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筝鸣范文五篇-ag尊龙app
2022-11-10 凯时k66会员登录的版权声明
百家筝鸣篇1
关键词:风筝,传统艺术。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出许多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艺术,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其中,中国传统的风筝艺术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木鸢”,是我国古老的发明,放风筝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历史。自风筝诞生以来,放风筝成为了一项很好的健身娱乐活动,不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喜爱,当你把风筝放到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时,那畅快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放风筝不仅成了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娱乐活动,而且在军事、科研、航空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用风筝传信;唐朝的张伓被围困时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步传到民间。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绦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借助风的吹动力量,笛孔作响,声如古代乐器“筝”的声音,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并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知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清朝的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曾派太监专程到天津找“风筝魏”扎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给她玩。
现在故宫里还收藏着三支溥仪玩过的大风筝。曹雪芹在《红楼梦》七十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美人、大鱼、蝙蝠、凤凰、沙雁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其实,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如日本、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美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开始在那里向着实用的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的努力,最后由美国的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飞行的飞机。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支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到明清时,风筝已风行世界各地,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在法国巴黎,成立了法国风筝俱乐部,法国北部的耶迪普城,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性风筝节。在日本,著名的东京博物馆内,设有专门展览风筝的展室。
中国四大风筝。
经过历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四大风筝生产中心,即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1、北京风筝:北京风筝的品种很多,传说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就有四十多种风筝的扎法,现存的一本《北平风筝谱》中收集了二百余种北京风筝。在众多的北京风筝中,有一种性能最好,对全国风筝影响最大,也最具有代表性的风筝,那就是外形象一个“大”字的“沙燕儿”,也称“扎燕儿”或“沙雁儿”。(图1)“沙燕儿”的头是燕子头的平面变形,它的眉梢上挑,两眼有神,被赋予了人的感情。再加上那对剪刀形的尾巴,使人看上去就会想到燕子。人们在沙燕儿的膀窝、腰节、前胸和尾羽等处加上蝙蝠、桃子、牡丹等吉祥图案,寓意着幸福、长寿和富贵等美好的愿望。
“沙燕儿”的结构简练,主骨架只由五根竹条组成。
翅膀由上、下两根竹条在端部弯曲而成形状特殊的“膀兜”。这翅膀使沙燕儿在风小时能起飞,风大时也飞得稳,其飞行性能优于其它类型的风筝。由沙燕儿演变成的风筝很多,遍及全国。如天津的硬翅蝴蝶和“轱辘锅子”;山东潍坊外号叫“跑破鞋”的硬翅鱼和硬翅人物风筝;南通的“五音蝼姑”等。
2、天津风筝:天津风筝也很多,但以软翅风筝最突出。他们运用软翅结构,不仅可以作成飞鸟或昆虫的翅膀,还能做成金鱼身边游动的鳍或武士背后飘扬的旗,还可以用很多小的软翅排列在一起,组成一个大风筝。例如用几个蝴蝶围绕着花丛组成“百花齐放”,用很多鸟围绕着凤凰组成“百鸟朝风”等。
天津风筝的骨架,很多是“楔”、“卯”连接,不用线绑。
在结构上拆折精巧。一支很大的风筝拆开后折起来,可以放进很小的盒子里,携带十分方便。除一般的软翅之外,天津的鱼,虾、蟹等水族风筝和福、寿、喜等字形风筝也称一绝。(图2)3、山东潍坊风筝:山东风筝历史久远,其中以潍县(现潍坊市)为最。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潍县志也记载:“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维妙维肖,奇巧百出。”
山东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桶。
其中以串型风筝最突出。据说这是早年受了龙骨水车的启发而制造的。现在已发展成许多品种,小的龙头蜈蚣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几百米长,造型、色彩也各不相同,从简单的白纸糊身,红纸糊头,不画一笔,不染一色的蜈蚣风筝,到色彩缤纷,绘金描银的九头神龙风筝;从构思奇妙的二龙戏珠,到三条巨龙在空中呈“y”字形飞行的“哪咤闹海”,真是千变万化,奇巧百出。(图3、4)山东潍坊的长串风筝除蜈蚣外,还有各种不同的题材,如“梁山一百单八将”就是把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做得个个神态不同,栩栩如生,放上天去排成一队,各持兵刃随风飘动。
4、江苏南通风筝:江苏南通风筝中最有特色的是“六角板鹞”,它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合而成,有六个凸角的风筝,也有由几个这种风筝组合在一起的“七连星”或“九连星”等。这种“六角”,大的有几米高,上面装有数十支甚至数百支大小不同的“哨”、“口”。放上天去,这些哨口发出不同的音响,象一支大型乐队在空中合奏,声音可传到几里之外,十分雄伟。
风筝的制作步骤。
风筝制作要经过设计图样、扎骨架、绘画面、裱糊,拴提线等工序。
1、设计图样:扎风筝首先要设计图样。内容多是人们喜爱的鸟兽鱼虫、花草文字和人物,并且给予喜庆涵义。骨架设计在结构合理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竹条根数,以减轻骨架重量。一般风筝须左右对称或基本对称。
2、扎骨架:先把竹子劈成2、3厘米宽的竹片,再用刀或木工刨子削去竹瓤,只用3、4毫米厚的竹皮。并把竹皮表面的一层腊皮刮去。一般风筝骨架的主要竹条如翅条等,截面以3、4毫米见方为宜,其它次要部分竹条可稍细些。左右或上下对称部分要先用两倍宽的竹条烤制,再劈成同样宽的两片使用。注意劈开的两片粗细、重量要相等、强度也要基本一致。翅条梢部分要逐渐削薄,有些弯度大的竹条要尽量削薄并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烤制。
烤竹条时不可心急,要使竹条离开火焰,慢慢烘烤弯点。当感觉竹条软化后再轻轻用力,弯到所需要的角度后,要坚持一会,待基本冷却后再放手。
扎骨架时须在竹条接触的地方点些乳胶,再用缝纫线扎制。绕线时要拉紧,把线圈靠密实、排整齐。最后将线头系好或夹在两竹条之间的乳胶上,这样乳胶干后骨架就非常牢固。骨架扎好后,一定要检查一下是否扭曲,两侧翅膀长短、宽窄是否对称,重量是否相等,应垂直的地方是否垂直3、绘画面:彩绘画面,应先根据骨架描好外轮廓,周围余出两厘米备用,余料裁下,再起草稿、勾线、设色。两侧对称部分如两翅,应先画好一个翅膀,再反转过来,在拷贝台或玻璃窗上描好另一侧翅膀的图案。
风筝的表现方法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夸张变形的。色彩要鲜明,对比要强烈同时要考虑放飞时在蓝天背景下的远视效果。风筝的平面部分可先画后裱,立体部分须先裱后画。设色如用透明水色,要先上淡些的颜色,如黄、桃红等,待其充分干后再上重些的颜色。水色属化学颜色,不能调合使用。上色时,笔头含水份多少要适当,太涝易出现水溃,太干则很难上匀。
4、裱糊:平面风筝裱糊较简单。裱糊前,把画面用电熨斗熨平,然后反放在桌面上辅好,再把骨架均匀地涂上乳胶摁在画面上粘牢。余出部分涂胶后,剪些缺口,将外轮廓竹条包好。也可以每边只留三、四个加固片包贴竹条,其它余料用刀片裁去。立体部分多用分块粘贴的办法,耐心细致地裱糊。裱糊风筝面要松紧适当,太松欠美观,受风也不均匀,影响放飞效果;太紧又易使骨架变形。
5、拴提线:栓提线是风筝能否飞得好的关键。一般制作精细的风筝可拴两根提线,总长为两拴线点距离的四,五倍。上线稍短,与风筝平面垂直;下线略长,与风筝面成60度左右角。确定好角度后在提线顶端结个扣儿。上提钱内角略大,风筝就飞得高;角度稍小,就飞得远。也有不少风筝拴三根提线,角度与两根提线基本相同。拴法多是上二下一,上线拴两肩,下线拴裆。提线拴好后,要抓着提线提起风筝,把两边调整平衡。
中国风筝的玩法。
中国风筝的玩法很多,如斗风筝,加响器,“送饭”,挂灯,操纵等。
1、斗风筝:宋朝已有“以相勾引……线绝者为负。”后已失传,现只有广东、等地尚存。
2、响器:从唐朝开始。风筝响器可分弦、哨、打击器。
(1)弦:用竹弓张弦,风吹弦鸣。北方用丝绦为弦,张紧后涂以蛋清,以增加张力。一弓可张数弦,风吹弦响,音各不同。把张好弦的弓装在风筝上,谓“背弓”。南方用藤条削薄为弦,声音又不一样。
(2)哨:类似鸽哨,南通最精。用筒状共鸣箱的谓“哨”;用球形共鸣箱者谓“口”。哨声尖细、清脆,属高音部。口声圆润凝重,浑厚深沉,大口属低音部。口、哨相配,五音和谐,十分悦耳。
(3)打击器:由风车带动轮锤敲击铜锣皮鼓,节奏感很强,但音量有限,声音传的不远。
(4)“送饭”:“送饭”又叫“碰”,是一种靠风力把物品沿风筝线送上天的装置。到达顶端后,与预先拴在线上的横棍相撞,风翼折起,它便沿线滑下来。有的还可以在下面自动张开风翼,又飞上去,这叫“来回碰”。“送饭”的用法很多,如送上彩纸,散下来,叫“天女散花”;作成珠形的来回碰放在龙头蜈蚣上,叫“龙戏珠”;风筝上挂鞭炮,送饭带着香火上去,便可以在空中点燃爆竹,也可以送一串点燃的小灯笼上去。
(5)挂灯:把带着灯的风筝在夜晚放上天空,十分美丽。这在唐,宋已盛行,后因引起火灾而被禁。现有干电池灯可用,十分安全。
(6)操纵:中国人放风筝,很讲究用一些微妙的操纵动作来控制风筝的飞行,然后细细品味。如前人讲风筝的操纵说:“轻提之,则如一鹤冲霄破云而上;轻纵之,则如花间蝴蝶乘风远逝;轻掺之,则如双燕呢喃临风飞舞;轻带之,则如散花天女,微笑对人。这些,皆从一个轻字上得来,若稍落滞相,则妙态全失。”北京的鹰风筝可以通过操纵使其在空中盘旋,谓之“打盘儿”。通过操纵也可使龙头蜈蚣在空中摇头摆尾,象“活龙”一样。近代的双线操纵风筝可以在空中画出各种轨迹,表演技巧花样。
百家筝鸣篇2
风筝,又叫“风鸢”、“纸鸢”,源于中国。相传,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公输般为军事需要,曾做木鸢以窥宋城。秦末,韩信发明篾扎风筝。西汉时以纸代木,故称“纸鸢”。五代的李邺在纸鸢上装竹笛,风动筝鸣,似古筝响于天空,从此人们把纸鸢改叫“风筝”。风筝在隋唐时逐渐为民间广为制作。到了宋代,民间已盛行春天放风筝,张择瑞就将东京汴梁儿童引线放风筝的情景画在《清明上河图》中。北宋画家郭忠恕将民间放风筝作为创作的一种题材。南宋苏汉巨所绘的《百子图》中,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民间放风筝的动作。此时,社会上已出现一种专门制作风筝的艺人,被称为“赶趁人”。明清两代,风筝发展更为普遍,《北京竹枝词》这样写道:“风鸢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现代风筝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工艺,而且将电子、机械、遥控等新技术加以运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光彩,成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风筝,素有艺术之花的美称,融科技与艺术于一体,奇巧百出,风姿各具。
北京沙燕风筝。又称“京筝”或“扎燕”。京派风筝世家如金氏兄妹、“风筝哈”、“燕儿旺”等,均以扎制燕子风筝驰名。沙燕有肥型、瘦型和雏型之分,由于体型的差异,呈现出壮硕或俏丽或稚气等不同神态。在彩绘上大致相似而又略有不同,大块面的白色胸脯和头、翅、尾诸部的黑色描绘,成为沙燕风筝的重要标志,在蓝天下放飞,显得格外矫健,栩栩如生。有的沙燕风筝上点缀牡丹、蝙蝠等吉祥图案,以寓意宝贵和幸福,图个吉利,讨个彩头。
江苏南通风筝。以板鹞为当地风筝中的典型品种,有正方形、长方形及多角形等。如六角形板鹞就是以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合而成的二元基本框架的风筝。框架上粘贴皮纸或用细麻布缝制。一般是在白色底的方块中央涂成大红的圆圈,而其他边角涂成黑色,形成红、白、黑三色,对比鲜明;也有加贴大团花和云纹、回纹角花的,犹如五彩祥云,十分美丽。板鹞上常装有哨子、响铃,放上天,这些口哨、响铃便发出不同的高低音,像一支大型乐队在空中合奏,美妙动听。
山东潍坊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其种类有软翅、硬翅、串式、板子、桶子类等,经历展,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美观、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风格。在潍坊风筝中,大龙筝最具特色。1990年夏,在意大利金风筝城贝尔比诺市每年一届的国际风筝节上,大龙筝以总分第一夺魁。东方巨龙在异国天空昂头甩尾,比高竞翔,蔚为壮观。天津风筝,骨架匀整,画工精美,质地考究,驰名中外。
天津风筝。魏元泰研制出平板式、立体式、串式、折叠式、袖珍式等200余种风筝,具有形象优美、造型独特、结构合理、飞行平稳等优点。如今,天津风筝种类繁多,规格齐全,最大的长达百余米,最小的可装入信封,有的还采用折叠式,便于收藏和携带。天津的软翅风筝不仅可以做成飞鸟或昆虫的翅膀,还能做成神仙身边飘浮的云,金鱼身边游动的鳍。在放飞技巧上,天津风筝也有很多绝活,如在根主线上,由很多支线连着十几只甚至几十只“小燕子”,放起来绕着主线上下飞舞,独具情趣。
广东风筝。广东省的风筝以阳江市最具特色。阳江风筝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为南派风筝的代表之一。阳江风筝种类纷呈,其中“灵芝”风筝最具风采。这种风筝中间有一条长杆,下扎灵芝图案,初看起来像一个腰子形的拍子风筝,但它在飞行时又类似硬翅风筝,可形成一对稍向下弯的“膀兜”,呈弧形翼剖面,飞行性能比一般的拍子风筝好得多。1990年,在第七届国际风筝会上,取材于民间传说《白蛇传》扎制的“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十绝”风筝之一。
风筝牵动了诗人和画家的情愫,诗人们争相吟咏,画家不惜笔墨绘其美。唐代高骈的《风筝》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入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将晚上风筝在高空发出的不同声响作了精彩的描绘,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元稹的诗:“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去地渐高人眼乱,世人为尔羽毛全。”宛如一幅风筝的风俗画,清新迷人。清代郑板桥的诗:“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放风筝的盛况。清代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勾起了人们对童年时代尽情嬉耍风筝的回忆。明代画家徐渭爱画风筝画,作风筝诗,他的风筝题画诗就达三十余首,诗画交融,别具情趣。清代画家吴友如绘了一幅《放风筝》图,并在画面上题诗道:“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国还将风筝作为邮票题材。1980年5月,我国发行了一套《风筝》邮票,全套4枚,第一枚图案为圆圆胖胖的雏燕形风筝,第二枚图案为腰部极细的瘦燕形风筝,第三枚图案为半瘦燕形风筝,第四枚图案为寓意比翼双飞的比翼燕形风筝。1987年4月,我国又发行了第二组《风筝》邮票,也是4枚,第一枚图案为展翅长空的鹰形风筝,第二枚图案为张着巨嘴的龙头和蜈蚣状身体的风筝腾空飞翔,第三枚图案为呈阴阳八卦状分布的风筝凌空翱翔,第四枚图案为翩翩起舞的凤凰鸟形风筝。
放风筝时,若猜猜一些与风筝有关的谜语,则更助雅兴。风筝谜为谜海中一束引人注目的浪花。“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是《红楼梦》中的一则诗谜,其谜底就是:风筝。在民间有不少关于风筝的谜语,如谜面:“步步高,节节高,一阵风,跌一跤”,打一,谜底:风筝;谜面:“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打一玩具,谜底:风筝;“是鸟不会叫,是鹰有毛,喜欢顶风飞,就怕雨来浇”,打一玩具,谜底:风筝;谜面:“寻自由,要靠风,展翅飞翔在高空,可惜有真本事,还要受人来操纵”,打一文化用品,谜底:“风筝”。这些风筝谜,自然贴切,平中有雅,妙趣横生。
风筝,是一种融观赏健身于一体的高雅娱乐玩具。“鹞随风儿翔,心随鹞儿高。”眼看风筝独摇直上,高入云霄,自然会令人心旷神怡,难怪诗仙李白吟咏:“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放风筝,愉心情,动形体,畅气血,练视力。古人认为:放风筝时,迎天顺气,拉线凝神,随风送病,有病皆去。宋代李石在《续博物志》中云:“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放风筝大都在宽阔的广场、郊野, “手拍丝轮争上下,一时回首看青天”,人们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牵引凌空飞舞的风筝,仰望蓝天,凝神专注,拉线奔走,有张有弛,一切忧虑烦恼早已忘之度外,收到了健脑益智、灵活四肢、锻炼目力、畅通气血之功,正如古诗所云:“两手托空理三焦,左右开弓如射雕。树动根定任风摇,气贯长空心火烧。”
时下春光明媚,何不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在蓝天下欣赏或竞放风筝,从中享受这益心逸兴的乐趣呢!
百家筝鸣篇3
春天我可以开心地在广场上放风筝,风筝可以伴随着小燕子一起邀游天空。夏天我可以自由地在游泳池里游泳,像鱼儿一样欢畅。
我地叫着,好像在比赛谁的歌声最响亮似的。
春天我们可以在公园里踏青、野餐,还可以春游,大家可以聚一聚,亲近自然,分享快乐。夏天可以包粽子、过儿童节、劳动节,最期盼的还是暑假。
我喜欢春天和夏天,春天生机勃勃,代表着新的希望,夏天活力四射,代表着成长。
百家筝鸣篇4
论文摘要:该文通过对古筝源流及古筝文化的阐述,分析探讨古筝的定位与前景,提出古筝在定位于“国琴”的基础上,应该受到更高度的重视,使之得到普及和发展。
1.古筝源流
古筝也叫“秦筝”,据传它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今陕西地区)。筝又被称为瑶筝、银筝、云筝、素筝等。它有着不同凡响的乐器结构特点,具备动静阴阳、音韵并重的独特风格。由于它好听易学,艺术感染力强,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份喜爱延续了几千年仍然经久不衰。这里,我们先对古筝的源流予以梳理和回顾。
1.1筝名的由来
关于筝的源流,史料记载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说法:
其一,分瑟为筝说。据唐代赵磷的《因话录》记述:“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宋代丁度的《集韵》中,也载有类似的说法:“秦人薄义,父子争瑟而分之,因此为名。筝十二弦,盖破二十五而为之也。”
其二,筝筑同源说。东汉应劭《风俗通》云:“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宋代徐铉校定重刊本)中记载:“筝,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
其三,蒙恬造筝说。据《隋书·音乐志》载:“筝,十三弦,所谓秦声,蒙恬所造。”但刘朐在《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筝,秦声也,相传蒙恬所造,非也!”清朝著名的训诂学家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为十三弦。”这一段文字,记述了蒙恬曾改革了筝。
总之,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产生的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瑟并存。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
1.2筝的主要流派
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最为著名的有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江浙筝五个派系,其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2.古筝文化
东方美学的一个鲜明特性就是重含蕴而不重直露,重神似而不重形似,重情韵而不重理性。无论在绘画、书法、文学、音乐、园林等方面,概莫能外。但与绘画、雕塑、摄影等诉诸视觉形象的刻画不同,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却可感受得到的。古筝艺术在表演上不是炫耀技法,而是以情韵来表现内涵,表达方式委婉含蓄、韵味悠长。筝曲是古朴典雅的华夏民族文化的掠影,通过其如歌般流动的音乐织体,塑造出生动的音乐形象。
2.1筝乐的社会功能
筝乐在古代得到广泛的应用,深受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与喜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其功能主要体现在:1.民间娱乐。2.用于雅乐,就是在朝廷里的郊庙祀典中使用。3.用于大型的乐舞演奏。4.用于宫廷和贵族宴享娱乐。5.文人的自娱自乐。6.小范围的室内娱乐。7.秦楼馆舍。筝乐更多的是职业艺妓表演,在大众娱乐场所酒楼歌馆进行,听众广泛,也更具娱乐性。8.国际友好交流。筝在很早的时候就传到了国外,包括日本、朝鲜和东南亚。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古筝就是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传统乐器。筝曲音韵典雅含蓄,旋律流畅优美,能表达许多层面的东西,如人的悲喜、忧伤、欢快等各种情绪,自然界种种情景,社会生活场景等。古筝弹奏所流露出的古典韵味更能体现刚柔相济、阴阳结合的审美观。
2.2筝乐的审美功能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特别是文人以诗歌的形式对筝乐进行歌咏。如曹丕、曹植、李白、岑参、张九龄、白居易、韩愈、卢纶、李商隐、欧阳修、晏殊、坡等。
古代文人中筝弹得好的很多,其中有曹丕。他是不管到哪里,都要把筝带上,随时随地都弹。还有晋代的谢尚、何承天;南朝梁时的陆太喜、北魏的北齐间的李元忠、孙世元;宋太祖赵匡胤的皇后也弹得一手好筝,深得她的婆婆太后的欢心。
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自古至今,弹筝者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这说明,古筝是雅俗共赏乐器,是生命力顽强的华夏文化的见证。
3.几点思考
古筝,这件历史悠久、古朴的民族乐器,在历史上它曾辉煌过,被誉为“民族乐器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却逐渐衰败下来,到建国前夕,全国弹筝的人,或者说造诣较高的筝家,已经很少,几乎到了失传的境地。建国后,音乐学院把民间古筝艺术家请到了大学讲台,培养了新一代的筝家,为古筝艺术注入了活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古筝的普及和对传统音乐的重视,使古筝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3.1定位分析
我们将古筝定位为“国琴”,因为民乐即是“国乐”,代表着“国魂”,纵观民族乐器,惟有古筝具备条件,因为古筝能够独立演奏大型的、复杂的乐曲,其音色和艺术感染力,都可以和西洋乐器中的钢琴相媲美。许多筝家正在通过举办高层论坛,专家论证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敦请有关部门对“古筝——国琴”进行命名和认定。同时也将通过网络投票等形式,让全世界都领略中国“国琴”的魅力,让筝声响遍全球。
据行内的有关资料显示,在艺术培训行业中,学古筝的人数仅次于学钢琴的人数,这就是因为古筝不但易学,而且音色好听,如行云流水,古典优雅;陶冶性情之余,又可借弹筝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青少年学古筝有100多万人。古筝是一件入门非常容易的乐器,初学者就能够弹奏好听的乐曲,十分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而且学成也比较快。我们有理由相信古筝的普及完全可以像外国人从小普及钢琴和小提琴一样,而且古筝要易学得多。
民乐演奏家孙以诚说,“相对于西洋乐器而言,民乐乐器的门槛低,购置费用和学费相对便宜,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气质。”的确,古筝的价格从几百至3000元左右,比钢琴等乐器都要低廉,是一般中国家庭收水平完全可以承受的。摆在家庭或休闲场所的厅堂中,其古朴、雅致平添了许多文化气息,彰显主人的艺术品味。
3.2前景预测
百万学筝大军带来的是师资的严重不足,由于师资短缺,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的古筝人群的增长,否则,学筝的人数还会比现在多几倍。未来古筝教育市场,发展速度还会更加迅猛。除正规艺术学校、民办艺术学校外,诸如各种少年宫、老年活动站、群众艺术馆、社区文化站等等。在不久的将来,学筝的人数将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所以需要更多古筝教育的师资来从事这项事业。
我国的古筝艺术,远在古代已传至海外,并在一些国家落地、生根、开花,有的已发展成为自己国家的主要民族乐器。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除各国华裔外,一些欧、美、澳、日等非华裔的学者、学生也来我国研究和学习古筝艺术。
综上所述,我们考虑古筝艺术的发展也应该具有世界的宏观观念。今天的古筝艺术,应该以一个新的风貌迎接挑战,在保持已有的传统演奏技巧基础上大量吸收借鉴西洋键盘乐器钢琴的弹奏特点,尤其是扫摇技法及双手和弦音程的演奏更加丰富了古筝的艺术表现力,使古筝在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树立更好的形象。我们的出访演奏和讲学,既要介绍华夏文化,也可用古筝来表现异国风情,要逐渐地使古筝成为一件世界性的乐器,才会有更广阔的前途和更大的发展。相信经过几代筝人的不断努力,一定能让古筝这朵古老的艺术奇葩开得更鲜艳、更美好。
参考文献:
[1]蒋萍.古筝演奏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19~67.
[2]罗九香传谱,史元编.汉乐筝曲四十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88~105.
[3]黄好吟.六十八板筝曲研究[m].台湾:全音乐谱出版社,1997.168~381.
[4]曹永安,李汴编.曹东扶筝曲集(修订本)[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85~204.
百家筝鸣篇5
1、到了吴山广场,抬头一望,天空好象就是一片风筝的海洋,有齐天大圣风筝、大红金鱼风筝、还有漂亮的蜻蜓风筝……其中,有一只金光闪闪的蝴蝶风筝,翅膀上的花纹,非常漂亮!我就把我的“蝙蝠大王”拿出来。从刚才放的过程中,我知道放风筝基本的知识:第1是风筝向天空飞的时候要放线,要掉下来的时候要抖线,这样,风筝就飞得高了!
2、来到广场上,天空中大家的风筝一个个都飞上天空蓝天上飞着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风筝,低飞的燕子;高飞的老鹰;漂亮的蝴蝶在空中飞舞;金鱼摆飞舞;金鱼摆动着尾巴不停的跳。
3、一到广场,我就看见天空中飞满了各种各样的风筝,有可爱的燕子风筝,有“百鸟之王”凤凰风筝,还有“国宝”熊猫风筝呢!这么多五颜六色、千奇百怪的风筝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形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
4、正在我无望时,老天爷很快送来了一阵风,我的“金鱼”摇摇晃晃地飞上了天,可旁边的一只“蝴蝶”风筝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我躲也躲不过它,“金鱼”还是被那只“蝴蝶”纠缠住了,“金鱼”无法挣脱,我手忙脚乱收线,可是来不及了,“金鱼”已痛苦地直线下坠。
5、只见风筝摇摇晃晃,就像喝醉了就一样,往高处飞。风筝越飞越高,像一只只自由自在的小鸟,我心里一阵得意。
6、我们五年五班的山鹰正在“拍打着”雄健的翅膀准备翱翔天庭呢!只见它先是徐徐上升,又是在空中自由的摆动身子,最后他转了一个弯,又一次的展翅飞翔起 来。多么勇敢的山鹰!
7、看,那老鹰飞得多高啊!它扇着自己的大翅膀,多威风啊!小金鱼也不甘示弱,想盖过老鹰,可是老鹰一点儿也不给小金鱼机会,只要小金鱼往上飞一点儿,老 鹰就盖到它上面。这时,小金鱼的眼珠子“滴溜溜”一转,想出一个馊主意,把老鹰给顶下来了,小金鱼就得意洋洋地在蔚蓝的天空中飞来飞去。
8、我透过车窗向空中望去,只见空中那花花绿绿的风筝,真像一朵朵绽开的花朵,看,那个威武的长龙风筝,像不像鲜艳的串红?那只展开的翅膀飞向天空的蝴蝶多像花玫瑰呀!那里有条鱼呢,它正奔向海水妈妈的怀抱呢……
9、放眼环顾四周,同学们也很快都把风筝放上了天空,各种风筝在天上尽显英姿:“蝴蝶”和“金鱼”跳着优美的舞蹈;“飞机”一会儿俯冲,一会儿又舒缓平稳地滑翔;而我们的“奥特曼”正和一只“大眼怪兽”在对视着,好像马上就要进行决斗……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操场。()
10、线儿越放越长,风筝越飞越高,“大蜻蜓”、“长蜈蚣”、“火凤凰”、“包公脸”……各式各样的风筝把蔚蓝的天空装点得像美丽的万花筒。
11、我的风筝映衬这湖灯,显得格外美丽。游客们也在啧啧称赞。我真开心!当我再抬头看时,天上的风筝已经多得数也数不清了,美丽的风筝啊,你带着美好,带着希望,飞向更灿烂的明天吧!
12、满天的风筝五颜六色,形状各异。有凶猛的鲨鱼,在天上游来游去,好像在捕猎物似的;有可爱的金鱼,在空中甩动着它那美丽的尾巴;有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展示着它那好看的花纹;有花花绿绿的蜻蜓,抖动着美丽的翅膀;还有威风的老鹰,迎着风在展翅翱翔……这些风筝在蓝蓝的天空中飞来飞去,忽高忽低,忽远忽近,真是漂亮极了。
13、我的风筝很小,上面只凌乱地涂着三条单调的颜色,远不及她们手中的猫头鹰风筝来得好看。
14、我抬头望了望天,一只小小的风筝便映入了我的眼帘。它的“身”上像彩虹似的被划分成一条一条的,色彩缤纷。在尾巴上还挂着一块手帕似的白布,这是殷丽为了防止它打转,所以缝上去的。
15、这时,各式各样的风筝是让人惊叹不已,有金黄色的“小鸟”、美丽的“凤凰”、可爱的“小白鸽”、威风的“蜈蚣”等。天上一只只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而且它们还在天空中嬉戏呢!地上那一张张笑脸在欢呼空中的风筝,那小小的风筝,带着我们的幻想,带着我们的希望,飞上高高的天空。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百家筝鸣范文
2022-11-10 阅读:0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