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论文范文10篇 -ag尊龙app

时间:2024-01-04 10:52: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企业财务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财务论文

摘要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指标是进行业绩评价的基础,而财务评价指标一直是而且将继续是使用最广泛的指标。随着新形势的来临,现有的企业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要求必须进行改进。

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企业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背景;其次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了研究企业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再次论述了我国的企业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情况及不足;接着提出了企业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建议;最后以x公司为例对企业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企业财务评价业绩

*

一、引言

业绩,也称为效绩、绩效、成效,反映了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或成果。企业经营业绩综合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用其有限资源从事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会受到其利益相关者的关注,这些利益相关者有: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部门经理、雇员、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公众。投资者对此感兴趣的原因是解决是否投资或收回投资,因为投资者(委托人)将其拥有的资产委托给经理人员(人)经营管理,关注的首要问题是其投资的风险和报酬,在风险和报酬的权衡中实现财富的最大化:但管理者在决策时,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牺牲股东利益;债权人要确定企业的偿债能力,决定是否对企业贷款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企业的经理人员是要评价自己及下属的业绩,表明受托经管资产责任的履行情况,保证自身的价值增值;而政府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国有资本的所有者,关心的是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及保值增值情况;另一方面作为经济管理部门,科学地评价企业经营成果,有助于正确引导企业经营行为,帮助企业寻找经营差距及产生原因,同时为对国有企业实施间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市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商业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存在的问题

1.1指标当中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不足

商业企业对于资金周转的要求很高,而通常的财务分析方式集中于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这几种分析方法的指标多集中于会计利润,从采用的数据上来看都集中在利润表以及资产负债表,对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分析较少。很明显,这就会使得财务分析不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在实务操作中,商业企业往往通过盈余管理来对利润进行操作,以满足管理层的意愿。相比之下,现金流量表的数据人为可操作性较弱,通过对其数据的分析,管理者等信息使用者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投资决策的风险。

1.2表外因素的分析不足

商业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会忽视表外因素,即非财务因素的分析。我国商业企业数量众多,规模相差较大。其中,大型商业企业为大型外资、国有企业把持,民营企业主要占据零星、本地化市场,并且中小型商业企业通常存在着设施落后、商品流通梗塞、损失浪费巨大等情况。因此,商业企业财务分析如果不考虑表外因素,那么必然就得不到真实的决策信息。实务中,商业企业对于财务分析表外因素的忽略,一方面是因为其管理机构以及职能的不健全导致表外信息散乱,难以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信息本身并没有被包含在财务报表内,没有引起财务分析人员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小型商业企业。

1.3财务分析方法不足

本文作者:张颖工作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控体系的建立相对较为滞后"我国物业管理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不够规范,还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办法遵循"首先没有制定完整的内部财务制度,会形成很多财务漏洞,例如成批领用保洁维修用品,没有做二级台账,临时停车费监控管理措施不到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日常管理环节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其次由于会计基础薄弱,没有按照会计科目及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分门别类设置明细账科目,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利于公司真实准确的向业主客户反映各种收费的使用情况"第三由于内部控制不严,还造成企业资金流失或循环不良,例如经营性收人很多是现金收入,有些企业就将这部分资金搞成预算外资金,形成/小金库0;或者对应收款的催收不得力,造成应收款项越积越多"2.成本费用管理不到位"物业管理企业的人工成本是物业管理企业最重要的部分,通常在60%以上,常见的是通过部门来核算工资,区分管理岗位和生产岗位"但实际上,物业公司不同岗位的特点也不同,很难通过一个模式来考察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例如,清洁岗位和维修岗位就有较大的差距,清洁岗位可以通过日清扫次数、面积等指标来考察单个人工的工作效率,而维修岗位的每一件工作各有特点,难易程度,工作量等都不易简单确定,增加了考察工作效率的难度"很多物业企业并未对这些方面加以关注"另外,随着物业设施科技含量和专业性能的增加,以及业主对服务水平提升的需求,越来越多的维修、维护、保养工作需要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公司,一些小修工程也需要请专业的工程队来施工,这部分传统意义上的间接成本对公司成本分析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对生产有促进作用的间接成本,而是与某些直接成本不相容,或者说是有替代作用的,由于近年来人工成本增长迅猛,企业需要仔细考察外包与自己服务两种方式成本多少,是否应当把更多的项目外包出去"3.财务人员水平较低"物业公司不仅有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还涉及大量库管、收款员等财务相关人员"有些中小型公司的财务人员水平较低,仅仅满足于日常核算,能够完税,月末出报表,不具有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能力;很多库管及收款员身兼多职,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无法主动遵守财务人员基本规范"

提升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几点对策

(一)建立和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制度是对企业经济行为和程序的规范和约束"制度不全将造成管理上的混乱、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物业管理公司应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内部管理要求,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逐步完善货币资金管理办法、资金审批制度、存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收费员管理制度、物资采购办法等等;制定相关责任人员的考核指标;财务部门应对小区台账、日常财务资料进行核对;对小区的收人进行检查监督等"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牵制制度,各负其责、互相制约,使物业管理企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二)加强对成本的管理1、强化成本观念"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一个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能力直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成本的管控非常重要"但是要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必须对成本有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观念才会引证出是否有正确的决策和行动"企业要让每一个员工明白成本是如何发生的,每个人都是控制成本的关键"降低成本的核心办法就是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执行能力,使得他们的想法和观念与经营者、管理者一致,而管理层则需制定正确的策略,科学的考核方法,努力激励员工"另外,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引导好一些观念的修正,如企业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让财务人员承担控制和改善财务绩效指标的责任"实际上,财务人员只是根据会计记录得出指标数值,当看到指标完成情况时,已经是前方一系列工作完成的结果,而财务人员并不清楚前面一列各环节中成本如何发生,归属如何,归谁负责,占多大责任,对后续或其他成本会产生何种问题以及影响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只能是单纯地就数字研究数字"财务人员要研究作业成本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关系,积极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如人力资源部、经营部等管理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把其他部门的管理和成本控制进行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管理上的管控"2、加强预算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0,预算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与资源配置的标杆与准绳,全面预算主要由营业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构成"对于物业企业来说,营业预算和财务预算是其每年应着力制定的预算"全面预算应当体现企业长期发展的阶段性,围绕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设计资产、负债、收人、成本、费用、利润等核心指标"全面预算应当结合企业的业务活动,落实到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达到对企业全部资源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3、选择适合的成本管理方法"随着物业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差异化服务的增加,间接成本在物业企业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例,但这些间接成本并不是与企业所有服务项目都有关系,而只是与部分特点项目发生关系,大部分的间接费用服务于维修和保安方面"例如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将间接成本科学有效的归集到产品中去"通常的物业管理包含保洁、绿化、安保、维修、经营等几个主要服务功能,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将这几部分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物业企业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工费、动力费、材料费、外包维修服务费、折旧费、办公费"物业企业的成本对象是以有形的服务合同为载体,以无形的服务把成本分配给各成本对象,在作业成本计算时可以将成本库归集的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分配到各成本计算对象上"成本作业法可以将间接费用准确的分摊计入成本,有效对投人成本进行科学的划分及分析,将企业整体作业流程理顺"(三)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财会人员从事会计职业的根本"包括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以及完成专业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工作能力"企业应定期组织培训,同时要引导财会人员加强自学,努力钻研业务"财会人员要经常学习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财务制度、财经法规以及企业内部制订的财务管理办法,不断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物业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掌握物业企业的行业特点,熟悉自己企业的经营流程,能够参与经营管理,实行监督职能"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当今的财务工作几乎完全实现了计算机和网络化,所以物业企业的财务人员也需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能够实现数据的远程处理、网上支付、网上报税及各种财务信息查询"即便是库管员和收款员等财务相关人员也需掌握一些基础软件的使用技能,能够利用计算机记录、汇总、传输数据"

一、石油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特征

(一)筹资风险

1.现金流出现短缺

企业要想实现价值,现金流是源泉也是基础,通过分析现金流量,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清楚现金的具体利用情况、现金来源与现金余缺状态。例如,按照《证券时报》的相关统计,到2013年3月为止,上市公司中有208家已经公布年报,其中159家经营性的现金流呈正增长的状态,而其余的48家现金流状态为负。从现金流增减幅度进行分析,119家企业的现金流表现是同比增长的,88家企业则是同比下降,由此表明,金融危机冲击下造成众多石油企业现金流出现短缺[1]。

2.融资渠道相对狭窄

相对于其他企业,我国的石油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石油企业底子薄,根基浅,不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容易导致资金链出现紧张状态,造成融资不畅。根据最新统计,石油企业的资金来源70%是利用银行贷款实现间接融资,而通过债券或者股票进行直接融资的企业不到10%。由于我国金融环境与西方国家相比具有特殊性,因此政府无法对石油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利用民间资本进行企业融资是融资改革重点。而且,融资结构具有不合理性,融资时所支付的成本高也是石油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2]。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及相关研究

(一)产业集群含义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个特定的领域内,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rter,1998)。培育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实践证明,无论是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的艾米得亚———罗马格纳、美国的加利福尼亚硅谷,还是我国北京的中关村、烟台的汽车基地、成都的高新区,产业集群都表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和强大的竞争优势。

(二)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研究

1.产业集群形成理论

这段时期的代表主要是古典区位理论,该理论关注了微观企业决策的成本最小化问题,认为“成本节约”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原因。早在19世纪,marshall(1890)从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解释产业集群现象。a.webe(r1909)探索了技术设备、劳动力组织、经常性开支成本、市场化因素等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一、引言

我国实行的是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民企和国企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所占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但是很多民企在目前经济良好的大形势下,寿命却不长。一旦遇到筹资困难的瓶颈,它们的生存更加举步维。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一旦陷入困境,还有政府作为后盾进行支持发展。所以国企在发展中,不是所有陷入财务困境就会走向财务破产。为了整个民企职工的队伍稳定,很多不能持续经营的民企选择进行债务重组。对于民企而言,后危机时代面临的竞争压力都是无法预测的,如果能够有效的化危机为生存的机会,财务困境和财务破产对于民企的后天而言,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能够从财务困境中解脱出来,运用关键的因素进行重组对民企的利益相关者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民企的管理层和决策层而言,能够提前预警出引起民企产陷入财务困境的因素从而采取欠当的措施进行避免或者阻止对民企的顺利走出困境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后危机时代对民企经营产生影响的宏观和微观因素特别多,精确预测对民企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是非常困难的,完全消除这些对民企负面影响的因素是不可能的。从另外一个角度上,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很多因素是非常难量化的,定性的因素隐藏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由不同的人掌控,在显性的财务报表中很难显示出来,所以很多民企陷入财务困境已成事实,再采取措施也很难力挽狂澜。本文分析了财务困境预测模型适用的条件,并对即将陷入财务困境和财务破产后的民企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而走出困境和破产,使之走上良性健康发展之路,对即将陷入财务困境的民营企业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二、财务预警模型分析

(一)单指标财务预警

最早利用单个指标预测民企财务预警的统计方法是美国的比佛(beaver,1966),他认为民企此时的经营状况概括为财务失败,不仅包括企业发生的财务破产的极端现象,还包括在正常的生成经营过程中如果公司发行的债券拖欠不履行、偿债不及时、或者不能优先支付股利等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相违背的活动,就可以运用这些单个的指标进行说明民企出现财务失败的现象。利用的单个指标主要包括现金流量/总负债,净利润/总资产。其中第一个指标比较精确,预测的准确率达到89%,第二个指标的准确率达到78.5%,距离失败的时间越短,准确率越高。这也符合了财务预警是个持续的动态,对企业的影响是有潜伏期的。如果能够提前一年预测出企业即将面临财务困境,及时采取措施是能够阻止困境的进一步恶化的。两个指标都涉及了现金流量这个指标,因为现金做为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具有很强的变现能力,所以该模型在利用过程中具有局限性,为了弥补不足,还将企业的其他各项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也融入进去,并将民企的生产经营状况的结合在一起,将所有可以变现的资产全部量化,用全部的负债包括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作为基数,整个负债规模,不仅考虑了总量,还考虑了流动性,将整个负债累计在一起,因为一旦出现财务困境,不仅短期负债偿还没有了保障,从长远角度看,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筹资信誉。这就使得运用单个指标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时,分子是流动资产,而分母是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之和,分子分母虽然不具有可比性,但考虑的是整个企业的融资和资产问题,能够客观预测出企业的长短期偿债能力,而避免了单独考虑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的局限性。单变量指标主要是考虑变现能力比较强的资产,因为这些资产才具有很强的偿债能力。这种资产的一部分的变现与整个负债的对比得不匹配性就会造成无法考量民企整体资产的获利态势。用单个指标预测民企的财务困境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因为不同性质企业保留的现金持有量是不同的,不同行业的财务比率不具有可比性,不利于公众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就会出现不同的财务比率与与企业的真实客观情况存在很大差距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的公司,运用相同的指标进行比较也会产生没有横向纵向的可比性,会引来很多争议,逐渐被相对应的多变量分析方法所弥补其劣势。

(二)多变量财务预警

一、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会计一般原则中的客观性,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财务报告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正在逐步失去其相关性。

(一)财务报告信息含量不够完整

首先,完整性缺乏是现行财务会计模式的固有弊病。以交易为基础的现行财务会计模式势必会对某些与交易无联系但却十分重要的期间价值变化不反映。可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企业对经营业绩的反映和控制难以令人满意。例如企业经营过程之中造就的竞争优势,因为不与企业的交易活动直接相关,因此在财务报表上得不到反映,但是这类事项或情况却对企业日后的经营业绩意义深远。

其次,现行财务报告的不完整性还在于它实际上是一种通用格式的报表,它提供给不同使用者以相同的会计信息,并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予以程式化。然而,随着新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通用格式财务报表以外的、有利于特殊信息需要的“专用”财务报表。且由于使用者的目的和方法不同、被估价的资产不同、报告公司的环境不同、使用者的信息偏好不同,所以使用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而程式化的通用格式的报表,实在难以满足上述需求。

再次,现行财务报告的核心是企业的有形资产,而对企业内生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软资产如商誉、知识产权、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等未能得到真实而公允的反映,一些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也在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软资产才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其重要性日益凸现。据统计,1995年美国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高达60%,特别是根据1997年中国品牌价值报告,世界第一品牌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高达479.78亿美元,中国第一品牌红塔山的品牌价值也达353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在一些高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然而传统的财务报告对此却无法充分反映,以至于导致当今类似英特尔、微软之类的股票上市后,其市场价值通常比账面价值要高出3—8倍,从而不能有效满足信息使用者基于无形资产的决策需求。

摘要:越来越多的股东们认识到,控股权未必等于控制权,更未必等于财务控制权。如果在公司财务治理上没有一个合理的体制和机制安排,股东们的利益保障将无从落实。一方面从财务管理体制来把握公司的控制力,将潜在的法律控股权转化为现实的财务控制权,越来越成为股东们的迫切需要和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公司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是公司财务治理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从这两个方面谈谈我国公司的财务治理。

关键词:财务治理;控制;分层治理;管理体制;会计委派

1公司财务的分层治理

公司财务治理既反映了出资者对被投资企业的“股权—资本”的控制关系,也反映了资本所有者对管理“委托—”的控制关系,还反映了公司内部会计系统对业务系统、会计人员对经理人员的监督与控制关系。而我国公司财务治理的症结主要表现为由于股权结构上的一股独大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体现出“内部人控制”、董事会软弱、监事会虚挂、信息披露不透明、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外部监管不力、绩效评价走过场、决策授权不清晰等诸多症状。因而,体现“协调”、“约束”的现代企业财务治理,必须相应地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制,才能使各项措施在制度上、程序上得到保证。分层控制是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形式。即公司财务治理的分层控制包括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财务总监行使会计控制权利和公司会计部门及会计人员履行会计控制责任这三个层次。

1.1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

出资者对经营者的控制是公司财务治理的第一个层次。出资者将其资本投入到企业后,其资本就与债权资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企业的资本,形成企业的法人财产,出资者失去了对法人财产权的直接控制权;出资者为了实现其资本保值增值目标,只能通过控制其资本的方式操纵法人财产。控制资本既是产权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财务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具体控制措施是通过由所有者委派财务总监制度实现的。应强调董事会在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主体地位。财务控制首先决不只是财务总监或财务部门的事情,也不只是企业经营者的职责,而是出资人对企业财务进行的综合、全面的管理。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财务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治理结构的完善。在这一层次上体现两个控制主体相互制衡的关系:所有者通过激励和约束来控制经营者,保障自身获取最大化的经营获利;经营者通过正确决策和有效经营,在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同时获得制度化的、约定的经济利益。

一、金融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研究的意义

众所周知,血液是维持一个人生命的根本,如果人的血液有了血栓就会发生病变,严重的会导致人的瘫痪甚至死亡。同理,金融企业和人是一样的,资金就是一个金融企业的血液,如果出现资金流断档,也会瘫痪甚至死亡。由此可见,金融企业的发展与财务危机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旦危机管理失效将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要对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分析,根据其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监测与预防等手段,实现对财务危机的控制与防范。所以本论文的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金融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原因

目前各金融企业普遍出现财务危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由经营风险造成的,其二,由财务管理失误造成的。

(一)在金融企业经营风险方面

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财务危机主要表现在:第一,金融企业经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此基础上,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随之出现,进而也极易造成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同时,金融企业的组织管理也存在问题,其中金融产品的质量,组织管理的计划,新技术的开发等因素,均直接影响着金融企业的有效与安全管理,一旦组织管理风险出现,则会诱发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市场营销的盲目性。当前,金融企业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其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营销战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是由于金融企业通过营销,增加了市场的份额,同时市场营销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要以金融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营销策略,但部分金融企业未能重视财务管理,过于关注市场营销,导致市场营销的效果欠佳,财务管理的状况较差,进而造成了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第三,多元化的经营。目前,金融企业的发展逐渐迈向了成熟期,为了实现对经营风险的规避,纷纷实现了经营的多元化,但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未能正确理解理解实物资产投资,同时也忽视了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在此情况下,金融企业的投资缺乏可靠的资金支持,进而极易引发财务危机。第四,核心业务的萎缩。在金融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因素便是企业的核心业务经营,但众多金融企未关注自身的核心业务,而是利用兼并手段积极拓展市场,此形势下,金融企业的财务危机将不断增多。

[摘要]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企业财务控制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论题,也是当今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只有把财务控制工作搞好,才能有利于监督机制的完善,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公司治理结构

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国内各种优秀的财务软件不断提升、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财务管理方面却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企业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

近年来,我国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眼光来看,我国财务控制理论研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

第一,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在我国,由于数十年的放权让利改革,人们普遍认为改革就是给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以不受所有者约束的经营自主权。于是,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股东会和董事会形同虚设等现象比较普遍,实际上把所有者排除在企业之外,企业内部高层经理掌握着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实际上是在没有内外监督的情况下全权经营这部分国有资产;于是内部人控制企业就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第二,财务控制标准不统一。我国至今尚无一个类似美国coso报告权威性很高的财务控制标准体系。有关部门未将财务控制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在财务的控制标准的设计上存在着各自为政、就事论事的倾向。例如,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是从信息披露的角度对企业财务控制予以要求;中注协《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是从报表审计的角度来进行规范;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诸多规范局限于会计核算。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内部财务控制和注册会计师进行外部审计时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