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论文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24 15:29:42
医学检验论文篇1
1.1实验预备阶段
按照课程要求开设的综合性实验有:肺部感染的实验诊断、肝脏疾病的实验诊断、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实验诊断、血液病的实验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等共6个,每个实验安排8学时。病案的准备是由教师结合医院检验科工作的特点,与临床相关科室联系,每个病案从医院收集6-8个有代表性、实用性、可学性的病例,根据病案结合大纲要求共同协商、反复讨论,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然后结合实验室现有设备,确定开设的实验项目,无能力开设的实验项目需要提供检查报告等资料。学生每6-8个为一组,民主选举出组长,组长协调本组全部的工作,每次实验均要在组内推选出不同的汇报人和评委,组织本组同学针对提前一周所给病案资料和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及参考书。此阶段既可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内容有较清晰的了解,又能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学习如何获取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分工协作。
1.2实验方案确定阶段
首先由每组的汇报人根据所准备的资料对病案每一个信息点进行分析讨论,如病人的年龄、姓别、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拟检测的实验指标、初步诊断等,内容涉及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内容。分析讨论后由各组汇报人对本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其他组的组员进行提问、交流,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病案分析思路,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各组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评分,评分的依据由参与态度、汇报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及其他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对本次实验课进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次课要进行的实验内容,课后学生进行下次相关实验方案的准备,包括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此阶段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使同学们对病案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并学习如何选择较佳的实验项目组合。
1.3实验进行阶段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与以前单科实验的不同处之一是实验中的操作老师事先并不讲解,全凭学生自己看试剂说明书或相关实验指导,而且组内每个同学所做的实验项目不同,实验结果组内共享。这既是对以前所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的挑战。指导教师在实验巡查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操作等此类问题或困难时,一般并不直接告诉他们具体方法,而是指导他们查阅有关参考书、试剂说明书等资料,帮助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启发思维,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1.4分析与讨论阶段
与传统的实验不同的是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结束后,实验结果组内共享。组内同学结合所做的实验结果及老师提供的检查报告,对所给的病案进一步讨论,共同分析和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所采取的措施,共同分析和讨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同时对所给病案给出最后的诊断结论。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实验失败的教训,使他们“做有所思”、“学有所获”,同时通过对病案资料的分析、讨论、检测指标的测定,培养和训练学生以病例为诊断中心的发散思维及综合判断能力。
1.5汇报阶段
经过充分的讨论后,各小组推选出自己的汇报人。汇报人对自己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诊断结论、实验结果、所得出的诊断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其他等方面。汇报结束后各小组同学对汇报情况进行提问,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简评,并根据参与态度、汇报人汇报时交流与表达、回答问题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等情况进行评分。老师做最后的评价,对讨论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布置下次实验课的任务。
1.6实验考核阶段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传统的实验考核多以学生实验报告为主,导致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对实验操作敷衍了事,并且难以评价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的考核方式贯穿整个实验进程中,每次实验课结束时进行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评价,最终本门课程结束后把各次评分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不单独设立考试。由于最终的成绩在平时体现,学生一直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期终考试时再突击复习。最终成绩评定时充分听取学生的自主评价,避免传统的教师主观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较为普遍的学生融会贯通能力差、难以将几个实验内容有机联系、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等共性问题,我们提出了以病案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实验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2.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会学习是当今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以讨论方式进行学习,上课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进行讨论甚至辩论中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弱点,提高了思考、分析、归纳、表达能力,增强了勇气、自信,并能培养自主参与意识,从而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且教学所选用的病案为现有的已发生的典型病例,具有真实、可靠、客观的特点,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求知欲,使其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查找资料、翻阅书籍,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这样经过多次实验后,就会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培养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工作能力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求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能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而且对结果要有合理的解释及进一步检查提出合理的建议。综合实验内容涉及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汇集了多门课程和交叉学科的知识。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设计综合实验,模拟临床真实案例进行相关实验,具有真实、生动、客观、针对性强等特点,将临床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保证了实验内容在综合性、实用性等方面的特点,培养了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缩小了理论与临床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提升了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2.3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
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具体的方案设计是一个独立运用多种专门知识的过程,方案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综合分析与团结协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分工合作解决众多富于挑战的难题和技术细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实验是架设在教学与临床之间的桥梁。
2.4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授人以鱼”,而主要是“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在病案分析讨论的整个环节中,学生自己分析病例、查找资料、相互讨论、确定实验项目、动手操作,结合已有的信息和操作结果,对病案作出判断的决策,避免了由老师代替学生归纳总结的弊端,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1有利于教学队伍的建设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不仅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所开设的实验项目涵盖本专业的所有研究方向,涉及多个学科内容,既是对教学大纲主线的展开,又要按照不同教学能力和医学检验研究进展方向进行必要的更新。因此,为了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疑问,必须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我们在全专业进行选拔,选择具备扎实的相关学科知识和良好临床工作能力,并熟悉各种实验操作原理的骨干教师进行培养,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确保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
3.2创新实验指导模式
医学检验论文篇2
1.1结果认定不强:在基层工作的临床医生对西医的定性、定量检验结果不太熟悉,且检验业务项目多,报告结果的临床意义情况多,对临床医生的综合分析要求多。因此,检验报告不如影像诊断的定位与定性结果那么易于接受。
1.2业务素质较低:检验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而检验技术人员是检验工作的核心。近几年来,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一些有经验有特长的技术人员流入其他科室,补充一些专业不对口,造成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而且部分人员不注意下功夫去认真钻研业务,技术上没有长进。以及长期以来技术人员培训少,信息不畅通等诸多因素,导致技术人员专业技术长期停留在低水平或传统的方法上,对现有的一些高新的技术方法难以接受,更不用说在业务上有新的突破和创新。
2基层检验工作的构想
针对上述状况,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要高度重视检验工作和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增强基层检验从业人员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检验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基层日常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2.1合理配置人员,解决人员资历过低问题: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必须经过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的正规培训,时间不少于2年。未参加过系统的理论学习的人员,一律不准从事检验工作。护士、医生改行的,必须参加正规培训,在临床检验相关科室进修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方可安排从事检验工作。
2.2紧贴基层实际,加大培训力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训工作,必须面向基层。由于基层目前医学检验人才的严重匮乏、业务开展受诸多因素限制。因此,我们必须在短期内筛选针对性的检验项目、以明确培训内容,需突出学员的能力培养。对检验项目的基本操作、基本技术都制订了完善的实训内容、实训实施计划、考核细则,做到按纲施训、严格考核。
2.3根据基层需求,加大装备建设。购置适应基层工作需要的医学检验仪器设备,使得装备条件有所改观,完全能够满足基层工作的需要。另外,急需移动式医学检验车、输血车,使医学检验仪器设备的固定、方仓化,以提高机动性和仪器稳定性,使处突医学检验工作迅速、有效开展。
医学检验论文篇3
根据医院提供或单位提供的继续医学教育的部门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院方医务科或科教科根据各专业统筹安排提供的如传染病防治、药物耐药性情况、检验报告解读等方面的学习。另一种是由各实验室进行定期内部培训。根据《上海市临床实验室管理基本要求和内容》5.4培训与评估条款中,要求临床实验室负责人应组织实验室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有相应的学习培训制度、计划和记录,并定期(每12个月至少1次)对学习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培训效果评估可以形式多样,如考卷形式、口头问答和实际操作等,但必须有记录。根据2013年底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对本市142家医疗机构的年终检查结果显示,因培训记录缺失、培训效果评价记录不清、没有培训制度和计划等问题导致扣分的共有29家,占检查总数的20.42%。根据培训内容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岗前轮转培训(分为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和新进设备操作前培训。在应届毕业生的岗前培训方面,2002年起在上海的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中对大专学历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开设检验技师的培养。该培养项目共3年时间,主要涉及内容为要求各检验技师在其科室的亚学科间进行轮转,通过轮转培训基本掌握各科室的操作技能。该项工作随着2010年新出台的《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而逐步淡化,但该政策中未涉及检验技师方面的培养和培训政策,补充政策尚无。根据对规范化培训的调研,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三级综合性医院考生参加轮转培训率为100.00%,三级专科医院为90.20%,二级医院为29.70%[3]。非应届毕业生岗前培训的目的是了解科室各亚专业情况,对于部分仪器的操作方法进行培训。新进设备操作前培训是指在科室新添设备时对操作该仪器的所有人员进行仪器操作培训,确保仪器操作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根据培训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室主任培训、各专业人员培训和上岗证培训。检验科室主任培训其培训对象多为新晋升的检验科主任,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管理、相关实验室管理要求的解读、各专业的管理重点等。根据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2012年的3月对新晋升检验科主任的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过科室主任培训的占室主任总数的27.23%。随着2012年后各地区室主任培训班的增多,这个统计数据应明显增多。各专业人员培训多指中级职称以上,需要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的人员的学习。上岗证培训在上海地区主要是基因扩增检验技术操作人员培训、生物安全培训项目和细胞形态学检测。基因扩增检验技术操作人员培训主要针对从事基因扩增检验技术操作人员中的新手,在开展检测该项目前进行的岗前培训。
二、医学检验专业继续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医学检验专业继续医学教育不够重视不够重视的原因来自3个方面,分别是卫生行政机构、医疗机构方和检验人员本身。卫生行政机构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2002年开展住院医师相关培训试点中,将检验技师的培训作为子项目推进,但作为该项目的参与人员,包括检验科的主任和技术人员对该项目的理解仅为在取得主管技师(中级职称)前的一个培训内容。2010年新出台的《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未涉及检验技师方面的培养和培训政策[3]。2013年后检验技师的技能考核陆续减少,原有对检验技师的培训规定是否执行没有定论,出现了政策的脱节问题,需要尽快出台行之有效的检验技师培训制度。医疗机构方对检验人员培训重视不够,觉得培训不出经济效益,不愿花钱;考虑检验人员少,外出培训耽误工作。因此,当下部分医院检验人员培训需要检验人员自己出资,而美国医学检验人员就业期间的继续教育费用多由所工作的实验室支付[4]。当然也正因为如此,部分基层医院的检验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差,检验结果不准确。同时对ⅱ类学分给予的方式方法和取得途径,部分医院解释不够清晰,检验人员获得途径较少,内容单一,多为内、外科专业的内容,专业不对口。检验人员本身也有部分认为,进行继续教育指不过是“赚学分”,迟到早退不在少数,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培训班多、质量良莠不齐近5年来,每年开设的部级检验专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均达到100项以上。2013年开设的部级检验专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达到251项,国家缺乏对这些继续教育项目统一的评价机制,每年继续教育内容和继续教育名单会以电子版方式上传到网上,但是该项目是否开设、原申报项目的讲课内容是否调整、原申报项目的天数是否按计划执行、原申报项目的内容是否如实履行都是待考核的内容。各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对这些项目缺乏良好的评审和监督机制。
3.技能操作少,实际应用不多检验技术是以操作为主,但继续教育中开展实验操作的内容不多。以2013年为例,以新技术挂名的检验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就有27个,其中大多以边缘学科和高新技术为多,在实际工作涉及较少。而具备实验操作的继续教育项目仅8项。实际技能操作无法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实验操作场地和设备的缺乏。
4.远程教育少,开设内容简单2013年开设的远程继续教育项目有33项。2006年开设的8项远程继续教育项目中,“poct相关技术培训”、“临床检验进展及质量控制”到2013年尚在开设,内容几乎没有调整。在课程设置下,愿意参加远程教育的人员选择面较少,学习流于形式。
三、进一步加强医学检验专业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对策
1.增强政策支持力度推出一定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如开展检验技师的执业能力考核,颁发执业证书,对一些新型项目开设上岗证等内容的要求,鼓励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虽然2012~2013年和谐医院的评价指标中有一条“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或学习交流;有职工继续教育条例;毕业后教育职工覆盖率100%,合格率100%”的要求,但这个仅涉及参与市文明单位评选的大医院。对于基层医院,政策上应提出要求,要求医院方在检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方面给予一定的经费和时间。
2.开设个性化课程检验专业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层次多,类型各不相同。同时对于一些问题较多的检验科人员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因材施教,提升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初级人员开设以操作和基本技能为主的继续教育项目;针对检验科主任开设如新晋科主任类型的培训项目;对于从事多年室主任的人员开设交流学习相关的培训项目,以开拓视野,增加交流;对于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应开设讨论交流形式的培训项目,共同探讨问题,更新知识。增加对检验专业的二类学分开设内容,面向基层医院,面向基本检测技术教育。总之,让不同对象均有学习内容,杜绝“买学分”的想法。
3.开放远程课程设置鼓励各种医学机构开设远程医学教育项目,通过不同课程设置,来提升远程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数量,进一步加强远程医学教育项目的评估工作,通过学员评估结果及时更新远程医学教育的内容,确保远程医学教育项目内容的新颖和时效性。同时远程教育的内容也应适当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实用操作的课程,例如一些仪器的基础操作培训内容,通过视频教育完成操作培训内容,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上机工作的参数选取,进而分析数据,汇报结果,达到培训的目标。
4.完善教育项目管理应建立更严格教育项目管理机制,教育方应对开设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进行自我评估,对于课程内容、学员满意度、课程有限性和课程执行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做到持续改进。对学员加强效果评估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检验学习效果,达标后方能领取学分。监督方应定期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课程进行随机抽查,给部分学员发放调查表,进行事后评估,确保项目执行方的执行力度,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医学检验论文篇4
目前整体上分子诊断学实验教学的开设情况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1)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教师根据课本讲义上的内容进行灌输式讲授,粉笔 黑板 口头讲授,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内容陈旧,在学生来看,是以背书为主,较难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2)实验室硬件条件相对不足。分子诊断学实验在所需的硬件设施上往往需要投入的经费较高,加之对授课教师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要求也较高等原因,使得实验教学的受重视程度不够,最终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3)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大。实验教学不仅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单纯地完成一些验证性实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专业技术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传统的分子诊断学实验主要是一些基本操作技术,以验证理论为目的,学生机械地按已有的操作步骤进行,缺少与其它学科的融会贯通,无法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科研思路。因此,为了后续学科的学习和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医学发展要求的高级检验医学人才奠定良好基础,使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运用趋于综合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科学思维素质,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关键环节。
2优化实验教学的多样化教学模
根据多年教学、科研和临床的经验,笔者认为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非常必要的。
2.1多媒体组合教学
医检专业本科教育开设分子诊断学时间不长,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期待改进的地方,其中实验教学软件这方面就比较欠缺,国内目前难以购置较好的整体优化的分子诊断学实验多媒体课件和影像教学片,创作整体优化的分子诊断学应用型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将提高分子诊断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并为暂时尚不具备条件的医学院校开设应用型分子诊断学实验提供较为理想的课件,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组合教学就是在教学工作中运用数码相机、摄像机、录像机、大屏幕投影仪以及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进行整体组合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和电视教学片等教学软件,在课堂上讲解实验理论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视频或动画等方式,为学生演示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器材的工作原理和规范正确的使用方法、实验室安全知识以及实验原理和步骤等,这样学生可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实验技能的理解。教师还能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外,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联合应用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向学生展示现代分子诊断学研究设备、新的研究技术以及受实验条件、学时和安全性的限制使得学生无法直接接触到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分子诊断学实验的最新研究手段,同时同学们还可以掌握规范正确的操作,又可在网络上模拟整个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而达到加深学生对分子诊断学实验的整体认识和掌握常用疾病针对性实验室检测的目的,实现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互,大家共同学习,学习的方式和环境发生了改变,知识的传播不再受时空的制约,并可实时进行。通过多媒体组合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2.2分组讨论
在实验前可设置与实验相关的临床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以及结束后,针对预设性问题、实际遇到的问题和异常的结果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讨论不仅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和结果的理解,还可加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2.3双语教学
根据实验相关内容,结合分子诊断的最新知识和学生外语水平实施双语教学,同时教师向学生讲授查阅文献的途径、技能和方法,并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的论文文献。双语教学有利于鞭策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运用专业英语水平的能力,指导学生查阅国际最新的文献资料,及时了解前沿科学技术发展情况,丰富课外科研知识。
2.4实验报告论文
采用论文的形式写实验报告,根据原理、操作步骤,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文献,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充分论述,借以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可为日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2.5完善实验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最基本的实验技术及不断加入的、随技术发展的、能与临床学科通汇贯通的先进性、临床型实验,以疾病为主线,以国家批准的临床常用的诊断试剂盒为材料。另外还可以将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到综合性实验中,用新颖、前沿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实验课的兴趣和主动性。经过这些综合性实验加强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强化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按教学规律和大纲要求安排实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整体优化选择临床应用型分子诊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关键技术为题材。拟为:(1)质粒dna的提取;(2)真核细胞dna和mrna的分离纯化;(3)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4)dn段的连接;(5)核酸的鉴定;(6)重组质粒在体外的表达;(7)表达产物的分离和纯化;(8)westernblot;(9)转化与转染;(1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1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丙肝病毒rna;(12)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13)cd4 cd8 绝对计数;(14)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15)dna指纹分析;(16)改良trap法检测端粒酶的活性。其中核酸的分离、纯化、酶切、连接、鉴定与表达是最基本的分子生物学的技能训练,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临床上用于绝对定量病患体内微生物核酸量的最常用的方法,流式细胞术属于临床常用的是一种在功能水平上对生物分子进行定量分析的检测手段,改良trap法检测端粒酶的活性是综合性实验,包括提取小鼠组织dna、匀浆、测蛋白含量、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
3结语
医学检验论文篇5
1.1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44例,均为我院收治各种难治宫内残留病患者。所有病例入院后均经过b超,血hcg,妇科检查确诊为宫内残留。其中剖宫产术后40-90d3例。引产术后20-67d至少清宫1次及以上者22例。各种流产后30-150d19例,曾行剖宫产术时间在40d-15a。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29.5岁,均有≥2次的人工流产史,其中≥5次者有10例。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症,无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使用禁忌症。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疾病分类及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经过各种辅助检查及抗炎等治疗后无藥物及手术禁忌,⑴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片(湖北人福药业公司)每片25mg,2次/d,2片/次,首次加倍连用2d,于每天早晚10点空腹服。服药前后2h禁食水,共服用3d。第3天晨8时给予米非司酮2片及米索前列醇0.6g均温水吞服,2-4h常规在无痛下行清宫术。⑵对照组:常规在无痛下行传统清宫术。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术中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术中宫颈松弛率100%(22/22),腹痛者0例,宫内残留率为0。对照组宫口松驰90%(20/22),腹痛0例,宫内残率为40.9%(9/22)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
2.2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比较,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为4.4±2.1d,出血量为45±15m,术后抗生素应用平均2天,子宫收缩药5天。子宫恢复正常7天;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为10.5±3.4d,血量70±15ml术后抗生素应用平均7天,子宫收缩药9天。子宫恢复正常平均15天。其中9例残留病人术后重复上述米非司酮及米素前列醇治疗后清宫干净。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宫内组织残留是产后、引产后或流产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治疗多以清宫术为主,然而有些患者虽经及时清宫,但残留物粘连严重,往往经一次清宫不能治愈,还有些患者未能及时行清宫术或其它医治,出现反复阴道流血,甚至大出血,危及生命,严重者可引起宫腔感染、残留物机化并与宫腔壁紧密粘连官腔粘连及继发不孕等并发症,导致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且近年来,采取的b超指示下或宫腔镜下清宫,虽能提高清除率,但却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自1992年底国产米非司酮获准上市以来,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高效抗孕激素药,其具有抗排卵、抗着床、扩张和软化宫颈作用。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比孕酮的亲和力高2-10倍,其作为清宫术术前用药,在体内与孕酮竞争抗体,使绒毛组织变性、妊娠蜕膜,内源性pg释放,致子宫收缩,引起蜕膜绒毛变性坏死,使之易与子宫壁分离,从而达到使其排出的目的。该药口服吸收迅速,1.5h血药浓度达峰值,维持12h开始下降,半衰期18h。其能降低宫内各种残留物的再次清宫率,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米索前列醇为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它能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和血管扩张,具有明显的软化宫颈及子宫收缩的作用,与米非司酮配伍联用,可显著增高或诱发妊娠子宫自发收缩的频率和幅度,已广泛应用于终止早孕,引产。
医学检验论文篇6
1.1基因扩增技术1983年美国cetus公司的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该技术利用dna高温变性和低温复性的原理,通过变性、复性和延伸3个温度变化,成功实现核酸片段的体外扩增。pcr技术以其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对标本的纯度要求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医学、农业、食品检验等领域。pcr技术分为两种:常规pcr技术和实时pcr技术。常规pcr技术,指仅对pcr扩增反应的终点产物进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无法对起始模板准确定量,也无法对扩增反应实时检测的一项核酸扩增技术,但该技术所需技术平台和仪器设备较低,花费成本相对也低,目前临床上主要运用该平台对定性项目进行检测,例如:缺失基因、突变基因、融合基因等的检测。实时pcr技术,又称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累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实时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在检验医学上主要应用于核酸定量、mrna表达水平分析等,可以分析和指导临床用药、监测药物疗效、判断病情进展。
1.2基因测序技术1977年maxam提出了化学修饰降解法模型,为核酸测序时代的到来拉开序幕。同年,sanger等发明了dna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可以检测物种或细胞的核酸序列,再与基因库进行比对,从而知道被检测物种或细胞的特性。sanger法作为最经典的测序方法,读取序列长,能够较好地处理重复序列和多聚体,仍为目前常用的测序方法,广泛应用于基因组dna、cdna等多重复序列的检测。该技术不足之处:灵敏度较低,通量较低。1998年ronaghi发明了焦磷酸测序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引物延伸时所释放的焦磷酸基团激发荧光,通过峰值高低判断与其匹配的碱基数量。比起sanger法,提高了灵敏度,在snp位点检测、等位基因突变测定等广泛运用。近几年,发明了高通量测序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一次革命性的创新。该技术通过dn段化构建dna文库、文库与载体交联进行扩增、在载体面上进行边合成边测序反应,完成对海量数据的高通量测序。该技术测序速度快、准确度高,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测序检测,主要应用于全基因组序列、内含子序列、外显子序列等的分析和研究。
2分子诊断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分子诊断就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通过检测特定基因存在、转录及表达异常,对人体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分子诊断学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使越来越多的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得到阐明,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最为直接、最为准确的依据。目前分子诊断学技术在感染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2.1分子诊断学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的应用感染性疾病是指外源病原体入侵机体后,生物体无法排除该病原体而产生一系列不适的反应。一般通过病原体培养或血清学方法进行病因查找。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是目前检验医学实验室检测免疫学指标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检测和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等优点,但是一些影响因素不容小觑,临床待检标本常受溶血、黄疸、脂浊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判断错误。血清学也只能确定机体是否接触病原体,不判断是否是现行感染。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具有敏感性高、耗时少、效率高等优点。例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肝病毒dna的载量,与传统的酶联免疫法相比,既可以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以监测药物疗效、预后与复发。分子诊断学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的应用,可弥补血清学检测技术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查不能培养或生长缓慢的病原微生物;(2)通过病原微生物的定量检查监测病情;(3)微生物耐药性的检查;(4)细菌分型及流行病学调查。
2.2分子诊断学技术在遗传性疾病中的应用遗传性疾病是指遗传因素占主要发病原因的某些疾病,几乎都存在一定的基因缺失或突变。分子诊断学技术是指通过分析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对人体健康状态和疾病作出或辅助诊断的方法。分子诊断学技术已经能够诊断已知致病基因的遗传性疾病,对一些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病也有良好的诊断意义,也能利用遗传标志来诊断一些病因未明的疾病。例如,镰状细胞贫血:β-珠蛋白基因中第6位密码子的序列由原来的gag改变为gtg,编码的血红蛋白为镰状细胞血红蛋白。通过pcr技术可以将包含突变位点的β-珠蛋白基因片段扩增,根据产物分析的结果可以对该遗传性疾病进行诊断。基于基因芯片技术,对基因snp进行分型,检测遗传性耳聋基因,发现50%的儿童期耳聋与遗传因素有关。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withsequencespecificprimer,pcr-ssp)技术对白介素18基因启动子区-607c/a、-137g/c基因型多态性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区-607c/a、-137g/c多态性与江西人群哮喘未见相关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可以准确预测胎儿发生某些遗传性疾病的风险,从而达到降低畸形儿出生率的目的,例如: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爱德华综合征)等。
3现状和挑战
分子诊断以pcr为基础,自从发明以来,广泛地应用于疾病诊断、疗效检测和预后判断,有力推动了检验医学的发展,开辟了检验医学的新领域,给检验医学带来机遇与挑战。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分子诊断已经成为了医疗诊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发挥重要的作用。国内的分子诊断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虽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始终落后临床的发展,难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分子诊断项目开展较少,重视程度不够,应用缓慢。以下从两方面分析我国分子诊断学技术应用于检验医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分子诊断检测平台现在检验医学的发展方向是自动化和一体化,分子诊断学技术努力实现检测仪器、试剂和校准品的一体化,从而避免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差异。我国的分子诊断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平台,还处在起步阶段,实现自动化尚需时日。目前我国在核酸提取、扩增反应系统准备、扩增前加样、上机、产物和结果分析等方面仍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欧美国家基本上采用自动化核酸提取系统,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生物暴露时间,还避免操作人员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目前我国应用于检验医学的主流分子诊断学技术是实时荧光pcr技术,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核酸的检测,而欧美发达国家,检测平台较为多样,主流技术为测序,分子诊断涵盖了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等领域。
3.2技术人员的水平与能力分子诊断检验项目质量控制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各个层面,因此对技术人员、仪器、标本、环境要求更加严格。目前我国对分子诊断学技术人员的培训尚不到位,技术人员在实验操作、结果报告、临床咨询方面尚有很多不足之处。随着人们对人类基因组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生命、疾病、衰老、死亡的认识更深。分子诊断涉及个体的基因差异,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能够提出专业的意见,指导预防疾病、降低患病风险,以及实现个性化治疗等,这就对从事分子诊断学技术的工作人员的水平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4前景和展望
医学检验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浅谈水肿病的“肺肾同治”
谈到水肿病的治疗,现代临床医学主要关注的是肾病,并主要针对肾病排泄功能而进行利尿。祖国医学则认为水肿及水液停聚等病证,在针对肾脏、利尿治疗的同时,还应结合肺脏的调理与治疗,即进行“肺肾同治”。
一、祖国医学的认识
(一)中医关于肺“通调水道”的理论
中医理论认为,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需多脏腑综合调节,主要通过肺、脾、肾三脏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其中肺的宣发、肃降运动对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调节作用,被称为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肺脏实为水液代谢过程的“中转站”,人体的水液来源于脾,通过脾将津液上输于肺,肺具有通调水道的作用,宣发将水液向上、向外输布;肃降将水液向内、向下输布。如《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医学检验论文,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肺的宣发、肃降一方面保持水道的通畅,另一方面调节水液的代谢。
如若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产生各种病理改变。肺失宣散,则水液不能透达皮毛或腠理闭塞,出现无汗甚至皮肤水肿等证侯免费论文下载。肺失清肃,水液不行、停聚,会出现水肿,如《医门法律·水肿》所说:“经又以肾本肺标,相输俱受为言,然则水病,以肺、脾、肾为三纲矣。”肺失清肃又能聚而生痰,或留于肺、或停留在身体其他部分,出现多种痰饮之证。如《济生方·痰饮论治》中说:“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调摄失宣,气道闭塞,水饮停膈。”同时肺的清肃功能失调,痰湿等阻滞,肺和呼吸道不能保持清洁、通畅也会影响疏通水道的作用。
(二)临床具体治疗
中医药在临床“肺肾同治”表现在,常常应用肺以利水的方法治疗水肿、水液停聚等病证医学检验论文,并将这种方法称为“提壶揭盖”法。
1.水肿
水肿的发生是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如《素问·水热穴论》所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传为跗肿”,“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水肿患者根据其病理属性分为阳水和阴水,其阳水之风水证的表实证和溢饮基本相同。水肿的治疗原则是发汗、利尿、泻下逐水,在临床中我们遵循原则治疗,同时配以宣肺、降肺的药物辅助治疗。如阳水的风水相搏证,患者可出现咳喘等证侯,常用麻黄、杏仁等药物疏风宣肺;湿毒侵淫证,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和五味消毒饮共同宣肺利水、清热解毒,也常配合杏仁、桑白皮等宣肺利水;如阴水中的瘀水互结证,患者出现肺气上逆等证侯时常用葶苈子、泽兰等泻肺逐瘀。
2.痰饮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聚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在临床溢饮可常见当汗出不汗出,出现肢体浮肿等临床特征;支饮咳逆喘息、不能平卧,出现肢体沉重等证侯。痰饮以温化为治疗原则,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所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在临床治疗中遵循这一原则,同时宣肺降肺等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在痰饮病的治疗过程中常用葶苈子、桑白皮等泻肺气之雍闭而通调水道。葶苈子其力较峻,重在泻肺中之水气、痰涎,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桑白皮药性较缓,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两者常相须为用医学检验论文,同时还常配伍苏子、杏仁等共同泻肺逐饮,平喘利水消肿。
二、现代医学研究
(一)水肿其形成过程
1.链球菌感染
肾小球肾炎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链球菌所引起,风湿性炎症累及肾脏,引起肾小球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出现水肿等症状。风心病患者同样是由于链球菌感染,心脏瓣膜发生病变,导致肺部循环阻力增加,最终出现水肿的症状。
2.肺组织结构、功能异常
多种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尘肺等疾病,反复发作导致肺功能和结构不可逆的改变,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重构,产生肺动脉高压,肺脏的循环阻力增加,到达晚期会出现水肿等症状。如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压力增加,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其失代偿期会出现右心衰竭,虽为肺脏疾病引发心功能失常,但由于肺的循环阻力增加,同样导致下肢水肿等症状。同时多种心脏疾病同样可以导致肺部循环阻力增加,从而引发起喘息和水肿等症状免费论文下载。
(二)临床治疗过程观察
在现代临床医学治疗观察过程中,我们也常常发现,由于肺循环阻力增加(如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及心源性哮喘等)引起水肿的患者。患者出现水肿、咳喘等症状。这种水肿情况在临床中常应用氨茶碱配合治疗,氨茶碱通常用于解除气管痉挛、平喘。而我们发现多数患者在喘息症状缓解后,水肿症状也明显减轻。同时,由肺部感染日久引发肺循环阻力增加而出现的水肿,针对其感染进行一段时间治疗,患者肺部感染吸收或消失后医学检验论文,水肿症状也明显减轻。风心病治疗上关键在于预防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病,治疗肺部等呼吸道感染也可减轻全心衰的水肿症状。肾炎的治疗过程中,同样发现呼吸系统炎症控制后,水肿等其他症状相继逐渐减轻。
观察发现,在其肺部等呼吸道系统疾病治疗痊愈后,水肿症状也逐渐减轻,这正是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的“提壶揭盖”治疗原则的具体体现,同时充分说明水肿病应“肺肾同治”。但由于只是临床观察总结,并无大样本临床研究支撑,故水肿病“肺肾同治”这一治疗原则应该被广泛重视,制定研究方法,并吸纳足够样本,多角度研究,最终得到统一结论,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医学检验论文篇8
医学院校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课程繁多,时间较紧,本科阶段医学生不仅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和医学基础课程以及医学临床课程,其中还有至少一年半的时间在医院进行见习和实习。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学校更为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科研和创新则推迟到研究生阶段,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对本科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规划的薄弱。随着现代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院校也开始重视本科阶段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他们在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和对已知领域的怀疑态度,学会独立思考,善于辨别真伪,能够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方可适应急剧变革的信息社会;培养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涉猎学科前沿,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进而促使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2教学为基础
学生必须在学好本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进行实践和创新。教学过程是对知识的再现过程,而科学研究则是新知识的产生过程。也就是说,科研以教学为其基础,教学以应用和科研为其目标。在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不应忽视教学,应结合教学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研究或实践操作。医学检验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在我校课程设置中实验课时占了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验证性实验是主要内容,学生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教条式的按部就班的完成操作,对于试验中会碰到的问题老师都会在试验前或是实验进行中加以提醒,并说明凯时k66会员登录的解决方案及解决要点,实验所用的材料和仪器也是由老师提前准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为满足教学需要,注重教学的基础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学校加强教学设备建设,不断更新教学条件和设施,实验室建设也加大投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例如:据不同教学内容需要,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室开设设计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从而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
3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在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指标和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选题来完成培养的目标,早期注重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题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争出创新成果。具体过程包括选题、面试、开题、立项、中期检查、分配导师、开展实验、结题等几部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适当引导的原则,从文献的查找,实验方案的设计,到问题的处理,结论的分析,要求学生自己大量查阅文献,复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这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积极思考是基础,注重细节是关键,从而增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4结语
医学检验论文篇9
论文关键词:2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不良反应。通过adr监测、分析,将报告反馈临床,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并对药物上市再评价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集的23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238例患者adr资料来源于医临床医师、护士、药师呈报院内的报告。男性患者134例,女性患者104例;年龄3~88岁。其中静脉滴注给药218例,口服给药11例,肌内注射给药5例,药物外4例。按患者一般情况,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的器官/系统、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 果
2.1 238例患者治愈60例(25.2%),好转178例(74.8%)。0~30岁43例(18.07%), 31~6o岁115例(48.32%),61岁及以上80例(33.61%)。
2.2本组中单一用药发生adr183例(76.9%),两种或两种以上用药55例(23.1%)怎么写论文。用抗感染药患者adr占152例(63.9%),其中青霉素类42例(27.6%),头孢菌素类35例(23%),喹诺酮类32例(21.1%);其次是中成药制剂32例(13.4%)。见表1。
表1 adr的药品种类构成比
药物分类 例数 构成比(%)
抗感染药 152 63.9
中成药 32 13.4
神经系统用药 7 2.9
抗肿瘤用药 5 2.1
血液系统用药 4 1.7
免疫制剂 3 1.3
消化系统用药 7 2.9
营养药 5 2.1
糖尿病用药 8 3.4
泌尿系统用药 7 2.9
循环系统用药 6 2.5
医学检验论文篇10
论文关键词:以普济消毒饮为主治疗腮腺炎30例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 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除腮腺炎外,病者可出现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为腮腺炎病毒侵犯不同器官所引致。可伴随腮腺炎先后出现,一般认为是并发症。本病属中医之“大头温”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外感温热毒邪是本病的致病主因,在春季风温过暖或冬季应寒反暖的气温条件下,温热毒邪容易滋生传播。如人体正气不足则易感邪发病。其病机变化以邪犯卫气,热毒充斥肺胃为主,初起邪毒尚轻,犯于卫分,故首先见到卫表症候。继则热毒渐炽,由卫及气,潘灼肺卫,则出现肺卫热盛证。邪毒攻串于头面,博结于咽喉,则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糜烂破溃等。因此,选择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的普济消毒饮为主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医学检验论文,为2004年3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2岁,年龄最大65岁,平均年龄19.5岁;汉族26例,哈萨克族2例,维吾尔族2例;病程最短者3天,病程最长者10天,平均6天。住院治疗时间最短2天,最长15天,平均7.6天。合并睾丸炎5例,脑炎3例。
二、治疗方法
普济消毒饮《东恒十书》中方,其方剂组成:黄芩10克、黄连10克、玄参13克、连翘10克、板蓝根30克、马勃6克、牛蒡子6克、薄荷6克、僵蚕10克、桔梗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生甘草5克。儿童用量酌减。加减:如初起邪偏着在卫表,可加荆芥、防风。若里热已盛,具有腑实便秘者,可加生大黄等。一日一剂,水煎二遍,混合后,分二次口服。
大黄20克,研极细末,仙人掌去皮捣烂,加适量白酒,将上述二药混合均匀,外敷患处,干则易之。
一般用药七天为一疗程。
三、并发症的处理
合并睾丸炎者,可短期加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注射液,卧床消息,局部冷敷或热敷,提高睾丸以减少不适,根据情况可使用止痛剂和退烧药;合并脑膜炎者,除短期加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注射液外,还可根据情况,加用甘露醇利尿脱水。
四、饮食宜忌
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剌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
五、预防隔离措施
一旦发现腮腺炎,患者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一旦小儿得了腮腺炎,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对可疑患儿有接触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同时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一般连续3-5天。
六、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腮腺肿大消退,并发症消失;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腮腺肿大明显缩小,并发症减轻消失;
好转:临床症状消失,腮腺肿大缩小不明显,并发症减轻或消失;
无效:临床症状、腮腺肿大以及并发症无好转。
七、治疗结果
治愈:25例,显效:4例,好转:1例。其中显效的4例中,1例合并有睾丸炎,且发病时间只有3天,住院治疗时间为3天,维吾尔族,年龄为23岁。另3例发病时间分别为4天、7天、7天,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7天、5天、12天,年龄分别为17岁、15岁、15岁,均为汉族。
八、体会
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凡温将发,更感时毒,乃天行之疠气,感其气而发者,故名大头风。状如伤寒,故名大头伤寒。病多互相传染医学检验论文,长幼相似,故通称大头温。多发于冬春两季,间有暑风挟湿热气蒸,亦多发此病。明确指出了“大头温”的发病季节、传染性以及“状如伤寒”的临床表现。
吴鞠通《温病条辨》:温毒咽喉肿痛,耳前耳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甚则耳聋,俗名大头温,虾蟆温者,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主之。初起一、二日再去芩连,三、四日加之佳。详细论述了“大头温”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随症加减。
普济消毒饮是《东恒十书》中之方,吴鞠通《温病条辨》用来治疗大头温、虾蟆温的处方,方中以牛蒡子、薄荷、僵蚕、柴胡辛凉宣透,以解卫表之邪热。黄连、黄芩苦寒直折而清气分之火热。升麻、连翘、板蓝根、马勃、甘草、桔梗清热利咽,解毒消肿。玄参咸寒生津以治火邪。诸药合用,共凑疏风清热,内外分消之效。临床运用时可根据具体症情做适当加减,如初起邪偏着在卫表,可加荆芥、防风之辛散,以增强透表疏邪的力量。若里热已盛,具有腑实便秘者,可加生大黄等通腑泄热之品,使热毒有下泄之机。大黄、仙人掌苦寒清热,降火解毒,白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且仙人掌粘性较大,可作为附型剂,合用则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从其方功效看,结合腮腺炎之临床诸症是符和辨证用药原则的,结合患者具体的性质、症状加减用药实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 上一篇:医学信息论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医学学科融入动物伦理教育的探究 2023-05-04 08:56:31
医学功能学科融入动物伦理教育 2023-03-30 16:33:42
医学微生物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探索 2023-03-24 11:55:36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应用 2023-03-24 11:47:18
医学生参与医院志愿服务工作实践 2023-03-24 11:33:19
法治观念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意义 2023-01-16 0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