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方案范文 -ag尊龙app
时间:2024-03-05 18:10: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实验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阶段,在我国许多高中的生物教学活动中,仍然有较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未引入实验课程的高中生物教学,有着较多的问题。第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所以“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厌烦心理。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但不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而且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第二,生物教师完全讲读教材的内容,学生难以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与此同时,教材中的实验内容,由于缺少实验操作,使得学生理解程度不深,仅仅凭借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深入掌握抽象概念等教学内容。第三,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机械式教学,使得学生思维过于僵化。实验是生物教学的灵魂所在,没有实验,学生就会养成主动接受教师传教的习惯,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引入实验课程教学具有必要性,既活跃学生的思维,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于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具体预设方案
(一)做好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活动的准备
教学准备活动关系着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因而在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十分重要。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实验课程如何开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以确保实验课程的有效开展;其次,对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设,进而设计解决的方案,以促进实验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在“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课中,教师首先必须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准确分析。这一课是在学习“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个体水平看,生物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而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种群作为遗传和进化的基本单位,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而必须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入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学生对“种群”“种群密度”这些抽象概念难免会觉得陌生,所以教师必须事先准确好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进而深入分析。其次,教师要明确实验课程的方法。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一课中,可以采用取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方法进行。
(二)实施实验课程教学的具体方法
1.将传统演示法变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目前,一些高中学校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入实验教学,但是实验操作却由教师进行,这就违背了实验课程教学的本意。教师动手实验,学生仍然处于听课状态下,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才能使学生的课程认知程度加深。为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必须将传统的教师演示法转变为学生自己动手的方式。例如,进行“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课时,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检验物质分别交给学生,且不告知学生其物质是什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然后指导学生参照生物教材内容,对检验物质进行亲自鉴定,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实验中,学生不仅更好地掌握了教材内容,明确了实验的原理、具体现象等,而且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将先讲后演示的教学方式变为边讲边操作
现阶段,许多高中学校的生物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先讲解,然后实验,进而致使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有脱节现象,学生对讲解内容会有明显的遗忘,因而不能完全掌握教材内容。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边讲边演示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实验中,学生会明确实验步骤所涉及到的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另外,师生共同在边讲边演示的教学方式下,不会出现遗漏操作步骤的现象,且印象会更加深刻。例如,在高中生物“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情况”一课中,实验过程必须按照标准步骤进行观察,倘若教师事先将步骤讲解,而后操作,学生可能会出现步骤错乱、遗漏等现象,对观察实验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按照“取叶—装片—调试—观察”的步骤进行,学生不仅不会弄错实验步骤,而且可以深刻领会到其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在此实验过程中,倘若学生出现操作问题,教师和学生可以对操作进行纠正,更加扎实地掌握实验步骤和深入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3.巧设探究性的实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想更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在教材内容要求的实验课程基础上,创设性地巧设探究性实验,以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拓展认知。例如,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课中,学生通过实验对不同试剂、物质有了认知和鉴定。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分别将“斐林试剂”“苏丹三染液”“双缩脲”在不同物质上实验,探讨出哪些物质有糖、或脂肪、或蛋白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在短时间内解答教师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了很好的掌握。探究性实验是教材知识以外的实验内容,但是学生可以在本节课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实验,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发展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三)做好实验教学的评价工作
篇2
关键词:《探究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 学生探究实验 改进方案
一、活动方案的背景
《探究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这个实验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学生探究实验,根据教材提示,学生周全地设计实验过程比较困难,时常体现出实验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与实际不一致的结论。
如有一组学生研究阳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果显示不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与假设不符。
根据这样的情况就有了改进材料用具和已有的实验步骤的想法。由于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环境因素很多,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选取阳光对鼠妇的影响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二、活动方案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改进实验器材。
意义:初一学生由于才刚刚接触探究活动,因此做好这一个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让学生对对照实验、控制实验只有一个变量有一个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尤其针对探究实验中的控制单一变量改造、优化实验装置,以达到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得出科学的探究结论。实际在做该实验时,学生在控制实验变量上有一定难度,因而更有利于通过该类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活动涉及的对象选择
首先,通过在生物课堂上招募有意愿进行研究的学生,强调自愿参与,再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参与度自动筛选人员。
四、具体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尤其是在实验器材的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创新实验器材
难点:引导学生打破已有的思维方式,创新实验器材。
五、实施该活动方案的有利条件
本实验来自教材,教材中对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没有限制,所以给学生很多的创新空间。
我在实验中全程参与,作为学生的合作者,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并给他们指点方向。同时,在活动中把握主线,理清实验思路。活动以创新为主,所以在讨论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畅所欲言,不限制学生的思维,这样既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又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为了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对实验器材的设计要求很高,学生的思维不能如此缜密。
如何突破?我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尤其是着重器材的设计,之后小组与小组之间互评、讨论,相互指出对方的优势与不足,之后再设计,然后试验。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再修改,教师适时点拨。例如:如何做到让鼠妇在开始试验时在中间?如何做到绝对的黑暗,器材还能如何改进?通过讨论、修改、再实验的方式突破。
七、活动结果
在开始设计阳光对鼠妇影响的时候,学生都能想到做对照实验,一边遮光一边不遮光。
这时我提出疑问,这样能做到一边全部遮光吗?学生都认为实验装置不够严谨,还得再做得精致一些。
学生通过第一次实验,发现一开始鼠妇放在实验装置的中间,结果还没开始实验鼠妇就乱跑。试验后,我们又开始讨论如何保证实验的精确性。经过讨论学生设计出了以下装置。
在实验开始时先把鼠妇放在吸管里面,等试验开始讲鼠妇顺着吸管的通道往下走,确保实验的公正性。
八、评价标准
学生能设计出有创新的实验器材,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活动过程,独立设计大致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接纳整改意见。
篇3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 导学案 观察目的 观察方法 观察兴趣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观察能力则是生物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基础能力。生物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事物表象的感性知识过程,是认知的前提。因此,观察能力不仅影响实验教学的过程,而且影响学生对实验所包含生物知识的认知。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导学案正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案。因此,我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尝试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一、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生物实验离不开观察,但观察不能是盲目的、随机的,必须带有目的性。在导学案的自主预习中加入了明确观察目标的“看什么”栏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例如:在实验“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验”中明确实验观察的是溶液的颜色变化,当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在这些验证性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观察到“神奇”的颜色变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时颜色从蓝色变为砖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由蓝色变为紫色,脂肪与苏丹ⅲ试剂反应变为橘黄色,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在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中明确观察的是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形态变化,在明确的观察目的下学生观察到:当植物细胞置于高浓度溶液中时,原生质层缩小,液泡颜色变深,当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时,原生质层恢复,液泡颜色变浅。有了明确的观察目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有目的性、指导性,才能更好地达到实验目的。
二、利用导学案教会学生观察方法
在生物实验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更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才能在生物实验中获得更多科学知识。可以利用学案教会学生掌握不同的观察方法:(1)利用学案教会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在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通过学案的步步提问:“你找到了根尖分生区吗?分生区细胞什么样?”让学生先从整个根尖中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认识在低倍镜下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没有大液泡。再通过进一步提问:“你从分生区细胞中发现正处在不同分裂期的细胞吗?试着画一画你看到的细胞。”让学生从分生区细胞中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直观认识不同分裂期细胞的不同特点。观察到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认识到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处的时间长。通过这个实验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能先从整体观察再到局部观察。(2)利用学案学会对比观察。在实验“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学案中,设计表格比较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从三个试管不同现象的对比中发现不同温度下最后实验结果不同,分析出酶在不同温度下活性不同,低温与高温下酶活性低,催化淀粉水解的能力弱,40℃时酶活性较强,催化淀粉水解能力强。同时引发学生思考:40℃时酶活性最强吗?怎样的温度下酶活性最强?引导学生进一步设计新实验“探究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通过对比观察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对比,通过对比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三、利用导学案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篇4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思考
在世界的教育发展领域,我国的物理教学发展相对西方国家比较落后,其根源是我国物理教学大多数停留在理论知识上的讲解,而在实验方面还不够完善,学校对于实验和案例教学的忽视与当今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相对立。新课标教学实施之后,针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改观,可是大多数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众多的疑惑不解。笔者针对物理教材内容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案例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物理教学案例开发的意义
1.物理教学案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教学内容中,教师对于新课标的开设应当具有创新性研究和灵活运用教材的知识,需要对学生巧妙的讲解,就应当开发科学性物理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系统性教学。教师对于合适的案例教学的选择十分重要,教材中的知识繁琐分散,教师该如何从信息密集的教材中选择素材来编写物理教学案例呢?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物理学科知识,还需要意识到在编写案例教学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根据相关性来收集所需的关键信息。初步选择素材到编写案例,之后调整案例,其中的主干离不开教师的教育知识和心理学方面,教师要考虑到自身的角度分析,能够掌控课堂上的探讨,使自己开发的教学案例逐步推向课堂实施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地面对案例的思考,分析案例的结果。之后,教师应当从中分析此次案例在学生和教师间能不能充分发挥其效果;能否在教学互动中达到自己制定案例教学的目的;能否适应当代教学发展的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否实现学生在案例情境中的思维与教师相互交流和沟通等。经过这一案例的开发和实施,教师的经验也不断积累,有助于教师专业性发展。
2.物理教学案例开发使教育领域从理论走向实践
案例在教学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若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看作是某种系统,那么案例就是教育实践行为表现的论据。在教学案例开发中,应当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探究分析,结合物理教学的理论学科与实践进一步思考,从中深入了解各种学科理论知识,得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新理念,进一步展开实践教学,从而实现科学性教学工作。另外,案例教学为教师和专家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更能深入了解到新课标的理论,有利于教育的改革。对教育专家而言,根据教学领域的实践,从中发掘各种不确定因素和不可预测性问题的规律性,找到可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基于高中物理教学案例中“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分析
(1)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物体下落现象,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并且进一步思考作出决策。根据学生之间存在各种不同的见解,进行多次讨论来辩解自己认定的观点,并且提出反驳的论点否定别人的观点。并且巧妙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材料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以此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实验证明后,老师进一步“牛顿定理”实验操作演示。经过这一实验思考之后,学生意识到自由落体运动与此定理的规律相同,不受质量的影响。
(3)物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对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一种运动?物体下落速度是怎样变化的呢?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议论。有些学生认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随着运动不断加快;也有同学认为这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
(4)那么对自由落体运动是否呈匀加速直线运动呢?该怎么去验证呢?采用何种方法呢?从中编制好实验证明的方案。
(5)根据实验原理采取各种不同的实践方法。有些作出 “速度-时间”物体运动的图象,以此来判断;有些同学认为在任意相邻且相同时间间隔中的位移差存在的定制来判断等等。根据同学们自己所作的方案,利用实验工具打点计时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6)学生动手实操。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7)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
(8)得出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且进行相关的计算。
三、展开对此次高中物理教学实战分析的思考
(1)结合日常生活,引导探讨的实验课题。在这方面会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证明,对于自己思考过的问题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出现不同的迹象将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是何因素所引起这种现象的呢?有颗想弄清楚的好奇心,通过自身实践来探究规律所在。教师对他们的思考予以支持和肯定,不明白之处可以与大家共同探讨,找出正确的观点加以论证。有助于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观点提出假设,然后自身实验进行探究,从现象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2)在实验原理的选择上,学生们通过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论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否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假设教师对这还存在疑问。若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来论证观点的成立性,那么学生马上就会认定这一观点。可是在兴趣和学习思考、设计方案与探究方面不能有效完善,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到实践中不能达到预期的案例教学的效果。
(3)在实操中,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实操是建立在相关原理的基础上。对实践结果的数据分析如实记录,从中培养数据分析和信息归纳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能力。
四、结论
基于新课标的背景下,案例教学突出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更加适合学生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发展,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培育实验人才十分可观。不过,教育研究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从中选择科学性实施研究方案。
参考文献
[1]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廖哲勋:关于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6期
[3]付桐: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篇5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只注重学习的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实验前由学生根据实验题目对实验的原理进行分析,对实验的过程独立设计,并根据现有条件选择器材、拟定步骤、自行处理数据。教师放手这样做,其实是遵循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发挥了主体作用。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是:
1.明确目的,广泛联系。
目的是课题要求测定什么物理量,或要求验证、探索什么规律,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对于测量型实验,被测量通过什么规律需用哪些物理量来定量地表示,这些都是应首先分析的。
举例来说,要测定加速度,我们就应检索:在所学知识范围内,哪些内容涉及到平均速度,它与其他物理量有何定量关系,并一一罗列出来。
2.选择方案,简便精确。
对于每一个实验目标,都可能存在多条思路、多种方案。比如:在做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鼓励学生设想多种方法。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的方案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高一的学生就能设想出如下的方案:①把物体竖直悬挂,测出拉力和质量,确定重力加速度;②使物体自由下落,测出高度和时间,确定重力加速度;③让单摆做简谐振动,测出周期和摆长,确定重力加速度;④使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测出时间、夹角、长度,确定重力加速度。教材中关于某个实验目的的实验方案,也只是众多方案中的一种,不一定是最好的,而只是较可行的一种。那么在众多实验方案中,我们应如何选择呢?一般来说,选择实验方案主要有三条原则:
(1)简便性原则。即要求所选方案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各量易测。应尽量避免实施那些原理复杂、操作繁琐和被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实验方案。
(2)可行性原则。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人身和器材造成危害;所需装置和器材要易于置备,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出现有条件。
(3)精确性原则。不同的实验方案,其实验原理、所用仪器以及实验重复性等方面所引入的误差是不同的。在选择方案时,应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初步的误差分析,尽可能选用精确度高的实验方案。
以上三原则通常要综合考虑。
3.依据方案,选定器材。
实验方案选定之后,考虑该方案需要哪些装置,被测量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定量关系,这些物理量分别需用什么仪器来测定,从而确定整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当然,从实验方便性和精确性角度考虑,还需对所选器材作进一步要求,以期把系统误差降到最小。
4.拟定步骤,合理有序。
实验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如何组装器材,哪些量先测,哪些量后测,应从正确操作和提高效率的角度拟定一个合理而有序的实验步骤。对一些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先行测量;对需通过实验装置才能测定的物理量,须先组装器材,再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
5.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高考对此要求不高,但常用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还是应该掌握的,在设计实验时也应考虑。
二、把教师讲解实验改为学生自主探究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一步步讲解和演示,学生照葫芦画瓢,这无疑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师的角色,把教师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实验操作的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当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时,教师要不断的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类比等手段大胆提出猜想或假设,并制定方案,进一步实验,逐步解决问题。我们实验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创造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的实验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我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成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教学的最佳效果才能凸显。
篇6
1.1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将实践教学运用于教学当中,如物流管理中物流系统运营的学习,体验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模拟对物流的不同环节进行操作与衔接,教师在旁边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在模拟后请学生代表进行分析,总结模拟过程中的反映的问题与对策,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教师最后总结点评。也可以组织学生下企业调查、实践,在实验中模拟等,通过具体的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懂得如何运用到实践中。
1.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学习参与意识不强、兴趣不高;而体验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作为体验者,教师只是引导者。课前,教师主要针对教学内容预先进行方案策划,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不同教学环节按照教师的要求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自身亲身体验,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体验。
1.3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创设的情景中,引导学生体验,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参加讨论、游戏、竞赛、设计,始终在快乐中学习,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如物流管理体验式教学中针对物流运营管理内容,可通过游戏式教学方法,根据事先印制好的纸张,按要求叠制、套装纸盒。将同学先分组,每组就是一个纸盒制作车间,根据最后组装要求进行看板式组织物流,游戏结束后,各组进行对比,谈心得体会。在游戏中,学生全身心沉浸于游戏之中,从形式上看游戏是假想和虚构的,但从实质上看,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的知识和体验都是真实的。
1.4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体验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实践设计开放性主题,师生在互动中交流,学生在合作中探讨问题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在设计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案,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设想观点、情感,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对其创新结果给予点评与鼓励,使学生把创新思维渗透在学习的各个方面。
2体验式教学法的方案及途径
物流管理实践性教强,因此体验式教学法可在较多的教学内容中得以应用,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物流管理体验式教学实践,如可以用案例分析、课堂情景模拟、游戏式、策划式、下企业实习、实验室实习等方式。下面重点介绍策划式物流管理体验教学方法方案及途径。
2.1体验方案策划
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前要精心策划体验方案。首先,确定所选方案的主题,所选择的主题、内容既要涵盖所讲授的知识点,又要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力,因此可将主题设计在物流具体环节、学生较容易操作的场景,例如在讲授物流效应时,可让学生现场模拟,体验位移、加工、时间带来的价值;在讲授物流理论时,可让学生设计模拟环境,体验物流成本相悖、牛鞭效应理论;在讲授物流战略时,可选择一典型案例,让学生为其策划、撰写战略,体会战略的作用、构成、制定与实施的过程;在讲授物流环节时,更应该设计各种环境,让学生在物流运输路径的选择、仓库布置、库存控制、拣选、配装、物流加工、包装、品牌设计等环节,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团队调查、策划、实施(具体可在课堂、实验室、企业现场下进行),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对策,撰写论文;在学完全部课程后策划自己的物流企业,综合运用所学全部内容,完成学期课程设计,在过程中将所学内容体会、升华,最终转化为能力。第二,具体体验方案、要求、过程,事前设计并告知学生,让学生对方案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确规则、要求及激励机制。
2.2体验方案实施
授课教师要做好体验方案的目标、内容、要求、规则和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明白体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因为只有学生充分理解体验式教学意义、规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要做好体验案例的视频演示,对过程进行一定的引导,以确保体验的效果和学生对体验方案的理解,并掌控体验式教学的时间及成效,授课教师应在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做好记录,以便在交流和体验中做好充分的总结。策划式物流管理体验教学具体实施方案:第一,选择项目。从以下两类中任选一个:一是《新创企业物流系统综合设计》,二是《原**公司物流系统综合改进设计》。设计在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认真设计,选题、内容围绕《物流管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面向工业企业和服务企业,充分体现本课程的特点,密切联系企业实际,发挥团队合作优势。具体设计的物流系统方案中包括以下内容:选择某一行业,策划一物流企业,为企业起名,建立组织结构;对企业物流战略进行分析、制定;确定物流产品及服务内容;选址、平面布局;物流系统设计(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回收物流;包括运输、仓储与库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系统)。第二,设计策划。设计时先成立5人左右的小组,然后团队调查、设计、报告描述(每人分任务报告一份)。报告,撰写要求主题鲜明、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内容全面详实,基本理论运用正确;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建立模型;结构严谨完整、论述层次分明;语言简约、表述图文并茂、格式规范。在完成书面报告的前提下,每个小组进行ppt展示,一人主讲,人人参与,时间为15~20分钟,讲完后,学生现场问答互动、老师点评总结。宣讲结束,指导教师和指定学生代表对项目团队综合表现进行打分,学生打分占设计成绩的60%,教师打分占40%。
2.3体验后的交流与反馈
每项体验式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体验体会的交流与分享,此环节尤为重要。教师要在学生体验交流的基础上做好正确的点评、总结工作。授课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能够平等、真诚地对待所有学生,对待学生在体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包容,对学生的积极参加给予鼓励,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授课教师应在体验活动后对表现不积极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辅导,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进行有效的跟踪。
3结论
篇7
一、探究水平理论起源与发展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就已经开始倡导探究式学习,但是直至20世纪60年代,有关探究水平的研究才得以逐步展开。1962年,美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施瓦布首先提出课程教学中存在不同类型的探究,并将探究分成三种差异显著的特征水平。继施瓦布之后,1971年,herron提出四水平探究体系,如表1所示。该水平体系从水平0到水平3,探究的指导性逐渐减弱,而学生的自主性逐渐加强,探究水平依次提高。因为herron的四水平探究体系包含比较全面,且水平间差异显著,比较易于区分,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基于herron的科学探究水平对高中物理实验的分析
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根据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提供的实验方案,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学生对于实验原理、目的、操作理由并不理解。根据herron的科学探究水平,学生根据教材提出的问题、设计好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验,属于探究水平1。在这个水平上的探究,学生的角色倾向于实验方案的执行者。此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有限,适用于尚未具有设计研究方法、能力的学生或暂时无需学生深入探究的实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领悟探究精髓、发展能力,应根据herron的科学探究水平,基于教材提出的问题或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设计研究方法、实施方案、得出结论。
在这个水平上的探究,学生的角色倾向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师,学生不仅获取到了知识,更是体会到了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在实验中真真切切把握了主动权。用自己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学生出色的表现也会让教师感到骄傲。笔者亲身经历某中学教师的公开课,学生设计的方案让我非常惊讶。表2即是该中学的学生在《探究加速度与合力关系》实验课前设计的实验方案。
表2 《探究加速度与合力关系》实验方案
篇8
1实验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实验班)与非案例教学方法(对照班)所产生的学习效果的比较,来探讨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价值,为生物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
2实验对象
样本来自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二年级水平接近的两个理科实验班(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和水平接近的高二普通侧理班二个班(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的学生。
3实验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教材第一册(必修1)中的第五章,即“能量的供应和利用”。
4具体方法
本实验采用准实验法,即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水平接近的两个理科实验班(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和水平接近的高二普通侧理班二个班(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分别由同一教师执教,实验班采用已编制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即案例引入分析案例案例讨论案例拓展概括总结),对照班以常规的生物学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验证实验法等)进行教学。学习效果检验根据美国耶格在衣阿华大学设置的sts课程模式研究中,提出的五个评价指标(即科学概念、过程技能、科学知识应用、创造性和情感态度),并编制成测试题和评分标准,采用一套测试题(前四个领域各20分)来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习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差异性检验,情感态度领域采用一套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
4.1生物学概念领域
此部分包括传统生物学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如事实、概念、信息、原理、定理、理论等。该领域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即识记和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识记和理解的程度。
【例1】组成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氨基酸
b.核苷酸
c.葡萄糖
d.a或b
4.2生物学过程领域
教师应该强调用探究过程式教学方法寻求答案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这些探究过程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观察,分类,归类,量化,测量,交流,推理,预测,控制和识别变量,解释数据,形成假设,界定,实验等。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在一种更宽阔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去体验、探究科学的兴趣。此领域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例2】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1中得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
)
a.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有温和性
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
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胜
d.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
4.3生物学知识的应用领域
此部分包括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及各种抽象概念应用于新的具体情景中;能解释新问题新现象或解释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上的生物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周围的问题;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营养摄入及生活方式作出科学的决策;融生物科学于其他学科中去解决问题;对当地、地区、国家甚至对国际事务提出建议等。
【例3】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加酶洗衣粉最适温度的测定”实验。表2中记录的是不同温度条件下除去各种污渍所需时间,请依据表中数据作答。
(1)使用加酶洗衣粉洗涤衣物时最好将水温调到__________左右,因为在此温度左右__________,洗涤效果好。80℃时水温时,加酶洗衣粉酶的活性会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
(2)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这种加酶洗衣粉只对衣物上某些污渍的清除有比较好的效果,其中对
的洗涤效果最佳。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
4.4 创造性领域
创造性领域包括想象、设计模型;预测可能的结果;用新的观点考察生物体及其生命现象;改进实验方法和步骤;创新思维;鉴别;发散等。其中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是人们创造活动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个领域主要考查学生生物学知识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能力。
4.5态度领域
态度领域包括积极地看待生物科学及其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利益,关心地球的生存条件,关心生态平衡,并作出一定的科学决策等。
通过科学量表测定和学科考试研究学生的素质提高情况,即生物学案例教学对学生科学概念、过程技能、科学知识应用、创造性和态度领域等领域的影响。
5 实验结果和分析
(1)通过案例教学,实验班学生在生物学概念领域与对照班无明显差异(表3)。
篇9
[关键词]药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构建;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 01 (a)-0000-00
药学专业作为药学知识传播应用和创新的主要教育平台,担负起培养大量药学专门人才的重任。现代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全球药品研发领域的客观现状使得对药物研发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因此,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之一就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医药人才。药学是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学科,药学教学应该紧紧加强实践教学这一学科基石,着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造就理论知识扎实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在药学的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作用。药物化学的教学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了药物的化学结构、中英文名称、理化性质、合成方法、体内代谢、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等基础内容,还包括了药物的发现、发展、优化、新理论和新技术、新药研发动向等。药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其结构优化,它是新药发现和研究的重要环节,对于药学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药物化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索新药开发的途径和方法,创制安全高效的新药,以满足临床的需要。开发有某种活性且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一系列的改造和优化以期创造出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小的新药;改造现有的药物或有效化合物以期获得更为安全和有效的药物。故药物化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验教学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均是针对药学专业的各门课程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按部就班地根据书本上已有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去操作,这样的教学形式虽然教授了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但却没有给学生以自我发挥的机会,很容易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束缚了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设计性实验的引入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那么如何在药物化学实验中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呢?首先,由任课教师给出实验目的及要求,其次,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开展相关实验操作[2-5]。这是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则需要完成更多的课前准备工作:从课题选择、方案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实施、结果分析等多个环节入手进行准备,充实和完善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选择了药学本科已经掌握了有机合成基本知识的大三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6-8]。
1 如何设计课题
1.1 实验课题的选择
如何进行设计性实验课题的选择呢?这首先需要教师完成很多的课前准备工作,譬如原料是否容易获得、实验仪器能否满足、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实验时间的长短、参与人数的多少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机化学》课程的开展情况和学生具体学过了哪些基本操作,在药物化学设计性实验课程中如何从更深的层面来进行研究性学习。
我校学生在已有课程中已经学过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在设计性实验课程中选择扑热息痛这一经典的解热镇痛药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药物化学专业的基本要求、特点以及设计性实验的题目和内容设计的原则,讨论后提出了《扑热息痛的合成》这个题目和本实验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学生三到四人一组,采取组长负责制,各自选取不同的合成路线来进行方案设计。
1.2 实验方案的设计
在以往的验证性实验中,通常都会给出具体的原料和试剂用量,以及详细的实验步骤,学生只需机械性、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获得预期的实验结果,虽然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也都能及时帮助解决,但学生的实验的主动性不能得以体现。
在设计性实验教学中,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供学生参考,实验方案需要学生通过文献调研自行设计,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如何进行查阅文献、如何通过整理分析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实验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验的成败与否。授课教师首先要讲解如何进行专业文献的查阅,并对学生的文献查阅进行指导,譬如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工具或现有的图书期刊等,网上资源主要包括一些常用的中英文数据库,如scifinder和beilstein检索,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acs、elesevier、wiley-blackwell等,另外还包括专利文献的检索和获取,二次文献的使用等等。之后每组学生再就各自选题查阅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并讨论分析。本着节省经费、操作简便、安全无毒的原则,讨论每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及可行性,选定最优的合成路线。接下来就各组实验方案进行组间讨论,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独立思考并如何解决问题。各组学生经过多次组间讨论以及与教师的讨论都可完成实验方案,包括实验题目、目的要求、仪器试剂、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及参考文献等。这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设计性实验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如何实施实验
2.1 实验的前期准备
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任课教师、实验教辅人员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学生依据实验方案列出所需设备和仪器试剂等,提前一周递交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教辅人员再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方案准备所需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试剂,另外,实验教辅人员还可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相关仪器。任课教师需进行预实验,在学生提交的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对该药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检索和总结,找出适合实验室操作的多种合成方法和路线。在预实验的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列出实验的注意事项,并对各条路线的优缺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每步反应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验前要向学生特别强调安全问题及注意事项。
2.2 实验的具体实施
以“扑热息痛的合成”为例,除了让学生了解设计扑热息痛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1就是学生查阅的扑热息痛的几种常用合成路线及各条路线的优缺点。
具体方案如下:①学生提前一周从网上查阅药物的合成方法,完成相应药物合成方法的综述,并说明现行的工业生产方法,设计出合理的实验室合成工艺路线。②进行组间讨论,方案经教师审阅后,若方法合理,条件具备,学生可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③学生依据与教师研讨的结果,在一周内写出相关药物的合成方法的具体操作步聚,做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包装化学反应方程式,原料的物化常数,原料的配料比,反应所用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反应的装置图,反应的关健控制点,产品纯化的方法,预期的收率等。④要求学生按事先规定的投料比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做好实验记录。⑤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作为学生药物化学实验考核的主要指标。
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开展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再讲解实验内容,而是鼓励学生按照各自查阅好的实验方案完成具体操作,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并不立刻给出建议,而是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研讨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教学改革的尝试,发现基本上每组学生都能完成实验方案,达到预定的目标,取得了预期成果。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不够仔细,很多学生的实验记录本上只有几组简单的实验数据;二是部分学生实验中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处理,导致实验进程的延缓或结果的误差;三是教师对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计不足,譬如个别试剂短缺造成实验进度减慢等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都有待逐步解决,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善设计性实验教学。
图1 扑热息痛的常用合成路线及各自的优缺点
2.3 实验的分析总结
在设计性实验教学中,分析总结实验结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思考与整理,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他们从事初步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
各组学生均要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实验讨论等几部分,主要讨论设计性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对不同反应路线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和总结。分析实验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然后师生一起总结交流,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教师对学生所采用的合成路线及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分析利弊,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设计药物的合成路线并对其进一步研究。
3 如何分析总结实验效果
在药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中,教师为辅助,他们需要提出实验课题,做好文献调研工作和预实验,与学生分析讨论实验方案,这样不仅是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学生的一些新思维、新想法也启发了教师,使得教师对课堂及课题的掌控能力及对学生的引导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以往验证性实验的机械操作者变为实验设计者,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极大地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讨论各种合成路线的优势和弊端,从而确定出最优的实验方案。通过这些动脑、动嘴、动手的环节,也让学生们爱上了实验课,变以往较为枯燥的实验课为课堂气氛活跃、科学思维活跃的创新课。
设计性实验教学是开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6],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教学的不足。通过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讨论各种合成路线的优势和弊端,从而确定出最优的实验方案。通过这些动脑、动嘴、动手的环节,也让学生们爱上了实验课,变以往较为枯燥的实验课为课堂气氛活跃、科学思维活跃的创新课。
总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型药学人才离不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多年来,我校药学实验教学改革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时期要与时俱进,采取新的对策加快推进药学实验改革的步伐,积极构建以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主导的药学专业实验课程新体系。
参考文献
[1] 夏金鑫,丁启龙.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药学研究,2015, 34(1):53-54.
[2] 李佳常,田吉来,丁启龙,等.药学类高校构建药学多学科综合性实验的探索[j].药学研究,2014,33(5):305-306.
[3] 黄海英,胡聪,郄文娟..药物化学设计性实验初探:以阿司匹林的制备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2,6:82-83.
[4] 杜文婷,邓卫平,唐赞.大药学背景下的药物化学创新教育[j].药学教育,2009,5:23.
篇10
关键词: 大学生物 设计性实验教学 教学原则 教学步骤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验教学正日益受到各学科的重视,并逐渐被应用到高校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高校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科学的前沿性专业性学科,其实验教学无疑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且随着当前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全面展开,生物实验教学已由以前的基础验证性实验发展成了今天的综合性、设计性生物实验教学,从而在培养适应生命科学研究技术发展趋势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概念
设计性实验教学其实就是一种训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实验教学,它一反过去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在实验的各环节都通过自己的双手完成,即不仅要求学生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也要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获取答案,有助于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大学生物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原则
1.一般性原则。大学生物设计性实验教学必须遵循一般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即要依据大学生物的学科特点和实验教学的基本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和重难点的设计上符合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不能随意更改教学内容或者增加一些新奇的实验项目。
2.可行性原则。教师在指导大学生实施生物设计性实验的时候,应该在教学中体现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所选用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应该主要是已学过的知识,二是要求实行的实验必须切合实际,且操作仪器、设备和材料及实验过程中不存在任何不安全因素。
3.实用性原则。教师指导大学生实施的生物设计实验必须符合实际,可以以实验成果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如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改善某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等,而不能只是将实验成果停留于实验市内,而无法将之转化为生态效益。
三、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步骤
基于上述要求,笔者认为大学生物设计性实验教学在开发设计实验的时候,要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确定设计性实验题目。恰当符合学生实际的设计性题目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究欲,同时有助于将实验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因而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生物设计性实验题目的确定,紧密结合生物专业的特点和实际,使题目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设计性实验的题目可以由教师划定范围,然后由学生自选。如鱼类的外形和内部解剖实验,常选的实验对象是鲫鱼,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其他鱼类作为实验对象。
2.准备阶段。在题目确定之后,要求教师尽快向学生阐述清楚本次实验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各项要求,以便学生能够根据实验要求尽快完成实验所涉及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必要的时候,学生还要自行查阅各种资料,以便为接下类拟订方案和设计操作步骤做好充分准备。如设计性实验《蛔虫、常见人体寄生虫及寄生虫卵观察》一节,需要学生对原腔动物门的动物特征有准确了解,同时要求学生对寄生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特征和感染人类的途径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由于知识涵盖面较广,因此,对于某些知识点,可能需要学生实验前仔细查阅相关资料以做到胸中有数。
3.拟订实验方案。大学生在广泛收集资料,对实验内容有准确全面了解之后,应该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并整理出一套或多套设计方案,方案内容包括选择的实验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设备等;实验过程中具体的步骤设计及注意事项,等等。
4.审阅、评价学生实验方案。为保证实验取得预期的效果且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可靠,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仔细审阅,从中可能影响实验顺利进行的各种因素并指导学生进行反复修改,直到学生的实验方案符合实验要求为止。在指导、审阅的时候,为了保证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不应过多干涉,提出的评价性意见应该是具有启发性和建议性的,但对于可能引发事故的方案,教师则应给予特别提示。
5.设计性实验的操作过程。设计性实验的操作过程应充分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切实保证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完全是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并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的。如在对鱼的设计性解剖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认知选择首先从何处下刀解剖,然后按照实验要求分别观察鱼的内脏器官。由于实验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不小心将鱼的消化系统毁坏了怎么办?解剖刀的下刀深度不够未能将鱼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清楚分离出怎么办?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并尝试,而不要立即为学生提供现成的解决办法,以防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6.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完成后,应要求学生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随后得出实验结论,撰写出研究报告。
四、设计性实验的考核与实验学时安排
为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应设计科学合理的设计性实验考核办法,将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标注上考核分数,如方案制定30分、实验报告20分等,对每次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并将之计入期末的总成绩。
为保证实验效果,还应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实验学时,如搜集资料可以安排一两个学时,拟订实验方案可以安排两三个学时等。总之,实验学时的安排必须基于学生切实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实验目的有了准确的了解并制订出可行的实验方案之上才行。如果上述两个环节没有及时完成,教师就应要求顺延学时,而不能在未做好充分功课前就匆忙安排实验。
参考文献:
[1]周鲜成.规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103-105.
[2]高艳阳,董培荣,王金霞.对设计性实验的认识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6):125-127.
- 上一篇:
- 下一篇:
精品范文
1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