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改论文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14 06:26:27

英语教改论文

英语教改论文篇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

高职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许多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师都一样面临着许多难题。学生的入学成绩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入学英语成绩比较差,词汇量比较少;同时,又没有比较合适的教材和参考资料。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大多数教师在讲课时仍采用“说教式”教学法,仍然是教师以课本为中心,学生被动学。因此,怎样改进教学,迅速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全国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高职”)强调“能力为本”,重在培养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而多年来形成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不适应这种要求的,甚至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和直接的冲撞。为了提高高职英语教学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中的成效性,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已成当务之急。

10年来,在教育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首先,于2000年制定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自从《基本要求》颁布以后,广大英语教学研究者特别是高职英语教学工作者,针对本学科的教学要求,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践,参照国外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经验,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研究。现将笔者的观点做如下陈述。

一、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的素质重点是工作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即能熟练地完成本职工作,并能主动、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高职英语教学就必须根据高职各专业的特点,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因此,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要为基点,培养具有一定的英语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的人才。

二、优化教材建设

教学内容改革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而教材改革又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环节。高职英语教材应强调实用性、趣味性,始终贯彻听说领先、培养能力的宗旨,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把学习语言首先当作技能训练,而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课文不宜过长,但要求有实用性并容易引起讨论,学生学后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用英语就课文有关内容表达自己的意见;听力和口语应相互配合,创造情景,由易及难,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过程中加强语感,达到准确和流利。大部分语法训练也要与口语训练结合在一起。整体突出读、译能力的培养,兼顾听、说、写的基础训练。这样的教材才能做到听说领先,真正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创造微观的外语环境,彻底摈除“哑巴英语”的陋习。教材表现出实用性、实践性、时效性的“三实”特色,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和社会需要结合得更加密切。

三、探讨和推广科学性强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因素,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高职英语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的主要基点是:以教材为依托,以应用为目的,推行科学的、实用的、动态的教学,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对接受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的同时,还对主观应用技能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大量实践,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导学法”以及“启发式”等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一些尝试。这些教学模式代替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过去的高职英语教学,往往是出于一种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即注重“传道”,兼顾“受业”,忽视“解惑”。现在推行的是恰当“传道”、注重“授业”、提倡“解惑”,即选取恰当的、必需的理论知识讲授;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需要,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掌握英语运用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训练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单纯地接受理论知识为运用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这样做,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以及教学效果的优化性。

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高职英语教学应摒弃单纯靠教材来学英语的模式,通过借用多种媒体和采用多种渠道接受输入,综合而全面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增加外语电教课课型、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建立外语声像信息接受系统、完善教学手段,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人,即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因此,教师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尽快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

六、选用适当的测试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

过去测试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重点在对应于理论体系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忽略了学生结合专业特点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样培养的学生,势必在面对现实需要时,会出现眼高手低的弊端,形成高分低能的现象。现在检测学生的英语水平,重在一个“用”字。看学生对英语知识用得是否准、用得有成效。所以,目前,对各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组织并进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是很有必要的。

21世纪需要我们做创新型教师,教师应当能不断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运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创造和运用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教研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创造性的教学艺术,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起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要求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综合、善于联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从而为高职学生今后的生存、就业和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对教师在专业知识之外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吸收新知识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上都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和研究,要形成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攻方向的英语教学体系。高职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实效,结合其自身特点,使教学活动更符合语言学习规律,达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目标,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心理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8.

[2]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

英语教改论文篇2

一、文学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回溯英语教学和文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过去尤其是20世纪之前,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学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硬币的两面,一面是提供语言的形式,另一面则提供语言的内容。例如,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巨大帮助的牛津英语大词典就大量使用了文学作品里的引文作为例句解释单词。而我国解放前的学生英语学习材料主要来源于英语文学作品。但20世纪以来,不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学界都认为文学在语言学习的作用正在减弱。许多研究者如johnpovey,ruthspack等就认为文学是不实际的,应该从英语学习者的课程表里剔除。但我们认为,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语是语言工具,阅读文学作品并不会成为他们提高专业水平的障碍,相反文学对人生、社会及世界的微妙表现以及文学语言的精巧优美能锻炼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文学主要表现的是人类的生存境遇和情感,它能使我们有可能体验他人的生活,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使第二语言的交流更顺畅”。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张中载教授在2006英国文学学会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指出的:“英美文学课程在语言、文化学习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英语文学课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人文素质,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文学课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实践情况。

二、文学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英语文学选读课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从2003年开始,为了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以及人文素养而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在开设文学课之前,相关教师调研了文学课在本校和国内其他高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教学和学生反馈情况。我们发现,英语文学课在各高校都面临着困境与不足。大多数院校强调培养学生实用性的语言交流和具体的实践能力,英语文学课程的课时量和内容被大大压缩。同时,文学课因为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而不太受学生欢迎。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英语文学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作了相应调整,以满足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1.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英语文学选读课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的规定,为非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为期一学期的选修课。选择在三年级开课是因为我校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我们认为,在此阶段开设文学课能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也符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它能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学、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同时,该课程还希望帮助学生较流利地运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需要指出的是,后者是我们课程教学的重点。

2.教学内容

在一些学校的英语文学课中,往往在讲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讲文学史,这样的效果并不太好。因为我们面向的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所以,我们放弃了专业性很强的文学史,主要以作品选读为教学内容。在选择课本时,考虑到学生的非英语专业背景和实际英语水平以及课时长度,我们并没有找到合适的课本,因此,在充分掌握学生水平和兴趣的情况下,授课教师自己编写了《英语文学选读》讲义。教材并没有按照一般的文学课本以时间或文学流派为线索编写,而是分成不同的和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如selfidentity,spiritualgrowth,love,family,socialchanges等。每篇作品开始部分有作者简介,文本中附有生词解释,文本后有三类思考题,分为理解、阐释和延伸理解三部分。每单元结束前还有文学术语介绍。当然,为了让学生扩大文学的知识面,我们也选了一些著名戏剧或长篇小说的片断,但数量不多。对长篇的文学作品,我们主要列出了阅读书目,希望学生课后阅读。此外,我们在选择作品时虽然以英美作家的作品为主,也兼选了世界其他国家,如俄国、德国、尼日利亚、沙特等国的英语翻译作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横向比较中引发较深入的思考。同时,我们还特意选择了一些中国作家与各个主题相关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在了解别国文化的同时,通过对比更清楚地了解本国文化,激发批评性思维。3.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传统文学课之所以让人感觉枯燥乏味是因为教师通常采取“满堂灌”的“一言堂”式授课方式。为此,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思想,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大胆创造。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启发激励教学法。在每篇文学作品后都设计有由浅入深,从内容理解到主题探讨等各种问题。在教学中提倡个性的发展,注意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分散性思维,就各类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不是仅仅听教师的讲解或名家权威的解读。因为如果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所谓“正确”的观点,不会自主思考的话,久而久之思想就会僵化,更别提创造性了。同时,因为学生的思维不受教师固有思路或权威的局限,他们也有更大的表达空间,觉得有话可说。

(2)小组讨论教学法。学生在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也要求和同学交流。通常我们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有一句英语谚语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下,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分析文学作品,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发现自己没有想到过的新思路、新见解,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3)实践活动教学法。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文学实践活动,例如,文学创作、戏剧表演等,使原本枯燥、遥不可及的文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贴近生活,使纯知识、纯文本的课程成为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比如,诗歌创作让学生开动脑筋,创造性地用英语表现生活,表达思想。这不仅符合年轻人渴望表现个性的愿望,增强其自信心,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以便更好地表现自我。

(4)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资源的运用使文学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比如,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而这种轻松的学习方式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文学的巨大魅力,上课的积极性会更高。再如,每个单元我们都会精选一些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名画,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可引导他们借助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同一主题进行思考。

英语教改论文篇3

在许多外国大学中,很多学者在外语教学内容方面,都提出learningaboutlanguage,而不是learninglanguage,他们认为学习语言应该是以学习者的个人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和国外正好相反,把英语教育视为对语言本身知识的学习,作为基础教育来学习,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灵活有效掌握,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现阶段大学英语学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学学英语课程。另一方面是学生针对考取各级英语等级证书的学习。然而正是这两方面造成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困惑。首先,我国的英语教育从小学开始,到初中乃至高中阶段都是以打好英语基础为主要内容,这样的学习内容使得学生们在进入大学后对英语学习产生一种“懈怠”的心理。他们认为英语学习仅仅是不断重复,反复巩固的过程。这种学习心理必然造成他们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其次,一个人把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可能有几方面的需求:一是为了满足基本生存。二是为了社会交流沟通。三是为了职业需求。对我们现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大多数是把英语过级考试看作是满足生存需要的基本手段而已。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专院校都很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拿到英语四级证书。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用人单位往往也把是否通过英语四六级设定为硬性指标来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在这样的就业大环境下,英语四六级考试无疑决定了大学生的生存问题,势必成为大学英语学习的唯一目标。

在这样目标下的英语学习导致的结果就是把本应学以致用的英语完全变成了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这种偏重应试教育的英语学习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还严重妨碍了对本身应作为交流工具的英语学科的科学掌握。很多的高校英语教师也被卷入应试教育的的洪流,摒弃了本该有的教学理念,逐渐偏向应试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墨守成规,学生自然学习热情低迷。近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也意识到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方案,尝试着推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在众多的改革方案中,有些虽然利用了很多资源,但收效甚微,还有一些未触及改革实质,仅仅是隔靴捎痒而已。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学英语的教育改革中,归根结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不合理的教育目标定位和学校领导的不完善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理念的树立是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的,各个学校之间的具体条件和环境是不同的,比如,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等。所以,不是所有学校都适合某种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更不能单靠模仿成功的案例来实施本校的教学改革。

各个学校应该在充分了解本校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适当的借助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创办具有自己教育特点的文化环境,形成适合本校校情的新型教育措施。2008年,教育部针对大学英语改革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大批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开始进行持续有效的研究和探索,正式的大学英语改革就此拉开序幕。在过去的改革中,无论是在实践探索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但就现在达到的效果而言,还是不容乐观。如果想取得实质性的改革进展,就势必要采取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大学英语改革的关键所在。第一,明确大学英语教育和中学英语教育的区别,把大学英语教育进行重新定位,把大学英语课堂的的基础英语课程进行压缩。中学阶段应注重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教育,属于learninglanguage阶段。而大学英语教育属于learningaboutlanguage阶段,应该把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针对不同专业,选择开设不一样的英语专业课程。或者学校开设多种英语专业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在专业英语课程中进行选择。第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虽然有其教学目标和大纲,大学四六级考试却始终起到充当隐形指挥棒的作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注重对基础英语知识的考查,这就决定了大学英语教育以基础知识教学为导向。因此,改革大学英语教育归根结底要改革四六级的考试性质,将其从考查基础教育转向注重考查英语专业水平和能力。针对不同专业,可以申报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考试。同时,还要改革考试的形式和评分的办法,更大程度地发挥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作用。第三,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教育改革必须把关注教师的个性发展和人文教学环境放在首位。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帮助教师更好地确立职业目标和态度信仰,加大力度发展教师培训机制,注重对教师的多方位测试评估,促进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使其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的理念,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教育改革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校不仅要为学生配备课堂教学老师,还要适当设立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和关心学生的生活指导教师,以便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学校尽可能多的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包括以团体为单位的,具有竞赛性质的内容丰富的活动。可以在不同专业间建立拥有共同兴趣的社团,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争取营造出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第五,教育部门承担着教育决策制定的任务,要紧跟时势,制定与时俱进的教育政策来保证透明畅通的交流渠道。学校的教育管理者也同样承担着艰巨的任务,要以正确的教育目标为引导,结合各个学校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合本校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始终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保持良好积极的互动关系,以便使学校拥有更多的教育改革的机会和空间。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大学英语教育成果的好坏决定的。从客观方面来说,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存在“费时低效”的问题,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并且始终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整体情况跟不上国际发展的步伐,我国大学培养出的学生英语水平与应用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岗位对于学生英语专业水平的要求,更谈不上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人才”。

英语学习就应该具备实用性,仅仅单靠语言学习是远不能达到实用性效果的,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满足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更重要的是要把英语学习专业化,将大学英语学习和学生本身学习的专业,以及以后工作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实现英语作为工具的效能性。大学英语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虽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向前继续改革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能停止实践探索的步伐,要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勇于面对挑战,最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教育新模式。

作者:李妍妍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英语教改论文篇4

2010年7月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才能向前进行。所以,一定要切实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师承担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应用技能培养的任务,因此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全国的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着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单一、青年教师偏多、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简单重复、科研意识薄弱、深造培训机会少、职称晋升难度大等发展困境。大多数的大学教师为英语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仅进行短期的岗前培训,就走向教师岗位,每周承担12-16个课时的教学,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很难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上,更没有时间和机会来进修深造以提升自我。再加上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有近90%的为女教师,她们工作后都面临着结婚生子照顾家庭等各因素的影响从而在评审职称晋升上节奏缓慢,很多教师甚至是直接放弃晋升高级职称。这表明,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处在改革风口浪尖上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2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与目标定位

威迪恩(wideen,m)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是自身的成长过程,更受到外界的影响和促进,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五层含义:

(1)对教师进行培训,改善其教学方法;

(2)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应深入了解和认同自己的职业;

(4)教师专业发展是促进和提升学校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5)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一种手段,也是所要达到的目的,应从各方面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李秉德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多方面、多领域的发展,并且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因此,为顺利实现大学英语改革的目标,满足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为培养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应从以下三方面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

2.1注重思想水平的提高,确立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思想政治水平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指教师的思想和教学态度。大学英语教师大多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如果教师忽略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仅把教学当成职业,只是为了换取每月的报酬,就会出现对教学不认真钻研,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品德修养是大学英语教师成长的重要基础。它不仅为专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也是从事专业教育的基本条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英语教学更需要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教师的基本职责不光是对学生讲授道理,传授知识,解疑答惑,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语言交际的能力,尽可能地把教学内容、形式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为国家培养出出更多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2.2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作为一位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英美国家的文学、宗教、风土人情等相关文化知识,还必须具备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观念体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语言教学,全方位的提高和改善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学历层次,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重要目标。扩招使得入职的大学英语教师数量激增,有部分教师甚至是本科毕业后接受短期的岗前培训,就走向教师岗位,而进入到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英语专业博士几乎是凤毛麟角,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整体偏低。因此,教师应主动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积极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短期的外语教学研讨班以及暑期学术研讨会来才充实和更新自己的学识。学校更应该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和全面的在职培训规划,有条件的可以送教师出国培训进修,这样教师才能积累在英语国家的实际经验和生活素材,从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背景知识,促进其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具体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还应注重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法,要懂得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一个始终贯穿于教师职业发展的教师教育系统工程。

2.3注重科研能力的提高,培养科教合一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具备很强的科研意识和吃苦的科研精神,也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进行科研,反过来用科研指导教学,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从来都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如各类研究生的比例不均衡、学历层次低、缺少科研组织者和学术带头人、科研环境欠佳、科研时间少、跨学科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等,这都严重的影响和限制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掌握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如观察法、问卷法、统计法、案例分析等,在平常教学中积累学生的考试、作业本和教学日记等得天独厚的科研素材,积极开展利于师生互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应用能力的教学研究活动,顺利实现从普通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3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途径与具体策略

freeman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教师个人在专业教学生涯中的心理成长过程;其二是指在职教师受外在的教育或培训。笔者在研究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的师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和因素,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整合教师的个人内部认识与定位和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外部力量,共同促进和有效地达成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3.1基于外部环境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力量的强有力支持。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教育,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通过校内培养和校外进修两方面为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更有利的平台。一是校内培养方面:首先要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共识。学校各级的领导、职能部门和各院(系)都应重视教师专业发展,采取具体措施支持其专业发展,如在校内开展定期培训和专题讲座,培训内容可以涵盖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应变能力、交际技能、职业情感培养、职业道德教育等。然后要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各院校之间互派学者,尤其是出国留学归来的教师进行短期任教,通过举行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来其介绍访学或游学的经历,同时将这些留学教师带来的外文科研资料复印,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师们的教学与研究资源。二是校外进修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参加教育部门的各类在职或脱产的方式让教师接受高层次的学位教育,满足教师的个体发展需要和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扩展教师的学科知识和科研能力。其次,学校应尽可能完善教师在职进修制度。教师的进修培训是一种经常性的终生学习教育,学校管理者应当革新管理观念,设立制度确保教师的学习时间和效果。如英国规定,所有教师每隔7年享有一个学期脱产进修的权利。所以,学校应该确保教师每年都能有一次短期的集中业务培训机会,而对于工作5年以上和10年以上的更应该给予半年或是1年的学习进修时间。最后,学校应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和项目中,确保教师的短期培训和长期进修能专款专用,让教师的个人学习能够后顾无忧。

3.2基于教师自我认识与定位的专业发展在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的基础上,教师也要积极投入到提升自我的专业发展中。首先,教师应全面的认识自我并做好个人角色的定位:教师既是一名知识的传承者、教育者和研究者,更是一名知识的学习者、实践者和创新者。其次,教师还应培养终身学习的专业发展理念。在这个知识日益更新的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教材和方法以及教学目标和对象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教师就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这些改变,及时更新知识、不断进取,树立终生学习的专业发展意识。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为了能够更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促进其更好地就业,采取旁听、自学、专业进修或攻读第二学位等方法有选择地学习某些专业,形成自己有特色的行业专业英语,开设了医学英语、经贸英语、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等选修课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英语的实用价值。第三,教师应积极培养自身教学反思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书写教学日志增加对课堂行为和动机的了解;坚持同事间传统的合作式的听课,促进教师之间的理解和科研交流,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和效果;还可以通过观看自己或同事的课堂教学录像,发现教学中的优缺点,学习良好的教学行为,以培养教师的特定教学情境自我意识能力;还可以通过定期在学生中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需求和偏好以及对教学的看法和态度,以便进行分析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长期坚持以上做法,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就能积极培养其专业发展能力。

4结束语

英语教改论文篇5

关键词:操作技能实训;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到了关键时期。无论生源背景如何不同,无论教学环境怎样,如果不抓住学生这条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需求和兴趣,点燃并利用学习热情,是很难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展观的。同时,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学既要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又要进行教学改革以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和职业特色,英语教学处于两难尴尬境地现象尤为明显。

那么如何彰显高职特色,服从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除了培养方向要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如引入行业英语内容,使英语教学融入职业培养之中),还要加强课堂内外的实训环节,提升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

一、课堂外的活动形式点燃学习者的学习驱动力

富有成效的语言学习是“浸入式”。仅靠课堂内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多层次、多渠道的第二课堂活动尤为必要。英语角、英语朗诵、演讲比赛、英语征文比赛、唱英语歌、演英语剧、外教讲座、英文电影等等,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作用在于营造语言学习的氛围、点燃学习热情、培养兴趣、享受快乐、体验成功。第二课堂活动可以用选修课的形式,让社团活动的形式固定下来,因为它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成效。可是,如果不重视这一点,而把高职英语教育局限在仅有的180学时之内,无异于“缘木求鱼”、“本末倒置”。

二、课堂内的组织方式造就学习者的职场竞争力

2.1职场素养比职业能力更重要

来自职场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告诉我们,一手漂亮的英文硬笔书法、快捷熟练的英文键盘输入、规范得体的商务信函表达、准确流畅的口语、轻松自信的体态语、抑扬顿挫的音量、礼貌雅致的开场白、公开场合表达的勇气等等,尽管涉及内容不深、范围不广,但是足以赢得潜在雇主的青睐,所谓“够用为度、实用为主”正是这个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规范的英语硬笔书法”、“正确的键盘输入法训练”、“高效的速记策略”等训练手段,可以强化学习动机、端正态度、增强兴趣、提高做事品质,还能对语言的继续深造起正迁移的作用。而且任何一项技能训练到极致,都可以成为谋生手段或者赢得就业竞争优势的砝码。所以,笔者认为,以“职场素养”为方向的技能实训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任务。

2.2操作技能实训成就职场技能

成功的语言学习者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会问问题、肯尝试错误、愿意听、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体验英语、有较好的学习策略。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但更有价值”。因此,英语教师在语言课堂上应当按照成功学习者的标准不断地创设语境、鼓励学习者以不同的互动形式来增强外语学习的动机,通过策略训练来间接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各种“做中学”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动机、智力、经验、情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潜力,提高用英语“解决问题”(problemssolving)的能力。

英语课堂应该设置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每项问题与文本的学习任务相联系。教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职场急需的学习素材,设置问题和设计教学任务。众所周知,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充盈燃料的火把。点燃火把的是基于文本的学习任务,目标指向特定的操作技能实训。通过技能实训来解决问题,比如,把“听力速记”作为一节课的实训目标,那么听力速记策略输入,涉及某一主题的听力素材速记演练就是活动任务;再如,以“advertisement”(广告)为主题,则可以把设计相关的“sologan”(广告词)、“logo”(徽标)、阅读“advertisingcampain”(促销活动)文稿作为活动任务,把“促销信函写作”作为该课堂的教学实训项目。

以“主题任务为驱动(途径),操作技能实训项目为导向(目标),基于听、说、读、写、译综合训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近年来看好的高职英语课堂组织形式。不仅因为它能够体现职业化的特点,越来越成为高职课堂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主阵地,而且它对传统教学观进行了根本的挑战。一名应聘者,如果进行了必要的公开演讲举止规范的实训,可以从他的体态语、说话的音量大小、目光方向定位、开启英文话题的方法,体察到他的自信程度、公开场合表达的勇气和演讲的有效性;一名工作人员,如果进行了有效的会面技巧实训,他就具备了在英语背景下如何开启会话,怎么说得体、怎么做才符合目的语言文化习俗;一名同学,如果被告之在一张白纸上怎么布局谋篇、怎么设计眉边,他就不会顶格顶边书写作业;一名毕业生,如果被告之标准规范的调查报告写法,被告之商务便条、备忘录、会议纪要、电话记录、总结以及报告等在行文用词方面的要求,他们就不会随意盲目;一名面试者,如果正确使用口语小品词、适当表达“ideas”(内容观点),那么就不至于在职场门口失足。所以,英语课堂的组织方式改变了以往“人才质量观”,直接造就学生未来职场竞争力,这一点毫不夸张。

2.3操作技能实训的核心环节是“做中学”

正确领会操作技能实训的实质,关键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用英语中学会英语”,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乏规范性地操作说明和指导),以达到“输入(input)——处理(proces)——输出(output)”的自然效果。教师应该始终牢记“teachstudentstousethelanguageinsteadofteachingtheusageofthelanguage”,还要牢记操作技能实训活动要达到“四个真实性”,即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语言自身的真实性、语言环境的真实性和学生情感的真实性,使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真实地体验、感受和运用语言。

三、操作技能实训的课堂组织理念引发英语教育观的变革

3.1教学观的变革

以“主题任务驱动、操作技能实训项目为导向”的组织形式,要求传统的“词汇讲解、语法分析、篇章翻译”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为“技能项目定位、主题任务定位、教材内容选择”的“导向型”教学模式。从实践环节上挑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交际”、“重教学轻学习”、“重结果轻过程”、“重语言轻文化”和“重书本轻实战”教育教学质量观,教师要坚持“一个中心能力、两个基本原则点”,即以“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以“体现优先发展听说能力的教学原则”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3.2教材观的变革

“填鸭式”向“导向型”模式的转变,自然要求教师“用教材去教,而非教教材”。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观点下,教师对教材的依赖度决定着他的敬业度,进而决定影响教学效度。“一纲多本”的教材观要求我们加强操作技能实训,解决长期困扰高职学生英语基本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

3.3人才观的变革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正确的态度动机”、“持久的兴趣热情”是点燃语言学习,提升应用能力的“引擎”。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要从兴趣与动机、情感与态度角度入手,衡量学生行为的品质和做事能力,以此来反观教学实践和实施教学评价。:

3.4评价观的变革

操作技能实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态度、情感投入、交际策略、自我评估等“表现性评价”指标,重视“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因为职场素养和英语技能是无法用终结性的评价得分来衡量的。

目前,**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英语教研室编写的《高职高专英语操作技能实训手册》操作说明书,落实了鲜明的实训主题,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以实训项目为先导、以主题任务的目标内容为出发点,对一项技能的实训,配有评估指标和具体要求,相关的演示要领、关键步骤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识别良莠、自我检测,是操作技能考核的依据,对解决语言的“素养不足问题”意义重大。实训的主题内容很灵活,可以就地取材于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也可来源于实训的项目,如:英文硬笔书法实训、键盘打字实训、英文听力速记实训、演讲规范实训、朗读规范实训、有效会面实训、信函格式写作、调查报告实训、口语沟通实训、口译表达实训。每一单元都有4个模块:导入说明(instruction)、图例分析(illustration)、评估标准(evaluation)、实战演练(production)。应该说,这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于促进英语教改,提升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詹小丽.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思考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5)

3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职教论坛,2006.1:4~8

4普通高等专科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英语教改论文篇6

【关键词】以教代学;教为学服务;顺学而导;学案;个别差异

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更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已成我们教师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走出英语教学以教代学的误区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继承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克服以往的弊端和缺陷,走出英语教学以教代学的误区。

1、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

2、知名语言学家米切尔·韦斯特指出:“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们试图以教代学,结果什么也学不到。教师授之不少,而学生得之甚微”。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讲解要有的放矢,要少而精,变多讲少练为少讲多练;想办法生动形象地介绍新的语言点,使学生学有兴趣,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在点拨重点、难点处,要讲在点子上并且有启发性。经常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利用实物、挂图、表情、手势动作和现代化教学设施等创造情景,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大量的言语活动,归纳总结出一套所学语言的规则、原理,从而牢固掌握运用外语的能力,形成技能技巧,形成习惯,做到“教为学服务”、“顺学而导”。

3、处理好英语教学与应考的关系。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总认为学生中考、高考成绩的高低就是衡量教师水平高低和学校教学质量优劣,导致教师应付考试是首要的观念,因而出现顺考试考而教的理念。如:采用传统的分段教学和语法翻译法;以考试为目的,教师为备考而教,学生为应考而学,最后导致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不全面,基本知识不扎实。

二、在重视教案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案

“学案”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重视教师组织、诱导、点拨、示范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合作探究的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教学理念。笔者认为:英语教学,在重视教案的同时应更要重视学案。

如何编出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学案,以预习课为例,预习学案包括下面几点。

⑴认定预习目标、方法、内容。

学习单词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词汇,并能正确运用到笔头表达之中如:七年级上册unit3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带全家照来学校,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家人,让学生在运用中掌握单词与句型。

⑵预习步骤。

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读单词或代表领读单词等形式熟读单词。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阅读课文并在课文中划出学案中所列词组及语言点,然后强化词组和语言点的使用环境,并加以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和答疑者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

⑶预习效果检测。

单选串串烧,你能选出最佳答案吗?(初一英语unit5topic1howdoyouusuallycomtoschoolsectiona):

()1、-happynewyear!

-__________

a、thankyoub、thesametoyouc、youarewelcom

()2、-missliu,yournewskitlooksvery_____.

-thankyou.

a、niceb、badc、well

()3、-doeshanyuusuallygotohisgrandparents’homebybike?

-no,heusuallygoesthere_____

a、takeb、bythetrainc、onfoot

……

⑷疑难问题记录。

按要求进行句型转换(初中七年级英语第七单元):

1、hisenglishteacherhaslonghair.(变为一般问句)

________hisenglishteacher_______longhair?

2.jackdoeshishomeworkatschool.(变为否定句)jack________

________hishomeworkatschool.

3.ithinkheisverytall.(变为否定句)

i______________he_______verytall.

4.mybrotherlikesreading.(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__yourbrother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重点突破。

根据所给汉语,补全英语句子(初中七年级英语第七单元):

1、“格林先生长什么样?”“他中等个头,棕色头发。”

“_________________mrgreen__________________?”

“h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ownhair.”

2、南希总是穿着红色裙子和黑色的鞋。

nancyalways__________________reddressand_________________.

3、你妹妹长得很标致,但稍微有点不爱说话。

yoursisteris_______butsh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总而言之,学生依照学案进行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将预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达标测试、反馈矫正落实目标。

三、把英语课堂教学适当延伸到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作业不应该是课内作业简单的量的追加,而应该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是学习能力的改善,是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

1、英语是一门语言,无论是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无不围绕培养听、说、读、写四大能力来进行。课外作业的布置也就理所当然要考虑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去拓展和深化已学的语言知识。

2、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如果没有交流,我们所学的就是“哑巴英语”。那么又该如何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呢?方法很多,比如说讨论法,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课外活动气氛,同学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得到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们把课文里学到的一些表达方式运用起来,加深了印象,并且在互相讨论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只要我们教师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课外作业更科学合理、更有效,我们布置的课外作业就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

[2]包育彬编著.《中学英语教学策略与艺术》.

英语教改论文篇7

能力本位教学体系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对方法和方式则给予了最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正是能力本位指导下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形式的差异。能力本位教学体系应创建较为完善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型、实践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具体表现为:

(1)教师讲解与师生互动相结合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利用课堂组织各种有趣的语言交际活动,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双人对话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听说交际活动,如围绕课文展开讨论和辩论,运用课文主题进行演讲、游戏、故事改编、短剧表演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安排和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英语自主学习活动,利用语音室、校园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3)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强调课外语言学习和应用环境建设,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接触和操练英语的场所和机会。同时大外部的英语广播站、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此外,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才艺秀、英语主题征文大赛、ppt大赛等,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应用的环境和实践的舞台。

二、能力本位指导下的师生角色

能力本位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情境观察的指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提高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辅导学生利用各种便利手段获取所需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组织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而担任起学习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协作活动的参与者、学习问题的解决者、知识结构的建构者等角色。

三、能力本位指导下的公共英语评估体系

能力本位教学可采用形成性测评和终结性测评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估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监控,不定期地组织课堂讨论、随堂听说小测验等活动,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等。终结性评估包括期中、期末课程考试和相应的水平考试。这样做能充分发挥学生各自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自如、互相信任的气氛中学习。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估体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动机、增强其语言学习自信心,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实际过程以及自己的学习表现,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当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学以致用时,他们才能切实感觉到这些语言知识技能的存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英语教改论文篇8

1.什么是“以活动为中心, 学生自主学习”

“以活动为中心,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和组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在活动中,鼓励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并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2.为什么用“以活动为中心, 学生自主学习”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这种跨世纪人才素质的培养需求,促使我们反思已往所进行的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接受型的教学理论体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外在的:记住教师所教的语言知识和通过考试。因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须确立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探索一种崭新的适应时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实现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特别注重在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而学生只有在他们乐于参与活动中,才自始自终是自觉主动的语言实践者,而不是被动的追随教师。“以活动为中心,

学生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把语言的学习看作为内在的需要,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

3.《新目标英语》为实施“以活动为中心, 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教学可行性

《新目标英语》使广大学生和英语教师耳目一新,它采用新颖的编写体系: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教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题材广泛,话题注意到知识和趣味的结合、科学和人文的结合、记忆和思维的结合。在任务型教学方面有独特的设计,与学生的知识面形成了明显的“信息沟(informationgap)”,有利于激活语言与情景的关系,使学生在用英语做事中感受英语,体现交际教学的理念与要求。这套教材的推广为教师根据学生与教学实际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4.教育学基础

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明确阐述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他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他所主张的教育是没有目的的,是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自己探索,自己改造和改组经验,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得到发展。

5.实施原则

5.1 趣味性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中分级制定了情感目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主动求知。

5.2 实践性原则

主体的实践性活动、直接经验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应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用手、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完成具有挑战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实际体验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3 自主学习原则

使全体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是衡最活动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要求教师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活动的独立性与差异性,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创造性地活动和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英语教改论文篇9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深刻地受到来自网络化时代的冲击。如今你可以足不出户而知晓天下事。网络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也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教学模式上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今,无论何种语言作为信息的一种载体,都已经在网络化的信息通路上实现了高速传播。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一方面在内容上逐渐地认识到要充分地以英语的实践性要求为指导思路,另一方面更要在技术手段上充分地发挥网络优势,最终达到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外语水平,满足高素质人才对外语应用的急迫需求。那么,什么是外语水平(foreignlanguageproficiency)呢?拉多认为外语水平由知识和技能两部分组成:知识包括语法、词汇和语音;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巴克曼认为拉多的解释一没有说明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二没有提及语境、语篇和情景的作用。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在外语教学领域引起震动。他指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

1.1可能性,即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是在形式上可能;

1.2可行性,即某些语言是否能够付诸实施以及可实施的程度;

1.3确当性,即话语在特定的情景中是否得体,以及得体的程度;

1.4有效性,即话语是否已经付诸实施以及已经实施的程度。

后来,卡内尔又把交际能力扩展为四部分: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ˉguistic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随后,巴克曼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交际能力模式,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三大部分:语言能力、策略能力以及心理ˉ生理语言机制。实际上,语言因为有着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巨大文化差异,造成了外语交际的双方往往存在着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下的不同交际规则,因此,把外语水平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似乎更有针对性。文秋芳先生在其著作testing&teachingspokenenglish中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式。在以上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以实践性为主要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改革的主体内容。大学英语教学事业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四份大纲。第一份是1980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学大纲》。这份大纲的突出之处在于只规定了语法教学内容,而没有词汇表,更勿论其他。而85《大纲》和86《大纲》,强调了语言是交际工具这一语言观,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99《大纲》对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从这几个大纲的变迁来看,教育界逐渐认识到语言作为一种基本的应用工具所应该具备的实践性要求,并且99《大纲》明确地提出了适应这种要求的具体目标。在网络化时代到来之际,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是非常必要和必需的,并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应当提供“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应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因为在网络化时代,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涉及知识面已经远远超越了在英语讲授课堂上所能提供的范围。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一方面要把外语应用的基本知识传输给学生,即提高学生应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引导学生真正地把外语当作一种工具以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在这个认识基础上,网络化的技术手段应用在英语教学的改革上将产生变革性的作用。

2.网络英语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英语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良好的网络硬件环境;柔性化、人本化的软件环境;具备良好英语专业素质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教师队伍。从目前中高等院校的现状来看,第一个条件基本具备,并且仍在加大投入,大学生拥有计算机的普及率也逐年提高;而软件环境还相对落后,一是丰富的网络资源还没有开发出来,二是英语教学的专业课件制作水平还很差;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还很薄弱,一方面具备丰富英语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水平略显不足,另一方面年轻教师虽然在计算机操作上稍强,但是又不具备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并且这方面的人才总体上还是稀缺的。

在改革实践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语教学有以下几种模式:首先是以课堂为主,计算机教学(comˉputeraidedinstruction)为辅。这种英语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式的老师讲授,不同于传统的是,多了计算机网络的辅助工具。随着大学英语教材的开发,老师不但要靠声音、板书等形式传授知识,还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把这些信息更直观地用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说由原来的听力磁带到现在随时可以在网络上上载或下载听力教材,由原先的板书到直接视频教学,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扩大了信息量,并且内容也由老师单纯地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到引导性地帮助学生进行辅助学习(computerassistedlearning),使得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增强,同时又能保证知识要点的及时传达。其次是计算机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这种教学模式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为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课堂辅导,对知识要点或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或讲解。这种教学模式面向的是具备一定英语基础水平的高素质学生,以大学高年级、研究生为主,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基本的英语教学课件中广泛涵盖。教师通过互联网和校园局域网进行引导性授教,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学习计划内容,并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学习计划建立数据库,并对学习情况进行定期反馈,对学习效果进行量化考核,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式的课堂授教;最后结合传统考试和自动化的网上考试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严格评估和反馈。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大学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师生的一致肯定。它便于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战略,便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便于节省教学成本、提高效率,有助于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水平的极大提高,充分实现了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之间的立体式互动。不过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监督不力,不能保证学习计划的按时完成,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反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确保目标的及时实现。

最后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信息载体的远程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原先的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基础上实现的。这种纯粹的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最大极限地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彻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目前还是流于形式,一方面教学内容只是把原本书本上、黑板上的东西变成了平面文字通过网络进行搬家式的传输,另一方面由于英语远程教育面向的对象基本上是社会人员,根本无法保证学习效果和及时反馈,无法实现英语作为语言应该有的应用性,再加上师资力量的薄弱,因此,远程英语网络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加以改革和发展。

3.小结

以上通过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总体思路的发展变迁以及网络化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和影响,描述了目前存在的几种网络化的英语教学模式,从而为下一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内容到手段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文秋芳.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2.《坚持符合客观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子》[j]外语界,1999.(4).31—37.

3.《应用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陆效用.外语界,1999.(4).38—43.

英语教改论文篇10

论文摘要: 英美文学一直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学习英美文学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课时少、内容多、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英美文学课程中人文素质教育、比较文学教学和文化意识的导入三个方面提出了英美文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思路,并尝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借助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英美文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1.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重新定位

自从20世纪初英美文学课进入大学课堂以来,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但是,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学课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课时少、内容多、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各个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的教学重点也已由文学转为语言教学、翻译实践等。在当今社会中该如何定位文学课?如何让英美文学教学适应新形式下英语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已成为英语教学工作者日益关注的焦点。

英美文学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备人文精神和良好文化修养的高素质外语人才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首先,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作家个人的一种艺术创作,而且体现了一定时期艺术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经常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其次,文学是一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是时代的纪录、民族的心声。英美文学发展史上出现的无数优秀作品,为学生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艺术形象、生活画面和社会知识,是他们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和现状的宝贵材料。最后,文学史与文学选读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大大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词汇丰富,语言精炼,表达准确,形式灵活。学生经常阅读这些作品,对扩大词汇量、完善语法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英美文学教学的新思路

2.1英美文学课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如何处事。英美文学学习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

阅读和学习文学作品,绝对不是简单的猎奇寻古、消遣娱乐、消磨时光;文学是人类文化中最璀璨的珍宝,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有广度的文学学习。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有大量优秀的散文和诗歌,学生可以通过深入学习这些优秀散文和诗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的诗歌《雪夜停林边》(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是一首很漂亮的押韵诗。在这首诗中,诗中人赶着马车来到一片树林边上,尽情地欣赏着夜色中的树林和白雪。美景醉人,他久久不愿离去。但他最终还是不得不选择离去,因为他的人生道路还未走完,他的任务还未完成,还有许多事情正等着他去做。正如诗中所言“the woods are lovely,dark and deep/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教师在对这首诗歌进行分析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人生中使命与诱惑的问题,这样,学知识与学做人就有机地统一起来。

2.2引入英美文学与中国文学的比较教学

在教学中适当地进行中外文学对比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评价中外文学的价值,在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同时,树立对本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英国作家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和中国作家曹雪芹的作品进行比较。前者的代表作《汤姆·琼斯》标志着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内容丰富复杂,人物众多,但结构布局精巧严密,情节生动,几乎构成了18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全景,具有诗史般的规模和气势。而就在同时期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一个名叫曹雪芹的人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完成了《红楼梦》——这部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巅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它那现实主义的高超手法,达到了文学创作的顶点;它那忧国忧民的思想深度,打破了狭隘的文人情怀。《红楼梦》一书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是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由此可以看出,亨利·菲尔丁和曹雪芹两人的作品在人物塑造和反映社会生活等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同时期中外文学作品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以中国文学为参照体系来分析和评价外国文学中的重要文学现象,从而更准确地评价中外文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以上比较之外,笔者认为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譬如,《汤姆·琼斯》和《红楼梦》两部文学巨作虽有以上相似之处,但菲尔丁的主要目的是要诗史般地表现18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生活的整体,抒发他的观感,因此小说中所写的社会生活对于人物的行动、人物之间的冲突以及人物的命运的影响大多是外在的表面的,致使人物的思想行为与社会矛盾缺乏内在的联系。小说的结局是美和善终于战胜丑和恶,其乐观主义情绪是很明显的,其内容和思想倾向是对18世纪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大环境的反映。与此相比,《红楼梦》中曹雪芹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而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通过以上深入的对比分析,既有利于学生准确认识外国文学的成就,了解当时的历史与社会,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中国优秀文学传统的价值,了解本国的文学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学习、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和文学传统的自觉性。

2.3文化意识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导入

文学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则给中国的学生学习英美文学设置了不小的障碍。因此,教师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要注意文化的导入。这样,学生在了解英美文化的同时,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力。例如,从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中西国家地理环境的差异。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天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里把爱人比做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e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而在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从而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会增加学习英美文学课程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将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当成是了解英美国家文化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来,文学学习和文化意识的树立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3.对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3.1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效率高、覆盖面广等特点。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直观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凸现教学的重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本文第二部分提到的比较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去搜集将要进行比较的两位作家的相关资料,如作家生平、写作背景、相关作品及写作风格等,并制作成powerpoint的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播放声音和影像等资料,对两位作家及作品进行更加直观的对比讲解。现在,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已被拍成电影、电视剧。课堂上教师可以从文学选读教材中选取作家代表作中的经典部分所对应的影像资料作为课堂的导入给学生播放。这种更加直观、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美文学的积极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此外,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在课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譬如,在学生阅读完有关作品后,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网站,有计划地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在线学习系统自己阅读相关作品的信息,观看由英美文学名著改编成的电影。观看电影前可以先给他们准备一些思考题,看完后要求他们就这些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写成观后感。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使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延伸,从而既扩大了课堂容量,又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课时少(一般每周2-4节课)、内容多的问题。

3.2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

英美文学教学也应该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充分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如理解能力、语言艺术和表演才能,等等。笔者把互动式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展现和课后总结三部分。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阅读作品和提出问题等,为接下来的课堂展现部分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进行课堂讲解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诵所要讲解的诗歌和散文片断;在讲解的过程中可进行讨论式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避免生搬硬套公式化的理论讲解;在分析讲解之后还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进行戏剧表演,也可以选取由文学名著改编的经典电影片段,让学生进行跟读、模仿和配音,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文学的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最后是课后总结,譬如让学生在课下花一定的时间(几周或一个月)来阅读课堂上讲解过的文学名著,同时给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写成读书笔记,并尝试着对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文学评论。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外进行文学鉴赏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笔者对于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而要真正实现英美文学课的价值,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则需要每位英美文学课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