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范文 -ag尊龙app
时间:2023-04-04 23:5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严格作风教育,要在“常”和“实”字上下功夫
教育是基础,好的作风是靠教育培养出来的。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严格作风教育,着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其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情操的具体表现。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起,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把作风教育同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的理念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同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的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同深入开展和法纪学习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结合起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抓作风教育一是要在“常”字上下功夫。要建立经常性教育工作机制,坚持作风教育经常抓,长期抓,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要防止用一般性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代替作风教育,防止在作风教育上厌倦情绪或以组织处理代替思想教育的做法。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要通力合作,联合制定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同时,发挥各自的优势认真履行职责,抓好领导干部思想教育工作,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干部教育培训,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纳入主体班次的教学计划。二是要在“实”字上下功夫,注重教育效果。不仅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内容,而且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教育方法,讲究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如注重发挥上级对下级、班长对成员的特殊教育作用,上级领导对下级领导,一把手对班子成员,不仅要进行工作领导,而且要经常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作风方面的教育、提醒和批评,这方面的作风发挥好了,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加强经常性作风教育,既要注重言教,也要注重身教,上级领导、一把手以身作则,身正行端,对下级或班子其他成员将会产生无形的示范作用。加强经常性作风教育要具有针对性、时代性,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每次作风教育都要解决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身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样才会保持我们党员干部优良作风永远不变。
二、加强制度建设,要在“全”和“效”字上下力气
搞好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实践证明,从严治党,端正党风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巩固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制度和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因此,加强作风建设,就必须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坚持、恢复、完善、创建”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制度体系,靠制度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加强作风制度建设,首先要在“全”字上下力气,要紧紧围绕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健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的各项制度,如健全完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指导工作的能力。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健全完善全委会、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证领导班子成员议事,科学决策,健全完善联系群众制度,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自觉接受群众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工作的监督,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制度,抓紧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健全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努力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切实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把领导干部作风状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努力形成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其次要在“效”字上下力气,要增强制度本身的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防止出台不合符实际、空而无物、不严密、难操作的制度。制度建设既要注意单项制度的制定修订,又要注意与其他制度的协调配合;既要建立健全激励性、保障性规定,又要充实完善惩戒性、约束性规定;既要加强实体制度建设,又要加强程序性制度建设,从而发挥制度的整体效能,使制度建设延伸拓展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同时,要认真做到坚持制度、落实制度、执行制度,使制度建设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防止制度印在纸上,执行在嘴上,成效在通报上的问题出现,确保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生预期的效果。
三、强化监督检查,要在“真”和“严”字上下决心
监督是关键,好的作风同样也是靠监督约束出来的,因此,要强化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要严格执行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特别是要执行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问责制等制度。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要拓展监督范围,积极探索对领导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进行有效监督的措施和办法,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的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形成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的有效监督机制。
强化作风监督,保证监督有力有效,首先要在“真”字上下决心。要解决领导干部愿不愿接受监督的问题,消除认为监督是组织对自己不信任、群众对自己不理解的错误认识,确保领导干部真心实意接受监督;要解决监督部门敢不敢去监督的问题,消除“多栽花少栽刺,留下人情好办事”等不坚持原则不愿得罪人的错误思想,明确规定监督部门疏于监督就是失职,放弃监督就是渎职,确保监督部门真监督敢监督;要解决能不能监督的问题,疏通监督渠道,拓宽监督范围,搭建监督平台,切实解决监督不畅、不实、不力的问题,严肃处理防碍监督,抵触监督,甚至对群众监督打击报复的人和事。确保群众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群众真监督、能监督。其次要在“严”字上下决心,要严格对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党的政策中央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严肃处理自行其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问题。严格对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秉公用权,服务人民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欺压百姓,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格对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贪图享乐、吃喝玩乐、骄奢淫逸的问题。决不允许有任何游离于组织之外,凌驾于纪律之上的特殊党员,决不能“老虎笼子关猫——进出自由”。要用坚持原则这把“快刀”解决复杂矛盾,用纪律这把“快刀”狠刹歪风邪气,用法律这把“快刀”惩治违法行为,确保作风建设健康发展。
四、注重培育总结,要在“新”和“好”字上下苦心
篇2
一、学习提高,夯实领导作风建设的基础
要提高领导作风的水平,必须从领导干部自身教育入手,切实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用理论武装头脑,用知识丰富自己,用高尚的情操塑造自己。一要加强宗旨教育。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事情干工作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发扬联系群众的良好作风,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真心实意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在领导工作中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二要加强廉政教育。努力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做起,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性,做表率,秉公用权,造福人民。三要加强求真务实教育。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寻找和把握规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下、办实事、讲实话、求实效,树立良好形象,为领导作风的改进和加强打牢思想基础。
二、发扬民主,强化领导作风的核心
优良作风的核心是民主。加强领导作风建设,关键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不仅是党的基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党内生活正常化的基本特征。只有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实施正确的领导。领导干部要树立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良好作风,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种规定,严格按照领导班子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办事,民主集中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要一个地方、一个班子、一个班长能坚持执行好这项制度就不会出现大问题,就不会失去监督,就不会出现决策失误,就不会出现不团结现象,在执行中要努力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尤其是“一把手”要当好表率,不能搞一言堂,广纳善言,听取不同的意见。对重大问题、重要决定、重大项目、重大开支集体研究决定,充分发扬民主,做到总揽而不独揽,领唱而不独唱,果断而不武断。
三、与时俱进,领导作风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的形势和农村的实际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和领导理念,不断改进和加强领导作风。一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解放思想,一刻也不能停,只有思想活跃,观念新颖,才能开拓创新,只有深入实际依靠群众,才能不断总结好经验,创新好方法。二是要创新领导方式。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乡镇领导更要转变观点,调整思维方式,改变过去行政命令、行政推动、行政推赶的领导方式转变到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上来。过去乡镇工作领导作风简单粗暴,老百姓意见很大,那时的政策宽松。现在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过去的方法就不能用,如果用了就会出问题,使干群关系恶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调整方法,适应变化。通过近几年工作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如我们涧沟镇近几年不断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了一整套好的作风和方法,如镇村干部管理新机制、计划生育村为主机制、村级财务管理机制、水利投入新机制、维护稳定化解矛盾新机制、“村村通”筹资机制等一系列适应当前农村形势的新方法、新机制,从而使原本在全县落后的乡镇成为各级工作先进的市级“五好党委”,解决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了农村的经济,维护了全镇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心,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四、完善制度,规范领导作风建设
领导作风要持续加强和改进,必须要完善制度,加强制度建设,为领导作风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一是要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领导制度,为实施领导提供保障。二是要健全科学决策,民主议事的决策机制,为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保障。三是要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班子团结提供保证。四是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为依法执政、科学领导提供保证。
篇3
要准确把握好切入点 立足点 着重点的思考
司法行政部门作为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之一,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服务与保障、改造矫正罪犯等诸多重要职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地推进“两个率先”,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奋斗目标,这为司法行政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全省实施“对标找差、全国争先”工程提出,对于司法行政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考验。为此,深入推进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为全省实施“对标找差、全国争先”工程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就事关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成败,更事关全省工作的大局,这也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要扎实推进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就要准确把握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切入点、着眼点、立足点。
一、要把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切入点,放在准确定位,增强大局意识上
首先,要统一思想,主动融入工作大局。司法行政系统的领导干部要主动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主动把司法行政工作融入到构建和谐江苏、法治江苏的大格局中去考虑,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来确立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定位和主要任务,这就为司法行政事业的创新发展找到了方向。
目前,个别领导干部没有从全局的高度,没有站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的高度,来审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作用,对工作职能定位不准,缺乏对司法行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没有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以有为争有位,而是片面地认为司法行政部门在政法部门属于弱势部门,没有更多的行政执法权,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为此,要在具体的司法行政工作中,要树立“三个观念”。一是发展观念。发展是第一要务,是破解一切难题的关键。司法行政工作只有紧紧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把工作重心放在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服务上,才能找准定位,明确方向,体现作为,尤其是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战略构想,就为司法行政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舞台;二是机遇观念。省司法厅提出“对标找差、全国争先”工程,既是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全面建设发展的新起点,同时也给司法行政工作带来新机遇。我们司法行政系统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握这个机遇,顺势而上,积极进取,打造司法行政系统的良好形象;三是角色观念。司法行政部门的各项工作职能,都事关全省的工作大局,与构建和谐江苏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要在全省的工作大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好司法行政系统的作用,当好“连心桥”、“助推器”和“减压阀”,不断提升司法行政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目标,思考谋划司法行政工作的长远规划。我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全面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司法行政工作就要把这个战略目标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落脚点,把健全完善与战略目标相配套的司法行政工作体系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譬如:要思考如何加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构筑切实有效的预防体系,筑牢构建和谐社会“第一道防线”;要思考如何构筑普治并重、完备高效的法制宣传工作体系,为“两个率先”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思考如何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法律服务体系,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要思考如何加强司法行政“三支队伍”建设,为“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等等。总之,司法行政系统的领导干部在头脑中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发展思路,沿着这个规划逐年推进、稳步发展。这样,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司法行政工作,才能实现工作的新跨越。
二、要把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立足点,放在履职尽责,增强责任意识上
当前,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实施的“对标找差、全国争先”工程是立足“十一五”的新形势、新要求做出的科学部署,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激发司法行政系统追赶斗志、凝聚干群人心的必要措施,也是未来几年加快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我们司法行政系统的领导干部要以“对标找差、全国争先”工程为统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职能作用,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在具体工作中:
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担负起领导的政治责任。司法行政系统的领导干部,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这是新的发展阶段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司法行政工作正处于不断改革与深化的阶段,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全省“对标找差、全国争先”工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些都迫切需要司法行政系统的领导干部要讲 政治,讲大局,增强政治敏锐性,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省委保持高度一致,对省委的重大决策和确定的重点工作,在职权范围内和分管的工作领域,主动地承担起领导责任,不折不扣地坚决完成。并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迎难而上的责任感,把省委的部署和决策转化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
要加强学风建设,担负起领导的工作责任。司法行政系统的领导干部要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上下功夫,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当前,尤其是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司法行政工作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要深入地调查研究,对本部门乃至本地区的司法行政工作做到胸中有数、掌握全局,为正确决策奠定基础;要树立为党的事业负责观念,积极作为,不断提高调研能力、决策能力,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司法行政事业的长足发展打下组织基础。
要加强自身建设,担负起领导的勤政廉政责任。“对标找差、全国争先”工程是一项需要努力实践、不断探索的工程,这就要求司法行政系统的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多了解民生,听取民意,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策。在日常工作中,要胸怀全局,作风民主,多谋善断,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和集体智慧,共同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工作合力。在生活上,要严格自律经受各种诱惑和考验。要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从小事、小节、小处做起,树立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
三、要把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着重点,放在构建和谐社会,增强创新意识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检验和提升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司法行政系统的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更好地发挥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要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建设“平安江苏”。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司法行政系统的领导干部如何筑牢第一道防线,对维护全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一方面,司法行政系统的领导干部要紧紧围绕全省的工作大局、中心工作,下力气解决本区域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泰州市主城区近几年的社会矛盾纠纷所表现出的特点看主要表现:劳动争议纠纷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婚姻家庭纠纷经常发生,房屋宅基地纠纷为农村多发性矛盾,旧城改造、征地拆迁、环境保护成为新型的矛盾纠纷。针对这些矛盾纠纷,我们**区司法局先后在全区探索建立了“民主恳谈会”制度、公安和司法联合调解室等新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正在进一步总结完善,推广应用。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领导干部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应对复杂矛盾纠纷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司法行政系统的领导干部就要从工作职能出发,勇于探索,破解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工作等本系统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此,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省司法厅提出要在“破解难题、提升水平、形成特色上下功夫”的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矫正工作人员素质、规范工作程序上,从以人为本的高度,思考创新工作方法、拓展矫正教育形式,在开展行为矫正、心理矫正、提升矫正质量上培育新亮点、创出新路子。法律援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和组成部分,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救助的需要十分迫切,这就需要我们司法行政系统的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改善法律援助工作环境,创新法律援助服务的方式和方法,尽最大可能让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法律帮助,实行应援尽援。
要增强谋划部署普法教育的能力,建设“法治江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由司法行政工作社会服务的宗旨和使命所决定的。司法行政部门作为普法教育的主管部门,领导干部的谋划部署普法教育能力,直接关系到普法的实效与成果。为此,要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创新普法形式。要结合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特点和经济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途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要创新普法制度,健全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促进法制宣传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要创新普法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部门的作用,把基层各种资源,把基层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工作结合起来,搭建好平台,抓好载体,形成优势,构建强有力的法制宣传人才支撑体系。
篇4
关键词:派;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民主监督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作风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党员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命运兴衰。中国共产党人要切实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严格落实“三严三实”要求,除了要依靠自觉、自省、自律外,还要认真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发挥派监督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各派的监督能够使中国共产党更广泛地倾听不同的意见和批评,有利于纠正、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等不良作风,有利于防止敷衍塞责、效率低下、等现象,改善执政党的领导。如何提高民主监督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的有效性,是当前急需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民主监督实效性不足的原因
派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职能是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各派主要通过各级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和参议议政,民主监督很少单独开展,一般得不到单独体现,更多的体现在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之中。民主监督相比于派的另外两个职能来说是弱项,尤其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监督更是监督工作中的弱项。十以来在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反“”转作风、落实“三严三实”等一系列活动中,党中央不断强调加强派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监督作用。近几年,派的民主监督工作在不断加强,但仍存在很多不足。
(一)监督主客体认识不到位
2013年2月在党外人士共迎新春座谈会上指出,“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民主监督主客体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从监督主体来看,各派作为监督者,自身监督意识不强、动力不足、信心不够,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表现在监督内容上,在进行监督时大部分是赞美的话,真正提建议和意见的较少,缺乏敢作敢为、直言不讳的精神。表现在监督方式上,部分派代表在人大、司法机关及政府任职,他们基本都是以个人身份的方式发挥监督作用,很少通过所在党派,以组织的方式实行监督,而真正意义上的党派民主监督应该是后者。表现在监督对象上,更多的是对政府的监督,在实际监督过程中,对党员干部依法执政和廉政情况监督较少。以上情况使得对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监督成为党派监督的弱点和难点。从监督客体来看,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执政者在思想上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派的监督,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不高,有些党员干部甚至轻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忙于实务性工作,对派监督工作配合度低。许多基层单位不重视或者回避民主监督;政府个别部门不积极配合具有人大代表身份或者政协委员身份的派成员的调查研究工作;个别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轻视甚至漠视派的建议、调研报告和提案,拖延办理派提交上来的提案与意见,或者对于提案随意答复,敷衍了事,有时甚至将派视为一般性的社会群众团体,将其意见当作一般群众意见对待,使得派的监督作用不能正常发挥。
(二)监督制度机制不健全
在新形势下,既要求执政党高度重视派的监督,也要求派认真履行自身的监督职责。但是目前,由于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民主监督内部运行机制,使得民主监督工作难以规范,导致主客体在接受和履行民主监督时,更多地呈现较大随意性。从实际监督环境来看,尽管对派的民主监督制定了一些措施和规定,但这些规定大多笼统、不具体,缺乏系统具体的规定,且未出台法律、法规以保障派的监督职责。从监督制度来看,对于民主监督的程序性制度、保障性制度、特约人员制度等各项制度,缺乏严格的制约性、科学性和严密性,有待进一步的强化和优化。从监督内容上看,更多的是事务性监督,比如对社会公共设施管理、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等工作情况进行监督的较多,而政治监督、决策监督体现不足,尤其是作风监督更是弱项。从监督途径来看,目前,对中共党员干部的廉政监督,主要是通过下面两种途径展开,一是向派通报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二是邀请派代表参加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检查活动。监督形式、手段等有一定的局限性,达不到监督的预期目标。从组织方面看,没有设立专门机构来承载民主监督的主体和客体,致使民主监督主客体范围不明确,随意性较大;没有设立专门部门来对民主监督的提案、调查报告进行评估,致使民主监督主客体积极性不高。
(三)监督成效不明显
派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反馈权保障不足,将会影响民主监督的成效。有效保障监督主体的权利,才能确保其有效行使民主监督。从知情权上看,有关部门不能很好地履行信息公开制度,导致派信息的匮乏;派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不能深入社会实际调查、了解社情民意,直接影响了派的民主监督质量;在国家机关的实职干部中,派人士所占比例较低,使得整个派的成员对众多领域的信息知之甚少甚至无从知晓,难以进行有效的民主监督。从监督权上看,知情是实施民主监督的前提条件,不了解情况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更难提出高质量的建议。这就需要民主监督主客体之间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拓宽知情渠道,并保证渠道畅通,只有这样才能使派更深入了解情况,对深层次的问题实施监督。从反馈权上看,被监督者更多注重书面答复,欠缺具体的落实措施;有的监督信息更是“有去无回”,得不到反馈。监督成效有限,不能有效动员各方力量提高监督实效性。主要表现为:一民主监督没有与社会舆论监督相结合,影响范围有限;二民主监督没有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不能实现监督为民。三缺乏激励机制,接受与不接受监督一个样,监督与不监督一个样,被监督者没有接受监督的压力,监督者也没有积极监督的压力。以上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监督的成效。
二、新形势下提高民主监督有效性的途径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自律”,更需要“他律”,派的民主监督是我国政治体系内的一种纠错保障机制,提高派的民主监督有效性,能有力地增强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外在约束。这就需要监督主客体之间相互配合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一)建立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提高制度的科学化水平
现阶段,提高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民主监督主客体之间的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和党委要加强与派的互动、沟通与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制定各项配套措施、制度及实施细则,为派的民主监督疏通渠道、排扰解难。首先,健全各级国家机关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组织调研视察制度,增强信息的透明度,便于派及时了解新动态,全面掌握民主监督的层面和角度;其次,完善派与党政部门的对口协作及联系制度,凝聚力量联合调研,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再次,坚持和完善特约人员工作制度,尝试建立特约人员工作站,对特约人员实施科学化管理,提高特约人员的监督能力;再次,建立健全提高派综合素质与自身修养的培养机制,为提升监督的水平和质量提供保障。最后,为增强民主监督的有效性,还需要建立民主监督的评估系统和激励机制,一方面,要评估与考核党政机关人员对民主监督的配合程度,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使党员干部在接受民主监督时压力与动力并存;另一方面,对派的民主监督工作实行绩效评估,建立绩效评估制度,奖惩分明。
(二)深入群众了解民意创新民主监督形式
以反映社情民意为重点实施民主监督,强化派的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了解民情,客观反映社情民意。我国的派成员大部分是各领域各行业的精英,是在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等各行业、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专业技术工作者,文化知识水平与素质相对较高,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只有将他们的专业知识与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社会的实际情况相联系,才能够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才能拓展信息来源渠道,确保渠道畅通,掌握与获取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信息,在民主监督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在了解与反映社情民意方面应做到:求真务实,讲求实效。利用网络平台、电视媒体、报纸专栏等形式,让民主监督效率化、实时化,使建议、提案和群众的心声得到反馈、督办和落实。
(三)提高派成员的自身素质增强民主监督能力
中国共产党和各派在长期的奋斗中密切合作,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友党关系。派通过多种民主方式对中共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具有党派性质的监督。派通过民主监督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推进并协助国家机关改进工作,促进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纠正不正之风,克服,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派对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监督是其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动执政党建设的有效途径。所以,作为民主监督主体的派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民主监督能力。民主监督能力与民主监督的成效息息相关。派的意见建议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否准确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主监督的成效。而民主监督成效是民主监督工作的关键,也是推进民主监督工作的难点。需要通过不断提升派成员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来提升其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水平。具体表现在,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勇于实践、善于实践,保持坚持不懈、严谨客观的态度,努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真正去听民声、察民情、吐民意,对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密切联系、了解群众,根据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基本理论、客观情况的变化,从实际出发,及时监督党员干部在落实国家政策中的偏差行为,并做到及时纠正。派的民主监督作为我国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化机制的过程中,派民主监督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必须通过不断完善监督制度、提高监督能力和水平、探索拓宽监督途径等,最大限度地发挥派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派的民主监督在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的实效性,并最终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参考文献:
[1]宋佳蔓.执政合法性视域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4):21-25.
[2]马鹏程.正确认识派的民主监督作用[j].前进论坛,2014,(6):37-38.
[3]李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3,(3):86-87.
[4]聂继红.构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宁夏党校校报,2014,(3):37-40.
篇5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对象十分明确,指向就是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曾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要以普通的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要求务必践行教育实践活动的12字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把这12字箴言贯穿教育实践活动的始终。
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是解决“”突出问题的关键,是落实“严管干部”精神的具体举措。纵览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我们看到,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特别是当经历了挫折之后,仍然能够取得胜利,重要的一点就是党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党。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鱼水关系、血肉联系,是土地和种子的关系。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牢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地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曾说过,“领导干部一定要走在群众的前面,否则怎么去联系群众,怎么能带动群众前进呢?”我们也都懂得“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样一个通俗并不浅显的强调领导率先垂范的道理。
在当前深入查摆问题中,群众反映最多的突出问题是“”问题。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表现为满足于花架子,空喊口号、说大话、空话、假话的形式主义。而唯我自尊的,其发展的结果,则必然表现出特权思想、特权作风、特权享受,表现为百姓深恶痛绝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必然导致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又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是产生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重要根源。而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又加深加重了。所以说,“”问题有如毒瘤,相互关联、相互蔓延。对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警惕,照好镜子,端正衣冠,认真洗澡,彻底治病,在作风建设中率先垂范。
常言道,“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公”字当头、以“民”为先,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解百姓之忧。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真正理解“官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在岗位上服务群众,亲力亲为,亲,沉下来,融进去,在实践活动中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只有做到“把自己摆进去”了,群众才看得见人,听得见声,知道领导干部在干什么,直接感悟“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党中央提出严管干部、严惩腐败,是鞭策领导干部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取信于民的可行举措。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言简意赅地提出“好干部的5条标准”,就是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做一名好的领导干部,要信念坚定,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在任何条件下,都要把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作为必修课。
篇6
一、提高认识,明确意义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新运”和提高企业执行力的现实需要,是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作风建设,振奋精神,让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民主意识、廉洁意识、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因此,我部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扎实实地开展“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纠正作风不实、不正的现象,促进了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我部高度重视,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开展“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领导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二、认清形势,正视问题
今年是公司实施第三阶段企业发展战略保持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健康稳定、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年,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因此,我们认为活动中站在新起点,推动新发展,第一位的就是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坚定信心,科学发展。我们不仅要求领导干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还要求超前思维,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团结带领广大员工,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一是认清公司发展的大好形势。近年来,公司上下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全公司改革、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二是认清我们面临的大好机遇。从全市形势看,伴随“大北京圈”的建设,发展地下交通潜力巨大,为公司投资兴业奠定了基础。三是认清广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近年来,全区我部领导干部自觉维护领导班子之间、新老干部之间、上下级之间、干部群众之间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干事业,齐心协力促发展,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就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干部作风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照检查,大家切切实实地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创业精神不够强。部分干部固步自封,片面强调条条框框,执行政策呆板教条,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遇到困难只会说“不能办”,不会想方设法克服寻求“怎么办”。二是部分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一些干部和员工纪律松散,迟到早退、脱岗串岗现象普遍,少数人上班时间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打牌下棋。三是个别同志不思进取。部分干部精神萎靡不振,工作敷衍塞责,凡事得过且过。四是有些同志本位主义思想比较严重。不是顾大局、谋发展,而是首先考虑局部利益、个人利益。五是办事拖拉扯皮现象严重。有的办事程序繁杂,工作效率低下,讲条件、打折扣,相互扯皮推诿,甚至上交矛盾。六是生活贪图享受。一些人讲排场、比阔气,办事铺张浪费,公款吃喝、相互吃请现象有所抬头。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思想深处看,一些干部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化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或追权逐利、与民争利,或怕担风险、怕负责任,或饱食终日、消极怠工。从单位角度看,自身管教不严,不重视干部工作能力和思想作风的培养,队伍建设抓得不紧。从制度层面看,虽有规章制度,但执行不坚决,落实不到位,。上述现象和问题,尽管发生在少数部门、少数干部身上,但影响严重。挫伤了群众的感情,严重损害了对外形象,已成为制约我部加快发展的严重障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三、强化内容,落实目标
紧紧围绕公司“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主体,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着力解决领导人员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高,带动和加强项目部作风建设。活动中我们努力做到“五抓五促”,即:抓理论联系实际,促学风的转变。深化学习内容,转化学习效果,在研究和解决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上下功夫;抓执行力的增强,促工作作风的转变。严格执行制度,在解决企业发展、班子建设和职工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抓“三重一大”制度的落实,促民主作风的转变。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防止独断专行、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发生,在规范决策程序、规范决策内容上下功夫;抓依法规范经营,促廉洁从业意识的增强。要认真研究建筑市场的规律和特点,既要为企业发展积极开拓市场,又要诚信守法、合规经营,在管理优良、工程优质、干部优秀、资金安全方面下功夫。抓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促生活作风的转变。着力解决公款消费、在规范职务消费,廉洁自律上下功夫。
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宣传发动,查找问题。通过多种形式,认真组织深入学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要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等有关廉洁从业的政策法规,结合学习《镜鉴》、《警钟长鸣》、《中国中铁廉洁文化手册》和国务院国资委、中国中铁《廉洁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二卷等警示教育读本和廉洁文化建设指导丛书,从自身作风建设的需要出发,突出特色创新学习方法,立足实际丰富学习内容,提高标准明确学习要求,为活动的启动和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加强领导,制订计划。成立了以一把手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领导、指导和督促工作。根据公司党委纪委的总体部署和推进计划,结合本单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具体的活动计划。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内容纳入重点工作部署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及和谐项目考核的重点内容。坚持解决实际问题。要防止形式主义,既不搞蜻蜓点水,又不搞面面俱到和一刀切,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确保活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三)制定措施,改进提高。对于重点、难点问题,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深刻剖析背景、探索问题根源,找准问题症结所在,研究切实有效对策措施,落实责任人员,明确时间要求,逐步加以解决。全面总结活动开展情况,认真检验活动效果。尤其增强领导干部“五个意识”和“四种能力”,逐步健全完善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相关制度,形成全面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几点体会:
1、抓廉政教育筑牢干部思想防线,促干部作风提升是开展“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前提。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习为主线,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为转变干部作风的有力途径,将廉政学习纳入到创建学习型活动当中,积极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一是合理筛选,丰富学习内容。为防止教育学习内容教条化,我们除了以学习公司指定书目外,还组织观看了《任长霞》和《贪欲之害》、《赌之害》等警示教育片,进一步增强预防意识,做到警钟长鸣。二是加强交流,有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保证学习见实效,举办了学习心得交流会*次,撰写各类学习体会**余份,开展各支部交叉观摩活动1次。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认真总结,明确整改方向。在每个月末,党委班子成员都开展一次活动总结会,分析检查在处理各项事务上存在的不足,弄清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按要求限期进行整改,不断巩固学习成果,切实改进干部作风
二、抓规章制度促责任落实,规范干部作风行为,是开展“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关键。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把推进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惩防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明确分工,细化责任。一是落实责任,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明确一把手做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本单位的干部作风建设负全责。要求支部和班子成员率先垂范,真正起到表率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抓指导、抓检查、抓落实,靠前指挥,真正把干部作风建设与各项工作并重。二是规范行为,制定管理制度。制定完善请销假制度、上班点名制、临时外出签单制、节假日值班制等制度,坚决杜绝工作时间擅离职守,迟到、早退,无故不参加各种会议和各项活动等问题。为防止少数干部在工作中存在“不作为”的现象,专门建立了廉政意见箱,聘请了监督员,及时收集、归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桥粱纽带的作用,为了解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效果提供第一手材料。三是严格清查,对违规人员进行严肃批评。与年末评先评优相挂钩,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篇7
【关键词】领导干部 生活作风 问题 原因 策略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影响其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学风,是领导干部作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表率作用,领导干部身份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生活作风并非“个人的私事”,不仅事关领导干部个人的前途命运,而且对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法制建设和政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一句话,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关系到我党执政地位能否保持,关系到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我国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威胁到我党的执政地位,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及时加以解决。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内涵
所谓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就是指领导干部除工作作风、领导工作之外在处理私人事务和家庭事务、处理和他人的非工作性质的社会交往事务等一切“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中的行为和态度。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主体为领导干部,即代表人民利益的领导者。领导干部的范围极其广泛,涉及各种层次的国家公职,按照我国现行《公务员法》的规定,乡科级副职以上公职人员即属于领导干部的范畴。领导干部作为我国的公职人员中的高层次人才,对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肩负组织、领导的职责,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人,领导在干部职位系列中具有高于一般工作人员的层次,享受较高的工资福利待遇,手中握有一定职权,掌握国家公共资源,在全体国家公职人员中须带头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其他公职人员作出表率。从内容上来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是其一贯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内在性,并非在某个特定场合和特定时间“临时”、“偶然”表现出来的情绪化行为和态度。从表现形式上来看,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体现在其处理家庭事务、个人事务等非工作性质或者和工作关联较小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是领导干部谋取生活利益和对待日常生活的态度。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特征
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中拥有特殊位置、拥有公共资源、具有公共决策权力的“特殊公职人员”,其生活作风不仅事关个人私事,和普通干部职工和一般人民群众的生活作风具有显著区别。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特征表现在: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具有典范性。我党在执政过程中,对领导干部提出了高于一般干部职工的生活作风要求,不仅要求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以内”做好表率,还要求他们在“八小时以外”做好表率,从而树立生活方面良好的典型,为其他一般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作风作出典范。我党的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过程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其中的“德”即包括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在内,生活作风不检点被认为是道德品质不良甚至败坏的表现,组织人事部门如果在考察干部的过程中发现被考察对象有着生活作风问题,自然不予提拔任用。按照这样的逻辑思维,那些被提拔重用的领导干部是符合我党的道德要求的,是具有良好生活作风的,其自然应当为其他人的生活作风作出示范。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具有政治性。由于职位的特殊性,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中必定包含某种政治立场、政治价值、政治思想和政治方向等价值取向。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不仅是领导干部个人的“私事”,因为广大人民群众不仅从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学习作风、思想作风评价领导干部,而且从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评价领导干部自身,通过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评价执政党,领导干部各种在生活作风上体现出来的负面形象,直接危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的执政地位。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具有警示性。所谓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警示性,和其政治性密切联系。因为广大人民群众除了通过领导干部工作中的形象对领导和执政党进行评价之外,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亦对执政党的形象、政府形象具有重大影响。民众在通常情况下认为,领导干部普遍生活作风败坏,必定导致其,由此认为党和政府廉政工作、反腐败工作还存在相应问题。事实上确实如此,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是导致领导干部走向违法犯罪行为的预兆,是领导干部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信号。在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出现问题的时候,绝不能将此仅仅作为个人的“私事”处理,而是要将其作为领导干部腐化变质的信号,引起高度的警醒。
当前我国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极少数领导干部在生活作风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极少数领导干部家庭道德败坏,生活情趣庸俗不堪。这些领导干部虽然身居党政要职,但是其审美能力、道德水平低下,尤其是家庭道德败坏,业余时间不注重学习和正确处理家庭关系,而是一味地消遣娱乐。部分领导出入高档消费场所,甚至在场所娱乐消费,寻求感官上的刺激。
第二,极少数领导干部社会生活庸俗化,家庭生活逐利化。极少数领导干部为了一己之私利,社会生活庸俗化,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没有摆正公理与私情之间的关系,不按照法律法规和社会生活的原则办事,大搞庸俗的人际关系,导致社会上的“潜规则”盛行。在生活中不按照原则和具体的规定办事,而是大搞人身依附,在对待外部关系上以个人的利益作为价值导向,按照别人给自己利益的程度办事,形成实质上的裸的利益交换关系。在家庭生活的逐利化方面,大搞裙带之风,放纵自己的家属、亲属借助自己作为领导干部的特殊身份和威望获取暴利,一着不慎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三,极少数领导干部精神颓废,物质生活享乐化。极少数领导干部精神颓废,更谈不上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漠不关心,毫无热情。甚至极少数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大搞封建迷信活动,沉醉于鬼神风水,给封建迷信思想在社会民间的广泛传播创造更大空间,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极大危害。极少数领导干部完全抛弃了我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铺张浪费、讲阔气、讲排场,奢侈浪费,物质生活享乐化,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完全“隔绝”。
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绝非“个人小事”,严重地损害了党政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极大地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对整个社会风气造成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颓废状态和这些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无关系。
当前我国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现阶段,我国极少数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仍然存在上述诸多问题,其产生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领导干部个人因素、监督制约体制因素三个方面。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外部的诱惑,领导干部个人因素主要是内在的原则及信仰等的偏离,监督制约因素主要指监管力度的不足、监管制度的漏洞及监管管理的欠缺等。
第一,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来看。首先,西方的腐化思想逐渐侵害某些领导干部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的腐化思想仍然像病菌一样渐渐渗入我国社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的党风、政风甚至是社会风的健康。某些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蚀;其次,腐败文化的深入侵蚀,甚至形成了潜在腐化风气。经济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捧出现了某些极端化的现象,例如:“羡腐心理”成为了受到追捧的恶风气;“暗中操作”被视为有本事、有能力;“包二奶”不再受到外界及道义上的谴责等。
第二,从领导干部个人因素方面来看。首先,极少数领导干部的信念出现偏离。某些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出现极度恶劣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树立并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人生观扭曲,价值观脱离实际,极度注重个人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精神的修养及道德的正直;其次,极少数领导干部出现了不健康的攀比心理。某些领导干部未能塑造一个健康健全的心理,人格也有一定漏洞,因此在看到“土豪大款”挥金如土、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之后,不仅不觉得是错误的,反而觉得很羡慕,最终,受到了这种资金、利润、享受等欲望的促使,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再次,极少数领导干部难以秉承个人信仰,追波逐流。当前,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于物质、消费水平的追逐也越来越强,而党和国家一直竭力倡导的艰苦朴素、节约节俭却被渐渐忽略了,贪图享受,渴望物质生活的状态反而变成了普遍状况下的社会及文化趋势。
第三,从监督制约体制因素方面来看。监管制度的漏洞造成监管的涉及面仅仅局限于领导干部的作风出现严重的问题时,才会大力进行监督及控制。我国法律保护每一个公民的隐私权,因此,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相关方面等隐私受到保护,普通的公民甚至是国家组织机构在法律未允许的范围内,不能随意地进行监控。同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党务、政务的保密性,普通公民无法知道领导干部的确切作风,就算知道也只是浮于表象的知情。由于监管力度的不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时常发生。尽管,目前国家注重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对领导干部进行的教育管理相关制度就有多种项目,但具体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却不理想。这主要是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不科学以及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传递失效、严重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制度未能及时有效的执行、制度的实施出现偏离,最终监管的效果就和预定的效果有很大差距。
加强我国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基本策略
领导干部在我国社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普通公民的领头人,其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公众性,起到了示范的作用。生活作风问题可大可小,小则危及自身的政治生涯,大则可能动摇国家根本。加强党风、政风及社会风的管理及监控,深入管控领导干部的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就显得刻不容缓。我们应从如下四个方面加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第一,加强社会文化建设,以优秀文化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先进的文化是从根本上剔除领导干部在党风、政风及社会风中出现不良生活作风的保证。对于西方渗入的非廉文化,只有当我国公民处于良好的先进文化氛围中才能合理地进行避免,从而防止领导干部处于不良生活作风的消极环境影响下。此外,加大力度打造廉政环境,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廉政意识,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加强各方面的文化修养,不断提升精神水平,保证精神生活与物质水平的统一,最终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消费生活。
第二,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夯实领导干部形成良好生活作风的道德基础。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有效地引导领导干部建立正确的道德观,防止其走偏路,走错路,因此,做好有效的道德教育对于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针对领导干部进行的教育,在内容上要涉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观等方面,并且需要侧重于加强法治观念的培养和道德观念的树立上。促使经过教育的领导干部能够自觉摒弃腐化腐败的思想,建立高尚的自我道德提升意识。在对象上,围绕着党政的领导干部这一中心,形成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教育机制,严格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在方式上,除了开展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还需要进行廉政的专题教育,同时经过正面教育及反面教育双重结合的手段,适当调整教育的频率及教育方向的针对性,让领导干部能够深知生活作风问题对于其自身甚至国家的严重性,逐渐营造一种强力度的反腐倡廉氛围。
第三,健全完善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制度,从日常细节行为中养成领导干部良好生活作风。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公款吃喝、公款活动等非正常办公范围内的消费行为都需要明文禁止,并将其放入必须加大监管力度的范畴中。而对于现有的领导干部道德法规体系中,“不准”“避免”“应该”等倡导性意见需要明确化,此类模糊字眼急需剔除,换成定义明确、界限清晰的词语,从而防止某些人钻法律或制度的漏洞,游走于法律的边缘。将柔性制度刚性化,执法操作将更严格,不会出现随意的操作,也更助于实际情况中的可操作性和及时落实性。如果某个领导干部出现了与法律制度或者道德标准相悖的行为,例如:在个人资产、人员关系、消费娱乐等方面出现了违法乱纪行为,则监察和管理部门就应依法治人,根据相关的法律制度严惩该人,使其在声誉、地位、经济等多方面遭受落差式的损失,从而起到教育及警醒他人的目的。
第四,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监督制约,对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形成良好约束。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网络有助于保证领导干部的日常生活作风都处于有效的监管形态下。而建立健全的监管网络,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将构建的监管网络体系公开化,“阳光管理”是进行有效的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监控的必经之路。将领导干部的政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公开,透明化党政、党纪。比如:每个单位都需要将每次使用的项目进行逐一的登记记录,并且使用电子设备,进行联网统计及核算,确保每一个款项用在实处,不会出现任何的浪费,甚至不合理的消费。其次,采用合理的人员任用机制。深层次的对任用的员工进行适当的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并且将生活作风多个方面纳入考核的范畴中。如果因为生活作风方面问题未能达到考核的标准,则需要进行严厉的处理,绝对不能进行进一步的任用。再次,需要提前进行警示。进行监管时,除了要在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出现问题时进行有效的监管,还需要在问题出现前进行有效的警示。关键在于健全针对领导干部收入进行申报的制度,需要申报家庭收入、金融实名制等,并且增加相关的监督惩罚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随意性申报的无序状态。当然,进行全国联网的廉政档案信息系统机制也是很好的一种方式,针对的领导干部主要是县级以上的干部,涉及的项目主要为财产收人、婚姻状况、社会关系等,在该制度下,普通公民也可以登录系统进行合理的查询,确保最大程度的透明化。
篇8
一、全局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局始终把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作为推进工作、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连续数年开展了阶段性、集中性思想作风建设活动,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教育主题,利用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载体,经常持久地抓好思想作风建设,促进了全局各项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领导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
(一)基本现状
一是发展意识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比较坚定。2003年局领导班子提出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等渔业发展三大战略目标后,全局上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实现了渔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殚精竭虑、任劳任怨,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
二是精神状态进一步振奋,读书充电更新知识的风气日益浓厚。局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对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再创渔业生产新局面充满信心。同时,领导干部面对新形势,身处知识爆炸的新时代,都有一种压力感、紧迫感、危机感。求知欲望、更新知识的意识比过去明显增强,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一股读书充电、更新知识的新风尚。
三是权利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民主集中制建设日益加强。近几年来,各级党委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完善党委、政府议事规则,进一步健全保障民主集中制实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凡属本部门的重大决策、大额度资金使用、大的工程招投标、干部任免等都规定必须集体讨论决定。
四是廉政勤政和服务意识有所强化。局党委坚持不懈地抓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实行民主监督,深化改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明显增强,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深入,特别是为渔农民和渔业企业服务、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明显高涨。
二、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全局领导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值得肯定的。但对照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少数干部中还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是学习不够,不善于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个别干部心浮气躁,精神不振,思想消极,计较个人进退,热衷于拉关系,走后门;少数干部不认真学习理论,不深入思考问题,不善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习惯于凭经验想问题,办事情。
二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工作中有时偏重于求稳怕乱。现实具体表现为在制定部门工作计划时,不利因素考虑得比较多,谋求超常规发展的大举措还比较少;少数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满足于已有成绩,不求上进,不思发展。
三是理论与实际联系得不够紧密。表现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有时带有机械性,照本宣科,召开会议多,下发文件多,在结合本局本部门实际方面花的功夫还不够;个别时候还存在单纯靠行政命令去落实的现象,有的则盲目实行了“一刀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是群众观念树得不够牢固,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和。部分领导干部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比较少,存在电话调度、遥控指挥的现象;个别干部在感情上和人民群众仍存在距离,不愿意或者还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个别单位、部门还存在特权思想,有时考虑部门和局部利益过多,忽略了整体和大局。
五是自身建设重视不够,干净干事还有差距。个别领导不重视防微杜渐,把吃吃喝喝视为平常小事;个别领导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个别领导干部也受到市纪委立案侦查和党纪政纪处分。
领导干部的思想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机制上的也有体制上的。主观上,理想信念缺乏,对自身肩负的责任认识不深刻,淡化了为民服务意识,没有形成很好的群众观和权力观;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做好工作只要用好手中的权力就可以,不注重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客观上,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一些干部信息闭塞,不能很快地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社会转型期个别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有些干部看社会的阴暗面较多,从而产生错觉,丧失信心。体制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够深入、彻底,还存在干好干孬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还有混日子过的空间,没有真正对领导干部产生多大的冲击和压力。机制上,对干部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有的现有制度执行的不够严格,等等。
三、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措施
要针对当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原因,建立机制,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强化监督,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一)加强政治理论教育,用理论武装干部头脑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二是经常性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整顿思想、工作、生活作风。要针对不同阶段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专题的党性党风学习教育活动,活动要深入扎实,突出针对性、实效性,使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克服形式主义、,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始终保持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为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献策出力。三是注重典型引路。总结宣传和大张旗鼓地表彰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民公仆及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以模范领导干部的先进事迹教育、鼓舞、鞭策、激励广大干部,使其自觉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同时注意发掘反面典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领导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达到预防教育的效果。
(二)强化制度建设
一是抓好有关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要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聘请专家定期讲课与知识更新制度;在作风方面,建立健全调研制度、优质服务制度;在决策方面,建立健全决策程序制度,包括决策前的调研考察制度、决策中的论证征求意见制度,决策后的督办落实制度;在保持班子团结方面,建立工作沟通制度,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在约束方面,建立完善和实行谈话提醒制度、组织部门与纪检部门联系通报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群众反映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回复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干部考核情况反馈制度等;在生活作风方面,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保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加强各种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让干部明确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违反的如何处罚。
三是强化制度执行的保证机制。教育领导干部自觉按制度的规定办事,严格执行制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明确执行制度责任制,使执行主体能严肃认真地履行职责。同时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督促和检查,做到及时、认真、负责,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坚决查处,不能姑息迁就,做到“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确保制度落到实处,促进和保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好转。
(三)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目前,有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监督管理不够。因此,搞好作风建设,必须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一是健全监督网络。主要是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网络。必须重视党内监督尤其是班子内部监督。党组织要经常针对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醒。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大事项,要及时向组织请示报告,主动接受党组织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派的监督作用,努力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广泛了解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评价。同时还应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强化舆论开放度,通过制定有关制度,确保其正常发挥监督作用。
二是实行全程监督。着重解决现行监督滞后问题,必须把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较好地结合起来。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加强主动监督,加强事前防范和过程监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对他们的监督就延伸到哪里,包括八小时以外的主要表现。同时,要按照领导干部权力,作风统一原则,突出监督重点,应放在对其权力行使实施制约上,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权钱交易,特别是对问题易发部位和环节要加强监督。
篇9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在干部中养成真正优良的作风,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手段,“软硬功夫”都要下到位,思想道德教育和组织纪律约束都要扎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保华在《良好作风是实现‘四个跨越’的生命线》一文中指出,作风建设,重在于治。他要求,常委一班人首先要带头,各级领导干部做好表率,定好规矩,严格遵守,着力构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作风建设,重在于治。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实现领导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保证。不断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领导制度建设,才能有效地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当前应重点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干部选拔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廉洁从政制度等制度建设,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同时要针对现实中有章不循,有制度不执行的情况,以落实领导干部责任为重点,建立各种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督查制度;要以规范审批事项和权限为重点,完善行政审批制度;以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建立健全维稳责任制度。尤其要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落实从严追究领导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失职渎职责任,进一步落实从严追究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不作为、不落实的失职渎职责任。要加强目标考核,突出经济实绩,以考核为指挥棒,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坚决纠正作风漂浮、形式主义。
有专家学者这样表示,如果我们把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同此前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起来,同本次中央纪委会议所部署的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任务联系起来,就会发现,要求干部做好“八门功课”,其内涵远远超出它的字面意义,不妨说是更深藏着“启德培元”的丰富含义。“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遂宁”正是要求我们将“刚性”的成文法规同“柔性”的道德熏染互补和融通,形成“实干兴市、实干富民”的整体工程,推进遂宁又好又快发展。
作风转变 贵之于情
东北有句民间俗语,叫做“瓜子不饱暖人心”,意思是不在钱多钱少,关键是尽可能地把钱用在老百姓身上,尽可能对群众用真心表真情。我们现在谈作风转变,归根结底是为了惠民促发展。和谐的干群关系由此成为检验领导干部作风转变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对老百姓有深厚感情的干部队伍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笔宝贵资源。
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一个对群众有感情的干部,不会对群众的冷暖疾苦麻木不仁,不会在群众面前颐指气使,更不会动辄以强硬手段对待群众。对群众用真心、有真情,不仅仅应该是一种高尚境界,一种可贵理念,更应该是我们领导干部队伍的一种平常的工作状态,是一种蕴涵了与群众交流的热心、听取群众意见的耐心、解决群众困难的诚心、改正自身问题的决心的实在演绎。
作风转变,贵之于情。我们的领导干部对群众感情冷漠,其对工作必然缺乏热情,作风转变,就是要解决好对群众的浓厚感情和根本态度问题,以“为民、开拓、务实、清廉”的八字要求作为从政的天职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大力弘扬联系群众、亲民为民的作风,教育引导干部对群众满怀深厚感情,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恩人、当老师,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道,常虑安民之策,把富民强市作为人生追求,把人民满意作为最大愿望,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关注民生,真正做到民忧我忧,民乐我乐。要结合实施“十二大惠民行动”,办好群众急需、群众受益的实事,进一步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怀着真情,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才能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对群众真心实意,才能切实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责任心落实到具体岗位上,体现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和细节中,才能切实解决有些干部对群众不真心、不动情、不尊重,缺乏工作热情、创业激情的问题。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新形势下,我们的领导干部只有切实转变作风,对人民群众真正尊重、真情关怀、真诚服务,才能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作风养成践之于行
古人云:“诚于中,形于外”。即谓思想是本质,作风是表现。作风是人的内在思想、品性、气质的自然而然的流露和外化,是最鲜明而集中地反映人的基本精神状态乃至心理特点的外部表征。而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又一种升华,他们的作风问题,涉及到还是秉公用权的具体行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
市委、市政府年前便反复强调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年后正是践行期。总书记提出的领导干部作风“八项要求”,是对党政干部尤其是新一代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干部权力观的实践检验。省委书记杜青林也指出,八方面良好风气是实现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的鲜明标志。要将这八门“功课”做实,需要“硬功夫”,归根结底必须落脚在行动上,必须由行动来反映,再由实践来深化。
作风养成践之于行,也要见之于行。这一行,首先是对自身和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深入查找,只有坚持这一行动,才能找准问题,对一些干部工作不用心、不吃苦、不深入、不落实,缺乏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以及个别干部不公不廉等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这一行,其次是对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是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对症下药,一一解决,细心监
篇10
关键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思考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树立和倡导良好风气,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从提倡自律和抓好他律两个方面下功夫,要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努力抓好培育廉洁文化、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工作。
在自律方面应主要从培育廉洁文化、强化自律意识上抓紧抓好。廉洁文化建设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也是提升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水平,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第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为核心,把廉洁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创新实践活动,促进廉洁文化内化于心,引导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党中央的有关政策法规,带头学习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加强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第二,又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倡导领导干部从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培养廉洁的思想、道德、习惯和个性,促使廉洁理念外化于形,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自觉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在个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等方面形成良好的风气,切实以内在的力量主动地自我约束。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古人云:“人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每个领导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坚守共产党人的气节和操守,才能在群众中真正树立起威信,才能真正为人民信服。
在他律方面,应主要从制度执行、制度创新、加强监督和加大工作力度上抓紧抓好他律的落实。第一,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法规和制度,全面落实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源头治理,建立长效机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政述职和党风廉政报告制度,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厂务公开工作,实施有效监督,用制度约束权力,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推进文化建设,从源头上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第二,不断健全、完善和规范制度建设。首先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强调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逐步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党委一班人的民主集中意识,不断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原则的自觉性,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要细化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措施,要从创新工作方法、改进监督措施、改革规章制度、改善权力结构四个方面下功夫。第三,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强调领导干部切实发挥亲民爱民的表率作用,要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信念,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经常抽出时间深入班组、深入现场,与员工面对面交流、互动式沟通,主动与员工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时把握基层员工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切实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养成领导干部务实肯干、心系群众、服务员工的工作作风。第四,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要将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的工作与生产经营同计划、同安排、同考核。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办事效率,事关企业能否实现安定团结和稳步发展的工作大局。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树立和倡导良好风气,在“干事 干净”的氛围中学习和工作才能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高效务实干事业的品格和习惯,才能鼓舞和带领员工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作者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监察审计部)
参考文献:
[1]戴安林.改进党的作风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7(02)
[2]樊春芳.探寻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j]. 传承. 2008(22)
[3]孙福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j].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3)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