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教学论文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17 09:35:12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篇1

一、情境教学法及其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构建一个具体的情境,将学生引导浸入这一个情境中,设身处地感受情境中人物的遭遇或是情感变化,从而明确其中所包含的相关知识内涵。情境教学法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初中生在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方面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单纯依靠口头讲解很难让学生彻底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内涵。而通过情境教学,就可以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对相关知识予以深层次的感悟领会。具体而言,情境教学法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情境教学法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情境素材的引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点与素材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二,情境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通过这样一种方法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不会出现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情况,对于教学成效的提升作用显著。第三,情境教学法可以实现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多角度呈现,改变了以往单一教学模式对知识呈现较为局限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认识到思想品德知识的内涵,有助于学生思想素养水平的提高。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施方法

1.设计适当的情境。要将这种方法切实运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以便能够在教学中运用这些情境展开教学。在设计情境时,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尤其是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等,确保设计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起到实际的教学效果。第二,情境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贴合,即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要点进行情境设计,不能脱离教学活动。比如,针对“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这一章节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当前对国家政策制度不了解的状况,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能够反映相关知识的情境。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际体验情境:在课前让学生彼此交换外套进行试穿,然后根据学生的试穿结果,向学生提出衣服与身体要相互适配的观点。然后由此引申到教学内容上,提出国家政策、制度要和国家实情相符合这样的理念。如此,凭借这个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相关知识要点,提高了教学效果。2.教学情境的运用。在设计好教学情境之后,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对其进行巧妙的利用,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一般说来,情境导入可以在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进行。在课前,导入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即将要教学的内容充满兴趣。在课中,导入情境可以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化验证,加深学生理解。比如,在讲“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这样一个情境:一名菜贩在菜市场卖菜,不小心遭遇小偷,被偷走了几百元钱。菜贩到派出所报案,但是接待的工作人员爱搭不理的,使得菜贩无可奈何,只能自认倒霉。教师引导学生浸入情境中,假设自己是菜贩,应该怎么做。在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所要教学的内容,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引导和规范。待相关知识讲解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在引入一个相似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对这一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处置。如此,就可以起到强化巩固的教学效果,使教学情境的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出来。3.教学情境的优化。在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改进,使得这种方法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在优化教学情境时,重点在于根据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反馈进行针对性改进。例如学生反馈教学情境的引入时机不好,教师就可以对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的引入时间进行优化。若是学生反馈在教学情境中的融入程度不深,那么教师则需要改变教学情境的内容设置,确保学生能够更深的融入。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新颖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这种教学方法的积极意义,从设计情境、运用情境和优化情境这些方面出发,切实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进步发展。

作者:谭建芳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加林.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2(07):153-154.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篇2

论文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最优化策略

 

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学生能学到本学科的文化知识,而且还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思想品德课就枯燥无味,学生对本学科重视就不够,兴趣也不大,课堂缺少活力。作为一名想品德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是“导演”,有责任改变课堂现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科学性和兴趣性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此,笔者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谈谈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是一种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的活动。学习的目的性会影响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形成,学习动机又会变成学习的动力。目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厌学情绪,就是对思想品德课缺乏正确学习动机的表现。所以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思想品德课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关系。中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开始对自己的理想和前途有所思考和打算,一旦他们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对自己的成长及未来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其次,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学习内容广泛、丰富,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就会产生求知需要,进而形成一种激励和鞭策自已的力量,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大量的事例和生动翔实的资料,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

二、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性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德育论文德育论文,倡导师生平等、生生交流,使师生间真正成为互动、交往的动态关系;就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并以此推动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探讨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努力实现教学过程零缺陷。我们要改变以前教师首先针对教材提出自学提纲,并且力争求全求细的做法。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禁锢了,实际上也就是教师画圈让学生跳,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几节课上下来,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了并且千变万化、海阔天空,对一节课的重、难点冲击很大;所以现在每一节课,只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提出两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是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自由创设,并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展开:①学生自主回答;②自主组织答案;③自主相互质疑、释疑。教师在学生互动的基础上精讲、明理,体现“导”的作用。

三、联系生活和热点,优化学习内容

生活即教育。教师要挖掘思想品德生活化的内容,这些取材于真实生活的事例将极大地启动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讨论、体验、参与、感悟中形成和确立起来了。比如《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课,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一环节我苦苦思索小论文怎么写论文。设计问题。当你看到病人需要急救时,你会拨打什么电话?当你遇到火灾时拨打……以一联串的来自生活的问题进行发问,起到较好的效果。还有女生晚自习回家时怎么做可以尽量避免侵害?发生火灾时请你模拟报警等生活化情景的创设,使课堂贴进学生的生活,也有实用的价值。七年级思想品德《自我新形象》一课中,对于“追星”一事,教师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真实的“追星”经历,让同学们一起感受到“追星”背后的另一层面:浪费青少年宝贵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这种源自于学生的生活性案例更容易走近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

学习内容联系社会热点。思想品德课应关注社会大事并引入我们的课堂。四川汶川地震,让学生学会顽强,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珍惜生命,学会坚强的面对挫折,感受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的民族精神;关注国家新领导集体的产生,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树立主人翁意识;关注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等等。这些发生在学生的身边,或通过传媒能够了解到的,都是品德课的内容和素材,而且最具时效性,最为学生喜欢。

四、优化教学设计,注重教学效率

教学必然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是让教学达到高效率的一个主要环节德育论文德育论文,这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只有教师将教材读通了,真正消化了,体会到了教材的真谛,才能好好运用手中的资料,设计高效的教学流程,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对教材的讲解,我们要充分考虑教法,学生的学法,组织好教学流程。学生所要理解的关键地方,资料的巧妙运用,问题的设计,教材的补充,内容的深化,这都是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一个高效的教学设计,就为高效的课堂准备了条件,同样也为学生上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上课的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课所做的一切准备,都是在高效的前提下进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高效的课堂服务的,课堂是教学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是教学的中心工程。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在思想品德课中,引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是现代化教学的必备手段。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择不同的图片,再配上音乐,与课文内容进行整合,在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又愉快的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如:在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一课的时候,利用少数民族的图片,再配上《爱我中华》这首歌引入课文,学生兴趣高涨,再插入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风俗、以及我国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等。这课知识点很快就掌握了。在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时”,利用香港、澳门回归时的升旗仪式,和驻港部队进入的画面,既能很快掌握本课知识,还能培养爱国思想,振奋民族精神。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做到学生的学习情感与训练,教师的指导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一一到位,这就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思想品德课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79-01

随着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 闪现出许多新亮点。这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有很大帮助。对于在新课标颁布之后,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再加上对新课标的学习,提出了一点自己想法与经验。

一、新课标颁布之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提高了

新课标颁布以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是提高了,而不是减弱了。比如, 新课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增强初中学生的人文性教育。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另外,新课标还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 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提供必要的帮助。”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一定要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内涵, 才能把握好新的教育教学思路,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颁布后的教学方法

1.注重情景教学模式

新课标颁布之后,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样也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不断开动脑筋, 发挥主观能动性, 开创出新的教学思路来。比如, 我们可能进一步提升情景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中的份量。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不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活思维, 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实效。同时, 教师可以结合新教材, 在课堂上创设情景, 从而进行情景教学。

而情景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就是让学生能够成为新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产生心理体验, 创设实验情境, 这样, 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 体验自己的切身感受, 喜忧同伴, 增长见识, 提高觉悟, 培养能力。

2.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个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 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 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兴趣的教师, 让自己的课程吸引学生。作为一名新课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第一堂课特别重要, 抓住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 因为第一堂课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关键, 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 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 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 学科的内容“有意思”, 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除了上好第一堂课外, 对学生的平时兴趣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如我在平时讲课时,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他们做一些课初中思想品德课相关的事情, 让他们查阅相关的资料, 进行课堂表演。

3.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 但是新课标实施以后, 更加侧重于实际应用。所以,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既重视实际教学, 又不脱离理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尽量使课程每一个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社会实际、思想实际, 把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实际中去, 达到理论与实际, 学与用, 知与行的统一, 才能使学生懂的理论知识来自社会实践,而又能用它指导社会实践, 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 才能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变为简单化、形象化, 才能使学生们主动去学。在课堂上还要多指导学生养成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和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的习惯。并对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参观访问、班级讨论会等形式, 提出问题, 发表自己见解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三、对新课标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反思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实用性;思维能力

对于思想品德教学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自古我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与思想品德的教育历史源远流长。然而,在不同的时期和年代,对于思想品德教学方式和教学方向也不尽相同,学生的不同时期中对于思品的认识能力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也分阶段性。初中思品教学中对于教学模式的建立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接受思品知识。

一、在讨论中让学生思维尽情畅想,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思想品德更注重培养我们的内在修养,对于这门课的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实施,在这里要培养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精神,那么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就非常强调教学方法的实施,思想品德教学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就在于思想品德中没有其他学科中的固定理论和公式,没有固定的讨论来供解题使用,思想品德是一门灵活多变的学科,包罗万象,汇集了众多的知识和智慧,所以在对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就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情感的教育。

那么,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在现代的教学模式里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些也都是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在课堂要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思考,独立地完成对思想品德概念的理解。在思想品德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思维尽可能地畅游,这样不仅是个人思维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对学习主动的态度。

二、注重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的灌输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文学情感也是情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类的情感有其生动、形象、含蓄、优美的特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时注重对于这种美学的传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思想品德,对文学情感产生情感,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激情,促进思想品德思维的灵感,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品德能力。在我国漫长的思想品德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的文化艺术形式,各种情感形式非常的优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古诗、词、谚语等,在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时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开发,培养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情感,对于文学情感的情感,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未来的艺术创作。

三、思品教学中模式的研究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尤其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尽量多创造各种教学意境,让学生在意境中自己体会思想品德的学习,在这种自由的情况下,学生更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完成自我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对别人的观点提出相应的意见和看法,在这种特定情境的交流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这里,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再像传统的教学中是学生知识的灌输者和教导者,而是成为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带领学生独立的去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思考的目的。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中,意境的创设可以有很多形式,如小组讨论形式,小组辩论形式,特殊环境的设置,特殊任务的设置等,在这些情境设置中,小组讨论形式和小组辩论形式经常被老师们用到,而且效果明显。在课堂中穿插这些辩论的形式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则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另一个高度,不仅改变了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协作意识。这些都是对学生提升的方法。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不断有动力来鼓励,在这时教师可以发挥其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一些考核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一些测试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形成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作出检验,这种检验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考试,而是对学生一种综合性的分析,这个分析过程能够为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方向把握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同时教师也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评估结果作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这种评价不仅仅是让教师对学生作出适当的教育改善,同时也是让学生有一个自己的学习方向,能够很好地把握学习要点,加强自己能力的培养。总之,最终的目的就是把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作为一门情感教学,作为一个思维的锻炼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质的提高。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本来就是一门很活跃的课程,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初中思想品德变得更为生动,更加适合当代初中学生。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形式已经被学生接受,初中教师和同学都在不断地转变自己的思想,逐渐注重了对于能力的提升,注重对于思想品德情感的培养,注重思维方式的形成,相信再经过几年的完善,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能够成为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学科。

【参考文献】

[1]周恩林.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化教学”设计初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

[2]曹瑞金.正确认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n].内蒙古日报(汉),2000.

[3]董洪亮.入脑入心润德端行[n].人民日报,2000.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篇5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了当今素质教育的主题。同时,选择何种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活动讨论法是一种被赋予了新含义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活动讨论法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着重研究活动讨论法的应用具体措施与意义。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讨论法;应用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的逐渐发展和时代的不断变化,教育教学方法也处理不断变革发展的时期。而初中思想品的教学课程,也需要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上发挥其应有效用。同时,由于当今时代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因而对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改革情况也提出相应要求。活动讨论法即在教学模式变化与课程改革要求中应运而生。活动讨论法不仅充分保护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与自主性,还可有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教学效率。

1.在初中思想品德磕碜教学中活动讨论法的特征与优点

1.1活动讨论法的概念与特征

活动讨论法,指的是在教师带领与引导之下,学生围绕某一社会现象或者具体问题作为主题进行讨论、并在最终解决所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讨论时,可以班级或者小组为一个单位进行,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启发、共同讨论而了解问题,最后共同解决问题。活动讨论法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得到知识,增加对于新事物的理解,还能从中得到深刻印象。

1.2活动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首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应用活动讨论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意识。由于活动讨论法所采取的是平等交流方式,因而能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体意识和自主性。同时,活动讨论法可促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的理解、思考与解决,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及事物现象的自主探索能力。此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应用活动讨论法,可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其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其次,活动讨论法与初中学生教学模式和学习特点相符合。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理论性强,且抽象概念比较多。而初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且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对于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然而,传统课程教学方法,容易使师生陷入枯燥、乏味而单一的抽象概念解释教学模式中,从而扼杀初中学生学习兴趣。而相比之下,活动讨论法风格活泼、形式多样,更为尊重学生思维方式,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活动讨论法具体应用方法

2.1思想品德教师应在活动讨论法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虽然在活动讨论法教学模式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导作用。活动讨论法教学模式具有灵活多变的教学风格,但不能根据学生思维方向而任其发展。教师对于学生思维方向应给予启发,依据具体讨论的内容,由浅而深的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课堂主题进行讨论。同时,教学还需促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并注意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收集新思想,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全面把握程度。

2.2教师与学生需在活动讨论课堂上做好相应准备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应用活动讨论法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与教师各自做好课前准备,以充实其教学内容,避免其讨论偏离了课程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告知学生活动讨论课堂的主题,同时为学生布置相应任务,使得学生有足够时间做课前准备。选择讨论主题,是组织活动讨论课的关键。教师在制定讨论题目时,要注意将学生现实体验感受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偏离了教材内容,会失去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意义,偏离学生实际,会使得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无话可说,两者均无法获得预期教学成效。因此教师在制定讨论主题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主题内容,比如苏人版七年级的《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其课程主题为“知耻近乎勇”,教师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何为自尊、何为知耻,了解自尊、虚荣之间的不同,并能够采用正确方法对待羞耻感,因“记耻”而奋发向上,从而发挥其“知耻”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设置讨论主题时,可联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比如将主题制定为“知耻之心在避免考试作弊中的作用”,学生能够通过对考试作弊现象负面意义的讨论,了解考试作弊是一种羞耻行为,其反应了作弊者不良道德品质和虚荣心。因此学生在考试时需避免这类行为,培养正确的自尊心态。学生在对这一主题讨论时,不仅能明白何为知耻之心,还有助于其在心中建立是非、善恶标准,增强学生的个人自律。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的教学中应用活动讨论法教学方式,不仅能尊重学生的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使得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与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培养自身收集信息、独立思考、推理分析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活动讨论法还能增加学生之间合作机会,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身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活动讨论法有助于实现当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满足当今及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应强加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文娟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

[参考文献]

[1]孙红艳.增强思想品德课情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思想品德课 应用

案例教学法也称实例教学法或者个案教学法,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1]。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现实中的问题通过典型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掌握抽象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下面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精选案例

精选合适的案例,是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的根本前提,而且案例要来源于生活与初中生已经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平时注意文字积累,记录、关心身边的现象、社会问题与国家政策方针,并写出评论;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写案例。思想品德课的案例要来源广、精炼、真实与典型、有针对性与趣味性、有系统性、正面教育性、开放性与互动性。比如在进行家庭美德方面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背着爸爸去上学》的案例,运用教室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背着爸爸去上学》这部电影,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写读后感,并对读后感进行评选,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与交流。

二、课前准备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的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准备与学生准备,其中教师准备包括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确定案例教学方法、实施案例教学;学生准备包括观念准备、知识准备[2]。比如案例教学方法的基本方式是讨论,有以个人发言为主的小型讨论,有分组集体讨论,也有大型辩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与案例案情、教学环境、班级人数等诸多因素确定合理的案例教学方法,并设置好相应的案例教学环境。例如在“酒驾入罪”的大环境下,可以组织班级内部的辩论赛,由正、反方分别结合实际案例就“酒驾入罪”的利弊进行辩论,以增强初中生遵守交通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案例教学法课堂实施过程

(1)基本理论学习:理解与掌握基本理论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理论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对于浅显易懂的,可以由初中生自学完成,比较抽象的,应该由教师进行精讲,并将知识点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呈献给学生。

(2)呈现案例:主要包括文字案例呈现法、投影仪案例呈现法、多媒体技术案例呈现法、小品故事案例呈现法等等。

(3)分析案例:分析案例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重要与关键环境,必须要认真落实。即使是同一个案例,有的学生可能只能找到浅层的信息,而有的学生可以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甚至有的学生理解存在偏差,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从而揭示出隐藏在案例中的本质内涵。

(4)总结评价:在案例教学法中,有的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而有的学生的观点则是片面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加以引导与总结,点明已经解决的与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进行《狐狸与乌鸦》案例教学时,有的学生说:“我很佩服狐狸,他很聪明。”此时教师就可以趁机引导:“你的看法很独特,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我们要想想,这个狐狸把自己的聪明用到什么地方去了?”通过这种巧妙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该案例的教育意义,帮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思想品德

在现代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知识、信息的传播的速度也在变快,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缩短了能量转化的周期,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调整,这些变化对社会的人才的要求也提高了。要想真正成为21世纪新时代的人才和社会的主人,就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一要求的实现就要求身为学生的我们在接受教育阶段,要培养好自身的素质,为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方面的素质,同时它也是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前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要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就必须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以使其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一、素质教育与教学模式的内在关系

素质教育是一种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方式,它从人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资格来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与素质教育相比较,教学模式是一种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形式。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是内容,教育模式是途径,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是对组织教学的一种设计,它将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从宏观上进行了调整配对,对教学起到了构造的作用。同时,教学模式一般形成于实践过程中,它解决了教学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脱节问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则是教学模式的实质内容、思想指导。这样合适的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当下教育学者比较重视的课题,道德素质是学生总体素质的基础,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培养一个优秀的新时期学生的基础,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这些理论相结合,把这些积极乐观的政治思想运用到生活中,为自己的生活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但是正因为它与人的日常生活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就不断地显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了。

第一,思想品德的学习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再加上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年级偏小的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这些思想品德内在思想,而只是从文字的表面上记住了这些理论,这还不足以将思想品德的实质内容融入生活。第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也认为这是一种很抽象、很无趣的思想理论,于是他们只是将这些理论生硬地灌输给这些学生,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将将这些理论运用于生活。第三,只关注理论,关注权威是大多思想品德的基本模式,而这些理论模式是不符合大多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了解社会、了解身边的一切与生活相关的现实事物,而不是静静躺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本课程应该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要为他们今后的漫长人生道路指明正确的方向,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处理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使得他们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三、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抓住两个关键因素: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和学生个性化、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两个关键因素的考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效果。

1.引导模式

在现在这个越来越尊重人权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了主要的原则,所以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进行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会给素质教育的实现带来很大的效果。引导模式是指学生以自主方式进行学习,老师在一旁起到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老师的协助作用。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综合的提高。

2.案例模式

案例模式作为初中思想品德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案例教学模式是以情境认知理论、人际交互决定理论、构建主义理论等心理学研究理论为基础构建起来的模式。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从教学目标出发,构建属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独有的案件模式,将案例教学目标植入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中,打造属于它独有的案例模式。第二,案例模式的教学模式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案例的撰写。一个好的案例教学的重点就是选取一个合适的案例,案例中要包含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而且案例要切合实际,反映社会现实。第三,在进行案例教学前,必须要求老师和学生对案例熟悉,教师还必须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第四,案例教学开展的形式应该以讨论的形式进行。

3.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

教育部门在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时会下发一份教案,教案是供老师教学参考的,而非是必须教授的知识,老师在开设自己的课程时要把握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适合本学生自己的学案,当然学案的内容必须要符合教案的基本要求,这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初中的思想品德学案主要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素质教育的渗透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彻底解决日常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未来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晓虎.浅谈新课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j].成人教育,2012(5):23-32.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开展合作、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是新课标对初中教学提出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探索知识的方法能够满足新课改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时,初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通过组内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的思想品德考试是开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误区,认为开卷的考试很简单,只要有书,就一定能够找到答案。其实不是这样的,尽管知识点是一定的,出题者却会换着方式出题。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是不可能使学生灵活的应对千变万化的考试的。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需要,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本文的作者经过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活跃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为开展高效率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做铺垫。

1.划分小组,设置规则,为小组合作的开展做好准备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将学生科学合理的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使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探究,确保小组合作式学习有序的开展。首先,教师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准则,使学生严格按照准则开展组内讨论与探索;其次,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思想品德的奥秘。

1.1划分小组

在实际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座位,以前后桌四个或六个学生作为一个小组,这种设置小组的方法确保了思想品德课堂科学、有效的开展;同时,前后桌的学生比较熟悉,能够清楚的知道彼此的强项与弱点,便于小组内主力的确定与讨论方向的确定。只需前排的学生转过来坐,就能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这种划分小组的方法既科学又可行。

1.2设置规则

只有制定科学可行的规则,才能确保思想品德小组合作式教学顺利的进行,便于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制定如下几条规则:第一,要求学生在进行组内讨论时,只能说与学习相关的话题;第二,组内讨论时,要谦虚懂礼貌,可以进行辩论,但绝不能争吵,否则教师要予以严厉的批评;第三,引导小组内的成员积极主动的参与组内讨论,表扬积极参加的学生,批评不参加组内讨论的学生;第四,小组内的成员要相互合作、相互竞争,敢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观点。

2.巧妙的教学设计,为小组合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小组讨论。教师要科学详细的进行备课,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的设计好思想品德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在思想品德课上可按照问题一步步深化的步骤开展,由浅入深,使学生渐渐的被教师所讲的知识吸引,要根据学生的接收情况与小组间的学习能力强弱设置问题讨论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题目的难易度,增强学生讨论的信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3.留足空间与时间,为小组合作的开展做好保障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轻松的学习思想品德知识;还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的发表内心深处的想法。思想品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没有固定的某一个答案,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同时敢于发表与他人不同的见解。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能够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充足的时间、空间中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相互配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学生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团结同学、帮助同学,共同探索思想品德知识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进而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留意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时做好评价

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来说,教师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及时、客观的进行评价,对于学生做好的地方,教师要给予表扬与肯定,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既要指出学生回答问题的不足之处,又要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答案的方向思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顺利的说出正确答案,还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还要认真仔细的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并根据其表现给予准确、适当的评价,教师要确保其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提出并引导学生改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与探索,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高效率的课堂,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建丽.推进“新课改”的有力探索――评《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理念与技巧》[j].文史博览(理论),2013.25(12):85-87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必要性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配合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合作学习指的是有明确分工的为了完成共同学习任务的一种互助式学习方式,在完成共同合作任务的同时,也实现了每个参与合作学习个体的目标与追求。所以,合作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多赢的学习形式。实施合作学习通常需要教师提前做好人员的调配与划分,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性别差异等实际因素,将2~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并对每个学生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界定和划分,以互助、合作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实现小学共同学习目标,提高小组整体成绩,并最终为小组争取各种有意义的奖励。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早在20世纪末,国家就开始积极倡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方向,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课程,必须主动置身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以“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六大内容为主要抓手,全方位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到底。以新课改的“课程实施”目标为例,它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仅这一条课改的方向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要想将新课程改革真正在课堂上落到实处,必须告别教师“一言堂”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将学生全部、百分之百地调动起来,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的原动力,让他们成为课堂上最活跃的主人。小组分工清楚、共同目标明确、学习过程生动的合作学习是最正确的选择。

2.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进入初中后,学生渐渐步入了人生中极富活跃的阶段,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青春期。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初中生,身心都在发生各种各样微妙的、可见或不可见的变化。他们在生理上会出现身体迅速成长、体内各器官都在逐渐完善、性机能逐渐成熟;他们的心理会产生莫名地暗恋上某个对象、情绪情感波动较大、喜欢打扮自己、关注自己在异性面前的形象等变化,甚至还会产生心理闭锁等现象。针对初中生的种种身心变化及发展,学校应该进行集中或是单独的心理疏通和心理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无论是从课程标准还是教材学习内容来看,都带有不少明显的针对初中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色彩。如,最新的苏人版七年级上册教材《道德与法治》,共有三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迎接美好青春”“优化心理品质”“享受学习生活”,前两个单元都可以当作是心理健康课程来上,这两个单元讨论的内容主要围绕中学新生活、青春期的烦恼、青春期心理矛盾、控制情绪、磨练坚强意志等。试想,这些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此接近的话题,是由老师高谈阔论好,还是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讨论、去探究、去表达好呢?答案是必须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答疑解惑,发表见解,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心理教育作用。

3.初中品德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是为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初中阶段的思品课程内容丰富,涵盖范围广、涉猎领域多,既有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思想,也有自尊知耻、助人为乐的人文性价值观念,又有社会调查、小小辩论会为形式的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教学内容。要想把这些课程内容、吃透,对每一位初中思想品德课老师有着较高要求。然而就目前形式而言,仍有部分思品课老师很难完全吃透新课程标准,教师日复一日地照本宣科,学生日复一日地囫囵吞枣。这些消极现象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发展不容乐观。因此,每位初中思品课老师都应该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及教学方式,积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现行的大趋势,每一位初中思想品德课老师都应该主动从自身开始进行教学改革,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课堂中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210-01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和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本文拟结合作者所在地区的实际,就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相关问题做一解析。

一、西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

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日趋完善、思想品德教学研究更趋扎实和实在。然而,西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仍然是较多的。

1.思想品德课程意识不太到位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思想品德的课程意识被不同程度的淡化或歪曲。部分学校以升学考试为中心,不考就不开,少考就少开,国家课程计划执行不到位乃至部分不执行。部分学校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解仅限于纯粹学业的意义,严重忽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育人功能。部分学校没有对思想品德教学提出合理的目标要求。如此,较为严重的影响了思想品德课程功能的实现。

2.思想品德教学力量整合较差

部分学校思想品德学科的优秀师资较为有限,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共青团、少先队的协调不够,不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往往鲜少交流。社会教育力量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支持不多,部分还相互冲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对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开发、引导不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配合不够甚至互相冲突。思想品德教学力量的整合较差,导致了整个思想品德教育雷声大但雨点小,要求高但落实却不尽人意。

3.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开展不够

虽然总体上思想品德的教学活动比原来有所进步。但客观上看,基于顾虑安全问题、考虑经费有限和文化学习的压力等,许多学校几乎都取消了参观、调查、访问、社会实践服务等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如此,严重制约了学生正确思想和品德的生成效果。

二、提高西部农村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的途径

在这种思想品德课程取的可喜局面而又存在部分问题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在西部农村进行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基本上还是使用延续了千年的黑板加粉笔的方式,这样,即使教学内容很丰富,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但长此以往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了。事实上,思想品德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生活化的素材有时简单的语言也很难再现出来,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这时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一旦平淡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2.适当地利用辩论赛

通过课堂辩论,提高学生阐述观点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应变能力。通过辩论活动,也让学生初步掌握辩论的方法和技巧,尤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人际协调能力。活动可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特别是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他们能从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体验到赞赏、成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也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人文精神。辩论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辩论还锻炼了学生的口才。

3.小组合作活动

当今社会既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又是一个交往频繁、高度相互依存的社会,因而也就既需要竞争,又需要合作。对于作为德育对象的学生来说,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发展自我,就要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和素质。

有人曾提出:“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由重点培养竞争转向重点培养合作的教育”。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学生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共处、与人合作,实际上也就掌握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本能。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他们的最基本的素养要求。

4.挖掘各种资源进行教学

作为在农村初中教学一线工作的思想品德教师,教师要摒弃惰性,要在充分利用学校配置的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挖掘农村的各种资源作为教学资源。要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和学生本人实际,进行有目的的社会调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彻底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困境。

广大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清现实,奋力工作,创造性解决好思想品德教学所面临的系列问题,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星.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和反思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