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范文五篇-ag尊龙app

2022-11-06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百家姓

百家姓篇1

施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和《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鲁惠公(姬姓,黄帝之后)子尾生,字施父,其后代以祖字为姓,世代相传,称为施氏。

2.出自夏时施国,为夏时施国公族之后,以国名为氏。

3.出自子姓,为商民七族之一有施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一称邦)氏、锖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其后代相传姓施,称为施氏。

4.出自方姓,为明代方孝孺同族方氏,避难时改姓施。据《姓氏词典》注云:“系改姓,明代方孝孺被杀后,其同族外逃,惧怕株连改此姓。‘施’字拆开为‘方人也’。”

5.出自他族改姓。如云南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汉姓为施;明、清时云南土司有施姓;世居沈阳之满洲人有此姓;今京、彝、苗、蒙古、羌、傣、怒、纳西、傈僳等族有此姓。

迁徙分布

施姓发祥于古时的鲁国,即今山东西南部一带。春秋时,出现了施姓历史上最早的两位名人,即孔子的弟子施伯和施之常,均为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被楚国所灭,施姓开始散居在山东大地繁衍。秦汉以前,施姓开始向邻近的河北、河南、安徽、江苏一带播衍。汉时已有施姓入关中者,如著名学者施仇即由沛(今江苏沛县)入长安。魏晋南北朝时期,军阀纷争,夷族入侵,社会急剧动荡,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施姓族人苦于生计开始大举南迁江南,并在今浙江湖州一带形成大的聚落。施姓进入福建,大约是唐代中期,即公元7世纪之时,有一位叫施典的施姓先祖,随其父辈先行到达河南光州,后又南移福建,定居在泉州钱江乡。唐宋之际,居住在浙江湖州一带的施姓经长期繁衍,已经人丁兴旺,族大人众,并时有显贵者,从而形成了施姓历史上的一大郡望——吴兴郡。传至宋时,一位叫施炳的官人,从福建移至泉州的浔江,经过数代的繁衍,此支施姓后裔几乎分布于福建和广东各地,并成为当地大族之一。元时蒙古骑兵南下,江浙闽一带百姓避乱四迁,施姓有入广东、云南、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者。明初洪武年间,施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明清之际,上述迁至浔江的施姓,后来一部分人迁居入台,一部分人飘洋过海到了南洋。应该说,现在南洋各地的施姓华侨,与台湾的施姓同胞当属一个先祖的同族人。而此期的施姓仍昌盛繁衍于江浙闽一带,且人才代出,成为此期施姓发展的主流,还有一支施姓由山东入迁辽宁。如今,施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为多,上述三省施姓约占全国汉族施姓人口的58%。施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五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6%。

郡望堂号

1.郡望

吴兴郡:三国吴置郡。治所在乌程,故城在今浙江省湖州南。辖境相当于今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等地。

2.堂号

施姓的主要堂号有:“恭敬堂”、“务本堂”、“临湃堂”、“存仁堂”、“桓德堂”、“麟庆堂”、“敦睦堂”、“馀庆堂”、“式古堂”、“彰德堂”、“敦厚堂”、“志远堂”、“奉恩堂”、“亲亲堂”、“培远堂”、“学馀堂”、“永宁堂”、“永恩堂”等。

历代名人

施仇:西汉今文易学“施氏学”的开创者。他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专治群经的学者。

施璘:字仲宝,五代时后周画家。善画生竹,为当时绝技,有十幅《竹图》传世。

施清:清代文学家。康熙间召试鸿博。笃学嗜古,诗文朴厚,时称雄才,著有《揽云集》、《十三经同解》等。

施琅:福建省晋江(今泉州市)人,清代名将。曾任水师提督,台湾省的开拓者,因功封靖海侯。

施肩吾:唐元和十年进士,晚年隐于洪州西山(今江西省建新)修道,是西山派道教的创始人,内丹术的倡导者。又是诗人,其诗奇丽。有《西山集》十卷、《西山群仙会真记》等。

施耐庵:原名耳,又名子安,钱塘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有《水浒》、《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等传世。

百家姓篇2

新百家姓与老《百家姓》相去甚远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姓氏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和中华丘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邱家儒合作完成的最新调查,按照人口多少排序,排出了当今新百家姓。但这个结果一出来,许多人都将它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启蒙读物《百家姓》相比照。

两位专家认为,事实上,这两者并没有可比性。老《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它的排序没有严格按照姓氏人口数量来排列,主要是讲究句句压韵、朗朗上口、好学易记。 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指出,老《百家姓》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的正妃之姓;李则为南唐国王姓氏。

能否以科学规则复原距今1000多年前宋朝人的姓氏排序?袁义达按照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从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收集宋朝人物最全的一部文献――《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中采集统计样本,根据每一人物的姓名和籍贯、或居住地、工作地区、文献表明的地点进行统计,同时还根据宋朝四次人口的统计值,以年份间隔为加权数计算宋朝的全国和各省平均人口数的比重,推算出了宋朝时期全国姓氏的期望分布频率。

按照同样的研究方法,袁义达还得到了元朝、明朝的百家姓排序。

袁义达指出,事实上,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都编制了“百家姓”或“千家姓”,但都不是以人口的多少排序,而是与当时的家族地位、或姓的读音有关,例如明朝的千家姓就是以皇帝的 “朱”姓开始,“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学弘周孔、统绍禹汤……”清朝的百家姓则以“孔”姓开始,以示尊孔,“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政、游夏文章……”

中国人的姓氏分布有两大特征

中国人的姓氏具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几千年来,在中国人的姓氏稳定地传递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得以相传。研究表明,“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现象”和“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是我国姓氏分布的两大特征。

尽管岁月不断流逝、朝代不停更换,但占据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始终是一些常见的姓。统计显示,从宋朝以来,历史上大约有一半的中国人集中在“李、王、张、刘、陈、杨、赵、 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这19个姓的人群中。在最新的调查中,位列前三位的“李、王、张”已分别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的7.4%、7.2%和6.8%。

同姓人群地区分布也不均匀,我国每一个省区总会有自己特殊的高频率姓氏,如广东的梁姓和罗姓,广西的梁姓和陆姓,福建的郑姓,台湾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苏的徐姓和朱姓,浙江的毛姓和沈姓,江西的胡姓和廖性,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谭姓,四川的何姓和郑姓,贵州的吴姓,云南的杨姓,河南的程姓,甘肃的高姓,宁夏的万姓,陕西的薛姓,青海的鲍姓,新疆的马姓,山东的孔姓,山西的董姓,内蒙古的潘姓,东三省的于姓。

我国同姓人群形成的原因与我国的婚姻特征、同姓聚居以及修谱习俗密切相关。

对于现代社会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人群流动加大,以及人们婚姻半径的扩大,今后是否会影响到我国姓氏和同姓人群分布的大格局的问题,袁义达认为,在我国,农村人口始终占据人口的重心,我国地域虽然广阔,但自从清道光年间我国人口达到4亿以后,可供人们生活的土地都已有人居住,各类同姓人群的分布在全国早已定局,今后,如无特殊情况,这种分布格局再发生剧烈变化的可能性不大。

迄今为止,袁义达共收集到中国人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姓有23000多个,但根据这次调查,中国人现在正在使用的姓有4100个。 据介绍,奠定目前汉族使用姓氏基础的时间在秦、汉时期,很多复姓这时已被后人简化为单姓,所以大批复姓没被传下来,比如公子复姓改为公。两晋南北朝以后,北方民族进入中原,与汉人混居,被同化,大批少数民族原有的姓氏也改为汉姓,比如北魏鲜卑族姓赤小豆氏,后改为豆;清朝满洲八旗姓宁古塔氏,后改为宁或刘。因此,目前中国人正在使用的4100个姓多为单姓和双字姓。当然,从保护姓氏文化的角度看,对小姓的研究尤为迫切。

盛世修谱在民间方兴未艾

国史、方志、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在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人们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祭祀祖宗、不断香火,被认为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如今正逢盛世,我国民间的修谱联宗活动更是方兴未艾。不同的是,现代社会的修谱联宗,其目的和重心不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主要是为了寻找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归宿感和人间亲情。

此次与袁义达合作完成2.96亿人口姓氏调查的邱家儒先生,是中华丘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几年来,他投入1000多万元,亲自组织调查全国各地的邱(丘)姓人群聚集点,修编邱姓历史和系谱。目前已经完成了200多个县的邱姓的资料和系谱,并汇集成书。他的目标是编修《中华丘氏大宗谱》,使丘姓成为中国继孔、孟、曾、颜之后,第5个统族谱统一辈份的姓氏。2003年,在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人姓氏分布与疾病分布在地理上相关性的研究》过程中,袁义达深感20年前的姓氏数据的样点和57万样本太小了,尤其深入到县一级时,姓氏的频率误差太大。他比较了全国各地的有关研究姓氏和系谱的情况,认为邱家儒先生所作的研究是当今中国家族史研究中的一种典范,因此他主动到深圳找到邱家儒,双方一见如故。合作中,邱家儒不仅提供了全部的固定资产设备,还提供了这一大批量调查60%的经费。

“我们修谱,既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又顺应人们尊祖敬宗、爱国爱乡的意愿。”邱家儒说,“通过修谱,将海内外几百万宗亲团结起来,先富起来的宗亲帮助弱势宗亲,视兴教育为己任,如果中国每一个姓氏都像我们这样,就能为社会的和谐、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更大贡献。”

姓氏文化孕育巨大生产力

此次新百家姓排行榜推出后,也引起了一些专家的质疑:耗费这么多精力和财力用在人口姓氏的排序上,是否值得?事实上,中国人常见姓氏的数据和分布地区的研究,对于研究中国人y染色体多样性、疾病的分布、汉民族源和流以及其他学科领域,都可能提供新的线索和参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实际使用价值。

袁义达曾提出过“百家姓里蕴涵着遗传密码”的说法。他认为,如果把每一个姓氏看做一个遗传基因,那么姓氏的遗传和分布,就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基因的遗传和分布。因为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大部分是父系社会,中国人基本上随父姓。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他的后代。所以具有同一姓氏人群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很可能是一致的,百家姓可以给遗传学提供数据上的参考。

除了科学研究价值外,姓氏文化本身也孕育了巨大的生产力。“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寻根的科学性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增强和激发民族凝聚力和提倡和谐社会的基本。”今后将致力于姓氏文化产业的袁义达认为:“姓氏文化孕育着巨大的生产力,在国家和平繁荣发展时期,传统的优秀文化定会产生新型的文化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关姓氏寻根的中文网站有200多个,近年来编辑出版的姓氏丛书不下10多种,国内许多姓氏的祖居地或发祥地还成立了寻根服务团、举办姓氏文化节、开展姓氏寻根旅游等活动。

百家姓篇3

2、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3、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4、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5、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姓。

百家姓篇4

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蒙学读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物,又一次走进教育的视野。本文着重挖掘《百家姓》对于二年级学生的教育资源,并通过教学初探的形式探究二年级语文课堂上蒙学教材的引入和有效实施,对于丰富学生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所起到的功效。

【关键词】

百家姓 教育资源 综合素养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其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从语文教师角度看,《百家姓》有很多优质而独特的教育资源,可以走进课堂,为丰富学生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服务。

一、发掘《百家姓》独特、有意义的资源

(一)《百家姓》误读现象――教学的独到资源

结合自身对于《百家姓》的多次阅读,再调查不同年级学生对于姓氏的了解情况,同时和周围的成人相沟通,笔者认为:《百家姓》容易误读的现象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点:

1.常见字的读音把握不准,比如“解”“任”。

2.一些生僻的姓氏,大家鲜见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比如“蒯”“殳”。

不同年龄,不同阅读面的孩子,对于姓氏的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即使是现代文明、经济、交通较为发到,人员流动很大,但是姓氏的分布还是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一些不常见的姓氏,可能散落在不同地方,也有可能聚居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

(二)《百家姓》顺序考究――追寻科学的依据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m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2]

2013年最新版,在“百家姓”排名前三位的王、李、张是中国最大群体的姓氏,分别有9500多万人、9300多万人和9000万人,三姓人群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王”超“李”成为中国第一大姓。

《百家姓》除了开头的姓氏表示对君主的尊敬外,后边很多的姓氏并没有什么确定的一句,它们的组合就是形成琅琅上口的蒙学韵文罢了。

(三)《百家姓》中的奇葩――复姓

复姓就是两个字或者两个字以上的姓。中国的复姓是中华姓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们来探究一下复姓的来由,还能从中学到不少的历史知识。

复姓的来历有几种情况:由封邑而来, 如令狐氏;因居地而来,如东郭氏;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来,如司马、司徒、太史等。

二、《百家姓》走进教室――班级学生中的罕见“姓”

为了激发学生对于百家姓的了解,也是为了唤起生活敏感度。我邀请学生们统计了班级姓氏出现的频率,发现如下现象:

王、赵、李、朱出现的几率很大。2.漆、华、佘,较为少见。3.孩子们又回想身边朋友、家人的姓氏,发现:我们这个地区还有一些不常见但是却存在的姓氏,比如:荀、卜。4.有些相似的姓氏会混淆。比如”姜和蒋,姜和江,徐和许,张和章。

三、《百家姓》片段教学初探

(一)由“姓”入手,走进姓氏

1.出示“姓”,让学生发挥想象,进一步总结其含义。

生1:每个人都有一个姓氏。生2:经常听到“老百姓”这个词。生3:“姓”,是由“女”和“生”组成的,应该和“女”有关系。

2.师:姓,有一个意思,就是表明家族的字。生:哦,怪不得一个家族很多人都是相同的姓。3.今天,我们这节课要来和小朋友谈谈:除了我们常见的姓氏,还有哪些。

(二)出示《百家姓》,初步了解

1.学生初读《百家姓》,感受这种韵文有趣的形式。

2.这个和我们正常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你能发现它的特点吗?

学生发现:前后内容没有联系,但是连在一起却朗朗上口,很有意思。

3.同桌做拍手游戏再次熟悉内容。

(三)“百家姓”说趣事

教师设置问题:1.姓氏排名的规律是什么?2.复姓是怎么回事?3.我们班级的姓氏哪个最多,为什么?

学生根据三个问题,组成小组,结合之前搜集的材料进行互助学习。

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学生们相互学习。

(四)我的“姓”在历史中的影子

1.历史中有没有和你同性的名人,举例说一说。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说了很多

2.说了那么多名人,和自己同姓。你有什么感受?生:自豪、骄傲、开心

3.为什么有这种感受?同姓,代表是一家,感觉很光荣。

(五)《百家姓》趣味小故事分享

学生结合事先的准备进行分享,丰富积累。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百家姓》的认识非常少,课堂教学中主要目的就是给学生架设一座桥梁,去亲近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姓氏。

百家姓篇5

1、百家姓有400多个姓氏,千家姓有1000多个姓氏,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记住的,更不可能记住第几行第几个字是什么姓,某个姓在哪个位置。我们所编写的快速记忆百家姓采取了编码定列、谐音记忆、故事联想、除法定位的综合方法,内容生动,听过一遍就会记住,不容易忘记。

2、除的结果是整数,没有余数时,商是本行最后一个姓。在计算时要对8的倍数比较敏感有助于除法快速运算,如16、24、32、48、56、72、80、88、96有较强的敏感度。当一个数位于倍数之左时,可采取倍数减1的快速算法。如第71个字是什么姓,要马上联想到72是8的9倍,71是第10行第一个姓。

3、问第几行几列是什么字时,要先根据编码定位法把记忆点回想起来,再把整句进行回想。如:第10行第1个字是什么姓?根据首位口诀“石头腾飞”知道第一个字为“滕”;这里要特别注意第1、4、5、8列,它是四字成语的开头和结尾。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