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的实训报告范文 -ag尊龙app

时间:2024-02-27 17:5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的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共享的实训报告

篇1

1.以共建共享信息服务推动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设和发展。建立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集团信息交流平台。龙头院校依托自身现有的信息交流平台,与参与合作的各成员单位共建集团信息交流平台。平台可以以网站、报刊、广播电台等多种形式构建。集团内企业和院校可以在信息交流平台上充分沟通,为集团内的有关企业单位、职业院校和政府部门等一系列相关人员建立一个管理理念、实战经验、技能技术等信息共享的平台。为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集团成员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包括经济发展趋势、社会就业需求动态信息,行业改革后的人才培养、企业发展吸纳人员取向信息,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企业高新技术信息,国务院下达的职业教育改革政策,国际前沿的职业教育改革思路信息,职业示范院校精品课程及教材建设信息,新生录取与毕业生就业信息,师资队伍资源分配信息,职业资格鉴定信息,职业技能竞赛信息,各专业技能培训与教育信息,技术服务信息等。建立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快速通道。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快速通道获取学校提供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将成果用于实践,提供反馈,这样学校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时间能缩到最短,更高效地发挥出科研价值;集团成员通过信息快速通道可以毫无阻隔地对集团的运行轨迹、发展方向甚至是个别领导的工作情况提出建议,集团的领导组织也能把这些建议的处理意见通过快速通道及时回馈给各集团成员。

2.以共建共享专业资源推动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设和发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学校与企业是集团成员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设备,通过校企合股的方式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职业教育中。学校将引进的先进生产设备用于学生的仿真实训和生产,将学校实训中心建成“校中厂”和技能型人才量产基地,并申请可用于全社会范围的技能考核鉴定场所,从而增加实训中心的经济效益和增强科研氛围。校际合作,顶尖教育资源的共享。校际之间各自强势专业的已有精品课程的互惠互利互享,共同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模式下的新型教学管理制度,并与其他兄弟院校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教学一线的精英合力开发集“传授、学习、实践”三者为一体,贯穿工学结合的新教材、新案例、新课程。软件合作,虚拟职业能力发展系统的开发共享。包括职业能力发展虚拟训练系统、职业技能虚拟鉴定系统。信息化合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共享。把各校现有的优秀数字化媒体教材、知识点脉络及示范性教学典型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进行整合,集中各校精英力量在现有资源库的基础上拓展编制以“课堂教学、课后实训”为基本点,“学、思、做”三位一体为基础内容,甚至在达到一定水平,具有一定规模后可以申请自主知识产权的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库,使集团内各学校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始终处在行业先进水平,引领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发展潮流。

二、以共建共享课程体系推动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设和发展

1.以共建共享教学模式改革推动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设和发展。共建共享项目导向模式。根据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开展不同类型的单项实训,将单项实训与现实工作接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共建共享任务驱动模式。以岗位工作为任务,进行综合能力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会计岗位的初步体验。共建共享竞赛模式。将课堂变成赛场,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共建共享考证模式。以课证深度融合为平台,以知识够用为原则,通过学生社团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要求“充分对接”。共建共享工学交替模式。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撰写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并对优秀社会实践报告进行汇编,为论文写作、专业学习、创新创业、顶岗实习、就业等奠定了基础,实现工学交替模式。专家进课堂。与绍兴通达会计师事务所、绍兴中兴会计师事务所、广发证券绍兴中兴中路营业部等携手,开展能工巧匠(专家)进课堂活动、专家讲座活动,使学生参与面达到所有班级。邀请具有高级职称或职务的专家,走进《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实训项目课堂进行授课,利用企业实际案例、实际岗位、实际任务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更认同本专业,学习课程更感兴趣,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大学职业规划更加清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快速成长,实现工学交替模式。选派学生赴事务所、企业进行短期教学实践。根据事务所、企业需要,选派优秀学生进行课程实践,完成包括编凭证、登账簿、报报表、开票、地税、国税网上申报等事项,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工学交替。共建共享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模式。真账真做。与作为行业品牌的绍兴东方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携手,开办多期真账真做班,由事务所业务精英带着做真账,带着学生真刀真枪地训练,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突破了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的瓶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达到1.5年-2年的会计工作经验,用最节约的时间成本快速达到企业对会计求职者工作经验的职业要求,促使学生快速成才。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做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学生走出校门,课堂交给能工巧匠。带领学生去企业财务部门及车间、仓库等部门参观考察,由单位财务人员讲解,了解企业的账务工作流程、财务制度,以及公司的产品、生产设备、生产流程、销售模式等,让学生走进真实的账务处理环境,做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2.以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推动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设和发展。开展四个中心建设:专业中心、课程中心、应用中心、素材中心建设。共建共享专业中心建设。包括专业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会计职业素养、会计职业考证信息、就业支持信息、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学生职业资格获取率、学生毕业双证书获取率、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就业对口率、毕业生起薪平均数、用人单位满意率、就业质量等)。共建共享课程中心建设。包括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平台(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企业纳税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标准)。共建共享应用中心建设。包括虚拟实训系统建设、能力训练与测试系统建设、视频课堂系统建设。共建共享素材中心建设。包括职业标准库、岗位介绍库、会计文化库、政策法规库、票证账表库、操作演示库、电子教材库、教学课件库、音像素材库、典型案例库、能力测试库、从业考证库、职业道德教育素材库、行业特色资源库。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网络技术;发展前景;问题;对策

引言

目前,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到社会经济的多个领域,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为银行提供了全面、精确的财务报告,为银行的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提高银行业务效益和综合竞争力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化下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以及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探索银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前景,并提出提高银行会计信息化的合理建议,以达到提高银行管理水平的目的,从而促进银行综合业务的发展,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会计信息化的涵义

会计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处理传统的会计工作内容,并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原始数据的统计、核算、汇总、分析以及储存等工作,同时结合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对数据进行高端处理。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多样性、精确性以及及时性,从而使会计数据信息可以有效的为银行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会计信息化不仅包含着会计电算化的全部功能,而且完善了会计电算化的不足,通过结合现代化网络技术,会计信息化具有高效、精准、快捷等优点。通过上述分析,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基础理论与现代化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包含了会计信息、成本信息以及人力资源信息等的管理与分析,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以及分析,进而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会计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财务信息数据的核算和分析为银行的经济决策和生产经营提供参考信息,充分展示了财务核算的控制和决策职能。

(二)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传统会计数据信息的录入与处理方式,其覆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财务数据的共享。会计信息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扩大了财务审核范围,使会计核算体系更加完善,优化了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科目的设置关系着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合理的会计科目不仅可以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可以让财务人员进行更加准确、全面的财务核算。会计信息化系统对会计科目的设置遵循准确性、高效性和全面性的原则,可以使财务人员更加清楚的了解账目信息,准确录入财务数据,便于财务人员更加准确的核算会计数据,生成财务报告,同时有助于其他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第二,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数据集成和共享。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将银行整个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的信息全都收集到系统中,实现信息的转化和传递。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对各部门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只要部门具有合法授权,就可以从系统中提取想要的会计信息,而整个过程不需要财务人员的参与。会计信息化可以加强银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相互了解有关信息,便于对银行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调配。第三.运行和管理过程智能化。传统的会计核算是通过手工处理完成财务数据的统计与核算,最终形成财务报表。而会计信息化不仅可以实现自动汇总和核算财务信息,而且可以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控和管理,充分展示了智能化的特征。会计信息化系统结合了人、计算机技术、网络程序等资源,形成了现代化的应用程序。

二、银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性不强

目前,很多银行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的功能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代替传统会计的手工记账。只是集中在财务数据的录入与核算等基本职能,其工作目的主要是在规定时限内提交财务报表。但是,银行在运用会计电算化时,忽视了会计电算化的其他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汇总、分析与调控等功能,没有建立适合银行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的信息数据库,也没有为银行的未来发展提供数据性的经济决策。因此,从目前银行的会计信息化发展状况看,无法全面满足银行管理和经营的需求。

(二)会计电算化高素质人才缺乏

作为银行内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而且需要懂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目前,银行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虽然具备财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却不了解计算机相关的应用知识。如果在平时工作中遇见计算机故障问题,工作人员几乎无法独立的解决问题,从而对银行财务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拖延了财务工作进度。而部分财务人员虽然了解一些计算机应用知识,但是对财务软件的操作不熟练,无法很好的利用软件功能完成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不能满足银行财务工作需求。由于银行缺乏既懂得计算机技术又了解财务知识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使得银行的会计电算化发展遭受到一定的阻碍。

(三)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安全性较差

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依附于网络技术,会计数据都由电子符号代替,传统的纸质媒介也由计算机媒介代替,使得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的安全受到影响。例如银行工作人员可以对财务原始数据进行更改或删除,使得财务信息失真或缺失;计算机媒介容易受到网络黑客或病毒的攻击,从而造成财务数据的丢失或破坏;当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或软件问题时,很可能导致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无法运行,对银行的财务工作造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系统登录时所使用的用户名密码、指纹识别等权限设置方式,也无法全面保证财务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再加上银行部分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对病毒和黑客的攻击缺少防范措施,一旦系统瘫痪,其内部数据很难完全恢复。所以,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安全性较差,使得银行部分财务报告等缺乏可信度。

三、会计信息化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

(一)财务报告专用性

在银行的实际财务工作中,有很多特殊用途的数据和信息,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这就体现了会计信息化财务报告的专用性。根据不同类型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向其提供不同形式的专用报告,体现了会计信息化具有信息披露特殊性的特点。

(二)财务报告多栏式

财务报告多栏式是指针对银行同一经济业务进行不同方式的会计处理,进而使得不同信息在财务报告中得以披露。在传统的会计处理中,对单一信息无法进行不同计量的比较,也不能对不同信息的价值进行总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可以改变传统会计处理的这种局限性,可以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用途,对单一信息进行多元化处理,为银行的发展提供经济决策依据。

(三)财务报告实时性

依靠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使得会计信息化具有实时性,使得财务报告模式具有时效性。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将银行发生的经营活动体现在财务报告中,并且财务报告可以进行定期更新,便于信息使用者随时在线查看。

四、提高银行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银行应该加强对管理者的思想和管理培训,从而提高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明确会计信息化对银行发展的重要性。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对会计领域的稳定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传统会计数据的储存方式,改变了传统会计信息的处理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财务审计和财务控制的质量。会计信息化改变了银行的财务工作分工形式,提升了财务工作质量。因此,作为银行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转变传统的思想理念,使会计信息化为银行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决策,从而使银行的发展取得新突破。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银行应该为财务人员定期安排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实操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培训,从而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从业素质。银行的培训计划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对于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要着重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操作;对于会计信息化软件功能十分熟悉的财务人员,应重点培训其财务理论知识,以达到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银行应培训一批计算机系统维护人员,使其可以为财务人员解决较为专业的系统问题,同时可以为财务人员提供指导,从而促进银行会计信息化发展顺利进行。

(三)保障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

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所有的财务数据都是电子形式储存在计算机媒介中,系统很可能遭受非法攻击,造成财务数据丢失或破坏,对银行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保密原则、岗位职责制度、日常工作制度、系统维护与更新制度等。同时应保证各项制度全面公开,让银行员工清楚了解,并自觉约束工作行为。另外,银行应该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会计信息化进行监控以及风险预测,从而保证银行会计信息化有序进行。

(四)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优化会计信息化的运行环境

银行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涵盖银行各个工作部门以及各个工作岗位,包括审核、授权以及确认等多个职位。健全的内部体系可以有效保证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以使银行各个部门之间更加准确的进行信息沟通,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根据研究表明,由于计算机自身运行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化出错的概率几乎不存在,但由于人为操作出现的现象层出不穷。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传统会计手工记账的方式,数据信息的处理不再需要纸质凭证,极易造成数据结果被更改或删除。因此,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信息化的录入程序、权限设置、更改程序、监督制度等,从而提高银行会计信息化质量。

(五)完善会计信息化的法律体系建设

完善的会计信息化法律体系是会计信息化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制定科学、健全的法律制度可以为银行会计信息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其在正确的方向上平稳发展。同时,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避免财务人员任意更改财务数据或不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数据备份。同时,健全的法律体系可以有效监督和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运行,为银行的快速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五、银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的必然性

(一)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趋势

会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理念和方法都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改变、更新和完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以及会计发展环境的变化,都迫使会计领域进行改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领域的改革提供了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也使传统会计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对传统会计进行架构重组,将现代网络技术融入到会计工作中,形成先进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因此,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体现了会计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影响作用。

(二)会计信息化是银行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银行发展会计信息化,其目的是实现经营管理活动的自动化,即利用电子、网络技术对管理活动进行设计、预测、分析以及控制。因此,银行需要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对财务工作的统计、核算、分析以及调控等工作。从而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银行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银行必须大幅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银行间竞争的本质是管理的竞争,信息的竞争。因此,银行需要利用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功能的会计信息化系统,通过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为实现银行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会计信息化系统可以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对单一信息进行多元化处理,为其提供不同形式的财务报告,体现了会计信息化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因此,集收集、汇总、分析、核算、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可以为银行的发展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实现银行规范化、高效化的发展模式。

(三)会计信息化将实现“管理一体化”

目前,银行会计信息化在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下,以基本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使银行的管理趋于规范化和整体化,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但随着网络技术、云数据等快速发展,将逐步实现银行会计信息“管理一体化”。在未来,会计信息化将集成银行各个部门的不同信息,共同形成新模式的财务数据报告,同时生成综合数据库,实现各部门之间管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erp技术的出现为“管理一体化”的发展提供的重要保障,将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信息集成范围将扩大到银行外部市场和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

结论

会计信息化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得以发展和应用,使传统的会计数据处理工作得到改变与创新。会计信息化是会计领域的重要改革,是会计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银行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银行必须通过提高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优化会计信息化运行环境等途径,促进银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同时,银行必须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才能保证其财务工作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提高银行的综合业务质量,促进银行稳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探析[j].中国商贸,2014(3):71-72

[2]李长军.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乡镇银行计,2014(2):159-160

[3]吴晓娜,李倩.浅析银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73-174

[4]王雪米,张桂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9):281-282

篇3

目前来看,由于在将哪些财务职能进行共享、何时财务共享以及实施步骤等问题上的考虑不周,能充分挖掘财务共享服务全部潜力的国内集团公司却不是很多。由于企业在制定共享服务计划时做出非最优选择的例子屡见不鲜,因而管理层应该反思这些关键的计划决策。当然,财务共享计划的某些要素是个别公司独有的,但许多要素对几乎所有财务共享来说都是相同的。这些要素是任何单独财务职能向共享服务转型的基石。

一、 建立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路径:先共享后改进

很多国内企业高管认为,相关流程及支持这些流程的 it 软件必须经完善的优化后才可进行集中运营。例如,许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已着手开发旨在应用财务系统或商业企业资源规划 (erp) 软件的项目,但却错误地认为在这些项目还未完成之前就对相关流程进行共享运营非明智之举。有些公司希望等到所有的财务业务或流程都完全转移到新的 erp 系统为止,而其他公司则想等到总账得到完全整合为止。

而一般来说,先将某个流程集中运营再不断加以改进的“先共享后改进”模式所带来的净现值一般是“先改进后共享”模式的1.5倍到2倍。流程重新设计和自动化这些巨大工程通常要三四年时间才能产生持续收益,与此相比,集中运营能够更快节约更多成本。在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等庞大的高成本市场,这种收益差异尤为明显。这些市场中的公司一般都拥有稳定独立的 it 系统,规模也较大,足以形成一定的共享服务规模,并且得益于对共享服务有利的劳动法规。从国内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共享服务也将会帮助其从执行新《劳动合同法》后受益。

即使规模较小的国内公司,同样也能受益于“先共享后改进”的模式。我们看到,虽然一些公司实施了重大的集中计划,但通过大幅减少对外部合同工和临时工的雇用、对财务人员进行再培训并调到其他职能部门,以及利用提前退休等方式,内部工作机会并未因此减少。如果这些方法不适用,或者因为市场上财务专业人员太少或公司在该市场中的业务规模太小,那么一种更为循序渐进的“先改进后共享”模式也许更可取。当然,对于已经形成清晰具体的过渡方案的国内集团公司来讲,它们完全可以在这两种模式之间取得平衡,一方面将业务转移到新的系统平台,另一方面把财务和会计资源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

二、 集团财务共享的内容:超越基础性财务职能

鉴于不同财务业务重要性及实施难度的不同,我们认为财务职能一分为三,分阶段实行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三种职能分别是:

(1)基础性职能:应付账款管理职能,包括数据处理、付款、产品/服务提供商账款对账、合规审核;应收账款管理职能,包括现金运用、债务掌控数据库管理;账单和发票管理职能,包括发票制作与发送、质量检查;工资管理职能;固定资产和折旧管理职能。

(2)管控性职能: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分析、为外部报告、合规和内部控制准备财务信息、控制与合规的监控和执行、法人实体控制;财务会计,包括总会计事项记录与登记、总帐会计维护、合并与结算;管理报告,包括企业盈利能力、成本分配与管理、标准化报告编制、管理报告生成、审核与分发、预算、特别预测。

(3)战略性职能:规划分析,包括基本成本分析、集团财务计划与分析的合并、战略规划和预算;税收,包括季度报告、税务会计、企业税申报、交易税;财务和成本管理,包括现金优化、管理风险敞口和等额配比基金、公司内部经常账户监控、监督出资实体的资产、投资和收入、财务报告、货币敞口会计、资本模式报告等。

很多财务主管将财务共享限于商品和交易活动,认为只有此类基础性任务才能集中执行,其他对公司业务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的职能,必须在当地执行。但有些公司的做法则更为开明:例如,中兴通讯公司旗下的一些分公司已经成功地将多达45%到70%的财务业务集中运营。

集中运营的财务业务不仅包括与应收、应付账款、工时和费用有关的典型财务工作,而且包括全部的会计和控制职能、决策支持和监管活动以及税务合规和财务现金管理等专门职能。此外,一些有远见的财务总监正逐渐使关注的焦点超越零碎的任务级集中运营。他们把集中运营作为从根本上重新设计财务运营模式的一种手段,重新思考哪些财务职能必须完全在公司总部内部或附近执行。美国一家全球性高科技公司的cfo走得更远,他将公司所有财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性地进行离岸运营,包括从采购到付款、订单到现金、记录到报告的流程、以及财务报告、规划与分析、资金、固定资产管理和税务。他相信凭借先进的通讯和工作流程技术,他的这种“终极”模式有可能使75%以上的财务业务在远离公司总部或国家总部的地方执行。如今,该公司已为其所在行业设立了很低的财务成本基准。

三、 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地点应高度协同

许多公司仍然视集团总部所在地为符合其共享服务条件的唯一地点,虽然就集团管控及业务量内容来讲,完全合情合理,但对于真正寻求扩展共享业务的公司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区域内人力成本、税收、网络资源、高校支撑及区域业务发展前景都应该成为国内企业选择共享服务中心地点的比较因素,甚至是可能的破坏性事件也应当予以考虑,以保证业务不中断。

建立起一套共享服务中心计分卡的评估模型,可以保证选址更为周全。当共享服务业务地点不止一处的时候,企业应当注意保持其财务流程不受地域限制,而依然高度协同。中兴通讯在国内的共享服务中心分别在深圳和西安,其深圳中心负责公司内的商旅管理、数据处理业务,并对西安远程提供高端流程优化、制度管理、标准化管理、服务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支撑;而西安的共享服务中心主要以基础、重复性高的业务运营为主,同时配备管理人员,负责公司内的会计服务、会计档案管理和集团子公司业务。这样的定位和分配是在考虑了业务现状、特点及公司整体管控要求后,做出的成功实践。

四、 启动并维持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要素

共享运营可以成为公司财务职能彻底转型的基础。成功的转型可能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这一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和资源。开展此项工作的高管应密切关注执行计划中至少三个关键要素。

(1)新的考核文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一方面会降低日常基础设施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需要企业不断地为这种创新而投资。因此,企业需要将在创新上的投资与降低运营成本的目标区分开来,以消除片面注重成本可能影响业务能力建设的风险。传统的业务单元可以用利润率、销售量和市场份额来衡量业绩,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财务贡献的对应指标则应是服务水平和价值创造,这将是企业考核文化的一次重大变革。但管理者们须牢记,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是组织设计、各种技能和能力建设以及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的产物,不能强行改变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文化。此时,就需要财务共享服务的推动者们激发突破性创意并设定目标;在工作开始时就目的明确,然后努力实现目标;创建能使组织完成任务并能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支持系统。

(2)风险分析。适当规模和广度的转型计划并非没有风险:财权共享的范围涉及到集团内部敏感的利益划分,给项目带来内部阻力;集中运营的消息会增加公司的员工流失率,降低士气,导致服务水平下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erp系统的选择与集成会直接影响财务共享服务的运作效率。即会使企业面临管理风险、战略风险和技术风险。公司应将这些风险作为共享服务计划的一部分进行审慎评估。这种方法有助于形成本土客户的合适预期,使公司得以制定适当的风险减缓计划。

(3)治理与变革管理。共享服务从来都不是简单依赖于组织的偏好。对于任何转型工作,高管们都应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投入,尤其是首席财务官个人应在整个财务职能转型的高度传达共享服务的远景目标,并负责为集中计划配备最优秀的内外部人才。在所有共享服务工作中,都应在现有治理结构上开展工作而不是增加更多的官僚机构,这一点至关重要。财务职能被集中后,管理者需打破现有结构,打造更专注于核心能力的新结构,建立与实施共享服务计划协调一致的激励机制和报告结构。但涉及集中运营的具体问题对金融组织来说经常是新问题。例如,公司必须设计新的治理流程,以定期检查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活动,评估服务水平并采取纠正措施,审查国内业务部门与共享业务部门的财务费用,通过基准评测等方式发掘共享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业绩的机会,以保证实现预期的成本削减目标。

篇4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2日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概述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共享服务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新管理模式,它是根据市场价格和服务水平协议为企业内部各业务单位以及外部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共享服务。具体而言,共享服务通过将企业各业务单位分散式进行的一些重复性业务整合到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促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以及主要的精力放置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创建并保持自身的优势,最终达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共享服务模式提供的服务内容涉及到财务、资金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采购、信息技术、税务以及物流等。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指企业内部设立一个部门,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会计业务集中到一个中心来进行处理,为企业集团子公司或者业务部门提供基于流程和数据的财务服务,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它是近年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一种会计和报告业务管理的方式。它可以将不同国家、地区的实体会计业务在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进行记账和报告,从而确保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统一性与规范性。

(二)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必要性

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有利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管理模式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而企业财务战略的实现是为了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化的扩张战略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许多企业通过兼并和收购其他公司不断地扩大自身的规模,随着兼并和收购公司数量的增加,在各子公司建立各自的财务体系,使得企业集团的财务核算较为分散,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产生了众多的不利影响,例如财务人员数量过多,成本加大、决策的缓慢、管理成本上升等。由于分散的财务组织的独立性也使得财务核算不一致,内部控制难以有效进行,最终导致整个企业集团运行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从而制约企业的更好发展。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应用能够将分散在各子公司相同的经济业务提取出来集中在一个部门完成,从而有效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对于新兼并的企业能够及时的对其进行财务掌控,最终实现企业的扩张战略。

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利于促进财务战略转型。企业实现财务的转型必须要提升财务职能的定位,使财务成为公司战略的定位者,财富的管理者和创造者。将财务融入业务,并且服务于业务,将财务由处理会计业务为主转变为支持决策为主。财务的转型使得财务和业务实现更好的融合,加快了企业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内部的利益格局的改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能够使更多的财务工作者从简单的会计核算中解放出来,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具有附加价值的人才。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

1、降低企业成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和财务管理成本。就降低人工成本而言,由于资源以及业务无法实现共享,各单位和地区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不得不设置相应的岗位,付出更多的人工成本。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不同地区的子公司都可以运用财务共享信息平台将资源和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处理,通过流程的优化,一个人可以处理不同子公司同类的业务,从而降低了财务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间各级管理层的数量,为企业集团降低人工成本提供了可能。

2、提高企业服务质量与效率。在it系统支持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将繁杂的工作变得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企业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对整个集团内部的公司实行统一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标准,及时掌握相关子公司的财务数据,通过对审批权限的控制实现不同地区以及不同部门数据的整合,实现公司内部权力的制衡。此外,企业对专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员参与培训的费用,而且还提高专业人员技能,促使其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3、向外界提供商业化服务。目前,国际上有些企业已经利用自身成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向其他有需要的企业提供有偿的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向外界提供商业化服务成为企业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4、有利于新政策的快速使用。公司可以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行新的政策,能够降低中间环节及理解上的偏差。对于公司在其他地区成立的子公司,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快速将新政策运用到这些新公司中。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实施效果较差。由于信息化建设开始晚,缺乏专业的凯时k66会员登录的技术支持,使得财务处理仅停留在简单的业务层面,难以实现财务共享的标准。部分企业通过借鉴跨国公司的经验构建财务共享系统,并未有效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此外,由于财务共享模式往往是远程集中服务,财务工作涉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方面,沟通对象相对较多,信息由子公司传递到总公司时如果it系统不够稳定,必然会造成数据的损失或者丢失,不利于远程沟通的顺利进行,从而错失收益的机会。

(二)缺少高素质的员工。财务共享服务的出现改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模式,业务被细化后,一些分管企业财务的专业人员被调到其他岗位上,按照既定的操作手册每天大量重复的进行机械化的工作,使得受到过高等教育的财务人员感到困惑与无奈,打击了其工作的积极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渐渐的成为了阻碍财务人员发展的地方,使得更多的财务人员被迫离职,给企业财务工作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留任团队的角色和职责不清。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得部分财务人员分离到各个单位,这些人员搞不清楚自己属于财务部还是业务部,不明确自己工作的性质,从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推动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效运行的对策

(一)搭建安全、有效的信息系统平台。财务共享服务大多是针对跨地区和跨行业的业务处理,远程的提供服务需要一个完善的强大功能的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erp系统,依靠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向其财务信息需求者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打破传统财务核算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

(二)加强人员管理,重视员工保留。通过轮岗、扩展工作内容、薪酬激励以及职业规划等手段留住人才。与客户和管理者设立绩效考核制度使员工得到认同;创造改善文化氛围使员工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财务部门的业务专注度,提升其业务处理能力。同时,要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

(三)明确留任团队的角色和职责。第一,财务人员应树立全局观。财务工作者必须跳出单纯的财务工作,着眼于财务活动对企业的整体共享,树立服务意识,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能力,适应转型的需要;第二,重视留任团队能力的培养。管理者要明确留任团队角色的变化,制定沟通变革的流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后,一些财务人员由原来的从事财务流程转变为管理财务流程等,这意味着留任财务团队必须要掌握新的技能,如解决问题技能、管理变革技能以及沟通技能等。此时的财务人员需要更多的是经营能力而并非仅仅是财务能力;第三,明确留任团队的职责。人员冗余、工作重复、缺乏重点以及对执行犹豫不决都是留任团队的角色和职责得不到明确阐述的表现。要解决这些挑战,公司需要明确阐述对留任部门的期待是什么,开展技能评估,培训团队,以及确保职业道路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海涛.企业财务服务共享中心研究[j].企业研究,2014.4.

篇5

20__年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文体局党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自觉做到勤政廉政,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注重学习,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一年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以及中央、省、地关于试验区会议精神。通过学习,理论素养得到了提升,工作思路更加开阔。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能够较好结合本地区和本单位实际,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定决议,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力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根据年初签定的目标责任书内容,以及临时性工作任务,重点完成以下工作:

1、业务工作有续开展。全年共采购各类图书达1万余册;订购期刊737种,报纸108种;接待读者借阅95094人次,42076册次;举办各类读者活动34次,如:“六·一”灯谜活动、第三届小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活动等;共办读者证905个,完成读者咨询210条。

2、文化共享工程有力推进。配合省共享工程中心完成5个县级支中心建设,通过省文化厅验收;争取中央文化传媒项目资金50万元新建电子阅览室;协助地区文体局承办了“全区文化共享工程县乡技术人员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并在国家中心简报上进行报道;组织带领地级支中心人员深入市塘房村、灵峰村、爱民广场,威宁县幺站镇,百管委普底乡等地对共享工程进行宣传和服务活动;撰写调研报告——《地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发展的思考》。在全省社文非遗工作会议上,被评为“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先进个人”。

3、加强馆员培训力度。在注重馆内学习培训的同时,还采取送出去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全年派出14人次分别到贵阳及省外学习,开拓视野,提升业务水平。在馆内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

4、开展爱心捐赠活动。积极组织“抗旱救灾”、“舟曲山体滑坡”等捐赠活动,配合省文化厅到威宁县幺站镇现场发放矿泉水,为村民们解了燃眉之急。组织职工并亲自带头为地区文体局癌症患者钟书勇同志捐款,奉献爱心。

5、其他工作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老年大学顺利搬迁至地区图书馆,完善出租户补偿事宜;制定单位升格后的机构编制方案,通过编委审批;积极配合新馆建设相关工作;消防电路改造和维修工程圆满完成;协助编制《威宁县石门乡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原则通过地区城规委评审。

三、遵纪守法,廉洁从政

篇6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模式定位 风险 控制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的核心,然而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效率低、成本高、财务信息质量差等问题成为了企业集团“大企业病”的重病区(jackson,1997)。因此,一些跨国企业集团开展了财务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fss,finance shared service)应运而生。1980年美国福特公司最早建设fssc-财务共享服务中心(moller,1997;hammer,2001)。随后杜邦、美孚、壳牌、宝洁、强生、戴尔、海尔、中兴通讯等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模式,能很直观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提高整体效益,但是其建设与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整合了企业管理模式、财务业务职能、信息系统等多个纬度的资源,因此在实际建设中国内的企业可能面临诸多风险和困境,本文针对上述风险提出风险管控的措施,以期对我国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技术和知识上的支持。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使得其建设受到建设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资源的限制,面临较多的风险,包括模式定位、组织架构设计、流程管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和选址等风险。

(一)模式定位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选择是体系建设的起点,也是其他建设的出发点。财务共享服务的模式分为服务型和管控型,服务型致力于交易处理服务的平台搭建,管控型则整合了基础处理和财务监督管理职能。选择哪一种模式以集团公司整体架构体系规划安排为前提,并受到企业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的影响。而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容易脱离企业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按领导的主观意愿设定模式。比如,企业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较为薄弱,则希望新成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直接支撑管控型模式,最终发现管控模式下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无法支撑模式定位,这是一种风险;或者最初选择了服务型模式,却没有为管控型模式留有升级缺口和路径,给未来转型升级造成巨大的技术障碍和成本。

(二)组织架构设计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定位后,需进行组织架构设计。服务模式的组织架构设计较为简练,以总账、应收和应付为主模块,其他模块作为支撑,其在组织架构设计上较为扁平且工作单元清晰。而管控模式的组织架构设计,必须考虑集团公司对于管控范围和深度的要求,进而形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控职能模块。因此不同职能模块下需设置相应的组织架构和工作单元。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在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和职能模块分析不明晰的情况下进行组织架构搭建,即没有进行职责界定和分析,最终导致组织架构无法支撑职能,或者部门之间权责利不清导致业务开展不顺畅。

(三)流程管理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化管理是通过对共享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标准化、优化和再造进行实现,实现共享所有业务流程的集成和优化,并通过it信息平台进行集成和固化,这一步骤是共享服务开展的基本条件。流程管理实施的复杂性在于对原有独立公司业务自主性的收权,因此容易受到独立公司的抵触。这源于在非财务共享模式下,各个分子单位都具有一定的业务独立管理权,同一业务的开展方式和管理习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然而这种基于各个分子单位个性化的内容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是不被允许的。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下流程设计和优化必须考虑和兼顾分子单位在业务上的共性和个性。

(四)人员转型的风险

人员转型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软性要求,而且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其中大量涉及人员编制、薪酬和工作地点问题,容易引发员工情绪问题。相对于一般财务部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和要求显示出独特性,其对于员工的能力和素养有着与传统财务人员不一样的要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员工岗位安排分为两大类,即块状和点状。在块状岗位情况下,一个员工负责整个模块的工作内容,如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业务量的大量增加及空间距离上的变化,会使员工容易陷入疲劳和沟通能力不足的风险。在点状岗位情况下,如中心通讯公司,员工针对单一的工作内容,进行长期大量的重复劳动,员工很难系统全面掌握财务知识,出现职业瓶颈,进而也将影响到员工对于自身未来职业规划的担忧,会形成员工归属感低、流动性高等风险。

(五)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相对于一般财务管理对于信息系统集成的依赖性存在较大差异,没有高效的信息系统支撑,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开展将无从谈起。财务共享服务信息系统是一个跨区域、多端口、多模块的大型集成系统,在规划设计、实施和培训使用上都是个系统性的工程。集团公司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各个分子公司已有的信息系统兼容和集成的问题,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各个分子单位的信息系统杂乱多样,在系统功能和流程上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在集团层面对所有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和统一规范就成为必要工作。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最大风险就在于对整体系统规划不准确、不到位。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控制措施

根据已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所总结的实施经验,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及困难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的制约、业务流程优化程度、人员转型安置等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需要强大的模式与组织架构分析、信息系统和员工素质作为技术支撑。

(一)模式选择的控制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选择应根据企业战略规划而进行。部分大型集团公司会在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五年规划中集团应形成全面财务与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并认为应该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方式加以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选择的控制要点在于其必须以企业战略发展为起点,分析企业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并进行研讨论证分析选择。

因此,一个准备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在进行财务服务共享服务决策的第一个控制点应该是就集团公司战略规划、对财务共享服务目标和职能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并在集团内部进行充分沟通讨论,明确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选择。第二个控制点则是将集团公司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及模式选择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未来覆盖的子公司及业务单位进行充分讨论沟通,获得关联单位的反馈及认可,并以正式文件在集团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二)组织架构的控制

组织架构作为企业组织工作的基本框架,是流程安排的基础,因此也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部分。公司应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基础上,细化财务共享服务的目标和职责体系,并根据细化的体系进行流程划分和部门职责界定,并考虑公司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确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控制中主要涉及设计、调整和监督三个控制内容。首先,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初期,应根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定位进行职能分析,其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选择影响重大。如果定位为服务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则其部门职能主要为账务、资金和凭证单件管理。其次,随着企业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发展,其职能和模式,可能根据市场发展和管理优化,发生组织架构上变化的需要。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明确定期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部门和岗位职责进行评估的机制,并形成评估报告,纳入定期修订跟踪机制。最后,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中,不相容职务分离和信息系统管理岗位的权限管理是日常控制监督的重点。

(三)流程管理过程的控制

流程管理统一的前提首先是制度的统一,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政策,即使进行了架构或者流程上的变革也有可能会产生问题。因此,第一控制点是,要建立统一规范的财务作业标准与流程,同时把制度政策开发嵌入信息系统,保证前端业务部门按照制度和政策去运营,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第二控制点是操作流程标准化的建设,在制度统一的前提之下,应对原来的各子分公司以及新接收财务业务的流程加以标准化,具体包括:对现有的子分公司流程差异化分析并将非标准流程单独收集;分析后对该非标准流程做内部改进或者作对外沟通协调,并最终消除非标准流程。然后,逐步实现集团公司各流程的统一。

(四)人力资源配置中的控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员工胜任能力和培训体系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表现为员工应具备更全面的沟通能力和新技能学习能力,如新信息技术和物流知识应用。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控制集中在如下内容:(1)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定位出发,分析和编制五年及以上的人力资源规划,明确人才引入、培养和保有安排;(2)明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岗位规划设计,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缺口,及时安排人事招聘工作;(3)建立系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培训体系,形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学习和知识平台,为长期管理人才进行储备;(4)建立内部员工能力提升计划和职业规划辅助工程,做好细致的过渡方案,并与员工进行紧密的沟通,帮助原有员工适应新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平和过渡、情绪舒缓;(5)明确关键岗位的保密职责和轮岗要求,实现公司信息安全和反舞弊需求。

(五)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控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远程财务流程需要建设强大的网络系统,需要强大的企业信息系统作为it平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必须要实现以下功能:建设系统数据共享接口和平台,符合集团及各业务单元对数据需求;同时业务集中在财务共享执行标准化操作将减少偏差及原有分散财务模式下各子分公司的暗箱操作,减少财务舞弊风险;让业务数据自动生成财务信息;通过设置让系统自动提示例外和预警;通过建设信息系统客户化开发程序来满足企业对数据的特殊需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建设过程的控制措施包括:(1)信息系统开发应服务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并具有一定前瞻性,要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不应该直接购买,而必须立足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和特点进行定制和客户化开发;(2)明确信息系统应服务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需求,而不应该以it技术进行主导,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应以跨部门团队方式进行推进;(3)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管理需求开发报告和项目验收机制,并保证使用部门在验收过程中的参与度;(4)安排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的信息备份、灾难恢复和信息密级管理制度,以保护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5)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账号的开设、调整、审批和管理权限,进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减少信息系统舞弊的可能性;(6)进行不定期和专项信息系统审计,以及早发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改进空间,持续优化信息系统。

四、总结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目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多运用于跨国企业集团,我国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资源的限制,在实际建立时碰到了诸多问题。本文希望通过上述分析,厘清影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成败的风险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为我国部分有意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企业集团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陈虎,李颖.财务共享服务行业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3.童瑶.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要点研究[j].企业集团财务,2012(2):96-98.

篇7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残疾人特殊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状况,实现残疾人事业与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与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方式

(一)安养。为重度、无自理能力的困难残疾人(肢体一级,智力、精神一、二级),提供长期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等服务。

(二)托管。为贫困并具有一定自理和从业能力的中、轻度残疾人(智力、精神三、四级),提供康复、特殊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庇护性就业和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引导他们从事简单劳动,为促进残疾人康复、提高生活水平和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三)居家托养。以村(户)为单位,有组织地为重度困难残疾人(肢体一级,智力、精神一、二级),实施长期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等服务。

三、条件

(一)安养、居家托养

凡具有*市常驻户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重度智力、精神、肢体等无自理能力的困难残疾人,均可享受政府安养、居家托养政策。

(二)托管

凡具有*市常驻户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具有一定自理和从业能力的中、轻度智力、精神残疾人,均可享受政府托管政策。

四、补贴标准

(一)个人补贴

1.安养:每人每月不高于800元。

2.托管:每人每月不高于400元。

3.居家托养:每人每月不高于180元。

4.资金来源:上述各项补贴资金由*市和我市各负担50%。我市负担部分由市、镇两级承担,其中财政状况一类镇,由市负担20%,镇(村)负担30%;财政状况二类镇,由市担25%,镇(村)负担25%;财政状况三类镇,由市负担30%,镇(村)负担20%;财政状况四类镇,由市负担35%,镇(村)负担15%。

残疾人跨市托养,*市补助资金补助到残疾人所在托养机构,*市补助资金由残疾人低保金发放地负担,补助到残疾人所在托养机构。

5.对享受五保待遇的托养残疾人员实行差额补贴,即享受五保待遇的残疾人托养补贴应扣除其五保补贴部分。

6.托养残疾人员不再享受重度残疾人劳动技能康复专项补助。

(二)机构开办和建设补贴

“十一五”期间,各镇、各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田横岛旅游度假区(以下统称各镇)要采取新建、依托敬老院等社会资源建设等方式,至少建立1处残疾人安养机构或托管机构。

1.对依托社会资源开办的残疾人托养机构,经认定符合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5万元;对村(居)设立规模化的托养站(点),托养残疾人达到5人以上,经认定符合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1万元。

2.新建托养机构,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床位数不低于100个,经认定符合标准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资金150万元。

五、托养机构认定与审批

(一)规范名称

残疾人托养机构名称统一规范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残疾人安养中心或残疾人托管中心”、“*村(居)残疾人托养服务站(点)”等。

(二)资质认定

自主新建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应达到《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依托社会资源开办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应参照《规范》,具备合法有效的机构资质,具有完善的服务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具备相应的公共活动、康复训练等场所和设施,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基本达到《规范》管理要求,并且托养残疾人不低于50人。专门的安养机构,安养残疾人数不低于40人;专门的托管机构,托管残疾人数不低于30人。村(居)托养站(点),应具备一定场所及管理人员,聘请有爱心、有较强养护能力、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

(三)审批

1.申报。残疾人托养机构会同所在镇,提出设立残疾人托养机构的申请,填报《*市残疾人托养机构审批表》,由市残联会同发改、财政、民政、卫生、劳动等部门,参照《规范》,对残疾人托养机构服务残疾人的起居照料、公共卫生、饮食卫生、安全隐患、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等进行审查,并形成书面报告,连同审查盖章后的《*市残疾人托养机构审批表》一并报*市审批,经*市考察合格后,下达机构认定通知。

2.申报材料。机构资质证(执业资格证)复印件、《残疾人托养机构审批表》、《托养残疾人花名册》复印件、被托养残疾人的残疾人证、低保证复印件和书面报告。

六、审核拨付程序

(一)残疾人居家托养补贴审批

1.调查统计。由各镇具体组织管理,每年3月初、9月初,以镇为单位,调查统计村(居)残疾人居家托养情况;

2.公示补贴对象。各镇要对残疾人托养补贴对象在本镇进行公示。公示内容要明确享受残疾人托养补贴的条件以及补贴对象的姓名、住址。公示期限为5天;

3.申报。公示确认后,各镇要填报《村(居)残疾人居家(站点)托养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报市残联审核;

4.审核。市残联与市财政局联合考察、审核后上报;

5.批准拨付。由市残联将申报材料报*市审批,*市考察批准后拨付资金,市残联将我市配套资金一并拨付各镇,各镇连同本级配套资金发放到村(居)服务站(点)的残疾人养护员或残疾人家庭。

6.申报材料。

(1)《村(居)残疾人居家(站点)托养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

(2)托养残疾人花名册及托养残疾人残疾证复印件、低保证复印件。

(二)残疾人托养机构托养残疾人补贴审批

1.申请。每年3月初、9月初,由残疾人托养机构填报《*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报市残联初审;

2.审核。市残联与市财政局联合考察、审核后上报;

3.批准拨付。由市残联将申报材料报*市审批,*市考察批准后拨付资金,市残联将我市配套资金一并拨付各镇,各镇连同本级配套资金发放到托养机构。

4.申报材料。

(1)《*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一式四份,报*市残联一份,市残联留存一份,返回各镇残联及托养机构各一份;

(2)《托养残疾人花名册》一份;

(3)被托养残疾人残疾证复印件、低保证复印件各一份。

(三)新建机构、依托社会资源开办机构、村(居)托养站(点)奖励或补贴资金审批

1.申请。9月初,申请依托社会资源开办残疾人托养机构的一次性奖励资金、自主新建的托养机构补贴资金,由托养机构写出书面申请报告,说明机构开办、建设及托养残疾人基本情况,并填报《*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报市残联。村(居)托养站(点)一次性奖励资金由村(居)写出书面申请报告,并填报《村(居)残疾人居家(站点)托养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由各镇汇总后报市残联。

2.审核。市残联负责相关材料的审核并会同市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等单位联合对新建和依托社会资源开办的残疾人托养机构进行实地考察。

3.批准拨付。市残联将申报材料报*市审批,*市考察批准后拨付资金,市残联将我市配套资金一并拨付各镇,由各镇拨付到托养机构或村(居)托养站(点)。

4.申报材料。

(1)各机构或村(居)书面申请报告;

(2)《*市残疾人托养机构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村(居)残疾人居家(站点)托养补贴(奖励)资金申请表》一式三份,市残联留存一份,返回镇残联及托养机构各一份;

(3)《托养残疾人花名册》一份;

(4)被托养残疾人残疾证复印件、低保证复印件各一份。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领导。

要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资源整合”的工作模式,重点解决低保范围内精神、智力、重度肢体(含脑瘫)残疾人托养。各镇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参照本方案制定本镇残疾人托养工作实施意见,确定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计划,明确投资标准和服务对象,扎实推进辖区内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完成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任务。

(二)坚持公益化方向

实施残疾人托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需求为导向,突出托养服务的公益性。要针对不同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和康复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不断满足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使残疾人得到康复和“人性化”的服务,不断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三)加强组织管理

各类残疾人托养机构,应具备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业务上接受民政、教育、卫生、劳动部门和残联的指导和监督。市镇两级残联要参照《规范》,加强对各类残疾人托养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层层签订《托养服务责任书》,市残联、民政、卫生、劳动、财政等部门要通过不定期培训、现场督导、抽查、召开残疾人及残疾人监护人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和监督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的质量。对残疾人托养机构实行年度审验管理。市镇两级残联对非公办托养机构,不参与机构经营、成

本管理,不承担法人责任。

(四)加强财务管理

对残疾人托养经费进行专项管理,设置专门科目,规范核算程序,确保专款专用。做到收支账目清楚,资金拨付、发放手续齐全、规范。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监督检查,市财政局、审计局将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审计检查。

(五)加强档案管理

要建立和完备各种工作档案。村(居)残疾人居家托养要建立残疾人养护员和服务对象档案,主要内容包括户口簿、养护员技能资格证、个人简历、残疾人家庭成员、身体状况、低保证、残疾证复印件等;各类残疾人托养机构要建立和完善机构服务规范和工作流程等,建立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技能资格证、个人简历、残疾人家庭成员、身体状况、低保证、残疾证复印件等档案。建立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软件和信息网络,对业务管理和服务监督等信息实行计算机管理。

篇8

二、财务共享服务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 一) 改革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财务人员的职能从单一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过渡到财务集中管理,再转型到财务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与其他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的财务角色一般局限于财务核算阶段,侧重于提供企业的经营结果,往往无法起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的作用; 在财务共享服务下可以将传统的核算工作转向财务共享中心,财务人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转向财务管控、预算管理、监督等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大多通过课堂仿真模拟实训、校内实验室实训、校外实训基地、毕业实习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往往定位于简单重复的财务核算。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高校如何开展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实现财务人员的成功转型,进而推进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进程,成为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一大困难和挑战。

( 二) 改革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迫切性

1. 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完整。财务管理专业现有的实践课程多以简单的财务核算业务、基础的财务管理工作、传统的审计实施流程为主,与财务共享服务相关的实践课程却没有开放,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缺乏实训的机会,使得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后,无法真正全面了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这种新型的组织管理方式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实践教学方法实效性较差。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是模拟仿真实训、学科竞赛、案例教学、到实习基地参观实习等传统教学方法。其中,模拟仿真实训和学科竞赛都缺少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操作,跟不上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 案例教学在案例的设计、讨论、启发等环节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效果欠佳; 到实习基地参观实习很难系统、综合、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学生实习缺乏积极性,收效甚微。

3.教师实践能力不足。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还要有丰富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然而,我国高校中财务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多为博士、硕士,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对企业具体控制环境和项目具体运作缺乏实践认识,缺乏跨专业的全面知识能力以及进行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操作能力。可以说,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已经成为阻碍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一大障碍。

三、财务共享服务下三元循环实践教学设计

( 一) 前置外循环

继环渤海集群、长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传统区域后,安徽省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降本增效的优先选择区域,对安徽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避免产生结构性失业问题,首先要明确: 地方财务共享服务发展需要哪些人才? 企业对高校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是什么? 高校如何实现地方财务共享服务发展的人才支撑功能?

要做好前置外循环,考虑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广泛调研财务共享服务发展对人才技能要求,尤其应针对已经实施或计划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跨国公司、集团企业、国有企业等; 第二,与前瞻性的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合作,这些企业往往是信息技术领先者。当然,调研可以考虑采用信息化或互联网的手段进行,使数据的采集与整理更加高效。前置外循环可以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订提供依据,哪些技术应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哪些需要从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剔除,使得高校实践课程更具针对性、综合性、创新性。

( 二) 培养内循环

培养内循环是解决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问题的核心,分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进行实践教学模块设计。以滁州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的实践教学环节( 即课程实践、实践课程、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 ,将实践教学设计成六大模块。

第二步,组织安排实施。目前经管学院已经建成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室以及erp 模拟实验室,为模块化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基础。同时,学院通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创新教学方法、引进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等途径,以保障模块化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目前,很多高校实践教学在全部教学课时中所占的比例较少,这极不利于模块化实践教学的实施。因此,在学历课堂之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能够很好地解决实践教学课时量不足问题,即将一些职业技能的学习转移到第二课堂( 例如我校开展的暑期小学期) ,利用课前、课后进行有效补充。

第三步,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二是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考核。首先,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时,以学生是否具备相应职业技能作为评判依据。要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实验报告、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以及工作成果进行客观评定,并充分征求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 对于毕业论文的评定,以学生能否将书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加以评价。其次,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考核可通过学生网上评教、检查实践教学教案、检查实习指导记录、带队参赛成绩等多方面进行,对授课质量高、教学成果优异的教师进行适当奖励。

( 三) 后置外循环

后置外循环是借助互联网将学生的实践能力直接开放给用人单位,让用人单位能够全程了解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培养效果,做到企业用人可视化。借助互联网,可以将每个学生的能力曲线图立体化呈现给用人单位,同时能够给用人单位做每个学生样本与岗位职业标准能力比对,让用人单位能够精准判断学生的实践能力情况,这对学生实习、就业作用巨大。

篇9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c-0162-02

一、会计信息化引领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首先,会计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强调实践性。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会计实训课主要以手工模拟实训为主,辅助会计电算化操作,一直以来以企业典型业务为背景进行建账,完成从业务单据处理、记账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结账到会计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一个完整的会计工作过程,特别强调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会计核算之间的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关系。但是,仅有这些操作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不断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其次,会计手工核算实训主要体现会计工作过程特征、符合行动导向教学,包括情景引例、工作任务、操作指导和展示评价。过去会计的主要精力放在会计核算工作上,未来会计的精力集中在信息分析、业绩评价、财务预测等有助于企业效益提升方面,基础的核算工作交由信息化系统自动完成,最终将导致基层会计人员大幅减少。

最后,会计人员过去用算盘,后来用电脑计算,现在开始用云计算。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会计人员正在受到来自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巨大挑战。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会计研究、会计管理、会计实务、会计教育等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当下对会计影响程度最高的10项技术依次为:大数据、电子发票、云计算、数据挖掘、移动支付、机器学习、移动互联、图像识别、区块链和数据安全技术。其中,大数据高居榜首,占比重为88.68%。在技术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会计人员需要转型升级已成为普遍共识,而转型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充分掌握相关的工具使用和技术手段的操作。

信息化时代就是企业财务组织变革迈入财务共享中心时代,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教学要发生变革。在可预见的未来,影响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又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问题都需要会计从业人员持续地关注和思考。

二、会计信息化是大数据与财务数据的结合

第一,目前包括中小型企业、小微型企业在内,都在实行企业信息化管理,efp、sap等管理软件系统不断应用,在供应链管理等层面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系统颠覆了传统经营中采购、销售、仓储等模式,将“物流”转化为“信息流”,制订出更精细、周密的企业生产计划。如果企业财务会计存在核算信息滞后的现象,就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失灵,导致因为信息流所产生的作用最终会汇总到“资金流”方面,会计核算业务无法保持同步,严重地阻碍信息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第二,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之一,是从原始凭证到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再到财务分析报告这一处理过程全部实现现代化。一些企业可能会由于强调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加上短期内可能会因为隐私性、安全性、数据主权等方面的考虑而缓慢发展。当前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会计报表到财务分析报告自动化尚未较好实现。

第三,企业财务领域数字化转型与变革的核心是“互联网 管理会计”,最有效的功能是财务与大数据的融合,财务共享将拉动业、财一体化,并向大数据中心转变,是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环节。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筹划未来,预测与决策是主要形式,现代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丰富资料,严密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而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职能。

第四,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会计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会计信息化、网络财务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技术的发展,为提高财务管理和决策水平提供了技术保障。新数据技术层出不穷,比如用xbrl标记底层交易技术,能丰富数据维度,挖掘数据关系,能克服以前的数据没有标记、分析维度少、更多属于平面数据问题,利用xbrl对底层交易流水数据打上标签,每一个数据都拥有一个二维码,平面数据变成立体数据,最主要创新就是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关联,可以灵活实时地分析,发现更多数据背后的故事。

三、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下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构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实训课程体系。会计专业知识是一个知识体系,包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或者说财资管理)、税务管理这四方面的内容,是企业初、中级财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各部门应尽快设置好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实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按照会计工作总体过程关联化、顺序化,避免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复,建设“会计 信息技术”相关特色课程,在原有多门课的基础上,不断构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实训课程体系。对一些新的会计制度要求、一些新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对知识点的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借助相关的视频剪辑软件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形势下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知识递进衔接,为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体系。

(二)重视会计管理课程的设置。目前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一般开设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训(或称中小企业会计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会计分岗位实训等必修课程;出纳实务、纳税筹划等选修课程。这些实训课程,分别模拟工、商企业的典型业务,以文字与流程图相配合的形式进行业务介绍,有利于?w习者系统地了解工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模拟有助于学习者比较全面地掌握现代企业的会计实务。但是,如上所述,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长期以来管理会计课程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此应加以改变。如果不专设管理会计课程,在财务会计课程的相关内容讲授中,可注意将一些重要的管理会计知识和财务会计知识融合一体,比如讲授会计目标同时讲授投机决策方法等。

(三)增设相应的技术课程。数字化时代,智能财务对职商和情商的培养都有了更多的需求。要充分掌握相关的工具和技术,必须增设相应的技术课程。近两年我们开设了“互联网 会计”专业以及相关课程,还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的财务共享沙盘模拟训练,这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项实训改革,也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一项挑战。通过对一个模拟的企业,在各个需要规划和计算以及宏观管理的环节上,都充分运用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课程上老师讲授的各个复杂以抽象的步骤和方法在训练中得到充分的使用和尝试。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站在会计人的角度而不是学生的角度思考,认识到即将面临会计生涯的未来走向,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去“学以致用”。

篇10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 内部质量控制 “互联网 ”

一、引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及其功能的日益增强,人们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极大地拓展了会计师事务所的ag尊龙app的业务范围,也促进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飞速发展。然而财务丑闻的不断曝出,引发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任危机。事实上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恶意的低价竞争已让会计师事务所陷入了低价揽客,员工工资低无法留住人才,从而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公众信任危机,业务收费无法提高的恶性循环中。如何抓住“互联网 ”的机遇,有效提高审计质量,使会计师事务所重新回归良性循环轨道,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当务之急。

根据2010年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5101号――质量控制准则》规定,审计质量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职业准则和法律法规,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合伙人出具的报告应适合具体情况。审计质量控制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上的审计质量控制,即考虑整体宏观环境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其控制主体不单指会计师事务所本身,还包括政府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及客户;狭义上的审计质量控制,则仅指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对审计质量的控制。本文在分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质量控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 ”,提出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现状

1.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改制做大做强

200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正式开启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做大做强”工程。2012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做强做大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将合并浪潮推向顶峰。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近五年《中会计师事务所排名》显示,自2013年以来,经过合并的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已超越部分“国际四大”,跻身前列。

与此同时,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10年共同了关于印发《财政部、工商总局关于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的暂行规定》的通知,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由有限责任制转为特殊普通合伙制,转“资合”为“人合”,实现了合伙人法律责任的适度分离,避免了无过错合伙人为其他合伙人的违法行为或重大过失“买单”,有利于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强化质量控制的前提下稳步扩张,不断做大做强。

2.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现状

在“做大”的同时,是否真正实现了“做强”?

由表(1)可见,自2013年内资大所“强强合并”以来,并未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1 1>2”,被证监会查处的会计师事务所并未减少,其中不乏国内知名大所。所查处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总分所由于一体化造成的质量控制不完善,以及重要审计程序的缺失等方面。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及改制并未使审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主要原因在于质量控制制度在整合时存在问题。2013年,美国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低审计质量造成的审计失败具有传染效应,并指出低审计质量的纵向传染很可能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出现问题,且一直未做改进,以至于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方面存在思维定式与路径依赖,最终导致审计质量低下的问题长期存在并难以纠正。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1.事前控制

(1)信息共享欠缺。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大多采取总分所的管理模式,对业务承接与立项设定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所与各分所间,或规模较大的分所各合伙人间往往没有实现信息共享,以致出现不必要的内部竞争,造成业务流失和审计风险的增加。

(2)项目分级不清。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多数根据业务的重要程度和风险大小划分业务级次,根据业务级次进行风险评估并完成后续的质量控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业务信息填写等初级工作由助理审计人员完成,很容易造成分级不清,导致应作为重点质量控制的项目流失质量控制体系外,从而使整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利益受损。

(3)风险评估不足。对于大型及存在重大风险项目,应由主任合伙人或风控部门审核。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业务量巨大,审核人员很可能判断失误,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审计风险上升。

2.事中控制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人力往往是其主要资源和审计质量的基本保障。

(1)人才流失严重。会计师事务所正常的人员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业务繁重、薪酬不合理、培训不完善等弊端,每年人才流失率高达30%至40%。尤其是处于“金字塔”中间层的经理级,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坚力量和业务骨干,更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执行者,却流失最严重,在羽翼丰满后选择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国际四大”或企业,造成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结构如图(2)所示。同时,留下的中间层经理级人员承受的压力将更大,助理审计员也常被揠苗助长,提前承担过大责任,使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审计质量下降。

(2)人员素质差异。“国际四大”成立时间长,组织文化、人事和培训机制较为完善,相较而言,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是合并产物,存在磨合困难,组织文化上有冲突,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带来难度。

(3)独立复核不受重视。由于质量控制部门非直接创收部门,刚起步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重视程度不够,质量控制部门仍主要作为后勤服务部门。职级和预算的限制造成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审计质量控制受损。

3.事后控制

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于年中会对上年的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例行检查,全面、系统地评价各业务部门的审计质量,但多数流于形式上的监督,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实质改进作用不大。

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构建

1.建立项目数据库共享平台

将全所项目资料分库整理,分设待立项目库、已立项目库、已拒绝项目库、风险项目库等数据库。所有合伙人通过互联网对数据库进行共同维护,信息上传后由总所风控部门进行审核确认,建立数据库共享平台供所有合伙人随时查询使用。

2.建立风险评估预警系统

利用统一标准建立风险评估预警系统,相应节省人力并降低风险。全所各待立项的项目信息输入平台后,首先,系统自动与上述项目数据库共享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跳出警示信息,拒绝立项操作,转至总所风控部门审核,只有提供充足的依据后才可由风控部门或主任合伙人审批立项。其次,系统自动根据预先设定值对项目风险进行预筛选,对筛选出的重大或异常项目,自动转至总所风控部门人工审核。最后,系统自动根据项目组提供的信息对项目进行分级,并在出具报告时核对相关信息,如前后出现重大差异(立项分配级别低于报告应属级别),跳出警示信息,拒绝出具报告,转至总所风控部门审核,只有提供充足的依据才可由风控部门或主任合伙人审批出具报告。

3.建立合伙人信息数据库

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平台收录所有合伙人相关执业、奖惩等信息,根据信息库数据,系统自动识别合伙人资质,并分析合伙人专业方向。在待立项的项目信息输入平台后,系统自动确认合伙人资质,如不符合标准,跳出警示信息,则拒绝立项操作。出具审计报告时,系统再次检查签字合伙人信息,如与立项发生变更且不符合标准时,自动跳出警示信息,则拒绝出具报告。对于需复核合伙人进行独立复核的项目,系统可根据数据库中合伙人的专业方向,快速精准地匹配出最适合的独立复核合伙人。

4.建立业务系统

业务流程由互联网系统实现全程电子化控制。合伙人、部门和项目经理在系统中完成审计策略、计划确定与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后,助理审计人员根据要求的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若有审计程序未完成,则无法进入下一步工作,以防止由于助理审计人员经验不足而造成重大审计程序的遗漏。同时,合伙人、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并与助理审计人员沟通,在经过三级复核审批完成后系统才可进入下一步程序,防止项目未经过或缺少项目组内部复核。质量控制人员也可以在审计项目进行的任何阶段,通过互联网对项目的进度及情况进行复核。项目合伙人、质量控制部门、独立复核合伙人,均可对争议提交技术咨询,进入总所技术部咨询系统,待所有问题解决后系统才可进入出具报告流程。所有审计底稿及资料由系统归档留存,以保证在会计师事务所雀换审计项目组时,系统可自动完成交接,避免人员流动造成交接不清。

5.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和人才储备库

每年总所通过业务系统抽取全所合伙人及签字注册会计师项目,通过互联网安排各质量检查人员进行执业情况审核。对被检人员进行执业水平分级,分发至各质量控制人员,同时要求在后期的质量控制中,对不同级别人员的项目区分审核力度及重点,有效整合分配资源。如表(2)所示。

同时在全所范围内建立人员共享库,由总所协调,统一调配。对于长期评分为优的人员,建立人才储备库,重点培养;对于长期评分为中的人员,给予机会,鼓励其向优秀发展;对于长期评分为差的人员,可考虑劝退。

6.建立文件及技术信息共享系统

对于重要的文件及时在系统中弹出,保证全所员工充分了解相关信息。通过大数据平台获取各行业最新信息,并根据立项情况,由系统自动、持续向各项目合伙人、经理、项目经理发送相关项目的行业信息,使项目成员加强对项目风险的判断。

7.建立网络培训系统

会计师行业由于其专业性需要及时更新知识储备,网上培训系统可方便员工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充电。培训成绩可作为人才储备库信息来源之一。

五、结语

“互联网 ”带来的是理念和模型的改变,打破了以往束缚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的人力和技术障碍。利用大数据,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审计对象、报告等整体数据的梳理甄别。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做到信息、数据、人员的共享及对风险的识别,将各类风险降至最低,同时优化资源配置,真正将精力放到依靠专业知识、经验和职业判断技能为企业、社会、公众提供更专业化、更高质量的服务上,并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 廖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以a会计师事务所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 王琰,杨鑫,杨王.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会计稳健性视角的经验证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06):64-76.