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行政管理论文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30 03:18:26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篇1
随着中央对政府角色定位的调整,各级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行政单位都需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履行好符合自己时代特点和历史使命的职责,保证完成人民的期待。基层行政单位是直接面向基层民众的窗口,也是服务民众最直接的单位,基层行政单位要做好服务的角色转变,这样民众才能够相信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服务角色转变。目前,中央领导人也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要求,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各个社会团体组织起来,贡献自己的才智,将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包括对农村的建设、城镇的建设等,这种建设需要基层行政单位的参与,只有这些基层建设好,国家的上层设想才能够得到实现,这就需要行政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将预算投入于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提升自我职能的领域,保证预算的资金得到更好的使用。
二、现阶段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法制执行不够,行政单位预算意识不深
目前很多的行政单位在预算的执行上不够刚性,对《预算法》的执行力度不够,预算编制随意性很强,很多的行政单位在预算上更多倾向于预算指标的获取并完成年度资金的使用上,不重视预算的编制,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与预算的结合不够,忽视长远的发展,过于重视短期的目标,缺乏全局性,这样的预算管理自然是不符合中央对行政单位的定位,难以满足人民交代的职能。另外,预算的相关法制建设还比较落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业务的不断变化,社会也在发生很多的变化,但是相关的行政单位预算法修订工作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改革的需要。不同地方政府和部门对预算管理的要求不一,有些地方的预算管理工作有很强的区域性,难以统一,容易造成对基层行政单位预算的监督难以执行,预算工作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和部门的需要等。
(二)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足,预算考核机制有效性不足
目前行政单位的预算编制基本上还是按照增量编制方法,对上一年度的预算进行简单的修改,没有考虑现实的变化和具体的发展规划等,造成预算执行无法得到落实。在编制的时候,编制人员没有根据单位的特点,论证预算的项目和指标,编制不够细化,可行性差,为了获得预算的指标,在预算编制的时候也往高的报,影响国家财政资金的分配。很多的基层行政单位没有足够专业的预算人士,一般都是财务人员兼任,其他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造成整个预算编制的专业性不足,很多预算的人员没有掌握先进的预算编制和管理方法,没有及时接受预算管理的培训,人员流动的时候业务交接也不够清晰,造成预算工作开展不好。预算的考核也缺乏,很多的行政单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不重视过程和动态考核,考核指标不够细化,没有将执行的结果同员工的薪酬挂钩,领导也不够重视预算人员的专业性,造成预算的工作质量低。
(三)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社会监督力量无法发挥作用
目前我国的预算管理监督还是不够完善,很多的监督都是表面的工作,难以真正对行政单位的预算工作质量提升有帮助。预算在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和执行上都有不足,一些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行政单位的预算执行效果审计不够深入,一些审计人员的工作受到干扰,甚至被利益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社会媒体和外部的监督力量对行政单位的预算监督难以真正起作用,由于各级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不愿意承担责任也不愿意回应外部的监督,导致外部监督的积极性不强。很多监督单位监督执行的时候检查不全面,发现的问题也没有及时进行查处,监管制度不完善,权利义务划分不明确,影响了监督执行工作的效果提升,也无法及时总结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现阶段加强行政单位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预算的监督管理体系,强化社会各界的监督
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要经得起社会监督、法律审视,就必须让各个监督力量活跃起来,及时发现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升预算管理的水平,推进预算管理的阳光化。社会监督力量必须调动起来,上级单位要加强派出专门审计小组和相关小组的力度,发挥特定部门和专业机构的作用,对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进行专题审计,及时组织相关专题的视频会,传达上级的精神和常见的问题,提升各个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和能力。另外,基层组织要加强预算工作的阳光化,将预算的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做到三公费用的公开化,并将审计小组发现的问题及时公开,加强公众的知情权,引导媒体进行报道,发挥社会的监督和舆论引导效果。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一些违法违规违纪现象的惩处力度,加强对基层行政单位的震慑,支持社会正义力量,让行政单位内部的正确导向引导单位的工作,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效果。
(二)加强预算管理意识,提升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
行政单位需要树立起科学的预算管理意识,领导班子要转变观念,重视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工作,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加强预算班子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定期协助预算班子解决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年度工作任务的规划,统筹年度的经费预算标准,提供帮助让预算班子深入了解论证预算的内容。在预算的时候要重视长远的发展,不能过于短视,保证预算的相对合理性。另外,行政单位要加强预算班子的能力培养,提升预算班子的素质。单位需要招聘一些专业的预算人员,全面提升预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供机会让这些人员有再充电的机会,让其参加在职培训和教育,促使预算班子熟悉预算的相关法律和国家规定,避免预算出问题。
(三)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加强预算的刚性
合理的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前提,行政单位要加强长远观念和短期利益的平衡,重视效益意识,树立为人民负责的意识,提升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严格控制重复购买的设备、无谓的在建工程等,执行节约的意识,重视民生项目的投入,正确理清未来投入的方向和项目金额等,确保能够转变行政单位的职能,保证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意识。在预算的方法上,行政单位需要转变预算的方法,采用零基预算的模式,对各个部门的需求进行重新测定,识别现时需要的内容,优化资源的配置,对预算的内容进行逐一审核和分析,确定合理的预算基数。在预算的执行上,行政单位要加强预算的刚性,严格执行好确定后的预算,将责任划分到各个部门和岗位个人,明确支出的性质和金额,避免随意改变预算资金使用金额和范围的行为,定期进行反馈,对于必须改变的预算内容要执行好审批程序,做好记录。
(四)转变预算的绩效管理模式,引导行为转变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及建议
从历年的财政收支情况来看,乡镇几乎所有财力,县直大约三分之二财力,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论文工资发放及办公经费的开支。可以说大部分财政收入都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花”出去的。目前,尽管县财力状况还不能完全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需要,部分单位经费开支还十分紧张,但从全县总体情况和资金的总额来看,涉及所有的乡镇和县直八十多个单位,资金数千万,面广量大,这就不容忽视地存在财务管理的问题。为此,我们展开调查,试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角度,寻找一些突破,以规范管理、节约和有效使用资金,促进财政工作上水平。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利津县相继出台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同时,结合上级要求,推行和落实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政府采购、试编部门预算等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另外,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是从基础工作抓起,自2003年开始,财政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会计帮扶达标工作;二是注重日常监督管理,每年都由县财政监督局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类检查,如:预算外资金管理大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等;三是每年财政部门都组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如:会计电算化培训、会计人员上岗培训等。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县所有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都配备了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基本上按规定完成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一)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力1、部分单位领导认识存在偏差。一是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不搞经营,抓不抓财务管理无所谓。二是认为抓内部财务管理是“作茧自缚”,捆了自己手脚,开支卡严了,得罪干部职工。三是认为抓管理是单位领导的事情,会计人员只要把数字搞准就行了。领导认识存在偏差是导致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不力的关键所在。2、审批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仍坚持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这项制度是对领导决策事项合理性的规范,但缺乏科学性。一是权力比较集中,开支不管是否合理,单位领导说了算。二是凡是领导签字就能开支,直接把财务人员排除在管理范围之外,不利于财务人员进行核算。三是单位领导对财务规定不一定熟悉,缺少专业财务人员的审核和把关,签批质量难以保证。3、缺少真正的第三者监督。尽管有的单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落实明显不够到位。有的单位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设定财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监督,但由于单位内部千丝万屡的利益关系,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各类外部检查不及时、不全面,大多是事后监督,处罚的力度也不够,有的单位屡查屡犯,甚至是明知故犯,效果不佳。没有真正的第三者参与,仅靠自我监督,零星的检查,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很难落实到位。(二)会计人员作用难以有效发挥。1、会计人员的撤换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是单位根据需要设定的,撤换是单位领导说了算。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法规和领导之间该遵循那一个?违反法规,处罚的一般是单位,违抗领导,影响的一定是个人,权衡利弊,会计人员往往只能是倾向于领导。自身难保的境地,会计人员的作用确实难以发挥。2、会计人员的职责不明确。调查中发现,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是兼职,会计人员可能是打字员,也可能是档案管理员,或是其他岗位,身兼数职,更有甚者身兼要职,会计业务成了附带工作。个别单位违反规定设会计和出纳员为一人。3、外界的支持比较弱。财政、税务、审计等业务管理和监督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之间,多是部署工作、监督检查,对于出现的问题,或批评、或通报、或处罚,真正深入单位帮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少,另外,定期的、系统的专业培训组织开展的少,而且培训多为业务基础工作培训,不注重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使会计人员在参与管理上产生惰性。(三)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调查中发现,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明显偏低。截止2007年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共计125人,第一学历为财会类院校毕业的13人,占总人数的10.4%;具有会计系列初级以上职称的22人,占总人数的17.6%;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11人,占总人数的8%;从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知识水平明显偏低。调查中还发现一种现象,部分单位会计人员对核算内容及会计科目的应用,模模糊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有甚者,延续了一种“师教徒”的做法,前任会计怎么记,后任会计就怎么学,照猫画虎,不问对错,新的会计制度实施了,也不会运用,依旧是老一套。从此可以窥见一斑,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素质问题成为制约会计作用发挥的内在原因。
三、措施与建议调查分析中我们认识到,搞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仅仅依靠单位本身是无法实现的,有些问题单位解决不好,甚至(一)政府介入,财政部门负责,全力抓好单位内部财务管理1、合理是界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区分哪些是应该由政府管理的内容,哪些是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哪些是单位有能力做好的,哪些是无能力管好,甚至是管不好的。区分责任,区别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管理。2、制定监督考核机制,对单位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以引起单位负责人的重视。把对单位财务管理的考核纳入县委、县府对单位的综合考核和单位领导的政绩考核。3、认真修订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管理经验,广泛听取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论证,按照“统一尺度,统一要求,便于操作,便于考核”的要求,认真修订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有章可循。(二)财政部门参与,支持会计人员作用的发挥1、做好会计人员的保护者。《会计法》尽管对会计人员的保护做了明确规定,但仅限于受到打击报复的,对会计人员的撤换和任用没有明确规定。受到打击报复才去保护,“亡羊补牢”,这项规定不全面。我们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任用与撤换,不管什么原因,都要经过财政部门的审批,不能单位自己说了算。2、做好会计人员的管理者。主要是抓好会计队伍的建设,保障会计队伍质量。必须坚持持证上岗的做法,同时严把会计证的发放关,不合格人员一律不能从事会计工作。3、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对现有会计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建立会计人员档案,对于优劣情况进行评议和奖惩,对于不胜任人员进行撤换。(三)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一是通过一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帮助会计人员尽快提高个人业务素质和参与管理的能力。二是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培训要形成制度化,要严格考核,避免流于形式。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我县五年以来的会计基础工作帮扶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应该继续坚持,》接259页
【参考文献】
1、葛劭芳.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j]现代商业,2006,(08).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篇3
预算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算管理是指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对各部门的经济活动有一个大体的掌握,同时对所有资产和非直接财产资源进行合理的预算和管理,并进行有效的分配和控制,最终对事业单位整体的收支情况及投资方向等制定出的一个具体的计划和方案。预算管理不仅有助于完善行政事业内部管理结构、提升整体经济效益,还能给事业单位指明前进的方向,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可是就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情况而言,预算管理制度虽然已经实现了基本建立和运用,但是在具体的运作中,尤其是预算编制、执行和预算评价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从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预算编制人员水平普遍偏低,预算编制质量达不到标准、缺少可行度。预算编制人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得到的重视度是远远不够的,这也就导致在招聘时对预算人员的要求较低,使得预算编制人员水平普遍偏低,难以制定出质量高的预算方案。加上行政事业单位之后又没有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最终使其综合能力难以胜任具体的预算编制工作。并且,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习惯将时间延后,没有及时拟定计划,使得之后时间明显不足,无法完成一个高质量、可行的预算编制,不仅降低了效率,还难以真正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作用。2.2预算执行时太过随意,执行效率偏低。预算的执行往往决定着预算管理作用的发挥,而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上都太过随意。很多时候是由于预算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所造成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有过多的考虑自身的发展情况,仅仅依照片面的数据和相关信息来进行制定,在实行时难免就会出现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而这时又没有调整措施,自然就会对之前的预算进行更改,如此随意性便大大增加,之前的预算也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加之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上通常效率较低,更加难以将预算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2.3预算管理系统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构。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预算管理系统,但实际上其系统是不完善的,存在着许多纰漏和问题。除去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上缺少统一掌控外,最明显的问题是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构。这会直接影响其预算管理的工作安排和具体运作。没有评价监督制度,就无法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编制情况进行反馈,不能直观的表示当下存在的问题和预算的具体可行度。而且也会让具体的工作人员失去了准则,没有了方向和目标,缺少斗志和激励,这对于预算管理工作是极为不利的,难以对预算进行积极有效地推进。
3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培训,提高水平和综合能力,提升预算编制质量和可行度。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留足相应的时间,使其能够进行高质量的预算编制,同时加大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达成共识,使各个部门能够自觉地配合预算管理工作的进行,并相互协调沟通,以提升预算编制的可行度。与之同时,要大幅度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在招聘时应格外注意预算人才的引进,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定期对所有预算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给予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其真正能够胜任预算管理工作,并适时召开总结会议,对近期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特别是预算编制中的问题,应进行集体讨论并商讨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3.2降低预算执行的随意度,提高执行效率。要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就必须降低预算执行的随意度,要充分保证预算的真实性和可行度,在执行时应严格按照预算实行,不可轻易做出更改。这也同时要求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必须科学合理,并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性质、未来发展方向等,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状况,并提前列好相应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以便随时做出调整和更改。同时,要提高执行效率,使预算真正在执行中发挥作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从而带动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推进国家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3.3完善预算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构。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管理,就必然要完善预算管理系统,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动,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要建立一个监督评价机构,成立监督小组,对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及时地将情况反馈到上级,以便对整体的预算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并能随时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要定时进行考核分析,对计划完成度、超支或结余情况、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等都要有详细的总结和分析,最终帮助制定出之后的预算方案。
4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系统、提高预算编制人员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提升预算编制质量和可行度、降低预算执行的随意度、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构等,以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敏 单位:黑龙江省肇源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人员素质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体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现象,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在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国家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也是单位改善管理、健全各项制度的客观要求,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从1999年10月31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都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更是问题不少。笔者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体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现象,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的具体表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以权代法,领导说了算,排斥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二是虽建有规章制度,但有章不循,形同虚设;三是监督乏力,没有相应的检查,出了问题也不知从何而起。具体表现为:
1.内控意识淡薄,基础管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会计是从其他非会计岗位转岗而来,部分会计人员连从业资格证书都没有,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在具体操作中,印鉴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领导“一支笔”审批情况还比较普遍,只要领导签字,什么费用都可以报销,重大事项没有实行集体审批决策;工作人员调离岗位也不及时办理清点、交接手续等。
2.费用开支过大,控制不严
由于部门预算编制达不到零基预算要求,不够细化、准确,经常有年度预算调整变动情况发生,各项实际支出也并非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缺乏预算的刚性约束。同时,单位一般都是按照收入规模花钱,缺乏对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分析,缺少成本效益核算,致使各项费用重复浪费、开支金额庞大。
3.资产不实,资产管理混乱
一是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二是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划分不清;三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清。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工作没有按规定执行,时常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混乱状态。
4.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违章难究现象严重
新《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都对内部控制作了具体规定,并且突出强调了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在每一具体业务的控制条款中都增加了有关防范风险的要求。然而,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及经办人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五是忽视风险控制,造成巨大隐患甚至损失。
二、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难点
1.管理理念不到位,缺乏责任感
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存在误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不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所在,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种程序;有的单位本身不重视会计工作,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对内控认识不透;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2.现行授权机制容易造成内控制度失效
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置上,会计监督人员受单位领导管理,其监督权力也由单位领导授予。这种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的设置,本身不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其行为必然受控于管理层,反映管理层的意图和目的,体现管理层的意志,致使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名存实亡”。
3.外部环境不到位,不协调
从外部环境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只是一个单位自身的事情,还应当是一项社会工程。目前,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极其微小,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各有侧重点,忽视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督促。
4.相关政策不到位,会计监督乏力
近些年来,国家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出了规定,但是,尚缺乏具有可参考操作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督制约措施。
三、 对策和建议
1.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2.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全面清理整顿单位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依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有关要求,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培育自我约束自控能力。对于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及相关人员在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一是要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查。应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法》关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的规定。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招聘,对不符合条件但已在会计岗位上工作的,应进行培训,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单位财务文化的培养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教育和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4.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作用,强化监督控制
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改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
5.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评体系,强化责任追究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篇5
虽然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的财政预算进步,但是因为预算绩效管理自身的理论发展,还有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这仍然会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运用带来一些难度:
(1)绩效指标的设计具备一定的难度。
(2)对预算绩效评价的实行比较难。
(3)对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应用很难。绩效考核的机制欠缺系统性。当前的许多企业进行的绩效考核都是只有员工的绩效考核,但是欠缺对部门的绩效以及组织的绩效进行考核,这样不能够促进部门绩效的提升以及战略组织目标的达成。欠缺对工作分析的重视。进行工作分析是整个绩效考核体制之中极其关键的环节,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工作分析才可以保证绩效考评能够更好地发展。在整个绩效考核的体制之中若是缺乏对工作的分析,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考核的工作基础。进行绩效考评的人较为单一,自身的信息面又比较窄。进行绩效考评的人一直都是全部员工的直接主管,但是因为单人无法完成对象信息的获取,就需要在在信息存在不对称的状况之下,那些单个的考核者无法找到客观靠谱的结果。与此同时,也会造成绩效考核丧失最初的出发点。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进行运用的一些建议
(一)在预算进行编制的阶段
在预算的编制阶段,不仅仅要对预算的资金进行较为合理科学的安排,还要对整个绩效指标的评价体系进行确定,同时对绩效评价指标的要求则要越详细越好。因为预算的编制阶段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始,较为传统的预算管理工作就会特别关注每一项资金的金额以及它的去向,同时也要对每一项的成本以及费用进行合理详细的计划。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则要重视对绩效及其目标的管理,即为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定去确保预算每一个阶段的评价与反馈,促使有关的单位能够做出有效的改善。在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确定的整个工作过程之中一定要先去设定几个比较大的考评内容,再对每一个内容下设出比较详实的评价指标。故而在进行绩效指标的设计过程之时一定要遵循下面的“四原则”:对于每一个指标都需要用在评价每一项内容的不同方面上,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则是对这一些评价指标进行总的概括。这些指标一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体之后,必须要确保能对预算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而且一定要确保每一项指标相互不会重复,不互相矛盾。在对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设置之时一定要保证能够统一。这也就意味着要确保每一个指标都可以转换成为一种加总求和,能够互相进行比较的数值格式。故而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搜集之时,这些数据在开始能够使用分数、小数或是对数的格式,但是在进行指标的比较之时,一定要对该数据实行归一化的处理。在对权值进行设置之时一定要确保它的合理科学。指标值一直是指的该行政事业单位在那一项指标之下所得到的分数,而权值则是指的在全部的指标体系之中这一项的指标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故而在进行权值的设计时一定要确保每一项的指标权值都是1,指标要比重要的权值大。必须设置一定的标杆,并且要对其进行比较。只是单纯的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实行考核但是不去比较其标准,这是十分不科学的。故而对该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设置的时候,一定要将每一指标的最优值都计算出来,抑或将该行业里面最优的水平作为它的标杆。
(二)在预算进行执行的阶段
在预算的执行阶段一定要建立一个较完善的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制度,而且要确保对绩效的运行信息以及数据及时地采集搜索,同时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加以分析,对于绩效目标目前的运行状况也要实行跟踪管理以及督促检查,要确保绩效目标能够顺利地实现。在传统的预算执行过程之中,一直都是严格地依照预算的编制对资金进行分配的。但是预算是具备一定风险的,故而在预算的编制阶段只能对每一项的活动时间以及资金需求进行处理,确保有一个较为科学的数据信息,但由于现实的工作环境一直都是在变化的,这使得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之中十分有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原来的编制存在一些偏差。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就必须要对预算的执行阶段进行监督与有效控制。对预算的绩效进行跟踪监控主要有下面几点:由于对绩效进行跟踪监控属于事中控制,但是这将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提前了一步,但这是整个执行过程之中的一手数据,一定要尽早对这一部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加以分析,进一步了解该预算执行之中的实际效果,并将结果反映给有关的责任部门。在进行数据的采集时一定要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数据要源于现实,预算资金花费的账物与原始数据必须保持一致。在进行跟踪监控的工作时,一定要有合理的工作流程以及制度,要遵从工作的原则。同时要确保跟踪监控的工作职责以及目的。
(三)在预算进行评价的阶段
在预算的评价阶段一定要与绩效的评价工作相互结合,要对绩效评价的内容进行强化,确保发挥出绩效评价在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中最为基础的作用,同时要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到对下一年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导之中。需要确保双方的意见与建议一致,这样预算绩效评价的工作才会顺利的进展,才可以进一步确保该预算绩效评价的工作比较准确、比较安全。此外,还需要把对预算评价的结果真实地向被评价单位反映。这样被评价的单位才可以依据真实的数据,对与实际运用中不相适应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
三、结束语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篇6
(一)效益性同公共性的交互影响增加内部控制的难度
行政事业单位同企业不同的地方在于,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行政意志的代表,承担了一定的公共管理和公益服务职能,其内部控制目标并不像是企业那样单纯地追求投入资金效益的最大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公共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经济性和效益性兼顾的目标追求成为一些部门、员工推卸责任的借口,以行政事业单位“阳光工程”为由搞超标采购、违规支出等违规活动。与此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各自职能和部门不同,其所承担的业务活动也不尽相同,而业务活动同经济活动之间的交叉渗透和互相影响又进一步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难度。
(二)人的复杂性和非理性是影响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
人是经济管理活动的决策者和最终执行者,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并改造着客观世界,使之同人们所想要的主观预设目标达成一致。毫无疑问地,人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中的主体和关键性因素。而事实上,内部控制活动的失效、行政事业单位经济风险的增加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人的复杂性和非理性的影响。如利己主义的狭隘思想或追求政绩的名利欲望使得部分领导在内部控制活动中违规、盲目、越权操作,干预部门或下属的正常控制活动、盲目决策等。而下属和员工又囿于行政等级制下的身份观念,不敢对领导的行为予以质疑和拒绝。并且领导因为自身认识、经历和知识背景的局限性,往往并不能够完全认识到内部控制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而这在“领导就是生产力”的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决定了内部控制建设的地位和资源供给情况。同样地,员工也会因为人的情感和理性因素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出错,除了前面盲从领导的决定和自身能力受限等,由于经常在一起工作,在讲究熟人社会的中国,这种工作上的情感纽带很容易使得内部控制中的不相容控制设置沦为形式。
(三)评价的缺位和监督的薄弱使得内部控制有形无实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同时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但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指引和规范,在实际的内控实践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因为评价标准的缺失或失当,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无法对自身的内部控制活动作出有效的评价和反应。当然地,某些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着这种模糊评价标准和效果的“自我保护”冲动。在对内部活动的监督上,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本应当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等,但在实践中发现,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大大削弱了内部控制和监督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使得内部控制有形无实。
(四)信息沟通渠道的阻滞和壅塞迟缓了内控反应速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活动中,信息沟通渠道却并没有实现有效的贯通和顺畅,信息的纵向和横向传递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在纵向传递通道上,慑于科层制的官僚等级体系,信息的传递从上到下是通畅的、但从下到上却存在一定程度的阻塞,底层员工不敢说、不愿说、不多说的问题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活动风险难以及时反映到领导层,延缓了内控的反应速度。在横向传递上,由于害怕担责使得部门之间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敷衍塞责、互相推诿,信息沟通不及时。此外,信息技术应用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信息与沟通的顺畅。
二、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一)完善内部控制的规范指引,梳理研判内控活动中的风险节点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就是要以全面风险管理的系统眼光看待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弊病和风险,并采取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规避和转移策略来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行政事业单位首要的是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测量体系,并对自己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目标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根据风险评价指标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研究和判断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中的风险节点,重视对风险节点的控制和风险排查。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立足自身的业务目标和特点,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指引要求,采取有效的控制活动。在公益性和经济性的目标平衡上,应当以公益性为主,兼顾经济性,并可以适当引入市场性的力量来达到兼顾经济的目标。
(二)合理设计激励与约束机制,规避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观风险
之所以会出现因为人的复杂性和非理性因素影响内部控制活动效果的情况,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没有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有效的约束和刺激作用,使得一些人缺乏动力去认真决策和执行相应的内部控制活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去规避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观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内部业务流程架构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并以此建立起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责任管理体系,明确各个岗位和各个人员的责任。这种责任应当是可量化的、并附带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的,如此就能够对每个人,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能产生很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责任到岗、到人,落实领导责任并严格执行问责机制,领导就缺乏因为利己主义而产生的冲动,员工就不会因为彼此熟悉而放纵和忽视一些不合规的行为。同样地,行政事业单位也应当将内控活动同部门和人员的薪资、职称和晋升等相挂钩,由此产生激励导向作用。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注意建立起完善的民主决策程序,加强不同岗位之间尤其是关键岗位的轮训,并通过思想宣传教育和内部文化的构建从精神上予以激励和约束。
(三)建立健全评价和监督体系,构建起风险反馈机制和防范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建立评价和监督体系,如此方能对内控活动和风险情况进行有效地反馈,建设完整的风险管理链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执行检查机制,将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纳入日常的监管范围之内,包括制度建设、控制活动、内部环境、沟通管理等。定期对内部控制活动情况进行执行检查,并形成反馈意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可能的管理风险予以研究和解决。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自我测评,并编制全面、深入的测评报告,提交内控管理机构研究分析,加大内部控制评价成果的运用力度。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建立起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将其同财务部门剥离出来,赋予其更加独立、更高的地位,并保障资源供给和人员投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通过交叉使用多种审计手段,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控制和管理,同内部党务、纪检等部门共同发挥监督作用。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构建多部门联动的监督网络,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监督。
(四)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和机制,实现对管理风险的实时监测控制
在完善信息纵向传递机制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克服的思想和作风,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深入员工中间调查和听取民声、体察民意、汇聚民智。领导要多深入一线部门和机构开展调查和研究,加强对部门和员工的走访,在实地考察中检视内控机制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拓宽沟通渠道,通过民主生活会、意见箱、内部刊物、电子邮件、社交工具等多种渠道畅通员工的信息传递手段。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加强自身内部事务的信息公开,鼓励员工建言献策。在横向传递机制的完善过程中,要通过首问负责制和限期责任制来倒逼各个部门之间加强信息沟通和传递。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通过内部文化的建设来营造和谐、顺畅的沟通环境。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沟通机制建设中的作用,引入和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各部门、机构和人员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内控效率和风险处理速度,实现对管理风险的实时监控。
三、结语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篇7
(一)预算编制存在缺陷
科学的经费预算体制是编制部门有效开展相关工作的前提。但是,当前我国部分单位预算方法都没能与时俱进。因为受到技术以及利益等相关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预算依旧是以上年为基期,而没有按照“零基础预算”或“绩效考核预算”这些更为科学的方式进行预算,使得相关部门的预算结果出现偏差。另一方面,编制部门和相关的审批部门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预算管理,这使得预算的各项收入与支出之间的信息出现漏洞。
(二)部门预算管理意识较差,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国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员工深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忽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为作为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其作用只是为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确保资金的稳定供应,而不需要进行详细的预算。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员工普遍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意识。这也使得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不严谨,编制方法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预算编制无法有效的在公正、公开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预算。
(三)预算管理人员职业技能缺乏
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预算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使单位资金能得到有效运用,其预算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单位资金是否得到有效利用。预算管理人员缺乏全面而系统的职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新的预算管理体系的具体落实。
(四)预算监管力度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监督管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监管力度不够,就会使得预算体系的具体运用无法落实。整体而言,预算管理的监管力度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表现出来。第一,内部的监管力度不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有设立相应的预算监督管理部门,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有效配置,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也无法更好地进行协调。第二,外部的监督机制存在缺陷。要确保资金预算的科学合理,避免资金的不必要浪费与挥霍,就要确保管理体系的公平、公正。现阶段,国内的行政事业单位极少实行第三方管理方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也不能有效监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预算管理体系的发展。
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注重对结余资金的监管,针对结余资金过多的单位,原则上当年不予追加预算,并减少或暂缓其下一年度的相关预算,让其先对结余资金进行调配。同时,对预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预算编制必须符合科学性、可行性、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肆意增列支出。单位年度项目预算一旦被批复,就必须按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如果遇到突发问题再做合理调整,并要根据项目预算的审批进度及时报批。
(二)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
首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者对预算监管方面的意识。通过领导者来提高相关部门对资金的预算执行力度,以确保预算结果的准确无误。其次,增强单位员工的整体预算管理意识,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员工深刻体会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来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最后,加强收支审核制度,避免单位资金被随意浪费局面的出现,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者的职业技能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者的职业技能关乎整个单位部门的预算管理水平,是确保单位资金能得到有效运用的基础。以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预算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可定期组织对预算管理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训,还可通过讲座来加强宣传。相关人员在开展其工作之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与检测,增强其业务水平。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可借鉴其它单位或公司的先进预算管理体系,聘请优秀的相关管理人才,并积极培养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人才,以此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
(四)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力度
第一,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的监管体系,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部门等都可以发挥预算实施中的监管作用,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保证单位资金能得到有效运用。第二,在预算过程中对资金的应用效益,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对单位的资金应用效益的考核评价,反映了资金预算编制水平的高低。如果考核发现其单位部门的资金在具体的使用中与预算结果存在很大出入,就可对预算编制的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结束语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篇8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受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不仅给国有资产的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而且使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加大了政府运行成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重视不够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不能直接投入到生产经营过程中去创造经济效益,一些地方政府和单位只重视抓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而忽视了对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思想上的轻视,导致这部分资产在利用和管理上出现漏洞。
(二)账实严重不符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账面原值与现值存在很大差距。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地方,由于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脱节,加之人员素质、责任心以及核算软件的缺陷,有些连固定资产明细账(台账、卡片)也不设,更谈不上固定资产账账、账实、账卡核对,造成固定资产所反映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此外,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也是造成这一问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部分单位占有大量与行政管理无直接关系的国有资产,“非转经”后存在诸多问题
如:出租的铺面、经营的宾馆、培训中心、印刷厂、修理厂、内部商店等,这些资产并不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所必需的,与行政管理无直接关系。况且,“非转经”后还存在着盲目投资、产权不清、管理混乱、收益分配向个人倾斜等问题。巨额的资产闲置与低效率运行,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和政府运行成本较高。
(四)国有资产占有量差距较大,形成部门之间办公条件苦乐不均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投资,由于投资和占用的无偿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无计划或计划性不强,盲目攀比。同时,各级财政部门在安排支出时,也没有将资金拨付与单位拥有资产挂钩。特别是在安排修缮费和基建支出时,没有参考人均资产比率,导致部门间办公条件苦乐不均,一部分资产闲置浪费,利用率低,损耗严重。
(五)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国家在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中撤销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执法主体资格不复存在,有效的监督无从谈起。同时,尽管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先后制定了部分法规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这些法规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导致对这部分资产管理手段落后,下列现象较为普遍:
1.随着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变动,国有资产移交手续不全,损失严重;2.一些单位不经批准,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擅自低价出售国有资产;3.一部分国有资产被本单位或外单位职工长期无偿占用,不能回收。少数干部离退休后,不按规定交回为其配备的办公用具,据为己有;4.借工作调动或机构改革之机,私分国有资产,化公为私。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体系,理顺管理体制
要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部门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在财政部门内部设立专司机构,赋予宏观管理职能,真正体现管钱、管账、管物相统一;制定管理规划和制度,进行宏观监督管理。
(二)要制定和完善监管方面的法规制度
1.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有关部门应尽快对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以形成比较系统和完备的管理法律体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建设购置、管理目标、占有使用、职责范围、转让处置、违法责任追究等作出规定,以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价折旧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计价体系,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对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账目,不计成本、不计提折旧,只作为辅助科目记录,因此账实不符、记载不准的现象容易发生。为此,有关部门要尽快修订财务会计制度。3.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单位资产购建、使用管理,报废报损、内部转移、转让出售等行为,加大对国有资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杜绝自行处置,私自买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要常抓不懈
1.要树立国有资产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使各级领导及广大职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保护好国有资产。2.搞好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摸清“家底”,及时清理账外资产,收回被私人无偿占用的财产。3.健全国有资产财务账目。要使国有资产登记台账制度化,做到账、卡、物、证、表相统一,避免因人员变动及其他原因而引起资产流失。4.进一步加强对“非转经”资产和处置资产的审批管理。
(四)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范围和标准
1.规范资产配置范围。什么单位应配置什么资产、不应配置什么资产应予以明确,并切实加以执行。这样做有利于根据不同单位的职能配置相应的资产,既能满足其工作需要,也便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规范化管理。2.制定资产配置实物标准和价值定额。3.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要把预算安排与单位资产使用效率挂钩,将基建或固定资产购置支出预算安排,与其使用效率相结合。从资金预算上,对各单位资产的占有、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制衡,切实把各单位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五)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
结合推进党政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积极探索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引进市场运作机制。具体应做到以下两点:
1.按照不同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的范围和标准,对闲置资产进行申报和登记,对资产进行评估,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进行处置和调剂。2.逐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社会化、市场化管理,对闲置资产实行有偿服务、转让、租赁或者公开拍卖。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篇9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文献述评
[中图分类号] f235.1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2016年,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确定于今年1-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通过清查,可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有利于强化管理基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明确行政事业单位阶段性资产增量,有利于实现资产动态管理;有利于了解国有资产结构比重,为实行资产分类管理提供助力。同时,开展国有资产清查能够从资产的总量、增量、结构等多方面反映公共部门财政情况,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成果的梳理,列出若干有代表性的研究视角与研究观点,指出它们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不足,形成文献评述,以展现截至当前,国内外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的现状。
需要说明的是,国外并没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这一提法,在诸多文献中多称之为公共资产(public assets)、政府资产(government assets)、国家资产(national assets)。且国内外对于公共部门的名称界定存在较大差异,鉴于国内外研究客体口径不一等因素限制,故本文着重于国内研究成果,仅对国外部分做简要述评。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为了解国外研究文献的总体情况,本文分别以public assets、government assets、national assets为主题词,利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其中2006至2016十多年间,共涉及期刊论文144篇。在这些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中,研究焦点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公共资产管理模式选择、政治商业周期对转型经济中公共资产私有化的影响以及公司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合作伙伴关系下的公共资产管理模型构建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
endrit lami, drini imami, holger kachelein(2015)通过分析选举对转型经济中公共资产私有化的影响,深入研究了政治商业周期这一现象。他们假设,企业私有化的机会主义发生于临近下届选举之时,为了融通资金,填补更高的公共支出,以取悦选民和增加再次当选的机会,特别是当他们的借款能力由高公共负债所约束。他们认为阿尔巴尼亚正处于转型期,是一个相对高公共负债的小型开放经济体。他们发现,在选举前,私有化收入显著增加。尽管在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经常被大肆渲染,但在选举时公共资产私有化最可能是实现公共利益的一个次优选择。[1]
hasina rasolonjatovo, evelyne lande, victor harison(2015),研究了发展中国家马达加斯加的公共资产管理并认为,目前很少有关于发展中国家资产管理的相关研究。他们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结论:着眼于资产收益方面的西方资产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
benedet to manganelli, francesco tajani(2014)提出了一种在公私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合作伙伴关系下的公共资产管理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不动产管理。模型结果表明私人投资者可以减少业务风险,降低投资所需的财政支出,易获银行信贷的支持。还表明,在公共管理方面,资产管理成本降低,同时伴随着公共资产保护需求的增多。他们认为,该方面需求可以给当地社区公共资产附加一个较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3]
muhammad hasbi hanis, bambang trigunarsyah, connie susilawati(2011)介绍了印度尼西亚当地政府在采用公共资产管理框架时所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是:没有一个制度和法律框架,以支持资产管理应用程序;公共资产的非营利原则,涉及公共资产的多个司法管辖区与管理过程;地方政府目标的复杂性;管理公共财产的非可用性;人力资源的有限性。他们还探讨了地方政府采取和实施公共资产管理框架的实用度。该文的独创性在于印度尼西亚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学者和资产管理从业者可建立一个公共资产管理框架,从而高效和有组织的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这项研究还有一个潜在的应用,即其可应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4]
(2009)探讨了公共资产管理的目的是维护国家财富。他们通过借鉴发达国家通过设立公共投资基金(即财富基金)来管理他们的公共资产这一经验,认为私人投资者和公共资产是“可管理的”。同时他们还论述了公共财产的保管方式与使用规则,分析了有效的公共资产管理的先决条件。[5]
三、国内文献综述
(一)从问题与对策角度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陈兵华(2013),首先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分别介绍了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原则,又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和资产范围进行了界定。进一步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着账实不符、大量闲置、购置随意、处置不当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包括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定期举行资产管理培训、优化管理手段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等。[6]
刘株彬、张鸿超、马守凤(2014),认为造成当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管理者定位不清,模糊了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界限。在管理角度上,重价值管理轻实物管理。资产使用效率低,重复购置现象严重。特别指出,内部审计监督不利也是问题的重要成因。为此,他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包括制度构建系统化、资产管理动态化、资产处置透明化。[7]
赵建勋(2015),认为资产管理存在着外部监管不力、资产管理职责不明确,财务管理的不规范造成资产账实不符,管理意识薄弱、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等问题。基于此,分别通过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方面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应该规范财务管理、强化内部约束,强化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和处置收入管理等政策建议。[8]
(二)从管理模式角度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宗庆华、王少娟(2010),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后,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认为我们初步建立了管理体系、明确了管理责任,开展了资产清查、摸清了家底,加强了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资产动态管理,资产管理已突见成效。他认为可以建立主要资产集中管理模式,搭建产权交易平台、资产评估平台,建设公务仓实物库、固定资产绩效考评指标库。资产处置公示办法要公示、国有资产要折旧、国有资产管理引入绩效评价办法、资产管理效果问责机制等,以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9]
张月玲、陈红丽(2010),在介绍国外公共资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效果进行简要评述,随后从管理体制建设、管理手段优化与管理制度确立三个方面对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进行分析。[10]
李平(2014),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改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不动产集中统一管理,防止过度商业化运作,检查、审批和监管相结合。[11]
(三)从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角度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财政部行政法司课题组(2009),认为行政单位开展资产绩效评价工作是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预算资金后续使用成果跟踪评价的重要手段。同时,理顺了行政单位资产绩效评价所应遵循的思路。特别强调行政手段、外部评价和过程评价作用的发挥。他们认为,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应关注绩效评价标准适当宽松,绩效评价对象重点选择等问题。并给出了兴证资产绩效评价的组织流程和实施流程。在指标设计中,除介绍指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外,还介绍了资产绩效评价的具体指标,但只局限于指标的名称、范围,并未对指标的具体应用做详细阐述。[12]
赵爱玲、潘姝(2012),认为获得有效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结果的前提是明晰的产权主体。她们认为,研究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有利于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有利于公平分配社会资源,有利于稳固政权基础,有利于落实国有资产监管责任。在借鉴国企绩效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基础上,对甘肃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进行实证研究。在研究中,首先介绍了在借鉴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时,遇到的难点和障碍,进而说明了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必要性,随后给出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过程图。其次,从目标、标准、措施三个层次对指标进行构建并运用yaahp软件设计出绩效评价结构图,接着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通过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地区应从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和鼓励各单位、部门经营积极性两方面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13]
孙世强、张少茹(2014),主要从行政事业资产的内涵、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对日本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使用与管理绩效进行系统分析。在资产运行绩效评价制度中,对行政事业资产绩效的概念、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效果进行详细分析。他们认为,社会总体意识是满足公共服务总体需求的前提下,资产规模最小化。随后又运用案例分析法,展示了日本京都市左京区政府资产绩效管理产生的良好效果。[14]
谭静(2015),认为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应区分行政性与事业性两类资产进行设计,同时需要分层次进行指标构建,他们设计了资产保障水平、资产管理能力、资产运行效率及资产管理效果等四个一级指标,并对各级指标的内涵及赋值标准予以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指标体系框架,其中包含指标名称、计算公式、权重、样本值、标准值、评价分等内容。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二级指标的权重,运用专家意见法对三级指标权重加以确定。随后,明确了可量化以及难以量化指标信息的获取方式,并说明了最终绩效得分的计算方法。最后,对绩效评价报告的撰写进行论述。[15]
另外,还有张彤(2011),认为国有资产配置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水平,有利于平衡单位之间资产使用的不平衡,有利于促进财政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有利于资源节约型政府的建设。分别从办公用房、公车使用、通用办公设备以及专用型国有资产等四个方面对目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建设配置标准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相关数据的清查与统计、区分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分别制定标准、配置标准应体现适应性与可行性原则、对配置标准的制定实行动态管理。[16]陈艳利(2014),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及《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内部控制五要素和资产管理十层次设计问卷,并对行政类、公益类、营利类等三类事业单位进行调查。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指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特殊问题:资产管理目标不明确、资产使用浪费现象多发、资产定期清查主动性弱、资产处置流程不透明、资产日常管理制度不适用以及资产管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六方面的问题。随后,针对行政类事业单位和公益类事业单位分别设计了层次较为清晰、内容较为全面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并提出了该模式实现的路径。[17]
四、文献研究简评
由上述可知,国外学者有关公共资产管理研究的主要视角多集中在影响公共资产管理水平因素的探索、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通过案例与建立模型分析公共资产管理。但相关研究的实践性较弱,且研究对象与视角均较为宏观,业务层面的可操作性存在一定的不足,对解决实践领域中的具体问题不具可操作性。
国内学者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问题与对策、资产管理模式、资产的配置、资产管理与内部控制及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等五个方面,且多针对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可见,国内学者相关的研究更加注重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决对策。而且,国内一些研究成果欠缺理论依据,大多是对国家政策法规的解读与延伸拓展,有关研究的实践意义较强而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参 考 文 献]
[1]endrit lami, drini imami, holger kachelein.fuelling political fiscal cycles by opportunistic privatiza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the case of albania [j]. economic systems, 2015,vol.10 (1):001
[2]hasina rasolonjatovo、evelyne lande、victor harison.active asset management: feasibility in malagasy municipalities[j]. public money & management, 2015, vol.35 (6):417-422
[3]benedetto manganelli、francesco tajani.optimized manag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xtraordinary public properties[j]. journal of property investment & finance, 2014, vol.32 (2):187-201
[4]muhammad hasbi hanis、bambang trigunarsyah、connie susilawati.the application of public asset management in indonesian local government:a case study in south sulawesi province[j]. journal of corporate real estate, 2011, vol.13 (1)
[5]mihaela 、mustafa 、gorana roje.from accountable government to public asset management reform and welfare[j]. economic trends and economic policy, 2009, vol.18 (117)
[6]陈兵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3(9):137-138
[7]刘株彬,张鸿超,马守凤.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8-20
[8]赵建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8-9
[9]宗庆华,王少娟.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1):15-19
[10]张月玲,陈红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2011(1):148-150
[11]李平.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十大原则[j].地方财政研究,2014(12):37-40,45
[12]财政部行政政法司课题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思路和体系构建[j].中国财政,2009(22):31-33
[13]赵爱玲,潘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2):232-235
[14]孙世强,张少茹.日本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经验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4(2):9-17
[15]谭静,李艳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经济研究参考,2015(33):25-40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市政
1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前期准备
1.1 办理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手续
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在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工作完成后,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前,应携带有关资料到所在地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手续,填写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表并按规定交纳工程质量监督费用。
1.2 制定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监督计划
根据受监工程的规模和特点、投资形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质量信誉及质量保证能力、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勘察成果报告、合同,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标准、规范、文件而制定。并根据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监督计划的编制,以事前控制为主,以监督各质量责任主体的行为为重点,来保证工程实体质量。以样板引路的工作方法,推动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2 市政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监督管理
2.1 有关文件的核查
对施工前的监督管理,主要是有关文件审查的监督。根据建设单位办理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时,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交的以下有关资料:1)规划许可证;2)施工、监理中标通知书;3)施工、监理合同及其单位资质证书;4)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5)经批准的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于工程开工前对建设单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2 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单位的资质核查
(1)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核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均有明确规定:1)检查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证书类别和等级及所规定的适用ag尊龙app的业务范围与拟建工程的类型、规模、地点、行业特性及要求的勘察、设计任务是否相符,资质证书所规定的有效期是否已过期,其资质年检结论是否合格;2)检查勘察、设计单位的营业执照,重点是有效期和年检情况;3)对参与该工程的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注册证书有效性,签字权的级别是否与该工程相符。
(2)施工单位的资质核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了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强管理,保障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和保证工程质量,制订了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承包单位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且不得超范围经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承包单位的资质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相应的考核,资质升降及审查规定。
(3)监理单位的资质核查。①检查监理单位的资质证书类别和等级及所规定的适用ag尊龙app的业务范围与拟建工程的类型、规模、地点、行业特性及要求的是否相符。资质证书是否有效,其资质年检结论是否合格。②对参与该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注册证书有效性,专业是否与该工程相配套。
(4)检测单位的资质核查。①核查检测单位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格认可证书》和《计量认可合格证书》。资质证书是否有效,其年检结论是否合格;②核查检测单位的营业执照,重点是有效期和年检情况3)对检测单位的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注册证书有效性。
3 市政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管理
3.1 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1)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工程发包给持有工商营业执照和具备相应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发包工程时,应该根据工程特点,以有利于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为原则,合理划分标段,不得将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各系统肢解发包给几个施工单位,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价格竞标,不得指定分包单位,不得收取质量保证金,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违反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不得要求承包单位以垫支或带资为条件进行发包,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
(2)根据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特点,配备相应质量管理人员,依据国家规定实行工程监理制,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也可以委托具有工程监理相应资质等级并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承包单位没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该工程的设计单位进行监理。并与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3)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供与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相关的设计图纸、文件、水源、电源等原始资料,并保证所提供材料真实、准确、齐全。
(4)按照工程承包合同规定供应的材料、构件和产品、设备等的采购应进行招标。采购的材料、构件和产品、设备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文件、合同及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使用或购买不合格的材料、构件和产品、设备。
(5)工程竣工验收。收到竣工报告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据国家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技术标准和经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定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图纸、相应技术资料,合同等相关文件组织竣工验收。
(6)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建设单位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文件,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3.2 对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设计单位是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的主要实施者,其质量行为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的设计质量。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事业单位薪酬管理问题探究 2022-12-28 09:13:41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制工作探析 2022-12-27 09:18:38
科研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管理研究 2022-12-26 08:52:19
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2022-11-30 16:21:59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措施 2022-11-01 15:20:52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2022-10-24 10: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