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案例论文十篇-ag尊龙app

时间:2023-03-15 03:58:17

风险投资案例论文

风险投资案例论文篇1

[关键词] 风险投资合作 动力机制

一、引言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也称作创业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纵观全球,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以及中国台湾等是风险投资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风险投资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 进入新世纪,海峡两岸风险投资合作方兴未艾,原因是背后存在一套动力机制的支持。学术界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创业投资发展的研究较多,但对两岸合作的研究较少,相关文献中也没有提出两岸合作的动力机制问题。本文从风险资本来源、投资行业、投资阶段、人才和市场等方面对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期望对两岸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合作带来启示。

二、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动力机制

1.两岸风险资本来源互异

首先,两岸风险资本区域来源差异悬殊。2003年~2007年,大陆的海外风险资本加速上升,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从5%上升到55.63%;而台湾地区风险资本绝大部分来源于岛内,2003年~2007年,岛内风险资本额比例均高于92%。其次,两岸本土风险资本部门来源差异较大。2005年台湾本土风险资本额来源于法人公司和投资机构的占56.18%,个人占15.28%,政府占4.55%;而大陆来源于个人的风险资本额比例只占3%,政府资本高达32%。可见,第一,台湾地区风险投资机构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而中国大陆风险投资机构数量不多且融资能力较弱,主要依靠海外资本。第二,台湾地区风险融资渠道比较完备,个人投资比例甚至超过金融机构,而大陆来源于政府的风险资本是个人资本的10倍,表明大陆民间资本尚属保守,还需要政府基金的引导。因此,如果两岸风险投资机构进行合作,既可以相互补充资金来源,又可以分散投资风险。

2.两岸投资行业错位选择

以2006年为例,无论按投资项目还是投资金额比重,两岸获得风险投资前四名的行业均不相同:台湾地区是半导体、光电、电子工业、传统制造业,而中国大陆是狭义it、传统产业、能源环保、ic或通讯工业。台湾岛内半导体、光电、电子工业、传统制造业已趋于成熟,资讯工业、生物科技、数字内容等行业正蓬勃发展,所以台湾未来风险投资仍将集中在以上行业。而大陆受到扩大内需等政策的影响,风险投资者倾向于大陆“反周期”性的传统行业,比如餐饮、酒店、零售、医疗等关系民生的行业。随着政府对节能减排的重视,能源环保也将成为投资大陆的一个热点。因此,台湾风险投资选择的行业仍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而大陆风险投资将围绕传统产业,这种投资行业的错位选择构成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有利条件。

3.两岸投资阶段和趋势互补

国际上将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划分为五个发展时期:种子期、创建期、扩张期、成熟期和重整期。通常投资于越早的时期,风险越大但回报率也越高。新世纪以来,大陆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在种子期和创建期最多,如图1所示。种子期的案例数比例从2003年的28%下降到2006年的20%,创建期的案例数比例则在后三年持续上升了13%,扩张期和成熟期也总体上升,体现出大陆风险投资由种子期和创建期向后期转移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大陆规避风险的传统理念和尚未健全的退出机制抑制了投资前期的积极性。台湾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集中在扩张期和成熟期,如图2所示。成熟期的案例数比例从2003年的22.1%持续上升到2006年的27.4%,扩张期的案例数小幅下降4.3%,而在这一时期,创建期呈现升降波动,种子期总体上升,可知台湾风险投资正从扩张期、成熟期向前期转移。因此,投资阶段和投资趋势的互补形成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又一动力。

4.台湾地区有人才优势

最近十年,中国大陆风险投资业的起落锤炼出一批既熟悉国际资本市场和产业发展动向,又了解国内投资市场的风险投资英才,但英才数量屈指可数。新风险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风险投资公司就只有从“老牌”基金那里“挖角”,这样就导致专业投资经理流动过盛。而过多的人才流动不仅会引起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而且会使新团队的不稳定性增加。相比之下,台湾地区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储备丰富,2005年专业投资经理人就有402人。如果能引进台湾的风险投资人才,就能有效缓解大陆人才瓶颈问题,同时有利于台湾风险投资人才的职业拓展。

5.大陆有市场优势

目前,台湾岛内电子、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日趋成熟,很难再发掘质量俱佳的风险投资产业。此外,资本市场低迷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岛内风险投资案源明显不足。1996年~1999年,台湾风险投资公司年均案例数为10.9件,然而2000年~2006年,这一数字下降到4.1件。相比之下,大陆的科技成果和项目资源比较丰富。2007年,大陆风险投资业呈现爆发性增长,全年风险投资案例数达到741件,比2006年增长约一倍。由于大陆经济增长前景被普遍看好,加之政府提出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的发展战略,大陆未来案源储量可谓丰富。因此,大陆广阔的风险投资市场是吸引台商前来投资和合作的强大动力。

6.大陆创业板推出是长期利好

长期以来,由于大陆风险投资本土退出渠道的缺失,获得风险投资的大陆企业退出完全依赖于纳斯达克、香港创业板等境外资本市场。这就意味着大陆风险投资业的表现很大程度上由境外资本市场的走向及其对“中国概念”的认可度决定。2009年5月1日,中国证监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讨论和筹备10年之久的创业板有望在2009年10月底上市,这对大陆风险投资业发展是一项重大、长期的利好。2009年上半年,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但外资风险投资对设立人民币基金热情不减,此时大陆创业板逆市崛起,预示着未来几年仍将是大陆风险投资业发展的良好时机。对于熟悉大陆环境的台湾风险投资者,大陆筹资、大陆退出,应该是未来发展的一条主要路径。

三、结论与建议

海峡两岸风险资本来源互异、投资行业错位选择、投资阶段和趋势互补、台湾有人才而大陆有市场,以及大陆行将推出创业板等方面构成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动力机制,但是目前两岸风险投资合作规模较小,形式简单,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各种障碍阻挠了合作的深入。2008年马英九上台执政,两岸经贸往来打开新局面,如迅速推动两岸三通、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台湾银行机构可在大陆设立办事处和开办业务等等,但是在风险投资领域仍然没有相关政策出台。因此,两岸逐步消除政策障碍是推进风险投资进一步合作的关键。大陆方面要减少对资本的管制,健全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中介机构,以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两岸风险投资事业的深入合作。

参考文献:

[1]迟宝旭 钟甫宁:中国大陆与台湾省创业投资形势的对比分析 [j].哈尔滨:商业研究,2005(8):99~103

风险投资案例论文篇2

1、风险效用理论

在工程http://项目的风险评价中有多种评价模式,这些评价方法所选择的指标多为期望值。但以期望值作为评价指标的主要缺点是没有充分考虑到项目决策者的决策偏好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效用理论作为一种投资项目的一种评价方式,其主要的决策依据和标准是效用最大化原则,并且将决策者的主观决策偏好引入决策中。这一决策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现代效用理论。在这一理论体系中,把某个具有不确定的建议或决策的效用定义为在偶然事件中获得标准价值的概率相等。同时引入平衡点的概念,即期望得到某种预期值和接受偶然事件的态度无差异的某个数值,并把预期值和平衡点之间的差异定义为风险费用。效用值具有无量纲的特点,一般将决策者最满意的方案效用值定义1,最不满意的方案效用值定义0。即以[0,1]区间来描述和量化对各类待决策方案的效用值。

2、风险效率

由于外界环境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项目的投资决策会不可避免的面临一定程度风险。为便于研究,一般都把这类风险转化为实际成本的增加来进行量化,即认为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都可以用追加成本的方式来加以克服。在这种思路下,可将项目的投资风险定义为发生超出能接受的预期成本超支的可能性,与之对应的概率即为项目投资的风险水平。

因此在考虑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价时,就需要从降低预期成本和降低风险水平这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显然,在预期投入成本为定值的前提下,应当使得该项目的风险水平最低;反之,在风险水平确定后,可确定最优的投资计划所需的预期成本。在这二者之间就存在一个最优组合的问题,实现风险和投资成本同时得到控制,即体现项目投资的效率。这个效率将其定义为风险效率。

3、项目效用的确定

根据前文对于效用的定义,显然效用可绘制成0-1之间变化的曲线的形式,简称为效用曲线。确定效用曲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提问法和对比提问法。直接提问法是通过让决策者回答和项目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主观性的量化,由决策者绘制出让自己满意的效用曲线。对比提问法则是通过让决策者对不同方案间的两两比较来确定在何种情况之下这两类方案具有等效性。当存在多个待考虑因素时,则是固定其他因素,只考虑一个可变因素,以提问的方式来确定该可变因素的效用曲线。在实际应用中,直接提问法因主观性太强而回答的结果往往比较模糊,因此采用较少,更多的是利用对比提问法。

4、0-1规划模型

从本质上看,0-1规划属于整数规划的范畴。在实际应用中,0-1规划既可用于单指标的项目投资决策,也可用于多指标的项目投资决策。这一决策模型的基本步骤和必要的假定为:

(1)同时存在个待决策的投资项目,相应的决策向量为。(2)各待决策的投资项目的效益向量为,其中 为第 个方案的效益。(3)确定各投资项目在资源使用方面的约束条件向量。(4)确定各待决策项目所消耗的资源向量,以矩阵表示。(5)在需要同时进行考虑的 个指标中,有 个属于越大越优型,其他为越小越优型。(6)令第 个待决策项目的第 个指标的效益为,并将各个待决策方案指标进行归一化后再带入模型进行计算。(7)设定各参考指标的权重向量。(8)决策模型:

如在上式中加入约束条件,即可实现从多指标决策模型切换到单指标决策模型。

5、风险与效益综合平衡模型

上一节的模型中考虑的因素为经济利益,而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着众多不可确知的随机因素,并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制定投资决策时还需要将风险因素纳入到决策环节中,同时兼顾到投资项目所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与之伴随的风险,力求在二者之间达到一种最佳的平衡。先假定以项目的预期投入成本和伴随的风险的度量作为投资决策的控制性因素。依据风险效率曲线,在追加预期投入成本的前提下,投资项目的风险水平会有所降低。这样就可能存在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投资方案,即预期投入最低,但风险很高方案和预期成本最高但风险水平很低的方案。投资者必然会依据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选择在这两个方案之间的某种折中投资方案,从而出于一种本能在风险和效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从理论上讲,当风险效率

转贴于 http://

曲线是可靠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理论求解的方法以精确的方式寻找到一种最优的风险效率组合投资方案。而实际上,由于受到投资者承受风险的能力的限制,只能选择一种最接近最优解的投资方案。因此投资项目未来的净收http://益和风险效用是紧密联系的,投资者在风险和效益之间做出的选择实质上反应的是在同等条件下决策者对风险的认知和承受能力。若将风险效用作为正向指标,则可把它作为投资项目利益最大化的一个控制因素。具体讲,可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1)设投资者拥有的资金总量为 ,各待决策的可行投资方案和利润分别为和。(2)以各可行决策方案中成本最低者作为基准成本,其他投资方案超出该基准成本的部分和风险成本之和为,其下限为,总成,可计算各投资项目的回报率。(3)令风险效用函数和各投资项目的预期效用分别为和,在此基础上以投资回报率和风险效率均取得最优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如下模型:

6算例

本例中有三个可供决策的投资项目,各项目的控制参数分别如下。1项目a 基本成本100万元,风险概率0.2,风险结果50万元,预期总利润138万元。2项目b 基本成本105万元,风险概率0.2,风险结果30万元,预期总利润130万元。3项目c 基本成本110万元,风险概率0.2,风险结果10万元,预期总利润135万元。效用函数为,此处 为投资者为降低成本而投入的费用,表示风险容忍度,此处取为25万元。

依据效用理论并结合决策树法,可得到如图1的决策结果:

由图1可见,项目c的预期效用最大。再利用效用函数可计算项目c成本与风险的平衡点为12.35万元,也优于其他投资方案(项目a的平衡点为20.58万元,项目b的平衡点为14.53万元)。因此应当选择项目c作为投资方案。

再用风险与效益综合平衡模型来求解该问题。可得,,。将以上数据带入模型,可解得如下结果:

风险投资案例论文篇3

[关键词] 风险投资合作 动力机制

一、引言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也称作创业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纵观全球,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以及中国台湾等是风险投资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风险投资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 进入新世纪,海峡两岸风险投资合作方兴未艾,原因是背后存在一套动力机制的支持。学术界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创业投资发展的研究较多,但对两岸合作的研究较少,相关文献中也没有提出两岸合作的动力机制问题。本文从风险资本来源、投资行业、投资阶段、人才和市场等方面对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期望对两岸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合作带来启示。

二、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动力机制

1.两岸风险资本来源互异

首先,两岸风险资本区域来源差异悬殊。2003年~2007年,大陆的海外风险资本加速上升,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从5%上升到55.63%;而台湾地区风险资本绝大部分来源于岛内,2003年~2007年,岛内风险资本额比例均高于92%。其次,两岸本土风险资本部门来源差异较大。2005年台湾本土风险资本额来源于法人公司和投资机构的占56.18%,个人占15.28%,政府占4.55%;而大陆来源于个人的风险资本额比例只占3%,政府资本高达32%。可见,第一,台湾地区风险投资机构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而中国大陆风险投资机构数量不多且融资能力较弱,主要依靠海外资本。第二,台湾地区风险融资渠道比较完备,个人投资比例甚至超过金融机构,而大陆来源于政府的风险资本是个人资本的10倍,表明大陆民间资本尚属保守,还需要政府基金的引导。因此,如果两岸风险投资机构进行合作,既可以相互补充资金来源,又可以分散投资风险。

2.两岸投资行业错位选择

以2006年为例,无论按投资项目还是投资金额比重,两岸获得风险投资前四名的行业均不相同:台湾地区是半导体、光电、电子工业、传统制造业,而中国大陆是狭义it、传统产业、能源环保、ic或通讯工业。台湾岛内半导体、光电、电子工业、传统制造业已趋于成熟,资讯工业、生物科技、数字内容等行业正蓬勃发展,所以台湾未来风险投资仍将集中在以上行业。而大陆受到扩大内需等政策的影响,风险投资者倾向于大陆“反周期”性的传统行业,比如餐饮、酒店、零售、医疗等关系民生的行业。随着政府对节能减排的重视,能源环保也将成为投资大陆的一个热点。因此,台湾风险投资选择的行业仍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而大陆风险投资将围绕传统产业,这种投资行业的错位选择构成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有利条件。

3.两岸投资阶段和趋势互补

国际上将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划分为五个发展时期:种子期、创建期、扩张期、成熟期和重整期。通常投资于越早的时期,风险越大但回报率也越高。新世纪以来,大陆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在种子期和创建期最多,如图1所示。种子期的案例数比例从2003年的28%下降到2006年的20%,创建期的案例数比例则在后三年持续上升了13%,扩张期和成熟期也总体上升,体现出大陆风险投资由种子期和创建期向后期转移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大陆规避风险的传统理念和尚未健全的退出机制抑制了投资前期的积极性。台湾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集中在扩张期和成熟期,如图2所示。成熟期的案例数比例从2003年的22.1%持续上升到2006年的27.4%,扩张期的案例数小幅下降4.3%,而在这一时期,创建期呈现升降波动,种子期总体上升,可知台湾风险投资正从扩张期、成熟期向前期转移。因此,投资阶段和投资趋势的互补形成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又一动力。

数据来源:《2006年台湾创业投资年鉴》

数据来源:《2006年台湾创业投资年鉴》

4.台湾地区有人才优势

最近十年,中国大陆风险投资业的起落锤炼出一批既熟悉国际资本市场和产业发展动向,又了解国内投资市场的风险投资英才,但英才数量屈指可数。新风险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风险投资公司就只有从“老牌”基金那里“挖角”,这样就导致专业投资经理流动过盛。而过多的人才流动不仅会引起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而且会使新团队的不稳定性增加。相比之下,台湾地区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储备丰富,2005年专业投资经理人就有402人。如果能引进台湾的风险投资人才,就能有效缓解大陆人才瓶颈问题,同时有利于台湾风险投资人才的职业拓展。

5.大陆有市场优势

目前,台湾岛内电子、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日趋成熟,很难再发掘质量俱佳的风险投资产业。此外,资本市场低迷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岛内风险投资案源明显不足。1996年~1999年,台湾风险投资公司年均案例数为10.9件,然而2000年~2006年,这一数字下降到4.1件。相比之下,大陆的科技成果和项目资源比较丰富。2007年,大陆风险投资业呈现爆发性增长,全年风险投资案例数达到741件,比2006年增长约一倍。由于大陆经济增长前景被普遍看好,加之政府提出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的发展战略,大陆未来案源储量可谓丰富。因此,大陆广阔的风险投资市场是吸引台商前来投资和合作的强大动力。

6.大陆创业板推出是长期利好

长期以来,由于大陆风险投资本土退出渠道的缺失,获得风险投资的大陆企业退出完全依赖于纳斯达克、香港创业板等境外资本市场。这就意味着大陆风险投资业的表现很大程度上由境外资本市场的走向及其对“中国概念”的认可度决定。2009年5月1日,中国证监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讨论和筹备10年之久的创业板有望在2009年10月底上市,这对大陆风险投资业发展是一项重大、长期的利好。2009年上半年,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但外资风险投资对设立人民币基金热情不减,此时大陆创业板逆市崛起,预示着未来几年仍将是大陆风险投资业发展的良好时机。对于熟悉大陆环境的台湾风险投资者,大陆筹资、大陆退出,应该是未来发展的一条主要路径。

三、结论与建议

海峡两岸风险资本来源互异、投资行业错位选择、投资阶段和趋势互补、台湾有人才而大陆有市场,以及大陆行将推出创业板等方面构成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动力机制,但是目前两岸风险投资合作规模较小,形式简单,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各种障碍阻挠了合作的深入。2008年上台执政,两岸经贸往来打开新局面,如迅速推动两岸三通、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台湾银行机构可在大陆设立办事处和开办业务等等,但是在风险投资领域仍然没有相关政策出台。因此,两岸逐步消除政策障碍是推进风险投资进一步合作的关键。大陆方面要减少对资本的管制,健全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中介机构,以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两岸风险投资事业的深入合作。

参考文献:

[1]迟宝旭 钟甫宁:中国大陆与台湾省创业投资形势的对比分析 [j].哈尔滨:商业研究,2005(8):99~103

风险投资案例论文篇4

关键词:风险投资;理论分析;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4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06-03

2012年仍然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一年,尽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但科学技术的进步丝毫没有停下脚步,知识经济的时代加速了社会生产方式和财富积累模式的深层次变革,总书记曾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毋庸置疑,风险投资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助推器,面对高新技术产业激励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高效并规范的发展中国的风险投资具有重大意义。

一、风险投资理论

风险投资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风险投资之后的发展造就出了苹果和微软等很多优质的高科技企业,并推动了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持续繁荣。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在20世纪80年代起步。1984年,国家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在《新的科技革命与我国的对策》的研究中提出了风险投资的概念。同美国的一些高科技企业一样,在中国风险投资也创造了大批科技大型企业,比如新浪、搜狐、阿里巴巴都是通过风险投资的扶持迅速成长壮大起来的。风险投资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然而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风险投资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伤,一些体制性的问题也在危机的考验下迅速凸现出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风险投资需要进行怎样的调整和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以风险投资的内涵和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对当前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索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思路。

(一)风险投资的定义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从广义来讲,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从狭义讲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各国或者是各个经济组织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例如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认为,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凡是以高科技与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虽然各国或者是各个经济组织在定义上略有差异,但是总结起来风险投资就是主要指风险投资家经过科学的评估和严格的判断,将资金投入到具有巨大潜在发展前景的科技创新项目或公司中,在该项目或者企业得到巨大的发展之后,退出以期获得高额利润回报的一种资本运作模式。

(二)风险投资的特点

1、风险投资是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投资。风险投资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潜在收益,风险和收益成反比。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条件下,高风险的项目必然会有着较高的收益,低风险的项目当然也只能够获得低收益。1957年,ard公司对数据设备公司(dec)投资不到7万美元,占77%的股份,14年后的股票市值达3.55亿美元,增长了5000多倍。

2、风险投资是流动性低的投资。风险投资一般是针对未上市的,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控股或分红,而是通过资本和管理的整合投入,扶植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待新生的高科技企业成长为成熟的企业后退出,以获得巨额的投资回报,所以风险投资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低流动性。

3、风险投资是资本和管理共同投入的投资。风险投资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通常风险投资家会参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目标制定、行销方案、资本运作等各个方面,资本投资家会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推动新生企业的发展壮大,可能这些管理方面的经验会比投入的资本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帮助。风险投资是实际资本和虚拟资本的结合,虚拟资本包括了信用资本、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

4、风险投资是与科技紧密相连的投资。风险投资的对象多为高科技的企业,大多数的风险投资都流向了高科技企业,尤其是信息、通讯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为成熟的产品或服务。

(三)风险投资的运作流程

风险投资的运作流程简单概括为:投资之前多分析慎选择,投资之后重参与勤管理,成功之后安全退出。

在进行投资前,必须对被投资企业进行多方位具体化的分析和讨论,分析和讨论的内容包含公司的各个细节和方面,务必做到分析全面精准,还要注重国家政策的考虑。分析的内容包括:公司规模、财务资产与负债、经营结构、管理层人员、行业发展前景、开发环境、国家政策扶持等方面。

在投资之后,风险投资家就要对投资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管理,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对于投资企业行业的把握和理解,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风险投资者不仅仅为企业提供资金,还要参与到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协助开发产品和市场,规避风险,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监督机制。总之,是风险投资者必须全力扶植被投资的企业快速成长,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按照投资者的意愿发展壮大。

当被投资企业成长为成熟的企业时,风险投资者要做的就是选择适当的时机,和适当的方式成功的退出,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被投资企业公开上市、场外协议转让和企业回购股份等各种方式退出资金,然后投入到新的投资项目,并以这种方式反复下去运作风险投资资金。

风险投资案例论文篇5

关键词投资组合有效边界无差异曲线实证分析

1证券投资组合的可行域和有效边界

设有证券投资组合p,其期望收益率记为e(rp),标准差记为σp。则以e(rp)和σp为轴,可建立描述投资组合的坐标体系。在此坐标系中,所有可能的证券组合方式被定义为证券投资组合的可行域。对于只有两个证券a、b的投资情形,其组合分析见图1。

图1中由证券a和证券b建立的证券组合位于连接a、b的直线或曲线上,该直线或曲线被称为证券a与b的结合线。结合线的弯曲程度由证券a和证券b的收益率之间的联动关系所决定,而与选择的组合方式无关。证券间的联动关系采用相关系数来衡量,取值介于-1和1之间。不同组合在连线上的位置取决于该组合投资于证券a、b的比例。如果市场不存在卖空机制,则证券投资组合的可行域即是证券a、b之间的结合线。类似地,对于三个证券a、b、c之间的组合分析情形,在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由三条结合线(每两种证券形成)构成的所有投资组合的可行域见图2。显然,可行域内的每一点可以通过三种证券的二次组合来得到。例如,a、c的组合为d,b、d的组合为z。一般来说,当存在n种证券可供选择时,根据建立组合的限制条件(如是否存在卖空机制等),其可行域可能是有限域,也可能是无限域。但无论如何,可行域的左边界总是向外凸的(允许线性部分),不会出现凹陷。

根据马柯维茨均值方差模型的假设,在相同期望收益的投资组合中,投资者会选择方差最小的组合方案。对于每一个可能的期望收益,均有一个方差最小的投资组合恰好构成可行域的左边界。另一方面,在方差相同的投资组合中,投资者会选择期望收益最高的组合方案。而对每一个可能的方差水平,都有一个期望收益率最高的投资组合恰好构成可行域的上边界。综上所述,投资者实际选择的证券组合应位于可行域的左边界和上边界的公共部分,该局部边界被称为可行域的有效边界(见图3)。

2证券投资组合的无差异曲线

在投资实践中经常会见到高收益伴随高风险的情形,即:

e(ra)>(rb),σa>σb

此时,投资组合a比b承担更大的风险,但同时也具有更高的期望收益,这种期望收益的增量可视为对风险增量的补偿。

基于风险与收益之间的补偿作用,不同投资组合的实际效用(即满意程度)在投资者看来也许是相同的。将被投资者认为满意程度相同的投资组合曲线绘制在均值方差坐标系中,形成图4所示的无差异曲线族。显然,族中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该曲线上投资组合的满意程度越高。由于不同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大不相同,故无差异曲线通常被划分为风险偏爱、风险中立和风险厌恶等三种基本类型,其曲线形状(见图4)。

3最优证券组合的确定

统计调查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对风险持厌恶态度。为此,本文以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为代表分析最优证券组合的确定方法与过程。

如前所述,在马柯维茨假设下,给定投资环境中的每个投资者将根据证券组合的收益和方差以及自身对风险的态度确定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族,并借助于无差异曲线在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上选择一个适当的投资方案。显然,由于所选投资方案既不能离开有效边界,又希望具有尽可能高的满意程度,故该方案必然对应于某条无差异曲线与有效边界的切点。其图解过程见图5,图5中h点所代表的投资组合方案即为所求。

4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上证30指数的指标股作为实证分析的对象。研究时段为2000年1月7日~2000年12月29日,共计48个交易周的收盘价。首先计算股票的周收益率及其方差,期间凡有送股、配股和派发现金股利的股票,均根据其配送方案分别进行复权,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然后构建组合投资的决策模型及确定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最终给出指标股的投资方案并进行必要的结果分析。

4.1周平均收益率及其方差计算

样本股周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rit=■-1(1)

式中i=1,2,…,30;t=1,2,…,48;

rit:第i只股票从第t-1周到第t周的收益率;pit:第i只股票在第t周的收盘价;pi,t-1:第i只股票在第t-1周的收盘价;ai:第i只股票从第t-1周到第t周的送股比例;bi:第i只股票从第t-1周到第t周的配股比例;bi:第i只股票配股价;di:第i只股票在第t-1周到第t周的每股现金红利。

各样本股在样本时限内平均收益率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e(rit)=■,σ2i=■(2)

式中e(ri)是第i只股票的周平均收益率,rit是第i只股票在第t周的收益率,n=47为计算总周数。

上证30指标股在样本时限内周平均收益率和方差的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

4.2决策模型与有效投资组合

因为我国证券交易市场不存在卖空机制,相应的组合投资决策模型可写成以下数学规划的形式:minσ2(rp)xt∑x

s.t.xten=1

xtr=r0(3)

xi≥0,i=1,2,…,n

式中:x=(x1,x2,…,xn)t为证券组合投资比例向量;r=(r1,r2,…,rn)t为各单个证券投资收益率向量;r=(r1,r2,…,rn)t为收益率向量的期望向量;∑(σij)n×n为收益率向量r的协方差,σij=cov(ri,rj),i,j=1,2,…n;en为元素全为1的n维列向量;e(rp)=xtr表示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σ2(rp)=xt∑x表示证券组合的风险。

该模型的内涵是在给定预期收益率r0的条件下,力求使证券组合投资的风险达到最小。其中,r0为投资者所要求的最低收益率水平。

借助于lingo软件平台,通过编程计算,不难求解上述数学规划,从而确定证券投资的有效组合。实际运算结果表明,上证30指数指标股的有效投资组合一共有14组,每一投资组合中各样本股所占的投资比例见表2。

5.3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及结果分析

由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组合投资方案中证券数目的增加,用方差代表的投资风险在迅速降低,最终稳定在某一固有的风险水平。该风险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投资环境的系统风险,必须由投资者个人承担,而无法通过投资组合的方式来化解。

根据表2的数据可以绘制出上证30指数指标股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其界面曲线见图6。

图6中的b点表明,投资者在上证30指数指标股投资组合中可以实现的最高周收益率为1.4721%,折算成年收益率为75.71%,同时需要承担方差为45.08%的投资风险。其具体投资方案为将全部资金投资于龙腾科技,属于单一证券的投资选择模式,是高收益、高风险的集中体现。

另一方面,图6中的a点表明,如果将资金按一定比例分投于所选择的9支股票(详见表2),则投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σ2=5.2%),同时可实现0.249%的周平均收益率,对应年收益率为12.78%。显然,该证券组合投资的收益率仍然远高于银行同期年利率2.25%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小詹姆斯l.法雷尔.齐寅峰译.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风险投资案例论文篇6

有人说:“低风险”和“高收益”是投资者永远的痛。这种说法有些调侃,但是也很好地描述了普通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的困惑和矛盾。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和投资的相对安全是每个投资者的梦想。从理论上说: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于是低风险和高收益似乎就成了熊掌与鱼,难以兼顾!在收益和风险面前到底该如何去平衡?怎样通过优化处理,做到左手鱼右手熊掌?本文试图通过对风险与收益内在相关性的剖析,告诉投资者如何通过简单有效的办法来判断投资工具的风险和收益是否很好地匹配并以此来选择合适的投资品种。

很多投资者过分关注收益,其实,如果单纯地告诉你一个投资品种的年收益是5%,另一个是10%,是无法判断究竟哪个更好的。因为你不知道收益背后隐藏的风险有多大,一个投资者真的面临选择时还得考虑到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于是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能不能在关注收益的同时考察风险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将投资产品的收益和风险同时考察,以全面准确地把握产品的特性,方法就是计算投资产品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的思想就是计算在付出单位风险下,资产获取回报的水平。典型代表是夏普比率,在正常情况下,夏普比率高就意味着该投资工具的业绩比较好,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该工具更为优异。因此,借助于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我们就可以将不同收益和风险的投资工具的业绩进行评价和比较,以选择出优质的投资工具。

除了夏普比率之外,还有其他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如詹森系数,特雷诺指标,目的是为了更准确的对投资组合的业绩进行评价,为广大投资者服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任何情况下,对投资产品进行评价时,都不能脱离产品的类型,尤其是产品的定位,不管什么方法什么指标,只有在同类的产品中进行比较才有意义。比如,在股票和债券之间进行业绩的比较就毫无意义,对于基金而言,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由于自身的定位和风格上的差异,在它们的业绩之间进行比较对投资者而言也没有多少实质的指导意义,哪怕你比的是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通过一些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了解到投资工具上附着的风险与其回报的内在属性后,如何评价和选取理财产品还要依据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期望回报率来规划。

下面,以基金为投资工具,举个例子,张先生有可投资资产30万元,期望收益率8%,目前有两只股票型基金a、b,它们的期望年收益分别为10%和12%,波动幅度为11%和16%,现期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8%(税后),根据夏普比率的算法,我们可以得出基金a和b的夏普比率值:0.745、0.638。从夏普比率来看,基金a好于基金b,并且考虑到两只基金都能满足自己的目标,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我们有充分理由选择基金a而不是基金b,为了追求高一点点的收益而付出很高的风险是不值得的。当然,对于一个纯粹的风险喜好者,如果他只关注收益而不在乎风险,则另当别论。

另外,如果投资者不仅仅是购买一种投资产品(我们也不提倡只买一只),这就涉及到投资组合的问题,对于投资者来说,做一个投资组合同样面临收益与风险的匹配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的思路是:在一定收益下追求风险的最小化;或者在一定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普通的投资者一般关注的是收益,下面我们就以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如何在设定的收益下对风险进行控制。

假定通过众多条件的筛选(包括前面所说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我们已经筛选出三只开放式基金:股票型基金a、债券型基金b及货币型基金c。它们的期望年收益分别为:15%、8%、2%;风险(波动幅度)分别为:14%,6%,0.8%。而投资者期望的组合年收益为10%,风险偏好为中等。投资者可以采取这样的思路:

1 、大致设定每只基金的权重(比例),并且试算一下组合的总收益。

2 、调整每只基金的权重,直到组合的总收益满足期望的年收益,即大于等于10%。这时,一般会有很多种方案,比如基金a配50%,b配30%,c配20%,则组合的总收益为10.3%,而如果比例重新设为60%,20%,20%,则组合的总收益为11%。

风险投资案例论文篇7

银行业在各国都是受到严格管制的行业,是否放松对银行ag尊龙app的业务范围的限制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允许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上。为论述方便,在不加说明的情况下,本文中混业经营的概念,是特指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相互融合。混业经营,是指在金融监管当局的许可下,金融机构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项金融业务,有的国家还允许银行参股非金融企业。混业经营对银行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讨混业经营下银行的风险问题。

混业经营是否增大了银行的风险

通常认为,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在基本流程、利润来源和经营风格等各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别,前者的收益水平较高但同时风险也较高。事实上,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和商业银行业务相比,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高。而且,不同的投资银行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大小和风险种类都不尽相同,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对美国银行的实证研究表明,1990��1997年间,银行通过其子公司从事的证券自营业务的风险和盈利水平都显著高于传统银行业务;证券承销业务的风险高于传统银行业务,但盈利水平低于传统银行业务(kwan,1997)。1999年,欧洲中央银行(ecb)的报告列示了包括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在内的非利息收入的来源、规模、盈利能力和风险。结果表明,资产证券化、证券托管、证券经纪等业务的风险低于证券承销和证券自营业务;一些投资银行业务(如证券承销)的风险低于一些商业银行传统收费业务(如贷款承诺)。即使银行经营的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高于商业银行业务,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混业经营会增加银行的整体风险。事实上,如果满足一定条件,混业经营不但不会增大银行风险,还有助于降低和分散其整体风险。

如果把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分别视为银行投资组合(portfolio)中的两项单独资产,设其收益率和收益方差分别为ri和σi(当i=s时,代表投资银行业务;当i=b时,代表商业银行业务)。根据现资组合理论(modernportfoliotheory),银行整体收益率rp和收益方差σp分别为:

rp=wrb+(1-w)rs(1)

σp=wσb+(1-w)σs+2w(1-w)ρσbσs(2)

其中,w为商业银行业务所占比重,ρ为rs和rb的相关系数。

如果通过混业经营能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就意味着要使当w取某些值时,σp<σb。设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较高,即σp>σb,则σp<σb的必要条件为ρ<1。此外,商业银行业务所占比重w不能太小,否则(2)中第二项就会偏大,可能导致σp>σb。

因此,在投资银行业务风险高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假定下,若两种业务收益之间的相关系数较低,且投资银行业务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则银行可以通过混业经营分散风险。对美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表明,银行通过成立银行控股公司(bhc)开展证券业务并没有增大其整体风险(wall,1987),银行控股公司证券子公司的自营和承销收益和商业银行子公司业务收益的相关系数很低,说明银行通过控股公司开展混业经营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kwan,1997)。

混业经营是否会引发银行危机

从理论上说,如银行大规模开展那些风险较高的投资银行业务,就可能威胁银行体系的稳定。但实证研究表明,混业经营和银行危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对银行经营范围的限制反而容易使银行收入来源过于单一,风险过于集中,增大危机发生的概率。

对混业经营持反对意见者常以1929~1933年美国银行危机为例,说明混业经营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潜在危害。但是对当年美国银行的实证研究显示,银行混业经营和银行危机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在1930~1933年的银行危机中,活跃在证券领域的207家国民银行中只有15家倒闭,比例大约为7.3%;而在这3年间倒闭的国民银行占全部国民银行的26%。这15家银行的倒闭不可能是当时发生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white,1986)。

对其他国家的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例如,对20世纪德国经历的3次银行危机进行分析,发现其全能型银行体制和银行危机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canals,1997)。barth和caprio等学者(2000)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质量作为控制变量,采用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对1970~1999年间60个发生银行危机的国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银行经营范围的管制越严,发生银行危机的概率越高。学者们还对样本区间涉及的250个银行危机案例进行个案研究,观察危机发生后监管当局是否加强对银行经营范围的管制,结果发现,在141个案例中,监管当局对银行经营范围的管制没有变化,在14个案例中,监管当局放松了对银行经营范围的管制,只在3个案例中监管当局加强了对银行经营范围的管制(另外92个案例由于缺乏数据,无法判断);银行危机发生后,监管当局通常会采取措施限制安全网(safetynet)的范围及加大对银行冒险经营的惩罚,而不是加强对银行经营范围的限制。

混业经营有利于分散银行风险

一、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

目前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可分为证券经纪业务、资产经营业务、证券承销业务和投资自营业务。不同种类业务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同。

1.经纪业务属低风险甚至无风险,收益较稳定。该业务有规模效益问题,并要求定期投入、更新、扩充,但受大势影响较大。收购兼并、资产重组、财务顾问等资产经营业务是有一定收益、风险较低的业务。

2.证券承销业务是有一定风险、又有一定收益的业务。目前我国股票首次发行主要采取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协商,向机构投资者寻价的定价方式。与过去采用的按固定市盈率定价方法相比,新股市盈率更高,但对一级市场申购收益率影响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一级市场申购踊跃。对于承销商而言,承销股票既可以获得较高的手续费,又几乎不存在发行不出去的风险。但随着核准制下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价差将越来越小,这也意味着券商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承销风险。

3.证券自营业务是高收益、高风险的业务,特点是收益大起大落,而且一旦投资决策失误或受大势影响很可能亏损。我国投资银行的自营业务的操作理念目前主要仍以大自营投资“坐庄”为主。其基本操作策略是:自营商利用其资金优势、持仓账户分散隐蔽、研究宣传机构等对某些个股进行深度投资操作(“坐庄”),促使中小投资者跟风买进。在各种题材的促成下价位达到市场认为的风险区后,大、中、小投资者根据内幕信息外传的顺序以及对价位控制力度的差异,分层次卖出。操作结果一般是自营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中小投资者利润有限甚至发生亏损。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未来中国股票市场的暴利机会会逐渐消失,继续玩高仓位持股“游戏”的自营商将面临“杀机四伏”。事实上,目前已有许多自营商开始重新调整投资理念,将投资方向重新定位在股票的内在价值上。

证券经纪业务、资产经营业务、证券承销业务和投资自营业务上的不同风险��收益特征说明,以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高为由,对银行经营范围进行全面管制的理由并不充分。

二、有限制地允许混业经营有利于分散银行风险

目前我国银行资金来源以存款为主,资金运用以贷款为主,存贷款利差收入构成我国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在经营范围过窄、收入来源单一的情况下,银行承担了较大的信贷风险。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与西方主要国家开展混业经营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令人担忧,在资金实力和盈利能力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在银行利润来源单一、风险较高且过于集中的情况下,有限制地允许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将有利于银行扩大收入来源,提高盈利能力,分散经营风险。

之所以建议“有限制地允许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因为在现有制度条件下,如允许银行直接或间接参与高风险的投行业务(如证券自营业务),将可能不利于银行业的安全和稳定。这是因为:

1.追逐价差是投资我国股市的主要动力。股市兼具投资和投机的双重功能,但中国股市投资价值低下。以国外的股票市场市盈率为参照系,美国除了网络股、高科技股在40~50倍左右,生物科技股在23倍左右,传统产业股没有超过16倍的。香港股市市盈率通常在20倍以下。然而我国深沪股市在2000年底的市盈率一般是60多倍,有的达到百倍甚至上千倍。过高的市盈率说明,从投资价值来看投资股票所得到的分红派息相对于投资成本而言远远偏低(远低于储蓄存款,大体只有一年期储蓄存款利息的1/5)。

2.银行直接开展证券自营业务将增大其风险。我国银行体系受到了政府有形或无形的担保(胡祖六,1998),因此存在较高的道德风险,负盈不负亏的银行往往有强烈的投机动机,加上银行内控制度不健全,允许它们直接参与证券交易,必然导致大量银行资金涌入股市,进而引起股票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增大股市泡沫。一旦泡沫增长破灭,银行资产必将大幅缩水,引发银行流动性危机,直接危及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风险投资案例论文篇8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从定义中可以看出:负债是企业需要偿还的义务,履行偿债义务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减少。由于负债是一种义务,也就意味着债务到期必须要偿还。正因如此,人们往往片面地将负债看作是企业的压力和负担,过分强调了其需要偿还的性质,有的甚至到了“谈债色变”的地步。投资者和经营者都十分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告来判断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发展潜力。然而如何正确把握负债在理财中的作用和实质,正确认识负债筹资的积极意义,正是本文研究和探讨的核心。

一、筹资成本的概念及其对筹资效益的影响

筹资成本指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和向投资人支付的报酬,如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发行费用、向股东支付的股利、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等。由于筹资渠道不同、筹资结构不同,致使筹资成本和筹资效益也不同。筹资渠道是筹资者获得资金的来源渠道。企业的资金来源归纳起来无非两大类:即吸收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通过举债获得的资金。筹资结构是一个企业资金数额的构成比例,由于筹资方式的不同(如发行股票,吸收投资、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致使企业获得这些资金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也就不同。单就银行贷款而言,由于偿还时间不同,出现了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由于二者的偿还时间长短不同,所以到期偿还的利息也就不同。众所周知,长期借款的利息往往要高于短期借款的利息,长期借款的筹资成本也就高于短期投资成本,由此可以推断:筹资成本和筹资效益是反比例的关系,即:筹资成本越高,筹资效益越低。

二、影响筹资成本的因素

筹资成本和投资报酬在研究筹资效益中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要分析影响筹资成本的因素,首先要分析影响投资报酬的因素。

一般来讲,影响投资报酬的因素有两种,一是无风险因素,即货币的时间价值,它是保证投资者按期获得的利息率,如银行存款利息;二是风险价值,即投资者冒风险投资获得的额外报酬,如股本投资分红、股票差价等收益。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筹资成本的高低。投资风险越大,所需得到的补偿越多,筹资成本也就越高。不同的筹资方式,其筹资风险不同。通常情况下,投资到股票中的风险要高于投资债券的风险,同理投资到股票中所得的报酬要高于投资到债券的报酬。由此可知,筹资者吸收的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越多,其风险成本越高,筹资成本也就相应增加,反之则低。

三、不同筹资方式下筹资成本的比较

通常情况下,筹资者均想以较低的筹资代价获取较高的筹资效益。但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想,因为投资者从根本上无法控制投资风险以及资金的供求状况,当然也就无法控制筹资成本。但筹资者可以通过合理调整筹资结构来达到降低筹资成本的目标。在目前条件下,筹资者可以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筹资方式,即筹资风险较小的方式,通过降低筹资风险、降低筹资报酬实现降低筹资成本的目的。如某企业需要筹集资金5000万元,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吸收负债筹资和接受投资者投资筹资的数额各有2500万元,筹资比重各占50%;乙方案,负债筹资3500万元,占筹资比重的70%,接受投资者投资1500万元,占筹资比重的30%。假定资本成本率分别为负债10%、投资15%,则甲种方案总筹资成本率为12.5%(10%×50% 15%×50%);而乙方案总筹资成本率为11.5%(10%×70% 15%×30%),这说明在资金总额和个别资本成本率一定的前提下,降低投资者投资额数额而提高负债筹资数额,更确切地说是降低投资者投资比重,提高负债筹资额比重,可以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筹资效益。以上假设事例:若将甲种方案的投资额比重降低20%,则负债筹资额比重必定上升20%,也即分别由原来的50%下降到30%和上升到70%,则可以使企业的总筹资成本率下降1%(12.5%-11.5%)。

四、负债筹资的经济效益

风险投资案例论文篇9

【关键词】 金属矿山开采项目投资; 风险管理; 概率树分析法

一、引言

一个正式运营的金属矿山开采项目由三个阶段构成:一是矿山品位和储量的估算,这是矿山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二是矿山的开工建设阶段,即矿山投资的实施阶段;三是矿石的回采和矿山经营阶段,即矿山投资回收和盈利阶段。为了获得一定的收益,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对开采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而金属矿藏的开采项目又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投资项目,主要表现在:矿石开采项目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长、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多。为此,就需要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系统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对投资进行估算和预测,能在客观的基础上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和参考。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决策以及风险管理后评价。

二、矿山投资中的风险类型

风险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随着项目寿命周期的推移,风险的重要性也会发生改变。根据矿山投资项目特点,可将风险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自然和环境风险:指矿山赋存条件及其开采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政策性风险:指由于政府法律、法规及政策和地方法规的颁布实施而造成损害的风险。

管理风险:指在矿业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管理失误而导致矿业项目投资失败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技术风险:指由于技术的进步或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的风险。

资金风险:指由于资金不能及时供应而导致矿业项目投资活动某一环节中断的可能性。

人力资源风险:指由于人员的变更或团队中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

经营风险(市场风险):这种风险存在于项目实施后的运营阶段,主要表现在市场对项目资金回收及盈利状况的影响。

三、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是指在对不利事件所导致损失的历史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统计等方法对特定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作出定量估计的过程。

(一)风险概率估计方法

风险的概率估计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风险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不可能全面估计到投资过程中所有风险发生的概率,只有在客观估计的基础上,施加人为的主观判断,把风险产生的损失降到最小。

1.客观概率估计

客观概率即实际发生的概率,是指用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推断、计算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主要基于大量的历史先例进行统计分析而计算出客观概率。

在矿山开采项目中,可以借鉴相似项目的数据来推定。客观概率估计法最大的缺点是需要足够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的采集相对不易。

(1)估算矿石的品位和储量以及金属回收率。欲投资一个矿山开采项目,首先必须估算品位和储量。一个矿床的矿量、品位及空间分布,是对矿床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井巷规划设计以及开采优化的基础,是矿山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实践中,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是:在对矿床进行初步评价或数据量不足时选用比较简单的方法(一般是距离n次方反比法:一个样品的权值等于样品到单元中心距离的n次方的倒数1/dn)。步骤:一是以估计单元块中心为圆心,以影响半径r为半径作圆,确定影响范围(见图1),在三维状态下呈球状;二是计算落入影响范围内每一样品到被估单元中心的距离;三是计算单元块的品位:

3.概率树分析

概率树分析的一般步骤:

(1)详细列出各种影响决策的风险因素,如投资、开采成本、矿石价格等;

(2)专家小组法估算出风险可能发生的状态,即确定其数值发生的个数;

(3)分别确定每个风险状态可能出现的概率,概率之和等于1;

(4)分别求出各种风险发生变化时,方案净现金流量各状态发生的概率以及相应状态下的净现值npvj;

求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e(npv):

4.实例分析

某赤铁矿,铁平均品位x=53.32%。其资料如下:矿山年生产规模:a=5万吨/年(矿山年生产规模按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208号文件铁矿最低生产建设规模:5万吨/年);保有铁矿石储量:55万吨;采矿损失率?滋:20%;采矿回收率h:80%;矿石贫化率p:10%;单位采矿综合成本c:180元/矿石吨(含人工工资、利息等);矿山可利用铁矿石量a:45万吨;单位税费t:按销售价的15%计算(不考虑所得税);单位销售单价v:300元/吨。

预计方案初始投资56.25百万元(预计增加投资在20%以内),建设期一年,第二年初投产,项目期10年(不含建设期),期末(第11年末)回收残值。根据目前的铁矿石价格及其变动趋势,年收入估计为6.13~19.5百万元。

根据上述状况,选择在其寿命期内5种可能出现的状态,净现值及概率见表1。

(二)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首先取决于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态度,风险态度不同的人决策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典型的风险态度有三种表现形式:风险厌恶、风险中性、风险偏爱。与之对应的是决策的准则:满意度准则、最小方差准则、期望值准则和期望值方差准则。

基于上例应当选择满意度准则:即投资方案实施后的结果是否能满足决策人想要的收益水平。在工程实践中,对一项投资的决策既不能找到一切方案,也不可能比较一切方案。投资决策的结果是89.14%可能得到收益,即方案可以接受。

四、结论

风险管理的目的不是消灭风险,而是管理风险。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其有效性表现为某一时点的一种状态或条件。矿山开采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各要素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促进项目目标的实现。一项投资活动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收益取决于项目各个方面的信息收集是不是全面和完备,因此,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风险信息收集渠道,对风险信息过滤、梳理、整合、分类,是风险管理的关键。

同时,应当完善风险管理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形成风险管理的激励相容约束和执行驱动力,保障各个风险管理要素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保障风险管理走向规范化、定期化、制度化。逐步完善风险管理目标的差距分析和反应机制,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经营行为和风险敞口的实时监控,找出与预定目标的差距,及时采取措施作出调整,保障风险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青,史维祥.采矿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339-368.

[2] 李祥仪,李仲学.矿业经济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63-75.

[3] 张荣光.关于改善我国矿业投资环境的探讨[j].天府新论,2009(1):35-38.

[4] 王志强,肖荣阁.国际化视野中的我国矿业企业全面风险管理[j].资源与产业,2009,11(3):66-69.

[5] 刘晓君.技术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10-225.

风险投资案例论文篇10

关键词:信贷分析;借贷管理;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是金融会计专业中一门专业性和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是金融和会计知识的结合与拓展,是两者综合素质的集成,比较偏重金融知识但是对会计专业知识比如对各类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运用有极强的要求。《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对真实金融机构运作各种贷款产品的认识和独立分析和管理各种贷款产品的能力,更让学生对个人自身的财务管理甚至创业也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案例教学方法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特点分析

1.课程重点与难点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今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运作和管理,重点知识内容涉及贷款管理的基本规则、贷款政策、贷款管理制度、贷款种类和评定借款人信用、借款企业的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贷款担保管理、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管理、贷款风险管理等。特别是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必须学会综合运用宏观市场环境分析,统计信息,微观金融信息,财务报表信息,审计信息和一些金融数学模型,因此课程需要非常宽泛的统计、金融、会计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再融合系统性的贷款理论知识,所以会计专业学生在初始接触这门课程时多多少少都会感到一些困难、复杂和困惑。

2.课程理论性、实务性较强

由于我国中等基础教育仍旧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一个知识点,而进入大学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灵学活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是建立在财务会计,货币金融,统计学等基础课程上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更多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门课程,体现一个合格现代信贷人才综合素质的课程。

难点在于信贷的理论知识部分,学生虽然可以硬性的背下来,但是对于实际灵活运用和操作时却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放眼全局,做出有效地判断,甚至有的时候对于一些理论知识也和他们现有的社会认知观有冲突,比如在分析中小企业贷款时学生总弄不懂为什么中小企业的贷款比大公司的贷款要更难处理,过程更复杂。学生很感性的认为中小企业因为规模不大,业务不会太复杂所以财务账目更为简单,如果有好的产业项目,金融机构不是更容易获取有效资料,小的企业难道比大的企业还难处理和管理么。因为学生缺乏实际社会生活体验,他们没有在银行和企业工作的经验也缺乏对社会的认知,所以并不了解现实中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由于其一,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数量多、规模小,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它们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另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透明度差,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收集到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鉴别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巨额成本,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再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所以它们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因此对于教授《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这门专业性较强,知识面要求广,而且理论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涉及到现今个人、大型,中小型企业贷款、国际商业贷款的分析、运作和风险管理等的课程时,课程结构安排上是不应同于常规教学手段的,案例教学法强调“重基础、讲应用”灵活运用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使得教学知识深入浅出,生动易懂。运用案例教学法“重技能、讲操作”的原则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人员的角度有效思维,进行逻辑分析,在课堂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加深其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案例教学法举例说明借款企业财务分析、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管理、贷款风险管理、贷款业务操作流程、贷款营销技巧等并且增加实务操作性及技能性较强的练习,目的是能够着重结合实际解释理论知识、让学生感性和理性认知达到统一,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并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尝试

1.案例设计

针对课程理论,实务性较强,知识面广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又对于社会缺乏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知。按照《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每堂课的知识点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例,可以从各财经报刊杂志选取相关资料,也可以根据平时搜集的信贷实例、动态信息,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编写案例,确定案例包括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案例还应该注重时代性,新颖及时且有当代现实意义。

例如在讲个人贷款以及消费信贷立法等时设计‘一个信贷经理人的一天’的案例还原真实的银行信贷职员审批个人贷款的流程以及审批理由和注意事项,学生容易自我带入角色,关注重要部分处理方法,进行逻辑性思考。

例如讲到信贷风险管理时选取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次贷危机发生的整个过程,如何从一开始贷款给信用级别高的人买房,到后来商业银行放宽条件,只要贷款人同意买房,信用很差的那些贷款人商业银行也可以把他们的信用记录填成优良,从而可以办理抵押贷款,买不起房的人就能买得起房子了。买房的人多了,房价上涨,买房的人既可以住房,还可以等待房产增值,买房人并没有风险,因为商业银行用贷款替买房人把钱付了。其后,商业银行把所有的房贷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按揭证券(mbs)卖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购买这些按揭证券后,设计金融衍生产品-次级债券-债务抵押债券(cdo),卖给投行的大客户,如此,次级债就全世界卖。为了打消投资者购买投资银行次级债券的担心,投资银行设计了一款新产品-信用违约掉期(cds),这样买次级债的投资者如果担心风险的话,还可以买信用违约掉期,让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风险,这样次级债就大方地卖向了全世界。看起来很美,然而一旦房价下跌,那些本来就买不起房的人又还不上钱,银行就会面临巨大的亏损,整个金融链条上的机构都大面积亏损,造成影响世界的金融危机。这个案例给学生解释了信贷质量管理和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运用这些具有当代现实意义的案例,激起学生的参与讨论的兴趣,课下还积极找资料学习,不仅仅是增强了教学效果,这样的案例有以一当十的作用。

案例的设计还可以选择身边发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案例,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助学贷款、房贷、车贷、信用卡的案例,引发学生情感的认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触发他们参与的愿望。这些具体到身边的案例的选用具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借贷理论知识,具有操作性,更具有教育和指导作用。

2.案例教学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同时运用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两种方式。以‘珠三角某制造企业贷款500万新建3间厂房’为例,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案例,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简介、公司经营、项目情况、财务账目等,然后提出讨论问题:1该企业的承债能力和资金的周转情况如何。2借款人还款能力如何。3抵押物的情况如何。4授信可行性分析。给30分钟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时学生要运用会计,统计知识做财务数据分析、计算企业还款能力、银行贷款风险等方面计算,对于计算结果要和这家企业的经营情况、项目目标等一起做归纳,分析等。

小组讨论时教师在一旁看、聆听,作简短引导,不做判断。小组讨论完成后,选取不超过5个小组派代表针对上面四个问题给出他们的分析和结论,这几个小组代表发完言,教师询问剩余的小组有什么补充意见或者不同意见,每个小组都要贡献出观点,最后教师点评讨论过程,客观地评析每个小组学生的表现。对于每组学生发言,教师做简要总结,肯定好的分析思路和见解,指出存在的缺失和进步空间。教师要求学生在案例讨论后作报告笔记,这样敦促学生认真参与学习并且锻炼培养学生专业性书面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深化

《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堂下给学生布置一个大作业,例如选择一个公司然后从银行的角度多方面分析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现实经营状况等,决定这家公司是否具备某方面贷款资格。把学生分成3-4人小组让他们小组合作采集制作案例,学生的父母、亲戚有在大、中、小型企业工作的,也有的开公司的,学生可以选择身边的事例自编案例,也可以选择市面上任何一家公司做为设计案例对象,但是案例来源一定要清楚。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以银行专业的角度来分层次分析他们设计的案例,最后各组准备好材料和ppt,进行一场案例报告会。学生在整个亲身实践体验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提升了对《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三、《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的案例易精不宜多,课堂语言要通俗。

每堂课的案例要按照教学目标和知识点坚持精挑细选,决不贪多嚼不烂,让学生感到案例内容脉络清晰不重复,知其所以然。课堂讲授案例时应坚持用通俗的语言举案例、打比方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专业词汇术语的含义,并反复使用这些专业词语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讨论案例问题的时候多用专业词汇术语,因为专业是需要培养的,习惯成自然。

2.不能忽视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

除了案例教学,还需要大量计算训练来锻炼学生熟练掌握信贷分析的方法,所以作业和测验都必不可少。还有辅助工具的运用,比如运用excel的内置函数进行统计与运算,做出分析表等,是案例教学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不能忽视其它教学手段的运用。

四、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在《信贷分析和借贷管理》课程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业务素质,更让学生对个人自身的财务管理,毕业后尽快适应和参与工作甚至创业也起到启发作用。案例教学还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金融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milind sathye, james bartle, raymond boffey, 2013 credit analysis and lending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