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精神范文10篇 -ag尊龙app

时间:2024-04-17 12:10: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职业精神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职业精神

员工是企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企业是否能够发展壮大,最根本的就在于培育具备企业精神的合格员工。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之魂,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自觉形成的,经过全体员工认同信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颇具个性的企业精神、如同凝聚全体员工粘合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在这里,我就这四种精神谈谈个人的肤浅的理解和看法。

团队精神是心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就如同一个健康的人必须有一颗强健的心脏,才能够充满活力,积极进取。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意味着必须与他人合作,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筷子容易折,千根筷子不易折”。依靠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才能使工作做得更出色。这种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而且这种尊重理解和信任是愉快地进行的,是团队共同奋斗的桥梁和纽带。“人”字两笔是最优美的字形,表示着人需要相互支撑和扶持,身为文明人的我们又怎样能不懂其中的含意呢?如果能在这个群体中,积极、有效、无私地既帮助于他人,同时又能获得他人帮助,这样才能很快进入角色。一个没有团队精神,不善于合作,封闭自己,单打独斗,不能群体奋斗的员工,那就等于丧失了锤炼自我、超越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

职业精神是手

“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的幸福生活,企业的美好明天是依靠我们辛勤的劳动,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新时代的工人许振超就认为,爱岗就要敬业,敬业就要精业。他参加工作30多年来,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甘于奉献。他的事迹生动的说明,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具备敬业精神,就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许振超用他们的事迹给敬业做了很好的诠释——敬业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职业道德观,这是我们作为员工的天职。你越热爱自己的工作,越富有敬业精神,你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一个人是否有所作为,不在于他从事什么职业,首先在于他是否具有敬业精神,是否用心地将本职工作做好。因此,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能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得过且过。在我们周围,也有很多员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格把好质量关,不论有无管理人员监督,总是把工作做得最好,他们有着崇高的敬业精神,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致力于做好每一项工作。因此,让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让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为企业的成长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创新精神是脑

〔摘要〕检察官职业精神关系到检察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和纯洁性的锻造,决定着检察权能否独立、公正行使,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把握检察官职业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存在的现实不足及司法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明确检察官职业精神培育方略,能够确保检察官履职尽责,切实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关键词〕检察官;职业精神;司法责任制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不仅属于政法部门重要组成一员,还同时承载着监督法律实施的职责,防范其他政法机关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情形发生,地位特殊,作用重大。司法责任制背景下,纳入员额制的检察官作为检察机关具备执法办案资质的主体,其职业精神不仅关系到检察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和纯洁性的锻造,更决定着检察权能否独立、公正行使。加之检察官还承载着“维护公平正义”的使命,因此直接关系到能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在把握检察官职业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存在的现实不足,明确检察官职业精神培育方略,适应司法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确保检察官切实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一、检察官职业精神内涵

检察官职业精神是检察官这一法律职业群体所具备的坚定政治信仰、崇高法治追求和专业化职业技能等要素的综合体。作为检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检察官职业精神系检察官干部队伍崇高理想信念的集中表达,能够起到凝聚检察官群体、指导检察权运行和推动检察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1]。检察官职业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坚定的政治信仰。检察官是作为“刀把子”的法律监督机关的执法主体,必须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从而确保独立、规范行使检察权,进而在执法办案中能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切实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和忠于人民,不迷失方向。坚定的政治信仰,也是检察官最重要和必备的职业精神要义,要求检察官自觉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行动指南,吃透精神,把握精髓,进而全面恪守检察官职业精神,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最终建成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二)崇高的法治追求。检察官有“站着的法官”之美誉,且在司法权运作中起到“法律监督”的“守护者”作用,要求其应当以公平、正义、自由、人权为价值追求,而并非机械化执法办案,强调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协调统一[2]。司法责任制背景下,在保障检察官独立行使职权、排除包括上级干扰等负面因素的同时,亦通过“办案终身责任制”等制度,对其承办案件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强调检察官应当对当事人、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等各类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诉讼参与人充满人性化关怀,尊重并维护每一位诉讼参与人的人格尊严,进而依法、文明、理性回应诉讼参与人的各项诉求,摒弃“功利化”“机械化”执法办案模式,彰显检察官职业精神风貌。(三)端正的职业态度。检察权的规范运行,离不开作为检察机关主体的检察官。而其职业态度,则决定着检察官能否切实承担起检察权旨在惩治犯罪与维护正义并举的价值追求,亦关系到检察官能否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中去。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亦使检察官面临较多的金钱、美色等因素利诱,因此,端正的职业态度,是确保检察官忠诚履行岗位职责的重要前提。“权、责、利”相一致,是司法责任制的题中之义。可以通过适当提高纳入员额的检察官福利待遇,实现三者协调,进而促使检察官积极把岗位职责化为自觉的行动,从内心珍爱检察官职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同步落实,自觉摒弃“金钱主义”“官本位”等不健康的价值观,切实将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检察官职业群体的主动追求和客观行动,弘扬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检察职业精神态势。(四)专业的职业技能。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深化推进及检察官员额制的出台,要求检察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条件和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还要求检察官拥有丰富的执法办案经验及社会工作方法,并要掌握政治、经济管理、生态环保、信息科技及外语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以提升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果。此外,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等客观形势的变化,使得各类案件出现一些新特点,造成执法环境愈发复杂,增加了办案难度。作为检察官,应当牢记的指示,警惕“本领恐慌”,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明确学习不仅为了检察官个人,而是为了检察事业长久发展[3]。检察官要不断加强各类执法办案相关知识的学习,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夯实检察权规范行使的基础,切实提高案件办理的质量与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法治服务保障的新要求。(五)自觉的职业良知。职业良知亦即职业良心,要求检察官在决断案件中要自觉基于自己的良心和客观事实独立进行,不能有所偏失,系检察官职业特有的职业感知[5]。司法责任制改革背景下,强调检察官追诉职能与监督职能并重。检察官一方面要通过充分行使批准逮捕、审查起诉等检察权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强化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民事行政抗诉、督促支持起诉等职权,加强对当事人权益的救济,实现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同步落实。拥有自觉职业良知的检察官,在行使检察权过程中能够及时反思与审视自己的执法活动是否符合公正等职业良知要求,做出客观评价,并及时纠正不符合职业良知的行为,进而保持职业活动符合客观司法责任制要求。(六)严明的职业纪律。检察官群体作为独立行使检察权的政法干部队伍,必须恪守严明的职业纪律。尤其是检察官处于监督者的地位,要求其应当模范地遵守各项纪律规定,并从内心自觉地规范司法行为,避免检察权滥用及徇私舞弊等情形发生。笔者认为,职业纪律一方面是对检察官权力的约束,另一方面亦是对检察官自身的保护,有利于塑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检察官执法活动氛围。包括《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禁令》《人民检察院检察制服着装管理规定》等在内的、具备较强强制约束力的职业纪律,是维系检察官职业精神的重要保障,能够避免检察官失当言行及着装损害检察官职业形象,必须不折不扣落实。(七)神圣的职业声誉。在政治上,检察官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保障者”;在法律上,检察官是专门法律监督机关中的司法活动“监督者”;在社会上,检察官是人民群众期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司法责任制背景下的检察官员额制,造就了检察官群体神圣的职业声誉,每一位检察官都应当珍惜自己的职业声誉。(八)坚毅的职业作风。检察官职业作风是检察官群体在执法办案活动中所体现的、具有稳定性的敬业精神外在表现形式,亦有评价检察官行使检察权活动是否合法、文明、规范等职业道德尺度之意。检察官职业作风,直接关系到检察官队伍整体声誉、形象和检察事业长远发展及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意义重大。检察官职业作风,系一代代37检察官悉心呵护、传承形成的,每一位检察官应当倍感珍惜,并在执法办案活动中加以弘扬,自愿在检察官岗位上落实“马上就办”精神,时刻保持办案的敏锐感和审慎感,锻造一支职业作风坚毅、优良的检察官铁军,最终在检察官队伍中形成互相激励、互相学习的检察官职业作风,践行新风尚,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的人才基础。

二、检察官职业精神现状分析及培育方略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应用型人才日渐受到社会关注。高职院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型技能人才,是各大高职院校目前面临的重要教育问题之一。本文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出发,同时坚持职业精神的融合,积极探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路径,希望有助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职会计;职业技能;职业精神

在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进行有机的融合,能够充分地提升学生职业技能能力,同时在精神层面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明确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培养目标,能够进一步培养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高职人才。

一、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要坚持从职业技能培养方向出发,依据所掌握的技术能力等规范要求,落实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职业操守理念的有效教育,培养符合时展的社会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实践发展中要注重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教育的有机融合,特别是现代化的人才要遵循整体教育发展趋势,从精神层面和技术层面,不断的探索,并培养一定专业综合能力,是时展的趋势,也是时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发展中,要谨遵教育改革大势所趋,积极调整内部教育教学模式,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时,还要注重精神层面的素质教育,只有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融于一体,实现可持续性的职业发展能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才是探索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最终方向,因此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高职会计教学中职业精神培育现状分析

摘要:机电专业是中职学校的重点专业,该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中职学校要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精神,激起学生对创新的渴望。本文阐述了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在创新大赛上职业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创新大赛;职业精神;培养策略

在中职学校里,机电专业是当下最为热门的一大专业,培养具有高素质、强能力机电技术专业方面的人才。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培养更多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一个极大挑战,同时也是学校的新任务和新使命。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职业精神,才能够更好为各大企业服务,培养合格的人才,以此来提高机电专业学生的就业率[1]。因此,在创新大赛中培养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职业精神十分重要。

1中职机电专业创新大赛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意义

1.1满足企业要求

毋庸置疑,一个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都要紧紧依靠各类新产品的不断推出,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机电专业的技术人才具有创新能力,他们设计出来的产品新颖,能够满足人们的众多需求,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从教育层面来说,中职学校以培养创新技术人才为主旨,同时顺应了时代潮流,开展诸多形式的创新大赛,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锻炼科技创新能力[2]。与此同时,这种培养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技术、能力等得到提高。教师是学生引导者,在教学方面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和学习机电知识和技术之外,还要不断地去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同时也会助推企业的发展。

摘要:基于航海精神的提炼,针对目前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困惑,以加强顶层设计理念为突破口、拨正人文素养为方向标、确立校企合作为主阵地、拓展航海精神为立足点,以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航海精神促进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航海精神;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为标志和统领的奋斗目标”,习强调海洋强国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这些都标志着振兴海洋、发展航运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工程。从“郑和下西洋”体现出来的无畏进取、开拓创新精神,到西方航海人勇往直前、勇于实践的无畏气魄,其共同点即为航海人在航海事业过程中,结合海洋文化、航海品质后所形成的航海人特殊具有的一种文化。航海精神,即在从事航海领域的实践基础上,人类在传承航海文化的同时,结合自身基本精神、社会和谐文化后所形成的有航海品质、航海气魄的一种人类精神。它是航海文化的精髓,是人们对海洋表征、航海实质的有机组成,是从事航海领域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1]这种精神结合了中西方对航海精神内容的整合,将航海精神融入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既是航海专业教学的需要,又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能为学生的就业成长提供长足而有效的帮助。国内对于航海精神的研究文献尚不多见,有代表性的有:黄洁[1]以船的结构和部件为原型,总结出与锚、钟、桨、舵的特性相符合的船员的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航海精神;崔国恒、李海林等[2]分析了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技术应用与创新,总结了郑和下西洋在航海方面的成就与航海精神。上述研究为明确航海精神内涵提供了必要的借鉴,但也可以发现,我国对航海精神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航海精神的关注缺乏实践,航海精神应用于航海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还比较滞后。本文试从航海精神谈航海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研究。

二、航海精神、海员职业素养的内容与关系

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一样的航海精神。但是对现当代航海精神内容的构建中,则是将航海精神形象化地指向了海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即坚定的从业思想、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以及无畏的开拓精神。职业素养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几个方面[3],其中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中一个重要方面。海员职业素养简单地说是海员在从事与海域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与工作相关的职业行为,是航海人在航海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其内容是在职业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服从意识以及环保理念等。分析大航海时代的航海精神以及海员职业素养的内容,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交集的概念。从内容上说,航海精神是结合内在精神的研究,是对海员职业素养表征培养的一种深化。从现阶段研究的深度上说,目前对航海精神的关注缺乏一定的实践,而对海员职业素养的研究相对比较超前。从教学上说,航海精神的培育还未真正进入人才培养方案,而海员职业素养的培育已被各航海院校所重视。为此,若在教学、实践等过程中将航海精神融入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实现航海精神培育促进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目的,将两者之间紧密结合,切实发挥两者之内容优势,将航海精神为海员职业素养所服务,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摘要:“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职业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这样才能符合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的定位。“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院校德育在内涵上具有耦合关联性,“工匠精神”培育应渗透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两者的有效融合必然有助于增加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有效供给,也是职业院校教育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路径选择。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德育;融合

“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应该树立的理想,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创新意义深远。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成功转变的关键就是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把“工匠精神”培育有效地融入职业院校德育中,必然有助于增加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有效供给,为我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工匠精神”视阈下职业院校德育必须创新和发展,这是社会、国家和企业对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也是职业院校自身实现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路径选择。

一、“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院校德育的本质内涵

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又赋予了工匠精神新时代的内涵。关于“工匠精神”,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本文采纳了学者李小鲁对于“工匠精神”含义的诠释,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只有从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这三个特征把握“工匠精神”,才能对“工匠精神”有一种源于职业教育,又高于职业教育;源于工业文明,又进入后工业文明;源于教育,又跳出教育去看待的一种教育的理想境界和形而上的追求。职业院校德育在职业教育中担当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任,而工匠精神又是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所以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职业院校德育的责任。职业院校培养要通过德育课程、通识课程和文化课程的教育,将德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院校德育在内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都要求培养的学生具备未来大国工匠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很多职业院校把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学习上,关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是依托于短期的实习生活,关于学生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内容不完善,仅仅是一些基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方面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院校德育的逻辑阐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凝炼卫生职业精神,推进医改,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根据省卫生厅的工作要求,现市卫生系统将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凝炼卫生职业精神、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开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广泛凝聚共识,提高道德修养,在全市卫生系统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为扎实深化医改和做好各项卫生工作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讨论内容

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如何认识新时期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科学内涵。重点围绕祖国医学“大医精诚”和西方医学“尊重生命”的优良传统,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新时期医学创新精神,深入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大力倡导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精神相统一,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幸福观。

摘要:本文剖析职教发展困境,从打破学历制度壁垒、改革职教实训制度、打通人才上升通道、提升技能人员职业尊严、优化职教社会支持体系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如何改革职业教育、真正搭建“工匠精神”培养体系。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价值;精细管理;制度支持

一、提倡“工匠精神”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指导意义

(一)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精髓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断创新、挑战自我,是一种专注、执着、敬业、守规的精神。“工匠精神”不仅表现在精神意识上,更是体现在实践行动中。中国自古以来对“工匠精神”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传承。然而,在片面追求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企业发展理念下,在“机器换人”的工业新趋势下,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却在渐渐消失。

(二)“工匠精神”的缺失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世界的繁荣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巨大贡献,但是一味追求速度、忽略“工匠精神”的不平衡发展,必然影响中国经济的后劲。首先,中国中小企业寿命普遍偏短。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为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40年的寿命相比,相距甚远。其次,中国制造业急功近利、大而不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红利带来的成本优势开始慢慢消失,廉价生产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逐渐显现,品牌和创新的相对滞后,更造成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中国制造业腹背受敌。东南亚国家在中低端制造业发力,凭借更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中国本土企业在东南亚建厂、在华外资企业转移产能;中国制造成本快速上升,迫使在华外资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

(三)富有创造力的高素质“工匠”队伍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提速的最主要推动力当下的“工匠精神”不仅仅代表技艺,而是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缺少高技能“工匠”,以及对其背后整个技能人才队伍的迅速扩充和结构优化,中国企业就无法赚取产业链最高端的丰厚利润,“中国制造”就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升级为“中国智造”。

摘要:文章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选取九江市卫生学校2021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前、后通过问卷星上传调查问卷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测评,收集资料并比较差异。实训课程结束后,试验组的职业认同高于对照组,且各项得分较教学前升高。可见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中职护生的职业认同,为其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文章作者希望通过探讨工匠精神融入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对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使广大护生毕业后愿意进入临床护理行业,培养其讲奉献、爱岗敬业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医疗行业提供高质量、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护理实训教学;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指职业认同是个体从自身工作经历中渐渐发现并认同自我职业角色的过程;“状态”是指职业认同是当前个体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1]护生职业认同就是指护理专业学生对自己现在的护生身份和即将从事的护士职业的情感体验与认可程度,它是影响护生将来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基础。[2]目前国内外关于护生职业认同的研究并不多,且大多研究的是大专和本科护生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中职护生的研究较少。研究结果大多提示护生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护生职业认同受年龄、性别、学历、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表现为:低年级护生职业认同水平较高;男生低于女生;学历层次越高的护生职业认同水平越低;父母文化程度高的护生比父母文化程度低的护生职业认同水平高。[3]护生职业认同水平低,会导致部分护生毕业后拒绝进入临床护理行业,有些即使成为护士,也无法适应护理工作,遇到困难就直接离职甚至转行。国家推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致力发展社区、乡镇及农村医疗体系,护理人才必不可少。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博士曾指出:截至2015年,我国护士理想的学历构成应为:中职50%,高职30%,本科以上20%。[4]可见,中职生占主要地位,而大多数的高学历护理工作者并不愿意进入乡镇卫生院工作,中职护理人才将成为基层护理工作的主力军。而他们的职业认同低,不仅会降低其在校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其将来的择业。因此,提升中职生的职业认同对护理队伍的壮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护理实训课是护生学习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重要课程,这些技能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必备的,不当的护理操作不仅不能治疗疾病,还可能会加重病人的病情。这就要求护生具有爱岗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品质,而这些正好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一致。因此,在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是增强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必然选择。在中职院校中开展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其服务水平,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工匠精神融入护理实训教学能帮助护生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职业认同则直接影响护生毕业后是否选择成为一名护士。那么,护理实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对护生的职业认同有何影响?本文以九江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学生为对象,探讨工匠精神融入护理实训教学对中职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选取我校2021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每个班50名)共100名学生,通过抓阄决定其中一个班为试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两个班的授课教师和总学时相同,且学生在校平均成绩、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由于电商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对高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因为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培养路径,未将其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使得电商学生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为加强对高职电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作用,以及营造良好的培养氛围和环境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精神;人才培养;培养途径

根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8》显示,2018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1.63万亿元,同比增长8.5%,电商交易总额已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一。在行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另外由于电子商务自身的行业特殊性,再加上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法律法规还不够规范和健全等原因,该行业在近年出现了不少违法犯罪行为,而且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呈现出年轻化、技术化等特征,这些不良因素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稳定和行业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对电商从业人员职业精神的培养变得刻不容缓。据相关研究表明,电商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以高职和专科为主,这一比例甚至超过40%,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高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电商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精神的整体水平。如何更好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精神的学生,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破解的难题。

1职业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性

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职业精神进行了研究和描述,但总体而言,大部分学者均认为职业精神是指从业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养成和表现出来的内在精神和特殊素质,这些都与特定职业活动高度相关。在实践中,职业精神通常表现为敬业、爱业、乐业、勤业和创业等形态。高职院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大多将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参与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加强对高职学生关于职业精神方面的培养意义重大,而电商行业由于自身等各方面原因这一要求更为突出。

2高职院校电商专业职业精神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