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片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24 07:52:02
科教片范文篇1
2)教育警示作用。科教片以自己特有的严谨和严肃,真实反映事件发生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教育警示价值。如2005年是全国煤矿事故频发之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尤为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投拍一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电影科教片《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
3)服务社会。科教片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农村缺少培训和学习的环境中,科教片的运用显得意义尤为重大。在电影刚刚发展的初期阶段,国内最早拍摄的电影系列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在农业和科技培训中。如当时金陵大学拍摄的很多农业方面的科教片,播出后农民学习热情,施教效果很好。
科教片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观看和调查,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1)科学性太强。传统的科教节目长期以来都是向观众“灌输科学知识”,观众在面对科学的时候,感觉都是高深莫测,无法理解,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2)拍摄者自身缺乏科学知识。科教片反映科学的最新发展,但科教片的拍摄者往往缺乏这种科学素养,造成拍节目的人并不了解科学,而了解科学的人却不会拍节目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
3)故事性不强。由于知识的抽象性和深奥性,枯燥难懂一直困扰着科教类节目的发展。一些科学专用词语、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让观众理解和接受起来觉得晦涩难懂。
4)新技术应用不够。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知识的发展,科教片也开始运用电脑动画来表现不易拍摄的镜头。但是总体来看,这些技术的运用还是不够。
科教片能给观众展示平时接触不到或者很难接触到的知识,这本身就能满足很多观众的好奇心,如神奇的自然、神奇的宇宙等,所以观众对于科教片的需要也是迫切的,科教片也是很有市场的。那么科教片的发展有什么策略,我们针对上述问题一一展开讨论。
1)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深入浅出。科学并不是距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的神明,而是跟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教片在制作过程中应该贴近现实,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共鸣。如北京有线电视台从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引进的《自然探索》和《科学探索》,这2档节目自引进以来,收视率就一直在有线台名列前茅。因为这2档节目是以一种平等的、互视的目光去打量观众,只有这样,才会引起撞击,才会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2)编剧和拍摄的沟通很重要。科教片最重要的不是讲述的内容,而是讲述的目的。在科教片的拍摄过程中,人员选择很重要。编剧和拍摄者必须要沟通好,编剧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得首先把要拍摄的东西吃透,把握好片子的主导思想,通过看似散碎的镜头讲述科学知识。如刷新科教片收视纪录的《宇宙与人》在短短60分钟里用一种平等的视角向观众讲述了宇宙的故事,把那些听起来高深莫测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而有趣,成功挑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3)故事化。故事化是科教类节目通俗化和吸引广大观众最有效的手段。知识融入到个别事例中后,才会有悬念,有情节,让观众更感兴趣。将知识于人密切联系在一起,人是故事的参与者,科学知识于人有益才会引起人们的关心。如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故事会》《致富经》《今日说法》等栏目,总是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来传播经济、法律知识,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分析为人们释疑解惑。把事件当作知识的载体,这是讲故事的需要,同时也是电视形象化表现的需要。
科教片范文篇2
关键词:科教片现状策略
一、在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方针中,科教片有其特殊的地位,它以唯物主义世界观,有效应用电影、电视手段,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弘扬科学精神,受到影视创作者的重视和广大影视观众的青睐。目前来看,科教片所表现的内容非常广阔,涉及自然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在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
1)宣传自然与科学知识。科教片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宣传科学成果的最新发展,拓宽广大收看者的知识视野,如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多数人都印象深刻。
2)教育警示作用。科教片以自己特有的严谨和严肃,真实反映事件发生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教育警示价值。如2005年是全国煤矿事故频发之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尤为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投拍一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电影科教片《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
3)服务社会。科教片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农村缺少培训和学习的环境中,科教片的运用显得意义尤为重大。在电影刚刚发展的初期阶段,国内最早拍摄的电影系列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在农业和科技培训中。如当时金陵大学拍摄的很多农业方面的科教片,播出后农民学习热情,施教效果很好。
科教片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观看和调查,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1)科学性太强。传统的科教节目长期以来都是向观众“灌输科学知识”,观众在面对科学的时候,感觉都是高深莫测,无法理解,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2)拍摄者自身缺乏科学知识。科教片反映科学的最新发展,但科教片的拍摄者往往缺乏这种科学素养,造成拍节目的人并不了解科学,而了解科学的人却不会拍节目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
3)故事性不强。由于知识的抽象性和深奥性,枯燥难懂一直困扰着科教类节目的发展。一些科学专用词语、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让观众理解和接受起来觉得晦涩难懂。
4)新技术应用不够。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知识的发展,科教片也开始运用电脑动画来表现不易拍摄的镜头。但是总体来看,这些技术的运用还是不够。
二、科教片能给观众展示平时接触不到或者很难接触到的知识,这本身就能满足很多观众的好奇心,如神奇的自然、神奇的宇宙等,所以观众对于科教片的需要也是迫切的,科教片也是很有市场的。那么科教片的发展有什么策略,我们针对上述问题一一展开讨论。
1)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深入浅出。科学并不是距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的神明,而是跟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教片在制作过程中应该贴近现实,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共鸣。如北京有线电视台从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引进的《自然探索》和《科学探索》,这2档节目自引进以来,收视率就一直在有线台名列前茅。因为这2档节目是以一种平等的、互视的目光去打量观众,只有这样,才会引起撞击,才会勾起观众的好奇心。2)编剧和拍摄的沟通很重要。科教片最重要的不是讲述的内容,而是讲述的目的。在科教片的拍摄过程中,人员选择很重要。编剧和拍摄者必须要沟通好,编剧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得首先把要拍摄的东西吃透,把握好片子的主导思想,通过看似散碎的镜头讲述科学知识。如刷新科教片收视纪录的《宇宙与人》在短短60分钟里用一种平等的视角向观众讲述了宇宙的故事,把那些听起来高深莫测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而有趣,成功挑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3)故事化。故事化是科教类节目通俗化和吸引广大观众最有效的手段。知识融入到个别事例中后,才会有悬念,有情节,让观众更感兴趣。将知识于人密切联系在一起,人是故事的参与者,科学知识于人有益才会引起人们的关心。如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故事会》《致富经》《今日说法》等栏目,总是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来传播经济、法律知识,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分析为人们释疑解惑。把事件当作知识的载体,这是讲故事的需要,同时也是电视形象化表现的需要。公务员之家
科教片范文篇3
2)教育警示作用。科教片以自己特有的严谨和严肃,真实反映事件发生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教育警示价值。如2005年是全国煤矿事故频发之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尤为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投拍一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电影科教片《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
3)服务社会。科教片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农村缺少培训和学习的环境中,科教片的运用显得意义尤为重大。在电影刚刚发展的初期阶段,国内最早拍摄的电影系列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在农业和科技培训中。如当时金陵大学拍摄的很多农业方面的科教片,播出后农民学习热情,施教效果很好。
科教片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观看和调查,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1)科学性太强。传统的科教节目长期以来都是向观众“灌输科学知识”,观众在面对科学的时候,感觉都是高深莫测,无法理解,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2)拍摄者自身缺乏科学知识。科教片反映科学的最新发展,但科教片的拍摄者往往缺乏这种科学素养,造成拍节目的人并不了解科学,而了解科学的人却不会拍节目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
3)故事性不强。由于知识的抽象性和深奥性,枯燥难懂一直困扰着科教类节目的发展。一些科学专用词语、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让观众理解和接受起来觉得晦涩难懂。
4)新技术应用不够。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知识的发展,科教片也开始运用电脑动画来表现不易拍摄的镜头。但是总体来看,这些技术的运用还是不够。
科教片能给观众展示平时接触不到或者很难接触到的知识,这本身就能满足很多观众的好奇心,如神奇的自然、神奇的宇宙等,所以观众对于科教片的需要也是迫切的,科教片也是很有市场的。那么科教片的发展有什么策略,我们针对上述问题一一展开讨论。
1)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深入浅出。科学并不是距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的神明,而是跟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教片在制作过程中应该贴近现实,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共鸣。如北京有线电视台从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引进的《自然探索》和《科学探索》,这2档节目自引进以来,收视率就一直在有线台名列前茅。因为这2档节目是以一种平等的、互视的目光去打量观众,只有这样,才会引起撞击,才会勾起观众的好奇心。2)编剧和拍摄的沟通很重要。科教片最重要的不是讲述的内容,而是讲述的目的。在科教片的拍摄过程中,人员选择很重要。编剧和拍摄者必须要沟通好,编剧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得首先把要拍摄的东西吃透,把握好片子的主导思想,通过看似散碎的镜头讲述科学知识。如刷新科教片收视纪录的《宇宙与人》在短短60分钟里用一种平等的视角向观众讲述了宇宙的故事,把那些听起来高深莫测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而有趣,成功挑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3)故事化。故事化是科教类节目通俗化和吸引广大观众最有效的手段。知识融入到个别事例中后,才会有悬念,有情节,让观众更感兴趣。将知识于人密切联系在一起,人是故事的参与者,科学知识于人有益才会引起人们的关心。如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故事会》《致富经》《今日说法》等栏目,总是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来传播经济、法律知识,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分析为人们释疑解惑。把事件当作知识的载体,这是讲故事的需要,同时也是电视形象化表现的需要。
科教片范文篇4
论文摘要:科教片在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中占据特殊的地位,研究科教片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对于科教片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科教片的现状谈起,运用相关的科教片实例论证了科教片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keywordsscienceandeducationalfilm;actuality;strategies
actualityanddevelopmentalstrategiesofscienceandeducationalfilm//guofeng,lihuanqin
abstractscienceandeducationalfilmplaysaspecialroleinthedevelopmentofgreatstratagem,soitisimportanttostudytheactualityanddevelopmentalstrategiesofscienceandeducationalfilm.thisessaydemonstratesthedevelopmentalstrategiesofscienceandeducationalfilmillustratedbysomeexamples.
在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方针中,科教片有其特殊的地位,它以唯物主义世界观,有效应用电影、电视手段,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弘扬科学精神,受到影视创作者的重视和广大影视观众的青睐。目前来看,科教片所表现的内容非常广阔,涉及自然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在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
1)宣传自然与科学知识。科教片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宣传科学成果的最新发展,拓宽广大收看者的知识视野,如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多数人都印象深刻。
2)教育警示作用。科教片以自己特有的严谨和严肃,真实反映事件发生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教育警示价值。如2005年是全国煤矿事故频发之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尤为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投拍一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电影科教片《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
3)服务社会。科教片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农村缺少培训和学习的环境中,科教片的运用显得意义尤为重大。在电影刚刚发展的初期阶段,国内最早拍摄的电影系列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在农业和科技培训中。如当时金陵大学拍摄的很多农业方面的科教片,播出后农民学习热情,施教效果很好。
科教片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观看和调查,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1)科学性太强。传统的科教节目长期以来都是向观众“灌输科学知识”,观众在面对科学的时候,感觉都是高深莫测,无法理解,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2)拍摄者自身缺乏科学知识。科教片反映科学的最新发展,但科教片的拍摄者往往缺乏这种科学素养,造成拍节目的人并不了解科学,而了解科学的人却不会拍节目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
3)故事性不强。由于知识的抽象性和深奥性,枯燥难懂一直困扰着科教类节目的发展。一些科学专用词语、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让观众理解和接受起来觉得晦涩难懂。
4)新技术应用不够。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知识的发展,科教片也开始运用电脑动画来表现不易拍摄的镜头。但是总体来看,这些技术的运用还是不够。
科教片能给观众展示平时接触不到或者很难接触到的知识,这本身就能满足很多观众的好奇心,如神奇的自然、神奇的宇宙等,所以观众对于科教片的需要也是迫切的,科教片也是很有市场的。那么科教片的发展有什么策略,我们针对上述问题一一展开讨论。
1)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深入浅出。科学并不是距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的神明,而是跟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教片在制作过程中应该贴近现实,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共鸣。如北京有线电视台从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引进的《自然探索》和《科学探索》,这2档节目自引进以来,收视率就一直在有线台名列前茅。因为这2档节目是以一种平等的、互视的目光去打量观众,只有这样,才会引起撞击,才会勾起观众的好奇心。2)编剧和拍摄的沟通很重要。科教片最重要的不是讲述的内容,而是讲述的目的。在科教片的拍摄过程中,人员选择很重要。编剧和拍摄者必须要沟通好,编剧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得首先把要拍摄的东西吃透,把握好片子的主导思想,通过看似散碎的镜头讲述科学知识。如刷新科教片收视纪录的《宇宙与人》在短短60分钟里用一种平等的视角向观众讲述了宇宙的故事,把那些听起来高深莫测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而有趣,成功挑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3)故事化。故事化是科教类节目通俗化和吸引广大观众最有效的手段。知识融入到个别事例中后,才会有悬念,有情节,让观众更感兴趣。将知识于人密切联系在一起,人是故事的参与者,科学知识于人有益才会引起人们的关心。如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故事会》《致富经》《今日说法》等栏目,总是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来传播经济、法律知识,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分析为人们释疑解惑。把事件当作知识的载体,这是讲故事的需要,同时也是电视形象化表现的需要。
科教片范文篇5
关键词:科教片现状策略
在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方针中,科教片有其特殊的地位,它以唯物主义世界观,有效应用电影、电视手段,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弘扬科学精神,受到影视创作者的重视和广大影视观众的青睐。目前来看,科教片所表现的内容非常广阔,涉及自然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在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
1)宣传自然与科学知识。科教片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宣传科学成果的最新发展,拓宽广大收看者的知识视野,如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多数人都印象深刻。
2)教育警示作用。科教片以自己特有的严谨和严肃,真实反映事件发生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教育警示价值。如2005年是全国煤矿事故频发之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尤为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投拍一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电影科教片《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
3)服务社会。科教片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农村缺少培训和学习的环境中,科教片的运用显得意义尤为重大。在电影刚刚发展的初期阶段,国内最早拍摄的电影系列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在农业和科技培训中。如当时金陵大学拍摄的很多农业方面的科教片,播出后农民学习热情,施教效果很好。
科教片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通过观看和调查,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1)科学性太强。传统的科教节目长期以来都是向观众“灌输科学知识”,观众在面对科学的时候,感觉都是高深莫测,无法理解,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2)拍摄者自身缺乏科学知识。科教片反映科学的最新发展,但科教片的拍摄者往往缺乏这种科学素养,造成拍节目的人并不了解科学,而了解科学的人却不会拍节目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
3)故事性不强。由于知识的抽象性和深奥性,枯燥难懂一直困扰着科教类节目的发展。一些科学专用词语、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让观众理解和接受起来觉得晦涩难懂。
4)新技术应用不够。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知识的发展,科教片也开始运用电脑动画来表现不易拍摄的镜头。但是总体来看,这些技术的运用还是不够。
科教片能给观众展示平时接触不到或者很难接触到的知识,这本身就能满足很多观众的好奇心,如神奇的自然、神奇的宇宙等,所以观众对于科教片的需要也是迫切的,科教片也是很有市场的。那么科教片的发展有什么策略,我们针对上述问题一一展开讨论。
1)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深入浅出。科学并不是距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的神明,而是跟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教片在制作过程中应该贴近现实,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共鸣。如北京有线电视台从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引进的《自然探索》和《科学探索》,这2档节目自引进以来,收视率就一直在有线台名列前茅。因为这2档节目是以一种平等的、互视的目光去打量观众,只有这样,才会引起撞击,才会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2)编剧和拍摄的沟通很重要。科教片最重要的不是讲述的内容,而是讲述的目的。在科教片的拍摄过程中,人员选择很重要。编剧和拍摄者必须要沟通好,编剧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得首先把要拍摄的东西吃透,把握好片子的主导思想,通过看似散碎的镜头讲述科学知识。如刷新科教片收视纪录的《宇宙与人》在短短60分钟里用一种平等的视角向观众讲述了宇宙的故事,把那些听起来高深莫测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而有趣,成功挑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3)故事化。故事化是科教类节目通俗化和吸引广大观众最有效的手段。知识融入到个别事例中后,才会有悬念,有情节,让观众更感兴趣。将知识于人密切联系在一起,人是故事的参与者,科学知识于人有益才会引起人们的关心。如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故事会》《致富经》《今日说法》等栏目,总是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来传播经济、法律知识,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分析为人们释疑解惑。把事件当作知识的载体,这是讲故事的需要,同时也是电视形象化表现的需要。
科教片范文篇6
现在看来,这是一部非常普通的科教片。
但就是这部名为《优质烤烟栽培技术》的科教片,对河南省,甚至全国加快烟叶生产技术推广产生了很大影响。
“我掌握的烟叶技术,大部分都是从这部科教片上学的。”现任河南省许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生产科科长李跃峰说。
上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来面对生产队的烟叶技术推广方式转变为面对一家一户。
“这给技术普及带来很大困难,有限的技术人员面对众多烟农,一些新技术很难及时推广。”
距拍摄第一部烤烟生产科教片已经20多年了,作为最先提出拍摄这部科教片的项安楚,向记者谈起了摄制这部片子的前前后后。
项安楚,今年已81岁,从1953年起,就在许昌从事烟叶生产技术推广工作。1983年许昌烟草公司组建后,进入许昌烟草公司,作为许昌烟叶生产的总农艺师,一直工作到1993年才从岗位上退下来。
“这部科教片,是我组织拍摄的。”项安楚说,当时,烟叶生产满足不了工业生产的需要。为提高烟叶生产水平,1985年,中国烟草总公司组织烟叶生产考察团去巴西考察,作为成员之一的项安楚参加了这次考察。
“真是不虚此行。那次考察学到了不少烤烟生产先进技术。比如起垄栽培,此前我们都是平栽。”
那次考察回来后,许昌每次开有关烟叶的会议,都让项安楚讲讲技术方面的问题。讲的内容既包括从国外学到的新技术,也包括许昌当地总结的先进栽培经验,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乔庄经验”。
乔庄经验是襄城县乔庄生产队在20世纪60年代总结出的烤烟生产经验,主要内容是“五匀、三一致”,即施肥匀、栽植匀、保苗匀、平顶匀、锄地匀,烟棵高矮一致、叶片大小一致、烟叶成熟一致。
“乔庄经验在生产队的时候推广比较顺利,后来把各家各户集中起来很困难。”
对于这些先进的生产技术,虽然逢会必讲,但面对的大多是领导干部,当时许昌也成立了烟草学校,但培训的都是技术人员。而且即便对烟农进行集中培训,只靠口头的讲述,没有形象的演示,烟农也很难掌握。
“怎么把先进的技术尽快让广大烟农掌握,我想到了拍电影。”
项安楚向当时的许昌烟草公司副经理邢应试(主持工作)、党委书记韩昭谈了这个想法,他们非常支持,决定拍一部关于烤烟生产技术的科教片。
“拍电影可不能马马虎虎,必须保证介绍的生产技术都是先进的。”
拍摄前,项安楚来到郑州烟草研究所(现郑州烟草研究院)向时任名誉所长的朱尊权请教,他也非常支持,认为这是推广技术最好的办法。项安楚按照朱尊权的建议,先写了个脚本,交给河南电影制片厂。然后又去向朱尊权请教,并聘请他当顾问。
“河南电影制片厂派了两名同志负责拍摄,许昌烟草公司专门安排了一部客货两用车运载摄录设备。”
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整个拍摄过程非常顺利。
“那段时间,吃完早饭就去拍片子。群众非常支持,认为这是件很荣耀的事情。”
从1986年2月整地、起垄、育苗开始拍摄,一直到8月烟叶烘烤收购才拍摄完毕。
1988年,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工作会议上,这部科教片上映了。
“当时在会上播放的那个拷贝,当场就被其他烟区代表要走了。”
那次会议后,全国许多烟区给许昌烟草公司打电话或发信件,要求提供这部科教片的拷贝。
在许昌烟区,这部科教片通过乡镇电影放映队在各村巡回放映。
“在放映故事片之前,都先播放这个科教片。”
科教片范文篇7
[关键词]科教影视;两种文化;实证主义;功利主义;科学的人文价值
世纪之交,邪教和伪科学在中华大地上为非作歹,多行不义。在反对邪教和伪科学的斗争中,科学被政府和公众反复地强调。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已成为时代的呼声。作为科学传播的主体和方式,科教影视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在两种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对立的背景下,我国的科教影视忽视了人文文化对科学文化的关怀,在作品中排斥包括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内容,使它不仅弱化了自身与国外同一领域的竞争力,而且影响着对公众的科学启蒙,公众无法从科教影视中全面认识科学,反思已成为中国科教影视的必然过程。
一、我国科教影视的困境
90年代以来,在改革的深化进程中,科技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同时,科学分科化趋势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成为必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以视听方式传播科学的科教影视较之以往有所突破,也有所创新。但参照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教影视,相对于科教影视在科学传播中的应有地位,我国科教影视的滞后与肤浅是显而易见的。
1.播出量少,栏目稀缺
调查显示,在美国,1997年每个美国人平均收看电视432小时,其中72小时是科学节目。中国科协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项目负责人李大光通过另一项调查获知,我国公众获得科技信息的渠道分别是:通过报纸、杂志渠道的有56.7%,图书为7.9%,广播11.9%,电视66.1%。就是在这样一个拥有3.5亿台电视机,而且观众对它的依赖性较强的国度里,科学节目占电视播出量的比例,还不到1%。
在电视节目进入栏目化生存的阶段后,节目类型的寿命和制作与栏目的数量和质量息息相关了。1995年,我国第一个大型科普栏目《科技之光》在武汉电视台创办,同时武汉台也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地方科技频道。随着“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正式提出,中央电视台才于1997年和1998年相继创办《科技博览》和《走近科学》两大科普栏目,而独立的科技频道在部级电视台中仍是一个空白点。与此同时,各地方台还大量引进美国“探索”和“国家地理杂志”等科技影视频道的节目进行重新包装。但是,真正有中国特色的科教栏目依然寥若晨星。
2.知识量大,精神稀缺
不管是科教电影厂制作的“拷贝”,还是科教电视栏目策划的节目,知识科普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我国的科教影视以青少年或所谓的“科盲”为受传对象,以传授作为物质层面的科学技术知识为主,视听语言浅化为对科学知识的解读和介绍。考察中央台的两档栏目,《科技博览》被放在黄金时间播出,节目长度为5分钟,它主要是介绍最新的科学发明和科技信息;《走近科学》又分为《科学生活》、《科学关注》、《科学人物》、《科学发现》和《科学论坛》五大板块,除《科学人物》涉及到了科学的人文价值,其他板块依然是偏重传播科学知识,传递科技信息。与之相对,作为精神层面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我国科教影视中却体现较少。从传统意义上讲,所有科学知识都很重要,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而且具有更替性。可是和科学相关的许多内容涉及到人文的、精神的东西,它们是相对稳定的。如果忽视了这些内容,观众对科学本质的把握将是片面的。
3.功利宣传泛化,异化现象反思稀缺
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在《用“科学传播”替代“科学普及”》这篇文章中指出:“传统的科学普及把自己规定成一个科学知识的居高临下的单向传播过程。这个规定还有一个潜台词,就是科学技术都是好的,都是有正面价值的。”①在我国科教影视中,这样的前提预设的确根深蒂固。因而通过科教影视表达的都是科学的“工具理性”,即科学万能。科学的异化现象在科学影视中却遭到排斥。这样的后果便是受众在观看科教片或科教节目后,只能感受到科学控制自然、改造人类社会的力量,产生对科学技术价值与人的价值相互关系的单向认定,同时他们在现实中目睹的异化现象却不能得到解释,从而导致科学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国科教影视在创作和策划时,应全面理解科学的技术价值,适当地在节目中传播科学的异化现象,让观众全面审视科学技术。反观西方的科教影视界,他们的认识要深刻得多。在经历了工业社会的熏陶后,面对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他们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因而在科教片中,科学的异化现象得以揭露。除此以外,他们还在反映自然环境的科教片中注入了生态伦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反异化理念,使节目有了“人味”,传播效果非常显著。
4.社科类精品多,自然类精品稀缺
科学的外延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科教影视也有自然科学题材、社会科学题材和人文科学题材之别。1985年以前的我国科教影视,社科类作品相对较弱,而自然类作品则硕果累累。从1955年至1985年,自然类科教片在国内获奖180余次,国际获奖37次。进入90年代,伴随着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以人类学记录片为代表的社科类题材飞速发展,涌现出《藏北人家》、《最后的山神》、《神鹿啊,神鹿》等人类学纪录片精品,不仅给观众以审美享受,而且为人类学研究和普及提供了宝贵的视听材料。但是,自然科学题材的科教片却走入了低谷,精品难产。直至2000年,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推出《宇宙与人》获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才引起了科教影视界的轰动。尽管如此,我国科教影视界存在的题材发展的不平衡性仍未被打破,自然类精品目前仍是被关注的热点。
二、我国科教影视的观念误区
我国科教影视发展之所以困难重重,投入有限,市场运作不善,制作水平不高等因素都还是次要的。发展缓慢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观念的误区,即在我国科教影视的创作观念中,严重忽视了科学的人文价值,排斥科学的人文背景。误区的存在实质上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分裂与对立在科教影视创作观念中的投影。对于一个尚处于“前现代”的国家,在现代化的艰苦历程中,两种文化的矛盾似乎成为一种必然。西方已经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因而当发达国家从工业化社会迈向后工业化社会的时候,两种文化的整合在反思中便成为思想潮流。在整合思潮的影响下,西方的科教影视才体现出了强烈的人文关怀。相对来说,两种文化在前现代背景下的中国正重复着西方过去的对立和分裂,科学的技术价值和物质层面被绝对化,科学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层面被忽视和否定。如此,我国科教影视在内容上失去了“人性”,呈现出单向度的科学价值取向。当然,两种文化的对立带给我国科教影视很多负面影响,不是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科学观、科普观和科教电影传统等观念形态的异化来实现的。
1.科学观的误区
科教影视的编导或策划人在构思、拍摄和编辑时,创作意识上总是受一定科学观的制约。全面反映科学本质的科学观,必须引导科教影视的制作,既有效地传播科学又给观众以审美享受;片面或错误的科学观,则会误导科教影视的价值观照,最终误导受众。
现阶段由于受实证主义科学和功利主义科学观两种片面的科学观的影响,我国科教影视只注重知识的传播,忽视科学精神的传播;偏重宣传科学的功利性,忽视科学的异化现象。实证主义科学观强调科学与人文两个世界的截然区分,它强调自然科学是唯一种类的科学,强调认识世界和体验世界的异质性,强调只有自然科学在认识上才是有意义的,而一切人文文化在认识上是无意义的。胡塞尔对实证主义科学观的总结非常精练,就是“科学观念被实证地简化为纯粹事实的科学。科学的‘危机’表现为科学丧失生活意义。”②既然科学在实证主义科学观中被等价为“事实”,那么作为“事实”的解释形式,科学知识自然成为科学传播的要义,甚至是唯一要义。而科学的人文价值却由于认识和体验的分离在“简化”的过程中被隐去。科教影视作品也因此没有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家、科学美,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只有科学的知识外壳。这类科教影视作品播得越多,居高临下的教化感就越强。
相对于实证主义科学观,功利主义科学观对我国科教影视的观念误导要隐蔽得多。它将科学、人和社会作为统一体来思考,强调科技进步推动社会进步,科学不仅应当服务于人,而且能够服务于人;强调科学是造福人类的唯一手段,不具备终极意义。由于功利主义确立了科学技术价值与人的价值的一致性,肯定了科学在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进步作用,因而吻合了我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我国科教影视作品为宣传“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种战略,很容易就迎合了这种观念。在屏幕上,观众看到的只是科学的全能,是科学作为另一种“万能的神”的存在。其实,功利主义隐藏了自身的缺陷。首先它以“科学技术价值与人的价值的一致性”在逻辑上偷换了“科学价值(包括技术价值和人文价值)与人的价值的一致性”,消隐了科学的人文价值,所以在我国科教影视作品中,观众只能看到科学技术多么伟大,而科学人文价值的空气相当稀薄。其次,功利主义忽视科学的异化现象,科教影视作品也对此视而不见,从而造成观众的迷茫,上文已作了分析,此处不在重复。
2.科普观的误区
科教影视是科学普及的形式之一,科普观的发展必然影响科教影视的走向。吴国盛教授认为:“1949年以后的科普创作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所以提倡应用性,实用性;第二是服务于意识形态的需要,所以用于论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品不少。屈从于这‘两个服务’的科普作品很难有自己长久的生命力。”③尽管吴教授强调的是文字作品,然而在科教影视领域,这种观念依然存在。1962年第一次全国科教片会议之后,聂荣臻题词道:“科学教育电影是普及生产斗争知识和科学实验成果,宣传唯物主义的一件有利工具,应该努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④只要回顾中国科教影视的历史,就能发现从1949年到1985年,科教影视作品大多是关于农业生产和医疗保健的。可见不管在政策上还是在实践中,“两个服务”的痕迹在我国科教影视领域中是非常明显的。90年代以后,中国的科普观虽然突破了“两个服务”的无形框框,呈现出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可是整体来看仍然停留在传统意义上。
传统科普观支配下的中国科教影视呈现出与西方发达国家科教影视的异质性。在我国是用“意图”来衡量科教片,认为科教片的作用主要是知识传播;在西方是用“效果”来衡量科教片,主张科教片的作用是传播科学精神,唤醒或激起人们对科学的热受。因此,我国的科教影视作品人的内容少,物的内容多;科学精神少,科技知识多;科学审美少,科学认识多。其实世界影视历史上有些经典作品的创作初衷纯粹是个人感悟和审美追求,但在学术上仍有科普价值和科研价值。众所周知,弗拉哈迪摄制的《北方的纳努克》标志着人类学纪录片的诞生,它为研究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习惯和生存状态提供了最直观的资料。埃里克·巴尔诺却认为:“弗拉哈迪从事这项工作,与其说是由于学术上的原因,不如说是出自深远的个人原因,但结果都是一样。”⑤因而我国的科教影视要有质的飞跃,科普观的更新是重要前提。
3.科教电影传统的误区
回顾我国科教影视的历史,电影制片多于电视制作,并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在科教电影的传统中,有两点片面认识值得关注,因为它们至今仍存在于科教电影中,并已扩散到科教电视节目。
第一是对“科学内容”的片面认识。在传统观念中,我国科教电影强调科教片必须有严格的科学内容,而科学内容又被简单化为科学知识。至于科学家及其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则被局限于纪录片或故事片的范围。“尽管那些纪录片、故事片触及的题材都和科学有关,但这两个片种都不深挖科学内容,一掠而过只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事迹。科教片则完全不同,主要是讲述科学知识……任何以纪录片或故事片来冒充、顶替科教片的做法都是有害的。”⑥像这样的观念在当时只能是传播科学知识的物质外壳,科学的人文内容被排斥到了其他片种,两种文化在科教电影的传统中尖锐对立。
第二是对科教片艺术性的片面认识。传统的科教电影观虽不完全反对借用一些艺术手法来丰富科教片的艺术表现力,但是“借用”有着严格的题材范围,被限定于地理风光和科学考察两种类型之中。自然类科教片在当时是不允许存在艺术性的。传统观念认为:“科学知识本身就很有趣,很有魅力的,也是充满曲折和斗争的,并不需要游离科学内容硬加什么艺术性。”⑦诚然,矫揉造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于科教片必然弄巧成拙,然而传统观念否定的“艺术性”并非纯然的艺术表现手法,还包括了科学的人文内容。
[page_break]
三、我国科教影视的突破途径
我们不能否认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即使是传播科学精神等人文内容,也要依托科学知识。可现实却是两种文化的对立造成的对科学人文价值的忽略,从观念上抑制了我国科教影视良性循环,作品中的人文内容稀缺。走出困境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在传播内容中注入人文因素,突出科学的人文价值,使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统一于科教影视创作之中。科教影视作品的人文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主题——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对于中国科教影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恐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当务之急,更应看作长远战略,将之作为传播内容的重中之重。对于大众,科学曾被理解为物质的知识体系,其实科学也是一个思想体系、精神体系。科教影视要实现铲除邪教和消灭伪科学的社会功能,就必须在传播效果上使受众完成从科学的物质形象认识科学的精神形象认识的转变。因此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必然成为我国科教影视的主题。科学思想除本身具有十分丰厚的哲学意义,而且还强有力地影响着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和人文文化的更新和发展。科教影视的创作群体应着力于用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示出丰富的科学思想,揭示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的联系,通过影视手段沟通两种文化。科教影视所传播的科学精神,不仅包括追求逻辑上的自洽和寻求可重复的经验证据这两个学术层面,更应延伸到伦理道德领域,突出自由探索的精神、勇于批判的精神、大胆创新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精神。观众在潜移默化的精神感染下便自然而然领悟到科学的本质意义,激起对科学的热爱。
2.背景——自然与科学的人文环境
1999年8月11日出现千年最后一次日全食,土耳其的三个城镇是全球最佳观测点,观光者和专家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当地居民的生活秩序被打乱,甚至在三座城镇之间发生了矛盾。这是土耳其科教片《影子掠过的时候》的主要情节,这部科教片获得了2000北京国际科教电影电视展评会特别奖。它的成功之处不在于拍摄到了新奇的自然现象,而是揭示了千年最后一次日全食背后的人文景象——土耳其城镇和观光者,使自然现象在人文的大背景中得以展示,强调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只有自然的人文背景才能成为连接自然与人的桥梁。
另外,表现科学活动的人文背景也是十分必要的。科学与文化活动一样,也是一项人类的历史活动。它根植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土壤里。它也受时代、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具有时代性、历史性和人文性。离开人、社会、历史和文化这些人文背景来反映科学,是十分肤浅的。科教影视注重从人文背景的角度反映科学,有利于强化科学的社会意义,带给观众更开阔的视域和更深刻的内涵。
3.叙述——科学研究主体的活动
科教影视既要重视科学研究的课题——物质和知识,也要重视科学研究的主体——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科学史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的萨顿认为:“自然的研究必然是由人研究的。尽管这种研究是客观的,并且科学家们试图使它尽可能的客观,但是它仍然是以人类的经验和价值来观察解释一切的。科学不过是自然界以人为镜的反映。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始终是在研究人。因为我们只能通过人的大脑才能理解自然。”⑧科学研究主体的活动是人文性质的,就其本身而论更是一项高品位的认识活动、精神活动或文化活动,它涵纳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这就给了受众一个机会,通过解读科教影视作品的人文内容达到了解科学的目的。具有人文意味的科教影视作品应该以科研主体的活动为叙述主线,结构全篇。特别是对于传播科学精神,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观念形态的科学精神,其自身的抽象性是很难通过画面直观表现的。它的内涵都外化于科学研究主体的活动中。科教影视通过展现科学活动,让观众领悟其中的精神因素,从而激起观众对科学的热情。“国家地理杂志”创作的《开天辟地》可谓是一个范本。这部科教片要告诉观众关于“生物进化”的过程。但它并非以知识传递的形式简单交代这一过程,而是以达尔文出海考察为主线,通过他的野外研究揭示生物进化现象。在达尔文的考察中,观众不仅能了解进化论的一般知识,更能体察到进化论产生的背景以及达尔文个人的精神气质。如此观众便很容易理解达尔文反对特创论的坚毅,从而受到启迪。
4.细节——科学家的情感
科学家在从事科学活动时,除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外在目标,还有特定的价值目标,那就是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于这种思想的、理想境界的追求之中,凝结了科学家的深厚情感。用情趣性细节表现科学家的情感,是科教影视不能忽略的关节点。一部科教影视作品有了情感,才能打动观众,让观众主动地接受科学知识。“探索”频道的《星际探巡》在揭示情感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伽利略”号探测艇进入木星大气层后是否能够在被蒸发前传出数据,牵动着从事这项工作的科学家们的心。《星际探巡》用一位科学家的谈话和他的表情表达了当时复杂的情感。科学家说:“我就像参加最后的审判日。第二天,我不是在天堂就是在地狱。”接着镜头就切换到指挥中心的现场,再现科学家们焦急的等待以及成功后狂喜的情景。情趣性细节的使用立刻便使整部科技片具有了“人”气,令人过目难忘。
除了传播内容要注意观照科学的人文价值,在制作技巧上的创新也使科教影视富于浓烈的人文意义。风格化叙述和真实再现是较为有效的方式。风格化叙述是指解说词叙述的个人色彩鲜明,说话者的语调不像一个教育者,更似一个交流者。另外,人物访谈也不时穿插其中。人物访谈在这里已不再是背景的交代,而是和解说词一样成为推进叙述展开的方式,实质上也是风格化叙述。真实再现是用演员扮演和模拟场景的手段再现历史情景。国外的科教片经常用真实再现追叙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的科学活动或某些历史人物创新活动,节目引人入胜,人文意味强烈。
对于当今的中国大众,科学精神比起科学知识似乎更为急迫。因而科教影视必须突破传统的重围,在人文和科学的共同基点上传播科学,走向两种文化的融合。
注释:
①吴国盛:《用“科学传播”替代“科学普及”》,《光明日报――读书周刊》2000年11月2日第2版。
②埃德蒙德·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形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1版,第30页。
③吴国盛:《科普著作点评》,《文汇报》2000年12月30日。
④《科教电影简论》,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年第1版,第30页。
⑤埃里克·巴尔诺:《世界纪录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43页。
科教片范文篇8
1995年的金农工程开始至今已投入12亿元用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在依托国家公共数据通信网的基础上,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站体系,各农业部门都建立起服务本地区的农业信息网站。在城区以“百兆进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为目标和在农村以“宽带进乡入村”为目标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大力推进。到2012年,乡镇通宽带比例达到100%,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75%,农户宽带接入速率平均不低于2mb/s,采用xdsl接入方式的乡镇宽带接入能力接近30mb/s。
2我国农业科技传播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政府没有加强培训农业信息的使用者,农业生产者应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严重不足,影响了农业科技的传播和应用、农业生产、经营信息的及时统计、和利用;政府在农业科研方面投入增加较快,但是专门用于农业科技传播的投入不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老化,知识陈旧;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科技知识,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的能力严重不足。
2.2缺乏适合农业生产者能力和素质的专门网站
各地、各级政府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的农业网站,往往以宣传和介绍本单位工作为主,网站内容主要是文字和图片,缺少生动真实、形象直观的影像内容;缺乏为农业生产一线企业和农业生产者服务的理念,操作环节多,使用不方便。网站的传播内容缺乏针对性,使各种农业科技园区、各种农业合作社、专业户和农业产业链上的信息受众不能轻易找到所需的信息。
2.3农业科技信息更新慢,针对性不强
影视具有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特点。对知识基础单薄,文化水平不高的农业生产者来讲,通过影视进行农业科技的学习更是最佳的选择。但是由于拍摄创作农业科教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有艺术性和技术上的要求,许多网站不具备创作更新的能力,因此,出现影像信息更新慢、针对性差的问题。随着影视及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我国高清广播电视标准的公布,原有720×576分辨率的视频素材和成片已经不能满足播出标准和交流需要,建立高清视频资源库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2.4缺乏利益机制驱动
拍摄农业科教片的投入大,需要有前期人员的编导策划和硬件的投入;农业科教片的制作时间长,需要反复拍摄不同生长期农作物的生长变化;农业科教片受地域影响较大,不同自然条件使农作物的生长特点也各不相同,所以农业科教片往往只适合很小的某一部分地区,由此产生的效益与投入不成正比。大多数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站没有利益驱动去拍一些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教片。
2.5信息获取过程复杂
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农业信息需求者认为网络信息获取过程复杂,如有些网站只有通过注册才能使用,有些农民不会利用网络平台自己的问题,还有由于网页界面繁琐,难以从众多相关信息中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信息等。
3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农业科技传播的对策
3.1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条件下,培养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懂现代农业技术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尤为重要。农业信息化人才要肩负起研制和开发农业信息化应用软件的责任,设计开发与农业生产者的需求和应用能力相适应的网络用户终端,优化农业科技传播的基础设施条件。对农业科技传播的受众有准确的定位和了解,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群体的受众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以产生良好的农业科技传播效果。
3.2将影视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用于农业科技传播
影视是一种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农业科技传播方式。通过对100位不同群体的农业科技传播受众的分层调查,有62.5%的被调查者认为农业电视节目是获得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30%认为网络是获得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注重农业科技信息的影视加工和传播,建设大容量、高清标准的农业科技视频影像库,并不断制作传播最新农业科技信息的农业科教片充实影像库和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平台。农业网站拥有巨大发展潜力,要根据农业生产者的需求和应用能力来设计开发专门的网络客户端,使需求者能方便的进行搜索、观看和下载所需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
3.3构建农业科技传播服务体系
我国农业受众的整体特点是数量众多,但整体文化素质较低,职业科技文化和技能水平偏低,在传播领域属于弱势群体。加强对农民培训的同时可以通过构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来提高农业科技传播的效果。如建立“农业科技110”,建立农业科技传播与服务平台,建立信息农业实验示范基地,等,进而构建农业科技传播服务体系,扩大农民获得农业科技信息的途径,全方位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服务。
4结语
科教片范文篇9
1我国科教电视节目制作的现状
90年代以来,在改革的深化进程中,科技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同时,科学分科化趋势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成为必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以视听方式传播科学的科教电视节目较之以往有了更多的登场机会,也有了更大的突破和创新。但受限于我国受众的需求,以及科教节目在科学传播中的具有的历史地位与现状,我国科教电视节目从内容到形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1科教电视频道少,精品科教栏目少数据调查显示,1997年每个美国人平均收看电视432小时,其中72小时是科学类节目。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数亿电视观众的国家里,科教节目占电视播出量的比例,还不到1%。③尽管如今从中央到省市各级电台都相应的加大了科教栏目的播出力度,也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如今很多省市开设的某某农科频道而言,很多时候为了提高收视率,其农科类节目从播出时间到内容质量都无法得到保证,充斥大量广告和其他类型节目,这表明我国的科教电视频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我国,虽然不乏精品科教栏目,但节目数量和资金的匮乏也是不争的事实。
1.2科教电视节目的市场体制不成熟在全球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下,电视行业也在为着收视率拼得你死我活。在我国,科教电视节目发展停滞不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的科技电视节目创作者和电视机构还缺乏相应的市场意识。我国的科教电视就像温室的花朵,缺乏相应的竞争机制和市场的考验,也就不能很好的提高科技电视节目的质量。科教电视节目在观众定位等方面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局限,加上脱离市场,可谓举步维艰了。
1.3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点科教电视虽然承载着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的职能,但也不能因此而将科教片制作成简单的说教片,节目内容和形式过于严肃和单一都很难吸引观众的眼球。在表现手法上,国外的很多科教片都在科教片娱乐化、故事化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经典的科教系列《dis-covery》,适当的采用了戏剧化的情节、主持人和演员的表演、特技闪回等表现手法,使节目极具观赏性。我国的科教片虽然近几年对此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尝试和效仿,但很多时候却收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究其原因,脱离内容的娱乐化、故事化的尝试只能是苍白没有生命力的。
1.4节目制作程序繁琐,制作效率低下一个完整的科教电视节目的最终产生,往往需要经过漫长而繁琐的工序。如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④不同设备、软件所属厂商不同,摄录标准也不同,造成后续工作中大量的格式转化工作和兼容性问题。虽然如今摄、录、编数字化的提出和实践将在很大程度上简化这种程序,但考虑到技术实现以及设备更换所带来的高成本等问题,目前要想实现全数字化的制作还有待时日。另外,如今的很多科教片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制作模式,在市场化的运作过程中可能代表了一些第三方利益,而在内容取舍上忽视或者不能兼顾受众的需求,语言生涩难懂,信息量过大或过小,有些甚至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导致严重的后果。另外,节目特性模糊、同质化现象严重、宣传功利化、异化现象反思稀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我国科教电视的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科教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教电视节目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并逐渐尝试与其它类型节目相互结合,力求挣脱泥潭。
2.1科教电视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数字化是实现科教电视节目变革的关键所在。如今,网络技术以其强劲的影响力迅速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字电视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流式压缩技术、流式传输技术的不断成熟,大大加快了电视媒体的网络化进程,电视最终将成为完全交互式的新型媒体。科教电视系统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制作出高水准的科教片,通过网络等多种传播形式对受众进行交互式的传播,在增加影响力和受众范围的同时,优化整个科教电视节目的运行机制。
2.2以受众为中心的科教电视节目的制作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与个人的关联更加的密切,由此也决定了科教电视节目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如今电视和互联网更加融合,数字交互式电视应运而生,并可以按照观众的要求在普通数字电视节目中加入各种增值服务,如视频点播(v0d)、远程教学、电视购物等。⑥观众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节目而不受播出时间的限制,科教电视节目的科普性也将得到更加明确的展示。这种由网络技术和电视技术的整合与发展带来的交互性和生动性,将使得科教电视节目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将给教育电视台注入新的活力,开拓出新的空间。
2.3科教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娱乐化英国学者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在其《电视与社会》一书中指出,“电视主要是一种娱乐媒体,在电视上亮相的一切都具有娱乐性。”无论是娱乐内容,还是娱乐形式,都是为了娱乐观众,或娱其身,或乐其心。⑦这意味着电视要给观众带来的是感觉上的轻松而不能是一味说教的沉重,科教电视也不例外。将科教电视故事化、娱乐化,也是对“寓教于乐”理念的一种全新的诠释。当然,科教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娱乐化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科教节目形态全部娱乐化,而是逐步改变现有的科教节目中单调、枯燥的节目表现形式,对于经过长时间检验的好的节目形态要继续保留,使荧屏上的科教节目出现多样、活泼的局面,将严肃性和娱乐性完美的融于一体,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2.4更加注重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教电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教育手段,电视节目的内容也就等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科教电视节目在其内容展现等方面更应该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如建构主义的应用,人本理论的贯彻,从制作者自身开始意识到受众的主体性地位,制作“用之于民”的电视节目。
科教片范文篇10
为加强对电影制片业的管理,规范聘用境外主创人员参与拍摄国产影片的活动,确保影片的质量,依据《电影管理条例》和有关电影法规,制订本规定。
一、本规定所指的国产影片,包括国产故事片(含儿童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专题片及各类中外合拍影片(不含协作摄制、委托摄制的影片)。
二、本规定所称境外主创人员,是指境外(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从事电影创作的导演、编剧、摄影、主要演员。
三、国产故事片原则上不得聘用境外导演,其他主创人员一般也应是我国境内公民。因题材、技术、角色等特殊需要聘用境外主创人员的,制片单位须报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聘用;但主要演员中聘用境外的主角和主要配角均不得超过主要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四、中外合作摄制的故事片,其主创人员一般也应以我国境内公民为主。因题材、技术、角色等特殊需要聘用境外主创人员的,境内制片单位须报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聘用;但主要演员中聘用境外的主角和主要配角一般均不得超过主要演员总数的二分之一。
五、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专题片,因特殊需要聘用境外主创人员的,参照本规定第三、四条规定执行。
相关文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研究 2023-01-30 08:39:16
初中学科教学中法治教育渗透策略 2022-10-09 08:48:13
高校本科教法类课程群层级制设置意识 2022-10-08 11:33:36
网络教学在麻醉学科本科教育的优势 2022-10-02 10:27:09
交通工具设计课程新工科教学改革措施 2022-09-26 10:40:49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2022-08-25 09: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