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规划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11-28 18:24:50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篇1
关键词:绿色生态理念;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
所谓绿色生态城区,即将单项应用的绿建技术转化成综合集成模式,把单体绿色化转型为区域融合的城区建设模式。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中,不断涌现出有关水安全、水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海绵城市也就应运而生。海绵城市,即意味着该城市模式具备海绵式的吸水、储水以及排水的功能,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城市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等相关问题,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时的防御能力。因此,亟需提高和加强相关人员在此方面的研究力度,以期建设规划设计出更为科学、高效的海绵城市体系。
1绿色生态城区与海绵城市的理论内涵
1.1绿色生态城区
如今,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均已普及绿色建筑技术,在我们的周围绿色建筑随处可见,取代单项应用的综合集成性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模式也渐趋成熟,相关考评标准(诸如:房屋建筑、空间布局、产业分配、交通设施、能源景观等等)也相应日趋完善,将绿色城建的理念引入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本着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绿色生态城区的原则,对城市的不同区域功能进行合理优化。通过构建绿色生态城区,来有效解决因为城市经济快速增长而引发的人口规模剧增、资源短缺、工业化量产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在保障城市相关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准。
1.2海绵城市
近些年,全球频发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诸多城市传统老旧的排水系统往往根本无法应对,不断催生出城市内涝严重的“雨岛效应”。而海绵,既具备吸水、储水、渗水、净水的功能,又能在必要时将所储存的水资源加以“释放”。海绵城市的理念即与此相通,即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将城市建设为具备海绵功能的综合体,使其下雨时能蓄能收,解决诸多大中城市雨水天气频发时严重的内涝问题,同时必要时又能通过渗、蓄、净、排等技术手段对水资源加以有效释放利用,以此实现城市水循环的良性运作,也在很大限度上保证了城市水资源的生态安全。海绵城市建设以绿色生态理念为前提,严格遵守自然生态规则,并大力开发低耗高能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合理的系统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功能的同时,还解决了传统城区建设的弊端及不足,实现有序有效的排水防涝和储备,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背景
2.1城市排水困境
我国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因规划设计不合理,或者技术设施老旧等诸多因素导致有关城市用水安全及水环境保障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其一,积水内涝问题严重。由于城市扩建过程当中不断增加了不透水下垫面的比例,也相应的增大了雨水期的水净流量,使得城市在应对急骤雨天气时,相关排水基础设施无法应对雨水的峰值量,无法及时有效排除积水,进而导致内涝的产生,甚或危及人民财产及人身安全。又及,干热等气候条件下的另一极端问题,干岛效应。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建设及施工人员并未在不透水下垫面与植被之间覆盖天然土壤,而是在表土上直接栽种植被,形成了地下与地上的割裂,这就导致在应对干热天气时,城市近地面空气与植被无法得到来自地下天然土壤的持续供给水分,诱发产生了城市的“干岛”效应。最后,水安全存在污染隐患。很多城市规划及建设过程中,并未充分重视对于雨污水管道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雨雪降临时,将汇聚在不透水垫面上层的重金属污染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等在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河道甚至混入城市水循环系统,诱发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而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正是应对一系列传统城建所无力应对的排水困境。
2.2传统城市排水规划设计的局限性
传统的城市建设,由于技术和条件所限,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比较保守或者简陋,往往并不能兼顾其环保性及节约性,且由于传统的城区水系统建设主要通过自来水取水、管网供排、雨水采集、构建自来水厂及污水处理厂等简单途径来解决城市排水问题,更难做到对水资源的循环合理利用。这些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所存在的诸多局限性,不仅大大的阻碍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也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条件下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需求。因此,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在构建绿色城市的理念下就愈发显得尤为关键。
3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原则
为促使海绵城市将其各项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发挥,必须因地制宜的做出合理规划,并选择出最优实施方案。关于海绵城市的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要求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3.1基于“问题与目标”导向
开展海绵生态城市建设,首先,需要系统地梳理城市建设中所存在的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等多重问题,然后划分出主次关系,并制定合理目标,进而构建核心目标和次要目标结合的多重目标雨水处理系统。
3.2基于区域整体达标
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均对城市建设雨水排放问题提出相应要求,提出制定雨水排放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明确区域排放总量,避免违规超排。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合理划分雨水分区,并建立各职能部门协同管控的制度及考核标准。
3.3基于生态优先、绿色优先
在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着重对城区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本着尊重和顺应自然的理念,优先采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在出现不可回避的问题时,也要大力争取灰色基础设施建设与之相结合的最佳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努力争取做到建设开发前后,城市的水文特征基本稳定不变。
3.4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构建海绵型城市工程,因其牵涉项目众多,所涉资金也势必相对庞大,故需综合考量运营成本及建设成本,做到在侧重环保性的前提下,对规划融资、建设施工、验收评估以及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综合分析。
4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4.1划分绿色生态城区功能与规模
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相比于传统城区建设,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也更侧重用地规划,避免了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努力构建节约资源能源、改善居住条件的新型发展模式,其要求将公共建筑建设用地和居住用地须区分开,且所占用地需达到城区建设总用地的50%以上,来保障城区建设的规模和质量。而这种对于城区建设的区域划分,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城建格局的合理化、功能化、层次化,也大大加速了城市建设的总体进程。
4.2规划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程序
规划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要贯彻执行以总体规划为先导,然后计划性和目标性地细化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程序。大体程序如下:第一步,总体评估区域场地情况,要求做到评估全面真实,并严格评估程序,且尽量细化评估内容(如:地形、流域、地质条件以及植被等等);第二步,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据此划分出城区雨水排水流域,再根据各区域的具体条件来确定可实施性方案;第三步,分析差异,进一步规划措施,最终确定设施适用范围;第四步,制定相应指标及检验标准,严格场地内外的水资源管控处理。通过以上“四步走”的策略,来最大限度提高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效率,严保城区建设的质量及进度。
4.3规划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措施
在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中,应兼顾海绵城市的全局规划与具体要点的有效实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做到优先保护生态相关敏感区域,严格管控河流、湿地以及沟渠等水生态系统资源,同时充分重视对于雨水的开发管控,做好超值雨水径流排放工作,通过制定严格的衔接体系来避免水体遭受二次污染。在做好此项关键工作的前提下,注重合理开发城市的生态空间,尤其是注重保护城区的山水土木资源环境,同时,对于城市进行全面有序合理的规划开发,建设低成本、高效益的集约型城市模式,避免无序盲目的城市开发及建设,同时,城建的后续监控工作也要同步跟上,严格区域管控,避免出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对于城市路面大面积硬化而导致的透水性差等问题,需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制定出相应的透水铺装率等一系列指标,来确保城市相应的基本透水面积,避免急骤雨天气城市内涝等问题的涌现。同时还要在城区铺设相应面积的湿地、草沟等设施,并由相关人员科学合理划分出城市系统的排水区域,做到优先保障径流自然通道,并及时检修疏导地表自然径流通道相关设施,力求通过以上一系列相关措施科学合理管控地表径流,据此达成海绵城区建设对于雨水的最大程度的合理管控开发。
综上所述,在绿色生态的理念前提下,合理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建设,做到切实完成各项控规指标,扎实落实修规定坐标,并达到总规定的相关目标,就能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缓解和解决城市水污染及内涝等一系列水问题,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合理科学利用。当然,在构建海绵城市的发展阶段,也必然会面临诸多问题,故亟待创建相应的建设理论,并逐渐完善细化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这些都需要相关专家学者和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可谓依然任重道远。
作者:任祎 单位:遂平县规划设计室
参考文献:
[1]杨静.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05).
[2]吴权坤.海绵城市规划在绿色生态城区中的应用初探[j].建筑知识,2016,(01).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篇2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
1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内涵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1)绿色生态城区,目前绿色生态城区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将绿色化与城区相互结合,同时应用绿色的建筑技术,这种方式将对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体系不断完善。在对绿色生态城区展开评价的过程中,主要的评价标准包括空间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交通配置等方面内容,同时将节约资源以及环境友好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保证最终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质量。(2)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指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使城市具备海绵的特性,其中主要包括吸水、蓄水以及释水等,在环境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能够将外界环境对自身的影响降到最低,具备较高的弹性。在此过程中,需要降低开发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将其与人工措施相互结合,提升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的排水功能以及防涝功能,最大程度上实现雨水的存储以及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回收效率.
2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原则
2.1问题与目标导向原则
在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建设设计目标,将其中的水系统分为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以及水生态系统等,确定各个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展开划分,这种方式能够对整个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展开梳理,明确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以及次要工作,进而保证最终的建设设计质量。
2.2区域整体达标原则
我国相关规定中表明,在区域雨水排放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其中的排放总量,避免出现超标排放的现象。各个城市在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城市中的雨水分布情况展开合理划分,在此过程中将总流量控制率作为其中的控制指标,在流域以及排水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各个部门的职能展开相互调节。
2.3生态优先原则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最主要的原则就是生态优先原则,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足够尊重,在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环境展开全面保护,保证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前后的水文特征保持不变。这种方式能够对生态环境展开有效保护以及修复,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应用绿色施工技术,最终实现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多重目标建设。
2.4生命周期经济效益评价原则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涉及的领域以及技术种类较多,因此需要的资金数量较多,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展开资产管理。其中主要包括投资设计、融资管理、施工管理、验收评估以及经营维护等,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各个阶段的经济效益展开分析,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展开成本评估。避免在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出现资金浪费以及资金使用不合理等情况,提升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的资金使用效率。
3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3.1绿色生态城区功能划分
在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展开划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用地的功能对其展开划分,其中包括的主要类型为居住区域、公共建设区域、弹性区域、工业区域、仓储区域、道路广场区域、市政区域、绿地建设区域等。在此过程中,需要将城市排水系统与以上区域相互结合,尤其是在绿地建设的过程中,对雨水资源展开充分利用,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有效使用,这种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绿色建筑的应用价值,进而保证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质量。
3.2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技术应用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对技术的应用等级展开划分,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功能以及在目的对其展开划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因此在划分过程中还应加入每个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例如,岩溶地质区域具备较强的渗透性,因此需要采用雨水渗透的模式,避免出现水枯的现象。平原地区土壤渗透能力弱,可以使用雨水调节模式以及综合调节蓄水模式。②对单项技术展开灵活应用,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的技术主要包括六种类型,不同类型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不同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建设目标、场地条件等展开全面分析,对各种类型的技术相互组合,对径流总量、峰值、污染展开有效控制,达到创新技术应用的目的。
3.3道路路面的海绵建设
道路是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为了提升城市道路的透水性,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①应用缝隙透水垫铺装技术,在此过程中利用路面以及砖块相互组合的方式展开铺设,并在铺设过程中预留出一定的缝隙,在缝隙中填入细小石子以及陶粒等。这种铺装结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砖石之间的缝隙能够起到良好的透水性。②自透水垫铺装技术,在此过程中,使用的材料需要具备较强的透水能力,本身具有空隙,雨水能够顺着材料之间的通道完成透水。如果没有雨水,空气也能透过通道与土壤相互接触,进而提升土壤的透水性。以上两种技术的应用,都能够提升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道路的透水性,在实际建设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佳琦.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6):88.
[2]以绿色生态城区与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建设美丽池州[j].安徽建筑,2017,24(04):14~15.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
人类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城市是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着高度的物质文明的集中地,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生命有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制约和依赖构成的统一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严峻。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生态城市则是一个新兴的词汇和规划理念。生态城市建设不仅要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
一、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二)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资排入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三)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雅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四)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五)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城市建设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古迹缺乏保护意识,随意拆除破坏的现象较为严重。像福州著名的清代建筑群三坊七巷被开发成了商业街,舟山在旧城改造中把有几百年历史的定海古城破坏殆尽,引起了市民状告政府的官司;北京在近几年修建平安大街、广安大街和拓宽新街口、菜市口大街的过程当中将戊戌维新重要的遗址粤东新馆、广渠门的曹雪芹故居、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的美术馆后街等都夷为平地;上海的浦东已经是高楼林立一派现代化的景象,但甚至没有把宋庆龄先生的出生地保留下来许多城市传统的面目几乎已经完全看不到了,城市的文脉、城市的记忆就从此消失了。早在50年代初围绕着北京旧城的存废问题就产生过一场非常著名的争论,曾经作为人类建筑的景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的北京古城,基本上就在人们的面前消失了。反而在西方国家,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就强得多。要做好作为城市历史和传统文化载体的古迹的保护工作,除了要树立起强烈的保护意识外。还应该组织专家对现存的古迹逐一加以认真甄别,建立起保护名录、档案,从城市规划阶段就开始加以保护。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各地应尽早考虑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立法。
二、未来城市环境建设的几个转变
是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二是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三是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四是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三、如何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如何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和设计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建立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城市规划要做好以下几点:公务员之家
(一)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二)城市建设规划要具有特色性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走向。风情各异、不同特色的城市景象已不复存在,代之以“千人一面”的再造城市。高大的玻璃幕墙建筑、点缀着假山、假石、喷泉、罗马柱的大广场,有着各式各样路灯,加上中间绿化隔离带的大马路、穿行在城市中的高架桥等,几乎成了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在趋同化的大潮中,曾经熟悉的城市面孔,城市记忆已经被淹没。城市建设并不等于城市表面形象的建设,高楼大厦并不等于现代化。照搬照抄、拿来主义,人有我也要有的城市建设思维只会导致城市传统文化、城市特色的丧失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城市就缺少了灵魂和活力,没有特色的城市就没有了发展的竞争力。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山水特征、地质资源、物产资源、气候特征等等都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就是独特的地理文化;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追求等人文精神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无不与当地的城市文化基因、传统个性都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这些人文内容也就形成了当地的独特的社会文化。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篇4
促进省会北部组团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积聚生态经济强区的功能优势。根据市乡村管理年工作方案确定的指导原则、工作重点,结合区机关搬迁后现有乡村框架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实际,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在年、年集中开展全区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为确保区委、区政府乡村建设管理决策安排的落实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配合市争创环保模范乡村工作,以部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和争创全国卫生先进城区为载体,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建设与管理并重,重管理,抓重点,上水平,升品味,抓牢新城区开发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整治两个重点,使其相得益彰,实现全区乡村建城区面貌的整体改观和品味提升,加快我区“一区(即最佳人居环境区)两中心(即会议中心、文化体育休闲中心)三产业(即乡村生态工业、商贸物流业、现代服务业)战略规划的推进实施。
二、总体要求
依照区域战略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功能定位,根据我区乡村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实际。体现统筹兼顾,区别对待、各有侧重的原则,乡村建设管理工作实践中,明确两方面的工作要求:
(一)北三环以南的乡村建成区:以深入开展乡村管理年活动为契机。逐步将工作重点转向抓好乡村管理,提高乡村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乡村环境面貌方面。整治抓重点,着力抓好城中村试点改造、北环与南阳路立交桥周边的开发治理、沿主要道路环境卫生、门头匾额、户外广告的规范化整治,大力争创示范社区,逐步显现乡村良好景观。管理上水平,逐步健全完善乡村管理综合执法、工程施工管理、工程竣工验收等规章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利,防止出现职能交叉和漏档漏管现象。乡村升品位,增强经营乡村和乡村设计理念,符合全区乡村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统规划的基础上,强化乡村建设的整体质量控制,立足现实基础,着重于提高建成区的绿化率、洁净度和舒适度,实现整体环境的显著改观。
(二)北三环以外新纳入乡村管理的新城建区:以深入开展乡村建设管理年为契机。以先进的乡村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时加大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健全完善乡村的功能,突出中原文化特色、人文关怀精神和前瞻性,强化乡村设计理念,依照“一街一景,一路一景”原则,精心设计分区、分路段的控制性要点,严格遵循全区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山,做好重点道路两侧临街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公共空地、绿地以及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保证乡村基本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维护规划设计要点的严肃性,杜绝人为干预和建设施工中的随意性。加强新城区乡村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参照先进地区乡村管理经验,制订出台系统的乡村管理规范性文件,软硬件偏重,实现新城区高质量、有特色发展,创出一条现代生态型城区建设管理的新路子。
三、总体目标
使乡村基础设施基本健全、功能逐步完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深入开展乡村管理年活动。品位有显著提升,达到人居环境舒适、街景市容美观、管理水平先进、文化气息浓郁、都市品位显现,基本建成具有示范带动效应、体现中原乡村特色的独具艺术魅力、文化品位和不可复制的生态城区,为区“一区两中心”形成和“三产业”发展奠定乡村建设管理的坚实基础,为省会创建成国家环境维护模范乡村、国家生态园林乡村、全国文明乡村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力量。
四、工作任务
此次活动主要任务涉及我区纳入乡村管理范围的全部区域,根据乡村管理年总体规划。具体任务包括道路交通、园林绿化、乡村水系、户外广告、违章建筑、街道景观、市容环卫、社区(单位庭院)环境、重要窗口地区整治和雕塑、夜景照明、重点工程新续建项目建设等12个方面内容。
(一)道路交通整治
使道路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升级改造辖区局部主要道路,1.科学规划市政道路、主要干线和地方道路。逐步改造次差道路;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逐步改善农村道路面貌;加强路政执法,严厉打击破坏道路行为;明确路产和路权,依照权责统一的原则,交通、市政、镇办、村各负其责,做好道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
修补道路坑槽,2.维修人行道板。搞好桥梁维护,整治整修路侧石、路沿石、人行道至建筑物之间黄土裸露、路口间与道路间衔接、道路与单位大门口的衔接等,做到路面平整,人行道板铺装“纵到端”横到边”路沿石和侧石稳固、勾缝严密;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
做到各类井盖与道路平面衔接顺畅平整;注重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加强巡防监控,解决好井盖被盗问题。3.改造电力、通信等,检查井、雨污水窨井盖。
加快道路铭牌、公交站亭、公共信息栏、报刊亭、警亭、垃圾箱、高压箱、交换箱体的改造、更新、完善,4.不占用道路的前提下。做到布局合理、美观大方。
做到管线入地、同步建设;三是完全清理废弃线缆、线杆,5.切实加强市区空中线缆规划和管理。一是对建成区现有空中线缆逐步进行统一归拢整理;二是对新建、扩建、改建乡村道路中各种管线及设施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净化乡村空间。
规范各种交通语言标识,6.优化乡村交通组织管理。及时更新刷洗交通标志和设施,完善交通标识和技术设施建设。
(二)园林绿化整治
加强日常管理,1.完善已建公园、广场、游园的设施建设。做到道路、铺装广场平整、无积水破损,喷泉、照明灯饰完好、运转正常;绿地植物生长良好、修剪及时,绿篱、模纹直线笔直、曲线流畅、宽窄适宜,草坪平整、均匀,无漏草、斑秃、干枯、劈裂;园林绿地土壤疏松、土地平整,无杂物、脏物,卫生清洁,无死株、缺株、黄土裸露及杂草丛生现象。争取用两年的时间,将区级公园、广场、游园打造成全市精品靓点公园、广场、游园。
切实落实管养责任制,2.完善园林绿化管养制度。全面提升现有公园、广场、游园和道路绿化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要做到及时清理死株,3.加强乡村道路行道树的管理。补植缺株,抹芽除萌,修剪整形,达到主侧枝条分布匀称,疏密得当,树型美观;对行道树树穴的覆盖、绿化要做到树穴整齐,大小适宜,边线清蜥,线条流畅,一街一景,覆盖得当。
完成相关工作任务。4.配合省会创建国家生态园林乡村规划。
(三)乡村水系整治
区农经委负责协调做好对贾鲁河、索须河、枯河、东风渠等乡村河道的截污工作,1.河道治理:要完全解决城区内外河道截污问题。逐步对上述“三河一渠”和8条排涝沟进行清淤疏挖及沿线绿化,使辖区内外河道贯通汇入贾鲁河。
基本消除乡村积水点;推行市区雨水管道施工的雨水渗透设计工程建设试点工作,2.排水设施改造:继续做好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增强雨水对地下水的补渗能力;推广具有渗水功能的人行道板、渗(透)水砖在乡村道路的应用;按市政府要求建设雨水调蓄池,做好雨水资源再利用工作。
(四)户外广告整治
依据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规划,1.依照《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沿街户外各种未经审批的违章广告予以撤除。
否则予以撤除。2.凡手续过期或证照不全的要限期完善手续。
逾期不达标的予以撤除。3.对于未按批准规格设置的户外广告要严格按规范设置。
4.主要出入市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置高档次、高品位的公益广告。
使全区城区户外广告设置有序、规格适度、工艺新颖、形式多样、色彩和谐,要通过整治。催生出一批艺术品位鲜明、技术含量较高的广告。
(五)违章建筑整治
1.集中力量撤除各类违章建筑、沿街过期建筑和有碍于观瞻的建筑。
进一步加大对违章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2.杜绝在乡村规划区域内进行各种违法建设。
3.乡村规划区域内的城中村不得新批、新建住宅。
(六)街道景观整治
杜绝占道经营和突出门外经营现象;沿街洗车行要做到配套设施完善,1.加大对占道经营治理力度。排水设施达标,杜绝污水溢入人行道和占道洗车现象。
规范经营行为,2.整顿现有停车场。提高现有停车场利用率;加大停车场规划建设力度,制定停车场建设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停车场建设,形成地下、地面、立体等多层次、多方位机动车停放格局。
坚持既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3.对沿街建筑物立面粉饰进行统一规划。追求整体景观的协调一致,充分体现外观效果。对重点地段、重要部位建筑物的装饰装修要做到档次高、效果好、风格独特、特色鲜明。三层以下临街建筑逐步用石材或金属扣板、玻璃幕墙装饰。
有条件的要进行屋顶绿化和“平改坡”增强建筑物第五立面空中视觉效果。新建项目的建筑风格设计应通过相关部门会审。4.清除建筑物立面附属物和楼顶各类堆放物品。
文字要简洁明了富有文化气息;对霓虹灯管理要做到逐户登记;对文字不全、灯体残缺的要立即督促整改,5.门头、匾额制作要统一规格、统一规范。霓虹灯设置者要对职能部门作出许诺,确保发生故障后24小时内及时修复。
(七)市容环卫整治
创新环境卫生监管长效机制,1.巩固和完善卫生清扫保洁、垃圾运输与处理制度。加大环境卫生监管力度。
进一步改善装备水平,2.加大投入。提高环卫作业的机械化水平;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到环卫管理规范有序。
(八)社区、小区、单位(庭院)环境综合整治
逐步撤除社区、小区、单位(庭院)违章建筑、低矮建筑、防盗网、小灶台、遮阳棚;粉刷居民小区、单位(庭院)破旧建筑和沿街立面;根据实际,继续加大人居环境改善力度。增加绿化面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时完善功能。力争消除三类社区,扩大一类社区,重点区域内的小区、单位(庭院)全部达到一类规范,开展争创示范社区活动。
(九)搞好窗口地区环境的综合整治
做到窗口及周边地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努力打造文化窗口、工业交通窗口、居民社区窗口、风景旅游窗口等地区的良好形象。使各项管理工作在原有基础上上水平、上台阶。
(十)雕塑景观建设
现有的街道两侧、游园绿地中增设一批中原文化气息浓厚、档次口位较高的雕塑。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适当规划设计古代灌溉工具、音乐喷泉、人工瀑布等水景设施。1.做好市区雕塑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的论证、评审、申报工作。统一规划。
(十一)夜景照明及路灯改造
陈腐的予以更换,1.深化现有沿街重要建筑及公共设施的夜景照明。档次低的予以改造,要做到各具艺术风格、突出文化品位。
2.抓紧实施已做规划而尚未实施的夜景照明项目。
3.对新建高层建筑的夜景照明应与建设规划一起审批、一起验收。
对老化的原有路灯设施进行改造,4.路灯逐步达到建成区全部覆盖的规范。完善路灯故障应急处置机制,提高路灯维修时效。
节约能源。5.积极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改造照明设施。
(十二)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市区两级确定重点工程新续建项目建设任务。
六、主要措施
(一)提高重视水平。对于全面提高建设与城市管理的水平,提升乡村整体形象和品位,进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将进一步提高区的美誉度、感召力和吸引力。各镇办、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此项活动中来,依照职责分工,相关单位、部门的党政领导要采取有效措施,勇于创新,强力推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加强组织领导。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区乡村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张俊峰、区长张曼如担任组长,区四大班子主管副职为副组长,区建设、规划、行政执法、市政、创建等职能部门以及各镇办行政正职为成员,组织指导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各镇办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要强化领导,服从指挥,加强沟通,及时反馈,确保政令疏通,行动统一。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实行一线工作法,工作重心前移,多现场办公,多指导协调,解掌握情况,及时督促解决存在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认真履行行业主管和服务指导职能,务实高效、严谨细致,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强化规划意识。依照“规划先行,指导到位”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全面规划。要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所有建设项目必需符合全区的统一规划。要强化预留意识,保证乡村建设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和一流意识,加强先进乡村建设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对施工队伍和整治项目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打造一批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和一流工程,积聚独有的生态城区魅力和艺术品位。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篇5
1大道建设
双向4车道,建议在地区规划建设连接森林公园和区湖路。规划道路长约5.2公里。路幅控制在26米,预计投资约1.9亿元。目前正在开展立项、可研、规划等前期工作。
特别是、东部地区对接区、市的又一融城通道。促进城北组团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促进森林公园整体开发;二是打通片区。形成与北路延长线(公路)平行的两条南北向乡村主干道。
2黄桥大道延长线建设
条断头路。现状路为7米路幅的通村公路。建议将黄桥大道东延至森林公园距离约1.5公里,现规划建设的黄桥大道终点是衔接桥汩公路后没有东延。东延既可以促进森林公园开发沿线两侧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利用现状路拓宽改造利息不高。
3汽车一级站点建设
片将建设大道北延(公路拓宽)和地铁专用线。现状规划拟在大道北延线与黄桥大道交接处建二级汽车站。该处汽车站是地铁公汽换乘点,依照长株潭乡村群建设整体规划。接纳湘阴、汩罗、片区和西线茶亭互通而来的多处人流物流。若建成二级车站,久远来看,难以满足发展,建议提升为一级汽车站,或将汽车北站迁移至此处。
4燃气站建设
农机产业园拟建在公路和黄桥大道交接区域。项目建设内容是农机展示、交易、检测、教育培训和农机生产基地。
前期核心区300亩,规划总用地约一万亩。目前已完成初步规划,正在用地报批阶段。加上美国沃茨阀门二期工程的启动,随着后续配套机械制造企业的入驻,对能源需求将进一步增大。建议在公路旁镇洪家村建燃气站一座(上有华油燃气管道通过)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篇6
有一支谋事干事的好班子、好队伍
一是选准一名“带头人”。“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多年以来,盈田村始终把建好以支部书记为核心的村级干部队伍作为重点,按照“三强”目标要求,即政治素质强、个人致富能力强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选拔任用村党组织书记。村总支书记雷洋洲同志从1977年当选村书记以来,每次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他都是高票当选。在他的书架上,文选、邓小平文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述、科学发展观解读等理论书籍,不知被他翻看了多少遍。每晚的新闻联播,每天早上一边锻炼一边在全村巡视一遍,成为他雷打不动的程序,在他的带领下,盈田村“两委”一班人都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生命线”。
二是建设一个“好班子”。“说一千道一万,建好班子是关键”。多年来,村党总支始终把培育“双高双强”(即政治素质高、理论水平高、奉献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型村村班子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坚持做到每周一次班子集体学习不间断,同时他们还开辟全区之先河,坚持每季度聘请有关方面专家、教授给“两委”成员集中授课,深入学习重大理论,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和谐社会理念,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宗旨意识,强化发展意识、转变工作作风。
三是培养一支“好队伍”。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接收新党员,不仅要召开总支会议、党员大会,还要召开群众代表会听取意见,从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坚持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除了每月一次的党组织活动和不定期集中培训教育外,村上每年还要组织党员到革命圣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增强党员的在党意识和发展意识。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设立村务监督岗、社会治安维护岗、环境卫生整治岗、政策法律宣传岗等岗位,促使全体党员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有一套规范有效的好办法、好机制
一是规范“两委”关系。根据《党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渭南市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临渭区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议事规则》的有关规定,明确了村党总支、村委会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村委会向村党总支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和“两委”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了村党总支部在村委会和村级各类群团组织中的领导核心,构建起和谐的“两委”关系。
二是规范决策程序。按照“支部领导,民主决策”的原则,对党员大会、支委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村委会、“两委”联席会议的议事范围做了统一规定。对重大事务建立了“三会一制”的决策程序,即重大事务先由“两委”联席会研究制定方案,然后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征求意见,最后提交村民代表议事会进行听证票决,特别重大的村务实行全体村民公投票决。
三是规范财务管理。制定了财务管理“1 3”制度,村级两级财务由村级统一管理,村委会主任“一支笔”审批,村民主理财小组、经管站和全体村民三级监督。同时,还建立了村级财务年度审计、村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村级财务管理日趋规范化。
四是规范干部管理。在认真落实《渭南市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村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每年组织一次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述职述廉活动,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评议,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
五是规范村务监督。组建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健全了工作制度。同时,采取从离职干部、老党员、退休在家的老教师中选聘村务公开义务监督员,为无职党员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岗等形式,拓宽村务公开的监督渠道。
有一条符合村情民意的发展好路子
一是全面推进经济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在房屋租赁业上做文章,在经贸富民上下功夫,全村共有旅店120多户,出租房屋2800余间,平均年收入450余万元;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了师范学院两幢学生公寓楼和一座高标准的幼儿园,建起了5940平方米的商贸综合大楼,办起了军民服务社超市,开发了商品住宅楼,集体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一大批集体和个体企业的投产,拓宽了群众致富门路。量子高科、渭南贸易广场、国家粮食储备库等一批市区重点项目也纷纷落户该村。
二是扎实做好创卫工作。积极响应市上号召,精心抓好创卫,按照改厕、铺路、解决乱搭乱建、实施绿化美化四个步骤,村上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改建改造户厕876个,硬化村道87条,安装路灯187盏,栽植各种花草树木3.6万余棵,购买花盆278个,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刷新围墙87条,拆除乱扩乱建宅基地39户,违章建房23间。建立落实了村级保洁员一人一巷、一日一扫制度,签订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村组目标责任书,一场漂亮的创卫攻坚战在该村轰轰烈烈地展开。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篇7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实施评价;评价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主要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对法定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与结果予以评价的活动。不仅如此,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开展往往有着多种目的,如编制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定期检查规划的执行情况、改革规划实施的相关制度和机制等,评价的目的不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同。所以,在评价开展之前首先需要根据评价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内容和方法。作为完整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城市建设状况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主要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实施评价年限内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价。所以,其评价的对象是在规划实施评价年限内所涉及的各项建设活动的结果,即城市建设成果。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建设结果既包括新建的也包括改造的。所以,基于城市建设状况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就是针对城市建设成果是否符合法定总体规划成果这一评价依据所开展的评价,是对这两者一致性的评价。基于城市建设状况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及其方法主要包括基础性评价、甄别性评价、结构性评价等。
1基础性评价
基础性评价又可以称之为实现度或符合度评价,主要是比对规划实施评价年限内的城市建设成果与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从而揭示出城市建设行为与规划结果的符合程度或一致性。所以,基础性评价的核心在于评价年限内的城市建设成果与法定规划内容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从基于城市建设状况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工作的开展来看,土地的使用状况是城市规划中最核心的内容。虽然土地的使用状况并不是衡量总体规划实施状况的唯一标准,但其他各项的内容往往是以土地使用状况为线索而得到的。除此之外,土地使用状况也是城市建设成果最能够直接反应出来的。所以,在评价年限内对各项建设用地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是基础性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1)通过调查绘制出现在的土地使用状况图,然后将土地使用现状图与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时的土地使用状况图进行对比即通过比对评价期内的城市建设成果和法定规划土地使用图找到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这一途径获得的资料不仅与总体规划的制定工作密切相连而且方法熟练、资料的调查和整理效率都较高,因而,这一途径是现在最为常用的途径。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途径在运用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遗漏掉用地性质不变但实际发生过建设行为的用地,这种情况就会对结构性评价和绩效性评价产生误差。2)通过比对评价年限内规划主管部门所发放的所有“一书两证”和法定规划成果。这一途径可以避免上一种途径可能带来的资料遗漏问题,但同时也会增加较大的工作量。
2甄别性评价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建设在一定的时期内必然会出现一系列与规划成果不相符的建设成果。甄别性评价就是从合理性和效果性两个方面剖析不符合规划的建设成果产生的原因及其使用效果是否与总体规划的原则和目标等相一致的评价。从某种角度上说,真正能够为后续总体规划的制定、规划实施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提供线索的恰恰是在对这些与规划成果不相符合的建设成果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获得的。甄别性评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合理性评价。合理性评价主要是指对与法定规划成果不相符的城市建设成果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改变规划内容的决策的合理性作出判断。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中,不符合规划成果的建设成果是否合理是必须要作出判断的内容。城市建设项目实施的合理性判断必须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政策背景相联系,理智的合乎理性的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做出合理性判断的最高标准是看其是否有助于促进更加美好城市的建设。2)效果性评价。效果性评价主要是依据与法定规划不相符的建设成果实际建成后的使用情况对其建设的合理性和调整的必要性所进行的评价。本文所指的效果性评价主要是指城市建成结果的内容设施等与法定规划成果的规定及要求有所不同,但其建成后的实际效果却更符合规划的目标和居民的意愿或者对于规划的后续实施更有利。
3结构性评价
结构性评价主要是指通过梳理所有城市建设成果的空间结构关系来评价法定城市规划结果所制定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实施程度。城市总体规划并不仅仅是对单项要素的组织与安排,更是对城市整体结构的组织与安排,统筹兼顾城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所以,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一定不能只局限于对各具体要素实施情况的评价更应该突出这些建设成果对城市结构的贡献,这也是城市总体规划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结构性评价中的结构并不局限于规划评价年限内的各个城市建设成果之间的关系,更强调其与整个城市空间的实现或完善之间的关系。结构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各类城市建设用地在数量、空间上的关系;中心体系、交通路网、绿地的实施情况;各项建设之间的关系。
4结语
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一部分,基于城市建设状况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仅仅只是对规划实施评价年限内城市建设成果是否与法定规划成果相一致的判断,绝大多数的工作集中在对结果的评价及描述性方面,因而更多的是为后续的评价打基础。
参考文献
[1]南智慧,卢丹志.宜居城市视角下破解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难题——以浙江省乐清市为例[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87.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篇8
公安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地处东经111°48′~111°25′,北纬29°37′~30°19′之间。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交汇处,东临石首市,西接松滋市,南与湖南省安乡县、澧县接壤,北临长江,与市府荆州市城区隔江相望。县域面积2257.53k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霜期短、日照长,热量丰富,低温冻害频次较少,春季冷暖多变,温度上升快,雨量递增;夏季炎热潮湿,雨量不均;秋季日暖夜凉,雨量锐减;冬季寒冷干燥,低温少雨。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191.2mm,年均日照1714.8h。
2公安县森林城市建设优劣势分析
2.1建设优势分析。2.1.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安县方圆200km范围内有2个省会城市,8个地级市以及60个县市区,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时海、陆、空交通十分便捷,是“北煤南运”铁路通道与长江干流的重要交汇点,市场空间广阔,商贸流通活跃。随着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和荆州“壮腰工程”的加快实施,公安成为长江经济带工业协作区和现代物流区的战略地位将日益显现。2.1.2丰富的自然资源,浓厚的文化底蕴。公安县动植物资源丰富,且包含部级保护动物,其中鸟类资源最为丰富,鸟类种数占湖北省鸟类种数的30.11%。这里名人文化荟萃,民俗文化多彩,可以很好的打造城市特色,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缓解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更好的保证创森的成功。2.1.3林业建设屡创佳绩。公安县在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等荣誉的基础上,再次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成功申报崇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淤泥湖省级湿地公园。始终坚持适地适树原则,积极推广乡土树种,改变杨树“一树独大”的局面。开展“银林”合作。成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开展林权融资,推行林权抵押贷款,为林业生产再投入提供资金支持。绿色家园、特色经济林和荒山荒地造林等指标完成情况均居荆州市第一方阵,绿满公安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县农田林网全面升级,江河外滩和低湖荒地全面绿化,丘陵岗地植被全面覆盖,城乡绿化全面发展,林业产业建设初具规模,林业生态文化建设有序推进,保证了“创森”工作的顺利开展。2.2建设劣势分析。2.2.1森林绿地模式理念需要更新。过去城市绿化建设,主要强调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等指标的实现,重视植物的景观美化作用,对绿地植被生态结构、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相对重视不足;而传统的林业建设,强调总造林面积和经济因素,对森林植被结构、物种多样性保存、关键节点植物景观营造等有欠缺。2.2.2城区植物种类及群落构不够合理,部分道路绿化形式单一。老城区建设使用的绿化植物种类少且配置方式单调。常绿树种、落叶树种、彩叶树种、花灌木等使用比例不够合理,导致绿地景观色彩单调,且缺乏季相变化,没有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和景观效应。公安县城区道路绿化的垂结构主要有二种类型:乔木(行道树)单层结构、乔灌两层结构和乔灌草三层结构。绿化质量与森林城市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树冠未能形成树荫,且部分行道树病虫害严重。2.2.3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凸显,法律法规宣传有待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与湿地资源大县的地位不相符,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不相适应。如何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湿地资源,已经成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课题。加上林业法律法规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不适应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市民对涉林案件的法律法规认识不足,相关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环保意识。
3创建森林城市解决对策
3.1从实际出发,设立符合城市现状的规划目标。想要打造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优质的城市环境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远的规划与设计,公安县的生态体系构架不是单纯森林资源的保育,是要将森林资源融入到城市规划之中去,融入到人民的生活当中去。森林城市的规划要以安县的城乡发展现状为规划依据,发现公安县作为平原地区在创建森林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公安县实际情况的近期和远期森林城市规划,使得森林城市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3.2构建复合型多功能生态网络,缓解城市化进程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公安县城区现有绿地资源有限,森林绿地的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要高效地利用城市内的可用绿地,在保持现有绿地的基础上见缝插针,尽可能利用街头空地、荒地、废弃地等空间建设绿化用地,建造集休闲娱乐、生态保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绿地,提高居民的可达性以及利用率。同时建设有效的廊道,将县域内分散的绿地,以及周边的大块森林资源有效的连接起来,构建成一个可以自我循环的生态网络体系。3.3打造森林城市独特名片。公安县要尽快开展市花市树的评选活动并且确定,还要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的培育。在全县较为显眼的地方,比如高速通道出入口、城镇中心、重要通道等地方,大力种植市花市树以及乡土树种,做好丰富的乔灌草搭配,形成引人注目的景观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打造属于公安县的城市特色,还能有效地节约资源。同时可以利用三袁文化等打造森林城市绿色主题公园,让居民可以享受森林城市的建设成果,形成森林城市独特名片。3.4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创造浓厚的生态保护氛围。公安县大多数民众对创建森林城市的意义都不太清楚,没有浓厚的生态保护氛围,创建森林城市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因此应在全县范围内加大宣传力度,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生态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进行科普和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深入的教育让广大居民意识到森林城市的创建不是城市管理者的任务,应该是城市居民共同努力的方向。同时,加强包括组织管理、法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科技教育、资金投入等保障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4结语
创建森林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很好的将绿地规划、绿地资源恢复、湿地和林地的保护统一起来,不仅改善了乡村过渡到城镇的景观也更好地让城市绿地与城郊林地的连接毫无违和感,对于扩大城市绿化、美化的范围,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我国城镇化必有的阶段。公安县应该大力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始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立足于长远发展、注重城市特色、合理布局以及城乡统筹,从而使生态发展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
参考文献:
[1]陈守耀,薛金国,刘春元.森林城市的理念与建设特点[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25(4):21~24.
[2]李杰.浅谈创建森林城市的构想[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2):108~110.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篇9
城市的规划发展是城市建设的目标,也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经济增长点的提高和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城市也面临着环境压力和资源短缺现象。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协调,使城市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1.1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对环保重视不够。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有些领导对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只顾经济效益,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认识不足,使城市的远期发展面临严重的问题。现代化的城市发展中,各种大规模的工程开发和建设在持续的进行中,工程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只注重企业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认识不足,尤其是一些小中型城市以及城镇的发展建设中,为了提高城市的建设速度,只重视工程的建设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忽略了对城市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另外,环境保护工作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财力支出,在城市的建设中,由于人力资源的欠缺和财力的不足,就会对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忽视,把主要的目标应用于城市的建设中。1.2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目前,空气质量已经成为城市环境评估的一项指标,是城市人们居住环境的重要衡量标准。城市的发展规模越高越好,城市的空气质量差,也会给城市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由于城市发展中大规模大范围的投资建设项目的增加,使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破环了城市的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因此,在城市的建设中对环境的问题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引起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中的重工业不断增加,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各种有毒有害气体。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加,车辆行驶中会排出大量的汽车尾气,使空气受到污染。在我国的许多大城市都严重存在着空气污染,各部门对空气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所做的改善工作效果不显著。为了使城市的环境保护更加完善,空气污染的治理改善将是一个重要难题。1.3水污染问题严重。由于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污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使大量的污水及工业排出的废水直接排入水体中,导致城市水环境的严重破坏。近几年我国城市的水污染面积有明显的扩大,大部分的河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用水,造成我国很多地区出现缺水现象。城市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加大对水资源环境的保护,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水平,同时对饮用水源的安全也提供了保障,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1.4固体废物污染。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垃圾废物,并且每年都在逐渐的递增。对垃圾的处理问题直接影响了城市发展建设的水平。对发展中的城市,城市的整体设计规划就要做好对垃圾的处理工作。当下,不少城市包括对新城区的建设过程中,垃圾的解决问题依然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在城区建设的过程中对垃圾的处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垃圾不能及时清理,不仅会引起传染性疾病,而且还会给水源及空气造成二次污染,使城市规划中存在着环境治理问题,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建设。
2城市规划建设中做好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
2.1市规划建设中要加强对空气污染的治理力度。城市建设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重工业工厂的有害气体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改进工厂落后的生产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积极实施集中供热手段,减少烟囱的排放量,提高了空气污染的控制方法;增加城市中公共交通设施,尽量减少家庭汽车的排放量;扩大城市的绿化率,在城市的街道两旁及工业区可以种植抗污染性较强的树种,提高植物的净化效果。其次就要做好对城市建筑物的合理设计,根据城市的气候及周边环境,进行城市廊道公园等的设计,基于这些都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2.2城市建设水污染的改善。水污染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两种。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是有机物,而对工业废水的处理可以分为很多种类,结合城市建设水污染的严重程度,加强对水源的保护措施。城市要建设废水处理厂,采用净化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要引导居民节约用水,对使用过的水源进行重复利用。2.3城市建设固体废物的清理。对城市建设固体废物的清理可以采用焚烧、生物处理以及填埋处理等方式进行,在填埋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因填埋而造成的污染,对固体废物的清理要结合固体废物的种类进行处理与利用,合理控制固体废物的产量,使其尽可能的资源化。2.4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程度。对于城市规划的各种建设工程,都要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要加强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使环境保护能够深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要把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设计理念与环境保护保持协调一致性,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城市建设和规划发展能够长期的持续下去,真正意义的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要积极处理固体废弃物及水污染的治理问题,从各个方面协同处理好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问题,科学合理的开展城市规划目标,切实保障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以及水资源的使用。
城市规划建设要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才能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城市的目标,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对城市远景规划的统筹安排,也是对城市环境进行治理改造的有效方法,在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指导下,实现城市建设中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娇娇.环境保护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河南建材,2016(5):68-69.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篇10
一是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已完成,已上报州人民政府待批复;编制完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集中供热专项建设规划、**县给水专项建设规划、**县排水专项建设规划,三个乡集镇总体规划、15个村庄及居民点建设规划,启动20个行政村建设规划。
二是以提高城乡规划审批工作效益入手,优质服务促发展。加强对重点建设工程:一号小区廉租住房,县供派水中心住宅楼、办公楼,县林业局办公楼,康乐一号住宅楼,文化路一条街改建,三号小区37号至45号住宅楼等项目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年以来,累计办理选址意见书9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6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3件,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临时建设项目7件,建筑面积为328平方米。
三是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完成**县县城规划控制区域的地形图测绘工作,启动了州级村镇住宅小区建设,一期建设用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以农民集资建房的形式启动6栋住宅楼。**年以来共办理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8份,建设用地面积36亩,建筑面积4276平方米。
四是加强行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年1月3日和**年6月8日环境保护宣传日上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了宣传,并对近期将要审批的建设项目进行了公示;局机关共派8人到自治区建设厅参加《城乡规划法》轮训班;利用政治学习和法律课堂,集中局干部对《城乡规划法》的学习,规划科、设计室、城管监察等科室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加深对城乡规划法的理解。**年6月8日组织局下属企事业单位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供热供水供气管理办法》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宣传活动期间共出动80人次,车辆7车次,发放宣传单5千多份,接受咨询300多人次。公务员之家: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全过程研究 2023-04-28 09:20:24
城市水环境改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3-24 16:27:53
智能建造技术城市更新探索 2023-03-22 17:49:02
新时期会展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 2023-03-21 17:38:41
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探讨 2023-01-18 09:28:36
智慧城市三维地下管网研究 2023-01-16 09: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