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论文范文10篇 -ag尊龙app
时间:2024-01-02 16:36: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建筑材料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一、建筑材料检测方法要点
建筑材料检测,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运用标准的检测方法,只要方法正确和标准,才能使建筑材料检测取得实效。一是在材料性能检测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建筑材料检测样品的取用必须规范,这样才能使检测数据报告更加准确,因而要开展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必须按照取样和送检的规定进行,只有确保取样和送检符合规定流程,才能使检测更具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而做出准确、科学的检测报告。二是要抓住“代表性取样”这一关键环节,因而取样的部位、取样的多少、检测的方法,都会使建筑材料检测的结果造成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在取样过程中,必须按照国有规定,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材料检测样品,并且要把好样品关,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材料检测效果。三是要高度重视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的温度和温度等的影响因素,无论是温度,还是温度,都会对建筑材料检测造成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养护标准和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使检测结果更具“可比性”。四是高度重视试件尺寸和精度,试件必须要按照标准的尺寸和精度进行材料力学的性能测试,通过质量检测,如果试件的尺寸及形状都符合要求,就说明该试件是标准的试件,但是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会受到其试件的准确度高低而影响检测结果;特别是由于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比如不同的加荷速度检测具有不同的效果,在常温条件下检测水泥的性能,那么对呢的强度值就会超过其本身的强度值,而造成一定的误差,因而必须注意加荷速度和荷载。
二、建筑材料检测注意事项
对建筑材料的检测,除了要高度重视建筑材料检测的步骤和方法外,还必须对建筑材料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给予高度重视,这样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真实性、完善性和有效性。一是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检测人员能够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和规定流程进行检测,同时还要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加大对检测设备的投入力度,提升检测设备的整体水平,这样将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二是要注重处理好建筑材料检测数据,由于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在进行同组试件检测过程中,极易出现检测结果出现很大“离散性”的现象,因而必须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选择,做好检测结果的取舍,这样能够保证建筑材料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三是要给予建筑材料检测以高度的重视,特别是要把好“三证关”,同时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建筑材料检测标准、检测制度、检测机制和检测保障,同时必须选择那些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这样能够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四是要注重检测的“多元化”,采取多种方式对建筑材料进行“综合性”检测,比如对于已经具备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建筑材料,除了要对“两证”进行检测外,还必须对其外观、数量、指标、性能、规格、型号等进行全面检测,即使“两证”具全的建筑材料,如果不合格,也坚决不能使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是基础,又是核心,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建筑材料质量管理工作,而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抓好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保证建筑材料质量。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要高度生建筑材料检测步骤、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建筑材料检测步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效能轨道,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1生态建筑材料
1.1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
生态建筑材料也称绿色建筑材料、环保建筑材料,是指在原材料的获取、材料的制备、材料的使用和材料的废弃再利用等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负荷最小且对人的健康有益的材料。
1.2生态建筑材料的特点
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来自于生态环境材料,所以其特征主要表现在:首先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其次是环境污染小,避免温室效应和破坏臭氧层;再次是容易回收和循环再利用。与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生态建筑材料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原材料的选取尽可能少用天然材料,多用废弃物。(2)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减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3)在材料生产过程中不添加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4)材料的设计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改善环境为目的。(5)副产品容易回收和循环利用,环境负荷小。(6)具有地方特色,降低运输能耗。(7)包装材料尽量少。
1.3生态建筑材料的分类
1.防水建筑材料的重要成员
化学灌浆材料又称防水浆材,其与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腻子或胶泥、橡塑止水带或金属止水带等同属防水建筑材料范围.而所不同处则是化学灌浆材料具有如下特性:
①它是溶液,而且是真溶液.应永不分层,无沉淀;
②粘度很低,有些浆材粘度甚至接近水;
③固化或胶凝时间可人为控制;
④可用泵灌入裂缝,充填裂隙,堵截渗漏水,具有原位修复止水结构或单独构建防渗帷幕之功能,特别适用于地下隐蔽工程;
1各种建筑材料对建筑抗震的影响
1.1木材
在自然界的灾害中,破坏力最大的就是地震,至今依然是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不但会导致建筑物倒塌,而且还会造成重大的伤亡事故。全世界每年由于地震灾害死亡的人数可达数万人,引起的财产损失有数千亿元人民币。在统计全球的地震破坏后的案例中,木结构建筑显示出了优越的抗震性能。震灾调查以后,倒塌的建筑中大多数是砖混结构以及框架结构,而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都基本保持完好,基本没有倒塌。这说明了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大大高于其它的结构,木结构具有高抗震性能的原因是:木材的质量较轻、建筑的层数一般较少,所以受到的地震作用(惯性力)较小,同时利用木结构各种节点能很好的消耗地震对结构产生的能量,从而保证在大震时木结构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完整性。即使在大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倒塌的最坏情况下,由于木材的质量和硬度比钢材以及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小得多,所以对人们的健康伤害也要小的多。
1.2块材
块材和砂浆组成砌体结构,按照材料分,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结构。砌体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泛,这是因为它可以就地取材,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较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约水泥和钢材,砌筑时不需模板及特殊的技术设备,可节约木材。砌体结构的缺点是自重大、体积大,砌筑工作繁重。由于砖、石、砌块和砂浆间黏结力较弱,因此无筋砌体的抗拉、抗弯及抗剪强度都很低。由于其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它的脆性性质,从而使其遭受地震时破坏较重,抗震性能很差,因此对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需要采用构造柱、圈梁及其它拉结等构造措施,以提高其延性和抗倒塌能力。此外,砖砌体所用黏土砖用量很大,占用农田土地过多,因此把实心砖改成空心砖,特别发展高孔洞率、高强度、大块的空心砖以节约材料,以及利用工业废料,如粉煤灰、煤渣或者混凝土制成空心砖块代替红砖等都是今后砌体结构的方向。
1.3混凝土
1传统建筑材料的概述
1.1历史背景分析。建筑具有极强的社会属性,能够充分代表城市肌理和文脉片段。建筑历史是通过传统材料的记录进行呈现的,其从某种程度而言留下了历史印记,具有一定影响和心理暗示。人作为具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对传统材料自身具有的亲切属性和自然属性能够直接产生认同感。
1.2发展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蓬勃发展的时期。传统的建筑材料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自身发生巨大变革,新的建筑理念和技术水平对传统建筑材料赋予了全新的概念和意义,表现手法也由保守向夸张过渡。传统观建筑材料自身具备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能实现进一步拓展与丰富,美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让人在视角效果上实现美。目前,诸多建筑师认识到现代地域建筑融合地方情感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显示出时代特征,还可以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延续。现代建筑中融合传统建筑材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文自然的本质,体现出人文关怀。
1.3研究传统建筑材料的作用及内在本质。所谓传统建筑材料是指传统土木建筑结构所有材料的总称。传统的建筑材料主要有:砖、瓦、沙石、石灰、石膏、菱苦土、水泥、混凝土、木材、竹材等等。现代建筑师们采用传统建筑材料的实例进行分析与探讨。在传统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材料的运用下,体现建筑魅力,使传统建筑材料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2新理念在传统观建筑材料中的体现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相互交融,世界文化与传统文化更是无法避免的相互交织。而处于这种世界发展趋势之下,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传统建筑材料,在当地传统建筑材料的基础之上,将外来的和新的信息和资源进行借鉴。目前,地域性的建筑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利用高科技水平和材料,还需要考虑如何与传统材料有效结合,在保持传统建筑自身属性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以顺应时展要求。当前,随着高新技术工艺的水平的提高,为传统建筑材料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与平台。
化学灌浆材料又称防水浆材,其与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腻子或胶泥、橡塑止水带或金属止水带等同属防水建筑材料范围.而所不同处则是化学灌浆材料具有如下特性:
①它是溶液,而且是真溶液.应永不分层,无沉淀;
②粘度很低,有些浆材粘度甚至接近水;
③固化或胶凝时间可人为控制;
④可用泵灌入裂缝,充填裂隙,堵截渗漏水,具有原位修复止水结构或单独构建防渗帷幕之功能,特别适用于地下隐蔽工程;
⑤固化或胶凝时体积收缩很小;
1砌块的优点
砌块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为人们所知,究其原因,砌块有着粘土砖所不能比的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1砌块种类繁多
砌块按照不同的划分形式有很多种类。按照质量和尺寸的大小可分为小砌块、中砌块和大砌块,小型砌块高度在115mm~380mm;中型砌块的高度在380mm~980mm;大型砌块的高度都在980mm以上,常用的砌块是中、小型砌块。砌块按照外形可分为实心的和空心的两种,空心率小于25%的称为实心砌块,空心率大于或等于25%的称为空心砌块。空心砌块又有三种形式,分别为单排方孔、单排圆孔和多排扁孔,其中多排扁孔保温效果较好。根据材料不同又可分为普通混凝土与装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免蒸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和石膏砌块。按照砌块在砌筑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还可分为主砌块和辅助砌块。注意在选择砌块的时候一定要了解砌块的吸水率,对于长期浸水、经常处于干湿环境交替和冻融循环的部位需选用吸水率小的砌块。目前常用的砌块主要有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砌块、石膏砌块、复合砌块四大类。
1.2砌块不以土为生产材料,能耗低
与粘土砖相比,砌块不但节约粘土资源,在其成型和养护期间总能耗也比较低,在砌筑过程中砌块的工作量小,节约人工,砂浆用量也少,能真正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
一、建筑材料检测所需的环境支持
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够确保检测数据的精确性,为施工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具体说来,建筑材料检测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确定好试验检测项目。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进场检测项目需要服从国家、行业以及相关部门的规定,例如配置混凝土所需要使用的水泥,就需要按照批次进行检验,保证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和细度符合规定的要求。由此可见,实验检测项目的确定是检测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工作。其次,需要保证好检测环境的湿度与温度。湿度和温度对于建筑材料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说在检测的过程中对环境条件有着明确的规定,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湿度和温度,不能够超过允许的变化范围。
二、建筑材料检测的控制方法
建筑材料的检测要讲究方式方法,并且按照材料使用的顺序进行。具体的检测环节和方法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从进场施工材料的检测工作说起。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材料在进厂使用之前,一定要事先进行检测,需要检测的材料包括土建、电材料、水、节能材料等具体施工材料,同时还需要包括建筑主管单位和监理单位确定的必须要进行送检的材料。对于这些材料,在使用之前一定要进行检验,对其外观、尺寸、数量以及性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对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检查。在这个环节中,根据材料检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送检、见证取样送检、监督抽检以及不合格产品复检等。当建筑材料进行入场复检的过程中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要求重新取样双倍复检的材料,必须要在监理单位的监督之下进行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够使用。对于那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需要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共同监督之下就地封存,并且要通知质量监督人员做好见证工作。其次,从材料进场之后的质量检测环节来讲,材料进场的时候,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现场检验和验收工作,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一定要事先审批,质量合格之后方能够进入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人员需要开展有效的巡查工作,将建筑工程材料进场复验的情况作为监督工作的中心,要保证进入到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要能够和规定的建筑材料在规格、品种、型号以及编号上保持一致性。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在每次检查完成之后需要认真的核对施工记录以及建筑材料进场的复检结果,看建筑材料进场复检的数量、频次和检测结果是否满足要求,严禁存在先进场后检测的情况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种类的建筑材料、不同品种和型号、不同批次的建筑材料检测的方式和要求不相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保证各项建筑材料的质量性能。最后,需要将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相结合。当前,建筑工程检测管理软件在对材料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并不完善,一些软件系统功能较差,这样将会严重影响到检测的结果和效率。为了能够提升检测的效果,更好的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就需要完善检测系统,并且将检测系统和当前的检测方法相结合,及时准确的为各工程项目材料的检测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准确数据,尤其是涉及到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方面。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发挥建筑材料检测的效果,实现检测的目标,相关人员需要提升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更好的控制质量,并对所有建筑材料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且对建筑工程的编号、名称、监理单位等信息进行登记,使得这些信息在收样管理、报告编制等系统中得到调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建筑材料的样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保证样品的采取要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取样完成之后需要立即进行包装或者是进行标识,并且要派专人送检,避免因为程序不规范而使得样品收到污染或者和其他的样品混淆而影响到检测的结果。当前存在问题最为严重的问题,例如由很多的建筑单位送检人员不固定,导致了混凝土抗压试件在送检的过程中出现混淆的情况,导致一组或者是几组试件因为偏差太大而不能够确定其代表值,造成检测结果无效。
三、建筑材料检测数据的处理
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除了要讲究正确的方式方法,合理利用检测技术保证检测工作按照规定完成之外,还需要对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升其精确度。对检测数据的处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数据的修约取值角度来讲,即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读取和记录原始数据的时候,需要在最小刻度之后再估读出一位估计值。但也存在着特殊情况,例如游标卡尺和千分尺,只要是读数到最小的刻度就可以。数据在计算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修约,在计算出结果之后按照规范中四舍六入五单双的规则进行修约即可。其次,对于材料检测数据的误差要进行区别对待。在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由专门的检测人员进行操作。但是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和熟练程度各不相同,且材料的匀质性、检测设备、环境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检测的数据,使得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对于不同因素引起的差异需要区别对待。具体来说,对于同一组试件之间的误差,如果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是能够允许的,但是超过了规定的范围就需要重新试验,将同一个样品分成两个或者是三个试样,用相同的方法在同一个检测仪器上进行试验,检验所得到的结果之间的误差称之为平行实验误差。对于同一个材料、同一个样品在不同实验设备检测中所获得的结果误差则称之为再现性误差,对于不同的误差需要区别对待。最后,需要对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的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在很多的检测项目中,规范中都规定了一组内误差的处理方式,例如一个检测组当中有三个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误差,当检测的结果出现了不评定的情况时,说明在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的查明原因并纠正,再进行重新的检测。不能够将个别偏差较大的数值调高或者是调低达到规定的范围,一定需要重新检测,确保建筑材料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性。
几千年华夏文明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祖先伐木烧窑、掘土做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建筑成就。但是,随着时代进步、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相应的对建筑需求量也同步增加,传统建设方式的弊端日益明显,目前我国仅烧制红砖一项,既每年毁坏耕地1万多公顷,其中良田6千多公顷,用煤量超过4000万吨、同时砖厂占地约7万公顷。如此大规模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对我们技术落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少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实在是不堪重负。
鉴于以上情况,国家很早既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新型建材、新型建筑体系的研究和开发,并于20多年前既已开始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替代红砖的尝试。经过多年的摸索,已经发展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煤渣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陶粒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汽加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多种砌块材料,完成了配套的建设规程、规范,积累了建设经验。但是由于混凝土砌块在材料特性上有别于传统的粘土砖。设计施工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冷、热、裂、渗、漏等问题。因此,直到目前仍不能被市场普遍接受,而急需国家政策引导和专业建筑人士的技术革新。为此,1999年在沈阳阳光花园3号和4号住宅楼建设中采用的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在设计中,为重点解决砌块建筑传统的质量问题。
1、设计和施工方案
(1)采用外墙夹芯保温复合墙体构造。由外向内依次为90mm厚装饰劈裂砌块选、20mm厚空气层、70mm厚聚苯板(由根据不同保温节能要求可变)、190mm厚承重混凝土配筋小型空心砌块。采用该墙体构造虽然施工工艺要求较高,且单以墙体计算的话成本有所增加;但一方面保温层在主体结构外侧减少了承重砌块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变形;可以有效解决墙体开裂问题;另一方面保温层与外饰面之间设20mm厚空气层,同时在饰面砌块上敷设导水麻丝和出水孔构造,将外墙面雨水和受风压作用渗透到空气层的滞留水有组织排出,解决了渗、漏的问题。
(2)结构圈梁。因承抬饰面砌块而出挑,无法进行外保温处理,寒冷气候中容易形成冷桥,故局部采用内保温。
(3)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延展性,提高抗震能力。特别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由于体积变形、支撑体沉降等原因产生裂缝,承重砌块墙体每两皮敷设水平钢筋网片一层,以加强横向连接。
摘要:建筑材料是一个能源资源消耗非常高的行业,同时也是处理及容纳、综合利用废弃物种类和数量都是最多的行业,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为我国建筑材料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技术是建筑材料发展的内驱动力,先进工艺的研究,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研究,科研人员务必继续发扬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审慎务实的精神,不断深入研究,努力培养具有科学发展观的新一代科技人员,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关键词:建筑材料;科学发展观;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废弃物资源化;科学技术
我国人均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建筑材料业以生产传统建筑材料居多,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至今尚未从根本上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赖资源、能源的高消耗来实现。我国资源、能源的不足和建筑材料的高消耗之间的矛盾突出,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总理最近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进步为动力,推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总书记更进一步强调,全面做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建筑材料业必须走科学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建筑材料业也还应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改善人类生态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建筑材料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必然要求建筑材料业朝着节约能源、资源的方向发展。国务院21号文件布置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时明确指出:建筑材料工业是我国第三大耗能行业。2005年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等六部委下发循环经济试点的通知,建筑材料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首批试点的七大重点行业。建筑材料业主要不足在于,能源、资源消耗很大,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资源、能源的有限和建筑材料消耗量巨大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建筑材料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贫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较大。建筑材料业是一个能耗高、矿产资源消耗很大的行业,在我国,主要建筑材料产品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砖、卫生陶瓷洁具等对能源的消耗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20亿㎡,但新建建筑中95%以上仍属于高耗能建筑[1,2].在我国,建筑材料的能源、资源需求与拥有,它们之间的矛盾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中显得尤为突出。解决这一矛盾,最根本的还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外,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现有建筑材料业和建筑业的落后,虽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但这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