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的护理范文 -ag尊龙app

时间:2023-05-04 13:2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贫血患者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贫血患者的护理

篇1

关键词:再生障碍;贫血;观察与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异常,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个综合征。本病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再障临床特征以进行性贫血、出血和继发性感染为主要表现。原发性再障病因未明,目前推测可能与缺造血干细胞和自身免疫有关,引起继发性再障的致病因素中,以药物、化学物理因素和病毒感染较为常见[1]。选取2010年2月~2010年7月江苏省灌云县小伊乡卫生院收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3例,通过加强用药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3例患者均为2010年2月~2010年7月入住我院的病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9~62岁。其中急性型(saa-ⅰ型)8例,慢性恶化加重型(saa-ⅱ型)5例。病程2~16个月。治疗前白细胞计数(0.5~2.8)×109/l,平均1.6×109/l,血红蛋白33.5~72.6 g/l,平均52.2 g/l,血小板计数(8~59.6)×109/l,平均21.3×109/l。

临床表现:急性再障起病急、进展快,常有严重的皮肤黏膜出血。口腔血泡,呼吸道消化道出血常见,半数以上有颅内出血。多种病菌均可引起感染,以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除皮肤、黏膜感染外,肺部感染常见,常引起败血症,出现高热或超高热。慢性再障起病缓、进展慢,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仅限于皮肤、黏膜。感染多见于上呼吸道,内脏出血及严重感染少见,个别病例可发生急性变,出现急性再障的表现[2-3]。

2 护理措施

2.1  改善缺氧,提高活动耐力: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采取下列相应护理措施:①急性患者需卧床休息,可减少内脏出血;慢性型轻、中度贫血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减低氧耗;病情稳定后,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日常生活计划,指导患者适度活动;②观察患者对活动耐力的生理耐受情况,及时指导患者休息或调整活动量;③输血或输红细胞以及给予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改善缺氧,提高耐力。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①严密监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应卧床休息,禁止头部剧烈活动,以防颅内出血;②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兆,应立即置患者于平卧位,头部置冰袋或冰帽,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药处理;③输新鲜血或输浓缩血小板悬液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对严重贫血者应当注意输血速度宜慢,输入量1 ml/(kg·h),以防心力衰竭。2.3  用药治疗和护理:①所有病例均应用了甲基氢化泼尼松1 000 mg/d,加入1 0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3天剂量减半,2周内减至60 mg/d后停药或改用泼尼松口服,再逐步减量至停药。促粒细胞生长因子300 μg/d静脉滴注,连续4~8周,康力龙4~12 mg/d,口服3~12个月,贫血严重(hb≤50 g/l)或出血严重(plt≤20×109/l)者不定期输入新鲜全血,部分患者输入血小板悬液;②急性型患者常用免疫抵制剂,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等,其不良反应是超敏反应、血清病(猩红热样皮疹、关节痛、发热等)和出血加重,用药期间应予以保护性隔离,加强支持疗法,防止出血及感染,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注意将抢救设备与药品置于备用状态,以便患者发生过敏时及时抢救;③漫性患者多用雄激素治疗,如丙酸睾丸酮、司坦唑、达那唑、去羟甲基睾丸酮(大力补)等。雄激素治疗3~6个月后见效,故应鼓励患者坚持完成疗程。雄激素长期使用可出现须毛增多、痤疮、女性闭经及男性化、肝损害、浮肿等不良反应,应加强观察。丙酸睾丸酮为油剂,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常可形成硬块,甚至发生无菌性坏死,故需深部缓慢分层注射,并注意轮换注射部位;④对发生出血的患者,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做好以下护理工作:皮肤、黏膜、牙龈出血,13例患者均有皮肤紫癜、牙龈渗血或鼻衄,交待患者平时使用软毛牙刷和清洁棉棒清洁口腔,有齿龈出血时予以冷盐水漱口,鼻衄轻者予以消毒棉球填塞,重者予以碘仿纱条填塞止血;颅内出血,1例53岁女性患者,治疗第8天外周血象及临床症状已有所改善,当天大便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血压升高,继而转为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立即将患者取平卧位,予以吸氧,头部冰枕,静脉快速滴入脱水剂,输入血小板悬液及止血、镇静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患者最终脱险;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出血,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胸痛、气促、咯血,量约100 ml,即取头低足高位,头偏一侧,以利血块咳出,防窒息。1例saa患者伴有消化道出血,均出现腹痛、呕血、便血或黑便。医生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的变化及出血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予以止血、输入新鲜全血等处理,上述症状控制。

3 参考文献

[1] 张于宏.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治疗[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7,18(4):171.

篇2

【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皮下注射与血透结束时从静脉端管路注射的方法对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以减轻皮下注射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治疗。方法 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应用rhepo 皮下注射,b组应用rhepo血透结束时从静脉端管路注射,两组治疗期间均不再输血,同时静脉补充铁剂。结果与结论 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相同,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关键词】静脉推注;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液透析;贫血;疗效及护理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慢性肾衰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长期透析虽可改善贫血的程度,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已为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所证实[1]。现将我院治疗的40例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为本科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符合crf诊断[2]透析时间3个月~6年;每周行碳酸氢盐透析3次,每次4h。ca-hp150透析器均采用贝朗透析机,入选标准:(1)治疗前患者hb值60~90g/l,查血清铁>100g/l,转铁蛋白饱和度>20%,低于上述指标者先进行补铁处理,严格控制血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b组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贫血程度、肾功能水平及肾替代疗法均无显著差异(p>0.05)。(2)患者均排除并发急慢性感染、急慢性失血、严重营养不良、明显继发性甲旁亢、未能控制的中重度高血压及未完成疗程。

1.2 用药方法a组皮下注射epo 4000u/次每周3次b组血透结束时从静脉端管路注射epo 4000u/次,每周3次、用药期间每4周查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 用药期间保持 血清铁>100g/l,转铁蛋白饱和度>20%同时观察患者血压、精神状态、食欲等情况,总治疗观察时间为12周。

2 疗效观察

2.1 血常规变化两组患者用药后2周、4周、8周、10周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前后对照(p

统计学处理:各组内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应用on-way anova进行统计学分析。

2.2 患者一般情况40例患者在epo治疗前后主观感觉明显好转,普遍反映精神好转,食欲增加,活动能力增强,睡眠改善,皮肤黏膜较前红润生活质量提高。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用药前向患者解释药物的效果、治疗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医护人员应满腔热情,耐心进行宣教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使他们保持乐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用药的疗效,尤其b组患者用药后要告知病人药物已推入。

3.2 用药注意事项促红细胞生成素系生物制剂,须在2℃~3℃温度下存放,以保持其活力,用药前自冰箱内取出后立即注射,不可与其他药物混用。若发现药物变色或出现混浊或过期不可使用,用药期间每4周查血常规1次,每日测血压2~3次。

3.3 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和护理

3.3.1 严密观察血压情况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高血压。当血红蛋白升高到110~120g/l时,血管平滑肌营养增加,弹性增加而使外周阻力增加,致使血压上升或原有高血压加重,出现头痛、头晕等副作用。随着贫血的纠正,血液黏滞度增高是引起血压高的另一个因素。因此护理上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并认真填好记录,督促患者严格按医嘱应用降压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同时,每次用药前应认真倾听病人主诉,发现以上副作用应及时报告医生,一般经减少药物剂量,减少活动,平卧休息,加服降压药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3.3.2 注意观察血液凝固性的变化,用药间期随着血红蛋白升高,动静脉内瘘和透析器发生凝血的几率也升高,患者行血液透析时应观察静脉压和透析器颜色的变化,当静脉压缓慢上升,透析器中血色变暗变黑时,应警惕血凝块的形成,此时,应加大肝素用量,必要时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血管管路及透析器,同时还需观察患者动静脉内瘘内有无血流杂音和震颤,透析结束后及时放松绷带,以防局部形成血栓阻塞。 用药期间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和脉搏的变化,注意对其他伴随症状的观察。因血液粘稠度增加可引发心梗、脑梗死,因此,要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心绞痛、头痛、呕吐、肢体麻木等情况。

3.3.3 高血钾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致高血钾,高血钾的产生与食欲改善又未能限制含钾饮食,以及红细胞增多者,从破坏的红细胞中释放的钾离子增多有关。高血钾可导致心脏骤停,护理人员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求患者不可食用含钾过高的食物。

4 讨 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肾脏产生的一种多肽类内分泌物质,可调节红细胞的生成,当机体缺氧时肾脏氧分压降低,通过一系列反应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促进骨髓的红系向干细胞增殖,并向幼红细胞分化,从而加速红细胞增殖和成熟,使红细胞数量增多,慢性肾衰时即使在贫血造成缺氧时均不能刺激肾脏产生足够的epo[3]。我们采用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结果表明a、b两组疗效相同,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减轻了皮下注射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郑法雷.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报告.中国血液净化,2002,1(5):5.

篇3

【关键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护理 出血 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08-02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有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的组织减少,导致骨髓的造血功能出现障碍的一类贫血性疾病。多见慢性发作,表现为骨髓的造血功能低下,进行性的贫血、出血及易感染,全血细胞会出现减少的一类综合征,特别是其恶化后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较急,临床上对其治疗多采用骨髓内给药的方式[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能够盖上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心理压力,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也能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本文总结了12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2年5月~2010年6月12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为19~56岁,平均年龄35.4±7.5岁。121例患者均采用骨髓内的给药治疗,包括山茛菪碱,地塞米松以及重组人工细胞生长素和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定期复查患者的血常规及骨髓象等。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

保持室需清洁、舒适、安静、安全。保持室温20℃左右,相对湿度50%左右[2]。病室常通风换气,不可直接吹风,保持光线柔和。患者衣被应轻软,及时更换。因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以被感染,所以不可与感染患者同室。贫血程度较轻的患者可下床活动,重度贫血患者绝对卧床,以防跌倒发生损伤。

2.2 心理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病史较长,长时间治疗得不到好转后常会出现心理的失落。护理时应将疾病知识与治疗方案、时间、预后与患者交代清楚,避免其产生恐慌,增加其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病魔的信心。与患者家属交待清除患者疾病知识与治疗情况,使其配合护理与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家庭及社会的关爱,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2.3 饮食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易产生口腔内的出血,所以饮食上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及过硬的食物进食,易进食蛋白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同时可使用一些滋补养血安神的食物,如枣肉及桂圆等[3],注意剔除干净枣核等可刺破口腔黏膜的残渣。

2.4 呼吸道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长时间贫血,身体抵抗力较低,长会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发生,因此在临床护理上应该嘱患者适量的活动,少接触外界环境以预防感冒,适当添加衣被,保持会吸道的畅通。

2.5 口腔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常发生口腔出血及口腔溃疡,因此在临床护理上应嘱患者除不要使用过于硬质的食物避免划破粘膜外,还应该嘱患者以棉签代替牙刷清洁牙齿,并可采用抗生素或中药漱口液漱口,对于口腔溃疡应及时治疗等[4]。

2.6 出血预防及护理

出血是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严重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护理中除在口腔出血护理外还需注意其他粘膜出血,应避免患者跌倒发生损伤导致出血,禁止患者挖鼻孔损伤鼻粘膜,女性月经期格外注意出血量,对失血过多患者应给与及时检查和输血治疗。仔细观察患者病情,注意脑内出血情况的发生[3]。

2.7 给药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内给药常会出现恶心及中枢神经兴奋的不良反应,因此护理时应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处理。

2.8 感染预防及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身体抵抗力较低,已发生感染的情况,护理中预防感染是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几率的有效手段。感染患者严禁于此类患者同室,一旦发生感染需立刻与同室内相同病症患者分室。保持个人卫生,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同时每天两次对病室内进行紫外线消毒,减少外界人士进入病房,预防口腔溃疡等的发生,保持给药处清洁预防感染。

2.9 输血护理

对于贫血较为严重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血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因此对输血时的护理需严格对待,注意无菌操作,防治发生溶血、过敏及发热反应的发生。

2.10 皮肤护理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皮肤得不到滋养,常表现为干燥易感染,所以平时应注意用温水擦拭,皮肤瘙痒的患者不可以抓挠,以免出现皮肤损伤出血感染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穿刺。对于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期嘱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2.11 出院前指导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院请应对其出院后的日常注意情况完整详细的告知患者。包括定期复查的项目,禁用药品,以及院内预防感染和出血的注意事项在出院后仍需注意。嘱其适量运动增加抵抗力的同时,防止以外损伤导致出血或感染。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对出院后的饮食营养也需进一步教育和指导。

3 结果

本研究121例患者在院内治疗时间14~60天,无一例发生院内死亡,少数患者出现口腔溃疡及输血后发热,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治疗后复查骨髓象及血象,病情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4 小结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常出现继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长时间治疗未果会导致患者心理、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严重下降。因此临床护理要谨防并发症发生的同时,对患者心理进行有效的教育与指导,以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我院12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护理情况,121例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无一例院内死亡。由此可见合理的护理干涉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消除不良情绪,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戴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一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9-211.

[2] 黄丽华,张赛君,温燕玲,等.肝移植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589-593.

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晚期肾病;缺铁性贫血;效果

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下,慢性肾病患者在临床晚期治疗中贫血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逐渐改善。但是由于疾病导致的体内铁含量过低,缺铁性贫血仍然是慢性肾病患者晚期并发症的重要组成[1]。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对铁的补充认识不够,在治疗中的遵医嘱行为较差,导致平时铁剂的补充与利用存在问题。我院在2007年2月开始在晚期肾病患者治疗中,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80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50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60.2±4.3)岁,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与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9.4±4.7)岁;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60.9±4.1)岁。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肾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进行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进行每个月一次的健康指导,同时对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表,护理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的生活状况调查表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贫血对身体的严重危害及其对临床治疗的不良作用,慢性肾病导致缺铁性贫血的成因,生活中针对缺铁性贫血应当采取的措施,治疗慢性肾病缺铁性贫血的方法,铁剂静脉滴注与口服治疗的重要作用与不良反应预防等。

1.3 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住院与血液透析治疗中进行血液常规检验与生命体征的常规测量,以2011年2月前最后一次的检测结果为研究的时间终点的最终结果。以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共包括30个问题,分为5个方面,分别为医疗与护理态度、医疗与护理的水平、慢性肾病的严重危害、治疗与护理中注意的问题、治疗过程与费用的满意度。30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值为1分,得分在25分以上为满意标准。患者住院进行问卷调查,由患者或患者家属完成。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问卷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x2检验,计量单位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研究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体重、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治疗过程中输血需要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

3 讨论

肾原性贫血本病常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程度与肾功不全程度成正比[2]。肾原性贫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铁缺乏的主要原因:①铁储备减少;②透析及化验等相关性失血致铁丢失增多;⑨饮食中铁吸收不良;④epo治疗后铁需求增加。体内铁缺乏使促红素应用效果不佳。补铁最方便和最简单的方法是口服补铁,但临床效果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如胃肠道副反应、胃肠道吸收差和由于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生物利用度低等。因此,许多情况下每天口服最大剂量的铁剂仍无法满足epo诱导红细胞生成的铁需要量和同时存在的丢失铁量,血透患者多次静脉小剂量补铁可纠正贫血[3]。因此,epo与铁剂的应用是肾性贫血的治疗核心。

美国k/doqi指南强调对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尤其是接受epo治疗者,要补充足量的铁剂以达到血红蛋白浓度的靶目标值。研究表明静脉应用铁剂可以有效纠正肾性贫血患者的铁缺乏,明显提高epo的治疗效果从而有效的纠正贫血。静脉用药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用药。因此对于铁储备不足的维持性血透尤其存在肾性贫血患者应常规接受静脉铁剂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低蛋白饮食、营养不良、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丢失血液等原因,大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铁,而缺铁可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4]。所以补充铁剂对改善贫血十分重要,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补铁。慢性肾衰竭补铁的指征为铁蛋白低于10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小于20%。

参考文献:

[1] 霍喜娥,赵兵,韩鹏涛等.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的慢性肾衰竭3例报告[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22):113.

[2] 张丽.铁剂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和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9):96-97.

篇5

【关键词】 小儿;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护理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 临床上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清铁和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等特点[1]。本病不仅患病率高, 而且影响小儿的智力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为减少缺铁性贫血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本文对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体会做如下报告。

1 临床资料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60例。年龄:6个月~13岁, 喂养史:未及时添加辅食42例, 其他原因18例;生产史:早产及低体重儿13例, 正常出生儿47例;贫血程度:轻度贫血(血红蛋白110~90 g/l)44例, 中度贫血(血红蛋白90~70/l)13例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

2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2. 1 护理要点

2. 1. 1 生活护理 观察评估患儿的病情及贫血程度, 安排适当的活动。轻度贫血者, 应避免剧烈活动, 同时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严重贫血者应根据患儿活动耐力情况制定活动强度、时间以及休息方式。严重贫血伴缺氧者应卧床休息、保暖、给予吸氧,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输全血或浓缩红细胞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2]。因贫血患儿常有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易烦躁的情况发生, 应安排固定的照顾人员, 减少患儿哭闹、焦虑, 减少小儿发生缺氧的机率。

2. 1. 2 饮食护理 缺铁性贫血患儿大多食欲不好, 应向年长儿指出偏食、挑食的危害, 配合治疗和护理。制定饮食计划, 设计患儿爱吃、富含铁质的菜单, 以达到治疗贫血和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目的。在纠正饮食习惯同时, 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逐渐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铁质的食物, 以供机体有足量的铁摄入[3]。

婴儿应及时添加辅食, 6个月后应指导家长逐渐减少奶类的摄入, 以便添加辅食。添加辅食应注意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4个月或早产儿和低体重儿2个月开始供给蔬菜汁、果汁等;6~8个月可喂肉末、菜末、肝泥、鱼泥、水果泥, 也可吃整个鸡蛋;其中肉末为小儿常用辅食, 含铁量和吸收率高, 可优先选用, 忌单一辅食。9~10个月的小儿每天可喂l~2次稠粥、1次薄面片汤等,逐渐增加食物的形式和种类。断奶后不宜吃刺激性强的食物[4], 宜食用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一般婴儿每天需7~10 mg的铁质, 小儿其他各时期每天铁质, 以饮食供给为主。根据小儿不同年龄喂哺含铁丰富的食物。吃红白豆腐(血豆腐), 可直接吸收血红素(即铁)。宜用铁锅炒菜,少用铝锅.以防铝中毒引起的非缺铁性小细胞贫血。富含维生素c、稀盐酸、氨基酸、果糖等的食物有利于铁的吸收。禁忌富含铁的食物与可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同时食用。提倡母乳喂养, 增强患儿的免疫抵抗能力, 减少感染。

患儿多厌食, 可给以少量多次喂养。经常调换食物, 以增加食欲,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矫治贫血, 提高患儿机体素质。经饮食调整无效者, 应给予治疗。

2. 1. 3 药物护理 铁剂是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 应选择溶解度大、易吸收的二价铁盐进行治疗, 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和乳酸亚铁、富马酸铁、葡萄糖酸亚铁, 计量按元素铁计算, 4~6 mg/kg·d, 分3次服用[5]。口服铁剂时注意观察:①口服铁剂会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泻等消化道不良反应, 两餐之间服用, 不仅可以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 也可以提高铁的吸收。开始小剂量服用, 渐增至足量。②服用铁剂时, 避免与抑制铁吸收的物质同服, 禁忌与乳汁同时服用铁剂, 以免乳汁中的磷酸与铁结合, 既影响铁的吸收,又影响乳汁中磷的吸收[3]。可选用富含果糖、氨基酸、维生素c等食物同服, 以促进铁的吸收。③口服液体铁剂应使用滴管或吸管服用, 加强口腔护理, 防止口腔感染。并说明出现黑便的原因, 以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④铁剂不能服食过多, 以免引起铁中毒。

需要注射铁剂者,注射前应计算补铁剂总量, 避免致铁中毒;选用深部肌内注射, 更换注射部位, 抽药或给药必须使用不同的针头, 并以“z”字形注射方式进行[2], 以防铁剂渗入皮下组织, 造成注射部位疼痛硬结;不良反应除局部肿痛外尚可发生面部潮红、恶心、头痛、肌肉关节痛、淋巴结炎及荨麻疹, 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注射时最好备用肾上腺素以便抢救。

服铁剂后, 观察消化道反应, 并对症治疗。同时应注意观察铁剂的疗效, 铁剂治疗l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 网织红细胞数量增多, 可作为有效指标;用药8~10周血红蛋白达到正常之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1个月, 以补足体内储存铁[6]。若无效者可考虑:患儿未按医嘱服药;诊断有误;病因治疗不彻底;有腹泻、肠蠕动过速, 影响铁的吸收;药片过期等[7]。

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展间断补铁的方法。间断补铁的方法是每周补铁一次或两次与每日补铁在改善贫血及铁营养方面效果基本相同[8]。

2. 1. 4 预防感染 患儿由于贫血, 免疫功能低下, 易发生感染。所以应注意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控制感染。保持病室内环境温度适宜, 每天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并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病室, 减少探视人次, 搞好患儿个人卫生,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预防感染。如有口腔感染的患儿应在饭前、饭后、睡前用生理盐水或用漱口液交替漱口, 感染严重时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 局部可涂抹金霉素甘油、中药养阴生肌散、以及2%利多卡因止痛[9];有舌炎的患儿可用洗必泰漱口液或西地碘含化, 局部溃疡者可用l%的龙胆紫涂抹[10]。嘱咐家长在小儿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肛周, 预防肛周感染;定时检查大便, 驱虫、防止寄生虫感染;有呼吸道感染者应及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预防发生心力衰竭。

2. 1. 5 心理护理

2. 1. 5. 1 为消除患儿家长因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向患儿家长进行说明, 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

2. 1. 5. 2 缺铁性贫血临床病程较长, 我们应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要点和护理重点, 并交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家长对患儿治疗有较为恰当的评估。

2. 1. 5. 3 多与家长交谈,了解家长的心理特点, 让家长愿意和护士诉说, 把护士作为知心人。同时, 护士恰当支持、鼓励和抚慰等手段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使治疗顺利进行。

2. 2 健康教育

2. 2. 1 做好疾病知识指导。首先使家长了解贫血产生的诱因。同时使患儿父母了解缺铁性贫血的主要表现, 使患儿父母对缺铁性贫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2. 2 做好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 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 传授辅食制作方法。

2. 2. 3 科学膳食对预防缺铁性贫血极为重要, 做到粗细粮及荤素搭配, 便能提高铁的吸收率及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小孩应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不给幼儿喂茶水。牛奶喂养者必须加热处理, 以减少因过敏导致肠道失血。

3 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 6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未出现感染、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56例小儿全部贫血症状消失, 食欲恢复正常, 血红蛋白达到正常水平, 其中40例2岁以下小儿血红蛋白>110 g/l;16例2岁以上小儿血红蛋白>120g/l。4例好转患儿, 食欲增加, 无不良反应, 血红蛋白水平回升20 g/l以上。

4 讨论

小儿缺铁性贫血一般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可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经饮食调整后效果不明显, 应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但同时不能忽略护理的重要性。在做好生活、饮食、药物、心理和预防感染等护理的同时注意观察小儿贫血恢复的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并作出针对性的处理。通过以上精心护理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再者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 让家长、患儿了解到注意饮食平衡、不偏食的重要性;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铁质, 使其认识到本病对小儿身体的危害性及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并对预防措施有所了解。从而有效地防治儿童缺铁性贫血、降低其患病率。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 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 何国平, 喻坚.实用护理学.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928.

[3] 潘仙利.缺铁性贫血患儿饮食护理.工企医刊, 2002, 15(4):64.

[4] 珊丹, 李秀兰.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6, 8(1):80-81.

[5] 赵新民.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中国全科医学, 2006,9(19):1584-1585.

[6] 张传玲,孙艳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指导.哈尔滨医药, 2005, 25(3): 72.

[7] 寇伟莉.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护理.实用医技杂志, 2002, 9(10):781.

[8] 刘戌年, 李义民.每周一次补铁与每日补铁防治儿童铁缺乏症效果的比较.中华儿科杂志, 1998,36(1):48-49.

[9] 苗芙蓉.新生儿的口腔护理.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 17(22):34

篇6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进入肾脏替代治疗,如何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肾脏患病领域的难点和热点,而肾性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肾性贫血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严重或减少及红细胞寿命缩短。此外也与铁、叶酸、维生素b等缺乏,以及感染,继发性甲状亢进,铝中毒等多种因素有关,而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贫血与不良的心血管事件和总体预后差相关。然而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各种原因引起病人不遵医嘱而擅自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铁剂以及左旋肉碱等药物而使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使生活质量降低的情况并不罕见,为了有效管理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纠正情况、提高患者透析质量,我科在2012年10月及3月,对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加强管理的方法干预病人促红细胞及铁剂的使用来纠正贫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17――75岁,平均49.27岁。基础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42例,糖尿病14例,高血压病6例,多囊肾5例,原因不明3例,均采用普通血液透析方法治疗,治疗方法均在3个月以上。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成立控制管理团队,有血液净化科医生2名,护士长1名及责任护士8人共同组成,共同设计管理流程和措施,医生负责指导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分析并实施。1制定个体化的培训内容,对知识型患者,应注意宣教贫血对疾病的影响。必须在营养方面含量方面达到所预期的值时,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透析质量均会上升,取得病人的理解而对理解能力较差但经济条件紧张的患者则以提问的形式,不断强化其对贫血危害的认知,且与不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对比,使其能在意识中了解贫血的危害且能够潜移默化的遵医嘱行为;对年老体弱患者则向家属大力宣传贫血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使其能配合医护人员对病人治疗。2要求病人每个月检测血常规hb值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静脉铁剂的使用,督促病人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采取主动干预方案帮助患者管理自己的治疗方案。护士长定期检查实施效果,从患者、护士、质量改进等各方面及时评价,并在每月的最后一周将效果进行小结。从发言、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将改进措施作为新的目标,使管理质量持续保持。

评价指标1统计实施前及实施后5个月患者贫血程度,2013年2月统计血hb增长人数为53人,保持原有水平13人,血hb较前降低4人。自我感觉、肝素使用量、透析器凝血情况。2调查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及hb增长率,实施前发放满意调查表68份,收回67份。实施后发放69份,全部收回。

2 结果

实施前患者满意率为77.6%(52/67)实施后满意率为92.75%(64/69)

3 讨论

控制质量管理团队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管理达到更优,更高标准的持续性研究。而我们再实施的过程中,对患者纠正贫血的情况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由个区域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包括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和目标,分析原因,需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措施和评价效果,通过全科共同努力,使患者充分认识自己所患疾病的特点,能够自觉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遵医嘱行事,使大多数患者的血hb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对提高终末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好的作用。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终末期肾脏疾病是不可逆转的慢性渐进性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患者的主要替代治疗。随着透析技术的广泛应用,绝大多数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延长。然而,由于治疗方法和病情的特殊性,使患者容易产生一系列的负性心理反应,对患者的生理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以及透析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对于mhd患者,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更应充分重视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帮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漫长的治疗过程与透析的危险性等问题时刻困扰着透析病人,护理人员如何在透析护理中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获得更好的疗效,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课题[1]。综述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并及其家庭护理。

1 影响因素

1.1 患者的心理问题 由于受疾病本身、透析并发症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通过临床观察了解到,血液透析患者,无论意志多么坚强,一旦患病后心理平衡会打破[2] ,再加上治疗时插管或深部静脉穿刺存有的恐惧心理,治疗方式的转变,医院陌生的环境,新的角色转换,昂贵的透析费用都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严重的甚至拒绝治疗。这些问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是引发透析并发症,从而增加治疗风险。 一旦开始透析,一生都不能中断,给病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易产生绝望和不安心理。而多数透析病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紧张、沮丧等,不仅影响治疗,还会降低病人的免疫力[3]。

1.2营养失衡 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问题极为重要,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生存年限、并发症的发生[4]。 血液透析病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3%~76%[5]。肾衰竭的患者在接受透析前为了减少尿素氮等代谢毒素的产生,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长期的饮食限制使患者在透析前就已经存在营养不良[6],而透析过程中毒素透析出来的同时大量的营养成分也随之丢失,加之肾衰竭时患者食欲较差,从而加重病人的营养不良。由于在透析过程中各种营养物质的丢失而导致营养不良,最终影响透析病人的存活质量,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3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环节。只有拥有足够的内瘘才能保证有效的血液透析[7],动静脉内瘘是目前透析病人最理想的选择[8]。沈丽等[9]认为,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动静脉内瘘也被称为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透析时直接穿刺可获得足够的血流量,使用方便,对血管影响小,使病人获得满意的透析效果,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王可平,赵光本[10]指出,保持内瘘的长期通畅对保证血液透析的效果、维持透析患者的远期生存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4贫血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并发症,贫血是促进慢性肾脏病进展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11],慢性肾衰竭病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现象,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12],纠正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对于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5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家庭支持系统对血液透析患者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成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支持者,真诚而切实的支持能够帮助患者坚持治疗,缓解压力的影响,提高免疫功能。家属通过家务管理、提供医疗费用、接送患者等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改变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2家庭护理

2.1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评估,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济背景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和预后,使病人对透析治疗充满信心;另外,让病人尽快适应血液透析这一角色,让病人及家属明白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是多数慢性肾衰竭病人维持生命的最终选择,让病人清楚地认识到配合血液透析治疗的必要性和长期性。鼓励家属经常与病人交流,耐心听取病人的倾诉,善于发现病人的心理变化并开导病人,打消病人的各种思想顾虑,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改变对生活的态度,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血液透析治疗[13]。高贵博等[14]认为,定期组织开展病人交流会,让病人相互交流有益的经验,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饮食护理 文献报道,足够的营养摄入依赖于充分的透析, 合理饮食是血液透析病人提高存活质量的关键,加强营养宣教,对每个透析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宣传,使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15]。要根据透析患者的透析情况、体重、病情、尿量、是否有合并症来帮助患者制定饮食方案[16]。蛋白质的摄取量从0.5-1.0kg/d逐渐增加到1.2-1.5kg/d,以瘦肉、雨、蛋等优质蛋白为主,保证充足的热量和维生素摄入,根据尿量控制钠盐摄入量,钾摄入量根据病情而定,慎食含钾高的食物[17],鼓励患者进食高钙食品,但要注意钙磷比例,避免含磷高的食物,有残余肾功能,尿量较多的患者一般不必限制水的摄入量[18],但是患者尿量小于1000ml/d时,饮水量应控制在前日尿量 500ml。胡带翠 [19] 提出要注意食物多样化,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以增进食欲,增强病人的体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延长病人的生命。血液透析是否充分是影响营养状况的重要因素,充分透析可以清除毒素,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有助于内环境的稳定。

2.3 血管通路的护理 血透病人的动静脉瘘管相当重要。病人应熟悉其用途,保持瘘管通畅、清洁、无滑脱及出血。指导家属和患者做好内瘘的维护和护理,教会患者每日自检内瘘有无震颤或血管杂音2-3次,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避免造瘘侧肢体受压,睡眠时不要压迫术侧肢体,不穿紧袖衣服,不用术侧上肢负重[20],内瘘侧手臂禁止静脉抽血,注射、输液、测血压。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透析前用肥皂将手臂清洗干净,透析后穿刺部位当天避免沾湿,透析后1天用肥皂清洁瘘管表面的皮肤,忌瘙抓内瘘处皮肤,以防穿刺口感染。指导患者控制水分摄入量,以免透析中发生低血压,造成内瘘闭塞形成血栓。

2.4 贫血的护理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充分透析、清除毒素是纠正贫血的主要治疗方法[21],长期透析虽可改善贫血的程度,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治疗期间指导病人进食高铁和有利于铁吸收的饮食,进一步补充铁剂治疗。定期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包括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等指标来了解患者贫血是否改善。

2.5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社会、家庭的支持对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患者的生存信念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22]。家庭支持系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家庭成员作为病人的支持网络,在生活方式、卫生习惯、营养、锻炼等方面保持健康行为,改善病人的材料状态、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帮助患者回归社会,,介绍透析室老患者与其交流[23],他们在新环境中建立友谊,相互鼓励,相互支持。

2.6基础护理 每天称体重,测血压、心率,准确记录血压、体重、尿量、进液量和降压药的服用时间及剂量,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和控制液体量,根据医嘱及病情变化服药 ,按时做血液透析。

3小结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手段,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寿命。但漫长的治疗过程与透析的危险性等问题时刻困扰着透析病人,让病人及家属明白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是多数慢性肾衰竭病人维持生命的最终选择,让病人清楚地认识到配合血液透析治疗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因此,血透病人特别是维持性血透者要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消极心情,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透析病人加强心理护理、并发症防护、血管通路护理、饮食管理等,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改变对生活的态度,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血液透析治疗。

参考文献:

[1] 郑建华.血液透析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12a):3178.

[2] 任秀新.对诱导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9)926-927.

[3] 刘佳.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1a):2950-2951.

[4] 吴新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0):3784-3785.

[5] 江卫仙,张雯,王璞,等.综合性营养评估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9):2377-2378.

[6] 刘文娟.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常见护理问题集对策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3,3:4-5.

[7] 申静.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进展[j].医学信息,2010,4:907.

[8] 李银萍,李志娟,王晓歌.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4):312.

[9] 沈丽,王祥花,李琳.早期使用动静脉内瘘两种方法压迫止血效果的比较[j].齐鲁医学杂志,2006,21(6):534.

[10] 王可平,赵光本.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8,28(92):248-253.

[11] 陈付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肾性贫血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90-91.

[12] 冯锦红,崔爱东,濮红梅.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9(10):1525-1526.

[13] 张小曼.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15):3138.

[14] 高贵博,赵逸.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3,11(6a):1452-1453.

[15] 吴秀清,范立明,李先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3525

[16] 闵丽.慢性肾衰竭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1):84.

[17] 杜晓云.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及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0,7(8):171-173.

[18] 王培红.诱导期透析患者的护理[j].求医问药,2011,9(6):64.

[19] 胡带翠. 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9):90-92

[20] 张小梅,谢晓琴,朱慧娟.自我管理教育对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3):686-687 .

[21] 张丽丽.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31-5832.

篇8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伴有感染、继发出血为临床特征。治疗得当,患者可生存多年,病情可长期缓解或治愈,也有部分患者迁延多年不愈,个别可有急性发作,致使病情急转直下。预防感染、出血的发生是使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该病曾有上升趋势,且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许多患者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会直接影响治疗过程和患者的康复。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切实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改善和消除不良情绪,降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感染、出血的发生率,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8月至2007年3月对在本院实施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内给药术的28例患者应用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8例患者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2~64岁,平均34岁,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均接受骨髓内给药术的治疗。将他们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4例,对照组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给药方法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2 方法

取髂前或髂后等部位常规皮肤消毒后,在局麻下行骨髓内给药术,山莨菪碱10 mg,地塞米松10 mg,重组人工细胞生成素3 000 u,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 mg。2次/周或3次/2周,持续治疗观察2个疗程,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骨髓象。给药间歇期的长短视患者年龄、体质以及各项检查调整。

3 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并在给药过程中进行积极、全面、有效地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①焦虑、恐惧和抑郁是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其表现可概括为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变化;心理方面以焦虑和恐惧为主要情绪及由此引发的外显行为;生理方面以内分泌系统及由此引起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变化为特征。因此对患者应热情接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及角色的转换,通过关心、倾听、安慰、鼓励和耐心讲解疾病及穿刺术的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调动起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并介绍同类病成功的案例。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改善。同时,良好的医疗环境,融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为矫正患者的异常行为奠定基础。orem的自理理论认为:“人与生俱来具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权利与义务,通过学习来达到自理需要。护理是为预防和克服自理缺陷或不能自理的人提供的治疗性帮助,本质是自理。只有当个体学习自理的体力和智能受限或缺失时,才由别人提供给他帮助。护士则以一种连续的方式提供并协助他人维护生命健康,从疾病或损伤中恢复。”②预防感染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最重要。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常在1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口咽部溃疡、受凉、剧烈运动。护理措施尽可能把患者安排在单人房间或同类患者的房间。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好个人卫生,做到皮肤清洁,勤洗澡、更衣、剪指甲;居室定时通风,2次/d,紫外线灯照射0.5 h;少出入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注意口腔卫生,患者易发生口腔炎及口腔溃疡,嘱其晨起、餐后、睡前用漱口液漱口,有口腔溃疡时,做完口腔护理后溃疡处涂以1%碘甘油;注意肛周清洁,便后坐浴(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女患者注意会阴清洁。若出现咽痛、咳嗽、流涕、尿痛、牙龈肿痛、红肿等,应及时到医院治疗,以便早期处理;③出血也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在7%左右,主要表现在皮肤黏膜出血、鼻衄、牙龈出血、眼底出血等。因此,在出血时应给予对症止血处理;发生胃肠道大出血或存在颅内出血倾向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准备好各种抢救药物及用物协助抢救。患者根据病情轻重可进行适当的活动,活动时须防止滑倒或外伤,以免伤后出血;禁止用硬毛牙刷刷牙,牙签剔牙,进食宜慢,避免口腔黏膜及牙龈受损;预防鼻腔黏膜干燥,必要时应涂油保护,禁止挖鼻孔,以免损伤鼻腔黏膜,引起出血;注意小便颜色,女患者注意月经量及时间,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4 健康指导

生活质量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能力和主观感觉的表现,是包括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综合概念。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已经认识到医学的目标不只是保存生命与改善器官功能,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另一个公认的疗效评价指标。

患者用药时应防止滥用对造血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必须使用时,应于用药过程中定期检查血常规。饮食上嘱患者吃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对带刺、骨的食物要小心食用,以免引起出血和感染,并主动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对出院的患者可采用电话咨询或返院咨询,及时进行复诊。

5 结果

结果显示,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组感染、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护理干预组能显著减轻的各种不良反应。

5.1 患者满意,并发症降低 经过医护合作,对患者进行全过程、多方位、动态化的健康教育,患者和家属对笔者的健康指导感到十分满意,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调动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出院后具备自我护理能力,发生异常情况能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2 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功能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持续的护理干预可以保持和恢复患者的一般能力,促进患者机能的有效恢复。经过护理干预的患者各种功能状况和整体生活质量普遍有所提高,感染、出血等症状呈下降趋势。

5.3 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在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护士应首先要学习护理干预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新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是进行护理干预的前提。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也是护士主动学习的过程。通过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护士的专业知识、交流水平得到了提高。

篇9

【关键词】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护理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临床上是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为小儿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在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我科就收治的nida患儿在护理上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我科收治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64例,其中男27例,女37例,年龄6个月~2岁;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逐渐苍白,尤以口唇、口腔粘膜及甲床最为明显,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易疲乏、不爱活动,体重不增加或增加缓慢等。

1.2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均减少,但以血红蛋白降低更为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减少,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正常。

1.3 治疗 主要原则是去除病因和铁剂治疗,常采用口服,常用制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铁、葡萄糖酸亚铁、力蜚能等,剂量为元素铁4~6 mg/kg•d,3次/d,疗程至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2个月左右停药,以补充储存铁,对不能使用口服铁剂或口服铁剂吸收不良、无效、不能耐受者可采用注射铁剂,如右旋糖苷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护理

2.1 活动指导 根据贫血程度和日常生活的耐受程度来制定休息方式、活动强度和时间,同时观察病情,调整活动强度。

2.1.1 对于轻中度贫血患儿,不必严格限制日常活动,无须卧床,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因剧烈活动后易出现疲劳,甚至头晕、目眩,这类患儿应指导其生活要有规律,做些适合其自身的运动,活动间歇应充分休息,年长儿应限制登高等危险性较大的活动,防止出现意外。

2.1.2 对于重度贫血患儿,由于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导致组织缺氧,可出现心悸、气促,尤其活动后症状加重,应指导其卧床休息,给予氧气吸入,并协助患儿日常生活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2.1.3 对于易激动、烦躁的患儿应给予细心看护,专人陪伴,避免激惹,尽可能把护理操作集中进行。

2.2 饮食护理

2.2.1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含铁虽少,但吸收率可达50%;人工喂养时鲜牛奶必须加热处理后才能喂养婴儿,以减少因过敏而致肠出血,并且按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或补充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奶、铁强化食盐[1];向年长患儿及家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会使铁供给不足而导致本病,协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2.2.2 鼓励较大儿童进食,注意色、香、味的调配,尽量设法增加其食欲,为其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经常更换饮食品种,增加新鲜感;进食前不做检查、治疗和护理,也不做引起疲劳的活动;对于食欲差的患儿可遵医嘱给予服用助消化的药物,如多酶片、胃蛋白酶等,患儿主动要求进食时,应给予鼓励。

2.2.3 制定饮食计划,指导家长选择含铁丰富且易吸收的食物,如动物血、鱼类、肉类、蛋黄、豆制品、肝脏、木耳、紫菜等,注意合理搭配饮食,维生素c、果糖、氨基酸、肉类等可促进铁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而牛奶、茶、咖啡、抗酸药物等均可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食品同食。

2.3 药物指导 按医嘱正确供给铁剂,多采用口服补铁,因其安全、副作用小,服用铁剂时,应向家长说明以下注意事项:

2.3.1 选择易吸收的二价铁,药物应放在患儿不能触及之处且不能存放过多,以免误服过量中毒,因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可致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泻或便秘等,因此,应从小剂量开始,1~2 d加至足量,服3~4 d后改为两餐之间服用,以减轻反应。

2.3.2 铁剂可与维生素c、稀盐酸、果汁等同服,以利吸收,不宜与牛奶、咖啡、钙剂等同服,因其抑制铁吸收。

2.3.3 液体铁剂可使牙齿染黑,应向患儿和家长解释,消除紧张心理,对于不能口服患儿,可选用右旋糖苷铁注射,精确计算剂量[2],做臀部深部肌内注射,每次更换注射部位,可采用“z’字形注射,注射后按揉注射部位,以利铁的吸收并减轻疼痛,避免硬结形成。铁剂治疗有效者,血红蛋白在治疗1~2周后逐渐上升,临床症状好转,待血红蛋白接近正常水平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2个月,以增加铁储存,如若服用铁剂3~4周仍无效,应查找原因。

2.4 病情观察

2.4.1 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因缺铁会造成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对感染易感性增强,同时感染又会影响铁吸收,使病情加重,应避免到人群集中地地方,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勿与感染患儿同居一室,以免交叉感染;病房要每日消毒,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遵守操作规程。

2.4.2 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有无牙龈肿痛、咽充血、皮肤粘膜破损、红肿等异常,监测血象结果,若有感染先兆,及时给予处理,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对于重度贫血患儿必要时给予吸氧或输注浓缩红细胞,注意观察心率、尿量、呼吸的变化,若出现心悸、气促、发绀、肝脏肿大等表现,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2.5 基础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裤,每日沐浴,利于汗液排泄,减少皮肤感染,对于重症贫血卧床患儿,应保持被褥清洁整齐,勤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同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以温开水或漱口液漱口,宜用软毛牙刷或海绵,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及牙龈。

2.6 健康指导 ①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添加辅食时要注意膳食搭配;加强哺乳期妇女的营养,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②讲解服用铁剂的意义和注意事项,指导正确用药,全程治疗。③指导家长调整患儿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并解释患儿适当休息和活动的意义。

3 讨论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血浆中转运的铁到达骨髓造血组织时,铁即进入幼红细胞内,被线粒体摄取而形成正铁血红素,后者再与珠蛋白形成血红蛋白,当体内缺铁或铁的利用发生障碍时,因正铁血红素的合成不足,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新生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量不足,明显缺铁时对幼红细胞的分裂增殖也有一定影响,但远不如对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明显,故新生的红细胞胞体变小,胞浆中血红蛋白量减少,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我们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给予正确有效的护理指导,可使其早日康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篇10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护理

急性白血病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累及造血细胞的水平不一。各类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按发病机制可由于正常造血细胞生成减少,导致感染、发热、出血和贫血;也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其他器官病变[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成人常见的急性白血病类型,联合化疗是目前白血病治疗主要的方法之一。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23~68岁,患者都经过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学,流式细胞免疫分型等确诊。

2治疗方案

患者在我院住院期间,分别应用da方案(柔红霉素第1~3d 45mg/m2,iv,qd;阿糖胞苷第1~7d 100 mg/m2,iv,qd),h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第1~7d 3mg/次ivgtt,qd阿糖胞苷第1~7d 150 mg/d,iv,qd),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第1~3d 12 mg/m2,iv,qd阿糖胞苷第4~10d 120mg/m2,iv,qd)联合化疗。

3结果

2例患者长期带病生存,1例患者出院2d后死亡,7例患者失去随访。

4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最常见的是发热、感染、出血和贫血。我院收治的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曾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消化道反应、口腔炎、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受损等,通过积极治疗及护理,多数患者转危为安。

4.1发热的护理 对于非感染引起的发热,轻、中度发热不做特殊处理,可嘱患者多饮水,注意休息。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但避免酒精擦浴,必要时遵医嘱给退热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4.2感染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自身抵抗力低,加上应用联合化疗药物,使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降低,甚至造成粒缺,极易发生感染。本组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支气管肺炎3例,发热6例,口腔溃疡2例,肛周脓肿1例。以上感染的患者,除遵医嘱应用广谱抗生素外,我们护理人员每天把病房地面及床头桌椅用84消毒液擦拭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2次,40min/次。定时进行室内通风,限制探视时间,避免交叉感染。经常观察患者口腔粘膜的异常改变,保持口腔清洁。对口腔溃疡或口腔炎患者,应用碳酸氢钠及甲硝唑溶液漱口,局部涂抹碘伏液。对于肛周脓肿患者,保证肛周清洁、干燥是护理的关键,每晚及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清洗,有效地预防和避免肛周皮肤糜烂或溃疡。

4.3出血的护理 患者经过化疗后由于血小板减少,粘膜溃疡和炎症改变等原因,常有出血症状。本组患者在治疗期间,5例出现牙龈出血,3例鼻出血。我们护理人员首先嘱患者减少活动,避免食用生硬、带刺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嘱化疗后的患者不能用硬牙刷刷牙,不能食用太烫、太冷及坚硬的食品,对齿龈出血的患者用凝血酶涂抹患处;对鼻腔出血的患者采用0.1%肾上腺素棉球填塞,24h内取出,防止引起感染。经过以上处理后,患者出血症状好转,因而未曾输注血小板。

4.4贫血的护理 患者联合化疗后,由于骨髓受到抑制,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应用造血细胞刺激因子,以促进骨髓干细胞的分化和粒细胞增殖,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我院收治的10例患者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贫血,遵医嘱应用造血细胞刺激因子后贫血程度减轻,3例患者由于贫血严重,曾输注红细胞后好转。

4.5血管护理 患者联合化疗所应用的大部分药物为静脉药,为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必须保护患者的静脉通道。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对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特别是当药液外漏后可引起血管周围局部组织疼痛、肿胀甚至坏死,这就要求我们护士技术熟练,尽量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用药过程中,抽药针头不能直接接触患者,注射化疗药前先用生理盐水引路。几种化疗药物同时应用时,先给对血管刺激严重的。输液结束后告诉患者输液手臂尽量少活动,拔针后按压时间大于10min,避免揉动。由于我们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我院10例患者化疗期间,血管保护很理想。

4.6心理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大多数有沉重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常有恐惧、紧张、悲观、绝望等心理,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可取得喜人的治疗效果。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2]。护理人员不仅要身体力行,还要正确地引导家属积极参与解释工作,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大家的关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

5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23岁,174cm,65kg。主因发热,牙龈出血,牙龈增生半月余入院。既往体健,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36.5℃ p78次/min r 20次/minbp 120/80mmhg,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牙龈增生,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hr7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肠鸣音存,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胸片心肺未见异常,心电图大致正常,血常规wbc21.8×109/l、rbc305×109/l、hb86g/l、 plt15×109/l,凝血功能正常。经过分析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学、流式细胞免疫分型等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经过两个da方案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用da方案巩固2个疗程后,da方案ha方案序贯治疗,基本第一年每月1次,第二年每两个月1次,第三年每三个月1次。随访4年患者没有复发。

6体会

急性白血病病情凶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这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熟练的基础理论和过硬的护理知识,预防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认真指导患者注意事项,尤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护理应用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后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现影响疗效有许多因素。因而研究新的更有效的护理方法,减轻患者病痛,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是我们护理人员的奋斗目标[1-3]。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1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