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论文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21 23:44:54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篇1

[论文摘要]:针对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新趋向,从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如何迎接这一挑战,以及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重大影响方面阐述了城市规划管理应有的基本思路。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很好,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提出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来说是问题与成绩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正确认识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

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二是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三是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四是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干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五是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

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2.如何迎接这一挑战

首先,要树立规划的资源意识。城市规划不仅是一种重要资源,而且是一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主要通过有偿出让、转让。土地出让转让的关键是土地价值问题。尽管影响土地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具体某一块用地来说,它的价值往往由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情况和城市规划确定的开发条件来决定。《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服从城市规划”的规定,明确了城市开发用地的性质、功能和容积率等开发要求由城市规划来确定,这些开发要求直接左右着开发效益。因此,通过城市规划的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开发商与城市政府收益分配比例,可以为政府筹集大量的建设资金。具体地说,城市建设中容积率的提高、原有建筑的加层、“破墙开店”等用地性质功能的改变都可以产生很高的级差收益,但这不是项目开发本身产生的,而是政府长期基础设施投入的结果。这些收益不能全部纳入开发商的口袋,而要通过规划的手段,使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产生的收益回流到政府的口袋中,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规划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

其次、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规划,规划管理要靠“两手”。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方式按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力要素流动和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对形成城市土地市场和带动城市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如果城市规划不利用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就无法对城市建设实施有效的调控。当然,城市规划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政府行为,无论在什么体制下都是以政府的管理或干预的形式维护公众利益的一种社会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商追求的是最高最大的利润,这种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往往会造成对公众利益的侵害。市场土地供给的有限性与价格的上涨趋势也往往会导致土地投机活动。市场调节的结果也往往只使直接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吸引了很多投资者,而维护城市正常功能的绿地、道路交通设施等公益事业仍然难以吸引投资,只能依靠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城市规划的调控来加以解决。如不加以控制和引导,市场机制很容易导致城市建设的盲目性和城市功能失调。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管理工作既不能单靠行政手段进行控制,也不能仅靠市场调节进行规范,而要靠“两手”,一是行政法规“有形的手”,二是市场调节“无形的手”。

第三、城市规划要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当前城市建设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设资金问题。有资金才能改造城市,没有资金城市就难以发展。所以.城市建设资金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所有的城市市长所关注的问题。没有建设资金,规划得再好也没有用。在国际上,城市建设资金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税收,西方国家都是用税收来搞城市建设的。像日本大版市1996年的建设资金是1500多个亿,还说不够。二是级差地租,以土地来挣钱,比较典型的是香港。三是各种收费,增加城市积累。就我国来说,税收不是我们的办法,规划费用也不是办法,国务院早已三令五申,不许乱摊派。

地方政府唯一能掌握的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用不好,城市就不能发展;级差地租用得好,城市就会发展。温州市紧紧抓住这一点,五年内城市改造面达50%,创造了一个新的温州城。杭州、宁波等城市也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手段,对旧城区进行成街、成片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同时,有的市县尽管也利用级差地租的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旧城改造,但由于没有充分发挥规划部门的作用,缺乏科学的测算,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使一个本来可以给城市政府带来收益的成片开发项目入不敷出,成为政府的包袱。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规划的手段、级差地租的杠杆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二、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影响

城市规划管理因其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周期性、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引导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引导通常通过公共政策制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来实现。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对城市的自然资源进行配置,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提出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安排、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对城市土地的开发方式(序列、时间、开发强度等)作出规定。

调控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对经济实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一方面,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如政府与投资者、投资者与投资者、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城市规划管理可以控制投资开发火向、结构、空间、速度、节奏,它对投资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规划编制、规划政策和规划项目的审批来实现。例如、以商住楼为主体的房地产投资过猛时,可以通过严格限制其它用地性质改为商住楼用地性质、严格控制商住楼用地的开发强度、严格要求商住楼规划设计质量、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等措施对其抑制。

规范投资行为是一个市场行为,而没有规范的市场行为只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投资的失败。规范的市场才能使投资者(尤其是中长期投资者、境外投资考)有安全感。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行为的规范作用是通过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考察管理来实现的,它告诉投资考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如果投资者犯规,则将受到纠正。

保障投资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来自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风险来识于他人对投资者利益的侵犯和损害。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障作用通过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监察管理来实现。例如,当投资者已获得菜一块土地开发的合法权力时,他人在该块土地上违法进行建设,导致投资者在资金、机会、土地等方面的损失,这时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就是对投资考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对违法者的惩罚。

服务投资需要服务,这种服务来自各方面。规划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它对投资者的服务主要通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服务宋体现。规划局机构设置和运转效率、规划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优劣、规划局形象好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和投资效果。例如,规划管理人员的腐败会直接增大投资者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反之,良好的服务会增加投资考成功的机会,减少投资失败的可能。

结束语

规划管理应具有前瞻性,应能预测城市经济发展动向,并及时调整策略与手段,对投资环境的改善应该更多起引导作用,而少使用制约手段。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目前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已经开始吸引一些人才、资金、技术进入西部地区,但相应的配套软硬件环境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在政府观念开放程度不够、市场经济意识不够、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不够、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办事效率低、官僚作风严重等等.从而影响招商引资的进程。如何把握好城市规划与投资环境的关系,充分了解和努力发挥城市规划对投资环境的作用,以营造最佳投资环境,是城市规划管理者应该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心得体会作者:吴迪《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第24期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篇2

城市设计导则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斯曼的巴黎改建中及20世纪初美国纽约土地使用分区管制规则。即最初对建筑用途、容积率等基本规划条件的控制,之后人们又根据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陆续制定了相应的导则,这就是导则的雏形。城市设计导则最早出现于1970年美国旧金山城市规划及其实践。当时,旧金山在城市规划的实施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当地规划管理部门为了确保城市环境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将设计计划变成了设计导则进行控制。之后,城市设计导则在美国和欧洲迅速兴起,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设计成果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设计导则一词,并把导则的具体内容作为城市设计实施管理的成果之一。20世纪90年代城市设计导则被引入我国部分城市的规划管理中,是作为把城市设计成果落实为可操作性的城市规划控制的有效工具,并贯穿于城市规划管理各阶段。在我国,城市设计导则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设计导则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大量应用必将是大势所趋。《天津市城市设计导则》目前正处于加深探索与初步实施阶段,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于2011年3月以通知形式下发了《天津市城市设计导则编制规程》,对城市设计导则的规程、设计内容、设计要素及空间结构等进行了规范,目前属试行阶段。

2.城市设计导则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与价值体现

城市设计导则无论从发展时期、认识角度还是从控制层面来理解其内容都有所不同,但从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原则和目标却是一致的,即保障城市城市设计目标的实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空间环境控制的参考依据;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城市建设的公开平台。其现实作用就是指导城市空间形态、公共空间环境,历史人文景观的建设,从而保障城市在经济建设中和谐发展,减少城市因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人们提供更加宜居的城市生活空间。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津南区位于天津市城市整体空间发展战略“一轴两带”的津滨黄金发展连接带上,目前正处于经济和区域建设的快速上升期,大量居住区、综合功能区、公共展示区及大型市政配套设施等快速落户于新建和未建区域,项目的快速落地使得前期策划缺乏深入的规划理论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往往是项目落地后短期内迅速实施建设。从城市规划管理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合理的城市设计导则进行指导和管控,仅凭区域控规和概念性设计往往缺乏整体规划协调发展的统筹考虑,不能有效进行规划引导和控制。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环节,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构建比例适宜的城市轮廓,营造良好的城市体量和风格

人们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逐步加深的过程,城市亦是如此。城市的空间形态、街道比例尺寸、建筑风格形式构成了城市的基本骨架和轮廓,是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直观认识。有些城市给人的感觉是清新大气,充满活力,有些城市给人的感觉是压抑沉闷,缺乏生机;有些城市给人的感觉是精雕细刻、富丽堂皇。这都是由于城市的整体空间关系和体量、建筑风格和形式迥异造成的,而这些也正是城市设计导则控制的基本要素。在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中,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城市整体空间形态的畸形生长,建筑风格的凌乱丛生。在高强度的开发建设中,过分追求项目利益最大化,不考虑周边环境空间的关系和影响。而城市设计导则正是从区域整体空间关系角度出发,统筹考虑,在空间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风格上进行控制,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规划引导。使城市整体空间有规律成长,从街道尺寸和建筑风格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体量和区域建筑形态。

2.2孕育良好的城市肌理,营造良好舒适的宜居环境

如果说城市的整体空间形态构成了城市的轮廓和骨骼,那么城市的外部空间环境就组成了城市的肌理。轮廓和骨骼从视觉上给人以直观印象,肌理在心理上给人以心灵触动,有的城市让人感觉粗犷,有的城市让人感觉细腻;有的城市让人感觉嘈杂拥挤,密不透气,有的城市让人感觉安静放松,自由愉悦,这都取决于城市的外部空间环境。现代城市的土地资源紧缺,开发者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想方设法利用每一寸城市空间,而过度的开发和建设使城市过度拥挤,居住空间环境得不到保障。从当前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上看,期待在城市建设中自然性的提升城市外部空间环境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从城市设计导则上统筹加强对区域规划和建设项目外部空间环境的引导和控制,才能从城市的快速发展中预留和争取的一定的城市外部空间,营造宜居舒适的人居环境。

2.3凝聚提升城市记忆,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

从城市形成发展的历程上来看,对于每一座城市来说,不管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还是迅速崛起的现代都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气息和精神内涵,这就是城市的记忆。有的城市让人感觉质朴醇厚,历史气息浓厚,极具人文魅力;有的城市让人感觉喧哗浮躁,人文气息淡薄,缺乏文化内涵,这些都是源于城市记忆的表达。城市的记忆也是城市设计导则追求的精神内涵,也是城市设计导则中最难以表达的价值内涵。纵观世界各地,每一座知名城市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浓郁的城市历史和人文景观会使城市的发展更具魅力和传奇。城市的精神内涵可以是城市原有历史文化的延续和提炼,也可以是城市发展中人文景观的不断积累和沉淀,如何让城市的历史文脉延续下去,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美好记忆是城市设计导则引导和控制城市发展的精神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城市设计导则对城市原有的历史人文等要素进行发掘和提炼,也可以根据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对城市的人文景观进行塑造和沉淀。从而实现对城市精神内涵的巩固和传承,为人们保留现在和未来寻找城市记忆的根源。

3.规划管理下城市设计导则存在的问题及管控建议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是城市的特色在消失,趋同化现象严重,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下城市设计导则的作用很难得到发挥,规划管理部门缺少对城市空间属性的管理依据。从而造成城市建设面临这种尴尬的局面。虽然城市设计导则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导则逐渐被引入到城市规划管理,但作为规划管理过程的重要依据,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与规范体系。

3.1导则的编制与实际相脱节

城市设计导则的研究和实施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编制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编制与实际相脱节、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编制的过程缺乏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特色和现状条件的分析和研究,过分注重物质形象及理想的空间形态,背离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这样就会被快速的城市发展所遗弃,成为仅停留在纸上的美丽图画和文字,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3.1.1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编制城市设计导则

结合我国城市设计导则的现状与需求,合理的导则编制结构层次为“设计目标—设计原则—设计元素控制—地块控制建设—城市设计政策”。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及现状周边环境提出最合理的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才是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的最终目标,并从各个层次的设计要素提出具体的控制原则。从而使确定下来的目标和原则既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又能更好地为规划部门在城市后续建设中提供管控的依据。

3.1.2城市设计导则的成果应具有可操作性

导则编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实施性,城市设计导则面对的是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实现其价值,而不是在自身的条条框框中寻找城市发展的出路。导则要想切实发挥助推城市区域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就需要编制者走出设计室,深入现场,广泛调研,认真分析区域发展实际需求,准确定位区域发展未来,这样才能真正融入地区经济发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味的遵从,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3.2面向规划管理的城市设计导则缺乏实际指导作用

在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管理中,一个项目的实施往往要经过项目控规完善、方案策划、条件或选址核提、规划方案批复、建筑方案审定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等多个审批环节,而城市设计导则想在城市建设中指导具体实践就必须要以这几个审批环节为载体逐层传递才能得到贯彻和落实。但是,在这几个审批环节中,往往起关键性作用的方案策划、条件或选址核提、规划方案审查一般都忽略了对城市设计导则内容的延续和传递,导致城市设计导则的引导和控制作用逐级递减,到具体项目实践中作用大打折扣。因此能否从规划管理中准确切入,并与各个审批环节有机融合是决定城市设计导则能够在今后城市规划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关键。

3.2.1由城市设计导则引导项目概念方案策划

在项目方案策划阶段,按照城市设计导则对区域整体空间关系要求,对项目的整体天际线、组团关系、功能布局进行引导和控制,确保项目的大体轮廓和基本构架符合城市设计导则对区域整体空间关系的要求,同时对后期项目整体的建筑形态和形式给出指导性意见。

3.2.2依据城市设计导则核提规划条件及选址意见书

在项目规划条件或选址意见书核提阶段,将城市设计导则在方案策划中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给出合理的开发强度。作为后续其他规划审批环节的重要依据,避免因个人素质、感情喜好等因素造成的建设随意性,同时也可作为专家论证等环节的评估依据。

3.2.3结合城市设计导则控制内容审查规划及建筑方案

项目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是项目具体实施内容的深化阶段,是项目整体空间关系和体量、建筑风格和形式、比例尺度、历史人文景观、外部环境等确定形成的阶段,也是城市设计导则在具体实践中的融合阶段。因此,再要规划和建筑方案审查中对前期策划和选址中的城市设计导则有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确保在规划审批中落实。

3.3现阶段城市设计导则缺乏区域整体性和连续性

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城市规划领域新的学科目前在许多城市刚刚处于起步实施阶段,许多城市也只是对城市的重点区域和即将建设的区域进行了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对于城市旧城区和未建区尚未编制,因此城市设计导则对于城市整体规划发展的控制和引导缺乏区域连续性和整体性,这样容易造成城市不同区域整体空间关系、外部空间环境、历史人文等彼此之间相脱节,无法很好的过渡和融合。以天津为例,海河中游作为天津城市未来发展核心区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潜力无限,但目前该区域尚未有编制完成城市设计导则。虽然该区域目前基本属于城市未开发区域,但一些大型的项目如国家会展中心等已开始逐步进驻该区域,并且短期内就会实施建设,而缺乏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和引导容易造成项目的建设与未来海河中游区域的整体发展缺乏融合,不利于未来地域整体风貌。同时,在新建或未建区编制城市设计导则对于区域整体发展的控制和引导更具操作性和实施性,也更利于发挥导则的控制引导作用。因此,尽快完善城市新建和未建区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对于城市的整体建设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3.4导则的编制和实施缺乏法律保障

虽然城市设计导则在城市规划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国内目前尚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城市设计导则的法律地位进行明确,只有一些地方性的条文对城市设计导则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规范,对于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和实施,以及在规划管理中的地位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对于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和实施缺乏有力依据。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或管理条例修编时将城市设计导则纳入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或条例之中,为导则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

3.5缺乏公众认识和参与

城市设计导则的宗旨是在城市的发展中提高和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所以,公众的实际参与和切身感受才是衡量城市设计导则是否能够实现其核心价值的唯一标准。但在当前,城市设计导则更多的是被城市规划设计者和管理者所认同,对于广大的居民和群众来说还是陌生事物,对于城市设计导则的概念和价值还不了解。这就需要规划管理部门在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和审批过程中,采取公示、公告、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城市设计导则的进行宣传、推广,使公众真正认识和了解到城市设计导则的价值,并积极参与导则的编制之中,集思广益,发挥群众创造力,使城市设计导则更具时代性和创造性。

4.结语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篇3

略论城市广场规划建设 黄大成 (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广东 珠海 519075) 论文摘要:本文简略的介绍了城市广场的缘起、含义及其分类,论述了兴建城市广场的必要性,阐述了城市广场面积及其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关系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论文关键词:城市建设 广场建筑 规划设计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一、城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呼唤城市广场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城市建筑物大都缺乏新意,沿街、沿巷砌得满满荡荡,给人以一种千城一面、单调沉闷的压抑感。人在街上走,仿佛井中蛙,难怪有西方友人对中国迟迟不改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画地为牢、自我封闭的建筑风格很不理解,并为之大发感慨。他认为建筑是人们赖以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解放思想能起到目染耳濡的作用。可喜的是在广州率先引进世界兴起不久的新潮流、新模式——广场建筑,以全方位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市场经济新时代,为广州迈向完全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谱就新篇章。这很值得各地城市学习和借鉴。 建筑添上“广场”二字,意味着向传统建筑的深层次挑战。建筑设计专家如是直言:过去的建筑总是沿着建筑红线、边线垒墙造屋,自己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建筑是绝对主体,它给外界展示的只是其高度、线条、颜色,给人以一种无名的压抑感。而广场建筑向人们展示的则是一派全新的景象,走出了一条环境设计取代建筑设计的新路:在同一环境里,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有亭台楼阁、有主体广场、有主次道路、有绿树草坪、有喷泉水池,它们交相辉映,和谐雅观,房屋在广场建筑的总体环境中仍然是主角,但它仅仅为其一部分。广场建筑在设计上,要求融古典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手法为一体,融民族特色与异域风情于一炉,尤其是在外墙装饰上,要采用多种装饰材料和技术,如马赛克或花岗岩饰面、玻璃幕墙、绿色生态墙相结合,打破现在流行的饰面材料单一、一统到底的建筑外观,做到既庄重又典雅,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相得益彰。 巴黎人以巴黎为自豪,因为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除监狱和公墓外,一切都是完全开放式的设计,人们能够充分共享阳光下的空间。勿容置疑,广场建筑能在宏观上引导城市建设,又能在微观上调节人们的情趣。一位建筑设计专家颇为自信:广场建筑将会风行一百年。 建筑水准的高低是城市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城市广场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硬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也耸立起一大批令人瞩目的高层建筑。然而,这些建筑或因场地有限,或因资金不足,或因设计风格的不同,或多或少与完全意义上开放式的广场建筑在观念上有区别。相比之下,开放的建筑更显得文明与进步。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城市寸土寸金,留那么多广场岂不浪费?或云:建几十层甚至上百层的建筑,有那么多资金和相应的技术吗?其实,这些都不成问题。如广场主体建筑向空中发展,地盘自然也就宽了;再如只要政府发挥好统筹协调职能,把众多的建设单位、房地产公司和广大市民手中的闲散资金融合起来,把国土规划、设计、建筑力量综合利用起来,就能刮起城市广场建设的旋风。让我们的生活空间亮丽起来,多一点绿树红花,多一点蓝天白云。 二、城市广场定义及其分类 (一) 城市广场的定义 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既有政治和历史意义,又有丰富的艺术面貌,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上海市人民广场是市民生活、节日集会和游览观光的地方。 1、古代城市广场 “广场”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其特点、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问题对策综述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的好坏对于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到城市规划进程的整体实施。通过对城市管理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杜绝大量不合理的现象。

一、城市管理概述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是在19世纪中后期逐步形成的。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此前后经过近半个世纪左右的理论探讨和初步实践才真正确立了现代城市规划在学术和社会实践领域中的地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现代建筑运动的推进下现代城市规划得到了全方位的探讨和推进,到二次大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得到了最广泛的实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并在全世界的主要国家建立了各自的城市。

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在当时的城市研究和科学技术方法带动下规划管理制度无论在理论基础方面还是在实践过程中都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和完善。通过对原有的城市规划体系进行全面的更新和改进架构出当今城市规划的基本范型。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如下:

(1)合理安排城市的居住、商业、工业等各部分的布局、用地和设施,使之各自实现其功能,互不干扰,并节约投资;

(2)有一个高效率的城市对内、对外交通系统,使所有的交通方式都获得最大的便利;

(3)使城市各个部分居住区的用地大小、日照、绿地以及商业区的停.车场和建筑间隔,都能达到最适宜的标准;

(4)提供多种类型的、能满足所有家庭需要的安全、卫生和舒适的住宅;

(5)提供在规模、位置和质量上都属于高标准的文体、教育、娱乐和其他社会服务设施;

(6)提供足够而经济的供水、排水、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

二、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层次规划研究时间较长

按照我国一些城市现行的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编制体系,由于各专业部门在规划编制时与规划部门不协调,逐渐显现出总体规划编制周期过长,难以适应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形势。同时有的城市规划内容过于全面,以致于不能把精力集中于研究城市发展的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2、规划编制速度过快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速度的增快,规划部门在同一时期,统一标准编制的规划,难免会导致城市中所有地区的编制原则、编制方法、成果深度等过于相似,而限制了很多特殊地区的地域特色,导致规划不能因地制宜的反映出地区特色。同时,在高强度的编制任务下,由于编制周期较短,设计单位往往会出现“重经验、轻研究”以及“重形态、轻经济”的现象,只是规划无法真正的做到科学发展。

3、缺少生态设计导则的考虑

现在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思考方式过于机械,对环境的理解也是仅仅将其当做资源,没有有机地完整的加以思考。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功能是承载人类、承载文化和我们的生命系统。当今,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为了使城市空间品质更加优美,各个城市也在规划编制中逐步考虑引入绿色、低碳的理念。目前天津市的规划编制中除了在中新生态城将生态技术实施导则纳入控规体系之外,其余地区尚未开展此项工作,导致生态设计导则无法法制化的开展。

4、建筑物后续管理方面有所欠缺

在城市高速发展时期,我国城市的规划管理任务繁重,但是建筑物用途管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一些原来在城市中心区的工业厂房项目,由于工业项目的外迁,留下的厂房由于暂时没有拆除,被包装后变成一幢幢写字楼或者商城。企业通过投机方式把土地的增值部分占为己有,既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又使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与规划用地性质不对位,留下很大的管理隐患。

三、为促进城市管理应采取的对策方法

1、树立创新意识,促进管理机制的构建

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之中,尤其是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中,需要我们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多元化效益的共同实现与统一。例如,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还应当能够实现三者的统一。但是,由于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被关注的时间相对较晚,同时,我国具有着与其他国家,许多不同的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之中,要能够树立创新意识,能够以积极的心态、严谨的态度去处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之中的问题,进而能够在创新意识的指引之下,更好的促进我国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的构建。笔者认为要想更好的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无论是在城市信息技术层面、城市规划管理方法、城市规划管理理念方面都需要进行积极的创新。同时,城市规划管理创新的方法以及城市新信息技术的运用都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与相关法律,“以法管城,以法治城”加上正确的城市规划管理方法,才能使城市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2、拓展思路,放眼望世界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往往与所处的特定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的市场观念狭窄的城镇市场发育往往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这直接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的思路、视野具有着较大的差异。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城市的不断的扩大与集中,如果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够积极的拓展自己的管理思路、放眼外界,则增多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规划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

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和变迁的节奏,为了准确进行规划布局,为了更加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发挥了规划的服务引领作用,要全面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为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工作水平,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在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中,找准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

4、提升公众参与度

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之中,笔者认为应当提升公众的参与程度具有着重要意义。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相关制度进行溯源,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国家与地区对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制度并不鲜见。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和结果直接体现公众的利益。这城市规划所决定的。例如,城市的整体规划与公众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具有着紧密联系,城市规划应当是城市公众意识的综合体现,因此,城市规划也应当是大部分人的价值观的整体体现。另外,众所周知,城市规划是对特定资源进行再分配的过程,而这部分资源的分配公众有权也应当积极参与。如果公众不能提升公众的参与程度,则以政府意志为代表的规划很可能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进而容易激发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过程之中,要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公众的参与度,这也是更好的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水平更加“亲民”,更好的构建和谐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四、结语

城市是在一定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与地理环境中,在对应于一定现实的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而形成的。因此规划管理体制及其内涵就必须与城市自身的社会条件、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物质生产方式的具体条件相结合。作为一名城市的建设者,一方面我们面临着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现实的挑战。我国的城市的规划管理必须在借鉴国内、外各地区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结合考虑城市的实际条件,总结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嘉.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装饰(理论)2011(05).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 理论方法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城市规划作为一个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涉及到一定范围内所有公众的利益,需要通过政府的管理来实施。城市规划规划管理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分规划,七分管理”就是对规划实践形象的表达。

1管理后评估的含义与作用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本进行协调活动。其中政府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与市场和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实现城市的建设的落实,城市的发展和良好的运营。我国城市规划的管理功能通常由各地方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承担,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是专门为城市管理服务的机构,是地方政府机构之一。城市规划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

城市的正常运转一旦出现了问题都会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也在不断增多。提供更加舒适高效的环境和服务,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城市管理的好坏,还直接影响着城市自身的发展。现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要发展必须要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这不仅需要在硬环境上提升水平,更需要强力打造城市的软环境,而城市管理水平则是重要的软环境之一。城市环境是否整洁优美,交通是否便捷,基础设施是否完备,社会生活是否有序,是否具有安全感和亲和力等都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吸引力,决定着它的发展前景。所以,在加强基础建设、改变外在形象的同时,还必须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2 城市规划管理机制

2.1 城市管理的行政机制

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机构的行政领导体制。它包括城市管理系统中的诸机构间的行政隶属关系,以及各自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城市管理系统在市政府行政机构序列中的领导及协调与被协调的关系、市政府其他职能机构与他们的关系等。总之,城市管理系统内的各组织机关及其职能机关的关系网络,构成了城市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2.2 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及权责关系

城市管理系统内各机构的职能及权责关系。城市管理系统各组织机关的职能,由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其权责机构由职能体系所决定。

2.3 城市管理体制中的市、区、街道“三级管理”体制。首先是三级管理中的职能分工,如市级的宏观决策指导与综合协调职能、区级的分解与协调决策职能、街道级的执行职能。其次是事权分配及管理原则,如市级的规章政策制定权、区以及的决策指导权、街道的执行处理权。第三是指同一层级的各管理机构的关系。如区级的规划、建设、管理的不同于市级的体质形式。

3 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关系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之间既相互连结、相互依存、互相渗透。又相互分离、互相否定。一方面城市规划、建设是基础,创造出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为城市管理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必要的技术条件,同时也对城市管理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由此促进城市管理的发展。没有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就没有城市的管理。另一方面,城市管理是关键,是巩固城市规划建设成果,营造良好城市秩序,发挥城市功能的必要的手段;城市建设发展了,城市功能增强了,则要求城市有序管理,发挥城市的服务功能,为经济发展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另外,在规划、建设、管理的三者关系中,管理是中心环节,规划和建设是管理的物质基础。如果管理不善,优质的规划、建设的成果就不能巩固和维持,应有的效益也难以发挥。只有高明的管理,才能与优质的规划、建设相得益彰,而且还有补充规划、建设不周、不足的反馈作用。

4 规划管理体系后评估的构建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规划管理后评估研究较少,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城市规划管理的认识越来越重要,未来城市规划管理评估将是城市规划研究城市问题的热点,在此笔者借助英国审计委员会出台地方政府全面绩效评价(cpa)构建城市规划管理体系评估指标因子具体如下表格所示:

城市规划管理评估指标因子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城市规划管理评估因子 规划落实的政策 国家、省级出台的相关政策

地方政府相关政策

资源利用评估 财政报告指标

财务管理指标

内部控制指标

服务评估指标 环境服务指标

住房服务指标

基础设施服务指标

公共服务设施指标

政府能力评估指标 成就指标

内部管理指标

5 蒲城县城乡规划管理水平现状概况

随着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蒲城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机构不断完善,同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规划管理政策体系,先后成立了孙镇集镇管理办公室、孙镇环卫管理站、孙镇城镇规划建设监察大队,为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组织保证。有效地保障了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使城镇建设工作迈向了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轨道。但是蒲城县城市规划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相关的困惑:

1.城市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程序不严密

根据笔者调研得知,蒲城县在部分地区的建设情况并没有完全按照规划编制情况进行,同时也并未经过法定的规划修编或变更程序。

2.城市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力度不够

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主要是针对城乡规划区内各建设项目活动进行规划审查,并核发规划许可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和建设项目管理两部分的内容。在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严格执法与自由量裁的关系

2)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

3)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

4)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

5)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6)专业与综合的关系

7)规范化管理与提高行政效率的关系

针对上述内容蒲城在保护文庙等历史文化建筑当中并没有与周围环境结合起来导致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减少同时周围建筑高度过大,同时了历史文化建设控制地带也存在着一些违章建筑。

3.城市规划监督检查管理部门薄弱

城市规划行政检查的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规划红线界定、复验灰线及竣工验收等方面的内容。目前蒲城尚未设立规划监察中队,在规划和建设执行过程中,缺乏常设的有效的监督和执法力量。

4.缺少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环节

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是城市规划管理业务流程为基础。包括:“一书两证”的审批和发放,规划方案和建筑方案审批;城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规的组织编制;规划实施监督检查;违章建筑处罚以及为公众提供信息咨询等。蒲城咋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缺少这一环节导致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周期过长,影响城市的建设发展。

6 蒲城县城市规划管理的后评估

6.1 相关政策的梳理

结合不同的分类标准与方法,按照制定的主体分类对现有的政策法规和相关具体的执行措施进行分类,从中看出,蒲城县城市规划编制法规、管理条例主要体现在招商优惠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方面,其他方面有所缺失尤其是城市建设管理方面。

6.2 组架结构

蒲城县城乡规划办公室现有以下几大部门:办公室、勘测规划室、规划监察大队、稽查股、法制股、规划股、财务股、村镇股。在行使各自的职责权利的时候带来了管理力度不够,缺失相关管理部门等方面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可采取短期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更新知识,提高技能。

2.明确各级之间和同级各部门间的只能分工,避免多头管理。

3.同时加强公众对城市规划知识的普及,中式规划宣传,不断强化居民城市规划意识。

6.3 编制管理

蒲城县城市规划编制的组织,由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政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城市分区规划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现行的编制体系的技术意义大于管理意义,规划文件在使用中缺少刚性和弹性,同时,规划编制审批的程序周期较长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全公共参与制度,给各种社会群体提供平等参与规划过程的机会。

2.完善编制体系,对审批制度做出相应的改革,缩短审批周期。

6.4 实施管理

根据国家规划实施管理的法律法规对《蒲城县小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办法》进行梳理发现该办法并未涉及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和缺少建设项目规划与设计方案审查阶段及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阶段,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加强规划的监督和做好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的批后管理等措施。

6.5 信息管理

蒲城县目前所涉及的信息主要包括各种现状地形信息、规划信息、项目办理存档信息等,它们主要以文件的形式直接存储于服务器硬盘上。规划的信息主要面向管理,在公众服务方面还有所欠缺。

应当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并贯穿于城市规划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之中。包括“一书两证”的审批和发放,规划方案和建筑方案审批;城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规的组织编制;规划实施监督;违章建筑处罚以及为公众提供信息咨询等。同时加大对公众的公开程度。

7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之间合作的加强社区、公众参与规划管理过程中来,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城市规划管理评估的研究应纳入整个城市规划体系中,进一步理顺规划、建设、管理的关系。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理论不足以及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和矛盾又影响了城市规划管理的效率。因此,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城市规划管理进行研究成为迫切的现实任务。

参考文献

[1]桑东升.城市规划管理的理论方法及中国的实践[j].城市研究,2000(5):25—27.

[2]孙施文.城市规划哲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

城市规划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

一、现代城市规划概述

城市发展并不必然需要摧毁遗址,遗迹所映射的历史文化。如意大利的米兰,法国的巴黎,充分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相结合,最终使其成为世界典范,为城市再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城市发展所代表的现代文明与遗址等所表达的历史文明都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将其共同融入城市发展需借助于事前的统筹安排,事中的修正执行,事后的保护制等措施。通过城市规划,将城市发展中旭传承的历史文明与在此基础上发展创造的现代文明融为一体。

城市规划上述功能的发挥,须遵守一定的原则,主要指从城市原有的发展基础这一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将城市防灾减灾安全纳入规划体系等方面。而这些原则需借助于具体规划手段或方式来实现,如采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局部规划相结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进行阶段性规划,也可在规划内容上将物质环境规划,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均纳入进来等,实现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中对代表其历史文化的文物遗址遗迹的保护问题,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灵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体是城市的人民政府。

在土地规划、土地储备到土地出让这一过程中,既要有政府职能又要有市场职能,科学的土地调控机制能控制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并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其总体思路是,把土地储备中的市场职能和政府职能分开,市场职能由市场主体去完成,政府用土地供给计划等手段来调控土地市场,同时把过于集中的决策权转变为集体决策。因此,建议保留国土资源局,由其代表政府对土地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增设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使其作为土地资产管理的决策主体,对土地资产的经营规模、范围等进行宏观决策;改革土地储备机构,使其作为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派出单位,保持事业单位性质不变,职能上只负责编制土地储备年度计划和出让年度计划,履行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宏观指导和控制的职能。

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由于其本身能产生收益,可以利用市场筹集建设和运营资金,而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需要政府给予支持rq。其总体思路是,建立城市建设专项基金,实现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产出良性循环。建议将城市土地的政府纯收益、城市建设维护税、公用事业费附加和市政设施配套费组成城市建设专项基金,并建立相应的使用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保证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管理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建设与运营的市场化,而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则需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其总体思路是,通过改革,把国有城市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转变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政府只负责制定运营所要达到的标准,估算运营费用,通过市场化手段选择运营单位。因此,建议政府把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任务通过招、投标发包给市场主体,政府只负责对其进行监管,以摆脱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的高成本、低效率现象。

二、在城市建设规划管理过程中涉及的规划控制方法主要有三种:

1、开环控制:开环控制就是通过控制初始条件,使事物向要求的状态转移,并设法排除干扰,使系统不受干扰的影响,能准确无误地达到目标状态。在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中,现阶段的工作方法主要就是这种方法。城市建设规划管理者对建设申请以同意或不同意作出回答,而对同意或不同意的目标依据含混不清,对其后果不予考虑,而且其决定对后续的管理决策不产生影响。这样,便只能依赖于目前并不充分具有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文本,自满自足于已有的规划预期,采用对号入座的方式,进行“管、卡、压”式的管理。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开环控制必须尽力排除干扰,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效用。而在规划控制中,城市规划系统无力去排除产生于城市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各方面所形成的干扰因素,也难以对其形成抑制作用,因此,其结果便可能是放任自流,失去了规划的控制作用。

et2、前馈控制:前馈控制在本质上还是一种开环控制,不过它不是消极地排除干扰的影响,而是不断地直接接受干扰信息,根据干扰对城市建设可能的影响,作出新的决策,用以抵销干扰作用,使系统的输出能够继续符合实现规划目标的要求。从该方法的内容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规划的方法论思想。城市规划通过对未来的预测,希望能够按照城市发展的趋势,接受、改造或顺应各类因素所可能产生的干扰,使城市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发展更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我们认为,该方法在系统层次的控制上不失为一项很有用的方法论思想,作为对行动层次的控制,则由于缺少对既往决策、活动的反馈,既无以修正规划预测与现实发展的差距,也无法弥补城市发展过程中随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它并不适于城市建设规划管理。

3、闭环控制:闭环控制是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能产生直接影响的一种控制方法。由于干扰的影响,系统的输出相对于原、有的规划产生了偏差。根据这一偏差,规划管理就产生一个控制决策,调整周围地区土地使用的性质和强度,使其继续保持在规划目标的方向上。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是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可运用的主要方法论思想。我们前面已经论述,反馈是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在闭环控制方法中,反馈也是尤其需要强调的内容,这是该方法区别于其它控制方法的关键,而且也是规划控制的基础,同时是我们现时规划实施过程中较为薄弱的内容。如要构成反馈,便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从规划系统的输出中有信息能直接而迅速进入测量元件;二是测量元件要能正常发挥作用;三是测量元件的输出要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输入而对规划实施起作用。

由上可见,仅仅将城市建设规划管理视为一项实践活动,而不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探讨,使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工作开展步履维艰,城市建设处于无序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郑金; 城市规划决策中的寻租分析及其防范 [j];华中建筑; 2006年10期

2、谷荣,顾朝林; 城市化公共政策分析 [j];城市规划; 2006年09期

3、彭阳; 完善政府职能 提高城市规划决策质量 [j];中外建筑; 2006年06期

4、仇保兴;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重点[j]; 规划师; 2004年01期; 5-9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低碳规划 规划管理 控制性规划 低碳城市

abstract: the current low carbon in urban planning technology and policy research quite a lot, but the above studies have not yet solved low carbon technology or policy in the planning management system to carry out the probl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re of the system of the planning management level, explore to establish the low carbon face the management of city planning framework, namely "index control-provisions guidelines-graphics guide" all three of the low carbon controlling planning framework, and combining with the guangzhou center low carbon planning/case,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lanning framework.

keywords: low carbon planning planning management controlling planning low carbon cities

中图分类号:tf761 .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近年来,低碳城市规划成为规划界的热点前沿课题之一,相关讨论与研究颇多,总结下来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类是按照过程论和框架论的观点,从城市整体碳源与碳汇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碳转化的过程与影响,提出城市减排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多为宏观策略和政策建议,包括城市产业发展低碳化、能源结构低碳化策略等,与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系分离较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难以被规划应用与落实;第二类是从模型量化入手,研究城市的碳排放结构与特征,并以此为基础,针对碳排放重点部门提出相关控制建议,对规划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作用,但技术基础要求较高且不涉及规划落实方面的讨论;第三类则是立足于现行城市规划体系,针对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与详细规划分别提出相关的低碳规划策略,并形成规划方案,但其尚未解决低碳方案在规划管理层面的操作问题。

2低碳规划框架探索

2.1现行规划管理体系

我国现行的规划管理体系采用“总体规划-控制规划-详细规划”紧密联动的三段式,实现对现代城市规划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引导(陈荣,1997)。

其中,控制规划作为管理体系的核心层次,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它以量化指标将总体规划的原则、意图和宏观的控制,转化为对城市土地乃至三维空间的定量、微观的控制,从而既继承、深化和落实总体规划的意图,又可对城市分区和地块建设提出直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导则。

此外,控制性规划还是进行建设项目许可的重要前提条件,属于“管理性”规划,对土地个案开发具有较强控制能力,并且直接为规划管理人员服务。因此,低碳规划框架与现行规划管理体系的结合重点在于实现其在控制性规划层面的落实问题。

2.2低碳控制性规划

控制性规划的管理主要通过指标与条文来实现,包括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指标、参照执行的引导性指标以及规划控制条文。强制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地率、公共服务设施等;引导性指标包括地块面积、建筑面积等,落实到控规图则中有控制指标、指引条文和图形引导的城市设计导则。

因此,面向规划管理的城市低碳设计应立足于这一现行的规划管理体系,探讨以指标、图则、条文相结合的形式来取代单一的低碳形态方案或笼统的策略目标,并以控制指标作为主要的管理依据,实现管理操作的简易方便(如下图所示)。

2.3低碳规划框架

2.3.1指标控制

为确保规划实施的简易可行,低碳控规指标的选择与确定以现行城市控制规划常见指标体系为基础,不随意增加新的指标,尽可能将低碳规划要求转化、落实到现行常用的控制指标当中。其中,强制性控制指标包括常用的土地使用性质代码、土地使用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地率、设施配套,同时增加“兼容用地性质”指标体现对用地性质适当混合的鼓励;引导性指标则包括地块面积、建筑面积等。

2.3.2条文指引

为进一步落实低碳规划设计的要求,使土地开发与建设行为能够更好地实现低碳发展,低碳规划框架还增加了设计指引条文作为指标控制未尽之处的补充。条文指引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传统控规中的城市设计指引,重点对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等城市设计内容进行指引;二是本规划框架增加的低碳设计指引,重点对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生态绿化、市政设施等范畴中影响城市碳排放的设计因素开展引导,补充了无法落实为指标语言的低碳设计要求。

2.3.3图形引导

此外,低碳控规框架满足规划管理实施中地块划分与控制线落地的需要,采用图形引导方式体现规划成果。图形指引包括规划总平面图、空间形态控制图、建筑高度控制图、道路断面引导图以及总平面规划意向图等,最后将上述图形成果反映到低碳城市设计导则当中。

3 广州市嘉禾中心区低碳规划

3.1 项目概况

广州市嘉禾中心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白云新城北部延伸区范围内,选址位于地铁2、3、14号线嘉禾枢纽站周边约500米范围内,根据近期建设开发的难易程度和空间完整性,以规划快速路和主次干道为边界,规划范围面积约为4.22km2。

由于嘉禾地铁枢纽站的建设、空港经济的辐射影响以及广州市城市圈层发展结构的优化需求,《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将嘉禾地区规划为片区级公共中心。

本规划根据战略规划要求,将嘉禾地区定位为白云区公共中心,重点从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生态绿化、市政设施、绿色建筑等方面进行低碳规划设计,将其建设成为广州市低碳示范中心区。

3.2 低碳策略

由于城市布局、土地利用、交通模式等方面的空间锁定效应(潘海啸,2008),低碳城市规划应从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生态绿化、市政设施、建筑等方面进行控制引导,力求减缓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

3.2.1低碳空间布局策略

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与城市的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关系非常密切。低碳空间布局策略以节能减排为导向,采用适应地区气候特征的空间布局方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结合合理的混合功能布局减少交通出行需求和距离,以降低由此带来的碳排放。

为使空间布局适应广州本土气候特征,提升方案的科学性,低碳空间布局策略引入城市微气候评估技术,基于风环境评估结果规划城市通风廊道。规划通过构建风廊、联结开敞空间、控制建筑布局等方式加强通风、增大风速,改善地区微气候条件,最终达到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3.2.2 低碳交通组织策略

研究表明,交通能源消耗带来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重点部门之一,降低交通能源消耗是实现低碳城市的重要环节。

低碳交通组织策略是指以减少机动车出行为目的,以实现节能减排为导向的交通组织方式。具体包括应用tod理念,以地铁站点为核心设立公交无缝接驳节点,并规划独立的慢行交通系统,通过提供便利的公交换乘以及慢行交通选择降低市民机动车出行。

3.2.3 低碳生态绿化策略

绿地通过蒸腾降温以及热辐射的反射、透射作用形成城市冷岛,有利于降低环境温度,改善地区微气候。强人为干扰的城市环境中,集中式绿地易于构建稳定成熟的城市植被,绿地规模成为单位面积城市绿地碳固定强度的重要影响因子。

因此,低碳生态绿化策略提出,在条件可达的情况,规划应尽可能布局集中式绿地,同时提高植物群落的乔灌草复层搭配,结合空间结构布置功能多元化的公园系统,形成不同级别、不同特色,满足不同使用需求的生态绿地系统。

3.2.4 低碳市政设施策略

低碳市政规划是指通过应用清洁能源机制的市政基础设施,实现城市能源利用与资源使用上的节能减排。具体包括采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实现城市供电、供暖等能源需求,引入城市雨洪管理设计、中水回用、城市垃圾回收处理等绿色市政做法。

3.2.5 绿色建筑策略

绿色建筑策略是指在规划范围内提倡建造绿色建筑,并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引导控制单位土地上的绿色建筑数量,并探索建立鼓励措施,引导用地单位参与绿色建筑计划,推广绿色建筑。

4 结语与讨论

低碳控制性规划既是策略的方案落实,也是后期土地开发管理的有效工具,方便规划管理部门按照既定的低碳目标对土地开发行为进行管理与控制。从低碳策略的提出到规划方案形成并付诸实践,低碳控制性规划将是承上启下的核心。

通过在嘉禾中心区低碳设计规划案例中的应用可见,以指标、图则、条文三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形式的低碳规划框架能够将低碳策略有效地落实到规划管理行为当中,实现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是一个有效的低碳规划探索。而引入城市微气候评估技术,在空间上落实通风廊道的选址、范围,并通过对廊道内土地利用、建筑高度进行控制,实现风廊的空间规划,是该规划框架的主要创新点之一。当然,规划仍存在许多不足。如低碳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市政设施等方面的策略仍停留在规划引导层面,难以落实到控制指标当中,规划控制性较弱。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的转型时期,低碳城市规划将是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顾朝林,2009)。基于本土发展特征与诉求,建立完善的低碳规划理论、技术、方案到管理实践的低碳规划技术整体系统,需要更多的讨论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4):7-13.

夏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2a):33-35.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 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06).

汪勰,. 低碳视角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应用探讨――以武汉市总体规划为例[j]. 规划师,2010,(5).

黄文娟,葛幼松,周权平,. 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11).

龙惟定,. 低碳城市公共建筑能源管理[j]. 建设科技,2010,(8).

龙惟定,白玮,梁浩,范蕊,张改景,. 低碳城市的城市形态和能源愿景[j]. 建筑科学,2010,(2).

陈飞,诸大建,许琨,. 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型、现状问题及目标策略――以上海市实证分析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09,(6).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也对城市规划测绘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和要求。为了使城市建设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对城市规划测绘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势在必行的。要想加快城市发展,必须在城市规划测绘工作中开拓创新。近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城市规划测绘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持。信息化管理是今后工作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本文将对城市规划测绘信息系统的意义、城市规划测绘系统的结构设计及其应用做出分析与讨论。

1.城市规划测绘综合信息系统设计的意义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适应城市化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加快城市规划测绘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已是刻不容缓。城市规划测绘信息系统指的是城市规划测绘数据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城市规划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发展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地理信息系统的角度出发,其反映的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与环境下的各类空间和非空间之间的属性,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按照一定的格式将信息进行输入、存储、检索、显示和综合性的应用分析技术系统。城市规划测绘信息化作为我国目前建设“数字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就是为了将城市规划中大量的测绘数据按照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形式组织起来,然后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测绘数据要想成为计算机管理的一种便捷形式,就要对测绘数据源进行仔细的分析,在得到其基本结构的基础之上,然后再对测绘的数据进行正确的分类管理[1]。

城市规划测绘信息系统不仅为城市规划在理论管理和技术管理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还为城市规划的系统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经验。具体来说,城市规划测绘信息系统的建立在改变城市规划测绘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了新的管理方法;城市规划测绘信息系统,在实现短时间内资料显示的基础上,有效的提高了资料的查询速度,大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率;城市规划测绘系统作为一套具有控制论、统筹学和系统方法以及模型的管理决策系统,其可以大量的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结合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运算过程对城市规划的数据信息进行准确的运算,在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方案的基础上,有效地为城市规划测绘信息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2.城市规划测绘综合系统的设计

在城市规划测绘综合系统中,至少需要有三个子系统,即:规划测绘办公生产业务管理系统、成果管理系统以及档案资料管理系统。如下图所示:

2.1规划测绘办公生产业务管理系统

规划测绘办公生产业务管理系统作为城市规划测绘综合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该系统的主要工作是使测绘工作自动化,加快测绘工作效率。利用办公生产业务管理系统,可极大提升对测绘文件及信息的查阅效率,对测绘部门的工作进行详细的记录,以备检查各个部门测绘工作的完成情况。同时还可以加强对人员信息以及办公器械的管理,将数据存储在oracle数据库中,有效提升信息的管理和使用效率[2]。

2.2成果管理系统

成果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责是对城市规划测绘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信息进行回执反馈,对测量工作进行统一记录,加以项目编号等信息后形成数据库。一般来说,测绘大队会对测绘的结果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当测绘成果核实完毕后,再由相关人士对测绘结果进行备份。与此同时,此系统会将测绘成果数据传入数据服务器中,真正实现对测绘结果的集中统一管理。

2.3档案资料管理系统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对测绘控制资料以及测绘图纸进行管理。值得一提的是,城市规划测绘的资料信息不能在网上进行直接传输。资料档案应当先由测绘中队获得,再将其定期更新拷贝至信息管理中心,从而导入数据服务器中。在导入oracle数据库时,历史资料应当以文件的形式导入,而新传入的资料应当以数据的形式导入,并使用arcgis对其进行管理[3]。

3.结束语

城市规划测绘综合信息系统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城市规划工作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城市规划测绘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加快了城市建设工作效率,有效推动了城市建设工作进程,同时刺激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测绘信息系统是将测绘工作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该系统的使用能够推动城市建设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工作,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对城市规划测绘信息系统存在的意义以及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为测绘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刘艳霞,樊文有,王勇华.基于数据中心架构的测绘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1,(04):67.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景观;生态学;运用

人们在对城市规划和管理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生态平衡需要良好的保持,而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正是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的城市建设。同时,景观生态学可以使得城市规划和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可以更好地对城市结构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建设的需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要求,合理确定城市的视觉容量。人们只有生活在绿色生态的城市中,才能对生活充满希望。

1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1.1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质量与评价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城市景观质量与价值的评价过程中。其中城市景观价值最主要的体现是城市是否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并且能够在长时间内与人类共同发展,在这种城市价值观念下,城市的各项指标是否达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标准、城市的结构是否标准以及城市建设是否科学和文明成为评价城市景观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对城市区域景观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基底理论对城市区域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看其是否符合城市基本功能要求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功能要求,确保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面积的科学性。其次,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理论对城市各条街道和公路等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对城市空间的密度和人群疏散等功能进行优化。另外,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还体现在景观边际效用理论应用方面,这是确保城市规划经济性和生态性协调统一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景观生态价值。

1.2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空间结构和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对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是在一定的城市空间环境内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构成了城市空间环境,其中城市生态环境又包括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区域环境以及区域整体环境三个主要层面,不论是哪一种城市空间环境,在城市规划管理中都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在城市环境中,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共同存在、和谐发展的。其次,人类要对自然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要实现城市景观的自然化和多样化,并且要对自然景观的原始形态进行合理的保护。另外,要注重城市环境的保护,如果发生了环境破坏问题要及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将城市环境破坏的影响降至最低。当前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成为城市空间环境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显得更加重要,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对城市空间环境划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效用,这对营造丰富的城市空间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3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是目前应用景观生态学较为成熟的领域。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在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的时候,要确保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性、美化性和经济性,这样不仅能够对城市进行绿化,增加城市中自然景观的范围,而且还能够起到美化城市景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效果。其次,景观生态学对城市绿地的空间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城市绿地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能够构建城市绿地系统景观,构建良好的城市绿地系统,进而为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格局的科学规划和优美城市空间环境的营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利用景观生态学还能够对城乡环境一体化,或者说促进城乡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途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景观生态的变化,不仅能够统筹城乡景观变化,而且还能够体现出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而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2景观生态学对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启示

景观生态学对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启示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首先,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注重保留地方性,要尊重原有的地域传统文化,要尽量的保持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然后再进行城市规划。其次,要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和节约自然成本,要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和消耗,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流、能流进行保护,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再利用。例如可以将过去废弃的工厂规划成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城市景观,通过场地的改变和修饰变废为宝。最后,在城市规划中要体现出自然性,高楼大厦的出现让城市渐渐失去了自然元素,自然元素的消失带来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注重自然过程的显露,在城市中增添绿色空间,形成城市生态系统,将人工栈道和自然野生植物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当前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质量评价、城市空间格局以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在未来,景观生态学能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促进城市环境优化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北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景观生态学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139.

[2]王华新,曲艳鹏.我国城市规划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174.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城市规划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1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简称为vr技术,它可以对城市中每一个阶段进行有效而又详细的分析与规划。它通过对现实生活环境中的现象,对未来人口在城市生活中的环境进行细致的描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对未来城市生活蓝图,对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城市的发展前景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的经济迅速发展,导致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有着更强烈的要求,管理者必须要把握好城市发展的动态,对城市未来发展有着超长预期性。管理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从各个方面对城市进行强有力的分析与规划,使城市在建筑、交通、人口、环境有着最合理的分配格局,使他们和平相处相互融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人们总任何一个角度来查看城市的规划效果,提高了城市管理的透明度,使人们增强作为社会主人翁精神,能够树立人们的责任心,积极参与到城市规划管理中来。

2 虚拟现实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猛增多,都大量的增加了城市的信息化数量。如果仅仅只是利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来规划城市,是不利于城市的发展的。城市信息量的快速增加,每一种现状都可能发生,这就要求着管理者要从城市的各个地方角度对城市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分析,因此,管理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城市中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管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人们能够直接的观看到管理者对城市发展进行的规划,有利于改变城市的内部结构,使城市的各项管理任务透明化,使群众树立强烈的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的参与城市规划管理当中来。

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网络信息化,对三维空间进行有效的操作与运用,能够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信息化数据。它可以对规划中的环境进行一定的展示,使管理者在对城市化管理中能够很好的避免出现的风险。

3 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1)虚拟现实技术它是主要在计算机的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当中三维图形的技术、仿真技术、显示技术等,通过对现实环境的分析,来形成一个虚拟但是逼真的感官世界。通过计算机中的显示技术,让人类进行查看与管理。

(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建立一种仿真的虚拟环境。这种环境是利用vr技术建立的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科学性的环境,它严格遵守现在环境下的真实数据,与当下的信息,而建立出城市未来的环境。群众可以在这种环境中任意的进行查看,甚至,可以在三维的环境中进行遨游,使人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三维图形中出现的一切物体进行修改。比如可以修改城市中的建筑高度,改变构建建筑的材料、建筑的颜色;对环境进行一定的改善,改变城市环境中的绿化程度,拓宽城市中的道路,增加城市中的人工河流等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只需要改变一下其中设立的信息数据就可以改变成我们所期望环境。这时,不仅可以使管理者能够更好的管理城市的发展,也大大的提高了规划管理的速度。这项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加快了设计者对城市环境的设计,也提高了他们在对城市进行修改的速度,同时,也为建设城市规划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成本。

(4)设计者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城市规划管理构建设计蓝图时,利用三维动态的效果,可以更好的展现自己所要表达的设计意图。如果设计者仅仅是利用平面图、效果图等等的传统的设计表现方式,不但使管理者以及公众不能够理解自己的设计理念,也使自己的设计意识付诸东流。虚拟现实技术是可以真实的展现设计者所设计的规划前景,展示了规划出来的效果,让城市管理者、工程开发商、技术人员以及群众更好的掌握城市未来的发展状态。

(5)自己所居住的环境一直是人类最为关心的话题。管理者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管理时,一定要保证规划的透明度。在设计师和管理者在对城市进行设计构想和管理城市发展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中利用视频输出制作多媒体宣传片,将这些多媒体资料进行一定的公开,提高项目的宣传力度,使群众能够了解城市发展的动态,树立群众的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让群众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 总结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需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城市中的环境与人类进行一定的统一,让他们共同进步。城市管理者和设计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城市的发展规划进行一定的展现,对促进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城市规划管理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城市的未来规划展示出来,让群众对规划有一定的了解,使群众更好的参与到城市管理中。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快了社会水平的发展速度。利用现代的先进技术,构建城市规划管理的发展蓝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cruz-neira c,sandin dj,defanti ta.surround-screen projection-based virtual reality: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ave. computer graphics proceeding,annual conference series,acm siggrsph . 1993

[2]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center for science,mathematics,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developing a digital national library for undergraduate science, mathematic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 . 1998

[3] 沈朝阳.大型体育场馆选址布点评价方法研究――以杭州奥体博览城选址布点为例[a]. 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园区规划)[c]. 2013

[4] 王亚男,韩仰君,谢水木,杨建敏,李若帆,李丹妮.成熟产业区用地更新与优化研究――以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a]. 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园区规划)[c].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