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的循环训练法范文 -ag尊龙app

时间:2023-11-10 17:4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篮球的循环训练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篮球的循环训练法

篇1

关键词:循环训练法;篮球教学;应用策略;基本内涵;意义

1循环训练法的基本内涵

循环训练法来源于英国,主要是对各项运动进行针对性训练,并且选择不同类型的训练模式作为一“站”,对于每“站”的具体作用和负荷都进行了十分细致地划分和明确地规定,每“站”,都有不同的作用和负荷。然后把每“站”进行串联,要求学生根据固定的顺序和路线进行重复训练,对内容进行变换,强化训练力度。通过针对性重复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热情,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训练当中,通过高强度高密度的反复训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平衡性。因此,循环训练法成为目前篮球运动的主要训练模式之一,深受师生的喜爱。

2循环训练法对于篮球教学的意义

在篮球教学中采取循环训练法,通过对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和挫折进行经历和克服,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品质。从高层次方面来讲,除了技能的训练之外,还考验学生的意志力,看他们能否克服苦难,跨过层层障碍,使学生从心理上获得一定的成长。但是,篮球教学不同于别的学科,除了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之外,在比赛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很多特殊的困难和挫折也可能会发生,这就对学生的个人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篮球防守和进攻环节中,经常需要互相顶抢、挤靠,力求摆脱对方的攻击和纠缠,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和对方队友产生强烈的对抗,一旦上场球员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身心素质不过硬,便会导致防守或者进攻效果不佳,甚至影响全队的整体作战方针,给全队比赛拉后腿,影响全队的成绩和荣誉。这主要是因为篮球比赛情况非常复杂多变,运动员需要在比赛过程中对各种问题和困难进行灵活掌控,随机应变。但是纵观我国高等专科学校篮球运动员的整体情况,篮球战术相对比较单调,运动员普遍缺乏篮球意识和素养,对于各种突发状况不能及时灵活应变,令人堪忧。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循环训练法来加大对学生的培训和训练力度,创造一个良好的篮球训练条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意志力和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篮球技能和战术,使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篮球队的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取得良好的篮球比赛成绩。

3循环训练法在篮球教学中运用的有效对策

3.1加大对身体素质的训练力度

在篮球教学中采取循环训练法,首当其冲的是需要对学生的体魄和身体素质进行锻炼。在充分考虑高等专科学生的基本身体条件下,可以合理对站点进行设置,一般来讲,设立9个“站”点最佳。一“站”,训练学生能够在移动的过程中单脚起跳摸高,同一连贯性动作循环训练五次。二“站”,要求学生站在原地进行双脚连跳摸高,同一连贯性动作也是循环训练五次。三“站”,将学生合理分成两个小组,并圈定合理训练范围,要求学生在训练范围之内能够急停急起。四“站”,进一步扩大训练范围,依然将学生分成两组,训练学生在规定范围内进行急停急起。五“站”,要求学生以30m为限进行一对一变相运球训练。六“站”,要求学生在5根兰杆之间进行滑步绕杆训练。九“站”,要求学生在400m跑道上进行变速跑训练。通过这九个“站”点的循环训练,极大地锻炼并加快了学生的速度,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灵敏度和持久力,从整体上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值得注意的一点,在循环训练时,在每个“站”点之间需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不宜过长,学生进行简单休息和调整即可,然后等到九个“站”点全部循环训练一遍之后,再安排学生进行长时间休息,对于休息时间的安排,没有硬性规定,需要参考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和训练情况。

3.2锻炼学生的持球技能

所谓持球训练,主要是为了锻炼和培养学生在传球、投球、抢球以及运球等多方面的持球技能。首先,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双手运球的能力,要求学生每个手都持一个篮球,同时进行双球训练,并且保持30s,对于运球姿势则不做额外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特点自行选择运球姿势,从而锻炼学生的整体控制力,在身体和篮球之间保持平衡。其次,在移动传球训练过程当中,将学生分成3组,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多种传球和接球手法,以便提高学生的传接球能力。再者,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学生在训练场地围绕着“8”这种形状进行运球训练,使学生掌握多种类型的运球模式,能够朝着转身和变向运球的方向努力。另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定时投篮,规定在1min之内,要求学生进行交替抢篮板训练和投篮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连续投篮的技巧。在整个持球训练过程中,每个“站”点之间并不需要安排休息时间,只有全部完成训练之后,学生才能适当进行休息。并且教师应该维持正常的练习速度,要求学生以更快的节奏进行循环练习,尽量降低和避免出现各种不必要的失误和问题。

3.3结合常用战术来强化篮球循环训练

将常用战术融入到实际篮球循环训练过程中,主要是为了配合进攻战术,针对进攻战术的不同类型从基础方面进行配合和融合,然后要求学生对此进行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从基础上对战术进行有效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运动素质。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并不安排休息时间,需要连续不断地进行练习,直到完成整个循环训练之后才能进行短时间休息。而且学生要及时准确高效地完成跑位,科学把控战术节奏,使战术变化能够按照一定秩序进行,合理控制训练速度,尽可能快速地完成传球以及运球训练,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3.4重视学生在篮球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开展篮球循环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充分重视学生在篮球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篮球训练的兴趣和热忱,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篮球训练中去。首先,教师应该向学生不断灌输循环循环法的概念和优点所在,使学生能够树立循环训练意识,正确对待循环训练对于篮球技能培养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对循环训练产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际训练当中去。其次,在各种类型的训练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日常训练情况进行及时了解,以便在此基础上适时对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进行调整和改善。同时,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开导和指引,使学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提高,掌握更多的篮球技能。另外,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很长,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示范表演,以其专业高超的篮球战术和个人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比赛战绩。

4结语

综上所述,循环训练法是目前篮球教学普遍采取的训练方式,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谭军.在新课标下对中学篮球教学的分析和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5):126-127.

篇2

【关键词】大学女子;篮球;多球训练

蓝球运动是我国高校开展非常广泛的体育项目,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方便易行可易可难的形式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我国高校女生身体素质、篮球技术水平普遍较差,而且在大部分女生不太喜欢学习动机主要为拿学分的情况下授课。怎祥在课时少、技术水平低、场地又比较紧张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上好篮球公共课,是值得高校体育教师研究的课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深感多球训练是解决以上间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下面就在篮球公共课中实施多球训练谈一些认识。

一、篮球多球训练的概念

篮球多球训练是指篮球练习者在2球或2球以上情况下进行运球、传球、投篮的练习模式,可以是一人多球或者多人多球的训练方法.由此可知,多球训练方法概念是指在球类运动中利用多球进行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训练,以达到提高专项运动成绩为目的的方法

二、大学女子篮球公共课概况

大学生女子篮球公共课还存在场地器材数量少,环境设施条件差。女生在课后没有练习的场地。课外体育篮球场几乎清一色的纯爷们。据调查统计,大学女生喜爱篮球运动的人数是29%,不喜欢的占到51%,笔者认为可能是对篮球运动缺乏了解,环境因素如场地器材脏、乱、差,温度过高过低、篮球项目不符合大学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等原因造成的。女生篮球意识差、力量薄弱、速度慢、暂时性的动作迟缓不协调,学习篮球技术慢,技术从泛化到巩固阶段需要较长的时间。多数学者认为简单重复的练习是女生对篮球课失去兴趣的原因,但是其篮球技术的巩固非常需要大量的重复练习。

三、多球训练的优势

(一)多球训练提高了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身体承担了较大的负荷,达到了强身健体效果。大量重复的练习是巩固动作技术的必由之路,动作的改进和提高阶段,大脑皮层的活动特点是由泛化进入分化。在这个阶段运用多球训练,较快地掌握正确动作,起到提高动作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多球训练比单球练习密度高、强度大,在单位时间内练习次数多,且运动兴奋性较高,比单球练习能更好地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建立起较固定的动力定型。在这一阶段,练习环境要基本一致,然后逐步过渡到有所变化,要注意练习的连续性和节奏性,练习数量组数可逐步增大,带动不爱活动的女生增大运动量。

(二)充分有效利用资源,解决人多、场地少的矛盾。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篮球场地捉襟见肘,篮球数量基本满足需要,能做到人手一球。比如四角传球练习,四个球的练习就能使学生不停传接球和移动。如多球投篮训练中的后卫位置、45度角接球投篮,一块场地分两组可以让三十个学生同时练习。如传、运、投综合性练习一块场地六个篮球满足三十个学生练习。多球练习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三)提高了练习的趣味性。根据新课标的改革要求,现阶段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强调学习内部动机因素,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多球训练是一种动态循环的过程,它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团结协作做好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人的失误都会打乱这个动态循环的平衡,这就像大家都正常的走路,一个人突然跌倒一样好笑,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练习的兴趣。

(四)培养练习者团队配合意识。多球训练在传球练习中,要求2个或2个以上的练习者进行多球传递,要求练习者在传接球中与伙伴默契配合。在多球训练中,还可以培养练习者随时观察场上情况,从而对练习者在赛场上位置感、方向感和节奏感的把握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中,每个队员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事情,符合练习的要求。否者的话,练习就会中断或终止,多球训练的特性促使学生规范动作、约束随意行为、提升责任感、提高团结协作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训练任务。

四、多球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一)讲解和示范要准确高效。动作示范是最生动的直观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通过教师投篮动作示范的视觉现象看清整个运动过程。示范分为2种形式,首先用单球做投篮示范,使学生对投篮动作的全貌有所了解,然后用多球进行投篮示范,与此同时进行技术要领讲解,讲解时一定要做到语言准确精炼、生动形象。

(二)多球训练在课程设置中要把握住时机性。对于大学女生来说,大都很少从事篮球训练,尽可能在其学习技术动作之后,经过一定的练习,初步掌握了动作技能后再进行简单的多球练习法.在其逐步熟练掌握篮球技术情况下可以循序渐进安排一些复杂的组合动作进行多球训练,用来巩固其技术. 让学生有一个对技术动作熟悉、巩固和自动化掌握的周期过程.在学生学习篮球技术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多球训练方法.

(三)多球训练要注意控制运动量。多球训练的开展过程中,针对学生对篮球技术不同掌握程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掌控全局灵活调整球的数量,对学生察言观色控制运动负荷。逐步从单一技术的多球训练过度到运球、传球和投篮的综合性练习.总之,在篮球训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调整多球训练的难易性和负荷量,才能达到训练结果的最优化.

(四)多球训练与单球训练等其他训练相结合。每种训练方法都有优缺点,在选择训练方法时尽可能扬长避短,让训练手段为训练目标最大地可能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樊金东.篮球多球强化法训练浅析[j].天中学刊,2001(4).

篇3

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中的首要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运动员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篮球力量训练是指在全面发展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与篮球专项技术特点相关的力量素质的训练,专项力量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促进运动员技术,战术及其他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并增强运动员的对抗能力。同时,对于防止关节,肌肉等运动损伤及培养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有着积极作用。由此,本文从篮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理论基础,训练安排,训练方法,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以期对篮球运动训练中的力量素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山东体育学院06级篮球专修3队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搜集大量相关资料,以对研究篮球运动的力量素质训练进行理论分析。

观察法:通过对山东体育学院篮球专修队训练的观察得到一些结论。

专家访谈法:通过和体工队教练、专家、教授的探讨,分析,座谈对篮球运动力量素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刻、清晰的认识。

逻辑分析法:通过逻辑思维分析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

三、结果与分析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要作用

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表现为身体接触日趋频繁,这样,体格健壮、力量强大者就占有空间、地面争夺的主动和优势。因此,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才能在高强度,高难度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术、战术水平。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证明,如果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要提高机能能力,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掌握合理的运动技术是不可能的。可以说,力量素质水平是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合理地进行力量训练,掌握现代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教练员进行科学训练的关键。力量区别于体能,它是一项独立的身体素质,在竞技体育项目中,它都占据着重要的部分。在篮球运动中,力量训练的重要作用从以下这些方面谈及就能彰显无遗。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特点

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指肌肉在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情况下肌体能够发挥的最大值;其主要影响最大力量的因素有:肌肉的白肌纤维的数量;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的大小;肌肉克服阻力进肌纤维的初长度;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

快速力量。快速力量指在最短时间(15ms)内发挥肌肉力量的能力。由于速度力量是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力量素质,具有速度和力量的综合特征,所以影响快速力量的主要因素有:速度素质的发展;力量素质的发展。

耐力力量。力量耐力指机体肌肉持续性进行工作的能力。主要靠有氧供能力,其发展不仅依靠肌肉力量的发展,而且要靠血液循环,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和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以满足长时间工作的肌肉所需的氧气和能源供给。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应遵守的原则。篮球力量的训练应符合篮球运动的力量特点,在训练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的训练水平,不同的训练时期和不同训练任务合理安排力量训练的内容,选择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力量训练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几点:

全面发展原则。在篮球运动员成长过程中,打下一个稳固的身体素质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负责专项运动的每一个肌群都要进行全面的力量训练,使运动员各个部位的肌肉都得到锻炼,为专项技术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肌肉的全面发展不仅可减少运动损伤,还能起到调节技术训练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的作用。

系统训练原则。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计划具有很强的阶段性。一般划分为:基础阶段(平时训练3~6周);提高到大力量阶段(冬训期1~3个月);发展肌肉耐力阶段(2~4个月);保持力量阶段(赛前1~3周);结束阶段(赛后一周左右)。总之,力量训练计划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在全年各训练阶段都需不断变化。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通过对山东体育学院篮球06级专修3队的6周训练安排如下:

通过6周的训练,我们专修队的大多数人在球场上的拼搏能力得到了加强,体力比以前好多了,篮板求也加强了许多,由此可见,力量素质训练对篮球运动员非常重要。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应与专项动作特点紧密结合。侧重于动力性练习;要与速度、弹跳、灵敏等素质和篮球技术的练习结合进行,使力量成为活力。

在力量训练中,要注意集中与分散安排相结合,避免局部负担过重,注意大小肌肉群平衡发展。注重速度力量的训练与发展,同时要考虑运动员特点、年龄、性别、训练程度,做到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

力量训练时要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在负重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训练时集中精神,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要领,循序渐进,加强保护。力量训练不宜在疲劳状态下进行。

力量训练要坚持经常性和注意训练间歇。力量增长快,停训后消退也快。

力量训练中要注意练习安排的顺序,速度力量联系应安排在力量耐力练习前面进行。

力量训练后,要特别注意使肌肉放松。肌肉在力量训练后产生酸胀感,肌肉酸胀肌纤维增粗现象的反映,也使力量增长的必然。但应采取积极措施消除肌肉的酸胀感,以利于减少能量消耗,并更好地保持肌肉弹性。训练时要按身体不同部分的肌肉交替穿行,同时注意安排放松练习。训练后要采取按摩、淋浴等必要的恢复手段,培养运动员自我放松的习惯。

四、结论与建议

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素质在各项身体素质中占极为重要的位置,它是发展速度、弹跳、柔韧、协调性等素质的基础,直接影响篮球运动员高水平的发挥与提高。科学地掌握和运用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力量素质的关键。

注重加强篮球运动员大肌群和主动肌群的力量训练,不断发展身体各环节的力量。

根据力量训练专项化要求,不同身体环节应采用不同训练方法与负荷,并且重视做到全面协调发展。

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弹跳能力和对抗能力是迅速提高球队战斗力的保证,制订系统化提高弹跳力及力量的教学与训练计划,可在较短的训练时间内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广东女篮 后备人才培养 影响因素

竞技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体育竞技后备人才,而女子篮球运动则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离不开优秀的女子篮球后备人才。广东女篮后备人才培养存在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广东女篮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影响广东女篮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找、搜集相关资料,获取数据与信息,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访谈法

走访相关的专家、学者,以及广东女篮的管理人员、教练员,获取论文工作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及建设性意见。

1.2.3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进行问卷的效度检验,评价结果说明问卷的效度均符合要求;进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信度系数为0.91(信度系数达0.80以上),说明问卷可靠性显著。

1.2.4数理统计法

对通过访问、调查获得的有效数据,按照研究目的进行分类,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检验。

1.2.5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统计的结果使用逻辑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影响广东女篮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影响广东女篮后备人才培养的主因素的确定

在查阅文献资料,进行专家访谈,咨询一些篮球协会管理人员与广东省体育局负责篮球项目的相关人员的基础上确定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最终确定13个影响因素:a代表篮球运动的社会普及程度因素;b代表政策支持因素;c代表资金的投入因素;d代表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因素;e代表科学选材因素;f代表篮球运动的科研水平因素;g训练因素;h代表教练员水平因素;i代表篮球后备人才比赛的赛制因素;j代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素;k代表运动员的个人意愿因素;l代表家长对子女从事篮球运动的态度因素;m代表教育制度与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制度之间的协调因素。

对问卷的13个因素指标进行分析,数据均大于0.35,表明各条目具有很好的同质性。主成分分析的kmo值检验,kmo=0.823、因子模型的显著水平为0.000,p

对13个项目影响因素作因子分析,共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5个因子,所提取的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2.473%,见表1。

做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后的载荷矩阵,见表2,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政策支持、教育体制与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之间的协调、篮球后备人才比赛的赛制在因子1上的载荷较大,分别为0.887、0.826、0.771、0.715,因此把因子1解释为政策与制度因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金的投入在因子2上的载荷矩阵较大,分别为0.819、0.760,因此把它解释为社会经济因子;教练员水平在因子3上的载荷矩阵较大,为0.922,因此把它解释成为教练员因子;篮球运动的社会普及程度、家长对子女从事篮球运动的态度、运动员的个人意愿在因子4上的载荷矩阵较大,分别为0.823、0.781、0.724,因此把它解释成为观念因子;科学选材、篮球运动的科研水平和科学训练在因子5上的载荷矩阵较大,分别为0.721、0.685、0.640,因此把它解释成为科技因子。

2.2影响广东女篮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

2.2.1政策与制度因素

2.2.1.1女篮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广东女篮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沿袭我国传统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以当时的体委负责下的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为基层单位来培养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青少年运动员,并完成向上一级机构输送人才的任务,也就是“三级网络培养”模式,如图1。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这种原有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陷入了瓶颈,致使广东女篮后备人才匮乏,女篮成绩滑坡,因此有必要对“三级网络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2.2.1.2政策支持

前国家体委根据中共中央颁发的20号文件――搞好项目的战略布局,集中力量发展优势项目,大力加强田径、游泳等薄弱项目,同时要把那些短时间内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项目搞上去,制定、实施“奥运金牌战略”计划,各省市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投入到自己的优势项目上,一些省、市甚至将投入多、产出少、效益低的集体项目砍掉,篮球就是被砍掉的项目之一,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又推出了“奥运会金牌带入全运会”的激励政策:得1枚团体奥运金牌,运动员所在省下届全运会可增加0.5枚金牌;得1枚个人奥运会金牌,运动员所在省下届全运会可增加1枚金牌,随后又出台政策加大带入金牌的比重。广东省体育局则适时地推出“奥运会金牌带入广东省运会”的新举措,以此激励小运动项目的快速发展。这种政策的实施,使一些短期内有望夺金的小运动项目受到更多的重视,得到更多的发展,而广东女子篮球这样的传统大项受到冷落,一些女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单位(业余体校和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等)的训练得不到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最后不得不减少或停止招生,大量有潜质和培养价值的女子篮球苗子被埋没。

2.2.1.3教育制度与篮球后备人才制度之间的协调

目前,我国培养篮球后备人才主要由教育系统(如图2)和体育系统来负责,广东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和就业市场的不断完善,体育系统培养人才的优势逐渐消失,仅仅在教练员水平与训练经费来源与训练条件方面优势还算明显。

教育系统培养后备人才是在学校环境中进行的,运动员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其来源与将来的发展都按照正常的教育规律来进行,即使运动员不能够在运动上有所突破,也可以系统地接受学校教育,继续升学深造,这一点是体育系统培养人才所不能够相比的,因此教育系统培养体制在生源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其在训练经费、条件以及学训时间的安排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广东女篮在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优势,联合办训,提高后备人才培养的效率。

2.2.1.4女篮后备人才竞赛制度

竞赛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赛制形式、比赛场数和场次、竞赛方法和竞赛管理,是一项运动发展的轴心和杠杆。广东女篮后备队伍的比赛通常采用赛会制或赛会制的某种变种(改进)形式,集中一地比赛方式,比赛一般一年才举办一次,历时只有几天,竞赛方法主要是循环制和混合制,很少单独采用淘汰制,其中循环制以单循环制为主,双循环为辅,混合制以先循环后淘汰为主。

被调查的广东省二沙岛运动技术学院指定的十一所广东女篮后备人才重点培养体校中,它们的女篮队员每年参加省市级比赛的场次都不超过10场。这些业余体校的女篮队伍还是以自发组织的校际间的女篮交流比赛居多,但是受到场地、经费、比赛的组织、组织者之间的交流等因素的影响,比赛次数与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比赛少且水平不高,这会严重影响广东女篮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我国篮球运动在管理上已经迈出了向法制化前进的步伐,但制定的法规主要是关于甲级队方面,还不很健全,有些方面还没有达到“有法可依”的水平,尤其是篮球后备人才方面,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法制化建设,并在健全法制化的基础上,最终向“依法制赛”迈进,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2经济因素

2.2.2.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利用集中的资金和精力来发展竞技体育的做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篮球项目,它是一个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集体项目,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和现实情况来重新理清思路。广东省是体育大省,经济水平位列全国各省第一,但是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发达程度还是相差甚远,无论是在设施的建设、宣传、民众的支付能力等方面相比都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会影响到广东女篮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

2.2.2.2资金投入

从上表可以了解到,被广东省二沙岛运动技术学院指定为广东女篮后备队员培养的重点单位的广州、深圳、汕头、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十一个市体校的青少年女篮队员训练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拨款即政府拨款,而上级体育主管部门对其不进行资金上的支持,这十一所业余体校都对青少年女子篮球运动员收费(运动技术水平很高的队员可以有例外),其中只有3所体校的女篮后备队伍得到企业的赞助,占27.27%。从各单位的主要经费来源途径看,仍然停留在靠学校拨款,政府出钱的旧方法上,但同时都存在向学员收费上的情况。

2.2.3教练员因素

2.2.3.2广东省女子篮球后备人才的教练员队伍

基层教练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中学篮球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教练员对篮球运动的理解程度、对篮球理论的掌握程度、对篮球技战术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的熟练程度都直接影响篮球队员的成长和篮球队的发展,因此随着运动技术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对教练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当今社会体制的逐步转变,教练员队伍当中出现了新问题,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球队都由体委统一管理、拨款,教练员在当时的条件下,在待遇方面来说相对较好,但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部分教练员由于不再仅仅满足现状,受更大利益的诱惑,从而不再专心工作在本职岗位上,这影响到后备人的培养质量。同时广东省的篮球教练员岗位制度与一些篮球发达国家教练员的上岗制度相比缺乏竞争机制,从而使得一些教练员没有危机感,因此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上。

2.2.4观念因素

2.2.4.1篮球运动的普及程度

cba和wcba联赛的开展,姚明、易建联在nba的成功发展,吸引了众多篮球爱好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有效地扩大了篮球在中国的影响,形成了比较火爆的篮球市场。随着人们对篮球运动喜爱程度的日益增加,一些篮球学校、篮球训练中心、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由于这些机构的出现,也许会为我国单一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提供一条可取之路,那么广东女篮后备人才的培养也将受益匪浅。

2.2.4.2家长对子女从事篮球运动的态度

在青少年从事篮球训练这一过程当中,由于球员年龄尚小,还没有独立的主观判断能力,因此家长在孩子是否参加训练问题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升学、受更高的教育无疑是家长认为的最理想的孩子的成长方式,而且很多家长认为打球也许是孩子学习道路当中的绊脚石,因为打球要占用学习时间。家长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从目前来看,如果孩子在打球方面不能成材,那么他们基本上就耽误了学习,从而在将来的就业方面也将会受到极大影响,所以家长能承受的底线就是允许把打篮球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一般不会鼓励孩子从事专业的篮球训练。

2.2.4.3运动员的个人意愿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爱好,所以能够在自己的爱好上面得到发展,他当然就会满腔热情,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这样,取得成功的机会就会很大,如果强迫一个人去干自己不喜欢干的事情,那么即使去做了,也不会尽全力,往往是无功而返,反而耽误了他在其他领域上面的发展。所以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应该建立她们对篮球这项运动的兴趣与爱好,这就需要做好篮球的普及工作,增大宣传力度,才会发展和壮大篮球后备人才的队伍。

2.2.5科技因素

2.2.5.1科学选材

篮球运动员的选材是指采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客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的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篮球运动的人才从小选,进行系统的培养,并且不断地监测其发展趋势的一个过程。

有关专家认为:“培养当代世界冠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高水平的科学训练、优化的训练环境和运动员个人优越的天赋条件。”很多教练员都认为选材的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科学选材是当今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是科学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2.2.5.2篮球运动的科研水平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对于篮球运动来说同样如此。只有不断的探索、发掘科学技术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才能够保证女子篮球运动持续、快速、稳固的发展,才不至于跟不上世界上先进的潮流。只有平时不断的取得科研成果,才能在比赛与训练需要的时候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一个球队的实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2.2.5.3科学训练

在篮球运动发展史中,我们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上走过不少弯路,如过于追求成绩而过早进行专门化训练,造成拔苗助长的现象。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欧美一些篮球运动水平高的国家,为了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成材率,都运用现代科学的训练手段,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一套科学训练体系,这值得中国的篮球教练员们借鉴和学习。

3.结语

3.1政策与制度因素、经济因素、教练员因素、观念因素、科技因素是影响现阶段影响广东女篮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要解决广东女篮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要理顺这五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一一处理好。

3.2由于受到研究条件和本人理论基础的限制,广东女篮后备人才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如影响指标的选取方面、观点的阐述等,这些不足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铁黎.职业篮球市场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79-87.

[2]孙鹏.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务全书[m].中国知识出版社,2005.

[3]刘庆山,周洪珍等.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

[4]李圣旺,王建国.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3.

[5]江俊世,刘霞.试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03.3.

[6]王占坤.福建省女子篮球运动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

篇5

摘 要:大多数初中篮球运动员由于缺少系统性的基础训练,且训练的时间与空间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形成基本功不扎实,使不扎实技术水平影响到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篮球运动员对篮球运动比赛规律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要使运动员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比赛中做到传球、接球、运球等技术动作发挥自如,以至最终投篮得分,除了要求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个人基本功技术。

关键词:经常失误;不够灵活;战术配合;身体素质

当前初中篮球队的基础训练中,许多运动队出现了重技术,轻意识;重战术,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在形成一定运动水平后却不能互相互合,发挥整体战斗力。篮球运动以投篮为中心,以投篮得分多少判定胜负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它是集传球、接球、跑动运球、抢截球、闪躲、跳起传递和投篮等技术动作于一身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对于培养人的灵敏、机智、勇敢顽强、团队合作精神、磨练意志、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就个人的做法浅谈一下。

第一、课余篮球训练的情况。①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不好。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某队员接球后匆匆忙忙将球传出去,好像球会烫手一样,另一种情况是传球不果断以至球在手中时间过长,不但延误了战机,而且常被对手夹击,使其惊慌失措,最后不是盲目传球,就是被判违例。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队员的心理素质不足造成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不足表现情况较多,最主要的状况是比赛中发挥失常,如比赛中经常失误,被对方气势所吓住等。②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不强。所谓“篮球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机能和能力。它是篮球运动员在长期篮球实践活动的认识过程中,提炼积累起来的一种正确心理和生理机能的反射性行动的总称。简而言之,是篮球运动员对篮球运动比赛规律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在课余篮球教学和训练中,主要有以下现象显示出篮球意识不足:进攻与防守处于被动状态、技术运用不够灵活、战术配合领悟不足、场上跑动不到位、不懂得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发挥本队队员的特长和利用对方的薄弱环节实施战术变化等。③篮球运动员基本功不扎实。要使运动员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比赛中做到传球、接球、运球等技术动作发挥自如,以至最终投篮得分,除了要求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个人基本功技术。一个连基本的传球技术都没有掌握好的队员很难想象能与同伴打出漂亮的传球配合。我在课余训练中感到一些运动员平时技术尚可,可是在比赛中发挥不了应有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技术的熟练程度和运用能力较差,是一种基本功不扎实的体现。通过调查分析,大多数初中篮球运动员由于缺少系统性的基础训练,且训练的时间与空间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形成基本功不扎实,使不扎实技术水平影响到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第二、主要对策。①注重战术训练。篮球比赛十分激烈、瞬息万变,没有扎实的技术规格要求,就不可能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建立正确的技术定型。然而,每个动作在运用中从结构特点到运用方式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同一动作在球场上不同位置,不同时间、不同制约条件下都可能造成动作结构、形态上的变异,实质上就是要求在正确动作“规格”基础上做到更具有实战性、合理性和实效性。欧美国家许多教练员们认为,以技术训练中既练动作方法又练运用应变意识,这对形成良好篮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在教学训练中要抓住技术内容进行运用与应变意识的渗透,把学、练与用、变结合,并坚持反复强化,使运动员有正确的反射性行动。并在战术背景下练习各种技术,使队员在技术训练的点点滴滴中,不断进行意识积累和加工提炼,逐渐产生和形成一种正确的“潜意识”,正是这种“潜意识”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做出许多平时训练中不可想象的高难度技术动作,并打出一些非常巧妙配合。②个体技术的专门训练。篮球比赛是一种集体行为,依靠集体的战术配合取胜。一个篮球代表队具有明确的分工位置,每个位置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如果某个位置出现薄弱环节,造成防守、进攻、战术配合的失误,导致集体力量的发挥。因此,课余训练中应加强个体技术的专门练习和配合训练。③突出篮球技术综合能力训练: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个人特点,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速度,快速完善训练内容的衔接与转移,尤其是采用循环训练法时,更应该注意这些问题。为了保证运动密度,训练中要尽可能的利用篮球场的全部空间,比如两侧篮板以及其他辅助手段和器材。要尽可能的使全体运动员在训练中获得最充分的活动,在准确地完成各项技战术的前提下达到最大的疲劳。当然在每个训练中也要安排一些诱发性和恢复性的练习,使肌体放松和休息,这也是高强度、高水平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④基本功训练。逐步提高应用与实战中传球的应变能力,消除传球方法简单,变化少的弱点。对于教练员来说,应该设计并掌握一整套专门的训练方法,应预先针对不同的训练任务,分类选出目的、重点都非常明确的综合性练习,并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训练阶段上采用。每个练习都要与实战相结合,都要有明确的练习目的、练习程序,合理地运动量及保证措施。通过对这些综合性训练的经常重复,使运动员形成比赛所需要的技巧和习惯。使某些动作在比赛和练习中形成半自动化或自动化,同时练习方法要多样化,讲究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借以激发运动员的练习动机。同时还要提高运动员篮球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规则的理解,培养和发展运动员的再创思维,使队员明确篮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强调掌握基本技术规格要领,善于学习优秀运动员运用技术的经验,明确对基本攻防战术套路的特点和相互制约的原则。教练员根据本队实际情况和特点树立起切实的训练指导思想。⑤自信心的提高。篮球的投篮是篮球比赛胜负的关键,提高篮球队员投篮的自信心尤为重要。投篮时的自信心是一种积极肯定的情感,运动员在不断变化和情况复杂的比赛中,能排除杂念和干扰,专心做投篮的动作,是自信心在起作用。体育教师除加强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辅导之外,还要经常利用各种不同的环境培养运动员的投篮意识和自控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篇6

篮球运动能培养人的灵敏、速度、力量、耐力和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辨清势态、做出抉择的能力。

二、中小学篮球运动员选材

l.选材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所谓中小学篮球运动员选材,是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篮球运动的人才选拔出来,进行系统地有目的地培养,以便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基础上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格拉姆指出:“在运动能力的遗传中,具有卓越运动才能的亲代,只要不是极端个体,其子代中有50%的人会具有优秀的运动才能,而且还有可能超越亲代个体,亲缘越远,这种可能性越大。”运动能力的家族化倾向,已被实践所证明。

2.选材的内容

身体形态:篮球运动员以选择身材高大、匀称、腿长、躯干短,特别是小腿长、手臂长、指距大于身高,手大、五指长且能分得开,脚大、脚弓隆起、肌肉线条清楚、皮下脂肪少、跟腱长而清晰、踝关节细的为好。

生理机能:运动实践表明,人体生理机能水平发展最终能达到的高度,将直接关系到运动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水平的最终表现。神经系统选材的指标为神经类型与反应;循环系统选材的指标为心率、血压、心功指数与血红蛋白;呼吸系统选材指标为呼吸频率、肺活量与最大摄氧量;感官功能选材指标为视力、视野与听力等。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能力,它是掌握篮球技、战术的基础。

3.选材指标与权重的确定

根据衡量篮球运动员身心全面发展的常规分类,确定为形态、机能、素质、技术、心理五大类。形态类:身高、指距、身高。机能类:视野、心功指数。素质类:100米、助跑单脚摸高。技术类:球感、全场运传球上篮、60秒或90秒罚球、90秒抢投篮、综合运球。心理类:神经类型、综合反应。

4.建立运动员个人档案

把每个运动员的初始数据以及训练中所出现的一系列情况备册,以便检测调整训练成绩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制订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是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是进行训练工作的重要依据和保证。制订计划便于检查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训练质量。训练计划要有预见性,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训练目标,使训练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

四、科学训练

1.身体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各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与对抗阻力的能力,它是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是篮球比赛中争取时间与位置上优势的重要条件。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并抵抗疲劳的能力。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突变的运动情况下,快速、准备、协调、灵巧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弹跳素质是指通过下肢和全身协调用力,使人体急速离开地面的能力。在训练中要注意各项素质的因素以及各年龄阶段的训练措施。依据人体发育成长的科学规律,合理安排,正确运用,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2.技术训练

篮球运动有许多基本动作。篮球运动员的动作技能需根据对手或同伴的行为或临场情况发展而随机应变。因此,训练中,要掌握较多的动作技能,并注意在复杂的攻防场合下安排比赛性战术训练,提高分化能力,预识对手的意图,领会队友默契,培养运动员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动作技能和战术意识的能力。训练中我们要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寻这种联系,并加以合理的组合,提高解决众多问题的实效性。另外,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小学生,训练中可一边进行体力、技术训练,一边进行智力启发,以理论作基础,既满足他们知识方面的渴望,又能很好地指导其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心理训练

主要是对运动员动机的培养,以提高运动员对训练的渴望程度;抓住运动员的训练态度,以提高运动员的认真程度。训练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①明确心理训练的目的性,教练员要把计划和每天主要的训练内容告知运动员,使他们对整个训练的周期、任务、手段、指标、进展、要求等有个全面、全过程的了解,做到认识上的一致和有充分的思想准备;②运用注意规律,提高训练质量,发展无意注意的能力,诱发训练兴趣;③严格要求,不断强化心理训练,促使训练产生良好的效果。

4.战术训练

战术训练包括基础配合和全队战术配合。战术基础配合是指两三人之间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攻守合作行为的配合方法,它是组成全队攻防战术的基础。

五、篮球队管理

篇7

关键词:初中运动员;篮球意识;培养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01

随着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篮球运动更是向高速度科学化时期发展。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刻苦训练,而且更需要依赖于科学方法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这种应用主要反映在探索尚未被人们发现和认识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某些客观规律。科学是实践经验的结晶,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探索真理。只有确定任务提出内容,选择具体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在基础训练中打下正确的、扎实的、全面的巩固基础,才能为以后向高水平发展提供有利的保证。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方法与手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掌握技术的速度。总要求是: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并保证质量。

一、教师明确训练指导思想

对初中生篮球的训练一定要明确训练指导思想,提高对初中生篮球训练的认识水平,制定出多年的、系统的、科学的、长远的发展计划,训练即要立足于一个“苦”字上,又要科学的扎扎实实地进行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加大运动量的训练,原则上在训练中必须坚决贯彻“积极、灵活、准确、全面”的训练指导思想,真正把初中生篮球训练放到我国篮球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上去。

(一)方法和手段要有科学性

篮球训练是一门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必须体现篮球运动本身的内在规律。在一段时间内,一些方法与手段促进技术动作的提高。但当技术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原有的方法与手段就不能满足再提高的要求,这时必须改进方法与手段,否则不能保证技术的再提高。在教学的训练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如下几种情况。

1.一些方法与手段不能满足提高的需要。

2.一些方法与手段运用时不恰当。

3.还要创造发展一些新的手段与方法,使初中生暂时还不能掌握,不太适应,需要再提高。在反复循环过程中,提高了技术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训练水平。

(二)手段与方法要注意系统性

根据篮球运动的规律和训练工作的发展规律,初中体育教师要掌握一系列的若干方法与手段,期间具有内在联系,安排好运用的秩序与步骤。根据初中生不同条件、水平,根据训练工作的进度,初中生掌握的程度与情况,运用恰当的方法与手段,注意方法手段的系统性。

(三)手段和方法要有针对性

无论解决问题,还是提高技术环节,都要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自己若计划达到一个目的,在练习方法上要有创造性,解决自己所需解决的问题。

二、关于整体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一个好的球队和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整体意识。作为一个队来讲就是要有统一的思想和行动,以及统一的奋斗目标;作为一个队员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自我要求。

(一)入队教育

初中生比较活泼好动,对许多实践活动都跃跃欲试,兴趣多受教师、家长、明星人物等的影响,出现对未来的向往,但自觉性较差,目的性不清,有时动摇不定。因此,教师员应争取各方向的支持和协助,通过教育和诱导,使队员明确为谁打球,为什么打球,球队和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应该作一个怎么样的队员。通过组织参观优秀队的比赛、电视录像帮助分析那些精彩巧妙的配合和细腻精练的技术动作,讲述篮球运动及著名运动员的趣事,来培养队员爱好篮球运动的浓厚兴趣,使队员树立起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篮球事业,爱别人亦为别人所爱,遵守纪律,有信心,有拼劲,勇于胜利的整体意识。

(二)提高篮球理论知识

形成某种意识的功能都是相应的某些知识作为基础。学习篮球理论知识可以培养和启发初中运动员的再创思维,使队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自觉地、主动地完成任务。要使队员明确篮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强调掌握基本技术规格要领,善于学习优秀运动员运用技术的经验,对基本攻防战术套路的特点和相互制约的原则要明确,教师员根据本队实际情况和特点树立起切实的训练指导思想。

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可以使用概念,通过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达到对事物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但具体形象思维在初中期仍占有一定地位,为此篮球理论知识的学习,应尽可能的在比赛和训练的实践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

三、方法与手段要富有启发性

当初中生逐渐掌握了篮球的基本概况后,就要涉入战术之列。那么战术训练就比技术训练复杂。要通过理论讲解,阵地摆型,实践训练,教学比赛,来进行启发性训练,以培养队员的智慧和篮球意识。最后,方法和手段要讲究实效性。

在训练关键的技术动作时,要抓住根本规律的东西,高度概括提炼,结合确定几个重要的练习方法,反复练,天天练。

在青少年基础训练过程,必须应用科学方法合理的来训练。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在比赛中运用自如。运动技巧的形成过程也存在着一种规律,从少到多再到少,往往真正的比赛中过硬技术只能表现几手,基本只有一手是突出的。因而,对有些技术的训练,可以多安排一些练习方法,以提高学生兴奋性,每个练习的时间不一定长,3~5分钟或10分钟后即变化或变换另一个练习。如投篮练习,20分钟内安排3~4个练习,一会配合投篮,一会加防投篮,一会投篮比赛游戏,学生练起来兴趣很高,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方法多但中心要明确,要讲究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篮球 罚篮 训练方法

对于传统训练中单一、缺乏针对性的罚球训练,现阶段国内外训练理念更趋于针对性强、科学性强、实效性强的特点。技术训练中,更多的开始关注细节,比如膝关节弯曲角度对罚球的影响、瞄准点对罚球的影响、程序化行为对罚球的影响等很多方面;在更加重要的心理训练中,对于情绪的调节、自我调控、心理暗示等很多角度提出了训练的理念和方向;其他方面还有罚球所需肌肉力量的使用和锻炼、表象训练、条件限制训练等。

一、罚球训练的手段探析

投篮作为篮球技术中最根本的技术之一,是被篮球运动员最先掌握的技术动作之一。但是在罚球训练过程中很少有教练和运动员关注细节。泰德?圣?马丁曾经连续罚球命中2036个,是罚球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他在《投篮的技巧――从罚球到扣篮》中谈到了瞄准点的问题,他认为瞄准点应该放在篮筐的后沿,即篮圈上离罚球运动员最远一点。后来王恩泉在《瞄准点对罚球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及运动学分析》中也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在对此看法的研究中,结合运动技能控制这一学科相关知识,对于瞄准点的问题进行了一组实验,受试者为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班同学。让受试者分两天进行两组罚球线投篮,每组100个。第一天瞄准点为篮筐前沿,并且目光随投出的球移动,第二组瞄准点为篮筐后沿,并且在出手后一直盯住该点直到球入筐或者与篮筐接触。结果是第一组进54球,第二组进76球。在相同的数量,相同的强度下,第二组的命中率比第一组高出22%,而且第一组命中率开始下降是在后30-50球,第二组则失球点较为平均,可以看出,瞄篮点的正确确立有助于运动员在体力下降时保持有良好的命中率,有较高的稳定性。

杜亚军在《罚球中出手角度与屈膝角度对罚球成绩的影响》中详细说明了出售的合适角度和较佳的屈膝角度,以及出手角度与屈膝角度的角度差关系。出手角度要控制在140°-150°之间,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命中率;屈膝角度大约在110°-120°之间是会有较高的罚球命中率。也就是说,在篮球比赛中,篮球运动员罚球时要保持每次罚球的出手角度和屈膝角度在理想范围内,或者说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动力定型,可以从技术上提高罚球的稳定性。

通过这一观点进行了一个实验,受试者体验不同大小膝角(小于110°或大于120°)的罚球感觉,通过受试者描述:膝角过大的罚球,不但消耗体力,而且膝角过大致使投篮动作连贯性差,打乱了投篮节奏;膝角过小时,很难保证出手角度和球的弧线。因此,保持一个良好的膝角,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罚球的稳定性。篮球运动的基本功是该项运动的重中之重,因此良好的罚球稳定性一定是建立在有标准或者合适的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在放松无压力状态下有较高命中率的基础上。

二、罚球训练的方法探析

(一)表象训练法

表现训练是指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其中,动作表象训练特指对运动过程中肌肉、肌腱、关节表面所形成的感觉的重现。结合体育心理学中对表象训练法的研究,通过表象与篮球训练之间关系的分析,具体可以将表箱分为两种,整体过程目标类似于整体表象,要求运动员关注罚球过程中整个身体的感觉。在罚球训练中,运动员可根经典比赛中的状况,或者自己模拟出比赛中的关键罚球状况,切身的去体会当时的比赛情形,制造紧张和焦虑,然后在高焦虑的水平下,进行整体表象的训练。人的思想是无限的,运动员通过表象训练,可以很大限度的模拟相应比赛时的心理状态,并通过大量的训练不断地去克服,最终习惯于很多相应比赛中的紧张环境,在比赛中取得先筹。然而在表象训练中,运动员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力求沉浸在模拟的比赛情形中,才能充分发挥表象训练的作用。

(二)暗示训练法

暗示训练是利用言语等刺激物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运动心理学中提出,自我暗示能够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是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比如常说的在考试前默念“我叫不紧张”就是自我暗示的一种。著名的巴普洛夫学说认为:自我暗示训练就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语句,也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去调节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从而调节人体的内部过程,比如人的心态、情绪、信心、意志等。经过受试者的亲身体验,在罚球训练中,运动员确实可以通过各种自我暗示来调节心情,稳定技术动作,排除外界干扰。比如默念“我的注意力就在篮筐上”、“球出手以后会直直的从篮筐里穿过,发出刷网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暗示训练法可以看做是一种信心的催化剂,通过罚球前思想中的不断暗示,大大提高了罚球运动员的自信心,使其在出手时更放松、更从容。常见得最多的是“自我暗示”,从心理学上说,自我暗示就是一种自我肯定,通过想象某种事物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然而暗示也分积极和消极之分,比赛中消极的自我暗示会误导个人的判断和自信,影响自身对比赛的态度和积极性;积极地自我暗示却能很大程度上加强对自己的肯定,它会提高运动员的信心,引领运动员偏于积极地行为。建议在训练中通过大量的尝试,充分掌握暗示的方法后再运用到比赛中。因为暗示法需要运动员在短时间内的心理活动和想法,在比赛中过分焦虑的情况下,不程度的自我暗示反而会适得其反。

(三)程序化行为训练法

程序化训练法,就是在作出常规动作中的技术动作前,进行一套程序化行为联练习。每次站在罚球线上,拿着球,可以先设定一套自己感觉舒服的行为,表象一下球出手后进入篮筐的情景,再把注意力集中到篮筐上,进行罚球。如nba中的阿里纳斯,在罚球前会持球在腰际绕上三圈,再出手投篮;贾森?基德,运三次球后做一个亲吻篮筐的动作,再进行投篮动作等。这些都属于程序化行为。通过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对程序化行为进行分析分析,可以得出:罚球程序化的养成,会给运动员一种“做完动作理所让然就会投进”想法,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罚球运动员的注意力。职业运动员罚球前的准备动作千奇百怪,但是几乎是每次罚球都有相同的定式,如计算机程序的输出一样,输出运动员最正确的投篮姿势和力度。上文仅提到了比较有特点的阿里纳斯和贾森?基德,其实纵观全球职业男篮的运动员,每一名球员都有着程序化的动作。甚至可以说,篮球运动的训练就是将技术动作掌握成为程序化的例子。一个动作接下一个动作,程序化训练做得好,在比赛中做动作就会越从容,越自然。那么程序化动作是不是越夸张、越复杂就好呢?当然不是了。遵循基本技术中提到的“尽可能减少肢体上的动作,以免增加投篮的不稳定性”,在设计程序化动作时,要尽量的保证动作简单,并且能充分的放松肌肉、放松心情便可。

(四)条件限制法

谢切诺夫提出“一切随意运动,严格的讲都是反射”,“脑的活动的一切外部表现,确实都归结为肌肉运动”。掌握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生理本质就是心理承受刺激变化的条件反射过程,其训练的过程为“刺激――适应――刺激”的循环。条件限制法就是将抑制过程应用于训练中。经过对条件限制法的研究,结合体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发现它在训练中的使用一般比较灵活多样。在训练中,教练员可以安排模拟各种情况去影响、干扰运动员的罚球,例如观众的呼喊和指责、嘈杂的音乐、教练员的责备等等,使其在罚球前期,通过深呼吸、甩手臂、简单地拉伸来缓解之前的疲惫,并时刻得到提醒,要将注意力放在技术动作和篮筐上,而不要过多的去向球进与不进所带来的影响;拿到球开始罚球时,通过自我暗示等方法克服干扰,发挥出原有的技术水平;在罚球之后,做到“成功深追忆,失败找原因”,罚中不骄傲,不中也不气馁,调整身心投入接下来的任务。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使队员适应各种比赛环境,提高其适应能力,为参加比赛做足心理上、生理上和技术上的准备。条件限制法能让训练回归于比赛,最大限度的还原比赛时嘈杂的情景。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要求的技术动作上,增加正确信息的感知度,是错误的动作和反应不能出现或者很少出现。从而提高练习质量,提高技术动作的稳定性。长时间在此种环境下训练,以保持在嘈杂环境下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正视当下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便能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关键时刻摒弃其他杂念、忽视一切干扰,将技术动作充分的发挥出来。个人觉得条件限制法比较适合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情况。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往往在比赛中最容易受到的干扰和压力就是来自观众、噪音等事物,进而扰乱心理的稳定。通过大量的训练,使运动员适应此类环境,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原有的技术水平。

三、结语

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应该正视自身身体原因对罚球技术的影响,针对存在不同问题的运动员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应注重心理层面的训练,其中条件限制法、自我暗示法、程序化行为、表象训练法等方法效果显著有效,锻炼心理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和水平,以及面对各种压力下充分发挥原有的技术水平的能力。教练员应通过相关理念,不断创新训练方法,不断挑战运动员的极限,使其运动表现越来越出色。

参考文献:

[1]张进.影响我省大学生男子篮球高水平运动员罚球命中率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洪晓彬,刘欣然,李孟华.程序化行为对篮球罚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2.

[3]佟春雨.浅析“罚篮”在现代篮球比赛中的作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2,05.

[4]颜敏.浅析影响篮球罚篮命中率的因素及训练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0.

篇9

一、中学体育教学因地制宜使用场地器材遵守的原则

首先,安全性原则,中学体育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体育场地各种器材之前,应先仔细检查所有体育器材有无破损现象,一旦发现器材有磨损严重的地方,需立即更换全新的器材,确保学生使用的器材完好无损,避免学生运动中因器材破损而摔伤,防止学生受损,因此,提前检查运动器材非常有必要,这样才能促进体育教学顺利进行,并提高运动的安全性。其次,实用性原则,也就是说所使用的器材能够派上用场,如:使用场地的塑胶跑道,引导学生反复练习起跑姿势。教师结合场地现有的器材,将其用于体育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主动练习运动技巧,逐渐增强其爆发力,如果选用的器材不适用于体育运动训练,就难以发挥出器材的作用。因此,使用场地器材遵循实用性原则非常重要。再次,因地制宜的原则,教师根据不同场地的体育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活动,发挥地域场地地形的优势,并做到针对性使用体育场地的器材,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中学体育教学因地制宜使用场地器材的方法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因地制宜地使用场地器材,才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从而将场地器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推动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同时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体育学习水平的提高。(一)使用体育场的双杆。中学体育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格外注重因地制宜使用场地器材,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体育运动器材,也就是说先分析器材是否实用以及是否适用于体育教学,明确适合使用,才能引导学生使用器材进行体育运动。如:用体育场地的双杆,教师先示范用双手支撑上半身,之后,用身体惯性,将双腿向上抬,跨越双杆,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之后,根据学生的身高和体质,将其分为多个小组,引导各组学生依次完成运动动作,调动学生积极使用双杆,用所学的运动技巧,连贯完成支撑、跨越动作,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双杆完成运动动作,使学生臂膀力量更强,更有力量支撑身体重量,同时运动动作灵活舒展,以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动作连贯性。可见,因地制宜使用体育场地器材,能够发挥出器材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运动,最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二)使用场地的篮球架。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师在讲解篮球运动技巧时,应重视因地制宜使用场地的篮球架,并在教学中边讲解传球动作和投篮技巧,边使用篮球架投篮和扣篮,促使学生对动作要领印象深刻,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使用篮球架练习传球、投篮等运动动作,激发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训练中,进而积极与同学相互配合传球、发球,不仅活跃了氛围,还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自觉使用篮球架,瞄准篮筐投篮,整个过程中学生加强练习投掷、运球、发球等动作,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反应速度更快,更加懂得如何躲避对方,将篮球快速传给对方投篮,既发挥篮球架的作用,又提高篮球运动技能,说明进行体育教学时,使用场地的篮球架意义非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择使用不同的运动性器材,做到因地制宜使用器材,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有效性。(三)就地取材。在进行中学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使用场地器材,如可以用体育场地周围的沙子,制作沙包,引导学生进行丢沙包接力活动,体育教师就地取材,用沙子制作沙包,指导学生两人一组,相互传沙包,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跳跃接住沙包,并结合对方与自己的距离,控制自己的力度,以便于对方接住沙包,逐渐增强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同时,学生相互传沙包,能够锻炼臂力、运动能力,促使学生腿部、肩膀和身体各个关节活动起来,加强身体四肢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促进学生加快血液循环,说明就地取材制作沙包,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积极传沙包,不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还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学生不再厌烦上体育课,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与同学相互配合传沙包,整个过程中学生身体各个环节活动开,运动更灵活,腿部和手臂肌肉更健壮,主要在于投掷和接沙包时,学生注意力集中,迎着沙包的方向,跳跃接住,使跟腱和各个环节得到锻炼,同时增强跳跃的弹性和传球技能,由此表明,体育课堂教学中就地取材,充分运用器材,能够提升学生运动水平和运动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四)使用场地的器材开展体育竞赛。目前,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因地制宜使用场地器材,要注重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运动相应的器材,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器材,能够唤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体育运动项目,并积极活动身体四肢,做热身运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提高。如:学习“足球”运动时,教师使用体育场地的足球门,作为运动器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踢球技巧,依次将球踢进足球门,踢球过程中一名学生充当守门员,阻挡足球进入到球门,调动学生积极守门,并驱使学生认真踢球,以加强学生踢球技能。综述以上内容得知,学生使用场地器材,能够进行足球运动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对足球感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使用足球门进行踢球练习,有效提升学生的踢球水平,同时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五)合理使用校园内环境进行有效训练。不同体育场地使用不同的体育运动器材,教师引导学生运动之前,应先了解场地都有哪些器材,由于学校的办学经费有限,某些运动器材不够完善,在校生数和器材配备没有成正比。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校园内环境开展有效训练。例如:在短跑训练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坡度的地方或校内长楼梯,组织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在行间过程中如何加速的方法。通过竞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因学生喜欢在不常规的环境中进行训练,明确这点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运动中表现,可以在校园环境中寻找环境好、场地适宜的训练点,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训练中来,促使学生在短跑时,运用运动技巧,以增强腿部的爆发力,并使腿部肌肉越来越健壮,达到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同时,每名学生的高度参与,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十分有利。

综述以上内容得知,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校体育场地的各种器材,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而根据场地面积,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比赛,也可以使用校园内部环境、篮球架和杠杆,引导学生练习体育运动动作,促使学生积极使用不同的体育运动器材进行体育运动训练,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对体育运动的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运动动作的热情,从而更好地学习动作要领和技巧,必然会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同时提升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与进步。

篇10

【关键词】中小学 业余篮球队 训练

一、前言

篮球运动能培养人的灵敏、速度、力量、耐力和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辨清势态、做出抉择的能力。

二、中小学篮球运动员选材

l.选材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所谓中小学篮球运动员选材,是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篮球运动的人才选,进行系统地有目的地培养,以便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基础上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格拉姆指出:“在运动能力的遗传中,具有卓越运动才能的亲代,只要不是极端个体,其子代中有50%的人会具有优秀的运动才能,而且还有可能超越亲代个体,亲缘越远,这种可能性越大。”运动能力的家族化倾向,已被实践所证明。

2.选材的内容

身体形态:篮球运动员以选择身材高大、匀称、腿长、躯干短,特别是小腿长、手臂长、指距大于身高,手大、五指长且能分得开,脚大、脚弓隆起、肌肉线条清楚、皮下脂肪少、跟腱长而清晰、踝关节细的为好。

生理机能:运动实践表明,人体生理机能水平发展最终能达到的高度,将直接关系到运动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水平的最终表现。神经系统选材的指标为神经类型与反应;循环系统选材的指标为心率、血压、心功指数与血红蛋白;呼吸系统选材指标为呼吸频率、肺活量与最大摄氧量;感官功能选材指标为视力、视野与听力等。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能力,它是掌握篮球技、战术的基础。

3.选材指标与权重的确定

根据衡量篮球运动员身心全面发展的常规分类,确定为形态、机能、素质、技术、心理五大类。形态类:身高、指距、身高。机能类:视野、心功指数。素质类:100米、助跑单脚摸高。技术类:球感、全场运传球上篮、60秒或90秒罚球、90秒抢投篮、综合运球。心理类:神经类型、综合反应。

4.建立运动员个人档案

把每个运动员的初始数据以及训练中所出现的一系列情况备册,以便检测调整训练成绩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制订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是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是进行训练工作的重要依据和保证。制订计划便于检查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训练质量。训练计划要有预见性,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训练目标,使训练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

四、科学训练

1.身体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各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与对抗阻力的能力,它是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是篮球比赛中争取时间与位置上优势的重要条件。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并抵抗疲劳的能力。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突变的运动情况下,快速、准备、协调、灵巧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弹跳素质是指通过下肢和全身协调用力,使人体急速离开地面的能力。在训练中要注意各项素质的因素以及各年龄阶段的训练措施。依据人体发育成长的科学规律,合理安排,正确运用,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2.技术训练

篮球运动有许多基本动作。篮球运动员的动作技能需根据对手或同伴的行为或临场情况发展而随机应变。因此,训练中,要掌握较多的动作技能,并注意在复杂的攻防场合下安排比赛性战术训练,提高分化能力,预识对手的意图,领会队友默契,培养运动员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动作技能和战术意识的能力。训练中我们要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寻这种联系,并加以合理的组合,提高解决众多问题的实效性。另外,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小学生,训练中可一边进行体力、技术训练,一边进行智力启发,以理论作基础,既满足他们知识方面的渴望,又能很好地指导其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心理训练

主要是对运动员动机的培养,以提高运动员对训练的渴望程度;抓住运动员的训练态度,以提高运动员的认真程度。训练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①明确心理训练的目的性,教练员要把计划和每天主要的训练内容告知运动员,使他们对整个训练的周期、任务、手段、指标、进展、要求等有个全面、全过程的了解,做到认识上的一致和有充分的思想准备;②运用注意规律,提高训练质量,发展无意注意的能力,诱发训练兴趣;③严格要求,不断强化心理训练,促使训练产生良好的效果。

4.战术训练

战术训练包括基础配合和全队战术配合。战术基础配合是指两三人之间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攻守合作行为的配合方法,它是组成全队攻防战术的基础。

五、篮球队管理

少年儿童运动员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基本方法有:创造良好环境,树立榜样,教练员的言传与身教,表扬与奖励、批评与处分,检查评比,实际锻炼等。运动队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各个年龄段及不同类型的运动员进行管理教育工作。

总之,科学训练要遵循青少年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坚持“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遵循教育规律,深化体教结合的认识。只有综合培养和训练,才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给自己确定更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篮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