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价值观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4-05-22 17:27:59
如何培养价值观篇1
关键词:当代学生;正确价值观;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33-02
一、当代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1.学生的消极悲观倾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逐渐成为社会竞争的主流。面对当今的经济形势,职业院校的学生总是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走进社会将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现如今,就业形势严峻,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加之房价涨幅较大、消费水平增高、薪资待遇相对较薄。所以这种种的压力,使原本就与重点高校有竞争差距的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阴影逐渐扩大,在面临困难找不到合理解决的方法时,使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变得消沉,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而且生活也变的一塌糊涂,不思进取,没有了动力的来源,甚至产生悲观消极的思想倾向。
2.学生的思想腐化倾向。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所以思想意识在学生的人生导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是社会技术人才的起源地,正确的思想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未来的走势和自身价值的实现。现如今,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既是一个有利工具也是一把尖刀利刃。信息时代,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网络中能有效的获取大量的信息,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载体。但是,在信息传递期间也混杂着一些不健康,充满色情暴力的信息,由于学生求学在外,职业院校的管理相对自由,学生身边缺少监督,这样学生很容易陷入网络的诱惑,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整日打游戏、网聊、网上投资等,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使思想变得腐化。
3.学生的虚荣功利倾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形势的严峻,生活方式的变革,物质领域的提升,使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取向有了很大的变化,职业院校的学生处于上下的夹缝,所以,压力比较大,加之网络、电视种种选秀的诱惑,各种泡沫剧的影响,使学生开始追逐虚幻的物质世界。尤其是选秀节目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总想找捷径,使自己变得虚荣功利,自私自利,把个人的荣辱得失看的比国家的利益和民族形象还重要。心里都是钱的观念,被钱蒙蔽了思想,使价值取向严重偏离轨道。
4.学生的追求享乐倾向。社会在进步,人的思想却逐渐的弱化,尤其是现如今的学生,追逐成风。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对学生的生活教育没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家庭的教育基础的缺乏,使学生对现在的生活盲目的追逐,模仿电视里富家小姐、公主的待遇。穿名牌、讲新潮、挎洋包、吃大餐、用高档次的电脑手机等,把这些高消费的态势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追逐这些腐化享乐的生活方式。社会的这些灯红酒绿、声色迷离的现象,使其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追求浮华的不良习性。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甚至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已经淡化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如何培养当代学生价值观
1.学校方面要加强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学校要充分的将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的传输给当代学生。首先,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做好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渲染。加强校园的环境秩序,适时的组织一些积极向上、健康明朗的活动来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人际环境,也要与学生做好有效的沟通,竭尽全力的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其次,针对学生的教育适时的进行有效的改革,认真的贯彻正确价值观的思想教育,建立全方位的德育教育格局,首先教育者要做好自身思想的立正,才能将其传输给学生。总之,要全面加强德育教育的整体意识,强化德育教育的整体效果,提高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大力的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对重点教育对象要做好思想和行为的跟踪
2.家庭方面要做好教育配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校园,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导师,所以家庭教育关乎着学生未来的发展。现如今社会的发展,金钱意识的加强,是许多家长打着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旗帜,脱离了与孩子的正面沟通,只是一再的以金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严重助长了学生的不正之风。所以,要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庭的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要时刻保持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尤其是教育重点跟踪对象,要做好与家长的紧密配合,从而修正学生的不正之风,阻塞学生思想教育的漏洞。
3.教师方面要做好思想的引导。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思想趋于成熟,但是还存在一定的模仿态势,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格魅力,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做好率先的垂范,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在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做好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宣传和弘扬,以正面典范来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其树立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这样,教师凭着自己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专业知识去教育学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中,教师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个人的观念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思想决定着行为,行为影响着结果。现如今,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但是面对花花世界的诱惑,学生的观念会随之改变。因此,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现阶段教育学生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积极地引导,使他们走出生活的误区,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唐述霞.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确价值观探究[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8,(9).
[2]于洁.中职学生价值观及行为特征变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5).
[3]兰国平.重塑高职学生的价值观[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如何培养价值观篇2
一、开发课程生态价值观资源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教学文本都是饱含生态价值观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用这些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产生更深刻的体会。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描摹自然景色、描述生活过程的文章,但这些文章往往又不仅仅停留于对景色的描绘及生活琐事的叙述上,透过景色能够看到作者内心的情感,透过生活现象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生态教学元素。教师如果能够对文本素材有更好的开发,生态价值观教学将会收到更好的成效。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和生态环境贴近的文章,例如《春》(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这些文章中有很凝练与精彩的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其中能体现出作者的某种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从书本中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从实际生活中积累阅历。例如在教学这类文章时,可以先让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对自然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多加体会,有了这样的体验,再来学习文章,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也能够逐渐形成。此外,要引导学生加深对生活的体验,生活往往比他们看到与想到的要复杂,其中的苦辣酸甜,只有自己感知才能更有感触。例如,学生在童年期间如果没有获得过深厚的友谊,那么对《童年的朋友》(高尔基)的感受可能就会弱一些,学生对于端午节如果不曾有过美好的记忆,那么对《端午日》(沈从文)的感受可能也会浅一些。阅读教学不只是要学生读懂文章、看懂文意,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中有所体会、有所感悟,这才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生态价值观的正确途径。
二、 运用生活实例培养生态价值观
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充满太多的未知与挑战;生活又不是真如我们想的那么可怕,这取决于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也需要有人陪伴他经受生活的重重考验,在经历生活中的苦辣后最终领略到生活的甘甜。生态价值观的培养正是为学生们设计一次次真实的情感体验,通过走进别人的生活、进入别人创设的情境,体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生活有真实的体验与感知,也能帮助他们培养具备正确的生活信念。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散文,对散文的学习更像是一个体验情感的过程,在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态价值观的过程中使其完全投入到文章中,尤其是文章的情感中。无论是《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中那种细腻的情愫,还是《充满活力的春天》(高晓声)中的那种畅快欢愉,从散文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够充分彰显散文之幽,也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深的感触,所有这些微小的触动集结到一起,才能够逐渐引发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的形成。
生态价值观的培养需要立足于生活,毕竟生活是一切活动的归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学生具备人文情怀,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借助优秀的文本,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宽容地对待他人、善待生命、善待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三、 结合生存状况培养生态价值观
生态价值观的培养要与人的生存状况相结合,很多文章正是透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出作者的生存状况,从生存状况的变化中能够渗透出作者内心的情怀。无论是悲凉落寞还是忧伤感怀,都能从生存状态中很好地反映作者内心的情感,而对于这种情感的领悟又是培养与树立学生内心生态价值观的良好途径。
如何培养价值观篇3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课程目标明确要求: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郝京华教授曾说过:“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每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感受、尝试和实践等活动中逐渐习得的。我认为应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在事例的阐述和分析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人曾说:“一个人的思想,一个人的成就,往往可以影响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介绍相关科学家事例(如成长经历、研究过程和取得的成就等)及其思想,可使学生领略科学家的成功智慧,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益的爱好,激励学生的理想和志向。
例如:孟德尔和他的遗传定律。
教师阐述:“他从小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他为什么选择豌豆进行试验?”“他的实验历经了多少时间?”等等,询问:“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对你有什么启发?”等等,可使学生由了解到认识,由认识到学习,由学习到敬佩,并潜移默化地培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崇尚科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品质。
教学实践表明,一次次事例的阐述和分析,能让学生的心灵一次次被震撼、洗礼,让学生从思想价值观上得到熏陶,形成积极的执着向上的价值观。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实验教学,尤其是学生实验可丰富学生的经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实验活动,可以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挫折和乐趣,满足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但有利于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而且有助于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举例:小组实验,探究“蚕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查找资料
学生对蚕的饲养毫无经验,在饲养前,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阅报刊、书籍等方式,收集“如何饲养蚕”、“养蚕注意点”等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删选。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饲养过程
(1)历经时间长。整个养蚕过程需一个月左右时间,历经时间比较长,可增强学生做事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2)工作繁琐。整个养蚕过程涉及采桑叶、喂养、清理、打扫、观察和记录等一系列工作步骤。这要求小组同学间必须分工协作,各负其责,这样可提高学生协调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主义观念。
采桑叶、喂养和清理打扫等工作,可培养学生有耐心、有毅力、热爱劳动和任劳任怨的良好品质,工作细心、认真负责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观察记录“蚕的生长情况”,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学会用事实说话、实事求是、善于质疑的科学素养。
3.数据整理
数据的整理往往是实验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学生将养蚕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可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细心谨慎的学习态度,细致入微的学习方法,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据、获取信息的观念和意识。
4.讨论交流
各小组对养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蚕的生长发育等进行讨论交流,可达到资源共享、共同学习,学生能明确各组各有长短,应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养成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归纳总结
教师协助指导,学生归纳总结。例如:“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个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何区别?”等等。对问题的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现象的客观认识,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这样,对学生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以及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探究“蚕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实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均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事实证明,经过诸如此类的实验活动,可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成长。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探索未知的浓厚兴趣,形成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通过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与成果给予评价。在生物教学中,若教师能正确运用教学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积极引导学生,不但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认为,有效地实施教学评价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教师评价方面
在备课时,教师应事先设计一系列具有不定答案的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为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惟一家园,你能做些什么?”根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回答的精彩程度,给予评价。如:“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回答得很好,你真棒。”……使学生增强自尊、自信,坚定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励学生严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等等。
此外,教师也可对学生的作业、实验时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课外调查实践等及时用评分、等级或评语等方式作出评价,并且将学生有价值的行为和表现随时记录下来,增加评价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2.学生评价方面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被评价者”变为“评价参与者”,参与生物学习的评价活动。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学生对同组实验者参与完成实验的表现等进行相互评价。从而形成同学间互帮互学的学习态度,搭建同学间的友谊桥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适当增加危机感和焦虑情绪,刺激学生不断地改正错误、克服缺点、发奋进取,努力达到更高的目标。
3.学生自评方面
依据师生共同制定的生物学习任务、目标和评价标准,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检查任务的完成进度,以及目标的达到程度。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经常性地问自己:“我学会了什么?”“我懂得了什么道理?”“我的做法是否正确?”“我以后应该怎么做?”……学生可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经常性地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自我评价中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调整学习进度,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生活方式,等等,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可见不论是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还是学生自评,都能使学生心灵上得到感悟,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有效地形成一种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的再现。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措施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事实也表明,这几个措施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可操作性,贴合学生的实际,并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另外,我也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进一步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措施,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努力。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价值观篇4
那么,我们如何树立起主人翁精神?我们看到,有一些企业的员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非常强烈,而少数人却死气沉沉,一味地回避风险、好逸恶劳、见荣誉就上、见困难就退。我想,在一个企业里面,你如果想所有的员工都跟自己一样有主人翁精神,首先你必须要有一个很公平、公开、公正的平台,让所有人在其中都有“自己是这个公司主人翁”的味道。换句话说,你自己首先要有一种“你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的意识,然后让公司、员工在潜移默化里,都能够培养这种推己及人的想法,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这种大家都是在集体工作、在集体创业,要有人人平等精神。
其实就是破除社会上流行的不良现象,以关心每位员工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为基础,就比较容易建构起这样的平台。大家设想,如果阶级观那么浓厚,本位主义那么浓厚,官僚主义那么浓厚,怎么能培养出主人翁精神?怎么会培养出创业精神?必须在工会这个组织里面,大家平等的学习和交流,“大家都是学生”,就容易培植出员工的主人翁的精神。
其次要鼓励员工有冒险的精神。在一般情况下,犯错往往意味着“愚笨”。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历经了这种考试制度,考得好就可以升,一直到进入高校,考不好,做错了,等于是愚笨,就要被淘汰。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养成我们一种“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集体心态。没有人愿意尝试,因为大家太在乎错误背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至大家就丧失了这种冒险精神。要允许不是有意识做错事,做错的人他改进,然后他就得到一个经验,一个教训,当然这种做错不是违规违纪,这样是不可以故息养奸的。
鼓励员工具有主人翁意识,就必须让他们知道,鼓励每位员工多学一些知识,并允许有成功也有不成功。如果失败了就要受到很大的处罚,那员工的压力就会非常大,就会累积成“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这种状态。
如何培养价值观篇5
【关键词】小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142-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的十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也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笔者就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谈近两年来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做法。
一 重视校园建设,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
环境对学生有着感染和渗透的作用,“孟母三迁”讲的就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所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将笼统、抽象的价值观内容融入学校的校风、校训中;将传统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通过校园文化墙、板报、橱窗展现出来。如:我们学校在操场四周的围墙墙面上画了文明礼仪、爱老敬老故事的图片,在教学楼的每个楼梯台阶上展示三字经的内容,此外,还将集体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内容以展板的形式展示在各个楼层,并定期更换教育主题,每更换一次,都组织全校学生参观,让事先培训好的小讲解员进行讲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 强化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关于学习,布鲁纳曾这样论述:“我们讲授某门课程并不是为了形成有关该课程的小型百科全书,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育的真正作用是引导、发现和创造,而不是强迫和生硬灌输。所以教师备课时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育人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课堂中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要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自然地进行。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学校每学期的评优课中学科德育渗透要占相应的比例,且每年都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经验交流会。学校还编制了校本教材《文明礼仪读本》并选派专职教师定期对学生授课,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情感,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 丰富活动载体,发挥主题教育的育人作用
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要结合实际,本着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内容鲜活、主题突出、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一是针对小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学校制订了昌邑区“中兴小学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方案,在方案中列出了12个重点指标及一系列好习惯。针对小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就同一训练目标按照不同年级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保证教育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相吻合。如在“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小学低年级的训练目标为:提前预习,细心观察,质疑发问。中年级学生的目标为:提前预习,勤于动笔,勤查工具书。高年级学生的目标为:提前预习,抓住问题,尝试解决。好习惯包括:(1)做人方面,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方面,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3)学习方面,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此外,通过日检查、周评比和月总结的值周评比、我的班规我做主,文明习惯我先行等活动落实学生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结合当前出现的孩子对生命无视的现象,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观看大屏幕播放的种子发芽、鲜花吐蕊及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美好;通过观看交通肇事的情景再现,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事故中,亲人的离去,家人悲痛欲绝的情景,让学生知道生命并不只属于自己,也属于生他养他的父母,进而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应从自己做起。三是根据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虽然在家都是掌上明珠,但很多孩子内心空虚,抗挫折能力弱的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专题辅导和个别咨询辅导。学校要利用校园广播每学期开展两次有针对性的集中心理讲座,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信箱,广泛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呼声,与学生面对面地平等沟通和交流,为他们释疑解难。要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为有心理包袱的学生解开思想疙瘩、克服心理障碍。四是利用重要节假日和纪念日开展活动。如: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开展“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义务清理小区里的小广告,让学生了解雷锋的事迹,践行雷锋精神。在4月5日清明节开展“追思先烈,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主题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评比、演讲比赛等,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在7月1日建党节开展“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活动。通过“童心向党”红歌传唱、“高举队旗跟党走”演讲、主题队会观摩等活动增强学生爱党、敬党、做党的好少年的思想感情。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创建绿色家园,践行环保使命”环保主题活动。通过书画展览、手工制作、文艺表演、征文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环保主题,让孩子们不但学到环保知识,还增强自身保护环境的意识。
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判断、在判断中学会选择,从而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四 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先进典型能让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典型的作用是无穷的。学校要重视典型的培养,除了认真落实上级开展的美德少年、三好学生、阳光少年的评选活动外,学校还要有自己的先进典型,如:道德小标兵、环保小卫士、法制小公民等。此外,要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做好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让学生知道学习典型的哪些方面,及怎么样去学习。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典型,让学生在学习典型的过程中领悟到只要自己努力也会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践行。
五 拓宽育人途径,发挥“三网共育”的合力作用
如何培养价值观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点探析
高职教育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现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到2020年,高职院校生将会达到1 480万人,承担着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在2014年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对于高职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来说,就是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现党的事业发展目标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在全面落实、落细、落小和融合到学校办学、教师育人和学生发展的各项工作及个人生活学习之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校办学、教师发展、学生成才、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自觉行为。
一、培育践行国家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总目标,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和概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的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和方向作用。高职院校培育践行国家价值观的思路包括以下几点。
(一)培养师生的富强使命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为此,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和平l展”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强大军队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战略。高职院校如何培育和践行师生的富强价值观呢?
一要讲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专题”,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规律,实现国家的经济大国的发展目标;二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作为检验教育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三要实现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目标,全面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切实提高学生职业就业创业创新教育的质量;四要学校紧贴专业用人市场需求,合理设置行业、企业、社会各相关部门需要的专业;五要教师把培养具有核心能力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和千万技术革新能手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和第一工作要务;六要高职学生自觉形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担当意识而刻苦学习专业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此外,培养师生的富强使命感和专业创业创新意识,为播散国家富强的“种子”,可以在师生中开展“双创之星”或“创业之星”或“创新之星”或“科技之星”或“学习之星”或“发明之星”或“技能之星”等创评活动。
(二)培养师生的民主责任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最为美好诉求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所要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创造全体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和基础。在现代社会,民主不仅是国家制度,也是一种意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习惯、一种历史责任。高职院校如何培育和践行师生的民主价值观呢?
一要主讲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专题”,深入持久地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民主教育;二要引导师生依法行使自己的民利;三要教育学校机关的全体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依法规行使公职所赋予的行政权力和管理权力;四要培育师生的民主人格,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引导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要主动、全面、立体、及时地了解自己教育教学的每个学生,更多地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及其社会生活,培养师生的民主精神和良好习惯;五要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培养合格的有民主担当责任的社会公民。此外,要培养师生的民主意识、民主责任和民主能力,可以在师生中开展“民主之星”或“民主管理之星”等创评活动。
(三)培养师生的文明素养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就是要文明。文明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文明分为:国家文明、政党文明、政府文明、民众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高职院校如何培育践行师生文明价值观呢?
一要讲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专题”,提高对文化强国的理性认知;二要将文明融入日常生活,倡导健康的消费方式,形成新的共同的文明生活方式,扩大共同文明生活圈;三要强化学校文明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学校、师生文明行为评价标准体系,使文明无处不在,真正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要学校党政工团各方齐心协力开展省级文明学校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学校文明创建氛围,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校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可以在师生中开展“文明之星”或“文明班级”“文明处室”“文明职工”的创评活动。
(四)培养师生的和谐理念
和谐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和谐是一种美、一种境界,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发展事业。和谐的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如何培育践行师生的和谐价值观呢?
一要主讲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提升师生的和谐发展意识;二要正确处理好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间的关系和谐、干群间的关系和谐;三要有和谐建设的制度的系统安排;四要开展校园和谐创建活动,师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养成和谐的理念,以和谐理念引领学校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此外,培养师生的和谐理念,可以在师生中持续开展“和谐之星”系列创评活动。
二、培育践行社会价值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价值遵循。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价值观的思路包括以下几点。
(一)培养师生的自由能力
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就是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这里的自由就是人通过实践活动,将人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成为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主人。须要指出的是自由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是在法治框架内的自由,真正的行动自由是在法治下的自由行动。具体有经济自由、道德自由、政治自由、表达自由、交往自由、观念自由、集体自由、个体自由、积极自由等。高职院校如何培育践行师生的自由价值观呢?
一是学校为师生自由发展的实现提供物质和经济条件;二是学校用制度化、法制化来推进人和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三是学校把宪法赋予公民个人的法定自由权落到实处;四是培育师生的自由意识和自由能力。此外,培养师生的自由意识、自由能力和平等理念,还要加强师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提升,固化和常态化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优良品质,让各专业人才自由追梦,可在师生中开展“自由追梦之星”的系列创评活动。
(二)培养师生的平等意识
平等是社会主义制度最重要的理论特质和最核心的实践追求。追求平等价值是人类社会的至上美德。中共十报告提出,“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目标。高职院校如何培育践行师生的平等价值观呢?
一要内化于心,形成师生平等价值观;二要外化于行,养成师生践行平等自觉;三要固化于制,营造有利于师生平等的制度环境。将平等落到实处,需要切实的制度设计、实践保障和师生的集体认同,使师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体验和真正享受到平等价值观所带来的个人境遇和生活条件等的实质性改变,还须要做扎实、细致的具体工作,使平等、公平、合理均等得到落实。此外,培养师生的平等意识,构建和谐校园,可在学校中开展“平等之星”的系列创评活动。
(三)培养师生的公正文化
公正即社会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公正是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中共十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分为基本公正、矫正公正、制度公正、行为公正、程序公正、实质公正、起点公正、权利公正、机会公正、过程公正、结果公正等。高职院校如何培育践行师生的公正价值观呢?
一要加强公正教育与修养。达到价值认同、认知修养提升、典型示范指导;二要培育公正文化环境。明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责任、发展惩恶扬善的c论和网络环境、促进师生养成崇尚公正的规则意识;三要维护和实现院系分配的公正合理性。在干部提拔、办公设施、职称评审、出国培训、奖金发放等各种利益方面妥善协调好;四要健全维护学校制定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公正执行,并据上级和形势的要求,及时做好学校制度的立、改、费的工作。此外,培养师生的公正文化,树立在学校评审、管理、教育等方面有正义感、不偏不倚、公正公平的学习典型,可在师生中开展“公正之星”的系列创评活动。
(四)培养师生的法治思维
法治是人治的对立物存在,是规则体系。中共十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明确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高职院校如何培育践行师生的法治价值观呢?
一要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对于学校来说,教师要提高法律意识,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要依法治校,严格按照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造就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律观,为走向社会成为守法公民铺平道路。二要思政理论课教师上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必修课的法律部分,做到法律理论教学联系高职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三要加强师生法治思维的培育。主要是提升法治素养、加强制度建设、推进问责制度落实、干部考核制度、绩效评估制度、就业合同责任。四要加强法治文化的培育。将法治转化为师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树立对法治文化的信仰,把法治的文本与学习工作生活相结合。学生要从自身做起,践行法治精神。此外,培养师生的法治思维,推动依法治校,树立法治新风,学校可以设立“校园法律服务平台”,在师生中开展“法治之星”创评活动。
三、培育践行公民价值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体系。高职院校培育践行公民价值观的思路包括以下几点。
(一)培养师生的爱国深情
如何培养价值观篇7
学生掌握知识,取得好的成绩,是最基本、最现实、最直接的东西。对学校来说,成绩是其生存的资本,是它的生命。那么,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外,还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
在这次日照市中学校长北师大高级研修培训(4月23日―29日)中,我听了石中英教授的《关于当前我国中小学价值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的报告,如醍醐灌顶: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才是“正当的”“对的”“好的”或“高尚的”,进而培养他们正直的、真正的、良好的品格。
午餐后教室里杯盘狼藉,周围遍布菜汁饭粒,走廊过道内纸屑塑料袋随处可见,负责值日的学生不知去向,其余的学生也熟视无睹,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做操时总有几个学生无精打采敷衍了事;部分学生厌学……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相信每个校长、每个教师,都可以举出许多。为什么他们面对脏乱环境无动于衷习以为常?为什么个别学生做操无精打采敷衍了事?为何学生厌学?笔者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缺乏责任感!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学校内部而言,应注意以下两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应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起床穿衣、折叠被褥做起,从吃饭碗筷洗刷放置做起,从睡觉姿势及按时作息做起,从写好每一个字做起,从上好每一节课做起,从做好每一次作业做起,从做操做好每一个动作做起,从“垃圾入桶”做起,从便后冲水做起,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合作做起,从尊重、关爱、勤俭、公正、宽容、诚信做起……
如何培养价值观篇8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人才培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30-02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当今社会,广大的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使用,包括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和潜在的投资者。股东使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评价,政府部门依据会计信息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潜在的投资者用其评价企业的价值,等等。可以说,现如今,会计信息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会计信息的质量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对于直接提供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被人们所看重,包括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诚信为本,遵循准则,不做假账”。那么,如何培养诚实守信的会计人员,是我们会计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核心价值观对如何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会计人员作以下探讨。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概述
一般认为,“价值观是对事物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形成于人们的实践过程,又反作用于人们的实践,是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念的总和。一个人的价值观源于其世界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具体表现,世界观决定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由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决定而逐步形成的人们对事物的根本看法,其具有社会主义属性,体现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是人们正确处理个体、主体以及社会需要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结人心,其核心内涵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并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时刻弘扬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党的十八多次重申其重要性,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基本使命,以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学习中,运用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正气”成为主流,全国上下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的氛围,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也应当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和具体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简要概括为:“爱国、理想、责任、创新”。爱国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每个大学生追求的永恒主题,责任是对每位大学生的要求,创新则是四个中的核心,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的最高层次。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即是践行了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二、会计学专业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会计学专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本人认为应该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
1.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全面系统掌握会计学基本原理及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培养基础比较扎实、实践能力特强,上岗就能操作,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体现了“爱国、理想、责任、创新”核心价值观,同时强调诚信为本、创新创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体培养要求方面。要求学生在知识上能够了解与理解会计职业及行业相关的职业的政策和法津、法规;具备从事会计学专业工作所需的相关知识。在业务能力上具有会计和审计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的核心应用能力;具有审计监督、见证及评价的核心应用能力;具有财务分析、控制及管理的核心应用能力。在素质上培养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如何查询资料及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等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
3.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爱国、理想、责任、创新”为标准,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为原则,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专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形成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及以问题为导向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人文社科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交融,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程体系按照目前大多数教育专家提倡的通识教育、学科大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及素质拓展五个平台进行搭建。课程设置服务于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而实现并满足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在课程体系中,思想教育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等课程、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经济法等课程、社会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等,几乎每门课程都涉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的能力。为了会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高校从事会计学教学的教师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出于对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将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并结合典型案例设计相关的职业操守及核心价值观在线训练课程,培养学生正确与良好的职业发展理念,教给其如何规避职业风险的方法和技巧。
除了在专业教育注重上述内容的教育以外,还要注重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形成教育,每时每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教育学生先要做一个好人,而后培养其成为其合格的人才。人格教育事关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未来生活基本观念的形成,我们一定要重视,同专业教育相比,人格教育的影响有的时候显得更为深远和长远。从事会计学教学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或在其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向学生及时传递一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正能量。不仅要教会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团队,与他人和谐相处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
4.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内容中,一直把诚信教育贯穿会计职业教育的始终。在入学教育课程中,着重介绍会计职业规范中的职业道德一节;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教学中始终强调会计人员诚信的重要性;在会计实务课程中,将不诚信行为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毕业教育中将“诚信做人”作为毕业留言送给毕业生。另外开设志愿服务课程,培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是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和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赢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志愿服务这种形式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社会的重要载体。志愿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通过培养,良好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友善,传播了文明,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践行和培养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5.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在教学中,通过案例、情景式教学和对优秀学生事迹的宣传导向,引导学生掌握会计法律知识,自觉遵纪守法,具备抵制违法行为的能力,不断地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树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良好品格。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构建以职业素质为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产学结合、会计从业资格、建设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应用相结合、会计改革与会计发展相结合、强调责任、诚信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在育人过程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作为职业素养的标准,不断提高职业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小芳.财经类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师,2012,(03).
[2]马文超.会计与会计教育:从整体主义到个人主义[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03).
[3]刘勇.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探究[j].商业会计,2015,(18).
如何培养价值观篇9
关键词:高校;三大职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同志对青年一代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辩、笃学”的要求,殷切期望青年一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基本的遵循。文章基于高校的三大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立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研发什么样的科技成果,如何高效的服务社会,高校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三大职能,这个前提下,高校研究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一个基本职能,也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对此,首先要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首先,要组织好师生员工学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自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其次,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所有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环节中,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全员育人立体的育人平台。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头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表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要在认真领会和理解其内涵和实质的基础上,付之于立德树人的具体实践中去。首先,高校要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营造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程、学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工程,要引导大学生不断理解和认同那些富有时代精神、富有实践特色、富有旺盛人气的价值理念,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高校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程里,立足当前,用于创新,锐意改革学校管理。完善学校教学、科研的管理体制,激活学校管理效能。鼓励教师教学创新,科研创新,成果创新。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志愿事业、实践活动,开展调研,服务社会,增强社会主人翁意识和服务社会能力。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大学生行为
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高校管理体制中得以体现。如,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规校纪,融入到校园管理,融入到教师的师德建设,融入到方方面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从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大学生行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因此,如何塑造大学生行为,我们通过制定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确大学生在不同场所的文明礼仪,养成大学生的较高文明素养,内化于外,成为文明先锋,成为社会文明的表率。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做到文化育人,在校园文化中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断探讨新的形势下,育人的新模式、新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人生
高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大学生要具备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其能力的培养的基础在高校。每位大学生毕业,走出校园后,是否有最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人生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关键校园教育节点。比如:入学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对国情的教育、对社情的教育、对国际形势的教育、专业知识的教育、职业能力的教育,都需要用代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又符合当展需要,凝练了我党智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大学生宝贵的人生。
二、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以科研兴国为己任
高校科研在国家科研中应占有显要地位,起着巨大作用。因为高校科研孕育着走在世界科学前沿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在确立本国国民经济的国际地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重视高校科研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科研兴国的职能,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科研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强化科研师资力量,结合国家发展需要组建重点和特色科研团队
高校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教师的科研水平,决定了一所高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准。高校的发展,必须要重视科研师资力量的培养。高校要大力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创新,要立足国家发展的需要、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以引进和培养师资力量,组建科研团队,潜心研究,培养科研成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要从建设科研团队、培养科研团队两方面加强践行。首先,高校挑选业务素质精干,爱国意识强的学术骨干,围绕重要科研课题,建设重点和特色科研团队;其次,高校要在科研管理、政策服务等方面,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为团队配备觉悟高、理论水平高的同志担任团队负责人,为团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政策支持。
(二)优化科研机构职能,培养和发挥优势,以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为本
高校科研机构,是以学科带头人带领一个学术团队,具备研究场所和条件,围绕学术课题,开展科研工作。高校的科研成果,主要来源于科研机构的研究,是一个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实力的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学校发展定位,结合国家需要,确定科研机构的发展方向,首先要优化机构职能。机构职能优化了,才能舍本逐末,集中力量办大事。其次,培养和发挥团队优势,发挥团队最大功效,实现团队最大功效,产出最具竞争实力的科研成果。再次,科研成果要注重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国家实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培养科技拔尖人才,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不竭科技源泉
高校重视对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塑造。科技兴国战略,要求高校为社会培养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大量人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必须明确科技型人才标准,根据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以科技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流方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实现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高校应努力营造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氛围和条件,不断完善培养科技型人才的保障体系等。高校应搭建和完善培养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平台与载体,根据不同人才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各类人才不断推陈出新。
三、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以服务社会为最终目标
当前,我国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文化、法制、政治、环境等领域面临深化改革,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核心指导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灯塔。对高校发挥服务社会职能,具有精神灯塔导向导航的左右。高校中的主体,知识分子,尤其作为社会改革工程的先锋,更应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高校发挥服务社会职能的体现
首先,高校服务社会,体现在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根据社会发展,设定学科,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完成配套的学科建设和培养机制,满足社会本领域发展的人才需求。其次,高校服务社会,体现在为社会提供科技产能。作为社会发展的首要指标,经济指标。高校提供的科研产能,跟经济挂钩,跟国际挂钩,跟市场挂钩,发挥最大的产能,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国家发展。再次,高校服务社会,体现在为社会提供文化思潮。高校作为国家的象牙塔,在精神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的建设意义不可低估。新思想、新思潮、新文化、新经济,经常从象牙塔的高校传播开来,如网络公开课、网络应用、手机app的推广、网络文化的普及等,丰富了社会文化形式、内涵,刺激了经济和消费,提供了高校教学资源,推动了社会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等。高校是国家高科技产能的地方,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文化向导,提供智能支持,有社会风向标作用的地方。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的改革也步入了深水区,是我党治党治国的攻坚战略时期。当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炼,树立社会新风,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高校自身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为出发点,密切结合当前时期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和治国必要,提供人才、倡导新风、提供智力、科技兴国。
(二)社会为高校发挥服务职能提供保障
社会重视高校发挥服务职能,提供办学资源和扶持政策,提供高校自身升级完善条件,保障国家智库和人才打造,保障高校三大功能稳定发挥并不断升级。高校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支持,无论是经费保障还是政策引导,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征程中,务必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连,协同发展。高校发展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根本前提下,努力形成学科特色显著、行业优势突出、办学宗旨合理、大学文化丰盈的新的大学制度,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核心的目标,应成为高校办学的终身追求。
参考文献
[1]赵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的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探讨[j].才智,2014(1).
[2]庞桂甲.浅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5).
如何培养价值观篇10
关键词:欣赏教学;审美评价;审美价值;绘画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39-02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改革,高中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与审美观方面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艺术欣赏活动本质上是欣赏的对象与欣赏主体之间发生的一种审美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为审美对象对审美主体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本质上的制约,还体现在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审美价值的评价与认可标准。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欣赏水平与审美评价能力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大量的审美体验与审美交流去教会学生客观地去欣赏,多层次、多方面地进行审美评价,以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感悟与总结,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如何进行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对于许多高中美术教师来说,欣赏教学尤其是现代艺术作品的欣赏教学要比实践教学难上许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欣赏传统的艺术作品时,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以及相关史料的讲述,使得教学的内容比较丰富,能够吸引学生一定的兴趣,故而能够产生比较良好的课堂氛围与教学效果。但是在讲述现代艺术作品的时候,却缺乏相关资料,再加上现代艺术作品欣赏的角度很难直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衔接,这就导致了学生一时难以跨越现实角度与欣赏角度之间的障碍,影响了欣赏教学的效果。人对于审美感知和审美意识的形成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培养,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来形成。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感知与审美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去评价和把握作品内在的情感内涵,通过不断地对各种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来达到审美欣赏中的继发性作用,并最终达到欣赏教学的目标。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价值与评价
1.美术教师要指导学生注重审美价值的客观性。高中美术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注重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因为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的基础上的,所以审美价值必然会具有客观性。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由于地域和习俗等方面的差别,人们有可能会出现差异很大的价值观。对同一作品在实际的欣赏中,不同的人感受是不一样的。比如,当一个人在丧失亲人或朋友时,再愉悦的形式也不会让其感觉到丝毫快乐。与之相反,如果一个人遇到愉快的事情了,即使是在大雨滂沱的时候,也会感觉到欢乐,畅快淋漓。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一幅山水国画很难被一位西方友人接受,而一个不会下围棋的人,不管有多少美学知识,也感觉不到棋盘中形式的美丽。如果一个人具有很高的欣赏水平,那么它就能感知和体验大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美,甚至能够将平常的信息转换成美的体验。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选择欣赏材料,并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如果选材不好,那么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教学设计高于学生的鉴赏水平,那么有可能无法展开。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多方查阅资料,还要具体地了解一下学生的欣赏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上出高水平的课来。
2.高中美术教师一定要提高对学生审美评价的功利性高中美术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不但要引导欣赏关注审美价值的客观性,还要提高学生对审美评价的社会功利性,这是由人潜意识中对审美判断的利害判断决定的。作为一个具有思想与意识的人,在进行审美评价的时候,必然会受到自己潜意识内的伦理价值、认知价值以及利害判断的影响,就比如若是将宏大壮观的战斗场面看做艺术的话,尽管其场面宏大而震撼,但是我们却难以接受,因为我们潜意识里的伦理价值与道德判断知识我们拒绝接受这样的艺术。
此外,在高中美术教师进行欣赏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与学生甚至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阅历与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美术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素质修养,用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胸怀来对待学生对审美的感受与评价,对学生耐心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与审美评价。
3.美术教师要指导学生审美评价是主客观的统一。尽管审美价值具有客观性,但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与审美评价却带有主观上的多样性,二者并不矛盾。因为审美的行为是由审美主体产生的,必然受到审美主体的知识和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审美评价的行为就必然具有主观的成分,而正是这些主观成分造成了审美评价难以统一。高中美术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审美评价是主客观的统一,引导学生去进行审美感知和评价,通过不断锻炼,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评价观,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三、美术教师如何知道学生进行绘画欣赏中的评价
- 上一篇:
- 下一篇:铁路安全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