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论文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19 07:55:19
保险学论文范文篇1
摘要:保险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保险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兴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保险学案例教学中,应遵循相关性、典型性和正面引导的原则合理筛选案例。同时,案例教学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手段,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注重多种教学的互相配合。
关键词:保险学;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在保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传统保险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案例教学是一项必然选择。从保险学案例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效果明显。
(一)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增加有趣的案例,能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浓厚了。在课堂上,案例教学经常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如果老师只是平平淡淡地把知识点介绍给学生,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比如说,保险业的经营与管理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实务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笔者尝试在教学中增加了相关的案例,如保险人引发的保险纠纷、理赔过程中的代位追偿问题等等,明显感觉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二)案例教学有助于增进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表现为老师一味地讲课,学生一味做笔记,下课后师生就形同陌路,这不仅不利于师生的交流与合作,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中学生分析、老师点评的方式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也更乐于在课后和老师探讨一些学业上的问题,师生的关系变融洽了。师生互动的结果一方面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向上突破;另一方面事实上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老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三)案例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
保险学的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是比较繁杂的,很多学生一学期下来还没有完全明白保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而案例能引导学生去思考相关的原理,真正把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保险学的专业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比如,在讲到近因原则时,近因的判定是非常专业的,涉及医学、法学、逻辑等多个领域,学生往往很难把握其精髓而出现错误,笔者在近因原则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了许多案例,案情有一目了然的也有错综复杂的,并且强调了近因和诱因的区别,一学期下来,学生已经可以比较熟练地分析保险纠纷的来龙去脉,找出引发案件的决定性因素,效果十分明显。
二、保险学案例教学的关键———案例选择在保险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无疑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与课堂教学必须紧密相关
案例的选择一定要考虑到案例与保险学原理的相关性,案例不能脱离原理。比如我国的保险法与英美等保险发达国家的保险法规不尽相同,如果拿一个美国的保险案例来说明保险学的基本原理,肯定是有所偏颇的。再比如在讲解“保险利益”这个概念的时候,尽量不要引用“保险金”的案例,这两个概念虽然有一定联系,但是很容易混淆,如果在案例中不对两者进行严格区分,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可能会更犯迷糊。因此,案例一定要和所要教学的保险学术语或基本原理紧密相关,这是一次好的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二)案例要体现典型性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国民的保险意识还不强,保险市场主体的无序竞争屡禁不止,客观上造成了我国保险纠纷比较多,可以选取的保险案例也比较丰富。在进行保险学案例教学时,不能在众多保险案例中大海捞针、随意选择,而应该尽量体现案例的典型性。
(三)案例要尽量做到正面引导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因为反面案例更容易收集,再加上反面案例比正面案例更能折射保险学的原理,所以一些老师在传授保险学原理时,往往通过一些反面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讲解。我国保险业起步比较晚,社会公众对保险业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欠缺,老师讲解的反面案例将使学生对保险业的混乱和无序形成根深蒂固的成见,损坏保险业的诚信形象,进而影响其对保险业的信心。教学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在案例教学时不能光靠反面案例去刺激学生,更要用正面的案例对学生的人生观进行积极的引导,强调真、善、美,使学生树立对社会的信心。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要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这是在保险学案例教学中必须注意的。
三、保险学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案例教学通常采用老师直接讲解案例的方式,这种常用的案例教学方式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但是,案例教学并不能取代其他的教学方式而成为唯一的教学方法。
(一)不能忽视理论教学
强调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放松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依然是高校教学中最基本的一项任务。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应用,用理论去解释实务中的案例;案例分析的基础也在于理论,不掌握理论就无法开展案例教学。可见,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承的,理论教学是基础和前提,案例教学是目的和应用。因此,高校教师应该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论教学。
(二)强化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视觉冲击强等优点,目前在高校,大多数的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手段。在进行保险学案例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播放视频、录音、与网页超链接等方式讲解案例,一方面加大了信息输出量,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效果显著。当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程,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常用方法,要备课时不能贪图省力,尽量配合案例教学,把课件制作得更精美。
(三)合理使用教具
教具在经济学类课程的教学中很少被使用,但是这种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明了、现学现用的特点,这在其他教学方法中是很难实现的。比如,在讲到保险文件时,给学生传阅保险公司印制的投保单、保险单、批单等文件,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这些保险文件的格式、作用和法律效力等相关知识。可见,在教学中,合理使用教具能最大发挥教具的功效,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案例教学如果只是采用老师讲授的办法,只会使学生引起一时的兴趣,而不会在头脑里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案例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通过自主学习,实现案例教学的最优效果。
保险学论文范文篇2
摘要: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保险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双重特征,引入案例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合适的案例,做好课前准备,全面把握好案例教学的课堂环节。
关键词:保险学;案例教学;保险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保险学是以保险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法律两个方面揭示其本质及其运行和管理的内在规律性,阐述保险产品特征及其经营管理实务知识的一门学科。保险学课程教学除了具有明显的理论性,还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在教学中要力求实现保险理论与保险实践、保险国际惯例与中国实际、保险创新与保险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高度结合。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保险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要创新教学方法,在保险学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学,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独立分析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环境。
二、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
案例教学(caseteaching)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其产生于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源于认知心理学,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laget)提出。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学习结果不是学生接受了知识,而是学生个体知识经验得到了改组。为此,倡导教学需要重视情境、协作、会话与意义建构等因素。其中,情境是基础,协作是关键,会话是纽结,意义建构是目的。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案例本身就是情境。在案例的情境中,存在着矛盾与冲突,而冲突与矛盾的解决要经过讨论、会话。在会话过程中,同时发生着协商与反思,往往需要通过人际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藉此,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及对相关专题的调查、研究,学生个体知识和经验在与实际问题相互结合、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得到了改组,知识进行了重新的建构。
(二)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种。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产生式系统中涉及了某些内部目的、内部认识过程和内部知识,要求有目标驱动、集中注意、激活记忆和思维,调动原有的有关知识结构。产生式系统由多个产生式组成,处理复杂的问题需要产生式系统完成。这些产生式系统经过练习后储存在人脑中,保存为解决问题的技能。陈述性知识最初以命题网络的形式组成,在多种练习下,再转化为以产生式的方式表征,最后形成产生式系统。案例教学能够突出形成学生的程序性知识和产生式系统。为了解决案例内隐或外显的问题,学生必然独自地搜索、查找、阅读、理解和分析资料,获取信息,提炼观点。整个过程无形中助长了自学习惯的形成和自学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交往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是帮助学生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转化为产生式系统的有效方法。
(三)迁移理论
莱文的迁移假设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提出和检验一系列的假设,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这种通过假设形成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会影响以后类似问题的解决,迁移到以后的问题解决活动中去。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发放案例材料后,一般都附有相关的问题。学生则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处理案例中所面临的问题,寻求解答。学生通过阅读案例材料,查找、搜集与案例有关的信息,提炼自己的观点,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讨论,这一过程同时也就是运用所学原理、概念、方法等理论知识,形成对案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的假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的实际问题有效结合起来而形成学生自己的经验与理解。
三、保险学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大量的教学案例一般都来自于保险的实际业务,真实性、趣味性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而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会解决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以弥补实践的不足和实际运作能力不够的缺陷。另一方面,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归纳,再从实践回归到理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会更加深刻与全面。
(二)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保险学案例分析中,教师通常不给出标准答案,即便是告诉学生案例中的实际做法,也不意味着这种做法就是唯一的正确答案,事实上也不存在什么绝对正确的答案。只要每个方案能够自圆其说,论据充分,可以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方案。保险案例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学生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大,不拘泥于某一思维倾向,可以拓宽学生思路,积极思维,想方设法地研究分析、解决问题。这种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议论思考的自主学习办法,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要求的。
(三)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沟通
案例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辩论。藉此,案例问题的解决能够被学生切实认知,学生自身存在的知识、技能等问题也能够在协作过程中利用思维冲突及反思、在意义建构过程中不断得到解决,所以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综合他人智慧的能力。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式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有广博而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不仅要熟悉保险业务的实际操作,还要熟悉相应的政策法规,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密切关注保险市场的风云变幻,以便给学生提供最及时和最生动的实践案例。因此,通过案例教学,特别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可以使教师把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或得到的启示升华到理论高度来认识,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积累了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水平。
四、保险学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或设计合适的案例
教师应明确《保险学》教学目标,结合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要点选择或自行设计合适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来源可以是教师从相关资料、网络,或深入保险实务部门收集的,也可以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设计的。从内容上看,保险学课程的教学案例的选择应遵循理论性、多样性、典型性、及时性等原则。理论性是指应选择那些蕴涵保险理论的案例进行研讨,通过提问、讨论、归纳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多样性要求案例尽量涉及保险领域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通过案例学习熟悉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实务;典型性是指案例的选择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切实揭示保险概念、理论和原理。这样才能使学生以一种历史的、国际的和现实的分析视角,灵活掌握和运用学到的知识;及时性是指选择的案例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感,能够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和保险改革发展实际,吸收保险研究的新成果,反映保险市场的新动向,让学生不仅掌握保险专业的基本原理,而且还能紧跟保险业发展的脚步,站在时代的前沿,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
(二)通过精炼的讲述带领学生阅读分析案例
学生阅读分析案例是保险学课堂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将精心准备好的案例及相关的问题下发给学生,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可以把网络中一些与教学案例有关的网页通过超级链接的方式制作在多媒体课件中,在授课时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对案例材料进行阅读,了解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为下一步的讨论做好铺垫。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往往要讲述案例的内容,但讲述一定要精炼。因为一方面课堂时间有限,如果为讨论其它事实而挤占了主要问题的讨论,就可能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如果牵扯到的知识点太多会扰乱学生的视线,造成思维上的混乱和疲惫,不利于知识的传授。所以教师在组织保险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是在讲述案例的时候,就要凭借自己的保险学知识,将纷繁复杂的案件事实精心“梳理”与“剪裁”,然后再描述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效率。
(三)通过启发式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案例讨论的主体是学生本人,通常我们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学生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个人案例分析;然后小组讨论形成统一意见,最后全班交流、辩论,找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尽管不是主体,但要发挥主导作用,即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切实做到有效参与。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启发式设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设计提问时要做到以下方面:提问要少而精,有的放矢。在设计提问时,所提的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教学目的服务,不能杂乱无章。问题过多易使课堂讨论流于散乱,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和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案例提问要有层次性,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差异性。学生认知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案例问题的设计应由易到难、逐渐深入,利用不同的问题诱导学生对知识各个层次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达到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保险学论文范文篇3
1.教学过程程式化。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讲究方法,正确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中的“有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而“无法”则是指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须基于教案又不惟教案。然而,从当前“社会保险学”教学实践来看,学制相对固定,教材基本不变,满堂灌现象较为普遍,学生个性遭到忽视。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致使学生缺乏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个性才能也就不能得以全面展现。
2.教学计划相对固定,教学内容陈旧。
在教学实践中,同一个教师给不同年级学生上同一门课程使用相同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教学对象相脱离,缺少针对性。同时,不少学校保险学教材多年不变,陈旧的教学内容与变化了的社会保险观念与政策格格不入。使用滞后于时展的教材的后果是学生普遍觉得不能“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将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
3.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教师教学活动偏重于理论上的抽象说教,使学生学习起来如隔靴搔痒,不能触及要点。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囿于教材、照本宣科,热衷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未能从社会生活实践中收集教学素材,致使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脱钩,其最终结果是,毕业生缺乏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动手能力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
4.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与创新精神、专业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心理、社交等综合能力素质的训练与培养,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并以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致使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水土不服”,不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缺乏发展的后劲。
二、案例教学法:“社会保险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正因为当前“社会保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那么,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作为教学、培训和研讨的方法之一,参与式教学法目前在国际上被普遍采用。它要求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达到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而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须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引导发挥学生创造力,共同讨论和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教学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归纳为:角色扮演、小组活动、课堂讨论、头脑风暴、游戏和模拟教学、示范和指导练习、讲故事、辩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其中,案例教学和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的两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的历史可追溯到19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教学,所选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景或实践,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成效较为突出。教学案例取材于社会实际生活。在“社会保险学”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要求通过精选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深入讨论与分析,将“社会保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社会保险学的基本原理、概念与各种社会保险政策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为其以后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夯实基础。“社会保险学”教学中强调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求使用大量的案例,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围绕教学基本知识点安排案例,通过案例讲解传授知识,增强其应用性。其本质是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学生自我的“应变”能力。“案例教学”在社会保障专业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教学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具体体现如下:
(1)推进社会保险学教育理念的创新。
“案例教学”模式突出的是创业潜质的培养,所反映的不是被动地适应就业形式,而是主动地创造就业的机会,体现社会保障专业教育从精英式向大众化转变的态势。它突破了精英式、理论化教学模式的约束,不是单纯地以理论灌输的方式开展教育,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感悟知识与运用知识,在实践中亲历知识的应用过程并寻求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增强经验的积累,为未来的创业、就业创造空间。
(2)深化社会保险学人才培养的内涵。
“案例教学”模式在培养方案上,突出了教学目标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在教学目标上,该模式着重突出了素质目标的培养,即学生获得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案例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培养人才的竞争力,赋予学生以“个性化”的教育,进而倡导学生的求实精神和创业意识。在人才培养的内涵上,强调的是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这表现在对每一个学生最大潜能的发掘,使其在未来的成长中获益。
(3)突出社会保险学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方式上,运用案例教学、开放与半开放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学习中来,身临其境,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创新性的思考、分析问题,还能亲自领悟到所学专业知识能够直接指导实际的成就感,从而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上,学生所面对的不再是厚重的课本,而是来源于社会保障的新鲜事例,因而内容更具生动性,也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社会保险学”案例教学法的步骤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制度的运行与事件的发生情况,对照现有的制度和政策规定,寻求现存问题的解决途径和办法。由于案例都是来自于社会保险制度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使得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可能。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鼓励读者就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出有针对性的分析、大胆的提出批判性的思考,力求检讨现有制度和政策规定的不妥之处,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具体说来,教师在“社会保险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案例介绍。案例介绍是指对所选择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而案例介绍的前提是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能否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质量。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的,在上课之前精选针对性较强的案例,而且要注重案例的代表性和时效性。特别地,案例应当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与大学生联系紧密的一些案例,以便开展深入讨论。
第二,焦点问题。揭示案例反映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构成案例评析的主线。这一环节涉及到案例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要紧扣案例内容,引导学生用所学书本知识来分析这些问题。同时,问题设计还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第三,案例评析。案例评析是对社会保险案例内容的评论和分析。案例评析要紧紧围绕专业知识点展开,兼顾评析的宽度和深度。
第四,拓展分析。拓展案例评析所讨论问题的范围或深层次分析。拓展分析是帮助学生拓宽分析问题时的视野,从不同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具体做法为: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把握每章节知识的基础上,安排1个课时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结合本章节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师精心搜集的来自实际生活中的经典案例,每个学习小组先在组内就案例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找出案例相关问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让各小组同学就问题答案发表意见,若意见相左或略有不同,允许他们进行辩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给予学生以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新和设想;最后,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进行点评,点评内容既包括对教材知识点的梳理,又包括对学生答案进行点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对此进行进一步地拓展。对于学生而言,参与案例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自行准备阶段。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就应把案例材料交给学生,让他们阅读案例材料的同时并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初步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其次,小组讨论准备阶段。将学生分为有3至5人组成的几个小组,小组成员要多样化,其目的是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的不同意见就多一些,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的视角也更为多样化。第三,小组集中讨论。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发言,发表本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最后,总结阶段。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之后,教师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
四、“社会保险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注意事项
“社会保险学”教学内容涉及较广,案例也较多,如何选择合适恰当的案例,使案例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举
案例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而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案例教学法尽管优势明显,但仍要以相关理论为基石。没有社会保障学相关基础理论作为指导,就无法顺利开展案例教学。因此,教师应时常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增强科研能力,才能在案例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知识与能力并举,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感和不适感。
2.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总评者角色
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周密策划,精选案例,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选择那些针对性较强、可用于证明观点或反驳谬误的案例,或是那些富有争议性的案例,而不是那些很容易找到答案的案例。因为这类案例更容易引发学生的辩驳,激发不同的观点。同时要组织好学生分析讨论,充当好总评者角色,即要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引导学生探寻案例中各种复杂的情形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把握全局,发挥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作用。
3.突出难点和热点,引导学生思考
“社会保险学”课程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紧紧围绕日常生活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学有所获。据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险种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案例选取时需做到紧密结合当前社会保障中的热点和难点,比如,养老保险并轨、养老保险在地区间的转移和衔接问题;工伤认定及其赔偿等等。
五、结语
保险学论文范文篇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占农业人口的9.1%.据预测,到下一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我国老龄人口将上升到总人口的23%左右,到那时候我国将成为一个负担沉重的老龄型国家,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将带来一系列的矛盾。随之而来的赡养矛盾也会日益突出,如不未雨绸缪,将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文明和社会稳定。因此,农村社会养老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和事关全局、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
一、家庭养老现状及老人心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家庭养老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1995年,针对农村的养老问题,我们在富平县进行过一次百户家庭养老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在养老问题上,子女孝敬老人或基本能履行赡养义务的占44%,在赡养问题上争争吵吵、有分歧、有矛盾的或尽赡养义务有困难的占36%,不尽赡养义务的占17%,因赡养问题引起纠纷、告状诉讼的3%.以上情况说明,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养儿防老”的家庭保障体系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副的农村养老现状,逐步地要发展到以社会养老和靠自身的积累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趋势上来。据调查,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青年婚后即与父母分家另立门户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其独立创业意识,另一方面也使赡养孝敬老人意识逐渐淡薄。2.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不再是维系家庭的主要生产对象,一些青壮年从事商业和工副业,常年在外打工,甚至“乐不思蜀”,也给身在农村的老年父母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996年笔者在华阴市检查工作时,对官北乡青山等三个村,以“你认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是:有87%的农民普遍关注的是养老问题,其次是医疗问题。3.随着人类寿命延长,独生子女通婚,造成一对夫妇,上养四个老人,下养一个孩子的家庭单元结构(亦称4—2—1结构),使家庭经济上难以负担,生活照料、精神抚慰更难以顾及。
市场经济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带来了农村老人心态的变化。由于年老多病,贡献愈来愈小,老人在家庭中地位随之受到削弱。经济支配权利十分有限(有支配权的仅占17%,无支配权的占46%),加之,医疗费用的上涨和家庭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因而老人在家中得不到应有尊重,甚至受到岐视或虐待。很多老人自卑感增加,自认为“老了、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的共同天地不中用了”,“活着是多余的”。他们看不到自身的价值,感叹晚年的凄苦,失去生活信心,消沉忧郁,性情孤癖,同时又怕活着无人养,病了无人医,不能动弹,无人侍候。
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势在必行、功在千秋
保险学论文范文篇5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从客观性方面来说,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假设或假说,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要求人们在具体的情境中针对具体问题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从主观性方面来讲,知识只有通过理解才能获得,而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身的经验背景在特定情境下建构起来。由于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和发展性,教师也不是绝对权威。所以教学不能以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来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既是学习者个人的建构活动,更是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建构过程。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要摒弃被动学习、强调知识记忆、复制教师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论的传统学习方式,使自己从原来的“知识的接受者”变成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主体建构者,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对外部刺激的主动解读者和建构者。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再是重现教师思维过程的能力,而是建构意义的能力。学生建构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4.建构主义的师生观
建构主义认为,在各种教学因素中,包括教师只是作为一种广义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并利用它们刺激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在教学中起组织者、中介者、发现者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知识建构的积极参与者,在任务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参与学习过程。
5.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过程中,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观的四大要素。“情境”是指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的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以上分析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建构主义模式在保险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
1.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要求把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作为“锚”,用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习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完成对当前知识意义的建构,达到对当前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深刻理解。对此而言,最好的方法是让学习者去真实环境中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从教师那里得到间接经验介绍和讲解。在学习5人身保险6一章时,如果应用抛锚式教学就是要注意以下环节:(1)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将要学习的知识的真实情境或相似的模拟环境。如让学生选择某家保险公司,了解这家保险公司的人身保险的险种,再设定某个家庭的基本情况。(2)确定问题。在提供的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向学生抛出“家庭人身保险保障计划”这个锚。(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做家庭人身保险保障计划前应用什么方法去了解家庭的财务状况、保险需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理财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2.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通过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是按照“最邻近发展区”理解,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其中“支架”一词,是借用了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概念框架的形象比喻。这种框架是发展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理解所需要的。通过这种支架的支撑作用,就可以把学生的知识从较低的水平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如在学习5保险基本原则6这一章时,把学生分为学习小组,进行支架式教学。(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每一位学生自己选择,愿意参与哪一个保险基本原则的学习。是愿意收集有关保险基本原则的背景资料还是愿意收集相关的案例,或是直接用多媒体工具制作演示课件。在此基础上将每位同学编入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四个保险基本原则的含义、基本内容、案例分析就成为学生的研究对象,同学们都围绕着自己的任务去努力搜索资料。(3)独立探索: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或internet上查询有关资料,指导学生对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将资料制作成ppt,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的学习评价,主要围绕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小组协作学习的贡献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情况进行评价。
3.随机进入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也即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学习者的认知随情境的不同而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复杂性、差异性,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不同的主体对同样的知识会建构出不同的意义,同一主体在不同情境和不同的条件下,对同样的知识也会建构出不同的意义。随机进入教学是指对相同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基于不同的目的,着眼于不同层次,用不同方式多次呈现,使学生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最大诚信”在5保险学原理6的不同章节反复出现,我们可采用随机进入教学。(1)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2)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学。(3)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教师还特别注意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4)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的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5)学习效果评价,和支架式方法评价的内容基本一致。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保险学原理教学的启示
1.学生地位与学习方法的变换
在目前的5保险学原理6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以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单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辛辛苦苦地满堂灌,教师费时费力,而学生缺乏兴趣,更缺乏耐心听干巴巴的口头说教,教师重复满堂灌、布置作业、出题考试,学生上课听,课后做作业、期终复习考试的教学过程。这种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没有直观感性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难以激发学习思维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保险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不利于学生拓展其知识层面,严重影响保险学原理教学效果的发挥。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例如在学生学习5财产保险6这一章时,先让学生了解本市各家保险公司的财产保险中业务量最大的汽车保险险种,让学生调查我们学校拥有私家车的教师购买汽车保险的状况,并把他们的汽车保险保单收集起来,再分组讨论,比较分析各家保险公司承保私家车的汽车保险险种的费率、承保、理赔等优劣,从中找出最佳的汽车保险投保方案,并向教师们推荐。这样一改过去简单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热情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5保险学原理6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必须为学生学习创设真实、具体、生动、形象的多种情境。比如在学习5保险经营6这一部分时,将授课班级模拟成为一个保险公司,设立营销部、承保部、理赔部、投资管理部、精算部等核心部门并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来呈现真实的工作场景,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承担不同部门的角色,进行仿真扮演。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心静舒畅地投入课堂,勇于思考,勇于创造。当学生产生不同观点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欢迎学生争辩,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保险学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保险学;教学
一、引言
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外国保险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是保险人才的竞争.是处于核心层次、核心岗位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竞争。这种保险人才不能简单依靠海外人才的回归与引进,必须立足于国内的培养.保险业本来就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广泛联系的产业而且随着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保险业现有的运行机制或规则必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由此可见,保险学教学面临着新的保险环境和时代要求只有不断进行保险学教学改革.才能提高保险学教学质量,为我国保险业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保险人才。近年来,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我国高校顺应保险业发展的要求,纷纷开设了保险学专业,为保险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保险业人才队伍规模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保险专业都是相对年轻的一个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保险学的教学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加上保险是一个新专业,由于一些传统观念对保险业的偏见,学生对保险专业有消极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目前我国保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学是保险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在保险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一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因此,搞好保险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保险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保险在认识上的误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强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很多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户、低三下四求人买保险的人。这种认识对保险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些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本就没有填志愿保险专业,而是被学校调剂过来的。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本人及家长都不愿报考保险专业,认为上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毕业出来卖保险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心里对学校的调剂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为了上一个重点大学也不得不服从学校的调剂。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谈不上好好听课,甚至怨气冲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教师身上,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整个保险专业的学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师缺乏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其教学效果不佳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今各大高校保险学的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于已接受过十几年传统教学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厌倦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而近来所提倡的教学创新也仅是在教学工具上有所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老师的教案也由ppt所代替。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触及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填鸭式教学、应试性教学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去从事保险实践工作,而富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工作者也进不了保险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鉴于保险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用的都是从书本上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现成案例,并没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学校对保险专业的投入过少使得教学所获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专业,保险专业在大部分学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专业,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热衷于搞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把大部分资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专业中,而像保险这些新专业,由于其力量薄弱,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无论从教学的硬件还是从软件,无论从资金还是从资料设施的投入,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某高校近年虽然引进了几位教师,但是新设立的保险系基本上没有新投入的专项资金,对保险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几年之内都没有添过什么新的教学辅导材料及影像光盘。教师也没有机会没有渠道去保险公司从事人身保险的实践工作,个别教师自己联系去了也得不到经费及时间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三、保险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搞好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加强对学生专业观的教育、加大对保险专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着力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出发,努力创造保险学教学的有利环境,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质量保险专业人才的基地。
(一)加强保险专业本科学生的保险意识的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背景的介绍,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保险业最新动态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细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设置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学、精算和保险营销等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加深对保险专业的认识。此外,在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应强调挫折教育和诚信教育。保险属于服务性行业,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险营销这一领域,需要从业者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而达到的修养,因此,保险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品质。公务员之家
(二)注重加大对保险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险学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长,否则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关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专业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从保险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设步伐,除积极引进保险专业教师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拨出一定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影像、举办保险研讨会、送教师去保险实际部门参加实践工作以及请相关人士来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保险实践经验等。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
要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险咨询”等一类实践性教学团体,组织学生到城市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咨询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能服务大众,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人性化,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互动作用优化保险教育师资。一方面,充分利用业界的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养的互动交流机制。例如,高校和保险公司实行联合办学;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基地、课题合作等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胆聘用业界专家型人才,吸纳其成为教师队伍中一员。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大批懂理论、谙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在我国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弃教经商,而与此同时,业界却有不少热心保险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有意投身保险教育事业。国家和高校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这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弃商从教,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保险教育的师资。
【参考文献】
[1]唐红祥.关于保险学历人才供需脱节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
保险学论文范文篇7
保险学是保险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在保险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一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因此,搞好保险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保险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保险在认识上的误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强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很多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户、低三下四求人买保险的人。这种认识对保险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些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本就没有填志愿保险专业,而是被学校调剂过来的。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本人及家长都不愿报考保险专业,认为上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毕业出来卖保险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心里对学校的调剂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为了上一个重点大学也不得不服从学校的调剂。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谈不上好好听课,甚至怨气冲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教师身上,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整个保险专业的学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师缺乏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其教学效果不佳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今各大高校保险学的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于已接受过十几年传统教学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厌倦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而近来所提倡的教学创新也仅是在教学工具上有所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老师的教案也由ppt所代替。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触及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填鸭式教学、应试性教学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去从事保险实践工作,而富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工作者也进不了保险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鉴于保险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用的都是从书本上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现成案例,并没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学校对保险专业的投入过少使得教学所获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专业,保险专业在大部分学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专业,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热衷于搞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把大部分资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专业中,而像保险这些新专业,由于其力量薄弱,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无论从教学的硬件还是从软件,无论从资金还是从资料设施的投入,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某高校近年虽然引进了几位教师,但是新设立的保险系基本上没有新投入的专项资金,对保险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几年之内都没有添过什么新的教学辅导材料及影像光盘。教师也没有机会没有渠道去保险公司从事人身保险的实践工作,个别教师自己联系去了也得不到经费及时间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二、保险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搞好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加强对学生专业观的教育、加大对保险专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着力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出发,努力创造保险学教学的有利环境,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质量保险专业人才的基地。
(一)加强保险专业本科学生的保险意识的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背景的介绍,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保险业最新动态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细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设置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学、精算和保险营销等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加深对保险专业的认识。此外,在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应强调挫折教育和诚信教育。保险属于服务性行业,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险营销这一领域,需要从业者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而达到的修养,因此,保险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品质。
(二)注重加大对保险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险学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长,否则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关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专业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从保险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设步伐,除积极引进保险专业教师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拨出一定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影像、举办保险研讨会、送教师去保险实际部门参加实践工作以及请相关人士来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保险实践经验等。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
要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险咨询”等一类实践性教学团体,组织学生到城市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咨询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能服务大众,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人性化,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互动作用优化保险教育师资。一方面,充分利用业界的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养的互动交流机制。例如,高校和保险公司实行联合办学;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基地、课题合作等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胆聘用业界专家型人才,吸纳其成为教师队伍中一员。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大批懂理论、谙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在我国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弃教经商,而与此同时,业界却有不少热心保险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有意投身保险教育事业。国家和高校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这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弃商从教,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保险教育的师资。
【参考文献】
[1]唐红祥.关于保险学历人才供需脱节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
[2]刘敏.探索校企结合的保险教育新途径「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3]张春生.保险教育须跟进市场变化「n」.中国保险报.2004-11-30.第一版.
保险学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师徒制;保险学;微营销
一、新时期师徒制在保险学实践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师徒制的内涵。“师徒制”,即一种通过多视角把握实践内涵,确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充分利用各种人脉资源联系企业,与其建立长期稳定、具有实际内涵的校企合作关系,由双方共同组建具有较好实习实践锻炼价值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选出优秀的专业人员带领学生熟悉保险业务,让学生有良好的平台开展实习实践活动的一种新型的保险实践教学方法。这种新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在保险实践教学方面是一种勇敢的创新和尝试,立足于保险学教学的本质和实践基础上,结合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情况,在保险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忽视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环节等种种问题上进行了一次大胆的翻新,从教学方法和体制上解决了以上问题。(二)大学生微营销团队的建立。1.“传统营销”与“微营销”(1)传统营销的瓶颈:任何企业的营销过程都离不开宣传、广告和促销环节,虽然效果直接,但成本随之增加。就像一个黑洞,无情地吞噬着企业的资金,却让企业欲罢不能。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所有企业都在扩大营销力度,可市场份额却增加不多,传统营销正如一个烧钱的游戏走向不归路。(2)微营销的优势:新时期人们“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正需要一种多元化的“碎片化传播”,微营销刚好能实现这个功能。微用户以年轻、高学历的职业人群为主,他们更愿意运用互联网向外传播自己的观点,喜欢分享,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这种“实时性”特征,可以让大众群体直接参与并带动各自的朋友圈参与互动,这时企业就可以把营销元素渗透其中,再加上专业化运作,微平台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传播,必然能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2.微营销团队的建立保险微营销团队的建立不同于其他行业团队的建立,要真正参与保险营销实践活动,了解保险公司制度及各项经营管理内容,需要深入到公司内部。所以,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由老师带领大家共同参与保险公司组织的岗前培训、职前培训,然后顺利通过考核后获得工号,成立“校园保险微营销团队”,利用公司提供的多款app,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展业,体验作为一名真正的保险营销人员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师徒制方法下保险专业学生的微营销之路
(一)可行性分析。1.从国家层面看,国家越来越注重保险行业的发展,从保险法的多次修改与完善到“国十条”的出台等,保险行业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我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随之而来的是人才缺口大,因此急需培养专业化保险人才。2.从行业发展看,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保险机构对人才的需求转向高素质应用型保险人才,特别的,师徒制是保险公司行销惯用的基本方法,因此,将该方法运用到保险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是很贴切实际的。3.从教育本身看,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保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保险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忽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学生与岗位业务的差距,做到毕业即上岗。我校不但有保险学专业,而且也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实践教学是可行的。(二)主要内容。1.课程设计任课教师都应该结合课程特点进行必要的课程设计。任课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注重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实践性。课程设计不要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教学,要尽可能与社会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二是,具有知识性。课程设计除了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之外,要有很强的知识性,要紧紧围绕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实现课程设计。三是,具有多元化。课程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倡多目标设计,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并及时调整设计方案。2.时间安排微营销实践教学可以在《保险学》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开展,形式比较灵活。该课程在大二开设,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根据课程本身的性质,通常实践环节大概占到该课程的30%左右。在建立团队后,可以按照教学周历的进度安排,在不同章节中加入微营销实践环节,比如人身保险、财产保险、汽车保险、团体保险等章节。3.具体过程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并且体现在教学周历中,按照教学周历确定的具体教学内容安排,教师可以在不同教学内容中设计不同的实践项目,在已组成的“校园保险微营销团队”中,带领学生运用手机app进行实践训练。比如,在人身保险中,可以设计客户人身风险分析项目、寿险产品解读项目、寻找准客户项目、保险建议书制作项目等内容;在财产保险中,可以设计客户财产风险暴露分析项目,家财险产品推介项目,保险产品条款解读项目等内容;在汽车保险中,可以设计汽车保险险种介绍项目,汽车保险产品对比项目等内容,并且针对不同项目、不同险种鼓励学生至少成功签一单,将其作为实践环节的考核内容之一,学生不但会获得相应成绩,还会获得相应佣金,这无疑是对学生自身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肯定,增强自信心。在整体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销售流程,针对所有项目,销售流程内容都是基本一致的,见下图:(三)注意的问题。1.自我认可,自我提升。即便是保险学专业学生也有不认同保险、甚至厌烦保险的情况。教师作为授业解惑之人,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参与了才能真正感受到专业性在一个行业中发展的重要性。2.层层把关,掌握技巧。师徒制教学法应用在保险行业中是很实用的,从众多实践中可以得知,从学生开始接触客户到成功签单需要很多环节,这需要极强的专业性甚至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每个环节都应该注意,特别是与缘故客户进行销售面谈,总体看要分成六个步骤:一是建立轻松良好的关系;二是道明来意;三是观念导入;四是激发需求;五是约定下次会面时间;六是感谢客户,要求转介绍。3.个人成长,成就未来。“校园保险微营销团队”一旦建立,就是公司在外的“模拟营业部”,队员都应遵守公司管理制度,这比理论学习更有意义。作为新人,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只有明确这些才能确保我们在正确的轨迹上不断前进。在寿险营销事业道路上成长,需要有清晰的目标、持续的习惯和熟练的技巧。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在职业生涯初期树立清晰的职涯目标,还能帮助他们掌握业务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在保险行业取得成功做好铺垫。
三、师徒制教学法对增强实践教学的思考
(一)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目前国内课本对营销的介绍仅仅限于书本上,学生对微营销的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这些业务都是保险公司真实的业务也是保险公司真实的流程,学生在教室学完相关理论知识之后,结合微营销过程,更好地了解保险公司的运行流程和技巧。(二)增强学生的专业性归属性。一般,新生都会开专业导论课程,6学时,一般会介绍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修业年限、就业去向等信息,但学生对于保险专业,甚至保险行业还存在许多误区,对专业性的社团活动或者实践环节也存有抵触心理。所以有必要通过实践让学生们亲自操作了保险微营销业务的整个流程,了解保险各岗位的基本职责,走出众多认识误区,增强专业归属性。(三)提高学生保险业务实践技能。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平时在班里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实践任务不一定做的很棒,整个任务完成下来需要的时间较长,而且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要鼓励学生,教会他们如何沟通,应该尝试突破自己。通过实践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只有理论结合实际才是融会贯通的好途径。在期末考核中把实践环节的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对学生的考核更全面,学生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保险学知识的积极性。(四)完善教学大纲中实践环节。以往教学大纲编写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理论知识过多,实践流于形式等,通过师徒制教学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保险实践中,让他们充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相结合,学中做,做中学,不断修正和发展自己,学以致用。这也是对教学大纲的完善,更能符合保险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更能迅速培养出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化竞争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充实和壮大现有保险从业人员队伍。(五)实现“双师型”教师发展。整体看,我国保险学专业现有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保险教育院校对保险业发展的实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有限的师资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到行业发展的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更不用说到国外进修、深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保险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师徒制”教学法,就是在任课教师带领下来完成实践教学,老师也要亲身参与到保险行业发展一线,一方面充分满足了学生在学习中对这两者掌握的需求,另一方面则使专业教师术业有专攻,教学方面各司其职,给予学生高质量的专业性教学。
四、结论
“师徒制”实践教学体验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是一种创新,在某些方面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和不足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触到保险工作尤其是保险微营销方面的具体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加入模拟实践的成绩以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成.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研究[j].观察思考,2012,(9):68-69.
〔2〕孟颖.保险与微信的跨界组合[j].中国保险,2013,(10):24-25.
〔3〕宋静.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4(11):52-53.
保险学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保险学;教学
一、引言
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外国保险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是保险人才的竞争.是处于核心层次、核心岗位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竞争。这种保险人才不能简单依靠海外人才的回归与引进,必须立足于国内的培养.保险业本来就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广泛联系的产业而且随着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保险业现有的运行机制或规则必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由此可见,保险学教学面临着新的保险环境和时代要求只有不断进行保险学教学改革.才能提高保险学教学质量,为我国保险业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保险人才。近年来,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我国高校顺应保险业发展的要求,纷纷开设了保险学专业,为保险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保险业人才队伍规模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保险专业都是相对年轻的一个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保险学的教学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加上保险是一个新专业,由于一些传统观念对保险业的偏见,学生对保险专业有消极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目前我国保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学是保险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在保险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一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因此,搞好保险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保险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保险在认识上的误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强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很多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户、低三下四求人买保险的人。这种认识对保险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些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本就没有填志愿保险专业,而是被学校调剂过来的。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本人及家长都不愿报考保险专业,认为上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毕业出来卖保险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心里对学校的调剂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为了上一个重点大学也不得不服从学校的调剂。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谈不上好好听课,甚至怨气冲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教师身上,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整个保险专业的学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师缺乏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其教学效果不佳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今各大高校保险学的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于已接受过十几年传统教学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厌倦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而近来所提倡的教学创新也仅是在教学工具上有所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老师的教案也由ppt所代替。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触及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填鸭式教学、应试性教学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去从事保险实践工作,而富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工作者也进不了保险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鉴于保险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用的都是从书本上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现成案例,并没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学校对保险专业的投入过少使得教学所获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专业,保险专业在大部分学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专业,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热衷于搞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把大部分资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专业中,而像保险这些新专业,由于其力量薄弱,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无论从教学的硬件还是从软件,无论从资金还是从资料设施的投入,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某高校近年虽然引进了几位教师,但是新设立的保险系基本上没有新投入的专项资金,对保险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几年之内都没有添过什么新的教学辅导材料及影像光盘。教师也没有机会没有渠道去保险公司从事人身保险的实践工作,个别教师自己联系去了也得不到经费及时间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三、保险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搞好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加强对学生专业观的教育、加大对保险专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着力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出发,努力创造保险学教学的有利环境,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质量保险专业人才的基地。
(一)加强保险专业本科学生的保险意识的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背景的介绍,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保险业最新动态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细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设置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学、精算和保险营销等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加深对保险专业的认识。此外,在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应强调挫折教育和诚信教育。保险属于服务性行业,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险营销这一领域,需要从业者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而达到的修养,因此,保险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品质。
(二)注重加大对保险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险学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长,否则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关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专业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从保险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设步伐,除积极引进保险专业教师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拨出一定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影像、举办保险研讨会、送教师去保险实际部门参加实践工作以及请相关人士来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保险实践经验等。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
要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险咨询”等一类实践性教学团体,组织学生到城市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咨询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能服务大众,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人性化,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互动作用优化保险教育师资。一方面,充分利用业界的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养的互动交流机制。例如,高校和保险公司实行联合办学;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基地、课题合作等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胆聘用业界专家型人才,吸纳其成为教师队伍中一员。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大批懂理论、谙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在我国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弃教经商,而与此同时,业界却有不少热心保险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有意投身保险教育事业。国家和高校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这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弃商从教,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保险教育的师资。[论/文/网lunwennet/com]
【参考文献】
[1]唐红祥.关于保险学历人才供需脱节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
保险学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高校;保险学;教学
一、引言
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外国保险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是保险人才的竞争.是处于核心层次、核心岗位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竞争。这种保险人才不能简单依靠海外人才的回归与引进,必须立足于国内的培养.保险业本来就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广泛联系的产业而且随着保险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保险业现有的运行机制或规则必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由此可见,保险学教学面临着新的保险环境和时代要求只有不断进行保险学教学改革.才能提高保险学教学质量,为我国保险业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保险人才。近年来,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我国高校顺应保险业发展的要求,纷纷开设了保险学专业,为保险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保险业人才队伍规模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保险专业都是相对年轻的一个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保险学的教学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加上保险是一个新专业,由于一些传统观念对保险业的偏见,学生对保险专业有消极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目前我国保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学是保险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在保险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一门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保险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因此,搞好保险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保险学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保险在认识上的误差导致的学习动力不强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较少,而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人们对保险行业的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很多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是那些整天挨家挨户、低三下四求人买保险的人。这种认识对保险专业的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一些新开设保险专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后,根本就没有填志愿保险专业,而是被学校调剂过来的。由于社会的偏见,学生本人及家长都不愿报考保险专业,认为上一个重点大学将来毕业出来卖保险是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心里对学校的调剂存在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但是为了上一个重点大学也不得不服从学校的调剂。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有的学生谈不上好好听课,甚至怨气冲天,把不满情绪发泄到教师身上,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但是对整个保险专业的学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二)教师缺乏保险行业的实践经验从而其教学效果不佳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教学环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今各大高校保险学的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于已接受过十几年传统教学的本科生来说,已经厌倦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而近来所提倡的教学创新也仅是在教学工具上有所改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一些高科技电子设备,老师的教案也由ppt所代替。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便捷,但并未触及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填鸭式教学、应试性教学手段等仍根深蒂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足,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师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去从事保险实践工作,而富有实践经验的保险工作者也进不了保险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鉴于保险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也有不少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所用的都是从书本上或是从网上下载的现成案例,并没有包含自身的感受,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以做到生动形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学校对保险专业的投入过少使得教学所获支持不足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学校对专业的投入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新专业,保险专业在大部分学校的地位都不如那些老牌专业,尤其是高校近些年热衷于搞名牌专业精品课程,把大部分资金及力量都投入老牌和名牌专业中,而像保险这些新专业,由于其力量薄弱,没有多少话语权,因此很难获得学校的支持,无论从教学的硬件还是从软件,无论从资金还是从资料设施的投入,都处在一个弱势地位。某高校近年虽然引进了几位教师,但是新设立的保险系基本上没有新投入的专项资金,对保险教学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几年之内都没有添过什么新的教学辅导材料及影像光盘。教师也没有机会没有渠道去保险公司从事人身保险的实践工作,个别教师自己联系去了也得不到经费及时间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保险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三、保险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要搞好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加强对学生专业观的教育、加大对保险专业的投入力度以及着力提高老师队伍的素质等方面出发,努力创造保险学教学的有利环境,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高质量保险专业人才的基地。
(一)加强保险专业本科学生的保险意识的教育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背景的介绍,可以和学生一起畅谈保险业最新动态等,也可以以自身的经历为例帮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再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细分,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设置从业资格考试、保险理论研究、保险法学、精算和保险营销等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并加深对保险专业的认识。此外,在保险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应强调挫折教育和诚信教育。保险属于服务性行业,且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保险营销这一领域,需要从业者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而达到的修养,因此,保险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这方面的品质。
(二)注重加大对保险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保险学作为一个新的专业,迫切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才能迅速成长,否则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所以加大投入力度是事关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专业投入方面,一是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从保险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二是要加大人才建设步伐,除积极引进保险专业教师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年要拨出一定资金用于购买书籍影像、举办保险研讨会、送教师去保险实际部门参加实践工作以及请相关人士来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保险实践经验等。公务员之家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师资
要加强保险学教学的实践性,可以在高校成立“保险咨询”等一类实践性教学团体,组织学生到城市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咨询活动。这不仅为学生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也能服务大众,充分体现了保险的人性化,为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再次,要充分发挥业界与学界互动作用优化保险教育师资。一方面,充分利用业界的各种资源培养和提高师资队伍,即建立充分利用和有效培养的互动交流机制。例如,高校和保险公司实行联合办学;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实验基地、课题合作等方式,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感性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大胆聘用业界专家型人才,吸纳其成为教师队伍中一员。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业界出现了一大批懂理论、谙实务、会教学的专家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发展我国保险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几年在我国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弃教经商,而与此同时,业界却有不少热心保险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有意投身保险教育事业。国家和高校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这些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弃商从教,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保险教育的师资。
【参考文献】
唐红祥.关于保险学历人才供需脱节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2).
相关文章
互联网保险法律监管探讨 2023-01-05 09:03:53
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浅析 2022-12-30 08:33:04
商业健康保险的逆选择风险防控 2022-11-28 10:58:51
医疗保险基金运行风险防范机制 2022-10-12 16:43:53
保险法概论一流课程建设的实践 2022-09-26 16:32:55
保险法概论一流课程建设的实践 2022-09-19 1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