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6-08 17:39:21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1
关键词:职校;信息化环境;简笔画教学
当前,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特色,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理想的信息化教学,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学效果优化。
笔者通过中职学校《植物简笔画表现方法》课程,对信息化环境教学作了初步探索。
一、信息化环境简笔画教学实践
(一)设置信息化教学环境。
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简笔画》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概括事物特征、掌握简笔画造型要点,熟练勾勒和独立创作简笔画;着重于概括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植物简笔画表现方法》课程的传统教学中,笔者描述植物特征和相关技法,尽管很花力气,但学生终因缺乏直观感受,把握不了事物特征而绘图“四不像”,教学效果差。设置信息化环境彻底改变了上述吃力不讨好的被动局面:在学校多媒体功能室教学,营造出让学生身临其境的逼真环境;借助计算机和数码绘图板等电化设备,串联ppt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切入节约了过渡时间;经过观察能自如在数码绘图板勾勒出植物形状特征,夯实了即景作画的功力;评价环节使用了《小组活动考核表》和“微博”平台。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良好。
(二)确立课程目标。
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情况,笔者拟定该门课程要实现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分析常见植物的结构,辨别其主要形体特征;内化“概括、夸张、拟人”三种简笔画表现方法。(2)能力目标:熟练运用线与几何形概括植物结构特征,并分别延伸为夸张、拟人图形;服从小组工作安排,相互合作完成任务。(3)情感目标:培养简笔表现植物及设计植物卡通形象的兴趣;热爱学前教育专业。本课程的重点是概括特征基础上,运用夸张、拟人方法表现植物;难点是准确概括和表现植物结构和特征。
(三)设置完善的教学环节。
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设置五个环节,授课安排为2课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信息化环境的情境教学使人耳目一新。本课首先将教师课件统一切换至学生每一台电脑中,通过视频展示某幼师上课工作情境:该老师边向幼儿园小朋友讲述故事《宝宝》,边勾勒宝宝的简笔画形象辅助教学。笔者针对此情境,要求学生扮演该名幼师角色,1分钟内利用数码绘画板试画“宝宝”简笔画。完成后,教师随机抽选1名学生作品点评,以此进入“植物简笔画表现方法”新课。接着,教师用已学过章节中的概括法、夸张法、拟人法等三种简笔画技法知识回顾,以实图为例(见图1),对三种方法表现植物的要点边阐述边用数码绘画板示范。
图1实物照片、 概括法、 夸张法、 拟人法
2.提出任务,实施合作。下达任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成功的任务设计,将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创新思维。概括法是课程难点,笔者为此向学生提出首个情境任务:你正给幼儿园小朋友上“认识身边的植物”课,为了生动,请用简笔画表现植物实物图上的喇叭花、玫瑰花、椰树、枇杷、香蕉、白菜、莲藕等;25分钟后从各小组抽出1幅习作进行交流、点评。
信息化环境课堂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是:(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从“共享文件夹”找出植物实物图片;组长分配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种植物类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片中植物的结构和形态特征。(2)由于被抽查的个人习作将代表小组水平,因此要求基础好生与基础差生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分析把握临摹对象特征。(3)学生进行植物简笔画习作。(4)小组内部评定一张最好的个人画。(5)每人按“姓名 1”把习作保存到“共享文件夹”。(6)组长领取《评价量表》准备对简笔画习作进行评价,并在教师指导下对概括的过程进行分析。
3.交流评议,理性探讨。(1)首项工作完成后,教师将屏幕切换至教学广播状态,在“共享文件夹”中依组次各抽选1幅作品展示。(2)习作者接受教师提问。教师的问题分别是:“你的习作中用了哪些几何图形?概括了哪些结构和特征?保留或省略简化了哪些部分?你得到小组同学哪些帮助?”(3)习作者接受其他小组提问。(4)各组长对习作者所在小组评分;教师对各组分别评分。评分标准:按时完成1分,团队精神1分,表达交流1分,作品质量2分;(5)评议完毕,学生5分钟内根据评议意见将习作修改后保存到“共享夹”里。
这个环节后,学生基本能运用简笔技法概括表现各种植物(见图2)。
图2学生概括植物特征习作
4.强化特征,推进教学。在学生掌握植物简笔画基础图形基础上,教学再向以夸张和拟人表现植物简笔技法推进:“20分钟内,根据植物特征,对已创作图形作夸张和拟人处理;参选习作由小组评定,以组为单位微博,大家跟帖评议,教师和各组长对小组评分。”
学生是这样实施这一任务的:(1)根据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学生对概括习作图形用夸张手法强化特征。(2)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把概括习作图形作拟人化处理。(3)小组评定各人最好的1张拟人植物简笔画,以“姓名 2”把习作保存到“共享文件夹”。(4)组长负责将组员习作上传、至本小组微博。
至此,本课程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5.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图3学生强化植物特征习作
下课前10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各组组长根据评分标准自评互评,标准为:微博1分,按时完成1分,按量完成1分,习作质量2分;教师统筹后对各组评分。两项任务的得分相加为本课程的总得分。然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通过“微博”欣赏、评价学生强化植物特征习作(见图3)。
二、信息化环境教学的应用思考
实践证明,信息化环境的简笔画教学活动,优化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教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多功能媒体提供的生动、直观的植物形象,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环境课程简笔画教学实践,给我们提供如下一些思考:
(一)信息化环境教学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传授知识采取“填鸭式”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难以消化;信息化环境教学则借助多媒体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零距离观察临摹事物的结构特征,对比过去靠临摹老师的“临摹作品”的教法,来得更直观、更准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创造性。
(二)信息化环境教学开创了新型人际关系。
信息化环境教学以任务驱动、解决问题为主线,教师更多时间走进学生的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学习进程的作用,突显了师生之间“协作学习”的关系;学生之间由原来学习过程是“黄牛过河各顾各”,发展成为优势互补、凝聚力强的学习团队。
(三)课程内容经信息化处理为学生学习资源。
教师对课程主要通过任务驱动来进行,围绕任务设计需要组织大量学习辅助材料供学生参考,因此,任务设计需考虑两个方面:(1)层次性。设计任务时,应在理解、吃透教材精神基础上进行筛选综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使教学呈阶梯式递进;(2)可操作性。任务设计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学习过程始终,因此,教师要对任务的操作流程反复测试,确保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顺利实施并得出正确结论。
(四)利用信息加工工具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多媒体课件、数码绘画板、网络微博等信息技术工具,其中数码绘画板是职校美术课最受学生喜爱的工具之一。学生运用它打腹稿、修改、定型、上传等;部分学生对该工具使用得心应手后,甚至课外还帮人进行一些广告设计,增长了知识和能力。
(五)评价环节更加及时、准确。
信息化环境简笔画教学主要是在准确概括特征基础上的逐层深入,其层次性要求决定了对学生习作也要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评价。学生通过信息加工工具绘制的习作,距离精细的评价标准更为接近,课堂评价也更为及时。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乃至社会评价,引导着学生学习方向,同时不断向学生输送着正能量。
(六)信息化环境教学需要设置助教。
科任教师并非完人,从传统教室走进信息化环境,所面对的是崭新和陌生,面对的是挑战。信息化环境教学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设置一位精通信息化设备的行家助教,负责管理、维修、课件输入以及上传网络等,切实为教学提供可靠保证。
综上所述,信息化环境美术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优良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先进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教学效果;我们不无理由坚信:拥有现代教育理念,巧用信息技术,必定提升教学质量,充分展示信息化教育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郑海波.美术教学信息化的“三部曲”[j].学园,2010,(11).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2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教育总目标,在时间单元或活动单元授课计划中,具体分解为:自然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目标;自然科学知识经验的培养目标;自然科学方法的培养目标。
二、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自然科学培养目标
2.1科学情感态度。
2.1.13-4岁。(1)幼儿乐意参加科学活动;(2)喜爱动植物,能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3)开始表现出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乐趣。
2.1.24-5岁。(1)幼儿能主动参加科学活动;(2)喜欢探究周围的自然界;(3)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4)愿意参加制作活动。
2.1.35-6岁。(1)幼儿喜欢并能较长时间参与科学活动;(2)能主动探索周围自然界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答案;(3)能关心、爱护自然环境;(4)能集中于自己的制作活动。
2.2科学方法技能。
2.2.13-4岁。(1)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2)能从一组物体中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挑出物体,归入一类;(3)能通过观察知道物体数量的差别;(4)能以词汇或简单的句子以及非语言方式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成人或同伴进行交流;(5)学习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科技产品的简单方法,参与简单的制作活动。
2.2.24-5岁。(1)能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特征,发展观察力;(2)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3)学习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4)能以自己的语言及符号、图像等方式描述自己的发现,并与成人或同伴进行交流;(5)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进行制作活动。
2.2.34-5岁。(1)幼儿能主动参加科学活动;(2)喜欢探究周围的自然界;(3)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4)愿意参加制作活动。
2.2.45-6岁。(1)能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学习观察的方法,发展观察力;(2)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3)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并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4)能以语言与符号、图像、数字等方式与成人或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探索过程和方法,表达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愿望;(5)继续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活动,并能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功能。
2.3科学知识。
2.3.13-4岁。(1)观察周围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并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2)观察常见的几种动植物,并初步了解它们与人、环境的关系;(3)观察常见的几种无生命物质,并初步了解它们与人、环境的关系;(4)观察日常生活中几种人造物品的特征及其用途。
2.3.24-5岁。(1)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观察简单的理化现象,获取感性经验;(3)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有生命物质、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有关的具体经验;(4)了解不同环境中某些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长过程;(5)了解周围生活中的某些科技产品及其与人们的关系。
2.3.35-6岁。(1)获取有关季节与人类、动植物、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初步概念;(2)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3)初步了解各种环境中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4)了解能理解的或能接触到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产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三、学前教育阶段自然科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3.1以国家学前儿童自然科学教学总目标为指导思想,因时制宜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教学单元体现出季节性的变化,在体认中获得自然科学知识。例如: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发芽、开花、结果、凋零、变色;动物冬眠、夏天退毛蜕皮、候鸟的迁徙;气候冰霜雨雪、温度变化,在自然科学教学单元设计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这种季节性变化结合起来,让儿童体认自然科学知识。
3.2以国家学前儿童自然科学教学总目标为指导思想,因地制宜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设计中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例如黑龙江省林区幼儿园就可以针对林区林蛙、树木以及林区特有的花卉、果实特产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如果是临海城市幼儿园则可以通过海里的动物、植物组织一些教育教学活动。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3
一、确定学习目标。高中区域地理学习,不是为了“背”各区域的相关知识点,而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高中的重点地理知识和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思考,确定有效的学习目标。综上所述,我设计了北方地区的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学生自主填图,掌握北方地区主要山脉、地形区、河流,并能准确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从而掌握地形特征的答题模板。注意用规范语言总结。
2.根据已学知识和气候统计图,总结回答气候特征的答题模板。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根据已学知识和图文材料,总结该区域农业发展有利的条件,学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答题能力。注意答题技巧。
二、图表落实基础知识。区域地理大多数知识点的内容来自于地图,因此,在学习时应多看地图,将地形、河流、城市、矿产等都落实到地图上去,并从地图中找到它们的位置。区域地理的主要基础知识包括地理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所以在导学案中要设置简图,让学生自主填图来掌握主要知识。如在北方地区这节课中可以填下图完成:
1.读北方地区图,在图上填注下列内容:
(1)北方地区地形骨架: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
(2)五大地形区代号: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辽东半岛、e山东半岛丘陵。
(3)河流代号:a黄河、b渭河、c汾河、d淮河、e大运河、f滦河、g辽河、h黑龙江、i乌苏里江、j松花江、h嫩江。
(4)省市代号:①山西省、②陕西省、③河北省、④河南省、⑤山东省、⑥辽宁省、⑦吉林省、⑧黑龙江省、⑨内蒙古自治区、⑩北京市。
三、重难点突破。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是学习重点,在北方地区学习过程中可以学会分析地形特征的思路和方法:
1.分析华北地区的地形特征。2.分析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总结:地形特征描述要点:①主要地形;②主要地形的分布;③地势特点。
四、精选课堂检测题,掌握方法。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主要是采取综合法与比较法。在选用训练题时一定要综合性强、立意新颖。北方地区可选择下题分析: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了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6为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4
(内部资料、更新至2020年7月试题、含95%以上期末考试原题及答案)
标杆瞄准的类型。
答:(1)内部标杆瞄准;(2)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3)行业内标杆瞄准;(4)跨行业标杆瞄准;(5)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答:(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
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2)监督市场;(3)中介作用;(4)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5)监督政府。
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2)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
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哪些内容?
答:(1)经济指标;(2)效率指标;(3)公平指标;(4)效能指标。
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多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
行政法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行政方法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答:(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保证;(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5)科学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6)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
行政改革的阻力。[2019年1月试题]
答:(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5)用人唯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行政监督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监督主体依法行使监督权,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各监督主体实施监督活动所需的人员、经费、技术手段和信息等不受任何监督对象的制约和影响。
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答:(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4)拟定决策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方案;(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8)评估决策。
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
答:(1)合法权力;(2)奖惩权力;(3)专业知识权,又称为专家权;(4)归属权,又称关系的权力。
行政领导者素质主要有哪些方面构成?
答:(1)政治素质;(2)文化素质;(3)道德素质;(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
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政治原则;(2)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3)有利于发展的原则;(4)有效管理的原则;(5)民族自治原则。
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答:(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人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
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答:(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简述层级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优点:(1)层级节制,一级管一级,权力关系清楚,有利于领导和指挥。有利于提高效率。(2)责任明确,有利于监督。(3)行政目标统一,有利于对公务员的绩效考评。(4)有利于推行决策。
缺陷:(1)如果层级过多,信息传递缓慢或失真,造成决策失误。(2)节制严格,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3)容易出现家长制和依附性上下级关系。
简述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
答:(1)行政费用测量法;(2)行政职能测量法;(3)标准比较法;(4)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
简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答:(1)规范人们行为的手段不同;(2)规范人们行为的范围和程度不同;(3)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简述法治行政的特点。
答:(1)职权法定;(3)法律保留;(3)法律优先;(4)依据法律;(5)职权与职责统一。
简述分离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优点:(1)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资源整合,团结协作,统筹兼顾。(2)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3)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强调部门职能。(4)有分有合,集中集权与分权的优点。
缺陷:(1)多元领导有可能造成下级无所适从。(2)人与事分离,不利于对公务员的领导和使用。(3)难于协调,容易出现文山会海。
简述改善行政沟通的途径。
答:(1)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2)明确沟通目的,建立沟通的规章制度,使行政沟通规范化;(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进行信息的核查和监督。
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答:(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人事制度历来是国家政权建设的核心地位;(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不断开发和培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造就一支优秀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
简述公共财政调节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3)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简述公共财政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商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
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
答:(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简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
答:(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
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简述公共组织部门划分的标准。
答:一般按下列三种标准划分公共组织部门:(1)是按管理职能和
职能目标来划分行政部门。(2)是按地区划分行政部门。(3)按公共行政管理的不同环节来划分公共行政管理部门。
简述行政法规的基本特征。
答:(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蔗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简述行政方法的内容。
答:(1)基本手段;(2)行政程序;(3)技术方法。
简述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
答:(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简述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
答:(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即有权制定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的机关;(2)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决定、命令的授权;(3)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
简述行政环境的特点。
答:(1)复杂性;(2)约束性;(3)特殊性;(4)不稳定性。
简述行政监督的特点。
答:(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简述行政监督的原则。
答:(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科学预测原则;(2)信息原则;(3)可行性原则;(4)满意原则;(5)成本效益原则;(6)公平与民主原则;(7)法制原则;(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
答:(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赢利性;(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
答:(1)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2)依法立法原则;(3)民主立法原则;(4)科学立法原则。
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种类。
答:(1)政治责任;(2)法律责任;(3)行政责任;(4)道德责任。
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
答:(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
(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6)做好协调工作。
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
答:(1)鲜明的政治性;(2)较强的稳定性;(3)严格的系统性;(4)相对的滞后性:(5)历史的继承性。
简述行政协调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依法协调的原则;(2)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的原则;(3)求同存异,动态协调的原则;(4)公正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
简述行政执行的特点。
答:(1)综合性;(2)目的性;(3)具体性;(4)强制性;(5)灵活性。
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
答:(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简述机关行政的特征。
答:(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简述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
答:(1)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的管理;(2)会议管理;(3)公文与档案管理;(4)行政经费管理;(5)机关总务后勤管理。
简述机关行政的作用。
答:(1)发动作用;(2)枢纽作用;(3)保障作用;(4)效率作用;(5)联系作用。
简述机能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优点:(1)可以扩大公共组织的管理职能。(2)专业分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效率。(3)分权管理,有利于调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缺陷:(1)职能分化过多,会造成政府机构过多,对社会和经济干涉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2)分工过细,会造成权力交叉,影响行政效率。
简述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模式及其主要特点。
答:里格斯将公共行政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家长制,任人推亲,实行等级森严的世卿世禄制度;二是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民主行政,官员一发任命,依法行政;三是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既有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是两者混合体。
简述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体制的特点。
答:(1)中国地方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下级执行机关,下级政府是上级政府的执行机关。(2)各级地方政府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3)各省、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自治区有自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4)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上级和同级的中国共产党委员会的领导,执行党的常委会和委员会所做的决定和制定的政策。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是党的常委会成员。
简述权力机关监督的主要内容。
答:(1)政治监督;(2)法律监督;(3)工作监督。
简述人事行政的特点。
答:(1)法治化;(2)专业化;(3)职业化;(4)现代化。
简述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德才兼备原则;(2)知人善任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功绩原则;(5)依法管理原则。
简述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外部性问题;(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3)公共物品的提供;(4)无知和非理性;(5)不平等问题。
简述完整制的优点和缺陷。
答:优点:(1)有利于一个公共组织或一个公共部门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2)政令统一,权力集中。(3)高度自主,有独立的决策权,有利于调动本地区或本部门的积极性。(4)可以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制定政策,反应灵活。
缺陷:(1)资源有限,不宜办大事;上级也不能进行统筹安排;(2)高度自主,容易出现各自为政。(3)缺乏全局观念,只顾局部利益。
简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包含的内容。
答:(1)领导决策系统;(2)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3)专家咨询系统;(4)信息支持系统。
简述舆论监督的特点。
答:(1)监督方式的公开化;(2)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3)监督效应的及时性;(4)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
简述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答:(1)补助;(2)减免税收;(3)委托公共事务;(4)法律管制;(5)辅导监督。
简述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政府成本过高;(2)政府的低效率;(3)资源配置的低效率;(4)寻租;(5)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
答:(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2)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3)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4)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5)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
简述组织文化的特征。
答:(1)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2)团队精神;(3)对人的关心程度;(4)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5)风险承受程度;(6)民主程度;(7)报酬标准;(8)重视结果;(9)控制程度。
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的要点有哪些?
答:(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2)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5)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人力资源主要具有哪些特征?
答:(1)人力资源的时效性;(2)人力资源的时代性;(3)人力资源的能动性;(4)人力资源的再生性;(5)人力资源的增值性。
人事行政专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答:(1)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2)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3)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4)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
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具有的两个前提是什么?
答:一是公共行政的透明度,即政务公开。二是社会监督必须与国家权力体系的监督相结合。
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外部性问题;(2)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3)公共物品的提供;(4)无知和非理性;(5)不平等问题。
我国行政立法要求处处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人民权力至上;(2)人民政治参与;(3)个体权利为重点;(4)权利救济。
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答:(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一般来说,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哪几种?
答:(1)立法机关确立的决策目标;(2)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3)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具体决策目标;(4)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粗略目标;(5)针对组织本身的发展所确定的决策目标。
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
答:(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答:(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不足的职能;(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包括哪些?
答:(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
(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
(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
(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哪几种?
答:(1)立法机关确立的决策目标;(2)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3)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具体决策目标;(4)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粗略目标;(5)针对组织本身的发展所确定的决策目标。
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1)意识形态职能;(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稳态与环境”模块;知识结构;科学方法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标准》)在课程结构上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中包括设置了“稳态与环境”这个必修模块。对这种新颖的设计,有许多教师不理解,也有一些教师从科学性和合理性方面提出了质疑。本文就此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生物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的建构
1959年,布鲁纳(jerome s.bruner)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他的结构主义课程的思想,他主张:“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自此以后,课程内容要结构化,成为课程专家的普遍追求。
(一)生物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中生物课程以生命的基本特征来组织内容,这也是传统的普通生物学的学科结构。但是,我们现在必须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体系要反映学科体系,但不等同于学科体系。它除了考虑学科体系,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需求。生物学科的内容包括由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组成的理论体系,及其隐含的学科思想和方法。因此,生物课程的内容既可以根据知识理论体系建构,也可以根据学科思想和方法建构,两者各有其合理性。二是20世纪后半期发生的“生物学革命”,使生物学的“范式”发生了改变。库恩(t.s.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说:“科学革命以后,教科书和它们提出的历史传统必须重写。”例如,已故陈阅增先生主编的《普通生物学》,就打破了传统的普通生物学学科体系,根据当代生命科学从微观到宏观的发展,“按生命的主要结构层次,从低层到高层安排。”[1]
(二)构建生物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的思路
课程内容结构体系构建的依据,是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学方面的关系。逻辑关系指学科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心理学方面的关系指按照编者所理解的学生认识发展,把课程内容加以组织的关系。对科学课程而言,一般的倾向是在高年级采取逻辑结构的体系,在低年级以心理学结构的体系为主。我国的课程向来关注知识体系,构建高中生物课程的思路,按我国的国情只能取前者。
按逻辑关系构建课程体系,又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例如,1.可以按形式逻辑的方法,将若干科学事实或概念作为逻辑起点,通过演绎推理构建一个公理化的体系。这种方法在物理、化学中用得较多,对生物课程,《标准》首次将概念列入了课程目标,《标准》中“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内容,也主要以类似的方法构建;但由于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生命现象的不确定性,以形式逻辑构建知识体系只能适用于生物科学的少数领域。2.进化论无疑是生命科学中最大的一个统一理论,研究生物进化的机制不仅要追溯漫长的生命历史,覆盖各种生物进化现象,并与生命起源承接,还要能对现今全部的生命现象给出说明。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在普通高中开设“达尔文主义基础”课程,希望以进化论为框架构建生物课程体系;但由于进化论远未成熟,结果使生物课程受哲学的支配而走上非科学的道路。3.当代生物学的发展,形成了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对生命的本质,生物学界长期存在活力论和还原论之争。20世纪30年代后,科学界对生命的本质提出了新的认识,就是机体系统论。1952年,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l.v.bartalanffy)出版了英文版的《生命问题──现代生物学思想评价》,提出了机体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整体原理(组织原理)、动态原理、自主原理。这些原理表明:生物有机体是一个独特的组织系统,其个别部分和个别事件受整体条件的制约,遵循系统规律;生命有机体结构产生于连续流动的过程,具有调整和适应能力;生命有机体是一个具有自主活动能力的系统。[2]1968年,贝塔朗菲又在此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写成《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应用》,创立了系统论,生物学也由此发展出“系统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利用系统概念、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来理解生物学知识,重新整合原有的生物科学知识体系。这已成为“生物学革命”的内容之一,国际上称为“利用系统方法进行生物学革命”。“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知识结构就是以系统生物学的思想构建的。
二、“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知识结构
(一)关于稳态、调节和环境
稳态的概念最初来自生理学。生理学把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叫做稳态。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是通过调节使平衡恢复。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受到破坏而又同时得到恢复的过程中得以维持和进行。后来,稳态的概念逐步扩展,它不仅被用来说明内环境理化特性的动态平衡,而且人们发现细胞、群落和生态系统在没有受到激烈的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时,也都处于类似的状态,都可以用稳态这个概念来说明它们相对稳定状态的维持和调节。
稳态调节的概念原来也来自个体水平的生理学,例如,哺乳动物体内的温度、渗透压、ph以及各种电解质和营养物的浓度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这是在其自身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下,随时进行反馈调节而实现的。生态系统虽然没有与此类似的调节机制,但也具有一定的抵御环境压力、保持平衡状态的能力。特别是成熟的生态系统,每年的能量收支大致相等,营养物质循环近于“封闭式”,流失极少,系统能相当长久地保持一定的外观和结构,这些都是稳态调节的结果。
(二)“稳态与环境”模块概念体系的建立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都是一个知识系统。从一般形式上看,都是由科学事实、基本概念、特定方法、相应理论以及应用范例等构成的。以生命的基本特征为框架来整理和概括生物科学事实,虽然容易被理解,而且从科学发展过程来看,分门别类地划分和组织材料,确实是一切科学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但是科学事实本身和若干科学事实的简单堆砌毕竟还不等于科学。事实只有以系统的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成为概念和规律的根据和验证时,才能够变成科学知识的组成部分。
以这样的观点来看《标准》中“稳态与环境”模块的内容,“3.1植物的激素调节”和“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两个单元,提供的是经过整理的科学事实,它们是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在后续单元中,“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和“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点,提出了“稳态”的概念;“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等知识点,提出了“调节”和“环境”的概念。科学概念是由大量科学事实和经验材料经过理性加工和提炼而形成的,科学概念一旦获得,就会使人们的认识发生飞跃,使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然而,概念虽然重要,但仅有概念还不能形成科学理论,概念只是理论的逻辑起点。在稳态、调节和环境概念的后面,还有一个更核心的概念,就是“系统”。因为稳态是系统的状态,调节是系统的行为,环境是系统的存在。这样,“稳态与环境”模块就以“系统”这个本体论概念作为核心概念,以“稳态”“环境”和“调节”三个科学通用概念把生物个体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的要素、行为、稳定和发展等问题统一起来,并以“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阐明群落的演替”“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等作为这个理论体系的应用范例。
需要明确的是,这个概念体系是隐性而不是显性的,是运用系统生物学的思想建立的。教材如何编写,教学如何进行,则需按具体情况而定。
三、“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科学方法
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除了科学事实、基本概念、相应理论和应用范例,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特定方法。“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科学方法,主要是系统分析方法以及以模型和数学方法为主的逻辑方法。
(一)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
《标准》在“稳态与环境”模块的前言中指出:“本模块选取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的知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运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3]这就明确提出了“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现代生物学的分析性研究已深入到分子、量子水平,但为了揭示生命运动的奥秘,还必须从生命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从它们和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来了解整体,这就需要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分析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植树造林是中央的号召,但西北一些地区年降水量很小,蒸发量很大,其地下水主要靠地表下的渗透作用(如熔化的雪水)。在这些地区植树,地下水会因树木的蒸腾作用而过量散失,导致水位下降甚至枯竭。于是近年来中央指示这样的地区要多种草。然而,在我国的中、东部地区,却出现了砍树种草的热潮。殊不知在高温多雨地区,树的生态效益要远远超过草。结果,一些城市政府部门又不得不规定绿化至少要有多少比例的乔木和灌木。导致这些失误的原因就在于缺乏系统分析的思想。
转贴于 现代系统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基于数学工具进行的,高中生物学教育一般只能做定性分析。如同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所要求的“学会从系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具体说,就是运用系统的概念和系统分析的思想,一方面对生命系统的要素、结构、边界、环境、性能等系统的基本特征做分析,另一方面对系统的状态及其调控做分析。以生态系统为例,其要素指组成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结构包括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边界指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是模糊集合,其边界是一个模糊概念,根据研究的需要划定;环境指一个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条件,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共同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性能指系统整体的特性和功能,系统的整体特性表现为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区别,系统的功能则反映了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程度,或系统获取输入、予以变换而产生输出的能力。以上这些方面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至于系统的状态,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系统,系统的稳态就是生态平衡状态。每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状态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它的生产量,包括输入、输出、净生产量和效率。类似的分析在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均可进行。“稳态与环境”模块中的“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阐明群落的演替”“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等知识点,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模拟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调查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调查或探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等活动建议,都需要渗透和利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教学。
(二)数学和模型方法的运用
20世纪30年代,贝塔朗菲在提出机体系统论概念的同时,主张用数学和模型方法研究生命现象。
1.模型方法
《标准》依据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将模型和模型方法列入了课程目标。所谓“模型”,是指模拟原型(所要研究的系统的结构形态或运动形态)的形式。它不再包括原型的全部特征,但能描述原型的本质特征。[4]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一般可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大类,通常说的模型即指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可以模拟客观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质,它包括物质模型和思想模型两类。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经常使用的物质模型有实物模型如生物体结构的模式标本,模拟模型如细胞结构模型、各种组织器官的立体结构模型等。思想模型是物质模型在思维中的引申,根据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形象化方法(或称为意象思维方法)构建的具象模型,它是人们在思维中通过对生物原型的简化和纯化而构思出来的。具象模型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特征,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等。它能使研究对象直观化,既可以促进研究,又可以简略描述研究成果,使之便于理解和传播。另一类是以理想化方法(或称抽象思维方法)构建的模型,是人们抽象出生物原型某些方面的本质属性而构思出来的,例如呼吸作用过程图解、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等过程理想模型,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系统理想模型。这类模型使研究对象简化,在科学研究中用于计算推导,引申观察和实验的结论等方面。
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模型方法被广泛运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成功就是一个范例。在生物科学学习中,模型提供观念和印象。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经验既包括概念系统,又包括表象。前者有概念、原理、规律、理论,后者的成分包含观念和印象。当代不少学者都主张把表象看做一种符号要素,与语言等其他符号要素一样具有抽象、概括、组合和再组合的功能,因而能构成思维的操作。所以模型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学生进一步获取系统知识的条件,而且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模型和科学事实、概念、原理、理论并列为科学主题的重点,并将构建、修改、分析、评价模型作为高中学生的基本科学探究能力。
“稳态与环境”模块中有两个活动建议:“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和“设计并制作生态瓶”,都是运用模型的探究。例如,“设计并制作生态瓶”制作的是一个活体实物模型,运用这个模型进行的是对生态系统运行的模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实验,这时就要人为地创造一定的条件和因素,在模拟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利用活体实物模型进行的模拟实验,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为变量较多,而且变量之间的关系,除因果决定性因素,还存在许多非因果决定性的因素,所以需要做系统分析。就本案例来说,一方面需要对生态瓶的组成成分、结构、环境、性能等做分析,另一方面需要对系统的能量转换和物质流动状态及其调控做分析。这对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无疑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但也正因为生命系统的复杂,所以活体生物模型与实际事物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这是需要讲清楚的。
2.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指运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并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测的方法。目前,数学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医生做手术之前都可以先进行数学模拟以预知各种方案可能出现的后果,再依据个人的经验来选择手术方案。数学方法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更是不言而喻,《标准》对数学方法的使用,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定义概念。概念有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之分,具体概念指能通过直接观察获得的概念,即实物概念,例如细胞、组织等结构概念,呼吸、遗传等生理活动概念;抽象概念不能通过观察习得,只能通过下定义才能习得,例如呼吸作用、新陈代谢等概念。在抽象概念中,有一类是用数学式来定义的。这类定量的概念以数学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工作提供一种简明精确的形式语言,具有重要的科学认识论价值和方法论价值。“稳态与环境”模块没有明确要求用数学式定义概念,但“列举种群的特征”这个知识点,如果涉及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那就是用数学式定义的概念。
(2)对生命现象的空间关系和数量关系进行描述、分析和计算。例如,以条形图、曲线图、统计图等来表现某一生命现象的统计数字大小及其变化,这在生物课程中已广泛应用。
(3)统计方法的运用。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的方法。统计性规律在生物界广泛存在,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大数过程的规律性,即大量随机事件所组成的系统的规律性,如遗传性状传递过程中的规律。这类问题可用描述统计方法解决。另一类是某些生命系统行为的规律性,例如,生态系统中某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生灭过程、生物个体生态寿命的预期分析等,它们是不同条件下生命系统某种行为潜在可能性的数量估计,而不是实际存在的状况。这类问题可用选取统计方法解决。描述统计方法和选取统计方法,《标准》都已引入。描述统计方法主要是对观察、实验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分类、分析等统计加工,得到统计事实。孟德尔正是使用描述统计方法对豌豆杂交实验结果进行定量观察和数据分析,才发现了遗传性状的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选取统计方法又称统计推理,是从样本到总体的推理。例如,对种群数量、密度的研究,要完全获得某自然种群总体的状态、特性和变化规律的信息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也无必要,所以往往根据由样本(样方)所获得的统计事实来推断总体。“稳态与环境”模块中有两个活动建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前者是用描述统计方法表达大数过程的规律性,后者是用选取统计方法进行从样本到总体的推理。
(4)用数学模型来表现生物学现象、特征和状况。生物数学模型有两类:一类为确定性模型,它用数学方法描述和研究必然性现象,例如某生物个体的生长曲线、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数量变化曲线等;另一类为随机模型,它用概率论和统计方法描述和研究随机现象。例如,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没有确定性,有多种可能的结果,究竟出现什么结果是偶然的、随机的,但当种群由大量个体组成,并能随机交配繁殖传代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又表现出统计规律性。1908年,哈迪和温伯格用遗传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定律)对此进行了描述,这个随机性的数学模型为种群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对数学模型,“稳态与环境”模块中安排了一个要求:“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根据以上对“稳态与环境”模块知识结构和科学方法的分析,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随之而来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问题,仍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阅增,等.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8.
[2]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生命问题──现代生物学思想评价[m].吴晓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6
关键词:声场模型,简正波,水声学
1.引言
从不同的物理角度看待波动方程,可以建立不同的声场模型,对应不同的数值解算方法。随着波传播理论的发展,海洋声学领域中的多种数值模型应运而生。根据不同的声场模型选择不同的声场计算理论是提高声场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重要方法之一。现有的声传播模型大致可分为简正波模型、射线理论模型、抛物方程模型、快速场模型和多途展开模型。这些模型是水声学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不同的模型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其中,简正波模型是比较经典的声场模型,它具有模型精度高,物理意义明确的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水声学研究。
2.简正波模型原理[1]
简正波模型假设声场环境与距离无关,然后利用分离变量法求解波动方程。首先把海洋看作硬质海底,水深为常数的水层。声速c(z)与介质密度r(z)是与深度有关的函数。点声源位于zs处,这样声场应满足非齐次赫姆赫兹方程,由于是圆柱对称的,非齐次方程可写为:
(1)
带入边界条件后,可以解出在远场条件下,声压场可以表示为
(2)
式中: kn为第n号简正波的波数,βn为简正波的指数衰减因子,un(z)为正交归一的本征函数,r为声源距离,z,zs分别为接收水听器和声源深度,w为声源角频率。简正波解是波动方程精确的积分解,它是用简正波(特征函数)来描述声传播,每一个特征函数都是波动方程的一个解,把简正波迭加起来,以满足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就得到简正波解。
3.基于简正波模型的计算程序——kraken程序[2]
简正波模型的精确解很难得到,目前工程上常用数值解法得到简正波模型的解。目前,基于简正波理论的声场计算软件有kraken,snap,snaprd和orca,但是还没有能够快速解算三维声场的理论模型。下面介绍常用的一种简正波计算程序——kraken程序。
kraken是在直角坐标系和柱面坐标系下处理径向相关问题的简正波程序,其中与径向相关的解采用绝热耦合简正波方法给出。kraken程序可以自由选择绝对软、绝对硬、均匀半空间等边界条件,能够处理分层介质环境,考虑了界面的粗糙度和弹性介质的情况,并可计算表面和底部平面反射系数。求特征值的方法有效的保证收敛。,水声学。
kraken程序实际是由很多子程序组成,不同子程序完成不同的任务。按其功能主要完成下面3个任务:
(1)模式计算
模式计算程序包括kraken、krakenc及krakenl,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只要选择其中一个。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读入环境文件(envfil),计算出各阶简正波的波数,相速度以及深度方向的声场值等,并且存入到modfil和shdfil中。
(2)声场计算
field:计算水平方向上各点的声场值。对于环境与距离有关的问题采用绝热近似或单向耦合模式。
field3d:使用绝热近似理论计算三维可变环境问题的声场。需要输入一个附加的海底环境参数文件flpfil。,水声学。
(3)绘图程序
plotssp:绘制对应声场环境的声速剖面图。
plotmode:绘制计算出的各阶简正波模式。
plotttlt:绘制某一确定深度上沿水平方向的传播损失。
plottld:绘制某一确定距离上沿着深度方向的传播损失。
potfield:采用直角或极坐标绘制二维声场传播损失图。
plotxyz:绘制声线图。
4.数值仿真
声场计算是水声学理论研究的前提。,水声学。下面分别给出几个典型的海洋声场环境,生成环境文件然后利用kraken程序计算出海水声场的分布,并分析计算的结果。
假设某海水声场海深2000米,海面是绝对软边界,沉积层厚度为200米,海底是硬质海底。海水中声速、沉积层声速以及密度已知,声源位于440米处,声源频率50hz。
利用生成的环境文件,用kraken程序计算生成模式文件modfil,用模式绘图程序plotmod将该声场的简正波模式绘制出来,如图所示。图1是第1、2、10阶简正波幅度随深度分布图,图2为所有的简正波模式,共有21阶。
图1 频率50hz时第1、2、10阶简正波模式
图2 频率50hz简正波模式分布图
利用计算出的模式文件和生成的flp文件就可以将上述海洋环境下的声场分布绘制出来,如图3所示。由图可见这是一个典型的混合层声道,声波能量集中在声源深度440米的一个声道层内,这一仿真结果和声速梯度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图3 声场分布图
5.结束语
简正波模型虽然精度较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当简正波阶数较多时,简正波计算量增大,因此简正波不适合处理高频深海问题,而适合低频远距离求解,能够给出声场严格的解析解。,水声学。第二,求解宽带信号或脉冲信号时,简正波理论只能进行逐个频率单独计算再叠加合成,计算量很大。,水声学。第三,对于非水平分层介质问题,对海底地形、声速、密度等海洋环境参数变化剧烈的传播问题只能用耦合简正波方法,但其计算量非常巨大,对于实际应用是不可取的,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理论计算,作为检验其它方法的标准。,水声学。第四,本征方程的求解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只有几种特定的介质情况能够获得本征方程的严格的解析解,而在绝大多数海洋环境中只能通过数值近似方法求解。这些近似方法有wkb近似[3]、wkbj近似、wkbz近似等。由于这些原因,简正波模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到限制,目前国内外学者正致力于研究快速精确的声场模型。
参考文献:
[1]刘伯胜,雷家煜.水声学原理[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3
[2]portermb.thekrakennormalmodeprogram[cp],saclantundersearesearchcentrememorandum(sm-245)/navalresearchlaboratorymem.rep.6920(1991).
[3]henrickrf,brannanjr,warnerdbandforneygp.theuniformwkbmodalapproachtopulsedandbroadbandpropagation[j].j.acoust.soc.am,1983,74(1464-1473.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7
在阐释原语言概念的基础上,依据贵州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本体提出求本、简化、替换、抽象、象征、隐喻、转借、削减、裂解、变形、同构、无形等转换、生成、构建现代公共建筑造型语言的方式。
关键词:
贵州 少数民族聚居区 公共建筑 现代造型语言 构建
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现代公共建筑造型设计中,将原语言转换成现代语言的过程就是有形或无形的民族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因子以新的形式、秩序、意义参与、对接到现代造型和建筑空间设计的过程,也是现代语言对其包容、吸纳、继承和整合、加工、提升的过程,二者之间是交互的运动和影响。因其本身的形态、内涵、信息、类别的多样性和艺术手法变化多端,且转换的过程不仅仅是艺术创造的过程,所以生成方式是多样的,可持续发展变化的。
一、原语言概念
原语言是指在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提取的,较为主要的,可以间接或直接转译、加工、创新、提升为现代公共建筑造型语言的原在文化元素。在建筑层面上包含外形、内部、布局、材料、环境、聚落等要素,在文化综合层面上包含色彩、装饰、艺术、宗教、习俗、历史等方面。上述的各个方面并非按并列关系进行分类,概念上也有交叉和包含。这样罗列的目的是利于重点探讨这些关键要素。
二、构建与生成原理
1.求本
求本主要是指保持某种元素和文化、物体的本来面貌、本色或原型。在现代公共建筑造型中应用原生语汇时实际已经更换了这种传统语汇的语境、载体和语义。即使是建筑材质和形制基本遵循传统,但建筑主体的性质和功能甚至风格已经改变。使用这一方式的功用主要有:1)强化和直接传递传统文化的信息和本土意味。如安顺屯堡旅游接待中心建筑上的傩戏面具装饰的应用。2)延续传统建筑特色,并不一定和现代造型冲突。如天龙屯堡文化传习馆屋面石板及墙面条石的装饰,多彩贵州展示中心的鼓楼与风雨桥组合。3)为了保护民族传统建筑和文化遗迹,或者说就是要显现纯粹的传统元素,但通过其他媒介或过渡方式,使其与现代公共建筑的整体造型协调。4)故意制造矛盾、冲突和不完全协和性。这种方法可以形成视觉焦点,体现观念的反差、文化的反差、时空的反差,以使观者在这种矛盾冲突中获得别样的体验和感触。
2.简化
简化是指采用合理、准确的手法去除或弱化民族传统元素复杂繁冗的形态、色彩、细节、装饰,但还保留传统元素的基本特征,以适应现代设计追求简洁明快的审美观念及生产要求。许多现代建筑把传统建筑的斗拱、垂柱等简化处理为方柱体,屋脊去掉装饰。有学者批评这是一种标签式的、落后的、粗暴的继承传统的做法。但设计理论家诸葛铠谈到,“这些形式和符号毕竟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或许,这就是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归宿”。因此,简化的手法本身并没有错,而简化哪些因素、简化到哪个程度却十分关键。简化中的“化”是更为重要的处理环节。织金洞接待厅运用瑶族“二叠水”重檐元素进行设计,但整个造型已经在传统建筑形制上进行简化。
3.替换
替换是指在主体造型的控制下,用不同于经验和常识的造型及要素对整体或局部造型元素进行替代和转换。替换手法是在既有特征和认知经验上消除传统元素的部分特征,而注入一部分新的形式和内容,但基本特征依旧存在。它可以是材质、色彩、功用、位置及局部形式的替换。仁怀市“中国酒都”酒樽造型雕塑在传统造型上除了增加了镂空处理外,以红、黑、黄三色替换了传统概念中的青铜色彩,艺术效果良好,富有时代气息。花溪孔学堂阳明大讲堂主入口的坡顶替换成玻璃钢架结构,现代气息浓郁。
4.抽象
抽象是将复杂物体的一个或几个特性抽出去而只注意其他特性的行动或过程;是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过程。在视觉语言中,抽象可以把复杂的事物和文化凝练成一个或多个独特的、现代的造型。建筑大师吴良镛曾提出“抽象继承”的观点。他主张把传统建筑设计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精华部分加以发展。我们也可以把传统建筑形象或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提取出来,通过加工、提炼为母题,并追求神似或局部的形似。中天凯悦酒店对芦笙造型进行了极度抽象。建筑的构件、空间、意境、材料、技术等都可以抽象为符号,为现代建筑所用。只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文化的本原而进行抽象,无论是当地的少数民族还是外来者都可以解读。贵阳火车北站以“山水映鼓楼,花轿迎客来”为主题,抽象表达了贵阳山水的流畅线条和花桥鼓楼的重檐印象。
5.象征
象征是视觉图像或标志背后的潜在意义,代表宇宙真理的深层指标。它们也许来自自然界,也可能是人类所创;它们的形状多变,范围之广从存在意象的祭奠到叙述的故事都可以涵盖。它创造了一套汇集常理的系统,反映我们的地位、民族性、文化活动及其他功能。象征手法不但可以生成语言,而且也可以作为修辞手法赋予现代造型语言更强的表现力。人文景观和传统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精神因素通过象征手法容易注入到现代建筑造型中来。就世博会中国馆来看,它借用传统器物冠、斗、鼎及其文化喻意获得造型形态,反过来又承担着更加深远的象征意义。作为象征物的自然景观更容易以公共建筑环境架构的要素或背景因素参与到造型设计中。这些象征性的原体和象征体,根据需要调整、加工后,就可以融入到现代建筑造型语言中。
6.隐喻
隐喻让形体和空间的组织更具表现力,更富感情,更开放。无论简单的图像还是复杂的空间语义,隐喻都有象征意义。隐喻可以直接来自现象或者物体。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吉祥文化往往都采用隐喻的方式来表达。同理,在公共建筑造型设计中,我们也可以用隐喻的语言、修辞手法来表达这些民族文化,还可以在隐喻中阐释隐喻。贵州民族文化宫三个立面造型构成“山”字形,隐喻贵州云贵高原的地理内涵。
7.转借
转借是把某民族地域特征、传统元素、艺术形态或文化要素转为其他功用和形式,并改变其本身的存在与显现方式及意义,可以借形、借意、借手法等。宁波博物馆将瓦片这种相对固定为屋顶部位的建筑材料转借到建筑墙面上。贵州少数民族的太阳鼓本是音乐器材,其平面纹样却常常被转借为地面铺装纹样。少数民族的刺绣、雕刻、剪纸、蜡染、服饰纹样也常常被转借到建筑的造型装饰中。当然,转借的过程中一般会使用其他语言生成方式或现代构成理论进行加工处理,不宜直接转用。四川古蔺县箭竹苗族乡大黑洞景区大门借用了苗族“刀山”的形态,并结合多种材质和艺术语言构建了富有视觉冲击力的造型。
8.削减
这是现代语言去主动适应民族传统文本的一种方法。现代建筑尤其是现代公共建筑一般都具有较大的空间体量,往往失去了与人合宜的尺度感,容易突兀而孤立,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因此可以削减新建建筑整体的体量,或者把整体建筑造型化解为多个单体。当然,削减建筑的实体部分,增加建筑“虚空”部分,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贝聿铭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认识到,新建建筑不可能去和老祖宗的东西抗争,在很多层面根本无法超越。博物馆应与拙政园低矮的传统建筑在体量、色彩、形式上取得协调统一,而现代展示空间又需要较大的展示空间。面对矛盾,贝聿铭巧妙削减了博物馆外观的体量,而在地下设置一层以获得更大的室内空间以满足需求。表现了一种谦逊的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尊重环境的态度。
9.裂解
裂解是通过文化元素、空间和造型及逻辑的裂变、分解和空间、造型关系的嬗变和要素的分化,以及传统语言代码顺序的重组以获得新的语汇。因其民族文化基因是相同的,所以我们不会认为它是一个完全的脱离传统文本的东西。例如我们可以把传统建筑的屋顶、围护面移除,直接外露传统木构架的结构形态,并把木构架替换成钢结构,外覆玻璃表皮和部分实体材质,形成现代的建筑造型。因民居传统建筑梁架是少数民族在建造房屋过程中的记忆和熟悉的建筑组件,容易与他们建立亲近感并获得认同。虽然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屋顶、梁架、开间、构图、都有一定的语法结构限制,但利用现代构成理论方法,可以打破这些语汇的传统语序和结构,以新的艺术方式表达,而语义却没有完全改变。这一原理使现代建筑造型语言的生成获得了充分的自由。
10.变形
现代建筑造型原理中提出了相接、穿透、链接、碰撞、加强、叠加、连锁、加法、减法、延伸、压缩、畸形、弯曲、注入等各种变形方法。因为少数民族元素和文化、艺术的特征显著,因此并不一定能够按照上述方法简单施以变形。前面所述的简化、裂解等手法取得的结果也是一种变形。如苗族剪纸一般是通过平展的方式展示于人,当它变成建筑飘顶的时候,实际是通过替换的方式改变了它的材质、功用和存在形式。即使它变形为波浪、褶皱的形态,但我们仍能感知它是苗族的剪纸艺术。
11.同构
同构是最为重要的现代造型语言生成方式之一。各种少数民族文化源语言以及和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相通、暗合之处,就是为这种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同构找到了依据和着力点。同构原理要求现代公共建筑造型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与传统文化或要素取得关联、照应。它可以与山、水自然环境同构,也可以与传统建筑的比例、尺度关系同构,还可以与民族的艺术形式和气质同构,与民族聚落形态和空间布局同构,更重要的是与少数民族中的优秀文化基因同构。少数民族乐观平等的原始公共精神,正好与现代公共建筑的公共精神及平等性、开放性相合。
12.无形
无形建筑是前卫建筑设计大师们提出的新概念,指在未来社会中,建筑的形将会被削弱,更重视与城市的交通、连接、功能和人们的行为等。有的区域,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不便于确立某种民族风格或突显传统文化,这时反而可以让造型简单化或虚化来应对、协调各种矛盾。公共建筑可以利用大面积的虚空空间来吸纳和展示周边的山水、地貌、植栽等地域环境。忽略自身的形态,尽可能保持传统建筑、已有的现代建筑、环境空间的原在性,突出较为单纯的空间语境,让参与其中的人自在地保留生活的感念,不至于被卷入另一个“世界”。使用大面积的镜面玻璃或其他透明材质,让形体本身“消失”或弱化,并让玻璃建筑中存在的是别的建筑、环境和事物。而花溪孔学堂阳明大讲堂建筑通过大面积的屋顶绿化,把自身消隐于湿地公园的环境中。
三、结语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8
在幼儿园怎样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
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
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的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选择主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
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比如进行关于“春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春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春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春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春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围绕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确定谈话的主题
如参观旅行后的谈话,教师可以围绕参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提问,让幼儿按照参观顺序讲参观的印象。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明确、具体,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
在主题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引导幼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讲述”是一种比谈话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述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讲述
看图讲述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它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1)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图片的内容来。这就要求教师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想好了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怎么问。提问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围绕图片的主题;第二要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情节到次要情节,从具体到抽象;第三要有启发性,促使幼儿积极思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2)示范。教师要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着说。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看图讲述结束后,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2.拼图讲述
教师可提供各种拼图材料,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雪花积木、小太阳设计师积木等结构型玩具,让幼儿自己拼插成各种立体结构的物体或画面,然后进行讲述。由于拼图讲述的内容是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拼图讲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儿边玩边讲,动静自然结合,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3.绘画讲述
美术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由于画面的内容是幼儿自己构思的,课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画面,能充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捏泥、手工制作、剪贴画等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讲述,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除以上三种方法外,听音乐讲述、排列图片讲述、看展览讲述等都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四、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9
【关键词】 西路皮影;场景设计;程式化;典型性
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史略及现状》中写道:“中国影戏之发源地为陕西,自秦汉至隋唐皆以其盛。”[1]齐如山的《故都百戏图考》、江玉祥的《中国影戏》都持相同观点,江玉祥还进一步认为陕西皮影是全国皮影中最为精良的。陕西皮影分为东西两路,西安 (另一说为咸阳)以西为西路,主要分布在宝鸡地区附近,以凤翔、岐山、千阳、陇县为主。由于历史与地域的原因,西路皮影“皮存影亡”的进程较晚也较慢,相对于其他地区皮影,其造型实用性更强,更适合于表演,因此也更适合于从“戏”的角度去研究其设计特征。
一、西路皮影戏场景设计概述
传统上把表现场景的皮影称为“景片”,西路皮影将景片归为六大类:花鸟木石、云片子、亭台楼阁、车驾仪仗、动物、桌椅摆设。这种归类方法不是根据对象本身性质进行的,而是从实际出发,按表演动作的多寡来划分的。例如仪仗、动物、神怪类云片子,虽然是有生命的角色,但没有过多动作,只需要左右晃动即可,便归入景片。这类景片不需要切分成很多部件,因而在表现上更加洒脱自由。
从场景设计的角度看,西路景片基本遵循着以少代多、以实带虚的原则,但有时由于生活状况的好转也会出现造型繁复精巧的大型景片,这种景片通常用整张牛皮雕成,充满整个亮子显得极其奢华绚丽。在布局上,西路皮影大小对比明显,小如一片花的几厘米,大到亭台楼阁的上百厘米,其间繁简相映,“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深具中国传统艺术三昧。
1、时间的表现
陕西西路皮影在时间的表现上没有做更多的尝试,直接采用了最俭省的象征方式。设计者们通常是通过各个季节的花卉来暗示时间变化。
凋零、枯萎、萧索等反映时间的手法不被民间审美所认可而被摈弃,而萌芽、生长等形状变化或四季阴晴云雨的色彩变化又会使得整体形象系统的指认功能变得过于复杂,在长期的磨合中,艺人们采取了避繁就简的设计手法,用简明的象征手法点出季节,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花开富贵、吉祥喜庆等意念的表达上,充分体现了对观众审美诉求与审美习惯的把握能力,由此而思路明晰,章法稳健且自信。
2、空间的处理
为了凸显对象的特点,西路皮影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自由组合视点,这个特征在景片设计上非常明显;相对于“所见”,景片设计者更倾向于表现“所知”,而汉民族传统思维习惯不会去穷究“所知”,因而在设计时更多的倾向于表现“所感”。这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相似,然而遗憾的是民间艺术粗率简朴,并不能像山水画家们一样无缝衔接散点,在空间表现上多少有些粗陋的感觉。西路皮影艺人在场景设计上努力突破二维空间限制,探寻视觉感受在深度空间上的丰富性,有成效也有不足。
3、道具的标识系统
桌椅摆设是最常用的道具,起到点缀空间、烘托气氛、推动剧情等作用,也经常用来构建典型环境以反应人物属性。景片设计者们将典型环境归为几个大的类型―贵、威、富、雅、穷,通过不同的纹饰与布局的繁简来加以区分。贵―龙纹、威―虎纹、雅―花卉,其中穷与富比较特殊,富桌铺满红布并缀有花纹,称为“满堂红”;而穷桌则黑黄搭配,只有结构,没有纹饰;两者形象与色彩对比最为鲜明,或许是民间对穷富感受更直接更鲜明的缘故吧。
二、西路皮影戏场景设计风格的形成
1、既往生态环境对西路皮影戏场景设计总体风格的影响
历史上,西秦地近陇西而与游牧民族接壤,其民众长期在危机四伏的险恶环境下艰苦图存,因而西秦人自古勇猛强悍、深具尚武精神。这种气质映射在民间艺术中便形成了慷慨激昂、雄壮悍烈的风格特点。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西路皮影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受到这种特点的影响。同时,皮影与当地其他艺术形式也有着多形态、多层次的交融关系。秦腔脸谱、血社火、凤翔彩塑与木板年画、西府剪纸、合阳木偶等秦地特色艺术对西路皮影的总体风格影响最直接也最明显,而汉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则在造像范式上对其影响深远,而与甘肃的接壤也使得敦煌壁画的一些造型技巧与样式融入皮影造型中。这一切使得西路影戏场景设计风格总体上生动、夸张、轮廓简练、纹饰古朴、且地方特色明显。
2、表演形式对西路皮影戏场景设计的影响
皮影戏表演最初用于“酬神”,是古时三秦地区民间节日、庙会、丧葬、相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由于影戏道具形状简便易携,演出场地不拘大小,极其经济实惠,因此更盛行于山区或边远之地。民间有谚云:“一盏灯,布围框,三五人吹啦弹唱;皮刻人,半面脸,一席地操演雄兵”。影戏演出时,竖一幕布(俗称“亮子”),设一光源(俗称“灯盏”),几个艺人携乐器与皮影坐于幕布后就可以开演,表演形式以演奏与唱腔为主,影戏为辅。
从影戏的表演形式来看,声音信息要远高于图像信息,按麦克卢汉的理论来看,影戏的图像因素应属低清晰度的冷媒介,要求观者的参与度极高。传统影戏“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2],观众要从极其简略的图像提示中获取无穷的意象感受,这便要求皮影的造型设计高度程式化,可以如同文字一般具有普遍的共识功能。因此,皮影造型中对客观形象的或夸大、或缩小、或化繁为简、或以虚带实都有着约定俗成的章法。
影戏的程式化形象体系受舞台戏曲影响最大,但由于影戏表演只有二度空间,所以与传统舞台戏曲程式化特点的不同处在于皮影角色大多为侧面设计,这种局限性导致皮影角色形象更加简练概括,特征更加鲜明,在形象的扁平化处理过程中,设计者灵活的运用散点透视法将不同视点的印象巧妙的组合起来,例如:影人面部采用正侧面的五分像,头盔官帽却往往采用半侧面的七分像法,所谓的“五分像,七分装束”,这种自由组合视角以求最能反映对象特点的造像方式有些类似于古埃及壁画。与古埃及造像不同的是,陕西西路皮影在透视法则上并没有严密的范式,更多的是根据表意的需要自由处理形象。以陈召贤所做桌椅景片为例,帅桌的桌面透视趋于正常,显得中规中矩;而穷桌桌面则透视怪异,显得破破烂烂的,在这里意象与感觉的表述在造型设计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古埃及严密的构架方式是官方宏大的世界观的图像学显现,相比之下陕西西路皮影则体现出了感性审美主义的特征,明显缺乏范式。然而吊诡的是,表现穷桌的方式一旦被观众认可便固定下来并广为流行,西路皮影这种即缺乏“范式”又不乏“样本”的现象明显的揭示了其民间流行性文化的特征。
【注 释】
[1] 顾颉刚.中国影戏史略及现状.文史(第19辑),中华书局,1983.
[2] 焦响.最早走出国门的戏曲艺术.光明日报,2007.6.22.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10
〔关键词〕 投射;视觉语法;功能语法;比较
引 言
在系统功能语法(以下简称功能语法)中,“投射语言的主要实现方式是言语与心理过程,体现为述说(locution)和观点(idea),即被言语过程投射的为述说;被心理过程投射的为观点”[1](57)。这种分析方法区分了言语和思维的不同表达方式。依据于功能语法,kress & van leeuwen[2][3] 构建的视觉(图像)符号的语法(以下简称为视觉语法)对图像语篇中的投射述说、观点进行了分析和分类,认为图像中的言语及心理过程的实现方式一般由含言语内容或思想内容的言语泡或思维泡作为矢量(vector),连接言语者或感知者。图像中的人物参与者(言语者或感知者)通过言语泡和思维泡投射自己或他人的思想。目前,虽然对功能语法中的投射句法分析研究较多[4][5][6][7][8][9],但对视觉语法中的投射分析方法探讨并未引起关注,且视觉语法似乎对投射实现方式的描述比较简单,对投射现象的图像符号和图文语法功能特征并未给予充分的论述和系统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功能语法与视觉语法的相关理论,比较语言文字单模态语篇和图文视觉多模态语篇中投射的系统功能语法机制。
一、 理论依据:视觉语法与功能语法
van leeuwen & jewitt[10] 所著的《视觉分析手册》和kress & van leeuwen[2][3] 的《阅读图像》等著作构建了视觉的语法[11]。在视觉语法及物性系统中,过程主要由矢量实现,“矢量是两个或多个图像参与者之间构成的斜线关系,是视觉及物性关系的体现,即在视觉及物性结构中,矢量是各种图像参与者之间行为潜势的体现”[12](142)。kress & van leeuwen[2](77)[3](78) 对视觉语法和功能语法下的及物性过程进行了对比(见下表1)。
在表1的视觉图像模态和语言模态对比分析框架中,图像模态和语言模态均可将经验世界识解成一组可以操作的过程类别。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系统把经验世界识解为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kress & van leeuwen[3](74-5) 认为视觉语法及物性系统也将人类的经验世界识解为一组过程类别。界定图像及物系统中过程的主要元素为矢量,可分为两大类:首先,以对话泡(言语泡或思维泡)为矢量的过程类别,即言语过和心理过程;另一类是以图像参与者态势为矢量的过程类别。根据图像参与者数量和地位又可区分“不及物性”、“单向及物性”、“双向及物性”。根据图像参与者的态势可区分(不/单向/双向)及物动作过程和(不)及物反应过程 ;(不)及物反应过程的矢量是视线(eyeline vector)。可见语言符号语法和视觉符号语法系统中的过程显示出一定的相似性与差异,但他们之间的异同目前在学界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下节我们将较具体、系统地阐释语言符号与图像符号投射实现方式的相似性与差异。
二、 语言投射与图像投射语法的比较
本节基于功能语法与视觉语法理论,探讨与比较语言文字模态语篇和图像视觉多模态语篇中的投射现象实现方式及其功能意义。(一) 语言投射和图像投射的逻辑语义功能的一致性
进入21世纪,功能语法的相关论著中开始提及视觉语法对投射的描述,认为图像中的投射语法与语义由视觉图像符号和语言符号共同构建。被言语泡投射的为述说,被思维泡投射的为观点(见图1);“图像表征一种普遍的经验现象,而言语泡和思维泡表征的是一个第二级的现象,即它本身就是一种表征方式”[12](35)[14](454) 。
从图1可以看出语言投射和图像投射的逻辑语义功能基本一致,主要体现为“投射与被投射”二分模式的功能结构。在语言投射结构中,投射小句brutus said表征一种普通的经验现象,而被投射小句caesar was ambitious表征的是一个第二级的现象,即它本身就是一种表征方式,功能语法中称之为元现象。在图像投射结构中,言语者/思维者以及言语过程/思维过程可以由(非语言的)图像形式实现,呈现出更为直观、通识度更高的图像形式,以表征经验现象,而被投射小句依然表征元现象。因此,语言投射和图像投射都是对语言的表述的表述。
(二) 语言投射和图像投射的结构及成分对比
书面语言和图像虽然同属视觉模态,都是作用于“眼”感官的符号系统,可视为视觉模态的两个“子模态”[15](6)。但语言主要是根据事件在时间轴上的发展按线性展开的社会符号,而图像是设置在空间轴上,倾向于感觉整体模式、而不是局部的社会符号,所以语言投射和图像投射之间的差异性也很凸显,主要体现在二分成分(即投射和被投射成分)的子系统内,特别是反映于信息分布结构及其结构中的⒂胝摺⒐程、环境等功能成分,见图2。
投射成分和被投射成分在语言语篇和多模态语篇中有着不同的体现方式。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把经验变成结构性的语义配置,包括过程、参与者以及(可有可无的)环境成分。在语言投射中,投射动词是标记各类投射类型的主要手段。halliday & matthiessen[14](448)区分了通用的投射动词及与某种环境成分合为一体的、含有各种内涵的投射动词。在一些情况下,环境表达成过程形式。而在多模态语篇中,对话泡(言语泡或思维泡)以及图像参与者进行言语/思维活动的体态姿势(简称为“图形参与者态势”,如“龇牙咧嘴”状等)可以独立也可以共同表征言语/思维过程。而可有可无的背景化图像参与者(包括“”“”“”“”等漫画符号)可以辅助言语者/思维者在言语/思维过程中的情绪表达(如“高兴”、“爱慕”、“生气”等),既可视为环境成分,也可看作是投射矢量的一部分。例如,可以出现对图3的三种解读:
“臭小子,我在这里!”他生气地说(he said angrily)。
“臭小子,我在这里!”他愤怒地说(he said wrathfully)。
“臭小子,我在这里!”他(怒)吼道(he spit out)。
可见,在语言投射和图像投射中,过程与环境成分的界限都不是很清楚,也不是绝对的。因此,在图2中,环境成分以及它与过程本身的关系用虚线边框表示。
(三) 语言投射和图像投射系统中“选择”对比
图像视觉语法主要研究空间分布的符号系统。投射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一些语法限制并不完全作用于图像符号系统。功能语法的“社会符号性”[16]虽然决定了功能语法不只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语法、也是适用于描述和解释所有社会符号系统的语法,但视觉语法主要研究空间分布的符号系统,因此,以线性分布的语言符号为研究对象的功能语法对投射实现方式提出的一些语法限制并不完全适用于视觉语法。例如,功能语法中的“选择”概念及系统分析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选择”的多样与简单之对比。功能语法认为,语言由许多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都是一组可供选择的项目。投射不仅存在于小句复合体中,还存在于动词词组及嵌入结构中。halliday & matthiessen[14](441-482) 进而结合基本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和提问)和配列关系(并列与主从)两种变元来考虑投射这种逻辑语义关系,并从七大方面对投射进行了详细阐述:(1)并列:引语述说(quoting speech);(2)主从:报道观点(reporting thought);(3)主从:报道述说(reporting speech)和并列:引语观点(quoting idea);(4)投射提供和命令(projecting offers and commands);(5)自由间接引语(free indirect speech);(6)嵌入述说和观点(embedded locutions and ideas);(7)事实(facts)。而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像投射通常由言语和心理过程实现,主要为并列述说和并列观点两类(见上图4)。因此,较语言投射系统而言,图像投射系统的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中可供选择的项目均大大减少了。也就是说,语言投射系统表现出更大的多样性。
“选择”的排他与非排他特征之对比。系统内的选择具有相互排斥性,即同一个子系统内的任何一个选项,对其他所有选项都具有排他性。投射系统中的心理动词和言语动词是该系统中的两个相互排斥的子系统,即“言语过程-述说”与“心理过程-观点”是相互排斥的,一旦进入投射动词系统,选择了言语过程动词(如said),就锚定了投射信息的“述说”身份,相应也就排斥了“心理过程”和“观点”的选择。言语过程动词和心理过程动词之间只是一种析取关系(即 “或者……或者……”)。而图像在表达意义时往往表现出较高的模糊性,因此,图像投射中以图像表征来区分言语/思维过程必然也表现出较高的模糊性。图像言语投射和思维投射往往可以互通互换。其次,小句中的“现象”和“讲话内容”是由名词词组体现[17](167);在小句复合体中,由于“现象”和“讲话内容”由小句体现,就不能再被分析为“现象”和“讲话内容”,只是“元现象”,或是投射句与被投射句之间的关系表现。而在多模态语篇中,被投射信息成分既可以是不同级阶层面(rank scale)的语言表述,包括词、词组/短语、分句、微型言语功能小句(如感叹、惊讶等)、小句、小句复合体、语段等,也可以是图像表征。语言投射类型彼此间主要是析取的关系。然而,图像投射系统中各项目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非排他性特点,即合取关系:言语过程和心理过程 、述说和观点、讲话内容和述说,现象和观点都分别可以呈现出合取的关系。例如,同一幅图可以“一图多解”,在不同人的眼中可以同时是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和反应过程。可见,虽然语言的语义潜势最具系统性,但图像投射系统选择的模糊和不确定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该系统可供选择项少于语言投射系统的不足。因此,这两类投射系统呈现的意义潜势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选择”的强制与非强制之对比。语言系统的入列条件是,归入同一系统的所有选项同属某一个语义场。一旦入列系统,选择就具有强制性。因此,一旦入列并列观点或述说投射的子系统,首先就必须对参与者作出选择,即言说者或感知者为必选,其次,选择观点或述说,可以是标点符号,或者字、词、小句、小句复合体、段落等。在视觉语法系统中,一方面,作为言说者或感知者的前景化图像参与者可以不出现,如漫画画格中可以只出现言语泡或思维泡,不出现言语者或感知者。这种[-参与者]的类型在很多场合都凸显了被投射信息的客观性,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语言投射中的事实投射,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多模态语篇中,如自动售票机或自动取款机等服务器语篇中;另一方面,对话泡内可以空白,无言语内容或感知现象,这种空白的对话泡可以表示言语者“无言以对”的惊讶或生气等情绪,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修辞效果。也就是说,在视觉图像语法中,即使出现了言说者/感知者和投射信号,观点和述说的选择也是非强制性的,信息的缺失能被感知,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零符号”(zero sign)[18](118),此时,概念意义的缺失经常携ё胖匾的人际意义。这种类型往往凸显了情感和态度特征,因此在图像漫画等叙事语篇中应用较广。
三、 结 论
本文主要基于功能语法和视觉语法的分析方法,对语言符号投射和图像投射进行了对比分析。除了论述这两者间的相似性,更为重要的是比较系统地论证了图文语篇中投射的区别性特征。本研究认为,语言投射结构是一个“核心-:过程本身-环境成分和参与者”的功能结构,过程决定参与者,即投射动词作为过程本身的核心作用;而图像投射结构中,以矢量为核心,然而矢量与参与者及环境成分之间界限相当模糊,并且游移不定。语言系统中的投射小句和被投射小句分别作为经验世界的语言表征、再次表征,分别对应图像投射结构中的投射信号(言说者和感知者、矢量)和投射信息;投射信号以图像形式更直观地表征经验现象,投射信息可以在语言和图像这两个极端及其中间项进行选择。因此,图像投射既具有积极的不确定性,又比抽象的语言投射更具有一定的认知优势。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 & matthiessen, c. m. i. m. 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 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 [m]. london: cassell, 1999.
[2] kress, g. & 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burwood: brown prior anderson, 1996.
[3] kress, g. & 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london: routledge, 2006.
[4] huang, g. w. analyzing the reporting clause in translating confuciuss lun yu (the analects) [a]. in fang, y. and webster, j. j. (eds.). developing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c]. london: equinox, 2014: 256-270.
[5] 曾蕾.穆呒功能到经验功能――扩展“投射”现象的概念功能模式[j]. 现代外语,2002,(3):269-275.
[6] 曾蕾.论系统功能语法中“投射”概念隐喻句构及其语义特征[j]. 现代外语, 2003,(4):351-357.
[7] 曾蕾.投射语言研究[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
[8] 曾蕾.从语法隐喻视角看学术语篇中的“投射”[j]. 外语学刊,2007,(3):46-49.
[9] 曾蕾, 梁红艳.“事实”定位及其投射系统[j]. 现代外语, 2012,(1):23-29.
[10] van leeuwen, t. & jewitt, c. handbook of visual analysis [m]. london: sage, 2001.
[11]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 外语研究, 2003,(5):1-8.
[12] thibault, p. writing, graphology, and visual semiosis [a]. in royce, t. and bowcher, w. l. (eds.). new direc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c].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nd associates, 2007: 111-45.
[13] 李战子, 陆丹云. 社会符号学视觉下多模态话语研究的新发展[a]. 黄国文,辛志英主编.系统功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c].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260-293.
[14] halliday, m. a. k. & matthiessen, c. m. i. m.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arnold, 2004.
[15] 顾曰国.多模态、多模态学习剖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07,(114):3-12.
[16] 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s [m]. london: arnold, 1978.
[17] 曾蕾.英汉“投射”小句复合体的功能与语义分析[j]. 现代外语, 2000,(2):163-173.
[18] sebeok, t. contributions to the doctrine of signs [m].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85.
the distinctness and similarity of projection in visual grammar
and functional grammar
zeng lei, yang mu-w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 上一篇:
- 下一篇: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06-08 17:39:21 阅读:0
推荐度: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简述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022-02-20 02:53:25
简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022-12-01 11:08:17
简述施工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2022-11-17 04:56:35
简述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2-11-17 02:48:01
简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融合 2022-11-10 11:23:14
简述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提升有效策略 2022-10-13 03:49:42
精品范文
10简述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