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文建设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9-28 17:06:09

被举报文档标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医院人文建设

医院人文建设范文篇1

1人文关怀制度概述

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肯定人性和对人的价值的尊重[4]。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体现出医护人员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5]。人文关怀体现在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全过程中,就是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实现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让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6]。很多公立医院在几十年发展建设历程中,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已经上了一个较大的台阶,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医院的部分岗位、部分工作环节中仍存在人文精神缺失状况[7]。一项对920例门诊投诉原因分析的研究显示,因服务态度欠佳而投诉的占第一位,其次是工作不认真而造成的工作差错,真正涉及医疗技术问题的投诉较少,这已成为公立医院一个致命的弱点[8]。一些医院的工作人员仍然固执地认为,患者到医院来的目的就是治病,但事实上高端的医疗不仅包括高端的技术,还应包括高端的服务。技术实力与人文关怀如同拉动医院发展和腾飞的两支羽翼,二者缺一不可,在技术实力上公立医院的优势无可争议,但也要使医疗人文关怀拉动医院发展腾飞的另一支羽翼也更加有力地挥动[9]。人文关怀制度建设在安徽省已做出积极探索,计划到2020年,全省公立医院基本建成文化认同、措施有效、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的人文关怀制度体系。除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坚持以德治院外,医院应制定相关的规范来约束医务人员的行为,如医院应明确规定患者有“五权”,即知情权、选择权、保密权、参与权和享用权。医务人员应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方案、并发症的防范措施等。医院还应将医患沟通的有关情况作为考核医务人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广大患者一致称赞的医务人员要给予奖励,反之则给予批评和惩罚[10]。此外,医院在人员编制、福利待遇、环境设置等方面,也应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为医务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患者提供舒心的就医环境。

2安徽省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制度的现状

安徽省在医疗体制方面的改革一直走在前沿,公立医院也一直是改革的先锋队。2009年11月,安徽建立以体现公益性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重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在48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主要包括保障制度、管理体制、分配、人事、药品采购配送改革。2010年7月试点任务完成,基本实现预定目标。2012年12月,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再一次在全国率先启动并全面推开,并于2013年1月1日起,集中招标的药品将及时配送至县级医院。全省74个县(市)148家县级医院药品全部实现零差率销售,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各省市[11]。目前,根据安徽省卫健委数据,安徽省74家公立医院的综合医改工作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成效十分显著,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分别增加至2016年的4.54人、4.56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到14类54项,补助经费标准达到50元。全省不仅加强了12320卫生服务热线和便民医疗服务平台建设,更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多项改革便民措施,网上预约挂号等便民服务达164.3万人次。全省卫生总费用2015年增加到1460.42亿元,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下降到29.82%,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600元。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至4.09‰、5.46‰、16.42/10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民健康水平提高、获得感显著增强。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不可让技术成为人文关怀的障碍,人文关怀和技术深度结合才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对医疗服务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不论疾病轻重,患者都更愿意去大医院看病,再加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医院级别越高,医生工作负荷越大。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下,医生上班时往往疲于应付,无暇回答患者方面提出的疑问和必要的解释说明,更不用说关心患者、安慰患者以及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由此引发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日趋下降,医患关系日渐紧张[12]。20世纪70年代后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诞生,生物机械论的缺点逐渐展露出来[13]。世界学术界也呼吁回归自然、回归人性,并且指出医学研究除了关注疾病以外,更重要的是对患者人文情怀的关注。2016年richardj.franke教授在耶鲁生物医学杂志中发表《姑息治疗和人文科学将患者集中到生命的尽头》一文提出“我们的任务是把不可避免的死亡作为生命最后一章,提出将更多的人文关怀纳入到癌症晚期的姑息治疗中,将人文关怀的精神融入生命的全过程,给患者一种更有意义、更人性化的体验”[14-15]。随着国外的医学进展,更多地强调以患者中心,在诊治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尤其在发达国家,人文关怀的建设发展较早。我国人文关怀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直到2000年以后,才有部分学者或者医务工作者撰文指出医学也需要人文关怀。与国外相似的是,国内学者以缺失和重建为切入点,论述了重“病”轻“人”、重“利”轻“义”等方面的缺失问题,并指出:“导入人文管理的理念,实行医院的人文管理”的重建方法[16]。而今国内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医院层面。安徽省也以医院为平台探索人文关怀制度的建设,推进人文关怀的发展。为使全省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觉更加舒心、服务更加体贴,进一步感受到诚信和友善,得到慰藉和帮助;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护,医疗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医患沟通更加充分有效;全省公立医院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患者身心疾苦和医务人员身心负担得到显著缓解,安徽省创造性地出台一系列政策,即在全省公立医院建设人文关怀制度,打造一批患者满意、医务人员满意、社会满意的人文关怀示范医院[3]。

3安徽省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建设的空间

近些年来,各大医院医闹事件屡见不鲜。在2012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甚至出现了恶劣的砍人事件,直接导致了5人被砍伤,其中一护士长伤重身亡[17]。而原因仅因为一次肾脏碎石治疗后效果不佳。此等令人心惊的事件也间接提醒了安徽省公立医院要加强人文关怀建设:第一,医院环境与设施等硬件方面建设需更完善。环境与设施是指改善群众就医条件,打造环境优雅、绿色生态、文明整洁、安全温馨、管理有序的医院环境,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内涵和品位。人文关怀制度软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医院硬环境的配套。医院空间布局的优化、安保设施与人员的配置是使受害人员及时疏散逃离、相关人员的安全的保障。第二,医院就诊流程需要进一步优化。流程优化是指开展医疗服务的流程优化,节省医院服务过程中的管理成本和患者就诊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每天的就诊人数明显较多,候诊时间相对较长。而就诊时间过长直接影响患者情绪,意外发生的概率变大。第三,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沟通协调能力是医务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是减少医患矛盾的有效手段。与患者耐心沟通才能了解患者的处境、掌握患者的生理与精神层面的状况。及时给予关注与治疗,避免悲剧发生。第四,医院相关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是指建立和完善医院人文关怀相关制度,是医院内嵌人文关怀理念于医务人员具体诊疗行为的重要措施,也是保护医务工作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制度的完善能够保障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有观点认为人文关怀着重于对患者身心的关注与体谅。然而,医院人文关怀制度不只针对患者,更包含对医务工作者的关爱[3]。据此,对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都提出不同的要求。

4完善安徽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制度建设措施的对策

为完善安徽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制度建设,以下将从完善环境建设、提升安全保障、加强医患沟通、关爱医务人员、构建医院文化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医院要建设服务员工和患者的特色人文设施。院内整体要打造整洁、温馨、安全的环境,优化内部的服务设施,根据需要合理设置缴费窗口、自助挂号机、候诊座椅等便民设施,利用楼宇电视、院内无线网络等形式为患者提供健康信息服务,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陪诊、探视、陪护的条件,让患者享受高效、便捷的服务流程的同时,增强患者安全感和归属感;关爱医护员工的身心健康,为员工提供休息、保健和锻炼条件,提高医务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二,医生和医院要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个人隐私。在患者就医的全过程中,要全力保障患者的安全,准确识别患者的病症,做出最适合的诊疗决策,提供最合理的用药方案,防范和减少意外伤害,医院应健全患者安全评估制度,积极开展患者安全评估和医学伦理学评价,不断提升患者安全保障水平。诊疗过程中尊重和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和病房设置隐私保护设施;对患者个人信息资料进行有效管理,杜绝患者隐私信息泄露。第三,促进医患之间要实现充分有效的交流。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医护人员避免态度冷漠生硬,无视患者情绪等问题,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在诊疗时要充分理解患者疾苦,换位思考才能感同身受,积极给予慰藉和帮助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应建立完善医务人员医患沟通知识和技能定期培训交流制度,提升医务人员与患者有效沟通的能力,同时定期召开医患沟通座谈会,重点了解医患沟通现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第四,医院需从各个方面关爱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切实保障医务人员和医院员工的合法权益,完善医务人员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保障其合法权利,提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优化医疗服务岗位人力资源配置,避免医务人员的过度劳累也是对医务人员关爱的直接体现。为员工提供医学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培训交流机会,组织文化兴趣小组,开展多种活动,让医务人员感受到关怀和温暖,进而将这种关怀传递给患者,如此方能医患共进,打造医患健康共同体。第五,将人文关怀纳入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围绕“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建设医院文化价值,在继续教育、职工日常培训等工作中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在工作中注重选树和培育先进典型,挖掘先进典型精神内涵并通过媒体开展宣传,彰显医德仁心,增强医院文化的辐射力。积极推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促进健康工作的开展。

5结论

医院人文建设范文篇2

只有全院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确保医院各项综合指标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我院要把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当作第一要务来抓,突出强化人文教育,加快医德医风建设步伐,着力抓好以下两方面素质教育。①加强培训教育,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抓好医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和人文教育,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以此作为新时期医德教育的重点。医学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有人文社会属性,社会、文化、环境等都会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目前临床医务人员所受的教育,大多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育,很少涉及人文科学、人文精神方面知识,只有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者融合,才是现代医学完整结构,医学才会健康发展。因此,医院党委注重培训教育,着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把医院党校培训、中国医师医学人文教育基地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作为推动全院职工培训教育的“三个抓手”,在年初制定组织安排全院职工开展医德医风与人文教育计划,开设了医院管理论坛,请国内外知名管理专家对全院中层干部进行管理知识培训;选派33位内部培训师到国内外学习,回来后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人文素养全方位培训,提升人性化的服务水平;开展资深员工的晋职培训,青年员工的知识技能竞赛,岗前培训新员工,使学习型组织建设颇具规模,医院因此成为“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②创新服务文化,让患者享受到人文关爱: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确实离不开自身的文化建设,医护人员要创新服务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让患者在人文关爱中感动。近年来,医院创新推出“家文化”服务品牌,先后推出了“满意服务”、“感动服务”等一系列人性化服务举措,为特殊病人举行病房婚礼,让患者体会到如“家”般温馨,享受到人文关爱。医院37个病区全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优化工作流程,重视服务细节,改善服务品质,提升护理质量。其中神经外科荣获卫生部表彰2012年度“全国首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称号,成为百色首个获此殊荣的示范科室,为同行做出了示范,树立了广西医疗卫生行业新标杆。

2.建立完善人文教育督查考评奖惩机制

医院建立完善人文教育督查考评奖惩机制,建立岗位风险电子信息库,从上至院领导班子成员,下至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岗位风险防范排查工作,初步构建起了全面覆盖、层层管理、重点防控、责任到位的风险级别防范体系,增强医务人员拒腐防变能力。此外,医院还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各种诊疗信息,创新管理对全院用药进行在线实时监控,建立药物使用电子预警防范体系,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防范违规用药行为,实现医生开方用药、药品使用的规范化、数据化、网络化和信息公开化及在线追踪监控化,从而实现对本院非常态化用药现象,及时发现、预警提示、评价分析、纠正改进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及时干预,促进医务人员廉洁从医,对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实行奖惩,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素养。

3.开展医学伦理查房,提升医护人文素质

开展医学伦理查房活动,能够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为此,医院党委从2010年7月开始在广西率先开展医学伦理查房活动,把党委工作延伸到病房。由党委书记、副书记每周带队深入病房,从病区文化、医患沟通、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爱岗敬业和廉洁守纪等方面对科室进行走访,了解基层职工、病人及其家属的最真实感受、建议并反馈回科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使医学伦理查房成为有力的鞭策手段和监督机制,把党组织建设与思政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使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走进病房、贴近患者、贴近职工,虚事实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经过一年实践,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伦理关怀意识和人文服务意识大为提升,就诊患者对医院满意度大为提高。

4.深入开展文化研究,赢得全国医院文化大奖

深入开展文化研究,能够为医院文化持续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为此,医院从科室文化抓起,各科室墙上都悬挂着一块设计精美、凝聚全科人智慧的科室文化标牌。急诊科的科室文化理念:“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最具特色科室文化建设奖”。近年来,医院文化建设有声有色,通过开展“四个一”文化载体建设(一本院刊、一张院报、一个网站、一个论坛)、院庆“6+1”文化建设工程、职工内部培训、医德医风与人文教育、行风警示教育、职工文娱等活动,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极大增强了医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营造了全院“职工爱院如家、病人到院如家”的“家”文化氛围,医院因此荣获了“全国卫生系统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奖”。2010年1月,医院还成立了全国首家医院文化研究所,由管理学、伦理学等10多位高学历研究人员组成,以申报课题为切入点,争取在医院文化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并在各级医院进行推广,以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计划3年内争取到部级研究课题,并把医院文化建设研究做成广西领先、全国知名的研究所。

5.加强文明建设,建成“全国文明单位”

加强文明建设,对医院发展有颇多益处,主要是提高医院的美誉度,医院领导深谙此理。为此,医院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了文明建设层层落实的工作局面。通过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党组织建设、“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等文明服务系列活动,把文明服务传遍千家万户,美名扬誉神州大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各地患者纷至沓来。医院提炼出“严谨、求实、创新、奉献”的医院精神和“大医精诚”院训及一套“12345678910”文化理念体系:“一个愿景、两重使命、三件法宝、四大丰收、五型组织、六样资源、七种习惯、八大工程、九种观念、十项准则”;编印了医院文化手册下发人手一册,做到理念上墙,文化落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体系。30多年的文化积淀与创新发展,该院获得患者信赖、员工爱戴、同行尊重、社会认可的“四大丰收”。文明创建成绩喜人,医院2009年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6.加强医德教育,育出廉洁从医队伍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重视医德教育是转变医院行业作风和治理医疗服务不正之风,塑造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的有效途径之一。建院32年来,医院狠抓医德廉政教育,终于育出了一支廉洁从医队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从1988年5月至今,医院已连续23年开展医德医风与人文教育活动,教育成效突出,做到教工与学生、医德与人文同开展、同教育,一年一个主题,“诚信教育”、“人文教育”、“医学伦理教育”、“法制警示教育”常抓不懈,先后邀请了全国医德模范郝玉明教授、全国劳模吴天来、全国缉毒二级英模马霄、广西人文教育专家彭匈教授、百色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俊雄等知名专家给全院职工进行医德、人文、法制等专题教育讲座。此外,医院党委以党建带团建,开设青年论坛,请名师面对面访谈,青年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青年人的综合素质。每年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会议,定期组织观看一次警示教育片,定期开展职工满意度调查,推进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经常化,引导广大职工廉洁自律,促进廉洁从医。一大批医德医风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脱颖而出,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表彰和好评。在全区医德医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医院有幸成为广西第二家医德医风建设联系单位,成为首府之外医德医风建设最好的医院。强化人文教育的创新经验与体会

医院人文建设范文篇3

人文管理是强调被管理的对象、主体性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是一种人性的管理,也称作人本的管理。它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式,是一种软性的管理。其实质就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它区别于军事化管理的强制性,更着重于激励人的自觉性。不同的人有不同需求,能够把这些不同的需求进行有序和谐地整合,通过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这是人文管理的核心目的。

人文管理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作为个体的人,具有自尊、自立、自信、自爱、自志、自强的本质;二是作为群体的人,具有尊重人、理解人、善待人、宽容人、成熟人、创造人的属性。

2人文管理的意义

人文管理是人类管理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是一次了不起的质的飞跃。按人的发展进程,人文管理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人性化管理,即类与群体的管理;二是人格化管理,即群体与个体的管理。前者是按人的发展属性进行有序的管理,后者是按人的生存方式进行和谐的管理。

在管理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人文管理的出现无疑有着重大意义。他使人作为个体人的时候能够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足够尊重。随着人类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个体人对精神生活和谐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文管理顺应了这一历史要求,应该得到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3医院人文管理的现状

3.1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院的医疗仪器设备、医疗设施、医疗技术与国外的先进医院相比距离已并不太大,而医院管理的进程却十分不尽人意,起决定性作用的症结在于医院管理中对“人”的认识理念。所谓“医院管理”在很多时候仍停留在对人的束缚上,满足于对某件事情、某个任务的安排、布置上,满足于一些表面数字,而对如何重视职工利益和个体满足感,如何根据职工的不同特点进行职业规划,使之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地得到发展方面的工作却考虑和做得很少。

3.2医患之间的现状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复杂性、疑难性疾病的诊断技术、治疗手段方面不断进步。但是,医患矛盾也日益突出。医疗技术的提高虽然显著缓解了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延长了患者寿命,但是在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却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正确认识人文管理与医院发展的关系。医患冲突的根源一方面归因于国情,如部分医疗制度不完善,政策不合理,国民收入低,高水平医疗资源缺乏等,但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人文精神的欠缺,也是造成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的一个原因。

4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医疗管理的目的就是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及健康服务。欲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在建立健全医疗准入制度、质量环节管理、有序竞争以及人才任用等机制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保障医疗服务的高品质。

医学又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医生不仅被要求治病救人,还要遵守相关的道德准则,尊重、爱护病人,尊重病人隐私。“医乃仁术”是中国医学先辈们对医学人文精神最深刻、最本质的概括。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体现并要求人文精神,要求医疗实践中具有人文精神,首先医疗管理行为中必须充满人文精神。

5努力营造人文精神形成的氛围

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孤立单一的工作,它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与思想政治建设、道德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密切相关。医院必须把员工的个人目标与医院的目标统一起来,这就要求医院管理者要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来院工作的目的、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医院岗位的衔接来为员工提供一个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把医院的目标与员工的目标统一为一个共同的愿望,让所有的人都为一个共同的愿望而拼搏和奋斗。

对于一个医院而言,明天的成功只能建立在今天的团队工作之上,在不同阶段、不同部门,团队管理工作都会使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技术以及效率、效益有很大的提高,良好的医院环境、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先进的医疗技术是医院物质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而团队精神的建设是开拓医疗市场和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的必要保障,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交叉、融合已成为普遍规律,合作、协作已成为大势所趋,没有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任何个人都难以成功。同时,管理者要注意搭建合理的人才结构,人才的性格、特长、习惯、知识面、心理素质、年龄、体质、性别等等都需要互补,没有合理的组合,即使都是一流人才,也会抵消或分离。

通过医院的文化建设,激发全体职工对实现医院目标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增强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竞争意识,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医院要继续借“医院管理年活动”这个契机,坚持人文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全面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开展“探索人文管理构建和谐医院”系列活动的通知.中国医院管理,2007,03:77-78.

2“走向人文管理”高层论坛.中国医院管理,2007,04:72.

医院人文建设范文篇4

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理念的概述

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理念指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对职工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关注,并积极提供帮助,对其进行解答,注重对职工的理解、尊重和关心,为职工主体性的发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促进人文精神的体现。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理念的灌输,更多的是为医护人员创造更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影响其思想,促进医护人员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从而增强其综合素质,最终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人文关怀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满足医护人员的需要。无论是从事什么行业,工作人员都需要从工作中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及满足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一般来说,工作人员从工作中需要满足安全、社交、尊重、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需求,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同样需要满足这些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一个人在工作中需要被满足的最大的需求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人文关怀理念为医护人员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使医护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二)肯定了医护人员的工作价值。医护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救死扶伤,被称为白衣天使,因此医护人员的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需要的是对生命负责,无论是工作的需要还是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其工作都体现出了重要的价值。人文关怀理念中,除了对病患的人文关怀之外,也包含了对医护人员自身的包容以及尊重,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研究,也是对医护人员的尊重。(三)提高医护人员思想素质。医护人员的工作与人的生命及健康直接相关,其工作质量会对人的生死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其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多医护人员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出现了各种问题,因此,想要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就需要用人文关怀理念,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服务的质量。

三、人文关怀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一)进一步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在现代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理念是其工作的重要部分,所以想要促进人文关怀理念的应用,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帮助医护人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为人文关怀理念的应用打好基础。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加强医护人员对人文关怀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平时也加强对人文关怀理念的宣传,促进人文关怀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二)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想要促进人文关怀理念在医院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知不觉接受并应用。比如,可以组织医院的集体活动,让医护人员在活动中不断加强彼此的了解,并提升工作热情,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其工作的效率。也可以适时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其中,促进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各部门的协调发展。(三)完善人文关怀机制。想要促进人文关怀理念在医院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就需要建立并完善医院的人文关怀机制,在实际的工作中,医院要根据具体情况,将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医院的实际工作状况相结合,向医护人员宣传人文关怀理念,使其能够更加感同身受,加强对人文关怀理念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医院也要注意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加强对人文关怀理念的传授和讲解,为人文关怀理念的应用提供人才基础,帮助人文关怀理念在医院中得到传播和应用。

四、结束语

医院作为关键的社会服务机构,其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所以医护人员的服务理念就成了医院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人文关怀理念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加以贯彻和落实,能够有效提升医院的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果汁.浅谈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作用[j].办公室业务,2017(09):30.

[2]刘芳.人文关怀理念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办公室业务,2017(07):20-21.

医院人文建设范文篇5

1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和人文关怀

医院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医院在实践这一职责过程中,医务人员是最为根本的保障。医院作为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具有人才相对集中、人员专业化强等特点,医务人员的职业角色也具有职业专长、职业责任、职业忠诚和职业规划等特征,这些都凸显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因此,开展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除了坚持一般的管理原则外,也要重新审视医院组织和医务人员的职务角色定位。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的价值,也就是提倡人文关怀的理念。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部门,履行其部门职能时应认识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从人文关怀的理念出发。

2人文关怀与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计划制定

制定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计划也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目的,利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医院未来的人力资源供需做出科学预测,并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法,要使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人文关怀理念充分体现出来。例如通过分析医务人员对各科室人力资源的配置和需求的意见和想法,对医院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评估,根据医院的发展计划和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制定人力资源的招聘引进、配置培训、培养发掘等办法和措施[21。

3人文关怀与凯时k66会员登录的人才招聘和人才培养制度

为适应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医院应面向社会招聘医务人员,特别是通过引进高层次的医学专业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这对于促进医院学术科研和临床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医务人员招聘中也应体现人文关怀,例如,医院可以通过充分展现优良的医院文化,在人才的招聘管理工作中实行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招聘各类和各层次的人才。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思想态度影响着医疗服务质量,影响着医院的总体业绩和发展,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医务人员的规范化培养制度,这也应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例如在进行医学继续教育时,要考虑医务人员的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对年轻的医务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派送到其他医院等单位进修学习,根据不同医务人员的专业特性组织和落实科研项目和科研基金,不断提升广大医务人员的专业发展和职称晋级能力,以上措施有利于医院建立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4人文关怀和和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医院人文建设范文篇6

对患者安全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比当今医学科学和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患者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快进步,但国内患者安全的现状仍不容乐观。

1.1患者安全教育缺失

既往的医学教育中缺乏患者安全教育的内容,关于患者安全的认识多数在于从医者、管理者在工作实践中自发地摸索与应用,往往是不自觉地获得相应知识和技能,鲜见于上升到完整理论水平及观念;对患者安全的认识显然失于片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推广、普及、警示及教育意识,管理者对系统的改进缺乏积极性和敏感性[3]。

1.2医疗整体化概念缺乏

医疗从业者多数混淆患者安全与医疗安全的概念,缺乏医疗整体化概念,仅仅注重生物医学模式的运作特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疾病不见患者,将疾病部位和患者总体割裂,缺乏诊疗过程中所有相关部门的交流与配合,缺少患者重要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医疗、护理、检验、放射、后勤、物流、设备、水电、安全、财务、管理等所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就事论事”,无法将患者就诊全过程做到整体连贯,导致隐患处处,且反复出现、难以纠正[4]。

1.3患者安全文化建设被忽视

现代医院的体量增大,危重疑难患者的救治日益增多,尤其是区域性中心医院,医疗压力巨大。在近10年的医院扩张大潮中,多数医院的硬件设备得到极大提升,现代化诊疗设施应有尽有,医院的信息化程度进步加快,高素质人才积累增多,现代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开始应用于医院与科室及部门管理,如戴明环、pdca、根因分析、项目管理、品管圈等;但医院的软实力,医院的文化建设,尤其是医院文化建设重中之重的核心——患者安全文化,多数医院仍认识不足,推进无力,造成医院文化建设落伍,缺乏发展后劲,持续磁吸效应乏力,缺乏现代人文医院发展所必备的“精、气、神”[5]。

1.4非惩罚性文化推行缓慢

优秀的患者安全文化,其特征必须包括:主动上报机制、非惩罚性处理过程、良好的沟通环节、注重持续改进与提高。处理个人无法提高患者安全;如果仅仅针对个案处理,而不去深究个案背后隐藏的系统性缺陷,其后相关安全事件依然会不定时发生,这是一个客观事实[6]。目前国内医疗不良上报管理存在以下不足:(1)上报系统多数不能较好满足科学管理需求,从业者对不良事件上报的内容、方法、途径不明确,管理者对随后的跟踪与改进措施不积极,反应迟钝,事件上报的开始往往就是结束,流于形式;其事实是很多有利于系统改进的不良事件没有得以上报,触目惊心的漏报事件比比皆是。(2)由于多年形成的惩罚性文化思维,从业者及管理者忽略现代医学中的固有风险,将发生的安全事件与个人的疏忽大意挂钩并对照处置,实施惩罚依然是管理者最爱使用的手段,更加导致从业者隐瞒不报、推诿过失,管理者则忙于救火,而危险因素持续存在。(3)涉事部门及团队自身难以形成公开、透明、坦然的讨论分析机制,将上报不良事件与对个人的惩罚和打击报复挂等号,各种评优先进与不良事件联系,与个人利益攸关[7];导致从业者主动上报安全事件、自发履行职业责任的积极性严重降低,患者安全工作水平提高缓慢。

2南京鼓楼医院患者安全建设推进实践与经验

2.1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持续推进

针对国内外患者安全工作理论建设及实践工作现状[8-10],结合南京鼓楼医院发展的具体情况,就如何切实有效推进患者安全工作,如何建立和加强患者安全并进一步建设完善提升医疗质量所必须的科学体系,如何将医院文化建设的所有内涵向以安全为目标的方向推进,南京鼓楼医院进行了连续十余年的探索与医院文化建设,对患者安全文化的认识与推进逐步深入[2,6,11]。我们认为:对于患者安全文化内涵和核心的认识,不能一蹴而就;如果没有建立起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单纯依靠行政部门的强力推行、依靠个别领导、少数管理者的智慧来管理患者安全,显然与时代落伍,与现代医院管理理念背道而驰。在重视医疗设备升级、人才配备优化、医疗环境改善的过程中,必须同步推行医院的文化建设;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真正让患者安全文化思想落在实处,真正做到全面覆盖、深入人心、铸造品牌、打造精品。

2.2南京鼓楼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实践

2004年开始,南京鼓楼医院在国内率先[2]对singer等人关于医院安全文化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细致阐述,此项研究使安全文化开始得到了我国卫生医疗机构的关注,为随后全国兴起的医院安全文化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国内率先建立医疗(不良)事件非惩罚上报制度、最早开展患者身份识别工作(推行腕带身份识别)、最早提出安全问题的终极要点在于系统管理,简化程序、减少选择,将人为错误可能降到最低;特别指出医院的文化建设是提升医院软实力的核心,重视医疗安全、推进患者安全文化的建设是现代医院良性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注重医院文化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南京鼓楼医院在全国率先开展人文医院建设,提出“建设国内最好的人文医院”的目标,连续不断地推进医院文化建设。2005年在全院范围内展开医院文化和职工价值观的专题调研工作,形成了10万字《鼓楼医院价值观建设调查报告》,制定了医院文化建设规划;2007年建成国内第一个西医院历史纪念馆,被定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文化交流基地;2008年,医院提出“建设国内最好的人文医院”愿景目标,提出了“病人好,员工好”两项管理目标,构建了人文医院建设理论模型;2014年医院进一步深化文化建设内涵,提出建设汇聚“品牌医院”“优质医院”“精益医院”“人文医院”“研究型医院”为一体的“卓越医院”构想,将“人文鼓楼,卓越鼓楼”作为医院的发展愿景,提出“最好的优质研究型人文医院,建设国际一流医院”的建设目标,以“人文落地(人性化服务),等级医院建设(精细化管理)”为重要抓手,用最好的优质研究型人文医院文化来引领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以文化管理来推动医院全方位的发展。

2.3南京鼓楼医院针对患者安全推行的具体措施

患者安全问题体现在患者就诊的全过程中,涉及到医院运行的所有部门。有鉴于此,鼓楼医院采取下列具体措施,力争做到患者安全管理无死角。(1)改善医院就诊环境的安全、推进无障碍医院建设、升级改造就诊流程、无缝对接医技科室辅助检查。(2)推进非惩罚上报和积极干预医疗不良事件、讨论与整改非计划再次手术,实施针对患者身份识别及手术安全核查工作、严格执行医疗设备及药品的安全使用。(3)完善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交接、准确传递患者重要信息、建设患者安全信息化系统。(4)制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预案、防控院内感染,注重后勤与服务部门职工安全教育、逐步探索患者参与患者安全工作的方式和内容[11]等诸多方面。只有将患者安全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全面覆盖,传递到每位员工,与所有员工的岗位职责密切相关,才能形成医院独特的文化和精神,并将其鼎力传承,发扬光大。

2.4经验交流与推广

除了多个部门积极参与患者安全工作,南京鼓楼医院特别注重将工作收获及体会与国内多家医院同行分享:如邀请国内患者安全问题核心专家来院授课,发表医院文化建设相关论文近两百篇,受邀至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及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湖北、福建、安徽等地医院进行百余次的授课,在海峡两岸交流中行专题讲座,健康报、人民日报、中国卫生等多家媒体给予聚焦性报道,接待来自国内外两千余批次、两万余人次的参观交流。在该项工作的持续推进过程中,作为江苏省医院协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该院每年主办的江苏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年会,已成为国内规范科学管理、统一提高认识、积极推广患者安全理念的重要平台之一;连续两届全国品管圈大赛获一等奖、多部门参与全国患者安全大会典型病例上报并行大会分会场主持及交流;2014被评选为全国文明单位(江苏省惟一一所医疗单位),2015年获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奖和3个五星管理板块奖,分别为“医院形象与传播”“医疗质量与安全”“患者服务与体验”;围绕患者安全相关研究获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南京市卫生计生委及南京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多个部门研究课题资助等,南京鼓楼医院在推行患者安全文化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得到了业界同行的认可。经过持之以恒、十年如一日的连续推进,南京鼓楼医院的文化建设逐渐被多数员工知晓和认同,人文服务和人文管理的理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员工所自觉践行,全面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员工忠诚度和幸福感,齐心协力建设人文医院、秉行患者安全理念的氛围方始形成。

3对现阶段中国医院患者安全工作的建议

3.1患者安全文化领悟与推广

作为对医疗安全工作引领、监督的管理者本身,必须深刻理解并掌握患者安全文化的核心与内涵。管理者自身必须持续学习和把握安全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特点,掌握巩固其精髓,自觉运用非惩罚管理理念,针对系统做出改进[12-13]——安全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在部级层面上可以有各级、各类医院或会员组织参与组成非政府背景的患者安全组织,该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本身具有自愿加入、公开分享的文化特点;以该组织名义建设覆盖全省、全国范围的不良事件大数据分析中心,向所有单位倡议及提出患者安全警示,提供安全工作建议。

3.2学习与借鉴

以who教本《患者安全教程指南》(多学科综合版)为蓝本[14],广泛学习国内外患者安全推广教育经验;学习使用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hsopsc)[15],结合各级医院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并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制定个性化患者安全工作方案[16];在医学院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开展患者安全培训,由国家、学会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患者安全工作指南》,并每年更新。

3.3患者安全事业的推进与困难

注重患者安全信息化建设[17]、加大患者安全文化宣传力度、加快推进非惩罚文化,注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员工的规范化、系统化患者安全知识相关教育[18];强调必须达成视安全为第一要务的共识,甚至以牺牲生产和效率为代价。患者安全事业的推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依然会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将患者安全贯彻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当作其首要责任与义务来对待,深刻认识到在医疗全过程中所有岗位的职工具有同等重要的责任、担当共同的使命;克服这些困难,迎接这些挑战,患者安全文化才能真正做到枝繁叶茂、落地生根,中国医院的发展才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患者安全工作的推进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作者:刘志坚 孙蓉蓉 韩光曙 单位:南京鼓楼医院 

参考文献:

[14]吴菁,叶旭春,沈洁,等.who的患者安全课程对加强我国患者安全教育的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1b):73-74.

[15]李洋,刘鑫,韩硕,等.hsopsc问卷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5,35(3):242-243.

医院人文建设范文篇7

关键词:护士;人文素养;护理教育;护理教学;综述

“新时代的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的战略性部署[1]强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不断提高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而提高护士人文素养成为新时代“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2]。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应培养具有更强的创新性服务理念,综合运用医学知识、人文以及自然科学等知识的创新型人才[3]。cheon[4]认为护理人文是以人为本,将对人的理解、护理与美学知识的整合,以及带有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其范畴主要包括护士职业道德、护士的职业形象美、人际沟通技巧及护士礼仪等方面。护士人文素养可以概括为护士具备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关怀以及人文科学等方面的修养,由护士必须掌握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等知识体系,以及与由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的精神体系所组成。护士人文素养在护士的价值抉择、政治取向和行为能力培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5]。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使医护人员自觉地关怀他人、关心社会,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其综合能力[6]。护士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有助于病人加速康复,营造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人文素养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护士人文素养教育是使护士了解、习得其特有的职业品质并运用于临床实践的教育方式,在校学习对其在社会化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7⁃9]。护士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取决于其在学校教育以及临床实践中接受人文素养教育的状况。

1国外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国外护理界最早重视人文科学教育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将人文科学教育作为护理职业教育的一部分[10]。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大了伦理教育力度,但存在对护理伦理学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护理课程缺乏有计划的伦理学指导、教学时间相对偏少、教学方法受限及缺乏合格的专业伦理学教师等问题[11]。目前,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研究中大多数为医学人文素养的一个维度,较少对护士人文素养进行整体描述,且缺乏系统性的评价条目。

2国内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国内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主要以学校、医院、护生三方为主,以网络全面铺开构建,学校课堂教育为主、临床医院带教老师教育为辅,贯穿从护生到护士职业生涯的全过程。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民族软实力的建设,“重科技、轻人文”的发展观念已在悄然改变,社会对人文建设关注度逐渐提高,护士人文素养关注度较之前有所提高。很多高校将人文学科教育、文化教育、人类意识教育与精神修养教育作为护理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主要内容模块[12]。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人文课程教学方法仍以课堂授课为主[13],但授课中将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方法融合进来,有效开阔了护生的学习思路。但受应试教育影响,人文素养培育工作在教材内容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战略安排,教育方法也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另外,人文素养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并非以某一具体学科为背景,而是一种需要经过长期过程、重视综合人文素养的整体教育,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14]。研究发现,大多数护士目前的人文素养仍未达到新形势下所要求的水平[15],医学人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16],只有少数大学有专门的医学人文学院[17],我国专门从事护理人文教育的师资不能满足社会需要[18]。庞昶等[19]研究发现,教学医院没有将实践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存在重实践、轻人文的现象。谭佳慧等[20]提出,由于我国护理专业教学体系具有学术化倾向的特点,护士人文教学问题包括人际关系及社会适应能力缺乏、护患沟通教育薄弱、护生职业心理素质不足、缺乏对人文精神与理念的深入理解。

3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

构建医院护士人文素养教育教学体系需要医学院校和临床医院共同配合,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体系建设,形成系统的培训方案,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健康中国理念”表明了国家对健康的重视,提高了社会对医疗行业的重视。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作为医学人文的一部分,理应受到应有的重视[21]。3.1医学院校护生人文素养教育理念与方法。学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增强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护理人文教育[22],国内护士人文培育体系的构建可参考国外医学院设置随机性、有效性、相交性、连续性的人文课程[23]。3.1.1设置教学目标。重视培养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人文精神[24]。护理人文素养教学目标应以人文课程为基础、以人文项目为抓手、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重点推进实施护生素质教育工程,厚植护生的人文素养,为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25]。3.1.2优化课程结构。将伦理、人类文化等相关课程纳入高等护理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26]。医学院校可根据需求,单独开设伦理学课程,增加有助于培养专业精神的学科,包括文学、音乐、视觉艺术、戏剧、表演研究、人类学、叙事医学和医学史等[27⁃28]。3.1.3改进教学方式。护理人文素养的养成需要护生在精神和情感上的内化和转变,因此,加强护理人文素养教育需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促进教育方法多元化,如采用叙事法[29]、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等创新方法实施课程教学。新颖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如概念映射、生物科学多媒体等)可以更有效地影响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0],从而更加具备人文精神。①叙事医学:叙事医学已成为培养医护生同理心的医疗实践核心,即医生、病人和家庭之间关系的重要教学工具[31]。石晨曦[32]认为提升医护生叙事能力是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部分。采用叙事法进行教学有助于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引入叙事医学的理念,加深他们对病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人文护理。②隐形课堂:隐性课堂是针对教育发展需求及护生个性成长发展要求,采用非正式的、无意识的、未明确规定的一种教学模式[33]。winter等[34]论证了开展隐形课堂有利于护理人文素养的教学。雷鹏琼等[35]也提到隐性课堂能有效强化医护生人文关怀理念、增长人文关怀知识、提高人文关怀能力和人文关怀感知能力。③pbl:研究表明,由非医学背景教师运用pbl能促进护生对人文学科的满意度[36⁃37],刺激认知过程,间接提高其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兴趣。④案例教学(cbl):基于影视情境的cbl有利于加强灾难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素养[38],cbl教学法将课堂自主权交于护生,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护生通过头脑风暴、灾难现场情景观摩与模拟等带入场景,形成临床思维,建立积极的人文素养。3.1.4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教师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可影响护生将人文关怀转移至病人[39]。研究认为,将人文素养课程融入专业课程的关键是要提高教师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40]。发挥教师模范榜样作用,影响护生的专业品质,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41⁃42],教师还可以对护生的实践和行为模式产生作用,影响护生专业价值观在护生绩效中的内化[43]。3.1.5加强护理人文素养实践。学校教育需重视价值培训和职业社会化[44],重视医学人文实践教学的规划与实施,注意学校和医院的连接。张立力等[45]提出,可建设护理人文素养教育实践基地,帮助护生巩固在课堂上获得的人文知识,在基地模拟临床人文教学,搭建课堂与临床的桥梁。3.2医院护士人文素养教育方法。学习具有背景性,护生掌握的实用技能以及他们如何使用这些技能取决于他们所参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46]。护生进入临床实践时,教学医院应定期集中展开人文知识教育[47⁃48]。美国护理学院协会(aacn)2008年开始加强护理教育的基本文化能力,即拥有关于不同文化群体的知识,可以提供病人可接受的文化关怀,接受并尊重不同文化的能力[49],继续教育项目突出了现有护理队伍的文化能力[50⁃51]。因此,医院可按需开设继续教育课程,提高护士文化关怀能力,丰富其人文素养。研究发现,2~5min的正念冥想可帮助压力较大的夜班护士改善对他人的态度,增加对病人的同情[52],正念干预亦可改善自我效能感和同理心[53]。因此,可尝试推广正念冥想,创造培养人文素养的氛围。

4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评价

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即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及护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两个核心环节。体现教学效果的护理教师行为包括人际沟通能力、教学能力、评价能力和人格特质[54]。可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人文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其教学主观体验,或采用问卷调查评价人文教育方法教学效果,了解护士人文知识掌握情况,亦可采用书面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人文素养考核体系。

5小结

医院人文建设范文篇8

〔关键词〕医学模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高等医科院校作为培育祖国卫生事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兼具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医生,是其义不容辞的使命与刻不容缓的任务。

1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方式,其结果是使学生具备人文知识、彰显人文精神、外化人文行为,其实质是人性的教育。而医学人文教育就是在一般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将人文精神与医学相结合,其核心是尊重一切与医疗有关的人的价值。主要包括:尊重、热爱和敬畏生命[1]。总而言之,医学人文教育在于使医学生在观念、精神与哲学的层面自觉形成科学与人文相容的认知方式、思维方法与知识结构。

2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现实困境

2.1传统教育模式重理轻文,医疗卫生行业技术至上人们对待教育知识,希望它能密切地与今后的生活和职业挂钩,而常常忽略其在促进人的精神和人格发展中的价值[2]。“重理轻文”的传统教育观念在理科生占多数的医疗卫生行业则具体体现为“技术至上”,过度关注医学人才的实验与临床操作能力,忽视其知识储备和执业能力中的人文价值,导致必备的人文知识与技能在医学生看来可有可无。进入职业角色后,主要表现为问诊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治疗中对患者及其家属缺乏人文关怀。而更为严重的是,原本就信息不对称的医患双方一旦缺乏有效沟通,便会产生信任危机,医患冲突将是必然结果。

2.2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边缘化,医疗机构人文建设形式化目前,多数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课程仍为选修类课程。研究表明[3],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约为8%,而在国外医学院校课程中该比例达20%~25%,以美国和德国为首,英国、日本约为10%~15%。而在医疗机构中亦是如此,一些医院开展医德医风建设,也未将人文建设纳入其中,许多时候是为了应付检查和收集宣传素材,相关科室形同虚设,没有长期可持续开展的人文类文化建设项目,院内文化氛围不浓厚,医疗服务过程中所包含的人性特征与关怀容易被忽视,医疗实践中的人文精神未能体现[4]。

2.3医学人文教师胜任力不足,医学生人文基本功不扎实从目前医学院校的情况来看,人文类教师多由思想政治类教师兼任,缺乏基本医学知识,很难在人文课堂中融入实际临床面临的问题[5]。并且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传统陈旧,缺乏必需的信息化教学技能;课堂仍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课堂互动,医学人文知识吸收转化效果差。另外,医学生人文基本功不扎实也是医学人文教育遇到的另一现实困境。这主要表现在知、信、行三个方面:首先,由于医学人文学科自身特点,投入-产出效果周期长且为隐性,导致医学生在认知层面不予以重视;其次,鉴于整体社会环境和医疗卫生行业环境“技术至上”的氛围,医学生的医学人文信仰淡漠,无法在诊治患者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最后,认知不足、信仰淡漠综合导致了医学生人文执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诊疗未能从人的整体出发,忽略了患者的内心诊治诉求等。

3医学生人文教育的路径探析

3.1遵从医学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达到医学与人文的融合与统一虽然目前我国高中教育文理分科的现状将会持续,但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一个高度综合化的新时代[6]。在大学课程中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终将成为现实,也是科学和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现代医学模式已经完成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蜕变,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大力推进医学回归人文已成为当下的发展趋势。然而,要改变当前的“重技能,轻人文”的现状,并非易事。加强医学与人文的融合,我们可以从宏观及微观两方面着手。宏观层面,将“医学与人文”这一主题,以不同规模、多种形式持续开展下去,如专题研讨会、沙龙式对话会、学术讨论会等。逐步建立起探究“医学与人文”的跨学科团队,并组织策划相关活动,推进更高层次的“医学与人文”研究项目的探讨与交流。一种理论和思想只有被大众所理解和接纳,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一旦“医学与人文”的研究得出成果,便要及时注入课程教育,并在社会上加以推广。微观层面,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教学培养过程中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理念。在重视医学教育的同时兼顾人文医学素养的培养,在医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理念和精神,达到二者的融合与统一,培育既具备医学技能又具有人文情怀的医生。

3.2科学优化人文课程体系,营造医学院校人文氛围学校要提高对医学人文知识的重视,建设合理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切实把医学人文课程作为医学生求学路上的必修课程[7],加强医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人文医学与专业医学的整合,促进医学的发展,最终提升医学生的专业价值和人文素养。由此可将人文课程基本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个部分,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安排相应的人文课程,使人文教育贯穿于医学生本科五年学习生涯始终,同时也为医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课程选择。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医学人文必修课程是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应安排在基础医学教育期间即大一、大二这两个学年中,学生可以在此期间学习人文、社会、行为科学课程,其中包括职业导论、医患关系、卫生保健政策、医学道德与职业精神、社区医生、医学探索及人类发展等;另一方面,医学人文选修课程是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的重要补充[8]。选修课可以设置如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人类学、人际沟通、医师礼仪、卫生保健管理、人类行为与社会科学、医学语言学、文学与医学、临床医学研究等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社会化方面课程。除了课程设置,还要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环境在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9]。在学校中开展符合医学专业特色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如举办人文类专题学术讲座、开展人文知识普及讲座、演讲比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医学生提供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成长环境,将有利于其将所学人文知识内化升华为医学人文精神。

3.3转变传统医院管理观念,加强医院人文文化建设基于近年来医患冲突事件频频发生的现状,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们亟须改变传统“重技能、轻人文”的观念。在充分认识到人文知识对医生临床应对技能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的前提下,重视医院人文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是,医院人文文化建设,并非是单一、表面的物质文化活动,而要渗透于医疗、护理、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实际工作之中。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人文环境建设。加强医护人员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医护人员“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意识,培养其人文情怀。医务人员应从诊疗细节让患者切实感受到医院的人文关怀,如简化医疗服务流程、设立预约中心开通网上预约服务等,让患者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下接受诊疗。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在一个积极的、和谐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样才有利于在院内营造出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更充分地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二是制度文化建设。在医德医风建设中增加医学人文建设内容,将医生的人文素养细化为若干考评指标,作为综合考评医务人员的依据。可按年度或者季度对医护人员进行人文素养考评,并大力宣传医学人文服务先进事迹,开展医学人文榜样评选活动。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承办首届医院人文建设与患者体验学术论坛,有效弘扬了医学人文精神,该院的“人文科室”“人文医者”等评选活动更是极大地推动了医院文化建设和人文医学建设的实际有效开展[10]。

3.4注重医学人文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医学人文教师教学能力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中,医学人文教育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一些人文知识,教学内容偏重于概念、范畴、理论等知识层面的讲授,这种知性化教育观念,导致人文教育与医学实践相脱节[11]。因此,医学人文教师除传授医学人文理念、知识外,还需跳出课堂,贴近社会实际,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增强人文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首先,专职人文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能力,补充基本医学知识,在课堂上选择与医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医患角色和医患互动、知情同意权、医疗改革等问题,通过体验式教学、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其反思、处理、辨别能力,争取做到医文结合,达到人文课堂的目的;其次,改变单一灌输式的教学形式,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利用互联网实现与医院资源的实时共享,让学生掌握医疗动态,通过互联网实时视频传输的手段让学生关注真实环境下的院内专家教授与患者的沟通相处模式,使学生切实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最后,医学专业教师要充分挖掘隐藏在医学中的人文内容,钻研课程中的文化精神,争取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元素。此外,还可积极参加人文类讲座,以增强人文素养,陶冶人文情操,塑造人文情怀,体现人文气息,树立一个既有医学背景又有人文素养的教学榜样。

3.5夯实学生人文基本功,转化为人文执业技能思想乃行动之先导,认识到位而有信念,信念指引而有行为,行为久之则成技能。医学生要加强学习医学人文知识,掌握扎实的人文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夯实人文基本功。首先,学习人际沟通理论和相关卫生法学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学会关爱患者,在处理医疗纠纷中学会依法行医和与人沟通,学会处理危急情况;学习医患关系相关知识,让学生理解患者的患病经历以及从不同角度思考医患关系,学习如何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采集病史,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其次,积极参与学校的志愿者服务和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丰富自身社会服务经验。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近距离地与群众接触,了解群众的就医体验和内心感受,在诊疗过程中理解患者,从本质上做到”“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实践活动还能体会和理解医生的社会使命与责任感,更加坚定医者救死扶伤的信念。最后,重视团队协作能力。医学生掌握相关的团队合作技能,有利于在团队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团队中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巩固自身人文知识,丰富知识结构,促进医疗团队功能的最大化。

4结论

医院人文建设范文篇9

1.1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医学的发展从传统的医学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说明现代医学不仅是自然科学,而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交叉融合的综合学科。医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密切相关,塑造、培养和弘扬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直接目标,而对患者健康利益、医疗权利及人格尊严的尊重与关爱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状况不仅能够反映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现代医学教育应注重医学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只有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医疗实践中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患者,自觉的尊重患者的人格和自尊,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1.2医生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人文理念地更新,患者主体意识地加强,患者不仅仅关注医生的医疗水平,而且,对医生的医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患者为中心,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良好医德的根本宗旨,又是作为一名临床合格医生的根本。当前在拜金主义、医疗技术至上等不良思想的撞击下,医生的价值观受到了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医学人文精神以疾病为中心,而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医学综旨。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赢得患者对医生的尊重与信赖,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而加强医生的医德培养,实现医疗技术与人文精神相融合,才能体现“医乃仁术”的基本医德原则。1.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随着临床医学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医生更多专注于患者的局部,而忽略患者作为人所应付出的情感关怀与人文关怀。医学生要学会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并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患者在求医过程中的艰难和艰辛,对医学知识的欠缺及不了解,此外,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地理解和关怀。医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患者想要了解的病情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疑问要耐心细致地解答,理解患者的焦虑心理,在解决患者病情的同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帮助。通过对医生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医生学会尊重、理解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疑问,取得患者的相互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2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状况

2.1医学教育重视专业学习轻视人文素质培养。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教育正在被边缘化,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据统计我国84所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类课程平均课时为62个学时,仅占总课时的1.71%,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只占总课时的8.85%,而且大部分还是选修课[3],有学者提出增加医学人文课程和课时,但势必会增加医学生的负荷,既不必要,也不可行[4]。(2)医学人文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在医学院校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大部分教师都是文科专业毕业,缺乏医学教育背景及医疗实践,对医学的体验与认知多数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3]。(3)在医学人才培养及教育评价标准等核心层面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影响力较弱,因此,在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中不能充分体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也没有深刻反映社会关于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5]。2.2医学生职业观及价值观存在偏差。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医学生人文精神经受着各种文化的考验和侵蚀,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浮躁风气、世俗及功利文化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自我选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医学院校不断扩张,在校医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人均医学教育资源急剧下降[6],而部分医学院校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分注重于医学知识地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地培养,使得医学生们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到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多种多样的社会人文实践活动[6]。此外,在基础教育阶段过早的文理分科,部分医学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比如职业信仰缺失、价值观感悟肤浅,在实用主义及个人名利面前,缺乏关爱意识及职业奉献精神[6],导致医学生对职业价值观取向存在着偏差。2.3临床医务人员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的人文修养对实习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及训练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部分临床医务人员不清楚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不了解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医学人文素养,更缺乏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因此,也就无法向临床实习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地培训及训练。此外,在本行业中极个别临床医务人员身上体现的不正之风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医学人文精神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忽视了对员工人文素质的教育及培训,以致长期以来形成的医院文化氛围不利于医务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形成。2.4社会不良思想的消极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及派生,如“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使得医学生越来越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而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的人文知识学习及积累已成为学习的额外负担。另一方面,一些医学生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从个人利益及需要出发来谋划自己未来的发展,每日只倾心于自己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不注重用心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和关爱他人的思想意识,缺乏作为医务人员应有的职业素养及人文精神,因此,一旦这种不良思想放任自流,将会阻碍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人文精神的养成。

3临床实习教学中应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医院人文建设范文篇10

目前,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呈现出思想文化冲突交融,价值观念多元的现状,特别是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多样多变多元的新特点。面对诸多新特点,中医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只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促进当代中医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突破。

二、中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种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典型的亚文化,它是整个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对于学校师生的软环境造成主要的影响。一所高校是否具备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浓郁的人文学术气息,是否具有能激发出全校师生的创造力、凝聚力的能力,校园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校园文化内涵的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精神文化,主要指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等;第二方面是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物质环境,这是建设文化的载体;第三方面是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的各项规定、规范、行为准则和交际的方式。同时,对于大学生能否形成符合时代的价值观,能否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中医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中医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专业院校,它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医德,二者不可偏废。医学的根本是人学,在更注重医学技术而忽视医学人文精神的现代社会,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做到培养学生的医学技能和医德两者的协调发展,是当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等中医院校的学生不仅具有青年大学生的普遍特点,最重要的是他们担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社会认同的医生角色是要具有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形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稳步发展,成果显著,但是大多数中医院校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往往只抓有形物质文化建设,而忽略了无形的精神文化建设,使得高等中医院校的文化建设面临更为复杂的新形势,具体表现在:

1.医学生信仰缺失问题严重。信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个人来讲,信仰可以支撑其一生的奋斗历程,对于群体来讲,信仰是一股凝聚人心的巨大力量;对国家和民族来讲,信仰构成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核心。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价值多元的大背景下,医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因为这些变革而导致其信仰的复杂化、多元化和世俗化。

2.多元文化冲击着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医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活动也出现了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和选择性增强的趋势,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趋势。当前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偏移,价值目标由理想向现实转变的趋势,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也转变为以社会地位和收入的多少。另外,新媒体文化正在渗透和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别是移动手机媒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的认知更为直观,选择性更为广泛,价值取向更为多元,虚拟与现实生活交替频繁。在价值导向方面,出现了以官职至上、金钱至上、学术成就至上等多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受到巨大挑战。

3.医学专业课程至上,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弱化。30多年的经济建设,使得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变。对于医学专业的发展和医学生的教育,也面临着功利化思想的冲击,中医院校在其专业的发展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方面,也存在着重专业技术轻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的普遍现象。同样,学生也存在着轻视人文课程学习,只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好多人文课程只是以上课点到为止。学生认为医学专业技能知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是否能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人文素养的高低与人文知识的多少似乎并不影响今后的工作,因此放松了对人文课程的学习,也降低了对自我人文素质提高的要求。

4.中医院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相对贫乏。校园文化对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较强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相对贫乏。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方向等许多方面只停留在表面,只是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轻视了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它是在学校发展的历史中被普遍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价值核心的集中反映。中医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主要是指在中医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中医药文化。作为医学院校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良好医术和医德的合格医生,不论水平高低、悟性好坏,最基本的素质是敬业,是要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由此,中医院校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为核心内容,进一步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现中医院校校园文化全面完善。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校园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学校的管理条例、规章制度、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模式以及现实的行为规范等。校园制度文化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所高校全体师生日常活动所遵循的重要规范。保守、滞后和不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会阻碍和影响一所学校和全体师生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和高等专业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医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保守和滞后性,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医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秉承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规范性与稳定性相统一的原则,实事求是、制定符合校情的规章制度,积极吸纳先进理念,不断为校园文中医院校化引入新鲜血液、注入活力,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和统一的,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校园整体文化制度。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活动。(1)弘扬主流文化,重视课堂教学。首先,利用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其次,在中医院校尝试开设人文社科类专业,培养具备人文社科和医学类知识的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合理增加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社科类科目,特别是兼具中医传统文化的学科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确保提升广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和道路自信,着力建立起全方位、多平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2)积极搭建第二课堂育人平台。第一,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内涵。可以通过开设一些艺术、舞蹈、音乐等文化素质的选修课,来加强和拓宽学生的素质教育内涵。第二,鼓励和扶持学生科技立项。学校可以借以“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等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三,打造社会实践育人平台。学校积极开展医疗志愿者“三下乡”、“进社区”等各项实践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环境,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