq1)ce增加,由于输入电压不变(),这样输出电压就上升,反之,输出电压则下降。通过以上的负反馈控制,最终使输出电压稳定,达到稳压效果。

2.3 输出电压调节范围

调节取样电路中的值可改变输出电压。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

输出电压的最小值为: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调节的阻值就可以控制输出电压的范围。这里,以保证调节到合适的阻值时,稳压输出6 v。

3 仿真验证

在multisim12.0 软件右侧栏的仿真仪表中选择multimeter(万用表)xmm1和xmm2分别测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管压降vce和输出电压,选择四踪示波器xsc1方便测试各点输入输出波形。

3.1 负反馈稳压仿真

改变负载阻值,分别调整为330、100和1k,万用表xmm1和xmm2测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管压降vce和输出电压的值如表1所示。

由表1中的测量值可以看出,当负载变大时(330调整为1000),引起输出电压瞬时降低,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管压降vce变大(39.12 v变为39.25 v),导致输出电压由6.097v增至6.099v;当负载变小时(330 调整为100 ),引起输出电压瞬时升高,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管压降vce变大(39.12 v变为38.68 v),导致输出电压由6.097 v降至6.089 v,稳压6 v得以验证。

3.2 稳压系数测量

衡量稳压电源稳压的主要质量指标有输出电阻,稳压系数和纹波系数。这里选取了稳压系数进行动态测试。在输出端接入负载=330 ,当负载不变时,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相对变化之比,即(式1),调节电源输出值,模拟电网电压波动10%,测得数据和如表2所示。将数据带入(式1),得,可见输出电压相对稳定。

3.3 仿真值与理论值对比

当电源电压为220 v时,将仿真电路图2中的滑头调整为0%,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得=3.628 v(理论值=3.77 v);滑头调整为100%,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得=8.546 v(理论值=8.87 v)。与理论计算值对比,相对误差为0.038%。

3.4 仿真波形

在仿真仪表中选择四踪示波器xsc1,测得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各点电压波形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正弦波经整流桥整流输出为,再经滤波得到纹波,最后在负反馈稳压电路作用下输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通过观测仿真波形,比较直观地验证了直流串联稳压电源原理的正确性。

4 结语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力工程类包括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其应用的学科,只要与电子行业有关的都要用到模拟电路,晶体管,集成运放,反馈,直流稳压电源是我们常用的器件和电路。通过multisim12.0 仿真软件在电子线路实习中的应用,使概念原理多、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劲的模电课程学起来更轻松,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苑广军,孙继元.工程对象教学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21-22.

流体力学起源篇9

【关键词】国有企业 人力资源 管理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大陆的市场经济秩序正进一步调整,不断向国际化的边缘游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我国有经济占重大成份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一大批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及跨国公司的大量涌入,国有企业如何应对,将是经济界人士共同关心的课题,然而,国有企业改变其固有几十年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方式,将企业的战略重心转移到人力资源上来应该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中,几乎均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人才保留、制度建设、资本投入和资源管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人才保留机制不完善,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流失严重,而且流失的人员绝大多数是人力资本含量高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据2003年南阳市经委对市属系统70户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现状的调查表明:国有企业1990年以后引进的本科学历以上人员的流失率高达64%,而高科技民营企业的流失率却仅为5%,这与国有企业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人们形象地把国企比喻成其他类型企业的人才实习工厂,人才流失严重。大家都知道,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制度的竞争,也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企业的未来,而失去人才也就将失去一切。近年来,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技术骨干纷纷流向外企、合资等企业,国有企业成了人才培养的摇篮。这些流失的人才,都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的人员、科研学术带头人或掌握企业主要销售渠道的人员。这些人才的离去,使国有企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更有甚者,一些单位的科研人员或销售人员集体跳槽,致使原单位无法经营下去,最后只能倒闭,人才的流失和人才的不合理的调动成为制约人才结构的首要因素。

(二)激励机制的不灵活或失效,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

激励不足是目前国企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国企在工资、薪金等货币性物质激励方面较外企或民营企业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骨干人员的收入相差更加明显。调查发现,在外企中,普通员工的月薪收入在2 000至5 000元,主管月薪收入在3 500至7 000元,而经理月薪收入则在7 000至20 000元,这大大高于市属国企经营者平均1500元左右的月收入。一些国企不仅正激励不足,而且负激励也严重不足。经营者只负赢不负亏,没有建立起真正对国有资产负责任的机制,薪酬激励作用丧失。另外,国有企业在工资、奖金的具体发放方面,由于部分企业不重视基础管理工作,没有经过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致使在薪酬发放上随意性强,不太公平,严重挫伤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三)不善于营造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人力资本投资不够

由于国企未把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而且也未被作为经济发展本身的一种科学规律加以总结和应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善于营造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管人,而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核心是统一员工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二者只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严重脱节

目前,我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其职能多为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还没有完全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将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培训统一的规划。企业培训工作通常与人事部门分离,一般由业务部门负责进行短期培训。而且,这种培训多限于岗位培训,常着眼于眼前利益,存在严重的短视行为。

二、适应企业发展,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架构

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和强有力的、渠道畅通的人才保障机制。随着国有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和科学决策越来越依赖于企业的组织架构,实现由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向扁平的事业部制的转变是企业高效运转的保证。

(二)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建立企业人才后备库

从上至下树立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或重要性大于物质资本投资的意识,并在适当比例上,将物质资本的投资向人力资本的投资转移。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建立企业人才储备库,以克服国企人员富余和人员短缺并存的困境。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应包括宏观、微观和长期、短期人力资源的招聘、使用、培训、晋升、调迁等计划。对企业而言,建立人才库相当于积聚不断向外释放的势能。人才库的来源既可以从外部招聘,也可以通过内部提升。事实上只要有合理的培训计划、激励机制,能更好地为企业带来利润的还是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关键是管理者应该学会在工作中培养人才,在培养中使用人才。在培训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普通员工的教育培训,而且还要注重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无论企业的制度创新,还是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都有赖于企业家的创造性工作。

(三)引导管理者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营造特色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

人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把人力资源看作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每个员工充分发挥所长,做出更大的绩效。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应做到使用与开发并举,在对员工进行业绩考核的同时,还要关注对员工发展目标的考核。与此同时要全面加强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人力资源管理在于管人,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是人的思想,二者结合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环境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具体体现和贯彻落实。

(四)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激励制度

流体力学起源篇10

一、挖掘教材,深化备课,整合教学资源,形成案例资源库,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物质”基础

教学资源是教学的“物质”基础,没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就无法落实有效教学。备课是实现教学资源优化与整合的首要环节,它不仅要突出对教学的核心内容与核心问题的研究,还要对相关的内容和派生的内容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研究程序和解决策略,并广泛联系与核心的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教学资源。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实践,我们探索出了一套在备课环节构建课堂教学资源的模式(见下图)。

在备课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构建知识目标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着眼于对教材的研究,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展教学内容,在突破教材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的同时,整合关联内容(学生“邻近发展区”知识),挖掘派生内容(形成学生能力发展的知识);二是着眼于学生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三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资源构建:①构建情境素材。创设情境必须围绕教学的核心内容,为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具体的素材,这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总结经验,达到“触境”“生情”的效果。②构建问题资源。在课堂上,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在备课环节,教师应深入教材,既可以在教学重难点处创设问题,也可以根据学情,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此外,为了发展学生能力,在探究环节构建问题资源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发问,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③构建合作、探究、交流的教学活动资源。有效的课堂首先是开放的课堂,重视教学实践活动的课堂。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亲身体验的活动资源,让每个学生有动手动脑的机会;给学生预设探究与交流的空间与时间,保证学生的思维沿着交流、思考、推敲、总结的方向发展;根据学生、学科、教材等情况,对探究性学习活动作出科学具体的部署,如对学习小组的科学分工、探究性学习的问题设计、探究性学习的时间设定以及教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引导等。

为了更好地优化教学资源,构建有效课堂,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科专题的教学,我们都设置有一个大集体备课组,采取“备课反思讨论修改上课实践再反思形成优秀案例”的流程进行备课,对所教学的学科专题进行系统的、具体的研究,总结教学资源构建的基本方法,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教学流程。比如,初中化学教学形成了“情境引入,激趣导课实验演示,探究验证深入分析,解决问题运用纠错,整理提高”的课堂教学流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则形成了“营造情境,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深入感知合作探究,品读提升拓展延伸,形成能力”的课堂教学流程。最终以学科为单位形成“学科导教导学案例”与学科教案资源库,以方便科任教师资源共享。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实效

前苏联教科院院士马赫穆托夫曾说过:课的结构是作为一种有益的组织知识,作为一种指示和标准理论而被人们理解和运用。事实证明,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能使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为了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我们精心设计教案,精心研究课堂教学结构,并反复实践,力图构建出不同学科不同专题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各环节条理明晰,结构紧凑,效果显著。如针对小学作文指导课的教学,我们构建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审题训练,确定方向范文引路,渗透技巧小组合作,打开思路确定题目,拟定提纲”的教学模式。下面以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一位亲人”的作文教学为例,简要谈谈作文教学在构建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方面的具体操作。

【教材简析及教学目标】

本次习作是写一位亲人,旨在通过习作激发学生对亲人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和练笔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反映亲人的个性特点和品质的方法,并养成独立构思和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进而达成作文教学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在具体事例中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写出真情实感,这既是本次习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将通过整合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通过典型事例描述亲情,表达情感)与预设的片段范例(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来降低写作的难度。

【教学资源的建构】

1.预设3-5组有关亲情的视频素材,营造情感氛围,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2.生成习作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构建教学活动资源,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以“介绍你的一位亲人,用一个事例说出他(她)的品质或特点”为话题,开展说话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

3.习作技巧的渗透,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通过对事件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或特点,让学生习得写人作文的基本技巧。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审题立意,确定方向范文引路,渗透技巧拟定提纲,构思成文”为模式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你与亲人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吗?请你跟老师一起走进这组画面,去寻找那些感人的、温馨的回忆吧!(出示5段视频,配音解说,渲染气氛,勾起回忆,梳理素材,体会亲情)

我们的亲人用行动传达出对我们的爱意,他们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是如此的亲切,请你告诉大家:此时,你想到了谁?

将学生的生活作为习作话题,创设温馨感人的情境,诱发学生“触情生思”,打开学生与亲人共处时的记忆闸门,用心捕捉感人的亲情,如同挖了一条习作思维的“沟渠”,引入了生活经历的“活水”,让学生明白写作是表达情感的需要。

(二)审题立意,确定方向

1.审题明旨。习作之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做法是:学生读习作要求,教师总结要点。写一位亲人,要求在典型的事例中,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或特点,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2.立意选材。请学生把自己最喜欢、最敬重的一位亲人隆重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要说清楚你的这位亲人是谁?做了一件什么事?你为什么敬重或喜欢他(她)?(学生分小组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全班交流、总结)

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立意”与“生活”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在对亲人的回忆中领悟习作目标,自主表达情感,达到新课改理念下“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我笔录我思”的习作要求。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活动是构建学习活动资源,搭建交流平台。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组织评讲,并及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功能。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人自学、小组成员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组内成员间的相互合作,而小组之间的竞争,又激发了学生习作交流的热情。

(三)范文引路,渗透技艺

教师在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后,请学生说说如何把平常的事情写具体,并反映出人物的品质。做法是: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撷取一个片段为范例,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学生阅读后,同桌间进行讨论,接着全班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从而得出写人习作的技巧——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或品质,在字里行间渗透自己的情感。

运用片段范例结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来积累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这是最切合儿童心理的言语表达范本,这种“榜样”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拟定提纲,构思成文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可见,列提纲是一种很好的习作方法。习作前请学生运用列提纲的方式,把本次习作构思成文。教师可提供几种常用的列提纲的方法,由学生独立完成提纲的编写。

列提纲是提高写作效率和写作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来就能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时,需要根据习作的类型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有关环节可作适当的增删或调整,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样做的目的是有效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审题、思考,在快乐的活动中掌握写作技巧,在合作探究和体验中完成写作,从而提高作文指导课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