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工作总结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4-05-22 17:28:21
文化艺术工作总结篇1
一、 活动中的失误:
1. 前期准备中的第一次策划书写的不符合商家意愿,冗长,把活动流程也包括在其中,导致策划书被搁置很久。
2. 协议书没有提前写好,导致临阵手忙脚乱。
3. 在与商家协商交换条件之前对木兰路的情况不够了解,导致之后的一系列需协商的问题。
4. 与老师沟通不到位,导致最后签订协议的时候出现危机。
5. 对干事布置任务不够明确,很多干事误以为拉到外联就是一次外联的结束,不明白后续工作还有很多,每一项签订的条件都要履行。
6. 在执行具体条约项目的时候,不能做到完全按照协议办事,但还是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二、 活动中的经验:
1. 看准商家最看重的合作条件,扩大宣传该部分使商家重视我们的活动。
2. 策划要严把关,同时协议书要与策划同时准备好,以备不时之需。
3. 应及时召开会议,更正干事的错误认识,协议签订的后续工作必须要跟上。
4. 平时多与商家联络,快到活动日期时及时通知商家准备好宣传任务,从而既及时解决了自己的宣传问题,同时又解决了与商家的关系问题。
三、 小感慨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忙碌,外联部的工作总算是顺利的进行下去了,说实话,第一次承担这份责任心中很忐忑,毕竟毫无经验可言,通过这次活动我初步认识了外联部的工作情况,有了这个经验以后的活动也更好开展下去。
在还未开始外联活动时我也曾多次请教拉过外联的同学,以及校学生会外联部屠运晟部长,学到了很多,从而对以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文化艺术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三结合”;习近平;文艺思想;政治哲学;文艺战略
2014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于北京组织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以高瞻远瞩的政治视野和卓越的战略眼光展开对新时期文艺工作性质和目标的部署,为当下文化与文艺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智力支持和实践指南。讲话以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为背景,以文艺传统与现实为基础,以责任与目标为指向,从当前文艺工作的历史使命、时代需求、创作导向、价值内涵、行动方针五个方面全面阐释了习近平新时期文艺思想体系,打造了以政治哲学为底蕴、文艺战略为措施的,兼具历史感与现实性、结合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的,充分体现文艺时代内涵的理论体系。该思想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文艺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上发展了前者的内涵,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和现实指导意义,是新时期文艺思想领域的又一次理论飞跃。讲话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内涵铺展横贯东西的视野、纵贯历史的豪迈,有激励使命的梦想、改进现实的责任,更有为人民倾心奉献的执着和价值观的引领构建。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有效地实现了三个“结合”,即世界主义文化视野与民族文化复兴梦想的结合、人民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党的战略性领导与文艺工作自主性的结合。从这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做宏观式解读,有助于深入学习讲话精神、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一、世界主义文化视野与民族文化复兴梦想的结合:宏阔的政治哲学视野
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展现的文艺思想绝非单一维度的文艺理论方针和策略,更非狭义的学理层面的理论构建,而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与文化语境,以全新的政治眼光和宽广的哲学视野对当前中国文艺工作发展方向的把控。国家的发展除了依靠经济、科技、军事、国防等物质性力量,更要依赖文化、文艺等精神力量。对历经近代历史沧桑巨变的中国来说,闭关锁国不行,盲目西化更不行。当代中国的世界性地位靠的既不是穷兵黩武,更不是文化霸权。中华文化的巨大包容性曾经并正在践行着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以独立自主而又涵养万物的姿态融入世界文化大潮中,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感染和吸引着世界各国文明。作为三大古老文明体系之一,中华文化不仅早已成为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更以其融合性和对话性实现与西方文明的互补和共建。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它既推展普适性的道德伦理,又彰显差异性的思想意义。中华文明曾经书写人类文明历史的辉煌,如今正以世界性的姿态和担当成就复兴民族文化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点明了文艺工作的政治性质和哲学功用,并强化了文学艺术对加快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推进与世界各国交流的重要作用:“人类文明是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而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1]。”从儒家的“仁爱”思想塑造的世界性伦理到近现代的白话文改革和现代文学的兴起,中国文艺成就了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情怀。从全球文化和文艺的流动来看,无论是丝绸之路开启的东学西渐还是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中华文明和中国文艺非但未被西方话语吞没,反而感染并影响着西方文明体系的改革,平衡甚至改变世界文明的格局和进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华民族秉承的文化传统从未被削弱,而是面临再次崛起和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紧依靠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这不仅是中国面对变革中的世界屹立不倒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启蒙。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培育共同情感和价值、共同理想和精神的能力[1]。中华文化内在的道德诉求、情感培育和审美情怀不仅是塑造中国精神的强大能源和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支持,也是打造开放的中国、世界性中国的前提保障。文艺作为时代的先锋,最能“感时代之脉搏、和时代之要求”,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构筑时代精神。无论是欧洲文艺复兴巨人们开启的人类思想之解放,还是我国先秦诸子成就的百家争鸣之恢宏文化气象,抑或启蒙运动和现代主义思潮缔造的人类文明新篇章,无一不见证着文艺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发端于文艺的社会思潮参与甚至改变历史进程。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重点在构建“中国精神”———使中国人民能够克服千难万险、历经世界风云变幻始终屹立不倒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国精神”是中国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一脉相传的精神气质和民族气节,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当前文艺创作更要以弘扬“中国精神”为主旋律,改变“萎靡”“浮躁”的创作风气,为构建社会主义精神大厦添砖加瓦。在复兴中华文化、发扬时代精神的目标指引下,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打造精品。二是不断创新。精品之“精”首先在于思想的精深,即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作品;精品要对人生观有塑性作用,反映生活真谛,实现世界性的交流对话。其次,“精”还体现在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时下,在艺术的创作、传播和研究领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格调低下、价值观扭曲的倾向,更有浮夸、奢靡之风。端正态度、摆正心态,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文艺工作者耐得住寂寞、精益求精的思想基础[2]。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创新是观念和手段的结合,是在反映时代精神的前提下艺术个性化的表现。要将时代内容、多彩形式和高尚胸襟紧密结合,实现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繁荣文艺、推动创新不仅依靠文艺领军人物和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更要把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道德观作为创作的指向。引导和团结新生艺术群体,使之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二、人民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战略性文艺眼光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是马克思文艺观的当代阐释,充分展现了文艺服务人民的战略眼光,为提高文艺品味、实现文艺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提供了思想保障[3]。它在继承马恩文艺思想的基础上,对当前文艺工作的性质、功用作了辩证的、历史的阐发,构建了人民主义文艺观,提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的论断。更为重要的是,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文艺必须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并强化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真善美的价值导向。社会文艺存在的前提是人民的生活与实践。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主体是人民,即中国历史与现实的缔造者[4]。文艺必须也只能反映人民的伟大实践才是正确的、有生命力的。当前,中华儿女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国梦努力奋斗着,他们正书写着前所未有的历史,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开辟崭新的实践领域,以更独立、更优秀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呼唤人民文艺的记录和表现,因此,在这个历史高度上,亟须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构建其本质、导引其方向。人民是文艺的主体,意为人民是文艺表现的主体、评判者和鉴赏人,所以,文艺必须以服务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为目的,要以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创作指向,表现人民的情感、生活、思想。文艺具有独特的认识属性,反映现实,并具有实践意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必须要有精神文明作为保障;人民文艺承担着不断提升人民精神生活水平的任务,时代需要高品质、高品位和高风格的文艺作品。同时,中国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互动也需要借助文艺的力量:推介中国文化、传播中国精神、展现时代风貌,实现中华文化的世界性播撒,以更卓越的姿态展现于世界人民面前。从文艺自身发展规律来看,“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动力源和方向盘。从创作素材、表现主体、美学旨趣、发展动力、艺术价值、社会效应、创新实践、思想导向等方面,习近平文艺思想阐述了文艺“人民性”的内涵。人民和人民生活是文艺表现的主体和主题,宏阔的社会生活是文艺工作者创作源源不绝的素材库。社会主义文艺要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社会主义文艺应秉持“以人民好恶为好恶、以人民美丑为美丑”的美学观,在人民的生活与实践中挖掘、塑造和提升美的事物、美的观念、美的情怀,积累正能量、构建新理想、宣传“中国梦”。判断文学艺术品价值的主体和标准都是人民:为谁书写、怎样书写的问题决定着文艺作品的价值和效应。扎根人民生活才能合理指导创新,走进人民生活才能创作出艺术精品。文艺创作要合理表现、积极引导、路线正确,要打击假恶丑,更要塑造真善美;既要放眼世界之先进,又要表现民族之独特。要充分发挥文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强国梦中的作用,必须强化它的意识形态功能,而不是削弱或淡化它的价值属性。习近平总书记以“三个弘扬”“两个借鉴”全面论证了当前文艺工作必须承载和传扬的价值观内涵。“三个弘扬”分别为“弘扬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的永恒价值”“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三者共同作用于达成“中国精神”的历史绵延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文艺作为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平台,必须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民族范围的广泛传播。充分发挥文艺作品感人、化人的作用,使全社会全民族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民族精神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文艺对价值观的塑造和弘扬不能脱离“艺术性”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要以艺术的形式、贴近人民的方式表现当代中国精神[5]。要借鉴中华优秀文化和世界优秀文艺,前者为当代文艺发展提供了动力源,后者赋予中国文艺以丰富性和多元色彩。中华传统文艺不仅内在地涵养着流传至今的道德理念、伦理价值,更充满隽永的美学精神。中华文明历来推崇爱国、复礼、精诚、守信等民族核心价值,并且始终以缔造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和文艺品格为创作的目标和评判标准。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必须适应开放的国际政治环境、多元的世界文化语境。当代中国文艺的发展是民族文艺和世界文艺的融合和互动,在发扬中华文明悠久文化的同时,吸收不同民族文明的当代成果,从而形成固本培元和枝繁叶茂并行不悖的态势。
文化艺术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艺术档案;研究;现状
艺术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刘国华的《科技档案管理学》中:“专门档案是指除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之外的,在专门活动中形成的所有档案。包括:会计档案,人事档案,诉讼档案,病历档案,婚姻登记档案等”。珍贵的文化艺术档案,不仅是文化艺术活动的真实见证,也是民族文化的根脉。艺术档案工作是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自1983年文化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以来,艺术档案工作已经走过近30年历程。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和各地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得到稳步推进,有序开展。文化艺术档案收集整理进展顺利,为国家留存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文化艺术档案遗产。同时,艺术档案作为一门新兴的档案学边缘学科,已初步拥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概况为:在艺术档案工作实践中,用于指导,监督作用的,由文化主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的艺术档案有关的文件,法规,教材,行业标准及一线艺术档案工作者撰写的实践经验等理性总结。尽管和别的档案分支学科相比显得数量小,稚嫩,单薄,浅显,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汇总,以勾勒出其基本的研究现状供参考。
一、相关文件
艺术档案产生在文化艺术单位,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艺术生产,研究,活动的各自特点制定了用于规范,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针对性意见,通知,政策等文件,是艺术档案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用于指导艺术单位艺术档案工作的文件
艺术档案工作开展前期,主要是通过检查,评选先进,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全国艺术档案工作能够较快发展。2001年9月,文化部办公厅办机档发〔2001〕33号《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是为进一步加强对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督促,指导,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和《省级文化艺术单位艺术档案检查要求》的文件。
2.用于指导“大型艺术活动”艺术档案收集的文件
国内,国际各类文化艺术节,评奖,调演,汇演和大型展演等活动学术会议,是文化艺术档案的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国大型文化艺术赛事活动名目繁多.以戏剧为例。如:“世界戏剧节”“国家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艺术节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现代戏会演”“中国戏剧节”“中国曲艺节”“中国豫剧节”等。这些活动不仅生成了大量的纸质文件材料,而且形成了丰富的照片,图表,录音,录像,光盘和实物等不同载体的艺术档案。2006年3月文化部办机档函〔2006〕80号《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档案管理的通知》,强调了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中艺术档案收集的重要性,明确规定主办,承办单位的职责。从制度上保障了大型艺术活动档案的收集。
3.用于指导“文艺基础资料保护”的文件
为了保护多姿多彩、辉煌灿烂的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建国以来,文化系统组织开展了多次规模不等的民族民间文化调查活动,收集,整理了大批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始于80年代被誉为“中国文化万里长城”的“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撰。在此过程中,全国十多万文化工作者经过20多年的采风,普查,整理,收集,积累了许多宝贵基础资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这些珍贵资料大都保存在承担“十大集成”主要撰写任务的文化艺术研究单位图书资料部门。2006年7月13日文化部,文教科函〔2006〕1334号《文化部关于加强文艺基础资料抢救,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料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文化系统基础资料建设和管理水平,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强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抢救和数字化永久保护。采取摸清文艺基础资料的数量,种类,珍贵程度,保存状况,建立数据库,保护的认定,备案,问责制度等措施。
4.用于宏观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综合性文件
为了对初步形成的文化艺术档案工作骨干队伍进行培训。2008年9月8日由文化部中国艺术档案学会主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承办了“文化部艺术档案业务培训班”。会后文办发〔2008〕37号《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意见》是近年来全面、科学、具体,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综合性文件。
二、相关法规
1987年颁布的《档案法》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管理步入了依法治档的新阶段。2002年2月1日文化部,国家档案局第21号令《艺术档案管理办法》,是艺术档案专门法律法规。它科学界定了艺术档案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定艺术档案定义,明确管理,机构与人员。从内容上,载体形态上划分归档范围。明确文化艺术单位对艺术档案的权限,收集职能,艺术档案与艺术资料的区分。明确了收集与整理原则,强调名老艺人艺术家和散失艺术档案征集。规定了分类设置,组卷规则,及非纸质载体艺术档案的分类编号,艺术档案的保管期限。明确管理制度,职责范围,撤销合并接收,运用先进技术开发艺术档案信息资源。划定艺术档案归档范围。为健全文化艺术档案领导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加强收集整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要求,为艺术档案的管理和建设,依法监督检查,维护艺术档案的完整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保护积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将产生的积极作用。使艺术档案理论上升到法理层面。
三、相关教材
艺术档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成为当代档案学领域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学科。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艺术表演团体企业化管理,艺术资料人才奇缺,艺术档案流失严重,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艺术单位公开招聘的艺术资料岗位也成为众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由此产生了对艺术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为了更好地指导、规范全国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才市场,提高和培养艺术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2008.11文化部办公厅编《艺术档案管理读本》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它吸收档案管理办法及相关文章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借鉴先进理论成果和丰富经验,详细阐述了艺术档案与艺术档案工作,艺术档案收集,艺术档案整理,艺术档案的利用和检索,艺术档案信息化与数字化管理,艺术档案的保护与库房管理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突出科学性,时代性,简明性,实用性,体现文化艺术档案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知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艺术档案学第一部全面、科学、系统的理论专著。
四、行业标准
标准化工作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和必要前提。艺术档案整理是指按艺术材料形成的来源、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的要素,对艺术材料进行系统分类、组合、排列、编目和数字化处理,使之有序化的过程。为实现艺术档案整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提供行业管理遵循的基本法则。文化部颁布《艺术档案整理规则》(征求意见稿),要求严格按照《艺术档案整理规则》,切实做好各种载体形式的文化艺术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确保艺术档案,艺术资料规范整理。
五、研究文章
目前全国有5000余人从事艺术档案工作。笔者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统计。输入“主题”“艺术档案”检索出629条艺术档案文章,范围在(1980―2011)年度。对某一领域研究论文的主题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特点,发展动向和发展规律。在629篇艺术档案论文中,经过分类梳理其研究主题涉及:
表1 文章主题统计:
分析:艺术档案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1.基本概念研究(艺术档案本体的定义,性质等基本概念)2.管理方面研究;:各类型艺术单位,各种载体形态的艺术档案管理方法。3.综合性主题研究:现代科技在艺术档案中应用,文化体制改革,大型艺术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艺术相关主题。存在问题:虽然艺术档案研究文章主题广泛,但论证不够深刻,仍处于实践总结的较浅层面,起步阶段。
表2文章数量统计:
分析:艺术档案主题文章只占档案主题文章的0.38%。说明其在档案学术研究中的边缘位置。
表3 文章作者单位统计:
分析:1.发现艺术档案具体涉及和分布集中在上述部门和单位。2.作者来自文化系统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系统外的新闻媒体,图书馆,档案馆,艺术高校等机构。人员数量不多涵盖面广。说明艺术档案理论研究已经深入到文化艺术一线。并得到重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表4艺术档案发文量统计:(1980―2011)
分析:发表过4篇以上艺术档案文章的期刊有30种。主要分布在档案类核心期刊,戏剧,电影,图书馆类期刊占总发文量的58%。其余的42%文章则分散在全国各地121种报纸期刊中(图书馆学,文艺,艺术,科学,教育,美术,戏曲艺术,科技信息,广播,影视,档案)可谓五花八门。说明艺术档案理论研究是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兼容性,渗透性,交叉性的,各个相关学科都能接受。从文章形式看多是工作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会议记录,管理方法等,明显处于初级阶段。从文章的发表分散程度来看,说明艺术档案文章还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刊物可供发表。在档案类期刊中《浙江档案》发表艺术档案文章最多,在艺术类期刊中《内蒙古艺术》发表艺术档案文章最多,说明艺术档案的边缘和交叉特点。
结论:目前艺术档案学是一个位于档案学和艺术学的边缘,交叉学科。作为专门档案的一种,艺术档案研究现状是比较完备的。得到各主管部门应有的重视,初具规模并具有美好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办公厅.艺术档案管理读本[m].文化艺术出版
社,2008,239-268
[2]刘国华.科技档案管理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8 19-20
[3]张萌.新时期的艺术档案收集工作[j].兰台世界 2010,
936-37
[4]唐淑香,李利.国内图书馆营销研究论文的定量分析 [j].河
南图书馆学刊,2011.3.34
文化艺术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乡土艺术 传承 保护
一、乡土艺术的发展土壤
乡土艺术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而创造的,以中山地区为例,祈求风调雨顺的民间习俗―飘色,自明代诞生以来,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祭祀仪式后盛大出巡,成为当地一个大型的民间艺术巡游活动,具有鲜明的岭南民俗特色。飘色巡游从色芯到色梗、色脚、色柜均蕴涵着丰富的艺术价值。色芯和色脚由小孩扮演,根据演绎的故事角色装扮,活泼俏丽,引人注目;色梗由生铁打造,却又被包装成不同的形状和色彩,集力学与美学于一体;色彩艳丽,根据故事内容绘制不同的图画并配以相应的诗句,内涵丰富,艺术精湛,令人叹为观止。飘色自明末清初诞生以来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每到飘色出巡,当地百姓男女老少齐齐参与活动的筹备和举办,每天表演人数达到2000多人,呈现万人空巷的场面。
由此可见乡土艺术的状况如何与其所植根的民间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乡土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得益于当地民众心态和政府的积极引导。
二、乡土艺术生生不息须发挥传承人作用
传承人是传承乡土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对乡土艺术的记录、整理和传承工作,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掌握各种乡土艺术是当前文化主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培养民间文化艺术骨干,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素质,充分调动群众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积极性,发挥民间传承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促进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山地区的飘色艺术协会现有核心会员80多人,近年不断吸纳年轻人加入。同时逐步引导飘色馆所在地的小学成为飘色传承基地。飘色传承人20年来致力于飘色的传承与发展工作,负责组织和指导每次飘色的具体表演活动,也是不断创新研制新色版的领头人。
三、乡土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要加强阵地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当地的文化形象,展示文化成果,近年,中山地区加大对民间艺术专属场馆的建设,建有多个民间艺术场馆,分别为飘色馆、腊味文化展览馆、文化活动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室、龙舟文化室、民俗文化展览室等。其中飘色馆面积约300平方米,主要用于飘色的日常展览,色芯、色柜、色梗的制作、修复、教学、飘色文化的传承等功能。此外,还建成塔高53米、共9层的天福塔,其中第2至8层用于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的集中展示。以上场馆均用作当地乡土艺术创作、培训、理论研究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群众的主要活动场地。依托这些民间艺术专属场馆,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近些年的文化沙龙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群众文化艺术花会、端午龙舟赛、飘色文化欢乐节等,形成了“活动经常化、流程规范化、项目精品化”的文艺格局,为乡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乡土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要有机制保障
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乡土艺术资源保护备受考验。为了更好地保护当地的乡土艺术资源,当地政府应高度重视乡土艺术的各项配套保障,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责任、形成合力”的原则,坚持依法保护与政策保障相结合,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相结合,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相结合等方式,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保障、组织保障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创新机制等,促进乡土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努力推进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1.政策保障
为加强乡土艺术资源的保护工作,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发挥乡土艺术的积极作用,当地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非遗项目发展规划》、《鼓励民间艺术团体发展奖励措施》、《文联组织活动方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规划》等。
2.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
当地政府应高度重视乡土艺术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一是成立政府牵头、部门联动、村级跟进、民间组织助力 “四级联动保护协调” 的民间文化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文化的主管领导任组长;二是形成“文体局牵头、文化站主导、文联协会积极参与”的工作班子,全面负责民间乡土艺术的保护、传承、政策宣传和日常管理工作等;三是组织有关专家开展普查和建言献策,多次邀请专家对民间文化的保护、规划、修建纳言献计,细化各项工作,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健全保护技术支撑机制,全面落实严格的保护措施。
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和艺术,当地政府汇集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文联、各艺术协会以及各类文化机构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推动民间文化发展,并以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域文化为主题和背景,开发地方特色题材和现实题材,创作更多以乡土艺术为主题的文艺作品。
当地政府应将民间艺术创新和传承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分解和落实各项乡土艺术保护工作到各村(社区),把整理、归纳、提炼各村(社区)在各时期的民间文化资源纳入日常工作管理。各村(社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指派专人负责,落实责任,把乡土艺术建设工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确保乡土艺术传承与保护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将乡土艺术专属场馆的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在对乡土艺术的普查、整理、维护、盘活资源等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参照有关标准适当给予奖励。
五、乡土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要有长远规划
1.政府应高度重视并善用乡土艺术资源,把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明确规划“立足乡土艺术、古镇风俗,设计古镇文化体验、传统风俗体验、水乡风情体验,树立古镇乡土艺术品牌”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思路;专门规划发展“特色民俗体验”游,把本地民间艺术融入到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中,通过突出民间文化的参与性强、形式多样的特点,打造专门的线路规划,让游客参与体验飘色、龙舟、武术、龙狮、麒麟、高跷、曲艺、腰鼓、书画、剪纸、秧歌等传统乡土艺术,发扬和传承特色民间文化。
2.把乡土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布局。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形成较为完善的乡土艺术传承与保护的保障机制。同时,把文化发展指标纳入村(社区)的考核指标体系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让乡土艺术传承与保护成为体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特质、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最终达到使富有特色的乡土文化引领一方风尚、教育一方民众、服务一方社会、推动一方发展的目标。
工作思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工作思路,坚持面向基层
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分层级、有步骤、有计划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上水平。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并将乡土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列入村(社区)的考核指标体系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完善各村、社区文化室高标准全覆盖建设工作,常年坚持开展乡土艺术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的村(社区)占总数的90%以上,参与和受众人数占本辖区常住人口总数的60%以上。同时,继续大力开展送戏下乡、送文艺下乡等活动,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乡土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强化政策引导,促进全民参与
明确工作理念与实施思路,通过制定各项文化发展规划及鼓励措施,争取用政策性杠杆强化本土文化观念与乡土文化价值。通过政府搭台,民间艺术协会唱戏的形式,广泛动员坊间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让乡土艺术传承与保护建设真正成为我们走向文化自觉、确立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尊和追求文化自强的生动实践。
(3)着力非遗项目,促进传承与发展
将乡土艺术传承、保护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飘色”、“龙舟”、“腊味”、“麒麟舞”的保护、传承工作结合起来,以协会为主导,并以发源地的中小学校作为传承基地,深化“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乡土艺术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4)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培育本土文化人才
培育一批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地方文化品牌、民间文化队伍及乡土艺术人才。如:飘色、麒麟舞、龙舟竞渡、醒狮、曲艺、剪纸、腰鼓、秧歌、高跷等为代表的乡土艺术,还有植根于传统农业文明的盆景艺术和食品文化等。团结和引导广大民众从各自的立场与兴趣出发,成为本地特色乡土艺术的创造者、拥有者、参与者、实践者、爱好者、保存者、经营者、管理者、传播者和弘扬者,以此构建综合立体的文化生态环境,营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文化氛围。
(5)整合历史文化资源 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当地政府应将继续深挖历史文化和乡土艺术资源,以节庆活动为契机,通过组织举办飘色文化艺术节、旅游文化节等形式吸引各方游客,推广乡土艺术和旅游景点,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结语
经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和实践,中山的乡土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在新的社会形态中得以完整保存并继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铭霞.黄圃历史文化.珠海出版社,2010(1):p133-156;
文化艺术工作总结篇5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北海在历史上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拥有大量的海洋资源。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奠定了北海良好的文化以及资源基础。通过对北海恒兴珠宝公司的实际走访和深入了解,搜集大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和数据,通过对比和总结对问题进行研究。本论文共分为3个章节:第一章对贝雕艺术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了解贝雕的制作;第二章则对北海市恒兴珠宝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现状作分析;第三章从四个方向详细的分析了北海发展贝雕艺术对文化产业经济链的作用;最后一章对本一个小结,经过分析对于北海发展贝雕能否形成文化产业经济链提出有用的建议。
贝雕的介绍
制作贝雕艺术最早起源于中国,是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结晶。贝雕艺术的出现不仅为我国人民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而且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贝雕简介
贝雕是以贝壳为原料,经过艺人的精巧加工而创作的工艺品。浩瀚无垠的海洋世界孕育了丰富奇异的海洋生物,海洋贝类就是其中最迷人的造物之一。贝壳的种类很多,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色彩和纹理也很美丽,有的还是很妙的反光体。贝雕作为大海奉献的绮丽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北海贝雕是一种优雅的装潢工艺品,它以江河、湖泊、海洋的五彩贝壳为原料,按设计要求,巧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经过设计图稿、精心选料、雕刻琢磨、对贴组装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
2. 贝雕的题材
贝壳品种多样,大的象簸箕,小的象米粒,形态繁多,色彩各异,一个贝壳还可以磨出多层色彩。所以制作的工艺品,品种多,题材广。主要以花鸟、人物、山水、静物等为题材,珠光晶莹,古朴典雅,具有鲜明的装饰性和观赏性。品种有酒烟具,文具、台灯、发卡、瓶插、鱼缸、项链、首饰盒等实用工艺品,以及各种挂屏、座屏、屏风、圆雕等艺术欣赏品。把贝壳经过切割、拼接并粘贴,还可做成贝雕画。
北海恒兴珠宝公司发展现状
1. 北海恒兴珠宝ag尊龙app的概况
北海市恒兴珠宝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珠宝首饰及贝壳工艺品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公司创建于1995年,是目前北海市唯一一家加工金银首饰品和贝雕工艺品的企业。2005年,民营的北海恒兴珠宝公司接手北海工艺美术总厂,收拾“残部”,并在产品结构及生产工艺上作了很大改进和调整,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采用多种工艺技法开发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纯天然、不着色、原汁原味的贝雕画精品,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多次被用作国礼,在工艺技术上可以说在国内同行业里鹤立鸡群。 现在已经形成年产值500万元的生产规模,年出口额在20万美元左右,目前有从业人员80人。公司一贯坚持走高起点、专业化,打造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恒兴”牌贝雕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2007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同时正在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的认证。
2. 北海恒兴珠宝公司贝雕产品的特点
北海贝雕画是以贝壳、海螺为原料,经雕磨、堆贴而成的工艺美术品。北海贝雕画的构图吸取国画的风格与浓厚的东方艺术构思。题材分人物、花鸟及山水三大类。贝雕画是艺人巧用贝壳的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经精心设计、雕琢、堆贴而创作出的高雅艺术品。贝雕画将国画的神韵、刺绣的空灵、玉雕的质感、珍珠的光泽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有极高而独特的艺术欣赏性。因其材质为日月精华固化而形成的具有灵光宝气、古代曾用之为货币的贝,而寓意画中有贝、室中有宝。
北海恒兴珠宝公司形成文化艺术产业经济链可行性分析
1. 优势
贝壳是大海对人类的一份馈赠,贝雕则是海边人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从贝串、贝堆、平面贝雕画到立体贝雕,经过多年的发展,北海的民间艺人不断发现、创造、继承和创新,使北海贝雕艺术进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成为广西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一朵奇葩。
(1) 公司规模优势
北海恒兴珠宝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最规范的制作贝雕艺术品的企业,已形成年产值600多万元的生产制作规模。在贝雕工艺上有很高的威望,同行业中享有声誉。不仅在公司规模还是销售渠道都是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一家公司。通过其尖端的技术以及庞大的销售渠道,来带动北海制作贝雕的小公司进行大规模生产,进一步实现文化艺术产业经济链。
(2) 自然条件优势
北海恒兴珠宝公司坐落于北海这个三面环海的城市。贝雕材料具有丰富、来源快、成本低的特点,有利于找到合适的贝雕模型。北海又是一个港口,具有交通便利的先天条件。在海外贸易上,能以更加廉价的成本进入国外市场,因此其产品的竞争力也得到了大大的增强。这也为北海贝雕形成贝雕文化艺术产业经济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文化艺术优势
北海贝雕一直是北海传统的民族工艺品。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海市工艺美术总厂曾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北海贝雕畅销海内外。曾荣获国家工艺最高奖“百花奖”的北海贝雕,在上世纪80年代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并用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首都国际机场、国家商务部大楼等建筑装饰。因此,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决定了北海贝雕艺术能够更好地发展,“北海贝雕技艺”名列广西北海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向全社会公示。
(4) 政府重点扶持
2012年2月15日,北海市政府开展北海贝雕文化产业基地项目。项目内容: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2012年规划投资1000万元,2013年规划投资1000万元,2014年规划投资1000万元,十二五期间共规划投资3000万元。计划2012年开工,计划2014年12月底竣工。建设内容:北海贝雕工艺研发、产品创意、加工技术升级;贝雕文化、生产工艺及凯时k66会员登录的产品展示、文化旅游、销售等。从这一举动可以看出,北海市政府已经对贝雕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把贝雕文化产业作为拉动北海经济的一个大项目。在这一环境下,北海贝雕已经为形成贝雕文化艺术产业经济链做好了足够的冲刺准备。
2. 劣势
同时,北海恒兴珠宝公司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一项文化艺术需要被更多人所认知,更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人传承下去。
(1) 缺乏人才
纯手工制作的贝雕工艺,受人才短缺的制约越来越严重。2005年,恒兴公司接手时的工艺美术总厂只有30人,前前后后招收、培训学徒120多人,年轻人来了又走,留下来的全部是原工艺美术总厂的老工人。随着岁月流逝,如今公司仅余10来名工人,而真正能上操作台的工艺师仅有5人,最年轻的已50岁。由此看出,贝雕工艺正面临着人才缺失的危险。
(2) 知名度不够
作为广西唯一一家制作贝雕公司,是仅存的一家继承北海制作贝雕传统文化的企业。不仅经济价值潜力巨大,而且是保留国内制作贝雕文化的重要保证。目前,北海贝雕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要通过宣传以及比赛让全世界都能感受到北海贝雕这一传统文化。
3. 机遇
贝雕在国内市场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贝雕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其潜在价值非常庞大。北海恒兴珠宝公司是广西唯一一家贝雕工艺品企业,也是国内少数几家贝雕工艺品之一。其在贝雕工艺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逐渐被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接受。在此背景下,把握这次机会将会大大有利于北海恒兴珠宝公司形成文化艺术产业经济链。
4. 挑战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国内原有大连、青岛、北海,以及福建闵侯四家厂,经历着市场经济大潮过后,因恒兴公司的接手,北海恒兴贝雕现成为惟一一家仍在生产的贝雕生产企业。但如今海南贝雕已经开始对北海贝雕有了威胁。不仅建立了贝雕培训基地,而且还从挖走北海贝雕仅剩的几名工艺师。北海贝雕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
5. 发展建议
对于北海恒兴珠宝公司在贝雕产业方面所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人才培训
面对人才缺乏这一刻不容缓的想象,应着重加强人才培训。北海贝雕不能后继无人,因此要放弃一些利益来加强培训。建立一个正规的贝雕培训基地,给予学员较大的学习动力。同时要提高工艺师的工资水平,解决企业难留人的想象。
(2) 加强宣传力度
一方面,北海恒兴珠宝公司应当加强宣传力度。在人流量大的旅游景区设立广告牌或者是销售点,让更多人了解北海贝雕,了解北海的文化艺术。同时能够让前来旅游的人们接触到北海贝雕,贴身感受北海的文化。并积极参加国内外工艺技术比赛,进一步提高北海贝雕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宣传不仅是北海恒兴珠宝公司的任务,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义务。面对越来越困难的北海贝雕行业,仅靠北海恒兴珠宝公司是完全不能够胜任的任务。政府出力保护北海文化艺术已经迫在眉睫。政府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以及举办工艺技术比赛,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北海,了解北海贝雕。
(3)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设立政府扶持基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每年的预算中拨一笔款项重点扶持贝雕工艺品产业发展。并对贝雕工艺品产业提供尽可能多的优惠政策,比如减税、补贴等等。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快速地伸出手来,用实际行动拯救这个正在远去的工艺。
对北海制作贝雕形成文化艺术产业经济链的展望
文化艺术工作总结篇6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认真抓好艺术团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由于职工艺术团属于业余松散型性质,故建团之初存在演、职人员不固定,编创排演节目困难多,演出设备靠租借,演出费用支出较大的诸多问题,自然就制约了团的发展和工作成效的提高;科学合理制定慰问演出计划,保质保量完成慰问演出任务职工艺术团赴基层进行慰问演出,是市总工会为企业和职工办的好事,送去的关爱与温暖,但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制订演出计划,不仅会给企业带去许多的麻烦,而且也难以达到慰问演出的预期效果和产生良好的社会轰动效益;总结经验探新路,再接再励争取更多辉煌回顾市总工会“职工艺术团”成立两年多走过的探索之路,我们坚定的认为它是一条发展职工先进文化、弘扬精神文明,促进经济建设、稳定社会的健康之路、正确之路,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解决企、事业单位、职工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存在的难题而独辟的这条蹊径,不仅加强了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同企事业单位工会间的工作交流与沟通,更好地履行“维权、教育、参与、建设”职能,而且又进一步拉近了同广大职工间的情感,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职工的向心力,对总工会职工艺术团工作报告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负责艺术团工作(兼职)的市总领导和文化宫领导,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决定把市区一个有固定演职人员和简易演出设备的小型文艺团队作为职工艺术团的基础演职人员队伍,并在协商一致后予以冠名,具体材料请详见:
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和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漯河市总工会以工人文化宫为阵地,以职工文体协会为依托,汇聚市区优秀文艺人才,于2002年8月成立了“职工艺术团”,并首赴市卷烟厂慰问演出获得成功。2003—2004年度中职工艺术团在市总工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面向基层,贴近职工、服务职工,扎实工作,乐于奉献的建团宗旨要求,为丰富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精神物质文明建设,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正在精心筑建着一项市总工会关爱职工的“暖心工程”。以下是对两年来艺术团所作具体工作的回顾。
一、认真抓好艺术团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由于职工艺术团属于业余松散型性质,故建团之初存在演、职人员不固定,编创排演节目困难多,演出设备靠租借,演出费用支出较大的诸多问题,自然就制约了团的发展和工作成效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负责艺术团工作(兼职)的市总领导和文化宫领导,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决定把市区一个有固定演职人员和简易演出设备的小型文艺团队作为职工艺术团的基础演职人员队伍,并在协商一致后予以冠名。有了一定资金支持的这个团为满足下基层慰问演出和举办大型文艺演出的需要,不仅高薪招聘了一批造诣深的年轻艺术人才,而且又购置了能适应多种场合演出的高档音响、灯光设备。这样一来,团里的固定演职人员比过去增加了一倍,达到45人,演出艺术形成也从过去单调的戏剧小品类拓展到集歌、舞、戏曲、小品、相声、快板、器乐合奏等艺术形式为一体。除此之外,遍布于市区各行业的“编外”演职人员队伍也由原来的60余人增加到百余人,为职工艺术团完成好慰问演出任务和举办其他形式的演出活动,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我们称之为“厚积薄发,借力发展”。
二、科学合理制定慰问演出计划,保质保量完成慰问演出任务职工艺术团赴基层进行慰问演出,是市总工会为企业和职工办的好事,送去的关爱与温暖,但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制订演出计划,不仅会给企业带去许多的麻烦,而且也难以达到慰问演出的预期效果和产生良好的社会轰动效益。为此,按照市总要求,团领导在制订年度慰问演出计划时,首先分析拟慰问“对象”的行业特点,工作性质,生产规律,提前预约,协调一致,力争做到观看演出和工作、生产两不误。比如把到企业慰问演出时间放在重大节日前夕的生产空当时在或行业庆典之际,把到县、乡慰问演出的时间放在春节前夕的农闲时节,而面向市区广大职工群众的慰问演出,宜放在重大节假日或双休日的社会文化休闲广场等等。这些做法受到基层工会和职工的普遍欢迎。科学合理的演出计划确定后,团领导就把注意力集中到抓落实上来,团长杨同申、副团长高伟反复要求,慰问演出不仅要保证数量,更要保证质量,力求达到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政治性同娱乐性的完美统一。为此,业务副团长王洪跃及编创人员常常为编排好一个节目、写好一部主持词、创意出好的舞美效果,多次深入基层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收集第一手资料,筛选好的创作素材;并多方征求意见,捕捉灵感,创作出了贴近职工,反映他们真实工作、生产生活的文艺作品,例如:反映现实美好生活,庆丰收过大年的群体舞蹈《大地飞花》、《踏雪寻梅》,揭批“”毒害性的戏曲小品《看病》,歌颂企业转机建制后取得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的快板书《夸夸咱宏运集团》,颂扬市电业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团结一心胜利完成农网改造任务的群体快板《再创新辉煌》相声《电为媒》等等,为企业和职工群众奉献出一道道闪烁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光芒的“文化美餐”。此外,市总工会党组领导对每次慰问演出活动都给予大力支持,党组书记、主席田爱华还要求市总机关的同志只要没有特殊事情缠身,都要到演出现场观看节目,特别场合有特殊意义的慰问演出市总还邀请市里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亲临现场,充分体现了对职工的关爱,使演出活动成了真正的“暖心工程”。如2003年9月27晚,职工艺术团到市宏运集团进行慰问演出时,一位司乘人员看完演出后,激动的对团领导们说:“俺们这些干客运工作的,常年累月起早贪黑的在外跑客运,今儿个公司组织职工同这么多市里领导一起观看咱艺术团的精彩演出,机会难得,还看到夸我们单位的节目,心里咋不高兴哩!”再如,2004年4月28日晚,漯河市总工会庆“五一”暨慰问电业职工大型文艺晚会在市人民会堂隆重举行,市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市总机关全体人员同近千名着装统一的电业职工一起观看了职工艺术团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华丽的舞台,精彩的演出博得了观众们一次次热烈的掌声,证明了“暖心工程”的强烈感召力。又如,2004年9月26日下午市职工艺术团又一次来到市区最大的社区文体休闲广场——“双汇广场”举办“庆‘国庆’,迎‘中秋’慰问全市职工文艺演出”,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吸引了约2千观众驻足观看。热情欢快的舞蹈,旋律优美的歌曲,娓婉动听的葫芦丝独奏,豪放入味的豫剧演唱,不断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叫好声。当市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几位现场观众对演出活动有啥评价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一样说:“好,好,感谢市工会给职工群众办了件大好事,这些年象这样的大活动太少了,希望今后市里能多办些。”据统计,在市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基层工会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市职工艺术团在2003—2004年度当中,深入基层进行较大形式的慰问演出10余场,其中新创编节目20个,此外还指导帮助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会内部运作重大节日庆典文艺演出6场,无偿为他们提供节目支持近30个,受到了基层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社区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为此项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工人文化宫也被“漯河内陆特区报”以《文化官里的文化》为标题进行综合报道。
三、总结经验探新路,再接再励争取更多辉煌回顾市总工会“职工艺术团”成立两年多走过的探索之路,我们坚定的认为它是一条发展职工先进文化、弘扬精神文明,促进经济建设、稳定社会的健康之路、正确之路,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解决企、事业单位、职工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存在的难题而独辟的这条蹊径,不仅加强了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同企事业单位工会间的工作交流与沟通,更好地履行“维权、教育、参与、建设”职能,而且又进一步拉近了同广大职工间的情感,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职工的向心力。职工艺术团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市总工会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基层工会的大力支持,否则就会变成“无水之鱼”、“无本之木”,就会失去长久的生命力,在过去的两年多里,职工艺术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完善团的建设方面仍存许多不足,因此,在未来的建设发展上,我们要不断学习,善于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克服不足,探索更新更好的发展路子,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追求艺术方面,我们要充分调动全团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推陈出新,打造精品,打响品牌。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把市总工会“职工艺术团”赴基层慰问演出这项“暖心工程”筑建的更加辉煌和深入人心。
文化艺术工作总结篇7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工作,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敏锐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增强做好文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要求和部署,认真开展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中共文化部党组关于贯彻落实中办发〔2006〕29号文件精神的意见》的要求,加强文化系统的形势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教育活动同加强文化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所有
二、增强精品意识,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和演出
文艺创作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努力提高质量,多出精品和人才。充分发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龙头作用,继续抓好繁荣文艺创作和演出,努力实现精品剧目占有市场、服务大众、流传久远的目标。大力做好精品剧目演出展销活动,扩大精品剧目的影响。充分发挥国家艺术院团的导向作用和示范作用,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作为院团发展的根本目标,努力提高艺术产品质量和文化服务质量,大力推动艺术创作和演出,带动全国艺术创作的普遍繁荣。抓紧抓实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作,推动民族民间文化精粹的全面保护工作。实施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使文化艺术在不断创新中增加新的文化积累。坚持文艺创作“三贴近”原则,根据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三农”问题的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全国儿童剧新剧目和农村题材优秀剧目的创作和演出,继续购买一部分优秀剧目的演出权,送戏送剧本下乡。继续组织好文化下乡活动,同时组织艺术院团深入工地演出,丰富进城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大型文化活动的导向性,组织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艺术创作和演出、展览活动。
三、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积极建立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方式,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核心,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和基本队伍建设,继续落实文化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实施的两馆建设项目,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兴办农村文化的格局,逐步扭转农村文化资源总量严重匮乏的局面。争取尽快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积极筹备召开全国农村文化工作会议。总结各地文化设施开展流动服务的经验,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力度,逐步实现资源互补,消除数字鸿沟和区域文化发展差别。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大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和农民工等人群的文化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文化设施的力度,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举办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全国艺术院校声乐比赛”和“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独奏比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责任感,重视和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状况,通过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的结合,运用各种方式,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
继续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加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力度,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在完成一期5000个基层站点的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构建遍布全国的资源服务网络。做好全国送书下乡工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和清史纂修工程。启动中华古籍保护工程。
继续加强国家大剧院建设工程、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故宫博物院修缮保护工程、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国美术馆二期工程等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的管理,各地也要加强对在建文化设施项目的管理,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大文化市场整治力度,健全文化市场体系
坚持依法行政,加快职能转变,调整管理思路和手段,促进行政管理方式的改进和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坚持以规范促发展,以管理促繁荣,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制定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的总体方案,全面推进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建设。巩固网吧专项整治成果,健全网吧长效管理机制,推进网吧连锁进程,完善网吧技术监管平台,建立文化市场动态监测网络。积极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音像制品经营活动,提高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占有率。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扶持国产音像制品和动漫游戏产品以及现当代艺术品出口。加强对民间职业剧团的指导,积极培育和规范农村演出市场。在促进演出市场、娱乐市场和艺术品市场等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监督管理,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五、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继续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求,认真抓好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扶持文化企业,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不断壮大我国文化企业的总体实力。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推动鼓励文化企业做强做大的相关政策,积极倡导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促进文化企业做大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加强对42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指导和管理,努力推广基地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等各类文化产业研究实体的作用,围绕文化企业运作机制进行相关研究,加大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继续探索和拓宽利用社会力量培训文化产业人才的渠道。积极筹备第二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第四届“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积极配合和国家统计局完成《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工作,为下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六、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努力做好文化科研和艺术教育工作
围绕文化创新,研究文化科技的发展和管理;围绕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研究艺术学科的发展和管理。以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和涉及文化建设现状的大型数据调查研究等应用对策研究为主攻方向,以提高成果质量为重点,推进艺术科研工作。做好第一届文化部创新奖和第二届全国艺术科学规划成果评奖工作。适应新形势,进一步落实与高等艺术院校的共建工作,起草《艺术职业教育指导意见》,加强和完善艺术教育管理工作。出台《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完善社会艺术考级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机构。
七、围绕国家外交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
根据大国是关键,周边国家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国际多边活动是舞台的我外交战略格局,遵循党和国家的外交方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配合我国整体外交大局,加强对外文化工作,充分发挥文化在外交中的作用。继续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国文化通过官方、民间和贸易三条渠道走向世界,精心打造春节、国庆以及“相约北京”、上海国际艺术节、亚洲艺术节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通过文化交流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平、进步的崭新形象。认真办好在美国举办的中国艺术节、在印度举办的中国文化节、法国文化年和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及亚洲文化部长论坛等大型国际文化艺术活动和国际会议。积极参与第二届亚欧会议文化与文明会议、国际文化政策论坛第八届部长级年会、文化与发展大会等国际会议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制订《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工作。落实东方文化研究计划,有计划地在海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
以党和国家对港澳台工作方针为指导,以“文化认同,人心回归”为目标,全面加强对港澳台的文化交流工作,遏制文化。召开对港澳工作协调会,研究形势,规划工作。做好对港澳的重点文化交流项目。以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主线,积极开展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大力推动文化入岛。
八、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组织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备案和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建档。做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评审上报工作。继续做好“三峡”、“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积极推进渤海国遗址保护工程、南海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强文物安全和文物维修管理工作,完善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推动文博单位风险等级达标。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加强行政执法检查,严格规范文物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引导和规范文物流通。组织开展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解决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确保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顺利地开展。在继续做好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的同时,建立中国的“代表作”和“国家名录”认证体系,继续开展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逐步加大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投入,加快立法进程。争取以国办名义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以国务院名义颁布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制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标准规范,开展资源普查工作。
九、巩固和扩大改革试点成果,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对文化系统改革试点的分类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对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及配套政策研究,重点研究社会保障政策,提出相关解决办法。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并逐步向面上推广。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培育一批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强国有文化资本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继续推进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改革,优化服务,提高效益。促进艺术表演团体进一步健全艺术生产、营销、筹资和分配激励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关注指导试点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并及时总结经验。落实政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依法行政。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确保文化领域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积极做好准备,及时研究贯彻实施中央制定出台的国家文化发展纲要和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具体举措。
十、积极推进文化法规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强化依法管理。积极推进各个层次的立法进程,构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长远发展的保障体系。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长城保护管理条例》的立法进程,修改完善《图书馆法》草案。修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文物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起草《对外文化管理条例》、《互联网文化管理条例》、《艺术品经营管理条例》、《博物馆管理条例》、《水下文物保护条例》等。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法》、《文化产业促进法》的调研工作。制订、修改相关的文化行政法规。
十一、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着手制定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积极配合国家和地方拟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在深入调研、总结“十五”计划落实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文化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突出重点,联系文化工作的实际,加大对文化建设中若干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力度,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有关重大政策的出台。深入开展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的调查研究,围绕文化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拿出有深度、有分量、对工作有借鉴作用的研究成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文化艺术工作总结篇8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工作,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敏锐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增强做好文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要求和部署,认真开展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中共文化部党组关于贯彻落实中办发〔2006〕29号文件精神的意见》的要求,加强文化系统的形势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教育活动同加强文化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所有
二、增强精品意识,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和演出
文艺创作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努力提高质量,多出精品和人才。充分发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龙头作用,继续抓好繁荣文艺创作和演出,努力实现精品剧目占有市场、服务大众、流传久远的目标。大力做好精品剧目演出展销活动,扩大精品剧目的影响。充分发挥国家艺术院团的导向作用和示范作用,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作为院团发展的根本目标,努力提高艺术产品质量和文化服务质量,大力推动艺术创作和演出,带动全国艺术创作的普遍繁荣。抓紧抓实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作,推动民族民间文化精粹的全面保护工作。实施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使文化艺术在不断创新中增加新的文化积累。坚持文艺创作“三贴近”原则,根据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三农”问题的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全国儿童剧新剧目和农村题材优秀剧目的创作和演出,继续购买一部分优秀剧目的演出权,送戏送剧本下乡。继续组织好文化下乡活动,同时组织艺术院团深入工地演出,丰富进城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大型文化活动的导向性,组织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艺术创作和演出、展览活动。
三、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积极建立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方式,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核心,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和基本队伍建设,继续落实文化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实施的两馆建设项目,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兴办农村文化的格局,逐步扭转农村文化资源总量严重匮乏的局面。争取尽快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积极筹备召开全国农村文化工作会议。总结各地文化设施开展流动服务的经验,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力度,逐步实现资源互补,消除数字鸿沟和区域文化发展差别。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大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和农民工等人群的文化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文化设施的力度,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举办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全国艺术院校声乐比赛”和“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独奏比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责任感,重视和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状况,通过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的结合,运用各种方式,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
继续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加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力度,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在完成一期5000个基层站点的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构建遍布全国的资源服务网络。做好全国送书下乡工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和清史纂修工程。启动中华古籍保护工程。
继续加强国家大剧院建设工程、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故宫博物院修缮保护工程、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国美术馆二期工程等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的管理,各地也要加强对在建文化设施项目的管理,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大文化市场整治力度,健全文化市场体系
坚持依法行政,加快职能转变,调整管理思路和手段,促进行政管理方式的改进和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坚持以规范促发展,以管理促繁荣,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制定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的总体方案,全面推进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建设。巩固网吧专项整治成果,健全网吧长效管理机制,推进网吧连锁进程,完善网吧技术监管平台,建立文化市场动态监测网络。积极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音像制品经营活动,提高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场占有率。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扶持国产音像制品和动漫游戏产品以及现当代艺术品出口。加强对民间职业剧团的指导,积极培育和规范农村演出市场。在促进演出市场、娱乐市场和艺术品市场等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监督管理,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五、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继续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求,认真抓好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扶持文化企业,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不断壮大我国文化企业的总体实力。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推动鼓励文化企业做强做大的相关政策,积极倡导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促进文化企业做大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加强对42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指导和管理,努力推广基地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等各类文化产业研究实体的作用,围绕文化企业运作机制进行相关研究,加大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继续探索和拓宽利用社会力量培训文化产业人才的渠道。积极筹备第二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第四届“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积极配合和国家统计局完成《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工作,为下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六、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努力做好文化科研和艺术教育工作
围绕文化创新,研究文化科技的发展和管理;围绕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研究艺术学科的发展和管理。以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和涉及文化建设现状的大型数据调查研究等应用对策研究为主攻方向,以提高成果质量为重点,推进艺术科研工作。做好第一届文化部创新奖和第二届全国艺术科学规划成果评奖工作。适应新形势,进一步落实与高等艺术院校的共建工作,起草《艺术职业教育指导意见》,加强和完善艺术教育管理工作。出台《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完善社会艺术考级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机构。
七、围绕国家外交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工作
根据大国是关键,周边国家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国际多边活动是舞台的我外交战略格局,遵循党和国家的外交方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配合我国整体外交大局,加强对外文化工作,充分发挥文化在外交中的作用。继续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国文化通过官方、民间和贸易三条渠道走向世界,精心打造春节、国庆以及“相约北京”、上海国际艺术节、亚洲艺术节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通过文化交流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平、进步的崭新形象。认真办好在美国举办的中国艺术节、在印度举办的中国文化节、法国文化年和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及亚洲文化部长论坛等大型国际文化艺术活动和国际会议。积极参与第二届亚欧会议文化与文明会议、国际文化政策论坛第八届部长级年会、文化与发展大会等国际会议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制订《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工作。落实东方文化研究计划,有计划地在海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
以党和国家对港澳台工作方针为指导,以“文化认同,人心回归”为目标,全面加强对港澳台的文化交流工作,遏制文化。召开对港澳工作协调会,研究形势,规划工作。做好对港澳的重点文化交流项目。以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主线,积极开展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大力推动文化入岛。
八、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组织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备案和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建档。做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评审上报工作。继续做好“三峡”、“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积极推进渤海国遗址保护工程、南海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强文物安全和文物维修管理工作,完善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推动文博单位风险等级达标。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加强行政执法检查,严格规范文物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引导和规范文物流通。组织开展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解决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确保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顺利地开展。在继续做好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的同时,建立中国的“代表作”和“国家名录”认证体系,继续开展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逐步加大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投入,加快立法进程。争取以国办名义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以国务院名义颁布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制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标准规范,开展资源普查工作。
九、巩固和扩大改革试点成果,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对文化系统改革试点的分类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对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及配套政策研究,重点研究社会保障政策,提出相关解决办法。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并逐步向面上推广。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培育一批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强国有文化资本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继续推进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改革,优化服务,提高效益。促进艺术表演团体进一步健全艺术生产、营销、筹资和分配激励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关注指导试点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并及时总结经验。落实政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依法行政。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确保文化领域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积极做好准备,及时研究贯彻实施中央制定出台的国家文化发展纲要和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具体举措。
十、积极推进文化法规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强化依法管理。积极推进各个层次的立法进程,构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长远发展的保障体系。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长城保护管理条例》的立法进程,修改完善《图书馆法》草案。修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文物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起草《对外文化管理条例》、《互联网文化管理条例》、《艺术品经营管理条例》、《博物馆管理条例》、《水下文物保护条例》等。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法》、《文化产业促进法》的调研工作。制订、修改相关的文化行政法规。
十一、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着手制定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积极配合国家和地方拟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工作,在深入调研、总结“十五”计划落实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文化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突出重点,联系文化工作的实际,加大对文化建设中若干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力度,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有关重大政策的出台。深入开展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的调查研究,围绕文化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拿出有深度、有分量、对工作有借鉴作用的研究成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文化艺术工作总结篇9
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现代青年杂志社承办的曹淦源陶瓷艺术展7月24日在荣宝斋美术馆举行。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侯恩余,北京恒生富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其旌,现代青年杂志社社长总编、评论家、著名诗人尹英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总经理助理、影视艺术中心总经理、文化月刊主编陈建祖,嘉德在线总裁陆昂等领导、知名企业家、艺术工作者、陶瓷艺术收藏者和首都主要媒体数百人出席了开幕式。
曹淦源先生是原景德镇陶瓷馆学术总监、江西省文物鉴定组成员、原景德镇书法家协会主席、景德镇书画院高级画师。他擅长粉彩山水、青花花鸟、陶瓷书法等。在陶瓷美术创作中独辟蹊径,从元代黄公望、吴镇,明代董其昌,清代四王绘画艺术中吸取营养,陶冶变化而自出机杼,结合陶瓷工艺特征,创制出陶瓷粉彩“青绿山水”。其作品构图新颖,用笔俊逸,设色明艳,将诗书画印交融于一体,形成清雅雄健的艺术风格,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赞赏,曾被已故日本著名艺术大师平山郁夫给予很高评价。
本次展出了曹淦源先生六十余件创作精品,其中有粉彩山水瓷瓶、瓷板;青花写意瓷瓶、瓷板;新彩作品;高仿重器《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这次来京展出是曹淦源先生第一次将自己创作的陶瓷艺术精品带来首都,展品约七十件,造型各异。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他与夫人巴德伟潜心合作数年完成的瓷板画长卷《清明上河图》(长5.7米)、《韩熙载夜宴图》(长3.5米)。这些巨作在尊重古代绘画原作的基础上,结合瓷板工艺实际以及当时社会风貌,进行了合理补充与修复,以瓷板画色彩明丽、永不褪色的特点完美再现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伟大作品,在展览现场博得观众啧啧称赞。曹淦源先生说:“我清楚的记得我第一次被艺术所感动正是看到出自荣宝斋的一幅齐白石作品,这也是我从事艺术创作的原因,如今能够来到荣宝斋举办自己的艺术展,我十分感动。”
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侯恩余认为:“曹先生以深厚的金石诗画修养来支撑陶瓷艺术创作,一个个意蕴悠长的书画世界在瓶体上凝固,美观具装饰性而不失书画神韵,洗尽了浮华和火气,显示出了超凡的气质和品位。在当今中国的陶瓷艺术界,曹淦源先生无疑是一位大家。”
著名诗人、评论家、现代青年杂志社社长总编尹英希认为:“曹淦源先生的作品营造了大雅之境。他的粉彩山水色彩理论风格的形成,是对百余年粉彩山水色彩观念的颠覆。他既是一个艺术家,又是一个学者。他始终保持一种淡泊与超脱,在当今的陶瓷艺术界可谓异类。他及其陶瓷艺术作品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宝藏,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能够承办这么一场陶瓷艺术的盛宴,是我们《现代青年》杂志社的荣幸,作为一本青年精英读本,希望能为文化艺术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文化艺术工作总结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成员代表们:
大家好!
在艺术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艺术团第一届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艺术团干部,向光临本次会议的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出席本次大会的全体代表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次大会是我们艺术团的一件大事,更是一次处理团务、了解实情、设计未来的盛会!我们希望以此为标志,我们艺术团的工作能不断开创局面,再上新台阶。代表们,这次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回顾和总结艺术团2013年的工作。肯定成绩,找准差距,分析形势,明确目标,研究今后艺术团的发展方向,开创我们**艺术团工作的新局面。参加这次会议,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们相信,在各位代表的共同努力配合下,我们一定能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任务,把这次大会开成民主团结的大会、凝心聚力的大会、振奋精神的大会和满怀信心奋勇前进的大会。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2013年**艺术团工作总结报告
敬爱的艺术团干部、成员们:
- 上一篇:
- 下一篇:逃生演练的方法
相关文章
孝慈文化与当代青年孝慈观探讨 2023-05-12 09:01:57
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资源分析 2023-05-06 09:32:33
文化卫星账户框架设计 2023-03-30 17:03:00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社团思想教育 2023-03-30 14:45:44
新时期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 2023-03-30 10:39:40
浅析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2023-03-24 17: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