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论文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25 08:23:44
社会实践论文篇1
时光如流水般,转眼间,大三的学习生活就即将结束,在这三年中有过许多美好的回忆。然而,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夏天,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过得更充实,更丰富,更精彩。这是我大学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时刻。
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
由于我的家乡丹阳日子企业很少,所以没有办法,只能把实习选在了父亲的单位,南环路派出所。在里面的我的工作主要是文秘与打杂。
开始以为文秘工作会很轻松,不过,那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坚持一天下来还是累得腰酸背疼。每天都有一大堆的文件要处理,天天对着电脑,不计其数的敲打键盘。真是不经历不知道啊,难怪家长总是说“你们这些大学生啊,就是缺少锻炼!”
两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两个多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的辛苦和乐趣以及责任,使我的经验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它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回顾两个多月的工作,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
社会实践论文篇2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论文3000字一: 在一个多月的暑假生活中,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响应大学生生涯教育的号召;也为了给个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利用三十天的时间组织了一项名为爱心辅导的社会实践活动。现在活动已经圆满结束,我在此做一个总结,作为大学一年级暑假的社会实践报告。
活动的动机
在权衡了各项大学生可能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后,我认为:家教是一份切实、有价值的方案。作为一名师范学院的学生,尽管我本身属于非师范类专业,但为人师表这个千年的古训却永远牢记在我的心中。我觉得,做一个好老师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同时,如何出色的胜任老师的工作,对我也是一个很大的磨练。所以本着这样一个向往,我选择了组织家教这项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的准备
为了能够增加此项活动的含金量。我为活动订立了自己组织,自己分配,自己招生,自己工作的基本宗旨。其中这里的自己实际上指的是一个群体:即所有参与到我组织的这项活动中来的和我具有同等学历的朋友们。他们分别是:万健(xx邮电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管理系)、施政(xx大学数学系)、蒋舒(xx工程学院光电工程系)、贾楠(xx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在组织好人员之后,我于17号晚迅速草拟了两份材料。即:爱心辅导介绍广告和爱心辅导活动会员条例。
活动的实施
在xx月xx号散发了爱心辅导介绍广告之后,我们很快接到了许多家长的询问,并陆续登记好姓名和ag尊龙app的联系方式。xx月xx号上午结束招生后我组织分配了各个参与同学的任务,其中我具体负责了一名四年级学生的语文及英语辅导工作。会议结束前我们再次学习了爱心辅导活动会员条例。下午同学们开始各自与负责的孩子家长联系,商定具体的实施细节。
xx号活动正式开始,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我始终遵守条例中的规定,牢记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学生为本,礼貌、耐心、亲切的完成辅导任务。同时,我尊敬学生家长,礼貌用词,耐心听从家长的建议。在具体学科指导中,我发现:这个孩子存在着偷懒和粗心的坏习惯。我针对这一点提出了狠抓辅导效率,减少学习持续时间但增大学习频率的方法,为这个孩子的提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活动结束时,在我和孩子家长共同组织的测验中,他取得了全优的好成绩。
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我还统筹着全局,每天与其他四位同学保持密切的联系,时刻提醒他们牢记活动条例并注意自己的安全。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
经过全体同学的努力,我们于xx月xx号下午圆满的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家教活动。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召开总结会议,同学们交流了各自的感想。其中万健同学的感想值得大家学习,他认为:通过这项活动,我意识到了钱财的来之不易,那么这个意识将给我今后形成正确的理财观打下一个深厚的基础。同时在辅导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一个耐心、机智的处事习惯,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结合他人的建议把工作做得更好,这一点是我走向社会前所接受的最有效的磨练
我个人认为:首先,这个活动是十分具有意义和价值的。当今大学生虚度光阴的现象十分严重,我们组织并参与这样的活动是对自己的一个锻炼,正如条例中所说的生活在严格教育体系下的我们,对于社会、责任、实践,甚至对于报酬是怎样得来的,还一无所知
发起这项活动。既贡献了自己身上的一份余热,也提高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其次,通过活动我们也很好的实践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提倡的激发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培养积极上进的人生观;促进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以及增强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的号召。
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活动中我再次认可了老师的教育,即人的职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大学生就业准备绝不仅仅是最后半年或一年才需面对和投入的任务,而应该是贯穿在我们生活过程中的一件大事。通过组织和参与爱心辅导活动,我个人对于社会的理解以及就业的估计有了更多的认识,而在组织管理能力上更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尽管不是真正的就业,但是体验到了一种在校园里和课堂上无法体验到的带有一定压力的就业氛围,给自己为人生发展而做出的准备提供了帮助。
暑假即将结束,组织并参与爱心辅导活动使我的暑假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尽管在这次爱心辅导活动中我们取得的经济报酬是微薄的,但是我们收获的精神食粮却非常丰富。因为它让我初步领悟到一个人不管学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在体现自我价值的社会活动中都离不开扎实、勤奋、虚心这样的立身之本。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论文3000字二: 作为一名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中学生,我参与了环保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实践活动。
这段时间,让我的生活很快乐很充实。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到在实践中所得到的教育是课堂上所无法学到的,更加认识到只有投身实践,才能接触到社会生活,只有切身融入社会,才能真实地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虚心,细心,热心,虽然是小小的打扫卫生,环境保护,也不容许我们有半点马虎大意之心。实践中我对能改善周边环境感到十分自豪。每当看到夸奖我的人和受我影响一起加入到我队伍的人总是不觉地感到一股自豪与欣慰,而我自己也更加努力,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社会实践论文篇3
首先去图书馆做志愿者,最先知道的当然是有关图书方面的知识了,一册完整的图书一般由书衣、封面、书脊、文前栏目、扉页、半书名页、附加书名页、书名页、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页、献词、序言或前言、目次、绪论和导论、正文、图表、附录、参考文献、索引这18个部分组成。图书上的isbn号是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的简称,是专门为识别图书等文献而设计的国际编号。isbn由10位数字组成,分四个部分:组号(国家、地区、语言的代号)、出版者号、书序号和检验码,其间用符号“-”隔开。我国的组号是7 ;美国的组号是0 ;英国的组号是1。比如:isbn 0-13-318015-8 表示美国出版的图书。我国在1982年起加入isbn,1987年1月1日正式实施,国内正规途径出版的每一本书都有唯一的isbn号。如今的图书馆分为: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 非专门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
好了,上述是图书及图书馆的一些知识,接下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了——整理图书。《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用来对图书资料进行分类的法典,是图书分类的工具书。其分为五个基本部类,在五个基本部类的基础上展开为22个基本大类,用22个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来标记。其序列为: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 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 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科学;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z综合性图书。 图书排架一般都是采取分类排架法,以索书号为依据,先按分类号的大小,由小排到大。若分类号相同,再依书次号的顺序,由小排到大。以一个书架为单位,由左至右由上而下依序排列,之后再排至右侧的第二个书架,仍是由右至左由上而下。图书上架时不超过三分之二,以便为新书预留空间.。
而我们的工作便是把散落在其他地方的书放回原有的位臵,别看这是一件小事,这对我们来说已算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了。因为必须要按照书的类别,编号一一找到位臵是很难的,尤其是一个很大的图书馆,而且,有些书不好判别他的类别,只能找到和他相似的书放在一起。所以,虽然我们的工作看起来很轻松,但做起来并不简单,尤其是刚刚学会图书分类的时候,经常一两本书就要弄十多分钟。
不过,通过几天的练习和熟悉,逐渐掌握了图书的整理技巧和图书的分类方法,速度也就快了一些。而且,我们在这里并不单单只是整理书而已,我们还帮忙打扫图书馆的卫生,不过,打扫图书馆的卫生也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让尘土落到书籍上,所以,我们都是非常小心的在打扫
很快半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即将结束了,我们即将结束在图书馆做志愿者的工作。我们的感触颇多,我们终于明白了,其实每一项工作都不是那么轻松的,别看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很轻松,其实也不轻松,我们就深有体会。不过我们还是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学会了如何分类图书,如何整理图书。这次的经历非常难忘。
作为一个大学生有别于中学生就在于他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通过图书馆社会实践,得出了:虽然现在网上的电子书、材料等等比现实中的书用着方便多了,但是有些东西还是需要拿着书自己去看看的。尽管图书馆的前景不是很好,但图书馆员工都做了一些措施,使他们的的图书事业更好的向前发展,也使我们的经验和阅历得到了提高,受益匪浅。
社会实践论文篇4
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论文一: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去,直接就是望不到底的深谷,生与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一步之差。面对更真实的恐惧,车厢里的队员反而呈现了出奇的平静。不是透过车窗看着远山,就是直视前方,看着一个又一个必经的险坡。也许人们都再设想我们将要去的杨家凹是什么样的,抑或更具使命感的制订着自己的工作计划。可以这样说,对于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一无所知,除了设想还是设想。
而我的思绪仍就停留在刚刚离开的贺家坡。一到贺家坡就听见孩子们用稚嫩的嗓子不断的喊着:向来访者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顷刻间涌上心头,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见到这样的场面了。走过去,只见排成方阵的孩子们穿着不合季节的运动装,手中举着彩色的花束、花环,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规律的挥动着,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淌下去,一个个神情严肃而认真。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贺家坡小学,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的村民。领导们开了一个简单的仪式,当时接近中午,烈日当头,我们这些身着短衣短袖的大学生已经觉得炎热难耐了,可那些孩子们依然静静地,直直地站着,任凭火一般阳光毫无保留地烤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毕竟这一切是由我们造成的,况且他们怯怯而不敢直视的眼神也是我们所不愿见到的。
仪式过后,我们走到他们中间,帮他们脱去那厚重的外衣,让孩子们也凉快一下。我们的这一举动消除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和不该有的隔阂,气氛立刻变的轻松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种小小的欢乐渐渐在校园的上空弥漫开来
杨家凹是我们小分队进驻的第一个自然村。听司机师傅说,这还是一个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子,其他邻村只能步行去,而且距离都相当的远。那里,我们是不能去的。
村民们很早就在村长家等我们了,通过一些简单而直接的交谈,我们了解了好多。这里的家长比我们想象的开通的多,他们普遍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一般家庭都会尽最大力量供孩子读书。
杨家凹已经连续五年大旱了,贫瘠的土地上,本来就不宜种植粮食,而赖以生存的枣树,长势也极为可怜,当时已经接近收获季节,可每棵枣树的枝条上却不见结枣,可见今年又将是个歉收年。
这里的教育水平很落后。教师授课以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班里的尖子生的掌握状况为准,其他大部分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落后的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升学率的滞下,这个村应届生升学率为0,而经过复读的学生升学率也不过10%,况且是要去柳林一中补习的,在那儿一年下来得花费两千五百元左右,对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在本地复读虽然便宜,但效果很难让人满意,据说,有的孩子读了三年也没能考上高中。
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论文二:
寒假的来临,使我犹豫不定:不知是外出沿海求职还是回家处理琐事。由于老家的宅基地被别人侵占了,这才使我回家的欲望更加强烈。这个寒假也让我收获颇多
回家那天,我并不是直接回老家,而是先去看望了我的妈妈,因为她生病了,我也好久没有去看望过妈妈啦,是该看看啦,在哪里待了几天,我踏上了去舅舅家的形成,自从我的家庭落魄之后,在外流浪了几年回来就寄居在舅舅家里。本来我想着到了舅舅家里,休息一天就去自己老家处理宅基地的事,又不忍心看着舅舅一个人在家累,就决定等姐姐回来了,我再去,没几天,姐姐回到了家里,她回来的第二天,我待着姐姐的相机就去了我的老家。
到了老家,感觉院子里空荡荡的,原来是有很多年轻人在外工作,不回家过年,然而我在旁边叔叔家里落脚之后,去看了下自己的宅基地和拍了一些照片,由于自己身上没有什么材料可证明,也没人帮助下,自己就去当地的政府去咨询,幸好我读初中时被村委会委托政府把我安排在敬老院,当时我的表现很好,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有个姓房的叔叔帮了我,我很快找到了国土局的相关负责人帮我复印了一份复印件,弄好后就直接回到老家。实践报告
到家了,找到村委会的人和院子里年长的人让他们来坐做下公证人,都到齐了,几次讨论决定:邻居以先斩后奏的方式由于我不同意,所以他提出的提条件都与以否决,我给他的定义是属于侵占他人财产,所提条件应由我提出了,不同意则以法律文书做事就是强行拆除。经过几次的讨论和争执下,同意了我所提出的条件。
通过这次的事情后,真的让我成长了很多,也稳中了很多,在也不像以前不懂事的那个我啦,同时也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及自己的一切财产,并看清现实社会复杂变化。
不管在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要事先考虑清楚之后才能去做,决不能想什么就去做什么,还要思考做这件事情意义何在、利害关系和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思考些问题,这样,自己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别人才会与自己交流做朋友。
以前的我,什么都喜欢和别人分享,有时还爱闹情绪,但是,现在我不一样了,学会了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情不该说;什么场合做什么,什么场合不该做什么;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人不该说什么样的话等等。
社会实践论文篇5
第一步是确定历史教学题目。2014年我们调查的课题是《渭南地区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调查研究》。首先这一题目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陕西是历史文化大省,渭南自古是关中东大门,历史遗产极其丰富,有充足的素材可供调查。其次我校学生分布于渭南各个市县,让他们调查当地的文物遗存,能激发积极性,促进他们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培养对国家历史文化的热爱。最后是具备实用价值。如历史遗存的保护开发现状,有哪些经验与不足,这对保护、开发当地历史文化遗产有重大现实意义。第二步是将学生分组。将同一地的学生分为一组,每组一个小题目,设组长一人,负责本组工作安排,如联系组员假日调查,汇总调查材料,组织分析讨论,总结讨论结果等。分好组后,各小组讨论决定本小组具体调查研究的对象。第三步是教师示范。到附近某处历史遗址进行现场示范。先讲解相关史实,再查看周边环境,或测量,或拍照,或咨询相关管理部门,或周边居民,对其保护开发现状做深入了解。最后分析讨论,发现长处或不足,形成书面材料。这样就使学生对具体调查研究过程有了初步了解。第四步是学生分组活动。先查找文献,初步了解调查对象。再实地调查,汇总材料,写出初步研究成果。这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去讨论、写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使每个组员积极参与,保证调查研究过程的有效性。第五步是成果展示。利用课堂,每小组派代表将本组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的解决办法向全班同学汇报。各组取长补短,完善本组研究。教师适时引导、点评,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经过展示,每组成果进一步完善,形成最终研究结论。
二、实践结果
这次历史教学调查由于选题恰当,分组合理,示范充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历史教学首先加深了学生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了解。有小组调查了白水县的仓颉庙,调查前大多数学生只知道古庙历史悠久,但里面纪念的是谁,为何纪念都不甚了解。这次调查使他们对这座古庙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其次使他们发现某些历史遗迹保护中的问题。如有小组调查了某乡镇的唐朝慧照寺宝塔。经过实地调查他们发现,由于当地农民的开垦和年久失修,塔基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最后,对历史遗迹的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例如,韩城小组调查的是司马迁祠。这个遗迹保存很好,旅游价值高,但游客不多。他们对此提出自己的设想:将司马迁祠与当地其他自然、人文景点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将自然风光游与历史文化游相结合,充分展示当地迷人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扩大宣传,使更多人了解司马迁的丰功伟绩。这些方案有借鉴,更有独创。在对方案教学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社会实践论文篇6
1.《概论》课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以及理论和实践成果
这门课程配套的校外社会实践的视角和侧重,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问题,比如在社会主义经济这个专题,理论方面讲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进程,那么,社会实践就要把改革开放以来的“宏大”成就,放在一个“微观”的场域———一个企业、一片新农村、一个开发区、某个创新创业成才的场景。
2.组织社会实践的首要原则是增加学生的主体性。
设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操作过程与方法、伴随全程的情感与价值观。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在实践的组织方式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多种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自主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教学环节和实践组织流程方面,我们依据自愿原则,学生自主结合产生小组并推选组长、由学生自选实践内容并联系实践单位、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践设计和实践活动,最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实践报告(小论文),在初步筛选的基础上,择优在课堂展示和汇报实践成果。以汇报环节为例,通过ppt演示、主题演讲、视频展映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展示把全体同学带到实践地点和空间里去,扩大了一个具体的小组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学生在交流中总结提高、分享感悟、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在基本面上,全员参与的、自主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成熟。
二、教师的全程指导是保证校外社会实践品质的关键
在课程设计方面,在一个具体的学校,《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路线图”,由教师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现实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因素共同构造编制而成,这些要素的协调一致,是完成高品质的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的主导和指导要覆盖社会实践的全过程。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概述社会实践的意义、基本要求和主要措施;指导各个小组选题;督导实践活动的进程;辅导撰写总结报告和完成评价。以对于社会实践的选题指导为例,根据近五年来的教学实践,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活动:第一,就近对于本地的红色资源(展览馆、博物馆、纪念地等)参观访问和调研;第二,地方文化和历史资源参观访问和调研;第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主题调研项目;第四,各个方面的志愿服务。这四大类社会实践,既各有适合的运行方式,也有一致的组织原则和策略。就组织方式和策略来看,首先,四类实践活动都可以归结为“进行社会调查研究”,那么,“选题”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调查”是一种深入生活,这种深入生活,不是空泛的、空洞的说辞,而是深入一个具体的场所、一个具体单位,有明确的调研主题,是深入到一个明确的“微观环境”。那么,深入到哪里以及如何深入———这就是选题。所以,教师对于学生校外社会实践的指导,是从指导选题开始的。其次,参观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到企业参观考察、到社区调研、到养老托幼残障保育单位进行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的主旨都是实现《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要使学生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在现实社会中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具体责任。那么,在各个形式的社会实践教学中,自然就要学生更加自觉关注周围的人、关注社会、了解社会,促进思考、质疑、调查、探索。什么是“理解”?“理解”就是读懂、了解、反思、自省。读懂一个人物、了解一个事件、反思一个时代、自省自己的生活和价值———从历史看现在、从历史看自身、从历史看未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力图避免社会上流行的对于红色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娱乐化、休闲化、旅游化”使用,在各类选题中,都讲究政治化,反对“去政治化”。严肃的态度以及严格的管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真对待实践教学活动,而且,使学生越来越深刻地了解社会,越来越深刻地思考身边的事情、思考自己的人生,获得真正的助益。
三、在实践原型的基础上升华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教学要具备解决时代困惑的自信。2014年5月4日,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表重要讲话,寄予青年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我们培养的青年,“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思政课的社会实践,应当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困惑,需要尊重青年实际、立足青年发展、服务青年需要,与时代偕行,在普遍规律中找到具体做法和个性措施,找到经典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的具体途径,弥补理论与实际的落差和裂缝,把在社会多重转型过程中被边缘化、被弱化、被淹没的“育人就是育德”的教育自信找回来,把高校进一步建设成“立人树德”的主阵地,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大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的培养场域。以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争夺为例,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统领青年群体的时代,而网络生存的环境却异常复杂。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在网络上面集散、放大和博弈,那些以“反传统”“非理性”“低俗幼萌”“炫富哭穷”“消费至上”“欲望话题”为炫耀点的言论和思想;那些网络名人、意见领袖、大v、网络水军———都拥有众多青年粉丝和跟随模拜者,其中,就含有相当多的在校大学生。毫无疑问,这些“虚拟言行”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三观。在一片众声喧哗的之中,使大学生具备甄辨的素质,养成正确的思想和观点,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践教学方面,参观访问和调查研究,不能停留在“只是看一看、听一听、体验一下”,而是要在“育人”的高度使体验得到升华。高校“育人”首先要“育德”。育人重在品德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比如《说文解字》对于“教”和“育”的解释是,“上所施,下所效也”“养子使作善也”,教是使人向上,育是使人向善。“育德”的重要方法在于实践,在儒家文化中,实践育人的思想家由孔子首先表达为“学而知之”,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应该在“学”的过程中体会“知识”应该怎么去应用,同时,去实践才有机会体验生活,才有可能“知行合一”。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阐述的正是所谓远大的理想要从脚下迈步,要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读再多文字、说再多话语、唱再多歌曲,都不能替代践行。反复进行的实践行为,对于坚定信念、对于砥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真正做到“知、懂、信、行”非常重要,真所谓“做出来,证明你有德”。
四、结语
社会实践论文篇7
在国际上,一些主要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思政课的社会实践,其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社会实践模式基本是围绕公民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等领域展开,基本做法大体是立足社区、企业或专门的机构,进行实地实景的现场体验,如新加坡的“教育工厂”和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充分实现了高职院校“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从国内来看,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的出台,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体系日益加强,实践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具体实践来看,基本模式主要包括调研探究型、现场服务型、实地体验型等,其基本做法是通过参观考察、实地调研、现场参与、见习实习、服务活动、志愿者行动等方式,将思政课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保障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通过联建或独建的方式,拥有了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很多高职院校都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予以政策保障,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学分评分细则》、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实施办法》。可以说,社会实践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围绕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教学方式也日益得到强化。一些学校也推陈出新,如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理论与实践互动、一二课堂一体”的教学模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学生为主体推行“2345”实践教学体系对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二、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四维思考
(一)创新实践模式首在教学理念重塑在众多模式当中,不难发现,人们更注重的是“器”(社会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而忽视了“道”(社会实践教学的基本理念)的内涵塑造。就当前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来讲,无论从组织施教部门还是施教人群,都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一般来讲,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理念重塑包括几个方面:一是领导理念转变;二是教师理念转变;三是学生理念转变。从教育部门及教师来讲,很多停留于这样一种认识:思政课社会实践就是一个教学方式,是弥补课堂讲授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些施教部门或教师甚至将其作为一些教学任务,认为完成任务就行,不用深究其要义,而一些高职学生更是认为社会实践课就是玩。这些错误认识究其根源是没有深刻认识到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真谛。要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重塑理念尤为重要。本文认为,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基本理念重塑应当立足于4个服务和3个反对,即“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服务长远”。服务学习即思政课社会实践是完善教学的一个必要手段;服务学生是塑造全面素质和完成人格的学生之必需;服务社会是思政课社会实践应当有益于社会实际需要而不是流于形式;服务长远是指思政课社会实践不仅仅是短期的一个教学活动,更主要的是其长远效益。3个反对是:反对因教而实践、反对因考核而实践、反对形式化实践。要做到4个服务和3个反对,就必须夯实社会实践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认清社会实践的应有之义。
(二)创新实践模式重在夯实基础
1.社会实践的理论基础。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重在实践,实践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首要基本观点,它为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将现实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践,使理性认识从现实中来,再到现实中去指导现实,从而真正实现理性认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开展就是一个基本的实践过程,它通过多种方法、不同模式的反复实践,从而探索出真正有效的教学实践模式。从教育学自身发展来讲,有着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分析教育学及马克思主义科学教育学的不同流派观点,这些主张的存在客观决定着教学方式手段的主要内容,观点不同,侧重也就不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主张历史与逻辑、事实与价值、一元与多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始终围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运用实践观指导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2.社会实践的现实基础。任何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都不能离开现实的客观存在。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其特有的现实背景基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一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大环境的影响,自本世纪初,世界主要国家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已经由单纯的说教开始向实际体验侧重,开始注重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国也及时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经验,进一步改革传统的灌输说教式的理念,将实践教学及时纳入了教育体系当中,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切实感悟,真正提升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2005年,和教育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就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二是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实际需要。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师生搬硬套、学生兴趣不高等现象,这极大地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胆突破,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三是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高职大学生不但要专业技能优秀,而且还应涉猎广泛,要有一个综合的知识结构。思政课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决定了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客观上能够做到“德”与“才”的有机结合。通过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高职学生在坚定人生价值观的同时,也增强了多学科的修养,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四是高职院校发挥自身特色功能的实际需要。高职就是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使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单纯的理论教学显然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因此,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彰显这一特色。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需要。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意味着思政课教学必须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创新和发展紧跟形势,才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功能。
3.社会实践的本源要求。从社会实践教学的本旨出发,社会实践能增强道德认识和道德责任感,培养应有的道德情感。笔者认为,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增强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专业能力的提高。因此,思政课教学实施重在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道”的修养;而专业学习重在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是“器”的锤炼。这固然与思政课本身性质有关,但也与学生实践过程有关,通过实践,学生才能有切身感悟。
(三)创新社会实践模式必须坚持方式手段创新方式手段创新是保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活力和效果的重要保证之一。要做到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1.要深刻了解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演进过程。从高职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以来,基本走过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课堂内实施阶段。在该阶段基本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将实践应用于课堂之内,比如观看影片、进行讨论等。教学过程中固然添加了实践要素,但也仅仅是一个调味剂,还未能走出课堂,真正发挥作用。第二阶段是走出课堂阶段。其主要表现为非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教学,比如主题教育、演讲读书、专题讲座等,实践的地点主要在校园内。第三阶段是走出校园阶段。主要是通过参观考察、公益服务、实地练习、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主要集中在节假日或实习时间进行。第四阶段是基地推进阶段。在此阶段,社会实践越来越受重视,高职院校基地建设不断加强,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有了基本保障平台,通过对基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极大地保证了教学实效。在这几个阶段的发展中,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管理日渐规范,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效果日益突出。要进一步加强方式手段创新,必须在此基础上,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扬弃,才能取得实效。
2.要正确处理好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社会实践的关系。毋庸置疑,思政课课堂教学是社会实践教学的基础,社会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深化与拓展,课堂教学为社会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教学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忽视或贬低任何一方的地位和作用,整个思政课教学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本文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合理安排好二者授课时间的比例。无论实践教学有无单独增加学时,实践教学时间所占总学时比例不宜超过40%,这样一来可保证课堂理论教学的连贯性,二来可以集中主题,深化认识。同时也要注意,社会实践教学对经费、场地、环境等因素也有很高的要求,应当给予侧重,避免流于形式或实施不到位。3.要实现基地资源的有效整合。当前高职院校基地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基本形成了实习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社会服务基地、素质教育基地等多种基地相结合的格局。作为社会实践的载体平台,这些教学基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些基地在各有特色的同时,整合力度还不够,还不能够综合利用,发挥合力。所以本文认为,应当重点思考如何将这些基地有效整合,由点到面,形成最大合力。4.要始终坚持创新意识。坚持创新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式,面临新问题、新形势能够敢于突破,从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在原有资源要素上能够实现扬弃,寻找新的路径和方法。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有着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不能因循守旧、踏步不前,必须能及时创新施教模式,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四)创新实践模式不应忽视社会实践长效评价机制一直以来,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是一块短板。其表现为:一是容易流于形式;二是硬性过硬,弹性不足;三是注重短期,忽视长远。从教育学理论来讲,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一个综合评估、评定过程。评价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长远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的成功与否绝不能仅仅靠着短期的形式上的检查就可以确定。笔者认为,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难点不在于模式的千变万化,而在于其评价机制是否科学。其评价的关键点在于思政课对学生的实效如何,科学的评价机制应当促使思政课的实效性得到提高,而不是为了评价而实施授课,或授课是为了应付评价。评价不应当成为思政课社会实践的羁绊,而应当成为长久的助力。因此,建立科学化的评价机制体系,需要从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弱化评价的行政化色彩,即弱化官方色彩而注重民间口碑。二是注重评价的长效性,即不能看短期指标而要看长期效果。三是评价去利益化,即要弱化评价结果的利益色彩,尽量避免结果与奖金、职称等挂钩。四是评价去纸面化,即要将施教的权利充分下放给施教机构和教师,给予其自主性,而不是“一纸规定”画好路径。比如美国就没有明确的思政课教学大纲,也没有必须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但其教学效果很好。总的来讲,思政课社会实践长效评估机制必须立足于长远,真正作为评价考核为施教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
三、结语
社会实践论文篇8
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日益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个高校的重视,学术界也给与了非常大的关注,大学生社会实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更加规范和深入。当前,各个高校都普遍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而且都在不断探索各个高校自身的特色活动,但社会实践在全面性、稳定性、深刻性上还需要持续加强,尤其在制度规范上需要不断完善。
(一)操作制度意识薄弱
尽管教育部和团中央对高校的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制度上的要求和宏观的指导,各个高校也普遍开展起了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各个高校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缺乏统一性与整体性。相对具有明晰制度规范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新生的军训、学生的见习、毕业实习和暑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新生的军训随着学生体质影响,逐步放宽了训练要求,压缩了训练时间,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学生的毕业实习也由于毕业前夕忙于找工作大打折扣,只有医学和师范类专业仍在苦苦支撑。由团委牵头负责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当前全国范围内最活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宣传、有评比,得到了各个高校的重视和推介,是各个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和代表。但是这类实践活动,主要由学生干部和有特长的优秀学生组成,学生的覆盖面有限,而且随着每年团省委活动主题的变化,其服务内容和地域也会发生变化,形成活动的不稳定性。总的来说,这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规范,但是这些活动在组织操作的过程中,强调的是任务的完成和分界,缺乏制度上的设计和规范。尤其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冲击时,就不能强有力的开展,容易被形式化。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操作层面上缺乏制度化的意识。
(二)微观制度内涵缺失
制度化是制度体系的完善既有宏观指导层次的,也有微观操作层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宏观指导的制度已经明确和清晰,并从国家教育层面达成了共识。但在各个高校具体组织的过程中,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体系还没有得到完善和建立,微观制度在内涵层次上还存在缺失。“开展社会实践从准备、实施到巩固消化活动成果都应形成一套规范化程序。”具体来说,微观制度就是具体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要求和条件。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组队实践。这类团队由于有学校的重点支持,有带队教师的具体指导,有较为充足的经费保障,因此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实践团队往往由学生干部、党员和有特长的学生组成,所以普通同学参与这类团队的机会较少,受教育面狭窄。二是学生个体返乡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普遍缺乏对个体有效的分类指导和激励机制,学生参与性普遍不高,具体措施也流于形式,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育载体对广大普通学生的教育功能体现不明显。从目前这两种组织模式来说,都难以满足全员实践育人的要求。如何确保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确保每个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各个高校还缺乏具体的规范与措施。由于缺乏专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法规,尤其是缺乏专门的考核评价制度,这样就使有些高校可能为了节约成本而在社会实践工作上“短斤少两”,也使得各高校在社会实践实际操作过中程自由度过大。因此,如何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仍然是当前社会实践的难题。
(三)制度保障设施缺位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要注重学生和指导教师积极性的调动,使参与者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动力都存在不足,一是相当部分学生并不愿意参与社会实践,二是相当一部分老师并不愿意指导社会实践,因此社会实践很难在高校全员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要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保障设施还存在系列的问题。一是经费保障不足。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其经费的使用大幅度增加。社会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学生和指导老师,衣食住行都可能涉及到经费的产生。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各个高校的投入,明确规定加大实践育人经费的比重,但各个高校对于增加比重的多少还缺乏足够的论证,社会实践规模的扩大还缺乏大量的资金。二是学生激励保障不够。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这种作用是潜在的、长期的,并不能及时迅速的反映出来。究竟参加了社会实践与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区别有多大,难以有效的判断。尽管近年来学生素质拓展明确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但是这些既缺乏社会用人机构的认同,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尤其是在社会实践的证明上趋于简单。因此,社会实践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同,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参加社会实践的要求不强,甚至排斥,难以使所有的学生普遍投入到社会实践中。三是教师的后勤保障不到位。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社会实践教学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要求,更需要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除了知识技能的指导外,教师在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要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有效的指导社会实践与“放羊”式的社会实践,教师的工作投入量有显著的区别。对于精心指导社会实践的老师来说,压力增大了,但是其工作量却并没有有效的考核方式。尤其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学生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家长、学校和社会就可能直接对实践活动成果一票否决,这使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高风险,直接影响了优秀师资的进入。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的超越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才能增强这些课的说服力、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就必须要从全方位着手努力。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识规范建设
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规范化,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化,就要高度认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识规范建设。这种意识规范建设就是要从课程设计的高度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当做一种常规的教育活动,强调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普遍性、稳定性和深刻性。各个高校从校领导到普通老师要统一认识,把实践育人内化成一种品质,从制度的层面认识和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社会实践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是两个课堂(学校与社会)、两类教员(教师与社会工作者)、两种教材(书本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其组织比一般的课堂教学更加复杂和困难,而且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社会实践也是一个开放的教育过程,具有突出的灵活性。因此,不管是领导还是老师,既不能在教育过程中避重就轻,逃避社会实践的开展;也不能把社会实践活动看做一个随意的过程,采取“放牛”的方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而应该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课程内容、基地建设、实施体系、科学研究等方面去规范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切实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平台制度建设
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就要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建设,以平台带动和规范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平台建设要重视学生理论团体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学生理论社团是搭建在学生之间的一个交流平台,通过组织或参加社团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素养、文明行为的养成。同时学生理论社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中介,通过他们“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走出校园,通过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农村支教、理论宣讲等活动,使自己真正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在更高层面上激发了他们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理论团体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组织建设,在完善的组织机构基础上,要注意强化学生理论团体的指导教师和成员管理。学生理论团体的指导教师,要以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中青年老师为主导,年轻老师为辅,专业上突出指导老师之间相互补充。学生理论团体的学生,要实现不同专业的覆盖,高年级与低年级互补,确保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理论团体运行的稳定性。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活动开展的承载体。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就要加强实践基地的规范建设。实践基地的规范建设包括基地的管理制度、基地的运行制度和基地的奖励制度。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类的电子实验室,为学校大规模的实践活动提供场所。电子实验室以视频、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作为载体,以故事化的手段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震撼和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筹资制度建设
建立多元的资金筹资体系,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序、规范开展的重要保障。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要从制度上规范资金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资金保障体系。一是确保学校经费足额投入。要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要求落实生均15-20元的经费标准。要继续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社会实践的专项经费,以上经费要根据学校经费增长逐年增加。教学部门要按比例,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经费。二是形成个人经费投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为了规范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适当的承担部分资金。三是争取社会支持。社会实践是锻炼学生的过程,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接触和融入社会,争取社会的支持。争取到赞助、与商家角力,成了他们给自己上的第一堂社会实践课。四是争取实践单位的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要逐步实现产学研的对接,甚至与大学生创业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实践单位的认同,并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良性发展。在充足的社会实践经费基础上,为学生购置适当的意外保险,解除指导教师的后顾之忧。
(四)完备大学生社会实践执行制度体系
要形成高质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要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形成完备的执行制度体系。一是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程序制度。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申报、立项、开展活动到成果的总结,要在程序予以规范。二是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行为细则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社会、社区,一定程度代表着的是学校的形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往往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社会实践活动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细则规范,从而提高整个学生团队的素养。三是形成学生社会实践监察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环境相对来说比校园要更加复杂,因此安全因素是学校和老师考虑的重点因素。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对老师提出监察的规范制度,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安全。
(五)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制度体系
社会实践论文篇9
社会实践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有着极大的影响,首先,社会实践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化智力。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因此中学生语文教育仅停留在书本上是远远不够的。而社会实践因其特有的活动属性,能够培养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其次,社会实践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传统封闭式语文写作课堂环境很难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素材,老师灌输式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运用技巧并不能达到锻炼学生自我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通过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体验、感受社会现象,增加自己的写作素材,同时巩固和提升写作技能。再次,社会实践能锻炼学生观察、思考、语言锤炼能力。社会实践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增加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通过与他人的沟通提升语言组织能力,收集各种资料能锻炼归纳、分辨能力,将社会实践总结写出来又能锻炼写作能力,这都是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所必须塑造和培养的能力。最后,社会实践有利于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法,实现师生共同进步。新课程背景下对社会实践的要求能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摒除传统落后的“填鸭式”语文教育法,突出学生主体性,开发学生潜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全面推进语文素质教育。
二、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社会实践
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效果新形势下要想采取积极措施利用社会实践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1.以社会为写作教学课堂
与教室内被动学习知识不同,社会实践是一个主动性、探索性的写作教学课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能以主体的姿态使用、检验、推敲及把握以往学到的理论知识,弥补传统教室课堂学习的不足。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圆明园、故宫等,通过亲历现场,回顾历史,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体验、感受,进而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激活作文的思维。所以,积极将社会这个广大的空间发展成为中学生语文写作教学课堂定会收获颇丰。
2.以社会经历为书写素材
人在经历童年、青少年、中年、老年等不同阶段的过程中总有着深刻的感受,经历便是一种成长。因此社会经历完全可以作为学生的书写素材。比如,根据中学生告别童年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时光流逝下,并思考留下的美好感觉,引起学生共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搜集、背诵赞美童年的美言美句,启发学生积极勇敢迎接未来的挑战,写出心灵的感悟。
3.以多媒体为教学渠道
新形势下,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能打破学生传统教室课堂学习模式,为学生打开体悟视野。比如,教师在主题班会上播放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通过平凡人物、平凡感情酿就不凡人生的故事,引起学生内心的震撼与激情。另外,颁奖词中一些巧妙的修辞、真挚的情感、精炼的语言都能作为训练学生写作的范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
4.以民族文化为教学载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民族文化在渐行渐远,加上西方文化的冲击,大多数学生热衷于玫瑰情人节,却不记得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只知道端午吃粽子,却不知为何吃粽子。学生通过教材上的文化知识很难深刻理解民族文化,而社会实践能够弥补这一缺失。以清明节为例,组织学生亲自前往烈士陵园进行祭扫,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抒发真情实感,在写作中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三、结语
社会实践论文篇10
(一)社会实践可使大学生健康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互动过程中,人的个性与人格逐渐健全和完善的过程。据教育部社政司2000年3-4月份的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当代大学生能够拥护并支持党的方针、政策,理性看待国家问题,社会化的主要问题是政治社会化不够、生活社会化不足、技能社会化不强。即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强,政治鉴别力弱、对国情、民情和社会缺乏实际深入的了解;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致使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价值主体过于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由于教育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造成理论与实践环节结合不当,导致大学生对社会缺乏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实践能力不强。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找寻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调整角色期望值,进而完善自我价值取向,锻炼社会适应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健康发展。
(二)服务社会大众和提高自身能力
从高中到大学,是从“儿童我”向“社会我”转变的过程,从大学到求职,是“社会我”向“职业我”的转变的过程。现在社会需求的往往是具有创造性的说写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人。大学生投身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服务中,能够使其与社会进行良好的接触,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还能够培养一定的吃苦耐劳和踏实奉献的精神。这样,大学生在就业面对现实问题时,就能积极调整思路,选择应对策略,使社会实践达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
(三)形成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高校的教学内容严谨,但相对滞后.与社会的创新性需求存在差异,学习教育与社会教育需要不断形成对接,才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的目标。同时,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创新发展的前沿和方向,架起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学校也能将社会需求与教学内容进一步整合,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等。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教育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从大学生自身到学生家长,从高校到社会,对社会实践都缺乏深刻的认识,制约了社会实践的深入发展。首先,大学生认识不到参与社会实践的意义,或为了奖励或为了应付学校,并不将其作为职业锻炼的机会;其次,家长缺乏长远的考虑,一般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不愿让儿女们接触社会、走进社会;第三,很多高校的管理者认为实践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殊不知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第四,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部门虽然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但具体措施不多,资金投入也有限。
(二)社会实践体系不够完善
首先,很多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并没有真正被纳入教学计划,在实际操作中,各高校团委缺乏教务等相关部门的支持,缺乏必要的课程计划、大纲和考评体系。其次,各高校用于社会实践的经费不足,难以满足实际开展实践活动的需要。再次,评价体系不完善,多以实践报告、接收单位评语和实践论文进行考评,缺乏操作性强的考核体系,缺少系统的社会实践档案,激励机制不健全,不能将社会实践与奖学金评定、先进个人评选等挂钩,影响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社会实践的实效。
(三)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薄弱
据了解,现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随意性和临时性大,通常有个实践活动,就找一部分人参加,针对性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不相符合,不能很好体现大学生的人才优势和特点。缺乏固定的社会实践形式和服务地,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够了解,数量不多的实践基地也存在不能将大学生放到实践主置的问题,不能将单位发展与大学生这一资源联系起来,使大学生不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效融合,使基地化建设的薄弱在影响社会实践实效性上尤为突出。
(四)社会实践指导队伍建设不够
很多高校将社会实践单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仅仅依据学校特点有选择性开展,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指导,是影响实践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调研,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多为辅导员和党政干部,专业教师队伍进行技术型指导比例甚少。各高校或缺乏对参加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专业培训,或培训不够系统,多数都是学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践,已经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也基本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指导,都是临时指定人员。由此,脱离了专业教师的优势资源的高校社会实践,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导致实践效果不理想。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转变育人理念,营造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氛围
社会实践保障支持环境欠缺、高校自身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健全和高等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属于是精英教育的人才质量标准和培养模式,但没有发现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够缩短人才的培养周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作为高校,应树立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从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向注重学生丰富个性和完整人格的培养过渡,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同时,加大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力度,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环境和氛围,探索出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理顺管理机制,提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保障
现行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体制以教育部门、高校为主,需要按照“合理定位、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强化效能、双向受益”的原则,形成由政府教育部门主管、高校主办、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需要广泛汲取典型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有效整合本地区社会资源,建立社会与大学生之间的供求关系。进而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类型上精心设计,探索出学生兴趣所在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实践岗位的调配、专业教师的人员安排、实践学生的生活保障和其他事宜。对社会实践的程序、操作规程、安全保险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安全制度保障。
(三)健全管理体系,建立过程化的社会实践评价机制。
高校要明确社会实践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规范社会实践的内容与要求、保障措施和奖惩办法,使社会实践活动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本着“科学合理、注重实效、简便可行”的考核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目标体系,尽可能量化考核指标,最大限度减少主观随意性,确保考核目标科学合理。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学、科研相挂钩,规定实践学时和学分,制定大学生各学习阶段的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并配备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建立全程督导的考核评价机制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能够促进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效果。实践中,采用指导教师实时督导的方式,将理论知识最大限度运用于实际,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服务社会;实践后,采用高校和接收单位双向考核的机制,对学生社会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可以设立实践学分制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常态化发展
- 上一篇:毕业论文格式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中社会干扰与课堂失范探讨 2023-05-05 09:02:36
加速社会中校长的角色困境及对策 2023-05-05 08:50:52
社会服务型职教校园文化构建探析 2023-03-24 15:38:11
企业社会化网络招聘探讨 2023-01-29 09:10:47
聋哑儿童社会适应体育干预探讨 2023-01-17 09:02:2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析 2022-11-02 09: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