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管理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8-07 17:37:13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体育赛事管理范文篇1
【论文摘要】中西体育赛事新闻报道都遵从了新闻报道的规律,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与世界接轨就需取长补短,还需向西方学习。要尽量做到客观报道,同时,要注重运用写作方式与技巧,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创作出新颖而又适应国际发展的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不仅是对有关体育赛事的报道,还涉及到体育背后的社会文化。西方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冲突性、搏击性的体育文化与中国平和的养生体育文化在意识观念上有明显的不同。为了更好地融进世界大家庭,我们应自己树立起文化自觉的意识,随时去彰显我们的民族文化。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改变报道理念、模式和笔法,接受西方一些成熟的技法。吸收西方文化的有益之处,尽快提升报道的制作水准,提倡有创意以及创造出可以媲美西方的体育新闻报道。下面以两则报道为例作一比较。
其一,中国网球:中国女双组合晏紫、郑洁苦战三盘,击败经验老道的女双组合帕斯奎尔/苏亚雷斯,为中国赢得了首个温网女双冠军。作为大赛4号种子,晏紫、郑洁分别以6:3、3:6和6:2的比分击败对手,为中国女网谱写了新的历史。此次冠军争夺战历时128分钟,冠军奖金为205,280法郎。赛后,郑洁总结了她们这场比赛:能成为中国首个在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的双打冠军,我们很高兴很骄傲。她说,“这(冠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一年,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比赛中能继续这个势头。”郑洁完全有理由感到高兴和骄傲—温布尔登的胜利为她赢得了超过1百万美金的职业奖金。在取得温布尔登比赛胜利之前,早在今年一月份的澳大利亚公开赛上,她们就成为了首个拿下大满贯冠军的中国选手。国际上冉冉升起的中国网球选手并不是只有郑洁和晏紫,李娜也曾成功地打入了女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只不过后来输给了比利时的kimclijsters。似乎有迹象表明:在赢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双金牌后推动了中国的网球的发展尤其是女网。来自上海电视台的顾珏(音译)对此分析说:中国政府对中国女子网球加大投入力度,因为他们不得不选择一种方式去提高比赛成绩,但是男子网球的竞争更加激烈,女子网球更容易出成绩。随着今年六名女子选手出现在温布尔登的赛场上,相信男子取得同样的成绩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其二,大杨扬为中国夺得首枚冬奥会金牌。第一个项目女子1500米比赛失利之后大杨扬背负了更多的压力,可以说大杨扬是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的最主要的希望所在。进入决赛的五名选手中只有保加利亚的拉达诺娃是最强劲的对手。此前,拉达诺娃一直是女子500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幸运的是大杨扬今天抽到了最有利起跑的第一道,只要起跑时占据第一位,拉达诺娃就基本上没有了追回的机会。发令枪响了,大杨扬果然跑在了第一位。这一次杨扬不会再有任何闪失,不会再给对手任何机会,她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也穿破了所有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尘封已久的心。王春露也获得了宝贵的一枚铜牌,两名中国姑娘紧紧拥抱,主教练辛庆山与两名爱徒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杨扬:今天最后我战胜了自己,赢了以后我还在喊:杨扬我不是别人。刚才冲刺,我还在喊:我是杨扬我不是别人。我要冲刺!我要冲刺!此时,杨扬终于可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鲜艳的五星红旗绕场一周了。第一次冬季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因金牌而升起了五星红旗。
何振梁:咱们参加了六届冬季奥运会,前几次六块银牌,就差一块金牌。有几次就差手指头这么粗的距离,与金牌失之交臂,这次终于实现了我们冬季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今天是一个伟大的日子。
小杨扬:从她一出发,我就觉得她能拿冠军。
主教练辛庆山:盼这块金牌已盼14年了,从1988年到现在已努力14年了。作为我们冰雪项目来讲,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杨扬:它应该是最辛苦的,我想说,现在感觉非常灿烂,但我觉得(拿这块金牌)是最辛苦的。
比较这两则消息,体裁不同但赛事新闻对新闻要素的要求来说都是一样的。
一、相同点
都属于硬新闻——体育赛事报道,结构安排上都用了“倒金字塔”结构以及赛后或赛中教练员、运动员的点评,消息短小精悍,简洁明了。围绕各自主题都具有由重到轻,层次分明,条理性强的逻辑特点。
二、不同点
1、主题不同
西方报道就赛事而论,紧紧围绕运动员而写,突出选手的个人成绩。也报道了赛事奖金。即使有对中国网球发展的预测也依旧以赛事为主,不脱离运动员。
中方以夺金牌为中心,紧紧围绕金牌的意义而论,运动员是叙述整个事件的线索。运动员角色在赛事报道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赛事数据的使用不同
西方报道以赛场的运动员为主,紧紧围绕赛事进行写作。有关赛事的数据交代详细。中方以运动员为线索,但更多关注的是赛事的意义。大杨扬的赛事数据交代不明,她的比赛成绩做了淡化处理。
3、客观性
《中国网球》,标题客观,不带有主观性的语言。内文以温网女双冠军引出赛事背后的新闻,预测中国网球的发展。以逻辑推理证实“似乎有迹象表明”的可信度。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引述中国上海记者的分析,使读者看到双方的声音,增加客观性。《大杨扬…》的标题以热情的笔调赞扬赛事的结果,报道中“不会再有任何闪失,不会再给对手任何机会,她一路流畅地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也穿破了所有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尘封已久的心。”主观性的语言富有情感煽动性。
4、语言使用上的区别
《中国网球》击败经验老道的女双组合,“经验老道”与“苦战”的“苦”,形容词的使用凸显了中国新手的胜利。此后就鲜有形容词了。没有使用“激烈的冠军争夺战”、“兴奋地总结了”等形容词性主观词语。《大杨扬…》的报道全篇洋溢着激情,形容词使用较多,抒情性很浓。导语中动词的使用,“组合”、“苦战”、“击败”、“赢得”与“失利”、“背负”、“是”相比,《中国网球》的动态性要强。
5、结构安排上的区别
《中国网球》采用断裂式结构,把材料分散形成小段落,角度多变,一段落一个意思,简洁明了,信息量大,显得结构松散但又紧绕赛事而论,文章富有跳跃性,起伏波动,既把多重的信息传递出来又让受众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不沉闷。《大杨扬…》讲究结构的完整,层次分明,严谨、稳重但缺少流动感,缺少变化,概述性的语言多。
三、中西赛事新闻报道的区别给我们的启示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中西体育赛事新闻报道都遵从新闻报道的规律,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与世界接轨就需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还需向西方学习。
1、做到客观报道
西方经过了多次的新闻改革,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进入商业报纸与大众化报纸时期,强调报纸是纯粹的新闻工具。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的要求促使西方的新闻报道注重新闻的客观性。具体操作上,从上面例文就可看出,(1)对中国网球的预测,在事实做论证的基础上,再用中国记者的语言证实,主客双方的意见都表明,显得中立客观。(2)引语的使用上多采用直接引语,因直接引语具有可信性和历史性,尽量避免间接引语,因其具有修饰和重编的可疑。(3)多用数据说话,因数据的引用具有科学性、客观性。显而易见,他们充分运用写作技巧尽量表现的客观些。
尽管西方标榜其新闻的纯客观性,但新闻毕竟是上层建筑,有其意识形态。纯新闻是不存在的。“报纸的新闻方针并不是贴在布告牌上或印在工作手册上的,它是通过种种办法加以贯彻的。称职的把关人和记者受到奖赏,懂得方针的记者委以重任。不符合方针的新闻报道受到修删以至被扣押。报纸的实际做法,就是雇员对新闻的方针是什么心领神会了。”西方的新闻工作者是深谙新闻报道宣传的,每篇报道后面都有其引导作用,只是其尽量表现的隐晦不明罢了。西方注重个体意识,赞扬并鼓励竞争,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为荣,肯定奖金的获得。商业经济带来的对金钱的追求也就毫无遮掩的成为正当的目标,也就难怪用充满羡慕与肯定的语气报道通过竞争角逐获得高额的奖金了。
中国则注重群体意识。《大杨扬…》开首就提到“中国代表团…希望”,以后的官员、教练、队友等反映出群体的力量。这样一对比,西方新闻突出客观性与我们的舆论引导和宣传的表面性截然不同,一目了然。
2、注重写作方式与技巧
从《中国网球》的写作结构上分析,基本不脱离西方赛事写作的惯例。(1)导语,最重要的内容。(2)对导语的支撑,细述赛事经过,各局比分。(3)点评,运动员或教练员的直接引语。(4)细节,跳跃性地选择与赛事相关的细节描写。(5)背景,与赛事相关的背景介绍,(6)相关的事件等。一场赛事要写的内容非常多,而不论何种媒体,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内容要压缩,因而形成这样断裂式的写作方式,富有跳跃性,显得轻松、活波,易于随内容而改变形式。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使其具有求异、创新的特性,而这点也就促使他们在写作方法上与众不同,不断创新。过去在创作手法上我们太强调新闻的写实性以致放弃了文学的许多创作手法,现在看来是不对的,文学中的一些手法也可借用,正叙、倒叙、插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等都可借鉴,有广博的中国文学作基础,我们一定可以创作出新颖而又适应国际发展的体育新闻。
【参考资料】
[1]程道才.《西方新闻写作》.新华出版社.2004.
[2]唐•彭伯.《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新华出版社.1992.
体育赛事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高校;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
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要丰富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精品赛事活动。高校体育赛事有利于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深化体教融合,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加强高校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显得格外重要。高校体育赛事是竞技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体育事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协会管办分离,考虑在运动员文化程度及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上,在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高校体育将成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输送的重要渠道,这不仅是我国体育事业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即使大学生今后没有成为职业运动员,也能凭借高学历和专业技能,找到适合的工作,这解决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随着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推进,我国高校体育赛事开展是为了促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竞技体育发掘和培养竞技人才。要使高校竞技体育高质量地发展,不但应持续投入财力、物力、人力资源,且应完善体制资源和保障赛事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校竞技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是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条件下,调整或优化高校竞技体育资源中的配置结构,使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占有、使用和分配更加合理,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高校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1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赛事资源配置现状
1.1高校体育赛事资源供给不足
在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尽管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颁布了一些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的政策和文件,明确提出了丰富体育赛事资源供缎带,建立完善的体育赛事体系,但由于学校领导意识不到位和地域经济有限等问题,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赛事资源供给仍不足。高校体育运动赛事涉及面较窄,不能完全覆盖体育运动赛事,足球、篮球和乒乓球等热门赛事举办较多。与社会举办赛事不同,高校举办体育赛事需要考虑经费、学生安全、学生时间和比赛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准备工作和筹备时间较长,以确保顺利地举办体育赛事。在此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与社会赞助商合作,获取一定的经费,以保障比赛的顺利开展。但有时主办方一味追求形式主义,不太重视赛事品牌的培养,致使高校体育赛事固定举办时间未实现常态化,比赛赛程安排不合理,规模较小,质量不高,使比赛往往流于形式,造成了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的严重浪费,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校园体育运动的普及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1.2高校体育赛事经费不充足
区域高校体育赛事的举办经费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而部级高校体育赛事更承担着较大的经费压力。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赛事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尽管国家出台政策和文件,鼓励社会资本介入体育赛事,但因为我国高校体育赛事知名度较低,影响力较小,使赞助商无法取得预期的收益,久而久之,对高校体育赛事赞助费用越来越少,最后,体育赛事赞助商成为一大难题。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依靠多年的市场化运作,通过政府拨款、赞助商和电视转播等途径,具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其他的高校体育项目赛事,虽深耕多年,但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均不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因此,缺乏社会赞助商经费的大力支持,体育赛事主办规模较小,影响力和知名度较小,这也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模式,即经费不足导致高校体育赛事规模小和影响力低。影响力低和规模小的高校体育赛事缺乏经费支持,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赛事举办次数,无法提升高校体育赛事竞技水平。
1.3高校体育赛事人才缺乏
优秀综合类体育赛事人才决定着体育赛事的走向,有助于扩大高校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增强高校体育赛事的知名度。近些年,为适应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专业体育大学或学院培养了大量的体育专业人才,受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这种专业类体育专业人才专业技能较强,但在体育赛事运营方面实战能力较差,在体育赛事管理方面缺乏经验,无法制定较完备的体育赛事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体育赛事执行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赛事经费充足,但各方利益分配不平衡,无法更好地满足各方的诉求。因高校体育赛事各方的博弈,体育赛事资源配置不平衡,体育赛事管理人员无法公平、公正地落实和执行规章制度,影响体育赛事的公平、公正。
2我国高校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
2.1完善高校体育赛事管理体制
基于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为配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步伐,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有效地提升高校体育赛事资源优化配置,推动高校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势必要完善高校体育赛事管理体制。首先,扭转主办者的权本位思想,高效利用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加强对高校体育赛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高效的服务型组织,转变高校体育赛事管理理念,厘清主办者与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以政府教育部门为主导、高校积极参与、社会资本支持的赛事管理体制,强化体育赛事质量,固定赛事举办时间,丰富体育运动赛事内容,使其成为高校常态化的体育赛事,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其次,加强大学生体育协会管理能力。在国家体育管办分离的背景下,赋予体育协会更多的权力,提升协会管理自主权力。政府教育部门应给予放权,为高校体育赛事举办提供必要支持,不必过多干涉高校体育赛事管理,真正做好服务者角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功能,科学合理地统筹体育赛事资源,完善高校体育赛事制度,加强与政府教育部门与高校各级体育行政单位的沟通,提升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协调能力。
2.2健全高校体育赛事体系
高校体育赛事体系是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竞技实力。各级各类高校、固定体育赛事举办时间、参赛队伍和多种体育赛事内容构建了高校体育赛事体系,科学健全的体育赛事体系不仅是高校为国家培养体育竞技人才的有效举措,还能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借鉴发达欧美国家体育赛事体系先进经验,基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环境,遵循体育赛事体系制定规律,必须制定健全的高校体育赛事体系。主办高校体育赛事政府教育部门必须统筹各级各类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统一规划,依据社会体育资源,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体育赛事体系,保证举办时间固定,多支参赛队伍,多项体育赛事项目,积极参与全国高校体育赛事。区域高校应建立体育赛事联盟,引进社会体育资源和资本的合理介入,保障体育赛事经费,推进区域高校体育赛事发展。
2.3加强体育赛事管理
为确保高校体育赛事顺利进行,主办方应制定完备的赛事管理流程,提升体育赛事质量。依据国家政策,主办方和各级各类高校体育部门达成协议,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采用市场化机制,选择具有较强社会知名度且体育专业能力较强的体育公司进行合作,体育公司主要负责体育赛事的组织、招商和宣传工作,依据合同协议,实现利益的有机分配,提升高校体育赛事知名度。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同时,使赞助商合理介入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为高校体育赛事举办争取更多的经费,保障高校体育赛事的长久发展。提升高校体育赛事运动管理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保障体育赛事的高效有序进行。制定高校体育赛事管理制度,建立公正平等的竞赛环境,赋予体育赛事相关人员基本权利与义务,严格遵守高校体育赛事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体育赛事高质量地完成。加强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等机构之间的赛事交流和监督,确保体育赛事公平、公正。
2.4充分开发高校体育资源,打造精品赛事
在《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提升体育场馆利用率,免费或收取较低的费用供学生和群众使用。高校本身拥有较多的体育资源,如体育场馆基础设施、体育教学资源和体育师资力量等,为了提升高校体育资源利用率,高校应基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大学生体育协会举办各种体育赛事,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调动大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高校体育赛事项目须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为主,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保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积极参与,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运动,这些体育运动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与大学生产生共鸣,通过市场商业化运作,组织高水平运动队参与,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体育赛事影响力。但为了使高校体育赛事拥有持久的品牌效应,除了采取多媒体的宣传外,还必须借助社会力量,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与赞助商积极合作,使其为高校体育赛事提供充足的经费来源,保障赛事的顺利举办。
参考文献:
[1]于辉.竞技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赛事创新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6):33-35,68.
[2]王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与高校“产业、专业、创业”融合培养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6):1-10,2.
[3]曹中旺.中国高校体育赛事运作现状及优化策略[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3(4):84-88.
体育赛事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体育赛事城市酒店行业
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酒店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相互促进作用,不单能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而且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上都有一定的贡献。伴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不仅能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增强体质。在人民资本实力增强,对酒店行业产生的效应也有较好的上升潜力。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各区镇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广州市体育资源相当丰富,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竞技体育赛事水平高,体育产业结构较为完善,体育服务业占整个体育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意识增强,体育人文底蕴厚重,人们对体育健身活动积极性很高,城市体育建筑与体育文化交相辉映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比赛赛事在此举办。因此,大型体育大赛的商业化、职业化发展对酒店的多元化需求也日益增长。在当今的现代社会,酒店行业的发展已经反映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指标之一,由于酒店已慢慢成为城市中对外来人员了解城市的一扇服务窗口,它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愈发深远,对大学体育赛事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
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酒店行业发展促进作用的相互关系。为此,专门抽取了广州合兴酒店、旺东假日酒店、裕达酒店、柏高商务酒店、广州白天鹅酒店作为主要的调查酒店,并在这5个酒店中选取了在大型比赛期间入住率作为实地走访对象,为定性分析大型体育赛事对酒店行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2.1实地访谈法。走访广州市白云区、花都区、天河区等城区了解各区举办大型赛事情况,访问组织各赛事的组织机构,详细了解各区大型赛事门票消售情况。2.2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的方式对大型赛事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归纳了广州市的大型赛事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广州市举办大型赛事的构建提供研究依据。2.3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视角,定性地对大型体育赛事和酒店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影响进行客观分析。
3大型体育赛事与酒店行业横向关系
3.1酒店是大型体育赛事的组成部分。酒店是有居住功能的建筑物,具有基础性服务职能。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来看,它将酒店行业理解为在商业性、基础上为公众提供住宿,同时也提供膳食的建筑物。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的形式不一样。在城市化发展的今天,大型体育赛事成为酒店最为重要的客源之一,它为完成高质量的体育竞赛提供了重要保障。它们为运动员、裁判员、技术官员、志愿者及其他工作人员提供休息的场所,旨在更好地服务于赛事,为观众提供一个完美的竞技比赛。酒店行业是大型体育赛事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体育产业结构中固定收益的经济点,因为体育赛事的秩序册当中涵盖了饮食、休憩的场所。如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需要入住酒店,促进酒店业及其与赛事衍生行业的发展,两者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统一的联合体。酒店具有满足人们的住宿、餐饮和娱乐服务功能以及接待功能。保障了旅客生活条件需求和服务好赛事需要[1],其已经在体育赛事举办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来看,酒店行业和大型体育赛事深深的捆绑在一起,两者不能独立生存,形成了命运发展的共同体,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3.2酒店是大型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组成部分。体育是存在于当今社会里特有的体育文化中的一种客观存在现象。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而不断壮大。从最初原始的运动活动到了发展以竞技为目的的体育赛事活动,大型体育的运营性质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业化、职业化运作的气息愈加浓厚,赛事的多元化功能不断被挖掘。由于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得到了提高和人们的关注程度使得大型体育赛事社会价值、经济效益的功能得到体现。参照体育赛事的发展历程,运动竞赛的出现发展,促进和加快了体育赛事的产生,两者之间有链接式的关系。也可以说体育赛事是运动竞赛长时间的变化发展的产物。事实上,随着体育竞赛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业化运作的逐步加深,运动竞赛活动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体育运动竞赛再也不是单纯由运动员、裁判员参与的竞技活动,而是观众、媒体、赞助商、组织者等众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集商业、文化、娱乐、竞赛等众多活动于一体的复杂的、综合性的体育盛会。
4大型体育赛事与酒店行业资源纵向关系
大型体育赛事与酒店资源的纵向关系,是一种间接关系,非直接作用的,而是通过中间媒介产业的外在联系。首先,是体育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体育赛事中大量信息流的集聚为酒店业带去了新的思想和理念,国际体育赛事的引入促使酒店业不断进步与发展,并与世界先进水平标准接轨;其次,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酒店行业是一地与外界进行信息文化交流的场所,在赛事举办过程中,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刺激了当地特色文化的各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除了体育赛事文化本身的交流外,还有更多的非体育赛事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如服饰、文字、语言、饮食、生活习惯等,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从而对酒店行业发展理念有新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最后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大型体育赛事的引入,必然引起酒店经济性功能的体现,一定程度上能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即有效地带动非体育赛事资源之外的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体育 旅游、体育 消费、体育 饮食”等一系列组合,即体育赛事 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成为当下办体育赛事的一种发展趋势。
5体育赛事与酒店行业相互促进作用要素
5.1市场需求。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任何经济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它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给市场带来了运行活力,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赛事和酒店行业,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需要酒店的有力支撑,而酒店行业也需要借助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效益来提升品牌知名度,两者形成了一种典型市场供求关系。在需求端,由于体育职业化发展,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给体育竞赛增添了更高的观赏性,加上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不断升级,现场观看、电视转播、互联网平台播放等多渠道传播,促使体育社会群体迅速增长,加速了体育社会化、生活化进程;在供给侧,由于竞技体育赛事具有身体对抗强度大、竞技程度高、比赛奖金丰厚等特点,为了使运动员更好地发挥出技战术水平,给观众一个完美的观赛体验,为此,赛事举办方进程安排不能过于紧密,否则运动员的身心疲劳不能得到充分恢复,会给体育赛事的观赏程度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影响体育赛事的访客和球迷的心理预期水平。而酒店为参赛运动员、裁判员、球迷、游客、志愿者、赛事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憩环境,既能让体育赛事与酒店间形成良性互动、也能减少双方时间成本,为双方带来益处[3]。5.2高效管理。高效管理是成功实现体育赛事与酒店共同发展的目标要求,作为供给端的酒店行业,高效管理主要体现在对体育赛事活动主体、体育赛事活动客体、体育赛事的中介三个方面。在赛事活动主体方面,它主要包含了参赛运动员、裁判员、赛事管理者、志愿者、技术官员及相关赛事工作人员。于此,要求酒店管理者要与赛事活动主体形成一个积极有效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的衔接,紧跟每天赛事进度,并且要对相关可能发生意外情况采取相应的预案措施;其次是体育赛事活动客体上,它包括了零散体育球迷、球迷协会组织、新闻记者、游客等体育赛事之外的相关人员,对体育赛事活动的客体管理主要体现在入住酒店后的服务水平,尽可能地满足其各方面要求,以求得对酒店的高度认同感;在体育赛事的中介上,主要有不同级别的赞助商、体育新闻网站及与体育赛事相关的行业协会,它们是联系体育赛事组织机构与酒店的中间枢纽。基于酒店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对酒店员工的职业服务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服务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观众对体育赛事的评价和兴趣[4]。因此,高素质的酒店职工提供的高质量服务不但能提升体育赛事观众的忠诚度,还能实现体育赛事与酒店业长期稳定互动式的发展。5.3条件支撑体系。在国家政策红利、体育人口需求红利、价值观念升级红利的共同影响下,体育赛事与酒店业实现互惠共赢则需要一个基础条件支撑体系。它包含了两个基本支撑体系,一个赛事硬性支撑体系,另外一个是赛事软性支撑体系,前者指的是确保体育赛事顺利进行的公共基础设施及专业设施、酒店硬件服务设施等,如酒店内的健身配套服务设施、娱乐休闲配置、安保措施、酒店的性质及规模大小等。而软性支撑体系是指保障两者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它包括与体育赛事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育信息网络通畅程度、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等,常见的考虑问题有酒店的居住环境、酒店与比赛地点的距离、酒店去竞赛场地途中的交通状况、酒店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等等。由此可见,硬软性支撑体系是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5],是共同完成大型体育赛事的基础。5.4媒介引导体系。媒介引导体系是体育赛事与酒店业实现实时互动发展的信息保障。具体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广告传媒[6]。它是体育赛事与酒店双方互相了解的开端,体育赛事通过报刊、电视、杂志等新闻媒介体育竞赛信息,而酒店根据所获取信息适当组合旅游产品以满足体育赛事的商务需求,两者实现初步互动;其次是体育赛事中介组织。由于它的目的与功能的不同,可以有票务、宣传、会展等相关中介组织,它们是组织、协调体育赛事与酒店等其他行业共同发展的重要机构;再次是体育赛事行业协会。它们是保证体育赛事与国际化水平接轨的重要组织,其提供的行业标准及行为准则为体育赛事不断向前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酒店业的创新经营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6建议
6.1鼓励城市多种形式举办体育赛事众所周知,举办大型体育赛事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及必要的社会资源参与,对于一些中小城市来说,确实会带较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可尝试在社区、单位或者企业承接开展校级联赛或市级单项赛事等形式的小型的体育比赛积累经验,逐渐形成举办大型体育基础。同时,积极引导并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进来,让居民可以在本社区展示自己的体育才华,一方面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另一方面促进社区之间的交流活动,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社区体育氛围。6.2推进赛事组织机构与酒店行业交流渠道据实地走访了解到,在举办大型体育城市中赛事机构与酒店行业的交流信息还不够深入。因此,会造成对入住酒店的运动员、观众不够了解,不能提供多元需求优质服务。为了让酒店更好地服务体育赛事,提高体育赛事的服务质量,酒店服务于体育赛事的职能作用愈加突出,同时,也能够让大型体育赛事体现其运行的专业化及高效化,有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赛事产业链,与酒店建立完善的合作共赢平台,加速酒店行业充分了解体育赛事的运作情况,也能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华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酒店投资项目经济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0.
[2]徐成立,刘买如,刘聪,等.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4):36-41,73.
[3]董丽丽,田静,徐成立.历史回顾:近现代以来大型体育赛事与中国城市化[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7):567-570.
[4]陈玲.会展业与酒店业的服务体系互动影响研究[j].江苏商论,2008(7):30-32.
[5]马勇,陈静.会展与酒店业互动发展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报,2004(2):50-53.
体育赛事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体育赛事资源;资源类型;区域配给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部分,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健康有序的体育赛事产业发展必须建立在对赛事资源的适度开发和合理配置基础上。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体育赛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深入挖掘我国体育赛事资源,合理选择体育赛事对促进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赛事资源
1.1体育赛事资源内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体育赛事的经济属性,对其基础——体育赛事资源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以往对体育赛事资源研究的界定,虽然表述存在差异,但基本都认为体育赛事资源是投入到体育赛事中各种要素和条件。根据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作为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资源”的本质是生产要素,进而可以将“资源”概括为具有价值、可被人类开发利用、并能够创造经济或社会价值的一切生产要素。从这个角度讲,体育赛事资源是一个经过开发利用、可以创造一定赛事效益、满足赛事相关利益者诉求的复杂体系,它不仅指可直接用于生产体育赛事的要素,还包括潜在的可被人类开发利用的一切赛事生产要素。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目的之一就是要将潜在生产要素转化为直接生产要素,并对现有生产要素使用范围、价值进行深入挖掘。1.2体育赛事资源类型及构成。在体育赛事资源分类上选取的角度不同,可以有多种类型。有学者将赛事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而有人从社会资源中析出人力资源作为单独一类;有学者根据资源存在属性、运营主体属性、生产属性、资源所有权属性、资源发挥作用属性对体育赛事资源进行了详细分类。赛事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是以体育赛事的形式呈现出来,体育赛事运营过程的核心是对赛事资源的获取与管理,在对体育赛事资源进行分类时可以考虑从这两个角度出发,这既有国家对赛事资源的配给、管理,也包括承办者获取赛事的一切支撑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资源在赛事运营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赛事本身的文化特点与举办地文化特点相结合开发特色赛事已成为很多城市发展体育赛事的切入点。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将赛事资源分为赛事授予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市场经济下体育赛事作为一种经济载体,反映出来的正是对这些资源的整合、配置与再分配。
2体育赛事与资源开发配置
2.1体育赛事类型。分类是对研究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基础,因具有研究者的某种主观性,并无统一标准。体育赛事是以竞技比赛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制约。关于体育赛事的分类,认识角度、研究目的不同有多种分类标准,按赛事规模分为超大型体育赛事、大型体育赛事和一般性体育赛事,按赛事项目可分为综合性赛事和单项性赛事。划分标准的不同,同一赛事可以归入不同类型。不同类型体育赛事对赛事资源需求侧重点不同,影响也有所差异,把握住各类赛事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配置赛事资源,以实现赛事效益最大化。在探讨赛事类型和赛事资源关系时,既要考虑到赛事的规模、影响力,又要兼顾不同赛事市场特点。结合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发展情况,按层次标准选取了国际性体育赛事、国家性体育赛事和地区性体育赛事,分析不同类型赛事资源开发配置的特点。2.2不同类型体育赛事资源特点。2.2.1国际性体育赛事。该类型体育赛事包括以奥运会、亚运会为代表国际性综合体育赛事,也包括世界杯足球赛为代表的国际性单项体育赛事。这类体育赛事多以国家或地区为参赛单位,规模大,竞技水平较高,整个赛事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筹划时间较长;赛事对举办地各类资源要求较高,国际性综合体育赛事多集中于国际化大都市,而国际性单项体育赛事多集中于有良好该项目文化底蕴的城市;赛事筹办过程中政府起了重要作用,成为赛事成功举办的必要条件;赛事参与者人数众多,不仅运动员、服务人员、观众人数多,所影响的人群也较多较广,媒体关注度高;赛事市场化程度较高,有比较成熟的市场开发模式,其赞助商多为国际知名企业;赛事对举办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力,具有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2.2.2国家性体育赛事。该类型体育赛事包括全国性综合体育赛事和全国性单项体育赛事,多以省市、自治区为参赛单位。全国性综合体育赛事规模大、项目多,赛事筹办需要多方调动协调,公共资源参与度高;赛事所有权多掌握在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在赛事申办、组织中起主导作用;参与者众多,受到媒体和赞助商的关注度较高,有较为固定的市场开发模式;赛事承办地多为政治、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赛事对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举办地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全国性单项体育赛事相对规模小,项目单一,赛事承办权多为该项目全国性协会负责管理,对举办地资源要求相对较低。不同赛事的影响力和市场化程度不同,单项体育职业联赛受关注程度高,能吸引大量观众,赛事经济效益较好,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相关产业链发展潜力大,赞助资源充裕,商业运作较为成熟,如果运行良好能带动当地及周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国性的单项锦标赛、选拔赛等赛事受关注度低,影响有限,市场开发相对滞后。其他诸如马拉松赛、帆船赛等商业性体育赛事,受项目普及度和自然条件制约,发展情况不一。2.2.3地区性体育赛事。主要指省级及以下的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包括省市级运动会、各级各类学校运动会、企事业单位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这一类型运动会相对规模小,对各方面资源要求相对较低,但因群众直接参与度高,具有更广泛的参与主体,受欢迎程度高,赛事组织、推广相对容易;这类赛事直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受到政府和体育管理机构更多重视,具有极大地潜在商业价值,也成为企业提升荣誉度的重要渠道。
3我国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法律依据
3.1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政策支持。鉴于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发体育赛事市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已提出“努力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并具体提出:支持地方发展特色赛事、鼓励企业举办商业赛事,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打造品牌赛事。2011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强调大力发展体育赛事,各省市纷纷响应,为我国体育赛事资源开发提供了政策依据。在赛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的协调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提高赛事无形资产开发的水平和效益。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正式颁布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的限制。此后,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在华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审批事项改革方案》,体育赛事资源中的前提基础资源——赛事授予权更加开放,带动了整个赛事市场的发展。为实现资源有效配给,在《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建设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包括举办权在内的赛事资源可进行交易流转。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促进了我国体育赛事民间化,对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给起到了积极作用。3.2体育赛事资源开发承办者的法律保障。体育赛事资源的充分开发,一方面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予以保障。体育赛事是一项复杂的群体性活动,各平等主体间都有各自利益需求。明确资源开发承办者的权利与义务,用法律规范、约束其行为、保障其合法权益,才能调动更多力量参与到赛事资源开发上,促进我国体育赛事的繁荣发展。现阶段我国体育赛事资源开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奥运会、全运会为代表的赛事资源,其资源开发承办者多为政府职能部门;一种是商业性或群众性体育赛事资源,其资源开发承办者为企事业单位或中介公司。所适用法律责任因承办者不同而有区别。在我国现有法律系统中,法律责任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资源开发承办者为政府职能部门的,以行政主体身份参与到赛事开发中,是国家权利在体育赛事资源开发上的运用,性质决定了对这类承办者以行政管理为主,其履行的是行政责任。在一些情况下,政府将赛事资源开发委托给运营公司负责,在政府与运营公司间形成某种契约关系,运营公司要遵守相关的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约束,同时也依据双方契约享受赛事相关产品生产、销售、使用权等。由企事业单位或中介司负责赛事资源开发,与政府委托开发一样,依开发过程中具体内容受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制约,并依法享有对赛事资源的所有权及相关利益。当然现有法律条文在具体执行中还存在一定分歧,例如关于赛事转播纠纷,虽有《物权法》、《著作权法》《侵权责任法》给以保护,但这些法律条文的权力逻辑体系又与体育赛事产品属性不符,在执行中认识不同就会有不同结果。因此必须不断修改完善以《体育法》为代表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具体的政策规章,为体育赛事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4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因素对赛事资源开发的意义
4.1政治因素。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进行并受其制约,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作保障。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国内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对外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不断加强和改善与各国关系,取得一系列外交成果,国际政治地位稳步提高。依靠稳定的政治背景,我国体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国以出色的赛事组织能力受到国际体坛的关注,一些重大的或极具商业价值的体育赛事先后在我国举办,带动了国内体育赛事的发展。“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为我国体育赛事开辟了广阔的国外市场。良好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深入挖掘国际国内体育赛事资源,发挥地区优势,打造赛事品牌,提升赛事价值,这既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需要。4.2经济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是其各项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体育建设的发展得益于快速发展经济建设。以2016年为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长8.4%。基础建设带动了体育赛事的发展,据统计,2016年国内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赛事达328场,参赛人次近280万。随着收入的增加和观念的转变,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体育赛事的参与需求日益增加。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中第三产业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通过开发利用各种赛事资源,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成为当今城市提高竞争力、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现实的巨大需求与赛事资源的稀缺形成鲜明对比,为解决矛盾,就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不断开发新资源。4.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对体育赛事资源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重要性。作为人类生产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总和,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教育文化水平、行为方式等要素,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程度,也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精神需求特点。体育赛事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功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体育赛事的发展又受一个国家或地区已有文化环境的影响。新时期“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赛事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壮大。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有着浓厚的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厚的赛事资源。而不同地域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为赛事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契合点,可容纳各类型体育赛事。通过对文化因素的分析和把握,才能使体育赛事资源更加丰满。
5我国体育赛事资源地域配给
5.1我国现阶段地域的经济文化发展特点与赛事选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也是社会各系统、各行业的和谐。和谐社会理论落到地区发展上强调的是区域间协调发展。由于多种因素,我国现阶段地域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不仅东部、西部、中部三大地带间发展不平衡,即使同一地带的不同省市区之间,甚至同一省区的不同地区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地域间的差异还表现在文化形态上,各个地区都具有本区域鲜明的文化特色,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决定了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在建设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格局的同时,要注重地区发展与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适应,各地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文化资源,与地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因时、因地制宜。体育赛事产业的发展同样要遵循区域间协调发展的理论。由于体育赛事在推动城市基础建设、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打造城市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举办体育赛事正逐渐成为城市宣传营销、增加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实践证明盲目不加选择的进行赛事开发,往往适得其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赛事对城市发展的要求不同,对所具备的赛事资源要求不同,在选择体育赛事时,要对本地域现有及潜在的赛事资源进行全面了解,结合本地域的经济文化特点、城市发展战略,深入分析各种赛事影响因素,合理选择体育赛事。5.1政府对不同地域赛事资源配给发展的意义。“新资源观”是知识经济条件下解决资源问题的认识基础,运用这一观点,在利用体育赛事资源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赛事资源的层次问题,而在利用不同层次赛事资源的时候,又必须考虑到资源的地域配给和综合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但有效配置的前提是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而我国正在转型时期,短时间内不可能建立完善的体育赛事市场环境。尤其是国家取消了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权,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调节赛事资源配置,必然会出现地域配置失衡现象。一方面少数城市集中了大量赛事资源,不利于体育赛事市场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容易出现不考虑自身实际,跟风引进体育赛事,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也难以发挥出体育赛事的积极作用。因此,体育赛事资源地域配给中离不开政府主导作用。大型体育赛事对各项资源要求较高,需要承办地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在对这一类资源进行配置时,要综合考虑承办地的自然资源、文化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建设状况、群众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赛事运作经验、各项保障能力,通过审批权控制赛事资源配给。在商业性和群众性赛事资源配给中,政府更多从宏观上,通过制定政策、计划、监督管理来导向资源配置,为此要加快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6小结
体育赛事管理范文篇5
一、我国体育赛事运作的发展趋势
1.市场化运作的必然性。首先,这是由体育赛事的市场特性决定的。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服务产品,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和极高的商业媒介价值,可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领域。其次,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种制度创新。从供给层面上看,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新认识、西方发达国家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成功经验等,都为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制度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供给意愿和能力。从需求层面上看,市场对体育赛事的强烈需求使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后盈利的空间和可能越来越大。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国内外民营的大型体育经纪公司成长为一个拥有强大实力的新的利益集团,将成为这一制度创新的需求主体。基于以上两点,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将成为必然趋势。
2.市场化运作的渐进性与多样性。我国体育赛事的运作经历了一个从政府包办运作赛事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赛事,再到政府参与、市场运作赛事的渐进过程。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阶段,政府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对资源进行控制和分配,而在政府参与、市场运作模式阶段,政府则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来进行规制。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之时,政府的行政控制能力较强、法治化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企图完全依靠正规的法规管理体育赛事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政府参与、市场运作这两种市场化程度不同的赛事运作模式将会共同存在。同时,在这两种模式下,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的具体方式也会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3.市场化运作的不平衡性。由于现阶段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体育赛事在市场发育程度上相差比较大,从而导致了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不平衡性的特征。从影响我国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供给与需求因素来看,一些商业性的、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备受国内外观众的期待,并且很多企业也都希望能够通过赞助这些知名赛事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因此,这些赛事市场化运作的盈利可能性很大,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程度就越高。反之,对于一些国家计划内的体育赛事,以及一些级别不高,不能吸引观众眼球的体育赛事,其市场化运作的盈利空间就相对较小,因此,这些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的程度就较低。
二、我国体育赛事的营销策略
体育赛事营销的本质是一种集合多方资源的整合营销,在赛事营销过程中体现出服务营销的特色,这种营销本身就是特殊形式的商品交换过程。
1.营销原则。体育赛事营销有一条众所周知的定律,那就是二八定律,即对于所有的体育营销项目而言,体育营销项目本身的工作只占全部工作的20%,当然这是最核心的工作。还有80%的工作却是在项目之外的辅助工作。因此,将体育赛事营销项目的资源尽可能做精、做透、做足、做大而必须进行的辅助工作,往往是决定体育赛事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另外,赞助商还需遵循一三原则,即赞助商的体育赞助费用是一,用于市场推广的配套费用是三。
2.体验式营销。体验是一种创造观念经历的活动,体验营销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管理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经历活动。体育赛事营销本身就是体验式营销,提供给消费者的体育赛事服务产品,使之参与其中,并深刻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当消费结束时,消费者又将体验的过程作为记忆保存起来。
3.品牌营销。体育赛事能否成为品牌赛事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1)赛事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很高的竞技价值。(2)参加赛事的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公众影响。(3)赛事组织经营者的赛事包装和市场运作。体育赛事要获得良好的市场推动力,必须要创造品牌赛事。
4.大众传媒营销。通过与电视台、报纸、广播、杂志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可加大体育赛事的宣传力度,扩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另外,进行互联网营销是当前体育赛事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网络在线传播与观众形成友好接触的平台,不仅可为网络观众提供与体育巨5.绿色营销。绿色营销,从广义上讲,泛指企业营销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从狭义上讲,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探求消费者、企业与环境三方利益的协调。体育赛事营销就是企业在寻求消费者的兴趣过程中,探求企业利益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互动。这种互动协调首先是一种企业与环境利益的协调。同时,体育赛事活动是在一种公平、公正、团结拼搏的体育道德规范的约束下进行的,它给人良好的道德和伦理的熏陶,以及精神的愉悦、健康的促进。体育产业还是“无烟”工业,是“绿色”产业。因此,体育赛事营销是一种具有绿色营销内涵和特征的营销活动。
6.关系营销。关系营销是指为了保持长期的优先权和业务经营而与关键顾客建立长期的令人满意的关系的活动。它更多地强调营销活动的互利性和战略过程的协同性,注重信息沟通的双向性和反馈的及时性。因此,从本质上讲,关系营销的目的就在于同消费者建立长期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体育赛事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社会或地区的活动,需要与社会方方面面建立联系,构建广泛的信息通道,建立与多级组织或企业互动互利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邢尊明等:体育赛事盈利模式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5
[2]杨炯:大型体育赛事的相关经济效应问题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6.3
体育赛事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哈尔滨;冰雪体育赛事之都;swot分析;实施路径
1引言
2015年7月中国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我国将成为为数不多的举办过两季奥运会的国家,举国上下欢欣鼓舞。同年,总书记指示,为了更好地发展、普及冰雪体育运动,“要以冬奥会为契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2016年,多部门协同颁布《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同年《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颁布,正式提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2018年9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冰雪运动的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并且被注入强大动力,是举国上下共同的目标。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发展冰雪体育赛事及相关产业的重要城市。哈尔滨市地处北方,气候寒冷,具有丰富的冰雪体育资源与优势,举办过众多的国际冰雪体育赛事,如亚洲冬季运动会、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等。哈尔滨市群众乐于参加冰雪运动,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城市体育人文素养高,文化底蕴深厚。伴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北京及周边相关赛区的比赛场馆正在进行测试,积极筹备各项赛事,促进北京冬奥会的顺利进行。这使得哈尔滨市举为办冰雪体育赛事,建设成为冰雪体育赛事之都充满了挑战。同时,哈尔滨市冰雪体育赛事品牌影响力较弱,冰雪体育赛事运营管理较差等问题突出,先前的冰雪体育赛事经验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本研究针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对打造哈尔滨市成为冰雪体育赛事之都提出相关发展的对策、路径,助推城市发展,弘扬地域文化。
2建设哈尔滨冰雪体育赛事之都愿景分析
2.1哈尔滨打造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的优势
2.1.1冰雪资源优势冰雪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冰雪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包括的物质资源与非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指的是场馆资源、自然资源等,非物质资源包括文化资源等。冰雪资源与其他资源不同,具有特殊的地域特征,对气候有较高要求,冰雪资源是开展冰雪体育运动、发展冰雪体育赛事的重要因素与条件。其中,冰雪自然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具有气候特点的自然资源。黑龙江省全省地处在温带与中温带环境中,具有较好的冰雪资源[1]。黑龙江省省会城市哈尔滨市又称冰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我国大城市中地理位置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气候寒冷。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冬季降雪时间较长,天气寒冷干燥,有时会出现暴雪天气,降雪天数平均为35天左右,雪期为每年11月份至第二年的1月份,雪天数能达到180天之多,积雪深度能到1.5m,冬季平均气温约为-19℃,在1985年最低气温曾经达到-37.7℃。黑龙江省是中国冰雪资源较好的省份,其丰富的冰雪资源,为建设哈尔滨市成为冰雪体育赛事之都提供了环境基础。2.1.2竞技体育背景强大在冰雪体育运动中,花样滑冰项目受大众喜爱,特点是滑冰者利用冰刀和身体动作变换使滑冰与音乐舞蹈相结合,其技术动作复杂多变,表演形式多样,是对艺术的充分表达。2002年申雪与赵宏博获得了我国花样滑冰历史上第1枚双人滑世界锦标赛金牌,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中国史上第一对双人滑奥运冠军,赵宏博成为双人滑史上年龄最大的双人滑冠军获得者,对我国花样滑冰项目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申雪与赵宏博同为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其获得的成绩对哈尔滨市人群参与冰雪体育运动起到激励与感召作用[2]。同时,在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中,来自黑龙江省的杨扬在自己的优势项目1500m失利的情况下,克服了心理和各方面的压力,超越自我、挑战强手,最终战胜了世界各国强手,勇夺女子500m、1000m两项冠军。实现了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诠释了“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等中华体育精神,为人民做出榜样。像申雪与赵宏博等来自哈尔滨市的运动健将还有很多,显示出黑龙江省人民在竞技冰雪体育运动上的强大背景与实力。
2.1.3群众基础较好
在北京冬奥会的契机下,在“冰雪运动进校园”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等活动的推广下,极大地加快了我国参与冰雪体育运动的人群数量,促进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尤其是哈尔滨市,在冬季寒冷的气候下,大众进行体育锻炼以参加滑雪、滑冰等项目为主,公园、校园等地随处可见滑冰人群的身影。以哈尔滨帽儿山滑雪场等为核心的大型滑雪场地游客较多,社会大众对于参加冰雪体育运动的热情高涨。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在短道速滑等冰雪项目上人才济济,同时,在冰雪体育运动氛围高涨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更多冰雪体育运动人才,在冰雪体育赛事中势必会做出更多贡献。2.1.4文化底蕴深厚黑龙江省是包含多种少数民族的大省,不同民族行为习惯的不同使黑龙江省形成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冰雪文化,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是展示多民族冰雪文化的圣地。哈尔滨市已数年成功举办冰雪大世界、雪雕博览会等冰雪展览活动。冰灯、雪雕等作品的规模和艺术水平令人叹为观止,冰雪大世界则令参观者能够感受到一场视觉盛宴。同时,还有汽车挑战赛等冰雪体育活动。还曾多次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如亚洲冬季运动会、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等。其具有的冰雪特色历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哈尔滨市建设冰雪体育赛事之都夯实了基础。
2.2哈尔滨打造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的劣势
2.2.1冰雪体育赛事品牌影响力较弱“冰城”的称号虽然响亮,但是其影响力还不足以支撑冰雪体育运动作为“城市品牌”达到推广的效果,在培育哈尔滨市成为冰雪体育赛事之都上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冰雪体育赛事的要素不完整,内容不丰富,缺乏创新。冰雪体育赛事的要素不完整,导致观众对赛事文化、赛事理念了解不够,冰雪体育赛事推广难以形成合力;其次,冰雪体育赛事的情感性不足。缺乏精确定位,使消费者对赛事印象模糊,降低部分冰雪群体对冰雪体育赛事的热忱;最后,冰雪体育赛事的影响力较弱。传统的宣传方式限制了顾客了解赛事的渠道,缺乏运用微信等新型媒体的优势传播方式[3],难以与顾客产生有效的接触与互动。2.2.2冰雪体育赛事运营管理较差哈尔滨市建设冰雪体育赛事之都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各个领域、多个部门之间的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目前,哈尔滨市在冰雪体育赛事的运营上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体育赛事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合作,管理模式老化僵硬,创新不足。在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与支持力度不够。在运营管理上缺乏行业标准与管理规范,配套设施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缺乏,没有形成系统的人才体系等问题严重[4],发展遇到瓶颈。2.2.3体育场馆设施条件有待加强与其他项目不同,冰雪体育项目如冰球、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等运动对场地、设施条件有较高要求,举办冰雪体育赛事对基础设施条件要求更高。需要定期维护冰雪场馆,安保措施应该足够稳定,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也应该足够完善。目前哈尔滨市交通不够通畅,冰雪基础设施仍属于低端供给阶段。部分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业属于“小众产业”,缺乏自我研发创造能力,科技含量低,造雪机、压雪机等大型滑雪设备多依赖于进口。在冰雪装备上,高端产品市场被欧美垄断,中低端产品被日韩垄断。基础设施等条件的不完善[5],影响了哈尔滨市冰雪体育赛事的发展。
2.3哈尔滨打造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的机会
2.3.1政策环境优势2014年9月2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推进职业体育改革,鼓励发展职业联盟,让各种体育资源“活”起来,适应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健身需求。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体育赛事的发展。2020年9月23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提出要发展校园冰雪运动,举办全省学生冬季运动会和冰雪项目u型场地系列赛事。在中小学校开展冰雪运动知识教育,让每名学生初步掌握1项冰雪体育技能。积极申办、承办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打造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精品赛事。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对体育赛事、体育经营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加大体育执法力度,建立完善部门联合检查机制[6]。这一文件的,为哈尔滨市建设冰雪体育赛事之都提供了不竭动力。2.3.2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运动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生活逐渐改善,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更注重精神文化生活。其中,体育运动能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而丰富多样的冰雪体育运动,如高山滑雪,远离城市的喧闹与污染,置身于高山峻岭的林海雪原中,可以消除工作和生活中的劳累和烦恼,有利于身心健康。在自由式滑雪赛事中,比赛场地小,易于观看,整个项目集滑行、飞跃、舞蹈于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比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一场雪上盛宴,带给人美的享受。诸如此类冰雪体育运动项目,人们的参与和观看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运动需求。
2.4哈尔滨打造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的挑战
2.4.1来自其他省份的挑战《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显示,2018~2019年山东、新疆、河北、山西、吉林等省、自治区在滑雪场地的数量上均有增长(表1),滑雪场地数量紧随黑龙江省之后,但黑龙江省滑雪场地数量零增长[7]。同时,在“南展西扩东进”等战略支持下,南方城市积极开展冰雪体育活动。北京冬奥会的遗产是“北京—延庆—张家口”区域性的奥运愿景集合,形成了各自的附加价值[8],此类情况的发展都为哈尔滨打造冰雪体育赛事之都带来巨大挑战。2.4.2不良事件的威胁在体育赛事的推进过程中,餐饮、住宿等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样重要。随着冰雪体育赛事的举办,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良事件,例如哈尔滨的“天价鱼”事件等。此类事件发生后在网上迅速发酵,对于黑龙江省的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哈尔滨市建设成为冰雪体育赛事之都,产生致命性质的威胁[9],有损“冰城”良好的形象。
3建设哈尔滨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的发展对策
3.1加大市政重视与扶持力度
冰雪体育赛事的举办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将冰雪体育赛事的发展融入到城市的发展中去。其中政府部门作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应该在赛事举办的全程中起到关键作用[10]。首先,市政部门应该认清哈尔滨市冰雪特色环境的地域优势,加大市政的重视与扶持力度。在赛事准备期,市政部门要起规范作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促进赛事良好的运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树立哈尔滨市冰雪体育赛事品牌,扩大赛事影响力。同时,加大力度扶持冰雪制造业,完善场馆的配套设施,升级冰雪体育场馆。在赛事举办期,要提供交通、安保等方面的支持。在加大市政的扶持力度与重视程度下,激发哈尔滨市城市繁荣的冰雪运动活力,把哈尔滨市建设为冰雪体育赛事之都。
3.2树立冰雪体育赛事品牌,扩大影响力
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是建立在符号感知基础上,对相关赛事产生深刻的感受与体验。由记忆加工水平理论可知,建立哈尔滨市冰雪体育赛事的品牌价值,要使消费者产生与之对应的现实情境[3]。因此,要把哈尔滨市建设为冰雪体育赛事之都,就要树立特色的冰雪体育赛事品牌。推进冰雪体育赛事与地域特色的深度融合,加快场馆的艺术设计与布局,将体育场馆建设与哈尔滨市人文文化相结合。增加消费者的高品质体验感,将冰雪体育场馆与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结合,提升冰雪体育赛事发展的专业度。同时,要通过微信、抖音等互联网平台与app,加大宣传推广方式,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哈尔滨市冰雪运动明星运动员参与到赛事宣传的工作,借鉴其他热门项目培育大量爱好者的做法[11],增加人气。
3.3提高冰雪体育赛事运营与管理
冰雪体育赛事中的运营与管理两方面构成了两大重要系统,主导着冰雪体育赛事的发展命脉。冰雪体育赛事的运营工作是维持所有方面的连接点,冰雪体育赛事的管理工作贯穿着整体过程,包括安全管理工作、基础工程等[4]。哈尔滨市曾经多次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如亚洲冬季运动会、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等。其冰雪体育赛事运营管理经验值得借鉴,但是要建设哈尔滨市成为冰雪体育赛事之都也需要不断改进与优化。要搭建融合哈尔滨市民族文化特色的赛事运营管理办法,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市场运营力度,简化运营手续,在已有运营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进一步完善与提高指挥系统。
3.4加强制造业发展,升级体育场馆设施
比赛设施的一流水平是体育赛事成功举办的前提。当前哈尔滨市部分冰雪体育场馆设施大多依赖进口,造雪机等大型装备存在空缺现象。要想建设哈尔滨市成为冰雪体育赛事之都,就要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冰雪制造产业核心技术,结合哈尔滨地区文化特点,发展特色品牌,打破其他国家垄断的局面。政府机构在政策上要给予优惠,通过资助、免税等形式扶持冰雪制造业、装备业,打造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培养与壮大一批如“黑龙冰刀”等的本土企业[5]。加强哈尔滨市制造业发展,升级体育场馆设施,为体育赛事的顺利进行做好保障工作。
3.5加大培养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力度
人才是体育赛事发展的内在动力,举办冰雪体育赛事、建设冰雪体育赛事之都,需要大量人才。在冰雪运动装备层面,需要培养冰雪产业复合型人才,攻克、掌握冰雪产业核心技术。在冰雪体育赛事管理人才层面,需要培养能够解决处理各类突发情况,宏观上把握赛事动向的人才。在冰雪体育赛事运营人才层面,需要培养能够保障赛事顺利进行的人才。在青少年冰雪运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采取“体教融合”的方式。如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采取“体教结合”的方式,由黑龙江省体育局、哈尔滨市教育局联合创办,范围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以冰雪项目为主,教学方式为学训结合,哈尔滨市教育局负责文化教育,省体育局负责专项训练,实现了文化知识与体育技能同步发展[12]。哈尔滨市应该以哈尔滨冰雪运动学校为样板,在此基础上深化冰雪体育运动的“体教融合”,加大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力度[13]。同时,政府部门应该设立冰雪运动教育专项资金,为滑雪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3.6规范监管,避免不良事件的刺激
体育赛事的运营中难免出现异化现象,部分赛事的进行中出现贿赂、黑哨等问题,因此,各级体育行政部门陆续出台部分规章制度,颇有成效。所以,在哈尔滨市举办冰雪体育赛事时相关部门应该引以为鉴,要规范管理,加大监督力度,避免产生不良事件,影响社会大众对冰雪体育赛事的信任,维护冰雪体育赛事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为哈尔滨市建设成为冰雪体育赛事之都扫除障碍。
4结语
哈尔滨市号称“冰城”,曾经一度被盛赞为“东方小巴黎”,打造冰雪体育赛事之都对繁荣地域文化和城市建设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swot决策模型,对哈尔滨打造成为冰雪体育赛事之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为哈尔滨市建设冰雪体育赛事之都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可以促进城市文化的多元融合共生,改善城市的综合环境,塑造和展示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并且宣扬独具特色的冰雪体育文化,促进特色冰雪产业文化集群,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城市名片,营造别具一格的城市体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严燕.2020冬奥会背景下江苏黑龙江冰雪产业跨地域合作构想[j].冰雪运动,2019,41(1):77-80.
[2]、郭欣然.我国冰雪体育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路径:以花样滑冰项目为例[j].冰雪运动,2020,42(5):74-79.
[3]、倪军,蔡理.品牌认知视角下冰雪体育赛事品牌培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10):99-104.
[4]、李付坤,王诚民.齐齐哈尔市冰球项目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2019,41(1):20-24.
[5]、刘桢,程文广.东北城市群冰雪产业共生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0(7):21-26,37.
[6]、黑龙江省体育局ag尊龙app官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20-09-24)[2020-11-24].
[7]、武斌.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eb/ol].(2019-01-17)[2020-11-24].
[8]、杨占武,张连涛.北京2022年冬奥会体育参与遗产[j].冰雪运动,2017,39(5):1-8.
[9]、程瑞辉,刘刚.基于swot分析的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3):44-48.
[10]、高宝峰,王诚民.齐齐哈尔冰雪城市社会影响和提升[j].冰雪运动,2020,42(1):41-45.
[11]、冯智,徐剑.武汉网球公开赛swot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12):77-81.
[12]、张良祥,朱顺,唐云松,等.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冰雪运动,2020,42(2):13-16.
体育赛事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体育赛事旅游;市场运作机制;对策研究
旅游业是我国战略支柱性产业,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许多,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全球性事件或重大事件,即大规模的文化、商业、体育事件等,它对大众吸引力和国际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其中,体育赛事的举办通常会对举办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带来巨大的促进。如奥运会和世界杯,不仅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全球观众,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世界旅游的格局,突出新的旅游目的地,并在主办城市或国家创建所谓的持久的遗产[2]。体育与旅游表面上分属不同产业,但随着产业融合进程的加快,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移动或者活动中追求身心的协调统一。体育赛事旅游并不等同于体育旅游,国内外对其界定和研究不一。国内学术界体育赛事旅游是以体育赛事为基础而产生的旅游活动,是旅游者从异地进入体育赛事举办地而进行的所有旅游活动的过程[3]。众多体育赛事进一步丰富了举办地的旅游资源,增强了当地的旅游吸引力,与当地原有静态旅游资源形成互补,促进当地旅游吸引物结构的优化升级[4]。海南气候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适合多种类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五年来,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落户海南。2010年颁布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出要引进国内外重大赛事和积极发展体育健身业,举办有海南特色的体育赛事,培育体育健身市场。2011年1月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率先在海南落地,同年5月1日离岛退税政策正式实施,该政策中特别把体育产品列入免税商品,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海南体育赛事旅游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要注意到,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其发展与目前海南旅游市场运作机制还存在一些不兼容因素。
1海南体育赛事旅游发展swot分析
1.1优势分析
自然资源优势: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全年无寒冬,阳光充沛;依山傍水,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类型丰富多样,蕴藏巨大的体育赛事旅游发展潜力。据研究表明,海南岛全境有2个主类,4个亚类,约287项富含体育因子的热带体育旅游资源,据估算海南岛70%左右的旅游资源均含有体育因子,其丰度之高、类型之全在国内罕见[5]。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适合举办多种体育赛事,具备发展体育赛事旅游的资源禀赋。人文资源优势:各类大型国际著名赛事日渐增多。“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等已成为海南具有国际影响的体育品牌赛事。海南还是我国高尔夫、沙滩排球、帆船帆板等运动项目的重要训练基地。海南正努力成为国内一流和国际知名的体育赛事知名胜地。
1.2劣势分析
其一,专业人才匮乏,国内外各种类型的体育赛事的运营筹办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目前海南具备体育赛事运营和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海南体育赛事旅游的开展仍面临人才危机。其二,体育赛事举办需要多方合作,往往涉及旅游、交通、海洋、文化、气象等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这给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三,体育基础设施质量差,且数量也不多,观赏型体育赛事开发不够。其四,社会环境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差,海南本地存在强迫购物、宰客、黑车、黑导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海南的声誉,不利于海南体育赛事旅游的发展。
1.3机会分析
体育与旅游产业结合日趋紧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众消费水平不断增长,体育旅游已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体育和旅游产业的结合也日趋紧密。海南处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期,要想将海南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岛,发展体育赛事旅游十分必要。国发[2009]44号文明确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大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海南服务业转型升级。而用体育赛事带动旅游发展无疑是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一条捷径和新型旅游发展模式[6]。据统计,2014年海南一共举办了18项国内外体育赛事,其中包括10项大型国际赛事和8项国内赛事,政府的大力支持使海南体育赛事旅游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1.4威胁分析
其一,现存赛事组织不合理,组织筹办中会出现各方面的问题;宣传不够充分和赛事资源开发不够充分等都导致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市场狭小。其二,受到来自其他区域的竞争,随着国内外体育赛事旅游的不断发展,很多地区都开始发展体育赛事旅游,因此海南发展体育赛事旅游就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制定良好的经营战略,吸引游客,推动海南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2制约因素
体育赛事旅游的市场主体主要针对两类人:一类是国内外各地区的参赛者,他们在比赛之余可能会选择参加旅游;另一类是观赛者,他们由于对某项比赛的热爱跟随到比赛现场观看比赛,结束后可能出游,针对不同的市场主体可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7]。尽管海南省政府给予体育赛事及其旅游大力支持,很多活动都由政府直接主办或承办,但由于体育赛事旅游商业化和活动主体多元化趋势的出现,海南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市场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可是其旅游市场运作机制存在一些问题。
2.1体育赛事旅游市场体系不健全
体育赛事旅游产业的运行需要有广泛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市场系统,其中包括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等。体育赛事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和健全其产品市场体系,赛事旅游产品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8]。而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产品市场体系中,金融市场和人才市场的运作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旅游收益渠道单一:海南省目前旅游产品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一条线路包含门票、交通费用、食宿费用等,都是比较基本的消费需求,并没有大范围扩充其他的收益渠道,如体育赛事周边商品的配套设计和售卖等形式并不完善。人才机制不适应旅游市场经济:负责赛事的筹备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稀缺,有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对赛事的服务工作存在一定影响;且一些国内新发展的体育赛事项目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够,如帆船的导游水平不够,不能向观赛的游客很好地解说比赛的情况,潜水项目的教练专业技能不够,无法正确教授游客潜水的方法等。
2.2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的市场上,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机制并不完善,各市场因素之间的联系还不紧密。体育赛事旅游产品价格体制不完善。影响旅游产品价格形成的因素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有价值、成本和利润水平;外在因素有消费者认同、收入水平、政策引导等。目前海南很多旅游产品都出现同样的问题,景区门票偏高,住宿淡旺季价格相差大,食物价格赛前、赛中、赛后波动性大,相关体验项目价格过高,且体验性无法达到预期等,有些卖家看到是国外游客就会提高商品的价格等做法有损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体育赛事旅游市场供求机制有缺陷。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主体。在旅游市场中,供求变动对旅游产品的价格起决定作用,影响着旅游市场主体间的竞争。海南目前体育赛事相关旅游产品对于供求机制的作用考虑不充分,政府和企业间的合作并不完善,因此对游客市场的需求了解也不够,每一个赛事的举办并没有紧密结合游客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旅游产品。体育赛事旅游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旅游市场竞争体现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需求方的竞争和供需双方的竞争三个方面。首先,旅游供应商之间存在竞争,旅游市场是典型的垄断竞争市场,竞争的形式主要体现为价格竞争,而价格竞争不能持久,产业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竞争体现为特色竞争和服务竞争[6]。而海南体育赛事相关的旅游业服务产品的特色化并不突出,因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欠缺使其服务水平较其他地区也没有明显优势。其次,旅游需求方之间也会产生竞争,其动力是旅游资源能够满足消费需要,旅游需求实际的竞争力在于消费者消费旅游产品时满足感的高低。而海南体育赛事旅游产品的差异化不大,目前有些产品的特色不太明显,游客在参观有些景点或参与某些项目后发现与预期相差很大,可能导致重游率低。此外,旅游供需双方还存在博弈,在旅游市场中,旅游产品供应商想提高产品价格以获取更多利润;而旅游产品需求方想以较低的价格购得产品,矛盾双方竞争结果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形成市场价格,竞争越激烈,旅游资源的配置越有效。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针对观赛者设计了很多参与性项目旅游产品,如高尔夫、冲浪、潜水等,但是这些项目的费用都较高,有些游客会因为价格过高而不参加这些项目;有些游客参加项目后觉得体验无法达到预期,这些都会对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3发展对策
针对海南体育赛事旅游发展所做的swot分析结果和其市场运作机制存在的缺陷,将从开发、管理、营销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3.1产品开发设计
第一,“一区一赛”。根据海南各市县地区不同的自然或地理环境区位,着重推出“一区一赛”的策略,这里指的并不是一个地区只允许一个赛事,而是一个地区主推一个大型赛事。如每年如期举办的“万宁国际冲浪节”,万宁具有发展冲浪运动的得天独厚的海湾资源,拥有109km海岸线,是海南乃至中国最适合冲浪的地方。因此冲浪节可以成为万宁市的标志品牌体育大赛,也是万宁的一个城市符号。可依据万宁“中国冲浪之都”特点进行相关线路的规划。其他城市地区也可参照这样的方法推出主打的体育赛事旅游产品。第二,特色开发。根据海南省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举办不同类型的体育赛事,进而设计不同特色的旅游线路。如根据海洋资源可以举办环岛国际大帆船赛、国际冲浪赛、国际海钓赛、国际龙舟赛、国际动力艇和水上摩托艇大赛等;根据沙滩资源举办国际沙滩排球赛、沙滩足球赛等;根据山地资源举办热带雨林登山赛、攀岩赛、山地自行车赛等;根据高尔夫资源举办观澜湖高尔夫世界杯、“金椰子”高尔夫公开赛、亚洲职业巡回赛等;根据休闲资源举办环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斯诺克世界公开赛、国际赛事等。充分利用海南的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海南特色体育赛事产品的设计。第三,因人而异。根据人的性别、年龄等特性设计不同的产品,因而符合各类需求。如男性喜欢比较刺激的项目,可以安排冲浪、攀岩等旅游项目;女性可以适当安排高尔夫球、沙滩排球等项目。另外,给年轻人安排潜水、自行车赛、登山赛等富有挑战性的项目,给老年人安排垂钓、等修身养性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根据每个人需求的不同而变化。
3.2组织管理
首先,政府加大支持和监管力度。海南省政府应积极加大对体育赛事的投资融资力度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赛前、赛中、赛后的监管,并逐步建立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如赛中或赛后出现相应的物价猛涨的情况政府应及时进行宏观调控,做好应急措施。其次,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体育场馆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以便于承接大型体育赛事。同时对已有的老场馆要及时维修改造,以防设施老旧不安全。海南还可以借鉴北京奥运会的经验,打造一两个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场馆作为旅游景点开放。再次,加强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通过定期培训和制定相关的激励体制等几个方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并采取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主动ag尊龙app的招贤纳士。加强与高等教育院校的合作。可以在高等教育院校适当加开一些与体育赛事旅游相关的专业,以满足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的需要。最后,注重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赛前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并制定好相应的保护方案,赛后根据实际情况要加强环境的恢复和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将生态保护与体育赛事旅游紧密结合,推动可持续发展。
3.3营销策划
第一,加大体育赛事和相关旅游产品的宣传。通过赞助商进行宣传;利用网路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公共账号等进行网络宣传,可以设计大赛及相关旅游产品app供游客下载,涵盖食住行游购娱所有方面,给游客提供便利;积极利用广告和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进行大力宣传。第二,设计开发具有特色的体育赛事相关旅游周边产品。赛事周边旅游产品或纪念品能对当地旅游特色和赛事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起到很大的作用。海南的体育赛事周边产品可以融合海南本地的民族特色和本土文化,每一次赛事可以征集设计吉祥物等来达到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目的。第三,赛后可持续发展。赛后的场地可以进行二次规划,开设一些相关的展览、文艺表演活动等来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并可以将其作为观光景点进行规划来完善旅游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四,将大型赛事与体育相结合。依照国发[2009]44号文件,可考虑在海南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作为一种特别的旅游产品能够完善海南体育赛事旅游产品内容,促进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同时也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筹集资金。综上所述,海南体育赛事旅游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建设国际旅游岛给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但在发展过程中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市场运行机制存在一些缺陷。从产品、管理、营销三方改善这些缺陷将有利于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市场运行机制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更加有利于海南省体育赛事旅游和海南省体育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完善海南旅游产品的结构和内容,推动海南省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加快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进程,为海南的绿色崛起助力。
参考文献:
[3]陈松.体育赛事旅游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曹秀珍.体育赛事旅游基本理论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221-225.
[5]邵小慧.海南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企业经济,2011(5):147-150.
[6]赵媛媛.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三亚市体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区域经济,2010(2):191-194.
[7]卢晓,泮秀芬.上海发展大型体育赛事旅游研究[j].城市问题,2012(4):42-45.
体育赛事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与商业合作;互动研究
对于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来说,科学地资源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影响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的配置也受到了更多市场化要素的影响,这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发展需求。虽然当前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成果,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但是整体资源的开发上依然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并且更加科学地展开商业合作工作,这样才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1当前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与商业合作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同时整体市场化的发展运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契机,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首先,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现阶段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市场化程度依然有限,并且对于市场化理念缺乏足够的认同。部分高校管理者在对于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更加关注自身的竞赛成绩,而缺乏对市场结合与企业配合之间需求的认知,整体观念上存在一定的滞后问题。在赛事合作配合中,高校自身的服务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为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其次,体育赛事的组织结构不够完善。当前高校体育赛事的组织结构上依然较为薄弱,大多是由有关教育部门发起和主导的,并且学校处于辅助的参与地位。虽然这种模式是当前我国国情和高校体育运动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但是高校本身的主体性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地体现、整体组织架构上没有结合社会化的体育赛事管理的情况,高校本身也很难对自身的能力进行发挥,对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再次,体育赛事的数量有限,人才缺失。现阶段,整体体育赛事的类型上相对较少,同时赛事的数量也不足,参赛的队伍也相对较少。当前体育赛事运行发展中,友情赞助是重要的模式,商业合作方面缺乏足够的开发条件和基础,同时整体社会化的合作交流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与此同时,当前高校体育赛事的经济水平相对有限,人才需求方面具有很大的缺口。最后,收入来源和分配方面的问题。当前高校体育赛事活动举办的过程中,收入来源较为丰富,具备多个收入来源的渠道,但是比赛与媒体方面的收入来源却十分有限。在分配方面,赛事的组织者具有较强的主导权,高校的运动队伍很难得到合理的回报,这就影响了高校运动队伍的后续发展。另外,高校运动队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利润被组织方大比例占据,而反过来又影响了高校运动队伍的竞争能力和水平。
2推进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与商业合作互动的新路径
第一,对于赛事的运行模式进行合理地改革与优化。对于高校体育赛事的组织和举办来说,其管理工作面临很多的问题,同时也涉及了多个领域和学科的内容,整体组织活动的专业性较高,需要专业机构来进行负责和应对。在对于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与相关专业营销组织来进行合作,并且整合市场资源、资金以及人才,结合商业化的发展路径,同时也对学校的主体性地位进行更好地发挥。高校本身也要完成从组织者到管理者的转型,同时在内部各类俱乐部、社团活动过程中也要介入市场化的发展运作机制。在商业合作的过程中,也要对自身的理念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且签订相应的合作协议,避免发生后续的责任纠纷。另外,结合当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借鉴先进的体育赛事的举办经验,构建更加灵活、多样化的赛事体制,形成更加科学地经营管理思路。只有合理地调整赛事的运行模式,这样才能让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得到更好地开发,同时为商业合作提供更加有效地前置保障。第二,引入品牌化的赛事开发理念。对于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来说,构建品牌,提升经济水平是重中之重。只有打造了优质品牌,这样才能引入更加多样化的赛事模式,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从而提升了整体收入水平和社会关注度,这从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赛事活动的影响力,获取更多的广告、赞助等方面的收入。在经济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赛事的规模也可以进行更好地完善和扩大,本身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也可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当中。与此同时,在品牌构建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明确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特点,明确学生的中心地位,凸显出高校体育赛事活动的特性。在对于项目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良好的社会基础、符合当代青年需求的活动,做好赛事的定位。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工作的起步相对较晚,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与社会职业赛事相比差距较大。但是,我们也要不断地进行跟进,无论是从形象设计还是比赛安排等,在整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高校体育运动的强大活力,展现出一个优质的高校运动氛围,向社会传达正能量,并且融合更多的体育文化活动,给予商业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合作伙伴更多的参与沟通机会,这样才能达到良性互动。第三,对相关资源进行全面开发。作为高校体育赛事的管理者,相关的体育协会以及各个高校都要融入更多的市场化意识和思路,引入更多的商业理念,对于社会体育消费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结合体育赛事资源的特性,以更多地形式机芯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赛事本身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尤其是收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在体育赛事体系的构件上,要形成多层次、多风格的赛事体系,同时在赛事的组织和举办上也要与学校的教学秩序进行合理的融合。在体育赛事组织中,也要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沟通和练习。只有打破以往单一化、封闭化的体育赛事模式,打造出开放的体育赛事环境,这样体育赛事的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地开发与利用。我们也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和传统,设置更多的赛事项目和内容。另外,对于周边产品的开发也非常重要的商业合作内容。在附加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要结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突破单一品类的局限,与商业公司进行充分合作。第四,加强人才培养。针对于当前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过程总,人才方面不足的问题,我们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低于当前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不断地完善。针对于人才缺失的问题,我们要进行充分地调研分析,并且在高校的体育教育活动中融入更加丰富的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思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也要关注构建一直优秀地体育教师队伍。只有保障了体育教育水平和能力,这样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地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学生的整体体制水平。与此同时,学校也要进行大量的宣传,利用媒体和舆论,让学生群体对于高校的体育赛事活动产生更加正确地认知,提升关注度,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第五,积极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合作。对于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来说,其成本费用的维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整体资源开发的一个关键要素。高校体育赛事在组织和举办的过程中,要进行更加科学地包装和营销,与赞助企业进行密切地商业合作。提升沟通合作效果,可以为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也可以提升赛事资源开发中包装、策划和推广工作的开展成效。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商业合作也可以提升赛事本身的变现能力,整体赛事收入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后续赛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具备更加强大的开发能力,这样整个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展就可以步入一个良性循环当中。另外,高校本身也要给予企业更多的参与合作的机会,满足企业商业合作方面的更多需求。第六,高校体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实。对于高校人才教育培养工作来说,体育向来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校园体育文化是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形成的基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体育运动也深受广大师生们的喜爱。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目标就是育人,通过长期的运动,培养了大学生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促进了自主学习、锻炼意识的形成。高校体育赛事的文化建设,将对高校体育赛事品牌的塑造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赛事文化,也是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培养大学生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激发创新思维,展现良好精神风貌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高校体育赛事要结合赛事,多开展与赛事相关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如围绕学校的体育赛事活动的专栏板报、征文评选、论文科研、最佳拉拉队评选、学生形象代言人评选、专题摄影比赛等等,还可以在比赛的暂停时间里穿插一些文艺表演等。
3结语
总的来说,在当前高校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的不断推进,整体运作的方式也变得更加成熟。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开展,要更加紧密地围绕体育行业的市场发展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寻找更加有效地商业合作契机,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地推进内外交流,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也为商业合作的企业提供更好地发展契机。
作者:王鲁江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张金梅,张佳.高校体育资源可对外开发项目的研究[j].运动,2012(11):9,16-17.
[2]赵子龙.浙江省体育赛事资源结构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2(3):27-30.
[3]余晓玲.社会学视域下体育赛事资源配置环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4):8-9.
[4]唐月琴,金永.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7):145-148.
体育赛事管理范文篇9
1.体育产业规模较小河南省gdp发展平均增速在9%以上,2012年河南gdp位居全国第五,中西部地区第一,但是河南省体育产业仅占gdp总量的0.5%,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极不协调,发达国家中,越是发达的地区体育产业在gdp总量中占的比值越大,在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中,体育产业的比重越大,没有形成体育产业聚集区。
2.举行大型体育比赛的体育场馆缺乏体育场馆设施是举办体育赛事的载体和基础,也是进行全民健身运动的依托,河南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底,河南省一共拥有体育场地为37192个,人均场地1.13块每万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52平方米。以现有这些标准场地无法满足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
3.缺少专业体育赛事管理人才体育赛事的组织运作需要专门的体育管理公司和专门的体育赛事运作管理人才,体育赛事的组织、推广宣传到赛事产品的输出,都不可或缺体育人才的支持,当前我省体育市场上相对亏缺体育管理与体育赛事运作的人才和专家,急需一批既懂市场经营管理工作,又懂体育赛事项目运作的专门性人才,推动体育赛事的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赛事资源的开发,拓宽体育赛事的经营模式,在政府的导向下,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二.河南省品牌体育赛事的o分析
1.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十八大后,建设中原经济区被正式批复,对河南省乃至中原城市群的体育产业发展都是发展机遇,中原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资源共享和整合成为可能,如此基础上形成的充分发挥各个城市的优势,整合优势促体育赛事的发展,有相对应的政策支持和政府扶持力度能进一步促进河南省品牌体育赛事的构建。
2.河南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时期是河南省体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其总体发展目标是努力使全省的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体育事业和各项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实现河南建设体育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三.河南省品牌体育赛事的t分析
发展体育赛事,机会与挑战并存,体育赛事产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内容,新时期城市转型化发展,使体育赛事成为城市转型和地区经济的新增长点。与其他地区成熟的体育赛事发展模式相比较,河南省的体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缺少致命的体育品牌龙头产业,没有形成相对稳定规模的体育产业集群,各个城市间体育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水平还不够,许多体育赛事在其他城市和地区开展的时间相对较长,河南省要想打造品牌的体育的赛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摸索出符合自己省情、合乎市场需求的体育赛事。
四.结论
体育赛事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体育赛事;体育产业经济;推广;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提升文化综合软实力意义重大,其中体育事业以及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城市可以通过体育赛事实现带动作用,进一步活跃体育产业经济,与此同时也能为该城市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消费能力和水平,确保体育产业经济始保持发强劲的生机与活力。
一、体育赛事对体育产业经济的积极作用
(一)助力旅游产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都各具特色,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已为大势所趋,再加上当前很多城市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民族风俗以及人文特色,此类历史文化资源对广大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产品。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发展各地区旅游产业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走向了趋同化的进程,主要体现为在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相关政策和措施有较强的趋同现象,这也导致不同城市除了必要的旅游资源产品以外,在其他领域中缺少对广大游客的吸引力,不利于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应用体育赛事提升体育产业的经济作用能够全面助力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可以以体育赛事为产业发展的新型亮点,进一步吸引该赛事的受众群体以及游客来到本地区观看体育赛事,与此同时也有较多运动员会在比赛期间来到该城市开展系列活动,如参观、旅游、购物、住宿等,以此作为旅游产业的新型增长点,也能助推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助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在各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越发频繁,交通、餐饮、通讯服务等诸多领域关乎人民群众的民生发展,与此同时,此类领域也能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名片,成为城市宣传以及扩大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体育产业经济为新型增长点,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同样也能助力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很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为了吸引游客,会开展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当有重要体育赛事在该城市举办时,为了进一步缓解交通堵塞不便、通讯信号部分地区较弱的问题,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规模,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现有问题,提高城市的体育赛事承办效果。因此,可以将体育赛事作为该地区体育产业经济以及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和要素,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形象,同时也能为广大游客和运动员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三)助力城市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对于当前世界上的很多城市而言,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不仅仅能够对该体育赛事和体育产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更能实现体育产业经济的全面化发展,并以此作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进行体育赛事的承办过程中,有些城市会发现自身的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可以从不足出发强化问题的改进,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管理力量。在很多体育赛事承办进程中,需要增加安保力量,这也会让该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有较强的安全体验。另外,在体育赛事承办期间,往往会有各类新型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广泛应用,因此可以以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技术等推进城市现代化治理理念的落实,助力城市综合竞争实力以及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此外,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与申请往往无法单凭某一城市的力量就能实现的,大多情况下需要由不同的城市进行合作承办,例如奥运会、亚洲杯等,此类城市之间的合作往往也可以形成较强的都市经济圈,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和汇总,进一步提高体育赛事对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助力挖掘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亮点。因为体育赛事大多并不仅限于一次比赛,往往代表了多个体育项目共同角逐,期间也可以进一步鼓励和号召民众坚持锻炼,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并针对各类新兴的体育项目进行有效尝试,因此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我国将于2022年举办冬奥会,冬奥会的具体承办地点为张家口,这样的体育赛事也给京津冀周边都市生活圈的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兴趣,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学习冰雪项目、了解冰雪项目,因此京津冀相关地区各类冰雪项目场馆和基地等进行建设,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居民也愿意购买冰雪项目类相关产品,此种形式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作用。
二、体育赛事对体育产业经济的消极作用
(一)相关产业过于依赖体育赛事。从经济发展进程中看,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以体育赛事为基础媒介,但是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需要多重要素进行广泛参与,同时也可以要用各类政策进行刺激,由此可见,体育赛事更像是一个发展契机。因此,为了实现各地区体育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为其配置必要的管理机构,并提高创新认识。从客观的角度看,很多地区虽然体育产业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对于各类体育赛事的依赖程度过大,往往过于集中于某一体育赛事或惠及多方资源和力量举办单一的体育赛事,这样的问题也会占据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多方资源,不利于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大多数情况下,各地区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会对本地区财政领域带来严重的影响,如果该体育赛事缺少赞助商或赞助资金相对较少,同样也会对该地区的财政造成压力和影响。由此可见,体育赛事对体育产业经济推广的作用需要由政府力量积极参与,以体育赛事为基础,向广大游客推荐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产品等,实现体育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各类体育赛事场馆利用率较低。各地区城市申请体育赛事的承办不仅能够凸显城市的管理效果,同样也可以依赖于体育赛事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切实为各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不容忽视的是体育赛事往往会造就较多体育场馆,但是很多地区在赛事结束之后,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明显不足,同样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这也体现于体育产业经济的负面影响。因此,很多城市在举办体育赛事之后,往往会将场馆归于公共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也拥有高效的体育资源,对现有场馆进行改造和完善,让其能够满足赛事的应用,最后也可以重新交给高校进行使用和管理。
三、几点建议
(一)转变以往体育赛事成本结构。我国很多城市承办或申请体育赛事时,需要将其与体育产业经济进行有效融合,探索和创新体育赛事的成本结构,始终坚持政府的统一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和企业的支持力量,切实打造群众积极参与的综合性申办格局。与此同时,也可以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参与进体育赛事的成本模式之中,实现政府、企业和群众三方共赢。当前,很多城市会希望承办吸引力更大的体育赛事,例如足球赛、篮球、马拉松比赛等,此类体育赛事的比赛项目能够与各地区城市形象实现统一。在承办体育赛事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以及城市形象,特别是此类大型体育赛事虽然前期投入成本较多,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体育场馆建设,但是随着赛事举办频率不断升高,城市对于体育赛事的举办经验会逐渐增加并完善,后续的资本投入会逐渐降低,这也代表了体育赛事对体育产业经济的重要推广作用。在体育赛事承办期间邀请体育企业进行冠名,同时也可以吸引其他领域的企业进行冠名,不仅能够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同样也能帮助各类企业塑造品牌形象。
(二)塑造城市体育品牌知名度。在各城市进行体育赛事的承办期间,可以与各类广告进行紧密融合,不仅能够提高相关品牌的知名度,也可以通过流动化宣传的方式提高相关赛事的知名度以及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影响力。例如,在某地区举办马拉松赛事时,可以邀请马拉松顶尖选手进行参与并以广告的形式向外进行宣传,其中可以广泛应用电视、现场以及网络化途径拓展赛事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于该体育赛事的知晓率,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游客和经济发展点。此外,在开展体育赛事时也可以着力实现跟踪报道和直播,既展现了城市的精神面貌,也能向外界彰显城市的管理效果和赛事组织水平,为该地区体育产业经济的推广奠定良好基础,其中可以广泛应用重要节日等号召体育赛事的游客和观众参加集体爱国活动,如唱红歌、唱爱国歌曲等,既提升了体育赛事的仪式感和责任感,也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推动体育产业经济迅速发展。
(三)发挥体育赛事基础设施和人才保障作用。在举办体育赛事时,往往会带动该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其中在体育赛事的餐饮、出行、旅游、购物、娱乐等多种要素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性,其中针对体育赛事的筹办,可以鼓励各类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进旅游住宿等相关行业中,规范现有餐饮住宿领域的经营与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做好体育赛事的后勤保障工作。与此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人才的保障作用,为了充分实现体育产业的经济推广需要以体育赛事和各地区旅游产业进行有效融合,应用更加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现体育产业经济人才高质量培养,有利于实现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转型,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大力发展自然生态绿色体育产业。现如今,我国越发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产业的革新,在体育产业领域同样也是如此,体育赛事的承办及其推广往往需要借助较强大的广告与宣传力量,对此可以应用绿色、自然、文明生态等新型发展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以及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融入新型元素和绿色元素,关注自然生态,强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保证城市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以及推广的同时,确保自然生态环境能够实现有效保护,为城市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赛事对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很多城市借助体育赛事的东风实现了迅速发展和进步。本文论述了体育赛事对体育产业经济推广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并结合实例提出体育赛事对体育产业经济推广作用的实现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各地区体育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文体产业的繁荣贡献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丁双凤.试论体育赛事对体育产业经济的推广作用[j].全国流通经济,2020(30).
[2]陈祥伟,张红.探讨体育旅游产业经济[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3).
[3]王兵.基于承办体育赛事促进西安体育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构想[j].经济师,2020(01).
[4]刘丽娜.基于体育赛事消费心理的新经济形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22).
- 上一篇:
- 下一篇:环保概论论文范文
体育赛事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07 17:37:13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文明进程中体育化浪潮现代性 2023-03-30 11:00:25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2023-01-28 09:05:31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思考 2023-01-18 09:17:30
聋哑儿童社会适应体育干预探讨 2023-01-17 09:02:27
体育专业大学生自媒体双创研究 2023-01-06 08:56:58
体育产业发展困囿及纾解 2023-01-03 0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