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地理课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10-25 17:42:20
小学地理课范文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地理教学教学脱节大学地理中学地理
地理课是大学地理科学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于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地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会影响他们毕业后能否胜任教学工作[1]。但在中学,地理课与其他课,如语文、数学、甚至化学、物理相比,处于绝对“副科”地位[2],文科生不学地理,理科生也仅学习一个阶段[3],这种状况往往造成大学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脱节。一方面使大学地理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难在短期适应大学地理学习,另一方面使得地理科学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很难胜任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工作,难以快速成长为合格的地理学专业教师[4]。所以,针对高师大学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对接问题开展研究,查明该问题的原因并找出解决对策,对实现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转换至关重要[5]。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查明大学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脱节的原因,找出大学与中学地理教学对接的对策,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地理学专业培养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
1问卷的设计及调查的实施
问卷的设计主要针对低年级大学生在中学阶段与大学阶段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对比,以分析造成大学地理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脱节的原因。调查的对象是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大一和大二学生(因大一、大二的学生刚从中学生进入大学,对脱节问题的体会更明显),调查以班为单位展开。共发放136份问卷,收回130份,问卷有效率95.8%。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脱节的原因
2.1.1高考导向造成的脱节
根据问卷结果,在目前文理分科和高考科目不同的情况下,63.2%的学生觉得理科生不注重地理的学习,认为中学与大学地理课之间的脱节比较严重。面对因高考导向造成的脱节现象,地理专业的学生应课前预习,画出难点;课后复习巩固,加强所需学内容与已学内容的联系;积极查找资料,解决难点。
2.1.2学生课堂诉求不同造成的脱节
63%的学生认为中学地理课堂是“听懂,会做题”,26%的学生认为是“获取新知识”,其余11%的认为是掌握思维方法;但对大学课堂来说,51%的学生的课堂诉求是“掌握地理学思维方法”,34%的学生是“获得新知识”,其余15%的学生是“听懂,会做题”。这种差异说明,绝大部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目的在于“听懂,会做题”和“获取新知识”。但在大学地理的课堂中,绝大部分学生的课堂要求是“掌握地理学思维方法”和“获得新知识”。
2.1.3学习目标不同造成的脱节
对中学生来说,有23%的学生认为中学阶段是由于自身对地理感兴趣而学习地理的,有66%的学生是为了“考个好大学”,有11%的学生是为了培养地理学的思想;对大学生来说,有10%的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地理的,有40%的学生是为了找工作而学习的地理,有50%的学生是为了“学到知识,培养地理学的思想”。这就说明,大学和中学学习地理的目标不同,中学学习地理的主要目标是“考试取得好成绩,考个好大学”,而大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和“学到知识,培养地理学的思想”。
2.1.4地理课堂教学形式不同造成的脱节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地理老师更注重采用试卷练习的教学形式;大学地理老师则采用多种的教学形式。中学地理老师与大学地理老师教学形式的不同,导致地理专业的学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时,难以适应新的地理老师的教学方式[6]。在地理课堂上,无论是中学地理老师还是大学地理老师都应努力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师生互动、小组ppt展示、课堂讨论、游戏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1.5教师专业水平不同造成的脱节
根据调查的结果,有48%的中学地理老师是地理专业毕业的,有52%的不是地理专业毕业的老师。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中学地理老师专业程度比较低,大学地理老师专业程度相对较高。不是地理专业毕业的中学地理老师,没有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并且中学地理老师自身具备的知识“专而精”,知识更新慢;而大学地理教师知识“广而深”,知识更新快[7]。
2.2大学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对接
2.2.1大学地理老师有目的的阅读中学地理的教材
山西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学院既招收文科生又招收理科生,由于理科生高考不考地理这门学科,高三理科班不安排地理这门课,导致理科生在大学学习地理时出现知识的断层。因此,大学地理老师要有目的的阅读中学地理的教材,在此基础上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这样使大学老师教学进行的更顺利,也助于学生在学习时更少出现知识的断层。
2.2.2中学地理老师注意培养学生地理学的思想
中学地理老师既要重视素质教育,又要面对应试教育。对文科生来说,中学地理老师不能只教给学生高考所需的知识,一味的追求高考成绩。而对理科生来说,中学老师也不能仅仅为了完成教学,而不顾学生学到了什么。为了中学与大学地理衔接更加紧密,在实际的教学中,中学地理老师应多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地理学的思想[8]。
2.2.3大学和中学地理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取长补短
在课堂上,无论是中学地理老师还是大学地理老师都应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注意分析教学对象,了解学生的心理,积极钻研教学方法,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授课方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地理老师应指导学生学习方向,多与学生一起学习地理,讨论地理问题。还要激发学习地理的激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作者:于亚军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邱洁.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上,2011,(11).
[2]周佳艺.谈新课改下的中学地理教学目标[j].学校教育,2011:160-161.
[3]李巍.探索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24-125.
[4]孙金鑫.北京广渠门中学尝试与高校课程对接[j].中小学管理,2011,(7):39.
[5]叶阑.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张超,段玉山.地理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苏红丽.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小学地理课范文篇2
1农村地理课程教学现状
1.1学生情况分析
在小学阶段的课程安排中,《自然》与《科学》这些课程里边介绍了相当部分内容的地理知识.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科目在农村小学里基本不上,老师们所上的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而对于其他学科则基本上没有进行教学.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基本情况(以湘教版为例):初一年级:认识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初一年级的地理教学开篇是介绍地球和地图,空间跨度大,想象程度难,又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初二年级:中国地理.
1.2农村中学地理教师的配备情况
目前,农村中学普遍缺少地理专业的教师.以麻江县为例,1所中等规模的初级中学需要3~4名地理专职教师,然而,各中学专职地理教师普遍仅1~2名,代之以其他非专业的教师.而且其他专业的教师是在本专业聘不了课的情况下才来从事地理教学工作,一旦有机会,1年或2年以后,又继续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地理学科的教学成了落聘本专业以后的避风港.这种情况不仅在麻江县,乃至黔东南州、全省都普遍存在.
1.3学校地理课时设置
初中一、二年级的地理课每周各为2课时,地理教师周工作量为14~16节,由于农村中学学生在校住宿,所以晚上还要守自习,因而每周课时为21~24节,接近每天5节课.地理课一般安排在上午第4节和下午.这对地理教师来说确实是一种考验.当学生筋疲力尽的时候,就该我们出场了.而且下午往往连着上3节.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学会养精蓄锐,平均分配体力和精力.不要出现上到下午最后1节课的时候就说不出话来的情况.
1.4学校教学设施的状况
现在的农村中学,大多数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20~30个教学班都争着使用.地理教师要想利用多媒体的声光电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是很不现实的.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地理教学挂图和少量的地理模型(地球仪等).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那效果会是非常好的.
2整改思路与策略
2.1努力改善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环境
进一步深入调研,普遍了解农村地理教学中关于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引起上级部门及学校的重视.在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学里要尽量添置必需的教具学具,要利用好身边可利用的资源.
2.2改变农村学生的思想观念
找到知识内容的兴趣点,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地理.所学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要学以致用.试着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帮助身边的人解决问题.
2.3积极探索农村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第1是备课.
(1)教材方面.要吃透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情感的切入点,趣味点.这样既能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地理知识感兴趣了,就不怕他们学不好.
(2)情感方面.教师上课要有激情,教师上课时不能一味地只管自己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温馨、快乐的情境氛围.课堂上老师的笑容就是学生的阳光,能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学习情绪,能够产生奇妙的效应.微笑着面对学生,不仅会使教师赢得学生,也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学会关心和谅解他人,让课堂更和谐、更温馨、更快乐.否则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压抑,就会觉得没有激情、没有活力,这样的课一定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应该追求:一堂课上下来,师生双方都应该感觉到身心都是愉快的.
(3)语言方面.要有节奏、抑扬顿挫、能充分展示情感.一堂课的开始,语言速度稍慢,就好像汽车刚刚启动,当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以后,语言和教学进度就可逐渐加快.在一堂课中,如果教师总是使用同一样的语速,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疲劳.语言要尽可能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富于形象性的教学语言,有声有色,能够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能够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嗅其味.如教学法国时介绍法国的葡萄.
(4)穿着方面.最好是得体大方、不要穿奇装异服,尽量不要太露.(5)心理方面.农村学生也许会胆小和腼腆,希望老师能够尽可能多地体谅、尊重、宽容他们.如有的学生你喊他(她),他(她)会紧张、会脸红、会发抖,甚至于说不出话来等等.
第2是上课,即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以前人们总是认为历史、地理课,就是考背功.曾经有这样一位地理老师,上课时就是让学生把课文中的重点勾画下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背完了才能去吃饭.结果有的学生硬是从二楼往下跳,跑走了.我们不能不说,这位老师是很敬业的.但这种教学方式确实有些让学生难以接受.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的农村地理教学法.
(1)地理6步教学法.在缺少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情况下,充分改进教法与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6步教学法:问题———自学———答疑———解答———选讲———小结.6步教学法所有教学步骤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既培养了学生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又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学生自学有目标,学习过程中又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2)“一找、二熟、三记忆”读图法.关于“五海”教学,第1步:引导学生在地图上从阿拉伯海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找到它们的位置并说出“五海”的名称;第2步:让学生用1分钟时间边指地图边熟读“五海”的名称;第3步:脱离书本,看着黑板一边回忆一边用手指示位置一边说出“五海”的名称.如果还有没记住的地方,学生立即打开课本,马上查找.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一般来说,经过这样的训练后,这些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上基本都能记住了.这一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再现地图的能力.
小学地理课范文篇3
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学地理教材体系和内容相比,今日的中学地理教育教材体系和内容都有了很大的调整。1993年,我国开始在中小学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教育的目的逐渐由培养专门人才向培养公民转变,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也有了明显的削减;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教育部公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育大纲的统一标准下,中学地理教材的版本也由单一版向多样化发展。目前已有……
自2000年开始,教育部又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依据这个课程标准编写的地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湖南版”),已经在全国一些实验区试验,教育部立项通过的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教材将在2003年进入试验。根据教育部的规划,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地理教材将于2005年在全国推广使用。
高中地理教材在2002年完成了新老教材的过渡,按照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2002年2月修订)编写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已经取代了自1982年使用至今的老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北京版”教材也在北京等地区使用。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专家编写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依据这个标准编写的高中地理教材将在2004年9月开始试验,将于2008年在全国推广使用。
由“单一教材”发展为“多样化的教材”,中学地理教材体系与内容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与此同时,从教材印刷规格、开本的百花齐放等都显示出这20年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二、基础地理教育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基础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美国学者约翰·福布斯认为在21世纪,教育面临着四个重大的挑战,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资源环境问题,其次是各种文化及人群的差异,以及全球化及全球意识。而这些正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国是一个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化的国家,我国的少年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27.7%,他们是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可持续发展教育正是少年儿童广泛而有效地参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开展基础地理教育改革过程中,以环境教育为主线,强调环境保护,突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学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环境教育方法。可持续发展战略自从在中国兴起以来,就一直试图与中小学的课程结合起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环境中心编著的《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小学各科设计指南》以及配套的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培训手册》,主要是探索在中小学以渗透的方式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们在教学中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小学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不是某一科或几科就能完全解决问题,它需要所有学科的参与和跨学科的合作。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采取渗透模式,即将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中小学课程之中,通过各门课程的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与目标。目前,我国中小学在已经纳入了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资源,把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到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自然、社会、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各门学科之中。尽管如此,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诸如课本中虽然编入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但老师如何讲,是否作为会考的内容,仍没有明确的规范;采取渗透方式把可持续发展内容植入有关中学各课程之中,但如何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显在与潜在的统一;可持续发展内容庞杂,如何做到精选与照顾全面,即从单一的环境教育(包括资源、人口、减灾、生态保护等)向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转换。有鉴于此,如何进一步规划基础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内容,如何使传统的中小学地理教育更能有机地融合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仍需要进一步在中学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的设计中加以解决。
小学地理课范文篇4
关键词:俄罗斯地理教育;教育发展理念;实施机制;借鉴意义
我国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一条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互学互鉴、互利互惠的合作共赢之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非常重视“一带一路”建设,明确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说明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列入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模块的内容要求。[1]为推进“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建设,2019年9月22至10月12日,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教师教育互建与教师教育者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培训团一行15人赴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和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学习培训。本文作者基于培训期间对俄罗斯地理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学习,就当代俄罗斯地理教育发展理念及其实施机制予以解读和剖析,以期促进两国地理教育的互学互鉴、合作共赢[2]。
一、俄罗斯地理教育发展理念及其要解决的问题
1.俄罗斯地理教育发展理念。为促进俄罗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俄罗斯非常注重从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教育事业,颁布了一系列战略性文件,如《俄罗斯国家教育发展纲要(2018-2025)》、《俄罗斯2025年教学培养发展战略》、《2016-2020年俄罗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纲要》、《儿童可实现的补充教育优先方案》、《俄罗斯现代化数字教育优先方案》等。其中,《俄罗斯国家教育发展纲要(2018-2025)》中的“中小学生现代教育环境”重点项目提案提出,至2024年底,要在70%的中小学实现一种“目标模式”的教育发展理念。地理教育发展理念旨在确保俄罗斯地理教育系统能够满足个人、国家和社会的现代需求。为了落实该理念,俄罗斯又明确了其具体实施任务,一是为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提高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学科内容、教育出版物、地理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内容比重;二是普及与自然和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地理知识,增加其在实践活动、学生价值观塑造和环境教育中的需求;三是根据联邦州教育标准优化地理教学方法论,改善物质和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四是确保地理教育人员数量和质量的增长。2.俄罗斯地理教育发展理念要解决的问题。俄罗斯地理教育发展理念及其实施任务既是顺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改革举措,也是针对俄罗斯中小学地理教育在课程内容、学习动机、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问题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正如2018年3月1日“俄罗斯总统联邦会议咨文”所强调的:为了国家的教育质量,只有中小学教育响应时代的号召,国家才能响应时代的号召。(1)地理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根据2013年9月1日出台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俄罗斯的教育体系大致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补充教育四类。普通教育包括普通初等教育(小学1-4年级)、普通基础教育(初中5-9年级)、普通中等教育(高中10-11年级)三个等级。俄罗斯法律规定公民必须接受所有三个等级的普通教育,三级教育阶段构成了俄罗斯11年贯通制的普通学校教育学制。俄罗斯普通教育历来重视地理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理教育体系。然而,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当代俄罗斯地理课程凸显出如下三个问题:一是各学段地理课程内容衔接性差。首先,小学阶段的“周围的世界”是一门集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和生态学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知识课程,但它存在与中学阶段地理课程连续性差的问题;[3]其次,初中阶段的“俄罗斯自然地理”和高中阶段的“世界经济和社会地理”衔接性不够好。二是没有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由于俄罗斯国土辽阔、民族众多(180多个),俄罗斯地理课程一贯重视从乡土教育、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感。但是,针对苏联解体后出生的年轻一代所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方法却未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不够重视对该群体的国防爱国教育和公民行为规范教育。三是地理课程内容亟待调整更新。首先,地理课程内容滞后于地理学科目前所取得的成就,“自然科学”领域的地理学知识缺乏;其次,未将“乡土地理”课程纳入8-9年级的地理课程内容,导致中学生对地方志内容了解不足;再次,由于学校综合性地理课程的缺失,导致中等教育阶段(10-11年级)国家统一性水平考试的成绩下降。(2)地理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俄罗斯经济现代化和国家崛起的目标,俄罗斯大力推动政府主导下的新经济政策,更新后的国家联邦初级普通教育标准非常重视培养中学生适应新经济政策所需的技能,将解决综合性问题、分析性思维、创造性、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列为新经济所需十项技能的前五项,并认为这些技能需要通过认知性活动、调节性活动和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认为“如果我们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那就等于抹杀孩子的未来”。但是不少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比较老套陈旧,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一是仍然沿用传统的知识传授法施教,不注意通过个性化教学创设多样的学习活动;二是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于时展,没有考虑到地理科学的现代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中学生无法有效获取到适应新经济所需的技能,尤其是处理地理信息和解决日常问题的技能。(3)地理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俄罗斯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的娜杰日达•维克多罗夫娜•普丽姆丘克认为,21世纪学生的学习动机已发生很大变化,存在认知动机(对学科价值的认知)、个人动机(个人的兴趣爱好)、社会动机(如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自我培养动机(自我激励和成就感)、职业动机(职业发展需要)、创造动机(科学发现和探求真知的动机)、必须动机(升学、就业的需要)等多种动机类型。但是俄罗斯地理教育却低估了该主题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媒体和文学作品只谈论杰出的地理学家和地理发现者,却对地理发现本身关注不足,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认知动机和创造动机;二是缺乏用于研究天气状况、地形等的现代化仪器,导致实践培训质量低下,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个人动机和创造动机;三是设置有地理学专业的院校没有将地理纳入考试科目,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必须动机和职业动机。(4)师资力量问题俄罗斯教育部重视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认为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程能力、教学能力、教育心理能力和沟通能力。而当前俄罗斯地理教师队伍却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地理教师没有受到专门的地理教育培训,专业素养较差;二是师范大学对地理教师的在职培训存在数量和时间不足的问题;三是地理教师进修和培训的课程内容滞后于时展,缺乏对地理科学现代变化的关注;四是师范院校减少了地理专业的招生数量,导致地理教师队伍老化和人员短缺。
二、俄罗斯地理教育发展理念的实施机制
1.针对地理课程内容的改革举措。(1)完善普通教育大纲中地理学科的内容首先,整体设计了地理课程各学段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确保了普通初等教育地理课程“周围的世界”与普通基础教育地理课程在教育大纲框架下的连续性(见表1)。其次,明确了中等普通教育阶段的地理教育目标,即让学生掌握本学科概况,深入了解俄罗斯和世界发展的地理特征,并要求使用现代化手段评定学生的成绩,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海洋学、气象学、军事地形、地球生态学等专业奠定基础。其三,新一代地理教科书编写考虑到学生在新经济时代所需的必备技能和当前地理环境状况,更新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地理学内容,并对课程计划中必修和选修部分的比例进行了合理分配。(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行为规范教育首先,将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行为规范教育列入地理教育大纲的课程目标,明确了中等普通地理教育应承担的爱国主义教育任务,引导学生成为热爱祖国和家庭、有积极生活态度的公民。其次,更新“俄罗斯地理”课程,将必修课程“祖国地理”引入公共教育机构的地理教育系统和课外活动中,引导公民深入了解俄罗斯国家和州的特殊情况,关注俄罗斯联邦的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增强认同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公民意识。其三,向公民普及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理知识,为普及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地理知识在实践活动、学生价值观塑造和环境教育中的需求。(3)改善地理课程的物质和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首先,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教育标准的要求,出版了新的地图集,在所有课程中对俄罗斯地图进行全俄检查工作。其次,增加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课程、教育出版物、教学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比重,就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坐标测量仪的结构和内容提出建议,完善跨学科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其三,通过创建、开发和实施远程学习技术,为每个学生(无论身在何处和何种生活条件)提供高水平的地理培训。2.针对地理学习动机的改革举措。(1)加强对地理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监管首先,注重国家教育要求与地理学习动机的关系,对“周围的世界”、“数学”、“俄语”、“文学阅读”、“外语”等科目的学年教学结果做出了具体要求,在“周围的世界”课程的“安全生活法则”一章细化了初级普通教育大纲中对学科成绩的要求。其二,实施了一系列评估地理学习质量的措施,以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重视,如在所有年级开展全俄地理检查工作、在7-8年级开展国家教育质量研究、开发出用于地理课程期中考核的检验测试材料、对国家毕业鉴定中地理学科的内容和结构提出建议等。其三,将地理学纳入大学地理学院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对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和提升中学地理教育质量形成倒逼机制。(2)确保地理教材的数量和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相一致首先,修正了小学地理课程“周围的世界”的普通教育大纲,并使该模块包含于“乡土地理”的统一名称下,为学习“生命安全基础”课程的合理过渡提供初始技能和基础知识铺垫,以扩大地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该学科的实用性,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人身安全行为文化、掌握生命安全知识的动机。其次,更新了“乡土地理”课程的大纲内容,加强了课堂、课外活动和补充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很好地促进了小学生在课外活动的“人—环境”系统中发展安全生活与活动的初始技能,培养以实践为导向的能力。其三,教师注意通过价值观教育、创建信息环境、提供情感支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注重通过与家长沟通和反思性教学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3)采取多样化普及地理教育的措施首先,开发出一系列新形式的地理教育附加组织,如远程地理教育、互动展览、地理项目、互联网社区等,以确保学校旅行、实地实践和探险等活动的数量和效果。其次,构建课外活动和继续教育互动的措施体系,如小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为充满地理热情的学生提供工作、为年轻地理学家建立专门的教育中心并展示其在地理发展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等,激励公众的地理学习热情。其三,推广地理教育活动,如在社交网络上开发地理互联网项目和维护专门的博客、创建互动式博物馆、组织专门针对国家和世界地理重要日期和事件的媒体宣传活动等,宣传和普及地理知识。3.针对地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举措。(1)为巩固地理综合学科的功能提供方法论支持首先,制定出一套教学方法并确定是否符合《联邦州教育标准》关于地理教学特性和内容水平的要求,然后将其推荐给8-9年级学生,为地理教学提供方法论支持。其次,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一种综合方法,以弥合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之间的实质性和方法差距,促进地理课从分别学习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转向整合课程。其三,针对俄罗斯联邦国家教育标准关于地理学科教学资料体系(包括教科书、练习册、词典、家长读物、教师用书、教学计划表等)的相关要求,举办学科教学资料体系竞赛活动,以强化地理多学科融合特征的综合教学内容。(2)通过教学方法革新培养学生成为成功的现代人所必需的能力首先,重视个性化教学以支持和发展青少年的地理才能和天赋。个性化教学就是让学习者在开放的、有充分条件的环境下,与个性化教育导师配合,选择符合自己特色的学习之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往未来的车票”是俄罗斯支持和发展儿童和青少年才能和天赋的项目,当中提出到2024年底,5%接受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课程的学生将在每一个俄罗斯联邦主体创建的区域中心接受个性化课程培训,其中包括一个针对优秀学生的全俄地理教育中心和一个区域中心系统。其次,重视实践性课程,积极探索“路径”中教学的方法。重视通过“周围的世界”、“作图”、“勘察活动”、“生态保护”等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情商。其三,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地理教学法竞赛,以促进地理教学方法的革新。如通过“传统和新型教师职业技能和普通教育体系专家竞赛”等活动,传播和鼓励以个性化教学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方法,确保地理教学水平符合国家联邦教育标准的要求。4.针对教师队伍质量提升的改革举措。(1)实施各项激励计划以支持未来的地理教师首先,举办教师竞赛,并根据联邦和地区竞赛的结果和等级,为地理教师(特别是年轻专家)引入奖金和补助金制度。到2024年底,将有70名35岁以下的教师享有各种形式的资助。其次,鼓励优秀地理教师和教学能手通过参加讲课、会议等形式传播先进的教学经验,为全国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其三,吸引师范大学的师生参加实地考察、游览和参与由俄罗斯地理学会、俄罗斯地理教师协会举办的公共活动和教育项目,提升其专业能力。(2)对地理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国家监督首先,俄罗斯教育部制定了约1100余条现代教育职业标准,其中教育行业标准有5条,分为“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家”、“儿童与成人继续教育领域的教育家”、“职业教育领域的教育家”、“培育人才领域的专家”五个方面。这些标准为俄罗斯地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和评估提供了依据。其次,重视地理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中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将对地理教师的实践培训纳入师范大学的地理专业学纲中。其三,推动“生命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师能力现代化,以确保该课程任课教师(包括地理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地理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首先,建立一个专业的网络社区,其既是一个可以交流和公开审查地理课程实施的创新教育计划、教材和教学法的平台,也是一个能够就地理教育发展的紧迫问题进行研讨交流的中心。其次,大力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包括用于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教学类电脑游戏、模拟器和仿真器)、用于独立深入研究各章节的数字教学模块、电子教育资源图书馆、检验测试材料库和评审地理学习成果的方法等。其三,专门申请一个教育节目电视频道,以便制作有关地理的电影和节目,并将其纳入广播网络和视听教具的方法学基金。
三、俄罗斯地理教育发展理念及其实施机制的特点与借鉴意义
小学地理课范文篇5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特征;微课设计
随着信息和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落后,教与学的矛盾也逐渐突显,近几年来,为顺应“微时代”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而微课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发展壮大。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大量的“微”教学资源的出现和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促生了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微课,微课是用视频方式代替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部分内容,具有应用便捷,共享性强等多项优势特点,现已大面积地在全国高中地理教学范围内应用,那么微课这一新兴的教学资源具有哪些弊端,又该如何更科学地进行应用和评价等问题,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解决。
一、微课概念
在国内,大量学者针对微课方向进行研究,胡铁生老师提出微课程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含活动、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黎家厚教授提出微课程是时间在10分钟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二、高中地理微课的前期分析
(一)高中地理学科分析。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环境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学科的设置是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基础上,更具有复杂性和难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兼具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两方面特征,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意义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球科学知识,建立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理研究方法,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在新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文件中,提出了对地理教学教法更具方向性的要求,即在地理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要多注重课程目标的设计过程,灵活运用并且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产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地理学科的系统学习,让学生具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具备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后,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和环境伦理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地球的正确价值观。(二)高中地理微课的可行性分析。首先,在国家与社会层面,美国在1960年已经提出了微型课程(minicourse)的概念,国外的微课研究历史较长,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已经形成了大量有价值且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而根据知网的文献查询结果,国内约在2011年才开展微课研究,虽然在近几年成果显著,应用范围在全国中小学内迅速扩大,但研究仍主要停留在较浅层面,如微课的理论内容建设,缺少大量的应用经验与具体实践。国内外的研究差距和现代信息化教育建设方面的大势所趋,为微课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开展带来了强大的潜力和推动力。而在学校与师生层面,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丰富和重点明确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清晰的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在准确掌握重难点和抽象内容的同时,能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在课后学生可以反复观看与学习微课内容,大幅度提高自主学习效率,降低教学成本,而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养成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国家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势在必行。
三、高中地理微课的基本特点
根据自己的归纳与总结,高中地理微课主要具有四个特点:(一)科学系统性,微课在发展初期就有效地结合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如动机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视听教育学理论等,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微课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并重点针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内容结构,将两者进行巧妙的联系与结合,使教学过程更具系统性和逻辑性,学生更易接受。(二)实用短小性,“注意力10分钟法则”中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与影响,只能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微课的时长设置在10分钟内,主题内容微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清晰知识点内容,保持较好的稳定注意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也是微课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优势特点之一。(三)规范标准性,微课拍摄具有规范的操作标准,其中规范性主要体现在技术规范和制作规范,即在拍摄和视频软件剪辑等过程中,需保证画质清晰,取景准确,拍摄速度均匀和画面的稳定性等,严格的操作规范可以保障微课的设计质量,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学体验。(四)趣味精彩性,微课设计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提前进行思考与备课,通过问题、案例与情景设置,并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在锻炼老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精彩性。
四、高中地理微课的研究流程与设计模型
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相对复杂,难度较高,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遇到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自然地理内容的学习,主要是因为其涉及的概念与原理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与运用过程中问题较大,同时,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易出现困难。所以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设计高中地理微课内容,解决上述问题,发挥微课优势,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一)微课设计的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微课的分析与定位微课设计的第一环节是内容的分析与定位,主要分为教材内容与学习者需求分析两方面。在教材内容方面,老师首先要评估教学地位和内容的重要性,具体包含教学知识点、课标设置的教学目标、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及多种教学手段的具体实施等,如必修一中“常见天气系统”一课中“锋与天气”和“气旋和反气旋”这两个知识点比较抽象,理解比较困难,微课可着重根据这两个重难点开展,加入视频动画和结构图的设计,注重举例应用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在学习者需求方面,老师要对微课开展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合理的碎片化划分,将大课程单元分解成小的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针对性的设置一个微课,让学生可以利用多个连接性的微课完成学习任务。第二环节:微课的规划与设计在完成分析和评估后进行第二环节,微课内容的规划与设计,主要针对两个方面:微课类型的选择和制作设计时需要的软硬件条件。为适应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微课类型多种多样,在教学方法层面中共有11种微课类型,根据之前的分析具体选择相应的类型,比如高中地理课堂上需要实验类操作,即选择实验类微课,如需要进行深入的问题探究,即选择探究型微课。同时,视频录制的方法多样,不同的微课需要的软硬件条件也不同,录像形式的微课需要录像机、录播设备和声音输入设备等,录屏形式的微课则需要录屏软件和视频剪辑软件等,微课的设计过程不能因为想要节省时间或成本就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每一节微课的质量。第三环节:微课的开发与制作第三环节是微课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微课的具体开发与制作。在整理优选素材资源时,因为微课时间有限,重点明确,所以应挑选合理优质的文字、图片等资源加入,保证其大小、分辨率、颜色和页面布局设置的合理性,素材应主要以创新性、新颖性并可以贴合主题为重点,视频录制方法多样,根据不同的微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视频制作方法。如讲解火山的喷发过程时,可以采用近期剧烈喷发的知名火山喷发视频和音频作为素材,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贴近生活实际。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自身的教姿教态、用语规范和语调语速,保证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可以通过镜头的远近切换和后期软件的剪辑制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过程中保证声音视频的衔接性和连续性,不能因为视频的课程形式忽视教学规范。第四环节:微课的展示与评价上述三个环节完成之后,微课初步制作完成,为了更好地帮助微课设计不断改进和进步,第四环节微课的展示和评价必不可少。老师将已经制作好的微课展示给老师和学生们,结合课堂反应和课后反馈,收集不同多角度的评价和反馈,再根据他们的合理建议与其他专家、教研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不断修改,最后形成最符合教学需要的优质微课教学资源。这种反馈既可以让微课设计者不断改进课程资源,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微课的过程中了解自身的学习掌握情况,查漏补缺。(二)微课设计的具体应用。微课可以应用于课程的各部分环节。比如在上课前的预习阶段,老师可以制作预习微课,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学习方案和学习计划,对知识点进行提炼和说明,让学生先进行重点预习,然后对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把知识的条理对学生详细列出,让学生提前领会到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要领,把易混杂的知识点进行详尽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烘托丰富课堂气氛的效果。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微课可以用于新课引入,老师通过视频和创新形式增加学生兴趣度,在学生带着兴趣去浏览微课视频后,逐渐引出知识点内容。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梳理知识逻辑,详细解答代表性的知识点,激发学生探究心理,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地将微课内容与教科书相互结合,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在课上练习过程中,老师展示提前准备的习题,检验学习效果,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展开一定程度的有效扩展,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加强理解。课后,微课可以安排在课后作业和课下任务中,具有灵活性强,时间成本低的特点,在课堂内容结束后,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反复对知识要点、重难点、出错点内容进行观看和复习,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知识学习的扎实度。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具体应用较多集中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可以提前对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和设疑进行思考,并带着它们进入课堂学习,把课堂变成一种自主探究和答疑解惑的活动场所,改变了老师单方面输出,学生单方面输入的传统模式,课后,微课可以起到有效复习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状态节奏,有选择性的复习课上的重难点,老师还可以设计以课下练习类型为主的微课帮助学生进行拓展和巩固,实现最优的学习成效。
五、高中地理微课应用的不足与缺陷
(一)现有的高中地理微课数量不足,资源短缺。从开发目的方面分类,微课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两种类型,制作一堂好的微课需要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商业类微课可以保证一定的微课数量与质量,但是因为国内微课研究推行进程慢等原因,网络商业微课资源的公众认可度低,学生使用次数少。而公益类微课的开发和收集,主要是通过各地方教育部门举办的大型微课比赛,目前数量较少,同时,虽然公益类微课资源可以免费提供给学生们使用,但是大部门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微课平台的存在,再加上这些平台上的微课教学视频的数量较少,学科知识体系并不完善,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度和使用动机。(二)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制作微课的意识有待提高。微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引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承载着重要的教学功能,拥有清晰的教学目标、规范的教学过程和完整的教学小结等,目的是让学习者明确微课内容的重点和思路,但是现有的高中地理微课中,大部分缺少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小结,内容杂乱且易混淆。同时,在微课的设计初期即定义设计的课程长度在十分钟左右比较适宜,但是现有的高中地理微课视频时长过长,有些视频长达三十分钟,完全丧失了其作为“微”课的优势和特点。而对于在校老师来说,他们制作微课的意识较弱,在自身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繁重的情况下,没有充足的时间设计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并合理贴近高中地理课程的微课内容。(三)网络交流与制作平台少,硬件设施不完善。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网络平台与软硬件的条件十分重要,现有的微课学习平台设计缺乏人性化,操作环节复杂,搜索查询繁琐,在影响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同时,平台仅突出视频资源的呈现功能,缺乏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评论功能和对课程内容的评价功能,这样不利于师生及时地进行疑难解答和学情反馈,缺乏监控和引导学生学习进程的能力,也不利于微课制作者的改进和进步。
六、推动微课发展的应用策略与意见
针对上述的问题现状,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可从三个角度出发逐一解决微课的发展问题。(一)从微课设计者的角度出发,中小学教师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信息技术水平较差,微课制作技能不熟练。当前社会对于教师的培养往往具有滞后性,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压力较大,速度较慢,这时应多为教师提供了解微课、学习制作微课的机会,如power-point,flash等软件的具体应用,摄录机和自动录播教室的操作使用技巧,视频的后期编辑和美化等。学校内可以开展小而精的教研活动和教育学术会议等,而政府可以开展一些大型正规的校级、市级、省级的微课培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分享经验。(二)从微课的主题和内容出发,现在并没有合适的微课能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应该将开发适用于地方教材使用的微课放在首位,如果形成系列微课,老师可以减少教学压力,学生也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和课本内容。所以,微课内容要与学生使用的教材相配套,使用的案例内容应尽量贴合于地方实际,让学生有代入感和体验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做到将地理融于生活。同时,要严格规范微课的完整性和合理性,视频开头应放入微课名称、作者信息、微课使用教材、面向的学生范围等信息,方便学生与教师的查找和使用,微课的视频时长应根据高中生的注意力规律特点,严格保持在10分钟之内,可将重点放在中后位置,便于学生加强记忆,在制作过程中要准确细致,保证各重点环节、任务设计完整。但是要注意,微课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老师的功能,所以老师不应对其产生依赖或懈怠心理,应用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不能生搬硬套,忽略客观实际,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三)从微课的资源和平台搭建出发,虽然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微课区域资源库的建设,但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网络平台建设方面也没有大的进步,应改善微课学习平台的可操作性和交互性,增添师生的交流和评价功能,致力于打造更完善便捷的辅助微课教学的技术平台。随着微课研究的不断发展,实践领域越来越深入,教育者们在发掘微课教育价值的同时将他们用于教育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将微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借助其时间短、内容单一、形式灵活的特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辅助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任务,设计出形象生动,重难点突出,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而未来,微课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会向教育全面化和普及化方向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2]粱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一基于国内外微课程对比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5-72.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12-19.
[4]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小学地理课范文篇6
【关键词】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体差异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诸多新型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为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高度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学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要求。因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开展探究性教学,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一、确保探究性教学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有效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科学教学目标的指导。基于这样的原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并要保障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践行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在全面了解学生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基础认知水平的前提下,有机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定位不同阶段的目标。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应当确保其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由于新课程标准对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大力提倡,很多教师认为地理课堂教学中,每节课必须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不可否认,探究性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认识地理知识,但是其并不为唯一的学习知识的途径。一节有效的地理课,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合理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七大洲名称”“矿产资源分布”等基础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七大洲名称、矿产资源基分布情况的结论,采取传统理论讲授法,便可以达到教学目的,无需开展探究性教学。对于初中地理教材中,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过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则可采取探究性教学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如对“比例尺”的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比例尺的概念以及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可以开展探究性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依托,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线,借助观察、思考、对比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首先列举生活实例,如用1︰50和1︰100两种比例尺例绘制所在学校的校园平面图,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观察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的过程,理解“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用大比例尺绘制的地图范围小,内容详细;用小比例尺绘制的地图范围大,内容简略”这一重要的知识点。
二、初中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要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很多教师对探究性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错误认知,认为地理课上,只要有学习小组通过设计好的实验活动,得出正确的结果,便是一节成功课。但实际上,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也会有所差异。同样的教学活动中,反应较慢、基础薄弱的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很容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这就使得课堂活动变成了少数学生参与的课堂,无法达到课堂教学目标。面对这样的问题,初中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有层次、多元化、多梯度的课堂活动,并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初中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中,在设计探究活动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地理知识学习为载体,有机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情境、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以及体验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形式,设计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与认识。自主探究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课堂活动内容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有层次、多元化、多梯度的课堂活动内容,并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与良性竞争,使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学习知识,获得成长。体验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地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创设体验探究式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来尝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探究性教学应促进学生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教学,主张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因此,很多教师认为,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教学,便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但实际上,课堂教学中,学生即使亲自动手操作,并不一定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全程、真正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部分地理知识、地理现象背后,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个道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表面现象进行认真探究,并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感性认知上升至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实际动手操作的配合,若是没有实际动手操作,则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必须开拓学生的思维,并要将思维发展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地图在地理知识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主要载体,其中蕴含的地理信息非常丰富。因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地图图像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学会读图、画图、忆图,从而更好地理解、认识地理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地图,深入挖掘地理知识,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对“世界气候”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地图,让学生观察世界各地的不同自然景观,对世界各地景观的不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图,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找出世界各地自然景观的差异,感知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真实情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进行看图,而是将学生思维培养与画图的动手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科学思维的协调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探究性教学,应确保探究性教学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提升。同时,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新课程改革要求,与时俱进地对探究性教学进行优化,以更好地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邦柱.浅谈初中地理课堂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j].学周刊,2019,(05):50.
[2]梁会成.初中地理区域探究性教学探析———以湘教版七年级地理《非洲》一节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10):29.
[3]杨霜.基于资源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06):358.
小学地理课范文篇7
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学地理教材体系和内容相比,今日的中学地理教育教材体系和内容都有了很大的调整。1993年,我国开始在中小学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教育的目的逐渐由培养专门人才向培养公民转变,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也有了明显的削减;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教育部公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育大纲的统一标准下,中学地理教材的版本也由单一版向多样化发展。目前已有……
自2000年开始,教育部又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依据这个课程标准编写的地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湖南版”),已经在全国一些实验区试验,教育部立项通过的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教材将在2003年进入试验。根据教育部的规划,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地理教材将于2005年在全国推广使用。
高中地理教材在2002年完成了新老教材的过渡,按照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2002年2月修订)编写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教版”)已经取代了自1982年使用至今的老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北京版”教材也在北京等地区使用。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专家编写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依据这个标准编写的高中地理教材将在2004年9月开始试验,将于2008年在全国推广使用。
由“单一教材”发展为“多样化的教材”,中学地理教材体系与内容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与此同时,从教材印刷规格、开本的百花齐放等都显示出这20年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二、基础地理教育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不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基础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美国学者约翰·福布斯认为在21世纪,教育面临着四个重大的挑战,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资源环境问题,其次是各种文化及人群的差异,以及全球化及全球意识。而这些正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国是一个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化的国家,我国的少年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27.7%,他们是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可持续发展教育正是少年儿童广泛而有效地参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开展基础地理教育改革过程中,以环境教育为主线,强调环境保护,突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学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环境教育方法。可持续发展战略自从在中国兴起以来,就一直试图与中小学的课程结合起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环境中心编著的《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小学各科设计指南》以及配套的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培训手册》,主要是探索在中小学以渗透的方式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们在教学中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小学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不是某一科或几科就能完全解决问题,它需要所有学科的参与和跨学科的合作。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采取渗透模式,即将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中小学课程之中,通过各门课程的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与目标。目前,我国中小学在已经纳入了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资源,把可持续发展教育渗透到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自然、社会、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各门学科之中。尽管如此,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诸如课本中虽然编入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但老师如何讲,是否作为会考的内容,仍没有明确的规范;采取渗透方式把可持续发展内容植入有关中学各课程之中,但如何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显在与潜在的统一;可持续发展内容庞杂,如何做到精选与照顾全面,即从单一的环境教育(包括资源、人口、减灾、生态保护等)向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转换。有鉴于此,如何进一步规划基础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内容,如何使传统的中小学地理教育更能有机地融合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仍需要进一步在中学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的设计中加以解决。
小学地理课范文篇8
关键词:微课;初中地理;应用;前景
微课是当前微时代深入发展的一种延伸,因为其短小精简、内容突出、获取快捷等优势使其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不仅满足了学生以及资源建设等主题的需求,也得到了教师的青睐。随着微课热逐步的提升,地理教学中也开始在课堂中进行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1当前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1运用微课,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但很多学生对于地理学习认知还存在偏差,一方面,部分学生不重视地理学习,另一方面,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枯燥无味,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与热情。而随着微课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出现,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展示环境,展示与课本相关的地理图片与视频,将微课视频与知识点结合讲解,原本教材中的文字通过图片、视频形象展示出来,大大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比如说:《世界的气候》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因为其中涉及到的记忆内容较多,学生需要对气候类型名称、分布以及气候特点理解、记忆,还要正确理解气候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及气候关系。很多学生因为记忆内容多,知识点生涩易混淆而失去学习自信,久而久之会丧失地理学习兴趣。对此,老师可以巧妙运用微课,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将世界气候名称、特点以及分布等相关知识点编为顺口溜,并契合各地气候、人们活动图片与时下初中生喜爱的音乐,营造轻松生动的课堂,消除学生的紧张及消极情绪。这样,微课的运用,打破了地理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爱上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为地理知识的学习、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1.2运用微课,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地理作为一门对世界认知的课程,帮助学生打开了对世界认识的大门,是初中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但伴随的是,地理知识比较生涩,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也很多,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无法理解知识点,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知识点,事倍功半。而微课在初中课堂的应用,打开了地理教学的新篇章,老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取大量的地理教学资源,进而结合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编制成微课视频。老师运用微课视频,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对于一些超出学生的原本知识、认知范围的内容,老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让学生直观看到、听到,仿佛身临其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想象力。1.3运用微课,实现课后教学拓展。初中地理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广泛,涉及到国内、国外的环境、气候、人文活动等等,这些知识点对于初中生而言都是新鲜的。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最强阶段,且开始具备了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知识点的应用能力。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地理课程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老师应该积极承担起学生课后地理学习、拓展的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升自身地理综合素质。比如说:在教学《日本》前,老师编制好日本相关微课视频,包括日本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工业特点、人文特征,添加学生熟悉的日本动漫音乐,加入日本代表性图片,并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发送到每个学生邮箱,并预留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完成知识预习。相比较于传统的教材预习,微课配合预习,不仅更生动有趣,还更利于理解,为正式听课打好了基础。不仅如此,通过预留问题引导学生去尝试解答,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在《日本》整个章节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想进一步了解日本,是否想学习了解日本应对地震的一些先进技术手段。日本作为一个地震频发国家,在抗震救灾方面有着完整全面的研究,我国同样也是地震频发,尤其是西南地区。老师可以通过编制、发放微课视频《向日本学习如何应对地震》。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日本地理知识学习延伸,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地震应对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抗震救灾实用能力。
2微课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其优势,但依旧存在很多进步空间。未来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2.1认可微课教学的辅助性。充分认可其教学辅助性,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应该合理利用微课来完成地理教学。2.2不可本末倒置。微课的设计、制作应该围绕教学目标,以短小精悍为主,在注重其趣味性的同时,老师不需要将大部分精力花费在精美制作上,而是应该注重其包含的知识点,着眼于实际教学效果。2.3注重微课视频共享互动。新时期我们处于合作共赢的环境,老师在教学上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交流互动,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老师共享制作的微课视频,可以在相互学习中改进提高,从而不断完善自身微课视频制作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微课形式对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随着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理念的创新改进,这种教学模式未来在教学中将会得到更加深层次的应用,不断推动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事业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樊琳.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辅助价值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5):112.
[2]单畅,戴心来,崔春阳.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初中地理微课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2):59-62.
小学地理课范文篇9
关键词: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策略;研究
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实现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是每名初中地理教师都要探索研究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我觉得以下教学策略效果比较好。
一、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首先要转变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积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精神,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以生为本”的重要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为教学的重心,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合作者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者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关键在“导”,即时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此,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向学生传达高效学习的观念,让他们养成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地理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教师和学生生观念转变了,提高课堂效率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要充分
地理老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精心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难易适中,每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明确,同时要尽量多的搜集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资料,如地理的文献、各种地理现象的视频、和图片,甚至可以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影视剧,通过这些资料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除了老师要做好准备之外,还要让学生也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本知识,对课本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最好能够以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出一些在预习中的疑问,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把问题融入课堂。教师还要注意学校的生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掌握班级的学习风气和班级目标的导向差异。在不同的班级要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学生来源不同,感受各有侧重。地理教师在课课前有必要掌握这些信息,从而拿出最佳的授课方案。
三、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是门新学科,入门相对较难,从小学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还没有转变思维方式,他们还不善于动用抽象空间的思维来学习什么经纬网啊等高线啊地形图啊等知识,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畏难情绪和心理,打击他们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在一开始就掌握不好地理基础知识,为他们学习地理造成重大障碍,目前吉林省的地理还不是中考课程,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不重视地理科的学习,学习时没有动力,也没有学习兴趣,他们在课堂上就不爱积极参与,于是地理课教学,地理教师以自己讲授为主,一言堂,满堂灌,自己总是充当课堂的主角,这些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一直是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效率低下。新课程改革以后,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很多活动,形式上看上去很热闹,但由于过于注重取悦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交流,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免流于肤浅,因此,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低效。为些,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比如在课堂的导入环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入语言,老师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和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有趣味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久而久之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最好调查所教学生的主要兴趣爱好。不同班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方向。教师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后,有针对性的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不断扩展深化他们的兴趣点,从而高效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如果更进一步的话,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以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地理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变被动为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稳固而长久的兴趣就会上升为维系地理学习的长久动力。
四、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效率要善于运用探究学习方式
小学地理课范文篇10
(一)多媒体幻灯片设置不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不够熟练,对多媒体的许多功能不太了解,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都是进行幻灯片播放或者一些百度知识查询,许多教师的课件也都是从网络上下载的,只有文字和图片,在课件中缺少动画和音乐特效,更缺少一些与学生互动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只是开门见山地通过幻灯片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展示出来,指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方式简洁明了,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很容易由于直接介绍的不理解导致不感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幻灯片的应用应该是一种承上启下的方式,要注意幻灯片的连续性,将旧知作为基础带出新知识,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往往复习和引出被割裂开来,没有做到有机融合,这样为了引出而引出的方式很难产生实际效果。比如在新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有教师的教案经常是这样写的:“同学们还能想起我们以前学过的某个知识点吗?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新知识。”这样的幻灯片导入看似在复习过去的知识,但是与新知没有任何联系,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种无效引入,这样的幻灯片设置,虽然利用了多媒体平台,但是却没有起到良好效果。
(二)多媒体流于形式
现阶段,许多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并不是因为多媒体提供了多少便利,而是因为所有教师都在用而已,许多教师甚至觉得多媒体给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带来了阻碍,原本是可以直接授课的,结果还要准备幻灯片,增加了教学压力。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也是将幻灯片的ag尊龙app首页播放在屏幕上,之后的教学环节都是直接讲述和板书进行的,将多媒体的课堂用具架空,没有去探索多媒体为实际的初中地理教学带来的诸多方便。多媒体的应用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和学习热情,如果使用的方式、过程不够吸引人,流于形式,那么很容易被学生忽视,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对多媒体的利用好处是很多的,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探索,发现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学效率和教学准确性的提升,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这些至关重要的优势,才能够认真地对多媒体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地将多媒体与实际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为学生带来更加现代化的地理课堂,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多媒体带来的便利。
(三)多媒体的应用缺乏互动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互动性,讲授新知之前,要先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但是许多教师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长大了,也有之前几年的学习经验,不用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是一种时间的浪费。但其实不然,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课堂学习,师生之间的互动都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学生和教师都要出力,不能只是教师自问自答,许多教师抛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没有学生发言,便自顾自地继续说下去,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都被浪费,学生也习惯性地成为沉默者,他们认定反正最后教师都会公布答案的,这是非常不利于今后教学活动开展的。其实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抛出的提问内容只是幻灯片上冷冰冰的文字,如果教师能通过多媒体设置一种引入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那么地理课堂问题就会变得鲜活,学生能够更愿意在课堂情境和游戏的互动中,与教师进行交流,进行更多的思维碰撞,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在情境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二、初中地理多媒体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应用多媒体,可以更好地辅助地理教学,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范围包括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等,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研究内容也丰富多样,仅靠书本上的知识和图片,依赖教师的口头讲解,是很难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和了解,无论是从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资金投入还是学生的安全考虑都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应用多媒体完成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在多媒体上找到相关的纪录片或者视频影像资料,就能带领学生深入场景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对地理知识产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在多媒体教学中,还有许多功能值得探索和应用到地理课堂中,比如:动态模拟、录像剪辑、背景拟音、图文并用、问题显示、超级链接等方式都能够丰富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达到更加震慑人心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从世界看中国,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播放《爱我中华》这样的爱国歌曲,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缓解课间焦躁的心情,更好、更专注地完成接下来的内容学习。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领会到我国的魅力和五十六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引出对我国地理布局等知识的学习,进而自然地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在讲解长江的地理区域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曲雄壮、高亢的《长江之歌》,同时在多媒体上展示诸多宏伟的长江图片,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有震撼的感觉,从而对我们国家的地理风貌产生由衷的赞美,培养对初中地理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之所以被广泛应用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是因为多媒体的很多教学设置都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想成功地完成一节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就必须注重对教学情境的优化,通过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任务,多媒体技术能够很好地创设出与课堂教学任务相适应的地理学习情境,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在气氛营造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初中地理教学情境,变无声为有声,变静态为动态,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一课的讲解时,在这节课的课前2分钟时间,可以让学生先观看一段关于香港繁荣发展的影视片段、纪录片或者是系列图片展示,将《东方之珠》这首音乐作为教学背景。动听的音乐、繁华的画面、振奋人心的人物和事件解说,可以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带来相应的美的享受,另一方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专注地进行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用这样一段影视片段进行新课导入,创设相应的地理情境,还可以巧妙设置问题:“从短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便捷的海陆交通系统为香港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怎样便利的条件?”从而突出了“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这部分内容的知识讲解,帮助学生对地理教材的内容进行理解,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又新颖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需要教师提升技能
对于多媒体的应用,有助于打造智慧课堂,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使课堂更高效、版块更丰富、画面更流畅清晰、用户体验感更好。对于教师来说,更要熟悉多媒体平台的内容,做到熟练应用。首先要了解基本的操作流程,进行设备管理,熟悉诸如录播、资源下载、屏幕共享、师生互动、作业提交等重要功能的使用,构建现代化课堂。其次,平台要做好系统维护,保证使用期间的顺利流畅,防止恶意信息传递到学生端,对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进行必要的系统培训,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初中地理是学生整个地理学习和教师地理教学阶段的提升阶段和环节,也是完成小学向初中有效过渡和初中向高中纵深过渡的关键时期,更是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科学习兴趣、提升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机。对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情境导入,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提高对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更好地完成智能化教学是教师当前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做好这个敲门工作,才能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收获高效的地理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公司知识管理范文
- 下一篇:
小学地理课
2023-10-25 17:42:20
相关文章
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2023-05-05 08:47:44
小学英语课堂减负提质策略 2023-02-16 08:34:02
小学家校沟通现状与对策 2023-01-28 09:20:38
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探索 2022-12-23 08:38:14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深度教学的思考 2022-12-05 11:32:04
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与探究 2022-12-04 16: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