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导师总结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30 14:39:29

德育导师总结

德育导师总结范文篇1

1.1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1)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标:学校通过实现德育导师制,把德育任务分配到导师工作中,导师通过用心沟通,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以行导行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引导,集学业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为一体的全面德育教育工作。

(2)德育导师制的工作机制:为了德育导师制工作的顺利展开,需要建立学生档案和导师工作方案,建立总结汇报制度,建立家访联络工作安排,建立导师与学生定期开展交流的时间方案以及德育考评制度,保证导师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

(3)德育导师的制的考评方案:学校大力推行的德育导师制工作,需要高中各个年级和班级师生的全力配合。首先各个年级要组织每学期最少三次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德育导师制的汇报总结和专题研究会,把每个班开展德育导师制的相关材料上报,由政教处对每个班的情况进行考核,决定奖惩。每位教师每月至少一次找学生沟通,写好交流的主要话题,要有一定的文字材料为依据,非班主任可在年终考核得基准分五分,并且可以作为评优的先决条件。

1.2平望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1)学生分组实施步骤:首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试行,全体教师承担学生的德育导师。其次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协同班干部负责分组工作,按照个体差异,优化组合的原则,实现小组的编排。在编排过程应该注意,本小组内部既要有基础好成绩好的学生,还要有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且性格方面也应该均衡,男女比例应该达到一致。

(2)确立受导关系实施步骤:学生在进行分组后,教师抽签确定自己所负责的德育合作小组,并承担该组全部学生的德育导师。每个班的班主任负责向德育导师提交受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灯,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素材。

(3)导师工作职能:导师应该关注学生在思想、品德和行为等方面细节上的表现,帮助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行为导向。关心受导学生平时的学业情况和家庭情况,以及特长的发展等,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为受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安排课余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和兴趣小组,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波动,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调整。随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遇到的各种情况。

(4)考核方案: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考评。考评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年级组考评、导师考评和政教处考评。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规范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评选出优秀德育导师和学生给予表彰。

2.高中德育导师制的优点

德育导师制主要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在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需要帮助的制度。学校选择一批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和关心学生并且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教师贴近学生,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目的。德育导师制的重点是动员多方面的教师力量,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德育导师制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安排的导师将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导师和学生间实行双向选择。德育导师应该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同时对学生群进行指导,让学生觉得导师平易近人。总之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

3.结束语

德育导师总结范文篇2

1.高中德育管理的对策与方法

创造良好校园氛围环境是很容易对一个人的举止行为甚至思想产生影响的。学校作为学生离开家庭后的学习场所,学校的环境与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相关管理者一定要为建立一个校风良好的校园环境而做出实际的举措。首先可以在学生接触较多的宣传栏上定期讲述关于先进模范代表的事迹,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可以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也可以定期开展德育教育的讲座。总之,要使学校形成一股德育教育的风气。

2.加强课堂德育工作

学生除了在学校组织举行的各类活动中可以感受与学习到良好的品德,还有一部分知识的来源是在课堂上学习来的。课堂上的教育传输的是理论知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实施性,但是,理论知识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学生只有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后盾,在实践中才不会出现盲从以及错误的事情。另外,任课老师还要加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性与生动性,尽可能的在理论知识的传输中加入实例来向学生阐释道理,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知识,更好的理解。所以,学校一定要重视德育课堂的教育,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相关任课老师的水平,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

3.老师做好表率,以德育人

学生在学校所接触的是同龄人与老师,而学生往往将老师作为自己的表率。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因此,老师要每时每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教育学生时要以德服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向学生传达好的品德。在老师严于律己的时候,学校也要通过对老师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来提高老师的素质,这样,才能给学生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4.制定奖励制度,鼓励学生

学校一方面要教育学生的品德,另一方面也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措施,使学生有动力、有激情向好的方面学习。这里的鼓励措施针对的一方面是学生,一方面是班级。学校对于思想品德好、同时做过好人好事的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这种奖励对于鼓舞身边的同学是很有帮助的。此外,也要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奖励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可以在鼓励学生品德进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集体荣誉感也是德育工作中所要培养的。所以,制定以学生与以班级为单位的奖励制度是十分可行有效的。

5.结合学生家庭,共同教育

学校虽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仅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因素。学校的管理体系往往是很难衍生到家庭中的,但是也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了解学生的家庭,为家长提供教育方面的建议与指导,使家长能够更好的教育孩子。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表现情况,让家长可以根据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现在几种常见、特殊的家庭情况有:留守学生以及农民工子女。针对这两种典型的群体,学校要特别的关心与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如针对留守学生,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家庭教育,那么,老师以及学校就要弥补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多给学生像家一般的关爱与教育,使他们不会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在品德方面出现问题。针对农民工子女,由于他们身处异乡,缺少归属感,且极易由于经济上的差异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学校一定要注重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让他们融入集体,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高中德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影响是很大的,学校应该建立可行的、科学的德育管理体系,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家庭教育以及学生的特殊情况来进行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学生可以在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下健康成长。

作者:林进工作单位:福建省连江第二中学

第二篇

1.德育导师制的概述和理念

德育导师制的主要理念是,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业上的指导者、知识上的传播者更是德育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和研究者,学校要不断拓展德育渠道,在校外建立德育工作基地,及时聘请校外辅导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让学校成为家长放心孩子依赖的教育环境。

2.高中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案例分析

2.1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1)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标:学校通过实现德育导师制,把德育任务分配到导师工作中,导师通过用心沟通,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以行导行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引导,集学业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为一体的全面德育教育工作。

(2)德育导师制的工作机制:为了德育导师制工作的顺利展开,需要建立学生档案和导师工作方案,建立总结汇报制度,建立家访联络工作安排,建立导师与学生定期开展交流的时间方案以及德育考评制度,保证导师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

(3)德育导师的制的考评方案:学校大力推行的德育导师制工作,需要高中各个年级和班级师生的全力配合。首先各个年级要组织每学期最少三次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德育导师制的汇报总结和专题研究会,把每个班开展德育导师制的相关材料上报,由政教处对每个班的情况进行考核,决定奖惩。每位教师每月至少一次找学生沟通,写好交流的主要话题,要有一定的文字材料为依据,非班主任可在年终考核得基准分五分,并且可以作为评优的先决条件。

2.2平望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1)学生分组实施步骤:首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试行,全体教师承担学生的德育导师。其次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协同班干部负责分组工作,按照个体差异,优化组合的原则,实现小组的编排。在编排过程应该注意,本小组内部既要有基础好成绩好的学生,还要有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且性格方面也应该均衡,男女比例应该达到一致。

(2)确立受导关系实施步骤:学生在进行分组后,教师抽签确定自己所负责的德育合作小组,并承担该组全部学生的德育导师。每个班的班主任负责向德育导师提交受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灯,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素材。

(3)导师工作职能:导师应该关注学生在思想、品德和行为等方面细节上的表现,帮助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行为导向。关心受导学生平时的学业情况和家庭情况,以及特长的发展等,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为受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安排课余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和兴趣小组,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波动,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调整。随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遇到的各种情况。

(4)考核方案: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考评。考评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年级组考评、导师考评和政教处考评。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规范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评选出优秀德育导师和学生给予表彰。

3.高中德育导师制的优点

德育导师制主要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在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需要帮助的制度。学校选择一批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和关心学生并且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教师贴近学生,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目的。德育导师制的重点是动员多方面的教师力量,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德育导师制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安排的导师将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导师和学生间实行双向选择。德育导师应该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同时对学生群进行指导,让学生觉得导师平易近人。总之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

4.结束语

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管理模式,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更人性化和亲情化的教育初衷,对教师而言更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契机。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新的挑战和问题,学校要善于总结经验,并且要大胆尝试,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让师生共同参与,实现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德育导师制的育人功能。

作者:张华健工作单位:江苏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

第三篇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中指出,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及质量,不仅要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做出有效的教育,还要对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思想品质教育、纪律教育,强调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兴衰的关键,且高度评价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实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主要方针,积极研究及分析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教师和学校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二、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内容匾乏。在对本班进行德育教育的实际中笔者发现,德育的教材脱离实际,其教学内容多是一些人生的大道理,缺乏趣味性,也没有对生活的融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无法精神集中,也没能对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做出积极地反应、回答。在实际的问题中,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关注和行为做出改变的内容少之又少,贴近高中生活实际的案例更是成了稀有物品,很难找出可以涉及社会热门话题、热点新闻的案例内容。对于这种匾乏内容的德育教材,学生无法对其产生兴趣,就更别说达到教育目标,起到“育人”的效果了。

2.德育方式单一。在对德育教育的实践中笔者还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不仅忽视了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促进学生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善恶分析、价值观、道德观的直接授教。讨论课,也变成了学生之间的“课间休息”,只有少数学生进行发言,难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在德育课上的主要工具是德育教材、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其主要的教育地点是课堂。德育课的教学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教师用严肃的态度步上讲台,在学生正襟危坐、沉默寡言的教学气氛下进行,就算展开德育实践课,教师也只是出于形式,没有得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3.德育考核流于形式。在当前,各个高中学校依旧以应试教育的观念进行教学,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方针,受高考和招生制度的影响,学校对德育课的授教完全以考试为中心,学生为考试而学,大部分的学校及教师都把德育教育进行系统化、应试化、按每个考核所需内容让学生进行吸收,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于学生,把德育变成单纯的考试知识点来迎接考核的需要。学校在对学生的德育的评估在措施、制度、条件等方面都没有一套可行的规范制度,使得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变得无章可循。

三、高中德育教育采取的措施

1.改良德育的教育模式及方法,提高德育教学成效有效途径。在高中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制造、利用环境、情景的氛围来融入教学,可用情境教学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模拟富有一定感情情绪的场景。如在本班中,教师把学生带到英雄纪念馆中参观历史英雄的雄姿,在过程中以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现身述说,让学生从中体会其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让学生的道德思想升华。

2.加强对德育教材的改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的教材也应适时地更新,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德育教材,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授优良的德育思想观念,进而保障德育的教育质量。提高我国德育领域的规范化,因地适宜,制定一些与本土有着实际联系的家长、学校、乡土、人际交往、美德等一系列教材,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使德育教育变得既有特色又有意义。在高中阶段,德育的教育变得更加迫切,德育教材的内容应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品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涵盖,从而令学生对社会有着正面的认识。

德育导师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普通高中;德育;导师制;生涯规划;制度育人

通过对一所普通高中学校的调研发现,该校高一学生缺乏自信和归属感,自我调控能力较差;高二学生缺乏合作共进意识,规则意识淡薄,道德观念模糊;高三学生缺乏前期学业规划,不能面对挫折,情绪低落、焦虑,对人生感到迷茫。这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阳光自信、学习上能同舟共济、行动上能自我控制、情绪上会自主调整、心中有学校荣誉感、为人上自尊自爱、精神上自立自强、困境中积极应对,从而绽放生命的光彩,德育活动应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并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使内容与目标相一致、途径与目的相吻合。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认真反思并明确职责,在此基础上设计方案、选择策略,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此,应通过构建德育制度来推进德育实践,提高德育实效。

一、队伍建设推进德育实践

学校应整合德育工作队伍,设立德育处,下设学生发展中心(负责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生活指导等工作),人员包括1位德育处主任、3位德育处副主任(分别负责各年段德育工作),1位团委书记、1位团委副书记,1位心理咨询师、1位职业规划师、1位专职生活辅导员,共八人。1.德育处主任工作职责。德育主任工作职责包括:与校长一起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制定并实施德育计划,定期反思总结;部署阶段性工作,做好每月改进小结,并上报一周安排;协助校长选配各年段首席导师,审批首席导师计划,给导师提供培训和指导;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策略,及时处理学生违纪事件,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而不是简单地将违纪情况记录在档案里;定期召开首席导师会议,做好学生的品德测评和评优工作;落实困难学生的经济补助和结对助学;协调团委、学生会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协助学生发展中心做好生涯规划及学生心理疏导等相关工作;努力争取校外教育机构和有关部门的配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团委书记工作职责。团委书记工作职责包括: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计划,负责评比总结;与各处密切配合,负责社团活动,加强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每年组织一次“团代会”和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选举新的团委干部,并进行培训和指导,切实提升团员整体素质;通过中学业余党校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宣传、大型活动组织、升旗仪式、各班团支书管理等工作。3.德育处副主任职责德育处副主任职责包括:开展年段学生思想教育和主题班会活动;安排教师值周、在校生统计、校园卫生(如卫生服务站、卫生责任区、大扫除及值周班等)、红十字、全校家访、全体班干部培训等工作;做好会议记录和年级段首席导师考核。

二、全员育人推进德育实践

为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强化全员育人的责任感,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应突出德育的核心地位,构建“教学治理与德育建设一体化”的联动机制。根据国家规范性文件和地方实施意见,制定导师制方案,提高学生的自主、自治、自理能力;建立由校长任组长,各年段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校办、德育处、教务处、各年级负责人为组员的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主要由德育处负责。学校要积极探索在体验中成长、在实践中发展的德育机制。1.导师工作职责与待遇。(1)导师工作职责导师工作职责包括:管理学生,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指导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文明素养;每周与结对的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谈话,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情绪变化情况,适时帮助学生转变态度,纠正不良行为,为学生的善行引航;发现严重问题时,及时与其他任课教师、家长交流与协商帮教策略,实现有针对性的教育,并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鼓励学生发展合理的个性特长,支持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增强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此外,导师要协助首席导师策划、组织、实施班级重要事务工作,并要有较强的补位意识。(2)首席导师的其他职责首席导师还负责行政班学生和导师的结对,牵头制定班级目标、班级公约、班级日常管理细则(如班干部岗位职责、课代表工作职责、班级常规要求等),统筹安排班级参加大型活动;召集行政班导师团队定期召开思想分析会,及时分析整理班级情况,提出加强班级管理的措施,构建起和谐、合作、锐意进取的导师团队;做好学生基本情况登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把相关信息输入学生的个人电子档案。(3)导师工作津贴待遇首席导师享受常规班主任津贴,非首席导师享受首席导师1/3或1/4的津贴。2.导师具体工作制度。导师应每月与结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入谈心,督促学生制订下个月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应对措施。重点关注单亲、重组、挂靠家庭的学生,指导家庭教育,并要特别关心孤儿。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取得的成就,并鼓励学生将自己在思想、学习、心理、交往等方面的困惑说出来,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学校应定期召开导师案例交流会,组织导师探究特殊问题,“切片会诊”疑难问题,汇总交流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导师参加各种观摩学习和培训,增强“实战”能力。3.导师考核评价制度。学校对导师进行公开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确定导师津贴标准的重要依据。并且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定、职务工资等级晋升中,对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倾斜。

三、全程育人推进德育实践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涯规划对个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更为凸显。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对大学的情况也所知甚少,这就迫切需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贯彻选择性教育思想,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本质需求,有助于学生为未来的生涯发展做好准备,增强生涯奋斗的动力和自觉成长意识;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导人们认识到每个人的人生之路可以有不同的走向,兴趣不同、能力各异,从而不再过于关注升学率。因此,结合区域特点和学校特色,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生涯规划制度是不可或缺的。1.生涯规划教育原则。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关乎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的人生指导,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生涯教育主体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任务角色,辅导学生开展自我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调适、决策和执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建构意识,让学生自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二是全面生涯教育原则。将生涯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有机渗入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到实践活动中。三是生涯教育渐进原则。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地开展系列活动。2.生涯规划整体设计。生涯规划包括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两部分。学业规划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学业水平、专业倾向、生涯发展意向,科学合理地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修习计划;职业规划是学生对自我未来生涯发展做出较为全面的设想和计划。学校可实施“一体两翼”课程,以各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面渗透为主体依托,以辅导讲座和实践活动为两翼。(1)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呈现,有机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将有关的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学科教学课程谱系之中,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例如,英语教材中就有很多与职业教育相关的素材,在“奥林匹克”一课中,在不影响课时目标达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引入深受学生喜爱的李娜、姚明等职业运动员的事迹,让学生讨论成功的职业运动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又如,教学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科专业素养是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法宝,感悟努力学习和良好的道德素养对实现自己理想的重要性。(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门开设生涯导向课,设立“知己、知彼、选择”三个方面的理论学习内容。“知己”内容是生涯导向课的基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在“知己”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会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的方法,掌握有效的沟通技能;唤醒自我生涯规划意识,明确自己的升学意愿,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借助职业倾向测试,了解自己的职业偏好,将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涯发展联系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科学学习必修、选修课程,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在“知彼”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将了解各种职业及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进一步认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领域,了解该领域对学识、能力和特质的要求;查询自己感兴趣的大学,了解大学的科系、专业设置和招生要求;了解社会职业需求、专业发展趋向和人才市场需求。在“选择”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将明确专业性向,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结合家长、教师的建议,初步选择适合的大学科系,明确高考选考科目,合理制订个人修习计划,并根据各阶段的变化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提升自己的生涯管理能力和行动力。(3)生涯讲座和实践活动辅助学校可以整合有用资源,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举办包括理论指导、生涯人物、学长大学、大学专业、心理问题、青年励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的系列讲座。而在让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学校可以依托选修活动课、社团活动和职业体验馆,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促进其知行合一。例如,组织学生参观职业体验馆,让学生体验不同职业,加深职业要求等规则的认识,调动全感官参与体验,思考和领悟不同职业的特点,发现自己的专业倾向。组织学生参加职业培训课程,让学生融入训练项目,增长职业见识,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勇于拼搏、超越自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任务完成的不同阶段进行团队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感恩意识与奉献精神,并让学生学会理解、信任、尊重他人。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高校、职业高中、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励志远足、野营活动、素质拓展训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潜能并增强意志品质与身体素质。走进军营、走向自然,感悟生活、净化心灵,只要学生留心身边的一切,就会发现学习和生活处处充满奥妙和智慧。3.生涯规划保障措施学校要保障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如:学校建设以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的专业教师队伍和导师群,定期开展轮流培训;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并设立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学校学生发展中心负责协调各部门,科学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

四、全面育人推进德育实践

德育导师总结范文篇4

在问及“造成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时,有68.5%的学生回答是“基础差”“智力差”;在回答“是否有信心成为自己所学专业里的行家里手”这一问题时,选择“信心不足”或“毫无信心”的学生竟达74%。这反映出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接纳,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和失落感比较严重。在此学习心态中,不少中职生由厌学而致厌校,对学校没有归属感,在生活习惯上表现为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有的还染上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早恋的学生也占了一定比例。面对这样的情形,德育导师制更凸显了它的价值:“德育导师制的实施,实现了全员育人的新局面。充分挖掘了教育群体的潜在力量,改变过去辅导员孤军作战、单一的德育模式,由于课任教师与家长的加入,扩大了教育者的范围,加大了教育力度,增强了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4]

二、中职学校践行德育导师制的现状

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全省中小学生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至今已有九年。学校对德育导师制的重视程度不一,效果也有差别。我省德育导师制开展较早的属长兴中学,已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在对长兴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践进行调研后认为:“德育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具体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作为‘导师’的任课教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理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5]与之不同的是,还有一些学校仍处于尝试阶段,没有作深入实践。笔者所在县的职业学校推行“德育导师制”已有三年,积聚了一定的经验,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学校推行德育导师制历经三个阶段:一是筹备阶段。由德育安全处着手准备,先在教职工大会上动员,再由各班主任根据需要列出受导学生的名单,分给各任课老师。原则上受导对象为所谓的“后进生”———学习能力、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上存在问题的学生,每个德育导师负责一至三名学生。二是施导阶段,学校发放德育导师及受导学生的记录表,用于平时交流时填写,学期结束上交学校。三是考核阶段,将平日要求施导教师与受导学生记录的谈话表及相关材料作为考核依据,纳入学期或学年德育考核。实践下来,效果不很理想。据笔者调查,在实施初期,教师“每周与受导学生交流一次”的占45%,“两至三周一次”的为30%;后来就迅速减少,有的甚至一个月不与学生交流一次。学期结束前,有的德育导师一次性填完表格上交即完事,有的干脆没交。在考核方面,学校考核过于笼统,缺乏评价的操作性,缺乏过程性考核制度,大多德育导师由开始的一点“勤”,演变为后来的形式主义。学校整个德育导师制的实践可谓“浅尝辄止”。师生对“德育导师制”总体上满意程度较低。

三、中职学校在德育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中职学校中推行的“德育导师制”,让更多的教师关心、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与学习,有助于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新格局。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一)定位不准:应明确自身角色

角色定位是角色执行的前提,模糊的角色定位只能带来行动上的不自觉,以致效果受损。一些中职学校对德育导师的角色没有形成统一的认同,以致产生了各自为阵、随意施导的现象。有的教师因为教学任务重,就对受导者予以一点学习上的鼓励就算是德育导师施导的全部内容了;有的教师在自己空闲时,叫来受导学生,随意聊一通话,算是尽上导师的职责;有的教师纯粹从经济上关心,受导学生缺乏生活费,慷慨地拿出钱借给对方就算完事。如此种种,都是对德育导师制职责的片面解读。笔者以为,德育导师制首先需要在概念上加以明晰:教师担任学生德育方面的导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职责,其角色应是“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学习上的辅导者、物质上的求助者、心理上的疏导者与学习上的指导者”,其中“,思想上的引导者”与“心理上的疏导者”是主要角色。同时,德育导师制不能代替德育安全处与班主任的职责,中职学校应采用以班主任工作为主、德育导师制为辅的多元德育模式。

(二)准备不实:应满足培训需要

学校推行德育导师制首先就要让德育导师对自身的职责、德育的任务及方法有充分的了解。笔者所在的学校没有实施这个准备阶段,德育导师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仓促地接受“导师”的身份与使命,效果自然就不理想。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开展德育导师制前需要培训的”占95%,说明绝大多数教师需要并希望学校能组织相关的培训,学校或师资培训机构可以把德育导师的培训作为一个新的培训项目。与德育导师制相关的培训主要涉及两大内容。一是开展学校相关工作负责人的培训,学校要预先提供制度保障,如档案制度、学生家访制度、谈心与记录制度、会诊制度等。这些制度需要在“德育导师制”开展前预先设置,否则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工作成效。二是开展德育导师的培训,以理论学习、专题讨论、模拟实践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技巧。这样的培训可以贯穿在“德育导师制”实行的整个过程中。

(三)教育不当:应尊重学生心理需求

德育导师制工作的核心与落脚点是学生的实际需求,包括思想上的矛盾、心理上的困惑、行为习惯上的偏差等。在具体的实践中,教育不当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沿袭旧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德育导师制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把他们看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去呵护、去赞美、去矫正,让学生的生命在发展的过程中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德育不再是板着面孔的说教,而是朋友式的推心置腹,亲人般的亲切自然”[6]。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生命关怀,至少是心理关注,所以应该基于学生的需要去倾听,但在与受导学生交流中笔者发现,学生反映最多的是教师的道德优越性,这容易使他们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如有个德育导师第一次把受导对象叫来,简略地询问了对方学习生活的情况后,就请学生在“受导学生手册”中填写谈话记录内容。这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里不听话的人”或“有些不良习惯,被人当作另类学生,而且被询问一些隐私”。可见,德育导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心理,特别是对方的隐秘,教育方式不能居高临下地说教,而应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二是忽视学生心理层面的需求。相对传统的德育,德育导师制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关注。据调查,笔者所在县的职业学校,有60%的教师认为“德育导师最基本的任务是给予学生心理疏导”。中职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及行为不完全是道德问题,更为主要的可能是心理问题。德育工作的核心不是知识性地说教,而是一种情绪的感染与交流。忽视对方的心理需求是造成“德育导师制”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

(四)评价不全:应落实德育实效

德育导师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德育导师;角色困境;原因

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育才,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要强调专业理论教育和技能训练,更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进行分析,教材、教师以及教学方法是三大影响因素,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关注这三大要素对思政教育的具体影响,并进行积极的教学调整和优化。思政教育还有德育的目的,因此思政教课老师还要充当德育教师角色。对思政课老师的德育教师角色扮演进行分析,发现有不少老师面临诸多困境,这影响了思政教育实践中的德育工作推进。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老师面临的德育导师角色困境并挖掘导致困境的原因,同时讨论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德育导师的角色困境

对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德育导师的角色困境做分析,对全面分析思政课教师在目前德育教育实践中的具体现状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结合目前的实践进行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德育导师的角色困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角色冲突频繁

结合实践进行分析会发现,在角色丛存在的情况下,个体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面对不同的、甚至是相悖的角色期望,这种情况会使角色内部或者是角色之间出现频繁的矛盾或者是对立的情况,即角色冲突[1]。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的职业相比存在着特殊性,尤其是德育导师这个角色,其特殊性更加显著,所以在履行角色职责的时候,老师需要对自身的角色内容和责任等进行协调。可是在实践中,老师面临着诸多角色无法协调的情况,存在着非常显著的角色冲突困境。就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德育导师角色冲突来看,其主要表现为朋友角色与教育者角色的冲突、社会代表者角色与同事角色之间的冲突,或者是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冲突。

(二)角色关系紧张

角色关系紧张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德育导师的主要角色困境表现形式之一。就社会个体而言,其在与角色伙伴的互动过程中会分别与不同的对象构建人际关系,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特定角色。就高校思政课教师德育导师角色分析来看,最为普遍的体现是师生关系[2]。因为教师本身的思想观念、角色地位以及价值取向等与学生存在差异,所以在师生沟通方面,老师与学生会有比较多的分歧。这些分歧会造成老师和学生之间情感、情绪或者是思想等方面的隔阂。简言之,师生关系紧张是目前教学实践中需要重点强调的问题。

(三)角色差距明显

对高校思政课老师德育教师导师这个角色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会发现,角色差距显著也是非常突出的角色困境表现。受主观认知的影响,不少学生在自己的心目中会勾画理想型的教师,即塑造符合自己一切要求的老师形象。但是从社会个体的角度进行分析,老师是独立的个体,其有自己的思想和特质,有自己的坚持、也有自己的缺陷,所以老师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3]。如果学生以自身的认知去想象老师,那么理想角色与现实角色势必会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会让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受到影响。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表现,这种比较会显现出差距,而在差距面前,老师会有比较大的压力或者是不适。简言之,明显的角色差距是目前高校思政课老师作为德育导师所面临的主要角色困境之一。

(四)角色压力巨大

思政课老师作为德育导师,其主要的角色任务是通过教化或者是引导来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品质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情操。在具体的工作中,老师会面临多方面的压力,比如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老师需要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需要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4];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老师需要满足学生的相应学习要求;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老师需要承担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简单来讲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老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多种角色的共同责任积累会让老师面临巨大的压力。

(五)角色技能不足

就高校思政课教师德育导师的角色困境来看,技能不足也是其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所谓的技能不足主要指的是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基于教育教学的具体要求对教学课堂进行科学设计,要合理组织和落实教学措施,全面提升教学实际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因为受专业能力的限制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与预期的目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这主要归结于老师自身的教学技能与经验不足。

二、导致角色困境的原因分析

结合目前的分析发现,作为德育导师,高校思政老师所面临的角色困境是非常显著的。亟须高校在实践中积极改变。当然,要真正改变现状,必须要掌握导致角色困境的具体原因。结合目前的资料,导致角色困境的具体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方面的原因是导致角色困境的重要原因。社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3个:1.社会价值观的嬗变。现阶段我国正在经历社会转型,而且多元文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社会意识形态结构不断丰富且呈现多元化特点,新旧价值观念以及中外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普遍性碰撞,这使得社会成员在行为导向方面存在着多重矛盾[5]。就目前的分析来看,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对社会个体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不管是作为德育导师的思政课教师,还是接受思政教育的学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教学改革的冲击。在社会环境大变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国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使得教学目标、方向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面前,老师需要不断适应社会,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因此其在教学实践中会面临角色困境。3.社会角色定势的制约。现实中的人们对高校教师有较为固化的看法,这种看法突出了“高校教师”这个特点,但是却忽略了社会个体的独立性与普遍性,所以社会对特殊角色形成了固定的认知,这种认知会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压力,从而使角色面临困境。

(二)高校内部的原因

导致角色困境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高校内部的原因。高校内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的教育机制不够完善。高校教师是教育工作实施中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校需要针对教师的具体需要做针对性的培养,提升教师水平。目前高校在教师培育方面的思考不够全面,教师培育机制等还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因此在教师培育的过程中难以实现系统性、长期性、稳定性发展,这种情况会导致老师的成长受限,在角色价值发挥的过程中会面临困境[6]。2.教育评价存在着明显的偏差。结合目前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可知,教育评价对老师的积极性调动以及对老师的成长有显著的价值,要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具体需要制订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并强调积极落实,这样,教师自身的成长与进步效果才会更加突出。然而目前的评价存在明显偏差,因此其价值发挥相对较弱。

(三)老师自身的原因

思政课教师在德育导师的角色作用发挥过程中出现角色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老师自身存在着问题。就老师自身的原因分析来看,其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自我效能感低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很多老师为青年老师,这些老师在教育岗位上的时间短,经验不足,且其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理想主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面对困难会产生对自身的质疑,这种情况会导致老师自身的负面情绪增长,进而导致自身出现效能低化的情况[7]。2.职业信念淡化。职业信念对老师的影响是显著的,其决定着老师对教师这个岗位的热爱程度以及自身工作的积极性。现阶段,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老师的职业信念等受到了影响,所以其在履行角色任务的时候会出现问题。3.文化倾向私化。对现阶段的教师行为进行分析会发现其文化倾向表现出了明显的私化,这种情况会影响老师的具体行为以及思维方式等,最终造成角色价值发挥过程中的困境问题。

三、改变困境局面的措施分析

结合上述的具体分析可知,思政教育在目前的高校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落实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现实价值有显著的意义。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教育实践中非常重要的要素,承担着德育的重要价值,为了让思政课老师在德育导师的角色价值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实践中需要开展以下工作:第一,需要对学校的育人体制以及教师考评体系等进行完善。老师在高校中从事教育工作,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基于此,学校需要基于老师的不同需求完善育人机制,比如在思政课老师的培育中,需要基于思政课老师的具体角色发挥,比如德育导师角色、思想价值引领角色等制订完善的教师培育机制,以此实现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提升与成长[8]。同时,学校还需要积极进行教学考评工作体系的完善,通过体系完善加强对老师的考评,为老师的进步提供参考,这样,老师在角色价值发挥的过程中,自身面临的角色困境会显著减弱。第二,需要强调老师的培育工作,主要是强化针对老师的专业性培训,使老师自身的专业教学理论获得显著提升,同时实现专业教学技能的明显提高。不仅如此,还需要对老师进行文化熏陶等方面的工作,这样,老师自身的能力会显著增强,在社会实践中能够从更多的层面进行自身的角色定位考虑[9]。在多元思考自身角色和价值的基础上,老师自身面临角色困境的情况会有显著好转。

四、结论

德育导师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学术不端;立德树人;职责;制度机制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一、当前高校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导师德育理性认知不足。当前,研究生导师在德育内容和责任范围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和分歧,一方面,德育责任范围边界划分模糊不清。研究生育人工作需要导师、思想政治教师和学校等多方负责,形成合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方职责存在交叉和界限不清的现象,使导师的德育方面优势不能凸显。另外,导师自身面临教学、科研和职称等方面的压力,容易忽略职责交叉的部分,导致出现研究生德育方面的“职责冲突”和“责任真空”等现象,因此导师对德育理性认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职责的实地落实。导师对德育范围的认识,除参考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外,主要来自于对自身和研究生德育主体间的责任比较。一方面,研究生导师要不断加强系统理论学习,提高自身培养研究生德育的能力;此外,研究生导师应深入了解我国研究生教育宗旨所在,目标是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和怎样培养研究生等问题,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承担德育工作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再者,思想政治教师通过系列课程对研究生进行德育教育,但一般在研一阶段,之后的德育教育基本来源于导师的指导。然而,导师的时间存在碎片化,内容上也很难与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对接,导致德育教育的持续性较差[1]。(二)部分导师的育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北宋政治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充分体现了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育人与育才两者相统一的过程[2]。然而,在实际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育德过程周期长,具有复杂性,且效果潜隐,往往会出现避重就轻的现象,忽略育德的方面。相对于育德,育才有着外显的特征,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成效,研究生导师对学生育才的培养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育才的周期相对较短,且可量化,通过导师短时间的指导和研究生的多加练习,就能达到一定的技能,保障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毕业。造成有的导师只注重对学生育才,不注重育德。片面追求发所谓的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急功近利,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甚至发生论文抄袭现象[3]。(三)部分导师的责任心不够强,对学生存在放任不管的情况。部分导师没有把足够的时间用在研究生的启发和指导,对学生的研究进度不进行定期的督促,学生有问题时得不到导师的及时指导,导师对学生存在放任不管的情况,有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尤其是对心理上、思想上有问题的学生,不应该歧视或者态度冷漠,应该多拿出时间给予关心,进行正确引导。导师与研究生的互动交流是导师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措施和关键方式,要以沟通交流为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导师要努力营造开放、信任和支持的交流氛围,打造关怀、对话、探究的沟通环境。在互动交流中,不仅要了解研究生的研究进展和指导迷津,还要关心研究生的生活及身心健康,保护其合法权益,分析其困惑,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解决困难[4]。(四)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导师奖惩与激励机制有待真正落实。客观来说,学校虽然制定了导师选拔机制、聘任机制、考核机制、奖惩与激励措施等,但还不够完善,没有真正从体制机制上保障研究生导师善于、勤于和乐于指导学生,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评价督导奖惩的有效方法。在导师或研究生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制度机制上的保障。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机制措施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导师对招生研究生的积极性不高。

二、提高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之举措

江苏海洋大学(原淮海工学院)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从课程与教学环节、学位论文指导、评审与答辩环节、导师聘任环节、教学质量评估环节、学术道德与学术管理环节均建立了常态化的制度文件,对导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均指出了较为详细、具体的要求[5]。主要的制度文件如下:《淮海工学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淮海工学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基本要求及考核工作规定》《淮海工学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基本要求及考核工作规定》《淮海工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及管理工作规定》《淮海工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工作的规定》《淮海工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的规定》《淮海工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细则》《淮海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淮海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暂行办法》《淮海工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规定》《淮海工学院研究生教学检查实施办法》《淮海工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学生满意度评价实施办法》《淮海工学院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淮海工学院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处理办法》(一)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导师育人技能。学校建立了省、校、学位点三级导师培训体系,导师队伍培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学校选派骨干导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导师研修、培训,熟悉基本政策、基本要求和基本流程、听取专家经验介绍。校研究生处负责导师校内培训,组织导师学习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的管理业务训练。本学位授权点组织导师开展业务学习,聘请校外对口专业的优秀指导教师传经送宝。常态化的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二)开展专项评比,增强导师育人意识。学院拟开展评选我最喜爱的研究生导师活动,对于加强导师工作经验分享和交流、加强师德建设、更好地引领研究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校园app,由全校研究生进行线上投票,在此基础上,加入现场评委打分,对导师的优秀事迹进行集中展示和广泛宣传,营造积极和良好的尊师重教、教书育人的融洽氛围。通过先进个人的评选,树立其示范作用,增强导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三)建立协同机制,形成导师育人合力。为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学培养的有机结合,学院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与导师工作的协调机制,思政教师参加导师课题组会、办公室定期走访[6]。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研究生导师要注重研究生培养的全面性,在专业方面加强指导的同时,也要在思想政治、为人处事和身心健康方面多加引导和培养,把德育工作细化到日常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四)要完善导师的选聘制度为了进一步健全导师责权机制,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理念,提高研究生的培养水平,近年来学校制订了分别制定了《淮海工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规定》、《淮海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暂行办法》等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凡不符合导师遴选条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或未履行导师工作者,自动失去下一学年的研究生招生资格。

三、总结

本文从近年高校研究生和导师的学术不端行为出发,指出了导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职责及重要意义。从导师德育理性认知方面、育德水平方面、导师的责任心方面以及制度机制的完善四个方面剖析了当前高校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给出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之举措。

参考文献

[1]柳礼泉,王俊玲.立德树人视域下研究生导师德育自觉的提升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2):108-112.

[2]刘志,韩雪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需要突破的三重瓶颈[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5):14-17.

[3]袁进霞.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81-82.

德育导师总结范文篇7

一、构建德育管理体制,落实德育队伍建设

(一)健全管理机制以“以德修身、以技立业”的办学思想为指导,我们诸暨市职教中心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建立了一套严密而科学的管理制度,实行校长负责领导的三级管理:校长室———学生处、学部———班主任。从校长到职工、从门卫到生活管理老师、从校车司机到食堂管理员,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形成了一种教职员工人人参与、层层落入的工作机制。

1.全员育人导师制根据“育人至上,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我们实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其具体办法是:(1)由学部长统一协调,征求班主任意见,各任课教师根据本人任教班级及各班实际,分别选定4-5名学生(2-3名“差生”,1名中等生,1名优生)进行“学习帮扶”、“思想帮扶”、“心理解惑”,做学生的导师。每名导师每周至少与所带学生各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方法、心理解惑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和设想。(2)各学部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袋,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谈话时间、地点、谈话主题以及谈话人的感受)。德育处通过导师的谈话育人材料,对该导师的评价,以及学生思想状况、学业成绩的变化等项目对导师进行量化考核,教务处把该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工作中去。“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尖学生同样重要”,这是我们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共同认识。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使教师自觉地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接触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受到充分的关注和尊重,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个体健康和谐地发展。

2.新生军训制学校要求新生入学后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这个军训是融军事训练、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主题班会召开以及教唱革命歌曲、看爱国影片、学做新式体操等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训练。每期军训结束后,各班要进行成果展示并评奖。这一制度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团体的凝聚力,促进了学生对学校和班级的热爱。

3.学部责任制学部责任制要求各学部教职员工,在校内外遇上学生权益受侵犯时,或学生违纪违规时,不管你是不是这名学生的班主任,也不管你有没有教过这名学生,都负有处理该事件的责任。否则你的师德考核便会受到影响,而这将直接影响到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各学部的考核。

4.指导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我校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学校的制度中,有关学生管理的内容,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建立了学生干部参与班级卫生和纪律监督的制度,每天由学生干部到各班,对班级纪律、卫生质量和晨读进行检查与督促,并给予考核。

(二)紧抓师德队伍建设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第一线,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包含着道德信息。为保证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我们学校很重视抓德育队伍的建设,建立了一套切合实际的激励和考核教师师德师风的机制。为了强化过程监督,学校还建立了行政值周领导巡查督查制度,并要求教师自觉接受领导与学生的监督。同时,选拔和鼓励德才兼优、业务过硬、工作热情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学部团支书,并要求班主任、团支书认真上好每一节班会、团会,教务处对教师的教案进行每月检查,教案要体现实效性和针对性,没有教案不能进课堂。除此以外,学校还经常以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活动为载体,推介高级德育先进个人、家长满意教师等事例,感召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二、以校园主阵地为主体、实现环境的德育渗透

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纯净浓厚的文化氛围对他们思想道德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此,我们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促进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抓住第一课堂,改革教材教法设置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通过学生自我形象设计课程、社会服务课程、组织管理课程、心理辅导课程、理论学习课程的设置,发展他们服务社会与集体的意识与能力,并逐步形成以德育课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改变为龙头,班团队课为主阵地,相关学科德育渗透为补充,每个月的德育主题分解、细化、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德育教育链条。

2.利用好第二课堂、开辟好第三课堂乃至第四课堂,寓教于乐通过升旗仪式、专题讲座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和谐共处的能力。近年来我们全校性地开展了“远离,珍爱生命”、“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校园巾帼建功”等知识讲座。并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网络、电影电视等途径进行隐性宣传,拓展活动新途径。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歌曲演唱比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音乐、舞蹈、体育达到完美的结合,形成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3.净化校园内外文化氛围,营造优良育人环境实施了“校园净化工程”:一是通过主题团队活动,对未成年人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认清不法出版物和不良活动场所对自身成长的巨大危害。二是发挥团队组织的模范作用,动员共青团员、建党积极分子自觉远离有害出版物和不良场所,主动检举和上交不良出版物。与此同时,学校努力赋予校园内部以优美的环境,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学校采取多种筹资渠道,新修了设施一流的学生食堂、实验楼、学生公寓、图书馆。走进校门,规范的校园布局和随处可见的绿色植被使整个校园处处呈现一派洁净舒适、明朗清新、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德修身、以技立业”的校训令人振奋。校园信息厅里的宣传栏、黑板报及时反映着校内外、国内外的新闻大事。班级宣传栏的布置各具特色,内容广泛、主题鲜明、富有情趣,学生能根据班级的特点,自己设想、编辑、组稿。清净、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会无声地对学生们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到熏陶和渗透作用。

三、构建全覆盖式社会化教育网络

在思想道德建设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要在职校学生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最适宜的方法就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而要用真理和真情来说服学生、打动学生就必须密切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的联系,使之形成一股推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合力。

(一)家庭教育方面

1.时刻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的点点滴滴,我们都与家长及时保持联系,请家长来校参与学生的教育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同时,通过创办《家教园地》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育人方法,向家长宣传介绍为人父母应有良好表率作用等,提高了家长管教子女的水平,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创造了较好的家庭环境。

2.定时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了解做父母的辛劳,懂得感恩图报。我们定时欢迎家长到校到班进行心得交流,让学生体味父母的疾苦,这已成为我校的常规。通过这些措施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二)社会力量方面

1.充分利用好学校周边的教育阵地。把“张秋人烈士陵园”作为学生的第二活动课堂。

2.邀请社会人士对学生进行教育。邀请“关公委”等德才兼备、有责任心的老干部、老教师、老红军、老党员、老专家对未成年人搞讲座,作报告,讲故事,他们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增添了鲜活的内容。此外,我们还聘请城西派出所的副所长担任我们的法制副校长,由他们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方面的知识讲座和相关教育。

3.重视学生德育的社会体验实践。我们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他们的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双手、大脑,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磨练,练就真正的才干。比如我们充分利用假期这个社会大课堂开展组织青年志愿者到敬老院去看望孤寡老人、给贫困家庭送温暖等社会实践活动。为父母、长辈做一件实事;学习一项生产生活技能或自理自护常识……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接受社会公益教育、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体验亲情等人间温情并接受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总之,在社会力量方面,我们充分调动了一切可供利用的社会资源,力争形成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大限度的合力。

四、德育管理的实践反思

通过几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我校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身心健康得以全面发展。但我校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还有让人忧虑的地方。受生活小家庭、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理想信念相对淡薄;亲近新观念、新文化、新时尚,但传统美德相对缺失;个性发展比较丰富,有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但礼让精神、集体精神、协作精神相对较差;浮躁心理比较普遍,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为此,我们的德育工作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遵循科学规律,用科学的发展观育人,避免盲目行事。中职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快,但分辨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理性思维少、易产生冲动等特点,我们要进一步深入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掌握其成长规律,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热点,在保证教育内容健康向上的前提下,使教育的形式新颖活泼,保持对未成年人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德育导师总结范文篇8

以全国、省、市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试行)》和学校2007年度工作计划,适应两个转变,即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办学层次提高的转变,以规范和实效为抓手,以规范养成教育和“三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和进行德育改革为重点,以完善德育网络、健全德育制度、建好德育队伍、创新德育形式和方法为保证,以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根本,大力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初步树立我校德育工作品牌。

二、工作目标

1、切实做好德育常规工作,狠抓学生文明行为特别是校园文明行为养成训练,为提升我校德育工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善德育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行为,构建德育体系。

3、形成更加完善的德育二级管理体制。

4、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突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5、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改革班主任任用和考核办法,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

6、重启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7、按市教育局要求,推行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重点的“双制”(成长导师制、成长伙伴制)改革,在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管理格局上取得新的突破。

8、适应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办学层次升格为高职校的新情况,学习、探索德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

三、重点工作

(一)、切实做好德育常规,夯实德育工作基础

1、全面落实《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按照市教育局“三个规范”执行情况检查反馈,从组织管理、教育内容、制度建设、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健全德育管理机制,实现我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继续以“争做文明人”活动为抓手,抓实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将良好文明行为作为良好职业素质的构成要素之一,使注重日常文明语言、行为、交往礼仪以及职业礼仪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3、加强对广播操、服装、发型、仪容仪表、日常行为的检查,及时通报和处理,展示我校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进一步健全德育管理制度,规范德育工作行为

1、从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课堂常规管理、活动管理、生活管理、实习管理、安全管理、社团管理、奖惩管理、班集体考核、档案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德育制度建设,统一学校德育工作要求,规范德育工作行为。

2、建立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考核与奖励制度、学生单项奖励制度(对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技能实习、劳动卫生、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要求进步。

3、根据《省中职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修订《违纪学生处分条例》,明确学工处和专业系(部)的处理权限,按照教育优先、严格程序、严肃校纪、兼顾发展、维护权益的原则,做好对违纪学生的教育、转化和处理工作,并在对重点帮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取得新进展。

(三)、合理划分德育管理职责,完善德育二级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学工处和专业系(部)的德育管理职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点。

(四)、探索德育内容、方法、途径和手段改革,构建德育体系,初步树立我校德育品牌

1、围绕构建“文明、爱岗、敬业”德育新体系总体目标,构建德育体系,加强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初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管理格局,实现我校德育工作的序列化、科学化和校本化。

2、推行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重点的“双制”改革,同时进行相关课题研究。每一名任课教师都要担任学生的“导师”,结合职业学校特点,导师的工作除了进行个性化、亲情化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以外,还要进行专业指导、学法指导、“三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3、完善我校《德育课改革方案》,合理设置课程,明确教学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德育课德育主渠道作用。

4、适应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探索有效的德育方法、途径;适应我校升格为高职校的转变,学习、探索高职校德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进行分层德育管理的尝试。

5、学工处、教务处、实习就业处、专业系(部)等部门要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标,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增强教育合力,注重把教学和专业实践实习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渠道和重要载体。

(五)、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形成一支责任心强、乐于奉献、讲求方法、管理高效的班主任工作队伍

1、继续开展以“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宿舍、走进学生家庭”为主要内容的班主任工作“三走进”活动,加强对班主任落实活动方案的检查。

2、加强班主任常规工作检查,督促班主任落实学校要求;改革班主任任用和考核办法,适当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

3、启用《班主任工作手册》,指导班主任认真记录,规范班主任工作行为。

(六)、抓好重点德育活动,渗透德育要求

1、组织第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进行活动内容的拓展和活动形式的创新,将广播操比赛及一些小型体育比赛纳入,成为校园文化节。

2、协助学校开展“校园大讲堂”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3、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组织以“三职”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评比活动。

四、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

1、召开教育干事、班主任工作例会,布置报到及开学工作;

2、组织开学典礼,进行常规教育;

3、开展学雷锋活动;

4、启动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

5、协助学校做好高职校迎验工作。

四月:

1、组织清明祭扫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做好省教育厅“三个规范”检查准备工作;

3、拟订校园文化节活动方案,举行文化节开幕式;

4、组织广播操训练与比赛活动;

5、协助学校组织开展“校园大讲堂”活动。

五月:

1、协调团委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主题班会竞赛;

2、按文化节活动方案开展活动;

3、制定有关德育管理制度。

六月:

1、举行文化节闭幕式;

2、评选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3、总结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情况,进行表彰;

4、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或学生喜爱的班主任);

5、召开县区学生会议,动员学生进行招生宣传。

七月:

1、做好学期结束工作,收缴各种材料;

2、积极参与学校的招生工作;

3、组织结业典礼,布置暑期活动意见;

4、筹备建军80周年慰问共建部队活动,落实2007级新生军训事宜。

德育导师总结范文篇9

德育工作特点及成效:

大力推行“德育导师制”,是20*年柯城区德育工作重点之一。随着我区基础教育民主化、均衡化水平日益提高,过去仅靠班主任教学生“做人”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据了解,新实施的“德育导师制”,就是要改变以往“班主任当家”的模式,选拔专门的德育导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包干到户”,导师通过建立“师生交流档案”、“学生个性档案”等方式,认真倾听学生的诉求,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充分关注学习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等多个方面给予关心和指导,与学生们结为真正的“知心朋友”。

为了让全体教师们进一步了解“德育导师制”,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新学期开学初*第三小学就举行了“德育导师制”专题学习动员大会。

通过学习宣传,让教师们了解了“德育导师制”的相关理论和本校的德育工作方向,为导师制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基础。

大会由校长主持,少先队总辅导员主讲。辅导员首先介绍了“德育导师制”的理论研究和他人实践经验,然后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讲述了“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导师工作原则与方法、导师工作制度等八个方面内容,并着重分析了具体任务和操作方法:

每个年级有不同的基本任务,如一、二年级是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四年级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五、六年级是抓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学校建立年级德育导师制工作小组和个人德育导师制工作小组。年级德育导师制工作小组由年级组长担任小组长,年级组长协调各项工作的开展、实施和落实。全校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党员教师原则上必须担任德育导师,其余教师自愿报名。之所以选择45岁以下的教师作为导师,学校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青年教师积极热情、精力充沛,而且因为其自身的年龄优势,更容易与学生进行平等、朋友式的沟通;其次,很多青年教师尚不具备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条件,让他们担任导师也是给他们提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要求导师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的原则,选择1~2名不同个性特征的受导学生,组成个人德育导师制工作小组。导师要对受导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经常与家长沟通,并做好记录,建立档案,比较不同,分析研究,追踪学生成长轨迹。

导师制的实施宣传动员(20*年2—3月)、试行(20*年4月)、全面展开(20*年5月开始)三个阶段,校长、书记亲自担任大组长和副大组长。在“六一”来临之际,我校组织了“班班有歌声”歌咏大赛,此活动受到了广大家长的好评,并在*电视台播出;杨轶飞同学获得了柯城区第六届十佳少先队员荣誉称号。

德育导师的工作应重在平时,做到“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为规范德育导师的常规工作,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制定下列制度,主要有:

1、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分析对照,绘制学生学业变化曲线,制定学生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2、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家访联络制度,导师对受导学生家长每月多次电话访问,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导师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商教育之策。

3、谈心与汇报制度。导师坚持半个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并要求学生半个月一次向“导师”汇报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会诊制度。由班主任组织召开定期或不定期的班级德育会议,本班级的所有导师一起交流、讨论,针对存在情况,研究对策,发挥“整体、合作、优化”的功能。每月至少一次导师工作会议,对学生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及时会诊,捕捉教育的最佳契机。

自从学校实施德育导师制之后,不少学生还主动找到导师倾吐心中的困惑和烦恼,师生的关系因此日益和谐,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教师队伍的建设:

1、坚持依法治教、人性管理,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激活竞争机制,促进教师的职业自觉,焕发教师的生命活力,努力打造一支“人格魅力强、教学业务强、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

(1)骨干教师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建设好一支骨干教师队伍,是师资建设的重点。

(2)新教师培训。新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继力量,为新教师指派优秀指导教师开展带教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基点,采用观摩活动与听课、评课相结合,来解决课堂中某个重、难点问题。把理论学习、课堂活动、研讨交流、撰写论文有机结合起来,来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尽可能为新教师多创造条件,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坚持实行民主管理,唤醒教工的主人意识。继续强化实行党务校务公开,引导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主动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透明收支情况,实行党务校务公开,完善监督机制,凸显党风廉正建设,实行民主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2、加强研究,深化教科研工作。

(1)抓好各级课题研究。各课题研究组的组长制定阶段性的研究计划,并带领相关老师开展理论学习和行动研究,并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填写好《教科研工作手册》。

(2)落实研究实践活动,组织推荐,积极参加论文评比。一年一度的教学论文评比是教科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可以就某些教育现象和观念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一番评述;也可以从比较微观的角度对学校教育管理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还可以对具体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包括课题研究、学生管理等方面交流自己的经验、体会甚至是困惑。我们把撰写论文作为每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有效的促进了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改变了过去那种只讲实践,不注意总结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老师的意识。方海霞的《浅谈单青家庭儿童的教育对策》获柯城区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等奖、周梦媛的《持笔换来天地》获柯城区语文案例三等奖和《爬山虎的脚》柯城区语文教学设计三等奖。周建琴的《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在语文报(教师版)发表、毛静的《意外事件巧处理》在中小学外语发表,郑国成的《新课标下体育作业布置初探》在衢州教育发表。杨莹的《少先队在社区活动地方特色化研究》获衢州市课题三等奖。

抓教学质量的具体举措:

一、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发展目标,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增强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内容。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把整体培训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的方法,继续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了自己的教学实践。

2、多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提高和培训的机会。本学期教导处组织教师到衢州市二附小、衢州市新世纪学校、衢州市新华小学等学校观摩课堂教学,使老师们有机会获取先进的课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本学期,全校教师共听课1020节。

3、自主学习是校本培训的重要方式。全体教师面对学习内容的无限、学习时间的有限,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不忘给自己“充电”:读读专著,翻翻教学杂志,做做读书笔记,浏览教学网页等,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品位。

二、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加强教学常规的建设与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本学期,我们依然遵循此规律,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1、落实各项制度。严格按调整的《新课程设置建议方案》开齐、上足课程,教好每一门课程,不随意增减及占用。

2、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教学“六认真”工作。继续以备课、作业为抓手,完善课前准备、课中教学、作业与辅导三环节的实施与管理。教导处以不定期抽查和分阶段普查相结合的形式,检查每位教师的教学进度、作业批阅、学生辅导等项目,以达到规范教学各环节的目的。

3、着力抓好学生的“规范”教育,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的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训练抓起,抓纪律,抓常规,抓行为。全体教师都能以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指针,从文明礼仪、课堂纪律、学习习惯入手进行养成教育,并以思品课、班队课及综合实践课为主渠道,实现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

三、深化教改,推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本学期,教导处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以教研为龙头,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充分发挥教研组教学研究的职能,努力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各教研组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建设能力、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适应课改的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课堂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全体教师立足课堂,深入研究,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课堂这一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本学期组织语文、数学、音乐、科学等学科开展了以“实施新课程,推动新课改,构建新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节教学研讨课,既把自己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展现出来,也在活动中发现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本学期,还开展了高级教师示范课展示、青年教师成长课竞赛及组织教师参加柯城区优质课竞赛。在教学中,能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兼顾,注重效率意识,倡导创新意识,求真务实。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基础化”、“综合化”、“生活化”、“时代化”。

3、继续规范考试制度,坚持学科教学质量的调研测试。教导处继续采用期末各备课组背靠背出卷、阅卷、结分的方式进行质量调测。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认真地阅卷、分析,针对调测结果,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科学的考试制度鞭策着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基础化”、“综合化”、“生活化”、“时代化”,使教育质量得以全面的提高。因此,20*年4月,在*中学组织的新初一学生教学质量检测中,我校毕业生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重视教师的岗位练兵,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加强教师的岗位练兵是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学生全面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全面素质的高底,因此,建设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队伍至关紧要,加之我校青年教师比例很高,实行岗位练兵,校本培训势在必行。

1、练内功,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组织老师们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更新知识,借鉴新教法,及早打破旧框框,杜绝陈旧的教学方法。组织高级教师开展示范课教学展示活动。老教师们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2、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鼓励争先,勇挑重担

继续对对青年教师做到“放心、放手、不放松”,从思想、业务、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帮助,要求青年教师“争先、争鸣、不争利”。本学期,积极组织老师们参加了柯城区数学、语文、美术、英语等学科优质课竞赛,陈艳、尹丹、毛静老师分别荣获数学、美术、英语学科优质课竞赛三等奖。通过各种优质课竞赛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结合“体、艺2 1”活动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一、全面贯彻落实“体育、艺术2 1项目”

1、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多种宣传手段让老师和学生了解推行“2 1项目”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标准要求,同时告知家长,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2 1项目”和各项文体活动。

2、结合学校实际及特色,全面开展体艺“2 1项目”

根据学校实际以及体、艺类教师师资情况,体育以球类、跳绳为主,艺术类以声乐、儿童画为主,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自由选择项目。

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小组(跨班同项目的学生)为辅组织教学。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参与率,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特色鲜明的课余文体比赛活动和各类实践活动。

学校成立了各类有助于学生开发智能和提高体育艺术技能的社团:田径运动队、足球队、篮球队、跳绳俱乐部、学生合唱团、校舞蹈团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自己参加喜爱的社团。

同时,学校组织了各类特色鲜明的课余文体比赛活动:4月,班级黑板报评比;5月,四—六年级的篮球赛;6月,开展了“班班有歌声”、学生书画作品展示等活动。

3、创设条件,师生同步发展。

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为满足学生技能发展的需求,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的进程,需提高体育、艺术教师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不断充实其他学科教师体、艺方面的技能。为此,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体育、艺术技能。同时也进一步拓展教育空间,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

安全工作:

我们牢固树立“学校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积极打造“平安学校”,把维护学校安全和稳定放到重要的位置。

1、本学期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并层层落实到位有专人负责,对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一律登记、验证,未经允许不能进校,为学校的财产安全和师生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2、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对校舍及教育设施、设备的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3、各班主任及职能科室在安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坚持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和宣传教育,利用广播媒体,向学生宣传卫生小知识和常见病的预防知识。

4、加强对食堂的饮食卫生监督检查的管理,经常检查食堂食品卫生与安全,努力促使食堂工作规范化。总务处每天有针对性地对食品的质量、食堂卫生状况、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检查情况作好记载。千方百计地让师生吃得安全、卫生、放心和满意

体卫工作:

1、我们结合柯城区“创体育强区”精神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认真抓好“两课两操”质量。抓好常规教学。抓好校足球男、女队的日常训练和运动队的训练。发挥学校的特色,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区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本年度召开了第13届了全校运动会,有1名同学打破了学校男子甲组铅球记录。进行了班际篮球赛学生踊跃参加非常喜欢。

2、积极加强卫生宣传、疾病预防、学生体检等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卫生档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密切注意新型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并在控制近视新发病率和对常见病的防治方面有所突破。

总务后勤工作:

1、后勤工作人员深入各组、各处室了解情况,及时搞好日常教学的后勤服务,确保教学需要。

2、严格执行校产登记、保管、使用、赔偿制度,使物尽其用。严格财务制度,按规定收费,定期清帐理财,做到财物相符、开支合理、帐目清楚。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规范办班。

4、建立完善校务公开制度,按照柯城教文体局的要求做好收费公示,严格按要求做好免收杂费、降低课本费等工作。管好理好学校财物,增收节支,确保学校经费正常运转。认真做好收费自查。

5、合理调配各种教育资源,发挥最佳效益,根据学校实际,增添部分教育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

德育导师总结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将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创建良好班集体为基础,以塑造美好灵魂、四有新人为目标,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要点

(一)认真做好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系列教育活动。

以“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为主题,充分挖掘“中华健儿拼搏雅典“这一奥运教育资源,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讲公德懂规则的自觉行为,创造性推出我校“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

1、唱一首爱国歌。

2、讲一个为祖国、为民族争光的故事。

3、人人背20首古诗。

4、编一期手抄报或画一幅画。

5、选一句名人名言勉励自已。

6、认真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优秀活动方案设计比赛。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为营造“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良好育人氛围,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2、建立德育领导小组,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

3、建立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考核奖励制度,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本学期,将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若干名。

4、班主任参观学习,经验介绍,取长补短。并要求每一位班主任每学期必须撰写一篇德育工作论文或心得体会,并将组织评选,不断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

(三)抓细抓实德育常规工作

1、结合新日常行规教育,开展锦绣学生“五个一”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化大力气训练我们的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用语脱口而出,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的好习惯。

2、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抓好学生养成教育,每周根据学生的纪律、出勤、课间操、仪表、卫生等方面评价每个班级,最高荣誉为“示范班”,其次是“文明班”,每周在全校公开,并发给流动红旗,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班级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每月评选小绅士、小淑女,期末进行锦绣骄子的评选。

3、根据每月教育重点和班级实际、生动活泼的上好每一堂晨会课,有计划地组织好每周一次的班会课。班会课要求班主任老师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平时要严格检查,期末进行总结评比。

4、分利用学校广播站、宣传橱窗、班级板报、校报宣传校园的文明佳事,建立一支学生教师通讯员队伍,及时采集学生间、教师间的好人好事、加大宣传力度。

5、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开好讲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成立学雷锋活动小组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开展校内外志愿者服务,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观看电影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悟、教育。6、创建“安全文化”,人人视安全为首位,天天有安全教育时间,班班有安全警视角,同时把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作为我校“平安周”创建活动。

7、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如通过电话、家访、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学校联系卡等形式,多渠道与家长沟通信息,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

(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让环境育人。

建立一个合理、健康的有利学生道德成长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宣传橱窗、走廊、教室里的四壁、黑板报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一进校园目之所及均是引导他们启发向上的教育内容,使他们在此环境的熏陶下,产生一种昂扬向上的力。(五)全面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

“学生成长导师制”全面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是一种全新的学生指导与成长指导同步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是一种更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亲情化、个性化的优质教育。根据我校学生来源广、学生家庭比较富裕、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等实际情况,确定被导学生,明确导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工作中的有关原则和制度。定期组织导师进行交流研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系列教育活动。

十月份:

1、重阳节敬老活动

2、班级文化建设评比

3、社会实践活动

十一月份:

1、导师交流研讨

2、校级广播操比赛

3、各年段定期召开家长会

十二月份:

1、主题班会观摩

2、元旦文化汇演

一月份:

1、评校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锦绣骄子、优秀班级集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