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内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14 04:57:40
区域内范文篇1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现在业主买房不单是看价格、看环境、看质量,同时也看物业管理。先进的物业管理不仅为业主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和保障,也是物业能否保值、升值维护业主根本利益的关键所在,然而在物业区域内,设施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又是物业管理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人们对物业的工程维修工作常常有这么一个误区,认为工程维修只要出现问题就去维修。这是片面的,物业工程维修人员的工作不仅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实际工作中更需要工程人员有综合管理能力,既要会日常维修,更要精通工程设施设备的管理,同时具有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沟通表达能力。我们不仅仅要在出现问题时维修,更重要的是对设施设备进行有效维护与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计划,并遵照计划去实施开展工作。作为一名物业工程人员不是等出现了问题再去做亡羊补牢的事,还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意识。凡事预则立,无预则废。主动的做好设备设施维保工作,既能节省设备维修成本,增加其使用寿命,使设施设备处于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我们管理项目工程部每年12月份开始就制定第二年详细的全年维保计划,小到一个灯头、一个阀门都有详细检查及维保计划,然后按照计划不折不扣实施维保,渐渐地养成了一种好的工作习惯,并从习惯到自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是按以下几点操作的:1、制定详细的工程维保管理计划有了计划,工作才有目标,我们首先把区域内所有设备、设施都列入维保计划之中,需要维保的分一类需要检查的分一类,设备按月份维保,比如一月份维保配电房,二月份维保消防泵房,依次类推,维保的设备必须全年覆盖。针对运行频率较高的设备比如生活泵房、配电房等24小时都运行的设备,我们列入季度保养。一年做四次维保。一般运行较低的设备比如潜水排污泵、假山、桥廊泵等一年维保一次,每月检查一次。设施类我们小区重点的是排水部分和游乐设施。排水部分如果不畅通直接影响到业主的正常生活,游乐设施检查不到位直接给业主带来安全隐患。所以我们把排水部分定为每季度一次,游乐设施每月检查四次。针对其他设施(公共照明、电控单元门等)每月检查一次。我们在制定维保计划时会根据小区的设备设施具休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计划,重点的设施我们增加维保的频率和检查次数,具体编制的有年维保计划、计划实施方案、设施设备检查记录等等,同时我们在维保设备设施的时候,必须定好维保月份和检查时间,比如电动伸缩门我们制定每年的七月份做维保,每月20日检查一次。公共照明每月检查4次(8、16、24、30日各检查一次)。)2、按照编制的年度计划严格实施维保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检查其落实情况。根据我们制定的工作计划,工程部有条不紊的对小区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在工作中我们把所有的计划表全部挂在我们的工作室墙上,以便及时提醒我们去完成工作计划,我们的计划定的也比较详细,落实到每季,每月、甚至每天,并根据各类设备的技术参数制定一个实施方案。比如小区使用频率较高的电动伸缩门在保养项目上我们制定了5点1、各节点、机械部位做润滑2、手动运行和物探头灵敏性检查3、各固定件和接线处螺丝紧固4、机头银屏显示、照明和前驱动检查5、轨道清洁再比如生活泵房我们制定了8点①变频控制柜内一、二次线路螺丝紧固②小故障排除(信号灯、按钮、继电器异响等)③电压和电机电流检测④双电源切换箱和水箱浮球阀可靠性检查⑤管道、阀门接头处螺丝紧固和油漆修补⑥出水口和吸水口止回阀检查和阀芯除垢⑦柜内和墙地面卫生⑧水箱清洗(每年二次,定于3月、9月份)并制定了具体的清洗要求。在实际的设施设备维护工作中,管理处工程主管每周进行三次以上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管理处经理每周至少一次进行检查,由于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层层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使我们的设施设备维保工作能有效的扎扎实实开展下去。3、完善维保检查后的记录我们在维保和检查设备、设施结束后,必须详细记录在设备、设施维保记录表中。在工作中,常常有的工程维修人员对维保工作记录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实际上工程的维保后的记录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部份,它为给我们的工作留下痕迹,规范我们工程维保与管理工作,同时区域内的的设施设备出现问题和故障时,也能提供可靠的依据。例如:按照ag尊龙app的服务标准,单元排污设备半年做一次维保,但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为了使我们的工作做的更细致,我制定的是每季度一次维保清理,工作完毕后进行详细的记录(时间、具体雨、污水口的编号,地点,清理污水井内异物的情况、清理人等)如果因业主使用不当,造成管道堵塞,甚至污水漫溢给业主造成的财产损失,我们拿出定期清理的记录依据,也可规避物业公司的法律责任。根据以上几点去对区域内的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我们的工作就有了一定的条理性,并逐渐地养成一个好的工作习惯,习惯成自然。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按制定的计划去做,但是也不能教条,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遇到特殊的情况,特殊季节也可能增加维保和检查的次数,同时在按照计划正常维保中,会发现制定的计划有些方面还不够完善,我们会及时记录下来,及时补充和调整,通过日常工作经验的积累,细致、完善我们的工程设施设备维护工作。
区域内范文篇2
一般而言,电子商务(ec,electroniccommerce)最常的解释是“藉由电脑网路将购买与销售、产品与服务等商业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而调整交易的基础和型态”,但是电子商务并不是只有在网络放上企业的网页而已,他是代表商业和企业的另种形态。电子商务主要是建构在电子交易系统上,即是将传统的金流和物流数位化,并且发展“资讯流”,这正是电子商务的精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表明,自1997年开始,我国因特网用户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到2000年6月,国内共有因特网用户1000万,顶级域名.cn下注册的域名有近6万个之多。因特网的迅速扩展为我国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01年开始,我国五大银行在各大中城市联网,消费者可跨行结算。同时增值税发票已在五大省市联网核查。这些已构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
二、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1.目前依然缺乏电子合同法、网上知识产权保护、隐私保护法、网上信息管制等多个法律法规,国家发展电子商务还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有力的技术经济政策。2.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电子商务标准、规范严重滞后,急需加强。3.计算机应用水平低,上网企业与上网家庭数量还较少,信息技术在企业与家庭中应用不够普及。4.电子商务的发展所需要的市场经济环境、运行环境尚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网络带宽、反应速度尚不满足要求,电子支付手段尚不完备,物流配送体系尚不配套。5.我国信息产业国产化产品技术水平与市场占有率低,重大电子商务应用工程、应用系统所用的软硬件产品主要依靠国外公司,系统集成、信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中国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方向
参与电子商务的主要角色是企业(business)和消费者(customer),因此在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网上交易构成了btob(b2b即businesstobusiness企业到企业)、btoc(b2c即businesstocustomer企业到用户)两种最典型的商务模式。发展较快的是b2c,因为这种形式可以迅速吸引一批注册用户,这对以注意力经济为盈利来源的网站来说,是可以最快吸引风险投资者目光的办法。
1.b2c的困境。b2c电子商务向何处去?东方市场研究有限公司it专项研究小组进行了潜在家庭上网用户的专项调查研究,并与现有网民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以下特点:(1)internet网民将更趋年轻化;(2)新internet网民学历逐步趋低;(3)家庭收入的高低不构成影响上网的主要因素;(4)潜在家庭上网用户其实对网络并不陌生。网上购物商品应尽量满足平民消费者的以下要求:家庭日用品逐渐增多;家庭易耗但无须仔细挑选的商品增多;标准商品逐渐增多;网络营销中间环节应减少;商品价格水平应降低。当前,网上购物已被消费者提上了议事日程。从调查结果看,中国网上购物还有如下几大难题需要解决:网站设计方面:交易流程不够清晰,对于初次购物的网民是很大的限制因素;商品介绍未能详尽细致,有些缺少图片或者提供的图片无法直观了解商品特性;网站的连接速度太慢,需要对硬件设备升级和扩容等等。综上所述,中国发展b2c模式的电子商务前景并不乐观。
2.b2b的发展。现在宽带互联网和b2b的热潮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两者都堪称革命。2000年,美国b2b有了很大的发展,1月份,用ariba平台实现的交易只有2亿美金左右,但到年底,已高达100亿美金,10个月内增长50倍!2001年,这股热潮会在全球蔓延开来。ariba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穆勒指出:中国有可能会成为b2b最重要的一个基地,我们一定要在这里成功。而唯一成功的机会是向中国的it基础设施投资,让中国的企业成为这个合资企业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合作伙伴。毫无疑问,b2b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方向或革命,但这场革命能否在中国成功呢?专业人员指出:b2b的前提是企业内部的基础,各企业信息化运作对web的考虑也不够,这些都是限制国内b2b市场迅速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尚在探索之中。
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十五期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水平将上一个新台阶。
1.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有重大进展。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有重大进展,政府网上办公将进一步普及,政府信息资源进一步共享,为广大企业人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政府工作透明度及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2005年12个金字系列重点应用工程基本完成,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普及率、覆盖率将达30-40%,2010年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普及率、覆盖率将达70-80%。
2.各类电子商务(b2b,b2g,b2c,g2c,c2c)在国民经济主要部门,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证券业及信息服务业将全面发展,网络营销为重点的电子商务将基本普及,网上支付随环境条件改善,而逐步发展。
区域内范文篇3
我国已于2001年宣布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毋庸讳言,许多地区还仅仅处于低水平的“普九”阶段,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还比较大,即便是在北京、上海、天津这样的现代化大城市,学校之间的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当前的目标是在基本完成“普九”任务的基础上,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则是缩小学校间的差距,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鉴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能统一要求,平均发展,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在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再实现城乡间的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更大范围内乃至全国的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实施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把均衡发展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战略,以此指导基础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下大力气改造薄弱学校,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升学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缩小校际间的差距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中小学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一大批薄弱学校。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教育系统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及同一地区校际间资源的差距,致使强校更强,弱校更弱。中小学薄弱学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中小学“择校热”、“多收费”、“乱收费”现象的产生。这种现象在全国不同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严重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因此,改造薄弱学校是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首要工作。
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包括目标和任务、主要措施、工作进度等,使改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对于一时难以改变面貌的薄弱学校,可通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或采取挂钩承办、合并、撤销、办特色学校等多种形式对其进行改造。二是要建立薄弱学校投入保障机制,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确保对薄弱学校的投入落到实处。三是要给薄弱学校倾斜政策,加大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为学校选派事业心强、有管理经验和开拓精神的校长;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骨干教师和优秀高师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允许超编调入骨干教师,并在职称评定时优先晋升,允许返聘优秀离退体教师。四是要挖掘学校自身潜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要把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任务完全寄托在外部力量作用上。要抓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真正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骨干队伍。五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科研部门、教育督导部门要对薄弱学校进行联合专项督导,帮助和指导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使薄弱学校在“硬件”条件得到改善的基础上,“软件”水平有质的飞跃。同时,要重视总结和推广薄弱学校转变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和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经验,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增强其社会信誉。
二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规范化发展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不是要降低整体水平,简单地寻求发展程度的整齐划一,而是在提升整体水平基础上的均衡发展。因此,我们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重点关注薄弱学校,使其尽快缩小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又要重视中小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即是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制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有关标准,可以使每所中小学校的教育在发展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可以约束政府部门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使每所中小学校都能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从而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已把标准化学校建设作为高质量“普九”的重要工程,做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任务。例如,深圳市政府在第三次“全教会”后,把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制定并实施了《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标准》,市、区两级共同筹措两亿资金,分3年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2002年初,深圳市新建中小学15所,一律按照现代化建设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郊率管理。如今,在深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再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每一所学校都受到重视,每一个孩子都接受着相对公平的义务教育。
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标准是受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制约的,随着经济、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其建设标准也要相应地提高。为了适应高质量、高水平“普九”任务的要求,需要制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新标准。在新一轮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上,既要注重学校硬件水平的提高,又要注重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等软件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标志着现代化教育的信息技术,更不能忽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实施中小学教育标准化工程在完成的时间上,要有灵活性,发达地区要短一些,欠发达地区可以稍晚一些,但要有明确的时间要求。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用信息技术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现代教育手段。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还打破了传统学校的界限,大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此,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最大的社会效益,从而为实现区域内、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广阔平台。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发展也不平衡。因此,要想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要加强宣传和政策规范,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认识。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对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教育行政领导、学校校长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因此,我们在实现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各级领导的观念转变工作。一方面通过宣传和学习来提高他们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让他们掌握教育信息技术,使之成为内行。其次,要健全组织体系与法规建设。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应有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至少要明确一位副职分工负责此项工作,
要把教育信息化列入教育事业和学校发展规划,切实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要逐步制定必要的法规政策,使各校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
二要加大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投入,保证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顺利实施。在信息技术硬件投入上,不能因为没有充足的资金就拖延或凑合信息技术硬件建设,要想尽各种办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重点投入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教育经费永远是不够用的,没有哪一个地区的教育经费多得用不完。有鉴于此,不能等待,要创造条件,把钱花在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有价值的地方——信息技术教育上。同时,我们应加强校园网建设,在建网、建队伍等方面予以全面规划,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力争校校联网,使教育信息流动起来,促进师生在网上交流,以激活各地区各级学校的信息教育。
三要努力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灵魂。因此,我们必须下大气力,组织由软件专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教育技术专家构成的队伍,注重教学软件与课程相配套,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研制出高质、高效且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供广大教师使用。学科教师也可以利用简便的软件开发工具,针对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自行开发短小精悍的cai课件。同时,各地区应积极组织实施各学校校园网的连接工作,推广虚拟上网及视频点播技术,由“信息资源中心”将网上有关信息集中“过滤”下载到校园网的服务器上,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让不同学校的师生都可以享受到网上学习的便利。
四要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对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同时,各级各类师范院校要切实加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建设,凡具备条件的师范院校,都要积极开办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师范院校信息技术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在校生到中小学任教,尤其是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另外,要大力提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工作,使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教育能力。
五要逐步建构完善的信息教育评价体系。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装备数量、质量、使用及信息技术开设的教育课程等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以避免一些学校只把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当做摆设,不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或随意减少课时,不注重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学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和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为原则,以考核技能为主,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与处理信息、创新信息这三大能力出发,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与流动的优化机制
教师队伍素质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校际间发展不均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师资水平之间存在差距。要想尽快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着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优化人才培养与流动的机制。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引进、调配、培训、职称待遇等方面制订倾斜政策,以尽快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在师资引进方面,应优先满足薄弱学校的需求;在教师调配上,应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倡导模范校长、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轮流到薄弱学校任教,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和经验交流,带动薄弱学校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还可以通过区域内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结对子的方式,选派具有带教能力的优秀教师到普通中学定期任教,并将此做为重点学校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师资培训上,教育行政部门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薄弱学校的师资培训,为他们提供出去学习、进修的机会;在职称评定上,为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同样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支教教师的职称晋级;在福利待遇上,要有政策上的保障,如教师流动期间,其行政关系、工资关系等保留在原单位,工资、资金、福利、医疗等待遇不变,有条件的地区,还应适当增加支教教师的工资。同时,要加快教师“校本”培养、培训模式的构建,落实“以师范院校为基地,教学、科研、培养、培训四位一体”的新师资“校本”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立足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融学习、探索、教学于一体”的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确保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深化升学制度改革,实现生源质量均衡化
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包括学校硬件建设的均衡发展,也包括学校软件建设的均衡发展。其中,生源质量则是学校软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智力和各方面条件都好的学生集中在好学校一起学习,落后的学生集中在薄弱学校一起学习,那么,对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而言,他们所受到的环境影响显然是不同的,这样就无法体现义务教育所主张的公正、公平原则。因此,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深化学校升学制度改革,使学校生源质量大体相当。这就要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下大决心,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坚决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就近入学政策,彻底取缔重点校、重点班、校中校、共建班,加大重点高中分配给各普通中学升学指标的比例,坚决不收“择校生、条子生、高价生”。这样,择校问题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虽然,在现阶段校际差距比较大的情况下,这样做对一些学生也不公平,但从长远来看,尽快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样短暂的阵痛是必须要经历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推进学制改革,实行完全中学初中、高中脱钩,建设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完整性,从而为实现学校间生源质量均衡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区域内范文篇4
一、物业管理区域内房屋共用部位管理与维修范围的界定
根据建住房字[1998]213号《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房屋的共用部位是指住宅主体承重结构部位(包括基础、内外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等)、户外墙面、厅门、楼梯间、走廊通道等”的规定。对以上部位的管理和维修,应该属物业管理单位。因为物业管理的基础是物业,而物业是指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各类建筑物及其场地,作为物业管理单位,绝不能脱离物业这个基础,而去从事其它的经营与管理,那只能是专业公司,而不是物业公司,尽管现在有的物业公司是由原房管所和企事业单位下属的房管科改制的;有的是开发公司下属的子公司;有的是社会物业公司,但其管理的基础都应是各类建筑物。所以房屋共用部位的管理和维修责任应该是物业管理单位,而不是其它专业管理单位。其维修费用,在进行物业服务费成本构成测算的时候,应将其共用部位的小修养护(小修工程的平均费用一般为房屋现时造价1%以下)维修成本计入物业管理成本之中。当需要小修养护时,应从物业服务费中支付;当房屋共用部位需要中大修以上维修时,应由物业管理单位向业主委员会提交物业维修申请报告、开发建设单位《住宅质量保证书》、工程预算书、维修资金分摊情况说明等材料,经业主大会审议通过,并形成书面决议,向市区房产局申报使用专项维修资金。物业管理单位应加强对房屋共用部位的日常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勘查,发现有损坏的及时修复,以免因小修养护不及时而影响广大业主的正常使用;以免因小修养护不及时造成中大修工程。
二、物业管理区域内共用设施设备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
根据建住房字[1998]213号《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以下设施设备属园区共用设施设备:
1供电线路与设备设施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
供电线路与设备设施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应实行供电单位、物业管理单位、业主三方分段负责制。
从单元集中电表箱(含电表)至业主家中,应由业主负责管理,当该段线路或设备设施出现故障和损坏时,应有业主自行维修或实行有偿维修。
从厢式变压器(变电所)输出端总开关至单元控制柜至单元
电表箱输入端,应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当该段线路或设备设施出现故障和损坏时,应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维修;当该段线路或设备设施需要中、大修时,应由物业管理单位向业主委员会提交物业维修申请报告、开发建设单位《住宅质量保证书》、工程预算书、维修资金分摊情况说明等材料,经业主大会审议通过,并形成书面决议,向市区房产局申报使用专项维修资金。
从供电干线至厢式变压器(变电所)输出端总开关(含开关),应由供电部门负责管理,当该段线路或设备设施出现故障和损坏时,应由供电部门负责维修,其费用由供电部门自行解决。
2供水管线与设备设施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
供水管线与设备设施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应实行供水单位、物业管理单位、业主三方分段负责制。
从单元供水立杠三通开始到用户总阀门、水表及终端部位,应由业主负责管理,当这些部位出现漏水或损坏时,应由业主自行维修或实行有偿维修。由此造成毗邻房屋损坏或影响使用的应积极主动维修。
从水泵房输出总阀门至各单元供水管线与立杠,应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当该段供水管线或立杠发生漏水或出现故障时,应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维修,当该段管线需要中大修时,应由物业管理单位向业主委员会提交物业维修申请报告、开发建设单位《住宅质量保证书》、工程预算书、维修资金分摊情况说明等材料,经业主大会审议通过,并形成书面决议,向市区房产局申报使用专项维修资金。
从供水主干线至水泵房(含水泵房设备设施、水箱)输出总阀门(含总阀门),应由供水单位负责管理,当该段供水干线或设备设施出现漏水或损坏时,应由供水单位负责维修,其费用由供水单位自行解决。
3供暖设备设施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供暖工作,应该实行谁供暖、谁管理、谁收费、谁维修的原则。供暖单位不但要对锅炉房的设备设施进行管理和维修,同时还要负责对供暖干线、对供暖终端设备(暖气片)的维修。供暖、管理、收费、维修应是一个整体,不能把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分离,目前有的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供暖工作,有分离现象,致使供暖质量下降,设备设施维修不及时,服务不到位,遇事互相推诿、扯皮。
4排水管道(含沟渠、池、井)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
排水管道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应实行排水单位、物业管理单位、业主三方分段负责制。
从下水立杠三通开始至地漏、作便、洗手盆、洗菜盆等部位,应由业主负责管理,当这些部位出现漏水或损坏时,应由业主自行维修或实行有偿维修。由此造成毗邻房屋损坏和影响使用的应积极主动维修。
从单元下水立杠至园区排水管道(雨水排放管道)、窨井、化粪池,应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当该段排水管道发生堵塞或外溢时,应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维修,当该段管道需要中大修时,应由物业管理单位向业主委员会提交物业维修申请报告、开发建设单位《住宅质量保证书》、工程预算书、维修资金分摊情况说明等材料,经业主大会审议通过,并形成书面决议,向市区房产局申报使用专项维修资金。
化粪池以外的排水管道和窨井,应由市政部门负责管理,当该段管道和窨井发生堵塞或外溢时,应由市政部门负责维修,其维修费用由市政部门自行解决。
5消防设备设施的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
消防供水管线及在管线上设置的地下消防井、消火栓等消防设施,由供水单位负责管理和维修,公安消防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园区内消防供水系统,包括供水管道、室内消防栓、消防水箱、消防水泵等,园区内供电系统,包括消防控制柜、电机等,应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和维修,并接受公安消防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其消防设施设备的管理成本应纳入物业服务费构成成本。
6煤气管道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
煤气管道其管理和维修范围,应实行由煤气管理单位统一管理和维修、分段承担维修费用的原则。属业主自主自用部位损坏的,应由煤气管理单位负责维修,业主承担费用;属园区共用部位损坏的,应由煤气管理单位负责维修并承担费用;属中大修以上工程的,由煤气管理单位负责维修,从维修资金中支付费用。
7电梯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
物业管理单位具备电梯维修保养资格的,应自行管理维修与保养;物业管理单位不具备电梯维修保养资格的,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电梯维保单位。电梯在保修期内,其日常管理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维修保养由安装单位负责;保修期满后,物业管理单位自行维修保养的,自己负责管理和维修;委托维修保养单位的,由维修保养单位负责。日常维修保养的费用从业主收缴的电梯运行费中支付,中大修费用从维修资金中支付。沈阳市目前规定的电梯运行费,很难维持电梯的正常进行。
8园区绿化工作
园区绿化应按规定和规划设计要求,由开发建设单位进行栽种,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移交给物业管理单位,由物业管理单位进行日常管理,物业管理单位在进行物业管理成本核算时,应将绿化管理成本纳入物业管理服务成本。
9园区道路(含硬覆盖)
园区道路(含硬覆盖)应按规划设计要求,由开发建设单位进行修建,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移交给物业管理单位,由物业管理单位进行日常管理,物业管理单位在进行物业管理成本核算时,应将道路(含硬覆盖)维修成本纳入物业管理服务成本。
三、其它设备设施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
根据建住房字[1998]213号《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以下设施设备未包含在园区共用设施设备之内:
1有线电视线路及设备设施的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
有线电视线路、设备设施及信号应由有线电视台负责管理,当有线电视线路、设备设施及信号出现故障时,应由有线电视台进行维修,所发生的维修费用应由有线电视台自行解决。
2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设备
根据国务院1993年129号令规定“个人不得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可是现在有不少园区都有个人或开发商安装的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对这些设施应实行谁使用(谁收费)谁管理谁维修的原则,其维修费用应由使用人(收费单位)自行解决。在私自安装过程种,给屋面及毗邻房屋造成损坏的,应负责维修。
3宽带网络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
宽带网络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应实行谁安装谁收费谁管理和维修的原则,宽带网络设备设施使用园区供电的,应按其使用用途向物业管理单位交纳电费,占用园区房屋的还应向物业管理单位交纳房费,进入园区检修和维修的,应征得物业管理单位的同意。
4电信管线及设备设施管理维修范围的界定
电信管线及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修,应由电信部门负全责。电信部门不但要对通信线路负责维修,同时还要对电信设备设施进行维修,不但要对室外通信线路进行维修,还要对室内预埋管线进行维修。
四、其它几项工作管理范围的界定
1环境卫生管理范围的界定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应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
居民生活垃圾由业主(或使用人)自行投放到各单元门前的生活垃圾箱(桶)内,由物业管理单位从生活垃圾箱(桶)内取出生活垃圾并装袋,清运到生活垃圾中转站,由环卫部门从生活垃圾中转站清运到生活垃圾排放场。
2物业管理区域内的除雪工作
区域内范文篇5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根据《行政处罚法》、《省行政程序规定》、《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和省法制办《关于重新审核确认省级行政处罚执法主体资格和行政执法证备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对我县行政执法人员持有的、执法区域为县的行政执法证件进行备案和公告。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备案范围
(一)由省政府法制办监制并颁发的省行政执法证;
(二)在县行政区域内使用,由国务院各部委、省政府各厅(局、办)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发的行政执法证件。
二、实施步骤
行政执法证件备案、公告工作由县政府法制局统一组织,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信息采集。持有上述备案范围的行政执法证件的单位填写《省行政执法证备案信息登记表》,由单位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于2012年2月底前将《省行政执法证备案信息表》(含电子版)报县政府法制局。
(二)信息汇总。县政府法制局对各单位报送的证件信息和法律依据进行审核,并将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发的行政执法证件信息进行统一登记和汇总。
(三)信息公布。经县政府审核同意后,县政府法制局将我县全部行政执法人员及其行政执法证件信息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有关要求
(一)行政执法证备案、公告工作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行和落实《省行政程序规定》的内容之一。各乡镇(街道)、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按时、按要求做好材料上报工作。
区域内范文篇6
被告于*年10月21日作出山劳社伤认字[*]*号关于*死亡认定决定书,认定*属非因公死亡。原告不服于*年11月1日向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行政复议,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年1月10日作出渝劳社复决字[*]309号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被告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以被告作出山劳社伤认字[*]*号工伤认定决定的具体行政行为,事实不清,认定错误,请求人民法院判决撤销被告作出的山劳社伤认字[*]*号工伤认定决定。被告以*死亡情形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不属于因公死亡,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程序合法、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适当,原告理由不合法等理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审判
被告是依法具有对发生事故伤害的职工作出工伤性质认定的行政机关。被告受理第三人*公司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后,收集了*与第三人签定的劳动合同,向第三人的职工进行了调查,被告所采信的上述证据能够确认*与第三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年9月17日凌晨0时40分左右,*下班回家离开第三人区域前,路经其所属梯子岩煤矿侧上端公路处被落下的石头砸中身亡,被告据此作出山劳社伤认字[*]*号关于*死亡认定决定书的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但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对事实的认定及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适用上有失偏颇。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劳社厅函[*]143号《关于如何理解〈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有关内容的答复意见》,对“职工在上下班途中”作了明确的界定,系指“职工从居住住所到工作区域之间的路途”。本案受害人*被石块砸中死亡之处是其回家的必经之路,且该路段在第三人所属梯子岩煤矿,是第三人的管理范围,*上班、下班、洗澡、吃饭、准备回家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应当视为*在工作场所内而受到意外事故伤害。其在工作场所内意外死亡的情形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二)项规定的基本原则,应认定为工亡。因此原告请求撤销被告作出的山劳社伤认字[*]*号工伤认定决定理由成立,应予以支持。被告以*下班途中因非机动车事故而死亡,其死亡情形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之规定,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抗辩理由不成立,应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2目的规定,判决:一、撤销被告重庆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年10月21日作出的山劳社伤认字[*]*号关于*死亡认定决定;二、被告重庆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本判决生效后60日内对*的死亡性质重新作出认定。
宣判后,被告*县社保局提起了上诉,二审判决维持原判。该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评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仅仅是在上下班途中受到事故伤害还是在上下班途中但仍在工作场所内受到事故伤害。一种意见认为,*是在上下班途中受到事故伤害,非机动车事故伤害,不应认定为工伤。另一种意见认为,*虽然是在上下班途中,但仍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应认定为工伤。本案法院采纳了后一种意见。
1、如何界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劳社厅函[*]143号《关于如何理解〈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有关内容的答复意见》,对“职工在上下班途中”作了明确的界定,系指“职工从居住住所到工作区域之间的路途”。本案受害人*被石块砸中死亡之处是其回家的必经之路,且该路段在第三人所属梯子岩煤矿,属第三人管理范围,应理解为属*的工作区域,*下班后洗澡、吃饭、准备回家均是在工作区域内完成的行为,是一种收尾性工作,应当视为*在工作场所内而受到意外事故伤害。其意外死亡的情形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二)项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2、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适用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对应当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和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采取罗列的方式进行规定。*社保局在作出对*工伤认定时,对事实的认定及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适用上有失偏颇。他们只是单纯认为*在上下班途中,不是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而是受到意外事故伤亡,所以不能认定为工伤,没有充分考虑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和所处的区域。被告对*所受事故伤亡未认定工伤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宗旨和本意。
区域内范文篇7
现有关于“治理”的各种定义中,由威利•勃兰特倡导成立的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所做出的阐述具有较大代表性、权威性,《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指出:所谓治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使相互冲突的、不同的利益集团得以协调并采用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作为阐释现代社会区域内政治秩序、结构变化的一种新理论,区域治理理论为有效的指导区域合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框架。作为“舶来品”的区域治理最早流行于欧美学界,我国对其研究起步较晚。依据现有的相关概念阐释,可以将区域治理定义为:政府、私人部门、非营利组织、公民等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区域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经由协商、谈判等方式,实现对区域公共事务的集体管理。简单的来说,区域治理就是治理理念或理论在区域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分析现今我国区域治理的实践可知,政府仍是推动区域合作的关键角色,而公民、私人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作用微弱,总体看来,我国区域治理仍是以政府为主导,科层制特征浓厚。由于政府仍是协调区域内利益冲突的主体,因此我国现有的这种区域公共事务的管理方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治理。针对区域公共政策的概念阐释,学术界尚未得出统一明确的结论。本文从区域公共政策的一般制定过程出发将其界定为:区域公共政策就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制定的,旨在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维护与协调区域公共利益的各种政策和措施。而与之相对应的,区域公共政策冲突则是指在区域合作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内各政策主体所制定的公共政策相互对立、矛盾,甚至相互冲突的一种情形。由于区域内各政策主体出于自身的利益需求而制定、实施不同的公共政策,区域内的冲突、矛盾不可避免。利益主体间的相互角逐是公共政策冲突存在的本质原因。总体看来,区域公共政策冲突虽有利于政策的不断调整,但其弊大于利,如区域公共政策冲突最终会导致政策资源浪费,政策失败等,因此,必须在理解区域公共政策冲突实质的基础上,经由理性研究进而提出消解政策冲突的有效方法。
二、区域公共政策冲突消解的基本原则
以理解我国区域治理模式基本特点为前提,为更好的深化区域合作、有效消解区域公共政策冲突而采取的相关措施必须遵从的总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利益共享的原则
区域内各主体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就是使得区域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利益共享对于各政策制定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为达到鼓励各方沟通、协商,利益共享原则应该包括:⑴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应更有利于各地方的发展,不能损害他方利益却有利于己方利益。⑵正确处理地方利益与区域利益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二者是相辅相成而非相互对立的。区域合作的积极性需要靠地方利益的增加进行激发,同时,区域内的和谐发展、深入合作则为地方利益的增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和谐发展的原则
在区域内的不同地方、不同产业之间对区域利益进行合理的再分配,达到利益共享基础上的最大程度的公平,从而使区域利益分配达到一种比较公平的状态,实现区域的和谐发展。总之,区域利益的合理分配能够直接调动区域内成员的积极性,维持区域合作系统的稳定,最终有利于实现区域的和谐发展。
3.法治秩序的原则
一方面,制定明确、清晰的规则制度,对区域内成员的利益行为进行规范,严格依规定进行相关的奖惩,使其对违反者的惩罚有理有据,减少人为的随意性,妥善行使自由裁量权,最终实现:以一种规范化的方式来治理地方利益冲突。另一方面,明确相关的责任制度,加强内外部监督。明确各方在区域合作中所扮演的相关角色,在全员达成一致时,若有违约行为必将严惩。此外,完善的内外部监督有利于区域内各方端正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4.运行高效的原则
一是,依据具体需要,设置多样化、灵活的利益协调机构。既可以是常设性的协调机构,也可以是临时性的项目小组或专业委员会;二是,在协调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避免各种繁文缛节,树立专设协调机构的权威、威慑力。三是,应及时、准确、客观的评价利益协调的结果,并鼓励、监督各方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予以修正,而后由专设的协调机构进行验收。
三、区域公共政策冲突消解的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区域治理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科层制模式,因此为规避区域公共政策冲突的消极影响,有必要在我国区域治理模式根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全方位、多层次、前瞻性地改进措施。
1.建立公共政策冲突的事前控制、事后排除机制
解决公共政策冲突的基础性措施是建立事前控制、事后排除机制。此措施同样适用于解决区域公共政策冲突。简单而言,事前控制是一种预防性手段,指在公共政策冲突发生之前就已经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避免冲突的发生。而相应的事后排除则是指政策出台后,针对冲突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解决措施。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对政策主体权限的控制。虽然我国已出台诸如《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以及《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政策主体的权限进行一定的原则性约束,但这些规定并不够明确,甚至相互抵触、矛盾,直接造成对政策主体权限的控制乏力,加剧了政策冲突的现象。因此,我国应在现有的法制环境下,通过协商制定各种具体的政策,明确各政策主体的权限范围,并予以严格地监督,以此避免越权、超权决策。二是加强对决策程序的控制。为使决策者遵循一定的决策程序从而避免和减少政策冲突,需建立健全统一审查和批准制度。在区域内成立专门的审查机构,避免政出多门,区域内成员所制定的政策必须报经统一的机关批准,确保各级政策间的衔接和统一。同时,下级政府机构制定政策须报上级政府机构批准,进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上下层级政府间的公共政策冲突。健全事后排除机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⑴备案审查。区域内各政策制定主体在制定、出台各自的公共政策时,应按总规定及时将其报送指定的机关统一备份在案,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审查、监督。⑵利用适用规则。公共政策冲突发生时,为正确适用法律规范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上位政策优于下位政策,同位阶政策具有同等政策效力,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新规定优于旧规定等。⑶裁决机制。当区域内公共政策发生冲突时,由协调委员会或临时协调机构等专设机构进行裁决,明确各方责任。⑷改变或者撤销机制。区域合作发展组织应该明确要求各地区政府机关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违反制度、规定或者与上级部门政策相抵触的政策予以改变或者撤销,这是一种监督机制。⑸定期清理机制。区域内各政府机关应定期对域内实施的政策进行审查、考核,判断其是否与法律、法规、区域合作发展组织制定的政策等存在相互抵触、冲突、矛盾的现象,进而进行政策整改,清理不合理的、无用的政策。
2.加强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大部制改革
一方面,政府机关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扮演好自己所承担的角色,通过认真的学习、领悟,在正确理解自己的责任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根据区域内各自的需要,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以区域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公共利益为己任,确保公共政策的正确性、公正性,最大程度上减少公共政策的冲突。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大部制改革,重塑政府角色。我国政府机关应对行政组织内部结构进行自上而下的调整,科学设计行政组织结构,把组织和业务及人事制度设计得使政府部门之间没有任何重复、交叉的职能、权责。为进一步推进大部制改革,我国应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就改革达成全民共识,赢得公众理解;科学预测改革进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障碍,有计划的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防范,而不是回避矛盾,掩盖问题;尽可能的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的同时,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总之,大部制改革的推进,应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周密设计、统筹协调、稳步推行。
3.畅通政策信息沟通渠道,建立政策咨询协商机制
政策信息沟通不畅是许多公共政策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任何一项政策都很难兼顾多方利益,在其实施过程中必定存在许多的歧义与抵触,矛盾的产生不可避免,而有效的沟通则是减少矛盾、冲突的重要手段。因此,不仅要不断加强区域内各成员的内部沟通交流,还要不断加强政策执行部门与目标群体之间的外部沟通。一是由区域合作发展组织成立专职的沟通协调机构,具体负责区域信息公示、传递、沟通等职责,使沟通协调职能专业化、权威化。二是构建多种沟通渠道,使沟通渠道畅通化。三是缩短沟通距离,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四是实现沟通手段和技术的现代化。此外,还需要在畅通信息沟通的基础上,构建专门的政策咨询协商机制。通过对区域内各个政策的咨询协商,协调不同的利益诉求、政策价值观和政策主张。如果区域内各成员缺乏关于政策目的的共同价值观的同时,在利益关系上也是根本对立的,那么只有采取变通的方法来达到合意,从而维持协商关系。总的来说,政策协商机制的构建将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4.创新更为灵活的区域治理组织形式
针对我国现有的治理模式,单纯的依靠传统的层级控制来对区域公共政策冲突进行协调,效率明显较低。因而,有必要通过交互式的合作来为实现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努力,这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变革:⑴跨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创新。作为此机构发挥功能和作用的基础和载体,组织形式至关重要。以欧盟为例进行说明,欧盟之所以能在此区域内发挥如此之大的作用,与其建立的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仲裁等机构密不可分。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欧盟区域管理权力体系,欧盟组织实现了区域内的深入合作,并不断地发展、壮大。着眼我国的区域组织不难发现,我国当前的跨区域协调机构在组织机构设置上还是过于简单,分工不明、责任不到位等因素都会直接导致区域合作组织的诸多职能无法履行和发挥。为此,我国的区域合作可借鉴欧盟的管理模式,在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仲裁机构、咨询机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改进、完善。⑵跨区域协调机构的功能完善。在合理设置区域协调机构组织的基础上,必须完善其功能,设置机构的目的是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在协调功能上,综合考虑整体区域资源、区位优势、经济状况,在整合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作用;在服务功能上,立足于服务区域市场一体化、服务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在监督功能上,审查和监督区域合作规则的执行情况⑤。⑶跨区域协调机构的网络化。区域协调机构功能的正常发挥,离不开网络化运转。在对区域公共事务的管理上,必须实现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以问题的解决为焦点和行动导向,尽可能的弱化科层等级制色彩,强调各种主体的跨层级互动、协商对话、相互信任,实现区域治理模式的网络化。
5.构建利益共享与利益补偿机制
区域内范文篇8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的快速流通,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步成型,现阶段,世界上多数国家建立起较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熟,对当前国际贸易具有重大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
区域一体化主要是将不同区域之间的市场经济集中起来,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市场,将这个市场作为区域的经济主体,在此市场之中形成一体化发展,各个国家的产品,劳动等要素可以进行区域内的交流沟通,运用统一的市场准则,对区域内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规范管理,进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使用。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
第一,一体化市场。在区域一体化的实现过程中,每个区域个体都被统一到同一个市场经济之中,并且区域内将这个经济市场作为主体,市场之中的产品,劳动力等要素可以满足各个区域内共同享用,根据市场经济规划,一同参与到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之中,并且以此建立了一体化市场。第二,一体化基础设施。为了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更加稳定,往往区域的基础设施也呈现出一体化的状态。将该区域内的市场基础设施变的统一,不仅可以为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便利,还可以规范经济市场秩序。第三,一体化区域空间。实现区域一体化之后,各个区域之间要实现产品、劳动力等因素的快速流通,可以打破区域之间的区域空间限制,促进了各个区域内的联系程度,使得在实现区域经济体一体化之后,各个区域可以成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后,各个区域内的国家因为一体化进程而大敞国门,区域内国家相互进行贸易往来,针对国家的实际需求,进行资源的进口或出口,在进口或出口过程中实现了区域内的资源互补。此外,在相互开展贸易中,极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水平,区域内实现了各种人员、产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相互流通,展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下国际贸易的活力,吸引各个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来,使得区域国家可以通过一体化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可以实现各区域相互合作,紧密联系,进而促进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世界人民谋福利。(二)增强了区域内企业竞争力。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各个区域内的企业集团进行密切的贸易往来,促使企业之间深入联系,使得企业明确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增强了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加深,各个企业同时也面临着风险,促使其根据现实的市场情况,不断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进而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增强了企业内部软实力。此外,也是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各个区域国家的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到经济交流之中,并且在相互交流之中,使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提高。(三)增强了区域内技术合作。区域内部的经济自由化促进了区域国家之间的产业融合,有助于区域内成员国间科学技术的交流合作,并且在此过程之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区域成员国之间的科技实力。例如,一架航空母舰的制造,往往不是一个国家独立完成的,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一个区域国家提供劳动力资源,或者提供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另一个国家提供零部件等等,这些技术资源的融合可以极大的提升各区域国家的技术合作,并且在合作的过程中,提升国家的技术水平。(四)提升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若想形成一体化,其内部政策必然要先统一,区域经济通过较优惠的经济贸易协议,使得各个区域企业贸易集团减轻互相外汇管制、减少进出口数量限制或者减少互相关税金额,进而使得区域内部经济贸易实现自由化发展。(五)提高了区域企业的地位。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取区域之中的各个企业紧密联系,所以在不断经济贸易的来往之中,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区域企业之中的地位。例如:欧洲共同体在实现一体化经济的二十年之中将其出口贸易额增加到两倍以上,其国际地位大幅增加,使得欧洲共同体可以在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中可以强有力的声音与其他发达国家谈判,进而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消极影响
(一)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在当前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反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某些发达国家开始有意识的避免经济风险的产生,进而将国家的经济融合于区域经济的同时,将国家经济限制于自身经济圈,以便寻求更加安全稳健的经济发展。但是,与此相反,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较发达国家来说较弱,在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后,在整个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不高,进而阻碍发展中国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积极发展。(二)形成贸易垄断。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各个区域国家的经济贸易以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继续发展,但是在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间的发展只在贸易圈合作,合作关系越紧密,其带来的贸易垄断也就越明显,在区域贸易流通不断增强的今天,贸易垄断就会给整体的经济发展增添隐患,不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所以各个国家在相互进行区域经济流通的同时,应该着重注意控制经济贸易的程度,防止出现贸易垄断局面,保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序发展。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现如今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对各个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现状,抓住机遇,尽可能避免经济隐患,以便使得国际贸易可以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飞.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11):86-87.
区域内范文篇9
关键词: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勘查实践;找矿成果
青海省枪口南银多金属矿矿区已经发现10条矿化带,25个矿体。在这些矿体中包含了铁、银、铜、铅、金等多种金属元素[1]。该区域内的矿石类型主要以构造蚀变岩型银矿石和构造热液型铜铅锌银矿石为主,岩浆活动较为剧烈。在印支期和燕山期一带的构造岩浆活动为矿区内的成矿提供热源、成矿物质等条件,区域内北东方向上的断裂带控制着区域内的银、铜、铁等矿体的产量,北西方向上的断裂带组控制着区域内金、银矿体的产量。北西方向的断裂带组是该区域内最重要的控矿结构。区域内还有含有矿斑的岩体,其结构特征具有斑岩型矿床的蚀变特征,因此具备斑岩的成矿条件。青海省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的构造成因具有热液型、构造蚀变岩型以及斑岩型[2]。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工作区位于昆仑山东部的布尔汗布达山的东部,属于干旱及半干旱的荒漠地区,在最近几年的勘查工作中,区域内总共出现了6种银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区域内的银多金属矿床进行勘查实践详细的阐述,并就其找矿成果加以分析。
1青海省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勘查实践
1.1高精度磁法测量。青海省枪口南地区的银多金属矿床有利于利用高精度磁法的测量开展矿床的勘查,将测量的每一个测点的探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控矿断裂带的位置,以此为下一步的钻探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对该区域内的高精度磁法测量选用的是全木质质子磁力仪,这种磁测设备能够做到连续的测量作业,一条测线可以一次性的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不会产生间断。地球物理测线垂直设备主要用于对成矿带的走向进行布设,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平剖面、等值线平面和化极等值线平面,通过对磁场以及磁异常特征的研究,可以推算出控矿断裂处的具体位置及形状,为编制矿区内的矿床结构提供依据。1.2钻探工作。钻探工作主要采用拼装式的钻探平台进行,首先对已经通过钻探验证的位置进行控制,再根据勘查网度适度放稀对矿化良好的中心位置以及周围进行钻塔揭露作业,在能够看见矿内的条件下,向四周扩展控制[3]。再通过地质编录对岩芯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并将蚀变带进行详细的划分,对矿化特征进行描述,从而得出矿化强度与围岩蚀变以及金属矿化特征之间的关系,最终结合矿化富集的规律对钻孔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1.3钻探施工。钻探施工工艺中用到的钻机型号有xy-55、xy-6a、xy-6b以及xy-8a,钻进时选用机械回转小口径金刚石进行作业,并结合绳索取芯工艺进行施工。根据青海省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条件确定下套管的深度,通常情况下,选用三级施工套管:第一级一般下至到地下25m左右,将施工套管穿过表面的淤泥以及施工后回填的碎石到达稳定的中细砂层上;第二级下至到地下55m~75m,穿过第三系到达基岩;第三级要根据该区域内岩石的破碎程度下至到160m~350m。将三级施工套管安放完毕后,将钻孔进行封闭处理,在不考虑矿层位置的情况下,从空地到孔口进行全孔封闭。封孔材料选用的是水泥砂浆,水泥的标号选择不低于53.5#,砂子选用干净且无任何杂质,用来封钻孔的水泥浆的水泥、砂、水的比例为2:1:0.5。同时为了提升水泥砂浆的流动性,要将初凝时间进行延长,根据孔深以及预计的操作时间,在水泥浆中适量的加入高糖木质素磺酸钙类减水剂以及缓凝剂,其加入的比例为水泥浆的0.4%。为了让注入到钻孔内的水泥浆能够与孔壁形成良好的胶结效果,还要对钻孔进行清洗,清洗循环时间在4小时以上,将泥浆作为冲洗钻孔的冲洗液,要下入外钢丝钻头,在破坏了孔壁泥皮之后进行钻孔的清洗工作。在施工套管提出时,为了防止钻孔塌陷,要在新鲜的岩石上的套管使用先灌注后提出施工套管的方式进行封孔。
2青海省枪口南因多金属矿找矿成果
2.1矿体分布特征。根据上述的勘查实践对找矿成果进行分析,青海省枪口南地区银多金属矿床区域中在2400m的范围之内,矿体、矿化体之间相差400m~800m的行排列,且排列成北东—南西方向展布。通过勘查得出的已圈定矿体有14个,主矿体有4个。该区域内的矿体和矿化体呈带状排布,从北西到南东可以划分为四个矿带和两个矿化带。两个矿化带的长度在400m~4000m,宽度在50m~110m,形状上主要呈脉状、透镜状、大脉状等。矿带的规模大小相差悬殊,长度为200~1400m,厚度在2m~4.3m,控制深度达145m~247m。该区域内的矿体和矿化体主要分布在北西和南东方向上的断层破碎带中以及近断层的岩石之内,其延展方向与断层的走向保持平行。2.2成矿规律。青海省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区域内断裂带控制的矿体从空间的排布上看极不均匀,由于脆性断裂带造成的成矿流体呈现出向上的运行,在适当的构造和物化的条件之下,与围岩产生反应,再与其它流体相互混合、沸腾等作用后,引发了流体物理及化学条件发生了改变,造成矿组分淀出从而形成矿床。通过断裂结构的运动对矿床造成了破坏和改造,导致矿体碎裂、不连续。热液型铜铅银多金属矿在受到了南西方向上的断裂构造的影响,蚀变岩型银矿受到南东方向上的断裂构造的影响。该区域内的不同时期的中酸性侵入岩为成矿提供了热量条件,同时形成了热液接触蚀变,对成矿十分有利。
3结语
区域内范文篇10
关键词:一体化;fdi;动机;效应
近年来,欧洲一体化的加深和扩大、新的区域一体化安排的不断增加,日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有些一体化组织是出于政治考虑,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主要是经济驱动力:加入区域一体化安排的国家可以从一体化中获益。从短期来看,一体化可以促进区内贸易和投资;从长期来看,可以实现较大的市场、较为激烈的竞争、更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及各种外部效应的联合会提高参与国的经济增长率。这里要分析的是区域一体化安排的投资效应以及这样的协议如何影响一体化区域中区内外的fdi流量。区域一体化可以理解成可以引起区域贸易壁垒和投资限制的减少;fdi是指在一国国内市场运作的企业控制份额的国外所有权;fdi流量是指生产要素的外商所有权的变化。
区域一体化投资效应可能会由于企业到国外投资的动机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这里要注意的是,尽管在分析中作出增加fdi对一体化区域内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是有利的假设,但应该认识到,假定区域一体化安排恶化了资源配置或增加了新的扭曲,如,区域市场较高的平均保护水平,对区域的福利影响可能为负;假定区域一体化安排把区域外的投资转移到区域内,对世界其它地区的福利影响也可能为负。
一、fdi的动机
1.fdi和贸易壁垒
早期有关fdi理论和经验实证的文献通常认为,在满足国外市场需求时,贸易和资本流动是可替代的。贸易与资本可替代观点认为,关税壁垒会促进进口替代的fdi,关税减让会减少fdi流动,甚至会刺激外商拥有的资产回流到母国。当出口成本低于建立和运作国外分公司成本时,fdi由于外部的关税减让受到阻碍。假定出口和非关税壁垒之间的关系与贸易和资本的关系相似,有效的非关税壁垒促使跨国公司在国外建立分公司,或给国外生产者发放许可证供应产品到国外市场。因此,在其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减少或取消非关税壁垒的贸易协议有望使出口采用更加可行的国际商业模式,这对fdi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是,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削减是所有区域一体化安排的主要特征,在分析区域贸易自由化时,区域一体化对“局内人”和“局外人”投资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简化的模型预测结果并不明显。首先从关税大幅降低的角度看一下区内的fdi.一方面,由于贸易自由化使本国的出口量比fdi出口量更大从而使资本流动减少。另一方面,假如区域一体化产生贸易创造,区域生产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从而使投资从一个参与国转移到另一个参与国。因此,区域内有些成员国的fdi可能随着新的投资机会产生而增加。
简化的模型认为,区域一体化组织成立后,投资壁垒的平均保护水平上升,或fdi的数量最初受到一国国内市场规模的限制,区域内的fdi流量会增加。fdi流入的增加可能不会在区域内均衡分布,而是集中在具有最强地理优势的地理区域。
区域一体化安排,特别是在最初外部fdi的存量分别由水平分工组成的分公司或该区域内所有的国家组成时,会使区外流入区内的fdi量下降。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建立,有可能促使跨国公司分公司区位布局合理化,在最为理想的经济条件下,整个区域可以由区域内成员国的少量分公司供应产品。
在简化的理论模型中,很少探讨从区域内fdi外流的潜在效应。这主要和假定世界其余国家的贸易壁垒没有发生变化有关。但是,即使世界其它国家的贸易政策不变,fdi也可能外流。例如,企业从事新的fdi项目的能力受到管理能力或投资资本获利性的限制时,区域内和区域外的fdi是可替代的。因为当贸易和fdi可替代时,一体化降低了区域内的fdi,它也可能增加fdi从区域内流向区域外的机会。
2.内部化企业特有的无形资产
毫无疑问,大量的fdi已经并仍受关税大幅下降的动机驱动。但是,绕过关税壁垒是fdi主要原因的观点日益受到质疑。有关跨国公司和fdi一个重要的理论发展是,无形资产的开发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动机。跨国公司必须拥有一些企业特有的无形资产———如技术和营销专利———才具有竞争优势。这些资产的有效开发优势要求企业通过建立国外分公司内部化国际业务,因为其它的国际商业模式,包括出口和对国外企业技术许可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即使在国家间不存在贸易壁垒,也会产生fdi.
“内部化”和关税大幅降低作为fdi主要动机的一个表现,就是大多数投资量在oecd国家间发生,那里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较低。事实上,贸易壁垒的减少会增加跨国公司的fdi.这种论点特别适合于垂直一体化的fdi,它的跨国公司不同分公司的业务根据东道国区位优势的不同实行专业化,并且可预测和相对自由的贸易环境是企业层面劳动力的国际分布的先决条件。
与贸易壁垒促进fdi的模型一样,国际化理论意味着区域一体化可能使从区域外流入的fdi增加:更大的市场使区域成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地。fdi流量增加多大将取决于区域内企业与区域外企业的实力对比。这里虽然没有在静态层面对区域一体化组织成立后区内fdi外流的效应进行预测,但是,和关税大幅降低的情形一样,区域内和区域外的fdi是可替代的,最可能的效应是区域间的投资增加会减少区域外外商投资的机会。因此,考虑到除贸易壁垒削减以外,fdi还存在其它的动机,放弃fdi和一体化简单模型的一些结论,即贸易壁垒减少时区域内总的fdi降低是合理的。
从技术和其它无形资产在就近市场上(arm‘s-lengthmarkets)的交易成本较低也会刺激fdi的角度来讲,区域一体化可能会增加区域内的fdi流量。因此,从总体上来讲,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成立会增加区域外fdi流入。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就此得出结论说,fdi可能集中在投资环境极其理想的区内国家,投资环境较差国家的fdi会减少。
3.投资激励和其它的影响因素
区域一体化安排也会实现资本流动自由化,加速fdi的流动。资本流动实现自由化有几种方式。对流入fdi的限制可能会减少甚至消除。流入的fdi也可能会受到确保外国投资者与本国投资者相同待遇的“国民待遇”(nationaltreatment)提供的激励。很显然,一体化安排中这种条款的实用性将取决于一体化以前的fdi壁垒,以及东道国政府对外商投资歧视的程度和性质。
流入的fdi也会受到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trims)的消除,如要求外国分公司满足一定的出口目标,以及降低直接或间接投资风险的投资者知识产权存在的激励。trims的削减应该使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建立分公司更有利可图,较强的知识产权应该通过降低国外投资者面临的非系统性的风险鼓励fdi的流入。两种激励方法可能会在区域一体化安排内制度化。一些区域一体化安排的显著效应是参与国对经济改革采取保护措施。国外投资者担心国家改革的努力会是暂时的,当政治制度变化时,会重新采取各种限制措施。通过作出在国内和国际层面实行改革的决定,协议可能会创造出一个对国外投资者而言更可预测的政策环境。这种效应可能对于南北协议和南南协议都非常重要。南北协议中,发达国家的成员国可能由于发展中伙伴国的政策环境可信度提高而增加投资;南南协议中,政策可信度增加可能是主要的得益。另外,区域一体化通过消除正在考虑进行改革的国家的一些不确定性,鼓励这些国家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双边自由化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贸易伙伴国的反应。因为没有回报的市场开放改革可能会引起宏观经济问题,如贸易赤字和失业。区域一体化要求改革相互协调,并提供一定程度的互惠保证。
在许多一体化协议中,外部争端解决机制也是一个特征。从确保这种机制有效性的角度来讲,它们应该减少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争端。贸易争端很有可能会演变成以提高抵消性关税(反补贴税,反倾销税)和有效非关税壁垒为标志的贸易战。对于较差的贸易环境,跨国公司可能愿意通过东道国分公司而不是通过出口来供应给国外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可能鼓励资本回流到母国。但是,它们也会促进跨国公司实现垂直专业化分工。因为分公司之间的贸易流量很少会因东道国政府之间贸易争端而中断。对这些实行制度改革国家的影响取决于先前的条件。如,假定一国原来很可能是保护主义的牺牲品,它可能成为一个更为协调的贸易环境的主要受益人,因此,它所增加的投资流量很可能在平均水平以上。另外,“市场力量”对相对于政治风险而言的资本投资决定的影响更大。要素禀赋的国际差异对投资的区位分布决定的影响也会非常大。这加强了fdi集中在一体化地区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国的趋势。
二、区域一体化的投资效应
早期有关区域一体化中投资的静态效应理论和经验实证的文献趋向于认为贸易和资本流动在满足国外市场时具有可替代性,关税壁垒会促进进口替代的fdi,关税减让会减少fdi的流动,甚至会刺激外资回流到母国。非关税壁垒的存在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金德尔伯格(1966)认为,区域一体化安排的贸易流向会对fdi的流向和流量产生影响,形成投资创造效应与投资转移效应。投资创造是由贸易转移引起的。关税水平越高的国家,一体化后贸易转移效应越大,该国将从成员国进口成本更高的产品,消费者获得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但国家失去部分甚至全部关税收入。区外的跨国公司在一体化内部建立“避税工厂”(tariff-exemptfactory),并向一体化市场供货,以维护其原来以出口方式占领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区域内贸易自由化使市场扩大与需求增加,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一体化内外的跨国公司互相竞争以追求潜在的规模经济效益,也会增加在区域内的直接投资。投资转移是由贸易创造引起的扩大了的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经济与专业分工产生贸易创造,为从一体化经济中获取规模经济和专业分工的收益,需要进行生产的重组,由此引起区域内直接投资布局的调
整与资源的重新配置以及区外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产生投资转移。
除了静态效应外,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建立也会对fdi流动产生各种动态效应。如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将使参与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率得到有效提高,这些动态得益可能会增加一体化地区投资的吸引力。对fdi的量化影响取决于外商或国内企业是否拥有开发新市场所需要的竞争性资产,较高的增长率可能是暂时的,这种增长在较高的收益率使共同市场上的竞争加剧、资源重新配置时才会持续。此外,当最初的效率所得和产出提高了要素收益,产生新的储蓄和投资并进一步促进产出增加时,永久的增长效应也可能会发生(baldwin,1989)。
但是,区域一体化和动态增长效应之间的联系并不特别精确,很多对动态效应的分析和经验估计是模糊的、带有推测性(smith1992)。在许多例子中,fdi实际上可能是这些动态效应的催化剂。经济效率的提高,一部分是与专业化水平提高、规模经济的发展以及单个经济活动较高的地理集中度可能受区域内和区域外fdi的驱动相联系的。增加的fdi流量可能会刺激当地企业采用提高效率的战略,如合理的生产能力或再生产过程中减少未使用的生产能力,以减轻竞争压力(smithandvenables,1989)。另外,fdi也可能会通过直接或对当地企业的技术外溢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
正如前面提到过的,跨国公司与已经在东道国建立的企业不同,因为它们会带来一些无形资产(如技术),这使得它们可以成功地和当地企业展开竞争。大量案例研究表明,这些无形资产中一部分可能会“溢出”到当地企业,例如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时,会对当地供应商、消费者、以后可能会被当地企业雇用的培训工人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援助。“溢出”效应解释了区域一体化可能会使较高的增长率永久地持续下去以及“动态”得益的可能性原因。传统的增长模型在所有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的假定条件下,仅仅预测由于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带来的增长率的暂时变化,资本积累的收益率下降至新增投资不再有利可图。把增加的“溢出”效应加进来进行分析,物理资本的积累和公共知识存量的增加相一致是有争议的。因为所有投资者都能得到更多的知识,物理资本的投资实际上可能呈现不变规模报酬。但是,目前尚缺乏对“溢出”效应和长期增长之间相关性的深入探讨,这意味着对区域一体化给fdi流量可能带来的动态效应的讨论依然是值得怀疑的。
另外,假定区域一体化创造了一个较大的市场,也可能发生一些动态效应。因为一个较大的市场可能仅仅使企业比单个国家市场时更大、实力更雄厚。另一种选择是,为了在区域内贸易壁垒消除后创造的、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中进行管理,一体化可能会促进企业寻求战略联盟或与原来的竞争对手实行兼并;当企业扩大时,它们可能有能力增加在r&d和市场营销方面的投资,这会创造出新的无形资产,从而促进区域内和区域外的fdi.
很显然,把这些动态因素引入分析之中,fdi的潜在效应就比静态模型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一体化动态效应的主要影响是使一体化地区成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地,促进区域内fdi的流动和区域外fdi的流入。假定一体化影响到区域内产业的企业平均规模、r&d能力、对市场营销的投资和其它被认为是对单个企业在海外投资可能产生影响的企业特征,也可能存在促进fdi从区域内流向区域外的动态效应。同时,应该强调的是,fdi可能是区域一体化文献中已经讨论过的一体化动态效应的一个重要的催化剂。
三、综合讨论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注意到,区域一体化不可能对所有类型的fdi产生同样的影响。一个合理的概括是,区域一体化应该通过创造更大的共同市场、提高整体效率和该市场较高的收入水平,来提高整个地区投资的吸引力。
投资机会的大小与区域一体化安排下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重要性和性质相关。对投资决定的影响也可能因国家和产业的不同而不同。区域一体化之前,保护水平相对较低、国内市场效率较高国家的国内外投资增加幅度最大。原因是,贸易壁垒较低国家的外商投资不可能实行进口替代,它可能在实现一体化以后被抽回或转移到其它地区。同时,最初较高保护水平和较弱地理优势部门的国内外投资都会下降。
成立一体化组织之前的贸易和投资结构是区域一体化安排的另一个决定因素。由于地理的、历史的和其它原因,在协议成立以前就已经和区域一体化安排的贸易伙伴联系紧密的国家和部门可能面临的变化要小于最初联系较少的国家和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关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国家和部门特征的概括性框架,提供一个用于分析区域一体化中fdi进程的组织模型。环境变化概括了区域一体化带来的贸易和投资流动自由化的程度。当然,这要取决于特定协议的性质和区域最初的制度环境。图中从上往下移动时,自由化的程度逐渐变弱。区位优势概括了来自于在特定地区进行经济活动的赢利点的优势程度。这个特征是指不同生产要素的获利性、成本以及广义宏观经济环境。图中从左往右纵向移动,特定国家的区位优势与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其它成员国以及世界其它国家相比就越弱。确定图中这个特定国家或部门的区位,这里有一个分析区域一体化的投资影响的开始点。当然,有关fdi流量的更详细的预测也必须考虑一体化以前的贸易和投资模式、fdi的动机、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力等等。
假定具有最显著投资正效应的经济部门落在区域1中,这些活动的一体化程度最强,国家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因此,可以预期这些部门来自于国内外的资本流动相对较强而且为正。新投资的大小实际上由国外投资者而不是国内投资者决定,如取决于一开始已经拥有多少外商投资,以及扩张的产业中国内外投资者是否享有企业特有的主要优势。区域1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加入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区域一体化安排(如南北协议)的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部门。发展中国家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如低工资,区域一体化安排的制度环境保证其能够自由进入发展中成员国的市场。假定发达国家的企业拥有必要的生产技术、营销技能和其它无形资产,那么就应该预期大量fdi流入该发展中国家。
在区域3,对国内投资的影响虽然仍然为正但已经变弱。区域3的国家的经济活动有较强的区位优势,但一体化协议的效应变得相对较弱。oecd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北北”一体化)可以提供落在这个区域的产业的许多例子。原因之一是,作为多边协议,如gatt/wto实施的结果,正式和非正式的贸易投资壁垒从一开始就相对较低。预期“北北”一体化投资效应相对较弱的另一个原因是,几个重要的产业,如汽车,已经大量地在主要的oecd国家间投资。
到区域2,fdi流入的预期效应是负的,实际撤回投资的可能性增加。特别地,区域2的活动受一体化协议的影响很大,但国家处于区位劣势。为了绕过贸易壁垒已经建立了大量fdi的国家和产业就属于这个领域。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新常态区域经济发展的思维分析 2023-03-30 17:32:18
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 2023-03-30 11:38:32
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及风险 2023-01-28 09:23:32
区域经济发展路径创新 2023-01-11 09:17:37
区域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2023-01-11 09:13:24
区域经济与旅游资源发展策略 2023-01-03 08: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