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实验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4-09 00:31:17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分子生物学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篇1

文章指出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注重各个实验内容之间的衔接与关联、根据学生实验技能设置相关实验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等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教学改革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上阐述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一门学科[1]。该学科前沿性强、发展迅速、对生命科学领域各分支学科具有广泛和深入影响,是学习和学好专业课程的必要前提。针对生命科学专业学生而言,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的后续课程,同时为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等课程的后续实践环节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子生物学作为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生物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普遍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由基础课转向专业课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对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术的掌握是本校生物学、作物学、草学、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研究生站在新的高度和视野揭示生命奥妙的共同需求。虽然本校生命科学类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研究生都在上这门课程,但是由于研究生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各个大学,每个大学对相关专业所设置的专业课程也不一样,加上一些转专业的学生,所以加大了我们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难度。

一、研究生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有限和实验耗资较大相互矛盾由于分子生物学是20世纪中期才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对象主要是围绕着核酸和蛋白质这两大分子,因此实验室开展相关的实验对仪器和实验条件都要求很高,相应实验的试剂和耗材也比较贵,尤其是实验耗材不能重复利用,这大大增加了实验成本[3]。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要体现出与本科教学的区别和高层次的特点,但经费的限制确实使实验可选择的余地不多,而且分子生物学技术每年都在持续发展,新的技术和研究手段层出不穷,使研究水平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但耗材和试剂也在成倍上涨,要使实验项目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就要不断增加的实验经费预算,这笔增加的预算如何合理的解决,是影响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矛盾之一[4]。

(二)实验内容设置和专业及学科特点相矛盾分子生物学是横跨我校生物学、作物学、草学、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研究生的一门专业课程。因此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必须与这些相关学科紧密渗透,只有因材施教地开展实验教学,才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虽然分子生物学设计的实验内容很多,但是目前以我校的实验条件和经费条件,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环节,主要是围绕以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基因工程技术”为主要内容开展实验课对理论知识验证,主要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进行、基因的克隆和转化,载体构建,基因的表达和检测实验,中间贯穿讲解以中心法则为理论主线的各个理论知识点[5]。这些基本实验内容是我校生物学、作物学、草学、林学、动医和动科等学科本科生生物技术引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对研究生的实验教学而言,显然开展所有的实验内容无论是时间还是实验经费上都是不可能完成的。新疆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主流群体是我校本科生,由于他们本科阶段已经做过相关实验了,所以再开展相关的实验内容,恐难激发他们的兴趣。而对于校外考入农大的研究生来说,他们可能对分子生物学这些基本的实验内容是完全陌生的,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设置不同的实验内容[6]。

二、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为了克服上述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加深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改革措施的探索,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实验环境,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以此加快创新人才培养的步伐。

(一)注重各个实验内容之间的衔接与关联由于研究生实验学时的限制,要开展一个完整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具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建立分子生物学实验体系时,尽量做到充分利用教学学时,集中在一起利用,开展一个具有关联度和衔接性的实验,而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实验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科学思维的培养。比如我们制定的两个实验方案,一个是基因表达,模拟植物干旱胁迫下基因的表达情况,这中间涉及到植物总rna的提取,反转录,rt-pcr,内参基因的调平,目的基因的表达,这部分实验内容对应我们理论教学中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理论知识,这样通过实际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做到学习致用,让学生觉得所学的分子生物学知识是有用的,而不是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另一个是围绕基因亚克隆,涉及的实验内容包括、植物dna的提取、以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目的基因、回收目的片段、连接t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酶切鉴定。这两个实验每个内容之间都是彼此承接和关联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每个实验都要认真完成,否则会影响下一个实验的进行,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认真性和耐心,培养日后科研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二)根据学生实验技能设置相关实验内容把握专业特点,根据我校生物学、作物学、草学、林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特点,在开展实验时,我们既注重分子生物学常规实验内容的选取,又要结合农大研究生的学科背景和自身教育背景选择更能体现和反应专业特点的实验内容。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技能,在两个实验中进行选择,例如,我校本科生考入研究生们考虑选择开展实验主要是围绕基因表达进行,这样避免了和本科阶段的基因克隆实验重复,而校外学生考入农大研究生同时又没有一点专业相关知识的学生,选择进行基因克隆为主线的相关实验。学生对这些分子生物学实验最常用实验技术的掌握,使其具备未来科研工作需求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受制于实验仪器和相关试剂耗材等实验条件和上课人数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无法满足每个学生都能操作实验的要求,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为此,我们建立了分子生物学网络课程中心,这其中包含教学课件,每个实验的教学视频,这样即使上课期间没能操作实验观看进行学习,形象直观地掌握该实验的操作过程,避免浪费时间,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的要求,增强他们科研的成就感,更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

三、结束语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是我校生命科学领域一门十分重要的实验课程,如何在学时减少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考验,希望我们提出的实验教学改革对我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教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玉贤,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张桦,麻浩,石庆华.分子生物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4]李小洁,唐,童淑芬.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讲坛,2011(9):188-189.

[5]刘晓东,李月,葛杰,等.高等农业院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新探索[j].高教学刊,2015(15):89-90.

分子生物学实验篇2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为生活带来了无数便捷,在虚拟现实技术中是以人为主体,人类从中获得从未有过的体验。该研究所说的虚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开发以及网络的技术相结合形成的系统软件。它应用了flash编写课件,汇集了图片、视频、音频、动画,创造了一个虚拟中的实验室。通过操作计算机就能够进行生物实验。具有多重特点。虚拟现实技术这种新型的仿真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实验相互结合,完善了老师教授实验教学模式,弥补了生物教学实验中产生的不足之处,把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发挥出最好的效果。为学生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途径。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应用在分子生物实验教学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针对这一技术,该研究作出了深刻具体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虚拟现实技术

1.1虚拟现实技术的含义

所谓虚拟现实技术,是指人类利用计算机根据真实的环境设计并构造的模拟世界的一项技术。它是一种多种信息组合交集成为三维立体视图以及有真实能动性的仿真系统。它几乎和真实世界一模一样,人们仿佛置身其中。虚拟现实技术(vr)[1]是开启这一类技术大门的钥匙,是仿真技术的指路标,是多种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组合。虚拟现实技术走在多种网络技术的最前端,是值得更多的网络人深入研究的课题。虚拟现实技术包含有:模拟环境、行为能力、感觉、感应设备。所谓模拟环境,它是电脑设计出来的具有3d真实效果的场景。行为能力是说场景中的人物有自己的行为能力,和现实中的人物是一样的,身体的各部位都可以活动,电脑进行操控他们的行为能力。当电脑发出某个指令时,他们会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动作。感觉,众所周知,是场景中的人物拥有五官的感受,比如,嗅觉、味觉、听觉等等。感应设备是指使三维立体视图交汇在一起的设备。

1.2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作为新发展起来的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有很多特点,如下所示。①与现实交集。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说是一个仿真世界,它拥有着真实世界所拥有的一些事物,包括人类在内。仿真世界里的人物和我们一样有着感官以及能动性,唯一不同的是,它们需要我们用计算机来操作它们的行为[2]。②很安全。安全是说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场景模拟演练,比如,演练各种火灾场景、各种地震场景等等。这样有助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些情况时能够冷静处理,及时躲避,能够自救以及救助别人,确保我们人类的人身安全。③感觉置身其中。当我们操作电脑时,就会觉得仿真世界里面的人物就是自己,仿佛置身其中,体验不同的世界。仿真世界的真实程度会让你觉得和现实没有任何区别。④拥有感知能力。虚拟现实技术其中包含有感觉,这是说里面人物的感觉,他们有听觉,味觉,嗅觉,以及它们还有运动能力。⑤有针对的处理问题。在虚拟演练中,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当自己无法处理火灾事故时,我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演练,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2分子生物学

2.1分子生物学概念

分子生物学是指以分子为单位来探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研究蛋白质、蛋白质-核酸这一类分子的构造以及合成[3]。探究其生命活动主要包括了人类的癌症的病变,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命活动中神经的原理等等。分子生物学是需要通过不断试验,不断用实践证明理论的学科。它也是一门开放性学科,要求学生通过动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探究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所以又说分子生物学的实践性很强。

2.2研究分子生物学的意义

所有生命现象的活动都是有规律的。就像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还有核酸组成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为人类带来了了解生命活动规律的机会,人们可以进一步改变生物构造作进一步的研究,为人类造福。

2.3相关应用

①克隆技术。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的学科,它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人类造福。虽然目前我们仍处在克隆技术的最初级阶段,随着科学家不断探究以及实验,未来定会看到克隆技术所带给我们的福音。②dna鉴定。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深入探索,科学家对基因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成果。dna鉴定也为侦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同时亲子鉴定也可以通过dna检测获得帮助。③转基因。转基因(gmf)[4]是通过转换物种之间的基因而得到的另一个物种。转基因食品拥有了其它食品所没有的能力,例如,转基因食品防虫蛀,延长了保质期,而且是大批量生产,使生产成本减到最低,转基因食品不分季节,可以随时供应,满足人类的需要。但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好坏尚不明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实验。

3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特点

虚拟实验是虚拟现实技术与生物教学实验相结合的产物,是利用操作计算机让学生体验模拟的生物实验,实质上他就是计算机利用flash技术开发的软件系统,为学生提供环境、设备,就像在真实的实验室一样。正是如此,虚拟实验有着真实实验室不可比拟的特点:①共同的系统。众所周知,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都是可以通过网络共享的。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看到、用到。而虚拟实验证正是有这一特点,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目录检索,学生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文件、电子图书,甚至是以前操作的实验都能找到。学生通过共享资源,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②交流信息。资源可以在计算机上共享,同样的,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学生可以尽情的交流,交换意见。③学生自由操作。虚拟实验是由计算机操作完成,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完成实验成果。所以学生拥有操作的权利,可以对虚拟仪器的使用进行操作。还可以随时上传相关数据,保存数据等等。④软件升级。随着社会发展迅速,信息步伐加快。虚拟实验也需要更新换代,软件需要升级。各种环境都需要被改变。我们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随时准备虚拟实验进行扩充。⑤设备先进。虚拟现实技术是新兴的一种技术,所以在设备上都是采用最先进的。当然,虚拟实验的仪器也是最好的。

4虚拟现实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次总结,虚拟现实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有以下几个问题。

4.1两者发展不健全

在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教学中,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一直都很盲目注重实验的结果,对于实验的设计方面设想的偏少。教学中更注重实验,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设计过程,就不会了解整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及时得到了实验结论,也只是匆匆记住结果而已。老师的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并没有从教学中学到任何技能。学生应该全面掌握实验教学过程,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探究实验,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衔接。而虚拟现实技术也是目前新兴的仿真技术,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对于生物实验教学这一模块没有进行标准化,使用起来会很困难。在使用计算机操作虚拟现实技术上,老师和学生应提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4.2虚拟现实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软件设计和上机操作问题

在设计软件时,设计者要和相关实验人员进行沟通,使设计出来的软件能够方便使用。让老师能够教会学生应用软件,同时能够让学生操作实验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不仅有生物实验,还有计算机软件操作的问题。

4.3现实与虚拟的空间问题

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就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其中体验生物实验教学。两者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学生不能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而忘记了教学的重点[5]。

5虚拟现实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5.1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的学习

首先,学生要进行计算机培训,以保证学生都能够达到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其次,统一由软件人员进行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生物实验的软件的培训课程。教会学生操作软件,并能灵活掌握。以便学生能顺利操作实验,并得出正确结论。

5.2完善分子生物教学实验的教学

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是学生教育中必行之路,而且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5.3加强两者合作交流

软件设计者与生物实验人员要多沟通,使两者的结合得到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促进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在教育中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5.4课前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

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软件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更加逼真地进行实验操作,分清现实与虚拟。学生在软件操作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充分了解实验的设计过程与操作过程及最后得出的结论。提高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

6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仿真技术,它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捷,解决了人类对危险环境的及时应对问题。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深入教学作为一种模式值得被重视。它解决了学校教育中教学过程的不完善,硬件设施的缺乏,教学环境等问题。从更开阔的视野以及多重的角度参透教育的特点,并对其开展一系列问题的分析研究。学生可以在过程当中进行深入探索和自主学习,为学生学习知识增加了乐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计算机的操作,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向上,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6]。

[参考文献]

[1]ruweiyun.vrforexplainingtheconcept“relativemotioninphysics”eurographics/acmsiggraphworkshoponcom-pute[j].graphicseducation,2014(6).

[2]徐辉,马秀峰.虚拟现实教育应用探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4(6):95-97.

[3]张璇.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3):6-8.

[4]brentgwilson.metaphorsforinstruction:whywetalkaboutlearningenvironmentseducationaltechnology[j].2013.

[5]陈晓欢,王颖颖,左云飞.虚拟实验室在分子诊断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建设与管理,2015,14(1):126-128.

分子生物学实验篇3

[关键词]医学分子生物;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医学检验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伴随着探究技术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已与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等众多领域交叉、融合,是提高探究技术水平和人才质量的一门重要学科[1],因此,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医学院校,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目前,我校仅对医学检验专业和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开设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本文总结了一些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希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人民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主要特点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医学基础学科,以核酸和蛋白质为研究对象,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对临床疾病进行诊断,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的短短几年,无论是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阐明,患病风险的预测与评价,还是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医疗的开展,都愈来愈依靠和依赖分子生物学[2],常见检测内容包括微生物检验[3]、肿瘤诊断[4-5]、遗传病诊断[6-8]和人体各类免疫疾病[9]等。

临床中应用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項目很多,但目前学院针对医学生开设的分子生物学实验项目有限,例如小鼠肝组织dna提取和保存,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核酸,pcr技术等。然而,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传统的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仅结合学院现有的条件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项目,内容陈旧,技术简单,缺乏临床结合,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将分子生物学设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我们作为国家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医学分子生物学重视程度的增加,这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学生应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设计实验紧密结合临床,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2目前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2.1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建设不足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21世纪研究的新兴学科,主要以核酸和蛋白质分子为研究对象,对实验室的条件和设备的投入要求较高,然而目前学院对分子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通常与其他学科共用实验室,实验环境达不到标准,仪器共用、陈旧且破损,使得分子实验不能顺利开展;分子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结果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分子实验试剂和耗材均需进口,价钱昂贵,在实验试剂和耗材使用方面不能满足人人均有,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实验,降低了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积极性。分子生物实验均需要低温高速离心,为了提高分子实验结果的成功率,低温高速离心机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必备的,且每个教室最少配备一台低温高速离心机。在核酸电泳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溴化乙锭(eb)或其替代物染色,而溴化乙锭为强致癌物质,因此,实验室需要设置eb专用实验台,避免学生操作不当引起实验隐患;对于核酸电泳结果均要在紫外灯下检测,紫外灯下不利于实验结果的分析,也不能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结果,准确分析实验结果,学院应在学生教室配备多媒体,将每个实验结果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为了培养社会和国家需要的创兴型人才,学院应该加强分子实验室的建设,建立单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相应仪器和耗材的采购应给予大力支持。

2.2实验用品准备不规范

分子生物学实验对试剂和耗材洁净度高,且试剂名均为英文,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内容在学院的开设时间较晚,现在从事分子实验耗材准备的老师专业和英语水平有限,在实验试剂、耗材和仪器准备过程中空难重重,且准备不全面,影响实验的顺利开展。为了促进分子生物学实验顺利进行,降低实验准备中试剂和耗材的损失,实验室或代课教研室应对实验技术老师进行规范性培训,如rna提取过程中使用的吸头和离心管均为无rnase,学生实验开始前应组织实验老师了解实验条件的严格性,在口罩和手套配备齐全的基础上,将吸头放置配套的吸头盒内,而不是随意将吸头倒在一次性手套上,这将误导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实验严谨性的认识。学院也可以相应的引进分子生物学背景的实验技术老师从事教辅或教学工作,这对于分子生物学实验顺利而准确的进行起到重要作用。

3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心得

3.1完善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和指导手册

分子生物学是跨越生物、医学、农学乃至药学的一门新型学科,优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开设离不开与相关专业的紧密渗透[10]。目前我院仅对医学检验专业和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发展方向设计实验内容。只有结合学生的专业才能更好的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目前教学中,只能依据实验室的环境和设备的变化,结合教学老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开展一些简单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而忽略了结合学生的专业开设特色的实验内容。由于固定的实验材料和内容多变,没有完善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手册,这使学生对即将做的实验毫无头绪,降低了学生学习分子生物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3.2建设师资队伍

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的使用以及实验结果的解析与教学老师的知识背景和能力具有紧密的联系,也是确保良好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我们生物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的老师分别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学基金、省级教育厅课题以及校级课题等多项科研项目,且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较扎实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巧妙灵活的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分子实验内容。但是分子生物学内容和技术更新换代,学院可以提倡或执行“送出去,引进来”的政策,让教师得到全面的提高,让学生拓宽眼界享受先进的知识课堂。

3.3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抽象难懂的技术学科,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了解的并不多,所以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均表现为消极,应付的心态。导致学生对分子生物学不重视态度的原因之一,是学生没有了解到分子生物学在临床或是研究生生活中的重要性。目前,我们教授的学生为大三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思考能力,对自己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规划,为了提高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的重视程度,学院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单位,比如医院,检测单位或是一些科研机构,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了解分子生物学的中重要性以及操作过程的规范性;也可以举办学生经验交流会,让学院已经毕业工作的学生、实习的学生或者读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学生分享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分子生物学由衷地热爱。

3.4增加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堂教学已成为理论课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验教学中应用的较少。分子生物学是通过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及其重要性和规律性的科学[11]。其内容抽象,枯燥无味,实验结果无法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12]。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利用多媒体将一些难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和过程通过动画、幻灯片和视频等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大肠埃希菌质粒的提取和检测,pcr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快速掌握分子生物学知识。实验结果检测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检测的结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讨论,给出依据并提出相应的答案,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討论结果,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并给出正确结果。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教学结合多媒体展示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

3.5开放实验室

要想成为一名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同时也要具备活跃的创新思维。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实验室可以结合实际课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查阅文献,巩固理论知识,应用实验课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临床疾病设计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13-15],同时提高学生对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兴趣和重视。在开放实验室期间,至少安排一位指导教师,既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这样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目前学校仅对医学检验专业和医学实验技术开设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开放分子生物实验室,不仅让已学习分子生物学的专业的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实验课内容,也为其他医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和创新平台。

3.6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

生命科学的研究离不开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学校的教师均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学生可以适当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了解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也为学生开设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生将学习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结合临床设计实验,大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科研和教学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不仅丰富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思维[16],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3.7改革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常规的实验成绩评定是根据学生提交纸质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定,然而,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不仅仅评定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同时考察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分析结果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将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成绩评定内容分为实验理论测评和实验操作技能测评,实验理论测评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内容的应用,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医学分子生物学并加深对分生生物学的认识;实验操作技能的测评:考察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验结果分析能力。经过观察实验课堂学生的表现,部分同学主动参与到实验课堂中,而其他同学仅仅是旁观者,通过实验成绩评定的改革,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自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4总结

分子生物学实验篇4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c)-0175-01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给生命科学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这门以实验为主的前沿学科已经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式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现代意识、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人才是实验教学的重点[1]。临床医学七年制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不仅验证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还应致力于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并做出科学的解释,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如何提高实验课教学水平,把常规的科研方法以及新技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系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科研素质,成了我们实验教学不断探索的内容[2]。近年来笔者在实验课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改革实验内容,提高科研素质

1.1 基本技能训练

针对七年制学生毕业授予硕士学位这一特点,为了使学生受到基本的技能训练,在实验课中,笔者改变以往由教师在实验课前,为学生准备好各种试剂及器材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实验中所需的药品的数量,仪器设备等,凡是实验中涉及的物品清洗、高压灭菌、菌种接种和保存以及试剂配制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使学生懂得了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实验准备,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1.2 综合能力的培养

科研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许多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就是科学工作者创新的结果。为了适应医学学科的发展,加大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内容改革的力度,我们开设了综合性的实验内容:从人血中基因组dna的提取开始,通过pcr技术扩增看家基因(γ-actin)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特定的pcr产物,然后进行连接、转化、筛选、工程菌的接种培养,保存以及重组质粒的提取、酶切、鉴定。这一综合性实验,是以基因工程流程为主线,一环紧扣一环。学生通过这一实验过程,不但把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科研思维得到了锻炼,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另外在实验课上,还安排了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pcr技术及引物设计、dna测序等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详略讲解,并采取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使枯燥的实验理论变成了生动有趣直观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2 更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电子技术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大型仪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进行辅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为此,我们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手段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根据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把学生每次实验结果的观察,由原来的紫外透射仪,改为使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图像处理及结果分析,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在屏幕上看到每组的实验结果,并进行对比,同时向学生展示标准的结果,通过分析、对比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许多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极大兴趣和爱好,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3 改革考核方法,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全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总结分析、获取知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报告书写模式(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等),全部实验结束后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而且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的最后,提出对此次实验内容安排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并用所学过的实验原理设计一个相关的实验内容。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开拓了学生的科研思维,使学生的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实验成绩为100分,包括实验过程操作记录30分,科技论文50分,平时操作10分,课堂表现10分。

总之,通过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对分子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4-6],不仅掌握了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解军,张悦红,等.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1):1091-1092.

[2] 姚娟,隋建峰. 基础医学综合实验与实验设计考核模式的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5):519-520.

[3] 易发平,卜友泉,马永平,等.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转变的实践[j]. 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23-625.

[4] 李美宁,张悦红,常冰梅,等. 医学七年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探索[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3):301-303.

[5] 刘友勋,黄娟. 《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7):114-115.

分子生物学实验篇5

形成“六个四”创新型教学体系,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和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生命科学的教学实验是对个体、分子等进行的研究分析,根据该学科特点进行实验安排,形成实验层次、实验种类、教学途径、教学方法、考核形式、评价手段的“六个四”教学体系。四个实验层次指由基本技能、个体、细胞、分子组成的研究层次。将相关学科内容按照这个层次进行重新组合分类,形成不同实验项目并设立不同学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重点内容,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实验学习。四种实验种类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使学生逐步进行加深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四种教学途径包括必修、选修、开放和探索实验,让学生进行逐步学习,每种实验都需达到一定要求才能合格。四种方法辅导教学,其中包括模拟场景演示实验方法,通过电子教案辅助教学,构建完整的课件体系,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考试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种考核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验习惯、操作的标准性、实验报告的书写和考试形式进行考核。四种教学评价包括问卷形式、实施的调查、学生反馈和师生的交流沟通。

2.实验技术与方法

要想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选题,精选内容和实验方法,正确合理地安排实验过程。经过不断的改革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改革方向。

(1)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使其各方面知识能够合理衔接。为使理论学习与实验目标相一致,可设立“生物学原理与技术”课程,实验由教授理论的教师来组织安排。

(2)多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实验交流,使学生能够梳理所学知识,并增强责任感。

(3)根据实验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实验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和巩固已学知识,使学生拥有对实验的深入理解能力,并能够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4)跟随时展,及时将新兴技术应用到实验中去,并紧密与实际、社会结合。在试验中合理地引入社会项目,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最新技术、知识和方法。

(5)促使学生产生科研兴趣,乐于进行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中设立创新实验,并作为主要课程要求,同时不断模拟现实情况。

3.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1)实验教学方法。实验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逐步进行讲解,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集中进行理论的讲解,督促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在课上同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开学前三周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对仪器的认识和基本操作水平,减少实验讲解时仪器学习占用的大量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供教学质量。开放性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模式,学校可以安排几个随时开放的实验室,定期开放其他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安装监控设备进行安全防护。

(2)实验教学手段。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到教育中,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和技术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学校应进行网络课堂的建设,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进行反馈和预习等。通过使用现代化高级设施进行理论学习、报告、数据处理的辅助讲解。实验课堂上安装现实互动系统的网络,可以显示学生分组信息和实验注意事项等。实验室的教学系统应该进行网络连接,能够随时进行网络资源的使用和查找,这样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的平台,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创新产生重要影响。

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中,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也有了新的突破,实验室也做到了更加安全h保。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验也会更加的健全。

参考文献:

分子生物学实验篇6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实验 迁移理论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214-01

在心理学中,所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学习者运用已有认知结构,在对新课题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实现的。其实质是一种揭示新、旧课题共同本质的过程。迁移有顺向和逆向两种,前学习课题对后学习课题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反之,则为逆向迁移。不论顺向迁移还是逆向迁移,都有正负之分。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正迁移,反之,则为负迁移。迁移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和研究非常广泛,同样也存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抽象,而实验技术又更新迅速,是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的一门课程。

一、正迁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很抽象,学生学习时容易感到枯燥,通过实验教学形象直观,且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主动的理论知识迁移到实践操作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逆向迁移巩固理论知识

实验动手操作而得到的结果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由实践向理论的逆向迁移,可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实验中,通过实验,最终得到了白色絮状沉淀,即dna沉淀,通过凝胶电泳检测dna的纯度与亮度,检测的图片显示出点样孔发亮,那是蛋白质存在引起的,在dna条带下方有圆球状的亮点,那是rna在凝胶中的显示。这是再逆向回顾dna、rna和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完成了由实验向理论的逆向迁移过程,从而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运用类比、归纳培养迁移能力

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需要掌握多种思维方式,其中类比、归纳是常用的方式,通过归纳、对比的教学方法提高知识迁移效果。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发展迅速,学生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可将已学的基础实验通过类比的方式加以操作。同时对于实验中所涉及的细节加以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在dna提取实验中,就有ctab法和sds法等多种方法,提取部位也可以多样,在教学中以ctab法提取植物新鲜叶片向学生讲授,在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模仿,同时通过归纳得出dna提取的总体步骤为破解-分离-沉淀,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类比、归纳的方式完成知识和技术的迁移。

四、创造良好心态促进知识迁移

迁移的成功与否,与学习知识的情境有关,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准备状态可以促使迁移的产生,也可以造成迁移障碍。[1]分子生物学实验步骤繁琐,实验周期长,实验药品毒害大,学生对这样的实验会有惧怕心理,得不到实验结果也会有挫败感,产生的负迁移是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的。通过实验可以将微观的想象现实化,这样的结果让学生感到很神奇。对实验的安全操作加以强调,消除学生的顾虑,创造良好的心态。

五、利用网络资源扩展知识迁移

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广泛。[2][3]在实验教学中,可通过网络资源提供的海量的信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通过视频的播放,学习更多的实验技术,以拓展知识迁移的宽度和广度。

总之,迁移理论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关键在于教师有效地引导思维正迁移的产生,促使学生开展多种思维模式,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正迁移,同时尽量避免负迁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倪鸣春.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1(5).

分子生物学实验篇7

abstract: plant genomic dna extraction is the most basic molecular biology experiment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but this experiment has some questions such as complicated procedures, time-consuming and frostbite resulting from liquid nitrogen caused by the improper operation of students, which can be avoided after improvemen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ecurity and the smooth going in the experiment.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dna提取;改进

key words: molecular biology;dna extraction;improvements

中图分类号:s1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5-0165-02

0 引言

分子生物学实验是农业院校中为农学、园艺、植保和生物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重要遗传物质。快速提取高质量的dna样品是进行pcr扩增、限制性酶切、southern杂交、测序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保障[1]。因此,“植物基因组dna提取”实验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最基础、最常用的一个实验。选择合适的方法快速提取植物基因组dna显得极为重要。

该实验采用液氮研磨植物叶片,裂解植物细胞,再利用有机溶剂多次抽提,使蛋白质等沉淀于有机溶剂中,使核酸保留在水相[2]。实验需要配制大量的提取液,而且步骤繁杂,学生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此外,在用液氮研磨植物叶片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因为好奇或操作不小心造成液氮冻伤情况。鉴于此,笔者对该实验操作步骤做了些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化繁为简,缩短了实验所需时间,提取的dna质量完全能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而且避免了液氮对学生们引起的冻伤;同时,在实践中总结出学生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减少了学生实验出错的几率,提高了学生实验教学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实验的基本原理

植物dna提取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有ctab法、sds法、urea法等,这些dna提取方法在原理上基本一致,都是用液氮研磨植物幼叶破碎细胞,利用ctab或sds、urea和β-巯基乙醇蛋白变性剂,再经加热使蛋白变性与dna分离,在此基础上edta鳌合金属二价离子、氯仿的抽提使dnase对dna的作用降到最低,经离心获得含有dna的上清液,再用乙醇沉淀,得到生物基因组dna。

2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①材料:用常规方法培育的大豆植株的叶片。②试剂:ctab、乙丙醇、无水乙醇,苯酚:氯仿,te buffer:异戊醇(25:24:1),氯仿。③仪器:高速离心机、恒温振荡器,恒温水浴锅。

3 原实验步骤

用液氮对大豆叶片进行充分研磨,取0.2g分装到2.0ml离心管中。在离心管中加入750ul预热的ctab提取缓冲液,用涡旋混合器充分振荡混匀,放置在65℃水浴锅中温浴30分钟。冷却4-5分钟,加入750ul苯酚:氯仿:异丙醇(25:24:1)混合,放置水平摇床混匀20分钟,12000rpm/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于1.5ml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氯仿,水平摇床混匀5min,12000rpm/min离心10min。取上清,加入120ul异丙醇,12000rpm/min离心5min。弃上清,用乙醇洗涤、烘干后,用te buffer溶解。

4 改进后实验步骤

取大豆幼嫩叶片,用剪刀剪碎放入0.5ml离心管中。加200ul tps提取液,用涡旋混合器充分振荡混匀,95℃加热10min,4000rpm/min离心10min。取上清,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12000rpm/min离心3min。弃上清,用乙醇洗涤、烘干后,用te buffer溶解。

5 效果评价

改进前,要用ctab提取液、苯酚:氯仿:异丙醇(25:24:1)、氯仿反复抽提3次;改进后只用tps提取液抽提1次。因此,改进后的实验既简化了实验步骤,又缩短了实验时间,而且通过改进后的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和数量完全能满足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3]。改进前,用液氮研磨植物叶片;改进后,用剪刀将植物叶片剪碎即可,虽然提取量会有所下降,但避免了因学生操作不当引起的液氮冻伤。

6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①要尽可能剪碎植物叶片。用剪刀将植物叶片剪成细小部分,剪得越细,提取的dna的量会越多。

②要充分涡旋混合样品与提取液。因为此时dna还没有分离,涡旋混合不会破坏dna。充分涡旋使样品与提取液混匀,不要有结块儿现象,可提高dna的提取量。

③操作要迅速、准确。剪切样品速度要快,转移样品要完全,以避免样品损失减少dna的提取量。

7 结论

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的改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素养,还有效的缩短了实验时间、减少了学生实验出错的几率,确保了实验的安全、顺利进行,提高了教学效果。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持续革新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成为了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仍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校的特色,积极探索并完善适合本校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詹少华,尹艺林.大豆基因组dna提取纯化方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3):9871-9872.

分子生物学实验篇8

关键词:分子生理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作者简介:梁宏伟(1976-),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讲师;王玉兵(1977-),男,湖北恩施人,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讲师。(湖北宜昌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地方综合性高校生物类专业实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09192)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92-02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高校设立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及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它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重要实验基地。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非常强调实验技术和技能的学科,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涉及的贵重仪器设备和有毒有害生化试剂种类繁多。目前,大部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都缺乏专职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维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问题已经迫切地摆在人们面前。加强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安全管理以及充分发挥研究生在其中的作用对整个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都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作为高校生命科学人才培养和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孵化器,其安全正常运转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公共财产安全。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教育培训是分子生物学学科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及生命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实验室的使用、人员流动和内部管理都产生了许多新情况,这些都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形势,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外一些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多年前就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生物安全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构。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3年第一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仪器设备安全使用及生化试剂、水电安全进行详细阐述,随后在新版本中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更新。为加强我国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09年7月1日开始实施新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该标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设备等硬件和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文件等软件管理做出通用性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一法规性文件的实施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认可和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将发挥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尽管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人们的环保和安全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仍有很多问题存在。如有些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薄弱、规章制度未能获得有效执行、实验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将食物带进实验室等。再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很多高校尚未对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甚至对于产生的废弃物不知该如何处理而丢入普通垃圾桶或倾倒入下水道。就此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措施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使其能够安全、高效地为生命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服务。

二、分子生物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1.有毒有害生化试剂的使用及废弃处理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所用到的生化试剂大多具有挥发性、强毒性、腐蚀性、致癌性等,如氯仿(chcl3)、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溴化乙锭(eb)、丙烯酰胺、nn-亚甲双丙烯酰胺、焦碳酸二乙酯(depc)、iptg、trizol、二甲基亚砜(dmso)、二硫苏糖醇(dtt)、四甲基乙二胺(temed)、苯甲基磺酰氟(pmsf)、过硫酸铵等。这类物品不仅对实验操作人员毒性大、危险性高,而且对环境的危害和影响也极大。在取用这类生化试剂时应佩戴合适的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在化学通风橱内完成相关操作,防止试剂溢洒并接触皮肤,防止挥发性、粉末试剂吸入呼吸道及对眼睛黏膜造成毒害。对用完和废弃的有毒有害试剂要及时进行无害化或净化处理,然后使用专用容器盛放并做醒目标识,防止对他人造成毒害和环境污染。如溴化乙锭(eb)是强诱变剂,具有高致癌性,实验结束后应对含eb的溶液进行净化处理再行弃置。对于eb含量大于0.5mg/ml的溶液,先用水稀释至浓度低于0.5mg/ml,加入一倍体积的0.5mol/l kmno4,小心混匀后再加入等量的2.5mol/l hcl,混匀后置室温数小时,再加入一倍体积的2.5mol/l naoh,小心混匀后可丢弃。[1]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使用时要避免其挥发,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1%~5%稀氨水洗涤。丙烯酰胺和nn-亚甲双丙烯酰胺具神经毒性,操作时戴手套在通风橱内进行,聚合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没有毒性,可随普通垃圾一起扔掉。

2.生物安全及其防护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人们通常只关注到有毒有害生化药品、防火及水电安全,往往忽视生物安全的管理。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实验室不太可能发生感染,即使感染也没有很严重的后果。虽然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研究的实验室不多,但实验室感染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尤其是从事致病性或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如2004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实验室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实验人员的感染;近期报道的2010年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因活体动物实验而被布鲁氏杆菌感染等。从事致病性或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研究的实验人员应经专项培训,建立健康监测制度,配备适当水平的个人防护装备;对此类实验室建立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配备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柜等专用设备,并按照正确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普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菌株往往具有抗生素抗性,在药物存在的情况下也能正常生长。在微生物相关试验中首先要做好个人的安全防护,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对菌体进行灭活处理,防止对人身造成感染及环境污染。试验中用到的动植物材料也可能携带致病源,在实验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否则可能会造成病菌和疾病的传播。对于转基因动植物材料应严格控制其栽培或养殖环境,防止基因飘移扩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3.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及水火电的安全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到高速离心机、高温高压灭菌容器、紫外光源、烘箱、微波炉、超声波处理器等仪器设备。首先要保证不同规格型号仪器的用电安全性、线路荷载承受能力;其次要经常检查各种仪器的自动控制装置是否运转正常。如对高速离心机的使用一定要确保转子上离心管的配平,否则会导致设备损坏甚至转子飞出伤人;对高温高压灭菌容器应定期检查其压力和温度控制、定时装置是否正常,对非全自动压力灭菌容器在运转时应全程看护;对烘箱除确认自动控温装置是否可靠,同时还需要人工检测温度,以免温度过高,在使用时严禁把易燃易爆溶剂及物品送入烘箱或微波炉中。紫外光或紫外线可损伤眼视网膜,皮肤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下导致损伤及诱发皮肤癌,切勿用裸眼观察和使用没有防护装置的紫外光源,在紫外光下操作时要戴合适的防护性手套。对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生化试剂的仪器设备(如凝胶电泳系统)应划定专用操作区,同时还要防止在操作观察中与其他设备的交叉污染。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在设立之初应进行严格的规划设计,遵照国际通用及国家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通用要求进行合理的布局安排。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实验室内严禁乱接电线、电源,动力电源和普通照明电源分开使用。要经常检修、维护线路以及通风、防火设备等;在实验结束时,要及时切断电源、火源、水源等。

4.个人防护装备及求助对象

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是指用于防止工作人员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子伤害的器材和用品。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这些器材和用品主要是保护实验人员免于暴露于生物危害物质(气溶胶、喷溅物以及意外接种等),避免实验室相关感染。[2]有毒有害试剂及感染性材料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难免溢洒,从而可能发生身体接触,此时个人防护就是保证安全的关键所在。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物理防护设备的保护功能都有一定限度,都不是绝对的。

需要防护的身体部位主要包括眼睛、头面部、呼吸道、手、躯体、耳(听力)等。对于眼睛的防护采用护目镜,实验室配备的洗眼装置应安装在明显和易取的地方,并保持洗眼水管的通畅,便于工作人员紧急时使用。对头面部及呼吸道保护主要是口罩、防毒面罩及帽子,装有过滤器的防毒面具可以保护佩戴者免受气体、蒸汽、颗粒和微生物以及气溶胶损害的影响。[3]对躯体的保护采用实验服、防护服,对手部的保护需要配备手套等,如取用有毒试剂的一次性手套、高温高压灭菌器及焚烧炉上卸载物品的隔热手套等。对耳的保护主要采用听力保护器,如对超声波处理时产生的分频谐波对听力的伤害。

此外,实验室内应配备国际通用的急救箱和急救手册,在醒目的位置标明就近的急救中心位置及ag尊龙app的联系方式。

三、研究生在实验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实验操作人员上,而研究生作为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在实验室完成,日常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当中要使用实验室的各种生化试剂和仪器设备,其对实验室的了解程度和待在实验室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都超过了教师。如果他们缺乏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与生化药品,这些仪器设备与药品的潜在危险性将会被诱发出来,并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制订合理的研究生安全管理体制,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实验室安全正常运转。

1.安全组织和培训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应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和生物防护培训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包括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类仪器设备操作手册的学习、实验室安全紧急状况的处理和应急程序的演练,如洗眼装置的正确使用、紧急逃生能力等,创建实验室的安全文化。只有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得到提高才能更有效地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要确保每一名进入实验室学习和开展科研工作的学生受到良好的安全意识培训。实验室中还应定期组织实验技能的培训、仪器设备的安全正确的操作及有毒有害试剂的取用等方面的培训。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也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2.建立制度约束、利益基础的安全管理制度

研究生可以协助导师对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生化试剂及水电暖等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和隐患排查。针对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研究生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侧重点和不同的工作阶段,可以指定一名研究生对特定仪器设备等进行具体的管理和维护,这样将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有毒有害试剂以及水火电的安全管理分别委派到具体的研究生。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具体的负责人应熟悉该仪器设备或试剂的操作方法及销售维修人员的ag尊龙app的联系方式,其他研究生在进行相关实验前都必须找该负责人进行登记和咨询。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高年级研究生对低年级研究生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导师指导、监督师弟师妹的学习和科研工作。

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学业负担,为使研究生的管理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激励措施是不可或缺的手段。院系可以在实验室设立研究生助管岗位,提供一定的经费作为其劳动报酬,以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付出。[4]导师也应对参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生给予一定的补助,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还应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对工作出色的研究生在评优过程中予以加分,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总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整个高校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要针对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特点和现状来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谨认真地遵照执行,就一定能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研究生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辉.生物实验室常见有害物质处理的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9,

(5):140-141.

[2]李勇,实验室生物安全[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分子生物学实验篇9

【摘要】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6542)对家兔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 治疗 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 :采用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g),肺损伤组(ig)和治疗组(eg),每组24只. 各组动物分别于肺损伤模型建立后1, 2, 3, 4 h各放血处死6只,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离肺泡巨噬细胞(pam),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 分析 法(emsa)和rtpcr法检测pam中nfκb的活性变化及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balf上清中tnfα和il8的含量. 结果:ig nfκb活性、tnfα mrna表达及tnfα, il8含量于模型建立后1~4 h内均明显高于cg(p<0.01);eg经山莨菪碱治疗后上述指标与ig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 p<0.05). 结论:山莨菪碱对ali有治疗作用,此作用与其对nfκb活性及tnfα mrna, tnfα, il8表达抑制有关.

【关键词】  山莨菪碱;创伤;急性肺损伤;核因子κb;细胞因子

    0引言

    tnfα等细胞因子的释放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发生、 发展 中起重要作用[1]. nfκb是一种基因转录调节蛋白,通过调控tnfα和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的转录,在炎症、免疫、急性期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2]. 山莨菪碱是一种植物药,在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保护作用[3]. 此类药物在ail的防治中也有一定的价值,但作用机制尚不明了[4]. 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山莨菪碱治疗创伤性ali时nfκb活化、tnfα mrna表达及balf中tnfα, il8的释放进行 研究 ,探索其治疗创伤性ali的可能机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健康成年家兔,雌雄不拘,体质量2.0~2.5 kg,由本校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lipopolysaccharide(o111:b4,lps,sigma);nepertm试剂盒(pierce);gel shift assay 试剂盒(promega);γ32p atp(北京亚辉生物医学工程公司);trizol reagent(gibco);rna pcr试剂盒(大连takara);elisa试剂盒购自本校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

    1.2方法健康成年家兔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 group,cg)、创伤性急性肺损伤(injury group,ig)和山莨菪碱治疗(experimental group,eg)3组,每组24只. ig, eg动物lps注射联合撞击,建立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模型,cg不做胸壁撞击,静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内毒素. eg动物于模型建立后立即予以山莨菪碱2 mg/kg iv,随后以1 mg (kg/h)维持,cg和ig分别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剂量与方法同eg. 各组分别于模型建立后1, 2, 3, 4 h由颈动脉插管放血处死6只动物. 立即行气管插管,用生理盐水分两次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5 ml/次,共10 ml,回收率70%左右. 将balf 1000 r/min离心10 min,沉淀用pbs液洗涤后用rpmi 1640培养液悬浮,置于25 ml培养瓶中,37℃,50 ml/l co2孵箱中培养1 h,收集贴壁细胞,计数、瑞氏染色证实为巨噬细胞,纯度>95%,台盼蓝排斥试验鉴定细胞活力>90%.

    1.2.1nfκb活性的检测用nepertm nuclear and cytoplasmic extraction reagents提取pam核蛋白,-70℃保存,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用γ32p atp标记nfκb寡核苷酸探针(由gel shift assay 试剂盒提供)(5′agt tga ggg gac ttt ccc agg c3′,3′tca act ccc ctg aaa ggg tcc g5′),采用乙醇纯化法纯化,并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测定nfκb的活性,用凝胶图像分析系统对放射自显影胶片进行扫描,以各样品与标准品电泳滞后带的光密度比值来表示nfκb的活性,同时进行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竞争试验.

    1.2.2tnfα mrna表达用trizol reagent试剂盒提取pam总rna,采用rtpcr法检测各时间点pam中tnfα mrna水平,参照 文献 方法设计特异引物:tnfα1:5′gct cac gga caa cca gct3′,tnfα2: 5′tcc caa agt aga cct gcc c3′,扩增产物332 bp,选用βactin作内参对照,与tnfα cdna一同扩增. 扩增产物行2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图像分析系统分析,以tnfα和βactin扩增产物(177 bp)的光密度比值来反应各组样品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

    1.2.3balf中tnfα和il8含量的检测采用本校免疫学教研室的elisa kit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统计学处理:各组实验数据以x±s表示,方差分析比较3组动物各采样点有关指标的差异. 采用spss12.0版本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ig动物在肺损伤模型建立后均逐渐出现呼吸急促、躁动、紫绀等症状,呼吸频率从30~55次/min升至90~120次/min. eg动物上述症状明显轻于ig,其呼吸频率维持在80次/min以下,cg动物较安静,未出现上述症状,呼吸频率基本稳定在30~50次/min.

    2.1兔pam中nfκb的活性cg动物nfκb活性在实验期间稳定在0.2以内. ig于模型建立后1~4 h内nfκb活性均明显高于cg(p<0.01),在2 h达到高峰,是同期cg的8倍. eg经山莨菪碱 治疗 后,nfκb活性虽然高于cg组,但明显低于ig(p<0.01),其中2 h降幅最大,达30.2%(图1).

    图1兔pam中nfκb的活性变化

    2.2兔pam中tnfα mrna的表达ig在模型建立后1 h tnfα mrna的表达即开始上升,但峰值时间较nfκb滞后1 h,是同期cg的5倍,4 h tnfα mrna的表达较前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cg(p<0.01). eg经山莨菪碱治疗后各时间点tnfα mrna的表达较ig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最大降幅出现在2 h,达34.5%(图2).

    图2兔pam中tnfα mrna的表达

    2.3兔balf中tnfα和il8的含量ig在模型建立1 h后balf中tnfα和il8含量即开始上升,3~4 h达到高峰,明显高于cg(p<0.01),与同期pam中tnfα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相一致. eg经山莨菪碱治疗后各时间点balf中tnfα, il8含量较ig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最大降幅分别出现在3, 4 h,为30.7%, 35.7%(表1). 表1兔balf中tnfα及il8的含量

    3讨论

    机体受到创伤、感染、休克等多种原因刺激后,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syndrome, sirs)导致ali和ards,创伤和感染是两个重要因素,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众多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5-6]. nfκb是参与炎症反应的重要信号转导分子,通常与抑制蛋白iκb结合成无活性形式存在于胞质中,当细胞受感染、氧化剂等刺激后,iκb被水解,使nfκb的核定位序列暴露,与多种炎症介质(tnf, il1, il6, il8等)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中存在的κb序列结合,启动和调节其基因转录,与ali关系密切[7]. 我们发现:肺损伤模型组动物在撞击及注射lps后1~4 h内nfκb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峰出现在模型建立后2 h. pam中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在模型建立后1~4 h内较对照组亦有显著升高(p<0.01),其高峰出现在3 h. 同时,balf中tnfα, il8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升高(p<0.01). nfκb活性和tnfα mrna表达峰值水平的先后顺序性提示:创伤及lps引起pam中tnfα释放增加的机制可能是创伤及lps的刺激可活化pam中的nfκb,后者可上调tnfα的基因转录和蛋白合成,从而激发逐级放大的瀑布样链锁反应.

    山莨菪碱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感染性休克、平滑肌痉挛、微循环障碍及各种神经痛等疾病[3]. 近年来用于防治ali,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具体作用机制不明[4,8]. 本实验结果显示:对创伤性ali家兔给予山莨菪碱治疗可有效缓解家兔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显著降低 pam中tnfα mrna的表达及balf中tnfα和il8的含量(与损伤组比较,p<0.01,p<0.05),其最大降幅出现在2~3 h,并且可明显抑制pam中nfκb的活化(p<0.01,p<0.05),其最大降幅出现在2 h,较tnfα的最大抑制时间提前. 以上结果提示:山莨菪碱对tnfα及其下游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nfκb实现的,nfκb可能是山莨菪碱体内作用的靶因子之一.

    山莨菪碱通过对pam中nfκb活化的抑制,下调了tnfα基因的转录及蛋白的合成,从而减少了balf中tnfα及后续细胞因子il8的释放,从源头阻遏了炎性细胞因子的瀑布样链锁反应,对ali的发生与 发展 具有抑制作用. 至于山莨菪碱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抑制nfκb的活化以及具体机制如何,尚待进一步 研究 .

【 参考 文献 】

  [1] leaver sk, evanstw.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bmj,2007,335(7616):389-394.

[2] miskolci v, rollins j, vu hy, et al. nfkappa b is persistently activated in continuously stimulated human neutrophils[j].mol med, 2007,13(34):134-142.

分子生物学实验篇10

我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教学课时不足,由于教学时间紧张,导致很多重要的生物实验都无法进行。在我国很多高校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课程中,理论教学占了总课程量的很大比重。即使有些课程开设了实验教学内容,可是这些实验课也过多地依赖理论课。具体的表现就是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检测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比重太小,实验检测成绩仅仅只占学生20%的总成绩。这样的一种教学现状,必将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大大降低。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缺乏创新教学意识,无法把大量理论知识形象地传授给学生。缺乏创新的理论教学会逐渐变成一种灌输式教育,学生往往只能对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知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效果不但起不到基本的理解作用,更无法把理论知识运用试验中去。

2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2.1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奥秘的一种科学,因此这些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如果仅仅只在课堂上进行理论学习,那就很难透彻地把知识学懂、学透。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输式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能力。要在实验设计、实验内容、试验步骤等几个方面来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尽量确保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实验[1]。通过进行各种实验,要让学生学会用实验来验证问题。对于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些内容,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模式,把过去讲解式的教学改变为实验式教学。比如关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让学生利用简单的实验设备来完成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把理论知识变为不同种类的实验,让学生在进行各种独立实验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2.2通过独立的实验教学来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

目前很多高校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课时比较少,比如生物化学的课时为30课时,而分子生物学仅为10课时。如何能够在如此紧张的教学时间中进行高效的实验教学?对于广大教师学生来讲,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如果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合并,形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样一个新的学科,这样就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结构。同时对原先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保留独立教学,从而让学生能用更多时间来进行实验。通过进行上述整合,可以增加验证性试验、综合性试验、设计性试验的数目。这些内容包括:哺乳动物基因组dna的提取、pcr基因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酪蛋白的制备、老鼠心肌ldh的活力测定、质粒dna的提取等。

2.3编写新的教学教材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鉴于我国高校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现状,我们应该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多开展创新教学。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编写新的教材。在新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材中,主要有四大类实验教学内容,分别是光度法和离心法技术实验、电泳技术实验、dna重组技术实验和生物大分子制备实验。新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加入了大量的实验内容。比如用光度法和离心法技术来验证血糖、蛋白质的含量,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掌握光度法和离心法的实验技术之后,就可以使用这些技术来进行酶活性的验证实验;而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比如血清蛋白质和dna的电泳分离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把课堂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来;学生通过对pcr基因进行扩增,对质粒dna进行提取和酶切,可以掌握dna重组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技术;而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实验中,学生通过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来提取和分离dna,使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2.4通过多媒体教学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大大改善实验教学的方式。有时候,教师很难把一些实验内容清楚地讲给学生,可是教师一旦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教学动画的过程中学习。教师可以把一些实验课程制作成课件,让学生观看这些教学视频,从而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大大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能够把教师从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让教师能够有更多时间去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困难。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实验教学,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2.5通过优化教学结构来激发学生热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比较少,很多教师对这些课程较少的课时很不满意。现在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这些课的教学时间,通过增加课时的办法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充分地学好知识。另外,对于理论教学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占较多比例的缺陷,我们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适量地减少理论教学的内容,多增加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而在学生的成绩考核项目中,也应该把理论考试成绩所占的分数比重降下来,通过适当提高实验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能够让学生对理论实践产生重视。通过这样优化教学结构,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3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3.1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从而优化了教学内容

传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方式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而轻视实践操作教育。但是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进行教学改革之后,以前不合理的教学结构就发生了变化,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比重由之前的30%提升到了70%,大大强化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进行合并,从而诞生了一门新的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样做能够精简过多的理论教学内容,而把实验性教学内容独立出来,使学生能有更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实验学习。而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学习到实验中具体内容和操作步骤,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强烈兴趣。

3.2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科研水平

科研的根本在于教育,只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的道路。正确合理的教学模式,必将促进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又好又快地发展。通过教学改革可以建立起很多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更好地服务。学生可以在这些实验室中自由设计实验内容,然后在实验室中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药品仪器,并且在实验主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实验,以此来验证某些理论知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不仅能够优化教学结构,还可以培养出一大批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生物科研人才。同时,教学改革还要对某些科研项目进行论证,科学的论证过程中必将提升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科研水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改革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学改革注重实验教学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钻研、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