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优势范文 -ag尊龙app

时间:2023-06-14 17:3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能力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能力优势

篇1

关键词:发展;企业;优势;职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1

国有企业办公室部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企业组织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行政事业办公室工作有所不同,主要承担着企业的管理、协调、服务三大职能,是企业组织构架中的中枢机构,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其工作特点主要体现在:工作复杂、琐碎、任务重、头绪多、时效性强等方面。在企业的运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面对管理幅度大、协调范围宽、服务对象众多等工作实际,如何才能搞好企业办公室工作,既做到管理到位、服务优质、协调监管无疏无漏,又能让上层领导、基层员工和其他兄弟部门满意呢?笔者认为重点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好办公室部门的职能定位,确定部门职责,理顺工作流程。

不了解办公室部门的人误把办公室工作看做是“领导的保姆”、“公司的打杂部”、“务虚部”,其实则不然,是不了解办公室职能的偏见体现,是“雾里看花”。

实际上,办公室工作职能也很具体,本人通过多年的办公室工作经验,大致梳理了办公室工作的职能、职责,有以下几点: 1.了解和掌握公司生产经营动态,搜集各类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2.负责相关文件的起草、会签、呈报、收发、存档。3.承担公司《月度工作要点》和《月度工作总结》的收集、综合拟制。4.负责公司领导交办有关工作的督促检查、组织协调和情况反馈。5.负责总经理办公会、公司办公会务会的会议记录、会务工作和会议纪要的起草。6.安排、协调以公司名义召开的各类会议和来访接待工作。7.负责公司内外用车调派联系等事务管理工作。8.负责公司办公室的调配和公司办公设施设备的配置与管理。9.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实际,编制下达各部门工作责任目标,按时组织考核,奖惩兑现。10.制定内部管理相关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好有关制度的制定与各项制度的实施。11.负责公司后勤及食堂的日常管理工作。12.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上述的职能定位基本上概述了办公室的全面工作,当然根据公司规模的不同,好多企业把人力资源、党务工作、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班组管理等等工作归属于办公室的管理范畴,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其次,要根据工作职责特点设定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制定激励制度,做到人尽其才,确保部门的良性运作。

在岗位的设定上一定要做到人员精炼、高效,要遵从以岗定人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岗位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人本潜能,要与岗位需求和人员的专业素养、性格特点相结合,充分发挥岗位职能服务企业运营,坚决杜绝因人设岗的人情关系,避免人浮于事的不良现象发生。如,办公室秘书岗位的设定,既要有良好的气质、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工作协调能力、上层的语言组织与写作功底,同时还要具备耐得住、守得住、坐得住的“看门”能力,随时接听外来电话、突然来访等事件的应对。再如,企业管理岗位的设置,既要有专业的管理知识技能,同时还具备敢说敢干、不怕得罪人的胆识,使公司决策有效落地,提高管理效率。

人之初、性本善,要想做、制度管。结合办公室的工作职责拟定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是保证部门工作良性运转的根本。如,岗位规范、劳动纪律规定、薪酬分配管理等等,既为员工的行动统一了标准和方向,又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创造良好平等的工作氛围。

第三,发挥职能优势,助力企业发展。

要密切联系办公室工作的职能特点,充分发挥办公室管理、协调、服务三大职能优势,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管理工作。公司办公室部门素有“管理的管理”之称,既有狭义的本部门管理职责,如印章管理、车辆管理、后勤管理等,又兼有广义的管理其他部门的职能,特别是在公司的制度建设上,督导其他职能管理制度的时效性、有效性,从而确保公司整体管理体系的完善。

在内部管理上,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让制度管人,以制度约束人。在督查督办过程中,创新督查方式,使公司的每一项决策、每一项重点工作、每一件领导批示均落到实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而对其他职能管理的要求,则必须紧跟公司的年度业务计划作相应的调整。重点对其及时性和时效性进行督导,并根据公司决策罗列明细,出台相应的考核办法规范行径。

2.服务工作。办公室的宗旨就是为企业服务、为领导服务、为员工服务。

作为办公室人员必须牢记这一宗旨,做到心平气和、不烦不躁、受得了气、听得了冤枉话。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有裁判的规则、主持人的嘴、记者的文笔、运动员的腿。平时要“三勤四快”,即眼勤、嘴勤、腿勤。眼勤是指要勤观察、要有远见卓识、要能发现问题。嘴勤是指要勤说、勤安排、勤纠正、防患于未然。腿勤是指不怕苦、不怕难、反复检查,不断总结,及时汇报。“四快”即信息收集快、发现问题快、遇事处决快、任务落实快,只要群众满意、领导满意和其他部门满意,办公室的成绩就出来了。

在对领导的服务上,还体现在参与政务工作方面,发挥助手作用。这是体现办公室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要求办公室人员要广泛收集信息、成功经验、先进科技,及时下情上达,上令下传。经过筛选,提出合理化建议,给领导当好参谋、做好助手。要经常调查研究熟悉市场,熟悉本企人才、业务等各方面的情况。对现状要有透彻的分析,写出符合实际、有建设性、指导性的调研报告和工作计划安排、总结报告等。

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更新观念,把服务工作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实效,提高质量,办实事,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减少疏忽和失误,用优质的服务质量赢得领导的认可和基层的信赖,发挥好办公室的窗口作用。

3.协调工作。要充分利用办公室作为综合机构的资源优势,统观全局、整理信息、综合分析。既做好领导把握全局的“耳目”、“外脑”,协调好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又要明确公司目标,协调好中层干部之间的统一方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下情,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协调好职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

在协调工作上一定要做到充分掌握上情、了解下情,时时处处做到用权不揽权,到位不越位,参谋不决策,帮忙不添乱,尊重不盲从,精益求精不应付。

4.树立“两种意识”,提高办公室工作水平。

一是树立全局意识。讲全局就是一个单位的利益必须服从全局的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作为综合办公室,讲全局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部门与公司的关系;就是要从公司工作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单位、办公室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就是要从促进公司经济效益提升的全局来认识。切实履行本职工作,发挥好“窗口”和“助手”作用。

二是树立责任意识。办公室工作头绪繁多,事无巨细。作为公司办公室,从某种程度上讲,代表公司行使一定权力。因此,就必须要求每位员工政治素质要好,工作责任心要强。在贯彻落实上级路线、方针、政策的时候,在谋划、部署各项工作的时候,要站在公司的整体立场上,从效率提高、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把公司决策与职工的愿望结合起来,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与公司党委和企业目标的实现保持高度一致。要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细微之处见真功夫,在工作上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5.增强“三种能力”,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

一是增强胜任本职工作能力。本职工作是每位办公室人员的基础工作,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也是办公室人员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首先,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文风尽量做到篇幅简短、文笔朴实;其次,要具有口头表达能力,做到语言规范、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第三,要具备较强的办事能力,办公室办事的范围很广泛,事务繁杂,在具体事务中,要熟悉办事的程序,明白职权范围,把握轻重缓急,养成简洁、干练、及时、准确的办事风格。

二是增强综合协调能力。办公室是综合部门,具有统筹全局、协调各方面的职能。坚持寓谋于文、寓谋于会,把综合协调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对各项决策部署和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严格做到周密组织、多方协调、狠抓落实。在工作实践中,办公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协调能力,具有处理各类突发应急事件和驾驭全局的本领,做到补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

三是增强开拓创新能力。办公室人员要实事求是,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已、只唯实,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坚持从实际出发,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以务实的工作举措追求落实的效果。要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做“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实践者,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定国.企业办公室工作2007.

篇2

关键词:优势视角;中职生;个性化发展

作者简介:马巧娜(1990-),女,山西晋城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职业教育管理;陈丽君(1977-),女,四川宜宾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职教类师范生隐性知识结构及管理研究”(编号:2012jk050),主持人:陈丽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2-0040-04

当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化建设已然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把“谋个性之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他认为职业教育不但要满足谋生需要,还要发展人的个性。姜大源研究员也指出,教育要关注个性长远发展的诉求,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则要实现个性需求的人本性目标。[1]因此,谋求中职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中职生的精神成长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发展的今天显得越发重要。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领域内的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其实践模式服务的对象多是相对弱势人群。周正、李健对中职生进行现状调查后发现,目前的职业学校已经成为弱势群体的无奈选择。[2]因此,从优势视角重新审视中职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每个中职生铺就个性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使中等职业教育能够成为大多数人的理想选择继而实现真正的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优势视角内涵分析

“优势视角”( strength perspective)是一种优势实践理念,是指作为社会工作者所要做的在某种程度上立足于发掘、寻求和运用案主的优势、能力和资源,以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3]。从优势视角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去引导中职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着重于挖掘个人的优势,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是优势视角的核心内核。每个人都有优势和潜能,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优势和资源并不容易被发现,只是作为一种潜在优势或者隐性化优势而存在,其原因一是个体会对自身所拥有潜能的无意识性,二是由于个体的某些消极因素如消极的认知模式、情绪或周围带有压迫感的情境使之成为被屏障的潜能。因此,优势视角所探索的优势是个体被人们一直认为是问题和缺陷所掩盖下的“沙漠中的绿洲”。

优势视角是基于对传统问题视角的反思而提出来的,淡化问题但不忽视问题。其核心内容为:(1)优势视角肯定优势存在于每个个体身上,强调关注的焦点在于个体及其所处环境的优势和资源,而不是问题和缺陷。它认为专注问题只会增强个体的无助感和悲观情绪,使个体更加被边缘化。(2)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尊严和价值,都应该得到尊重。案主是助人关系中的指导者,在助人实践中应凸显个体的主体地位并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差异性。(3)优势视角相信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学习、成长和改变的能力,个体所具有的优势和无限潜能不仅使他有能力向进步的方向发展,还能赋予个体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个体能否相信自身拥有这样的能力是改变困境的关键因素。

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秉承四个基本信条以协助解决个体面临的困境,即赋权、成员资格、抗逆力、对话与合作。赋权即将个体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协助个体在其内部或周围探求和扩展资源以开发潜能、赋予个体权力感的过程;成员资格是指避免个体身份被边缘化和异化,承认个体与其他同种类成员一样身份的平等以及享有与之相应的自尊、尊严和责任;抗逆力是指个体面临不利挑战和困境时自己努力抗争负面效应的能力;对话与合作即整合所有对个体有利的资源,形成社会支持网络的过程,强调资源的外展性,以合作促进个体的发展。

二、优势视角在促进中职生个性化发展上的特色与功能

中职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处在一个人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中职生大多来自弱势家庭,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占有量上都处于相对弱势;同时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学习习惯不良以及学习动机不强等方面的问题使中职生饱尝失败,在学生群体中也处于弱势;再加上社会舆论等负面影响造成的心理弱势,加重了中职生的自卑心理[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主体弱势群体的现实状况不利于中职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无独有偶,目前在促进中职生个性化发展的问题上,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的问题关注过多,而对优势和潜能关注不足。dennis saleebey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中指出,这种无形贴上问题标签的做法具有蚕食效应,重复的次数多了以后,甚至有可能改变案主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周围人对他们的看法。孟宪平也指出,中职生虽然大多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但是他们当中不乏有升学潜力者,也不乏颇具创造性的潜力者。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同学之所以会成为所谓的失败者是因为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的过度统一而没有机会发掘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天赋特长[5]。

因此,优势视角强调平衡的学生观,通过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每个中职生的积极心理,关注每个中职生的生命成长。这是一种视角的转换,即由着眼于修正中职生的问题转变为挖掘每个中职生的优势,由着眼于中职生的均衡发展转换为中职生的个性化发展。优势视角蕴含的赋权、成员资格、抗逆力、对话与合作等核心信念,其对推动中职生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优势视角嵌入中职生个性化发展的全程

优势视角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优势和潜能,如果关注个人已经拥有的积极品格和能力,个体就能运用这些优势继续成长。目前中职教育沿袭传统教育模式,只片面关注和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和弱点。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谈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时也指出,要尽力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才能,“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他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在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卓越成绩”。因此,中职教育应以发现学生优势、开发学生潜能为己任,让中职生“有重点”地发展,以点带面、以优带弱地为中职生铺就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之路。

(二)明确成员资格,强调中职生的主体地位和归属感的获得

优势视角强调的成员资格即指个体的身份、权利、需求和参与,每个人都有成为团体中有价值、受尊重成员的需求,同时享有随成员身份而来的自尊、尊严和责任,从而使其不被边缘化。段安蜀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态进行调查后发现,中职生普遍有一种无所是从的心态,相当数量学生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对中职生活没有感觉、缺少归属感[6]。因此,中职教育工作者应与中职生建立一种平等的主客体关系,充分尊重中职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注重中职生个体潜能的发挥,让中职生从优势资源的确认和自身优势能力的发展中获得一种归属感,使其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健康成长。

(三)赋权增能,增强中职生的权力感和自我认知的觉醒

优势视角中的赋权是指个体拥有的权力和能力,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还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即权力感。正是这种权力感可以增进个体的自我概念、自尊、重要感等。中职生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存在实际权能的缺失以及心理上的无权感。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不正确认识导致的负向自我评价;二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互动中的负向经验,如受到不公平对待、歧视等。因此,对中职生进行赋权时,首先要通过对其自我认知和评价的改变实现增能的目的,让学生对自己的个人能力和潜能有清醒的认识;其次采取多方面行动帮助中职生获得权力感以及体验成就。

(四)激发和释放抗逆力,注重对中职生保护性因素的发掘

抗逆力强调个体在面对压力、逆境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按照优势理论的观点,尽管中职生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的影响,在个性化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像自律意识较差、学习风气不浓、心理承受能力弱、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等各种各样的问题[7],但所有学生身上都存在由于某些外在干扰和自我认知不足而被暂时抑制的抗逆力。因此,要促进中职生乐观向上、自主自为、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挖掘其内外部优势因素,如积极的自我期望、情绪管理、目标制定、关怀与支持的环境等,从而激发和释放其抗逆力,使学生主动承担自我成长的责任。

(五)建立对话与合作关系,构筑有效社会资源系统

优势视角下的对话与合作强调通过与个体对话发现其需求,并整合所有对个体有利的资源以满足需求进而促进个体发展。优势视角强调资源的外展性,它指出只要愿意且能够提供指导和帮助的人、机构、社团、家庭等都可作为教育资源。徐静b对中职生的需求进行的调查中表明,在中职生对教师的希望中,渴望沟通成为新的关注点[8]。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距离也许就是学生渴望与教师沟通的原因所在。同时,调查还显示,中职生最希望学校提供多元发展机会,但目前学生对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与学校给予满足之间存在距离。因此,中职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通过与学生真诚的对话与合作,在现实情境中促进中职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和就业服务机构等要构建一个合理、紧密、有效的内外资源系统,为中职生的个性化发展共筑支持网络。

三、优势视角下中职生个性化发展的实践操作模式建构

优势视角理论对中职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核心在于对学生优势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其终极目标是有效挖掘学生潜能、赋予学生更加积极的自我评价,从而使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资源,更加乐观自信、积极有效地应对面临的挑战。基于优势视角,可以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建构中职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路径。

(一)中职生要调整认知,发展基于自身特色的职业方向

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学习、成长和改变的能力,而个体是否相信自己拥有这样的能力是改变困境的决定性因素。孙玉石指出,由于学业不良而带着无奈的心态进入中职学校的中职生普遍存在习得性的无助感,这种消极情绪导致自我认知出现偏差,低自我评价、普遍性的自卑感以及自我否定,这对个人学习和人格成长尤为不利[9]。因此,中职生应正确认识自我,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避免在自我认知上以偏概全,从而认清自我,悦纳自我,相信改变的能力在于自己。

优势视角强调赋权,认为每个人都有优势和潜能,同时个体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无力感。中职生长期的负向自我评价使其一直处在失权状态中。因此,中职生应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当自己处于困境时,应将注意力转而关注最能体现自己长处的地方,引导中职生采用自卑补偿法,认识到某一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完善和丰富进行补偿和纠正。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比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成绩较低,但雷正光指出教学实践表明,中职生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知识结构等个性特长呈现多种类型,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也形成了学生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多样化[10]。因此,中职生应基于自身认知特长或兴趣爱好,找准自己的优势,并发展出体现自身特色的职业方向。

(二)中职教师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善于识别和培养学生的优势

优势视角强调对个体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尊重,认为如果关注个体身上存在的特有优势和潜能,个体就会利用这些优势继续成长。陈小英调查显示,受传统应试教育以及教学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当前中职教师普遍认为中职生是“差生”,这种看法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11]。亨利・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每一块墓碑下面,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因此,中职教师要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用积极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角度关注学生,让每一个中职生都受到关注、找到自信继而获得发展。

优势视角下个体的优势和资源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容易被发现,而只是作为潜在的优势或隐性化了的优势。因此,中职教师要当好学生的潜能导师,提供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将学生的隐性优势引导转化为显性优势。教师首先要把观察学生纳入自己的职务范畴,可以通过专业测试、与学生交谈、资料收集、学生日志等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基于优势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强项实施针对性教学并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同时,教师之间有针对性地开展优势教育的学习、培训及研究活动,分享优势教学经验,提高开展优势教学的能力和自信。学生优势的发掘和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三)中职学校构建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活动舞台

优势视角下抗逆力的激发和释放要特别注重对个体保护性因素的挖掘,如有一定自主性、支持性的环境、参与机会等。因此,中职学校首先要培养和树立个性化发展的观念,关注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倾向、气质类型和兴趣爱好设定个性化的发展方向,把发展优势作为学校教育的目标,进而突出优势,使优势更优而弱势不弱,真正地使学生全面发展。中职学校确立对中职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观念对挖掘中职生的成长优势,建立抗逆力的外在支持因素,促进中职生自信、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优势视角理论要求中职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多元、轻松的交流平台,引导个体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而不是发觉自己的弱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特长,在展示特长的心理体验中增强信心。郝利敏指出积极情绪具有扩建功能,我们应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让他们更多的体验到成功。中职学校尤其要开展课外活动,结合专业特色,建立各种专业兴趣活动小组,建立各种社团[12]。学校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和资金上的支持,营造积极的活动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创造各种机会和平台,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和实践价值的平台,从而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实现个性全面发展。

(四)注重发挥各方力量的协同作用,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优势视角非常强调“人在情境中”,认为个人的问题都是一定社会情境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从社会背景的角度看待个人的问题,同时也需要从整个大的社会环境中挖掘解决问题的优势资源为个体服务。因此,中职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置于整个大的生态系统的框架内,一方面要分析不利于中职生个性化发展的深层次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又要注重发挥各方力量的协同作用。

中职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社会舆论应为中职生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教育和就业服务机构应在营造优势教育观念,提供诸如学生优势的发现和评价、个性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学生发展方面的咨询、家长培训等相关服务。各方力量的协同作用不仅有助于改善教育对象当下的心理状态,能够使中职生获得自我满足感和促进自信心的提升,也可以对中职生形成一种持续的作用,促进中职生的成长发展。

总之,优势视角提倡一种优势和问题相结合的平衡服务,它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强调个体主体性的、鼓励内源式发展的视角。优势视角不是关注学生的不足,而是关注学生能力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中职生个性化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中,优势视角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领域也存在着些许不足,但它所蕴含的人文关怀以及积极主义倾向等必然使其在未来的中职教育中得到更普遍的认可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培训与教育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1.

[2]周正,李健.谁在念职校――中职生现状调查与反思[j].职教论坛,2010(4):50-53.

[3](美)dennis saleebey.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李亚文,杜立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4]杨光.增强自信 体验成功 促进成才――中职学生自卑心理的危害及防治[j].现代教育科学, 2011(10):44-46.

[5]孟宪平,李宾.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j].职教论坛,2003(8):22-23.

[6]段安蜀.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态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9):36-38.

[7]刘小青.论中职学生自我塑造能力的培养[j]. 职教论坛. 2010(36):71-73.

[8]徐静b,冯国伟,乔刚.90后中职生需求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0):149-151.

[9]孙玉石.中职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与教育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251-252.

[10]雷正光.坚持以学生为本,实施个性化教学[j].职教论坛,2005(17):1.

篇3

一、将党的思想政治优势融入生产经营过程,体现价值创造力

坚持和发挥思想政治优势,是党的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和显著特征。实践启示我们,新时期的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贴近上动心思、在服务上下工夫、在渗透上花力气,激发企业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新兴际华集团以党建“五个体系”(指标、责任、跟踪、评价、考核)建设为抓手,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新格局。紧密围绕生产经营过程,抓重点、跟热点、攻难点、出亮点,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创造力。

(一)抓住重点促推进。针对企业各阶段的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及时组织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坚持政治引领、形成发展共识,加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结合党的重大会议精神和企业发展形势,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职工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要求上来,把党的精神转化为行动;开展典型示范引领教育,调动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完成各个阶段的重点任务目标营造浓厚氛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针对热点善化解。针对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方案,更深入地了解群众、沟通群众、引导群众,及时把工作做到企业、车间、班组和员工,达到及时收集、及时解决热点问题的目的。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员、鼓动员、示范员的作用,在集团上下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构筑有利于员工创造力发挥的价值导向和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塑形铸魂,凝聚人心,增强发展动力。

(三)突破难点助攻关。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特别是企业发展形势、发展目标阶段调整、重要工作推进遇到挑战时,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进行形势任务解读,将形势说透,目标讲明,任务讲清,统一思想,提振精神,激发开拓创新的思路、敢于作为的态度、务实奉献的作风、迎难而上的精神;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青的突击队作用,引导、教育职工群体正确地看待分析问题,激发他们参与改革、投身生产的热情。强化创造意识、激发创造热情,提高创造效率。

二、将党的组织纪律优势融入年度目标推进,体现发展推动力

李源潮同志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具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和价值追求、严明的组织纪律和优良作风,这是西方国家任何企业都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党组织作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自身组织纪律优势与企业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强化推动发展的能力。

新兴际华集团“1257831”发展战略和“强三进三”工作的推进,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发展命题。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和考验,我们更要充分重视并发挥党的严密组织性和铁的纪律优势。通过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切实保障重大战略决策执行的坚决性、彻底性,体现发展推动力。

(一)发挥党的组织纪律优势,提升目标贯彻力。要求各级企业增强跨越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紧围绕加速企业转型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工作要求,切实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党的组织纪律优势确保生产经营平稳运行良好势头、确保营业收入和利润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要继续把党内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保证完成年度生产经营任务目标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挥党的组织纪律优势,确保任务落实力。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优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落实责任制,一马当先、纪律严明、雷厉风行,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个岗位当先锋、打头阵、扛红旗,成为各条战线上攻坚克难的主力军。带动全员朝气蓬勃、有令必行、做到小事不过班、大事不过天。实现经济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任务到人、责任到岗。旬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确保全年任务指标的实现。

(三)发挥党的组织纪律优势,增强挑战应对力。结合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要求,针对企业实际,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查找自身在结构调整、科技创先、产品质量、精细管理等方面的差距;认真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和问题,强化挑战应对能力,明确发展思路,研判自身优势、强化创新思维,增强必胜的决心和克难的勇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转换思维方式,从总想着“不可能完成”调整到绞尽脑汁考虑“如何才能办到”,不断克服畏难情绪,善谋对策举措并最终走向成功。

三、将党的素质作风优势融入发展战略落地,体现执行贯彻力

集团各级企业“十二五”战略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任务的顺利实施,经营管理质量的优化提升,取决于集团上下的战略决策执行贯彻水平。这要求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将自身的高素质、强作风融入到发展战略落地过程中,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方面,发挥素质作风优势。党员干部要树立“执行不找任何借口”、“执行敢于承担责任”的观念,始终走在广大职工群众前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加强承诺担责、突出亮诺示范、抓好践诺检查;突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把大事做好,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将党的素质作风优势融入战略落地,体现执行贯彻力。

(一)强化作风建设,增强执行力。一是发挥党的三大作风优势,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建设优势,用党的作风建设带动企业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和感召力。为企业职工群众作示范、树榜样,以奋发有为的状态、求真务实的作风走在企业发展前列。二是强化素质作风、增强宗旨观念,企业领导要率先垂范、求真务实、突出执行力;机关干部要转变作风、深入企业,帮助基层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瓶颈问题,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三是强化党员使命感,打造发展先锋形象。把党员队伍铸造成一支企业建设的中坚力量,把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融入生产、经营、管理、科研的各个环节,体现作风优势。

(二)提升素质能力,保障执行力。应该提升并发挥集团各级党组织党员“六种能力”(即:学习力、创新力、贯彻力、执行力、协调力、自律力)优势,努力打造“政治过硬、思路开阔、业务精湛、能力全面、作风优良、管理科学、服务热情”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构建“职责明确、工作规范、反应迅速、运转协调、执行有力”的工作运行新机制。围绕集团“十二五”战略,进一步完善实施全员绩效管理、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班子合力。实现创新求突破、实干谋发展、高效促跨越。

四、将党的民主集中优势融入法人治理结构,体现决策协同力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是我党的突出组织优势。作为首批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试点单位,新兴际华集团目前已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发挥好党的民主集中优势,保证法人治理结构分权、分责与制衡机制的有效运作,保证集团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集团的领导力和决策协同力。

(一)发挥党的民主集中优势,注重在决策环节上融合。我们要坚持集体决策,完善各级企业领导班子议事规则,明确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把民主讨论、集体决策与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结合起来,党委积极参与企业的“三重一大”决策,形成职责明确、有机融合、运转协调的运行机制。各级企业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领导之间建立决策前协商沟通制度和决策后反馈制度。党政领导事先就决策议题进行沟通,交换意见,要做到重大问题必须通气、重大决策事先通气、改变决策重新通气、决策后结果通气、有分歧的反复通气。

(二)发挥党的民主集中优势,注重在治理机构上融合。要坚持将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规划相结合,形成企业党组织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领导体制与运行机制,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办法组成领导层,从管理体系上理顺党组织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关系,强化党组织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建立和完善企业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正确处理企业党组织与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以及职代会之间的关系。

(三)发挥党的民主集中优势,注重在班子共事中融合。本着“沟通是基础,信任是保证,支持是关键”的班子共事原则,提升企业领导班子合力,董事会成员、党委成员、经理层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共事机制。党组织要与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加强沟通,企业领导班子很好地坚持每月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定期民主生活会制度,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注重发挥外部董事的作用,提高董事会的科学决策能力,提出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意见。让外董成为“决策中的专家、经营中的老师、沟通中的桥梁”,通过协作融合发挥。

五、将党的群众工作优势融入和谐企业建设,体现凝聚保障力

和谐企业建设是企业科学发展题中应有之义,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于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将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有效方法融入到企业发展各方面,将全体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凝聚加快发展的人心力量。

(一)发挥群众工作优势,关爱职工促和谐。必须坚持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把关爱职工、爱护职工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始终坚持维护群众利益和依靠群众的方针,千方百计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最大限度地凝聚职工群众,将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入到基层和职工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疾苦,尽心尽力帮助职工群众解决问题和困难,集中力量、实现发展成果与职工群众共享。要进一步重视工会工作、共青团工作,以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以优良的党风、政风、作风在企业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职工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架起和谐桥梁。

(二)发挥群众工作优势,依靠职工谋发展。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民利、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翁,要激发职工为企业分担困难,为企业献计献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激情热情,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职工中大力倡导艰苦创业、努力拼搏的精神,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立足本职、争作贡献的精神,同心同德、分工协作的精神,以新兴际华集团军需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激发职工创业热情,巩固和谐稳定局面。做到员工与企业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

(三)发挥群众工作优势,团结职工强保障。集团各级党组织要带头加强学习、带头深入实践,不断增强自身素质,特别是提高做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制定政策的能力、协调不同群体利益的能力、掌握群众思想动态的工作能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等。在促进发展上做好表率。企业领导班子努力强化能力建设,特别是增强政治鉴别能力、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做群众工作能力;要打破思维定势,针对群众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设计新举措、新载体引领团结职工群众、为和谐企业建设凝聚保障力。

六、将党的自我完善优势融入党建管理闭环,体现改革创新力

在企业改革发展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自我完善优势,将之融入到集团党建闭环管理中、体现进集团党建“五个体系”建设中,凸显改革创新能力。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依靠党建指标、责任、跟踪、评价、考核五个体系的建设,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查纠、自我完善。带动全员创先争优、争当一流。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规划;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 g520.1

[文献标识码] a

strategic thinking on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zhang jie, ma yong, zhang yanan, wang yu

abstract: career planning is the basi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o position and recognize themselves, through which students could accurately position their professional direction, find the way and the goal ahead and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itiveness. university students could make their career planning by means of swot, the analytical tool, making them clearly understand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hanging vulnerable factors into advantageous factors, and avoiding adverse influence of threat factors. implement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career planning. in this process, constant revision of planning according to feedbacks is required. in order to stride forward in the right direction, students should make their own career planning object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strategic thinking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的过程。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定义由两部分构成,即大学生职业和规划,狭义讲在校大学生的职业是学习,主要任务是指为将来从事社会工作(或从事职业)使自己具备并完善自身的基本能力、心理和思想素质,包括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严谨的分析技术、熟悉社会准则、基础知识等,是为从事职业做准备的,规划是指如何实现这些能力。

一、大学生制定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1.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做好自己定位和认清自我的基础

作为大学生,在思考自己的职业未来时,要明白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正确更为重要,所以并不是急于判断如何去做,而是先认清自己,做好自身定位,通过有效的分析,对自己当前的学习和职业未来做一个战略规划,战略管理中的swot模型就是一种很好的对自我分析的工具,所谓swot分析,指的是在四个维度上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矩阵式交叉分析,找出适合于自己的基本策略。

对于大学生而言,认清自我的优劣势是确定目标的基础,所谓“优势”主要分为个人优势和资源优势。个人优势,指的是纯粹属于个人因素,比如说做事细心,稳重,适应力强,又比如有些人口才很好,有些人交际能力出众……;资源优势,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知识资源等。而劣势,即相对于优势的各个角度而言,是自己比较欠缺的地方。找出劣势,对于职业规划的意义也非常重大,在了解自己能做什么之前,应先了解自己最好不要做什么、可能遇到什么麻烦,做好所有的心理准备,这样可以帮我们减少挫败的概率。通过swot方法对自己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做倒“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2.通过职业规划可以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

用swot进行自我分析,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就会有很好的定位。同时要明白并不是所有职业都适合自己,也不是喜欢的就是自己擅长的,所以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职业方向,职业规划是未来职业选择的一个指南针。

3.通过职业规划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来自哈佛大学调查研究:有3%的人有自己清晰的长远目标;10%的有自己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60%的人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标;27%人没有目标。脱离高考的压力,初到大学的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勉会有松懈的态度,通过职业规划给自己一个方向,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找到奋斗目标,发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进一步发挥潜在的能力。

4.职业规划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竟争力

职业规划可以指导大学生向自己所认定的职业方向努力并采取相应行动,了解了目标职业的要求后,就可以根据要求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相对没有职业规划的大学生来说,就会给自己增添一个法码,在未来事业的竞争中就会显示出优势。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目的

职业规划的目的从狭义的角度讲,是追求成功。大学里流传这样一句话:“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了。”到大四才“知道自己知道了”,其实已经知道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并不只是帮助个人按自己的条件找到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做好计划,筹划未来,进一步详尽估量主、客观条件和内外环境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符合自己而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

1.第一个目的使自己具备相匹配的职业能力

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人岗匹配,适合自己,自身的职业能力要与企业的职业需求相对应,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并不只单单一种能力,职业能力说明了一个人在职业方面的胜任程度。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好自己基本课程的同时,通过职业规划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基本条件和努力方向,从各方面发展自己,不仅让自己具有一般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有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而三方面的能力结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第二个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求得职业发展

大学生通过职业规划的自我分析环节,在避开自身劣势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清楚与自己优势相匹配的工作有哪些,并且作出进入相应工作岗位的计划和措施,然后通过自己的各方面的学习,深入了解自己所将应聘企业和岗位的市场状况、行业前景、职位要求、入行条件、培训考证、工作业务、行业英语等,通过职业规划做好能力培养和职业准备,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找到工作并不是职业规划的终点,要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直往前走,并不断得到升华和提高。

三、制定职业规划的方法

大学生制定职业规划,首先分析自我,特别是个性、兴趣、爱好、潜能等,其次是了解环境、社会发展趋势等。下面是swot分析的一个简单图形,这个图形是结合大多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制定的,通过图形对自己进行分析,然后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

(注:上面表格中的s因素和w因素、o因素和t因素的具体内容可互换。)

用swot进一步分析时,可继续借助于矩阵,如so分析(即优势-机会分析),寻找有用的启发,还有st分析、wo分析、wt分析,可能会再找出若干条策略,然后选出比较重要的,做出有建设性的几条策略,为自己的职业方向进行定位。swot总结:通过swot分析,应更加了解了自身的优劣势,让自己明白接下来自身的任务,即通过努力将弱势因素转为优势因素,努力加强自身能力,避开威胁因素对自己的不良影响。

四、职业规划最重要的环节——实施

大学生职业规划不能纸上谈兵,实施是最重要的环节。在职业规划实施和运行的时候,每个人自身和外部环境不一样,对未来目标的设定也有区别,不可能对未来外部情况了如指掌,对自己的一些潜在能力也可能了解不够深入。这就需要在实施中不断根据反馈进行规划修正,使之更符合当时的客观环境,并要不断认识与重新了解相关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职业规划的实施步骤:一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长,不断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二是根据自身优劣找出自己的职业机会和威胁,用swot分析法进行深入评定;三是提纲式地列出今后自己毕业后的职业目标和方向,根据职业目标制定目前在校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行动计划;四是为使机会按时完成,应设置阶段性目标,定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加压、进行学习成果评价和过程激励等;五是及时了解外部环境动态,根据各方面的环境变化调整职业计划。

有一种说法:“赢在起点”。大学校园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在准备踏上人生中最重要的职业发展的漫漫长路之前,先花点时间好好自我整理一下,真正客观、科学地规划一下,然后才能朝着更正确的方向大步前行。

[参 考 文 献]

[1]斯蒂芬.p.罗宾斯/黄卫伟,等.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张柏清.浅论高校职业规划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26)

篇5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 swot分析法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在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估外界环境的基础上,确定职业目标,制定相应职业生涯规划并实施的过程。它是个人职业历程的重要环节,包括自我评估、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确定、制定行动方案和评估反馈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利用swot分析法能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评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客观地分析所处职业环境现有与潜在的机会和威胁,根据自身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和社会的客观环境与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定位,确定最优的职业奋斗目标及明确职业理想,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增大职业成功的机会,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swot分析法的内涵

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韦里克(h.weihric)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又称态势分析法,是战略分析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swot分析是将对组织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的一种方法。近年来,swot 分析已被应用在许多领域上, 如学校的自我分析、个人的自我能力分析等。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学生通过swot 分析, 能明确自身的优点和弱点在哪里, 并学会评估职业环境的机会和威胁,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工具。

二、swot分析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1、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每个人由于生活、成长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技能、天赋和能力。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中职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基础,也是能否获得可行的规划方案的前提。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学生首先对自己做全面地分析评估,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可从教育背景、家庭条件、人际关系、所学专业、学习成绩、个体能力、个性特点、个人专长、相关工作经验和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估,如学生的个人兴趣、性格、学识、交际能力、学习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文体特长及人文素质等,列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自己的长处所在,找出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和自己的弱势,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能扬长避短,弥补自身不足。

2、分析自身的职业机会和威胁。机会是指学生个体不可控,但是可以利用的外部积极因素;威胁是指学生在就业选择的时候面临的困难和限制其发展的因素。不同的行业(包括这些行业里不同的公司)都面临不同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对将来准备就业的行业和职业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将有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把握自身的职业选择目标。宏观就业环境分析包括国家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各区域产业发展态势、行业趋势等。微观就业环境分析包括来自各企业、政府部门、人才市场、学校或学长们提供的行业发展及专业相关的相关职位空缺状况的分析与预测。通过对职业机会和威胁的正确分析,使学生能做一定的准备工作,有一定的预防措施,利用机会、化解威胁,在市场竞争中最大可能地实现个人最佳目标。

3、做好职业目标选择。有效的生涯规划需要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这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最佳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学生根据自我评估和外界环境的分析,选择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按照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确定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选择职业目标要慎重,务求全面考虑,不能好高骛远,脱离现实。

4、制定职业行动方案。在确定了职业目标之后,制定具体详细的行动方案,实践行动方案便成了职业生涯规划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行动方案应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要说明为实现每一目标所要做的每一件事,何时完成这些事,通过什么途径完成等,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实现目标。否则,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在教学过程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做好为实现职业目标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计划,如要参加哪些方面的训练、要接受哪些教育和培训、在特定时期内掌握哪些技能、取得何种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完成哪些目标等。

5、评估与调整。在实践行动方案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最终的职业目标。这个过程既是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又是不断认识社会的过程,更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科学、合理的手段。如在学生参加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前期所对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反馈调整。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调整,使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针对社会环境和自身发展的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和调整奋斗目标及实施的措施,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确保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

三、结论

对于中职校生来说,做好自身的swot分析、职业目标定位和行动实施方案有着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教师根据中职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我分析的意识,培养和提升学生自我分析的能力,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树立明晰的职业目标,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职业生涯规划,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就业和个人职业发展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提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裴园园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探究[j].《佳木

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8)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群 核心竞争力

高职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拥有的独特教育资源和整合这些资源而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其实质也就是高职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有专业资源、培养模式、市场资源、管理体制、文化资源、办学特色等。本文仅从专业建设这一环节人手,阐述专业群建设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一、从高职教育的性质透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涵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教相比,两者的性质与职能各不相同。高职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其中职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高职教育的职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联系社会和学校的一个纽带”。在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诸多要素中,专业资源是一项关键性的要素。高职教育的专业资源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专业目录、课程设置,而是一个包含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实训实施在内的系统工程,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专业的设置和优化是前提。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意味着其所培养的人才是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偏离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的需求。由于市场经济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因此,高职学院的专业设置需要不断地调整更新,具有相对的灵活性,这也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框架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专业建设应是高职教研教改的核心。

2.实训建设是保障。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走出校门就直接就业上岗。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既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期望,也是各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唯一的途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因此,高职学院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先进的实训教学体系,它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而其中校内实训体系的建设成本较高,成为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包袱。我国高职学院由政府全额拨款的极少,大多数学院是部分拨款和自筹资金。由于办学经费来源有限,并且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校园基本建设的投资额度较大,因此,实训设施上的资金投入必然受到制约。因此,高职院校如何保障实训建设资金的充分投入,是其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3.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实训建设和实践教学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即“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支撑。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学历,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又要求教师尚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过硬的动手能力。从这一层面上看,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难度并不亚于普通高校。因为。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急需“双师型”人才,高职院校在这类人才的引进上很困难。所以,如何集聚师资力量,形成专业竞争优势,特别是实践教学的师资优势,是高职学院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学院的专业建设必须要解决三方面的根本性问题: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和优化问题;二是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问题;三是以适应专业教学需要的“双师”素质提高问题。只有以上三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搞好高职学院的专业建设,形成高职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二、专业群建设是形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加强专业群建设,是解决高职教育发展内在需:求的切入点,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这里的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链,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专业群所涵盖的可以是同一学科体系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学科体系的专业,其范围可以用是否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实践性教学加以界定。通过专业群建设,可以产生以下四方面的积极效应:

1.有利于形成专业群体优势,增强市场适应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学院的专业设置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的行业、新的工种、新的岗位群不断涌现,高职学院的专业设置也需要不断更新,淘汰老专业,开设新专业。如果不进行专业群建设,一味追逐热门专业,则专业过于分散,形不成合力,就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旧专业惨遭淘汰,极易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二是专业拓展基础薄弱,难以推出新专业。相比之下,进行专业群建设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专业群集聚了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具有滚动发展的功能,可以依靠原有的专业师资和实训基础,不断调整专业方向或往相近相关的专业渐进拓展。由于专业演变的连续性,因此容易形成强势专业,保证教学质量。

2.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优势,降低实训建设成本。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根本区别。实践教学是否到位,关系到高职办学的成败。高职教育的实训建设投资巨大,并且需要不断地更新、维护维修。如果专业分散,往往会导致学院处于两难境地:一是为了办好专业,满足各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为各专业配备必要的实训设施,但因设备使用率不高或专业的萎缩及淘汰而引起实训设施的闲置和浪费;二是学院缺乏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然而,进行专业群建设,由于专业相对集中,学院可以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相关实训室,进行系列化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训体系。由于专业的相关性,实训设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和使用、维护成本。由于实训设施的完善性、先进性,可以大大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总之,在建设专业群的前提下,实训建设的体系化、完善性和先进性,构成了良好的实训条件和实训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得到实践训练,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的优势。

3.有利于形成师资队伍优势,增强专业竞争力。高职教育对师资有其特殊的要求,高职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其发展的瓶颈。高职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在于专业教师的数量、结构和“双师”素质。进行专业群建设,学校可以集聚起相近相关专业的教师资源,形成专业师资的数量优势、结构优势和“双师”优势。由于相近相关专业教师的相互兼容性,在专业教学上可以灵活调用,既能降低专业教师的储备率,提高教师的使用率,节约办学成本,又能满足专业教学上的需要;由于专业群内教师相对集中,数量相对丰富,有利于对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进行控制,合理配置,整体优化;由于专业群各专业的相对稳定性和专业实训体系的相对完整性,结合产学研,利于建成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实训师资队伍,提高“双师”比例和“双师素质”,从而增强各专业的竞争优势。

4.有利于形成特色和品牌优势,提高学院知名度。特色和品牌是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高职学院应以增强综合实力为目标,根据学院所处的地域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特点和学院所拥有的办学基础,努力塑造自身特色,创建优质品牌。任何特色的形成,都有一个积累、发展的过程,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提炼后才能最终形成。同样,高职办学特色的形成,也需要经过多方面的长期努力,集中力量进行硬件和软件建设。进行专业群建设,由于各专业目标的相对一致性,实训投入的相对集中性和长、短期建设的相对统一性,利于在较短的时期内集聚起师资、实训、科研、教改、专业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创出特色和品牌,提升学院的知名度。

三、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路径

1.合理构建专业框架。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的基础与核心,能否从市场实际出发,构建起一个合理的专业框架,这对于高职学院的长远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专业群建设不能脱离高职学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的具体条件。专业群建设并不等同于专业框架建设,高职院校的决策层,需要从战略高度考虑专业框架的构建,即要从学院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自身所具有的办学基础条件出发,结合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寻找、确定若干个行业,作为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与依托。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判断所依托的对象,做到近期与远期结合。这样,才能有利于逐步建立起若干个专业群,成为学院整体专业框架的支柱。

2.逐步拓展专业群体。专业群建设它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要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院拓展新专业的可能性,逐个推出新的专业方向或相近相关的新专业。专业群建设是市场需求变化与高职学院内在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汽车类专业群,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私家车不断进入家庭之际,汽车营销、汽车修理、汽车检测与养护、汽车美容与服务等专业才会随即产生。假如没有私家车普遍进入家庭的先决条件,上述汽车类专业群的产生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现代物流是个朝阳产业,它包括企业内部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涉及的流通环节从产品生产的源头开始,一直到产品进入消费市场甚至消费者手中,包括了产品的包装、分销、存储和运输等众多环节,但由于现代物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进一步分工细化,因此,目前在各高职学院只能开设现代物流这个比较综合的专业,而不可能形成相关的专业群。

3.重视实训配套建设。专业群的优势之一是可以用相对较少的投入,就专业群内的相关相近专业建成一个较完整、较先进、较稳定的实训体系,以满足群内各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所以在进行专业群建设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实训体系的配套建设。如果只推出系列专业,而没有系列实验、实训室与之相配套,专业群的优势也就不再存在,也就失去了专业群建设的实际价值。专业群和实训体系互为依存、相互彰显,缺一不可,两者最好同步进行。

4.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专业群建设,利于形成师资合力,发挥专业优势。但专业群的开发,需要有一定数量和素质的师资去支撑。另外,一支高素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其本身就是专业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这样一支师资队伍的存在,专业群和实训体系的所有优势就不可能实现。所以,要进行专业群建设,首先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按照专业的合理布局,调整师资的知识、能力结构,在专业群的范围内形成整体合力。

[参考文献]

[1]张海峰.论高职专业开发的目标、原则与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2]黄世江.试论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切人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 技术型人才 新型人才 教学模式

要培养新型人才,就要了解什么是新型人才,新型人才是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知识,还有具有一定的实践、技术能力和原创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高职高专在培养新型人才上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同时,高职高专在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上也是存在缺点的,高职高专要在继承自己独特优势的同时,改善自身存在的缺点,完善自身培养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一、高职高专培养新型人才的独特优势

1、高职高专在培养人才时,最为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高专相对于本科学制,其更侧重于学生对于“岗位”知识的需求。相较于学科知识,高职高专强调突出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就业时,其在校内所学的实践内容是其相较于他人的一大优势,让学生满足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

2、高职高专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其大都具有新型的教学设备,为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丰富实践和实际操作经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高职高专所聘的教师相较于本科教师,其不仅具有本科教师同样具有的教学能力,也具有部分本科教师所不具有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性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其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高职高专注重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其教学是以学生的就业为指导目标的。高职高专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是极为关注的,其能迅速了解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培育当代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社会开始需求新型人才,高职高专能迅速制定教学计划,适应社会新变化。

二、高职高专培养新型人才的劣势

1、高职高专虽然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在某些时候,也恰恰是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劣势。高职高专培养的技术型人才虽然具有其自身的实践、实际操作能力,但是过多的注重企业的需求,往往容易导致人才的重复性培养,即高职高专过多地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忽视了专业设置的创新。所以其培养的人才只是技术型人才,而并非当今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

2、高职高专虽然大量需求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但这种教师的存在数量是稀少的。高职高专突出强调实践能力,教师就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知识,但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技术工作者大多都不会进入学校任教。这些都是制约着高职高专的高素质教师数量增加的因素。

具体分析高职高专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高职高专要在继续保留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改变自身缺点,大胆创新,制定出适应本校培养新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 探索培养新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

1、素质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像前文所述,高职高专更为注重对学生实践、实际操作能力,但却忽视了自身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新型人才不光对实践能力有要求,其还需要了解特定的专业知识,且具有创新能力。只注重实践能力,往往会在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职业向往等方面有所忽视。高职高专应该在注重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大自身对于学生科学系统的专业性知识的教授,让学校所培育的技术型人才向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转变。

实践能力丰富和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学生拥有科学系统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发展中对于技术的创新。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教育,也有利于自身素质的增长,其如果只掌握技术,学生的就业虽然具有优势,但其就业后的工作发展却面临一定的难度。高职高专不能只注重学生毕业时的就业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在往后工作中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未来的长期稳固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储备和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

2、与企业相结合。真正能让学生成长的地方,并不是学校,而是社会。学生的实践能力再强,也只表明其学习能力高低,并不能真正地显示其工作能力。高职高专独特的办学模式,本身就吸引大量需求人才的企业的目光。高职高专可以与企业相结合,一是可以为学生找到真正锻炼其能力的实习场所,二是可以为企业输送大量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学生在学校内的实践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但是对于学生是否能解决在往后工作中突发的各种情况,还是不确定的。但是与企业结合发展,为学生提供真正的生产实习场所,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地提高。在工作中,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学生提前了解和适应,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并且学生提前了解和适应其工作环境,了解工作流程,更有利于其发现问题,同时教师加以引导,使得学生可以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原创能力。

3、扩大高职高专教师队伍。高职高专对于教师的高要求,限制了其教师队伍的扩大,但是高职高专又大量需求教师资源,所以扩大教师队伍,刻不容缓。对于,高职高专的在职教师,学校可以为其提高相应的培训课程。上文所提到与企业相结合,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入企业,让企业中真正的技术型人才为教师培训,且教师大都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企业员工与学校教师共同合作学习,对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促进作用。再者,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高职高专就可以邀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来为学生进行技术指导,毕竟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是有限的,但是技术工人的指导可以让学校的全体学生受益。学校还可以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大量的人才进入学校,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的素质水平。

高职高专还应建立健全教师激励制度,对于优秀的教师给予荣誉和奖励,激励本校教师积极提高自身水平。还可以形成完善的教师资格体系,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让教师产生一定的危机感,这都对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和学校教师整体的素质水平起推动作用。

总结: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是高等和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综合性学校。其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经验,但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光只需要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还需要强大的理论知识和研究创新精神。学校在注重学生就业时,也应注重学生往后工作中的发展。高职高专在学生理论教育方面,往往容易陷入误区,这就需要学校多注重自身理论研究的加强,为社会培养真正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丽莉,《浅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正德学院学报》,2009 年第 2 期。

[2]胡耀忠,《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职业技术教育》,2011 年第 26 期。

篇8

    自 2003 年大学扩招后的第一批本科学生毕业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教育部在每年各类高校就业工作会议和文件中,都着重强调要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和援助工作。就高校而言,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对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为了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现状及其成因,我们面向浙江工业大学等浙江省内 10 所高校的 1000 名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在受访的大学生中,存在就业困难的人数比例占 42. 7%。可见,就业困难群体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重点从就业认知和就业现状两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现状特征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就业认知包括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及所持的就业态度,还包括大学生对理想工作地和行业的选择期待。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看到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普遍持悲观态度,有 75. 8% 的就业困难学生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就业困难群体中超过五成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正常。在理想工作地的选择方面,无论是就业困难群体还是非就业困难群体,都倾向于杭州和浙江省内其他县市,这与高校生源来源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浙江省经济活跃的态势相关。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和非就业困难群体在理想工作地的选择方面无显着差异。在行业选择方面,无论就业困难群体还是非就业困难群体,首选的三个行业方向依次是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但是,就业困难群体愿意去私营企业工作的比例仅为非就业困难群体愿意去私营企业工作比例的二分之一。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观念和基层就业心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为改善和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思路。

    就业现状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生在求职准备和求职实践中的实际状况,通过比较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和非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现状差异,从中可以找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在实际求职过程中的优势和弱势。在职业规划目标方面,高校就业困难学生普遍表现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仅有三成的就业困难学生表示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非就业困难学生中有一半以上了解,甚至非常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可见,对职业规划目标的了解程度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实状况,对职业规划目标的定位和了解越清晰越符合自身的状况,在求职过程中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要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不但要做到知己,还要做到知彼。即除了对自我职业目标的明确定位外,还要了解专业、职场状况,抓住有利时机为自己进入职场做好准备。在问卷调查中,将近一半的就业困难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就业困难群体中对职场了解甚至非常了解的人数比例是非就业困难群体中人数比例的二分之一。对专业了解和职场了解的欠缺,制约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求职空间。

    从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现状特征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形成并非单因素作用的结果,也非一朝一夕,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并长期作用的结果。我们将这诸种因素归为四类主要矛盾,以此来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形成的原因。就业形势的开放性与就业观念的封闭性之间的矛盾。

    当前,随着经济转型的基本完成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整体保持开放性特征。劳动力市场上人才供给和人才需求基本保持平衡,影响人才流动的各种因素公开透明。即便如此,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自身对就业形势的盲目悲观、对就业地域的盲目热衷、对基层就业的盲目排斥,造成了就业观念的盲目封闭。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由于生理、心理、学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持过分消极态度。他们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将就业困难归因于外在就业形势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在就业市场上屡屡受挫。同时,狭隘的就业地域选择和行业选择观念,更加剧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弱势地位,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优势群体越强、弱势群体越弱的“马太效应”。

    人才需求的时效性与人才供给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

    高等教育作为根植现实、面向未来的事业,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未来社会的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市场是全球经济生命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的需求成为人才流动的航标。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复杂的、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发展中某一元素的微弱变化也将有可能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急剧变迁,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变迁的“蝴蝶效应”。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思想和办学体制的相对滞后性,自然暴露出人才培养的诸多弊端。高校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无法抓住人才需求的时效性特征,“因师资设专业”、“发展容易上马专业”等现象比比皆是。这种闭门造车的后果,直接导致了人才供给的相对滞后性,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形成的客观因素。

    就业能力培养的弱习得性与就业能力运用的强实践性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和产业机构的升级,对实用型、服务型、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而大学生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方面与就业市场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大学生在求职时普遍存在有知识、缺能力的现象,这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中尤其突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普遍存在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了解,对所学专业不了解,对目标职业环境不了解的“三不了解”状况。因而,在大学阶段片面关注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自我管理能力和可迁移能力的培养。相关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最看重、而学生最缺少的是责任心、敬业精神和就业能力。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实践性的就业能力,正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所最欠缺的能力,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形成的关键因素。

    求职竞争的高风险性与就业心理的低承受性之间的矛盾。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一些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缺乏对自身情况的客观分析,而难以给自己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在求职过程中简单地以他人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由此产生了盲目攀比心理和依赖心理,造成有业不就的现象。还有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因主观上求职态度消极、求职竞争能力较弱和客观上求职时机不利等现实因素,造成求职竞争中的屡屡受挫,进而导致心理失衡和出现自卑心理。攀比心理、依赖心理、心理失衡和自卑心理,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在求职竞争中低承受性的具体表现,显然不适应人才竞争的高风险特征,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形成的内生因素。

    二。

    我们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现状特征和成因分析,初步掌握了该群体的系统结构。为了帮助和改善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系统状态,挖掘该群体的就业优势,创造可能的就业机遇,克服就业弱势,规避可能的就业威胁,我们提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策略。

    尽管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并不占有普遍优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但我们可以通过充分挖掘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优势,为该群体的顺利就业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从群体属性来看,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本质上仍然属于大学生群体,尽管在就业观念、就业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适应状况,但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与此同时,他们又具有相对独立的人格,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相对非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总体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

    这几个方面的优点,使得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仍然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建立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确立了较为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在如此良好的就业体制和就业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只要善于把握政策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文化素养等优势,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就业前景。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主要体现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作为享有人力资本优势资源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虽然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拥有学历优势和政策保护优势,但是在外界赋予的优势外衣保护之下,大学生若一味地把自己禁锢在象牙塔中,只偏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能力的习得,只注重个性的过分张扬而忽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只注重自我感觉的过分良好而忽视社会的现实需求,便很难为自己赢得竞争优势。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大学生群体内部就业竞争力加大; 地域经济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失衡,导致传统产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收能力明显下降。在外部竞争环境的威胁面前,大学生若不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将直接沦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困难一族。这说明,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要想在就业市场上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群体优势,敢于、勇于面对就业市场上的各种威胁。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劣势,主要表现为就业观念的封闭性、就业能力的弱实践性、就业心理的低承受性。这些劣势遇到外部环境的不理想,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陷入最不利的就业境地。对此,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尤其是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关注和帮扶工作; 另一方面需要高校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投入力度,引导就业困难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注重就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合,适时调适大学生的不良就业心理。

篇9

全球金融风暴在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影响的同时,也给我国国有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尽管现在经济开式已初开始回暖局面,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企业党组织必须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为企业迎接挑战,化危为机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公司党委开展争创“四强四优”活动是及时的、并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公司通过开展“四强四优”活动,可以使企业党组织变的更加团结,更有效率,使企业更能适应新时期的市场变化。开展争创“四强四优”活动,分为开展争创四强党组织与争做四优共产党员活动两部分,我们在争创“四强”党组织中要做到。

1、政治引领力强。坚持用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保证公司政令畅通。

2、推动发展力强。主动融入生产经营开展工作,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紧紧围绕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动党员、职工在破解生产经营难题、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落实生产经营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确保公司生产经营任务和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

3、改革创新力强。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创新,丰富党组织活动载体,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有效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党建创新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4、凝聚保障力强。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建设,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关心弱势群体和困难职工,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而在争做“四优”共产党员中,我们要做到:

1、政治素质优。加强政治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自觉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攀钢精神,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岗位技能优。积极学习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刻苦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努力成为促进攀钢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

2、工作业绩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勇挑重担,带领职工群众攻坚克难,创造一流业绩,努力成为生产经营的能手、创新创效的模范、提高效益的标兵。群众评价优。甘于奉献,廉洁从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主动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积极听取和反映职工群众意见,努力成为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篇10

关键词: swot分析法 大学生 职业发展决策 战略选择

swot分析法是一种强大战略决策分析工具,从一开始就具有显著的结构化和系统性的特征,其重要贡献在于用系统的思想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使得决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全面。近来,swot分析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学校的自我分析、个人的能力自我分析等方面。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是对其职业发展选择的过程,选择改变人生,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道路。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大学生目前所读的学校和专业,实际上就是过去选择的结果,而今天他们的选择亦将决定他们未来的生活。

1.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的应用现状

近些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环境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工作,值得每一个大学生思考,成功的职业决策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及生活满意度。正确的职业决策应兼顾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空间,但仅有17.5%的人在择业时考虑这两个因素。现今多数在校大学生缺乏对职业和自身的理性认识和定位,职业环境了解不够充分,其职业选择和职业决策的能力不足,没有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时,往往只是为就业而就业凑合找个工作岗位。

据调查,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为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地选择第一份工作。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很多大学生选择职业时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性、主动性,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面临职业选择时无所适从,不清楚自己要找何种工作,也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始终处于被动就业的状态,在校期间没有很好地运用职业决策。大学生职业发展决策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swot分析可以帮助大学生把时间和精力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机会的地方,当代大学生正视自身条件和选择机会,做出理性职业决策,将有助于把握其人生发展,如果每一次选择都是相对合理的、正确的,对其将来是有积极意义的。

2.大学生职业决策的swot分析――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

大学生职业决策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定是否符合现实,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强项,并根据自己的浓厚兴趣制定与环境相适应的职业目标。宁波大红鹰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下面以该院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

2.1优势

学院环境方面,学院所在地宁波属副省级城市,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全国最容易就业城市”之一,也是全国文明城市。自2005年以来,学院大力推行职业指导师制度,有专职的职业指导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指导服务;学院内建有2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直接参与研发、生产、经营和创业创新活动;学院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样化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参与型”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目前有校级社团30余个,各分院建有社团80余个,社团成员约5000人;学院提供的平台可以很好地锻炼策划、管理、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等能力。

自我探索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技能、天赋和能力,如何发挥优势?在当今分工非常细的环境里,大部分人都擅长于某一领域,而不是样样精通。做个列表,列出你擅长的方向,感兴趣的领域,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长处所在,与现有的知识结构很好地整合在一起。

2.2劣势

学院环境方面,学院声誉一般,社会认可度一般,课堂理论知识与时间脱钩比较大,学院办学条件与一流大学有差距。

自我探索方面,缺乏专业兴趣,很难掌握,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业时,无实战经验,无法发现不喜欢做的事情和自己的弱项,弥补不足。

2.3机遇

社会环境方面,中国市场经济保持良好的态势,人才市场急缺;未来数年宁波将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2011年高校毕业生需求量较2010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就业机会多,一些新兴行业在此地区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优秀人才的比例也很高,很容易陷入“僧多粥少”的境遇。

自我探索方面,分析自己所学的专业,其是否发展潜力,容易转行。列出感兴趣的一两个行业,认真评估这些行业所面临的机遇。

2.4挑战

社会环境方面,经济管理专业各大学校培养了大量毕业生,竞争十分激烈;2011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历史新高。自我探索方面,主要有社会适应能力偏低、职业发展毫无方向、求职技能急需提高、期望与现实鸿沟巨大等问题,如何应付挑战?列出感兴趣的一两个行业,认真地评估这些行业所面临的威胁。

3.大学生职业决策的战略选择

大学生职业决策有四种战略选择,第一,优势―机遇战略:是一种发展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遇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大学生利用在校时间不断完善,发挥自身及学校优势,抓住就业岗位群增多的机遇,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积极的外界因素行业将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职业前景。第二,劣势―机遇战略:利用外部机遇来弥补内部劣势,改劣势获优势的战略。抓住宁波地域发展的机遇,在大二期间学习了解职业决策,制订符合自身条件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完善自我,降低学校声誉认可度的影响。第三,优势―挑战战略: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挑战所造成的影响。如地域、就业、师资等优势,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可以很好地锻炼策划、管理、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等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以应对学生毕业人数增大面临的就业问题。第四,劣势―挑战战略: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挑战的防御性技术。当遇到大学生的工作实战性不强和就业人数增大的“内忧外患”时,面对比较大的就业危机,学生必须采取目标聚集战略或差异化战略。这四种战略各有可取之处,但从大学生职业决策与就业的关系来看,单一战略显然不足以支持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建议采用优势―机会―威胁―劣势的复合型战略。

参考文献:

[1]袁理锋.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探索.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刘天祥,黄彬彬.swot分析法在职业规划及调整中的应用分析.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