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理范文10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9-15 17:28:09

风险分级管理

风险分级管理范文篇1

首先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快速转型,实现经济的新常态发展。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要求以及自然资源的日益紧缺,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查,扩大我国矿产资源的探明量,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地质勘查施工区域以及范围在不断扩大,勘查施工作业当前主要集中在人烟稀少的环境中,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面临各种恶劣自然环境的威胁,还要面对来自施工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加强对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的分级管理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其次有利于促进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地质勘查项目的分级管理可以全面的了解地质勘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现状,并且能够确定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等级,进而及时的发现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弱点,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避免因为管理问题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勘查单位因为发生安全事故而影响地质勘查施工进度以及增加经济费用支出。最后有利于指导地质勘查项目的安全管理,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效率。通过地勘项目综合安全评价分级管理可以实现对重点项目、重点施工环节的监管,并且根据安全综合评价的结果,对施工项目进行科学的定位与分析,及时帮助地勘单位降低或者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为地勘单位的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提供全面的参考分析。

2地质勘查项目施工的程序以及危险因素

2.1地质勘查项目施工的程序

地质勘查项目施工程序是指在地质勘查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遵守的施工程序,是指导施工流程的具体规范,它是经过科学的论证与实施而得出了的施工管理规范。地质勘查项目施工程序包括:接受任务、施工准备、组织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四个阶段。

①接受任务。地质勘查单位获取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就是接受来自不同主体的勘查任务,目前我国地质勘查任务主要来源于:政府立项项目和市场招投标项目。政府立项主要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矿山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以及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项目等等。其具体流程是:地质勘查单位提出申请,申请经过政府部门审核之后,向地勘单位下达勘查施工任务书,地质勘查单位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实施;市场招投标项目,主要是对于从政府项目中获取比较困难的地质勘查单位需要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投标的方式获得地质勘查项目,并与市场地质勘查的主体签订具体的施工合同。

②施工准备。地勘单位在获得相应的地勘施工项目任务后,需要对地勘施工的主体进行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要了解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并且根据施工的特点、施工进度以及工程质量的要求编制地质勘查施工方案;其次要根据施工现实需要组织好施工人员,保证施工人员的质量与数量,同时也要征用相应的施工场地;最后要制定具体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等。

③组织施工。在经过地质勘查施工方案的预定之后,需要根据施工要求,做好勘查工程的施工组织工作:一是要保障各种地质勘查施工设备的到位、施工人员的进场,合理分配不同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二是要站在地勘工作的全局战略高度,合理协调各工种之间的关系,保证施工项目在预定的方案中进行;三是要做好各种后期保障工作。地质勘查施工由于多是在人烟稀少的恶劣环境中进行,因此地勘单位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各种后期保障工作,避免因为后期物资的不到位而导致施工进度中断。

④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是指对地质勘查项目成果和施工质量的检验,竣工验收是对地质勘查项目的最终评价,也是地质勘查单位向地质勘查主体单位履行其义务的终结标准。

2.2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分项工程

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分项工程主要包括:一是野外踏勘。野外踏勘要求地质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区域踏勘,根据表面的地形等进行查勘,从而确定了解当地的构造特征等。二是地质测量。通过系统的踏勘之后,对本区域的地层结构特点等进行总结,进而编制相关的基础性资料。三是工程物探。工程物探就是借助先进的探测仪器,对地质体空间展布范围进行勘测,并且测定岩石体的物性参数。四是钻探工程。钻探工程主要是利用浅钻和机械回转钻对矿体走向、产状以及品位等进行检查验证。

2.3地质勘查施工项目危险因素辨识

由于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的环境比较恶劣,施工过程复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既有人的原因、也有物的原因,总体而言地质勘查危险因素的存在是由“人、物、环境以及管理”四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构成地质勘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在地质勘查中经常容易出现的不安全行为现象之一。由于人是具有主观意识的,在具体的安全管理中很难做到全面的控制人的行为,在具体的地质勘查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违反机械使用规定,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冒险进入旧矿井、丛林、高山等危险区域,忽视安全警告标志等。

②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地质勘查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的保养不及时导致安全性能下降,电气设备的安装存在安全隐患,易燃易爆品的保存不当以及相关机械设备存在超负荷运转的现象等等。

③不良环境条件。不良环境条件是影响地质勘查施工安全的最主要特点,由于地质勘查施工作业多是在人烟稀少的恶劣环境中,因此地质勘查施工作业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较大,比如施工作业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恶劣的天气以及照明、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的限制。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当前面临的主要不良环境包括:作业区域地形复杂、山沟比较多、现场施工环境不理想、高海拔、缺氧环境作业等。

④管理缺陷。管理缺陷主要是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漏洞,其主要包括: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落实不到位、操作规程不健全以及应急救援预案制度存在漏洞等。

3地质勘查施工项目风险分级管理的对策

3.1安全工程技术对策

①强化安全防护措施。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是保护作业施工人员安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一是要加强对施工人员自身安全的防护,地质勘查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要加强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尤其是要避免机械设备对施工人员造成人身安全事故。机械运行过程中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比如在机械外部安装防护罩。三是加强施工现场临边安全防护措施。在地质勘查施工中经常会在悬崖边上或山坡上进行施工,因此要在悬崖边上或山坡上安装防护栏,避免施工人员出现坠崖或滑下事故的发生。

②加强危险辨识评价。加强对地质勘查施工项目的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价,在进行风险分级管理评价时一定要结合施工作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尤其要对施工项目全面风险的管理进行评价,并且要结合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等进行对危险辨识的评价。对于不同的风险项目要采取不同的风险评价标准,对于风险度较高的项目则可以采取定量评价。

3.2安全教育对策

①增强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是降低地质勘查安全施工发生、提高地质勘查施工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径。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要在坚持原来的统一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一是要根据不同的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比如对电气设备使用人员则要重点开展安全用电等方面的培训。二是培训的模式要具有针对性。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前一定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站在参加培训人员的需求角度,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三是培训的内容要侧重针对性。

②保障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为切实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地质勘查单位要对安全教育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并且通过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以及设定培训目标等作为提高安全教育培训实效性的主要手段。地质勘查单位要定期对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培训的效率。同时单位也要提高对安全培训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安全培训工作的支持。

3.3成本控制对策

①准确编制工程预算书,科学选择地质勘查施工业务。由于地质勘查施工的环节比较多,其不可预测的事项比较复杂,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资金支出项目,因此地质勘查单位在承揽各种地质勘查施工项目时,一定要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对该业务进行成本预算与风险评估,并且要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同时在决定是否承接该业务时一定要有地质勘查企业的相关决策者召开相关的论证会等,以便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②做好工程结算工作。由于地质勘查施工中出现不可预测的支出因素导致施工的成本超出了预期的预算,因此地质勘查单位在发生预算支出增减时一定要及时与委托方进行沟通,并且形成文字并现场签证,以便在项目完工后与委托方进行工程结算提供文字依据。在工程完工后,地质勘查施工的单位要及时的编制工程结算书并且报送委托方,以此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履行其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同时财务部门也要及时的与委托方进行最终的工程结算。

3.4安全管理对策一是建立应急预案机制

地质勘查单位要结合具体的地质勘查施工情况编制应急预案机制,应急预案的编制要尽量简化,并且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保证预案内容的衔接性,同时要多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以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二是强化安全监督检查。为避免安全管理措施赋予形式,地质勘查单位要加强对安全检查的监督力度,要建立规范的检查机制,坚持日常检查与日巡检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制度,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各种安全隐患,进而解决。三是规范地质勘查施工现场管理。在地质勘查施工过程中要运用安全检查、教育培训以及安全考核的手段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规范施工现场的秩序,制定严格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风险分级管理范文篇2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掌握企业基本情况。县(市)监管部门理清辖区内获证食品生产企业的数量,全面掌握了企业生产规模、生产品种、生产条件、产品质量状况等基本情况,建立了企业信息数据库和监管档案,做到了一企一档。同时,坚持新开办一家评定一家,现场核查符合的当场进行风险分级评定。

二是全面实施动态监管。根据《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按照风险分析、量化评价、动态管理、客观公正的原则,派出监管人员深入企业,详细记录检查情况,根据现场掌握情况,梳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对企业资质、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风险因素,通过量化打分,确定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目前,全县已完成家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类分级工作,分别确定了a级风险0家,b级风险0家,c级风险1家,d级风险0家,并在生产场所醒目位置张贴了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和风险等级标识。

三是组织开展宣传培训。组织监管人员对食品生产风险分级管理的理念来源、根本目的、基本原则以及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学习,准确把握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明确了风险等级评定工作标准。

风险分级管理范文篇3

一、工作依据

按照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的通知》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州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全面开展全县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通过评定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对食品经营活动实施不同方式的监督管理,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指导食品经营者合规经营,保证食品安全。至2020年底,全县75%以上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食品销售经营者实现风险分级动态管理;至2021年底,完成剩余25%食品经营许可经营者和发放备案证的小经营店(食品销售)、网络食品经营者的风险等级评定,全部实现风险分级动态管理。

三、评定程序

(一)风险等级分类

食品销售者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划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

(二)风险等级评定

各所主要采用评分方式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得分为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加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之和。风险等级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

1.评定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分值40分。结合食品经营许可或备案档案,综合考虑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经营类别等静态风险因素,设立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并根据所列项目逐项计分,累计确定经营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

2.评定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分值60分。结合以往对食品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结果确定,或者组织监管人员进入现场按照动态风险评价表进行打分评价确定。

3.确定风险等级

(1)a级风险:风险等级得分为0-30(含)分。

(2)b级风险:风险等级得分为30-45(含)分。

(3)c级风险:风险等级得分为45-60(含)分。

(4)d级风险:风险等级得分为60分以上的。

(5)中小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及校园周边包括食品小经营店在内的所有食品经营者无论量化分值大小,均应列入极高风险监督管理。校园周边范围确定参照《省中小学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6)食品、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肉食品批发经营者,贮存品种包括猪肉食品的贮存服务提供者,量化分值低于45分的,均列入高风险管理。

4.食品销售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时,如前一年度未发现食品销售者静态风险因素发生变化的,不需要再进行现场评分,延续上一年度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评定结果。发生变化时,当年度不做调整,下一年度重新进行评定。

5、新开办食品经营者的风险等级评定,应当在作出许可或备案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组织监管人员进入经营场所进行核查,并按照量化分值表进行打分评价。

四、信息公示

食品销售者风险等级确定后,应在其食品营业场所显著位置公示评定等级,评定时间等信息。

五、结果运用

(一)统筹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把食品经营者风险等级情况,作为制订年度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计划的重要依据和重点对象。

(二)合理确定监督检查频次。各所要根据食品销售经营者风险等级评定结果,对较高风险者的监管优先于较低风险者的监管。

1.对风险等级为a级风险的食品销售者,每年至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1次;

2.对风险等级为b级风险的食品销售者,每年至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2次;

3.对风险等级为c级风险的食品销售者,每年至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3次;

4.对风险等级为d级风险的食品销售者,每年至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4次。

(三)督促整治风险隐患。统计分析辖区内食品销售者风险分级评定结果,确定监管重点区域、重点业态、重点单位。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在监督检查、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中确定重点单位及重点品种,并合理调配监管力量,实施科学监管。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所高度重视,加强工作部署,积极推进食品销售者风险分级管理工作,统筹安排工作进度,确保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风险分级管理范文篇4

一、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我县风险分级管理工作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覆盖、公开透明、动态监管、鼓励进步”的原则,于2020年8月至今相继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动态等级评定工作,动态等级评定严格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餐饮服务风险等级评定表检查内容,采取监督检查与风险等级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对餐饮服务单位许可管理、信息公示、制度管理、人员管理、环境卫生、原料控制、加工制作过程、设施设备及维护、餐饮具清洗消毒等九大项内容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与动态等级评定。执法人员在动态等级评定工作中始终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做到标准公开、尺度统一、过程透明、结果公函,无有失公正的评定行为及餐饮服务单位的投诉。

二、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

2020年度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26人次、执法车辆11车次,对我县范围内学校食堂、餐馆、小吃店等48家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风险分级等级评定工作,其中a级0家、b级18家、c级5家,d级25家。加强我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为消费者营造安全、透明的饮食环境,推进餐饮服务规范化管理,确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由于我县餐饮服务市场点多面广,加之执法人员人手不定,在监管过程中难免存在遗漏等现象。另外,条件所限,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只能采取日常监管和突击检查的方式,无法做到长期连续性监管,导致一些餐饮服务单位经营者在执法人员监管后容易产生松懈侥辛心理,放松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管理,极大一影响我主签位服务食品会全数优水字

风险分级管理范文篇5

1.东营市监管对象情况。截至2017年年底,东营市共有规模养殖场1983家,存栏4422.5万头(只);养殖专业户3312家,存栏1794.5万头(只);动物诊疗机构28家;畜禽定点屠宰场9家;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4家,全市监管对象量大面广,90%以上分布在偏远地区,呈现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2.监管机构设置情况。市级和5个县区均成立动物卫生监督所,其中,县动监所在各乡镇、街道设立派出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具体负责辖区内动物卫生监管。全市有官方兽医184人,具体从事动监工作官方兽医123人,其中市级4人,县区119人。县区119名官方兽医分驻各乡镇、街道动监机构和畜禽定点屠宰场,既要承担畜禽养殖、动物防疫、疫情监测、动物检疫、动物诊疗监管,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管理和生鲜乳收购及运输环节质量安全监管,非法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质行为监管,也要参与生猪私屠滥宰等其他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身兼数职,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在监管力量不足与监管任务繁重的矛盾背景下,推进动物卫生监管机制改革,将风险评估分级管理新型模式引入动物卫生监管领域,进一步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水平已是必然需求。

二、具体做法

1.成立评估专家组。市县两级畜牧局相继组建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专家组,制定印发《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工作方案》,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工作。2.加强舆论宣传。采取张贴宣传画,发放明白纸和告知书,市、县畜牧网和微信工作群公示宣传等形式灵活宣传告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管理相对人熟知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的法定义务和主体责任,充分认识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的重要意义,争创低风险监管对象,共同维护动物卫生安全。3.明确风险控制点和监管点。根据《山东省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分级管理评分细则》和《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结合现场评审和工作实际,确定了各种场所动物卫生安全风险点和优先风险控制顺序。本着优先风险控制、因地制宜原则,结合不同管理对象的不同条件基础,进一步明确了动物卫生监管点,并将监管点细化、量化,以此为依据制定了督查制度和监管记录档案,明确了监管责任人。通过对监管点实行不同频次的监督管理,督促管理相对人切实将动物卫生措施做细、做实。4.确定风险级别和监管等级。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按照有关规定和《山东省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评分细则》,对各类场所的选址布局、设施设备、机构和人员管理、制度落实、守法生产、诚信自律等方面以及养殖档案、免疫、投入品使用、检疫申报、疫情报告、监测、消毒、无害化处理、畜禽标识及人员和车辆出入等防疫制度落实情况综合打分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对象动物卫生风险发生概率及其严重程度实施分级管理,开展不同频次监督检查。划分a、b、c三个风险等级,其中a级80分以上(含80,满分100分),为低风险监管,采取信任管理,至少每六个月巡查一次;b级60~80分(含60分),为中风险监管,采取常规管理,至少每三个月巡查一次;c级60分以下,为高风险监管,采取强化管理,至少每一个月巡查一次。5.建立动物卫生监督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根据监管对象的风险等级,对各类场所分别制定了详细的督查计划和整改计划,实行监管、督查、整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划片包干的方式,明确监管责任人和负责人,将监管责任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对高风险场所、整改难点采取确定专人负责、跟踪督办的方式强化监管,确保了各项动物卫生措施落到实处。6.动态管理评估对象。实行风险评估后,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认为监管对象具备升级条件或监管对象申请升级时,按照有关规定重新进行评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监督检查发现a级、b级监管对象风险增高,但拒不整改或经整改仍不达标准时,实行降级管理。

三、主要成效

东营市通过探索实施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监管模式,有效识别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高风险环节和对象,针对性地调配动物卫生监督资源进行重点风险控制,使有效的执法资源发挥了最大的风险防范作用,从而降低了动物疫病发生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风险,达到科学防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管理相对人的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意识,督促其加大软件硬件投入,提高了动物防疫水平。2017年以来,全市发放宣传材料3248份,张贴宣传标语263张,媒体宣传2次,先后举办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办案等培训班5次,累计培训300余人次;签订责任书1390份,对1400余个监管对象实现了分级管理;发送整改通知98份,移送公安机关违法案件2个,立案查处808个,违法行为处罚金额87.55万元,有力震慑了违法行为,全力保障了动物卫生安全。

四、面临问题

1.风险评估进展不均衡。如东营市广饶县进展较快,已对全部监管对象实行分级管理,其他县区进展还比较慢。2.风险评估水平参差不齐。各县区评估专家组对实施方案和评分细则理解把握有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质量,如有的县区b级监管对象较多,有的c级监管对象比重大。3.法规条文空白。我国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研究起步晚,目前仍处于引进、消化和吸收阶段。如《山东省动物卫生监督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办法(试行)》有效期至2019年4月30日,到期后将无文可依。4.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东营市已建有动物检疫申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等信息化平台,但未形成覆盖畜牧生产、动物防疫、流通经营、屠宰加工、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全流程的综合性动监平台。5.动物卫生监管人员少与监管任务重的矛盾依然存在。比如东营市河口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仅有1~2名官方兽医,在河口区畜牧业快速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条增长的情况下,即使实行风险评估分级管理也力有不逮,影响监管质量。

五、对策建议

风险分级管理范文篇6

1.1一般资料

两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分组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护士长分配管理下,对康复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内容、排班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并由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的护理管理,采用8h在班与24h负责制。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对所管患者的入院接诊、入院介绍、病情的管理及按部就班的实施康复计划、出院指导以及随访等。而观察组患者则是为跌倒风险分级管理。首先,对观察组中所有患者的应用morse跌倒风险评估表评估患者的跌倒危险性,并根据评估结果将跌倒进行分级,分为:低度、中度与高度危险[3]。1.2.2跌到风险分级护理的具体实施对评估为低度危险的患者,在其病床头处放置标有跌倒危险的警示牌,且护理工作人员要对患者家属普及跌倒防范意识及相关知识的教育,保证康复科病房的环境舒适安逸,干净卫生、地面干燥无水等[4]。对评估为中度危险的患者,在其床头也需设置跌倒危险的警示牌,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药物知道管理及对其家属宣传教育防范知识,对病房要求确保室内的光线充足、地面干燥、无障碍物。有专人陪同患者洗浴。对评估为高度危险的患者,除在其床头位置放置警示标志以及对家属的知识普及与教育外,还应在病房内设置扶手、床栏等方便患者的行动。有专人陪同患者进卫生间或是洗浴。另外,患者在服用有增加跌倒危险的药物后,嘱患者不宜立即活动,需在1~2h休息后方可。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观察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了解患者在出院后对防范跌倒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②评定标准[5]。跌倒危险性评估:采用morse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预估,1~6分为低度跌倒危险;7~13分为中度跌倒危险;13分以上为重度跌倒危险。对预防跌倒的相关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护理部自拟预防跌倒知识调查评估表,内容包括:防止跌倒的运用、药品、环境以及自身预防跌倒等的有关知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的评分,包括内容有: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的娴熟度、护患关系的处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评价。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跌倒次数及危险性的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跌倒风险护理管理后,高度跌倒危险的例数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并观察组患者中的跌倒的人数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预防跌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患者对有关跌倒预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2。表2两组患者预防跌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x±s),分]2.3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的比较观察组中,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满意程度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康复科室最为新兴的临床科室,其集合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及保健的特点于一体[6]。伴随着我国医疗条件与环境的进步提升,患者对于医院的护理服务的需求与要求也随之提高。有关研究报道总结: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压疮等不良事件,主要原因在于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不娴熟、护理工作人员经验缺乏等,尤其是跌倒事件的发生,构成医院不良事件的主要成分[7-8]。为更好避免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事件的发生,在护理管理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管理。该文主要研究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康复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及实践性,结果显示,应用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可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跌倒相关预防知识了解情况也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应用跌到风险分级管理有利于提高康复科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管燕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门诊办公室

[参考文献]

[1]陆娅琼.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康复科跌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0):275-276.

[2]何桂平.风险管理在康复科住院患者防跌倒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20):38-39.

[3]余芳.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精神科开放病房防跌倒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4):282-283.

[4]王进菊.激励机制在康复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0):148-149.

[5]白如琴.康复科夜间跌倒坠床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5):194-195.

[6]施瑜.探讨层级护理管理用于康复科中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3):172-174.

风险分级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护士;岗位管理;护理单元分类

建立完善的护士岗位分级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是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在责任护士全面履行职责的基础上,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1]。我院自2014年开始进行护士岗位分级管理的尝试,细化临床护士岗位分级标准,完善岗位职责、任职资格、绩效考核,以护士岗位分级管理为切入点,从岗位设置、护士配备、绩效考核、岗位培训等方面完善管理框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开展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评价调查、统计分类

1.1制定《临床护理工作评价表》包括三个维度:(1)承担夜班及急诊护理工作;(2)护理工作风险系数;(3)护理工作量及强度。结合病案统计科提供的临床科室部分统计指标进行评价打分。根据医院病案统计室提供的各科室收住患者病种及各项统计指标情况,采用秩合比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k=35,r=0.98,rsr=-0.959 0.29y,f=711.509,p≤0.01。所求线性回归方程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根据分值进行临床科室护理单元分类分档。见表1。1.2统计分类根据统计资料将护理单元分为五类,每类六档(护士长,副护士长,n4、n3、n2、n1级护士),一类科室:2个科室。二类科室:7个科室。三类科室:17个科室。四类科室:8个科室。五类科室:9个科室。

2制定护士岗位分级管理实施办法

2.1建立各级护士岗位资质要求、岗位职责、晋级标准、考评原则、培训体系将医院护士岗位分为n1、n2、n3、n4四个级别,根据岗位职责,护士的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应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2],并通过德、勤、能、绩考核上岗,n3、n4级护士通过竞聘上岗,按护理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能级对应分管患者,根据患者护理级别及工作量进行绩效考核,实施护士岗位分级培训及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2.2合理设置各级护士岗位置数n4级护士与n3级护士比为1:1。临床科室n4级护士与床位比为1:15~20。重症医学科、手术室n4级护士与床位比为1:5~6。急诊科n4级护士与观察床位比为1:10~15。无夜班岗位部门或科室不设n4级护士。n3、n4级护士根据岗位配置数自愿报名,通过审核、民主测评、竞聘等随医院中层干部聘任周期进行聘任或续聘。2.3建立并实施护士工作量考核与绩效挂钩以护理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风险、患者满意度为主要依据,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3],根据各类科室、各级护士岗位配置数进行各类、各级护士进行绩效考评,向夜班岗位、工作量大、风险高、急危重患者多临床一线岗位倾斜。icu、急诊内科在科室分类的基础上增加特殊绩效。2.4合理配置护士数量遵循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要求,结合工作量、技术难度、专业要求和工作风险等,合理配置、动态调整护士,以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4:1,每名护士平均负责的患者不超过8个,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2.5~3:1。2.5完善护士分层培训制度护士培训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4],实施新护士岗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制度、护士在职培训、继续教育,注重新知识新技术、专业领域的骨干培养和护理管理培训。实施护士岗位分级管理模式运行后,进一步推行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稳定了临床一线护理队伍,各级护士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护士的责任心增强,临床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提高,医院护士得到充分的待遇保障、晋升空间、培训支持和职业发展,尤其是n4、n3级护士在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得到逐步的提升,已取得专科护士培训合格证160名,有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几年来患者满意度保持在95.00%以上,护士每年离职率<4%,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0.4%,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原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2012.

[2]蒋蓉,孙晓燕.基于岗位管理的临床护理培训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4,(08).

[3]吴欣娟,曹晶,徐园.护士岗位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13,(03).

风险分级管理范文篇8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局积极开展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县20*年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全面开展廉政风险评估管理,深入推进行政权力监控机制建设,较好完成了各阶段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

4月20日全县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立即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和全局干部职工会议,认真传达了会议精神,成立了局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队、站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法制股,具体负责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各科室积极配合,在局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开展廉政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和行政权力运行监控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职责,摸清权力底数

交通局共有股室10个,我局按照全县统一要求,组织专人对交通系统行政权力进行了认真的清查和整理,经重新清理和划分,共有职权72项,其中行政处罚权31项、行政强制权5项、行政许可权11项、监督检查权6项、内部管理权18项、其他权力1项。在局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审核下,各股室编制了各自的职权目录,并修改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39幅,现已全部装订成册。

三、科学评估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

风险分级管理范文篇9

一、检查依据

依据《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省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规范》《省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标准,依法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二、检查方式

以风险分级为基础,将食品生产经营者划分为不同的监管等级,并按照监管责任网格化、现场检查标准化、监管行为痕迹化的要求,分别实施不同频次、不同内容的日常监管。监督检查分为日常监督检查、有因检查和“双随机”飞行检查。

(一)日常监督检查。指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常规检查事项,由监管分局、执法大队按照事权划分,组织网格监管人员按年度风险等级划分检查频次实施。

(二)有因检查。指按照举报投诉线索或上级部署交办,针对特定的对象、品种或特定区域,由业务科室、监管分局或执法大队按照分级管理要求或具体实施方案实施。

(三)“双随机”飞行检查。针对特定对象实施的突击检查。由业务科室会同监管分局或执法大队,抽调骨干人员分组实施。

三、检查对象

监督检查的对象为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取得商事登记的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举办者、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和食品贮存运输服务提供者及网络食品销售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等。

四、检查频次

日常监督检查的频次按照《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确定表》明确的风险等级执行,有因检查和飞行检查按照工作需要开展,其检查计入日常监督检查频次。本年度新办食品生产经营者对照《省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规范》的检查频次要求执行,原则上本年度新发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在发证后3个月内对其实施首次日常监督检查。食品生产单位(含食品生产小作坊)原则上每年日常监督检查频次不少于2次。大型商超、食品批发商等重点单位原则上每年日常监督检查频次不少于2次。

五、检点

(一)食品生产环节检点。以酒类、食用植物油、肉制品、饮料等为重点品种,以大中型、风险高食品生产企业为重点单位,以传统食品、特色食品集中加工区域为重点区域,以保持发证条件、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批批检验、不合格品管理和食品召回、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及其他食品安全制度建立落实为重点内容,开展监督检查。

(二)食品销售环节检点。以高风险、敏感食品和消费量大的乳制品、酒类、食用植物油、肉及其制品、饮料等为重点品种,以风险高食用农产品批零市场、食品批发商、大型商超为重点单位,以许可条件持续保持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合法合规情况为重点内容开展监督检查。

六、检查内容

对照食品生产销售《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结合《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规范》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合理确定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实施全项目或重点项目检查,检查项目要达到全覆盖。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科室、监管分局和执法大队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事权划分和网格管理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和监管责任,按照年度总体计划,科学制定各单位的月度检查计划,明确对象、人员、时限和工作要求,并督促抓好落实,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形成统一、协调、高效、无缝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风险分级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燃气企业;安全管控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也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在生活当中对于燃气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燃气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一方面来说,燃气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使居民的日常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从传统的烧煤、烧炭做饭转向为当前的天然气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环境,减少了煤炭以及木材燃烧过程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燃气在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燃气具有可燃性的特点,并且其同时具有易扩散、易流动、易爆的特点,如果居民在日常的使用过程当中稍有差池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因此燃气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要积极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系统,使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1“双重防御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要采用pdca的循环模式和“基于风险”的过程管理,要严格控制危险的源头,从而更好地提供全面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在安全系统管理工作当中主要分为两大核心环节,分别是: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分级管控,在二者其中最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就是pdca的循环模式和“基于风险”的过程管理方法,由系统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从而更好地制定管理与控制的相关措施,并且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规则,在过程控制的过程当中不断对管理工作进行改进与升级,从根本上实现对于风险的把控和提升防御功能,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能够有效的提高。在安全事故当中要坚持事故可以有效控制以及预防的观念,将当前所处的被动状态进行很好的扭转,要在事故发生前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2如何构建双重防御机制

2.1明确组织机构,落实主体责任

在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当中,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企业,关键的部分在领导。在进行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要将总要求进行明确,也要保障管理工作的严肃性,要将项目工作开展后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相应的制定,以及明确在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坚持的原则等,这样才能够保障双重防御机制的工作开展具有有效性以及长期性。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各个部门要将责任落实到各级,并且工作内容要由专人进行负责,将岗位内容进行明确,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将风险管理控制的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当中,从而形成责任的落实,逐渐在日常的工作过程当中实现隐患排查以及风险管理控制,让员工的内心能够非常清晰以及明确的了解自身对于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责任,这样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能够非常明确以及主动地查找安全的风险以及隐患。

2.2强化培训学习,发挥全员能动性

在隐患排查以及风险分级管理的工作当中,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并且将其纳入到企业的年度计划培训过程当中,要分阶段、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培训的过程当中要制定相关专业的文件,保障员工对于文件进行熟悉,加强隐患排查以及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在员工心中的意义,增加员工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紧迫性。员工要积极主动学习关于企业当中风险存在的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隐患等,并且对危险源的情况进行积极探讨与研究,让员工对于风险的分类更加的清晰,更加准确掌握风险的类别等,以及对于危险源的辨识程度,在进行员工培训的过程当中要将培训使用的方法、培训的流程、检查的标准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在进行企业员工培训学习的过程当中,要让全员参与进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由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员工再到岗位,再将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逐一了解、辨识、排查等,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学习,保持不断的进步,从而将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不断提高与完善。

2.3构建风险分级管理控制体系

(1)排查风险点。对于燃气企业当中风险点的排查主要按照实际工作作业的单元进行划分,同时要结合单元划分的原则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生产工艺单元、安全基础管理单元、设备设施管理单元、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单元、公用工程单元以及油气储运系统单元等。要将其操作的过程以及作业活动情况进行风险点的划分,风险点的划分工作包含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全部作业活动,包括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以及常规状态下的作业活动,并且将带气作业、高空作业、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以及抢险抢修作业等纳入作业活动范围当中。(2)辨识危险源。在危险源辨识的过程当中,要采与企业相匹配的危险源辨识防范,能够更好的对其中内部存在的危险源情况进行辨识,从而发动全员对于风险源的辨识,要采取彻底从上而下的排查方式,将排查的工作包含了所有的设备以及设施、活动作业的内容、当前工作的环境、管理因素、认为对于危险源的辨识情况,也要将燃气其独特性的特点考虑其中,燃气有液态以及气态两种不同的方式,同时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风向的不同、温度的不同、压力的不同等,都会对燃气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危险源的辨识工作要将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工作全部涵盖在内,包括地上、地下的作业情况、作业环境、作业使用的生产工艺、作业当中的设备设施以及人员等作业活动。(3)风险评价。在排查风险点以及辨识危险源工作后,燃气企业就需要对于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的过程都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从而确定明确的风险评估体系,将其落实到分级管理工作当中。燃气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过程当中,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是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简称:lec),以及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或者是采用评价较为简单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评估方法自身的特点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将评估的内容进行互相补充,分析出最综合、最有效的评估内容,从而使评估工作的准确性能够有效的提高。(4)风险分级。要将安全风险进行等级的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a~d级,并且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对其进行颜色的表示,这样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当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分级管理工作。并且要将其中最为重要的安全风险进行责任负责人的划分,制定相应的管理与控制措施,可以加强管理与控制工作。(5)风险控制。燃气企业需要制定专业的风险管理控制清单,并且要在风险评价工作以及有害因素辨识工作后,再对清单进行汇总、修改、装订、审核、等,并且要按照燃气公司的相关规定内容对其进行定时的更新。对于燃气企业来说,需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企业的日常运行状况当中,和企业当中危险有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风险的动态评估,对于其中不合理性的风险等级进行适当的调整,将管理控制措施进行不断的完善,可以更好地保障风险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6)风险告知。燃气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后,要将其中制定的风险控制的相关措施及时的告知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及员工,并且将风险管理控制措施作为主要的标准,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保障每一位员工能够很好的掌握风险管理控制的相关措施内容。在燃气企业的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当中,企业要将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合理的了解,并且根据风险的类型以及风险的情况,制定相应有效的防护措施,同时也要制定在危险发生时,相关应急处理办法等,将其纳入到企业岗位操作流程规范当中,要保障每一个岗位都能实现清单的落实。将安全风险公告制定进行不断的完善,也要建立警示的标志,强化在安全风险发生后对于风险的预警以及风险的监测情况。

2.4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1)实施隐患排查工作。隐患排查的工作当中,隐患排查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节假日隐患排查、日常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以及专家诊断检查等。在检查的过程当中要严格了解燃气企业的特殊性,在企业内部技术力量存在不足的情况时,要采取相应的办法,聘请有资质的单位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隐患的排查工作。(2)隐患治理。燃气企业在隐患治理的工作当中,要与企业实际的治理能力相结合,从而确定治理的等级,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公司治理、厂级治理、专业治理、车间治理等几方面。在治理的过程当中要保障治理的方法科学、有效,以及治理过程当中资金的重组型,将治理工作开展时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且将治理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浸锌完成。如果在燃气企业当中出现了可以立即整改的隐患,需要将其立即浸渍能够整改,决不允许有拖延的情况出现,如果有不能整改的隐患,在治理前要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并且要派监督人员对隐患进行监督。要从隐患发生的单位中找到治理的主要负责人,如果负责人自身的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进行治理,那么就需要申请专业的人才以及公司进行治理。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