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论文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22 16:39:34

德育教育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篇1

中职生的年龄普遍偏小,社会阅历尚浅,法律意识淡薄且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很多中职生是初中毕业直接进校的,他们思想单纯,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自控能力差。因此,中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若想让学生热爱德育教育,就要从心灵上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生,要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优秀心理品质,另外教师应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实际情况,开设心理辅导课程,通过系统学习,让学生明白自己现阶段的心理特点,也可以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开展相关知识竞赛,使学校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统一起来。

二、建设班级文化,创造德育氛围

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身边的美与丑,真与假进行比对,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规范学生的言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讨论过程中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良好习惯。班级文化的建设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引领学生认识社会。一要充分利用教材,寻找德育素材。很多教材都适合作德育的素材,如,语文、政治等等。二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四、学习身边的德育榜样

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是构建德育工作体系的必要环节,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去定点单位或企业实习,通过实习,不但可以熟练运用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体验社会,认识社会。学生在工作环境中也可以学会与同事的相处之道,并了解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要求。德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爱护公物等等这些品质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游戏;德育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各种游戏之中。孩子为了游戏或者说玩,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游戏的内容出现了转折,游戏在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下,成了对幼儿实施各种教育的手段。《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特别提出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正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需要而作的重大改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成长的需要。通过游戏孩子不仅能获得知识和经验,还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游戏的种类和特点,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一、角色游戏中的德育

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是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把想像活动和现实生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种游戏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角色游戏由幼儿自选主题充当角色,可充分表现出幼儿的愿望,满足他们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在角色游戏中,由幼儿自己确定目的、并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动,自觉克服达到目的的各种障碍,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及守则意识。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成人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秀品质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如在游戏《乘火车》中,乘客较多,扮售票员的幼儿就不能自己坐下,还要提醒乘客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扮司机的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行车等。幼儿在此游戏中模仿成人去关心他人、尊敬长者,使尊老爱幼的思想在幼儿心中萌芽。通过角色游戏这一特定的自然情景,可以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利用角色中模范人物的力量,使幼儿受到感染,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幼儿效法正面的榜样,从而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

二、表演游戏中的德育

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情节和内容,通过角色和游戏动作进行表演就是表演游戏。这种游戏也是以幼儿扮演角色进行游戏,但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以作品为根据,反映童话故事的内容。幼儿所喜爱的童话故事大多蕴含住品德教育的因素。如故事《小熊请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狐狸?”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狐狸狡猾不诚实、好吃懒做、专门偷别人的东西等。幼儿在表演中进一步体验角色的心理,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勤劳的道理。这种有正反人物鲜明对比的故事表演,使幼儿容易分清是非、好坏、善恶,从而使幼儿对周围事物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弃恶从善。在表演《三只蝴蝶》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理解故事内容,以便于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故事中三只蝴蝶相亲相爱、不离不弃的情意正是需要幼儿去模仿学习的;三色花的斤斤计较、小家子气也是幼儿应该克服的毛病。幼儿通过角色的扮演,能够亲自体验到角色的喜怒哀乐,增强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幼儿的言行向好的方面倾斜,克制自己的自私和任性。幼儿在扮演角色时往往愿意扮演主角或正面角色,而不乐意扮演配角和反面角色,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幼儿认识到,表演每个故事,都需要各个角色的协调配合,主角、配角、正面角色、反面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逐渐养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结构游戏中的德育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是通过想象活动,创造性反映生活的游戏。在游戏中依照幼儿的愿望构思再动手造型,然后达成构思,获得成功的愉悦。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会积极地、独立地、全神贯注地摆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必须克服一些困难,认认真真地去做,失败不气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这自然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意志。并且通过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轮流使用结构材料的习惯,幼儿在游戏时,常常需要互相协商交换才能使游戏继续下去,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之间友好合作,团结友爱的好习惯。

四、智力游戏中的德育

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有趣的智力游戏,能激发幼儿的情绪,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完成任务的持久性。智力游戏中的规则,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它促使幼儿有意控制自己的行为,诚实遵守游戏规则,有利于幼儿意志品质的形成。只有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长大后才能遵纪守法,成为有用之才。公务员之家:

五、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中的德育

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各种基本动作组成的,有规则,有结果。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还能锻炼幼儿意志,培养幼儿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到底的品质。幼儿在奔跑、跳跃、钻爬滚摸中,不仅得到身心的愉悦,还能激起取胜的欲望,有利于生发幼儿的进取心。

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篇3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江总书记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德育的重要性作了明确的阐述。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在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并不是单一结构,单元化的教育模式,各学科与德育教育是相互渗透和反映的,特别是文科类,尤其是语文。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而语文学科作为一种知识传授载体的同时,更应去传习德育教育的内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的各种文学题材和优秀美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可以看到,在语文教育中,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一种技能教育,更是强大的德育教育载体。而且对于任何一门教育来说,没有哪一门可以像语文教育那样,跨度时间如此之长、教育内容如此之基础。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语文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二、德育教育的迷失及现状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不仅仅是在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在于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以和为贵”、“不以善小而不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是中国博大人文精神的冰山一脚。在西方,众多的学者对充满神秘感的东方文化古国充满向往,众多的中国古典被翻译成西方文字,用来教育西方的孩子。但是,在中国社会变革之后,文化教育的空白却使得很多中国的优秀文明在传世的时候成了空白。在九年义务制教育中,语文是基础学科之一。但是有多少教育者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将教书和育人作为一种长期的事业去认真落实?在这里,有一个案例,值得我们深思:云南大学发生了一起命案。一位名叫马加爵的大四学生残忍杀害了四名同班同学。平时同学们觉得他性格比较孤僻易怒,都很少与他来往。可这些都没有引起高校教师的重视,以致马加爵心理失调,干出了失去理智的行为。

可以说马加爵案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现象,它们都或多或少与目前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逐渐弱化有关。在现阶段的社会中,学校和家长都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业,而对其德育教育放任自流。学生到青春期已开始反感教师的硬性约束。假设有这样一个教师,把标准告诉学生,使其独立思考有所依据,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有了这个标准学生才好作出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目前作为学校,缺乏开设此种相应的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同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强化包括认知强化、文明行为训练和良好品德的强化,如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等,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示范,组织示范性或模仿性道德实践,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可以说,对一个学生的心里人格塑造,干预。完全可以通过语文教育来同步实现,这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在中学,大学的时候,德育教育完全可以从语文教育中独立出来。在启蒙、基础教育方面,语文必须发挥其自身的德育教育作用,为素质教育服务。但是在目前,社会对语文价值期望过低,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学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深刻而又沉重的变迁。道德作为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随着经济生活的变革而变革。在社会日益趋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不可避免地卷入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制。升学教育中,智育被抬到无限高的地位,德育则乏人问津。尽管这一做法意味着与教育完整性的背离,但从多方利益出发,这种现象似乎已约定俗成。“德育为首”成为一句喊得很响做得很虚的空话。虽然今天素质教育以不可阻当之势对抗着“应试教育”、“升学教育”,但考试制度不变,德育地位仍难从根本上提高。

抛开外在因素,探求本质原因,德育工作出现种种弊端其根源在于自身。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还有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都未能及时地对这一点科学分析、科学对待。依然采用陈旧的教材和落伍的方法,使德育工作更难产生良好的效果。

因此,切实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走出学校德育工作误区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细致的系统工作。除学校常规教学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民共建、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向深层次的心理品质教育延伸,向高层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扩展,将养成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发展,成为道德品格完善的新人。

三、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漠视原因

(一)中国科举时代的德育教育价值

科举制度凝聚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向心力,在古代,科举是为国家选拔道德、治国之才。古代科举之应试题目,基本为道德文章和治国文章,对于当代的所谓的科学技术,在古代视为机巧而不得重用。通过古代社会的科举制度及其形成的教育影响,使得中国古代不断涌现为了崇高道德和爱国治国理想而奋不顾身的杰出人士。如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实干家。他一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秉公执行、铁面无私;严于律己,廉洁勤政;“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他以七品知县卑微之身,敢于同钦差大臣较量;他宁可十年不升官,也不向上司送一分钱;他甚至放弃大好前程,也要把贪官拉下马。所到之处,他为民请命,力挫豪强,厚抚究弱,令世家豪强闻风丧胆;他不畏权势,指陈皇帝的过失,言人所不敢言,震惊朝野。海瑞高洁的品格、挺直的脊梁、浩然正气,历来受到人们的敬仰。而且,透过历史的时空,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宝贵财富。这些清官,都是自小受过正统的教育,从小所受到的教育深深铭刻在他们心中,幼时所受的教育已经深入到他们的骨髓。同传统的道德和治国教育相比,目前的科技教育处于了绝对优势地位,这主要是由于社会机制造成的。传统道德和治国教育与科技教育,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同样重要的。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是否发达是一个国家先进与否的一个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大力提倡。目前的市场机制使得从事科技教育和科技从业人员带来了利益保证,而对从事传统道德和治国教育及信从人员而言,利益的保障几乎达到了零点。简而言之,德育教育在人们眼中被认为并不能换来实际的经济收益,人们以短浅的经济价值来判断教育,这是目前社会症结所在的一个根本原因。

(二)市场经济的德育教育

在改革开发后的一段时间,中国的教育重眼前轻长远:“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用教育超前的观点来看,“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是我们培养的目标,而我们许多时候只是要一个乖学生和乖孩子,以至于培养出的是价值取向、世界观诸方面落后于时代,落后于未来的“遗少”;重整体轻个性:传统教派往往过多地注重受教育者的共性,教育过程注重整齐统一,忽视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唯一标准。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而信息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这也是创造和开拓的必需。

(三)语文教育的功能迷失

语文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现阶段只发挥出最基础的功能作用,人们对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功能迷失,已经成为一种漠视。人们衡价一门学科是否重要,越来越功利,分值是其标准。隐形的社会价值是可以不予考虑的,在马加爵一案中,如果他的老师能够将语文课堂中的德育道理给他明示,难道一个知晓道理的人,还会做出如此极端的事情吗?

四、语文教育中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而言,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地位不应该被漠视,只能加强。对与语文教育而言,课程教育中德育教育迫切需要改革。课程改革方案更明确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得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次的设置教学目标。

以“文德武备”的目标去培养中国的下一代,去加强中国的素质教育,势必从小处做起。德育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加强,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必须德育教育,使之拥有宝贵的品德,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性学科,在素质教育的体系中,担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朱永新著《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语文教育德育教育文德武备素质教育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国素质教育任务的最主要使命就是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正当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学历提升的同时,无论是国民系列教育还是各种应运而生的社会职业教育,却都在越来越忽视最基本的核心教育——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共性,语文教育的作用在社会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基础地位不断动摇,人们对语文教育的社会期望也越来越局限于能朗读、能识字以及可以写一篇好的文章,从而忽视了语文的德育塑造技能。原因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社会认同和需要在降低,更是人们对语文教育功能社会期望下降的直接反映。语文教育在多年的发展后,是继续再为应试教育服务,或是重新考虑。

一、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作用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江总书记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德育的重要性作了明确的阐述。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在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并不是单一结构,单元化的教育模式,各学科与德育教育是相互渗透和反映的,特别是文科类,尤其是语文。

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而语文学科作为一种知识传授载体的同时,更应去传习德育教育的内涵。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的学习相结合。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为载体,尤其是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事迹、我国历代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解放后我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的各种文学题材和优秀美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可以看到,在语文教育中,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一种技能教育,更是强大的德育教育载体。而且对于任何一门教育来说,没有哪一门可以像语文教育那样,跨度时间如此之长、教育内容如此之基础。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语文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二、德育教育的迷失及现状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不仅仅是在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在于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以和为贵”、“不以善小而不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是中国博大人文精神的冰山一脚。在西方,众多的学者对充满神秘感的东方文化古国充满向往,众多的中国古典被翻译成西方文字,用来教育西方的孩子。但是,在中国社会变革之后,文化教育的空白却使得很多中国的优秀文明在传世的时候成了空白。在九年义务制教育中,语文是基础学科之一。但是有多少教育者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将教书和育人作为一种长期的事业去认真落实?在这里,有一个案例,值得我们深思:云南大学发生了一起命案。一位名叫马加爵的大四学生残忍杀害了四名同班同学。平时同学们觉得他性格比较孤僻易怒,都很少与他来往。可这些都没有引起高校教师的重视,以致马加爵心理失调,干出了失去理智的行为。

可以说马加爵案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现象,它们都或多或少与目前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逐渐弱化有关。在现阶段的社会中,学校和家长都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业,而对其德育教育放任自流。学生到青春期已开始反感教师的硬性约束。假设有这样一个教师,把标准告诉学生,使其独立思考有所依据,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有了这个标准学生才好作出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目前作为学校,缺乏开设此种相应的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同时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强化包括认知强化、文明行为训练和良好品德的强化,如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等,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示范,组织示范性或模仿性道德实践,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可以说,对一个学生的心里人格塑造,干预。完全可以通过语文教育来同步实现,这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在中学,大学的时候,德育教育完全可以从语文教育中独立出来。在启蒙、基础教育方面,语文必须发挥其自身的德育教育作用,为素质教育服务。但是在目前,社会对语文价值期望过低,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学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深刻而又沉重的变迁。道德作为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随着经济生活的变革而变革。在社会日益趋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不可避免地卷入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制。升学教育中,智育被抬到无限高的地位,德育则乏人问津。尽管这一做法意味着与教育完整性的背离,但从多方利益出发,这种现象似乎已约定俗成。“德育为首”成为一句喊得很响做得很虚的空话。虽然今天素质教育以不可阻当之势对抗着“应试教育”、“升学教育”,但考试制度不变,德育地位仍难从根本上提高。

抛开外在因素,探求本质原因,德育工作出现种种弊端其根源在于自身。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还有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都未能及时地对这一点科学分析、科学对待。依然采用陈旧的教材和落伍的方法,使德育工作更难产生良好的效果。

因此,切实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走出学校德育工作误区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细致的系统工作。除学校常规教学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民共建、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向深层次的心理品质教育延伸,向高层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扩展,将养成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发展,成为道德品格完善的新人。

三、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漠视原因

(一)中国科举时代的德育教育价值

科举制度凝聚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向心力,在古代,科举是为国家选拔道德、治国之才。古代科举之应试题目,基本为道德文章和治国文章,对于当代的所谓的科学技术,在古代视为机巧而不得重用。通过古代社会的科举制度及其形成的教育影响,使得中国古代不断涌现为了崇高道德和爱国治国理想而奋不顾身的杰出人士。如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实干家。他一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秉公执行、铁面无私;严于律己,廉洁勤政;“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他以七品知县卑微之身,敢于同钦差大臣较量;他宁可十年不升官,也不向上司送一分钱;他甚至放弃大好前程,也要把贪官拉下马。所到之处,他为民请命,力挫豪强,厚抚究弱,令世家豪强闻风丧胆;他不畏权势,指陈皇帝的过失,言人所不敢言,震惊朝野。海瑞高洁的品格、挺直的脊梁、浩然正气,历来受到人们的敬仰。而且,透过历史的时空,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宝贵财富。这些清官,都是自小受过正统的教育,从小所受到的教育深深铭刻在他们心中,幼时所受的教育已经深入到他们的骨髓。同传统的道德和治国教育相比,目前的科技教育处于了绝对优势地位,这主要是由于社会机制造成的。传统道德和治国教育与科技教育,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同样重要的。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是否发达是一个国家先进与否的一个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大力提倡。目前的市场机制使得从事科技教育和科技从业人员带来了利益保证,而对从事传统道德和治国教育及信从人员而言,利益的保障几乎达到了零点。简而言之,德育教育在人们眼中被认为并不能换来实际的经济收益,人们以短浅的经济价值来判断教育,这是目前社会症结所在的一个根本原因。

(二)市场经济的德育教育

在改革开发后的一段时间,中国的教育重眼前轻长远:“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用教育超前的观点来看,“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是我们培养的目标,而我们许多时候只是要一个乖学生和乖孩子,以至于培养出的是价值取向、世界观诸方面落后于时代,落后于未来的“遗少”;重整体轻个性:传统教派往往过多地注重受教育者的共性,教育过程注重整齐统一,忽视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唯一标准。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而信息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这也是创造和开拓的必需。

(三)语文教育的功能迷失

语文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现阶段只发挥出最基础的功能作用,人们对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功能迷失,已经成为一种漠视。人们衡价一门学科是否重要,越来越功利,分值是其标准。隐形的社会价值是可以不予考虑的,在马加爵一案中,如果他的老师能够将语文课堂中的德育道理给他明示,难道一个知晓道理的人,还会做出如此极端的事情吗?

四、语文教育中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而言,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地位不应该被漠视,只能加强。对与语文教育而言,课程教育中德育教育迫切需要改革。课程改革方案更明确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目标,并相应得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次的设置教学目标。

以“文德武备”的目标去培养中国的下一代,去加强中国的素质教育,势必从小处做起。德育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加强,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必须德育教育,使之拥有宝贵的品德,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性学科,在素质教育的体系中,担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朱永新著《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篇5

在秦始皇时期,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便命炼丹师炼制仙丹,以保证延年益寿,炼丹师通过火炼法或者是水炼法的方式,把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经过高温处理,形成一种类似于药丸一样的合成物质,让皇帝享用。这便是中国早期的化学的雏形。基于此原理,渐渐地人们通过进行多次实验,由硝石等物质的等比例混合,制作成了威力无比的火药,应用在军事,采矿的行业里面,这使得化学的应用渐渐地走入人们的视野中来。正是有了古代这么多鲜活的关于化学的例子,才使得现代人对于化学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在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古代人与化学之间的故事,让更多的学生对于化学有了新的了解,在被这些生动的事情所吸引的同时,让学生对于学习化学有了新的动力,也使得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升高到一定的高度上来。或者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于化学物质的照片,让学生对于这种新奇的从来没有见过的物质,产生好奇感,来吸引更多的学生把更多的精力都集中在化学的学习上来。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实验,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例如:把锌片和铜片放入稀硫酸里面,观察实验的现象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渐渐地被化学所吸引。

二、德育教育的合理性开展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凭借着文化课的授课老师来进行传授,应该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为学生们上课,保障学生所接受的德育思想都是最为专业,最为科学的。

三、化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合理结合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就会知道,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这一类的气体属于有毒气体,在吸入到一定程度上,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轻则昏迷,重则就会造成死亡。所以说,在学生做化学实验的时候,要时刻保持大脑的清醒,要在心中时刻的提醒自己,注意化学药品的添加量。这就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让学生树立学习学风严谨的态度,来保障化学实验进行的安全性,降低发生危险的几率。学风严谨,无论在对于化学的学习上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思想观念,对于任何的学科,都是值得遵守的,这直接的说明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在化学中,两种物质按照不同比例进行实验,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这就需要学生有着强大的脑存储空间,能够记住这些化学知识点。在化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对记忆力的提升。因为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上,有一定的提高,还能使学生本身存在的潜在能力都能很好的激发出来,这对于化学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还要保持创新精神。因为对于任何学科,创新精神都是存在的。对于化学题来说,一道化学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仅仅依照老师所给出的参考答案来学习,就局限了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要把问题多元化进行思考,思考这道题是否还有别的解题形式,从而开发大脑思维的活跃性。这也是需要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的,因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新的改变,不再仅仅局限在以前被束缚的思维中了,思维的自由让思想有了创新的能力,为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德育教育

1研究目的:

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教师,如何落实教书育人的总体要求。实施《决议》中提出的将德育渗透到体育课教学的各环节中,真正做到寓德于体而不流于形式,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寓德于体的内容、观点和方法等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对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教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经验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

(1)体育教育载体所涵盖的德育教育内容。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教育之中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体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良好的载体,应首先从理论上了解其载体的性质、内容范畴,明确其真正的界定与内涵要素。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就是俗称的体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即教养任务),也就是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技能、体能学习的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身心实行全面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和道德因素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体育实践课堂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是学校整体德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体育教育内容是多层次、多方位的。用社会学观点来观察,体育教育的内容是综合的。从宏观来议,其主要的方面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等;中观亦有理想抱负、品德修养、思想作风的教育;联系个人较直接的是意志品质、艰苦奋斗的教育、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团结协作、群团意识及劳动观念的教育等。

从体育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来看,体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手段。体育教育能塑造文明健康的民族形象;体育教育是挖掘人生命潜能的最好锤炼手段。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竞赛过程,就是反复培养不畏强手、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的过程,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这种竞争精神灵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人生价值。

体育竞赛是激发爱校热忱、强化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手段。体育竞争具有鲜明的集体观念,这是从未代表任何集体进行比赛的人很难得到的直接、生动、感性的集体意识。对观众来说,它是爱校、合群的具体化、感性化。学生在竞技中的成绩和胜利,就是集体的成功体现。在热烈紧张的竞赛场内外,集体与个人、代表者与被代表者融为一体,在学生心灵中鲜明的印下集体、班级甚至学校的观念,从而激发爱校、爱师的热情。体育教育也对促进大脑发育、增长智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民族的兴旺和创造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体育课特殊的教学环境及身体活动、技能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决定了这种课堂对学生全面影响的可能性和不可替代性。

其一,有主体的直接亲身体验。体育体能、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是学生直接参与的,要完成或起到学习和训练的基本要求,必须付出体力和智力的相应代价,这种体能和智能的消耗过程必然对主体(学生)身心产生深刻的影响。各种运动项目,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耐力,有的动作又变化惊险,又需要有勇敢的胆识和顽强持久的毅力,这种心理和生理的体验从客观上为个性修养的良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二,有客体营造的环境体验。体育活动有集体和个人协作的多种组织参与形式,需要练习者与同伴或多人共事,为共同达到一定目标或共同取得一定成绩做出不懈的努力。体育课堂的这种环境和活动目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为每一个人的集体主义、艰苦性、技艺性、创造性开拓进取精神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构建了一个磨练的舞台,提供了最有效的活动场所和形式。

体育课堂独特的功能和效益好坏与体育教师有直接的关系,每位体育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具体内容、要求,认真研究教学手段和方法,把握住每次课堂的个性特征,利用好这个载体,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培养合格人才。

(2)寓德于体的观念与方法。

第一,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观。教育指导思想是直接影响、规范教师教育行为的根本所在,建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是提高体育课德育教育效果的先导。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就是建立起“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摆脱和摈弃传统的健康观和生物教育观对体育教育的影响,纠正重育体、育技,轻育心、育德的体育教育的偏差,全面理解当今信息时代赋予健康的新内涵。将全面育人、“健康第一”的思想深深扎根在体育教师的心灵之中,才能使教书育人成为体育教师的自觉行动。转[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特别强调“要重视德育,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体育教师如何落实教书育人的总体要求,将德育渗透到体育课教学的各环节中,真正做到寓德于体而不流于形式,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从寓德于体的内容、观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德育教育

1研究目的:

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核心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教师,如何落实教书育人的总体要求。实施《决议》中提出的将德育渗透到体育课教学的各环节中,真正做到寓德于体而不流于形式,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寓德于体的内容、观点和方法等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对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教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经验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

(1)体育教育载体所涵盖的德育教育内容。寓德育教育于体育教育之中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体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良好的载体,应首先从理论上了解其载体的性质、内容范畴,明确其真正的界定与内涵要素。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就是俗称的体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即教养任务),也就是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技能、体能学习的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身心实行全面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和道德因素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过程。体育实践课堂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是学校整体德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体育教育内容是多层次、多方位的。用社会学观点来观察,体育教育的内容是综合的。从宏观来议,其主要的方面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等;中观亦有理想抱负、品德修养、思想作风的教育;联系个人较直接的是意志品质、艰苦奋斗的教育、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团结协作、群团意识及劳动观念的教育等。

从体育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来看,体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手段。体育教育能塑造文明健康的民族形象;体育教育是挖掘人生命潜能的最好锤炼手段。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竞赛过程,就是反复培养不畏强手、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的过程,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这种竞争精神灵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人生价值。

体育竞赛是激发爱校热忱、强化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手段。体育竞争具有鲜明的集体观念,这是从未代表任何集体进行比赛的人很难得到的直接、生动、感性的集体意识。对观众来说,它是爱校、合群的具体化、感性化。学生在竞技中的成绩和胜利,就是集体的成功体现。在热烈紧张的竞赛场内外,集体与个人、代表者与被代表者融为一体,在学生心灵中鲜明的印下集体、班级甚至学校的观念,从而激发爱校、爱师的热情。体育教育也对促进大脑发育、增长智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民族的兴旺和创造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体育课特殊的教学环境及身体活动、技能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决定了这种课堂对学生全面影响的可能性和不可替代性。

其一,有主体的直接亲身体验。体育体能、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是学生直接参与的,要完成或起到学习和训练的基本要求,必须付出体力和智力的相应代价,这种体能和智能的消耗过程必然对主体(学生)身心产生深刻的影响。各种运动项目,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耐力,有的动作又变化惊险,又需要有勇敢的胆识和顽强持久的毅力,这种心理和生理的体验从客观上为个性修养的良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其二,有客体营造的环境体验。体育活动有集体和个人协作的多种组织参与形式,需要练习者与同伴或多人共事,为共同达到一定目标或共同取得一定成绩做出不懈的努力。体育课堂的这种环境和活动目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为每一个人的集体主义、艰苦性、技艺性、创造性开拓进取精神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构建了一个磨练的舞台,提供了最有效的活动场所和形式。

体育课堂独特的功能和效益好坏与体育教师有直接的关系,每位体育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具体内容、要求,认真研究教学手段和方法,把握住每次课堂的个性特征,利用好这个载体,寓德育于体育之中,培养合格人才。

(2)寓德于体的观念与方法。

第一,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观。教育指导思想是直接影响、规范教师教育行为的根本所在,建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是提高体育课德育教育效果的先导。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就是建立起“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摆脱和摈弃传统的健康观和生物教育观对体育教育的影响,纠正重育体、育技,轻育心、育德的体育教育的偏差,全面理解当今信息时代赋予健康的新内涵。将全面育人、“健康第一”的思想深深扎根在体育教师的心灵之中,才能使教书育人成为体育教师的自觉行动。第二,确立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作为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思潮已受到世界各国高等学府的高度重视。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是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促进寓德于体教育具有实效性的先决条件。终身体育教育认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意义是在于使受教育者具有独立从事社会服务的健康体质、习惯及与此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品质,要从以“运动技能传授为中心”的操作实践内容和方法中解放出来,坚持寓德于体、身心兼修,把兴趣和培养运动习惯及其所需要的品质统一起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品德,从而获得终身的效益。

第三,充分开发体育学科的德育资源。体育教育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环境特殊、可变因素较多,具有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寓德于体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优势。如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中的体育史、奥运史、亚运史,我国优秀运动员、教练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先进事迹等,就是极好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中华武术、中国象棋及其它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最佳内容;篮球项目是群体协作精神要求极高、对抗性激烈的拼搏项目,对培养群团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意志品质、文明礼貌、乐群合群的优良行为美德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诱导作用;田径项目是单调、艰苦、枯燥的,正是这种特殊的练习内容以及单一的次数重复,能培养训练者勇敢、顽强、奋发进取、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等。

许多高校体育项目还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如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等),体育运动能以自己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学生对美的姿态、仪表、甚至心灵的美感等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体育还是一项有趣的娱乐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节学生身心的发展,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

总之,每项体育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天然的德育资源,体育教师要钻研教材,挖掘德育教育丰厚的资源内涵,因势利导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使德育教育在体育实践中充满生机,具有实效性。

3优化教育方法,确保教育效果。优化德育教育的方法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其主要方法有:

第一,目标引导法。设置符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觉地进行品德锤炼的最基本方式。符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里包含教育教养任务、即体育目标和育心目标,如学习武术套路记忆很难,既要在教学实践中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及掌握规律的方法,又要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在中长跑教学中,既要向学生提出跑的技术要求和呼吸方法的目标任务,又要向学生提出克服极点之磨练意志品质的育心要求;项目不同,目标设置不同,在具体策划过程中要做到对号入座,科学、具体、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第二,游戏比赛法。游戏活动是团结协作、对抗竞争激烈的集体活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竞技活动,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关系,锻炼相互协作的精神,锤炼团体奋斗的意志,通过规范性的竞争,还可培育文明礼貌、服从裁判、尊重他人等优良品质。

第三,困难设置法。即设置各种困难引导学生想方设法去克服各种困难,在克服困难中培养各种优秀品质。如篮球一打二,二打三。素质训练负沙衣、沙袋等。

第四,保护帮助法。培养互教互学、默契配合的品德和责任心,如竞技体操和武术中的各种训练,游泳学习中的双人保护练习等。

第五,评价激励法。即利用课中各种时机进行评价活动,进行表扬或批评,或者进行典型正误对比表扬或展示,激励竞争意识,倡导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

第六,榜样感染法。即教师要为人师表,以其优良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如优美的动作示范、朴实的作风、关心的言语和行动等都能够起到感染作用。

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

1通过唯物辩证法探究物理规律的魅力

物理规律有很多可以通过哲学思维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向学生教授学科知识时,便可以利用这一点,加强学生的唯物主义思维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举几个例子:我们在讲解能量守恒定律时,可以培养学生发展变化的看待世界的哲学思想。在解释分子运动这一观点时,可以通过哲学中的共性和个性来表达一个分子和大量分子行为不同之所在。除此之外,还可利用物理中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大胆设想和敢于创造的能力。例如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引力的对比,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二者是否有必然联系。之后,再告知学生这个问题学术中尚未定论,因此同学们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科学的建设者,有责任去解答这些疑问。

2以史为鉴,通过物理史中的典型事迹,塑造学生的综合智力

在讲授物理知识之前,我会运用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动力系统走向了蒸汽时代。爱迪生电灯的创造,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光明,更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电器时代。在水中会上浮的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在树下被苹果砸到的牛顿,冥思苦想,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这一系列典型事例,给学生塑造一个科学源于生活,科学来自民间,生活处处有科学的思想。通过简单讲述科学家们成功的一些案例,鼓励学生要养成敢于发现,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习惯。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亦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萌发。

3通过物理学家的优秀事迹,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众所周知,发现万有引力的科学家牛顿,曾经有句名言是“那是由于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牛顿的这句话是发自肺腑的,取得成就不仅不亢,怀有一颗对祖国的感激之心。除此之外,为了追求真理,不惧邪恶势力,被活活烧死在十字架的布鲁诺,他的威武不能屈的性格令人尊敬。我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惧任何敌对势力的阻挠和威胁,最终辗转万里,回到祖国怀抱。在研究东风系列导弹时,和学生们一起吃糠咽菜,从未有过一丝抱怨,源自他对祖国有份炽热的心,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操。通过一些列科学家的典型案例,弘扬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升华学生的道德人格。通过科学家们不畏困难险阻,一心追求真理的执着,将这份敢于吃苦,不怕攻坚的品质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4向同学们展示我国的科技成就,增强同学们的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我们可以充分课本中的图片以及现在的网络课件进行教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弘扬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讲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场景,激发学生的骄傲之情。通过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到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等空天试验的突发猛进,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极大提高事实呈现在学生面前。除此之外,我国一些领先世界的科技项目例如超级计算机,高铁等不胜枚举。这些事实可以让学生耳濡目染,亲身体会到祖国的强大。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昂首挺胸的说自己是一名中国人。

5坚持理论水平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

学生们刚接触物理课时,不乏好奇心,但长时以往,学生们自身能力便会呈现出明显界限。一些学生有着极强的空间思考能力,但一些学生缺乏想象力,因此我们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应该结合一些实践教育,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例如,在学生无法理解加速度时,通过课件展示我国长征运载火箭升空和高铁提速的场景。在学生无法理解重力加速度时,可以让学生在淋浴的时候,用两根手指夹紧直尺进行感应。新疆喀什这边地震比较活跃,我可以让学生在亲身经历过地震之后,描述一下地震时自身的反应。在学生踊跃发言之后,我再加以引导,告知学生地震时同学们先上下颠簸之后左右摇晃,是因为地震时会形成纵波和横波两种地震波。然而,纵波传播速度远大于横波,因此人们首先感应便是上下颠簸,之后才是左右摇晃。但是,纵波对人身和建筑物造成的伤害比较小,地震的始作俑者主要是横波,因此纵波可以给我们一个提示作用。一旦上下颠簸,大家便可以有序撤离。

6结语

自我国提倡素质教育以来,我们便不能再将应试教育放在首位,而是应该竭尽全力的将教育事半功倍的进行下去。虽然物理教学相对其它学科单调乏味一点,但是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同样可以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德育的重视,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有效传播,更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精神的熏陶,品质的升华。这种教育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新世纪下的人才,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运集.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导刊”,1997-10,47.

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篇8

牛津小学英语新教材内容多姿多彩,其中涵盖诸多世界各国文化、历史、地理、礼仪、习俗风貌等的知识。尤其富含反映思维活动、情感态度、道德评价、社会文化等多种涉及语言功能的项目,为英语课堂进行道德渗透提供了丰富素材。为此,在历年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我注重找准开展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和连接点,将德育教育巧妙灵活地渗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在教学一些习惯用语“goodmorning!”、“thankyou!”、“hello.”、“sorry.”等的时候,我充分利用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时的新奇感,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将学生置于情境之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同样,在学习句型“whendoyouusually...”时,我引导学生运用新句型谈谈自己平时的日常生活,加以正面的引导,从而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懂得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知道珍惜宝贵的时间,我们才能高效地学习。通过类似的教学,学生既获取了知识,又提高了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这些内容的选择,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

二、组织模拟情景活动,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与单纯的知识传授不同,它必须沁入学生心脾,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这样才会自觉地去践行。如果我们不注重方法策略,完全照本宣科,单纯说教,则德育教育的效果自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而小学生对充满趣味的活动情有独钟。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将德育内容嫁接在这些活动中,则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升华自己的道德认同。我在教学中,经常组织一些情境活动,设计一些能引发学生兴趣的交际场景,激活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在学习句型“what’swrongwithyou?”时,我设计去医院看望病人的情景。通过这些模拟情景,让学生自主交流,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往。教师适当点拨,从而让学生知道我们在平时应该学会关爱他人,相互友爱。只有我们相互关爱,彼此互助,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将课堂推向高潮。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德育教育也水到渠成,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三、开启情感教育模式,拨动道德之弦

小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将德育教育借助情感的方式进行释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游戏、表扬、竞赛等形式,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相结合,从而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创造了极佳的机会。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同桌、小组、多人竞赛活动形式,即让小学生好强好胜的心理得以充分满足,还在活动中不经意间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在活动获胜或者失败中让学生产生了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让他们反思,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结果。这样的认识是在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基础上产生的,使他们印象深刻,体会深远。此外,学习本身的确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尤其是记忆英语单词,往往成为小学生英语学习征程上的拦路虎。在教学中,我通过亲情引导,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使他们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强烈的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四、树立教师良好榜样,积极影响学生

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篇9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所以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堂上尽量用标准、地道的英语日常用语与学生交流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也会使学生在运用英语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对人修养和知识的影响,体会英语知识的力量。与此同时,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为人师表,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这样,学生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促进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充分利用现行的教材,挖掘出德育素材

新课改下的这套教材,内容广泛,包括了历史、环境保护、名人传记、人际关系、音乐体育、自然灾害等,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我们英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以教材知识为载体,恰当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所以,在备课时,要仔细分析教材内容,敏锐捕捉其中的德育因素,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方法有意识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教材讲的是野生动物的保护的话题,根据教学内容,我制作了课件,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入话题,目的是想快速激发学生对此话题的兴趣,然后利用课文为载体,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让他们知道:toprotectwildlifeistoprotecthumanbe-ings.接下来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野生动物,进一步让学生知道: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保护野生动物。最后背诵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口号。如:toprotectwildlifeistoprotectourselves,animalsareourfriends.noanimals,nohumanbeings等,通过这些有效方法向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达到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把课堂当作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充分发掘教材德育教育因素的同时,要求教师要有耐心、有信心,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抓住机会,适当的进行德育教育,不要生搬硬套一些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宜,因课而宜,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受益终身,教师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如在词汇教学中,我们会学到usedto,should等诸多必须掌握的词汇,我会让学生翻译句子,如:ourcountryisnotwhatusedtobe,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weshouldprotectourenvironment来增强他们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结语

德育教育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教育

学生应具备的品德素养是多方面的,如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热爱科学,热爱劳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等。品德不仅是人才的基本构成条件,而且是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在学校教育中,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下面就其道德素质的培养,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个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精神是推动祖国社会历史发展前进的巨大力量,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非常必要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走过场,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的种子撒播在学生的心田上。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乐曲,不仅具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也具有“声情并茂、以情动人”的情感教育功能。利用音乐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结合当前形势以及国家大事畅谈感想,展望未来,使学生从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教育感化。比如在唱国歌时适时组织学生谈感想、理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对于祖国的未来加以描绘。在畅谈中,使学生爱国之情油然上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工作要多角度、多侧面,只有全面、正确地了解祖国,增长知识,积累感情,才能形成信念,指导行动。

二、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当今青少年独生子女居多,集体观念、劳动观念不强,责任意识较差。要研究新情况,采取新措施,切实有效地做好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热爱劳动,通过学习《劳动最光荣》、《洗手绢》等歌曲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结合学生周围的具体事、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对任何事物要有责任感,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热爱劳动还表现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为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请来自农村的学生讲授五谷杂粮的生长过程及农民的劳作。课下通过读课外书,了解农作物的知识,搜集歌颂劳动人民的歌曲,以期达到对教育的深化作用。

三、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对于诚信这个热门话题,许多报刊都进行过种种讨论。然而小学生的诚信却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某市教育主管部门对十所中小学1000名中小学生问卷调查表明有过一次撒谎经历的学生占79%,偶尔撒谎的学生占总数的54%,经常撒谎的学生占27%。有如此高比例的学生在说假话做假事,真是出乎意料。为了解决学生的诚信问题,帮助学生查找原因,寻求对策,在课堂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例如:教唱《好孩子要诚实》时,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前两段歌词的异同,歌曲的第一段用“小花猫对我叫,喵、喵、喵!”让学生理解这是小花猫在说:这要怎么办?怎么办?要不要承认错误呢?歌曲的第二段是小花猫高兴了,在夸奖我:你是诚实的孩子,有了错误就勇敢地承认,是一个诚实勇敢的好孩子。这样的语言非常形象,既准确地表达了作品的意思,又让学生便于理解。

四、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在当代,礼貌待人在密切文明交往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结合音乐教材中《咱们从小讲礼貌》这一课,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请同学们讨论后说一说:生活中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是缺乏礼貌的。同学们通过热烈的讨论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到文明礼貌是我国优良的传统,它反映出一个民族的进步与文明程度;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那些自身和周围的不文明行为、陋习,并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把文明礼貌看作自己做人的准则之一。

五、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美育是德育的孪生姐妹,加强审美教育,建立美的人际关系,塑造儿童美的心灵是音乐教育的责任,同时也是完成德育的任务,因为美是道德的象征。课堂教学中,我把教材中美的潜因与一般的知识性内容组合在一起成为教案内容。在音乐课上随着优美、恰当的教学形式传授给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培养了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师生在一起共同获得了课堂教学美的享受。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课外活动要丰富多彩,通过多种文艺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