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 -ag尊龙app

时间:2023-03-21 22:00: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69-03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大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更加需要既具备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知识、技术创新和知识、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具有更高的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2]。因此培养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级技能型人才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

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早,例如,英国伦敦的城市轨道交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教育机构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德国在企业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技术型大学大都和企业共同设置专业技术研究所、培训机构等,培训机构同时服务于大学在校学生和企业的员工培训,这些培训机构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总之,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稳定运行阶段,企业与高校的合作非常密切。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轨道交通类人才需求量巨大,以天津为例,根据天津地铁的中长期规划,未来十年内将吸纳至少一万名专业人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国内外轨道交通车辆整车与零部件制造企业,各种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也需要大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当前,主要由原铁道部所属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单位相对较少,造成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同时给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带来很大压力。目前,对该行业企业的岗位种类、工作特点、各岗位的职业能力构成等相关研究十分少见,其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需求、培养方面,国内无可借鉴样本。面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各种高科技技术的大量应用,按照现有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城市轨道交通不同于普通铁路运输或城际高速铁路交通,它服务于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客运工作为核心和主体,从客运工作的实施内容来看,这是一种应用型、技能型的工作,需要大量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同时又具有高科技密集的特点,从专业知识角度来看,本科层次的人才更利于企业日常工作。本项目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研究为基础,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办学条件与团队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从工程可行性研究论证到建设运营,涉及经济、规划、运输、土木、电力、机械、电子、通讯、自动化、计算机等10多个领域30多个专业,结合自身情况,通过理论研究和专题总结,我校开办的城市轨道交通本科专业,面向地铁、轻轨、城际高速运营企业及其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并最终确定了以运营管理为主线,兼具装备应用和车辆维修的宽口径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

1.突出专业特色,明确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实行“双证书”制,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双证书”是指,学生不仅取得毕业证书,还要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突出专业特色,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道德水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领域内,从事运营管理、装备应用、维修维护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学校理论教育和企业在实践、职业能力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产学合作教育,使学生在一个较长的、完整的教育过程中既可以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在企业实践中进行职业能力训练,课程体系教学平台设置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教育模式,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各种岗位角色与学生的实践教学一体化,大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根据实际情况考核领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其次,职业能力是通过与一定职业岗位相关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它不可能像知识那样可以依靠传递甚至是灌输的方式掌握,学校将通过积极引导个体面对职业活动的认知状态、情感状态和行为倾向产生积极作用,影响并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3]。最后,探索“校企”联合培养职业能力的模式与方法,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互补,充分、有效利用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有利条件。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案。

3.基于人才培养体系,探索“2 1 1/基础 专业 实践”的人才培养过程。精心设计人才培养的时间过程和空间过程,将四年的整体学程分为“2 1 1”,即前两年为基础平台和学科平台课程,后一年为专业平台课程,最后一年为实践技能平台课程。

4.服务人才培养过程,健全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弹性学制,建立以学分制管理为主、学年制管理为辅的教学管理制度[4]。充分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制,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实习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体制,不断优化考核目标,完善考核内容与考试改革,提高考核方式对教学质量评价的适用性。建立一套为保证专业建设质量的管理制度,学校与共建企业共同实施建设过程监控和管理,完善建设措施,提高建设质量。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010年6月,学校批准在交通运输专业增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并于2013年修订为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建设四年来,目前已有08级至12级城市轨道交通方向学生。其中,08级到10级运营管理专业方向学生已经毕业,11级步入大四。现已逐步构建出有利于优秀人才培养、有利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制订特色专业师资建设规划,重点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完善教师引进、培养、管理考核制度;建设有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团队;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修、培训、交流和参加实践锻炼;在制度上引导教师参与科研和生产服务,促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一支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

2.培养方案修订。在广泛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多次组织由校内外的专家、教授和企业高工参加的有关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方面的讨论会,为培养有专业针对性的“双证书”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除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等专业特色课程,还将开办“车站值班员”技能培训,结合学校特色,实行双证书制。

3.实验实训室建设。利用天津市“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和品牌专业建设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全面规划和设计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整合资源,发挥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综合实验室和城市轨道车辆实训室的资源优势,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陆续购进各项实验设备和器材,同时组织团队进行实验设备开发,加强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实践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各类资源,扩展实践教学平台。(1)参观类教学实践。为提高专业兴趣,了解本地区的规划和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发展,增强学生的城市自豪感和专业自信心,参观天津市规划展览馆、中国铁道博物馆等相关单位。(2)实验类教学实践。为开拓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和对现场工作情况的了解,培养动手能力,经实地考察和多方协调,在相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实验教学环节。(3)实习类教学实践。为了使学生离校走入生产一线,深入了解轨道交通企业及现场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增强岗位意识,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动手能力,实习类教学实践完全在企业进行,教学大纲由校企协商制定,课程由企业工程师进行讲解。(4)产学研平台搭建。我校已经与天津市地铁集团等多家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依托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建设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进行,共同建设国内领先、高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实验实训基地,满足120人以上的教学实习实训及企业在职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四年来,通过对该专业的实际建设,发现了制约该专业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

1.实验实训场地需扩大规模。由于轨道交通实验实训设备的特殊性,即使是按比例缩小,也需要很大的场地。但是就当前情况,实验实训室扩大,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教材建设急待加强。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教材和书籍较少,而其中大多数是高职高专类教材,与我校是普通高等本科类院校不符,与我校培养方案相适应的教材更加缺乏。因此专业教材的建设是当前亟待加强的环节。

3.专业师资队伍缺乏。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性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导致专业教师引进具有一定困难。因此还需要继续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养、聘请校外兼职教师的方式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专业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学、科研队伍。

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建设,加强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注重培养特色,积极树立品牌,更好地为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文孝霞,杜子学.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86-192.

[2]张士献,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0,10(10):5-8.

[3]薛彩龙.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5).

[4]刘英,高广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27-129.

篇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 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 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 、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 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4]彭雪鹏,刘颖.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篇3

苏州和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公司供电专业按岗位,一般分为两大类,城轨高电压和城轨接触网,高电压工种,需要对城轨供电系统内变配电所进行日常的运行、检修,对电气设备进行试验,以及scada系统维护检修。接触网工种要求对城轨接触网及相关设备进行周期性维护、检修、调试,并能不断改进接触网检修工艺。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应能培养适应城轨运营一线需要的,具有必备的基础及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的运行、检修、试验、调试、施工、调度、故障处理作业,scada系统运行维护,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的维护、检修、调试、施工及事故抢修作业,能从事接触网工、变电检修工、变电值班员、scada系统检修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式与教学计划

1.培养模式目前轨道交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三种,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岗前培训式三种。在国内,大中专院校中还没有正式设置地铁供用电专业,地铁供用电的专业人才大多来自电气化铁道供电,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而随着地铁项目陆续开工及投运,轨道交通人才呈现需求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苏州轨交1号线首批一线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了“订单式”培养模式,介于当时苏州本身不具备学生现场学习与实践条件,采用了外送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地铁公司现场培训3到6个月的实践培训方式。截至目前,苏州已有两条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在与院校原有的合作培养经验及本身现有的运营经验基础下,具备了逐步完善和深化人才培养的条件,在人才培养的周期和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可以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

2.培养课程计划结合苏州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供电中心对人才专业能力需求及校企合作的框架内容,经过校企双方专业负责人的交流及协商,确定了供电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框图如图1,主要分为四大模块。

(1)基础素质模块。该模块体现了高职教育对大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应用能力的要求,使其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外语、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

(2)核心岗位能力模块。分为专业基本技术、专业核心技术、专业方向技能三部分内容。

1)专业基本技术,要求具备机械基础、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零件等机械类和电工电子、电机、电气控制等电类专业基础知识,属于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2)专业核心技术,体现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特点,通过各课程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结构、高压电器设备原理、变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的原理以及相关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

3)专业方向技能,体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两大专业岗位,高电压和接触网的专业技能。高电压方向体现了城轨供电系统高压设备及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的应用,并要求熟悉城轨牵引供电系统专业的安全规则。利用院校高电压、供配电、及继电保护实训室内开展的实训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赴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供电中心进行高电压的认识实习,增加对现场设备的作感性认识,该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学生定岗实习前的一个学期,而到了顶岗实习期间,再到公司参加专业岗位的培训和实践来提升岗位工作能力。接触网方向体现了接触网(柔性接触网、刚性接触网和第三轨)的结构组成、作用,要求掌握接触网的受力力学分析和计算,掌握接触网结构中各种负载的分析计算方法、接触网平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及一般技术原则,能够读懂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电气分段示意图和各种装配图,掌握接触网运营、检修和施工的标准及工艺。通过学校接触网实训室的实训来掌握常用接触网零件、设备与工具。通过接触网支柱的登杆训练适应将来现场作业中的登高作业。通过赴轨道公司参观、跟现场运营班作业进行接触网现场实习。

(3)综合应用模块,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高压进网作业许可证的培训及考核,该证是供电类专业进行高压作业的许可证,是城轨供电岗位的必备证书。同时需要完成毕业设计。

(4)拓展模块,通过选修课及专业讲座的形式,使得学生了解轨道交通公司的运营管理、公司内涵以及轨道交通供电应用的新技术。该课程可以通过轨道交通公司的人教部门和供电专业人员授课完成,这样利于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缩短学生入职适应时间。

三、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及实训基地的建立

教学资源共享。共享图书、教材、网络数据库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开发城轨供电类教材。共建专业教师团队。院校的专业教师可以到企业授课,苏州轨交公司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到校授课或开专业讲座。院校供电专业教师团队和轨交公司供电专业工程师组成优势互补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仪器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城轨供电专业的实训仪器和设备,学校可以通过在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实训设备上进行模块化改造,比如在供配电实训装置中,增加城轨牵引供电模块,再加以改造,使其成为地铁中典型的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装置。同时与当地轨道交通企业共建现场性强的接触网和高电压实训基地。给学生及在职人员提供实践与训练的场所,开展职业资格认定合作。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利用假期下轨道交通公司运营一线,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轨道交通供电技术,跟踪最新的运营动态。

四、就业服务与保障

就业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而根本上是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关系,学生的就业服务就能做好。首先在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创造与轨道交通公司互动的条件,通过邀请城轨公司的工程师给已组成的“地铁班”定期进行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和专业技术讲座,通过学生实习前纳入教学计划的认识参观实习,以及在学生下城轨公司顶岗实习期间组织专业教师的定期巡视,来完成过程性监督和保障。完善学生预就业实习阶段的意外保险与医疗。现有轨道交通公司对于实习的每个学生提供一定的住宿和生活补助,使其无后顾之忧。而对于城轨公司不予录取的学生,学校积极组织再推荐就业等都是作为该专业所必须的就业服务保障。

五、总结

篇4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科研;试验;铁科院

0 引言

      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延伸、相互促进、互为客源、资源整合的有机联系,铁路行业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铁科院)于1965年开始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承担了北京地铁 1 号线的工程试验、施工难题攻关、轨道设计、车辆选型、调度指挥等工作,并建设了隧道1:1模型试验室,为北京地铁隧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在北京地铁运营初期和运营过程中,参加了工务系统改造(如钢轨磨耗问题、减振降噪、轨检车研制等)、车辆改造(如转向架、制动、牵引系统)、调度系统升级等试验和研究工作,积累了经验,初步形成了轨道交通专业的专家队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更加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铁科院充分借鉴铁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系统化的专业服务。一是开展标准制定、试验检验、系统评估工作,承担先进管理理念推广、先进技术应用示范服务;二是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培训,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三是研究开发与提供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性价比优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产品,为振兴装备制造业,落实国产化政策贡献力量。

1 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1 体现社会责任,做好城市轨道基础性工作

1.1.1 积极参与城市轨道标准化工作,开展产品标准体系研究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标准尚未形成体系,特别是由于车辆与机电设备产品缺乏技术标准,远不能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需要的现状,铁科院组织专家开展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机电设备产品标准体系”的研究。结合w t o / t b t 协议中技术方面的法规和标准划分,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自愿性标准的实施性特征,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产品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与编制,重点包括城市轨道车辆、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自动售检票、轨道及环控等技术门类。标准体系体现了设计、招投标、监造、检验、安装、调试、联调和运营维护等各层面的需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该标准体系的研究成果已被建设部编制的相应产品标准体系所引用和采纳。

1.1.2 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发展战略与技术政策的研究与编制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机电设备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与技术政策的研究与编制,体现了振兴装备制造业和落实装备国产化战略的基础性工作。铁科院依靠轨道行业装备系统的研发、检验、试验和人才专业齐全的综合优势,以及长期参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技术咨询、工程监理、工程管理、系统集成和综合联调的实际经验,顺应国内、外城市轨道技术发展趋势,参与国家相关部门的决策,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在管理与技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1.3 充分利用东郊环行试验基地,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机电系统试验

      铁科院东郊环行试验基地拥有亚洲惟一的环行铁道试验线,已建成大环试验线、内环线、内环复线、探伤试验线、站场线、入环线、联络线、三角线、展示线等试验线路 40 多 km,承担铁路高速、提速、重载、货车可靠性、通信信号等各项试验。基地基本具备了a型车辆的型式试验能力,并于2006年初进行了国产化 a型城轨车辆的型式试验。利用环行试验线进行机车车辆、铁道建筑、通信信号、铁道电气化设施、客货运输、特种运输等多专业的科学试验。主要试验有:国产电力、内燃机车的研制参数及性能鉴定的各种试验;进口电力、内燃机车的验收和性能试验;国产与进口车辆的制动和走行性能试验;线路结构和线路强度试验以及线路部件(包括钢轨、轨枕、弹性垫层、扣件等)性能试验;路基承载力和路基变形试验;轮轨关系的综合试验;有线及无线通信设备性能试验;各种接触网悬挂方式与其零部件性能试验;各种供电方式(at,bt,大同轴电缆及直接供电)的试验;货运重载列车牵引和制动性能试验;客运列车扩大编组的牵引和制动性能试验;组合列车遥控遥信同步操纵的试验;长、大、重及特种危险品的运送试验;准高速(160~180 km/h)机车车辆及线路试验等。为充分利用东郊环行试验基地的优势,铁科院承担了城市轨道车辆和通信信号的验收试验,车辆和信号系统、车辆与通信系统、车辆和供电系统的综合试验等工作。

1.2 体现知识价值,创新咨询服务

      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机电设备总监理服务为契机,铁科院开展了系统的、规模化的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咨询服务,以“小业主、大社会”为原则,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的实践。

      (1)创造市场。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为业主推荐、策划更高技术含量的服务项目,共同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了项目的示范意义和服务的增值。

      (2)满足用户需求。积极解决影响工程全局的紧急问题,以“工程利益第一、业主需要第一”为宗旨,为业主提供需求服务,满足业主的迫切需要。

      (3)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咨询服务。工程咨询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要诚信,还要为业主负责、为工程负责、为社会负责,以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咨询服务。与此同时,通过专门聘请资深专家深入咨询服务,提供用户急需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弥补用户在经验和技术上的不足。

      (4)提高工程咨询服务水平。在知识平台上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咨询服务的项目经理层、专家层、管理专家层的服务保障体系,形成金字塔式的风险规避机制,保证工程咨询的服务水平。

1.3 体现科研成果转化,提供高技术含量的机电系统产品

      铁科院作为产业型科研院所,积极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一方面是智力服务的转化,另一方面是成果的转化。轨道交通领域技术和管理的互通,决定了铁路的许多科研成果能够满足城市轨道的具体需求,迅速地向用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目前,铁科院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提供的产品主要包括: 工务、机务检测设备(轨检车)、维修养护装备(架车机)、信号系统产品、基础制动产品等。另外,还积极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to)产品研发和国产化直通式微机控制制动系统的装车试验工作。

2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2.1 发挥科研优势,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基础性研究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难题,在安全技术、施工技术、新型材料、环境保护和节能技术等方面加强基础性研究,如轮轨关系、控制系统、检测技术、防水技术、减振降噪等方面的研究,为完善设计、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创造基础性条件。

2.2 保障技术先进,实现城市轨道系统制式的适用化和多样化

      近十几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系统制式上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并有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合理的适用范围。铁科院通过研究和应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先进技术,为轨道交通系统制式的合理应用从经济、技术、运营和环境角度提供全面支持。

2.3 利用有利资源,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和交流机制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和许多其他产业发展过程一样,都会遇到各类人才的缺乏,这是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铁科院利用铁路高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和资质,以及成熟规范的培训经验和条件,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和培育的有效机制。在项目实践中,形成传、帮、带的机制;积极利用铁路高新教育基地和业内专家的有利资源,以研讨、考察、交流等方式,实现系统化培训,有效地形成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多专业的培训和交流机制。

2.4 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研发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产品

      国家装备制造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的技术政策对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的国产化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积极研发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产品,是铁路行业科技型企业应尽的责任。铁科院通过积极参与研制国产化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车辆制动系统与应用、自动售检票关键装备和软件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检测和维修养护装备,具备了实现高技术含量、专业化的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的能力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的创新产品。

2.5 保障系统安全,尽快建成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检验基地

      面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为了保证城市轨道车辆运行安全,提高城轨车辆国产化水平,规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促进城市轨道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尽快建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综合试验检验基地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通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验收试验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应用基础试验研究中心,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主试验检验体系,实现城市轨道车辆验收试验、通信信号验收试验、车辆和信号系统综合试验、车辆和通信系统综合试验、车辆和供电系统综合试验的功能,从而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

篇5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式方法

引 言:目前,轨道交通已成为解决特大型、大型城市交通瓶颈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新一轮“地铁热”出现,城轨交通运营管理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做好运营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体现如下:

1.1 管理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各个城市之间对轨道运营管理的标准没有统一的规定,加上城市和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资金投入也各有不同,造成城市之间的管理标准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是一种管理上的浪费,严重影响了各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的协调性。

1.2 多样化的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其系统主要是一种投融资体制,各个城市有着不同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大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主要是实现融资建设以及运营和物业开发统一的一种管理,同时也有的城市存在分项管理和沿袭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以后总管理。这种相对多样化和独特化的运营管理模式不利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统一管理。

1.3 不全面的管理制度

不健全的管理制度同样也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在运营的地铁和轻轨系统中,往往有着不完善的管理体制,一旦矛盾凸显,才会对其补救措施进行探讨,这种管理制度往往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总而言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点,在实际的管理同样也有更多的问题亟待发展和解决,仍然需要更多相关研究人员进行研究,进而保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高效协调管理。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具体方式与方法

2.1市民良好的乘车习惯是运营管理的基础

市民作为地铁的忠实乘客,其良好的乘车习惯对于运营管理非常重要,为此要做好几件工作:一是发挥好标识系统对乘客良好乘车习惯的引导作用。地铁车站分为地下站、地面站和高架站,地下站因为出入口多、空间有限等多种因素,乘客在站台辨别方向、在站厅寻找合适的出入口这些举动都会增加乘客在车站的逗留时间,如果发生在高峰时段,便会增加车站客流组织的难度,因此,列车运行方向、出入口方向等标示的合理设置会在第一时间引导客流;二是加大正确乘车行为的引导和宣传,在接触地铁的时间里,笔者深刻感受到标识系统给乘客带来的便捷,但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还需在运营开通前及运营前期进行大力宣传、引导,西安地铁不仅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还制作专题宣传片、印刷宣传册、采用真人拍摄等多种形式宣传如何购票、进出闸机、乘坐电扶梯等。

2.2 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点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重点在于行车的组织,合理的行车组织机制能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效率。首先,行车组织需要对乘车客流量进行分析,包括乘客出行的特点、分布情况等,并由专业管理人员对客流量进行预测,在不同的时间段设置不同的行车计划图,而且要将各个时间详细划分,便于管理更利于市民的出行,例如,正常工作日、双休日、节假日等,在合理的行车计划图的组织下,城市轨道相关部门可以更好的按行车计划组织车辆的出行路线,对线路的运行列车数量、出进站时刻也有着更好的规划,不至于在客流量较大的节假日或休息日下出现交通运营管理混乱的现象。而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乘务部门可以根据相关的行车计划图来制定乘务员的串休计划,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其他部门,如,通信部门、供电部门、轨道部门、机电部门等,也可以合理的安排各个设备、系统以及机械等等维修计划和施工计划,既不耽误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还可以通过日常的维护工作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次,要考虑到乘车客流量较大时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方式,可以通过加大线路的行车密度、就近折返线、小交通线路等方式来增加列车的运营效能。当然,也不排除列车运行时的早点、晚点、故障等情况,如果列车出现早点或晚点的现象,可以通过提前或推迟列车的出发时间来实现列车的正常运营,一旦列车出现故障的话,要及时拉大线路列车之间的运行时间的间隔,同时相关人员要及时疏散客流人群,以及故障列车的快速处理,以此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效率。

2.3 充分应急准备工作是运营管理的有力补充

地铁运营工作是多个部门、多个工种、各项作业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影响运营的各种突况,因此,一是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与行车安全息息相关的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将重要预案按照流程化的思路进行整理,使得相关作业人员在应急情况下有序处理,为故障恢复节约宝贵的时间;二是专业的保障人员必不可少,地铁运营各专业人员围绕本工种开展工作,设施设备人员做好信号、通信、接触网、线路、车辆等设备的日常检修保养作业,客运人员做好乘客服务与组织工作,但在有预测的大客流时,为更好地服务乘客,避免设施设备故障修复给运营带来较大影响,可以增加一线维修人员、客流疏导人员、安防保卫人员,对于客运组织、疏散客流、确保乘客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关键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轨道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主要发展的交通工具,相比于城市公交来说,具有出行方便、交通快等特点,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是与市民的出行安全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不能模棱两可,必须持证专业人员才可就业上岗。在当今城市轨道交通的教育学校并不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限制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在人员急需的情况下,有些招聘也降低了一些招聘难度,当然,这仅限于一些基层人员的招聘,也使得城市轨道交通的许多基层人员专业技能较差,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必须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为了弥补人力资源缺乏的现象,应对基层员工以及其他员工定期开展培训环节,以此来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另外可以通过员工进修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员工的专业能力,例如,外送培训、技能培训、企业培训、生产培训、厂家培训、与院校合作的订单培训等方式,一方面能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院校的订单合作的方式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人员数量,而且还能提高院校的就业率,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3 结束语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的运营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安全管理,同时做好票价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谐、规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辰虎,卢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发展战略[j].中国铁路,2004(08).

篇6

【关键词】城轨专业 现代学徒制 实践 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28-01

一、实施背景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 〔2014〕9号)明确提出:“选择一批有条件、基础好的地市、行业、骨干企业和职业院校作为教育部首批试点单位。”因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是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新方向。

依据《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9年)》,乌鲁木齐市远景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7条线路组成,总长约212公里。到2020年乌鲁木齐地铁需要轨道类专业技术人员4200人以上。2014年,我院与乌鲁木齐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每年订单培养城轨各专业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我院开展城轨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培养满足新疆城市轨道产业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

二、实施内容

1.探索城轨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

学院首先与乌市城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人才培养规模及校企双方职责、分工。学院先完成招生工作,第一学年按轨道类专业宽口径培养,第一学年末按照第一学年学习成绩及综合表现和乌市城轨提供的标准进行选拔,组成城轨班,学生与城轨公司签订学徒协议,实现学生、学徒双身份;同时签订学生(家长)、学院与企业三方协议,形成校企双主体育人。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校企将学校教学标准与企业标准相融合,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

学徒的学习采用“1.5 0.5 0.5 0.5”工学交替的形式。一年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半年时间在企业进行 “项目实训”或“轮岗实训” (根据企业的实际而定),然后在学校进行半年时间的专业知识提升,最后半年到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间,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根据专业特点,1个师傅带3-5个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每个轮训岗位所需的技能。

3.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

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

4.建设校企双方共建共管共享的实训基地

学院建设了城轨实训基地,并与乌市城轨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校企联动、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设备资源,形成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有机结合的教学基地。

三、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实施对我院城轨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挑战。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深切感到存在着很大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现代学徒制的制度保障不健全; 工学结合深度不够,达不到真正意义的标准以及工作时间难以固定安排,学生在外工作管理困难等。

以上问题形成了现今学徒制的困局,使得在高职院校中没有被广泛运用到人才培养中。笔者通过本院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实践,对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了以下思考:

1.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保障企业参与的政策制度、明确现代学徒制地位的制度(正规教育体系的关系、文凭证书的效力与等价性)。明确规定政府,企业,学校的各方责任,和分工合作关系,明确学生在校和在企业的权利利益,为学生提供就业要求以及保障。

2.深化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就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实现“五双”(即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基地和双评价)。因此,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基本保障。

3.构建相对灵活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相对灵活的课程体系,包含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和校企课程模块,实施过程中,可结合企业情况进行模块调整。同时实施学分制,将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课程与学分相互置换,让企业灵活处理,加入到给学生评分考核当中,加强学生实习的责任感,从而也适应企业的需求。

4.落实具体的管理措施。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徒制管理的工作方案,规定具体的组织者和运作者,制定严密的学生工作方案,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改革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公交化、容量大、节约环保且不受地面交通环境影响的一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低碳环保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批准36个城市的轨道建设规划,里程6000多公里。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8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运营里程2100多公里。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特大城市,基本形成网络化运营系统,取得了较好的网络效应;天津、武汉、南京、成都和重庆、苏州、长沙等城市形成了基本的网络,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出行中不可缺少的方式。

依据国际城市轨道交通职业人才配备标准,每建设一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至少需要60名管理及技术人员;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约需要各类专门人才1000余人。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类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量,同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采用国内外当前最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如何培养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所需的具备专门理论知识和智能化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中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城市轨道交通的专业基础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课程定位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为城市轨道各专业的学生学习城市轨道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本课程在专业认识实习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及其各子系统之间联系,以及各子系统中设备的构造及功能进一步掌握,使学生对整个城市轨道具交通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概念,为学生学习后续《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技术与应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区间信号自动控制》等专业课程相衔接,为后续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的学生应该或多或少与城市轨道交通打过交道,虽然还有很多的城市未建设地铁等城轨交通,但起码大家都应该以旅客的角色与铁路打过交道,城轨交通与我们的铁路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学生对整个的运输流程有大体的了解,加上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讲授的对象很具体,学生应该会对这门课程很感兴趣。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过多依赖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加上课程包含内容多,学时少,老师采取满堂灌、填鸭的方式教学,与学生互动少,学生被动的接受来自每堂课的大量信息,使学生丧失了原有的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僵化的局面,必须要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为原则,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使用价值,尽量避开高深的理论知识,侧重讲解其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使用意义,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与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㈠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较为新型的交通方式,为此,课堂的教学内容必须紧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最新方向,确定“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更新,根据学生职业发展趋势的调研,将地铁各子系统采用的最新技术、模式和管理知识纳入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岗位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新形势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人才需要。

㈡结合专业特点,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构建适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目标

针对中职教育的特点,学校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应始终围绕学生的岗位定位和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使学校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岗位定位无缝结合,课程目标与就业目标直接挂钩,从而实现学生顺利就业。

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新形势下,结合本校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上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调整。选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和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组织编写的城市轨道交通岗位技能培训教材“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作为教材。该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各系统的组成、设备主要功能以及运营组织,适合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使用,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新员工及国内外相关专业院校在校学生的教育、培训。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多,工种杂,因此根据专业、工作岗位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于机车车辆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讲解车辆章节的内容;对工程专业的学生应以线路、轨道、路基、桥隧建筑物、车站、维护施工组织等内容作为重点;对电气化供电专业的学生应重点放在供电系统章节;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学生应以通信与信号系统、车站联锁和区间闭塞等内容作为课程重点;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讲述行车组织、乘务组织、客运组织、票务组织等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相关的章节。这样针对各专业有侧重点的讲解课程内容,既解决了课时少的矛盾,又为个专业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㈢教学方法改革与应用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与我们的城市轨道交通联系也非常紧密,理论性的概念很多,依据该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特点、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学条件环境,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较好的改善教学效果。

1、案例研究学习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①进行教学,从实际案例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此教学方法,一般有三个步骤,首先按大纲选好案例,设计好问题;接着是案例的分析讨论阶段,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正确答案;最后是案例讨论过后的总结阶段。

本课程比较典型的案例主要分为客运组织和列车组织两大块。客运组织核心知识点又可分为安全管理、运营管理模式、车站组织、票务管理、乘务管理五个方面;列车组织核心知识点可归纳为列车组织方案、线路能力提高、列车控制三个方面。针对每个方面设计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同学们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知识点。另外根据课程特点以及将来岗位能力要求,在讲到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时,可把学生进行分组,分别代表不同的岗位职工,各司其职,共同完成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工作。这种角色扮演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亲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游戏”当中学到实用的专业知识,比起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收到的效果要好的多。

2、合作式讨论教学方法

合作式讨论教学方法②是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入师生点评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奖励。在本课程中,结合学生以后的就业岗位,可以将车站客运组织作为合作式讨论主题。以平常生活中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一个车站为例,讨论如何进行车站的常规客运组织以及大客流的客运组织,将同学们讨论后的意见归纳形成如何进行客流组织的知识点,给出在实际中车站是如何进行客流组织的,再与他们得出的结论相比较,表扬其创新点,对其中的不足进行鼓励,给他们信心。

3、现场教学法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单凭书本上的一些简单示意图,学生是很难想象出其实际结构,对后面的专业分析更是难以理解。在讲解机车车辆及工作原理时,可借助模型现场进行拆、装,既便于老师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讲解线路及设施时,可带学生去实训场地现场教学,实实在在的实物摆在学生面前,既避免空洞的概念解释,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抽象的想象,改善了教学效果。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同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伴随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可借助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现场教学。课堂上,老师对接触网、车站联锁设备等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之后,可带领学生去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现场教学。这样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㈣教学方式、手段改革与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内容多且枯燥,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为了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借助切当的教学手段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很难满足课时少、课程内容多的要求,因此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必须的。通过幻灯片、相关视频、动画等方式,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模拟实际情景,给课堂带来新的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在讲述道岔的组成时,可将道岔的组成做成动画嵌入到多媒体教学当中,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道岔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讲述车站联锁时,可在教学课件中,插播“集中联锁”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联锁设备及其工作工程,从而更好的理解并掌握联锁的概念以及联锁设备的作用。

2、借助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特点快,教材内容难免跟不上学科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下载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及时的了解到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学习到最新的专业知识,为学生以后工作岗位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借助于网络搜索工具,可以很方便地搜集到各地地铁的发展规划及最新的建设情况;对于已开通的地铁,可以从网上了解它技术特征、线路图、开通时间等信息;在网上还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以及其他与地铁相关的资料如自动车钩、盾构法隧道等;另外网上的城市轨道交通论坛,该网站资源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自主的浏览学习感兴趣的内容,又可以和不同工作的职工进行互动。可以说网络是学习“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最好的老师,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排忧解难,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所学知识。

四、教学改革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推广使用上述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结合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打破了以前“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所有专业不分侧重点的教学,形成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

第二: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改进,采用合作式讨论以及案例教学方法并借助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等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三:随着学校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逐步完善竣工,利用现场教学的方式,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为后续的学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网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网络资源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网络论坛的互动功能,既拓展了学生的眼界,也让他们对以后从事的职业岗位有所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获得了一些体会即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优化;采用适当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手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及以后的工作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易连(1984-),女,江西上栗县人,助理讲师,硕士

注释:

① 晓南矿,张艳君.浅谈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 [j].铁法科技2011(2):342-344

② 李明月,马慧琼. 应用小组讨论教学法的研究 [j].职业2012(27):63-64

参考文献:

[1] 王慧晶.《铁路客运组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研究,2011(4)

篇8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模块化 课程体系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1.专业从业岗位分析

为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岗位面向和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铁道机车车辆系充分发挥吉林铁道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作用,立足我院与各铁路运输企业数十年的合作基础,经多次深入长春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长春轻轨)、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客)等企业现场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组织行业专家座谈会,明确了专业从业岗位的人才需求、岗位要求。

2.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主要针对车辆乘务员、地面综合监控两个岗位群,根据调研结果,把这两个岗位所必需的所有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划分为专业知识技能和非专业能力素质两部分,如表1所示。

对专业知识技能,根据岗位需要划分行动领域(工作过程及要求),再根据岗位需要,确定必备的知识技能,如表所示轨道交通车辆司机岗位部分技能要求分析。

二、“以岗位为导向的模块化串型结构”的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整个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的专业知识技能,确定两个典型的岗位,再参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确定两个主要的学习模块:轨道车辆司机和地面综合监控。

根据各功能单元的专业知识技能所必须的基础知识,确定两个二个专业基础必修模块:机械基础和电工基础。机械基础模块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液压与气动等内容进行整合。电工基础模块将电工与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交流变频技术以及用电安全等整合。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功能单元划分,确定两个典型岗位群通用的五个专业必修的核心模块:轨道车辆总体、车辆转向架、动力装置、操纵控制、制动装置。

根据选定的两个典型岗位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分别确定相应的必修模块:轨道交通车辆司机、轨道交通车辆设备检修与维护。

根据整个专业所对应岗位群的现场实做技能要求,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际情况,确定动态实践教学模块和毕业设计(论文)模块。

由于“轨道交通车辆”的行业特点,企业管理层对这两个岗位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以外的综合素质都有要求,特别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行车的关键岗位,直接关系到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城市的精神风貌,对专业以外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在专业教学过程进行关键能力素质的培养,即在模拟现场工作情境下,在实施工作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设计针对工作态度、小组合作、资料收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等能力训练和培养的环节及内容,并通过军事训练、公共选修课、党团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进行“非专业”能力的培养训练。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是个人职业生涯与企业发展的联系纽带。随着知识的到来,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最重要、最富活力与创造力的资本,其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有识之士,也充分认识到人的素质与能力对企业运营质量和发展前途有极为重要的,并感知到现实与未来对高素质、高技能员工的呼唤。员工培训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1 正确认识企业培训的重要意义

随着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企业需要不断创新,需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这就要求不断地加强和深化对员工的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这也是一些大的公司,如微软、ibm、摩托罗拉等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员工培训学院或大学的根本原因。因为这些公司相信,知识是保持长期成功的基础;只有重视员工培训,才能使公司在全球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如选送优秀员工参加带有性质的培训班、组织业绩突出的员工去外地参观著名企业、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并报销学费、定期选拔优秀员工出国考察等,都会对员工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据调查,企业是否制定培训制度是员工在择业时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如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进修培训机会,即使工资低于其他企业,许多员工也仍会选择有培训机会的企业。

人力资本的创始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t.w.schultz)在20世纪60年代,从大量的实证分析中得出一个突破性结论:在,人的素质(知识、才能和品质等)提高,对社会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比物质资本和劳动(指非技术性劳动)的增加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他还进一步阐明:人的知识、才能基本上是投资,特别是教育投资的产物。

据此,就不应将人力资本的再生产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为一种投资,且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必须强调的是:人力资本投资不服从物质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相反是“边际收益递增”的投资行为。因此,不断增加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持续提升企业业绩和实现战略规划,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世界著名杂志《财富》曾经预言,当今最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基于型组织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善于学习的知识型企业、拥有知识型员工的企业。可见,企业培育学习型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非常重要。学习型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表现为员工不断学习,企业奖励进步,大家共享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新的机遇,使公司和每个员工受益,同时也在企业营造出一种浓厚而强烈的学习氛围。

2 员工培训体系的创新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其中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建设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必须在培训理念及方式上不断地进行创新。

2.1 员工培训理念创新

很多企业未能将员工培训作为一项日常例行工作来抓,甚至觉得:培训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与其让员工参加培训,还不如加强管理让员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因此,必须转变上述的观念,树立起一种新观念:员工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是可以使企业获得长期综合收益的行为。的确,对员工进行培训往往不可能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但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结精神。同时,通过不断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认知力和办事能力。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必须从思想上将员工培训视为企业的一种软投资,其重要性比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厂房投资、设备投资更为重要;它和企业其他投资一样,必将给企业带来丰硕的成果。

2.2 员工培训方式的创新

,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你说我听、课后的培训模式。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对于提高被培训者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水平帮助不是很明显。在员工培训方式的创新上,应根据被培训者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对于基层员工,其培训方式应更多注重培训的互动性、实用性及连贯性,应让其在接受培训过程中,不断有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以增强其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中高层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则应注重培训方式的灵活性与挑战性,从而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概念形成能力的培养。

培训方式的老化导致参加培训的员工对培训缺乏兴趣,这是培训较难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在注重企业内部培训方式不断创新改进的同时,还应适当聘请外部专家,以提高本企业培训的质量与水平;还可派员工参加专门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以开拓员工的视野。

2.3 员工培训考核的创新

对员工进行培训的主要目的:一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二是提升员工的技术、能力水准,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打好基础。由于从员工接受培训到其产生效果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增加了对员工绩效考核的难度。

大多数企业对员工培训的考核方式较为简单,多采用考试的形式。这种考核形式对于被培训者来说,会认为只不过是走过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往往会忽视培训的重要性。由于考核方式较为松懈,必然会导致被培训者在接受培训时经常人在心不在,或忙于其它事情。

因此,在培训考核的创新上,必须注重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相结合、个人绩效考核与企业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这要求培训主管部门必须将员工培训记录和绩效考核记录分别归档,并定期(例如每半年)进行一次审核,查看其在接受培训后绩效有没有得到提高。将企业绩效纳入此处考核,其意在审视培训课目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培训有没有切实起到相应的效果,从而增强全员对培训及考核的重视程度。

2.4 培训师培养及选拔的创新

培训师的培养及选拔是作好企业员工培训的前提。一个好的培训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相当多的企业来说,培训师基本上由各部门主管兼任。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培训师对被培训者的优缺点及需加强的知识点了解较为透彻,易做到对症下药,但容易受自身知识面及知识结构的限制,很难进行技能及知识等方面的全面革新,且难有大的进步。

因此,企业在采用一线主管给员工进行培训的同时,亦应加强专职培训师的培养和选拔。专职培训师应从企业内部选拔优秀员工担任,同时亦应考虑其学历、知识结构等方面,以衡量其能否胜任这一角色。对培训师亦应不断培训,如让其参加高校学习,或参加专职培训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让其在丰富视野、增强技能的同时,亦可将所学新知识传授给本企业员工。

考虑到企业内部结构及所需知识、技能的复杂性,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所有方面均有本企业培训师来完成。这样,可邀请一部分外部专职培训师来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培训。这在学习外部先进知识、先进理念的同时,亦可节约一定费用。

总之,员工培训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及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安排员工培训时,必须统筹兼顾,使员工培训切实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是使员工培训不断取得成功、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3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在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的形势下,对运营企业提出的现实要求。下面结合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近年来开展的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讨论。

3.1 员工培训必须快速高效优质

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是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并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公司,截至到2006年年底,公司有在册职工9490人,其中中高级以上技术人员占72%,承担了上海市区4条线路(总长95km,车站84座)的运营管理责职;到2007年年底,运营管理职能就迅速扩展到贯穿整个上海市区、基本形成轨道交通运营的6条线路(186km,车站123座)。根据规划,预计到2010年末,其管理的运营线路将达11条(总长400km,车站250座),届时企业从业人员预计将达23000人。由此可见,作为近年兴起的新行业,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先进性和超常规发展对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因此,在专业技术方面必须提高员工的培训质量,在满足运营需求方面必须加快对员工的培训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3.2 技术进步要求员工知识更新和升级

城市轨道是多学科、多专业的高新技术联合体。因此,各专业的技术进步必然会反映在城市轨道交通各相关专业的设计、建设和运营中,并最终要求员工能及时掌握和使用这些先进技术。如:电动列车的驱动原先采用的是直流电机,随着大功率可控硅耐压技术的突破,现在已普遍采用交流电动机驱动,不但降低了制造成本,也便于操作、维修;电动列车开关车门驱动,由气动改为电动;信号系统也引进了“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替代了广泛使用的“准移动闭塞”系统。此外,随着数字化、化的来临,信息技术在各技术领域都得到了广泛,轨道交通运行质量监控方面也不例外。如原先只对单条线路的运营质量进行监控的occ(运行控制中心)也为cocc(中央运行控制中心),以利于实施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内各线路的运营管理。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技术的更新速度已明显加快。这些新技术的采用必然要求企业员工同步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能力。

3.3 探索员工培训的新方式

对新进企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技能和岗位培训,对原有的企业职工进行知识更新,同时还必须确保已开通线路的正常运营和对新建线路的接管,这些都需要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教育培训中心探索员工教育培训的新方式。

制定和规范各工种的技能标准,并据此编写各工种的培训大纲和教材,采用应知和实际操作考核,制定复训期限和要求等,可极大地调动广大员工的和工作积极性。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坚持以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对各类新录用或转岗的员工,在上岗前都要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班。员工的培训由教育培训中心负责实施,目的是使被教育者了解和掌握公司的经营目标、规章制度和法规,基本掌握岗位的工作程序、要求、及必须的工作技能,从而保证员工能达到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质量标准,能按技术要求履行岗位职责。在培训中,聘任专业技术人员专、兼职担任授课教师;并结合本职工作实际,组织对新理论、新技术的继续学习,通过复训对员工进行技能知识补充、更新和提高。仅2007年1月至11月,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就举办各类培训班193个,总计552845课时,参加再教育达15088人次。经过培训,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面对如此庞大和高技术的培训要求,在探索培训方式的过程中有以下成功经验:对新员工实行军事化管理,集中培训;对低级别技工的知识更新,则由高级别技工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二个方面通过身传言教进行技术传授;对于需要普及的基础知识或简单技能,采用首先培训一批专业培训师,然后通过培训师对全体员工进行知识或技能普及教育。其中对全体客运服务员的礼仪培训就是典型的培训实例。

篇10

关键词:轨道交通;安全技术;分析;现状;展望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无可辩驳的成为困扰城市发展和市民日常生活的一大问题,然而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佳选择,其具有占用地资源少、运载量大、安全系数高、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等特点,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决策性问题。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北京市中心城不断向周边辐射,轨道交通建设的紧迫性也在增加。目前,北京市有计划对市区轨道交通网进行加密,预计到2020年北京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000公里左右。

1.2 研究目的

通过对现阶段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的分析,加强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管理,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及规章制度,规范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预防微小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和大面积坍塌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保证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顺利、平安,保障建设周边环境的安全。

2 轨道交通建设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收集到发生在国内外的各类地铁建设工程技术事故,共计111起,其中:明挖法工程事故41起,矿山法工程事故26起,盾构法工程事故39起,地面及高架线事故5起,分别占调查事故总数的36.9%、23.5%、35.1%和4.5%。

本次统计的事故中,北京地区的地铁工程建设事故总数为41起,其中明挖法工程事故12起,盾构法工程事故7起,矿山法工程事故22起,分别占北京地铁工程建设事故总数的29.3%、17%和53.7%。根据事故资料统计,矿山法工程22起安全事故中,环境因素为:雨、污水管线,出现频数为14次,占北京地区矿山法事故数的63.6%。

3 监理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3.1 安全生产监理制度现状

监理单位均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且人员职责明确,岗位齐全;制订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培训记录较齐全。但个别单位缺少“安全生产责任制”目录;没有专门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只在《监理细则》中有所体现。

3.2 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现状

监理单位均有资质等级许可证书,且资质等级为甲级,符合要求;多数从事监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现场监理人员的资格及到位情况满足合同要求;但个别监理单位不完全符合合同要求,监理人员变更量大,如某施工标段在土建工程完成60%以上时,监理人员的数量有所减少。

3.3 安全技术监理现状

监理单位在监理规划中均有安全控制专篇,并编制了安全监理方案,控制点明确,措施全面;按规定程序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审批;参加了设计交底会议;有旁站监理方案,且旁站监理记录齐全;对于重大风险源均有详细的巡视记录;对施工监控量测方案进行了审查,监理周报、月报齐全。但个别单位在监理细则中,质量控制点针对性不足。

3.4 对施工单位资质、安全管理制度核查现状

监理单位均对施工单位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了审查,有审查记录;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质量保证体系、规章制度进行了核查;对分包单位资质、人员资格进行了核查,且有核查记录。但监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审查不严格,多数施工单位出现了特种作业人员证书过期,或缺证的情况;对分包单位人员资格的审查不够全面,个别分包单位的上岗人员资格不合格。

3.5 设备与设施安全监理现状

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大型设备及部分小型设备的进行了核查,有核查记录;对特种设备、关键设备进场进行了全面审查,且有审查记录;对消防、易燃、明火作业等进行了检查,有检查记录。但对施工机械、特种机械的审查不够严格:调查发现,个别施工单位缺少缺少施工机械、特种机械的登记台帐,施工机械缺少合格证。

3.6 监理资料管理现状

监理单位的监理日志、会议纪要、月报等各项监理资料整理及时、内容齐全。但个别监理单位的监理资料整理不够及时,监理日志记录不够全面。

3.7 整改通知现状

监理对发现的问题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有监理整改通知及施工方的落实回复;对安全隐患均有排查记录,且记录齐全。但个别监理人员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监理的责任落实不够。

4 对策和建议

(1)建立并完善轨道交通建设安全评估制度。针对轨道交通建设风险大的特点,应开展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安全预评价、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安全风险评估、竣工后试运营的安全验收评价及运营安全现状评价。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价评估工作,识别各阶段的安全隐患,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2)加强对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的管理。进一步改善对总包和分包施工单位的管理办法,定期监督和检查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实行统一管理的情况;规范劳务分包单位在工程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如测量方案、起重方案不允许劳务分包单位出等;同时对分包单位的从业人员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分包单位从业人员素质。

(3)加强建设施工安全监管工作。一是针对轨道交通建设专业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应加大对政府部门安全监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监管能力;二是加大安全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强化安全风险源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4)增强安全技术管理的针对性。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时,要针对不同施工工法、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地质条件、施工中可能给施工安全和周围地区带来影响和危害等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5)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