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29 17:14:25

经验

经验范文篇1

经验交流材料不属于正式文件,也不是规范性公文,没有特别的规定,没有固定的格式,是应用文中限制最少的文种之一,完全应该写得活泼引人。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吸引人、感动人、启发人的经验交流材料可谓凤毛麟角,图解政策、矫揉造作、空洞乏味的经验交流材料常常成为开无效会的“帮凶”。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写作经验交流材料的人凭“经验”、套格式,缺乏创新意识,往往把活材料写死了。写活经验交流材料,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标准的套路,只有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探索。笔者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整理和审阅经验交流材料可谓家常便饭,现将自己的几点感受和想法写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从“典型”的角度去寻找“经验”、发现“经验”。

既然是经验交流材料,就必然要有其先进性、典型性、代表性,可以供人学习,供人借鉴,催人奋进,以此为榜样努力追赶。因而,写作经验交流材料,首先必须抓住经验的可学之处、先进之处,挖掘它的典型意义。通常情况下,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不算典型,不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也不能算经验,更无需交流了。所以,很多人又把经验交流材料称作典型材料。那么,什么样的“经验”才是“典型”的,才具有交流价值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衡量。

思路要独特。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行动,思路决定效果。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人的工作是否有特色、有创新,经验是否值得总结、值得推广,不能仅仅看“好点子”、“好主意”,更应看其是否有好的工作思路。思路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创造性。思路要能创造性地贯彻上级的大政方针和主要精神,是上级意图的延伸和深化,它充分体现大政方针的精神实质,但不是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照搬照转,也不是简单图解和机械执行上级要求。好的思路应该是在全面贯彻中有独到见解,在认真执行中有探索创新。如果思路是上级要求的全面翻版,全盘复制,则毫无“典型”可言,更无“经验”可谈。当然,思路也不能背离上级要求,另搞一套,那样就成“反面典型”了。二是针对性。思路要能切实解决本地本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打开工作局面,改变被动或落后状况,开辟完成任务和实现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不着边际、中听不中用的思路不可以作为“典型”。三是普遍性。思路不仅要有独到见解,有创新,有实用性,而且要有普遍意义,可以指导面上工作,是做好同类工作、化解同类难题的好对策、好办法。否则,个别化的思路,再好也没有在面上交流推广的必要。四是前瞻性。思路要有超前意识,能够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挑战,确保实现预期目标。有远见的思路才是真正的出路,才是含“经”量高的经验。

做法要先进。

具体做法是经验交流材料的主体,是最吸引入的地方,此处不精彩,文章就难出彩,其“经验”就难以让人喝彩。所以,做法先进是关键,是重头戏。考察做法的先进性应着重看三个方面:一是富有时代性。尤其是在总结一些“老典型”时,不少材料往往把过去的一些做法冠上新名词,穿上新外衣,重新包装推出,给人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感觉。典型的先进性,在于它的做法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是为适应新形势、贯彻新要求、实现新目标而采取的新举措、新动作、新方法。二是富有原创性。不是模仿秀,不是拾人牙慧,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在上级精神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举措和动作。即使有学习运用别人的地方,也决非生搬硬套,是借他山之石而攻玉,有超越、有创新、有特色。三是富有实践性。经验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做法可行,能够学习借鉴,付诸实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那种人人能做、会做而没有想到去做的“经验”。纸上谈兵的东西,以及属于规划、设想、打算类的东西,不能作为经验交流。一句话,凡是没有付诸实施、取得实效的做法,再精彩也不是经验。公务员之家

经验范文篇2

某日,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商人专门卖草帽。有一次因为太累了,就在一棵树下睡着了。等他醒来时,手中仅有一顶草帽。他一看,原来是被一群猴子拿去玩了。他想尽一切办法想让猴子把草帽还给他,可猴子就是不理他,甚至还模仿他生气的样子。这时,商人灵机一动,既然猴子能模仿我生气的样子,说不定也能模仿其他的动作。于是,他把手中仅有一的顶帽草往地下一丢,没想到猴子也学着他把草帽丢到地上,这样商人轻而易举地就拿回了草帽。之后,他又试了几次都屡试屡中,于是就把这个经验告诉了儿子。后来,他的儿子在卖草帽时果然遇到了同样的事。他想起父亲的教诲,也把草帽丢在地上,可没有一只猴子理他。他再试了一次,这次突然跑出一只老猴子,捡起草帽戴在头上,并开口对年青人说:“小伙子,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连猴子都开口说话了,你还用那老一套!”这则小故事寓含着这样一个道理:经验主义要不得,它有时会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什么是经验?通俗地说就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人们获得经验的途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直接获得即指自己在某一环境中、某一条件下通过实践而总结出来的能够指导以后工作的知识或技能。如这则小故事商人所获得的经验属于此类。另一种是间接获得即通过书本、媒介、别人的的传授等途径所学到经验。如这则小故事中商人的儿子从其父亲那所学到经验即属于此类。不管人们获得经验的途径如何,可以肯定的是经验可以在某个阶段、某个时期、某一客观环境和条件下对我们的事业、工作、生活和学习具有指导意义。毕竟这些经验是从实践中产生和总结出来的,“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但这些真知灼见、这些经验并不是可以管长久、管一生一世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说它相对是由于实践自身具有历史局限性。实践总是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不免受到这种条件的限制,既然实践存在局限性,那经验就可攵恕d敲矗谙质瞪詈褪导使ぷ髦校降资鞘裁丛蛉梦颐浅晌字埽坑诰橹饕澹烙诖车乃枷搿⒛j胶头椒兀吭蚴嵌喾矫娴模收咭晕饕幸韵录傅悖?/p> 一是错把经验当真理。很多同志片面或错误地理解经验是前人或是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经验就是真理。殊不知,这些同志都犯了实用主义的的错误。诚然,某些经验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可以转化为真理,如我们说“真金不怕火炼”就是一条真理,不过绝大多数经验是不可能转化为真理的。其实,把经验当作真理的同志只是陷入了一个逻辑推理的怪圈。他们以为经验是有用的,有用的是真理,因此经验就是真理。根据逻辑学的有关原理我们知道,“经验是有用的”是一个有效判断,而“有用的是真理”是一个无效判断,因为它是实用主义的谬误,所以,它推断的结论是错误的,这正如1×0=0是同样的道理,它的结果不可能变成1。

二是不敢打破常规,迷信权威。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是中庸,要求人们中规中矩,不能偏左,也不能靠右。这使很多同志不敢打破常规,不敢向权威挑战,不敢反对本本和教条式的经验。因为不敢,所以就相信,甚至惧怕。认为只要是上级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是好的,是领导的讲话都是经验之谈,是前人的经验都要全部借鉴和吸收。而这又刚好迎合了某些不想思考、懒于思考的同志的口味。笔者并不是要把经验一棍子打死,而是以为不管是权威也好,领导的传经送宝也好,前人的经验教训也好,或是某些在生活中已成为真理的实事也好,都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此时此地的客观因素加以区别的分析、吸收、借鉴。如果把别人所有的一切都拿来用之,那就成了鲁迅先生笔下的“拿来主义”了。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正是因为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思想全部“拿来”,不神化,不迷信权威,而是善于从其中吸收精华,跳出本本和教条式的经验的束缚,结合中国的国情,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来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是不善学习。由于不想学、不懂学、懒得学,所以对前人的经验只懂得生搬硬套,只求有,不求新,只注重“经验”的落实,不注重效果的落实。可以说,这样的经验主义在某些地方大行其道。像此则故事中商人的儿子,就是因为他不善于学习,甚至可以肯定他根本就没有学,忽视了时代的变迁,知识的更新。在他的那个年代,一定有许多种比他父亲那套好得多的对付猴子的方法,而他却只局限于其父亲的老一套,要知道连猴子都懂得学习新知识,都懂得说人话了,他怎么能奢望猴子把草帽还给他呢?可想而知此君愚昧落后到何种地步。我想如果他稍微学一点新知识,掌握一些新的经验和技巧,也就不会落到连最后一顶草帽都丢掉的田地。

四是舆论新闻的负面影响。现在的新闻媒体高度发达,传播面广,信息量大。因为工作的需要,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或现场会经常见诸媒体和报纸,这使一些急功好利之徒有机可乘,把别的单位的做法不加思索的搬到本单位,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最后这些花架子搭不上架,烂泥糊不上墙,结果是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所以说,经验主义有时害死人。而造成这种被动局面,舆论新闻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那么,怎样才能辩证地看待经验,真正做到结合实情,总结出有利于党的建设、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的新鲜经验呢?

首先,要有创新精神。江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创新的科学内涵。经验是我们在某个阶段、完成某项任务等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事物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是不断进步的,要想使现有的经验继续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就必须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规律,摒弃旧的、阻碍事物发展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从旧的体制和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经验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和时代不断前进的大环境中去检验,这样的经验才有活力,才能经久不衰。创新还需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讲道:“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如果我们前怕狼后怕虎,畏手畏脚,优柔寡断,不敢闯,不敢“冒”,就走不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路来。部队建设要发展,要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要完成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就必须有创新精神,积极进取,完善和总结出适合经济建设的新鲜经验。

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经验在实践中的指导地位。任何经验都是在具体的生产、生活、管理、学习、工作中总结出来的,而这些具体的社会活动和实践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理所当然,经验也必然会随着这些具体的社会活动和实践而发展变化,此一时的经验不一定能指导彼一时的工作,此一地的方法不一定适应彼一地的要求,甲公司的管理模式不一定对乙公司有用。在实践中,要注意把客观条件与主观的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用辩证的态度对待经验,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经验在实际工作所遇到的具体问题。

经验范文篇3

中国的改革并非“华盛顿共识”的渐进版本,而是完全不同的改革思维模式的结果。改革之初,人们只知道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不行,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但究竟什么样的体制行,需要改成什么样的体制,以及先改什么后改什么等,人们并不清楚。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小平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思路,要求人们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胆试、大胆闯,对了坚持,错了改正。现在回过头来看,“摸着石头过河”不仅成为贯穿于整个中国改革过程的重要思想,也构成了中国渐进改革的最重要特征。

按照“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思路,首先,需要“过河”是明确的,坚定的。建国以来的实践已经充分说明,尽管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曾经发挥了历史性作用,但已经不能适应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其次,过河的最终目的也是明确的,坚定的。那就是要通过探索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富民强国。但要过的河有多宽,有多深,彼岸是个什么样子,则是不清楚的。换句话说,虽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明确的,但究竟什么是适合中国国情特点、能够促进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模式,人们或者是不清楚的,或者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因而也就不可能清楚改革所面临的任务、风险和艰巨性。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即从中国不同时期所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出发,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和检验标准,不断消除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目标和改革措施。同时,根据发展阶段和所面临的矛盾、问题和任务的变化,不断对过去提出的改革目标和措施进行调整,并提出新的目标和措施。

有人说中国改革的成功在于始终坚持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我认为这种说法低估了中国改革领导者的思想境界。从中国改革的实际过程来看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中国改革的实际过程总体上是一个逐步用市场体制代替计划体制的过程。但这样的概括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而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从更深的层次看,中国改革始终坚持的,并非是市场的或计划的取向,或者某种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而是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体制调整,不断消除经济旧体制中制约生产力提高的因素,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三个有利于”。换句话说,只要能够解决中国不同阶段面临的现实问题,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的改革者既不会刻意放弃计划或行政手段,也不会盲目采用市场或经济手段。在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看来,不论是计划还是市场,甚至不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不过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中国改革的实际过程之所以呈现出市场化的取向,并非是确立或坚持了市场化的目标使然,而是针对中国现实问题,结合中国实际,在不断探索合适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中所做出的选择。认识到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正是由于坚持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出发--而不是从理论或先验的目标模式出发--选择改革目标和改革举措,渐进改革才在不断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和不断促进中国生产力发展中逐步使得整体体制不断趋于完善,最终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同时,还需看到,“摸着石头过河”不仅是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体制模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克服阻力、争取时间、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的明智之举。目标的渐进性首先反映了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过程。如果在人们认识水平没有达到时提出过高的目标,不仅会遇到较大的阻力,而且会面临很大的执行困难。比如,改革开放初期别说提出市场经济,就是提出商品经济,也会面临很大的阻力和引发激烈的争论,因此1979年开始改革时只是提出一个比较笼统的改革目标:“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随着实践的进展和认识的深化,改革的目标也呈现不断深化和提高。从1982年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1984年提出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以及后来对其经济运行模式的进一步表述:“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直到1992年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改革的目标。贯穿始终的一个特点,就是根据中国实际需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不断解放生产力,而具体要建成怎样的经济体制,或者究竟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和内容,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和发展。

二、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

这是中国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回顾30年的改革开放,可以说率先从农村开始进行改革,既是客观形势所迫,又是最合理的改革选择,对于保障改革的整体成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村面临的问题最为突出,最为迫切。改革之初,中国面临严重的物资短缺,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粮食和食品的短缺。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解决食品短缺,成为当时的头等大事。虽然导致粮食和食品短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长期实行农业集体经营,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最为根本的原因。因此,要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必须改变农业的集体经营方式,探索适合中国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的经营方式。其次,农村经济相对独立。相对于城市经济而言,农村经济相对独立,与其他领域的联系相对简单,因此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涉及复杂的配套改革或关系调整。再次,农村是计划经济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与前苏联不同,中国农村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不彻底的。中国既没有集体农庄,农民也不是农业工人,农户始终保留少量自留地,农贸市场也一直存在。因此,改革从农村开始相对比较容易。最后,农村经济关系相对简单,改革措施容易形成。实际上,农村改革的主要举措,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非是改革决策者的发明,而是来自于安徽农民的实践。改革措施只是简单承认了过去被认为是非法的农民自发实行的做法为合法,并在全国各地普遍推行。

正由于以上原因,农村改革不仅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进展顺利,而且成效显著。从1982年年初中央文件正式承认包产到户合法,至1983年底,实行包产到户的农户就达到95%以上。随着包产到户的实施,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到1984年,全国粮食产量就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基本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农村改革成功和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对整体改革有多个方面的推动作用。首先,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快速推广和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使得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旧体制对生产力的束缚,看到了改革的必要性以及中国经济中存在的巨大的发展潜力,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壮大了改革的力量。其次,粮食短缺问题的基本解决为整体改革的推进创造了最基本条件。吃饭问题是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和任何发展阶段的头等大事,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其他方面的事情无从谈起,甚至社会政治的稳定也很难维持,更遑论改革开放。再次,农业生产率提高所释放的劳动力和产生的价值剩余,不仅促进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也为“中国制造”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条件。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不仅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增产积极性,更增大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释放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各种种植养殖专业户、为农业产前产后服务的专业户、为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专业户,以及从事运输、加工制造的专业户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成为中国乡镇企业兴起的发端和雏形。同时,农业价值剩余的增加以及源源不断的廉价剩余劳动力,成为中国加工业获得比较优势并迅猛发展的最主要的条件。最后,为其他领域改革提供了示范和经验。由于农村承包制的成功经验,使得承包制成为后来几年城市和工业领域改革的主要思路。虽然由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相比所具有的复杂性以及承包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承包制不可能作为城市经济改革的最终模式,但在当时情况下承包制的推行对于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对工业生产增长等所发挥的促进作用等还是值得肯定的。

三、以增量和局部改革带动全局改革

这实际上是中国渐进改革最主要也是最为直观的特征。这种改革思路可以说贯穿了中国改革的全部过程。按照这种改革思路,当一项改革举措一下子难以全面铺开时,往往采取两种渐进的推进方式:一是增量改革,即改革政策首先针对经济增量实施,而针对经济存量的政策保持不变。二是局部改革,即改革政策首先在局部地区实施,而针对其他地区政策保持不变。

价格改革是典型的增量改革模式。1984年,为全面启动城市经济改革,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俗称“扩权十条”),规定国有企业超计划生产的产品可以自销,并在国家定价上下20%的浮动范围内自主决定价格。这项政策导致了价格的双轨制,即同一种产品既有国家计划价格,又有计划外市场价格。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超计划部分在生产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计划部分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则越来越小。发展到一定时候,完全取消计划价格,实现价格的并轨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增量改革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是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为了减少改革阻力,规定劳动合同只适用于国有企业新招用的职工,而不适用于老职工,即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随着老职工不断减少和新职工不断增多,发展到一定时候实行用工制度的并轨也就成为比较自然的事了。实际上,至20世纪90年代,劳动合同就逐步推广到各类企业的全体职工,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局部改革是渐进改革的另一种方式。即当一项改革影响重大,一下子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时,往往首先在部分地区进行实施和试验。不论是改革政策还是开放政策,许多政策在全国推行前,都曾经在某个或某几个省市进行试验。

作为渐进改革的典型特征,增量改革和局部改革对于总体改革的成功既有负面作用,也有正面作用。负面作用是:(1)容易损害公平原则,比如有些地区得到改革试验权,不仅容易发展出市场优势,也容易获得政府某些倾斜政策。这对其他地区是不公平的。(2)容易损害经济体制的整体有效性。比如双轨制价格体系容易导致价格体系的紊乱,影响资源配置效率。(3)容易导致腐败。价格双轨制就是腐败的温床。如果某人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拿到计划内物资,并将其按照计划外市场价格出售,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差。正面效果是:(1)减少改革阻力。比如,“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就不会影响现有职工的既得利益,因而很容易获得支持。(2)取得改革经验,避免犯大的错误。不论是增量改革还是局部改革,都带有试验性质。成功了,可以取得经验,以利改革方案的完善与推广;失败了,影响较小,易于纠正。

四、大力促进非国有制经济超前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是任何实行传统计划经济的国家进行改革时都会面临的最主要和最艰巨的任务,中国也不例外。在改革初期,当大规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时,中国采取了在积极探索改革路径和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条件的同时,大力鼓励和扶持非国有制企业的发展的策略。

非国有制经济包括私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以及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非国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历程中的一大特色。1978年当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时,工业总产出中国有经济的比重高达78%,集体经济大约是22%,私有制经济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截至到2006年底,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总产出当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比重已经减少到35.7%,而包括私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各种类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内的非国有制企业的产出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64.3%。鼓励和扶持非国有制经济超前发展的政策对于整个改革的成功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代表着新生经济力量的壮大。由于非国有制企业主要是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按照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因此,与旧的计划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国有企业相比,它们与市场具有天然的联系,具有更强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其发展和壮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新生的市场经济力量的发展壮大,从而为整个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非国有制经济的超前发展,降低了推进国有制经济改革的难度与风险,使得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决策更加容易。当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过高,整个国民经济过多依赖国有经济时,国有企业改革就带有很强的敏感性。因为一旦改革发生失误,就不仅会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也会对人民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就需要慎之又慎。但当非国有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时,整个国民经济对国有经济的依赖程度就会减轻,改革决策的难度也会相应减轻。因为即使改革不成功,它至少不会对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许多在改革初期很难想象的针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举措,在非国有制经济发展壮大之后,都变得可以接受。

第三,非国有制经济的超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国有经济竞争对手和改革示范者的作用,从而推动了国有经济的改革。当处于垄断地位时,国有企业感受不到竞争压力,也就感受不到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这时对其进行改革难度很大。随着非国有制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越来越成为国有企业在市场、原料、人才、资金等诸多方面强大的竞争对手。这时,国有企业如果不改革,就不仅是个效率问题,而是个面临被市场淘汰和能否继续生存的问题。这种压力不仅是广大国有企业职工必须面对的,也是国有企业负责人必须要面对的。因此,正是这种来自于非国有制企业的激烈竞争和来自于市场的生存压力,推动着国有企业不断改善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最后,非国有制企业的发展也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比如,国有企业改革势必会导致职工的下岗分流,这时如果没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会导致大量的失业,产生严重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正好吸收了国有企业改革中所释放出的“富余劳动力”,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

五、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

在推进国内改革的同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二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是中国改革的另一个成功经验。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几乎是与改革政策同时展开的。早在1979年,中央政府就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又决定对14个沿海城市实施开放政策,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外资,加快发展。经过三十年的不断拓展和完善,目前已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到世界经济当中,发展成为开放度较高的经济体系。

开放政策对于中国改革的成功发挥了多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它扩展了人们视野,巩固了改革基础,使得改革不可逆转。当国门打开之后,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出国访问、留学、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等媒体以及商品贸易等等)开始了解国外。人们切身感受到在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意识到中国落后的程度和加快发展的迫切性,从而使得通过改革加快发展成为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国门打得越开,人们对国外了解越多,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感受也就越强烈,最终使得改革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

经验范文篇4

一、一个社会的发展,人的因素为首先

一方面,个体作为社会的构成要素,其思想、理念以及思维方式都对社会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一定条件的特定人物的思想、理念和思维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依托社会、历史、地理、自然等等因素而构建起来的区域性的社会群体思想、社会群体理念和社会群体思维。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人来建设的,社会整个群体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发展的进程。制定再好的政策,上再实在的项目,人们从思想、理念和思维上接受不了,从能力和素质上应对不了,在实际的落实中都将难以得到推行。所以,人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首要的作用。其核心也就是要我们先从解放人们思想,搞好教育和各种专门的职业培训,推动辖区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做努力。

二、一个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因素为其次

简单的来形容,在小溪里发展渔业,再怎么努力,也网不上大鱼,所以,搞发展一定要以环境为出发点。这环境,即包括硬件环境,更包括软件环境,即包含政治的、社会的以及历史的环境,也包括地理的以及自然的环境。我们搞建设,谋发展,必须以自身的诸多环境为根本,以自己的具体情况为制定方案的出发点。若排开自身的诸多环境条件来盲目的学习他人的“经验”,不仅产生不了多大的效果,甚至也会给社会资源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浪费。归结来看,也就是一定要依托自身条件来实事求是的制定发展思路。

经验范文篇5

有句老话:“全国文章一年夜抄”。这句话说过度一点,但却从侧面说出了参考资料的主要性。我国有一个伟人在批斗常识分子时曾说过:别觉得你们很了得,若是没有参考资料,你们写不出什么新意的工具。

“念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要想写出有深度、有思惟的文章,必然要

多读相关的书籍与资料,丰硕自己的学识。作为金融部门的工作人员,则应注重以下方面的资料:

1.每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陈述》。国务院的《政府工作陈述》不是一般的参考资料,是写作上上等高手的产物。其中还经由一再审议,普遍征集定见,属于参考资料上品中的上品。

注重重点进修:

(1)文章的结构放置,搜罗整篇文章的结构放置与部门之间的放置技巧,看看高手们放置文章的逻辑性。

(2)段与部门之间的跟尾技巧。

(3)注重一些新的不雅概念、新的提法、新的名词。如科学成长不美观、协调社会等等都是这一两年来的新名词。立异,首要的是在词语上立异。

2.上级开各类会议的会议材料。如现场会、“开门红”、年度总结与打算,建议借鉴省一级以上的,市一级质量一般。这些资料专业性强,切近自己的工作现实,写作时可以就地取材。

注重进修:(1)文章写作的套路。(2)新的术语与不雅概念。(3)归纳综合性强的短语。

3.金融报刊与杂志,如《求是》杂志、《人平易近日报》。进修一些新的表达体例,如“构建……成长平台”、“打造……队伍”、“以……为导向,……为重点,狠抓……”。不成小看这些工具,这些就是套路,新的表达体例。若是你的文章中多一些这样的说话,会令人面前一亮。教员教我们是内容抉择形式,但好形式会使内容获得更好的浮现。

4.应用文写作的参考书。这是入门书,若是上级要求写一些你不熟悉的文种,可以姑且借鉴一下。建议买国务院办公厅编的应用文指导书,权威性强。

二、结构与亮点(以下几点适合总结、打算、简报等等)

(一)首先定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内容要点,如存款、贷款、队伍、内控等等。

(二)套语。就是表达体例与套路。“一年来,我们以……为导向,……为重点,狠抓……”注重文章的归纳综合性。

(三)每个不雅概念要有内容充实。写组织存款,若何去组织,说出几个数字来,再来一个纵比,一个横比,最后加上几个典型事例。这样就做到了点面连系,内容充实。内容要充实,一是数字,复杂点就是纵横斗劲。二是事例。

(四)注重逻辑,使用短语。这就要求你具备必然的归纳综合能力。造短语的要求有二:一是内容充实,不要太泛。二是形式美,即要对仗。三个字的一般为动宾结构(一个动词+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四个字的有动宾结构,有主谓结构。

下面举例声名:

“在××市农信社二○○五年首季经营打点‘开门红’现场会上的讲话”

一、今年一个多月旺季工作的首要情形与体味

至2月18日止,我社各项存款余额为×万元,近岁首增添×万元,完成使命×%;已压缩不良贷款×万元,完成使命×%;已收入利息×万元,完成使命×%。存款净增、压缩不良、利息收入三项使命平均完成×%。

=======以上为列数字==============

今岁首一个多月,我们工作的首要体味是“强抉择信念,重指导,早落实,抓重点,倡处事,塑形象”。

===这十八个字就是使用短语=====

(一)认清形势,增强抉择信念--------------------------强抉择信念

(二)增强组织,注重指导--------------------------重指导

(三)制订法子,早抓早落实-------------------------早落实

(四)找好切入点,抓好春节黄金周------------------抓重点

(五)深化优质处事,拓宽处事规模-------------------倡处事

(六)加年夜宣传力度,塑造农信社精采形象-------------塑形象

二、关于下一阶段工作的几点定见

按照我社今年工作的总体思绪和一个多月来的具体情形,我社下一阶段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归纳综合为坚持“一个协调”、抓好“两个长于”、强化“三个重点”

坚持“一个协调”。这就是协调好深化农信社更始与营业成长的关系。

抓好“两个长于”。一是长于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二是长于抓住旺季的好机缘。

经验范文篇6

一般来说,典型经验材料的结构应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一)标题。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二)开头。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和突出的成果(成效)。背景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历史变革和社会背景,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自然、人文环境),又不能冗长啰嗦。成果(成效)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处,并尽可能与背景相映衬。有时,也可将成果(成效)放在材料的最后一部分来写。

(三)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写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一级观点)都要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全文一般有三或四个部分,以不超过五个部分为宜)。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既有思想,又有具体做法,既有面上的综合,又有点上的说明,还应有一些必要的数据。

二、典型经验材料的写作要求

总的来说,典型材料要做到吸引人、感动人,可学、可信。起到教育人、鼓舞人、推动工作落实、赢得支持认可的作用。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事实要真。“真实”是典型经验材料的生命,要求人物要真、事迹要真、做法要真、数据要真。一是不准道听途说。不能偏听偏信,将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二是不准张冠李戴。就是做到“丁是丁,卯是卯”,既不能将发生在“张三”身上的事迹换到“李四”身上,又不能将“甲地政府(部门、企业)”发生的事换成“乙地政府(部门、企业)发生的事”。三是不准人为拔高。就是要“量体裁衣”,不能为追求轰动、示范效应,人为找闪光点、摄亮点。

(二)语言要精。总结典型经验,主要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事实说话。这就要求在语言文字的表述上,一定要善于选择那些实在、贴切的词语。一是要多写短话。尽量用简短的语言,用短句表达最丰富的意思。凡是能用较少的话把事情说清楚的,就不要把话拉长。二是要多写管用的话。尽可能不选用做修饰成分或言过其实的形容词,不要讲空话、套话,硬拉架子做文章。三是多写朴实的话。多用耳熟能详的语言,多用群众的语言,多用生动的语言,让听众(读者)有一种亲切感,身临其境。

(三)结合要好。典型经验材料一定要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给人以沁人心脾的感觉。一是要领会上情。就是要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构思立意、选材布局,例如,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民生、宏观调控等等成为一个时期的热门话题,一定要领会精神实质,融会贯通。二是要了解外情。在起草文稿时,一定要超前了解该领域或该行业国内外、省内外的发展水平、工作动态,既不能“照搬照抄”,又不能“孤陋寡闻”,一定要善于推陈出新,但不存斧凿之痕。三是要把握实情。就是对本地区(部门、企业)所要总结的典型,其事迹、数据、做法一定要做到烂熟于心、胸有成竹。

(四)角度要巧。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起草典型材料一定要匠心独运,独辟蹊径。一是要找准切入点。就是精心选择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事情作为切入点,特别是要把事关全局、事关群众根本利益而又矛盾难处置、工作难推动,却又在一个地区一枝独秀、独占鳌头的工作亮点、特色做法挖深挖透。二是要激活兴奋点。就是要通过新颖的观点、鲜活的语言、个性化的做法,让大家茅塞顿开,为大家释疑解惑。三是要能可圈可点。让读者(听众)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思考,其经验做法有指导性、可操作性,能记得住、用得上。

三、典型经验材料的写法

(一)素材收集上要走好三条路子。一是要带着课题调研。起草典型材料前,要尽可能深入所要推介的部门、企业、人物、工作现场,全面、准确、真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要带着主题思考。对所要推介典型的“主题”要深思熟虑,深刻分析“灵魂在哪里?”“典型在何处?”一定要有一个“主心骨”,有一条贯穿全文、脉络清晰的主线。三是要带着问题请教。对一些有疑点的事例、拿不准的数据、专业化的术语,一定要认真来一次回头看,虚心请教,逐一核准。

(二)整体构思上要体现三方面作用。在叙述典型的先进事迹和经验时,要注意处理先进典型和其他群众、集体的关系,体现各方作用、协调各方关系,实现和谐共进。一是要体现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反映具有政府行为的某一全局或单项工作,一定要体现党委政府在其中“把方针、方向”的主导核心作用,这条政治原则不能变。二是要体现部门(企业)的主力军作用。政府的工作归根到底要靠部门去推动去落实,因此,一定要体现相关部门在其中“抓协调、抓落实”的主力军作用,这条主心骨不能散。三是要体现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主体作用。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把总结典型的过程变为“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体现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在其中“探索、支持、落实”的主体作用,这一唯物史观不能变。

(三)选材布局上要包含三块内容。起草典型经验,在选材布局上一定要“点与面”、“历史与现实”、“集体与个人”相结合。一是背景。用概述语言体现典型所处历史的、自然的、社会的背景,让领导(读者)体会典型的现实之处。二是做法。一般应包含体制、机制、制度的优化;人、财、物的保障;领导、部门、社会的支持;并辅之以当地创造性的工作、特色化的做法,让领导(读者)体会典型的独特之处。三是成效。总结典型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生态效应、社会效应,特别是要总结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交织下所取得的成绩、所产生的效应,让领导(读者)体会到典型的宝贵之处。

(四)观点提炼上要唱好三步曲。整个典型材料要有点睛之笔,动人之处。一是粗略勾勒定调。是否体现工作中的“难、准、好、快、特”,要有一个基调,它决定整个典型材料写作的脉络走向。例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汝城县又快又好地落实移民后扶政策”,又如,“立足提质增效倾力培优培强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这些标题为全文定下了鲜明的基调。二是反复斟酌定性。就是指典型材料的一、二级观点一定要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尽可能对仗整齐、贴近实际、表述准确,既不能“哗众取宠”,又不能“滥竽充数”。三是精益求精定型。对表述的语言、选取的事迹、论述的层次一定要反复类比、筛选,做到优中选优,好中求好,追求完美。

(作者:湖南省汝城县三星镇人民政府镇长)

附:例文

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又好又快地落实移民后扶政策(标题)

(开头)汝城县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是一个“老、少、边、穷、库”的山区县,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困难县和国家中西部大开发重点县,也是一个水利水电大县,水库移民工作任务繁重,全县现有15座大中型水库的移民9747户20485人,涉及我县23个乡镇207个村685个村民小组。(背景)

2007年11月,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县积极稳妥地贯彻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面对我县大中型水库数量多、涉及面广、老水库建库时间长、遗留问题多、情况复杂等实际情况(背景),我们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摸清群众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又好又快地落实了这项工作。至2008年5月5日,全面完成了我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人口核定登记和扶持方式的确定工作,5月14日,已将第一批后扶直补资金全部发放到移民手中,对实行项目扶持资金已落实到了具体项目,并完成了两个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我县的大中型水库后扶政策落实工作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准”,即政策把握准、人口核定准;二是“快”,即政策宣传发动快、扶持资金发放快;三是“稳”,即库区稳、社会大局稳。我县的主要做法是:(成效)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主体一)

一是主要领导认识高。(具体内容略,下同)二是工作队员素质高。三是部门配合热情高。四是工作责任要求高。

二、周密部署,规范运作有序。(主体二)

一是科学决策定好调。二是稳妥实施迈好步。三是攻坚克难扫好障。

三、多管齐下,政策宣传有方。(主体三)

一是创新宣传载体。二是讲究宣传方法。三是注重宣传效果。

经验范文篇7

“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表明,我们党既是一个善于理论思维的党,又是一个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的党。远的不说,党的十四大以来,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把提出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思想观点和奋斗目标,同总结各自相对应的那一段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新时期29年来的十条宝贵经验,并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今后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从十条宝贵经验的基本内容和内在逻辑中可以看到,如何才能使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十条经验,都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在当代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这些重大问题的:

第一个结合说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我们既不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这样的结合,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第二个结合说的是,我国社会主义能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这样的结合,创造了真正活跃起来的社会主义,创造了进一步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

第三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既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又尊重基层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地方的改革首创精神。这样的结合,使我国在改革开放导致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能够有效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整合。

第四个结合说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作为前无古人的创举,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这四个字是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是以看得见的手弥补看不见的手,这两手都是不可偏废的。这样的结合,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制度模式。

第五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党既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又重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变革。而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又把扩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创造了兼具民主和集中两种长处的政治制度模式。

第六个结合说的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既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这样的结合,把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全面进步统一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

第七个结合说的是,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适时地把促进发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使我国社会既持续地充满创造活力,又有助于避免两极分化而达到共同富裕。

第八个结合说的是,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发展起来,既离不开经济全球化,更离不开独立自主。这样的结合,使我们能同时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趋利避害的平等竞争中达到平等、普惠、共赢。

经验范文篇8

让人哭笑不得。一个要求更改第一作者名字,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还告诉我甚至接到两个电话。原因是自己已有职称,拟定的新作者为了提职称需要一篇论文。第二个是说不会来开会,要求会议出具证明,说明论文已被录用并在第几页刊载。

一直有一项缺憾:有经验的人缺少激情,这个世界。有激情的人没有经验。而今天呢,有经验的教授和有激情的学生走到一起,组织了这样一个“信息安全高校行”从北邮开始,依次走向人大、北理工、清华和北大。然后还要推向全国。这么好的一个活动,这个当校长的当然应该来祝贺。

融合在一组组实验,大学的特点可以说就是经验与激情的融合。融合在一间间教室。融合在一个个专利,融合在一篇篇论文。经验与激情之所以能在大学里融合,从而弥补这世界的缺憾,因为大学校园里崇尚学术的自由和平等。

不仅属于个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需要经验。经验是财富。而且属于社会。这也就是人们尊敬师长的缘故。一个大学、一个社会成熟的必要标志是尊重经验,善待学者。

一不留心往往会掩埋激情,逐年增长的经验。让暮气滋生。因此呢,科学技术前沿冲锋陷阵的总是充满激情,开始积累经验的青年。一个大学、一个社会成功的必要条件是爱护激情,关怀青年。

经验是真才实学,激情的青年人人渴望拥有经验。然而。经验靠工作积累,应该懂得,学术态度的浮躁是取得经验最大的障碍。

来稿560篇,上个月召开的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会议。录用357篇,这本来应该是很象样的会议,参会者应该大有收获,可惜注册参会人数只有147名,而最后到会宣读论文的仅仅剩下78人。

学术界的浮躁,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这样的浮躁学风蔓延,那么还谈什么建设一流大学?还谈什么建设科技强国。要说这学风浮躁根源,有历史的,官本位意识几千年;有社会的,按学历、身份支付薪酬的劳动分配制度;有管理的,把论文数目当作衡量人的标准;有文化的,狭隘的个人功利价值观。当然,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想,一个大学真正的、非自我吹嘘的校风和学风,从她的学生教师参加学术活动、学术会议的表现就可以一目了然。因为在这里,没有应付上级检查的事先布置,没有班主任点名,没有任课教师提醒的目光,也没有成绩、考试和学分,这里反映的是真实的校风和学风,是对于科学和技术发展真正起作用的精神、态度和能力。

经验范文篇9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经验

正文作为班级组织者和管理者的班主任,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学生搞好学习和正确处理日常生活,指导班干部工作等等。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和教育中所处的地位是在学生和学校、学校和家庭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从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丰富的德育知识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同时这也是我们做教师的基本条件。

一个成功的班主任,要对学生有爱心,时刻关注学生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并做到耐心、细致、严格和关爱。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为人师表,起表率作用。主要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教育是根本。学生是祖国和家庭的未来,要想把他们培养成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就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班主任,不能一味只抓教学和技能,以学习成绩和技能高低区分学生的好坏,而忽视对他们思想品德的教育,虽然学习成绩上去了,但可养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缺乏爱心,没有责任心。那教育就失败了。

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教育。以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德育教育的方法不是单纯的说服教育,应该把学生学习、社会、生产实践和学生德育教育结合起来,结合学习培养他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把他们培养成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在家里帮助父母、孝顺父母。在社会上有公德和责任感。结合生产实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护公物、遵守纪律、厉行节约的优良品质。真正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以真情关心、热爱学生。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条件较差的,不论他是否犯过错误,班主任都要一视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见,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例如,我带过的王剑同学,母亲去世,寄居在姨母家,虽有亲属照顾,但总见他愁眉苦脸,学习上毫无动力,有时交费也总是拖拖拉拉。同学们也不太乐于与他交往。我便召集班干部开了一个会,说了他的情况,同学们便决定齐心协力帮助他。时学校订做校服,学校减免了他的费用,校服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他没有说什么,但我从他含泪的眼睛里分明看到了感激和上进的决心。果不其然,他上课开始专心听讲了,在创建文明班级过程中他也出了很多力。这些小事常常会发生在你我身边,比如,学生病了,我会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他送回家;学生病假回校,我会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每每读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我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

凡是成功的班主任都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就是将学生看成自己的亲人朋友,与他们多做心灵上的沟通。,尽力帮助引导他们解决困难。要热爱学生,要求班主任能像亲人一样关心照顾他们,时刻让学生感到家的温暖,这无形中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营造了师生间的亲情。

三、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班干部既要有管理能力,又要民主管理。因此每个干部都要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职责,及时认真的完成每一项工作。为此我在学期初实行的轮流值日班长制,充分让同学们自主把班级管理好,一个学期来他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在班干部中,我定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大家意识到当班干部不是为了一时的光荣,应该更加以身作则,成为班级中各方面的示范。对于各方面不太自觉的同学,我让班干部和他们结成帮扶对象,班干部进步的同时也要帮助这些后进生一同进步,效果比较明显。班主任和同学也为这些干部进行打分、评比,为期末的干部考核、评比打下基础。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细选出一些优秀的班干部,并对他们进行培养和鼓励,这样对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将有很大的帮助。如何选班级干部才能成功?我个人经验认为选学习一般,但思想好、群众基础好且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对班主任的帮助较大。班干部选定之后,要进行具体的分工,明确班干部各自具体的职责,并教给他们正确的工作方法,指导并帮助他们开展工作。利用班干部,班主任可多了解学生。在班干部工作有成绩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工作有失误时,需要更细心地引导他们开展工作,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热情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克服缺点,重新树立威信和信心。对待班干部,应该以表扬为主,尽量少去批评,个别事情要放胆、放心地让他们去做,信任他们,支持他们。逐步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如出黑板报、安排值日、安排劳动等。当然平时多同他们谈心,更加严格要求他们,让他们认识到:班干部应该带好头,给同学们做好榜样。

四、关爱学生更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关爱学生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严格要求。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严格执行行为规范,同时要求学生有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在事实的基础上要一抓到底,决不姑息。但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前提是教师要尊重学生。部分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可能过分关注“严格”,而忘记了对学生的尊重,以致经常发生一些体罚学生的情况,这样则是不可取的。因此要求班主任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度,并时刻记住尊重学生。这样严格起来学生才能接受,才能起到教育的结果。公务员之家

五、工作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班主任是个非常琐碎繁杂的工作,所以最容易虎头蛇尾。作为班主任不要抓一段时间,放松一段时间,贵在“恒心”。坚持日日如是,不放松任何一个时间,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就是顽石般的学生,也终会有被感动转化的一天。

这里特别提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于班级个别“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后进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往往缺乏信心,自卑感很深,他们往往会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所以才会无所顾忌的屡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一定要掌握工作方法,切忌情绪激动,言语不慎,而要宽容大度,用耐心、恒心去说教他们。同时多采用“激励教育法”,在同学面前多表扬他们的优点,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多给他们创造发挥自己某些特长的机会,这样可增加“后进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在此基础上,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且改正过来。

六、做到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有个教育家说过:“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时刻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他们“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经验范文篇10

小额信贷,顾名思义,额度小。需要这种资金的人,一定是穷人。格拉米乡村银行gb明确规定只有无地(landless)或无财产(assetless)的人才有资格成为gb的成员。所谓无地,是指土地少于半公顷的人;所谓无财产,是指全部财产折合成现金达不到一公顷土地价值的人。gb贷款对象在加入小组时,100%符合这个条件。马来西亚利用gb模式实施的aim扶贫项目则明确使用另一个标准,即国家贫困钱以下80%最贫困的人口。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bri)被视为福利主义的代表,经常被讨论其目标问题。但是它的贷款对象依然是正规金融系统无法覆盖的小农,一般是在农村中收入较低的20%人群中选择有还贷能力的人。

2.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穷人自己的组织

农户自助组织的建立是小额信贷项目成功的关键,因为它不仅是贷款传递的渠道,也是交换思想的论坛。没有在自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组织,小额信贷活动将永远依赖外部的指导和帮助,没有自我生存能力。

大部分小额信贷项目比较严格地遵守gb模式组织小组和中心,也有一些国家做了变更。菲律宾esa-k项目,是由2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其规模实际上接近于gb的一个中心。虽然没有严格的中心会议制度,但是每个成员都必须自愿参加,每个小组都必须取得共识:增加资金的积累,扩大经营规模,改进管理能力,并承诺在其他成员发生还款困难时相互帮助。他们在一起接受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培训。每2-5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由项目工作人员同他们保持联系。3.同政府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和良好关系,得到政府各方面支持

gb从一成立到现在,一直同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政府为银行提供的便利条件是:(1)提供资金支持,以4%-5%的利息向gb提供贷款,累计超过50亿达卡;(2)法律支持,允许银行以非政府组织的形式从事金融活动;(3)政府支持,对银行提供免税的优惠政策。

马来西亚用gb模式实施的aim扶贫项目。在1986年发起时是一个非政府、非赢利的研究性项目,到1997年,该机构已经在马来西亚13个州的9个建立了35个营业所,有461个雇员。覆盖的贫困农户为48,000(占全国贫困人口一半以上),其贷款总额达到7500万美元,贷款余额2560万美元,小组基金720万美元,其规模和影响仅次于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马来西亚政府对该机构的支持表现在宏观政策和财务帮助两个方面,具体有:

aim在建立时就明确,自己是作为政府设计的扶贫信贷活动的一种补充形式,一种可能的替代方案,而不是要取代政府的作用。aim董事会成员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同时聘请一些高级政府官员为顾问。机构的日常运行保持相对独立,但是同政府的政策保持一致。在进行技术推广时,aim也向从联邦直到乡村的各类、各级部门寻求帮助(如兽医、农艺、渔业和市场等)。

在马来西亚第七个发展计划中,政府向aim项目提供了2亿吉林特(马来西亚货币名称)的无息贷款,在aim全部本金中,政府提供的贷款约占59%。从aim建立的1986年到1995年,马来西亚政府为该机构无偿提供了2700多个吉林特的财政拨款,以作为机构运行费。

4.独立的组织系统和经营机构,以非政府操作为主

尽管各国成功的小额信贷活动都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他们都是作为独立的组织系统存在的,并且按照金融市场的规则独立运行。即使政府实施的小额信贷项目,也有自己独立的工作系统和运行方式。

非政府的小额信贷机构是当前的主流。印度成功的小额信贷项目是自我就业妇女协会,一个非盈利、非政府的准金融机构。巴基斯坦有一个非盈利、非政府的第一妇女银行在从事类似于gb的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

即使是政府操作的小额信贷项目,也必须有自己独立的工作系统和管理方式。国际一般经验表明,如果以行政组织加上行政手段管理小额信贷,很容易导致项目失败。在80年代,菲律宾、印度和巴基斯担等国都曾经得到国际组织的帮助,由政府出面在农村地区大规模推广小额信贷项目。

[

但是,这些国家的政府在重复着他们操作其他国际项目时的共同错误:有办法从国际组织拿到钱,却没有能力用这些钱为穷人服务。传统贴息贷款的弊病在这些官方大规模推广的小额信贷项目中无法得到克服:官员腐败、目标偏离、利益漏出、还贷率低等等。最后,这些项目都失败了。

5.鼓励穷人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