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我路向范文五篇-ag尊龙app

2022-11-10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我有我路向篇1

[关键词] 经营企业 经营资本 市场化

一、引言

所谓国有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是指对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国有经济的企业制度,政企关系,运行机制等进行市场化的改造。在我国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中,实现国有经济的市场化改造,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然而,时至今日,这一目标仍然没有完全实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并非推进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出现了偏差,也不是改革推动者的勇气和决心不足,而是没有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和路径,理清改革的顺序和进程。本文拟从企业制度、政企关系、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对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革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澄清理论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减少改革实践中的盲目。

二、企业制度的现实要求

国有经济的市场化,当然最根本的标志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而国有企业市场化的核心,则在于建立市场化的企业制度,为此,在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中可谓是不遗余力,无论是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际上都是力图从制度上推动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中的政府附属物向市场经济中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转变,而且以“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内涵的现代企业制度,实际上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但是,迄今为止,这一制度并未普遍建立起来。究其根本原因,是进入企业的各要素所有者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最终确立,这样,企业各要素所有者的平等契约关系也就缺乏现实的基础,最终导致企业市场化的基础??一个(或一组)由各类资源所有者缔结的市场合约(周其仁,2000)的虚拟化。

在现实的改革中,尽管曾经在两权分离理论的指导下,极力推动企业经营自的落实。从198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到1992年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再到1993年颁布《公司法》,实际上都是在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但是,这一改革的结果只是把计划经济中企业作为纯粹的政府附属物演化成了企业内部货币资本所有者对其它要素所有者的无限权力和无限责任,而没有把企业造就成建立在市场合约基础上市场主体。在企业内部各要素主体之间的权力分配格局中,货币资本的所有者(或者说经济意义上的所有者)??政府所行使的权力往往超越“资本的权力”,而其它要素(如人力资本所、劳动力等)有者的主体性权力则仍然受到限制。例如,目前政府仍然拥有对企业经营者的行政性任免权,对企业本身社区化功能设置权等;而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企业经营者和作为劳动力所有者的企业员工自由选择市场合约的权利仍然受到限制;个人往往只能在给定的国有企业组织的框架内竞争,既不可以从他认定无效的企业组织中“退出”,更不能创立与集中选定的国有制模式竞争的生产组织,或者说“退出”和“创立”的成本非常高昂。根据权力和责任相匹配的原则,当企业出现危机时的责任也就理所当然地要由权力无限扩张的货币资本所有者来无限承当。这恐怕就是在承包制中出现“包盈不包亏”,公司制企业中出现经营者年薪只看级别不看绩效等现象,以及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总是要由政府最终偿还的最符合实际情况的理论解释。

造成企业内部各要素主体之间的地位不平等,权力不对称的根源在哪里呢?有人归因于公有制,进而力主国有资本退出,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造,认为私有化以后,市场化的种种问题和障碍就会迎刃而解。但是,实际上真正的根源并不在于公有制本身(因为,私有化并不意味就能实现市场化,如前地区,相反,在市场化的经典国家,如英美诸国却一度上演了国有化和私有化的轮回剧),问题的真正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直接经营企业(或者说把国有资产等同于国有企业)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在政府直接经营企业的情况下,尽管我们强调“两权分离”,强调把企业推向市场,但是, 政府的行政权力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直接干预并没有消失,只是从企业外部移植到了企业内部,并与国有资产相结合,形成国有企业中货币资本所有者的资本性权力无限扩张,其它要素所有者的主体性权力最终受制于货币资本主体的机制。可以说,迄今为止的国企改革,只是完成了企业市场化的一半,即把存量企业推向了产品市场,而企业市场化的另一半,即企业本身也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则由于政府仍然在直接经营企业而任重道远。要完成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造的另一半,治本之策在于实现政府经营企业到经营资本的转变,复归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资本权力”,确立其它要素所有者的市场主体地位,这也是国有企业深化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立足点和现实要求。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切入点

国有经济的市场化,,实质上是把两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体制中一个利益主体(即政府)裂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两个利益主体(即政府和企业)。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政企关系 ,也就必然成为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而且,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离的目标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就被明确了下来。以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分水岭,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以增强企业主体性能力为目的的“分权式”(包括行政性分权和经济性分权)改革,后一阶段则是以强化宏观调控,弱化微管理,实现政企分开,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目的的一揽子改革。但是,至今政企分离的目标并未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中实现。如果说十四大以前的改革主要是企业面对政府在放权过程中的种种梗阻而无可奈何的话,现在则是政府面对在企业失控状态下的大量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而无可奈何。究其原因,并非改革的目标出现了偏差,也不是改革的勇气不足,而是没有找准改革的切入点。

当然,从单纯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政企关系重构的层面看,由于已有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可引用和借鉴显然要容易得多,我们的改革也正是遵循这一思路进行的,但现实的难题是,对国有企业而言,即使是经济体制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政府不仅是国有企业的宏观调控者,而且是它的所有者,如果作为所有者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没有理顺,则作为宏观调控者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也难以理顺,因为无论是作为宏观调控者还是作为所有者,政府是同一个政府,其利益是一体的,这也正是改革到了今天仍然无法解决政府“越位”、“缺位”的、和“错位”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实现政企分离,必须以理顺政府作为所有者和企业的关系,真正实现企业国有资产的“两权分离”为基础。构建这一基础,在笔者看来,实现政府从经营企业到经营资本的转变是切入点,因为实现这一转变,首先是明确了国有资产安全的责任主体是政府,政府作为所有者必须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进行严格的监控,而不是把国有资产的保值完全寄希望于企业经营者的自觉行为,这就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问题,避免国有资产及收益的流失;其次,明确了国有资产的资本性质和经营主体,为国有企业的产权交易,国有资产的“进”与“退”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载体,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又可以解决政府目标和企业目标不一致的矛盾,拓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内涵和渠道。这实际上也就构筑了国有企业“两权分离”之后的权力制衡机制,解决现实改革制度设计中的“放权悖论”(刘世锦,1995)问题。即政府在弱化微管理职能,放弃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权力,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利益主体地位的同时,构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实体性利益主体,制约企业经营者行权,保证其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

四、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

国有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因为其最终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国有经济本身按市场化的方式运行,而是要使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按市场化的方式运行,以市场机制的自由选择和公平竞争原则取代计划机制的命令安排和行政部署原则,既焕发国有经济的活力,又调动其它经济主体的积极性,提高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中,市场机制并未完全取代计划机制而充分发挥作用,是当前各界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现状的共识性基本判断。而所谓市场机制并未充分发挥作用,也就是指自由选择和公平竞争原则没有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得到普遍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同处一个市场,但国有企业在相当程度上处于贵族地位,拥有许多特权(包括市场空间垄断、资源获取特权等),而这些特权都是来自于政府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过程中对国有企业利益倾斜偏好。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价格双轨制”,九十年代的股票市场的融资准入制度安排,以及至今仍未开禁的行业准入限制等。

从计划经济的体制贯性看,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贵族地位是政府控制经济的“权力情结”没有完结的结果,国有企业的特权只不过是政府行使和体现其经济控制权的方式和载体。不过,在笔者看来,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刻的经济根源,即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特殊利益关系还没有得到校正。目前,尽管我国已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政府已主要以宏观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出现于市场之中,但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利益关系远远没有和其它企业的利益关系那么超然。首先,政府的财政收入仍然主要由国有企业提供,目前尽管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却提供了近三分之二的财政收入;其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依赖于存量国有企业的良好经营;第三,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承担了最终的风险责任。这种特殊的利益关系再加上依附于行政序列的企业倒逼机制,也就构成了政府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过程中注重保护国有企业利益的合力,而这一倾向的结果是必然形成对其它经济成份的歧视,阻碍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因此,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安排真正成为利益关系调整市场化的行为引导,就必须以割断政府和国有企业这种特殊的利益关系为基础。

割断政府和国有企业这种特殊的利益关系,最隹的选择就是实现政府由经营企业到经营资本的转变,因为实现这一转变,尽管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利益关系与和其它企业的利益关系仍然会有特殊性,即除了宏观管理者和微观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存在资本所有者和企业的关系,但是,这种特殊性将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关系。首先,作为资本要素主体的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利益只是企业的剩余收益,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也只是资本的剩余索取权和以出资额为限的有限责任;其次,作为资本经营主体的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利益关系是建立在动态而不是固化的市场合约基础上,既可以在存量国有企业中行使资本的剩余索取权实现利益,规避风险,也可以通过撤资方式来实现之。这样政府不惜背上“与民争利”之名,动用一切资源和权力搞活搞好所有存量国有企业的利益驱动力也就自然消失了。因为在这种政企关系格局中,因为企业能为政府带来更多的剩余收益或它的经营行为更符合政府的其它目标(如公共产品的产出效率更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政府才给企业投资,企业才成为国有企业,而不是因为是国有企业,政府就必须保障它的续存。这样,政府也就可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摆脱既要当“裁判员”,又要当“运动员”的困扰,轻装上阵,致力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制度设计和实施。

五、小结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实现政府由经营企业到经营资本的转变,使国有企业名符其实,即仅仅是企业资本国有,而不再是企业国营,是完成我国国有经济市场化改造的必由之路。而实现这一转变,核心内容是在政府的权力结构体系中实现“政资分离”,并以此为起点,一方面加强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健全和完善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功能;另一方面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和规范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主体地位和权力。

主要参考文献:

《公有制企业的性质》,周其仁著,《经济研究》2000,6

《中国国有企业的性质与改革逻辑》,刘世锦著,《经济研究》1995,4

《政企关系演变的实证逻辑-我国政企分开的三阶段假说》,王?著,《经济研究》,1999,11

我有我路向篇2

迷茫,现在的我就是很迷茫。

夜色落下后的上海还是和白天一样,炫丽而彷徨。我独自走在回去的路上,路灯下的身影却显得是那么悲凉。我迷失在了这城市的向往,迷失了自己的追求,不知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却开始玩起了一种堕落与放荡。可我还是每每的幻想自己以后的路是很好很花香,但那是幻想,是现在的我所触摸不了的一道光。

迷茫,让我在这城市飘荡。

我是那么的开始觉得害怕阳光,想在黑夜中找到一些存在与美好,但那夜却让我的眼皮紧紧合上,就这样一天天有了颓废的思想。不想上班,什么都不想做,想一直玩。我很明白玩会使我吃不上饭,但我还是跟随那颓废的思想走着,依然迷茫。

我心中有着一条路,但我却是那么的害怕和朋友说。我怕他们嘲笑,怕他们打击我,但我还是选择心中的路想去走,却发现我一直在路边徘徊,还没有勇气走上路上。

路,是我心中的路,是我对写作的渴望。

我喜欢写文章,想写出一些笔墨能留住的,但早已忘记的过往。写出我们少年曾有的笑声,那些欢乐时光。那是我们跑过的青春,是我们打闹过的天真,是你们陪我走过的一段旅程,成长与开心的路。

路,开始变成了我心中的没有方向。

我有我路向篇3

校外的课堂有很多。比如竞赛、参观访问、学做家务……我觉得我参加的这个课堂,对野外生存,会比一般强许多。这个课堂就是定向。

什么是定向呢?简单而言,定向就是拿一张地图,拿一个指北针,按照地图上的指示跑。不过,根据我总结过去的经验,只要大方向不错,在沿着有很多人走过而形成的土路,就能找到目标。有一次,我们玩了一次城市定向。这个城市定向真是必须体力好,要不然跑到半途就虚脱了。这个城市定向是拿一个地图,正面是路线,背面是那个路什么号。我和我们班加起来四个同学从汇泉广场出发,经过福山路再到大学路。这时我们之间为该往哪走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我和其中一个同学支持右拐,而另外两个同学说应该往前走。于是我们用地图来分辨谁对谁错。我拿指北针重新标定了地图,然后把地图指向正确的方向——地图认可了我的说法,确定应该往右走。我们沿着德州路往前走,但过了好久都没看见图中的建筑。于是我们内部商讨,最终我们得出了统一的意见——坐公交车到达德县路。然后找到那边的点。

我们坐上公交车,到达德县路,终于在那块儿找到了第一个点——美丽的天主教堂。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之大、如此之高的教堂!这时已经下午一点半了,我们以超快的速读接连找到了青岛路一号、德县路5号和天后宫。最后我们决定利用剩下的体力找一个点——炮台。我们在爬上的过程中,一直在不停地谈论我们找点时所犯的错误。终于,我们找到了我们犯的最大错误——没有利用好地图和指北针。其实在我们找第一个点时,我们已错过了一个点——海大鱼山校区。我们用了5小时10分钟的时间,共找到了23个点!可说是战果辉煌。

定向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标定地图和使用指北针,而且让我锻炼了速度。

我有我路向篇4

脚下的路,是坚实的,未来的路,是光明的,充满荆棘的路,是艰难的。无论是什么样的路,我们都要学会勇敢地踏上它,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

走好人生第一步路

记得小时候,父母教小小的我走路,我蹒跚地一步步地向前走去,像一只摇摇晃晃的小企鹅,爸爸妈妈看着我可爱滑稽的模样,开心的笑了。不料我突然摔倒了,趴在了地上,哇哇大哭起来。我一脸的委屈看着妈妈,希望她能来把我扶起来哄哄我,可是她却没有这么做,她只是走到我面前,向我拍手,温柔地对我说:“加油,孩子,站起来,你最棒了!”于是我就慢慢地笨拙地站了起来,一步一步地走,终于,我学会了走路,我不再依靠父母,我完成了我应该完成的一件任务。我学会了走我人生的第一步路,这样我才能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

走好人生困难之路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充满了困难、荆棘,或许是事业的挫败、突如其来的疾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这些可能都会令我们对生活失去信心,以致于在这条人生之路上到了无法走下去的地步。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位这样的男孩,他全身瘫痪,这无疑对他是一个巨大的挫折。他没有办法自己上学,只能依靠他的父母骑电动车把他送到学校,再一步一步地把他背上三楼。在学习上,他十分的用功,尽管他只能把字写得歪歪扭扭,尽管有时他的父母要出差,不能送他上学,无法学到我们能学到的知识,但是他学习的欲望令我们敬佩,而且期末考试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的人生之路是困难的,有缺陷的,但他用坚持、毅力把它填补成了一条完整、光辉的路。走好人生困难之路,这样才能勇敢地向前走去。

走好人生成功之路

当你步入成功之路时,你看到的路可能是平坦的,但是里面或许有许多陷阱,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万丈深渊。所以当你成功的时候,千万不要骄傲自满。“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说得很对,如果你骄傲自满,你就会远远地落在别人后面。就像我们学过的文章《方仲永》,原本仲永是一个天资聪慧的神童,就是因为骄傲自大,不想学习,导致他的聪慧都消失了,别的孩子都超过了他。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如果你的心态是飘飘然的,他一定会将在空中的你狠狠地拍下去。走好人生成功之路,这样才能安全地向前走去。

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一旦选择,就不要后悔,就要学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无论这条路上布满了多少荆棘,我们乐观的心态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剑,把这些荆棘都砍断,勇敢地、坚强地向前走去。当你走到成功的彼岸,你回头看去,你走过的路上,都开满了绚丽多彩的花朵。

我有我路向篇5

“我们还能跳多久?——爱多久跳多久。”这是‘一起来看流星雨’的申请对白,我想,我应该把它改一下:“我还能走多久?想多久就多久。”如果这样一直走下去,那么下个分岔路口,我该向左还是向右?就算我不知道正确的方向,但我绝不后退,我将顺着最初梦想的那个原点,一直前行,不会后退……

筑梦路上,真的很累,很卷,只想躺下来,停止追梦的脚步,可是,我那颗永不言败的心在一次次的挫折后,变得更加坚强,我仿佛不是我,我就像战场上的一名战士,绝不向敌人屈服,绝不向敌人服输,更不向自己认输,更不向自己低头,无论,通往诗人的筑梦路上是多么的艰难,凭着我这双‘铁鞋“一定会走到尽头。因为我确信,这条路上,会有幸福的花香。

谁能在筑梦路上一直坚强走下去呢?那应该没有人做得到吧?我一直伪装坚强,但谁能知道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女孩在哭泣,而那个女孩则是我。想走到筑梦路的尽头,必须先把本职责任——学习,完成,学习这条小路也不易走,我从暮然回首的一次小测验中,明白了学习的小路,筑梦的道路,需要一种“心”

刚升初中的第一次小测验,我认真去学了,也认真去努力了,但我没有得到应有的优异成绩。以我在班里的名次,各科都不应下95分,这次,我仅仅得到了一个78分,当老师念成绩的时候,如一个晴天霹雳,打在了我的身上,打在了我的心底,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接下试卷,我的手不由得颤抖,我的泪不由得徘徊,怎么会这样?我的心一直在问我,78分,一个伤痛的回忆,因为有了这个伤痛的回忆,所以下一次,我又以惊人的冲刺力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回忆。

在任何路上,我觉得任何人都学会用一种平常心,一种永不服输的心,一种奋斗不止的心去面对种种困难与挫折,用这样的心来看待事物,你将会走向幸福的彼岸,幸福的尽头。

一个人静静地走在路上……

莒南县道口中学初一一班 莫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