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探究活动报告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17 06:03:04

考察探究活动报告

考察探究活动报告篇1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案例 实验教学目标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效组织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初中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积极性高,好奇心、参与意识强,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好动爱玩,自控力差,注意力不容易较长时间集中,实验过程中喜欢动手而懒于动脑等。因为绝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学生数量较多,使得实验教学课堂气氛过于活跃、热闹而无序,甚至教师难以掌控。这不仅降低了实验教学效率,而且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如何既能充分调动、鼓励学生勇于实验、大胆操作、积极探讨,又能使课堂教学收放有序,营造良好的实验课堂科学研究的教学氛围?除了加强学生实验课的课堂教学管理等措施外,笔者进行了“精心编制实验报告、促进有效实验教学”的积极尝试,从以下方面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自编实验报告案例及评析

实验课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观察和鉴定性实验、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实验、学生独立完成的探究性实验、模拟性实验等。不同实验课,实验目标的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概括起来,包括如下方面:①引起学生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②巩固和深化习得的知识,③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④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⑤学习水平的诊断性测试。因此,不同的实验内容,教师编制的实验报告风格也不尽相同。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系统阐述,只列举如下案例简单说明。

(一)观察鸡卵的结构

【交流与反思】

所有的鸡卵都能孵出雏鸡吗?为什么?

该实验报告对促进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1)实现实验内容和教师授课内容的良好整合,体现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2)以填空、填表题和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观察和实验的重点内容。(3)教师对鸡卵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小组同学通过自主学习,即通过阅读教材、观察、讨论,获取鸡卵的结构和功能知识。教师设计的知识表格能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的目的性与实效性,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引导作用。(4)交流与反思的问题,为学生利用通过实验获得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指导个人行为提供了条件和机会,报告本身起到了评价和检测的作用。

(二)观察人体的几种组织

【活动目标】(略)

【活动准备】(略)

【程序和方法】

1.制作脂肪细胞的临时装片。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解剖针或镊子在鸡腿上挑取少量脂肪组织涂抹于生理盐水中。

(3)滴一滴染液后盖上盖玻片。

(4)低倍镜下观察脂肪细胞。

(5)绘制脂肪细胞轮廓图。

【思考与讨论】

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组织;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细胞的分化。

2.尝试用概念图的方式,表示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相关概念。

该实验报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即让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和讨论,自主构建组织和细胞分化的概念。这份报告的设计体现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的创造性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色:(1)选择鸡腿作为实验材料独具匠心。有以下好处:①鸡腿作为常见的学生喜爱的食物,能引发兴趣,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②鸡腿中的不同组织,如肌肉、骨、脂肪、皮肤容易区分,能引发学生对宏观上的差异和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的兴趣与思考,从而乐于观察。③先让学生选取脂肪组织制作临时切片和观察,也是教师的独具匠心之处,因为脂肪组织本身容易引发兴趣,同时细胞容易挑取制作装片,细胞结构典型,容易观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组织的概念。(2)学生在观察脂肪组织的基础上,会对鸡腿的其他部分,如肌肉、骨、皮肤细胞产生疑惑和兴趣,教师巧妙地安排了学生继续观察其他几种组织永久装片的教学环节,既能解决实物观察时间上的限制和操作上的困难,又能让学生对这些看起来很微观的结构有宏观上整体认识,同时通过报告中点拨性的问题,边观察边思考,理解组织的概念。不同组织归纳设计则体现了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师生共同对四种组织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过程。针对本节课出现的概念名词多、容易混乱的困难,教师最后设置的让学生绘制概念图的作业,进一步巩固归纳课堂上习得的内容。由此可见,该报告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很好的学案,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自编实验报告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如何参考和教材配套的实验报告手册,编制适合自己的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自己的教学目标的实验报告?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编制或改编报告时应考虑如下问题。

(一)报告内容难度要适宜。

利用实验报告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报告内容在具有实验操作的指导性、学习方法与思维的导向性和实验能力的评价性等作用的同时,难度要适宜。过难会让学生因感觉完成报告的沉重负担而产生抵触情绪。报告内容容量最好能随着实验内容的完成而在课堂上完成,或者课下只用少量的时间完成,不加重学生课后的负担。

(二)报告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验报告往往会有如下栏目: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思考与拓展等,这些内容都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但是,在体现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自编的实验报告,在细节上要有自己的特色,即要符合自己的学生、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换句话说,能体现出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应蕴含于实验报告的设计中。比如把某实验活动设计为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原理中的难点怎样体现和突破?实验方案某些环节,如实验结果的纪录方式等是否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中哪些环节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性步骤,怎样引起学生的关注?若是多个探究性问题,彼此之间该有怎样的铺垫?实验报告中怎样体现对实验所获取知识的考察和巩固?实验报告中哪些环节能体现对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检测?等等。如果教师在设计实验报告时适当地考虑了上述系列问题,则教师的主导作用蕴于其中。

实验报告是教师编制的一份学案,能够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在报告编制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充分参与实验和研讨的时间与空间;报告各个环节内容的难度上体现递进性和层次性,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三)实验课的课后反思和实验报告的修正。

教师要根据实验课的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课后反思,如教师或学生实验提前准备时间是否影响到实验效果、实验器材是否为最佳匹配、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的方法、实验课后实验器材的整理和收放是否容易出现问题?可能有哪些安全隐患?学生报告完成情况如何?……根据这些情况,教师要对试用的实验报告进行修正,使其成为日渐完善的教学积累资料。

三、自编合理的实验报告能使实验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地进行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编制合理的实验报告,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利于落实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实验课堂教学的高效有序。

1.督促作用和养成教育。因为报告难度适宜,主体内容要求学生尽量课上完成,下课后教师查收、批阅报告。有任务驱动,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紧迫感,会认真关注老师所强调的实验的关键环节,在实验间隔空隙时间里,认真阅读报告的内容,并积极思考,避免闲暇时间做与课堂无关事情而造成课堂混乱的现象,同时养成学生在实验课堂上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

2.体现课堂教学的层次性,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实验多为小组合作实验,报告内容不仅给学生实验以具体指导,而且任务明确,促进小组同学在良好分工基础上的高效协作,同时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往往由浅入深,利于不同层次同学发表意见,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课上完成任务的紧迫感,会督促学生相互交流和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流畅,促进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或“在学科学中做科学”,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传统的生物学单元课题的教学,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然后在实验室里进行有关的观察或验证实验,往往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而上述案例中的实验报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流程,是教案和学案的综合。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结合报告,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积极思维,动手动脑,体验科学研究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勤于实验,乐于探究。

(二)提供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表现的有效方式。

由于报告的编制给了学生充分展示技能和思考的空间,因此,报告本身对学生有很好的评价作用。也因为,在合理的引导下,绝大多数同学的报告完成得很出色,教师通过精心批阅和指点,实验报告的反馈不仅能给学生切实的评价和修正,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很好的激励和指导作用。

总之,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大胆尝试和开发实验内容,摸索出最佳实验教学和实验实施方案,精心编制每一个实验报告,实验教学就有了自己的特色,生物实验课堂就能落地生根,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就能高效有序地开展。

考察探究活动报告篇2

马达汉(carlgustafmannerheim,1867—1951)①,芬兰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944—1946年任芬兰总统。马达汉祖籍瑞典,1867年出生于沙皇俄国的藩属芬兰大公国,曾担任过沙皇的宫廷近卫和御马官,并在1905年参加了日俄战争。受俄军总参谋部指派,马达汉于1906—1908年前往中国进行军事侦察,目的是探明清政府在新疆和甘肃的实力,清朝地方官员对待“新政”的态度,并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为掩盖其军官身份,马达汉作为法国伯希和探险队的成员前往中国,并与“芬兰-乌戈尔学会”、芬兰国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安特尔委员会”达成合作,为他们收集古代文物。1906年7月,马达汉从莫斯科出发,经俄国统治下的塔什干、安集延等地,于8月进入中国边境。由于考察新疆是马达汉此行的重点,所以他先对南疆的叶尔羌、和阗进行考察,后返回喀什噶尔向北行进,重点考察了阿克苏、伊犁地区、喀喇沙尔、迪化(今乌鲁木齐)、古城(今奇台)、吐鲁番、巴里坤、哈密等地。马达汉所选择的路线与其他探险家的路线不尽相同,时而偏离传统的丝绸之路,期间六次翻越天山。离开新疆后途经安西、兰州、西安、郑州、石家庄、太原、归化(今呼和浩特)、张家口,于1908年7月到达北京,结束了为期两年的考察。马达汉每到一处便与当地的官员结交,了解当地情况。马达汉停留时间较长的地方多为军事重镇,对当地的军事布局和兵力情况尤为关注,他还亲自绘制了18座城市的草图和许多路线图。此外,马达汉对阿布达尔人、土尔扈特部、撒里和西拉尧乎尔(即今裕固族)等少数民族族群进行考察,还前往拉卜楞寺考察,其后又在五台山拜见了避难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尤为可贵的是,马达汉将自己每日的考察活动写成详细的日记[1],并在考察过程中拍摄了1300余幅照片②,这些已经成为今天研究清末社会的珍贵材料。近年来,随着马达汉西域考察相关资料的陆续翻译出版和新疆档案馆相关档案的公布[4],马达汉西域考察研究逐步展开。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内关于马达汉西域考察的研究以2000年为界,2000年之前的研究较少。专门论述马达汉的文章仅有刘爱兰、房建昌的《芬兰总统麦耐黑姆光绪末年对西北少数民族的实地考察》[5]一文。该文总体介绍了马达汉的亚洲考察,是很多学者“结识”马达汉的契机。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马大正先生,他阅读该文之后,对马达汉的印象有二:“在众多新疆考察的外国人中还有一个芬兰人,其经历当属奇特;对该文的题名大不以为然,考察时马达汉仅是一个俄国军官,怎么能配上几十年后当上芬兰总统的头衔!?”,此后马大正先生开始关注马达汉新疆考察的情况,但收获不多。2000年以后,国内知道马达汉的学者日益增多,这得益于马大正先生与王家骥④先生的结识。马、王二先生就马达汉新疆考察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情况进行洽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马达汉新疆考察研究”作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2000年度重点研究项目正式立项,可以说是我国学界系统研究马达汉新疆考察的开端[2]10。国内关注马达汉西域考察研究与“马达汉新疆考察国际研讨会”的召开不无关系。2006年8月20日至9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主办、新疆社会科学院协办的“马达汉新疆考察国际研讨会”,分别在芬兰赫尔辛基和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中芬学者于乌鲁木齐会议后联合赴南疆,沿着马达汉当年在南疆考察的主要线路进行了野外考 察。中芬学者提交20余篇论文,后经马大正、厉声、许建英三位先生整理并出版了《芬兰探险家马达汉新疆考察研究》。此后,由于中芬学者的友好合作,“马达汉中国西部图片展”在中国进行了三次展览①。此外,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芬兰中国协会联合主办的芬兰马达汉中国西部图片展于2010年6月7日在友协和平宫举行。2012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传部和新疆电视合拍摄的大型情景再现式纪录片《百年新疆》②(又名《一百年前的探险日记》)拍摄完成,其中第四集《马达汉•古道谍影》专门讲述马达汉新疆探险。以上会议、图片展览和纪录片对于国内了解马达汉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促进了马达汉西域考察的研究进程。自2000年以来,国内研究马达汉的学者不断增多,也出现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总体介绍马达汉的综合性研究成果王家骥先生所著的《马达汉》是一部以学术研究为基础,运用读者容易接受的手法和文字撰写的评传,这是国内第一部专门介绍马达汉的著作。该书介绍了马达汉的个人经历,并以马达汉所写考察日记为依据,着重介绍马达汉1906—1908年的亚洲之行。此外,该书还涉及马达汉与伯希和中亚组队问题、马达汉错过莫高窟等问题,尤其是在探讨中亚组队问题时,提到了马达汉的妹夫路易斯•斯帕热伯爵加入探险队而被伯希和所拒绝一事。伯希和对马达汉多方刁难,这些在其他论著中均未得见。马大正《芬兰探险家马达汉西域考察的经历与研究》一文综合性地介绍了马达汉1906—1908年在中国(尤其是新疆地区)的探险活动,并强调马达汉新疆考察在新疆考察史研究中的重要性。马大正《略论芬兰探险家马达汉的新疆考察》一文整体介绍马达汉新疆考察活动及其遗产的历史价值,尤其要重视马达汉所绘制的11幅不为史籍所载的城市布局图;同时提到了与马达汉同时期前往新疆考察的其他探险家,并与伯希和、日野强进行了简单的比较;更正了耿癉在《译者的话》中关于马达汉的三个失实之处:马达汉未曾担任伯希和探险队中哥萨克卫队长一职,马达汉被授予“元帅”称号是在1942年,马达汉1917年回国的真正原因是投身芬兰独立事业,但是其盗掘文物的行为概括了马达汉与日野强考察的四个相同点:同为军事性质考察,都是军人身份,考察时间相同,都有记录考察经历的资料传世;两个不同点:马达汉对军人身份进行了伪装而日野强没有,二人服务对象不同。杨恕《论曼涅海姆新疆考察的学术意义》一文强调了马达汉考察对于中国西北地区地理环境、民族民俗和政治经济状况研究的意义,尤其要充分发掘马达汉拍摄照片所能反映出的信息,与传统文献相补充;同时还要加强对其他探险家考察成果的研究,将其中现代意义的科学记录运用到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之中。王家骥《马达汉新疆考察日记和回忆录的史料价值》一文从清政府对外关系,英俄日三国对我国新疆地区的渗透,清政府推行“新政”产生的效果,新疆历史人物及事件,地方官员贪污及清末新疆地区屯垦戍边等六个方面,介绍了马达汉新疆考察日记和回忆录的史料价值。许建英《马达汉新疆考察的资料收集及其方法》一文将马达汉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并探讨其获得资料的途径及资料的学术价值。刘明《试述芬兰探险家马达汉在新疆的民族学调查》简要介绍了马达汉1906—1908年的考察活动及其学术价值,并与同时期的外来探险家作比较。此外,闫存庭《芬兰探险家马达汉视域下的清末中国社会———〈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述评》、王家骥《马达汉的新疆考察与其人其事》、孙宏年《马达汉的“亚洲情结”》、张金秋《曼纳林不为人知的中国考察》四篇文章均对马达汉中国考察一事做了综合性介绍。

(二)关于马达汉亚洲之行所拍摄照片的研究成果在21世纪最初的几年里,国内对马达汉的研究主要围绕其所拍摄的照片而进行。邓明《马达汉照片探秘:清末兰州辕门》一文,以马达汉所拍摄的兰州街道照片为中心,引用兰州谚语对照片中人们的行为进行解释,进而将马达汉所拍摄照片与乾隆年间《皋兰县志》中的《督署图》、光绪年间的《金城揽胜图》对比,证明照片中的地点是兰州辕门,并根据传统史籍叙述了兰州辕门及城市构造的情况。习习《读图笔记》[16]以《1906—1908年马达汉西域考察图片集》为基础,从中选取了八组照片(柯尔克孜猎人和他的猎隼、固满的一名乞丐、穿越排山卡口、凉州北城门上的城楼和凉州街景、兰州的大年初一、受过基督教洗礼的中国妇女、教堂餐厅、柳大沟的三名妇女)进行了阐释。王家骥《马达汉二十世纪初新疆见闻录》[17]一文详细地介绍了马达汉在叶尔羌和阿克苏的活动,并附有相关图片。殷德俭《“定格于瞬间”———马达汉西域考察图片的魅力》一文先整体介绍了目前国内可见的马达汉所拍摄照片的情况,强调这些照片的重要性,认为马达汉拍摄照片包括了人物、风景、文物、市井、民俗等方面,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等领域,将马达汉拍摄照片的兴趣点与其考察任务挂钩,强调所拍摄照片的纪实性,并提出与同时期的斯文•赫定、斯坦因等人所拍摄的照片进行对比研究的构想。

(三)运用马达汉相关资料阐述清末社会的研究成果利用马达汉日记来研究清末社会(尤其是新疆地区)的一些问题,是目前国内研究的主要方向。周轩《俄属芬兰男爵曼纳海姆(马达汉)西域考察中的官员交往》一文叙述了地方官员对马达汉隆重的招待及马达汉对他们的认识,并根据正史记载叙述了他们的命运,进而探讨清末新疆地区的买官行为和官吏问题,认为重金买官行为促使官员在有限的期限(一般为3年)内大肆敛财以收回买官成本,从而加重了问题。李方《从马达汉日记及报告看1906—1908年中国铁路修建的状况》一文以马达汉考察日记中关于中国铁路的资料为主,着重介绍了马达汉打听到的关于修建新疆铁路的两条路线:一条是从张家口经呼和浩特经古城通往新疆,另一条是从西安、兰州、哈密到乌鲁木齐。清政府将修建铁路的任务分派到各省,因此各省需要自行筹集资金。在马达汉看来,当时中国修建通往新疆的铁路困难重重,而在收回路权运动之后外国人仍占据着中国铁路部门的诸多要职。闫存庭《从〈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看清末的新疆社会》以马达汉考察日记为基础,介绍新疆农牧、商业以及民众生活等情况。闫存庭《马达汉笔下的喀什噶尔社会述略》和吴孝成《外国人眼中百年前的伊犁》两篇文章将日记内容与单个的地方社会研究相结合。

许建英《马达汉笔下的新疆民族与社会》一文以马达汉日记为基础着重对新疆族群进行梳理,认为清末新疆地区民族种类实际上比我们现在所划分的更多样,更复杂,其中阿布达尔人、什克韶人、多浪人等现均已被划入到维吾尔族中。因此要对马达汉所提到的那些族群进行深入研究,从尊重族群独特性的角度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还原各族群的称呼并且重新划分其民族。闫存庭《从另一种角度解读清末新疆土尔扈特人的社会生活———以马达汉笔下的卡尔梅克人为研究对象》则是从民族学的角度对马达汉访问过的少数民族卡尔梅克人进行叙述。马大正《芬兰探险家马达汉访察卫拉特蒙古述略》,通过描述马达汉所交往的纳生巴图等卫拉特人,进一步探讨马达汉对卫拉特人风俗习惯的认识和在卫拉特游牧地所做的军事考察。孙宏年《马达汉与十三世达赖喇嘛———以1908年的五台山会见为中心》一文以鲜为人知的马达汉觐见十三世达赖一事为中心,叙述了此事的过程,尤其注意到十三世达赖对清廷的防范和亲俄行为,并将此事置于英俄在中国西部地区角逐的大背景之下探讨此事的意义。苗普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有关马达汉新疆考察档案述论》一文以新疆档案馆馆藏的马达汉新疆考察相关档案资料为基础,列出了马达汉在新疆考察的行走路线,到达或离开各地的时间并与日记中的记载比较,得出二者基本一致的结论;探讨了马达汉在南疆地区无护照旅行,所持护照与抄件上汉文名字不一致问题以及私自变更路线问题,认为马达汉私改路线是为了搜集军事情报。阿拉腾•奥其尔《马达汉〈军事考察报告〉述评》一文以马达汉的军事考察报告为基础,探讨了马达汉考察的军事性质。认为《军事考察报告》对于我们研究马达汉,了解当时沙俄侵略中国的阴谋、清末社会状况、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有重要意义,应该得到学界重视。该文是国内首篇专门介绍马达汉军事考察的文章,写于中文版《军事考察报告》出版之前,在当时价值颇高。此外,还有学者在论证其他问题时引用了与马达汉相关的资料,例如艾力•吾甫尔《新疆阿布达里人渊源考》等文。马大正先生和厉声先生在“马达汉新疆考察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言时提出“应将马达汉新疆考察研究放到清史、新疆地方史、新疆探察史、中亚地区史,以及20世纪国际地缘政治等大背景下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的目标。而目前国内的研究状况与这一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国外研究状况及趋势

马达汉西域考察问题也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中主要以芬兰学者为主,限于条件,遗漏较多,只能做部分介绍。国外对马达汉的研究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早期对马达汉的研究主要从文物考察、民族学调查、气象探测等方面进行,而鲜有论及其军事考察的著述。这与芬兰人民的民族情感有关,芬兰人不愿意承认其民族英雄竟然为沙俄帝国主义服务。苏联解体之后,苏芬之间一些敏感的问题得到缓解,使得客观地评价马达汉在芬兰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可能。1992年赫尔辛基大学开始举办关于马达汉的公开讲座,其中也包括关于马达汉西域之旅的述评讲座。1999年芬兰文物局举办了题为“1906—1908年马达汉在亚洲腹地”的大型展览会以展示马达汉的西域之旅,并编辑出版了有关的论文集和光盘。

1998年,芬兰电视台赴我国新疆实地拍摄的电视片“马达汉西域考察纪行”,也已刻录为vcd光盘出售[8]5。就目前笔者可知资料而言,与马达汉亚洲考察相关的作品主要有:《马达汉从东突厥斯坦收集的考古文物研究》(a.m.tallgrenthemanner-heimarcheologicalcollectionfromeasternturkestan)、《马达汉收集的墓碑古籍残本》(g.raquettecollectionofmanuscriptsfromeasternturkestan)、《对亚洲腹地几个部族的人类学体型测量》(kaarlohildenacontributiontothephysicalanthropologyofsomepeoplesincentralasia)、《马达汉收集的佛经残片》(j.n.reutersomebuddhistfragmentsfromchineseturkestaninsanskritand“khotanes-e”)、《四份维吾尔商业文件和蒙古方块字文书残片》(g.j.ramstedtfouruiguriandocuments;fragmentofmongolian“quadratic”script)、《马达汉考察时的气象记录》(runar.meinandermeteorologicalnotesmadebyc.g.mannerheimduringhistravelsincentralasiain1906—1908)、《马达汉的地图测绘》(a.k.merisuoc.g.mannerheim’smappingworkonhisjourneyacrossasiain1906-1908)①。哈里•哈伦是芬兰学术界研究马达汉的旗帜性人物,他的《马达汉:一名战士和地理学家》②、《马达汉1906—1908年由西至东穿越亚洲之旅的分析索引:地点、人物和一般术语》③以及由他编辑的《马达汉1906—1908年在中国作为军事间谍的笔记》④都是与马达汉西域考察相关的文章。目前笔者所见的国外研究主要是收入马大正、厉声、许建英整理主编的《芬兰探险家马达汉新疆考察研究》一书中的会议论文。高歌《马达汉在亚洲的岁月:1904—1908年》(许建英译)综合性地介绍了马达汉在日俄战争及亚洲考察中的活动,着力探究了马达汉在地理学、人种学及古代遗迹学等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尤其是马达汉收集到的大量唐卡、公元6世纪的文书、用蒙古文方块字形式写成的佛教文书价值极高。蒂默•纳拉耶尔维《马达汉中国探险:新疆考察时的猎人和骑手》(许建英译)围绕马达汉对马匹和狩猎的极度喜爱这一主题,先介绍了马达汉中国考察的任务(包括军事侦察和文物收集)及完成情况,认为马达汉既出色地完成了两项任务,又不忘自己的兴趣:狩猎和马匹。蒂默•纳拉耶尔维认为瑞典文日记原稿中包含着更多能反映马达汉与马匹关系的细节,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探讨马达汉错过莫高窟的原因时,蒂默•纳拉耶尔维认为马达汉对佛教文书不感兴趣是主要原因,并非单纯地忙于狩猎,而马达汉缺乏对古代文物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是因为未能得到专家的指导。哈里•哈伦《马达汉男爵骑马亚洲之行和……》(许建英、杨卫东译)将原版日记中关于马达汉在考察期间乘坐马车、悬轿及火车的未公开发表的部分章节补录出来,说明马达汉亚洲之行中所用的交通工具问题。通过探讨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可以对路况及马达汉身体状况进行探讨。其中在补录章节中有一段涉及马达汉与伯希和等法国探险队成员结识的文字,这是在中文版日记中见不到的,故而在探讨马达汉与伯希和关系问题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补录文字中还涉及道路里程问题,可用于探讨马达汉的行程问题。

阿尔伯•雍杜宁《俄国地缘战略对马达汉的影响》(王家骥译)将马达汉军事勘测任务与米留亭制定的军事勘测地理计划做比较,介绍了米留亭军事思想对马达汉的影响。认为马达汉的军事考察报告和绘制的地图在俄国的亚洲政策中得到运用:在对抗日本失败之后,俄国尝试扩大在中国新疆、蒙古以及马达汉所调查地区的影响,这与国内研究者们所认为的军事考察报告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的观点不同,值得思考。珀提•殷克宁《从军事情报角度看马达汉上校的亚洲之行》(杨卫东、陈海涛译)先介绍了马达汉考察的背景:清政府的新政改革引起俄国关注,而依据数十年前普尔热瓦尔斯基等军官所收集到的关于中国的情报系统需要更新。继而介绍马达汉军事报告及其成果,该文写于中文版《军事考察报告》出版之前,在研究马达汉考察的军事性质方面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彼特•桑德伯格《摄影家马达汉》(许建英译)利用马达汉与其家人、伯希和的往来书信中的相关信息探讨马达汉在考察中所使用的照相机型号为鄂奈曼•克拉普,这是当时配置最先进的一款照相机。继而探讨马达汉携带感光板及冲洗照片的艰辛,并对马达汉所拍摄照片进行评价,认为他拍摄的人物照最为生动。碧丽瑶•瓦丽瑶拉《马达汉与芬兰国家博物馆》(杨卫东译)以马达汉所收集文物为主线,介绍了马达汉考察前为进行人类学调查所做的准备,包括阅读前人中亚考察的指南书目,向前辈(g.j.兰司铁、奥托•唐纳等)请教。又依据《马达汉1906—1908年由西至东穿越亚洲》一书介绍了马达汉收集的文物情况,最后介绍了考察成果的分配情况:人种学实物和其全部手稿归芬兰国家博物馆,照片所有权属于芬兰-乌戈尔学会,唐卡及一些佛教用品、作为礼品接受的东西为马达汉所收藏,现在可以在马达汉家庭博物馆里看到。收藏于芬兰国家博物馆和芬兰-乌戈尔学会的这部分资料大多数已经出版或者用于研究。由于马达汉考察时芬兰国家博物馆尚处于筹备阶段,所以马达汉收集到的文物对芬兰国家博物馆而言意义重大。阿里•麦克莱《马背之旅的开始:马达汉1906年在吉尔吉斯斯坦———今天与100年前观点之比较》(杨卫东、陈海涛译)旨在研究马达汉在奥什为旅行所做的准备工作,并与现在当地情况对比。作者在亲身考察之后,将自己目睹的吉尔吉斯斯坦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市场形势等与100年前马达汉关于该地区的记录相比较,认为这100年间当地的马匹价格、工资水平、人们的服饰没有多大变化,而当地的环境却变化很大,马达汉当年常常见到的山顶积雪场景现已少见。作者认为可以沿着马达汉的旅行路线建立一条“研究走廊”来监测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尤哈•杨虎嫩《马达汉在拉卜楞寺》(许建英译)一文依据马达汉考察日记叙述了马达汉在拉卜楞寺考察的过程,并注意到马达汉因为没有拿到前往拉卜楞寺的推荐信并且拒绝当地“强人”的安排与“帮助”而遇到当地人恐吓和刁难的问题。认为马达汉对拉卜楞寺的考察虽不及俄国探险家g.n.波塔宁、p.k.科兹洛夫等人深入,但他所拍摄的该寺照片却价值颇高。

三、小结

考察探究活动报告篇3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建设领域;地基基础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nd put out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for peers to learn from reference purposes.key 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 building; foundation

中图分类号:p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地基设计的基本活动,同时也为项目的施工、地基处理提供了地质资料、技术参数和数据指标。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影响着工程项目基础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科学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众多的基础建设项目和高层建筑物不断兴建,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各种公共建筑的建筑平面和立面变化越来越大,这对勘察专业带来了诸多的新课题,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下内容将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常见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以供同行借鉴参考之用。

1、岩土工程勘察简介

岩土工程勘察是在工程建设开始前,运用地质、工程地质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术方法,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工程勘察文件活动的总称,其目的是为工程建设的正确规划、设计、施工等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和正常使用。岩土工程勘察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和施工勘察阶段等四个阶段,另外如果在施工中发现地质情况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相适应或者原来的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数据不能很好的反映地质情况,应进行补充勘察,以满足设计要求。可行性研究勘察主要是满足选址或确定场地的要求,该阶段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初步勘察阶段主要满足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该阶段应对场地内工程地段的稳定性作出岩土工程评价;详细勘察主要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应密切结合技术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按照不同建筑物提出详细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工程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结论和建议,详细勘察的具体内容应视工程物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而定;施工勘察则是对在此之前的勘察资料的正确定进行验证,必要的时候进行少量的补充勘察,施工勘察主要是与设计、施工单位相结合进行的基坑验槽、桩基工程与地基处理的质量和效果的检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监测和必要的补充勘察,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为施工阶段地基基础设计变更提出相应的地基资料,具体内容视工程要求而定。

岩土工程勘察常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下面将分别进行简要的介绍:第一,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这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早期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在综合分析测区内已有的地形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编制测区的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底图,再利用工作底图填绘出测区内的地表工程地质图,为工程地质勘探、取样、实验、监测等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基础资料。第二,物探,其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是利用岩土间的电学性质、磁性、重力场特征等物理性质的差异探测场区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勘探方法的总称。右图就是物探的一种野外重力测量。第三,开挖勘探,其是指将局部直接开挖,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的勘探方法,根据开挖体的空间形状的不同开发勘探分为槽探、坑探、井探和洞探等集中类型。第四,钻探,其是利用钻进设备,通过破碎岩土,采集岩土样或者观察井壁,以探明地下一定深度内的工程地质条件,补充和验证地面测绘资料的勘探工作,工程地质钻探既是获取地表下准确的地质资料的重要方法,也是采取地下原状岩土样和进行多种现场试验机长期观测的重要手段,右图就是正在进行钻探施工。

2、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研究

2.1、岩土工程勘察企业管理不规范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靠政府机构提供行政拨款的勘察单位,已经大部分转为企业化的运行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勘察单位自行去寻找承揽工程,一定程度上使得很多勘察单位将运营的重点放在了利益上,而忽视了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而且很多岩土工程勘察企业不重视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还存在勘察工作的效率低及质量差的现象,另外,由于很多岩土工程勘察企业承接的业务量不足,为了获得更多的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会采取人为压低成本进行恶意竞争,致使承揽到项目后恶意降低工作强度和任务量。还有的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为了抢速度,对项目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采用的勘察方法没有按照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使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与实际相脱节。

2.2、勘察报告过于陈旧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中,通过对工程场地的地基基础结构进行勘察、实验、分析后,最后编制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其内容往往侧重于对岩土地质的定型分析,有关施工场地的某些数据相对较少,以至于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向设计及施工工程师提出的建议及措施不全面、不明确和没有针对性。而且,仍存在有的岩土工程勘察企业延用着以往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框架,由此得出的勘察报告的具体内容通常是围绕主观性的描述展开,导致最后的结论和建议没有实用性。

2.3、作业面狭隘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很多勘察企业没有针对项目所在地的岩土工程进行总体的研究和分析,而是仅仅针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场地进行勘察和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全面了解、掌握项目施工场地及周变区域的地基土层性质、变化规律和特征等,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岩土勘察的分析和评价,则将会难以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另外,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中还普遍存在生硬套用有关标准和规范、缺乏对地区工程实践的重视等。

2.4、资料收集不全

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明确规定详勘的时候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和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是在实际施行当中,有很多岩土工程勘察企业不重视这些资料的搜集,使得勘察技术不能满足设计单位的要求。

2.5、界面划分不清

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对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

2.6、地质形态问题

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没有确定地面以下是否存在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古墓、暗河,或者没有对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及深度进行明确。

2.7、岩土参数提供不全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由于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这些难以取得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实验,而岩土工程勘察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而对这些土质的承载力和变形指数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确定。

2.8、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这里主要表现在有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致使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2.9、岩土工程勘察人员技术素质不高

这里主要是指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勘察各专业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内部沟通和技术交流。

3、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采取的对策

3.1、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活动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业主可以通过聘用监理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勘察纲要、合同及岩土工程勘察活动的管理,避免勘察单位随意布孔、不规范作业、编制虚假记录和违规取样等现象的发生。另外,还应加强对勘察报告的指标、数据和资料进行检查审核,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要求勘察单位采取措施进行改正,以提供适合工程设计与工程施工的技术资料。

3.2、加强对勘察技术人员的培训

应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加大对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业务培训,促使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在勘察单位施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促成勘察各专业的技术交流和知识的渗透,尽可能的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讲座,达到扩大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目的,提高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受压层深度计算、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沉降分析和数理统计中,不单强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也应注重手算能力的提高。另外,还应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岩土工程勘察企业的人才工程,尽可能的减少违规违章作业的行为,保证勘察工作的专业性,提高岩土工程设计与勘察报告的广度和深度,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

3.3、重视地区性勘察

我国地域广阔,地质环境与条件相对比较复杂,就是同样成分的地基土,由于生成环境的不同而具备不同的力学性质。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不能仅仅对施工现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应综合考虑施工场地条件及其受到周边地质影响的程度,分别开展勘察活动,最后对岩土性质进行整体的归纳和分析,全面掌握影响工程项目的各项因素,充分发挥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作用。

3.4、各种手段相结合

由于任何的技术都有局限性和一定的实用范围,应合理的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的勘探技术相结合的多种勘察手段,互相补充,互相验证,这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的一个途径。另外,各种间接勘察手段所获取的资料应与传统的勘察方法、施工检测成果进行对比验证,奖励相应的经验关系,从而建立定量分析、判定标准,确保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数据。

3.5、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

在岩土工程勘察企业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对于一个项目来说,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其余的各个专业按照所承担的工作负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并配合以奖惩分明的考核制度,以更大程度的激发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对于建设工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各个方面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岩土工程勘察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土木测试新技术》孙海荣,浙江大学出版社

考察探究活动报告篇4

按照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的要求,7月份,我们要写出研究课题的阶段研究报告。暑假期间,我调来了各个实验学校的所有材料——实验的数据统计、学生的作文、老师的实验心得笔记。然后,我坐在电脑前,开始写实验的阶段报告。从学校做的一些数据统计、学生的习作和教师的心得体会来看,我觉得,研究性作文的实验嘴然时才起步半年多,但是,学生的写作兴趣、习作质量、老师的观念等方面,还是发生了预想中的变化。于是,我按照开体报告的思路,整理出了研究的阶段报告。“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研究报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高启山内容提要:“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将“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与学生作文时“主动搜集、积累作文素材和体验、产生写作冲动与书面交际需求”统一;将“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验后主动进行表达交流、展示成果”过程与“主动作文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相统一;使“作文”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工具,有效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关键词:学研究性作文教学研究性学习写作真实的交际课题的提出: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形势的发展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作文教学观念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文学性写作”倾向,“训练文体单一,不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祝新华《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原载《课程.教材.教法》2001、3p21)。在对待作文的态度上,我们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种“为写而写”的层面,教师的教学为了学生“写好作文”;学生的“写”——包括观察、实践、体会生活、文字表达、读书学习等,都是为了一个“写好”的目的。作文教学没有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学生的“作文”也没有真正成为“交际的工具”——用语言文字的表达来交际、学习的工具。课题假设“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能够切实为小学生创设真实的、需要书面交际的情景,激发起学生书面表达欲望,促使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自主从事写作交际实践,切实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发展。课题的界定“小学研究性作文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作文教学;是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提出问题、观察、读书求知、实践探索、产生生活与情感体验”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搜集、积累作文素材和体验、产生写作冲动与书面交际需求”的过程的作文教学;是将“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探究新知、有所发现、产生新体验后主动进行表达交流、展示成果”的过程转化为“小学生写作需求产生的环境和主动作文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过程的作文教学;是不但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切实将“作文”转化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工具、有效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文教学。与本课题相关的国际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分析:国外:美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瞥》张良田),提出了学生习作要考虑读者、考虑对象的生活化要求。美国还兴起了一种新的写作实验方案“为学习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特点》张孔义)把写作作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工具。该方案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一种练习,而且是学习其它课程的一种手段。日本语文教学界“生活作文”思想代表人物村山俊太郎提出了调查作文的概念:即作文不仅在于观察自然,还应以社会为对象。他指出:儿童的生活作文必须是使学生科学地认识生活现象、因而应重视观察、调查、分析、比较、考察等方法。具体包括:自然观察、.生活调查等,以社会科学的方法,调查农村和现实社会的关系,从中取得认识。野村芳兵卫从课程的角度考察学科教学,把生活作文的思想和方法扩展到整个学科教学,认为通过生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写出“我们的理科”、“我们的算术”、“我们的地理”、“我们的历史”等等的书,这是学生自身体验、自我思考、自己掌握而产生的记录。(《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思想》方明生《外国教育资料》1996)国内叶圣陶老先生早就在《叶圣陶论语文教学》中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强调了作文的两个前提:一是有所积蓄,打算发表;二是交际环境的需要。魏占峰在《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中强调:作文时“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等地研究性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已经探索出成功的经验。其中,书面表达交流是重要环节之一。实验的基本思路在单元教学之初,先安排基于学生兴趣、指向学生生活问题解决的“小学生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在活动当中,指导学生观察探究生活、解决问题,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为表达交际而完成作文。实验的阶段性成果:一、探索出了小学生“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内容”的基本类型。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的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的内容类型如下:对感兴趣事物现象基本情况的了解、把握。如:“我们的长辈住什么样的房屋?”等。这类问题多以“是什么样的?”的问题形式出现,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完成。对感到新奇、疑惑的各种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比如“彩虹为什么是圆的?”等,问题多以“为什么”的方式出现,研究的结果是对“疑问”的解释,具有一定的知识探究性,一般可以通过查资料的方式来完成。对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比如“怎么样才能去掉铝壶里的水垢”等,问题一般以“怎么办才能达到某一目的”的方式出现,研究的结果是解决了自然、社会或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有一定的功利性。对自然、社会或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多种对象之间关系的解释。本类问题需要对多个(至少是两个以上的对象进行观察、甚至反复试验、经过探求多方面的原因才能得出结论)如“怎样才能让爸爸妈妈高兴?”等。知识产生背景与过程探究。如:“是谁发明了造纸术,他是怎样发明的?他为什么发明造纸术?”等。这类问题多源于课堂知识,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也逐渐产生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之中。专门知识实践应用。这类内容有几种情况:a、学生学了课外内知识,由于对其感兴趣,自觉地运用知识进行课外的试验、制作;b、教师在引导学生学过了某些知识以后,以“实践应用的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从所布置的多项作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完成。”c、学生所学知识诱发了学生对解决过去问题的兴趣。这几种类型的学习结果有一定的成品性。综合类型。学生要解释的现象、要解决的问题、要探求的知识背景、要应用某种知识在某一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能是一种甚至几种类型的综合。二、探索出“小学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基本模式流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选择学生能够在短期(一般两周)完成的“项目”,并按照分四个阶段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按照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在教学开始,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学习参观访问、进行信息交流、介绍案例等方式,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激发研究动机,选出全班同学或小组同学共同感兴趣、有能力开展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实践体验、获取作文素材阶段。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地查资料、阅读、书籍、实地考察、参观访问、调查、动手操作实践、记录、比较、思考、想象、交流讨论,与所制定的目的计划进行对照,解决问题,总结整理资料,形成纪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响、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书面作文,整理自己的研究心得或成果。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实物和书面材料。全班交流展示阶段。包括:研究报告或研究体会的张贴(在班内墙上的固定位置)、固定时间的宣读交流、出版学生个人、小组和班内的研究报告与研究体会专辑、推荐发表等。三、摸索出了比较有效的小学研究性作文学习活动的指导方法。1、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发挥合作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个人的观察、资料查阅、试验、操作、思考要以笔记的形式做好记录,小组内各成员定期围绕共同的专题,进行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2、教师对学生的“笔记”进行随机性的“检查”,针对笔记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这样,笔记成了“求得教师指导”的一种凭借。3、针对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写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写作技能训练”和个性化的指导。。具体操作时,我们重点采取以下方式:(1)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资料笔记,与学生进行交谈,挖掘学生活动过程中没有记录的闪光点,指导学生记录下来。(2)针对学生笔记出现的“内容与问题单一性”问题,指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如学生过于单一地记录试验的现象、数据等,教师题是学生记录以下研究过程、如何操作、态度、情感变化等。(3)在学生进行成果加工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写作指导。4、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注重过程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产生成功感。(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作文的评价者有教师、学生个人、学生小组,也有家长,还有与研究性学习开展内容相关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2)、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学生作文过程中,评价的内容通常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参与研究性作文活动的态度;在研究性作文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研究和作文学习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3)、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学生的作文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较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形成。第一:丰富了学生习作的内容,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以小学语文第六册《记一种小动物》。教学为例。实验班学生用研究性作文教学的方法县组织学生开展了研究性活动,然后写研究报告;对比班只布置学生观察,然后课上指导学生作文。(两个班均为50人)。结果,实验班学生人均观察笔记7篇,查资料1.8篇,对比班人均记观察笔记0.6篇,查资料0.4篇;作文字数,实验班在600以上的12人,400-599的26人,200-399的12人;对比班,400-599的6人,200-399的,15人,200以下的29人。第二、丰富了学生的个性体验,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学生习作表达了真情实感。四年级实验班教学《写一种工具》,教师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工具进行调查,邱江同学专门回到农村老家调查“镐头的变迁”。在调查笔记中,他有这样两段话:“(4月13日)听说我要调查镐头的变迁,老叔马上对我说:‘现在谁还用这个,都用拖拉机了!’是啊,农村的变化可真实太大了——镐终于可以进博物馆了!”“(4月14日)我不知道全中国的农村究竟有多少镐头,在我的老家,我发现了三种:窄刃镐、双叉镐、宽刃薄镐。他们各有个的用途。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农民祖辈是那样的能发明,值得自豪。但是,自豪之余,我想到了它们在种地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现代化的机器取代——我们的自豪将被外国人的发明取代。这又不能不感到一点心酸。我想对我们的同辈说——我们有责任呢!”我们对三所学校五年级实验班共160学生进行了这样一项调查——从实验开始到第六次研究性作文实验中,作文课前,哪些学生能够先将作文写下来。结果如下:第一次:0;第三次,20;第六次;108。以上数字说明,仅仅经过几个月的实验,在研究性作文教学中,“写”已经成了全班大半数以上的学生想做、愿作,能主动来做的事情。第三、激发起了学生读书、探究生活和写作的兴趣。下面一组数据是以所实验学校小学三、四、五年级五个试验班实验前期和实验四个月后几项调查数据对比:平时自觉主动坚持写日记:34:158;平时自觉、主动坚持坚持读课外书:94:166;平时总能在生活中发现一些问题:68:128;发现问题以后,能够主动思考并想办法解决:67:123。在实验班级,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正在以良好的势头发展。而且,我们所期待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也随着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开展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参考文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钟启泉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3《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24《科普作文:作文教学的奇葩》李昌斌,原载《小学语文教师》2001、4p465《小学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高启山,原载《小学语文教学》1998、6p266《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高启山,原载《中小学教材教学》2000、3-47《研究性学习在美国》张人江原载《教育与发展研究》2001、8p47-488《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张文周原载《上海教育科研》2001、8p5-69《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魏占峰10《美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瞥》张良田11《美国小学写作教学的一些特点》张孔义网载12《单元作文的全程指导》高启山原载《小学作文教学漫笔》高宗达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3《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实验介绍》高启山,《河北教研》1993、914《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思想》方明生《外国教育资料》1996、615《从学生作文心理角度开展作文教学改革》祝新华《课程.教材.教法》2001、3p答辩还是比较顺利的。报告还被系里评为了优秀论文。[1]

考察探究活动报告篇5

在大城市里的孩子并不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农业生产的技术,对三农认识不多,更有甚者五谷不分,六畜不识,劳动能力和劳动技术急需培养和学习。因此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30年来一直坚持为广州市的中学生开设锻炼劳动能力,提高劳动技术,形成热爱劳动的观念,普及三农知识为目的的学农综合实践活动。

在学农之余利用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该校长期农业生产实践积累的农生产设施设备和知识开展一系列的课题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对劳动积极性与生物学习的热情。所以我们开始本课题的探究活动。

我们想要加深对平日里所见到、吃到的各种食物的了解,以此次学农为机会,实地调查,拍照取样和品尝,结合植物学知识,探究我们所食用的食物是来自作物的哪个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并对其了解分类。通过查找资料和咨询专家撰写研究性学习的报告并向全班同学做汇报,接受大家的咨询和质疑。

希望能达成:学农,爱农,做农的传人。

二、活动目标

1、本次探究通过实地考察农作物、了解其的名称及其生长情况、了解农业生产的技术。

2、探究各种农作物可食用部位来自植物的哪一组织、器官,以及其名称的由来,功能,价值和意义。

3、体验植物的魅力与神奇,感悟生命珍爱大自然。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1、小组成员选取,指导老师进行课题的引入,并集合讨论课题研究方向、范围与规划。选取调查小组组长和成员分工。

2、由指导老师带领我们小组成员实地考察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农作物种植区(包括西作物区、水稻田、百谷圃、南作物区),辨认农作物种类并近距离观察作物生长情况,果实的形态,可食用部位。实地拍照、取样,并进行品尝农作物。实地考察31种农作物:萝卜、沙葛、姜、大蒜、芥蓝、大头菜、芋头、高粱、水稻、花生、辣椒、红皮萝卜、油菜、芋头、紫薯、向日葵、沙葛、小麦、大头菜、茄子、南瓜、番茄、蒲瓜、菠萝蜜、黄蛋果、番石榴、火龙果、枇杷、桑葚、香蕉、杨桃、柚子、释迦。在考察的同时小组成员充分感受田园风光。

3、讨论并查找相关资料(植物的器官、花的结构、果实的类型及其对应的水果)、对其进行了解并对调查取样的农作物分类。小组成员交流意见,提出疑问,并通过讨论得出初步的结论。

4、分组撰写调查报告。

5、补充调查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校温室大棚种植的作物(番茄、苦瓜、蒲瓜、小南瓜、茄瓜)并对资料进行录入。

6、询问有关专家,提出改进意见。

7、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讨论并完善报告。

8、小组成员分享并向班级汇报。

四、结果与评价

结果:了解了不同植物的可食用部位的组织或器官的名称。分析其功能,作用和种类等。探究了农作物的进化发展过程、加深了对现代科学在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品质提升的重要意义的理解。小组成员受益匪浅,开阔视野,巩固和拓展了基本的植物常识,体验了丰富的田园学农生活。

评价:在老师悉心的带领之下,冒着蛇与太阳的挑战,我们流着汗水,不断地探索,不怕艰辛不怕劳苦,顺利完美的完成了本次探究。感到很高兴很兴奋。让我们对植物有了根深的了解。

五、学生收获(可附学生作品):

一、实地认识的农作物和水果

农作物24种:番薯、萝卜、沙葛、姜、大蒜、芥蓝、大头菜、芋头、高粱、水稻、花生、辣椒、红皮萝卜、油菜、芋头、紫薯、向日葵、沙葛、小麦、大头菜、茄子、苦瓜、南瓜、番茄、蒲瓜

认识的水果12种:菠萝蜜、黄蛋果、番石榴、火龙果、枇杷、桑葚、香蕉、杨桃、柚子、释迦、木瓜、葡萄

二、可食用部分分析

1、食用部分为该植物的根:番薯、萝卜、沙葛、姜

2、食用部分为该植物的茎:大蒜、芥蓝、大头菜、芋头

3、食用部分为植物的果实:

三、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考察探究活动报告篇6

一、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探究教学是新课改的核心,以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为中心,其理念是“掌握知识的构建比获得知识重要”。探究学习关键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知识的获得和接受转向知识的构建过程的探究,因此,让学生观察、记录、整理数据,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等,从而解决问题,最终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显然,探究教学的根源是任务的设计、活动的安排、问题的提出等,通过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所设计的活动、完成所提出的任务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体验、探究生物的学习,实现被动接受知识的根本转变。

二、精心设计问题,使探究有所指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探究的根源,没有问题作基础,探究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学习“分子与细胞”的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时,在课之初,创设事实情境:根据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的报告为素材,让学生通过阅读调查报告,并根据调查报告并了解我国癌症死亡率越来越高的原因:人口老化、吸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缺乏体育锻炼。之后,以问题:练习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例,分析癌症患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这个问题与所给的材料和背景知识密切相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息息相关,因此,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主人公意识

学习这一节时,可以先播放视频:一位13岁少女身患白血病,到了晚期,假设有奇迹发生,治好这种病一般要用50~60万。但对于一个以种地为生的她们来说,这50~60万犹如天文数字,对于小娇×的一直没走出山村的爸爸妈妈来说,听着也都感到害怕,支付这笔费用是想起来就害怕的,这就意味着13岁的少女将不治身亡。这对于小娇×、娇×的家等都是不公平的。后来,媒体曝光,社会各界捐助、医护人员尽力,但最终也没挽留住小娇×……

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使其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启发学生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生活、对社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对同学、对他人要有一颗同情心和爱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融德育于生物教学中。

四、设计活动,促其体验探究

活动法被各科老师所看好和使用。生物课堂更与语言学科不同,生物学科实验多、实践活动也不少,如果教学中,教师精心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既能实现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将课上所学拓展、延伸到课外,又为学生提供了体验、探究的机会。

如,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周末调查一下家庭成员中或家族史中是否有癌症患者病例,如果有,弄清楚患的是什么癌症?如何接受治疗的?治疗效果如何?从患病到去世一般经历了多久?这个活动重在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爱惜生命,认识到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

课后,也可以开展活动,以“关爱健康”为主题,制订宣传广告,介绍吊兰、芦荟等都是中草药,可以清除室内的醛味,以及吸烟是如何危害健康,积极锻炼身体的好处等等,这样的活动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每一位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加入讨论的行列,并加深自己的理解。

另外,实验法更能体现学生的探究学习。学习生物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启发学生要像生物学家、科学家那样实验,培养他们通过实验,亲自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搜集实验数据并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学会科学地分析问题,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并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用自己所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促进自己的学习。

探究式教学活动,重在探究,除了情境的创设、任务的设计、活动的安排。生物课堂上,通过生物实验也是促其体验、探究的主要方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教学可以构建“学生为中心”的生态课堂,打造高中生物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考察探究活动报告篇7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似乎与"课题"研究无关,搞课题似乎是大人的事。因而,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创造性。然而,在美国,进行小课题研究成了孩子们的家常便饭,正是这些小课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求索精神,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研究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的天性。从“哇哇”落地开始。孩子们便睁大双眼“研究”着周围的一切。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让教师“吃”教材“喂”学生,学生成了语文知识的“容器”,他们的“研究”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的探索之路常被封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倡导研究性学习的主动学习方式。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在教学中满足孩子心灵深处的那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呢?几年来我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老师帮助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搜集处理信息,得出并表述研究成果。

一、“小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

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在研究活动中要让学生自主确定“小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自主总结得出结论,自主交流展示成果。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性原则。“小课题”的研究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我们要软化学科边缘,鼓励学生尝试打开各门学科知识的通道。沟通学科间的联系,做到语文与思品,语文与自然,语文与艺术(音乐、美术),甚至是语文与其它各门功课的综合。当然,既然是语文“小课题”研究,综合中应以语文为重点,是语文与其它学科的综合。“小课题”研究要激活各门学科的知识贮存、尝试相关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

过程性原则。小学生进行语文“小课题”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兴趣,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因而,小课题研究≠科学研究,“小课题”研究所重视的不是解决问题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开放性原则。“小课题”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研究的目标是开放的,分层要求,鼓励创新,对诸多问题的研究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答案;研究内容是开放的,没有教学大纲,固定教材,而需要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专题,确定内容,因人而异,千变万化;研究时空是开放的,研究时间有长有短,研究时还经常需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二、“小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

1.确定主题。先让学生小组议论,对哪些东西比较感兴趣,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想研究并可能得出研究结果。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帮助学生将可研究的内容分类列出。例如:

①课文知识拓展型。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知识点、作者、时代背景等进行拓展,确定“小课题”。比如学《特殊的葬礼》后,可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a.世界上的瀑布;b.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c.水资源的保护。

②乡土民俗搜集型。根据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开展研究。比如: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乡土文化的搜集与研究,主要农作物的研究等。

③时事热点调查型。抓住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a.奶粉造假;b.中国梦;c.科教兴国。

④观察实验报告型。结合自然、劳技课,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撰写观察报告,实验报告。如:a.蚯蚓的再生能力;b.阳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c.绿叶的作用。

2.制定计划。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学生自主地设计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制定计划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步骤。“小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方法、方式,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准备,课题研究的时间表等等。制定计划为课题研究的实施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3.实施研究。按照小课题探究的研究学习计划,分步展开具体的研究过程。具体研究过程的活动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和搜索、实验、资料或数据统计处理,以及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等方面。在这一动态复杂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具体说来,可着重进行两个方面的指导。①指导搜集处理信息。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一切“信息源”,多渠道、全方位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得出结论。②指导研究成果的撰写。a论文式:概括总述(研究的目的、意义)――详细论述(提出具体做法,阐明研究成果)――归纳总结。b报告式:小课题题目――提出研究问题――交待研究方法――阐明研究结果――注明参考资料。

4.展示成果。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和“研究小论文”之外,还可以通过辨论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小报等方式加以表达。归纳起来,成果展示的形式有四类。①演,即通过相声、小品、课本剧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②讲,即组织“研究成果汇报会”,让学生介绍研究计划,研究过程、方法、碰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结果。③展,即展评优秀的研究报告、研究小论文、资料图片、自编研究小报。④赛,即组织适当的研究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

三、“小课题”研究的探究与评价

独立探究是探究活动的关键。每个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书自悟,积极思考,运用比较、分析、概括、归纳、综合等探索方法,力求在探究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求异,有所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行有差异的帮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有差异的研究。

考察探究活动报告篇8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创新意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4.005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4-010-03 收稿日期:2012-03-20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生物探究实验是学生主动的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学生通过对实验的探究过程其实就是对相关知识积极进行收集、处理、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而且探究实验讲求的是小组的互助,如此也可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与实施,生物探究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本人结合教学经验,以 “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实验为例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实验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儿,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明确实验目的是进行一堂课的前提,同时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从而有目的性的进行实验的准备工作。

“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一节的实验目的是: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笔者习惯于在一节课结束之前将下一节课的探究题目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实验准备工作

1.实验材料的准备。

本节课的实验材料比较容易获取,因此可以布置学生自己去获取。学生在得知了实验的内容之后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有洋葱、大葱、冬青叶子、黄瓜等等,几乎常见的植物,学生都能提出来,但是针对本节课的实验目的,要选择能作为实验材料的,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该选择什么样的植物能够便于观察且现象明显呢?整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可行?较厚的透不过光线的行不行?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思考并通过积极查阅资料甄选材料,从而得出结论:上述材料都行,但整体无法观察,准备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教师的准备工作。

教学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照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中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成功。在本节实验课中由于几个实验步骤会由于操作不慎出现问题,如撕内表皮时方法是否妥当、滴水是否合适、内表皮是否朝下、内表皮是否展平、能否出现气泡等,所以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反复的练习,这样才能做到对学生正确的指导。

3.实验程序的设计。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该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本节课就可以伴随着实验的进程设计以下问题:

(1)可不可以将洋葱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如果要观察细胞需要观察哪一部分?取材有哪些要求?

(实验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

(2)为什么要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

(除去灰尘和杂质,使观察的现象更清晰)

(3)为什么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以后要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水。

(便于洋葱内表皮的展开,保持细胞外形,排出空气)

(4)在进行实验过程中需要用镊子从洋葱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 ―― 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问题:

a.为什么取内侧?

(因为观察的是叶内表皮细胞)

b.为什么要一小块,而且越薄越好?

(有利于观察的清晰,避免出现几层细胞的重叠。)

c.为什么要展平?

(避免出现几层细胞的重叠。)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问题:

a.为什么用镊子夹,用手直接拿行不行?

(不行,避免手指弄脏盖玻片,使它变模糊,不利观察。)

b.为什么要一边先接触,而不直接盖上去;为什么要缓缓地放下?

(避免在盖玻片下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6)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问题:为什么要用稀碘液进行染色?(使细胞着色,利于清晰地观察细胞。)

(7)所有的材料都需要染色吗?

(8)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问题:为什么要从一侧吸引?可不可以不用吸水纸吸引而直接滴加?

(不可以。这是为了让染液全部浸入标本)

三、实验过程中的指导

能够进行规范的操作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因此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和指导。

(一)教师以规范的操作让学生模仿

初中的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实验,实验的操作还不太熟练、不太规范,此时特别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进行示范操作,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本次试验过程中,要用到显微镜,虽然显微镜的使用已经学习过了,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因此需要老师就取镜和安放、对光、调焦、观察等一系列的操作进行反复规范的实验示范,做到每讲一点就规范地做一步,学生模仿地操作一步。就拿取镜和安放来说,教师可以一边讲道:“左手托住镜座右手握住镜臂”,一边进行示范操作,学生跟着进行实验。这样,容易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

又如观察物象时,可以在屏幕上投影:“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应该密切注视物镜;当物镜接近玻片标本时,眼睛看目镜,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见物像为止;最后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见的物像更加清晰。”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能够保证学生安全、快速地观察到物像。

(二)提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与显微镜相关的实验常常因为操作能力较差而直接影响到观察实验的效果,为此,我在生物实验课教学时,常常采取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训练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本次实验中可以提出:“气泡的有无将是影响这个观察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才能避免气泡的产生呢?”利用这个问题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在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玻片标本时就会严格地效仿教师的规范操作进行实验,如规范地取、放盖玻片,用镊子轻轻地压一下盖玻片。因此观察效果就一定很好,就能够很清晰地观察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三)引导学生进行规律技巧的总结

学生根据实验的过程对本次实验的步骤进行总结:制作临时装片的“七字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将每个步骤在脑海中重复而将整个实验进行巩固,并且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操作进行检视,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例如,本班学生在盖的过程中发现,如果不慎混入气泡后,可以通过用铅笔头的橡皮按住一面,慢慢将气泡排出的方法来避免气泡的干扰,类似的实验现象引出的问题,完全可以由学生通过讨论,实践从而得出可行的解决方法来,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能力。

四、实验结束后的总结与分析

一节课结束之后,很多老师往往布置学生填写完实验报告手册就算是完成了,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验才算是刚刚开始,因为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实验的操作技能,但是真正的反思需要在实验结束之后进行。

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将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过程,由本次实验所得到的经验教训等等以实验报告或者实验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例如本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

(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加清楚,但是染色剂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会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因此,在观察活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

2.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

(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显现为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3.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你有什么方法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还是在目镜上?

(可先转动目镜,看看在视野原处的污点是否跟着移动。若跟着移动,则污点就在目镜上。污点若在物镜上,则移动装片,污点不动。)

4.在取洋葱薄膜的时候,可先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划长、宽约0.5cm的小块,再用镊子从小块的一角撕取。

以上只是本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几点问题,并不很全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学结。

另外在试验结束以后需要重视总结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等多种方式完成实验报告,通过摄影、摄像,使报告更生动形象。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体会到不同的实验方法,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这也属于探究性的一个方面。学生的很多感受和体会也得到了交流,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试验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和知识上的补充外,更要注重尊重、鼓励学生。在探究性生物实验中,学生会有各种想法,会提出种种问题,会得到各种不同的结论、甚至会是错误的结论。无论如何,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有消极、畏难的情绪时,教师应及时找学生谈心,鼓励他们不畏艰难。这样才能使学生进行大胆地探究。

考察探究活动报告篇9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 普通生物学实验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01

普通生物学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强的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使学生了解整个生命科学以及生物界是复杂的体系,了解生物界从简单到复杂的生命过程;能够帮助学生验证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然而,目前在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中存在一些弊端:教学内容单一,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少,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单调,照本宣科的多,启发式运用少,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考核形式单一,组织管理不完善,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各个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1 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普通生物学实验主要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生命活动规律等内容。为了实现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部分。这三类实验并不是绝对的,从问题出发,探讨实验设计思路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验证性实验也可以转变为设计性实验[5],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比例达70%。

2 逐步改善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和加强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规律。实验教师要做好三个主要教学环节:课前积极备课,准备实验材料和试剂,板书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思考题等内容;课堂上使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设计思路以及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课后认真批改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改正方法。要求学生做好三个环节:预习或者设计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完成预习报告;课堂上按照操作步骤,完成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并有序地记录原始数据、得出预期结论,遇到问题向老师请教;课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启发式和探索型等先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吸收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根据实际问题出发,阐明解决问题的原理,探讨实验操作设计思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备课时适当准备一些问题,以便课堂上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布置一些思考题可以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实验课学风的管理

在实验课课堂管理上,把学生分成1人或者2人一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防止学生不动手操作实验的现象发生。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做完每一个实验后在课堂上签到,对于上课迟到、早退和实验不动手甚至缺课的学生进行批评。在课堂上老师积极指导,对于学生的错误操作加以指出并要求改正;对于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防止相互抄袭。

4 完善实验课教学考核制度

为了检验学生对实验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采用综合评价方式来评定学生的成绩。普通生物学实验的考试成绩包括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两个部分,各占50%。平时实验成绩可以分为平时出勤、实验预习的成绩(10%),实验操作规范、主动探究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成绩(20%),实验报告的质量,包括结果分析和结论的提出(20%)。实验考试成绩分为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两部分。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普通生物学的实验理论和主要仪器使用方法、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的能力和一些普通生物学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30%)。实验操作考试考查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正确选择仪器和试剂,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20%)。这种考核方式完全体现出了学习普通生物学实验的目标,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对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掌握情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在教学内容上要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个数,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以启发式和探究型为主,防止照本宣科,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风管理上要监督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步骤,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和理解其本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在考核方法上要考查学生掌握普通生物学实验原理和动手能力的情况,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实施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科学思维和勇于探索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崔瑞峰.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2,(9):10-11.

[2]张敏,陈建民,管天球等.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4):97-99.

[3]张敏,袁志辉,余响华等.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2,40(24):160-162.

[4]彭玲.普通生物学实验[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黄国文.离体叶绿体荧光观察实验的改进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2):44-46.

考察探究活动报告篇10

关键词:化学实验 参与能力 选用仪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31-01

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化学学科的生命线,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有效的物质载体。抓好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抓住“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既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化学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养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多年来,我在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方面,尝试采取以下几点做法,现在谈一下。

1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参与的条件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给学生创造一个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增加学生的操作机会。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如我在讲授《铁的性质》一课时候,做铁钉生锈演示实验,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找材料,每个学生在实验前一个周准备三个小药瓶。按照小药瓶装满水、少量水、不装水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一枚铁钉,让学生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具体做实验的时候,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讨论有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比较好。通过这样的做法,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仅理解深刻,还能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 让学生了解仪器选择的原则,正确合理的选用仪器

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实验仪器选择的原则,准确地选择实验仪器,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为此,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成分、性质、反应条件等准确的选用实验教学仪器。教材中一般通过常温、加热、加压、催化剂、光和电等几个方面来讨论化学反应的条件。根据实验反应条件的不同、反应物的性质来制取新物质时,所需要的仪器也就不一样。例如在讲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时,我先着重向学生阐明两点:第一,是对固体物质进行加热制取气体时,可以采取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第二,是集气采用什么的方法、具体如何去操作,要在综合考虑气体的溶解度、空气的相对密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再去做出决定。通过这样分析、探讨、讲解,让学生了解了仪器选用的原则,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可以正确合理的选好仪器。

3 分析、探究典型实验,促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分析、探究典型性的实验,促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正确的实验操作,既是保证实验安全和实验效果的重要前提,又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如在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制取氯气,因为浓盐酸的挥发性,以及水沸点低的缘故,制取出来的氯气中就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要除去这些氯化氢和水蒸气,就需要用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洗涤。在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操作的过程时,为了让学生学会,记牢,我尝试着把操作要点总结成几个字或几句话,便于学生记忆,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技能。

4 从实验内容实际出发,处理好演示实验

课堂演示实验,能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起到示范作用,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大量的课堂实践已经证明,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实验,老师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下,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增加他们的操作机会,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让学生对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常规操作(如试剂取用,取量大小,试管夹持等),发现错误并及时去纠正,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二,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向学生适时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边操作边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内化,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

5 通过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提升实验操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