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格式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21 06:17:55

教学论文格式

教学论文格式篇1

标题

标题,又叫题目,有总标题与层次标题之分。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是论文的总标题。

标题是论文的旗帜、眉目、窗口和向导,是牵动全文神经的关键,是对读者的第一吸引。因此,它应当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应当是“提纲的提纲”。标题不仅对论文内容具有极为重要的提示作用,而且也是论文分类的重要依据。人们阅读论文,总是先看题目,然后决定是否阅读摘要或全文;而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也大多只列举题目和出处。因此,一个好的论文标题,不仅应能向读者或文摘人员显示出论文的关键内涵和研究工作的大致水平,而且应能对本专业的读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1)确切∶确切是指标题能恰如其分地反映问题的实质,精当地概括论文的中心内容,尽量体现研究工作所达到的深度和范围。不能使用过于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更不能使用经过艺术加工的、华而不实的词藻或口号式的语言。此外,标题的用词要确切,文字必须符合语法、修辞和逻辑规则,并应尽量避免使用不规范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2)简洁∶简洁是指在准确的前提下,力求文字精炼,字数越少越好。也就是说,对论文的标题,在字数上要尽量“吝啬”,应追求“添一字嫌多,去一字嫌少”。一般情况下,中文标题不要超过20个汉字,英文标题不要超过12个实词;如在此字数范围内确实不能解决问题时,可采用加副标题的办法。目前科技论文的标题在总体上有偏长的倾向,应当引起注意,因过长的标题很难引人注目。

(3)鲜明∶鲜明是指标题醒目,使人一看就知其意,不费解,无歧义,便于记忆和引用。

保险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摘要: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当前我国保险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pbl与lbl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仿真型”实践、“经营型”实践与“校企合作型”实践相结合的三维实践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保险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pbl;lbl;“仿真型”实践;“经营型”实践;“校企合作型”实践

一、保险学教学改革的背景

现代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对保险业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对人才的需求激增,供给缺口巨大,已严重制约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发展保险教育,尽快培养出符合现代保险业发展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保险学是国内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根据对国内高校保险学教学的了解,以及专门针对武汉市三本院校保险学课程教学的调研,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国内众多高校在保险学教学中普遍重理论、轻实践,不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基本还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反思当前保险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保险教学与保险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lbl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一种以讲义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方法教师能够系统、全面地教授某门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顺利实现既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lbl教学法的优点在于:第一,能够较大程度地节约教学资源。当前,我国不少高校仍存在教育经费紧张、师资力量不足的困境,lbl教学法通常采取一名教师同时教授几十名乃至百多名学生的大班教学方式,因此可以有效节约教学资源。第二,教师传授知识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准确性。lbl教学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能够根据该课程的专业地位对教授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一方面避免了学生所学知识的重复讲授,另一方面又能系统、准确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第三,对学生基本素质要求较低。lbl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授课内容的取舍、师生互动的氛围等主要靠教师自己把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如期完成。

然而,lbl教学法也存在很明显的缺点:第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lbl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教师往往重视知识量的传授,甚至不少教师在学时有限的情形下为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可能采取“灌输式”教授方式,这不仅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难以有效吸收所学知识,而且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lbl教学法中,学生一般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教师在多数情况下往往代替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久而久之,学生在碰到疑难问题时往往感觉无所适从,从而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并且这种依赖性具有自我强化的特点,使得学生应试能力较强,但独立思考和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因此,这种教学方法非常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个人的未来发展,也有悖于当前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尽管教育界对lbl教学法存在诸多质疑,但至今尚未有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替代它。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所教授对象的专业背景、专业基础、学科知识结构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分配等灵活安排。因此,对专业基础薄弱、主观能动性和分析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应以lbl教学法为主导。而对专业基础较扎实、主观能动性和分析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lbl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个人潜能以及创造力的发掘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尝试使用pbl教学法可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法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斯特大学首次提出。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中解放出来,引导其向主动学习转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pbl教学法鼓励和支持学生对引人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高学生独立或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法的优点在于:第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pbl教学法中,学生由被动学习的角色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角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分组讨论来解决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分组讨论也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调动学生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保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进行实用性教学设计,授课以保险理论与保险法规为基础,将各章节知识点贯穿于真实案例中,着重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横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运用能力。第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课外的自主学习、课上的小组讨论,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或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不仅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锤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同时也与当今社会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相适应。pbl教学法在国内三本院校中全面实施难度较大。第一,传统的lbl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学生适应pbl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尚需时日。第二,pbl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三本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可能很难提出有价值的专业问题,从而很难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第三,pbl教学法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较高,只有主动性强、韧性足、学习技能较强的学生才可能从pbl教学法中受益,然而三本院校的学生整体能力相对欠缺,是否能普遍受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四,国内现有的考试仍主要以笔试为主,在实施pbl教学法过程中确定与之相配套的科学评价体系较难,可能会引起较大争议。因此,我国现阶段在三本院校中暂不宜全面开展pbl教学模式,只能作为传统lbl教学模式的补充而非主导。

三、三维实践教学模式

在当今时代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改变单一、传统的“校企合作”实践模式,重构保险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仿真型”实践、“经营型”实践与“校企合作型”实践相结合的三维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仿真型”实践一般是指在计算机上用仿真软件模拟现实,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实际上用仿真软件模拟实际经营是一条可行性非常高的路径。不少毕业生进入保险行业工作,最初一般会接受保险经营管理软件的操作培训。如果在保险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仿真型”的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操作实践,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保险学“仿真型”实践总体上是“计算机 保险业务软件”的模式,通常选择在各高校专业实验室中进行。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是对理论教学的调节和补充,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操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从而对保险经营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但是这种实践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实验学时与理论学时如何科学的分配,如果实验学时分配过少,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而实验学时分配过多的话,可能会影响到理论教学的顺利进行,而理论教学受到影响反过来又会导致学生在实验中缺乏相关理论的支撑,从而对实验的正常开展形成阻碍。二是实验软件落后。不少高校由于经费有限,或者观念落后,往往不重视对教学实验软件的资金投入,体现在实验软件廉价落后,可操作性不强,软件更新缓慢,常脱离保险业大环境的变化速度,使得学生对实验逐渐失去兴趣。三是实验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不少高校同时具备保险理论水平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较为缺乏,现有的保险学教师大多从事理论教学,没有从事保险相关工作的经历或经验,因此难以胜任保险学的实验教学,教学效果也难以保证。

“经营型”实践指的是在高校内引入“校园保险超市”等经营性实践场所,由各保险公司对取得保险人从业资格证的学生进行培训,然后由他们担任“校园保险超市”工作人员,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参与“经营型”实践的学生主要任务是向校内师生及附近居民等潜在目标客户推介或量身定制保险产品。如果目标客户决定购买保险产品,后续承保业务由“超市”的工作人员联络保险公司完成。“经营型”实践的好处在于:第一,“经营型”实践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营销实践机会,极大地丰富了校内实践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保险理论教学和保险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第二,“经营型”实践教学形式对实践场所面积要求不高,经营成本低,且不存在法律制度障碍,极易获得保险企业和高校的支持,是完成生产性实践教学任务,实现学生、高校、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四方共赢的良好形式。第三,“经营型”实践为学生创造一种在校园内就能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并重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型”实践是一种注重学生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联合教学模式。虽然校内实践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不容小视,但校内实践教学环境毕竟与真实的工作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有经过市场的洗礼,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真正获得提升。在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型”实践要求我们一方面需要积极组织学生进入保险公司去了解操作流程,接受专业的岗位技能专项训练,同时接触和参与实际工作任务,另一方面需要与保险企业洽谈签订形式多样的合作协议,如联合举办保险专业人才“订单班”,又如邀请保险公司的资深员工进入校内为学生举办讲座,促进学生对保险业发展动态的把握,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意识。

总之,在当今保险业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深刻反思传统的保险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当前保险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努力探索适合保险市场发展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保险人才的培养与保险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汪连新.《保险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

教学论文格式篇2

(1)封面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

(2)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3)目录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对应的页码。

(4)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5)注释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6)附录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7)参考文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着作名录。

4、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第一、纸型、页边距及装订线毕业论文一律用国家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边距为:天头(上)30mm,地脚(下)25mm,订口(左)30mm,翻口(右)25mm。装订线在左边,距页边10mm。

第二、版式与用字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1.5倍行距。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忌用繁体字、异体字等其他不规范字。

高中化学教育课程中绿色化学的实施

摘要: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作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绿色化学理念应该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涵盖绿色化学理念,主动创设情境,立足实验,在课堂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并对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进行评价。

关键词:高中;教育;绿色化学

一、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目标

绿色化学是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技术,消除或减少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毒的原料、催化剂、试剂和溶剂的使用,不生产有毒有害产物、副产物和废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宗旨是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对于高中化学教育而言,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知识与技能。理解绿色化学概念、原则,了解绿色化学诞生与发展,认识生产生活中的绿色化学现象;学习绿色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成简单的绿色化学实验;理解绿色化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绿色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绿色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绿色化学意义,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掌握获取、加工绿色化学信息的方法,能够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绿色化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绿色化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激发参与绿色化学宣传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感受绿色化学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增强将绿色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意识,能够合理判断与绿色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关注与绿色化学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树立绿色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主动承担起学习绿色化学的责任,强化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使命感。

二、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1、主动创设情境,善于利用教材素材。教师在教学时,应以主动创设的或者教材中的生活化情境或问题为中心,通过主动探究式教学,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绿色化学理念,比如可以把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如在卤素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在高分子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为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的作用,讨论其可能的途径。通过这些活动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学生经常了解及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的热点,从而提高其深入了解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并将其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防止污染、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

2、立足实验,渗透绿色观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绿色化思想的重要手段。中学化学实验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确量化,都是用“适量”、“几滴”等笼统的词语限定,而中学生做实验时好奇心比较重,无法准确地把握实验药品的实际用量,所以造成药品的损失,甚至可能造成污染。二是实验的产物有毒。所以要对化学实验进行调整,要定量,实验室明确告诉学生药品的用量情况,这样既可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又可为实验操作规范化奠定基础,更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三是让学生根据有毒物质的性质,探究针对该种物质如何进行回收与处理。对于实验可以进行细节上的优化和处理,使得实验更绿色化。例如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由于溴的挥发性强,毒性大,而碘的毒性较小,可以将四氯化碳萃取溴水改为萃取碘水。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这样就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当实验结束时可以及时将铜丝取出,减少空气污染。演示白磷和红磷着火点对比实验时,该实验反应发生时燃烧物易爆溅并且燃烧时有大量白烟产生且有毒等,实验时在铁片上方罩个玻璃罩,取用的药品也要尽可能少。由此可见,在实验时,要确保实验的安全及环保问题。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污染环境、不吸入有毒烟雾及安全和便于观察等角度出发讨论、分析,共同改进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境意识及绿色化理念。

三、循环使用化学试剂、充分利用反应产物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所以,我们应该应用化学的处理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反应产物。这不仅从源头上防止了污染,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例如:在中学化学实验用co还原fe2o3的实验中,如果将反应后的混合集体(含未反应的co)直接释放到空气中,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空气,产生了新的隐患。如果进行循环利用,就能达到节约化学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在实验工作中,用绿色化学的思想来指导,更能有效地防止污染。

四、妥善处理化学实验中的废弃物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确给出限量以致学生很难把握药品的实际用量,这样既影响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效果,又会造成药品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化操作。若将药品规定了用量和浓度,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接受、观察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节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教师实验教学过程中,限定用量,把好的经验传播给学生,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回收、无害化处理),加上正确引导,既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为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学到实际应用技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作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董量耀.中学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策略探讨.化学教育[j].2002,11.

[2]吴光才.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探索[j].南平师专报.2001,02.

[3]张婉佳.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12.

教学论文格式篇3

关键词: 格式塔心理学 音乐教育 整体论 顿悟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它于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原子心理学相对立。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过程。广义地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用格式塔这个术语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心经验。在观察对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所以称为格式塔心理学。由于这个体系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成为柏林学派,主要代表人是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对音乐教育的启发

“格式塔”意为“完形”、“整体”,这一学派否认对心理现象的认识等于对其分解的种种元素的认识,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直觉和问题解决方面。www.133229.com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动物和人都是以相互关系来感知、学习的,事物相互间体积的大小、颜色的深浅、位置的上下左右、呈现时间的先后长短等关系才是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关键。

在音乐教学中,联系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理论,可以运用“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弄清学科的结构,就能发现一系列个别事实和技巧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知识迁移,以后的学习就会变得容易,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学科材料。例如,在合唱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法是一个声部一个声部地教和学,每一个声部在演唱的时候尽量不要互相交流,等到每一个声部学会了,再合起来演唱,并在合唱时要求各声部不要去听其他声部的演唱,以免受到干扰。而在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论的指导下,则首先要求教师尽力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所有声部合起来的音响形象,并要求各声部在演唱时随时注意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在了解其他声部的基础上达到配合一致。在器乐教学中,传统教学法是一段一段地学习,再整体连起来演奏。而整体教学法则要求教师先讲述这首乐曲的整体风格,然后分段讲解,其中必须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逐段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会注意段落之间的关系,并会在段落过渡时做相应的情感转变的处理。如果依照传统教学法,就割断了乐曲段落之间的联系,在表现乐曲上缺乏完整性和对乐曲的宏观理解。声乐艺术中的“整体”概念是指:人的思想感情与演唱能量整体运作的整体展现。例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就是演唱方法与感情表达、声音色彩、演唱风格等种种要求同时到位的效应。思想感情是指演唱者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和艺术升华。演唱能量是指演唱者的歌唱技巧,如歌唱的呼吸、咬字、共鸣、声音的强弱、音色的明暗,等等。声乐教学的整体概念指的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我们将它归纳为一个由多个部分构成的整体,部分与整体之间既是独立的又是层层制约、环环相扣的,并且整体教学取得的效果不仅仅是部分之和。整体与部分理论指导下的声乐教学要求我们做到把声乐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看成一个整体来对待,尽管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层次的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有步骤、有计划及侧重点,但是却不能把演唱者的声音、语言、情感分割开来单独进行训练,片面强调声乐单方面某个表现,往往会阻碍声乐训练的进展,这是不可取的。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顿悟理论对音乐教育的启发

顿悟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以有名的“接竿问题”实验得出来的结论。把饥饿的猩猩关在笼里,食物放在笼外一定距离处,笼与食物之间猩猩伸手可及的地方则放了几根木杆,每根都不能单独够着食物,但木杆之间有机关可连接。猩猩在几次无效地尝试之后,突然显出明白的样子,把两根木杆接起来,达到了取食的目的。这就说明:这并非练习和经验积累的结果,而是猩猩观察、试探了整个情境,明了情境中各种条件之间的联系后,产生了顿悟。格式塔学者认为,顿悟是思维的基础,只有对事物整体的思维才会真正理解问题,并领悟解决问题的原则,而这种原则的迁移就是“触类旁通”,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从音乐学习来看,对音乐语言的概念的理解、对音乐表现内容及风格特点的把握等,适合用顿悟的学习模式。而在技能技巧学习中,除了模仿、练习之外,有时也要用到顿悟学习模式。顿悟实际上是一种在感知、想象、联想和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基础上渗透着理性色彩的直觉。音乐艺术作品最深层次的意蕴,往往是将无穷之意蕴在有尽的形式之中,具有多意性和模糊性。在很多时候,这种“弦外之音”,仅仅靠感性直觉、体验或是单纯的理解都难以把握,只有欣赏者将自己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艺术的境界里,在一霎时获得顿悟,才能把握住。

心理学认为,顿悟可以通过一定的情境或情绪来激发。那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情境,营造符合音乐情绪的某种特殊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顿悟的形成。例如在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时,教师可以选择一种配有电视画面的vcd作为音响载体给学生欣赏。强劲有力的音乐伴随着黄河之水奔腾跳跃的壮观画面,在课堂里营造出雄壮豪迈的情境和氛围,学生对音乐艺术形象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进而对作品所蕴涵的情感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结合关于作品创作的基本介绍,他们很容易就联想到这雄伟豪迈的音乐所描绘的奔腾不息的黄河,不正象征了抗日战争中整理

参考文献:

[1]库尔特.考夫卡.黎炜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大桥正夫.钟启泉译.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4]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

教学论文格式篇4

strachey. new york: norton, 1950.如果译者的内容在论文中被引用,则将译者的姓名放在目录的开始:strachey, hames, trans. totem and taboo. by sigmund freud. new york: norton, 1950.6. 论文集中的文章caudery, t. “process writing” in g. fulcher, ed. writing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london: prent.山东自考英语专业(主考院校山大)申请学士学位有什么条件?口译和毕业论文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模版word版的英语专业的论文格式要详细的【求助】英语专业论文的格式问题陶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论文格式主要分为那几个部分?

论文的格式是什么?

计算机中的进?33? 二进制表示?3第二? 计算机文化基?.6 其中:“章”部分使? 宋粗体四? 字;“节”部分采? 宋?5? 字引言(或序言)(宋?5号譩55排版)? 内容为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唬门类很全?4、论文帝国 门类较全。 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学论文网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论文的格式是什么毕业论文的格式是什么样子的?论文的格式是什么,还有写论文要注意什么啊,有那种专业写论文的吗?日语小论文的格式是什么一般论文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啊我们要写论文,好像还要参赛!拜托各位,那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帮帮偶亚论文的格式是什么?老师要我们从身边选题.

请问写好论文的格式是怎样的?例如:西瓜的种植技术。

教学论文格式篇5

【关键词】教学风格 教学思想 教学模式 教学艺术

所谓教学风格,指教师在某种教育观念基础上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思想、稳定性的教学模式、艺术化的教学技能、创造性的教学智慧。教学思想是教师教育观念的反映,它决定着教学风格的方向。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程序结构或教学过程操作方式,它是体现教学风格的特征。教学技能是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它是教学风格的内涵。教学智慧是指教师在解决与处理教学问题的策略与方式,它是教学风格的灵魂。当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技能、教学智慧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和谐统一同时又体现为某种特色并能显示出个性魅力时,它就形成为教师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形成一般要经历教学思想的形成、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艺术的锤炼与教学风格的完善四个过程。

一、教学思想的形成

教学思想决定教学行为,先进正确的教学思想是深入有效地开展教学改革的首要因素,也是教师形成良好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风格的前提条件。如教育专家魏书生认为:“每个人的头脑都是一个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矿区,谁没发现这一点,就说明谁的勘探能力落后;谁还没有开采,就说明谁的工作中心还没有转移到发展‘生产’上来;谁开采的少,就说明谁的开采技术落后”, “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和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引导”的教学风格就是这种教学思想的产物。

教学思想的形成首先来源于对课标的理解。课标是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纲领,它是教师教学思想形成的重要原因。由于课标叙述的概括性和内涵的深刻性以及教师教育观念的倾向性,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就自然体现为不同的内涵诠释。对于课标中“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的表述,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倾向于“教会学生生活”,那么他就会形成“英语教学应回归生活”的教学思想;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倾向于“教会学生学习”,那么他就会形成“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倾向于“教会学生表达”,那么他就会形成“英语教学要注重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

其次,教学思想的形成源于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是指导课堂教学的基础,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师形成教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倾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那么教师就会形成“注重引导建构”的教学思想;如果教师倾向于布鲁姆的“目标层次学习理论”,那么教师就会形成“注重夯实‘双基’”的教学思想。

其三,教学思想的形成源于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总结。如有的教师经过分析研究,发现学生拥有的单词量和通读课文的能力对英语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他就会形成“以词句为基础,以通读为手段”的教学思想;再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认识到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因素,那么他就会形成“英语教学旨在兴趣诱发”的教学思想。

对于教学思想的形成,不论源于哪种途径,关键在于要从多角度来认识教与学问题。既要从“教”的角度分析教师的作用,又要从“学”的角度来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的角度来认识课程教学的价值功效。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教学模式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既是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某种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比教育理论层次低,它具体、简明、易于操作;它比教学实践经验层次高,它概括、完整、易于界定,便于人们理解和掌握。教学思想是构建教学模式的基础,而教学模式又是教学风格形式的具体反映。离开了教学模式,就谈不上教学风格。如某初中英语教师的“情境(快乐导学)――生活(游戏活动)――建构(体验成功)”课堂教学模式,它既是“课堂是学生快乐生活的场所”的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又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通常为以下四种途径。第一种是自我设计,即主动构建符合于自己教学思想的教学模式,几乎每个教师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如针对“课堂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主阵地”的教学思想,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师就可能构建“听、读、记的自学引导――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口语交际与写作训练”的三课型教学模式。第二种是移植创新,即将同学科或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模式部分纳入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且在他人的模式基础上有所创新。如对于当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学模式,而前面某英语教师的“情境――生活――建构”就是于永正语文五重教学模式的移植创新。第三种是重点攻关,即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注意结合个人特长或教学需要寻找突破口。如提高英语总复习的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为突破工具,从而构建“单词回忆――短语用法――语法归类”的复习教学模式,冲破课题或单元局限而贯通教材知识。第四种是借鉴吸收,即指教师通过精心选择而后将他人成功的教学特色部分地借鉴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也带上这种特色的方法。如对于“情境――生活――建构”的教学模式,如果将他人精彩的课堂结尾环节补充进去,那么原有的教学模式就变为“情境――生活――建构――升华”的活力课堂模式。

三、教学艺术的锤炼

教学模式的构建只是确立教师教学风格的总体框架,就如撰写论文仅拟定了写作提纲,能否撰写成功还取决于文笔功底。同样,是否能形成完美的教学风格还取决于教学艺术。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娴熟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其中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还蕴含着教师的创造性智慧。教学艺术的形成是一种艰辛的长期性的实践锤炼过程,它也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重要方面,因此它要求教师要具备努力进取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与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艺术的锤炼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一是广采博收,即综合各种风格之精华,集于自己教学之一身,从而使之具备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特色。如要锤炼幽默的语言艺术,教师就可以认真研究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细心领悟相声中抖落“包袱”艺术,还可以借鉴当代演说家周立波的“夸张”手法,使各种艺术风格之长熔于一炉。再如处理上课刚开始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的“喧闹”秩序,教师就可以借用特级教师黄桂林的处理艺术:“i am glad to see you all looking so happy,why are you so happy? all i know.。”学生必然惊疑,然后教师可以联系课题内容,“因为大家对……感兴趣,下面请大家……”这样巧妙地转入课题导入就是蕴含教学智慧的艺术。二是厚积薄发,即要求勤于读书、勤于思考、勤于创新。历代名家大师,都是厚积薄发的信奉者、实践者、倡导者。厚积乃薄发之基础,薄发是厚积之精华。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对立统一,共同构成积极的创造活动。三是加强修养,良好的教学风格要求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和个性修养,其修养水平不仅决定着教师的教学风度,而且还影响着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如特级教师陈静波将大家熟悉的歌曲重新填词然后用英文演唱并录音来训练学生的听力,融文学、音乐、娱乐为一体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形式,意在引发学生的课堂情趣活力。四是勇于实践,即教师要勇于上公开课,借助他人的帮助,促成自我发展。大凡上公开课,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较强烈,钻研较深刻。备课时,往往教研组群策群力,共同推敲,互助合作,群研究共商讨,在综合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较优化的教学设计。上完课后的交流评课,大家畅所欲言,各种思想的碰撞与交流,都会促进教学艺术达到更高的境界。

四、教学风格的完善

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了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围绕这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艺术也日趋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风格的完美。在教学思想的形成与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由于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学技术与手段的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阶段性与发展性等因素,教学思想的形成、教学模式的构建实际上是一个逐步调整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一个长期性过程。

在课程教育理念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注重“双基”教学,相应的教学思想的目标对象则是“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的特征是“传授”。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期提倡“素质教育”,相应的教学思想的内涵要点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教学模式的特征是“教学兼顾”。自2003年开始,新课程倡导“三维目标”,那么教学思想的本质是“关注学生发展”,其相应的教学模式特征就是“重在过程,旨在导学”。在教学技术与手段方面,幻灯图片――多媒体――互联网的逐步演变,以前那种“课本 粉笔”的单一教学方式已被时代淘汰。在理论指导方面,由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创新以及教师继续教育的逐步强化,教师的理论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教师对教育内涵的认识也将越深刻,其教学思想就越体现先进化和本质化,从而教学模式也就趋向更科学或更完善。在实践性方面,阶段性与发展性是教学风格完善的重要特征。在50 年代初,特级教师钱梦龙根据教育家叶圣陶“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论点与自己的切身经验,构建了“鼓励学生自学”的教学模式。60 年代初,钱老师深入探讨教与学的辩证关系,重新构建“教师有效引导下的学生自学”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及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70 年代末 ,钱老师又进一步提出了“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的教学模式。80年代教育改革后,钱老师将自己的教学模式与国内外各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与“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练习式”的教学模式。

由上可见,对于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首先要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其次是加强理论学习,其三是注重教学反思。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寻根问底,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逐步发展,逐步完善。

“教学生也是教自己”,这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格言,而名师正是在完善教学风格的同时达到了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0.

教学论文格式篇6

关键词 新时期 体育 教学风格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教学风格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前苏联基础教育理论学家麦丁基博士在《高等学校通报》上发表了《讲课风格》一文,是最早对教育风格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的文章。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 我国的教育理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对教学风格研究进行了深入研究。虽然教学风格研究在体育教育理论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未能引起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西方有关体育教学风格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展望,为我国体育教学风格和体育教学理论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 新的历史时期体育教学风格定义的发展沿革

有关体育教学风格定义,学界还有争论。其中,有学者认为:“体育教师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在教学手段、方法、技巧和教学作风等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教学风貌称之为体育教学风格。”同时,有学者也提出:体育教学风格是指体育教师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和发展形成的,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教学风度和教学品质这一概念。

有关国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将体育教学风格看作是由通过试用一系列策略而形成的一种总的模式。其中,mosston认为:“教师为了选择最合理的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互作用,必须识别存在的各种决策范型,了解每种范型中的特殊决策以及各范型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决策范型即可称为教学风格。”在这里,西方的体育理论学者认为体育教学风格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运用一系列的策略通过一定的模式而形成的一种总的模式,按照这个总的模式去授课,从而形成了固有的教学风格。而中国的体育理论工作者认为教学风格是强调授课教师本体,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持有的教学思想熏陶下,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而形成的特征。简言之,西方学者通过强调教学模式而形成教学风格,而中方强调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 新的历史时期体育教学风格的分类重新划分

美国学者詹姆斯。克雷托克将教学风格分为:“ 命令式、执行式、互动式、自评式、包容式、引导探究式、集体探究式、分组协作式、学习者自我计划设计式、学习者自发式、自我教学式。”与此同时,我国体育理论学家对教学风格进行了不同划分。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广林教授将教学风格分为:“权威型、严谨准确型、幽默风趣型、民主型、情感型、放任型“六种类型;而沈阳体育学院的马艳红教师将教学风格其分为:“学者型、技术型、威望型、活跃型、激情型、沉稳型。”教学风格的分类无疑对教师教学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其他学者对教学风格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它也有助于教师明确个人的教学追求,探究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在教学中更好地因材施教。国外的体育教学风格分类是从关注教师的教发展到关注学生的学,这是与教学理论的发展相一致的。相比而言,我国学者对教学风格的分类标准还集中在教师的教上,这也预示着新时期体育教学风格的分类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研究教学风格的分类。

3 新的历史时期体育教师教学风格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思想观念落后

在基层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对教学风格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没有意识到教学风格对他们教学效果所产生的积极性。这里面解决的办法主要是提高广大体育教师对教学风格的认识,加强这方面的理论学习,从而改变思想观念落后的现状。同时,把在当地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具有特色教学风格的教师树立典型,以便于其他教师学习。

3.2 体育教师做好因材施教、做到不同年龄段学生区别对待

我们从教育心理学、教学论中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运动中的差异性是巨大的,所以如何因材施教无疑是每位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观察学生的反馈、熟悉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3 体育教师在入职前接受的专业教育不足

研究资料显示,教师在某种教学风格经历的缺少很可能是因为在学生时代的体育课程中没有经历这些风格,才会影响教学风格使用的结果和功效。所以我们鼓励体育教师接受更好的职前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教育学(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48-349.

[2] 马启为,张力为,任未多等主编.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99-105.

教学论文格式篇7

关键词:苏格拉底教学法;模拟法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1-0003-03

一、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苏格拉底教学法是一种以问答形式为主的教学手段,其通过师生之间问答式的互动交流来不断纠正学生的认识错误,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本质,进而要求学生寻求解决之道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教学法在近代经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兰德尔(langdell)的推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学科教育中,教育界对苏格拉底教学法的持续认同和运用则表明了其具有的巨大优势与影响。

对于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释。首先,这一教学法使师生平等有序地参与到对所学知识或内容的讨论中,教师不再扮演全能式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围绕着一定的主题和线索来寻找答案,学生可以自主发言与提问,在民主的气氛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其次,这一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和步骤进行计划和安排,而且学生必须在课前完成对指定材料的阅读,对教师课前预留的问题有充分的准备。最后,鉴于这一问答和讨论式教学方法需要师生之间复杂的互动和配合,因此适用苏格拉底教学法的班级学生人数不宜过多。

通过了解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不难总结出其具有的几个优点。第一,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苏格拉底教学法强调推理和辩证思考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首先需要树立自身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知识内在的关联性和自身能力的判断,独立思考乃至独辟蹊径来发现问题和获取知识。换言之,苏格拉底教学法“不是把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而是把训练学生发现、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1]。在学生能够对知识及问题独立深入思考的前提下,其就不再满足固定的方法及结论,而是不断拓展知识的范围并反思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由此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第二,实现教师课堂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机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操控下学生只能被迫做大量笔记或回答一系列问题,而苏格拉底教学法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进行反诘;同时,教师依然抓住授课内容的重点和主要问题,“画龙点睛”般地引导、启发学生正确地运用相关原理和方法,及时纠正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错误思路和方法,从而在教师正确引导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第三,可以通过有效评价学生的表现来作为学生成绩的补充或评定依据。教师可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和规则对学生做出评价并进行记录。这一评价分数既可以作为学生课程成绩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日常测验和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由此为全面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提供反馈信息。

据此,明确了苏格拉底教学法的一系列优点之后,我们就可以合理确定其具体的适用范围,进而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一教学法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

二、模拟法庭教学引入苏格拉底教学法的意义

模拟法庭作为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其基本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司法实践能力及法律技能。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的法学院系已经专门开设了模拟法庭实验或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相当一部分法学院系的模拟法庭课程在具体操作上更多是让学生熟悉审判过程,庭审需要严格按照诉讼程序进行,选择的案例则相对简单,由此忽略了模拟法庭教学所具有的更为广泛的功能。尤其应当强调的是,模拟法庭虽然侧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涉及案件实体问题时不可能完全脱离课堂理论教学,所以模拟法庭的功能应当取综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之所长而加以扩展。那么,根据苏格拉底教学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模拟法庭引入这一教学法则有助于自身教学功能的发挥和拓展,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模拟法庭要求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相关法律知识与思维方式来理解、分析、归纳和评价所给定的案例,由此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参与模拟法庭的学生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储备是存在差异的,对于缺乏基础知识的学生,仅通过快速并强迫式的灌输来使其完成学习任务显然不利于该学生对知识的汲取;同时,即使学生在参与模拟法庭之前已经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依然有待提高,所以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且又不能完全替代学生预先思考和梳理案情。而引入问答式的苏格拉底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案例,并且有目的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相关理论问题。

其次,模拟法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其具有较高的法庭辩论技能及应变技巧。无疑,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积极参与性和主动性是实现实践技能培养目标的前提,不过,技能培育需要练习,但不能仅仅由学生练习,而是必须在教师引导下练习,否则学生就会学到并且保留错误的内容[2]。事实上,通过模拟法庭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更需要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苏格拉底教学法则可以作为实现这一互动的重要教学手段而引入模拟法庭教学实践中。尤其是苏格拉底教学法要求教师的介入是有限度的,借助这一教学法的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法律规则的适用方法和范围,训练学生的论辩技能和技巧,但案例分析、法律意见的形成及辩论内容的编排等环节最终还是需要由学生独立完成,这也保证了模拟法庭教学中学生应当具有的主体性地位。

第三,模拟法庭教学存在多个环节,除了在模拟和再现审判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外,庭前准备阶段也要评价和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状况,前者主要侧重考察评价庭审阶段学生团队的合作能力及辩论技能,后者评价和考核的重点则是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及效果。应当说,庭审阶段能够直接客观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考核,但是在庭前准备阶段对学生的考核往往缺乏客观真实的依据,而这一阶段运用苏格拉底教学法既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又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使其作为评价考核的客观依据。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模拟法庭教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应只是分出优劣,更应是客观、全面和有效地观察、检测、判断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和强化学生学习中的长处或优势[3],显

然,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引导过程能够将模拟法庭的教学目的与考核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可以认为,对于模拟法庭教学而言,在引入苏格拉底教学法之后,只要结合这一教学法的特点及可适用的具体环节,该教学法对模拟法庭教学功能的发挥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必定是事半功倍的。

三、苏格拉底教学法在模拟法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般而言,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设定的差异性,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或实验课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加以展开,即庭前准备阶段、开庭审理演练阶段和正式开庭审理阶段。苏格拉底教学法的适用在考虑模拟法庭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之同时也有自身的要求,我们在认识到适用这一教学法之必要性的基础上也不能盲目地将其应用于各个教学阶段。可以认为,苏格拉底教学法必须适用于能够形成师生良好互动的教学场域,只有满足这一基本要求才可以使该教学法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

检视模拟法庭的不同教学阶段,除了正式开庭审理阶段以学生之间的团队配合和表演及教师对其进行考核为主要内容外,庭前准备阶段和开庭审理演练阶段都需要教师的指导介入并形成师生之间深度互动的平台。无疑,苏格拉底教学法运用于这两个阶段既满足自身的适用要求,又符合模拟法庭对师生互动模式的建构路径。尤其对于师生在模拟法庭教学中的交流和沟通,其内容不仅是关于学术上的问题,学生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来自指导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4],显然,苏格拉底教学法需要结合人性化的要求来进一步确定如何实施。而在我们看来,这一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则应根据庭前准备和开庭审理演练这两个阶段之教学内容与特点加以确定及展开。

对于苏格拉底教学法在庭前准备阶段的实施,其步骤与过程的展开无疑必须与庭前准备阶段若干教学环节的顺序设置相吻合。具体而言,可按照先后次序将庭前准备阶段分为案例的选取、法庭角色的分工、相关材料和法律文书的准备等三个环节。苏格拉底教学法需要依次在这些环节中运用和实施。首先,在案例的选取阶段,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挑选具有代表性、可辩性且争议不宜过大的案例,若案例缺乏可辩性,使过程乏味,学生因而失去参与的兴趣;如案例具有太强的争议性,会超出教师的调控范围达不到教学目的[5]。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应立刻就确定案例的范围,而是必须根据教学重点预先给出涉及不同部门法的多个案例,然后师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再最终加以确定。教师在师生讨论的过程中即可运用苏格拉底教学法。针对给出的各个案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自行讨论,在学生能够确定案例的范围后,教师按照苏格拉底教学法的要求可对学生不断追问和反诘,同时师生讨论的案例也不应局限于学生选择的范围,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同性质案例的难易程度及可辩性,进而确定合适的案例为模拟审判所采用。而在法庭角色分工这一阶段,教师应当运用苏格拉底教学法深化学生关于法官、人等不同法庭角色的作用的思考,在适当兼顾学生的特长和爱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搭配。由于一些学生不自信或其他原因总选择简单的角色,有时就不能任学生自由选择而必须进行角色轮换,因此,苏格拉底式的问题讨论还需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学习责任与法律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应当说,必要的角色轮换,不仅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而且能够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职业道德、职业特点[6]。最后,在相关材料和法律文书的准备这一阶段,教师结合案例选取环节产生的教学效果,并按照法庭角色的分工,至少可以运用苏格拉底教学法组织两次研讨。第一次苏格拉底式的问题讨论安排在材料和文书的初稿写作之前,教师根据不同的诉讼类型以及所需材料与文书的性质和内容分别提出几个起始问题,并以此为中心展开研讨,研讨结果可帮助学生调整和确立写作思路。事实上,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一贯包括写作部分,故学生学会多样的写作技能也是这一方法所强调的另一种类的教育结果[7]。在学生完成庭审材料和法律文书的初稿之后,教师应针对这些书面材料所展现出的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总结评价,并就诉讼主张的事实、证据的甄别与法律适用等问题再次利用苏格拉底教学法分组展开问答式讨论,由此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相关材料和法律文书的准备工作。

开庭审理演练阶段作为学生正式完整地展示庭审过程之前的重要教学阶段,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显得更为突出,但是并不排除教师的现场指导,对于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实施自然应无异议。基于这一阶段主要属于学生自我熟悉案件和审判程序的阶段,教师应先鼓励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而苏格拉底式的问题讨论在结合学生排练情况的同时可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个方面涉及学生对庭审过程不同阶段的把握和衔接;另一方面关涉学生法庭辩论的技巧及应变能力。就第一个方面而言,可在演练中的关键环节多作提示和引导,使学生在对程序逐渐熟悉的基础上与教师形成互动式的讨论以求改善演练质量。至于第二个方面的苏格拉底式问题的设计则较为复杂,对于法庭辩论技巧及应变能力而言,直接指向的载体就是语言的内容与表达方式,因而教师应当就学生辩论中的内容和表达方式适用苏格拉底式的讨论。基于辩论的内容往往易纠缠于事实和法律之间,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辩论的基础应当是庭前准备阶段完成的各类法律文书,避免脱离法律角度的事实辩论。同时,教师还应就语言表达方式问题分别从语言的条理性、语速快慢的安排、语调高低等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反诘。毋庸置疑,通过苏格拉底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学生庭审演练的流畅和精彩程度将得到极大提高,从而为之后正式开庭审理阶段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苏格拉底教学法在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无疑是从多层面、多角度不断加以深化和展开的,这也能够保证模拟法庭教学更好地执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教学理念,进而实现全方位提高学生法学理论素养和法律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杜永红.试析苏格拉底“产婆术”教学法及其实践价值[j].现代教育科学,2005,(5).

[2]何美欢等.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21.

[3]罗文燕,刘建明.模拟法庭原理与实践[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50.

[4]周景安,王.试析模拟法庭教学的功能意义[c]//法学教育研究:第六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108-109.

[5]侯晓蕾,田春雷.试论模拟法庭实验教学[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教学论文格式篇8

一、语言亮点的有序模仿

实践证明,写作教学要充分发挥模仿的有效性,让学生从模仿中开始,从简仿到繁仿,由仿辞、仿形到仿神、仿意。无论是哪种仿写,我都要求学生仿中有变,仿中有新,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真实感受。而且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法,可以推动学生向完全独立性的作文过渡,能促使模仿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能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优秀作品的共性与个性,掌握写作技法。

笔者认为,积极提倡模仿、借鉴范文亮点,培养良好语感,不失为作文教学的有效举措。下面笔者就几个语言亮点来谈谈实践操作和体会。

(一)妙用动词,形象准确

前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经指出:语言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大凡运动的东西,往往最富有感人的魅力。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动词词汇,让动词给我们的文章造型。

1、赏析动词。教师在讲解范文时,要对范文的动词进行认真的赏析,通过赏析,让学生抓住所描写的动作的特征,从而体会动词的妙处。

2、连词成段。在经过对一系列动词的赏析之后,接着进行把动词连词成段的写作练习,即要求学生运用给定的动词连词成段。

3、扣题写话。在经过以上两个环节后,学生对动词的造态功能已有一定的了解,接下去就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即不规定动词,但要求能连用几个动词,扣题写一段话。

(二)、妙用拟声,生动传神

在句子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拟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感受拟声词。欣赏短文,体会拟声词的妙用。让学生朗读感受拟声词妙处,感觉到了大自然各种声音的美妙,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激发起他们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寻找拟声词。在完成第一个环节后,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来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拟声词。

3、用词写话。在上述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情景进行拟声词写话训练。

(三)描摹色彩,笔下生花

生活离不开色彩,色彩为生活增添无限美丽,更为许多学生的写作提供良好的素材。在习作时我们可以这样训练:

1、赏读语句。让学生赏读一些带有色彩的句子,体悟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

2、欣赏亮点。即让学生欣赏中考满分作文的亮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3、色彩描写。即让学生有意识地开展色彩描写。

怎样才能辅导好学生作文的色彩描写呢?一要指导学生对事物认真观察;二要指导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表现色彩的词语;三要指导学生在作文时画龙点睛地巧妙运用。

当然,语言亮点的模仿,除了以上列举的几种之外,还有妙用古诗词、排比比喻修辞模仿、幽默造趣等多种形式的模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片段模仿时,可以灵活处理,随机进行。做到不拘一时,不拘一格。

二、篇章形式的有序模仿

一般而言,初中作文的常见结构模式有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等几种,对于篇章形式的有序模仿应注意结合文体特点,学生写作的原有风格去进行,不可一刀切。下面就议论文的写作指导作为例子加以阐述。

初三的作文指导,议论文是新接触的体裁,在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时,我重点安排学生对并列式和对比式的结构模式的模仿,并列式的议论文写作按“3×3”的格式进行模仿,具体地说,就是提出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单独为一段,每段再按照“提出分论点、列举事例来论证分论点、道理论证分论点”三个层次进行论证,对比式的议论文写作模式按“3×2”的格式进行模仿,就是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单独为一段,每段再按照“提出分论点、列举正(或反)面事例来论证分论点、道理论证分论点”三个层次进行论证,这样,学生在初学时有本可依,动笔时思路清晰,能迅速成文。

三、不拘一格,渐成风格

教学论文格式篇9

中学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就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渗透,中学语文课的人文特点决定了它对中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是写人的,写人的生活状况、生存状态,写人的思考和价值,写人生的迷惘和困惑,写人类的探索和追求。因此,中学语文教学 自然 要通过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在品味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关照自我,认识社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具有个性特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一、语文课觉教学模式对中学生主体人格形成的影响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学生从课文中莽出论据去论证教师观点的正确,从而接受其观点,而这个观点恰是教参书上的定论。这种解读文本的图解式教学,使学生整体上成为被指示和被动接受的角色。这样,学生的主动性被抑制了,在课堂上,教师是权威,教参是准绳,语文课就是跟着教师的思路,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层次,顺着教师的提示去理解文章。学生的学习是机械的,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定式,被动地接受分析、被动地接受观点,被动地接受课堂模式的安排。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于教师的说教,模糊了主体意识,在课堂上他们不敢同教师争辨,或不愿同教师争辨,学生丧失了主体人格。

要培养学生主体人格,首先要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学,为学生主动学,教师帮助学。教师怎样帮助,采用什么形式组织教学呢?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采用自我阅读—合作讨论—教师参与的形式。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在每个章节、每篇课文前都有解说和提示,学生根据解说和提示,一般能够大致读懂文章的大意,作品风格,这只需要学生自己阅读学习即可;初步学习课文之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心得,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和见解,教师适时参与到合作讨论中去,抛砖引玉,做一个指点迷津的智者。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动探究者,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学友对话,达到习得知识和 发展 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探究者,他们的内心感受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他们的自我认知的信任度得到了提高,这样有助于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

二、为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搭建平台

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论文格式篇10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教学模式;网格计算;本科教学

0.引言

研究型教学理念最初是为了创办以学术研究和培养研究生为主的研究型大学而提出的。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承担着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双重任务,研究型教学就是把大学的科研和教学联系起来。由于本科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研究型教学就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中得以应用。1998年著名的博伊报告——《重视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中提出改变本科教育的10大途径的第一条就是“使得基于研究的学习成为标准”,即倡导在有条件的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教育中推行研究型学习和教学。

研究型教学理念既有宏观层面的体现——创办研究型大学,乃至形成崇尚研究、鼓励创新的学术风气;也有微观层面的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采用研究型的教学模式,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形成教师个人科研和教学的良性互动。研究型教学引入我国以来,许多学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既有宏观层面的研究和论述,也有微观层面的运用和实践。下面介绍笔者在网格计算课程教学实践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1.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特征和实施条件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融合学习与研究于一体,由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单向知识灌输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估问题,最终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乃至作出实际创新的教育模式。

笔者认为在一门课程的本科教学实践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已有知识体系的传授要遵循知识发现的过程和规律,引导学生以研究思维模式掌握已有知识体系;二是介绍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热门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接触前沿研究问题,甚至作出实际创新。

1.1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特征

研究型教学模式要求在课程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如教学方式、课堂内容的准备和组织、实践环节、考核方式以及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新规划和组织。

1.1.1教学环节方面的特征

从教学方式、课堂内容的准备和组织、实践环节和考核环节等4个方面阐述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方面的特征。

笔者提出如下几种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

(1)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估问题(以期进一步改进),把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习融入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

(2)指导性设计(guided design):确立能够覆盖课程知识面的设计课题,引导学生给出设计方案,并完成课题的实现和测试,最后再完成对设计方案的评估,锻炼学生运用课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案例研究(case study in science):设计实际的情景或者问题,引导学生给出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建立课程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4)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ming):介绍与课程紧密相关的科研项目的情况,最好是让优秀的学生参与实际的科研项目中,为项目作出贡献的同时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5)论文研究(research):引导学生收集、阅读、整理论文资料,从中发现问题,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整理成论文的形式发表,直接为课程相关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发展作出贡献。

(6)讨论班(seminar):讨论班的方式是随意的,可以是一名或者若干名同学主讲,也可以是有主题的针对性讨论或无主题的心得体会的交流;讨论内容也是灵活设立,可以是某一个问题、设计方案、案例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科研项目相关的内容或者论文的分析、论文新成果的讨论等。

在研究型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课程不同内容的需要灵活采用上述教学方式,如已有知识体系的传授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课程实践环节采用指导性设计方式,未来研究方向的介绍采用论文研究和讨论班的方式等。

课堂内容的组织和准备,需要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如概念、原理、技术、规范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然后按照所选择教学方式的要求对课堂内容进行组织和准备。

实践环节是锻炼学生应用课程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环节,任课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实践课题,制定要求和范围,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自主设计课题,完成方案设计、实现和评估的完整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可以采用指导性设计或案例研究等教学方式。

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闭卷考试,重点考核学生对于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当然有部分题目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考核环节需要具有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考核方式。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学生掌握课程已有知识体系不是唯一的目标,运用课程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课程知识体系的创新能力是具有研究型教学模式鲜明特色的另外两个重要目标,课程考核中应突出对这两种能力的考核。

1.1.2教学方法方面的特征

研究型教学不仅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区别于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而且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实践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有显著区别。研究型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尤其注重引导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研究型教学实践中各个环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教学方法对于研究型教学模式来说并不是完备的,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或者自创新的教学方法。

1.2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学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如课程、任课教师、学生和学风、学校管理等方面,这些条件不是绝对的,但是具备这些条件将更有利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1)课程:课程所涉及的学科和研究方向已形成体系,并处于活跃的发展时期。

(2)任课教师:要求任课教师熟悉课程的已有知识体系以及科学研究的规律;在课程相关的学科具有实际的科研经验,形成任课教师科研和教学的良性互动。

(3)学生和学风:要求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获取者,学校要有提倡勤于钻研的学风。

(4)学校管理:学校在研究型教学实施的初期能够提出以提倡和鼓励为主的管理措施,在研究型教学的普遍实施阶段具有规范管理的措施。

2.网格计算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

笔者在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网格计算课程中,尝试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2.1网格计算及网格计算课程

网格是一种新型的计算基础设施和计算技术,其基本思想是计算力能够像电力一样易于使用。19世纪90年代出现网格的具体实现形式——网格中间件globus toolkit(简写为gt)。网格计算是多种计算机技术融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如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软件体系结构、软件组件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与网络安全等;并采用了多种实现技术,如java语言、xml、web服务等。网格计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自己的知识体系,目前处于快速发展中。

网格计算课程旨在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介绍网格计算这一前沿技术,具有内容前沿、技术新颖、综合性强、研究性强等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素质等。此外,还在本科学生的培养中发挥以下作用:

(1)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一方面网格计算课程通过运用多门先导性课程知识,起到了夯实知识体系基础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掌握课程本身的知识,拓展了本科学生的知识体系,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视野。

(2)锻炼专业基本能力: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注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实践等环节可以锻炼学生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网格计算课程的教学实践

2.2.1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网格计算目前没有适合本科教学的成熟教材,这就需要按照本科教学的要求和网格计算课程的目标对网格计算的知识体系进行筛选,在课时要求内选出网格计算技术的最为主要的内容。

在筛选出主要内容以后,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一教学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组织,把教学内容组织为一个个粒度各异的问题,按照背景介绍提炼问题分析问题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方案评价的方式介绍课程内容。如在第一课概述部分,首先从企业计算的发展需求、科学计算的发展需求、计算技术本身的进步等多个方面介绍背景,得出共同的需求——计算要在更为宽广的范围内进行,从而得出网格计算的定义,即网格计算要解决的问题——“在广泛分布、动态、自治的网络环境中构建虚拟组织”。而后续各个章节的内容就是这个最大粒度的问题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在后续章节的讲述中要注意呼应这个问题。最后一章——网格计算的研究方向则隐含了对这一问题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的发展和评价,如在介绍web服务资源框架,通过介绍以业界为主提出的web服务存在的问题——无状态支持,得出“如何为web服务提供状态支持”这一问题。然后介绍两种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开放网格服务基础架构和web服务资源框架两种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最后对两种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指出web服务资源框架方案的优势所在。

在wsrf服务的编程技术相关章节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示例法:搭建网格的运行环境和编程环境,通过编写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wsrf实际程序,结合实例程序的代码讲解,并不断与java程序设计、设计模式等课程中的知识点相联系,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wsrf服务的编写方法和流程。

在最后一章——网格计算的研究方向介绍时,主要采用了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把各个研究方向要解决的问题交代清楚,给出网格计算领域的主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名称,供学有余力和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学生参考。

网格计算课程的课堂授课内容,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如表2所示。

2.2.2实践环节设计

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了一个8学时的实践环节:

(1)实验内容:搭建网格的运行环境和编程环境;设计并实现一个wsrf服务。

(2)实验要求:①wsrf服务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②完成问题确立、分析、设计、实现的全部过程,并在实验报告中体现;③具有较好的程序演示效果。

(3)教学方式:指导性设计。

2.2.3考核环节设计

采取了与研究型教学相适应的考核环节,课程的总成绩由两个部分考核成绩综合给出:一是实践环节的成绩,鼓励实验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布置学生阅读网格计算相关研究方向至少3篇研究论文,撰写评述性读后感,文章要求符合研究论文的格式,鼓励提出自己的见解。

2.2.4与网格计算相关的后续环节培养

凭借一门课程的力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有限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努力的过程。一门课程的有限能量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得到弥补:一个途径是通过课程相关的课程群建设,尤其是后续课程的建设,继续加强相关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课外环节和实践环节,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毕业设计,开展对该技术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在网格计算课程结课后,我们在如下3个后续环节加强了培养:毕业设计、创新学分和星火基金等。目前,我们已经在毕业设计环节设置网格计算技术相关的设计课题和研究性课题,进一步鼓励学生在网格计算领域作出创新,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网格计算方面的实际科研项目。

2.3网格计算方向科研与教学的互动

研究型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课程已有知识体系,而且要掌握研究的方法,最好具备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

笔者从2000年至今一直从事web服务与网格计算领域的科研工作,先后参与了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教育部中国教学科研网格chinagrid等项目的科研工作,并主持了北京市教委网格计算方向的一些研究性项目。在web服务运行环境,基于服务的网格中间件、服务组合、网格工作流等方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这些经历为网格计算课程研究型教学的实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结语

笔者在网格计算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网格计算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意识方面确实比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具有优越性,但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具备较多的客观和主观条件,其实际效果要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些条件的影响。

(1)任课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最终取决于教师个人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授课内容的选择、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教学方式的准备和教学内容的整理、课堂授课的实际效果等,决定了教师主导地位的高低。要实施好研究型教学模式,就要求任课教师加大科研和教学的投入,并形成科研和教学的良性互动。

(2)学生的投入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决定研究型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一方面,但是如果在教学环节中提炼的问题不能引导学生思考、实践环节和考核环节流于形式、学生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研究型教学模式就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要求学生对技术和知识具有敏感性。

(3)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还需要一个恰当的开设时机。网格计算课程开设需要先导性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面向对象编程等,这些先导性课程有的在本科阶段没有开设,就会影响课程效果。

参考文献:

[1]the boyer commission on educating undergraduates in research university,reinventing undergraduate teaching:a blueprint for america's research universities[eb/ol].[2013-01-07].suny stoncybrook.http://notes.cc.sunysb.edu/pres/boyer.nsf.

[2]张红霞,从国际经验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2):60-65.

[3]徐岚,卢乃桂,从教学与研究之关系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6):66-73.

[4]卢德馨,关于研究型教学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4(21):24-25.

[5]袁德宁,关于宏观层面的教学质量,推进“研究型”教学方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2(6):17-19.

[6]郭银章,曾建潮,徐玉斌,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及融合机制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8):82-84.

[7]马岱,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10):110-112.

[8]汪劲松,彭方雁,汪蕙,等,实施研究型教学,推进创新性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3(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