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策划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4-05-21 17:30:27

文化艺术策划

文化艺术策划篇1

关键词:文化艺术;策划人;素质提升

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使精神需求方面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文化艺术的普及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制作和传承者,文化艺术策划人担负着引领当代主流文化方向的重要责任。优秀的文化艺术传播形式影响着大量当代青年,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文化艺术策划人在引领文化思潮、促进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艺术的策划人特征

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过程是一个展示创意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必然包含了策划人强烈的主观性和个人特点。策划人的思维形式、策划技巧影响了整个活动的展示效果,往往不同策划人所受教育的形式、专业能力培养的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策划人策划水平的差异。因此,文化艺术策划活动的展示成果也往往是丰富多样的。策划人的工作需要通过自身技能和工作经验在一定的环境、人员帮助下才能顺利完成,因此,策划人的角色并不是一个万能的角色,其目标的达成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在策划过程中,只有保证策划人这个核心角色的工作必要要求得到满足,同时尽量给予良好的工作环境,策划工作才能高效地完成。此外,尽管策划活动的内容来源主要依据是策划人主观的思维创意,但这些创意并不是随意为之的,策划工作也必须要满足相关的文化体制规定。从这一方面来说,很多相关体制规定会一定程度上约束策划人对活动的创作,影响策划活动的灵活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开展的效果,因此可以说文化体制的制约和策划人创造思维的实现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而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地展现文化艺术活动展示效果,也是策划人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文化艺术的策划人应具备素质

(一)策划能力较高

策划活动本身具备很强的综合性,对策划人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策划人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这是完成策划活动的基础。其次,一个好的策划活动要求策划人对活动本身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调查。同时,好的策划人必须同时具备独特的创意思维和创新意识,这是决定策划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

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要求策划人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这是开展文化艺术策划活动的保障。文化的思想应该牢牢扎根于策划人的策划思想中,这种融入文化观念的策划过程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策划人需要具备良好文化底蕴的重要原因。

(三)有艺术审美能力

文化艺术领域需要参与者具备感知、审度环境的能力,而参与者本身又具有情绪性、情感性的特征。在文化艺术活动策划中,策划者首先是一个“艺术者”,需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凭借这种自身审美,通过策划活动的形式表现情感,让活动参与者感受文化艺术的氛围。文化艺术活动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意识的传递,因此,策划人在策划过程中首先要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使群众对文化艺术的主体产生共鸣,进而改变群众的思想。

三、优化文化艺术策划人综合素质水平的策略

(一)积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新时期文化艺术概念的不断扩展也要求文化艺术活动策划人在策划中保持与时俱进,因此,只有不断提升策划人自身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创造新的价值。策划人在创新创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创新理念的不被认可而受挫,打击自身的信心和积极性,面对这样的情况,策划人要明确自身的定位,相信自己,敢于挑战,同时也要尊重权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思维定式,开辟新的事业道路。

(二)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策划领域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也对策划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策划人除了要巩固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需要的是更多全面型的人才,策划人应该意识到自身工作的特点和环境的需要,不怕吃苦,积极进取,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好地贡献于文化艺术事业。

(三)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

任何行业的工作者,都需要不断地学习补充新的知识,策划人也不例外。策划工作本身汇聚了策划人的智慧成果、策划团队的合作努力,更需要大量的知识素养作为支撑。策划人除了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也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分析、多行动,在增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拓展专业知识的内容,进一步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摒弃传统思想

传统的思维模式尽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往往具有局限性。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不断在扩充新的内容,这也要求文化艺术策划人不能一味的限制于固有观念中,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学会鉴别、凝聚主流的艺术思想,摒除落后的思想,延续传统思想的精华并不断发展,引领思维方向,优化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效果。

文化艺术策划篇2

一、活动主题

1、我的中国梦

2、合唱歌曲《康定情歌》

二、活动背景

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四川省第七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将在5月份拉开帷幕,我刑司系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和学院的号召,正在积极准备和策划藏歌大合唱排练的各项事宜。我系各区队同学正踊跃报名。

三、活动目的

参加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旨在贯彻落实本届主题并学习当代中国的“中国梦”的思想精神;在本次活动中将用青春、阳光、热情、活力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优美的歌声赞美伟大“中国梦”的影响号召力。用实际证明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子们忠诚尚法,重能强警的优良作风。

四、人员选拔(3月24日至3月28日报名截止)

1、报名对象是刑司系全体学生。

2、报名人数无上限,但每个区队至少有五人报名。

3、报名由各区队团支书负责统计上报系团总支。(需留ag尊龙app的联系方式)

4、最终参赛人员拟定为男女生各30人,共计60人。

五、训练流程

1、总训练时间:3月31日至4月底。

2、自3月31日开始每周的星期三,下午自习课2:35至5:30,及下午6:10至20:50为排练时间。

3、星期五下午自习课2:30至4:20;星期一、二、四下午加晚自习5:00至20:50为排练时间。

4、星期六8:00至11:50为排练时间。

5、训练地点:北校警体馆。(有待商榷)

6、本次选取歌曲为《康定情歌》为加强学生真情实感 的流露,特在3月30日7:00至9:00观看《康定情歌》电影。(地点待定)

六、排练负责人

1、刑司系团总支学生会干部担任。(具体负责人待定)

2、注意事项:

不认真、旷训者除视为自动放弃外酌情扣操行分。

请消假、考勤制度要严格,请假要具有书面材料,否则一律视为旷训。

负责人必须严格考勤制度。

刑司系团总支学生会

文化艺术策划篇3

本届寝室文化周以“丰富文化,打造和谐宿舍,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以青春和活力为目标,加强文明宿舍的建设与管控。使宿舍成为宣传教育、经验交流和问题研讨的重要阵地。增强宿舍文化气息,提升宿舍文化品味。陶冶广大同学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推动校园文明建设。

二、活动意义:

1、提升我院寝室的文化品味;

2、促进广大同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促进广大同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习惯。

三、活动主题:

“丰富文化,打造和谐宿舍,共建和谐家园”

四、活动时间:

2011年3月20日——2011年3月27日

五、活动对象:

艺术学院美术系全体学生

六、活动主要负责部门:

艺术学院美术系学生会宿管部(其他相关部门协助)

七、活动流程:

1、3月15日前准备好本次活动所需要的宣传用品(定制宣传板块、宣传单),并同各班级做好联系工作及报名工作。

2、3月13日在艺术学院美术系门口做好板块宣传工作。

3、3月14日准备好本次活动宣传单。

4、3月15日由各幢负责人将活动宣传单发放到各寝室。

5、各赛事所需宣传活动在无特殊情况下需与比赛前3天完成。

八、具体活动:

(一)、张扬个性,突显艺术气息

“宿舍集趣”摄影大赛

1、活动目的:通过此项活动展现艺术学院学生寝室风采,体现新一代大学生的主体独创精神和艺术审美情趣。

2、活动主题:追求我们自己的家园,开创璀璨的人生

3、活动时间:各幢上交作品截至时间3月24日,评比时间3月26日

4、总负责人:张伟靖

5、具体负责人:陈董燕

6、活动要求:

(1)以我院寝室为背景,以寝室生活、寝室内务及本届文化周为题材

(2)作品需自己原创

(3)作品需附加作者的信息:寝室号,班级,姓名,ag尊龙app的联系方式,主题

7、奖励办法:

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5名

(二)“我有我的创意——寝室标志”设计大赛

1、活动目的:通过此项活动展现艺术学院学生寝室风采,体现新一代大学生的主体独创精神和艺术审美情趣。

2、活动主题:我的寝室,我做主

3、活动时间:各幢上交作品截至时间3月24日,评比时间3月26日

4、总负责人:张伟靖

5、具体负责人:章锡艳

6、活动要求:

(1)、以我院寝室为背景、以寝室生活、寝室特点为题材

(2)、作品需自己原创

(3)、上交作品需附加作者的信息:寝室号,班级,姓名,ag尊龙app的联系方式,主题

7、奖励办法:

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5名

(三)“寝室文化生活作品”制作大赛

1、 活动目的:通过此项活动丰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美化宿舍环境,提高同学们的生活质量。发挥同学们的创造力。同时也体现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生活风貌。

2、 活动主题:我的寝室生活,由我掌控

3、 活动时间:各幢上交作品截至时间3月24日,评比时间3月26日

4、 总负责人:张伟靖

5、 具体负责人:俞世俊

6、作品征集范围:

(1)、书画与手工艺品:包括以寝室生活为题材的书法作品和漫画、手工艺作品等;

(2)、大学生宿舍公益广告语:以“和谐校园、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安全防范”为主题引导学生爱护公物,增强学生的“防火、防盗、防伤害”的意识。要求用词规范,有内涵、有深度、有较强的鼓舞性;

(3)、寝室妙语或故事征集:要求篇幅短小精悍,通过一句话或一小段简洁的文字记录具有独特风格的寝室语言(如幽默风趣的寝室语言),体现轻松、和谐的寝室生活

7、活动要求:

(1)、以我院寝室为背景、以寝室生活、寝室特点为题材

(2)、作品需自己原创

(3)、上交作品需附加作者的信息:寝室号,班级,姓名,ag尊龙app的联系方式,主题

8、奖励办法:

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5名

文化艺术策划篇4

系列活动之风筝大赛

为了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增进园区各院校的友谊,增加各院校学生的理解和交流,展现大学生的风采作为具体新意识,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风筝设计大赛,正能体现这些特点,放飞表演正是放飞风筝,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未来,本次风筝大赛体现了我们的人文意识观,闪亮新一代青年的梦想,展现文化的舞台。

一活动主题

轻飞漫舞放飞心灵

二活动口号

携手共进,放飞梦想

三时间和地点

时间:20__年6月26日至10月下旬

地点:

四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协办单位:

五参与人员

以大学园区各院校同学为基点,面向园区

六活动形式

分组制作:(每组5到6人,选出组长,组长任务落实)

七活动内容

由各院校参赛者自由组合或自己参加,由各院先各自举办风筝大赛(初选),选手根据已有的或是自带的材料(风筝架,颜料等由院方提供/园区提供)设计并制作参赛风筝。

八评选办法与奖项设置

决赛在体育场上进行风筝放飞表演,由评委和在场的观众投票,奖项设置为一等奖(1名)600元、二等奖(2名)350元、三等奖(3名)150元、最佳奖(6名)80元(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最佳人气奖)。

在男女混合组中评选出一组授予“风筝王子”,“风筝公主”奖项等,最后进行风筝展。

九ag尊龙app的联系方式

二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附一放飞比赛实施细则

一、组别划分:比赛共分三个组:即学校代表队、教职工队、各学院自由组合队。

二、比赛办法

1、比赛用具:自备300米线盘1—2个;每组自备参赛风筝2个。

2、每组比赛为30分钟,起飞10分钟,空中停留20分钟左右。裁判员分别记录放飞时间和收回时间。

3、跑道设为60米。

三、放飞运动员

1、运动员应提前进入检录区,并按检录员的要求及时进入指定的位置,录员点名5次或两分钟内的视为比赛弃权。

2、运动员应自觉遵守比赛规则和各项制度,听从大会统一指挥,不得影响他人比赛。

四、检录长(员)

1、检录长应及时安排检录员召集运动员进入指定位置;

2、检录员应及时清点本组参赛运动员,并按时将其带到比赛的跑道,并向裁判长(员)交清,同时做好下组的清点工作。

五、裁判员

1、裁判员应按时进入本跑道的裁判位置,并做好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裁判员按检录员报来的运动员及时核对其跑道,并向裁判长报告。

3、接到裁判长发令时(鸣哨挥黄旗)应及时记时放飞起止时间。待风筝空中停留20分钟后令运动员将风筝收回时开始再次记收回的起止时间(即从收回起到把风筝收回到手的时间)并填在记分表内并报记录组。

六、裁判长(副)

1、裁判长接到裁判员报告后应再次核对运动员有无站错跑道后,向运动员和裁判员做好比赛命令,并鸣哨挥动黄旗命令比赛开始。

2、裁判长鸣哨挥动红旗,即本组比赛结束。

3、副裁判长在另一头做好对裁判员及运动员的监督检查工作。

附二、风筝比赛评分标准

总分为100分,其中工艺占40分,放飞占60分。

1.工艺(40分)

(1)做工精巧,扎口整齐,框架结构合理(10分)

(2)图案精美,颜色搭配谐调(10分)

(3)造型独特,夸张得体,有创新,有个性,质地优良(10分)

(4)能够展示本学院(队伍)的特色(10分)

2.放飞(60分)

(1)起飞(10分)

从风筝离手时开始记时,5分钟内将风筝放飞离地5米算成功。第一次起飞成功满分,第二次起飞成功得5分,第三次以后起飞得零分,但仍能继续比赛。

(2)留空时间(20分)

成功后,裁判开始记时。规定留空时间为20分钟。若参赛风筝无缠绕其他风筝,无断线,无坠地应评20分。如出现上述情况按照其正常飞行时间折扣记分(如正常飞行10分钟,即10/20×20=10,记10分)

(3)风筝的高度及远度(20分)

目测风筝高度。最高的得满分20分。依次类推。

(4)印象分(10分)

在放飞过程中,放飞灵活、稳定,收放线自如;放飞技巧新颖、有特点的给予适当的印象分。

附三参赛队报名表格

学院:队名:编号:

队内职务

领队

队员

队员

队员

队员

队员

姓名

性别

班级

队伍性质

个人双人团体

请在所报项目后划“√”

队伍负责人

姓名

手机

邮箱

第一负责人

第二负责人

队员简介

文化艺术策划篇5

[1]1.1艺术魅力感召作用

作为文化艺术展演策划的一种,非遗文化艺术文化遗产展演策划,立足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展现其自身特色性的文化魅力的同时,实现这类珍贵文化艺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结合。体现在两个方面:特色艺术魅力整合策划感召。即把某种非遗文化艺术遗产项目中所蕴含的各种特色,经过现代化的编排整合,使其具有现代社会的时尚气息,在引发人们关注的同时,感召人们积极地尝试以丰富个人与所在区域的文化生活。如针对蒙古族长调民歌专项展演的策划,把长调在蒙古族歌曲中运用的优点都用起来,让人们充分见识其形式与内涵丰富性等,推动人们积极地模仿、学习与创新等。特色艺术魅力拓展策划感召。即针对某种非遗文化艺术遗产项目的某一种或某一个魅力元素等,进行内容丰富性展演策划,实现创新性的魅力拓展,吸引人们积极地欣赏与学习。如针对皮影戏中道具皮影的制作展演,让人们对充满神秘感的皮影其制作过程有着更加详细地认识,如选皮、制皮、画稿、镂刻与敷彩等过程,驱动自己从个人知识与技能出发加强皮影道具制作的研究。

1.2专项功能群众需求性满足吸引

由于非遗文化艺术遗产是特定地域的人们智慧与文化的传承和积累,其得以产生和丰富发展本身,就是其自身某种功能对群众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满足意义。在实际的展演策划中,可以抓住两个要点切入:群众健身性功能满足策划。即充分开发非遗文化艺术遗产的表演性,尤其运用其表演的美与魅力,让人们积极地加入与行动起来,实现对某项技能的学习,达成自己健身性的需求满足。如通过井陉拉花的展演,引导人们“把井陉拉花改编为大众健身操引入全民健身的范畴之中”[1],则具有传承、保护与促进参与者身心健康发展的多重功效。群众娱乐性功能满足策划。即在展现策划之初,就充分挖掘其精神娱乐元素,实现人们在欣赏与学习中的身心放松。如针对凤阳花鼓的展演策划,就可以充分运用动感的氛围,策划加入一些幽默或搞笑的元素,如具有戏谑性的击打动作,具有直接搞笑作用的演员表演等,达成人们欣赏过程的身心放松。

1.3文化适应性熏陶

根据文化艺术展演服务的对象性,非遗文化艺术遗产的展演策划就要首先在确保文化适应性的基础上,来完成对受众的教育与引导。在实际的策划实践中,有两种路径:地域文化特色适应性策划。即在展演策划中尽可能地发现与创造非遗文化艺术遗产与受众所在地域文化的结合点,从文化艺术遗产自身的亲和性出发,吸引更多的群众关注,激活更多的参与与创造。如黄梅戏在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故乡展演时,可以在黄梅戏戏曲中加入马头琴的元素等,以此实现不同文化遗产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激发创新的灵感。群众文化心理适应性策划。即在展演策划之初,就首先从群众对非遗文化艺术遗产兴趣需求、个人精神提升需要,以及其他的心理需要出发,做出具有针对性的策划,实现非遗文化艺术遗产对群众最直接地满足。如非遗聊斋俚曲进乡村的展演策划等。

2非遗文化艺术遗产展演策划类型

作为一种展演,既具有非遗文化艺术的传播功能,也具有依托非遗文化艺术为载体的表演性功能,让人们通过直观的视觉、听觉与其他的具象共鸣,实现人们内驱性地学习、活动参与及创造性丰富。

2.1非遗文艺展演

根据当前非遗文化艺术遗产的性质不同,演出组织形式也不同,典型的演出有两类:单项非遗文化艺术遗产专项展演。主要指那些无论从外在形态、内容与发展都比较成熟的非遗文化艺术遗产种类。在当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有戏曲类、乐器演奏类、舞蹈类与其他的具有表演性质的活动(如舞狮舞龙等),他们都能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特定的主题下对群众开展相关的文化艺术教育,如昆曲的专项演出,让群众在欣赏活动中了解到昆曲中的唱念做打、舞蹈、武术,以及其中曲词和行腔,并会根据自己对其他戏曲种类的了解,展开对比性地学习,实现展演传播的目的。多种非遗文化艺术遗产整合性展演。即按照某种科学性的程序,把多种非遗文化遗产组合起来,使其具有表演性的形式与传播的功能。如把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剪纸、皮影戏与朝鲜族农乐舞等,按照某种内容主题编排成一场文艺演出,实现对群众全面性教育与非遗文化艺术传播。

2.2非遗大众性推广

文化艺术策划篇6

(一)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和园林绿地的本质

统一城市公共空间泛指城市中的园林、公园、街边绿地、广场、滨水空间等,是公共艺术天然的、最佳的布局空间,两者隐含的空间的“公共性”和“社区性”是一致的。单纯强调景观自然属性的城市园林绿地必然缺乏人文内核,尤其是可贵的地域文化内核;而过多强调公共艺术性也容易使园林绿地景观显得矫揉造作、失去可贵的自然品格。要使公共艺术与园林绿地和谐统一,除了作品须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还必须借助科学的规划。

(二)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价值及其必要性

公共艺术能否规划、是否需要规划,这在传统的艺术圈子里存在争议,不少艺术家认为艺术创作是个性化的过程,规划或许会损害这种个性。然而完全借助艺术创作市场或者城市领导者与艺术家个人的艺术品位是不可靠的,尽管也能出一些好作品,却难以从整体上保证作品水平、作品与城市环境的协调、作品布局的科学性。公共艺术规划对城市的价值在于:“它使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识更深入、更理想、更成熟;它促使现代社会对公共艺术价值有更深入的认识;它有利于把握城市发展的定位,形成城市的特点,突出城市的个性,使城市的文化面貌更加鲜明。”公共艺术规划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提高艺术品的总体质量,拓展其艺术领域。比如墨尔本港区的webb步行桥规划设计项目因艺术家的参与成为真正的公共艺术品;优化艺术品的空间布局。如美国亚特兰大的公共艺术规划重视艺术品布局的均衡性和公平性,尤其是从重视对外价值向重视对内价值转变,还制定了艺术品布局和安置的具体标准;加强艺术品的公共性。当下对公共艺术规划的探讨多集中在公共艺术界,将其纳入公共空间和风景园林的人文景观塑造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公共艺术规划不但应当成为城市规划师和景观规划师的重要规划手段和工具,还应成为文化人、艺术家开拓艺术视野的途径,成为公众接受公共艺术启蒙和参与的切入点。要区别于雕塑规划,就应面向大众、面向公共性、面向社区、面向当代性,强调对内价值。

(三)凸显公共艺术规划

对城市人文景观建设的引领一个城市需要核心形象资源,它建立在对城市的定位、城市精神、区域功能和属性、山水风貌和历史文化传承的综合理解之上,包括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大多布局或发生于城市广场绿地,对塑造城市的人文内核和地域特色往往起着重大作用,正如《五羊》之于广州、《海的女儿》之于哥本哈根。在以往的实践中,公共艺术作品的实施,往往以总体上无序的状态进行,尤其缺乏必要的时空规划协调、资金支持、人才储备和组织制度保障,使得作品的整体水平不高、与环境不协调。通过规划对公共艺术进行梳理和规范,有助于推动城市园林绿地中人文景观的建设。公共艺术规划应突出对其它人文景观系统的带动发展,公共艺术规划要达到其任务和目标,除了规划界和艺术界专业人士的通力合作,公众在各个环节的有效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应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树立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地空间的主人翁地位,这也恰恰是发达国家公共艺术人文景观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一环。

二、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实践与工作框架

(一)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实践的发端

2005年,国内第一个城市公共艺术规划《攀枝花市公共艺术总体规划》(2005—2020)编制完成;受原深圳雕塑院(2009年更名为“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之邀,笔者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编制工作。规划在严谨而深入的现状调研基础上,强调把科学性、社会性和艺术性紧密结合,探索了规划方法和理论框架,对公共艺术的总体布局、特殊城市形态与环境下的规划与创作等问题提出了控制原则,阐述了实施策略与方法,探讨了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台州市在推动公共艺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2004年即编制了《台州市城市雕塑规划》,2005年下发《关于实施百分之一文化计划活动的通知》并很快纳入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2009年《台州市区“百分之一公共文化计划”重点项目管理细则》,是国内第一个正式实施提取百分之一建设资金用作公共艺术的城市。台州市还在建立公共艺术管理体系中走在前列,探索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技术规范、资质管理和执业注册制度、收费标准、组建工作机构、制定管理程序等。2008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文件中明确要求落实百分之一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2012年初《北京“十二五”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城市雕塑)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则是第一个大城市推进公共艺术的措施,尽管这个纲要有在“公共艺术”、“环境艺术”和“城市雕塑”概念之间折衷的明显倾向,但也进一步表明社会对公共艺术的认知、认可和推进。

(二)公共艺术规划的工作框架规划

实施的阶段包括:规划目标与任务———城市空间及公共艺术作品现状调研———公共艺术规划编制———作品的策划、设计与创作———建造或实施———评估与反馈。规划内容主要是五个方面:现状调研:城市发展情况与定位;城市公共空间、园林绿地的调研;主要相关规划、特别是园林绿地规划和重要地段城市设计的调研;现状公共艺术作品的调研(类型、分布、数量、质量、综合评价);居民空间认知及对公共艺术作品评价的调研。空间与时间规划:各个空间尺度和空间层次下公共艺术的设置、题材、形式等的规划;按近期、中期、远期确定分期实施计划。规划管理与控制导则:针对不同时空特点和作品题材类型等所需的规划控制原则。政策、措施、机制:资金来源与投入计划(艺术百分之一计划、民间捐助等);人才(策展人制度和独立艺术家制度);组织实施(作品招标与委托制度等)。行动预案与公众参与:相关部门各阶段各自任务的相互协调、组织保证、实施预案等;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内容等;如何发挥非政府组织、艺术团体和艺术家的主动性。在三个规划层次中,宏观层面,研究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如何与园林绿地规划等的紧密衔接;探讨资金来源、策展人制度等管理和体制问题;研究作品点线面的宏观布局结构、主题、形式、题材等,关注各区域布局均衡、可达性等;中观层面,研究公共艺术在城市分区或社区层面的布局、大型节事活动的策划(策展)、与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的衔接等;微观层面应研究作品的创作和实施,如何与城市具体空间的城市设计紧密结合,关注重要节点或近期实施地点的作品布置,规划师与策展人和艺术家紧密沟通等。

(三)公共艺术规划的性质及参与主体分析

公共艺术规划属于专项规划,必须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借鉴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形象定位及城市风貌特色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文化发展规划,等,并与之协调一致。目前国内公共艺术规划的约束力和指导性还不够,甚至被认为是概念规划。从规划的参与和实施主体看,规划部门、文化部门、艺术家、公众等在不同规划内容和层次上应扮演不同角色。根据规划的空间属性,建议行政上由规划部门牵头,文化部门、建设部门等参与。题材问题主要是文化问题,其次是艺术问题。宏观上应由文化学者、社会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提炼城市的核心公共艺术形象;中观由艺术策展人主导,微观由艺术家决定。布局问题主要是规划问题。宏观和中观由规划和园林专家确定规划布局问题,文化学者和艺术策展人参与,以城市人文形象、对内对外价值为依据,兼顾公平性问题;微观以艺术家为主导,但要遵守公共艺术品的安置标准和设计细则,规划和园林专家参与。体裁问题首先是艺术问题,其次是规划问题。一般不存在宏观尺度的公共艺术体裁,中观上应发挥策划人的主导性,微观体裁由艺术家主导,园林和规划师起辅助作用。资金来源、人才等政策和机制问题具有全局性,由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参与。公众参与属于城市社会学问题,在规划过程、具体项目的落实中选择艺术家和作品的程序都保证公众参与和居民意见表达,实现全程公众参与。

四、结语

文化艺术策划篇7

如果说人类在自然经济时代,艺术作品是“自然”浮现的话,那么,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消费社会里,艺术逃不脱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操控与拨弄。艺术作品不再是艺术天才灵感突发的产物,而是精心设计、投射或策划的结果。因为在今天,几乎整个世界都是人设计的。且不说全世界同质化的大都市,就是连草皮这样的“自然”也是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的,辣椒也可能是转基因的产品。因此策划具有了极为重要的意义。艺术家的自由创造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艺术生产的市场规约、专业策划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甚至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统的艺术消费往往是直接的面对面交流的艺术,其形态是艺术交往的自然经济状态。它不需要像艺术中介机构、文化传播、经纪人、制作人,特别是策划人等这样的中间环节。过去的的时代,文化作为精英艺术是社会“贵族”阶层等很少的一部分人的消费对象,是象牙塔上即很小的一个精英圈子里的珍宝。今天这种情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化艺术的中介机构迅速发展,占据了文化服务中最大的比重和市场运转中最重要的地位。它的急剧扩张是当代消费社会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的消费需要所产生的机制需要而发生并不断发展的,是依据文化作为巨大的复制工业所需要的庞大而高效的流通、服务机制而发展起来的。

艺术活动日益深入的市场化、商业化与产业化了;文化艺术生产机构与传播机构(如出版社、画廊、音乐厅、博物馆等)在种类与性质上已发生变化。文化的大工业化的发展给艺术的消费增加了投资、流通、传播的环节,这个环节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地位和作用超过生产和创作,而策划人、创意者和制作人的地位和作用甚至也超过作为传统的“艺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或“决定因素”的作家、艺术家和编剧等,因为他们懂得市场、了解市场,能够准确预期和把握市场,拥有市场份额。上海宽视的早期介入和深度介入为这种情形作了一个很好的注释。

于是,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的投资机构、中介机构涌现了;与之相应,“新媒介人”阶层(比如艺术策划人、投资人、经纪人、传媒中介人、制作人、销售商、文化公司经理等)出现了。这些“后知识分子”处在精英知识分子和大众之间,他们对艺术家熟悉,又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用经济和传媒运作的方式把艺术推向大众。总之,我国文化艺术场域发生了整体转型,艺术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艺术”了。

而且,原先的艺术创作可能只是为社会上少数人而做的工作。但随着媒介革命与传播方式的变革,教育的普及化提供了人们参与艺术的巨大可能。艺术的民主化降低了艺术参与的门槛。艺术不再是精英们专有的象牙塔了,原先只为“小众”进行的艺术创作,现在必须用现代的复制技术和市场手段传播开去,让社会能够更为广泛地最大限度的接受、了解和享用,以满足最广大读者观众的最大需要。这种走向大众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

另一个现象是,现代传播条件下的艺术创造越来越不是单个天才闭门独造的结果,作者不再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复数。詹姆逊就提出,应该用“协同关系网”取代“单一作者”的观念。在当代文化实践中,任何文化行为都已经是在一种关系网络中由各方协同运作的结果。我们先前所理解的那种过去时代的愉怡自适的“个体作家”的藏之名山的“单一文本”现在已没有了。先前文学中我们所认定的“单一文本”今天实际上都是协同作用的结果,是两个或多个艺术家之间,艺术家和包装公司之间,艺术家和出版商之间,出版者与检查官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大写的个人消逝了,作品实际上是一个不同专业共同创造的集体成果。比如刘令华的大制作,就是各专业的不同工作者协同合作的成果,是艺术产业、科技产业的各个部类协同合作的结果。

文化艺术策划篇8

[关键词]辽宁文化,公共艺术,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249-01

一、辽宁省公共艺术项目建设现状

首先是缺乏专项整体的规划,对于辽宁省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并没有采取不同的描述手法确定近、中、远期公共艺术专项总体规划项目的有关内容。其次是规范制度立法的缺失,监督管理机制松散。辽宁省各个城市还处于公共艺术建设发展的初级阶段,往往是无规、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严重阻碍了公共艺术建设。最后是决策的非专业化、维护管理的不足、艺术作品质量不高、脱离公众需求等一系列问题。

二、 辽宁省公共艺术项目建设发展对策思路

三、 2.1辽宁省公共艺术建设对策架构――“231”结构

在辽宁省公共艺术建设上以“231”即2个维度,3个尺度,1个目标为构架。即理论和实践两个视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最后达到建设一个“文化辽宁”目标。

2.2公共艺术项目建设支撑理论

2.2.1公共艺术建设宏观理论

在宏观中公共艺术建设规划研究更关注城市定位与发展,把公共艺术建设放在规划之中进行分析和研究,强调研究方法上的多视角和多层次。研究公共空间的现状和特点,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和城市形象的要求进行设计。对图形符号的形象提炼、情景元素的场景营造、植物造景的形态搭配、色彩材质的情感引导和场所空间的活力再现[1]。

将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三要素为支撑研究公共艺术建设,实现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历史文化景观网络的构建。

2.2.2公共艺术建设中观理论

在中观中公共艺术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从规划设计前期的调研,并且制定可行性报告。根据城市的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描述手法确定规划设计近期、中期、后期以及反馈问题的改进与提升等整个公共艺术建设的全过程。最终完成公共艺术的全生命周期的建设。

在此基础上注重利用现有管理法规及法规执行单位优化公共艺术环境,参照国内大中型城市制定的《城市公共艺术管理办法》使公共艺术的方案确定、审批、制作施工、养护管理等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2.3公共艺术建设微观理论

在微观中公共艺术建设的生态系统本身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止系统。因此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在这个弹性范围之内的干扰波动就是适度干扰。群众的监督对于公共艺术建设适度干扰可以带来一定的活力。适度的干扰可以给生态系统带来环境上的多样性,并且具有较高的生态学价值,要求在人类干涉时,必须从多方面考虑[2]。

公共艺术环境行为心理学是研究公共艺术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公共艺术的最佳关系问题,不同的公共艺术都能满足人们寻求各种体验的内心需求,它们包括:生理体验、心理体验、知识体验、自我实现的体现等。

2.3 公共艺术建设对策

2.3.1宏观尺度的总体控制――编制公共艺术总体规划

宏观上要完成公共艺术设计的定位、公共艺术场所的选择、公共艺术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确定公共艺术建设流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与规范。对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更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状态和制度建设。

在规划编制的内容和依据上,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和特点,根据城市设计和城市形象的要求,规划中明确规划的定位、规划原则、公共艺术建设的空间结构、规划的依据、规划的内容构成。主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各专项规划、城市文化发展规划、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城市色彩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相关上位或同位规划。

2.3.2中观尺度的过程控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在公共艺术建设之初,进行相关利益群体的通告和协商。在公共艺术建设之中,公众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专门成立公共艺术服务机构,必须要求机构人员为公共艺术设计的资深专业设计师,做到真正体现地域文化的设计、真正符合当地风土民情的设计、真正是附近居民需求的设计。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的“眼”,是城市的名片,凸显城市风采。因此公共艺术应体现地区独特的人文、科技等,而非单一的复制[3]。

公共艺术建设许可的最后决定由主管部门公示在公众平台上,供公众查询监督。

2.3.3微观尺度的实践控制――技术与方法的节点控制

公共艺术要把握空间尺度性―与环境“共生”。城市公共艺术公共性实现的共生性策略,要求公共艺术在形式上与周边环境相互依存;公共艺术建设公众、公共、公平、艺术―与公众“共鸣”。逐渐体现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以及逐渐完成健全的、公平的公民监督体制和公共艺术家设计出完美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注重体验―与行为“共振”。让附近的居民主动参与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达到体验引导公众主体积极的参与和再创造,形成“共振”公众参与公共艺术 [4];公共艺术源于生活,传承文化―与文化“共享”。归根结底公共艺术设计也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才能让居民体会到亲切,更容易接纳和欣赏;公共艺术彰显时代需求―与时代、科技“同步”。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公共艺术创作和现代科技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技设备的改革,影响着艺术创作的观念,并为其提供重要保障;

构建公共艺术项目品牌体系―与城市“共荣”。文化价值学在公共艺术作品上的成功实施是塑造城市品牌,实现当代关注力经济学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实施城市品牌战略的重要方式,最终达到突出特色,塑造品牌,与城市共荣。

三、总结:

宏观中,专业人员主要参与公共艺术项目的设计规划把控。政府决策公共艺术项目的规划审批的把控。市民则参与公共艺术项目的反馈工作,监督政府和专业人员的工作;中观,专业人员对于设计中的法律、法规要清楚,严格把握设计尺度,避免对社会、国家造成不良影响。政府要以法律约束专业人员胡乱设计和市民对于公共艺术建设的不良作为,积极听取市民的监督反馈意见。市民则要爱护公共艺术建设设施。微观中,专业人员要专研设计创作,深入结合地域文化和人们需求。政府积极走进人们群众,定期做调查工作,听取人民宝贵意见。个人主动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做好主人翁角色。更好的促进文化辽宁宏伟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雅丽.地域文化视角下巴东野三关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2] 刘玉华.从美学角度分析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d].武汉理工大学.2007.

文化艺术策划篇9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艺术设计;重要意义

1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1.1 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

城市环境艺术策划以生态体系能够承受的性能为基础,使用生态学以及体系环境策划方式对城市的制造以及消费形式进行指导,发掘城市内部能够运用的资源,创建环境科学生态形式、景观怡人的环境策划方案。

1.2 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及其意义

1.2.1 环境艺术策划结合了建筑、地理、城市计划、社会、文化、历史、考古、宗教和心理等很多方面的学科。城市环境艺术是结合了城市中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审美部分互相连接的一种文化,是人造文化和自然环境文化的结合表现,符合人们生存的需要又表现人们社会的前进和生态的协和,促进人们研究城市环境的不断前进。

1.2.2 环境文化是一门边缘全面文化科目,在策划场合中,结合了地理、人文、科学技术、构筑、建筑等部分的实质,环境文化对人们的精神以及物质生活产生了五彩缤纷的空间成果。国内城市在多元社会的促进下,其发展形式也越来越现代化,性能以及样式专业化、多元化,城市环境文化综合城市性能优异性以及文化长久性,汇总了趣味性、文化性以及科学性,是连接社会,自然的普通文化,经过生活环境文化性,推动人们交往以及精神文明建筑,促进城市环境文化以及城市环境策划的前进。

1.2.3 环境文化策划重视人和自然的和睦相处,注重人的心里、物理、听观看部分的要素,要充分凭借自然环境,综合气候环境、地理环境,山水、道路、植被等要素,建造自然融洽的生活条件。

1.2.4 环境文化的前进准则要保持经济、社会、生态、地域以及历史等性质的根本准则,对生活中的人和环境的观点要有全新的了解,在经济前进的促进下,文化建筑也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环境建筑朝着城市多元化路线前进,城市环境文化已经成为急迫的需要。

1.2.5 从环境文化策划的特点来讲,环境文化策划将文化、人文以及自然协和相融,表现城市大背景下前进的特征,符合人们生存以及精神上的需求,关注环境文化的个性和城市建筑相互辅助,达到风度城市空间的用途,不仅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能够提升文化构造,建造具有区域特点以及精神文明的环境文化,确保城市环境能够更好的一直前进。

2 环境艺术设计状况

2.1 环境艺术设计中公众参与力度欠缺,并且时代风格及地方特色缺乏

在国内环境策划中,其景色绿化策划、施工策划、雕像展示和公共室内策划等,全部由企业和个人开展策划建筑,在对民众的意见上缺少收集,导致许多的环境策划就是策划工作者自身思想的展示以及领导的想法策划,不过环境文化繁琐性以及整体性明确了开展策划时要多方面进行协作以及一起参与。最近几年,国内许多城市施工中的项目以及玻璃幕墙、广场中的大草坪策划,让人们了解到了在当前城市建筑中缺少文化特色策划,其策划思想比较古板,国内许多城市存在千城样貌一致的尴尬形势,很多区域没有自己的特色。

2.2 执行绿化法规的意识不够,尚未形成规范化治理

2.2.1 绿化规划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相适应。有些项目开发商在策划时,每项目标都要达到标准,不过在详细的建筑过程中,很多配套建筑就出现了策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导致建筑施工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停车位置、商业配套建筑等情况。为了缓和冲突,开发商就要进行扩张建筑,扩建过程中会出现占用绿地面积的情况。

2.2.2 治理体制不顺,经费明显不足。建成区的居住区绿化,有时因为产权和治理范围交接不明晰,责任不清而造成治理不到位。依照法规规定,小区绿化建设和养护经费应由房屋产权单位负责。但由于目前实行房改,房屋产权多样化,至今养护经费不能落实。假如此类问题得不到解决,包袱越背越重,势必会造成将来承受不了而被迫弃管。另外,有一些市政工程,在居住区或重点大街施工,毁坏树木、占用绿地不缴纳绿化损失费,无形中为绿化养护雪上加霜,影响整体绿化水平的提高。

2.3 监管机制对我国环境设计的艺术品质起到了限制

在环境设计中,会涉及到城市的各方面,我国现在现状是:城市绿化主要由园林部门进行管理,建筑设计是由规划及城建部门进行设计管理的,道路交通是由市政部门进行管理,而环境场所则是由环卫部门来维护管理等。我国的这种纵向管理模式让城市的公共空间的环境自设计及日常管理不能做到协调统一,这就造成了一些城市环境艺术品质不是很高,其整体性也比较差,对城市艺术水准及品位不能有效反映,城市环境应该得到政府的重视,并且对环境治理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管理提出有效的针对措施,在城市建设中,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咨询机构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对城市环境进行统一管理及设计,更有利于自身特点形成。

3 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3.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为了更好地为市民服务,环境艺术的建设应该考虑到市民的需求,按照街道、公路、步行街、公园的实际尺寸,进行科学化设置,将人的需求概念渗透进去,进行一定的空间改造,掌握人的认知和思维意识能力,进行公开性的欣赏园区的建设,设计观赏性的街道、公路边界的绿色植被培育,使更多的实用性的公共场所变得更加具有观赏性,市民在进行休闲购物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亲近大自然,帮助市民进行有效的环境改造,使绿化及设施的建设迎合人的需求。

3.2 多层面的城市环境体系

进行多层面的城市环境设计规划,必须用多角度的察与灵敏的眼光来发现城市的可用资源,根据地形地貌和能够充分利用的有效资源,进行有效的开采设计。多角度的设计建设,应该把握城市的上下建筑物的协调性,使地下空间与地上设施相协调,进行多层面的交通环节设置,将地表建筑与地下建筑相结合,进行完善的环境艺术的创新实践。

3.3 交通与环境的协调

城市交通环境比较复杂,最大程度上把成熟文化的改革策划改变交通条件促使车辆以及人群能够顺畅的出行,给城市生活条件带来方便,十分关键。例如建筑高架桥、建筑地下通道,把地面交通的压力向上以及向下进行分担,车辆通行开展地下道路的分派,人流就往高架桥上分派,推动路桥以及道路干线可以交叉建筑,同时开展全面的建筑,使其覆盖面积更广阔,协助人和车辆分开,是道路的承载压力可以缓解,将更多的环境文化处理方式,运用到人们正常生活中,解决存在的问题。

3.4 提高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

植物景观是一个综合整体,它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就存在缺陷,即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植物景观。

3.5 配套设施完善,综合功能齐全

居住位置的公共措施的建筑除了绿地,还需要包含教育装置、商店、医院、娱乐、行政、市政等很多方面的建筑。策划要把眼光看得长远,留置出来等待建筑的位置。居住场所的绿色策划要有新意,还必须经济,重视整顿。

4 结束语

进行城市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把市民的所需所想放在首要位置,真正发现城市建设的问题,帮助市民缓解各种压力,使市民在新型的环境艺术的园地生活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文化艺术策划篇10

1.1环境艺术设计中公众参与力度欠缺,并且时代风格及地方特色缺乏在国内环境策划中,其景色绿化策划、施工策划、雕像展示和公共室内策划等,全部由企业和个人开展策划建筑,在对民众的意见上缺少收集,导致许多的环境策划就是策划工作者自身思想的展示以及领导的想法策划,不过环境文化繁琐性以及整体性明确了开展策划时要多方面进行协作以及一起参与。最近几年,国内许多城市施工中的项目以及玻璃幕墙、广场中的大草坪策划,让人们了解到了在当前城市建筑中缺少文化特色策划,其策划思想比较古板,国内许多城市存在千城样貌一致的尴尬形势,很多区域没有自己的特色。1.2执行绿化法规的意识不够,尚未形成规范化治理1.2.1绿化规划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相适应。有些项目开发商在策划时,每项目标都要达到标准,不过在详细的建筑过程中,很多配套建筑就出现了策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导致建筑施工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停车位置、商业配套建筑等情况。为了缓和冲突,开发商就要进行扩张建筑,扩建过程中会出现占用绿地面积的情况。1.2.2治理体制不顺,经费明显不足。建成区的居住区绿化,有时因为产权和治理范围交接不明晰,责任不清而造成治理不到位。依照法规规定,小区绿化建设和养护经费应由房屋产权单位负责。但由于目前实行房改,房屋产权多样化,至今养护经费不能落实。假如此类问题得不到解决,包袱越背越重,势必会造成将来承受不了而被迫弃管。另外,有一些市政工程,在居住区或重点大街施工,毁坏树木、占用绿地不缴纳绿化损失费,无形中为绿化养护雪上加霜,影响整体绿化水平的提高。1.3监管机制对我国环境设计的艺术品质起到了限制在环境设计中,会涉及到城市的各方面,我国现在现状是:城市绿化主要由园林部门进行管理,建筑设计是由规划及城建部门进行设计管理的,道路交通是由市政部门进行管理,而环境场所则是由环卫部门来维护管理等。我国的这种纵向管理模式让城市的公共空间的环境自设计及日常管理不能做到协调统一,这就造成了一些城市环境艺术品质不是很高,其整体性也比较差,对城市艺术水准及品位不能有效反映,城市环境应该得到政府的重视,并且对环境治理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管理提出有效的针对措施,在城市建设中,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咨询机构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对城市环境进行统一管理及设计,更有利于自身特点形成。

2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2.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了更好地为市民服务,环境艺术的建设应该考虑到市民的需求,按照街道、公路、步行街、公园的实际尺寸,进行科学化设置,将人的需求概念渗透进去,进行一定的空间改造,掌握人的认知和思维意识能力,进行公开性的欣赏园区的建设,设计观赏性的街道、公路边界的绿色植被培育,使更多的实用性的公共场所变得更加具有观赏性,市民在进行休闲购物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亲近大自然,帮助市民进行有效的环境改造,使绿化及设施的建设迎合人的需求。2.2多层面的城市环境体系进行多层面的城市环境设计规划,必须用多角度的察与灵敏的眼光来发现城市的可用资源,根据地形地貌和能够充分利用的有效资源,进行有效的开采设计。多角度的设计建设,应该把握城市的上下建筑物的协调性,使地下空间与地上设施相协调,进行多层面的交通环节设置,将地表建筑与地下建筑相结合,进行完善的环境艺术的创新实践。2.3交通与环境的协调城市交通环境比较复杂,最大程度上把成熟文化的改革策划改变交通条件促使车辆以及人群能够顺畅的出行,给城市生活条件带来方便,十分关键。例如建筑高架桥、建筑地下通道,把地面交通的压力向上以及向下进行分担,车辆通行开展地下道路的分派,人流就往高架桥上分派,推动路桥以及道路干线可以交叉建筑,同时开展全面的建筑,使其覆盖面积更广阔,协助人和车辆分开,是道路的承载压力可以缓解,将更多的环境文化处理方式,运用到人们正常生活中,解决存在的问题。2.4提高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植物景观是一个综合整体,它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就存在缺陷,即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植物景观。2.5配套设施完善,综合功能齐全居住位置的公共措施的建筑除了绿地,还需要包含教育装置、商店、医院、娱乐、行政、市政等很多方面的建筑。策划要把眼光看得长远,留置出来等待建筑的位置。居住场所的绿色策划要有新意,还必须经济,重视整顿。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