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理方向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4-05-22 17:28:02

文化管理方向

文化管理方向篇1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性质差异的存在,要求重构政府公共管理流程,文化事业单位作为政府的延伸职能,其性质与国家文化体制的系统整体联系在一起,文化事业单位依赖于“国家身份”。

    (一)文化事业单位与非营利组织特征相似但性质并不兼容,文化事业体制基于传统文化事业单位之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则要建立在“去行政化”的新型文化单位之上与中国文化事业单位相对应的是西方的非营利性文化组织。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2004年修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年公布)的规定,事业单位的定义可表述为:依法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西方发达国家的“非营利组织”(npo,non-profitable organization)是指在政府部门和营利性企业(即市场部门)之外,从事公益事业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非营利文化组织是其中的一类,是指从事公益文化艺术业务的民间文化艺术组织和协会。

    一般认为,中国的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与发达国家的非营利组织相类似,如:依法设立,从事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①。按照美国学者莱斯特?萨拉蒙教授的观点,非营利组织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性,即这些机构都有一定的制度和结构;二是私有性,即这些机构都在制度上与国家分离;三是非营利性,即这些机构都不向他们的经营者或所有者提供利润;四是自治性,即这些机构基本上独立处理各自的事务;五是志愿性,即这些机构的成员不是法律要求而组成的,这些机构接受一定程度的时间和资金的自愿捐献。这些性质,部分与中国的事业单位相同,但部分却迥然相异,如中国的文化事业机构的人财物都由政府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使用,并不具有私有性、自治性的特征。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非营利机构的一些管理理念。早在1998年,成思危先生就提出,要确立社会化的目标模式,构筑法律的基础,要把与公共物品提供有关的事业单位转制为可由政府或民营机构运作的非营利机构,使非营利机构成为社会公共服务创新的重要源泉①。

    (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性质不同,并非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功能升级版”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是现代公共理论的产物,体现了现代国家对于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理解。有学者认为,30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文化从意识形态分离———文化领域独立化”②、“经营性文化与公益性文化分离———文化产业化”和“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与文化福利独立———公共文化服务化”的三个阶段,隐含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比文化事业体系更高一个阶段的基本命题。而传统文化事业体系则来源于前苏联的意识形态管理理论,体现了国家集中宣传文化资源以实行战时社会动员的功能要求。因此,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演进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事业体制“升级”,而应该是一种从设计理论到组织结构的整体转型。一些学者认为,当前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临全新重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正经历一次历史性转折。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进行制度设计,要面临“彻底、艰巨的制度性重构重任”③。左然认为,中国特色现代事业制度的改革方向与目标应该是完成“五个转变”,也包括了结构改革的意义:“一是政府行业管理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由行政隶属关系向行政合同契约关系转变;二是公益性资源由部门所有、分散配置向政府整体所有、集中配置转变;三是职能部门由主要管理下属机构向主要管理社会转变;四是政府单一、直接提供资源向社会多方和间接提供转变;五是政府对事业法人行政化管理方式向行政、经济和法律多方式转变。”④文化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大家庭中的一分子,也要遵循这一改革方向。

    (三)微观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效率受制于传统事业体制结构,自上而下的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路径我国学者通过对艺术表演团体的研究表明,在现行文化事业体制下,我国基层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性组织系统由政府与文化单位之间的上下关系、文化单位与社会之间的内外关系和员工与文化单位之间的内部关系这三大基本关系构成⑤,这三大关系之间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影响,存在着内部特定的逻辑结构,这三大基本关系的强弱与秩序结构就构成了不同的文化单位的性质特征。

文化管理方向篇2

1.学生管理人文价值主义观的特点

管理中的价值取向并不孤立地存在,它与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规模、社会历史性等多种因素相伴而生。学生管理的科层取向也是如此,它的产生与存在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合性。首先从组织文化的角度看。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组织文化代表组织成员的一种普遍共同的认识,它能够引导和塑造组织成员的具体行为和价值取向。从社会组织文化看,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传统,专制、服从具有十分深厚的社会文化根底,它对我国各种社会组织以及人性的影响是深远而残酷的。从教育组织文化看,建国以后,前苏联的高度集权的教育体制被全盘引进,虽历经多次改革,其专制集权的影响至今尚未消除,严重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管理身处这样的权威型的组织文化中,科层制取向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2.学生管理人文取向与科层取向之间的内在冲突

学生管理的人文取向是人本主义思潮在教育领域、在学生管理中的反映,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育改革深入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学生管理的倾向。人文取向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强调学生是学生管理的主体,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成为压抑人性的工具。人文取向要求在学生管理中体现因材施管的原则。在科层取向的学生管理中,所有学生都是没有差别的。科层取向认为在学生管理中不应有特殊的学生,学生必须在同样的环境中接受同样的制度约束,履行同样的被管理的义务,否则便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人文取向认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重视学生的差异,实行因材施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原则,这在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中已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和一定程度的体现,但在传统的学生管理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文取向认为,只有重视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实行分层管理,因材施管,才能使管理真正面向学生全体,才能增强学生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管理也是一种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高度重视和努力体现因材施管的原则。

3.学生管理工作人文价值主义取向管理制度的构建

3.1加强对教育改革的研究,深入开展人文价值观的学生管理工作

深化教育改革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各项因素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就整个教育系统而言,学生管理的取向问题仅仅是一个子系统,甚至是子系统的子系统。它受到大系统中其它多种因素的制约,离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学生管理及其价值取向的纯粹自我的变革是没有存续的土壤的,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学生管理价值取向的转变。深化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在转变教育观念中,最重要的则是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之所以说要真正确立,是因为我们对此似乎已经有了十分清楚的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有时只是表面上做到了而已。只有真正做到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管理的人文取向才会得以确立,人文取向的学生管理体制的构建才会水到渠成。

3.2以人为本的民主型校园文化的创建

“如果你是在一个有阶级意识或种族歧视的社会中长大,你对人的看法和与人互动的方式,将与不具此类偏颇观念的社会中长大者完全不同。”组织文化对“组织中人们的行为和态度具有持久的、顽强的、有效的影响作用,最终使人们形成总体的行为倾向”,组织文化反映在学校组织内,便集中体现在校园文化上。专制权威型的校园文化是科层取向的学生管理体制的文化基础;民主、平等、人本的校园文化是人文取向的学生管理体制的文化基础。构建人文取向的学生管理体制,创建民主、平等、人本的校园文化是基础,在民主、平等、人本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让民主、平等、人本的价值观念不仅深入到校园每一个成员的心中,而且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中。

文化管理方向篇3

摘 要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要实现“两个一流”,必须坚持国家电网公司“五统一”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要求,将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电网规划等中心工作相结合。从强化企业发展基础、探索正确管理之路、形成正面激励的考核环境三方面入手,顺利实现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落地。将“追求卓越,努力超越”的精神内化为职工的行为指南,真正使企业的发展目标成为全体职工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

关键词 基础管理 规范 激励 考核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所有员工共享并传承给新员工的一套价值观、愿景、使命、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代表了企业的灵魂,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优秀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做支撑。作为地市级供电公司,要想实现一流现代供电企业的建设目标,就必须发挥文化的力量,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将“追求卓越,努力超越”的精神内化为职工的行为指南,真正使企业的发展目标成为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

一、强化企业发展基础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流程不仅是企业高效运营的保障,也是对员工行为的指导和约束。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理念中,对基础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突出严、细、实的要求,完善内控机制,优化管理流程,细化、量化各类管理标准;建立、健全各类标准体系,夯实管理基础,提高效率效益。

当前适逢深化企业深化改革时期,作为基层单位要借助这一机遇进一步规范基础管理。首先从制定、执行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制度、流程入手。结合“三集五大”改革,梳理各项管理制度,优化重组各项业务流程。在安全管理方面规范基础资料管理,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严格执行“两票三制”、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到岗到位、标准化布防等规章制度,确保企业安全稳定。在经营管理方面,坚持依法从严治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形成依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的良性发展环境。在营销管理方面理顺内部流程,形成内转外不转的一口对外机制,继续深化“三心四制”工作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各类客户服务。在电网规划发展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各类负荷建设情况和各个变电站现状,为超前规划、建设电网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探索文化管理之路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与管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经营管理界定了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建设范围,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为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管理归根结底就是理事与管人两方面的内容,而无论是理事还是管人,都要依据“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理念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来实现。

基层管理者应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握好企业发展的大局,定期关注、衡量和控制中心工作、重点指标,应对重大事件和组织危机时做出恰当的反应,才能为员工指明工作的努力方向。

基层执行者应该将安全生产、市场发展、电网发展、依法治企、同业对标等重点工作,作为日常关注的重点,逢会必讲、遇事必提,无形中形成一种管理的共识,充分发挥领导的推动力。

除了充分发挥管理者和执行者的主观能动性外,基层单位还应该制定强有力的刚性制度,确保战略决策顺利执行。

三、营造正面激励的考核环境

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人才强企战略,将队伍建设列为“三个建设”的内容之一。对于基层单位来说,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要落地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强化队伍建设,将国家电网公司的基本价值理念落实到队伍建设管理工作之中,融入干部和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管理之中,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和考核机制。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意味着永不停顿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实现创新、跨越和突破。这就需要全体员工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更高目标迈进。这个过程中除去员工的主观努力和各种制度流程的客观约束以外,还需要以正面激励为主的考核机制来引导。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岗级设置和奖金分配上向生产一线和重要岗位倾斜,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开展人才评价,定期评估岗位匹配情况,结合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适应岗位需求。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是企业战略实现的关键措施。地市级供电公司必须将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品牌功能,用优秀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凝聚人、塑造人、激励人,引导全体员工向着同一目标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文化管理方向篇4

第一个新走向: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生产方式的变革,进入了提升国际先进项目管理基本经验的新走向。

“鲁布革”冲击:主要是对国有施工企业旧有生产方式的冲击,产生了项目经理部的新型组织形式;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两制”的管理方式和“三个一次性”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生产方式。

“鲁布革”经验中,体现“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这一国际项目管理基本经验的新鲜做法,即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实物工程量,给人以欣喜和兴奋,但是并没有引发对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深入思考,从而产生对其管理体制的冲击。这是因为旧有的“拖家带口”的施工生产方式,难以产生“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的新机制,所以把冲击力主要集中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上;二是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中,设计、施工均以工程量来计算费用,工程量越多越有效益,而不是越合理、越科学,越有益处。所以难以产生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减少工程量的激励机制,这是不适应“节约型”经济发展要求的。

“鲁布革”经验将再一次产生新的冲击,重点是优化施工图设计,追求合理科学的工程用量,靠高品质的管理,实现“低成本,增效益”的目标。

从“鲁布革”到“lg”,已经显示出这一冲击的生命力。“lg”大厦工程项目就是这一新走向的代表。“lg”大厦是一项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是以扩大初步设计为基础进行招标的,承包商实现了工程总承包的项目管理角色,有了对施工图设计进行优化的积极性,合理而科学地降低了工程用量,业主和承包商都从中得到益处,并节约了大量的生产资料。“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得到了实践。

第二个新走向: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进入了以项目文明为标志的新走向。

新型生产方式的推进,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项目管理模式。“过程精品,标价分离,ci形象”是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项目文明是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在项目上落实的结果,是对项目主体和客体的全面要求。主体是指建筑企业包括总包、分包单位、监理单位和项目管理层次的文明建设;客体是指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成本、进度和现场管理的优化。项目文明是对创造“文明工地”活动的升华。

项目文明的载体是项目文化。项目文化是以品牌形象为外在表现,以企业理念为内在要求,以项目团队建设为重点对象的阵地文化。项目文化三个特征:露天文化———具有形象宣传力;显型文化———不同行为主体的统一性;大众文化———作业队伍建设。

第三个新走向: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工程现场为主的初级阶段,进入了以“项目全过程经营”为特色的新走向。

“三位一体”项目管理的双向延伸,即延伸上游的投标,延伸下游的竣工跟踪。

法人管项目,实行“三次经营”的全过程管理。“一次经营”为施工前的投标经营;“二次经营”为施工中的过程经营;“三次经营”为竣工后的追踪经营。

“两心变一心,异地零公里”的管理探索。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依靠信息化把两心合一,实行企业和项目一个层次管理,称为异地零公里管理方式。

第四个新走向: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三个一次性”的单一要求,进入了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的新走向。

“三个一次性”的动态组织形式是国有企业变革生产方式的创新产物。

新型民营建筑企业成为新的市场主体,实行了“四自”的项目组织形式。“四自”为自揽项目、自筹资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其特点是一家牌子,多家分享,利于社会资源优化;企业法人担当法律责任,项目只承担经营责任。

第五个新走向: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不同主体的阶段式,进入了“交钥匙”总承包的新走向。

投资体制改革中的“代建制”,变革了过去业主的组织形式。按部门成立基建办的方式将被革除。

项目管理公司对项目全过程交钥匙的总承包管理。

建设部下发文件,明确了项目管理公司的基本要求。

文化管理方向篇5

[关键词] 跨国公司 跨文化管理 文化冲突 管理移植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趋明显,跨国公司控制着全世界60%的贸易、70%的投资和80%的技术专利。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境内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数量日渐增多,我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或在境外直接投资开办企业。跨国公司的管理中跨文化管理日益显现出重要意义,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笔者在本文中着重讨论了跨国公司进行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

二、跨国公司进行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

1.跨国公司进行跨文化管理有利于解决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问题。由于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以及各个子公司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他们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就会产生不同,从而在公司内部引起文化冲突。所谓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它既指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冲突。在跨国公司中对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管理不当势必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导致合作的失败。许多跨国公司后来的失败大都是因为没有解决好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问题。

跨国公司进行跨文化管理时,关键在于如何跨越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的障碍,在两种文化的结合点上寻求和创立一种双方都能认同和接纳的、发挥两种文化优势的管理模式。

2.跨国公司进行跨文化管理有利于解决跨国度、跨文化的管理移植问题。所谓管理移植是指将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环境中行之有效的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去,其目的是为了取得相应的效果、获得相应的利益。由于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地区,这些国家、地区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并不是任何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技术都是可移植的。从发达国家移植过来的管理方法,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修改和改进,使之与原有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管理技术等方面融为一体,通过跨文化管理可以使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管理移植时,能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管理移植的效果,获取相应的收益,达到管理移植的目的。目前跨国度、跨文化的管理移植主要有单程道管理移植和多程道管理移植两种。单程道管理移植一般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管理移植,多程道管理移植一方面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管理移植,一方面是一个国家同时向几个国家学习,博采众长,移植他们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3.跨文化管理对跨国公司及其员工具有导向作用。跨国公司通过跨文化管理形成自己的母公司与各个子公司都要遵循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形成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等。跨国公司通过跨文化管理形成的企业的宗旨、最高目标、共同愿景、价值观念等对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及各个子公司以及所有的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公司所确定的总目标。这种导向是通过跨国公司共同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塑造来引导公司员工的行为心理,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地把企业的目标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4.跨文化管理对跨国公司及其员工具有约束作用。跨国公司通过跨文化管理形成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对母公司及子公司的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这种约束不是制度式的、外在的硬约束,而是一种内在的、软约束,它是通过企业中弥漫的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来约束的。由于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各个子公司地处不同的国家、地区,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员工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也不同,要用一种外在的、强制式的方式去约束地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员工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只有通过跨文化管理形成共同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才能对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

5.跨文化管理对跨国公司及其员工具有凝聚作用。跨国公司通过跨文化管理形成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是一种粘合剂,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周围,对企业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职工个人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企业这个集体,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跨国公司只有通过跨文化管理才能把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个子公司有力的凝聚在一起,共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而努力。

6.跨文化管理对跨国公司及其员工具有激励作用。跨国公司通过跨文化管理可以使各个子公司及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发奋进去精神的效应。通过跨文化管理形成的共同的宗旨、最高目标、共同愿景、价值观等对员工的这种激励不是一种外在的推动而是一种内在的引导,它不是被动消极地满足人们对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而是通过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地塑造使每个员工从内心深处产生为企业拼搏的献身精神。

三、结束语

以上笔者主要从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管理移植以及跨国公司通过跨文化管理形成的共同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跨文化管理对跨国公司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文化管理方向篇6

1.新时期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管理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建设先进的社会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1.2新时期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新趋势,促使我们要抓住机遇,力行改革,迎接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转移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将从以计划经济为依托的群众文化艺术模式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群众文化艺术模式转化。具体体现在:群众文化艺术事业的总体规模将不断扩大;群众文化艺术社会办的趋势明显增强;群众文化艺术组织和活动日益多样化;群众文化艺术服务手段、工作方法日趋科学化;群众文化艺术管理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只有正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趋势,我们的改革事业才更有针对性。

1.3群众文化艺术机构管理工作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说明改革势在必行。研究和探讨新时期群众文化艺术机构的建设,首先要理清其目前的状态与面临的问题,找准主攻方向。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群众文化领域的机构也同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经济社会的到来,给人们的文化观念与文化行为带来了新的影响,转变观念应是首要任务。而我们还习惯于计划经济模式的管理,观念与现实接轨的深度还处于坐守观望的姿态,积极心态和创新意识仅停留在形式上,思想内涵还未触及到危机感和紧迫感。同时,领导对本单位干部群众改革承受能力估计过高,客观上准备不充分,在某些方面还有主观随意性的习惯。另外,其内部管理的弊端是行政管理与业务工作脱节,行政管理目标模糊,任务落实不到位,预期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再有,管理机构任务单一,人员缺少协调,旧的管理模式客观上造成管理人员竞争意识淡泊,对新形势、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2.新时期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管理改革的构想

我们从事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的同志要树立重在改革的观念,开拓创新,努力探讨管理改革的新思路,以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

2.1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的管理改革要确认正确的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即:在改革、创新、管理、建设上下工夫。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生机,在管理中求效益,在建设中求繁荣。做到四个着眼于:一是着眼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充分调动全员的聪明才智;二是着眼于制度建设,使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三是着眼于管理模式的改革,使管理部门成为一个有效的复合体,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群众文化艺术事业的需求;四是着眼于管理手段的更新,要实现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的方向转变。

2.2群众文化艺术工作管理部门工作目标应实行由单一任务向综合任务的转变。如群众文化艺术馆机构设置基本分七个部室,既音乐、舞蹈、美影、戏曲、指导、理论、办公室。作为管理部门的办公室,其构架最大、人员最多,工作任务也最艰巨。行政管理部门需要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努力形成一个有服务意识,明确延伸机构各部门,具有独特风采和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管理部门。我们应该利用经济规律和艺术专业运行规律,导入规范管理模式,各业务部室必须设计本年度业务规划、预算报告等,由办公室汇集、整理,将分散、零碎的材料加以归纳、概括,分门别类。另外,办公室还应承担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组织工作协调,召开业绩成果汇报或问题分析会,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根据自身特点选项或下基层,或专访,将有关信息提供给主管领导作为计划和部署工作的依据。这样,有助于领导统揽全局,研究发展战略,决策群众文化艺术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定位。同时,也避免了以往各业务部门之间单线管理,相互制肘,管理部门起到了承上启下和纽带连接之作用。

2.3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在管理的诸多因素中,人是第一因素,同时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如果我们的管理离开了人这一重要因素,那么,其它的一切管理都将无从做起。中国目前列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海尔集团,其管理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以目标意识为主,把人看作单位发展的根本,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模式是成功的。因此,在启动管理部门的工作上,应建立一个管理目标,体现一兼多职、一专多能的原则,由多元化转向多元一体化。一方面从感性上理顺工作人员分管其职,人人参与管理,行政管理民主化;另一方面从理性上向复合型工作进程发展,提高行政管理的品质。它通过全员参与管理,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独创精神,从而建立起一种相应的形式,使领导与群众、个人与集体,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同时,还要采取措施提高管理者的管理素质。现代化的管理者应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思想开放,勇于开拓。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应当热忱地为全体业务人员服务,取得业务人员的支持和信任,方使部门行政管理达到理想目的。另外,要搞好行政管理改革,我们还必须排除一切思想障碍,克服因循守旧、止步不前思想,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文化管理方向篇7

关键词: 市场导向;企业管理模式;市场导向企业管理模式

从生产观念到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实现了企业管理理念的根本性变革。企业家所关注的不再是企业能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或能生产多少这样的产品,而是关心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及是否对市场的变化做出了及时的反应。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企业在转变经营观念的同时,为适应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不断进行着企业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本文从市场及企业管理实践发展的角度,提出市场导向企业管理模式的概念,并对这一管理模式进行初步的研究。

一、市场导向理念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drucker p. f.)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不是追求利润,而是创造顾客。离开了顾客,离开市场,企业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20世纪30年代西方买方市场的形成,促使西方企业管理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等相继出现,企业的任务和角色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企业不但要研究顾客的消费需求,而且要关注行业的竞争状态;不但要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冲破国际贸易障碍进行国际化竞争。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企业在追求自己目标的同时,还要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回馈社会、关爱人类、保护环境。企业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快速适应市场,及时反映市场,并保持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比较西方企业,中国企业的市场化的历史还比较短暂,从1978年改革开放算起到现在不过29年的历史。国内企业市场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市场反应相对滞后。特别是,中国在加入wto 5年后的今天,中国市场全面开放,中国企业在没有市场保护的条件下如何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对国内企业将是一个新的考验。因此,树立市场导向的企业管理理念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关于市场导向的概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较为流行且普遍被接受的定义:一是kohli和jaworski(1990)将市场导向定义为三种活动的集合:组织范围内与现有和将来消费者需要相关的市场情报的产生;这种情报在部门间的传播与扩散以及组织层面上对市场情报的反应能力。二是narver和slater(1990)把市场导向界定为一种组织文化,这种文化能最有效地诱发为创造对买方的较高价值所必需的行动。市场导向的实施是纯粹的行为主义,显示了战略性经营单位(sbu)在消费者导向、竞争者导向和职能之间协调方面相关活动中的参与程度。narver和slater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市场导向是一维构成体,包括三个行为要素和两个决策标准——顾客导向、竞争者导向、职能间的协调、长期性中心和赢利性目标。这两个定义具有基本的相同点:关注市场信息的收集与传播,强调对市场变化的组织反应能力。从市场导向的定义可看出,市场导向的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灵活适应市场变化,创造有活力企业组织和创新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前提和动力。

二、市场导向企业管理模式

文化管理方向篇8

关键词: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问题现状对策

一、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概述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今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从定义上来说,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式、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通过对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形成是为了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对企业全体员工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从内涵上来说,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在具备一定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发展以人为本,以制度为约束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管理方式,集经营理念、经营战略、道德规范、品牌建设、发展目标等为一体的核心力量。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消极作用。本文只讨论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积极作用,良好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地作用:第一,良好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有利于带动企业职工的全面发展;第二,良好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发展;第三,良好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效应;第四,良好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能够让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我国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在强调开展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几十年来,我国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缺乏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健康向上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对于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注重树立和培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对企业核心价值观没有正确的认识。例如,许多企业所谓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将一些名人名言挂在企业的某个地方,当作一种精神上的鼓励。这样一种树立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是表面化和形式化的,有时候可能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些企业所谓的核心价值观就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须是真正影响企业运作的精神准则,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此它一旦确定下来就不会轻易改变。缺乏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寸步难行。

(二)我国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没有与企业管理充分融合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从企业的建设与发展进程来看,企业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重头戏,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注重对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管理。但是,在国内很多的企业只注重企业管理中的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缺乏对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管理,使得一些企业难以做大做强。例如,近期国内出现的“毒胶囊”事件,一些黑心的医药企业至人们的生死与不顾,没有良好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管理者缺乏对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管理。

(三)我国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没有全面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

以人为本就是要给予企业员工人本关怀,企业员工是为企业带来利润的生产者,如果他们能够感受到企业管理者对他们的人本关怀,那么他们就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而且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使人发挥出其最大的潜能,也能够让他的工作热情高涨。但是,目前国内一些企业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管理者单纯为了企业的利益,让员工超负荷的工作却又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有些企业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使员工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三、当前我国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我国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做出如下对策:

(一)积极树立和培养企业核心价值观

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企业都有着自身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例如,intel的核心价值观是客户服务、员工满意、遵守纪律、质量至上、尝试风险和结果导向。所谓核心,就是指最重要的关键理念,数量不会太多,通常是五到六条。树立和培养自身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企业健康向上发展。

(二)加强对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的管理

对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但也是企业管理最根本的要求。国内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要对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进行科学的管理,以良好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来带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以良好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来带动企业大发展。

(三)企业要以人为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就是这种水与舟的关系。所以说,企业需要依靠员工来为其创造财富,需要员工来帮助企业发展,就必须要给员工更多的人本关怀,让他们愿意为企业做出一份贡献。

四、结束语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建设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离不开优秀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的帮助。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内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找准方向,放眼未来,全心全力的建设出适合自身发展、积极向上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李丽,宁凌.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2,1

文化管理方向篇9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管理;特殊管理股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5)03-0096-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和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实行“四管”,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焦点〔1〕和难点所在。如何做到“四管齐下”,是当前文化建设中必须回答的一个迫切而紧要的问题。

一、问题是怎么来的

在文化体制改革前,“四管”问题是不明显的。因为文化单位大多数是事业单位,资产属于国家所有,资源由国家统一调配,人员是国家事业或行政编制,领导层级清晰,不存在复杂的管理问题。

但文化体制改革后,事情就起了变化。只有少数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能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大多数转变为企业,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的市场主体。然而,文化企业与一般企业不同,具有经济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力军的国有文化企业,其性质决定了它不仅要肩负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更要承担起引领社会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对文化企业的管理就不能简单一放了之。既要发挥企业的自主经营积极性,又要确保党和政府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资产配置的控制权、宣传文化内容的终审权、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权,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这必然要求我们对传统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行机制进行革新。但在收放之间,尺度的拿捏、责权的梳理、制度的设计,却不是件易事,“四管”问题也由此产生。事实上,从建国以来,对如何做好国有文化资产监管的探索,一直就没有中断过(见表1)。

表1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探索演进

监管阶段监管主体管理内容全面管理

(1949年-1988年)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资产、财务、人事和投融资事项进行全面管理。联合管理

(1988年-1998年)国有资产管理局在服从国家统一政策前提下,接受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主管部门、同级财政部门管理。分工管理

(1998年-2010年)财政、宣传、文化行政主管部门2007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财政部门资产监管 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管理 宣传部负责主要领导干部监管、组织协调、宣传指导,重大国有文化资产变动审查把关。专门管理

(2010年以来)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专门机构2010年,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领导小组以及办公室成立。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二、当前的发展形势

围绕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整体而言,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当前正处于转型、转轨的初级阶段,还有待深化。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统一,主要体现为中央和地方设置不统一,各地设置也不统一。

2010年,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发文明确设立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并成立办公室,挂靠在财政部,具体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在此前后,一些地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也探索出了不同的监管方式(见表2)。但由于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监管方式的不统一,这让中央在进行统一指导和标准制定上存在了困难,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地方管理的混乱现象。

表2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模式

模式中央、省及直辖市领导小组 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政部中央办公室设在财政厅山西、四川、云南、湖南办公室设在宣传部海南、河北、湖北办公室分设在宣传部和财政厅山东直辖市模式宣传部内设机构上海设立公司重庆机构单设北京宣传部内设机构广东财政厅内设机构吉林、甘肃、陕西、浙江、福建(据高书生《感悟文化改革发展》相关内容整理〔2〕)

第二,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责权边界还处于探索期,出资人机构、宣传部门、文化主管部门、企业主体等关系还需理顺。

目前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专门机构以资产基础管理为主,兼负重大事项和企业负责人管理职能,整体上覆盖了管人、管事、管资产的范围,但出资人机构与宣传部门、文化部门、以及企业主体的权责关系还处在磨合期。〔3〕出资人机构对如何参与和落实导向管理、行业管理、企业宏观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整体来看,当前还没有形成边界清晰、运作高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

第三,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运用资本纽带,推进企业改制重组、做强做大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设计,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一个重要职责即是推进国有文化单位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进而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打造一批文化航母,提升国际竞争力。但就目前而言,许多管理机构,还停留在负责简单的管理登记等事务上,在资本运作、做强做大等方面的探索和成就并不多。

三、如何才能做到“四管齐下”

面对当前的问题和挑战,要推进“四管齐下”,核心应从转换文化发展思维、创建资产管理机构、完善基本制度设计、加快监管立法、创新资本运营手段等五个方面着力:

第一,以“四个分开”为引领,推进文化发展思维转换。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文化发展特殊论的影响,虽然转企改制后文化企业被赋予了更多的经营自,但仍没有从根本上理顺党委、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因此,要做到“四管齐下”,当务之急是要按照中央要求,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彻底改变过去领导意志导向和行政思维,取而代之的是市场思维、法制思维,通过市场、法律手段去管理市场主体。

第二,创建资产管理机构,以此为平台实现“四管”汇流。

首先,在还没有清晰出资人单位的省市,要加快确立出资人单位,将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开来,推动组建起相对独立的、专业化的文化资产管理机构,这是提高管理效率,实行“四管齐下”的前提。

其次,以管理机构为平台,厘清出资机构、宣传部门、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责权边界。鉴于文化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宣传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管理平台对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生产导向进行宏观指导,并派出管理机构首要负责人(其行政级别应高于所监管企业领导层级),确保实现“导向管理”;出资单位将管理权委托给专门管理机构,由其履行法定出资人权利,对下属企业进行事务、人事和资产管理;文化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与管理机构协同合作,对企业进行行业指导和监管(见图1)。

图1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四管汇流”示意

再次,要推动中央与地方管理模式逐渐走向统一,建立覆盖全部国有文化资产、统一协调、稳定一致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系,便利对全国进行统一的布局和指导,改变各自为政、政出百门的现象。

第三,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基本制度设计。

首先,完善现代国有文化企业监管制度。重点是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监事和独立董事派出制度,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审计制度,加快制定企业负责人“双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业绩考核及薪酬制度等,实现企业自我运营和机构有效监管的有机统一。

其次,探索实施特殊管理股制度。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相关规定,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选择一批出版社、非时政类报刊社、重点新闻网站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在确保党和政府对意识形态控制权的基础上,通过股权的多元化和利益分配的市场化,拓展企业资金来源渠道,调动企业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再次,应建立社会效益鼓励专项基金。通过加大财政出资并吸引社会捐赠的方式,设立专项基金,对国有文化企业的生产创作进行引导,鼓励文化企业生产出具有“精气神”、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度统一的文化产品来。

第四,加快国有文化资产监管立法,让管理有法可依。

法制作为具有权威性、稳定性、强制性的社会规范,是实现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要立法先行,并将文化立法作为重点的立法领域。目前我国现行的文化领域法律约占全部现行法的比例为1.68%,远低于经济(31.5%)、政治(52.1%)、社会(7.56%)等领域的立法数量。〔4〕

特别是国有文化资产监管领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当前对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主要是政策和行政手段,带有很强的权宜性和过渡性。着眼长远,中央有关部门应从保护国家文化安全、把握意识形态导向、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高度出发,将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单独立法。从法律高度明确出资机构、宣传部门、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责权边界, 确立“人事资产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制度,逐渐建立起依法管理为主,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政治工作为辅的文化管理体制,实现良法善治。

第五,创新资本手段,让资产管理机构发挥更大作用。

国有文化企业大多刚刚脱胎于事业体制,规模都比较小,实力都比较弱。2013年全国国有文化企业12159户,但资产总额仅22420亿元,营业总收入10715亿元,利润总额1081.2亿元,而美国仅迪斯尼营业收入就高达423亿美元,利润57亿美元。①

国有文化企业是我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传播权、在全球文化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企业。因此,必须积极鼓励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根据资产规模和营运需要,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通过资本纽带,推进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战略性重组,形成一批航母型、旗舰型文化企业,调控更多的社会资本,提高国有文化企业在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在全球文化发展中的竞争力,真正达到“四管”战略目标,成为中华文化崛起的脊梁。

〔参考文献〕

〔1〕〔2〕高书生.感悟文化改革发展〔m〕.中信出版社,2014.62,63.

〔3〕王家新.关于完善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考〔j〕.中国财政,2013,(23).

文化管理方向篇10

笔者通过对教育部公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学位授予及考研专业目录公布(第四版)》进行认真研究,同时对全国知名高校中的工商管理类学科进行研究①,结论如下:

1.比较规范。从整体上看,中国各大高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规模和办学层次,虽然存在着部分院校将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企业管理等不同类型的管理类学科都并入管理学院,但在工商管理方面,各位学者均能从工作实际出发,围绕着企业管理、公司治理、产业组织、企业的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展开,并且紧跟国际全球化、一体化潮流,具有国际视野。针对中国工商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针砭时弊,提出积极对策。

2.特色明显。由于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以及高等学校、高等研究机构的本身“dna”特点,不同地区的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各自特色。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工商管理研究方向紧密围绕企业管理的各方面职能展开,例如吕景胜教授的公司治理;宋华教授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徐家悦副教授的质量管理等。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研究方向则偏重企业战略,如成志明的战略管理;刘海建的战略管理、组织理论;刘春林的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等。各高等院校虽然在工商管理方向研究方面各有所长,但相互补充、完善,呈现出工商管理学丛林的学术之风。

3.形成“集群效应”。这里所说的集群超越了一般的产业范围,指对工商管理的研究相互融合、相互联接的共同体。例如山东大学工商管理学科集聚现象,山东大学的管理学院分为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三个系,工商管理以徐向艺、杨惠馨的战略管理和公司治理为代表;管理科学与工程以丁荣贵的项目管理、刘岗和吴爱华的生产运营管理为代表;信息管理以戚桂杰的信息系统、赵炳新的信息化管理为代表。三者虽然是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管理学研究,但彼此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在借鉴中相互提升。工商管理学可以提供整体框架,管理科学与工程则从系统、科学方法方面独树一帜,而信息管理学则从信息化角度整合企业资源要素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工商管理学研究方向建议

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理论和方法较宽泛的学科,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研究方向,由点及面,逐步展开。本文认为可以从工商管理专业本身、工商管理配置的资源要素、工商管理的职能以及工商管理理论的研究前沿等四个方面展开。

1.从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看,应更多着眼于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其中工商管理包括工商管理、商务策划管理、特许经营管理、商品学、连锁经营管理等。在从事工商管理方向的研究时,既要理清工商管理不同学科、专业层次的关系,又能从整体上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分类和组成有整体把握,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才会有的放矢,泾渭分明。

2.按照工商管理的资源要素来划分。纵观国内外学者对管理的研究,均离不开对管理的职能、目标和要素的阐述。管理过程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是指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中国知名学者周三多认为,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工商管理学从属于管理学类,故可从对组织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的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应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资源管理、市场与客户管理、政策及政府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

3.按照工商管理职能或业务功能来划分。从工商管理职能或业务功能来看,其研究方向应围绕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仓库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人力管理、信息管理等展开。另外,各个研究方向之间也有交叉和边缘的领域,诸如竞争战略、供应链管理、管理决策模型及应用等也应属于此种划分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